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T27n1545_111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第111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27 冊 » No.1545 » 第 111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一十一

智蘊第三中七聖納息第五之三

[0573a08] 若成就法智。彼類智耶。答若得。此中得者。已得名得。謂苦類智現前以後。後諸得言皆准此釋。設成就類智彼法智耶。答如是。謂苦法智現前以後。法智苦智恒成就故。若成就法智彼他心智耶。答若得不失。此中得者。謂已離欲染。不失者。謂不退起欲界煩惱。設成就他心智彼法智耶。答若得謂苦法智現前以後。若成就法智彼世俗智耶。答如是。一切有情無不成就世俗智故。設成就世俗智彼法智耶。答若得。謂苦法智現前以後。餘智一行如文廣說。然法智類智及四諦智。若得以後恒時成就他心智。有漏者已離欲染。若不退起欲界煩惱。及不生無色界恒時成就。無漏者已離欲染。若不退起欲界煩惱恒時成就。世俗智一切有情恒時成就。是謂此處略毘婆沙。

[0573a24]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耶。答如是。此成就過去者。必成就未來故。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二心頃。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設成就未來。彼過去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謂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謂苦法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謂得果練根或退故失。若成就過去法智。彼現在耶。答若現在前。謂若不起類智諸忍。或世俗智非無心位。爾時法智定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集滅道現觀各一心頃。謂三法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及現在前。設成就現在。彼過去耶。答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謂苦法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未已滅設滅已失。而法智現在前。若成就未來法智彼現在耶。答若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集滅道現觀各一心頃。謂四法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現在前。設成就現在彼未來耶。答如是。若成就現在法智者必成就未來故。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現在耶。答未來定成就。現在若現在前。此如前成就過去現在說。設成就未來現在彼過去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如前說。設成就現在彼過去耶。設若成就未來法智彼過去現在耶。答有未來。非過去現在。謂彼已得。未滅設滅已失不現在前。此中已得者顯有未來。未滅設滅已失者。顯無過去。不現在前者。顯無現在。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未已起滅。先已起滅者已失。及不現在前。有未來及過去非現在。謂彼已滅不失不現在前。此中已滅不失者。顯有過去。不現在前者顯無現在。但有過去必有未來。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二心頃。集滅現觀各三心頃。除法智時。道現觀二忍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不現在前。有未來及現在非過去。謂彼現在前未滅設滅已失。此中現在前者。顯有現在未滅。設滅已失者。顯無過去。但有現在必有未來。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謂苦法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未滅先滅已失而現在前。有未來及過去現在。謂彼已滅不失亦現在前。此中已滅不失者。顯有過去。亦現在前者。顯有現在。若有過去現在必有未來。此如前成就過去現在說。設成就過去現在彼未來耶。答如是。但成就過去現在。必成就未來故。若成就現在法智。彼過去未來耶。答未來定成就。過去若已滅不失則成就。如前成就三世位說。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如前成就未來現在非過去說。設成就過去未來。彼現在耶。若現在前如前成就三世位說。如法智歷六。類苦集滅道智亦爾者。如法智依三世有六句問答。類苦集滅道智亦爾。有差別者。各說自名隨應而說。

[0573c28] 若成就過去他心智。彼未來耶。答如是。但成就過去必成就未來故。此在何位謂生欲界已離欲染。若生色界若學者。在欲色界已起無漏他心智不失。生無色界未得無學果。設成就未來彼過去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學者在欲色界。未起無漏他心智。設起已失。生無色界設起不失。生無色界得無學果。若成就過去他心智。彼現在耶。答若現在前。謂若不起餘智諸忍。非無心位。爾時此智定現在前。此在何位。謂諸聖者。或諸異生。生欲色界此他心智現在前時。設成就現在。彼過去耶。答如是。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他心智現在前時。必成就過去有漏他心智。無漏者則不定。若成就未來他心智。彼現在耶。答若現在前。此如前成就過去現在說。設成就現在。彼未來耶。答如是。但成就現在必有未來故。若成就過去他心智。彼未來現在耶。答未來定成就。現在若現在前。此在何位。謂他心智現在前時。即欲色界異生聖者。設成就未來現在。彼過去耶。答如是。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成就未來他心智。彼過去現在耶。答有未來。非過去現在。謂彼已得不失。未滅設滅已失不現在前。此中已得不失者。顯有未來。未滅設滅已失者。顯無過去。不現在前者。顯無現在。此在何位。謂若學者在欲色界。未起無漏他心智。設起已失。生無色界設起不失。生無色界得無學果。有未來及過去。非現在。謂彼已滅不失不現在前。此在何位。謂生欲界已離欲染。他心智不現在前。若生色界他心智不現在前。若學者在欲色界。已起無漏他心智不失。生無色界未得無學果有未來及過去現在。謂彼現在前。即生欲色界異生聖者。他心智現在前時。設成就過去現在。彼未來耶。答如是。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成就現在他心智。彼過去未來耶。答如是。亦如次前所說諸位。設成就過去未來。彼現在耶。答若現在前。此亦如前所說諸位。

[0574b10] 若成就過去世俗智。彼未來耶。答如是設成就未來彼過去耶。答如是。一切有情無不成就過去未來世俗智故。若成就過去世俗智。彼現在耶。答若現在前謂若不起諸無漏慧非無心位。此世俗智定現在前設成就現在彼過去耶。答如是。此等准前應知其相。

[0574b17]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類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起法類智已滅不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二心頃。得一來不還果。及學者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類智未滅設滅已失。設成就過去類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前成就過去法智及類智位說。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類智已滅不失。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類智耶。答若得。謂苦類智已生。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一心頃。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設成就未來類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若成就過去法智。彼現在類智耶。答若現在前。謂若不起餘智諸忍。非無心位。此定現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集滅現觀各一心頃。謂類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類智現在前時。設成就現在類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而類智現在前。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現在類智耶。答有過去法智。非過去現在類智。謂法智已滅不失。類智未滅設滅已失不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謂類智忍時。得一來不還果。及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類智未滅先滅已失不現在前。有過去法智及過去類智非現在。謂法類智已滅不失。類智不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集滅道現觀各三心頃。除類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類智已滅不失。而類智不現在前。有過去法智及現在類智非過去。謂法智已滅不失。類智現在前未滅設滅已失。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謂苦類智時。得一來不還果。及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類智未滅先滅已失而現在前。有過去法智。及過去現在類智。謂法類智已滅不失。類智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集滅現觀各一心頃。謂類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類智已滅不失。而類智現在前。設成就過去現在類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類智已滅不失。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而類智現在前。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現在類智耶。答有過去法智非未來現在類智。謂法智已滅未得類智。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謂苦類智忍時。有過去法智及未來類智非現在。謂法智已滅不失。已得類智不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集滅道現觀各前三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類智不現在前。有過去法智。及未來現在類智。謂法智已滅不失。類智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集滅現觀各後一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類智現在前。設成就未來現在類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而類智現在前。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未來類智耶。答有過去法智非過去未來類智。謂法智已滅未得類智。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謂苦類智忍時。有過去法智及未來類智非過去。謂法智已滅不失。已得類智未滅。設滅已失。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一心頃。得一來不還果。及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類智未滅設滅已失。有過去法智及過去未來類智。謂法類智已滅不失。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類智已滅不失。設成就過去未來類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類智已滅不失。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未來現在類智耶。答有過去法智。非過去未來現在類智。謂法智已滅未得類智。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謂苦類智忍時。有過去法智。及未來類智。非過去現在。謂法智已滅不失已得類智。未滅設滅已失不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得一來不還果。及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類智未滅設滅已失不現在前。有過去法智。及未來現在類智非過去。謂法智已滅不失。類智現在前。未滅設滅已失。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一心頃。得一來不還果。及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類智未滅設滅已失而現在前。有過去法智。及過去未來類智非現在。謂法類智已滅不失。類智不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集滅道現觀各前三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類智已滅不失。類智不現在前。有過去法智及過去未來現在類智。謂法類智已滅不失。類智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集滅現觀各後一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類智已滅不失。而類智現在前。設成就過去未來現在類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類智已滅不失亦現在前。法智未滅設滅已失。如對類智作小七。對集滅道智亦爾者。如法智對類智作小七。對集滅道智作小七亦爾。有差別者。各說自名隨應而說。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他心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在何位。謂已離欲染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二心頃。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後二沙門果及已離欲染學無學練根已法智已滅不失。若學者法智無漏他心智已滅不失。生無色界未得無學果。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未離欲染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二心頃。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初二沙門果。及未離欲染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若學者法智已滅不失。無漏他心智未滅設滅已失。生無色界未得無學果。設成就過去他心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前俱成就說。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諸異生。生欲界已離欲染。及生色界。若已離欲染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初二心頃。得後二沙門果。及已離欲染。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若學者無漏他心智已滅不失。法智未滅設滅已失。生無色界未得無學果。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他心智耶。答若已得不失。此中已得者。謂已離欲染。不失者。謂不退起欲染。此在何位。謂已離欲染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二心頃。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後二沙門果。及已離欲染學無學練根已。法智已滅不失。若學者在欲界。法智已滅不失。生色無色界未得無學果。設成就未來他心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諸異生已得他心智不失。若已離欲染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初二頃。得後二沙門果。及已離欲染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若學者在欲界法智未滅設滅已失。生色無色界設滅已不失。生彼得無學果。若成就過去法智。彼現在他心智耶。答若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得後二沙門果。及已離欲染學無學練根已。法智已滅不失。他心智現在前。設成就現在他心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諸異生起他心智現在前時。若得後二沙門果。及已離欲染有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而他心智現在前時。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現在他心智耶。答有過去法智非過去現在他心智。謂法智已滅不失。他心智未滅設滅已失不現在前此在何位。謂未離欲染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二心頃。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初二沙門果。及未離欲染學練根已。法智已滅不失。若學者法智已滅不失。無漏他心智未滅設滅已失。生無色界未得無學果。有過去法智及過去他心智非現在。謂法智他心智已滅不失。他心智不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離欲染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二心頃。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後二沙門果。及已離欲染學無學練根已。法智已滅不失。他心智不現在前。若學者無漏他心智已滅不失。生無色界未得無學果。有過去法智及過去現在他心智。謂法智已滅不失。他心智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得後二沙門果及已離欲染學無學練根已。法智已滅不失他心智現在前設成就過去現在他心智。彼過去法智耶。答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諸異生起他心智現在前時。若得後二沙門果。及已離欲染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而他心智現在前時。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現在他心智耶。答有過去法智。非未來現在他心智。謂法智已滅不失。未得他心智。設得已失。此在何位。謂未離欲染苦現觀後二心頃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初二沙門果及未離欲染學練根已。法智已滅不失。有過去法智及未來他心智非現在。謂法智已滅不失。他心智已得不失不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離欲染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二心頃。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後二沙門果。及已離欲染學無學練根已。法智已滅不失他心智不現在前有過去法智及未來現在他心智。謂法智已滅不失。他心智現在前。此如前成就過去法智現在他心智說。設成就未來現在他心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如前成就現在他心智。不成就過去法智說。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未來他心智耶。答有過去法智。非過去未來他心智謂法智已滅不失。未得他心智。設得已失。此如前有過去法智非未來現在他心智說。有過去法智及未來他心智非過去。謂法智已滅不失。他心智已得不失。未滅設滅已失。此在何位。謂學者法智已滅不失。無漏他心智未滅設滅已失生無色界未得無學果。有過去法智及過去未來他心智。謂法智他心智已滅不失。此如前成就過去法智他心智說。設成就過去未來他心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如前。設成就過去他心智。彼過去法智耶。說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未來現在他心智耶。答有過去法智。非過去未來現在他心智。謂法智已滅不失。未得他心智設得已失。此如前有過去法智非未來現在他心智說。有過去法智及未來他心智非過去現在。謂法智已滅不失。他心智已得不失。未滅設滅已失不現在前。此如前有過去法智及未來他心智非過去說。有過去法智及過去未來他心智非現在。謂法智他心智已滅不失。他心智不現在前。此如前有過去法智及過去他心智非現在說。有過去法智及過去未來現在他心智。謂法智已滅不失。他心智現在前。此如前有過去法智及過去現在他心智說。設成就過去未來現在他心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如前。設成就過去現在他心智。彼過去法智耶。說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世俗智耶。答如是。以過去未來世俗智一切有情皆成就故。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二心頃。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設成就過去世俗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一切異生。若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初二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世俗智耶。答如是。此如前。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世俗智耶。說設成就未來世俗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如前。設成就過去世俗智。彼過去法智耶。說若成就過去法智。彼現在世俗智耶。答若現在前。謂若不起諸無漏慧非無心位此定現前。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起世俗智現在前時。設成就現在世俗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一切異生。若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起世俗智現在前時。餘文准前應知其相。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苦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二心頃。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苦智已滅不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非苦法智已滅不失。苦智未滅設滅已失。設成就過去苦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前成就過去法智苦智說。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苦類智已滅不失。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苦智耶。答如是。若成就過去法智者。必成就未來苦智故。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二心頃。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設成就未來苦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謂苦法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若成就過去法智。彼現在苦智耶。答若現在前。謂若不起餘智諸忍。非無心位此定現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謂苦類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而苦智現在前。設成就現在苦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謂苦法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而苦智現在前時。餘文准前應知其相。如法智對後作小七。乃至滅智對道智。隨其所應作小七亦爾者。謂如法智對後類智等作小七。如是類智對後他心智等。乃至滅智對後道智應知亦爾。如小七大七亦爾者。謂如八智以前對後作小七。如是八智以前對後作大七應知亦爾。差別者。以二或多對一。或以一對二或多者。謂前小七中定以一對一。今大七中。或以二或多對一或以一對二或多。是謂小七大七差別。如過去為首有七。未來乃至過去未來現在為首亦各有七。如應當知者。謂如過去法智等為首問三世類智等。有小大七差別。如是未來法智等為首。問三世類智等乃至過去未來現在法智等為首。問三世類智等。亦各有小大七差別。皆如所應當知其相。此中一行歷六小七大七差別等義。如前結蘊廣說應知。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一十一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7 冊 No. 1545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楊忠權大德提供,厚觀法師提供,法雲寺出版之光碟,日本瑜伽行思想研究會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