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49n2035_023 佛祖統紀 第23卷
■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49 冊 » No.2035 » 第 23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卷
佛祖統紀卷第二十三
歷代傳教表第九
[0247a28] 北齊悟一心三智之旨。以授南岳。南岳修之以授智者。智者始以五時八教開張一化。而歸宗於法華本迹之妙。既發其解必立之行。於是說己心中所行。以示一心三智之證。載之文字。用以印心。以教後世。自北齊上法龍猛。下逮法智。為十七世。作歷代傳教表。
[0247b06] 梁
[0247b07] 武帝(蕭衍受齊禪都建康稱南朝)
[0247b13] 簡文帝(綱武帝第三子)
- 天寶元年(庚午盡二年)
[0247b14] 元帝(繹武帝第七子)
- 承聖元年(壬申盡三年)
[0247b15] 敬帝(方智元帝第九子)
[0247b17] 陳
[0247b18] 武帝(陳覇先受梁禪都建康)
- 永定元年(丁丑盡三年)
[0247b19] 文帝(蒨武帝兄始興王子)
[0247b24] 廢帝(伯宗文帝二子)
[0247b27] 宣帝(頊始興王第二子)
- 大建元年(己丑盡十四年)
[0247b28] 四祖顗禪師。於金陵瓦官寺為儀同沈君理僕射徐陵等開法華經題。一夏開釋大義。白馬敬韶等咸北面受業。自此後常講大智度論。說次第禪門。及為尚書毛喜說六妙門。
[0247c05] 大建中南岳思禪師。為海東玄光法師說法華安樂行。歸國演教。為高麗東國傳教之始。
[0247c08] 大建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南岳禪師示寂。
[0247c09] 少帝(叔寶宣帝長子)
[0247c09] 至德元年(癸卯盡四年)
[0247c10] 至德三年。詔瓦官顗禪師。赴太極殿開大智度論題。仁王般若經題。還靈曜寺就講。時百座居左。五等居右。慧曠慧辯。皆奉勅難問。天子臨筵聽法。百僚盡敬。
[0247c19] 隋
[0247c20] 文帝(楊堅相周靜帝受禪都長安)
[0247c20] 開皇十年(庚戌是年陳亡始稱正統盡二十一年)
[0247c21] 開皇十一年。晉王總管揚州。迎顗禪師於大聽事。設千僧齋授菩薩戒。師名晉王為總持王。上師號稱智者。
[0247c24] 開皇十二年。智者禪師於荊州當陽玉泉山為關王父子授戒。
[0247c26] 開皇十三年。智者禪師。於玉泉說法華玄義。章安預聽。
[0247c28] 開皇十四年。智者禪師。於玉泉說摩訶止觀。章安預聽。是年過岳陽為刺史王宣武授大乘戒法。為學士曇捷等講金光明經。
[0248a03] 開皇十五年七月。智者禪師。至揚州禪眾寺。以所著淨名義疏。奉上晉王。九月辭歸天台。
[0248a06] 開皇十七年九月。智者禪師。於天台佛隴為諸弟子口授觀心論。十一月。於石城寺為弟子說十如。四不生。十法界。三觀。四無量心。四悉檀。四諦。十二因緣。六波羅密。一一法門。是月二十四日。示寂於石城彌勒石佛像前。
[0248a12] 仁壽元年(辛酉盡四年)
[0248a13] 煬帝(廣文帝第二子)
- 大業元年(乙丑盡十二年)
[0248a14] 恭帝(隋煬帝子)
[0248a17] 唐
[0248a18] 高祖(李淵受隋禪都長安)
- 武德元年(戊寅盡九年)
[0248a19] 太宗(世民高祖次子)
[0248a24] 高宗(治太宗第九子)
[0248a24] 永徽元年(庚戌盡六年)
- 顯慶元年(丙辰盡五年)
- 龍朔元年(辛酉盡三年)
- 麟德元年(甲子盡二年)
- 乾封元年(丙寅盡二年)
- 總章元年(戊辰盡二年)
- 咸享元年(庚午盡四年)
- 上元元年(甲戌盡二年)
- 儀鳳元年(丙子盡三年)
- 調露元年(己卯)
- 永隆元年(庚辰)
[0248b04] 十一月二十八日。法華禪師。示寂。
- 開耀元年(辛巳)
- 永淳元年(壬午)
- 弘道元年(癸未)
[0248b07] 則天高后(武氏高宗之后廢太子為廬陵王臨朝稱制)
- 光宅元年(甲申)
- 垂拱元年(乙酉盡四年)
- 永昌元年(己丑)
- 載初元年(庚寅二年)
[0248b09] 如意元年(壬辰盡二年)
- 延載元年(甲午)
- 證聖元年(乙未)
- 萬歲通天元年(丙申)
- 神功元年(丁酉)
- 聖歷元年(戊戌盡二年)
- 久視元年(庚子)
- 長安元年(辛丑盡四年)
[0248b16] 中宗(顯高宗第七子母武后嘗廢為廬陵王)
[0248b18] 睿宗(旦高宗第八子)
[0248b20] 玄宗(隆基睿宗第三子)
[0248b26] 肅宗(亨玄宗第三子)
[0248c01] 代宗(豫肅宗長子)
[0248c05] 德宗(适代宗長子)
[0248c11] 順宗(誦德宗長子)
[0248c14] 憲宗(純順宗長子)
- 元和元年(丙戌盡十五年)
[0248c15] 穆宗(恒憲宗第三子)
- 長慶元年(辛丑盡四年)
[0248c16] 敬宗(湛穆宗長子)
- 寶歷元年(乙巳盡二年)
[0248c17] 文宗(昂穆宗次子)
[0248c20] 武宗(炎穆宗第五子)
[0248c22] 宣宗(忱憲宗十三子。武宗欲加害。遂逃難為沙門依齊安師。武宗崩群臣迎入京。即帝位)
- 大中元年(丁卯盡十三年)
[0248c23] 詔復會昌所廢寺院。
[0248c24] 懿宗(催宣宗長子)
- 咸通元年(庚辰盡十四年)
[0248c25] 僖宗(溪懿宗第五子)
[0249a03] 昭宗(曄懿宗第七子)
[0249a09] 景宗(祝昭宗第九子)
- 天祐元年(甲子盡三年)
[0249a10] 梁(五代)
[0249a11] 太祖(朱溫受唐禪都洛陽)
[0249a13] 末帝(瑱太祖第四子)
[0249a15] 唐
[0249a16] 莊宗(李存勗破梁即位都洛陽)
- 同光元年(癸未盡三年)
[0249a17] 明宗(亶本屈突部人賜姓李氏為莊宗昆弟)
[0249a19] 末帝(從珣本姓王明宗養子)
- 清泰元年(甲午盡二年)
[0249a20] 晉
[0249a21] 高祖(石敬塘滅唐即位都汴)
[0249a24] 少帝(厘貴高祖從子)
[0249a26] 漢
[0249a27] 高祖(劉知遠。晉少帝為契丹所虜。中原無主遂即位於晉陽。仍用晉年號。都汴)
- 天福十二年(丁未)
[0249b02] 隱帝(承祐高祖猶子)
- 乾祐元年(戊申盡三年)
[0249b03] 周
[0249b04] 太祖(郭令威受漢禪都汴)
- 廣順元年(辛亥盡三年)
[0249b05] 世宗(榮太祖后柴氏之姪受遺制即帝位)
- 顯德元年(甲寅盡五年)
[0249b06] 恭帝(崇訓世宗子)
- 顯德六年(己未)
[0249b07] 宋
[0249b08] 太祖(受周禪都汴京)
[0249b16] 太宗
[0249b23] 真宗
[0249b23] 咸平元年(戊戌盡六年)
[0249b26] 景德元年(甲辰盡四年)撰指要鈔。成出別理隨緣二十問。以攻繼齊指濫之失。
[0249c02] 大中祥符元年(戊申盡九年)
[0249c03] 大中祥符三年。賜保恩改額延慶。同異聞師。作誡誓辭二篇。俾為長講天台宗教之所。
[0249c06] 大中祥符七年。撰觀經融心解。
[0249c07] 天禧元年(丁巳盡五年)與十僧。修法華懺。期滿三年。焚身供法。以公私勸止不獲如願。述消伏三用。以破孤山闡義鈔之非。
[0249c11] 天禧四年。駙馬李遵勗。奏賜法智大師。宣旨令住世演教。不許遺身。
[0249c13] 天禧五年。主上遣內侍俞源清。宣旨就寺。修法華懺三日。為述修懺要旨以答聖意。是歲撰觀音別行玄記。觀經妙宗鈔皆成。
- 乾興元年(壬戌)
[0249c18] 仁宗
[0249c19] 天聖元年(癸亥盡九年)撰光明續遺記成。
[0249c20] 天聖三年。先是天禧初。詔天下立放生池。師始於佛生日。縱魚鳥為放生事。自述放生文。是年郡守曾會。以事聞。勅樞密劉均。撰文刻石。仰宣聖化。
[0249c24] 天聖五年。撰光明文句記。其後廣智續讚佛一品。
[0249c26] 天聖六年正月元日。建光明懺七日為順寂之期。至五日趺坐說法唱佛而化。闍維異香芬郁。舍利無數。舌根不壞。若紅蓮華。
[0250a01] 明道元年(壬申盡二年)
佛祖統紀卷第二十三(終)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49 冊 No. 2035 佛祖統紀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 浏览 393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