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T32n1636_017 大乘集菩薩學論 第17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32 冊 » No.1636 » 第 17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十七

念處品第十三之餘

[0122a08] 論曰。此略說受念處。次明心念處者。如寶積經說。佛言。迦葉波。謂於此心或生愛樂或起厭患或多封著。於彼三際云何伺察。若過去則已滅。現在不住。未來未至。非內非外亦非中間。皆不可得。又此心者不可色見。非所詮表亦非對治。非觀非照無住無著。然此心者一切如來尚無所見。餘何能觀。無別境界唯法想轉。迦葉波。是心如幻遍計不實。由所取故種種得生。心如虛空為諸煩惱及隨煩惱客塵所覆。心如河流生滅不住。心如燈光因緣所起。心如擊電剎那不住。心如惡友能生諸苦。心如漁師苦為樂想。心如鬼魅作諸嬈惱。心如藥叉伺噉精氣。心如狂賊壞諸善根。心如燈蛾常眄其色。心如鼙鼓唯警鬪戰。心如婢僕貪嗜殘味。是心如蠅觸羶膩器。是心如猪於不淨中謂為香潔。佛言。迦葉波。求是心者了不可得。由不可得故無所得。於過現未來皆不可得。則能超越三世有非有等。又寶髻經云。然此心者非外所有。故不可見。於蘊處界亦不可見。如是尋求不可見者。由何所緣數數得起。謂彼彼心緣如是事。云何說為心不可見。應知是心如利劍刃何能自斷。又復此心亦如指端指豈能說。心不可見亦復如是。乃至如人遠行其身輕轉迅疾如風。所至境界無能障礙。善男子。若人於此六處境界自他繫屬。心無愛著身不散亂。則於奢摩他心一境性得無障礙。是為心念處。又無盡意經說。以相應行修習莊嚴。於法性心而不減失。云何莊嚴彼法性心同於幻化。謂若自捨一切所有。而能回向彼法性心。是為嚴淨諸佛剎土。法念處者。亦如彼說。菩薩於法不觀法行法無可觀故。若非佛法非菩提道。則一切法皆非出離。了知此已得大悲三摩地。於一切法非有煩惱非無煩惱。得三輪無想。所以者何。了諸法性無有二相。是諸煩惱無積聚性。無貪性無瞋性無癡性。若能如是悟菩提者。了煩惱性即菩提性。是為法念處。又寶髻經云。善男子。菩薩以法觀法念處。若法起即生。法謝即滅。謂於法爾我人眾生壽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生老死等。若集即集行。若不集即不集行。若善不善及不動行。未有少法無其因緣而得生起。乃至於是法處深所伺察。不捨一切智菩提心故。如大戲樂經云。此有為行唯心造作。猶若坯瓶無常散壞。行如空城為雨沮壞。泥塗不堅漸當磨滅。亦如河岸積沙所成自性怯弱為水流蕩。行如風燈生滅不住。行如聚沫不可撮持。行如芭蕉中無有實。復如空拳誑示愚騃。乃至或草葛等搓撚為繩。依瓶轆轤而能汲引。未嘗獨一有彼作用。一切有支互相依止聚集而轉。是前後際亦不可得。如人鑽火二手與木勤劬不息火乃得生。眾緣若離火勢隨滅。於如是行印所印已。若自若他即能超越斷常等行。如智商人於諸險道。所至方隅而得通達。

[0122c04] 論曰。由無明愛等煩惱業緣之所招集成蘊處界。於勝義中皆不可得。

自性清淨品第十四

[0122c07] 論曰。說念處已。次復入解補特伽羅。決定成就相應空性斷根本已。餘煩惱等不復集行。又如來祕密經云。佛言。寂慧。譬如有樹名鉢羅奢。若斷其根即一切枝葉悉皆枯瘁。寂慧。此亦如是。若斷身見即能除滅一切煩惱。

[0122c12] 論曰。分別空性有無量行相。如月燈經偈云。

 若人信解如來教  於佛戒學無毀犯
 悉能遠離諸女人  知法自性常空寂
 拔除一切憂苦箭  或施醫藥令安穩
 速得成斯二足尊  知法自性常空寂
 若於身命斷支節  杖木捶打無恚惱
 忍力最上人中月  知法自性常空寂
 設百生中墮惡道  常得任持妙色相
 亦復獲是五神通  而常安住諸佛所

[0122c21] 又般若經云。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欲成就佛身三十二大人相及八十種好者。於一切生中當念菩提心無令損壞。於菩薩行得無忘失。離惡知識及諸過咎。親近一切佛菩薩眾善知識等。為欲降伏諸天魔眾。淨諸業障。於一切法得無障礙。當學般若波羅蜜多。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如是發一念心。悉能超越東方殑伽沙等世界一切方所當學般若波羅蜜多。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設住十方佛剎當學般若波羅蜜多亦如是說。乃至廣如諸法無我。滅業障縛則見諸法自性無滅。如父子合集經云。佛言。大王。如是六界及六觸處十八意所伺察。是補嚕沙為緣得生。云何六界。所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云何六觸處。謂眼觸處而見於色。若耳觸處得聞其聲。若鼻觸處能嗅於香。若舌觸處悉嘗於味。若身觸處親覺其觸。若意觸處則知於法。云何十八意所伺察。謂眼見色已。若生適悅若生憂惱若住於捨。如是六根各各緣彼適悅等三。是名十八意所伺察。大王。云何為內地界。謂於內身所生硬澁髮毛爪齒等若內地界不生亦無有滅則無集行。大王。若時女人而於內身如所思惟彼補嚕沙。彼補嚕沙亦生愛樂。由二和合羯邏藍生。又復如所思惟相似和合而得生者。無有是處。若二女人無有是處。二補嚕沙亦無是處。若彼彼思惟而得生者。亦無是處。自體無實非相應故。云何說此為堅硬性。大王。此堅硬性相似而立。畢竟此身潰爛散滅。唯塚壙間是所歸趣。彼堅硬性從何所來。亦非四方上下而去。大王。此內地界應如是知。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十七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2 冊 No. 1636 大乘集菩薩學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日本 SAT 組織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