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0n1579_036 瑜伽師地論 第36卷
■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30 冊 » No.1579 » 第 36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六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自他利品第三之餘
[0484b08] 云何菩薩因攝果攝自利利他。略說應知三因三果。何等為三。一者異熟因異熟果。二者福因福果。三者智因智果。云何異熟。謂略有八。一者壽量具足。二者形色具足。三者族姓具足。四者自在具足。五者信言具足。六者大勢具足。七者人性具足。八者大力具足。若諸菩薩長壽久住。是名菩薩壽量具足。形色端嚴眾所樂見顏容殊妙。是名菩薩形色具足。生豪貴家。是名菩薩族姓具足。得大財位有大朋翼具大僚屬。是名菩薩自在具足。眾所信奉斷訟取則。不行諂誑偽斗秤等。所受寄物終不差違。於諸有情言無虛妄。以是緣故凡有所說無不信受。是名菩薩信言具足。有大名稱流聞世間。所謂具足勇健精進剛毅敏捷。審悉善戒。種種伎藝工巧業處展轉妙解出過餘人。由此因緣世所珍敬。為諸大眾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是名菩薩大勢具足。具丈夫分成就男根。是名菩薩人性具足。為性少疾或全無病有大堪能。是名菩薩大力具足。云何異熟因。謂諸菩薩於諸眾生不加傷害。遠離一切傷害意樂。是名菩薩壽量具足因。惠施光明鮮淨衣物。是名菩薩形色具足因。於諸眾生捨離憍慢。是名菩薩族姓具足因。於資生具有所匱乏遊行乞匃諸眾生所。隨欲惠施。是名菩薩自在具足因。所言誠諦亦不好習乖離麁獷不相應語。是名菩薩信言具足因。攝持當來種種功德。於自身中發弘誓願。供養三寶及諸尊長。是名菩薩大勢具足因。樂丈夫體厭婦女身深見過患。由二因緣施他人性。一者女人樂女身者。勸令厭離解脫女身。二者丈夫將失男根。方便護攝令不失壞。及說正法令得男身。是名菩薩人性具足因。於諸眾生以身供事。隨其所作如法事業皆往營助。如己力能以其正法不以卒暴。用能增長身心勢力餅飯糜等種種飲食。施諸眾生。是名菩薩大力具足因。當知前說八種異熟。以此所說八種為因。又此諸因略由三緣而得增長。能感圓滿增上廣大異熟令起。何等三緣。一心清淨。二加行清淨。三田清淨。若於無上正等菩提清淨意樂。用彼善根決定迴向。猛利意樂純厚廣大淨信修行。見同法者深生歡喜。日夜剎那於多隨法隨尋隨伺。名心清淨。即於其中長時數習。無間所作常委所作。他於此善若未受行讚美令受。若已受行讚美令喜。即於如是所有善根安處建立。名加行清淨。當知略說能正發起如是加行。及正安住此加行果。名田清淨。云何異熟果。謂諸菩薩壽量具足故。能於長時修習善品。依自他利積集增長無量善根。是名菩薩壽量具足果。若諸菩薩形色具足故。大眾愛樂。眾愛樂故咸共歸仰。如是形色可愛樂故。一切大眾咸歸仰。故凡所發言無不聽用。是名菩薩形色具足果。若諸菩薩族姓具足故。大眾尊敬供養稱讚。眾所尊敬供養稱讚故。於彼彼事勸諸眾生。精勤修學無不敬用速疾修行無違無犯。是名菩薩族姓具足果。若諸菩薩自在具足故。能以布施攝諸眾生速令成熟。是名菩薩自在具足果。若諸菩薩信言具足故。能以愛語利行同事。攝諸眾生速令成熟。是名菩薩信言具足果。若諸菩薩大勢具足故。於諸眾生種種事業。皆能營助施布恩德。由此恩德感眾生心。彼知恩故咸來歸仰。所出言教速疾隨轉恭敬信用。是名菩薩大勢具足果。若諸菩薩人性具足故成就男根。堪為一切勝功德器。能於一切所作事業。思擇一切所知境界。都無所畏無礙而行。一切有情於一切時。皆來臻赴同共集會。屏處露處言論同止受用飲食皆無嫌礙。是名菩薩人性具足果。若諸菩薩大力具足故。於能引攝善法加行及能饒益有情加行。皆無厭倦。勇猛精進堅固精進速證通慧。是名菩薩大力具足果。若諸菩薩成就如是八種異熟。具八種果。能善饒益一切有情。隨順生起一切佛法。菩薩安住異熟果中。於諸有情種種眾多利益事業自有力能。及善安處所化有情。彼於自事隨順而作。如是乃名隨其所欲所作成辦。若諸菩薩自有力能。不善安處所化有情。彼於自事不隨順作。如是於他所作利益。不名熾盛不名隨順。由是因緣不名能作他利益事。若諸菩薩自無力能。而善安處所化有情。彼於自事隨順而作。如是於他所作利益。不名熾盛不名隨順。由是因緣不名能作他利益事。是故菩薩要具二事。方於有情所作利益。名為熾盛名為隨順。由是因緣乃名能作他利益事。如是菩薩住異熟果。自能成熟一切佛法。亦能令他於三乘道隨其所應速得成熟。又能令自速證無上正等菩提。亦能令他已成熟者速得解脫。由諸菩薩安住八種異熟果中。能使有情利益安樂。是故一切有情所處空無義利無始生死。菩薩處之能令不空有大義利。
[0485b17] 云何為福。云何為智。謂略說福即是三種波羅蜜多。一施波羅蜜多。二戒波羅蜜多。三忍波羅蜜多。智唯一種波羅蜜多。謂慧波羅蜜多。精進靜慮波羅蜜多應知通二分。一者福分。二者智分。若依精進修行布施。受護淨戒。及修慈等四種無量。如是等類所有精進名為福分。若依精進習聞思修所成三慧。修蘊善巧修界善巧。修處善巧修緣起善巧。修處非處善巧。修能觀察。苦為真苦集為真集。滅為真滅道為真道。及於一切善不善法有罪無罪。若劣若勝。若黑若白。并廣分別緣生法中。皆能如實思擇觀察。如是等類所有精進名為智分。若依靜慮修習慈等四種無量。如是等類所有靜慮名為福分。若依靜慮能修如前精進中說蘊善巧等。如是等類所有靜慮名為智分。如是福智略有六種。一一分別應知無量。云何福因。云何智因。略說應知福因智因總有三種。一者於福於智能得能住能增長欲。二者於福於智善能隨順無違背緣。三者於福於智先已串習。此中隨順無違背緣者。謂顛倒緣不現在前不會遇性。不顛倒緣正現在前正會遇性。若遇惡友倒說福智。或倒作意顛倒而取。名顛倒緣現前會遇。與此相違所有白品當知名為不顛倒緣現前會遇。若於福智能得能住。及能增長勤修習障遠離不起。當知是名無違背緣。若諸菩薩於此三種福智因中。隨有所闕當知不能生福生智。云何福果。云何智果。謂諸菩薩依止福故雖復長時流轉生死。不為極苦之所損惱。又隨所欲能攝眾生為作義利。依止智故所攝受福是正非邪。又能起作種種無量善巧事業。乃至究竟當證無上正等菩提。如是略說福果智果。如其所應當知四種品類差別復有無量。
[0485c23] 應知此中若異熟體。若異熟因。若異熟果。如是一切皆依於福從福所生。福復依智從智所起。是故二種於證無上正等菩提雖俱是勝。而於其中福為最勝智為無上。若諸菩薩於福於智隨闕一種。決定不能證於無上正等菩提。是名菩薩因攝果攝自利利他。
[0486a01] 云何菩薩現法後法自利利他。謂諸菩薩以如正理工巧業處士夫作用。積集財物。即於如是所集財物知量受用。又先所造可愛果業異熟果熟。於現法中受用彼果。又諸菩薩於諸靜慮善迴轉者。為欲獲得現法樂住。於現法中依此靜慮。不為成立利他事故依此靜慮。又諸如來現法涅槃所有世間。及出世間一切能得現法涅槃諸有為法。是名菩薩現法自利。如諸菩薩現法自利。如是菩薩所化有情。由此獲得現法利益。當知即是現法利他。若於欲界能獲他世財寶具足自體具足。及能當生靜慮無色。若生靜慮及無色中。能獲他世財寶具足自體具足。若現法中與憂苦俱數數思擇修習善因。是名菩薩修習後法自利利他。若諸菩薩於現法中與喜樂俱修習當來財寶具足自體具足所有善因。及非退分靜慮無色一切等至。是名菩薩現法後法自利利他。
[0486a19] 云何畢竟及不畢竟自利利他。謂於欲界財寶具足自體具足。若因若果。及諸異生世間清淨若因若果。是不畢竟自利利他。若諸煩惱一切永斷。若諸所有八支聖道。若此為依獲得一切世間善法。是名畢竟自利利他。由三因緣應知畢竟及不畢竟。一由自性故。二由退不退故。三由受用果有盡無盡故。由自性故者。究竟涅槃名為畢竟。一切有為名不畢竟。由退不退及受用果有盡無盡故者。八支聖道無有退故。及受用果無有盡故。名為畢竟。其餘一切善有漏法。由有退故。及受用果有終盡故。名不畢竟。
[0486b02] 如是菩薩十種自利利他。若略若廣。菩薩隨力隨能當勤修學。除此無有若過若增。過去未來所有一切已學當學自利利他。亦皆唯有如此十種自利利他。除此無有若過若增。
[0486b09] 云何真實義。謂略有二種。一者依如所有性諸法真實性。二者依盡所有性諸法一切性。如是諸法真實性一切性。應知總名真實義。此真實義品類差別復有四種。一者世間極成真實。二者道理極成真實。三者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四者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
[0486b16] 云何世間極成真實。謂一切世間於彼彼事隨順假立。世俗串習悟入覺慧所見同性。謂地唯是地非是火等。如地如是。水火風。色聲香味觸。飲食衣乘。諸莊嚴具。資產什物。塗香華鬘歌舞伎樂種種光明。男女承事。田園邸店宅舍等事當知亦爾。苦唯是苦非是樂等。樂唯是樂非是苦等。以要言之。此即如此非不如此。是即如是非不如是。決定勝解所行境事。一切世間從其本際展轉傳來。想自分別共所成立。不由思惟籌量觀察然後方取。是名世間極成真實。
[0486b27] 云何道理極成真實。謂諸智者有道理義。諸聰叡者諸黠慧者。能尋思者能伺察者。住尋伺地者具自辯才者。居異生位者隨觀察行者。依止現比及至教量極善思擇決定智所行所知事。由證成道理所建立所施設義。是名道理極成真實。
[0486c04] 云何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謂一切聲聞獨覺。若無漏智。若能引無漏智。若無漏後得世間智所行境界。是名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由緣此為境。從煩惱障智得清淨。於當來世無障礙住。是故說名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此復云何。謂四聖諦。一苦聖諦。二集聖諦。三滅聖諦。四道聖諦。即於如是四聖諦義。極善思擇證入現觀。入現觀已如實智生。此諦現觀。聲聞獨覺能觀唯有諸蘊可得。除諸蘊外我不可得。數習緣生諸行生滅相應慧故。數習異蘊補特伽羅無性見故。發生如是聖諦現觀。
[0486c16] 云何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謂於所知能礙智故名所知障。從所知障得解脫智所行境界。當知是名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此復云何。謂諸菩薩諸佛世尊入法無我。入已善淨於一切法離言自性假說自性。平等平等無分別智所行境界。如是境界為最第一真如無上所知邊際。齊此一切正法思擇皆悉退還不能越度。
[0486c24] 又安立此真實義相。當知即是無二所顯。所言二者。謂有非有。此中有者。謂所安立假說自性。即是世間長時所執。亦是世間一切分別戲論根本。或謂為色受想行識。或謂眼耳鼻舌身意。或復謂為地水火風。或謂色聲香味觸法。或謂為善不善無記。或謂生滅。或謂緣生。或謂過去未來現在。或謂有為或謂無為。或謂此世或謂他世。或謂日月。或復謂為所見所聞所覺所知。所求所得意隨尋伺。最後乃至或謂涅槃。如是等類是諸世間共了諸法假說自性。是名為有。言非有者。謂即諸色假說自性。乃至涅槃假說自性。無事無相假說所依。一切都無假立言說。依彼轉者皆無所有。是名非有。先所說有今說非有。有及非有二俱遠離法相所攝真實性事。是名無二。由無二故說名中道。遠離二邊亦名無上。佛世尊智於此真實已善清淨。諸菩薩智於此真實學道所顯。又即此慧是諸菩薩能得無上正等菩提廣大方便。何以故。以諸菩薩處於生死。彼彼生中修空勝解。善能成熟一切佛法及諸有情。又能如實了知生死。不於生死以無常等行深心厭離。若諸菩薩不能如實了知生死。則不能於貪瞋癡等一切煩惱深心棄捨。不能棄捨諸煩惱故。便雜染心受諸生死。由雜染心受生死故。不能成熟一切佛法及諸有情。若諸菩薩於其生死以無常等行深心厭離。是則速疾入般涅槃。彼若速疾入般涅槃。尚不能成熟一切佛法及諸有情。況能證無上正等菩提。又諸菩薩由習如是空勝解故。則於涅槃不深怖畏。亦於涅槃不多願樂。若諸菩薩深怖涅槃。即便於彼涅槃資糧不能圓滿。由於涅槃深怖畏故不見涅槃勝利功德。由不見故便於涅槃遠離一切清淨勝解。若諸菩薩於其涅槃多住願樂。是則速疾入般涅槃。彼若速疾入般涅槃。則便不能成熟佛法及諸有情。
[0487b04] 當知此中若不如實了知生死。即雜染心流轉生死。若於生死深心厭離。即便速疾入般涅槃。若於涅槃深心怖畏即於能證涅槃資糧不能圓滿。若於涅槃多住願樂。即便速疾入般涅槃。是諸菩薩於證無上正等菩提無大方便。若能如實了知生死。即無染心流轉生死。若於生死不以無常等行深心厭離。即不速疾入般涅槃。若於涅槃不深怖畏。即能圓滿涅槃資糧。雖於涅槃見有微妙勝利功德。而不深願速證涅槃。是諸菩薩於證無上正等菩提有大方便。是大方便依止最勝空性勝解。是故菩薩修習學道所攝最勝空性勝解。名為能證如來妙智廣大方便。
[0487b18] 又諸菩薩由能深入法無我智。於一切法離言自性。如實知已達無少法及少品類可起分別。唯取其事唯取真如。不作是念。此是唯事是唯真如。但行於義。如是菩薩行勝義故。於一切法平等。平等以真如慧如實觀察。於一切處具平等見具平等心得最勝捨。依止此捨於諸明處一切善巧勤修習時。雖復遭遇一切劬勞一切苦難。而不退轉。速疾能令身無勞倦。心無勞倦。於諸善巧速能成辦得大念力。不因善巧而自貢高。亦於他所無有祕吝。於諸善巧心無怯弱。有所堪能所行無礙。具足堅固甲冑加行。是諸菩薩於生死中如如流轉遭大苦難。如是如是於其無上正等菩提堪能增長。如如獲得尊貴殊勝。如是如是於諸有情憍慢漸減。如如證得智慧殊勝。如是如是倍於他所難詰諍訟諠雜語論本惑隨惑犯禁現行。能數觀察深心棄捨。如如功德展轉增長。如是如是轉覆自善不求他知。亦不希求利養恭敬。如是等類菩薩所有眾多勝利。是菩提分隨順菩提皆依彼智。是故一切已得菩提當得今得。皆依彼智。除此更無若劣若勝。
[0487c11] 又諸菩薩乘御如是無戲論理。獲得如是眾多勝利。為自成熟諸佛法故。為成熟他三乘法故。修行正行。彼於如是修正行時。於自身財遠離貪愛。於諸眾生學離貪愛能捨身財。唯為利益諸眾生故。又能防護極善防護。由身語等修學律儀。性不樂惡性極賢善。又能忍他一切侵惱。於行惡者能學堪忍性薄瞋忿不侵惱他。又能勤修一切明處令其善巧。為斷眾生一切疑難。為惠眾生諸饒益事。為自攝受一切智因。又能於內安住其心令心善定。於心安住常勤修學。為淨修治四種梵住。為能遊戲五種神通。為能成立利眾生事。為欲除遣精勤修學一切善巧所生勞倦。又性黠慧成極真智。為極真智常勤修學。為自當來般涅槃故修習大乘。又諸菩薩即於如是修正行時。於具功德諸有情所。常樂現前供養恭敬。於具過失諸有情所。常樂現前發起最勝悲心愍心。隨能隨力令彼除斷所有過失。於己有怨諸有情所常起慈心。隨能隨力無諂無誑。作彼種種利益安樂。令彼怨者意樂加行所有過失及怨嫌心自然除斷。於己有恩諸有情所。善知恩故若等若增現前酬報。隨能隨力如法令其意望滿足。雖無力能彼若求請。即於彼彼所作事業。示現殷重精勤營務。終不頓止彼所希求。云何令彼知我無力非無欲樂。如是等類當知名為菩薩乘御無戲論理。依極真智修正加行。
[0488a12] 以何道理應知諸法離言自性。謂一切法假立自相。或說為色或說為受。如前廣說。乃至涅槃當知一切唯假建立非有自性。亦非離彼別有自性。是言所行是言境界。如是諸法非有自性如言所說。亦非一切都無所有。如是非有。亦非一切都無所有。云何而有。謂離增益實無妄執。及離損減實有妄執。如是而有。即是諸法勝義自性。當知唯是無分別智所行境界。若於諸法諸事隨起言說。即於彼法彼事有自性者。如是一法一事應有眾多自性。何以故。以於一法一事制立眾多假說而詮表故。亦非眾多假說詮表決定可得。謂隨一假說於彼法彼事有體有分有其自性。非餘假說。是故一切假說若具不具。於一切法於一切事皆非有體有分有其自性。又如前說色等諸法。若隨假說有自性者。要先有事然後隨欲制立假說。先未制立彼假說時。彼法彼事應無自性。若無自性無事制立假說詮表。不應道理假說詮表既無所有。彼法彼事隨其假說而有自性。不應道理。又若諸色未立假說詮表。已前先有色性。後依色性制立假說攝取色者。是則離色假說詮表。於色想法於色想事應起色覺。而實不起。由此因緣由此道理。當知諸法離言自性。如說其色。如是受等如前所說。乃至涅槃應知亦爾。有二種人。於佛所說法毘奈耶。俱為失壞。一者於色等法於色等事。謂有假說自性自相。於實無事起增益執。二者於假說相處於假說相依離言自性勝義法性。謂一切種皆無所有。於實有事起損減執。於實無事起增益執。妄立法者所有過失已具如前顯了開示。於色等法實無事中。起增益執有過失故。於佛所說法毘奈耶甚為失壞。於色等法實有唯事起損減執。壞諸法者所有過失。由是過失。於佛所說法毘奈耶甚為失壞。我今當說。謂若於彼色等諸法實有唯事起損減執。即無真實亦無虛假。如是二種皆不應理。譬如要有色等諸蘊方有假立補特伽羅。非無實事而有假立補特伽羅。如是要有色等諸法實有唯事。方可得有色等諸法假說所表。非無唯事而有色等假說所表。若唯有假無有實事。既無依處假亦無有。是則名為壞諸法者。如有一類聞說難解大乘相應空性相應未極顯了密意趣義甚深經典。不能如實解所說義。起不如理虛妄分別。由不巧便所引尋思。起如是見立如是論。一切唯假是為真實。若作是觀名為正觀。彼於虛假所依處所實有唯事。撥為非有。是則一切虛假皆無。何當得有一切唯假是為真實。由此道理彼於真實及以虛假二種俱謗都無所有。由謗真實及虛假故。當知是名最極無者。如是無者一切有智同梵行者不應共語不應共住。如是無者能自敗壞。亦壞世間隨彼見者。世尊依彼密意說言。寧如一類起我見者。不如一類惡取空者。何以故。起我見者。唯於所知境界迷惑。不謗一切所知境界。不由此因墮諸惡趣。於他求法求苦解脫。不為虛誑不作稽留。於法於諦亦能建立。於諸學處不生慢緩。惡取空者亦於所知境界迷惑。亦謗一切所知境界。由此因故墮諸惡趣。於他求法求苦解脫。能為虛誑亦作稽留。於法於諦不能建立。於諸學處極生慢緩。如是損減實有事者。於佛所說法毘奈耶甚為失壞。
[0488c22] 云何名為惡取空者。謂有沙門或婆羅門。由彼故空亦不信受。於此而空亦不信受。如是名為惡取空者。何以故。由彼故空彼實是無。於此而空此實是有。由此道理可說為空。若說一切都無所有。何處何者何故名空。亦不應言由此於此即說為空。是故名為惡取空者。云何復名善取空者。謂由於此彼無所有。即由彼故正觀為空。復由於此餘實是有。即由餘故如實知有。如是名為悟入空性如實無倒。謂於如前所說一切色等想事。所說色等假說性法。都無所有。是故於此色等想事。由彼色等假說性法。說之為空。於此一切色等想事何者為餘。謂即色等假說所依。如是二種皆如實知。謂於此中實有唯事。於唯事中亦有唯假。不於實無起增益執。不於實有起損減執。不增不減不取不捨。如實了知如實真如離言自性。如是名為善取空者。於空法性能以正慧妙善通達。如是隨順證成道理。應知諸法離言自性。
[0489a13] 復由至教。應知諸法離言自性。如佛世尊轉有經中為顯此義而說頌曰。
[0489a17] 云何此頌顯如是義。謂於色等想法。建立色等法名。即以如是色等法名詮表。隨說色等想法。或說為色或說為受或說為想。廣說乃至說為涅槃。於此一切色等想法色等自性。都無所有。亦無有餘色等性法。而於其中色等想法離言義性。真實是有。當知即是勝義自性亦是法性。又佛世尊義品中說。
[0489a27] 云何此頌顯如是義。謂於世間色等想事所有色等種種假說。名諸世俗。如彼假說於此想事有其自性。如是世俗牟尼不著。何以故。以無增益損減見故。無有現前顛倒見故。由此道理名為不著。如是無著誰復能取。由無見故於事不取增益損減。於所知境能正觀察。故名為見。聽聞所知境界言說。故名為聞。依此見聞貪愛不生亦不增長。唯於彼緣畢竟斷滅。安住上捨故名不愛。又佛世尊為彼散他迦多衍那作如是說。散他苾芻。不依於地而修靜慮。不依於水不依於火不依於風。不依空處不依識處。不依無所有處不依非想非非想處。不依此世他世。不依日月光輪。不依見聞覺知。不依所求所得。不依意隨尋伺。不依一切而修靜慮。云何修習靜慮苾芻。不依於地而修靜慮。廣說乃至不依一切而修靜慮。散他苾芻。或有於地除遣地想。或有於水除遣水想。廣說乃至或於一切除一切想。如是修習靜慮苾芻。不依於地而修靜慮。廣說乃至不依一切而修靜慮。如是修習靜慮苾芻。為因陀羅為伊舍那。為諸世主并諸天眾。遙為作禮而讚頌曰。
[0489b24] 云何此經顯如是義。謂於一切地等想事。諸地等名施設假立。名地等想。即此諸想於彼所有色等想事。或起增益或起損減。若於彼事起能增益有體自性執。名增益想。起能損減唯事勝義執。名損減想。彼於此想能正除遣能斷能捨。故名除遣。如是等類無量聖言。名為至教。由此如來最勝至教。應知諸法離言自性。
[0489c03] 問若如是者。何因緣故於一切法離言自性而起言說。答若不起言說。則不能為他說一切法離言自性。他亦不能聞如是義。若無有聞則不能知此一切法離言自性。為欲令他聞知諸法離言自性。是故於此離言自性而起言說。
[0489c09] 又諸愚夫由於如是所顯真如不了知故。從是因緣八分別轉能生三事。能起一切有情世間及器世間。云何名為八種分別。一者自性分別。二者差別分別。三者總執分別。四者我分別。五者我所分別。六者愛分別。七者非愛分別。八者彼俱相違分別。云何如是八種分別能生三事。謂若自性分別。若差別分別。若總執分別。此三分別能生分別戲論所依分別戲論所緣事。謂色等想事為依緣故。名想言說所攝。名想言說所顯分別戲論。即於此事分別計度。非一眾多品類差別。若我分別若我所分別。此二分別能生一切餘見根本。及慢根本薩迦耶見。及能生一切餘慢根本所有我慢。若愛分別。若非愛分別。若彼俱相違分別。如其所應能生貪欲瞋恚愚癡。是名八種分別能生如是三事。謂分別戲論所依緣事。見我慢事。貪瞋癡事。當知此中分別戲論所依緣事為所依止。生薩迦耶見及以我慢。薩迦耶見我慢為依生貪瞋癡。由此三事普能顯現一切世間流轉品法。云何名為自性分別。謂於一切色等想事。分別色等種種自性所有尋思。如是名為自性分別。云何名為差別分別。謂即於彼色等想事。謂此有色謂此無色。謂此有見謂此無見。謂此有對謂此無對謂此有漏謂此無漏。謂此有為謂此無為。謂此是善謂此不善。謂此無記。謂此過去謂此未來謂此現在。由如是等無量品類差別道理。即於自性分別依處。分別種種彼差別義。如是名為差別分別。云何名為總執分別。謂即於彼色等想事我及有情命者生者等。假想施設所引分別。於總多法總執為因分別而轉。於舍軍林飲食衣乘等。假想施設所引分別。如是名為總執分別。云何名為我我所分別。謂若諸事有漏有取。長時數習我我所執之所積聚。由宿串習彼邪執故。自見處事為緣所生虛妄分別。如是名為我我所分別。云何名為愛分別。謂緣淨妙可意事境所生分別。云何名為非愛分別。謂緣不淨妙不可意事境所生分別。云何名為彼俱相違分別。謂緣淨妙不淨妙可意不可意俱離事境。所生分別。此中所說略有二種。一者分別自性。二者分別所依分別所緣事。如是二種無始世來應知展轉更互為因。謂過去世分別為因。能生現在分別所依及所緣事。現在分別所依緣事既得生已。復能為因生現在世由彼依緣所起分別。於今分別不了知故。復生當來所依緣事。彼當生故決定當生依彼緣彼所起分別。
[0490b02] 云何了知如是分別。謂由四種尋思四種如實智故。云何名為四種尋思。一者名尋思。二者事尋思。三者自性假立尋思。四者差別假立尋思。名尋思者。謂諸菩薩於名唯見名。是名名尋思。事尋思者。謂諸菩薩於事唯見事。是名事尋思。自性假立尋思者。謂諸菩薩於自性假立唯見自性假立。是名自性假立尋思。差別假立尋思者謂諸菩薩於差別假立唯見差別假立。是名差別假立尋思。此諸菩薩於彼名事。或離相觀或合相觀。依止名事合相觀故。通達二種自性假立差別假立。云何名為四如實智。一者名尋思所引如實智。二者事尋思所引如實智。三者自性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四者差別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云何名尋思所引如實智。謂諸菩薩於名尋思唯有名已。即於此名如實了知。謂如是名為如是義於事假立。為令世間起想起見起言說故。若於一切色等想事不假建立色等名者。無有能於色等想事起色等想。若無有想則無有能起增益執。若無有執則無言說。若能如是如實了知。是名名尋思所引如實智。云何事尋思所引如實智。謂諸菩薩於事尋思唯有事已。觀見一切色等想事。性離言說不可言說。若能如是如實了知。是名事尋思所引如實智。云何自性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謂諸菩薩於自性假立尋思。唯有自性假立已。如實通達了知色等想事中所有自性假立。非彼事自性而似彼事自性顯現。又能了知彼事自性猶如變化影像。嚮應光影。水月焰水夢幻。相似顯現而非彼體。若能如是如實了知最甚深義所行境界。是名自性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云何差別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謂諸菩薩於差別假立尋思。唯有差別假立已。如實通達了知色等想事中差別假立不二之義。謂彼諸事非有性非無性。可言說性不成實故非有性。離言說性實成立故非無性。如是由勝義諦故非有色。於中無有諸色法故由世俗諦故非無色。於中說有諸色法故。如有性無性有色無色。如是有見無見等差別假立門。由如是道理一切皆應了知。若能如是如實了知差別假立不二之義。是名差別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愚夫於此四如實智有所闕故不現前故。便有八種邪分別轉。能生三事。能起一切有情世間及器世間。謂由如是邪分別故起諸雜染。起雜染故流轉生死。於生死中常流轉故。恒有無量隨逐生死種種生老病死等苦流轉不息。
[0490c23] 菩薩依此四如實智。能正了知八種分別。於現法中正了知故。令當來世戲論所攝所依緣事不復生起。不生起故於當來世從彼依緣所起分別亦不復生。如是分別及依緣事二俱滅故。當知一切戲論皆滅。菩薩如是戲論滅故。能證大乘大般涅槃。於現法中勝真實義所行處智極清淨故。普能獲得一切自在。謂諸菩薩於種種化獲得能化神通自在。於種種變獲得能變神通自在。普於一切所知境智皆得自在。若欲久住隨其所樂自在能住。若欲終歿不待害緣自在能歿。由諸菩薩得如是等無量自在。於諸有情最勝無上。菩薩如是普於一切得自在故。獲得五種最上勝利。一者獲得心極寂靜。由住最靜故不由煩惱寂靜故。二者能於一切明處無所罣礙。清淨鮮白妙智見轉。三者為利諸有情故。流轉生死無有厭倦。四者善入一切如來密意言義。五者所得大乘勝解。不可引奪不從他緣。當知如是五種勝利有五種業。一者菩薩成就最勝現法樂住。能滅一切為趣菩提精勤加行所生身心種種勞倦。當知是名心極寂靜勝利之業。二者菩薩普能成熟一切佛法。當知是名於諸明處無礙清白微妙智見勝利之業。三者菩薩普能成熟一切有情。當知是名流轉生死無有厭倦勝利之業。四者菩薩能正除遣所化有情隨所生起一切疑惑。護持如來妙正法眼令得久住。於能隱沒如來聖教像似正法。能知能顯能正除滅。當知是名善入如來密意言義勝利之業。五者菩薩能摧一切外道異論。精進堅牢正願無動。當知是名大乘勝解不可引奪不從他緣勝利之業。如是菩薩所有一切菩薩所作。皆為如是五勝利業之所攝受。
[0491a28] 云何一切菩薩所作。謂自安樂而無雜染。普能成熟一切佛法。普能成熟一切有情。護持如來無上正法摧伏他論。精進勇猛正願無動。
[0491b03] 當知如是四真實義。初二下劣。第三處中。第四最勝。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六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0 冊 No. 1579 瑜伽師地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維習安大德提供,西蓮淨苑輸入,惠敏法師提供之科判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 浏览 1606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