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0n1567_006 大乘中觀釋論(第1卷-第9卷) 第6卷
■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30 冊 » No.1567 » 第 6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卷
[0148b09] ◎又復有言。我宗有別道理。令彼生法離無窮過。故彼宗頌言。
[0148b13] 論者言。作如此說。亦非道理。以無照故。若有暗冥即有所照。故頌破言。
[0148b17] 釋曰。今此觀察若無有暗。是故燈不自照。亦不照他。
[0148b19] 復次頌言。
[0148b22] 又復有言。彼燈生時即可照邪。
[0148b23] 論者言。若燈生時亦不能照。以先分位無暗可破。若彼有暗即有所破。如是乃說。燈能自照。亦復照他。今此所說云何燈不到暗而能破暗。若不到者。故頌遣言。
[0148b29] 釋曰。燈初生時。無有性故。若或俱時。又無分位。若燈不到暗能破暗者。
[0148c02] 復次頌言。
[0148c05] 釋曰。同法若不到。差別因無體。譬如磁石。力能差別無決定因。此說亦非有其力能。先有所成故。如彼磁石所成皆遍。是法生時無所詮表。力能無體故。此復云何。
[0148c09] 復次頌言。
[0148c12] 釋曰。此非所樂自所作處有相違故。燈亦復然。此非所樂。燈以照明為所成性。若燈與暗相違。燈即可成自照照他。無復別異所作性故。暗以暗蔽所成其性。若暗與明相違。暗即亦應自暗暗他。如是安立非有此義。如瓶等色現可見故。
[0148c18] 此中應問。所言生法自生。為未生生。為已生生。
[0148c20] 故頌答言。
生法若未生 自體不能生
[0148c22] 釋曰。未生無體。故不能生。若其無者。如兔角等。因性不生故。
[0148c24] 復次頌言。
生法若已生 生已復何生
[0148c26] 釋曰。若法已生還復生者。此義應知。如其作已。不復更作。是故生已何復有生。由此應知必無生法自生道理。若從他生。其義亦然。若生時生者。離已生未生。別無生時可得。
[0149a01] 復次頌言。
非已生未生 生時亦不生
[0149a03] 或有人言。彼生時者。少分已生少分未生。如是中間無別有體。
[0149a05] 論者言。若彼生法相離之性。或有少分而可生者。如是餘法亦然可生。是中云何有所生耶。若一切法有所生者。如是諦觀非今所說。豈有生時而可得耶。以彼生時無分位故。又一切法自體無分位可成。如是應知。若無生時。云何有彼生法可得。
[0149a11] 復次毘婆沙師言。有未來法體生向現在。故有生時可生。
[0149a13] 論者言。云何生時先有法體生向現在。有何異法說生時耶。此中無有少法。云何有其生法自體。以彼生法先無所得自體無性故。云何如是有所成耶。若復現轉之法常不離自相。此說相違。若於過去未來轉者。又非道理。若別異可生者。彼牛生時亦應有馬。無此道理。若無少法以未來體生向現在。所說生時此即相違。由如是故。生時不生。已生法不生。若生已復生。彼即無體可生。以無自性故無。即如兔角無有生故。
[0149a23] 復次頌言。
去未去去時 前品此已說
[0149a25] 釋曰。此諸所說前已廣明。
[0149a26] 復次五頂子人言。若法實無生性。云何因法而得顯明。
[0149a28] 論者言。彼等決定所說。此皆止遣。此中應知。不顯明時因亦不離。亦復云何有其不離。此說顯明。是故去未去去時。前品已廣說。若或諸法有所離者。即成麁重前不實因。亦非如是先有所生。亦非離因別有法體。以有所離故。
[0149b05] 有異人言。有果可生。由自因和合故。或種子等和合因性物體功能及彼業用此無差別。若不生者。云何自生他生而得成耶。由如是故。彼一切果於一切時及一切處。皆有所生。
[0149b09] 論者言。所言和合者。為一性耶。為異性耶。或已生未生或復生時。自因彼果有和合耶。此所計執於一切處皆非道理。謂已生未生各無有性。彼因果二先性不立。無所詮表有性無體。是故汝所說種子等和合。已生未生皆無所有。已生未生各無性故。若有種子等和合。即所立相違。無未生性可詮表故。若其無者。如兔角等。是故無果和合可有。云何生法當有所得。又有人言。生法不相離。此說為生時。故頌遣言。
若生時有生 彼生相已破
[0149b20] 釋曰。此非次第。此中云何若有若無亦有亦無。一切處離皆悉止遣。
[0149b22] 又有人言。若此生法從緣生時。云何所生無道理耶。如名瓶生。瓶從緣生。如是生時乃有所成。
[0149b25] 論者言。若彼生時決定有瓶。是瓶云何生已復生。彼瓶生時未有發起作用力故。是瓶云何別有生時別有生法而當得耶。且無瓶生之時。生已還有衣相可得。諸有所作若離所依。亦非道理。故頌遣言。
云何生時生 而說為緣起
[0149c02] 釋曰。諸外道等。以巧辯才說緣生法。彼自相違。佛說緣生不同一切外道知解故。佛為破彼巧辯才勤求所知。彼所知法於勝義諦中伺察無義。彼外道等誣謗因果起惡見根本。佛以善法方便化度。為令彼斷不正見故。如佛所言。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如是等說。皆世俗諦。非勝義諦。勝義諦者。
[0149c09] 復次頌言。
若法眾緣生 彼自性寂滅
[0149c11] 釋曰。此義離自性故。如契經說。佛言。大慧。諸法自性本來不生。然以和合一切性亦非無自性。
[0149c14] 復次頌言。
是故生時生 如是皆寂滅
[0149c16] 釋曰。此無不和合對治過失。況復如是有所生耶。故前頌言。若法緣生自性寂滅。無復自性故。是故諸法。無實因緣發起所生及作用等。
[0149c20] 又有人言。若法從緣生。可名生時耶。
[0149c21] 故頌遣言。
[0149c24] 釋曰。云何有體可生而無生時道理。謂所生非有故。譬如未生法。彼無自性。此說義成。
[0149c26] 復次頌言。
[0149c29] 釋曰。若法已生復有別異生者。生即無窮。是故決定無生法可作。亦非別有本生能生於生。
[0150a03] 復次頌言。
若生已復生 是生即無窮
[0150a05] 釋曰此無未生。亦無本生。能生道理。
[0150a06] 復次頌言。
若無生而生 法皆如是生
[0150a08] 釋曰。而彼生法亦然。何有意謂此生而為有生。真實理中無生可有。非意馳流謂一切有。
[0150a10] 復次頌言。
[0150a13] 釋曰。證成前品云何生法而有所得。此中應問。滅時可有生法立耶。謂諸生相生已即壞。諸法壞性而同等故。
[0150a16] 故頌答言。
若滅時有生 無體而可得
[0150a18] 釋曰。此中不應生滅同時。生時分位亦無有滅。
[0150a20] 復次頌言。
若法不滅時 彼體不可得
[0150a22] 釋曰。如空花等。此中住法而非一向。有所住者。此說不成。
[0150a24] 此中應問。為未住體住。為已住體住。為住時住耶。
[0150a26] 故頌答言。
[0150a29] 釋曰。住者現在過去二法一處同時不生。是故無住。又離已住未住。住時無體。謂以勝義諦中無生法可得。從前廣說。悉為證成無實生法。生法若無。云何有住。
[0150b03] 復次頌言。
[0150b06] 釋曰。若說無滅時。彼體不可得。滅法隨逐有為相故。若住時有滅。無此道理。此中所說。
[0150b08] 復次頌言。
諸法於常時 皆有老死相
[0150b10] 釋曰。老者衰變前相。死者壞滅為義。謂以自體於一切時而常轉易。若有生時。即無老死法成。後亦不得生法可成。如火無冷性。今所觀察。
[0150b14] 復次頌言。
而有何等法 離老死有住
[0150b16] 此中應問。諸有住法。為自體住。為別有住法而成住耶。
[0150b18] 故頌答言。
[0150b21] 復次如別頌言。
此住若未住 住體云何立
此住若已住 復何住可成
若已住更住 此住即無窮
若或無住住 法皆如是住
[0150b26] 論者言。一切生法皆隨順說。若有滅處。即無生住。二法以相離性。彼不有故。如是生住滅法諸說皆然。
[0150b29] 此中應問。所言滅者。為已滅滅耶。為滅時滅耶。
[0150c02] 故頌答言。
已滅法不滅 未滅法滅空
[0150c04] 釋曰。云何是已滅法不滅。謂法滅已滅即無體。此中滅法彼不生故。如是亦然。滅時及未滅二俱有過。何以故。謂一切法。於勝義諦中止遣其生。
[0150c08] 復次頌言。
彼滅時亦然 無生何有滅
[0150c10] 釋曰。生法既爾。何有住體。滅亦不可得。住滅二法。彼相違故。是故無住亦復無滅。彼無住者。住性離故。若除遣住法。滅法即成。是故無有諸物分位。如是亦無一切物體。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六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0 冊 No. 1567 大乘中觀釋論(第1卷-第9卷)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維習安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 浏览 184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