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T27n1545_134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第134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27 冊 » No.1545 » 第 134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三十四

大種蘊第五中緣納息第二之四

[0692b08] 已說成立風水金輪諸海山洲地居器已。次辨成立空居諸天大梵天等所居宮地。然彼宮殿。有說。依空。有說。空中密雲彌布如地。為彼宮殿所依。外器世間。至色究竟。上無色故不可施設。問從夜摩天至色究竟。所依雲地其量如何。有說。從夜摩至他化自在雲地。皆等妙高頂量色界雲地下狹上廣。謂初二三四靜慮地。如次等彼四洲。小千中千大千。諸世界量。有餘師說。夜摩天宮雲地倍於妙高山頂。乃至他化自在天宮雲地。望前展轉相倍。初二三定如次。等於小千中千大千界量。第四靜慮其量無邊。由此若依第四靜慮。起有身見極難除斷。以執無邊地為我故。問第四靜慮地。若無邊災所不及寧非常住。答剎那無常故無此失。有說。第四靜慮地中。宮殿所依俱無常定。謂彼宮池隨彼諸天生時死時俱起沒故。此說非理。所以者何。應無有情共器業故。由此如前所說者好。諸器世間既成立已。最初有一極光淨天。由壽業福隨一盡故。從彼歿已生大梵宮。後諸有情亦從彼歿有生梵輔。有生梵眾。有生他化自在天宮。漸漸下生。乃至人趣北洲為始。次瞿陀尼。次毘提訶。後生贍部。次生鬼趣。次生傍生。後生地獄。由法爾力。若處後空彼必先住。若處先空彼必後住。若大地獄一有情生。爾時已度二十成劫。二十住劫此為最初。問幾劫器世間成。幾劫有情漸住。有說。十劫器世間成。十劫有情漸住。有說。五劫器世間成。十五劫有情漸住。如是說者。一劫器世間成。十九劫有情漸住。

[0692c10] 問齊幾世界俱壞俱成。有說。齊百俱胝四大洲界。有說。無數世界俱壞俱成。云何知然。經為量故。如契經說。佛告苾芻我眼清淨過於人眼。見東方等無數世界。或有正壞。或壞已空。或有正成。或成已住。如天大雨。滴如車軸。無間無缺此亦如是。問何故一切世界不俱壞俱成。答以諸有情業不等故。謂有情類。於此處所共業增長世界便成。共業若盡世界便壞。又有情類。於彼處所淨業若增此界便壞淨業若減此界便成。問若諸有情。於劫將壞餘半劫。在破和合僧。墮無間獄有中夭不。若有中夭。彼業云何感一劫壽。若不中夭。彼於劫壞寧不稽留。如契經言。若處乃至一蟻卵在災便不壞。況彼在耶。有作是說。彼無中夭。若爾。彼於劫壞寧不稽留。劫欲壞時業增上力。飄置餘界大地獄中。譬如王都有嘉喜事。先移極罪置邊獄中。後於王都方降恩赦。有餘師說。劫欲壞時法爾有情其心調善。於餘重罪尚能不為。況有破壞和合僧者。復有說者劫欲壞時。若造破僧無間業者。命終便墮他界獄中。法爾不生將壞處故。如說。火劫世間壞時有情上生。災起時分水劫風劫廣說亦然。但水風災壞相有異。謂水能浸爛。風能飄擊。所壞勢力遠近不同。復如火劫。世間成時先後時分水風亦爾。

[0693a07] 如彼大劫有大三災。如是中劫小三災現。一刀兵。二疾疫。三飢饉。初刀兵劫將欲起時。贍部洲人極壽十歲。為非法貪染污相續。不平等愛映蔽其心。邪法縈纏瞋毒增上。相見便起猛利害心。如今獵師見野禽獸隨手所執皆成刀杖。各逞凶狂互相殘害。七日七夜死亡略盡。贍部洲內纔餘萬人。各起慈心漸增壽量。爾時名為度刀兵劫次疾疫劫將欲起時。贍部洲人極壽十歲。由具如前諸過失故。非人吐毒疾疫流行。遇輒命終難可救療。都不聞有醫藥之名。時經七月七日七夜。疾疫流行死亡略盡。贍部洲內纔餘萬人。各起慈心漸增壽量。爾時名為度疾疫劫。後飢饉劫將欲起時。贍部洲人極壽十歲。亦具如前諸過失故。天龍忿責不降甘雨。由是世間久遭飢饉。由飢饉故便有聚集。白骨運籌三種言異。由二因故名有聚集。一人聚集謂彼時人。由極飢羸聚集而死。二種聚集。謂彼時人為益後人。輟其所食置於小篋。擬為種子故飢饉時名有聚集言。有白骨亦由二因。一彼時人身形枯燥。命終未久白骨便現。二彼時人飢饉所逼。聚集白骨煎汁飲之。有運籌言。亦二因故。一由糧少傳籌食之。謂一家中從長至幼隨籌至日得少麁食。二謂以籌挑故場蘊得少穀粒多用水煎。分共飲之以濟餘命。如是飢饉經七年七月七日七夜。飢饉所逼死亡略盡。贍部洲內纔餘萬人。各起慈心漸增壽量。爾時名為度飢饉劫。此三災橫雖復難除。然有聖言說彼對治。謂若有能一日一夜持不殺戒。於未來生決定不逢刀兵災起。若能以一訶梨怛鷄。起殷淨心奉施僧眾於當來世決定不逢疾疫災起。若有能以一摶之食起殷淨心奉施僧眾。於當來世決定不逢飢饉災起。問如是三災餘洲有不。答無根本災。而有相似。謂瞋增盛身力羸劣數加飢渴。此說二洲。北拘盧洲亦無相似。以無罪業而生彼故。又彼無有瞋增盛故。

大種蘊第五中具見納息第三之一

[0693b18] 已具見諦。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所成就。色界繫身語業色。何大種所造。如是等章。及解章義既領會已。當廣分別。問何故作此論。答欲令疑者得決定故。謂契經說。佛告苾芻。若此身中離生喜樂。滋潤遍滋。潤適悅遍適悅。於此身中無有少分。離生喜樂而不遍滿。此契經中說根本地。勿謂唯此根本地中有能離法非近分地。斷此疑故。顯近分中亦有相似能離善法。有餘師說。欲止分別論者。說預流一來亦得根本靜慮。彼何故作是說。依契經故。如說。慧闕無靜慮。靜慮闕無慧。是二具足者去涅槃不遠。預流一來。無不有慧故。彼亦有根本靜慮。為遮彼執顯初二果未得靜慮。問若爾彼所引頌當云何通。尊者世友作如是說。彼說正思擇名靜慮。若不爾者外道亦得根本靜慮。豈便許彼亦有慧耶。分別論者作是說言。許彼有慧復有何過。彼說不然。所以者何。具是二者便於涅槃已為不遠。非諸外道去涅槃近。以彼無有解脫法故。有說。為止譬喻者意。彼說諸近分地唯有善法。今明近分具有三種。謂善染無記。若近分地唯有善者。世尊弟子未離欲貪。依未至定起世俗道。彼隨轉律儀何地大種造。譬喻尊者作如是言。是初靜慮大種所造。豈不汝等說。預流一來未得靜慮。彼作是說。我遮善靜慮非染無記。彼說非理。未離欲貪。尚不能起初善靜慮。況能起彼無覆無記。是故為止他宗及顯正理故作斯論。

[0693c18] 問已說已具見諦。何故復言世尊弟子。答已具見諦者。欲差別隨信隨法行故。世尊弟子者。欲差別諸異生故。此是誰耶。答此是預流。及一來果非餘。以說未離欲染故。問隨信法行何故不名已具見諦。有作是說。已見四諦及已害邪見者。名已具見諦。隨信隨法行。非已見四諦。今正見故。非已害邪見。今正害故。由此不名已具見諦。有餘師說。若相續中。已除一切見倒惡行惡趣煩惱。方得名為已具見諦。隨信隨法行。今正能除不名已除猶成就故。由此不名已具見諦。如良田中無有一切塵雹災橫。名具足田致諸稼穡。復有說者。若相續中已除四疑生四決定。爾時名已具見。隨信隨法行。今除四疑。生四決定。不名已具。有說。若身中已除四闇。已起四明。已除四無智。已起四智。名已具見。隨信隨法行則不如是。不名已具。有說。已伏四諦洲渚。已除其中煩惱怨敵。乃名已具。隨信隨法行。今伏今除不名已具。問何故異生不名世尊弟子。答若唯順佛語不受餘教。名世尊弟子。異生或順佛語。或順邪言故。不名世尊弟子。有說。諸有正聞非邪聞所伏。乃名世尊弟子。異生不爾。有說若成就四種證淨。名世尊弟子。異生無四證淨故不名世尊弟子。有說。若唯稱佛以為大師。名世尊弟子。異生或稱外道邪魔以為師故。不名世尊弟子。有說。若唯歸敬三寶以為福田。名世尊弟子。諸異生類。或以邪神諸外道等以為福田。不名世尊弟子。有說。若信唯佛是一切智。唯佛所說法能渡生死。唯苾芻僧是梵行者。名世尊弟子。諸異生類與此相違。是故不名世尊弟子。有說。於佛聖教其心堅牢。如天帝幢。名世尊弟子。諸異生類於佛教中心不堅牢。猶如疊絮隨風上下轉動無恒。故不名為世尊弟子。

[0694a25] 已具見諦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所成就。色界繫身語業色。何大種所造。答色界繫。此依種類總相而說。若別說者。應言未至地大種所造。此則遮說預流一來亦得靜慮者。意說。未離欲染故。無有未離欲染而能得靜慮者。又亦遮說未至地中無無記者。意說。色界大種造故。無有未得靜慮地而能起彼大種者。問何故此中但問隨世俗道身語業非無漏耶。答彼造論者意欲爾故。隨彼意欲而作斯論。但令不違法相不應責其所以。有說。應具足問而不問者。當知此義有餘有說。無漏身語業決定不離。隨世俗道身語業。若問世俗。當知已問無漏。有說。無漏律儀以世俗戒為加行。為門。為依。為安足處。若問彼加行則已問彼。有說。無漏戒依世俗戒得故。問世俗則問無漏。有說。隨世俗道身語律儀。必與能造同其種類。今但問同類隨地差別。無漏異類是以不問。有說。此隨世俗道色有異諍論。謂有說。是未至地大種所造。有說。是初靜慮大種所造。是以問之。無漏定是欲界大種所造。是以不問。由此等緣。唯問世俗身語業。不問無漏。生欲界入有漏四靜慮。身語業色。何大種所造。答色界繫。此依種類總相而說。若別說者。隨初靜慮世俗道色。即初靜慮繫大種所造。乃至隨第四靜慮世俗道色。即第四靜慮繫大種所造。

[0694b23] 生欲界入無漏四靜慮身語業色。何大種所造。答欲界繫。依欲界身現在前故。問何故有漏所依大種。必與所造同一地繫。無漏所依隨何身起。即彼繫耶。答有漏律儀有縛有繫故。為同地大種所造。無漏律儀離縛離繫。然依身起故。隨何地身中現前。即彼大種所造。有說。有漏律儀墮界墮地故。自界地大種所造。無漏律儀雖墮於地而不墮界。然依身起故。隨所依大種所造有說。有漏律儀為同類大種所造故地必同無漏律儀為異類大種所造故。隨身別。以必依身現在前故。

[0694c06] 生色界入有漏四靜慮身語業色何大種所造。答色界繫。此依種類總相而說。若別說者。隨初靜慮世俗道色。即初靜慮繫大種所造。乃至隨第四靜慮世俗道色。即第四靜慮繫大種所造。

[0694c11] 生色界入無漏四靜慮。身語業色何大種所造。答色界繫此亦依總相說。若別說者。若生初靜慮入無漏四靜慮。彼身語業皆初靜慮大種所造。若生第二靜慮。入無漏三靜慮。彼身語業皆第二靜慮大種所造。若生第三靜慮。入無漏二靜慮。彼身語業皆第三靜慮大種所造。若生第四靜慮。入無漏第四靜慮。彼身語業第四靜慮大種所造。此中應知生下地上地定現前。生上地下地定不現前。問何故爾耶。答下地定劣。上地定勝。於勝生欣尚故起。於劣生厭背故不起。有說。下趣於上。上不趣下。如臣朝王。王不朝臣。有說。生下地者於上地法。更有所作故起現前。生上地者。於下地法更無所作。是故不起。如阿羅漢不起三界斷對治道。以無用故。有說。加行善法由功用起。生上地者下地法無用。作於無用法更起功力令現在前。非如無記。

[0694c29] 問大種隨地有五類別幾無間滅幾無間現前。答生欲界者。若欲界心無間有漏初靜慮現在前。彼一類大種滅。謂欲界二類大種無間現前謂欲界初靜慮。若有漏初靜慮無間。有漏初靜慮現在前。彼二類大種滅。二類大種無間現前。謂欲界初靜慮。若有漏初靜慮無間。無漏初靜慮現在前。彼二類大種滅。謂欲界初靜慮一類大種無間現前。謂欲界若無漏初靜慮無間無漏初靜慮現在前彼一類大種滅。一類大種無間現前。謂欲界若無漏初靜慮無間。有漏初靜慮現在前。彼一類大種滅。謂欲界二類大種無間現前。謂欲界初靜慮。若有漏初靜慮無間。欲界心現在前。彼二類大種滅。謂欲界初靜慮。一類大種無間現前。謂欲界。若欲界善心無間。無漏初靜慮現在前。若無漏初靜慮無間。欲界善心現在前。俱一類大種滅。一類大種無間現前謂欲界如入出初靜慮。乃至入出第四靜慮。隨其所應皆應廣說。如生欲界乃至生第四靜慮。隨其所應亦應廣說。

[0695a20] 問若生欲界。色界大種現在前時。何處現前。有說。眉間。有說。鼻端。有說。心邊。有說。臍邊。有說。足指。有作是說。隨先加行安心處所是處現前。有餘師說。欲界大種麁。色界大種細。細入麁隙。如油入沙。然根本靜慮現在前時。色界大種遍身內起。若近分定現在前時。色界大種唯心邊起。有說。近分定現在前時。色界大種亦遍身起。然長養身不如根本。如有二人俱詣池浴。一在池側掬水浴身。一入池中沒身而洗。二人用水雖俱遍身。然長養身入池者勝。問欲界身中先有間隙。色界大種來入中耶。答不爾。未來欲界身自有二種。一唯欲界大種。二色界大種雜。若時遇入色界定緣彼唯欲界者便滅。色界雜者便生。故不可言先有間隙後來住中。

[0695b07] 世尊弟子。生無色界所成就無漏身語業色。何大種所造。答或欲界繫。或色界繫。問此中何故復作斯論。答欲令疑者得決定故。謂無色界無有諸色。或有生疑。世尊弟子生無色界。所成就無漏色非大種所造。為除此疑故說。或欲界繫。或色界繫大種所造。問彼所成就色。定欲色界大種所造。何故言或。答應決定說。而言或者。欲顯界無雜亂。無漏對治有雜亂。由界無雜亂故。欲界大種所造異。色界大種所造異。無有一色二界大種所造。是故說或。此即總說。然無漏色隨起依地。能造大種有五類別。謂欲界四靜慮繫大種所造。世尊弟子生無色界。若阿羅漢唯成就未來五地大種。所造無漏色。非現在不起故。非過去已捨故。若不還者亦成就未來五地大種。所造無漏色非現在不起故。過去不定。依五地身起有多少。或全無故。由此應說。或有學者生無色界成就未來五地依戒。過去全無。謂先依欲界四靜慮身。於第三果及第四向。諸無漏道未起未滅。從彼命終生無色界。或有學者生無色界。成就未來五過去一。謂先欲界四靜慮時隨依一身。於第三果或第四向。諸無漏道已起已滅。從彼命終生無色界。或有學者生無色界。成就未來五。過去二。謂先欲界四靜慮時。隨依二身於第三果或第四向。諸無漏道已起已滅。從彼命終生無色界。或有學者生無色界。成就未來五。過去三。謂先欲界四靜慮時。隨依三身於第三果或第四向。諸無漏道已起已滅。從彼命終生無色界。或有學者生無色界。成就未來五。過去四。謂先欲界四靜慮時隨依四身於第三果。或第四向。諸無漏道已起已滅。從彼命終生無色界。或有學者生無色界。成就未來五。過去五。謂具依欲界四靜慮身。於第三果或第四向。諸無漏道已起已滅。從彼命終生無色界。有作是說。無有學者生無色界不成就過去色。以彼先在欲色界時。於第三果或第四向。必已起滅方命終故。是故本論說言。若諸學者。生無色界成就過去未來所造色。若於彼得阿羅漢果成就未來所造色。非過去所造色。若謂不爾本論應說。學者生無色界。有不成就過去所造色。尊者僧伽伐蘇說曰。或有學者生無色界。都不成就過去未來五地身中無漏業色。謂先依欲界四靜慮身。於第三果及第四向。諸無漏道未起未滅。從彼命終生無色界。或有學者。生無色界成就過去未來各一。謂先欲界四靜慮時。隨依一身於第三果或第四向。諸無漏道已起已滅。從彼命終生無色界。如是成二成三成四成五。准前廣說如理應思。若生彼界得阿羅漢果別得未來五地依戒。此說非理。無得果時唯得無為非有為故。又與本論所說相違。如說。聖者生無色界。成就未來所造色。非過去大種。若如彼意本論應說。聖者生無色界有不成就未來所造色。故前所說於理為善。

[0696a07] 無色界歿生欲界。最初所得諸根大種。何大種為因。乃至廣說。問何故復作斯論。答欲令疑者得決定故。謂無色界都無諸色。或有生如是疑。欲色界歿生無色界。彼色或經八萬六萬四萬二萬劫斷。從彼命終生欲色界。最初所得諸根大種無因而生。為除彼疑。顯彼諸色非無因生故作斯論。無色界歿生欲界。最初所得諸根大種何大種為因。答欲界繫。此依種類總相而說。若別說者。應作是說。無色界沒來生欲界。最初所得諸根大種。若生地獄還以地獄大種為因。乃至若生天趣。還以天趣大種為因。若眼根及彼大種還以眼根所依大種為因。餘根及境類此應知。眼中左眼及彼大種還以左眼所依大種為因。左中異熟還以異熟為因。長養還以長養為因。如左右亦爾。餘根及境廣說亦爾。然續生心俱起大種展轉為俱有因。於眼等為生等因。無始生死久滅大種。與今大種為同類因。問何故此中不問。眼等與初所得根大為因。有說。此是要略之言。故不問耳。有餘師說。大種通與根大為因。是以問之。眼等不與大種為因。是以不問。有說。大種久滅及今並有因義。眼等但有久滅為因。是故不說。無色界歿生色界。最初所得諸根大種何。大種為因。答色界繫。此亦依種類總說。若別說者應作是說。無色界歿來生色界。最初所得諸根大種。若生初靜慮。還以初靜慮大種為因。乃至若生第四靜慮。還以第四靜慮大種為因。若眼根及彼大種。還以眼根所依大種為因。眼中左右異熟長養廣說如前。餘根及境廣說亦爾。然續生心俱起大種展轉為俱有因。如是等廣說如前。

[0696b11] 色界歿生欲界。最初所得諸根大種何大種為因。答欲界繫。此亦總說。若差別說如前。應知餘義亦如前廣說。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三十四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7 冊 No. 1545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楊忠權大德提供,厚觀法師提供,法雲寺出版之光碟,日本瑜伽行思想研究會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