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7n0006_046 相應部經典(第42卷-第47卷) 第46卷
■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南傳 (N) » 第 17 冊 » No.0006 » 第 46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卷
[P.63] 第二 覺支相應
第一 山品
〔一〕第一 雪山
[0216a07] 一~二
[0216a07] 舍衛城……予說示。
[0216a08] 三
[0216a08] 「諸比丘!象依雪山使其身增大,獲得其力;於彼處使身增大,以獲得其力已,入於小池,入小池已,入大池,入大池已,入小河,入小河已,入大河,入大河已,入大海洋,於彼處其身得廣大。
[0216a11] 四
[0216a11] 諸比丘!如是比丘,依於戒而立於戒,以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者,則於諸法得廣大。
[0216a13] 諸比丘!比丘云何依於戒而立於戒,以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者,則於諸法得廣大耶?
[0217a01] [P.64] 五
[0217a01]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念覺支……修習擇法覺支……修習精進覺支……修習喜覺支……修習輕安覺支……修習定覺支。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捨覺支。
[0217a04] 六
[0217a04] 諸比丘!如是比丘,依於戒而立於戒,以修習七覺支,多習七覺支者,則於諸法得廣大。」
〔二〕第二 身
[0217a07] 一~二
[0217a07] 舍衛城……
一
[0217a09] ※三
[0217a09] 「諸比丘!譬如此身依食而住,緣食而住,於不食則不住。諸比丘!如是五蓋依食而住,緣食而住,於不食則不住。
[0217a11] 四
[0217a11] 諸比丘!云何為食可使未生之欲貪生起,已生之欲貪倍增,增大之耶?諸比丘!是有淨相,此之非如理作意多修,為食而使未生之欲貪生起,已生之欲貪倍增、增大。
[0217a14] 五
[0217a14] 諸比丘!云何為食可使未生之瞋恚生起,已生之瞋恚倍增、增大耶?諸比丘!是有瞋相,此之非如理作意多修,為食而使未生之瞋恚生起,已生之瞋恚倍增、增大。
[0218a03] 六
[0218a03] 諸比丘!云何為食而使未生之惛眠生起,已生之惛眠倍增、增大耶?諸比丘! [P.65] 有不欣喜、倦怠、鬱悶、飽食、心退縮,此之非如理作意多修,為食而使未生之惛眠生起,已生之惛眠倍增、增大。
[0218a06] 七
[0218a06] 諸比丘!云何為食可使未生之掉悔生起,已生之掉悔倍增、增大耶?諸比丘!有心之非寂止,此之非如理作意多修,為食可使未生之掉悔生起,已生之掉悔倍增、增大。
[0218a09] 八
[0218a09] 諸比丘!云何為食可使未生之疑惑生起,己生之疑惑倍增、增大耶?諸比丘!有疑惑處之法,此之非如理作意多修,為食可使未生之疑惑生起,已生之疑惑倍增、增大。
[0218a12] 九
[0218a12] 諸比丘!譬如此身依食而住,緣食而住,於不食則不住。諸比丘!如是此五蓋是依食而住,緣食而住,於不食則不住。」
二
[0219a01] 一〇
[0219a01] 「諸比丘!譬如此身依食而住,緣食而住,於不食則不住。諸比丘!如是七覺支是依食而住、緣食而住、於不食不住。
[0219a03] 一一
[0219a03] 諸比丘!云何為食可使未生之念覺支生起,已生之念覺支得圓滿修習耶?諸比丘!有念覺支處之法。此之如理作意多修,為食而使未生之念覺支生起,已生之念覺支得修習圓滿。
[0219a06] [P.66] 一二
[0219a06] 諸比丘!云何為食可使未生之擇法覺支生起,已生之擇法覺支得修習圓滿耶?諸比丘!有善不善法、有呵責無呵責法、劣勝法、黑白俱分法。此之如理作意多修,為食可使未生之擇法覺支生起,已生之擇法覺支得修習圓滿。
[0219a09] 一三
[0219a09] 諸比丘!云何為食可使未生之精進覺支生起,已生之精進覺支得修習圓滿耶?諸比丘!有發勤界,精勤界,勤勇界。此之如理作意多修,為食可使未生之精進覺支生起,已生之精進覺支得修習圓滿。
[0219a12] 一四
[0219a12] 諸比丘!云何為食可使未生之喜覺支生起,已生之喜覺支得修習圓滿之耶?諸比丘!有喜覺支處之法。此之如理作意多修,為食可使未生之喜覺支生起,已生之喜覺支得修習圓滿。
[0220a01] 一五
[0220a01] 諸比丘!云何為食可使未生之輕安覺支生起,已生之輕安覺支得修習圓滿耶?諸比丘!有身輕安、心輕安。此之如理作意多修,為食可使未生之輕安覺支生起,已生之輕安覺支得修習圓滿。
[0220a04] 一六
[0220a04] 諸比丘!云何為食可使未生之定覺支生起,已生之定覺支得修習圓滿耶?諸比丘!有寂止相、不亂相。此之如理作意多修,為食可使未生之定覺支生起,已生之定覺支得修習圓滿。
[0220a07] [P.67] 一七
[0220a07] 諸比丘!云何為食可使未生之捨覺支生起,已生之捨覺支得修習圓滿耶?諸比丘!有捨覺支處之法。此之如理作意多修,為食可使未生之捨覺支生起,已生之捨覺支得修習圓滿也。
[0220a10] 一八
[0220a10] 諸比丘!譬如此身依食而住,緣食而住,於不食則不住。諸比丘!如是此七覺支是依食而住,緣食而住,於不食則不住。」
〔三〕第三 戒
[0221a02] ※二
[0221a02] 「諸比丘!諸比丘若戒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脫具足、解脫智見具足者,諸比丘!則稱其比丘之見為多所作。
[0221a04] 三
[0221a04] ……諸比丘!說其比丘之聽聞為多所作……諸比丘!說其比丘之詣至為多所作……諸比丘!說其比丘之承事為多所作……諸比丘!說其比丘之隨念為多所作……諸比丘!說其比丘之出家為多所作。
[0221a07] 四
[0221a07] 何以故耶?諸比丘!如是之比丘聽法已,依身遠離與心遠離之二種遠離,而住於遠離,如是遠離而住隨念,隨尋彼法。
[0221a09] [P.68] 五
[0221a09] 諸比丘!比丘如是遠離而住於隨念,隨尋彼法時,彼比丘生念覺支。比丘修習念覺支時,於比丘念覺支修習圓滿,如是正念而住,以慧決擇、伺察、觀察彼法。
[0221a11] 六
[0221a11] 諸比丘!比丘如是正念而住,以慧決擇、伺察、觀察彼法時,彼比丘發生擇法覺支。比丘修習擇法覺支時,於比丘擇法覺支修習圓滿,以慧決擇,伺察、觀察彼法,則生不退之精進。
[0221a14] 七
[0221a14] 諸比丘!比丘以慧決擇、伺察、觀察彼法,不退精進時,彼比丘發生精進覺支。比丘修習精進覺支時,於比丘精進覺支修習圓滿,若發精進者,則得離財之喜。
[0222a02] 八
[0222a02] 諸比丘!發精進、得離財之喜時,彼比丘發喜覺支。比丘修習喜覺支時,於比丘喜覺支修習圓滿,達意喜者,則得身輕安、心輕安。
[0222a04] 九
[0222a04] 諸比丘!比丘意喜而身輕安、心輕安時,於比丘發輕安覺支。比丘修習輕安覺 [P.69] 支時,於比丘輕安覺支修習圓滿,身輕安者,則得樂,得樂者,則得心定。
[0222a06] 一〇
[0222a06] 諸比丘!比丘身輕安而得樂、得心定時,諸比丘!比丘發定覺支。比丘修習定覺支時,於比丘定覺支修習圓滿,如是得心定,為善觀察者。
[0222a08] 一一
[0222a08] 諸比丘!比丘如是得心定,為善觀察者時,比丘發捨覺支。比丘修習捨覺支時,於比丘捨覺支修習圓滿。
[0222a10] 一二
[0222a10] 諸比丘!如是修習七覺支,如是多修者,則可期有七果、七功德。何為七果、七功德耶?
[0222a12] 一三
[0222a12] (1)於現法已得開悟。(2)若於現法中,未得開悟者,則於命終時亦得開悟。
[0222a14] 一四
[0222a14] (3)若於現法未得開悟,命終時亦未得開悟者,則依終盡五下分結得中般涅槃。
[0223a02] 一五
[0223a02] (4)若於現法未得開悟,命終時亦未得開悟,依終盡五下分結盡未得中般涅槃者,則依終盡五下分結,以得生般涅槃。
[0223a04] 一六
[0223a04] (5)若於現法未得開悟,命終時亦未得開悟,依終盡五下分結未得中般涅 [P.70] 槃,依終盡五下分結,未得生般涅槃者,則依終盡五下分結,而得無行般涅槃。
[0223a06] 一七
[0223a06] (6)若於現法未得開悟,於命終時未得開悟,依終盡五下分結未得中般涅槃,依終盡五下分結,未得生般涅槃,依終盡五下分結未得無行般涅槃者,則依終盡五下分結,得有行般涅槃。
[0223a09] 一八
[0223a09] (7)若於現法未得開悟,命終時未得開悟,依終盡五下分結,未得中般涅槃,依終盡五下分結,未得生般涅槃,依終盡五下分結,未得無行般涅槃,依終盡五下分結,未得有行般涅槃者,則依終盡五下分結,為上流以至於色究竟天。
[0223a12] 一九
[0223a12] 諸比丘!如是修習,如是多修七覺支,則可期得此七果、七功德。」
〔四〕第四 轉
[0224a03] 一
[0224a03] 一時,具壽舍利弗住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0224a04] 二
[0224a04] 於此處,具壽舍利弗告諸比丘曰:
[0224a05] 「友等,諸比丘!」
[0224a06] [P.71] 「友!」
[0224a07] 彼等諸比丘應諾具壽舍利弗。
[0224a08] 具壽舍利弗曰:
[0224a09] 三
[0224a09] 「友等!有七種覺支。以何為七耶?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友等!此為七覺支。
[0224a11] 四
[0224a11] 友等!此七覺支中,我於晨早欲住(任一)覺支時,則住(任一)覺支;於日中欲住(任一)覺支時,則住(任一)覺支;於日暮欲住(任一)覺支時,則住(任一)覺支。
[0224a14] 五
[0224a14] 友等!若是念覺支者,則我知『(此念覺支決定升起)』,知『是善升起』,知住為『已住』;若沒者,則知『依此緣而沒。』
[0225a02] 六~一〇
[0225a02] ……〔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
[0225a03] 一一
[0225a03] 友等!若是捨覺支者,則我知『(此捨覺支)決定升起』,知『是善升起』,知住為『已住』;若沒者,則知『依此緣而沒。』
[0225a05] 一二
[0225a05] 友等!譬如王或王臣,有裝滿種種染色衣於衣篋。彼於晨早欲著時,則(隨其所欲)著晨早時所欲之衣服;於日中欲著時,即著日中時所欲之衣服;於日暮欲著時,即著日暮時所欲之衣服。
[0225a08] [P.72] 一三
[0225a08] 友等!如是於此七覺支中,我於晨早欲住覺支時,即住用晨早時所欲之覺支;於日中欲住覺支時,即住日中時所欲之覺支;於日暮欲住覺支時,即住用日暮時所欲之覺支。
[0225a11] 一四
[0225a11] 友等!若是念覺支者,則我知『決定升起』,知『是善升起』,知住為『已住』;若沒者,則知『依此緣而沒。』
[0225a13] 一五~一九
[0225a13] ……〔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
[0225a14] 二〇
[0225a14] 友等!若是捨覺支者,則我知『決定升起』,知『是善升起』,知住為『已住』;若沒者,則知『依此緣而沒。』」
〔五〕第五 比丘
[0226a07] ※二
[0226a07] 時,有一比丘來詣世尊住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0226a09] 「大德!覺支,所云覺支者,大德!云何說為覺支耶?」
[0226a10] 「比丘!資於覺故,說為覺支。
[0226a11] 三
[0226a11] 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捨覺支。
[0226a14] 四
[0226a14] 比丘!若修習此七覺支者,則由欲漏心解脫,由有漏心解脫,由無明漏心解脫。解脫者,則『我解脫』智生,了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後有。
[0227a02] 五
[0227a02] 比丘!資於覺故,說為覺支。」
[P.73] 〔六〕第六 昆達利
[0227a07] 一
[0227a07] 一時,世尊住沙祇城之安闍那鹿苑。
[0227a08] 二
[0227a08] 時,修行者昆達利耶來詣世尊住處。詣已,與世尊相交談慶慰、歡喜、感銘之語話,而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修行者昆達利耶,白世尊曰:
[0227a10] 三
[0227a10] 「尊瞿曇!我住園而與眾會交往。尊瞿曇!我食朝食,食後如是周行,由園至園,由遊園至遊園,經行歷訪於彼處,一類之沙門、婆羅門,出論種種功德,見他方以論議詰難功德。尊瞿曇是住何功德耶?」
[0227a13] 「昆達利耶!如來乃住於『明解脫』果之功德。」
[0227a14] 四
[0227a14] 「尊瞿曇!修習、多習何法者,則得明解脫圓滿耶?」
[0228a01] 「昆達利耶!修習、多習七覺支者,則得明解脫圓滿。」
[0228a02] 五
[0228a02] 「尊瞿曇!修習、多習何法者,則得七覺支圓滿耶?」
[0228a03] 「昆達利耶!修習、多習四念處者,則得七覺支圓滿。」
[0228a04] 六
[0228a04] 「尊瞿曇!修習、多習何法者,則得四念處圓滿耶?」
[0228a05] 「昆達利耶!修習、多習三善業者,則得四念處圓滿。」
[0228a06] 七
[0228a06] 「尊瞿曇!修習、多習何法者,則得三善業圓滿耶?」
[0228a07] [P.74] 「昆達利耶!修習、多修根律儀者,則得三善業圓滿。」
[0228a08] 「昆達利耶!云何對根律儀修習、多習者,則得三善法圓滿耶?
[0228a09] 八
[0228a09] 昆達利耶!於此有比丘,以眼見可意之色,而不貪著、不歡喜、不起貪欲,其身住、心住,於內善安住、善解脫。以眼見非可意之色,而無動搖、不安心、破壞心、憎惡心,其身住、心住,於內善安住、善解脫。
[0228a12] 九~一二
[0228a12] 昆達利耶!又比丘以耳聞可意之聲……乃至……以鼻息〔可意〕之香……乃至……以舌嚐〔可意〕之味……乃至以身觸可意之所觸……乃至……
[0228a14] 一三
[0228a14] 以意識可意之法,而不貪著、不歡喜、不起貪欲,其身住、心住,於內善安住、善解脫。以意識非可意之法,而無動搖、不安心、破壞心、憎惡心,其身住、心住,於內善安住、善解脫。
[0229a03] 一四
[0229a03] 昆達利耶!比丘以眼見色,對可意非可意之色,其身住、心住,於內善安住、善解脫。以耳聞聲……乃至……以鼻嗅香……乃至……以舌嚐味……乃至……以 [P.75] 身觸所觸……乃至……以意識法,對可意非可意之法,其身住、心住,於內善安住、善解脫。昆達利耶!對根律儀如是修習、如是多修者,則圓滿三善業。
[0229a07] 一五
[0229a07] 昆達利耶!云何修習、云何多修三善業者,則得四念處圓滿耶?
[0229a08] 昆達利耶!於此有比丘,斷身惡業、修習身善業,斷語惡業、修習語善業,斷意惡業、修行意善業。
[0229a10] 昆達利耶!如是修習、如是多修三善業者,得圓滿四念處。
[0229a11] 一六
[0229a11] 昆達利耶!云何修習、云何多修四念處,得圓滿七覺支耶?
[0229a12] 昆達利耶!於此有比丘,於身觀身而住,以熱誠、正念、正知,而調伏世間之貪憂。於受……乃至……於心……乃至……於法觀法而住,以熱誠、正念、正知,而調伏世間之貪憂。
[0230a01] 昆達利耶!如是修習、如是多修四念處者,則圓滿七覺支。
[0230a02] 一七
[0230a02] 昆達利耶!云何修習、多修七覺支者,則圓滿明解脫耶?
[0230a03] 昆達利耶!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修習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捨覺支。
[0230a06] 昆達利耶!如是修習、如是多修七覺支者,則圓滿明解脫。」
[0230a07] 一八
[0230a07] 如是說已,修行者昆達利耶,白世尊曰:
[0230a08] 「妙哉!尊瞿曇!妙哉!尊瞿曇!譬如將倒者扶起,將覆者揭露,如迷者教之以道,於暗中舉燈火,使有眼者可見色。尊瞿曇如是以種種方便顯示法,我於此自今日起至於命終,歸依尊瞿曇與法及比丘眾,請尊瞿曇容我為優婆塞。」
〔七〕第七 屋頂
[0231a02] ※三
[0231a02] 「諸比丘!譬如重閣之諸重簷,皆趣向於屋頂、傾向於屋頂、臨入於屋頂,諸比丘!如是比丘,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者,則趣向於涅槃、傾向於涅槃、臨入於涅槃。
[0231a05] [P.76] 四
[0231a05] 諸比丘!比丘云何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者,則趣向於涅槃、傾向於涅槃、臨入涅槃耶?
[0231a07]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捨覺支。
[0231a10] 諸比丘!比丘如是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者,則趣向於涅槃、傾向於涅槃、臨入涅槃。」
〔八〕第八 優波摩
[0231a13] 一
[0231a13] 一時,具壽優婆摩與具壽舍利弗,住於憍賞彌瞿師羅園。
[0231a14] 二
[0231a14] 時,具壽舍利弗於日暮時分,由宴默起,至具壽優波摩住處。至已,與具壽優波摩相交談慶慰、歡喜、感銘之言後,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具壽舍利弗,言於具壽優波摩曰:
[0232a03] 三
[0232a03] 「友優波摩!比丘應知『於內如理作意,如是善升起七覺支者,則資於樂住』耶?」
[0232a04] 四
[0232a04] 「友舍利弗!比丘應知『於內如理作意,如是善升起此七覺支,以資於樂住。』友!比丘若發念覺支,則知:『我心善解脫、我善永斷惛眠、我善調伏掉悔,我發精進、希求、作意、不退縮』……〔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 [P.77] 支……定覺支〕……友!比丘若發捨覺支者,則知:『我心善解脫、我善永斷惛眠、我善調伏掉悔,我發精進、希求、作意、不退縮。』
[0232a09] 友舍利弗!比丘應如是知:『於內如理作意,如是善造作此七覺支,則資於樂住。』」
〔九〕第九 生(一)
[0233a02] ※二
[0233a02] 「諸比丘!若修習、多修七覺支者,則未生亦生起,但除如來、應供、正等覺者之不出現。以何為七耶?
[0233a04] 三
[0233a04] 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也。諸比丘!修習多修此七覺支者,則未生亦生起,但除如來、應供、正等覺者之不出現。」
〔一〇〕第十 生(二)
[0233a07] ※二
[0233a07] 「諸比丘!若修習、多修七覺支者,則未生亦生起,但除善逝之不調伏。以何為七耶?
[0233a09] 三
[0233a09] 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是。諸比丘!對此修習、多修七覺支者,則未生亦生起,但除如來、應供、正等覺者之不出現。」
[0234a01] 第一 山品(終)
[0234a02] 此品之攝頌曰:
[P.78] 第二 病品
〔一一〕第一 生類
[0234a11] ※二
[0234a11] 「諸比丘!譬如諸生類作四種之威儀路:時行、時住、時坐、時臥,皆依於地、立於地,作如是此四種之威儀。諸比丘!如是比丘乃依於戒、立於戒,以修習、多修七覺支。
[0234a14] 三
[0234a14] 諸比丘!比丘云何依於戒、立於戒,以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耶?
[0235a01] 諸比丘!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捨覺支。
[0235a04] 諸比丘!比丘如是依於戒、立於戒,以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
〔一二〕第二 日輪喻(一)
[0235a06] ※二
[0235a06] 「諸比丘!日輪上昇時之先驅、前相者,即是明相出。諸比丘!如是比丘生起七覺支時之先驅、前相者,為有善友。
[0235a08] 諸比丘!有善友之比丘,以期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
[0235a09] 三
[0235a09] 諸比丘!有善友之比丘,云何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耶?
[0235a10]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捨覺支。
[0235a13] [P.79] 諸比丘!比丘如是有善友之比丘,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
〔一三〕第三 日輪喻(二)
[0236a01] ※二
[0236a01] 「諸比丘!日輪上昇時之先驅、前相者,即是明相出。諸比丘!如是比丘,生起七覺支時之先驅、前相者,為如理作意。
[0236a03] 諸比丘!於如理作意具足之比丘,以期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
[0236a04] 三
[0236a04] 諸比丘!如理作意具足之比丘,云何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耶?
[0236a05]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捨覺支。
[0236a08] 諸比丘!如是如理作意具足之比丘,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
〔一四〕第四 病(一)
[0236a10] 一
[0236a10]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王舍城之竹林迦蘭陀迦園。
[0236a11] 二
[0236a11] 其時,具壽摩訶迦葉住畢鉢羅窟,為患重疾病而困苦。
[0236a12] 三
[0236a12] 時,世尊於日暮時分,由宴默起,至具壽摩訶迦葉住處。至已,坐於所設之座。
[0236a13] 四
[0236a13] 坐已,世尊言於具壽摩訶迦葉曰:
[0236a14] 「迦葉!能忍否?充足否?苦之受損而不增,知損失,不知增長否?」
[0237a01] [P.80] 「大德!難忍,不足,激苦之受有增無損,知增長,不知損失。」
[0237a02] 五
[0237a02] 「迦葉!若修習、多修我所正說之七覺支,則可資助證知、等覺、涅槃。以何為七耶?迦葉!若修習、多修我所正說之念覺支,則可資助證知、等覺、涅槃……〔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迦葉!若修習、多修我所正說之捨覺支,則資助證知、等覺、涅槃。」
[0237a06] 「世尊!實覺支哉!善逝!實覺支哉!」
[0237a07] 六
[0237a07] 世尊,如是說示已,具壽摩訶迦葉喜悅、歡喜於世尊之所說,具壽摩訶迦葉病癒,如是具壽摩訶迦葉之病斷。
〔一五〕第五 病(二)
[0237a10] 一
[0237a10]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蘭陀迦園。
[0237a11] 二
[0237a11] 其時,具壽摩訶目犍連住耆闍崛山為患重疾病而困苦。
[0237a12] 三~五
[0237a12] 時,世尊於日暮時分,由宴默起……乃至……如是具壽摩訶目犍連之病斷。
[P.81] 〔一六〕第六 病(三)
[0237a14] 一
[0237a14]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之竹林迦蘭陀迦園。
[0238a01] 二
[0238a01] 其時,世尊為患重疾病而困苦。
[0238a02] 三
[0238a02] 時,具壽摩訶均頭詣世尊住處。詣已,禮敬世尊後,坐於一面。
[0238a03] 四
[0238a03] 坐於一面之時,世尊言於具壽摩訶均頭曰:
[0238a04] 「均頭!說於覺支。」
[0238a05] 五
[0238a05] 「大德!修習、多修世尊所正說之七覺支、則資助於證知、等覺、涅槃。以何為七耶?大德!修習、多修習世尊所正說之念覺支者,則資助於證知、等覺、涅槃……〔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大德!修習、多修世尊所正說之捨覺支者,則資助於證知、等覺、涅槃。大德!修習、多修世尊所正說之此七覺支、則資助於證知、等覺、涅槃。」
[0238a10] 「均頭!實覺支哉!均頭!實覺支哉!」
[0238a11] 六
[0238a11] 具壽摩訶均頭之如是說,師作認許。世尊病癒,如是世尊之病斷。
〔一七〕第七 到彼岸
[0239a02] ※二
[0239a02] 「諸比丘!修習、多修七覺支者,則資助於到彼岸。以何為七耶?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諸比丘!修習、多修此七覺支、則資於到彼岸。」
[0239a05] 三
[0239a05] 〔世尊〕如是說已,如是說之善逝、師乃更說曰:
[0239a06] (一)「於人中〔到彼岸者少……乃至……
[P.82] 有光輝之漏盡者〕於現世般涅槃。」
〔一八〕第八 失
[0239a12] ※二
[0239a12] 「諸比丘!若有失七覺支者,則失正順苦滅之聖道。諸比丘!若有發七覺支者,則發正順苦滅之聖道。以何為七耶?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
[0240a01] 三
[0240a01] 諸比丘!若有失此七覺支者,則失正順苦滅之聖道。諸比丘!若有發此七覺支者,則發正順苦滅之聖道。」
〔十九〕第九 聖
[0240a04] ※二
[0240a04] 「諸比丘!若修習、多修七覺支者,則為聖、出離,修此者,正達苦滅盡。以何為七耶?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是。諸比丘!若修習、多修此七覺支者,則正達苦滅盡。」
〔二〇〕第十 厭患
[0240a08] ※二
[0240a08] 「諸比丘!修習、多修七覺支者,則資於一向厭患、離貪、滅盡、寂止、證知、等覺、涅槃。以何為七耶?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是。諸比丘!若修習、多修此七覺支者,則資於一向厭患、離貪、滅盡、寂止、證知、等覺、涅槃。」
[0240a12] [P.83] 第二 病品(終)
[0240a13] 此品之攝頌曰:
第三 優陀夷品
〔二一〕第一 覺
[0241a08] ※二
[0241a08] 時,有一比丘詣世尊住處。詣而〔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0241a09] 三
[0241a09] 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0241a10] 「大德!覺支,所謂覺支者,大德!云何說名為覺支耶?」
[0241a11] 「比丘!資於覺,故名之為覺支。
[0241a12] ※三
[0241a12] 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修習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捨覺支。
[0242a01] 四
[0242a01] 比丘!資於覺故,名之為覺支。」
〔二二〕第二 說
[0242a03] ※二
[0242a03] 「諸比丘!我為汝等說七覺支,且諦聽。
[0242a04] 諸比丘!以何為七覺支耶?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是。諸比丘!此為七覺支。」
[P.84] 〔二三〕第三 處
[0242a10] ※二
[0242a10] 「諸比丘!若作意多修欲貪處之諸法者,則未生之欲貪生,已生之欲貪倍增、增大。
[0242a12] 三
[0242a12] 諸比丘!若作意多修瞋恚處之諸法,則未生之瞋恚生,已生之瞋恚倍增、增大。
[0242a13] 四
[0242a13] 諸比丘!若作意多修惛眠處之諸法者,則未生之惛眠生,已生之惛眠倍增、增大。
[0243a01] 五
[0243a01] 諸比丘!若作意多修掉悔處之諸法,則未生之掉悔生,已生之掉悔倍增、增大。
[0243a02] 六
[0243a02] 諸比丘!若作意多修疑惑處之諸法者,則未生之疑惑生,已生之疑惑倍增、增大。
[0243a04] 七
[0243a04] 諸比丘!若作意多修念覺支處之諸法者,則未生之念覺支生,已生之念覺支修習圓滿……〔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
[0243a06] 八
[0243a06] 諸比丘!若作意多修捨覺支處之諸法者,則未生之捨覺支生,已生之捨覺支修習圓滿。」
〔二四〕第四 非如理
[0243a12] ※二
[0243a12] 「諸比丘!若非如理者作意,則未生之欲貪生,已生之欲貪倍增、增大。
[0243a13] [P.85] 三
[0243a13] 未生之瞋恚生,已生之瞋恚倍增、增大。
[0243a14] 四
[0243a14] 未生之惛眠生,已生之惛眠倍增、增大。
[0244a01] 五
[0244a01] 未生之掉悔生,已生之掉悔倍增、增大。
[0244a02] 六
[0244a02] 未生之疑惑生,已生之疑惑倍增、增大。
[0244a03] 七
[0244a03] 未生之念覺支不生,已生之念覺支滅……〔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未生之捨覺支不生,已生之捨覺支滅。
[0244a05] 八
[0244a05] 諸比丘!若如理作意者,則未生之欲貪不生,已生之欲貪斷。
[0244a06] 九
[0244a06] 未生之瞋恚不生,已生之瞋恚斷除。
[0244a07] 一〇
[0244a07] 未生之惛眠不生,已生之惛眠斷除。
[0244a08] 一一
[0244a08] 未生之掉悔不生,已生之掉悔斷除。
[0244a09] 一二
[0244a09] 未生之疑惑不生,已生之疑惑斷除。
[0244a10] 一三
[0244a10] 未生之念覺支生,已生之念覺支修習圓滿……〔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未生之捨覺支生,已生之捨覺支修習圓滿。」
〔二五〕第五 不損
[0245a02] ※二
[0245a02] 「諸比丘!我為汝等說七不損法,且諦聽。
[0245a03] [P.86] 三
[0245a03] 諸比丘!何為七不損法耶?謂七覺支是。以何為七耶?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是。諸比丘!此為七不損法。」
〔二六〕第六 盡
[0245a06] ※二
[0245a06] 「諸比丘!有道有跡,以資於渴愛之盡,以修習此道、此跡。
[0245a07] 三
[0245a07] 諸比丘!有何之道、有何之跡以資於渴愛之盡耶?謂七覺支是。以何為七耶?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是。」
[0245a09] 四
[0245a09] 如是說已,具壽優陀夷,白世尊曰:
[0245a10] 「大德!云何修習七覺支、云何多修七覺支者,則資於渴愛之滅盡耶?」
[0245a11] 五
[0245a11] 「優陀夷!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廣大無量無瞋之念覺支。彼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廣大無量無瞋之念覺支,則渴愛斷除。渴愛斷則業斷、業斷則苦斷。
[0245a14] 六~一一
[0245a14] ……〔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
[0246a01] 一二
[0246a01] 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廣大無量無瞋之捨覺支。彼依 [P.87] 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廣大無量無瞋之捨覺支,則渴愛斷。渴愛斷,則業斷、業斷,則苦斷。
[0246a04] 一三
[0246a04] 優陀夷!如是乃由渴愛之盡,則業盡;由業盡,則苦盡。」
〔二七〕滅
[0246a06] ※二
[0246a06] 「諸比丘!有道、有跡,以資於渴愛之滅,以修習此道、此跡。
[0246a07] 三
[0246a07] 諸比丘!有何之道、有何之跡,以資於渴愛之滅耶?謂七覺支是。以何為七耶?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是。
[0246a09] 四
[0246a09] 諸比丘!云何修習、云何多修七覺支者,資於渴愛之滅耶?
[0246a10]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捨覺支。
[0246a13] 五
[0246a13] 諸比丘!如是修習、如是多修七覺支者,則資於渴愛之滅。」
〔二八〕第八 決擇
[0247a01] ※二
[0247a01] 「諸比丘!我為汝等說決擇分之道,且諦聽。
[0247a02] 三
[0247a02] 諸比丘!何為決擇分之道耶?謂七覺支是。以何為七耶?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是。」
[0247a04] 四
[0247a04] 如是說已。具壽優陀夷,白世尊曰:
[0247a05] 「大德!云何修習、多修七覺支者,則資於決擇耶?」
[0247a06] [P.88] 五
[0247a06] 「優陀夷!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廣大、無量無瞋之念覺支。彼於念覺支,以修習心於前之未決擇、於前未破裂之貪蘊以決擇而破裂之,於前未決擇、前未破裂之瞋蘊以決擇而破裂之,於前未決擇、前未破裂之癡蘊以決擇而破裂之……〔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廣大、無量、無瞋之捨覺支。彼於捨覺支,以修習心於前未決擇、前未破裂之貪蘊以決擇、而破裂之,於前未決擇、前未破裂之瞋蘊以決擇,而破裂之,於前未決擇、前未破裂之癡蘊以決擇而破裂之。
[0247a13] 六
[0247a13] 優陀夷!如是修習、如是多修七覺支者,則資於決擇。」
〔二九〕第九 一法
[0248a01] ※二
[0248a01] 「諸比丘!我不見其他一法,若修習、多修此者,則資於斷諸結法。諸比丘!此即七覺支是。以何為七耶?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是。
[0248a04] 三
[0248a04] 諸比丘!云何修習、多修七覺支者,則資於斷諸結法耶?
[0248a05]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捨覺支。
[0248a08] 諸比丘!如是修習,如是多修七覺支者,則資於斷諸結法。
[0248a09] [P.89] 四
[0248a09] 諸比丘!何為結法耶?
[0248a10] 眼是結法,於此生結繫之執著。〔耳……鼻……舌〕身是結法,於此生結繫之執著。意是結法,於此生結繫之執著。
[0248a12] 諸比丘!此名之為結法。」
〔三〇〕第十 優陀夷
[0249a03] 一
[0249a03] 爾時,世尊住於舜巴國,名為仙達嘉之舜巴人住邑。
[0249a04] 二
[0249a04] 時,具壽優陀夷詣世尊住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具壽優陀夷,白世尊曰:
[0249a06] 三
[0249a06] 「稀有哉!大德!未曾有哉!大德!大德!所以我對世尊,敬奉、敬愛、尊重、有慚愧。大德!我前在家時不敬法、不敬僧。大德!我對世尊敬愛、尊重、慚愧,欲離家為出家,願世尊為我說法:『色是如是、色之集是如是、色之滅是如是,受是如是……乃至……想是如是……行是如是……識是如是、識之集是如是、識之滅是如是。』
[0249a11] [P.90] 四
[0249a11] 大德!我去往空屋,以轉此五取蘊之生滅:如實證知『此是苦』,如實證知『此是苦集』,如實證知『此是苦滅』,如實證知『此是順苦滅道。』
[0249a13] 五
[0249a13] 大德!我現觀於法,以得道,我修習、多修此者,則住如如而到達真如,了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後有。大德!我獲得念覺支,我修習、多修於此者,則住如如而到達真如,了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後有。……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大德!我獲得捨覺支,我修習、多修於此者,則住如如而到達真如,了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後有。大德!我獲得此道,我修習、多修於此者,住如如到達真如,了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後有。」
[0250a06] 六
[0250a06] 「善哉!善哉!優陀夷!汝獲得此道,汝修習、多修於此者,則住於如如而到達真如,了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後有。」
[0250a12] 第三 優陀夷品(終)
[0250a13] 此品攝頌曰:
[P.91] 第四 蓋品
〔三一〕第一 善(一)
[0251a07] ※二
[0251a07] 「諸比丘!為諸法之善、善分、善友者,皆以不放逸為根本,等趣於不放逸,以不放逸為諸法最上之名。
[0251a09] 三
[0251a09] 諸比丘!於不放逸之比丘,以期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諸比丘!不放逸之比丘,云何以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耶?
[0251a11] 四
[0251a11]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捨覺支。
[0251a14] 諸比丘!不放逸之比丘,如是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
〔三二〕第二 善(二)
[0252a02] ※二
[0252a02] 「諸比丘!為諸法之善、善分、善友者,皆以如理作意為根本,等趣於如理作意,以如理作意為諸法最上之名。
[0252a04] 三
[0252a04] 諸比丘!於如理作意具足之比丘,以期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諸比丘!如理作意具足之比丘,云何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耶?
[0252a06] 四
[0252a06]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捨覺支。
[0252a09] 諸比丘!如理作意具足之比丘,如是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
[P.92] 〔三三〕第三 煩惱(一)
[0252a11] ※二
[0252a11] 「諸比丘!金之隨煩惱有五種。被此隨煩惱染污時,金則不柔軟、不堪任、不清淨、脆而不堪正用。以何為五耶?
[0252a13] 三
[0252a13] 諸比丘!鐵為金之隨煩惱,被此隨煩惱染污時,金則不柔軟、不堪任、不清淨、脆而不堪正用。
[0253a01] 四
[0253a01] 諸比丘!銅為金之隨煩惱,被此隨煩惱染污時,金……乃至……
[0253a02] 五
[0253a02] 諸比丘!錫為金之隨煩惱,……乃至……
[0253a03] 六
[0253a03] 諸比丘!鉛為金之隨煩惱,……乃至……
[0253a04] 七
[0253a04] 諸比丘!銀為金之隨煩惱,被此隨煩惱染污時,金則不柔軟、不堪任、不清淨、脆而不堪正用。
[0253a06] 八
[0253a06] 諸比丘!此五者為金之隨煩惱,被此隨煩惱染污時,金則不柔軟、脆而不堪正用。
[0253a08] 諸比丘!如是,心之隨煩惱有五種,被此隨煩惱染污時,心則不柔軟、不堪任、不清淨、脆而雖得正定,諸漏不能盡。以何為五耶?
[0253a10] 九
[0253a10] 諸比丘!欲貪為心之隨煩惱,被此隨煩惱染污時,心則不柔軟、不堪任、不清淨、脆而不能正盡諸漏。
[0253a12] 一〇~一三
[0253a12] ……瞋隨眠……惛眠隨眠……掉悔隨眠……疑隨眠……
[0253a13] [P.93] 一四
[0253a13] 諸比丘!此五者為心之隨煩惱,被此隨煩惱染污時,心則不柔軟、不堪任、不清淨、脆而不能正盡諸漏。」
〔三四〕第四 煩惱(二)
[0254a06] ※二
[0254a06] 「諸比丘!七覺支為無障、無蓋、無心之隨煩惱。若修習、多修此者,則有助於明解脫果之現證。以何為七耶?
[0254a08] 三
[0254a08] 諸比丘!念覺支為無障、無蓋、無心之隨煩惱。若修習、多修此者,則助於明解脫果之現證……〔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諸比丘!捨覺支為無障、無蓋、無心之隨煩惱。若修習、多修此者,則助於明解脫果之現證。
[0254a12] 四
[0254a12] 諸比丘!此七覺支為無障、無蓋、無心之隨煩惱。若修習多修此者,則助於明解脫果之現證。」
〔三五〕第五 如理(一)
[0255a04] ※二
[0255a04] 「諸比丘!若非如理作意者,則未生之欲貪生,已生之欲貪倍增、增大。
[0255a05] 三
[0255a05] ……未生之瞋恚生,已生之瞋恚倍增、增大。
[0255a06] 四
[0255a06] ……未生之惛眠生,已生之惛眠倍增、增大。
[0255a07] 五
[0255a07] ……未生之掉悔生,已生之掉悔倍增、增大。
[0255a08] [P.94] 六
[0255a08] 諸比丘!若非如理作意者,則未生之疑惑生,已生之疑惑倍增、增大。」
〔三六〕第六 如理(二)
[0255a10] ※二
[0255a10] 「諸比丘!若如理作意者,則未生之念覺支生,已生之念覺支修習圓滿……〔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未生之捨覺支生,已生之捨覺支修習圓滿。」
〔三七〕第七 增長
[0255a14] ※二
[0255a14] 「諸比丘!若修習、多修七覺支者,則助於增長、不損。以何為七耶?
[0256a01] 三
[0256a01] 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是。
[0256a02] 四
[0256a02] 諸比丘!若修習、多修七覺支者,則助於增長、不損。」
〔三八〕第八 障蓋
[0256a07] ※二
[0256a07] 「諸比丘!障蓋有五種,為心之隨煩惱,以使慧羸弱。以何為五耶?
[0256a08] 三
[0256a08] 諸比丘!欲貪為障蓋,為心之隨煩惱,以使慧羸弱。諸比丘!瞋恚為障蓋,為心之隨煩惱,以使慧羸弱。諸比丘!惛眠為障蓋,為心之隨煩惱,以使慧羸弱。諸 [P.95] 比丘!掉悔為障蓋,為心之隨煩惱,以使慧羸弱。諸比丘!疑惑為障蓋,為心之隨煩惱,以使慧羸弱。
[0256a12] 四
[0256a12] 諸比丘!此是五障蓋,為心之隨煩惱,以使慧羸弱。
[0256a13] 五
[0256a13] 諸比丘!七覺支為無障、無蓋、無心之隨煩惱,若修習、多修此者,則助於明解脫果之現證。以何為七耶?
[0257a01] 六
[0257a01] 諸比丘!念覺支為無障、無蓋、無心之隨煩惱,若修習、多修此者,則助於明解脫果之現證。……〔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諸比丘!捨覺支為無障、無蓋、無心之隨煩惱,若修習、多修此者,則助於明解脫果之現證。
[0257a05] 七
[0257a05] 諸比丘!此七覺支為無障、無蓋、無心之隨煩惱,若修習多修此者,則助於明解脫果之現證。
[0257a07] 八
[0257a07] 諸比丘!聖弟子希求作意、舉心有念、傾聽於法時,於彼無五蓋,七覺支修習圓滿。
[0257a09] 九
[0257a09] 其時,無何種之五蓋耶?其時無欲貪蓋、其時無瞋蓋、其時無惛眠蓋、其時無掉悔蓋、其時無疑惑蓋。於彼,其時無此五種蓋。
[0257a11] 一〇
[0257a11] 其時,何種之七覺支修習圓滿耶?其時念覺支修習圓滿……〔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其時捨覺支修習圓滿。
[0257a13] [P.96] 一一
[0257a13] 諸比丘!聖弟子希求、作意、舉心有念、傾聽於法時,於彼無此五蓋,此七覺支修習圓滿。」
〔三九〕第九 樹
[0258a05] ※二
[0258a05] 「諸比丘!大樹之種子微細,但其枝幹大,將覆蔽諸樹木,諸樹木因被覆蔽而破損、倒壞。
[0258a07] 三
[0258a07] 諸比丘!何者之大樹其種子細微而枝幹大,以覆蔽諸樹木,諸樹木因被覆蔽而破損、倒壞耶?謂:阿濕波他樹、尼拘留他樹、無花果樹、優曇羅樹、犍遮耶樹、迦捭多羅樹是。
[0258a10] 四
[0258a10] 諸比丘!如是,於此有一類之男子,棄諸欲,離家為出家,然彼被諸欲或更甚邪惡者所破損、倒壞。
[0258a12] 五
[0258a12] 諸比丘!障蓋有五種,以覆蔽於心,使慧羸弱。以何為五耶?
[0258a13] 諸比丘!欲貪為障蓋,以覆蔽於心,使慧羸弱。諸比丘!瞋恚為障蓋,以覆蔽於心,使慧羸弱。諸比丘!惛眠為障蓋,以覆蔽於心,使慧羸弱。諸比丘!掉悔為障蓋,以覆蔽於心,使慧羸弱。諸比丘!疑惑為障蓋,以覆蔽於心,使慧羸弱。
[0259a02] [P.97] 諸比丘!有此五種障蓋,以覆蔽於心,使慧羸弱。
[0259a03] 六
[0259a03] 諸比丘!七覺支為無障、無蓋、不覆蔽於心,若修習、多修此者,則助於明解脫果之現證。以何為七耶?
[0259a05] 諸比丘!念覺支為無障、無蓋、無覆蔽於心,若修習、多修此者,則助於明解脫果之現證……〔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諸比丘!捨覺支為無障、無蓋、無覆蔽於心,若修習多修此者,則助於明解脫果之現證。
[0259a09] 諸比丘!此七覺支為無障、無蓋、無覆蔽於心,若修習、多修此者,則助於明解脫果之現證。」
〔四〇〕第十 蓋
[0260a01] ※二
[0260a01] 「諸比丘!有五種蓋,能使為黑暗、為無目、為無智、滅慧、至於壞滅,而不令得涅槃。以何為五耶?
[0260a03] 諸比丘!欲貪蓋能使為黑闇、為無目、為無智、滅慧、至於壞滅,而不令得涅槃。諸比丘!瞋蓋……諸比丘!惛眠蓋……諸比丘!掉悔蓋……諸比丘!疑蓋能使為黑闇、為無目、為無智、滅慧、至於壞滅,而不令得涅槃。
[0260a06] 諸比丘!此五蓋能使為黑闇、為無目、為無智、滅慧、損壞分,而不令得涅槃。
[0260a07] 三
[0260a07] 諸比丘!有七種覺支,能為目、為智、以增長慧、為不損壞分,而有助於涅槃。以何為七耶?
[0260a09] [P.98] 諸比丘!念覺支能為目、為智、以增長慧、為不損壞分,而有助於涅槃……〔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諸比丘!捨覺支能為目、為智、以增長慧、不損壞分,而有助於涅槃。
[0260a12] 諸比丘!此七覺支,能為目、為智、以增長慧、不損壞分,而有助於涅槃。」
[0261a03] 第四 蓋品(終)
[0261a04] 此品之攝頌曰:
第五 轉輪品
〔四一〕第一 類
[0261a13] 一
[0261a13] 舍衛城因緣。
[0261a14] 二
[0261a14] 「諸比丘!於過去世,諸沙門、婆羅門之斷三類者,皆修習、多修七覺支。諸比丘!於未來世,諸沙門、婆羅門之斷三類者,皆修習、多修七覺支。諸比丘!現在諸沙門、婆羅門之斷三類者,皆修習、多修七覺支。
[0262a03] 三
[0262a03] 何為七覺支耶?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
[0262a05] 四
[0262a05] 諸比丘!於過去世,諸沙門、婆羅門之斷三類者,……乃至……之斷……乃至……之斷……,皆修習、多修七覺支。」
[P.99] 〔四二〕第二 轉輪
[0262a11] ※二
[0262a11] 「諸比丘!轉輪王出現時,則現七寶。以何為七耶?
[0262a12] 三
[0262a12] 現:輪寶、象寶、馬寶、摩尼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是。
[0262a13] 諸比丘!轉輪王出現時,現此等七寶。
[0262a14] 四
[0262a14] 諸比丘!如來、應供、正等覺出現時,則現七覺支寶。以何為七耶?
[0263a01] 五
[0263a01] 現:念覺支寶、〔擇法覺支寶、精進覺支寶、喜覺支寶、輕安覺支寶、定覺支寶、〕乃至現捨覺支寶。諸比丘!如來、應供、正等覺者出現時,現此等七覺支寶。」
〔四三〕第三 魔
[0263a07] ※二
[0263a07] 「諸比丘!我為汝等說摧伏魔軍之道,且諦聽。三 諸比丘!何為摧伏魔軍之道耶?謂七覺支是。以何為七耶?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是。諸比丘!此為摧伏魔軍之道。」
〔四四〕第四 愚癡
[0263a11] ※二
[0263a11] 時,有一比丘來詣世尊住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0263a13] 三
[0263a13] 「大德!愚癡啞羊,愚癡啞羊之謂者,大德!云何謂之愚癡啞羊耶?」
[0263a14] [P.100] 四
[0263a14] 「比丘!不修習、不多修七覺支,稱之為愚癡啞羊。以何為七耶?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是。
[0264a02] 五
[0264a02] 比丘!不修習、不多修此七覺支者,稱為愚癡啞羊。」
〔四五〕第五 有慧
[0264a04] ※三
[0264a04] 「大德!有慧不啞,有慧不啞之謂者,云何謂為有慧不啞耶?」
[0264a05] 四
[0264a05] 「比丘!修習、多修七覺支,稱為有慧不啞。以何為七耶?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是。
[0264a07] 五
[0264a07] 比丘!修習、多修此七覺支,故稱為有慧不啞。」
〔四六〕第六 貧窮
[0264a09] ※三
[0264a09] 「大德!貧窮,貧窮之謂者,大德!云何謂為貧窮耶?」
[0264a10] 四
[0264a10] 「比丘!不修習、不多修七覺支,稱為貧窮。以何為七耶?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是。
[0264a12] 五
[0264a12] 比丘!不修習、不多修此七覺支者,稱為貧窮。」
〔四七〕第七 不貧
[0264a14] ※三
[0264a14] 「大德!不貧,不貧之謂者,大德!云何稱為不貧耶?」
[0265a01] 四
[0265a01] 「比丘!修習、多修七覺支,故稱為不貧。以何為七耶?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是。
[0265a03] 五
[0265a03] 比丘!修習、多修此七覺支者,故稱為不貧。」
[P.101] 〔四八〕第八 日輪
[0265a05] ※二
[0265a05] 「諸比丘!日輪上昇時,前驅之相為明相。諸比丘!如是比丘起七覺支時,先驅之相為善友。
[0265a07] 三
[0265a07] 諸比丘!於有善友之比丘,以期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
[0265a08] 諸比丘!有善友之比丘,云何以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耶?
[0265a09] 四
[0265a09]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捨覺支。
[0265a12] 諸比丘!有善友之比丘,如是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
〔四九〕第九 支分(一)
[0265a14] ※二
[0265a14] 「諸比丘!言內支分者,不見其他有一支分,能起七覺支者,比丘!此即如理作意。
[0266a02] 三
[0266a02] 諸比丘!於如理作意具足之比丘,以期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
[0266a03] 諸比丘!如理作意具足之比丘,云何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耶?
[0266a04] 四
[0266a04]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捨覺支。
[0266a07] 五
[0266a07] 諸比丘!如理作意具足之比丘,如是以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
[P.102] 〔五〇〕第十 支分(二)
[0266a09] ※二
[0266a09] 「諸比丘!言外支分者,不見其他有一支分,能起七覺支者。諸比丘!此即有善友。
[0266a11] 三
[0266a11] 諸比丘!於有善友之比丘,以期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
[0266a12] 諸比丘!有善友之比丘,云何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耶?
[0266a13] 四
[0266a13]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捨覺支。
[0267a02] 諸比丘!有善友之比丘,如是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
[0267a03] 第五 轉輪品(終)
[0267a04] 此品之攝頌曰:
第六 覺支總攝品
一 舍衛城因緣。
〔五一〕第一 食
[0268a01] 二
[0268a01] 「諸比丘!將說五蓋與七覺支之食、不食,且諦聽。」
一 蓋食
[0268a03] 三
[0268a03] 「諸比丘!云何為食?使未生之欲貪生,已生之欲貪倍增、增大耶?諸比丘! [P.103] 有淨相。多修此非如理作意為食者,則未生之欲貪生,已生之欲貪倍增、增大。
[0268a05] 四
[0268a05] 諸比丘!云何為食?使未生之瞋恚生,已生之瞋恚倍增、增大耶?諸比丘!有瞋相。多修此非如理作意為食者,則未生之瞋恚生,已生之瞋恚倍增、增大。
[0268a07] 五
[0268a07] 諸比丘!云何為食?使未生之惛眠生,已生之惛眠倍增、增大耶?諸比丘!有不欣喜、倦怠、鬱悶、飽食、心退縮。多修此非如理作意為食者,則未生之惛眠生,已生之惛眠倍增、增大。
[0268a10] 六
[0268a10] 諸比丘!云何為食?使未生之掉悔生,已生之掉悔倍增、增大耶?諸比丘!有心之非寂止。多修此非如理作意為食者,則未生之掉悔生,已生之掉悔倍增、增大。
[0268a12] 七
[0268a12] 諸比丘!云何為食?使未生之疑惑生,已生之疑惑倍增、增大耶?諸比丘!有疑惑處之法。多修此非如理作意為食者,則未生之疑惑生,已生之疑惑倍增、增大。」
二 覺支食
[0269a01] 八
[0269a01] 「諸比丘!云何為食?使未生之念覺支生,已生之念覺支得圓滿修習耶?諸比 [P.104] 丘!有念覺支處之法。多修此如理作意為食者,則未生之念覺支生,已生之念覺支得圓滿修習。
[0269a04] 九
[0269a04] 諸比丘!云何為食?使未生之擇法覺支生,已生之擇法覺支得圓滿修習耶?諸比丘!有善不善法、有呵責無呵責法、劣勝法、黑白俱分法。多修此如理作意為食者,則未生之擇法覺支生,已生之擇法覺支得圓滿修習。
[0269a07] 一〇
[0269a07] 諸比丘!云何為食?使未生之精進覺支生,已生之精進覺支得圓滿修習耶?諸比丘!發勤界、精勤界、勤勇界。多修此如理作意為食者,則未生之精進覺支生,已生之精進覺支得圓滿修習。
[0269a10] 一一
[0269a10] 諸比丘!云何為食?使未生之喜覺支生,已生之喜覺支得圓滿修習耶?諸比丘!有喜覺支處之法。多修此如理作意為食者,則未生之喜覺支生,已生之喜覺支得圓滿修習。
[0269a13] 一二
[0269a13] 諸比丘!云何為食?使未生之輕安覺支生,已生之輕安覺支得圓滿修習耶?諸比丘!有身輕安、心輕安。多修此如理作意為食者,則未生之輕安覺支生,已生之輕安覺支得圓滿修習。
[0270a02] [P.105] 一三
[0270a02] 諸比丘!云何為食?使未生之定覺支生,已生之定覺支得圓滿修習耶?諸比丘!有寂止相、不亂相。多修此如理作意為食者,則未生之定覺支生,已生之定覺支得圓滿修習。
[0270a05] 一四
[0270a05] 諸比丘!云何為食?使未生之捨覺支生,已生之捨覺支得圓滿修習耶?諸比丘!有捨覺支處之法。多修此如理作意為食者,則未生之捨覺支生,已生之捨覺支得圓滿修習。」
三 蓋之不食
[0270a09] 一五
[0270a09] 「諸比丘!云何為不食?使未生之欲貪不生,已生之欲貪不得倍增、增大耶?諸比丘!有不淨相。多修此如理作意為不食者,則未生之欲貪不生,已生之欲貪不得倍增、增大。
[0270a12] 一六
[0270a12] 諸比丘!云何為不食?使未生之瞋恚不生,已生之瞋恚不得倍增、增大耶?諸比丘!有慈心解脫。多修此如理作意為不食,則未生之瞋恚不生,已生之瞋恚不得倍增、增大。
[0271a01] 一七
[0271a01] 諸比丘!云何為不食?使未生之惛眠不生,已生之惛眠不得倍增、增大耶? [P.106] 諸比丘!有發勤界、精勤界、勤勇界。多修此如理作意為不食,則未生之惛眠不生,已生之惛眠不倍增、增大。
[0271a04] 一八
[0271a04] 諸比丘!云何為不食?使未生之掉悔不生,已生之掉悔不倍增、增大耶?諸比丘!有心之寂止。多修此如理作意為不食者,則未生之掉悔不生,已生之掉悔不得倍增、增大。
[0271a07] 一九
[0271a07] 諸比丘!云何為不食?使未生之疑惑不生,已生之疑惑不倍增、增大耶?諸比丘!有善不善法、有呵責無呵責法、劣勝法、黑白俱分法。多修此如理作意為不食者,則未生之疑惑不生,已生之疑惑不倍增、增大。」
四 覺支之不食
[0271a11] 二〇
[0271a11] 「諸比丘!云何為不食?使未生之念覺支不生,已生之念覺支不得圓滿修習耶?諸比丘!有念覺支處之法。多修此之非如理作意為不食者,則未生之念覺支不生,已生之念覺支不得圓滿修習。
[0271a14] 二一
[0271a14] 諸比丘!云何為不食?使未生之擇法覺支不生,已生之擇法覺支不得圓滿修習耶?諸比丘!有善不善法、有呵責無呵責法、劣勝法、黑白俱分法。多修此之非如理作意為不食者,則未生之擇法覺支不生,已生之擇法覺支不得圓滿修習。
[0272a03] [P.107] 二二
[0272a03] 諸比丘!云何為不食?使未生之精進覺支不生,已生之精進覺支不得圓滿修習耶?諸比丘!有發勤界、精勤界、勤勇界。多修此之非如理作意為不食者,則未生之精進覺支不生,已生之精進覺支不得圓滿修習。
[0272a06] 二三
[0272a06] 諸比丘!云何為不食?使未生之喜覺支不生,已生之喜覺支不得圓滿修習耶?諸比丘!有喜覺支處之法。多修此之非如理作意為不食者,則未生之喜覺支不生,已生之喜覺支不得圓滿修習。
[0272a09] 二四
[0272a09] 諸比丘!云何為不食?使未生之輕安覺支不生,已生之輕安覺支不得圓滿修習耶?諸比丘!有身輕安、心輕安。多修此之非如理作意為不食者,則未生之輕安覺支不生,已生之輕安覺支不得圓滿修習。
[0272a12] 二五
[0272a12] 諸比丘!云何為不食?使未生之定覺支不生,已生之定覺支不得圓滿修習耶?諸比丘!有寂止相、不亂相。多修此之非如理作意為不食者,則未生之定覺支不生,已生之定覺支不得圓滿修習。
[0273a01] 二六
[0273a01] 諸比丘!云何為食?使未生之捨覺支不生,已生之捨覺支不得圓滿修習耶?諸比丘!有捨覺支處之法。多修此之非如理作意為不食者,則未生之捨覺支不生,已生之捨覺支不得圓滿修習。」
[P.108] 〔五二〕第二 理趣
[0273a08] ※二
[0273a08] 時,有眾多比丘,晨早時分,著下衣、持衣、鉢,入舍衛城乞食。
[0273a09] 三
[0273a09] 時,彼諸比丘思念:「步行至舍衛城乞食,尚過早,我等可先往異學修習者之園。」
[0273a10] 四
[0273a10] 時,彼諸比丘至異學修行者之園。至已,與彼異學修行者,互相交談慶慰、歡喜、感銘之語後,坐於一面。異學修行者,言於坐在一面之諸比丘曰:
[0273a12] 五
[0273a12] 「友等!沙門瞿曇為弟子如是說法曰:『諸比丘!汝等欲斷心之隨煩惱——使慧羸弱、及斷五蓋,宜如實修習七覺支。』友等!我等亦為弟子如是說法曰:『友等!汝等欲斷心之隨煩惱——使慧羸弱、及斷五蓋,宜如實修習七覺支。』友等!於此,沙門瞿曇與我等之說法與說法、教誡與教誡,有何之差別、何之特相、何之殊異耶?」
[0274a02] 六
[0274a02] 時,彼諸比丘對異學修行者之所說不歡喜、不呵責。不歡喜、不呵責,從座起而離去,曰:「我等唯於世尊之處,知此所說義。」
[0274a04] 七
[0274a04] 時,彼諸比丘行至舍衛城乞食。食後,由乞食歸,詣世尊住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0274a06] [P.109] 八
[0274a06] 坐於一面之彼諸比丘,白世尊曰:
[0274a07] 「大德!於此,我等於晨早時分,著下衣、持衣、鉢,入舍衛城乞食。大德!其時,我等思念:『行至舍衛城乞食,為時過早,我等可往異學修行者之園。』大德!時我等至異學修行者之園。至已,與彼異學修行者,互相交談慶慰、歡喜、感銘之語後,坐於一面。大德!時,彼異學修行者,對坐於一面之我等曰:
[0274a11] 九
[0274a11] 『友等!沙門瞿曇為弟子如是說法曰……有何之殊異耶?』
[0274a12] 一〇
[0274a12] 大德!時,我等對異學修行者之所說,不歡喜、不呵責。不歡喜,不呵責,即從座起而離去,曰:『我等唯於世尊之處,知此所說義。』」
[0274a14] 一一
[0274a14] 「諸比丘!異學修行者如是說,則應如是言:『友等!有理趣,依此理趣,而五蓋有十,七覺支為十四。』諸比丘!如是之問,異學修行者則不能答,而生困惑。
[0275a02] 一二
[0275a02] 何以故?諸比丘!此非其境界。諸比丘!我未見於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對於此問,能起應答之心者,但除如來與如來之弟子有聞者。」
[P.110] 一 五成為十
[0275a05] 一三
[0275a05] 「諸比丘!有何之理趣?依其理趣,五蓋成為十耶?
[0275a06] 一四
[0275a06] 諸比丘!內之欲貪亦蓋,外之欲貪亦蓋,欲貪蓋者,乃依此而說,故依此理趣為二。
[0275a08] 一五
[0275a08] 諸比丘!內之瞋恚亦蓋,外之瞋恚亦蓋,瞋恚蓋者,乃依此而說,故依此理趣為二。
[0275a10] 一六
[0275a10] 諸比丘!惛沈亦蓋,睡眠亦蓋,惛眠蓋者,乃依此而說,故依此之理趣為二。
[0275a11] 一七
[0275a11] 諸比丘!掉舉亦蓋,追悔亦蓋,掉悔蓋者,乃依此而說,故依此之理趣為二。
[0275a12] 一八
[0275a12] 諸比丘!內法之疑惑亦蓋,外法之疑惑亦蓋,疑惑蓋者,乃依此而說,故依此之理趣為二。
[0275a14] 一九
[0275a14] 諸比丘!有此之理趣,依此之理趣,而五蓋為十。」
二 七為十四
[0276a02] 二〇
[0276a02] 「諸比丘!有何之理趣?依其理趣,七覺支成為十四耶?
[0276a03] 二一
[0276a03] 諸比丘!內法之念,為念覺支;外法之念,亦為念覺支。念覺支者,則依此而說,故依此理趣為二。
[0276a05] [P.111] 二二
[0276a05] 諸比丘!於外法以慧決擇、伺察、思慮,為擇法覺支;於內法以慧決擇、伺察、思慮、亦為擇法覺支。擇法覺支者,則依此而說,故依此理趣為二。
[0276a07] 二三
[0276a07] 諸比丘!身之精進,為精進覺支;心之精進,亦為精進覺支。精進覺支者,則依此而說,故依此之理趣為二。
[0276a09] 二四
[0276a09] 諸比丘!有尋、有伺之喜,為喜覺支;無尋、無伺之喜,亦為喜覺支。喜覺支者,則依此而說,故依此理趣為二。
[0276a11] 二五
[0276a11] 諸比丘!身之輕安,為輕安覺支;心之輕安,亦為輕安覺支。輕安覺支者,則依此而說,故依此之理趣為二。
[0276a13] 二六
[0276a13] 諸比丘!有尋、有伺之定,亦為定覺支;無尋、無伺之定,亦為定覺支。定覺支者,則依此而說,故依此之理趣為二。
[0277a01] 二七
[0277a01] 諸比丘!內法之捨,亦為捨覺支;外法之捨,亦為捨覺支。捨覺支者,則依此而說,故依此之理趣為二。
[0277a03] 二八
[0277a03] 諸比丘!有此之理趣;依此之理趣,七覺支而為十四。」
[P.112] 〔五三〕第三 火
[0277a08] ※二
[0277a08] 時,有眾多之比丘,於晨早時分,著下衣、持衣、鉢,入舍衛城乞食。
[0277a09] 三~一〇
[0277a09] 如「理趣經」。
[0277a10] 一一
[0277a10] 「諸比丘!若異學修行者,如是說者,則應如是言:『友等!心退縮時,修習何者之覺支,為非時耶?修習何者之覺支,為是時耶?友等!心掉舉之時,修習何者之覺支,為非時耶?修習何者之覺支,為是時耶?』諸比丘!如是之問,則異學修行者,將困惑不能作答。
[0277a14] 一二
[0277a14] 何以故耶?諸比丘!此非其境界。諸比丘!我於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不見對此問能起回答之心者,但除如來與如來之弟子有聞者。」
一 非時
[0278a03] 一三
[0278a03] 「諸比丘!心退縮時,修習輕安覺支,為非時;修習定覺支,為非時;修習捨覺支,為非時。何以故耶?諸比丘!退縮心者,以此等諸法甚難發起。
[0278a05] 一四
[0278a05] 諸比丘!譬如有人,欲令小火熾燃。彼對此投以濕草,投以濕牛糞,投以濕 [P.113] 薪,加水、風,撒塵介,彼人得能令小火熾燃耶?」
[0278a07] 「大德!不能!」
[0278a08] 「諸比丘!如是,心退縮時,修習輕安覺支者,非其時;修習定覺支者,非其時;修習捨覺支者,非其時。何以故耶?諸比丘!退縮心者,以此等諸法甚難發起。」
二 時
[0278a11] 一五
[0278a11] 「諸比丘!心退縮時,是修習擇法覺支之時,修習精進覺支之時,修習喜覺支之時。何以故耶?諸比丘!退縮心者,以此等諸法易於發起。
[0278a13] 一六
[0278a13] 諸比丘!譬如有人,欲使小火熾燃。彼對此投以乾草,投以乾牛糞,投以乾薪,加吹氣,不撒塵介,彼人得令小火熾燃耶?」
[0279a01] 「大德!如是。」
[0279a02] 「諸比丘!如是心退縮時,是修習擇法覺支之時,修習精進覺支之時,修習喜覺支之時。何以故耶?諸比丘!退縮心者,此等以諸法易於發起。」
三 非時
[0279a05] [P.114] 一七
[0279a05] 「諸比丘!心掉舉時,修習擇法覺支非其時,修習精進覺支非其時,修習喜覺支非其時。何以故?諸比丘!掉舉心者,以此等諸法甚難使其寂靜。
[0279a07] 一八
[0279a07] 諸比丘!譬如有人,欲滅大火聚。彼對此投以乾草,投以乾牛糞,投以乾薪,加吹風,不撒塵介,彼人得能滅大火之聚耶?」
[0279a09] 「大德!不能。」
[0279a10] 「諸比丘!如是心掉舉時,修習擇法覺支非其時,修習精進覺支非其時,修習喜覺支非其時。何以故耶?諸比丘!掉舉心者,以此等之諸法甚難使其寂靜。」
四 時
[0279a13] 一九
[0279a13] 「諸比丘!心掉舉時,是修習輕安覺支之時,是修習定覺支之時,是修習捨覺支之時。何以故?諸比丘!掉舉心者,以此等之諸法易使其寂靜。
[0280a01] 二〇
[0280a01] 諸比丘!譬如有人欲滅大火聚。彼對此投以濕草,投以濕牛糞,投以濕薪,加水、風,撒塵介,則彼人得能滅大火聚耶?」
[0280a03] 「大德!如是。」
[0280a04] [P.115] 「諸比丘!如是心掉舉時,是修習輕安覺支之時,是修習定覺支之時,是修習捨覺支之時。何以故?諸比丘!掉舉心者,以此等之諸法易使寂靜。
[0280a06] 二一
[0280a06] 諸比丘!至於念(覺支),我說:念可常有」。
〔五四〕第四 慈
[0280a13] 一
[0280a13] 一時,世尊住於拘利國之一名曰黃枕邑之拘利村。
[0280a14] 二
[0280a14] 時,有眾多之比丘,晨早時分,著下衣、持衣、鉢,入黃枕邑乞食。
[0281a01] 三
[0281a01] 時,彼諸比丘生思念:「行至黃枕邑乞食,為時尚早,我等可往異學修行者之園」。
[0281a03] 四
[0281a03] 時,彼諸比丘,至異學修行者之園。至已,與彼異學修行者,互相交談慶慰、歡喜、感銘之語後,坐於一面。彼異學修行者,言坐於一面之諸比丘曰:
[0281a05] 五
[0281a05] 「友等!沙門瞿曇為弟子如是說法曰:『諸比丘!汝等欲斷心之隨煩惱——使慧羸弱、及斷五蓋,應以慈俱行之心徧滿一方而住、第二、第三、第四亦如是;如是 [P.116] 對上下傍邊所有一切世間,皆以慈俱行之廣大、無量、無怨、無瞋之心徧滿而住。以悲俱行之心徧滿一方而住、第二、第三、第四、亦如是;如是對上下傍邊所有一切世間,以悲俱行之廣大、無量、無怨、無瞋之心徧滿而住。以喜俱行之心,徧滿一方而住、第二、第三、第四亦如是;如是對上下傍所有一切世間,以喜俱行之廣大、無量、無怨、無瞋之心,徧滿而住。以捨俱行之心徧滿一方而住、第二、第三、第四亦如是;如是對上下傍邊所有一切世間,以捨俱行之廣大、無量、無怨、無瞋之心徧滿而住。』
[0281a14] 六
[0281a14] 友等!我等亦為弟子作如是說法云:『友等!汝等欲斷心之隨煩惱——使慧羸弱、及斷五蓋,應以慈俱行之心徧滿一方而住……乃至……以悲俱行之心……以喜俱行之心……以捨俱行之心徧滿一方而住、第二、第三、第四亦如是;如是對上下傍邊所有一切世間,以捨俱行之廣大、無量、無怨、無瞋之心徧滿而住。』
[0282a04] [P.117] 七
[0282a04] 友等!於此,沙門瞿曇與我等之說法與說法、教誡與教誡,有何之差別、何之特相、何之殊異耶?」
[0282a06] 時,彼諸比丘對異學修行者之所說,不生歡喜、不予呵責。不歡喜、不呵責,從座起而離去,曰:「我等唯於世尊之處,知此所說之義。」
[0282a08] 八
[0282a08] 時,彼諸比丘行至黃枕邑乞食,食後由乞食歸,詣世尊住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彼諸比丘,白世尊曰:
[0282a10] 九
[0282a10] 「大德!於此我等於晨早時分,著下衣、持衣、鉢,入黃枕邑乞食。大德!其時,我等生斯思念:『至黃枕邑乞食,為時尚早,我等可往異學修行者之園。』大德!時,我等去至異學修行者之園。至已,與彼學異修行者,互相交談慶慰、歡喜、感銘之語後,坐於一面。大德!彼異學修行者,言坐於一面之我等曰:
[0282a14] 『友等!沙門瞿曇為弟子作如是說法云:「諸比丘!汝等欲斷心之隨煩惱——使慧羸弱、及斷除五蓋,應以慈俱行之心徧滿一方而住……乃至……以悲俱行之心……以喜俱行之心……以捨俱行之心徧滿一方而住、第二、第三、第四亦如是;如是上 [P.118] 下傍邊所有一切世間,以捨俱行之廣大、無量、無怨、無瞋之心徧滿而住。」友等!我等亦為弟子作如是說法云:「友等!汝等欲斷心之隨煩惱——使慧羸弱、及斷除五蓋,應以慈俱行之心徧滿一方而住……乃至……以悲俱行之心……以喜俱行之心……以捨俱行之心徧滿一方而住、第二、第三、第四亦如是;如是對上下傍邊所有一切世間,以捨俱行之廣大、無量、無怨、無瞋之心徧滿而住。」友等!於此,沙門瞿曇與我等之說法與說法、教誡與教誡,有何之差別、何之特相、何之殊異耶?』
[0283a09] 大德!時,我等對彼異學修行者之所說,不生歡喜、不予呵責。不歡喜、不呵責,即從座起而離去,曰:『我等唯於世尊之處,知此所說義。』」
[0283a11] 一〇
[0283a11] 「諸比丘!異學修行者若如是說,則宜作如是言:『友等!云何修習慈心解脫?若修習者,則趣於何、以何為最勝、以何為果、究竟於何耶?友等!云何修習悲心解脫?若修習者,則趣於何、以何為最勝、以何為果、究竟於何耶?友等!云何修習喜心解脫?若修習者,則趣於何、以何為最勝、以何為果、究竟於何耶?友等!云何修習捨心解脫?若修習者,則趣於何、以何為最勝、以何為果、究竟於何耶?』諸比丘!如是問之,異學修行者,將困惑不能作答。
[0284a03] 一一
[0284a03] 何以故?諸比丘!此非其境界。諸比丘!我於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未見對於此問,能生作答之心者,但除如來與如來之弟子有聞者。
[0284a05] [P.119] 一二
[0284a05] 諸比丘!云何修習慈心解脫?若修習者,則趣於何、以何為最勝、以何為果、究竟於何耶?
[0284a07]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慈俱行之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修習慈俱行之捨覺支。彼若欲於非違逆,以違逆想而住者,則以違逆想而住。若欲於違逆,以非違逆想而住者,則以非違逆想而住。若欲於非違逆與違逆,以違逆想而住者,則以違逆想而住。若欲於違逆與非違逆,以非違逆想而住者,則以非違逆想而住。若欲俱遮非違逆與違逆,以捨正念、正知而住者,則住於捨正念、正知或具足清淨解脫而住。諸比丘!慈心解脫,是以清淨為其最勝,此比丘未通達更上解脫,而有此之慧。
[0285a01] 一三
[0285a01] 諸比丘!云何修習悲心解脫?若修習者,則趣於何、以何為最勝、以何為果、究竟於何耶?
[0285a03]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悲俱行之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以修習悲俱行之捨覺支。彼若欲於非違逆,以違逆想而住者,則以違逆想而住……乃至……若欲俱遮非違逆與違逆,以捨正念、正知而住者,則住於捨正念、正知、或 [P.120] 徧超色想,由滅有對想,不作意種種想,則虛空為無邊,俱足虛空無邊處而住。諸比丘!悲心解脫,是以虛空無邊處為其最勝,此比丘未通達更上解脫,而有此之慧。
[0285a09] 一四
[0285a09] 諸比丘!云何修習喜心解脫?若修習者,則趣於何、以何為最勝、以何為果、究竟於何耶?
[0285a11]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喜俱行之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修習喜俱行之捨覺支。彼若欲於非違逆,以違逆想而住者,則以違逆想而住……乃至……若欲俱遮非違逆與違逆,以捨正念、正知而住者,則以捨正念、正知而住,或徧超虛空無邊處,為識無邊,具足識無邊處而住。諸比丘!喜心解脫是以識無邊處為其最勝,此比丘未通達更上解脫,而有此之慧。
[0286a03] 一五
[0286a03] 諸比丘!云何修習捨心解脫?若修習者,則趣於何、以何為最勝、以何為果、究竟於何耶?
[0286a05]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捨俱行之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捨俱行之捨覺支。彼若欲於非違逆,以違逆想而住者,則以違逆想而住。若欲於違逆,以非違逆想而住者,則以非違逆想而住。若欲於非違逆與違逆,以違逆想而住者,則以違逆想而住。若欲於違逆與非 [P.121] 違逆,以非違逆想而住者,則以非違逆想而住。若欲俱遮非違逆與違逆,以捨正念、正知而住者,則以捨正念、正知而住。或徧超識無邊處,為無所有,具足無所有處而住。諸比丘!捨心解脫是以無所有處為其最勝,此比丘未通達更上解脫,而有此之慧。」
〔五五〕第五 傷歌邏
[0287a06] 一
[0287a06] 舍衛城……
[0287a07] 二
[0287a07] 時,傷歌邏婆羅門,詣世尊住處。詣已,與世尊互相交談慶慰、歡喜、感銘之語後,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傷歌邏婆羅門,白世尊曰:
[0287a09] 三
[0287a09] 「尊瞿曇!有何之因、何之緣?有時長夜讀誦真言,不得成辯才耶?何況不讀誦耶?尊瞿曇!又有何之因、何之緣?有時長夜不讀誦真言,得成辯才耶?何況讀誦之耶?」
一
[0287a13] 四
[0287a13] 「婆羅門!為欲貪所纏,以隨逐欲貪之心而住,對已生欲貪之出離,不能如實知時,則對己利不能如實知見、對他利不能如實知見、對俱利不能如實知見,雖長夜讀誦真言,亦不得成辯才,何況不讀誦哉!
[0288a02] 婆羅門!譬如有水鉢,以赤、黃、青、茜色而濁之,有眼之人,對其中觀察己之面相,不得如實知見。婆羅門!如是為欲貪所纏,以隨逐於欲貪之心而住,對已 [P.122] 生欲貪之出離,不能如實知時,則對己利不能如實知見、對他利不能如實知見、對俱利不能如實知見,雖長夜讀誦真言,亦不得成辯才,何況不讀誦哉!
[0288a06] 五
[0288a06] 婆羅門!又為瞋恚所纏,以隨逐於瞋恚之心而住,對已生瞋恚之出離,不能如實知時,則對己利不能如實知見、對他利不能如實知見、對俱利不能如實知見,雖長夜讀誦真言,亦不得成辯才,何況不讀誦哉!
[0288a09] 婆羅門!譬如有水鉢,以火加熱,沸騰而汪溢,有眼之人,於其中雖觀察己之面相,但不能如實知見。婆羅門!如是為瞋恚所纏,以隨逐於瞋恚之心而住,對已生瞋恚之出離,不能如實知時,則對己利不能如實知見、對他利不能如實知見、對俱利不能如實知見,雖長夜讀誦真言,亦不得成辯才,何況不讀誦哉!
[0288a13] 六
[0288a13] 婆羅門!又為惛眠所纏,以隨逐於惛眠之心而住,對已生惛眠之出離,不能如實知時,則對己利不能如實知見、對他利不能如實知見、對俱利不能如實知見,雖長夜讀誦真言,亦不得成辯才,何況不讀誦哉!
[0289a02] [P.123] 婆羅門!譬如有水鉢,為茗草所覆,有眼之人,於其中觀察自己之面相,不能如實知見。婆羅門!如是為惛眠所纏,以隨逐於惛眠之心而住,對已生惛眠之出離,不能如實知時,則對己利不能如實知見、對他利不能如實知見、對俱利不能如實知見,雖長夜讀誦真言,亦不得成辯才,何況不讀誦哉!
[0289a06] 七
[0289a06] 婆羅門!又為掉悔所纏,以隨逐於掉悔之心而住,對已生掉悔之出離,不能如實知時,則對己利不能如實知見、對他利不能如實知見、對俱利不能如實知見,雖長夜讀誦真言,亦不得成辯才,何況不讀誦哉!
[0289a09] 婆羅門!譬如有水鉢,為風煽動而起漂波,有眼之人,於其中觀察自己之面相,不能如實知見。婆羅門!如是為掉悔所纏,以隨逐於掉悔之心而住,對已生掉悔之出離,不能如實知時,則對己利不能如實知見、對他利不能如實知見、對俱利不能如實知見,雖長夜讀誦真言,亦不得成辯才,何況不讀誦哉!
[0289a13] 八
[0289a13] 婆羅門!又為疑惑所纏,以隨逐疑惑之心而住,對已生疑惑之出離,不能如實知時,則對己利不能如實知見、對他利不能如實知見、對俱利不能如實知見,雖長夜讀誦真言,亦不得成辯才,何況不讀誦哉!
[0290a02] [P.124] 婆羅門!譬如有水鉢,染以濁擾之泥,置於闇處,有眼之人,於其中觀察自己之面相,不能如實知見。婆羅門!如是為疑惑所纏,以隨逐於疑惑之心而住,對已生疑惑之出離,不能如實知時,則對己利不能如實知見、對他利不能如實知見、對俱利不能如實知見,雖長夜讀誦真言,亦不得成辯才,何況不讀誦哉!
[0290a06] 九
[0290a06] 婆羅門!有此因、此緣,有時雖長夜讀誦真言,亦不得成辯才,何況不讀誦哉!」
二
[0290a08] 一〇
[0290a08] 「婆羅門!不為欲貪所纏,不隨逐於欲貪之心而住,對已生欲貪之出離,如實知時,則對己利如實知見、對他利如實知見、對俱利如實知見,長夜不讀誦真言,亦成辯才,何況讀誦哉!
[0290a11] 婆羅門!譬如有水鉢,不為赤、黃、青、茜色所濁,有眼之人,於其中觀察自己之面相,如實知見。婆羅門!如是不為欲貪所纏,不隨逐於欲貪之心而住,對已生欲貪之出離,如實知時……乃至……〔何況讀誦哉!〕
[0290a14] 一一
[0290a14] 婆羅門!又不為瞋恚所纏,不隨逐於瞋恚之心而住……何況讀誦哉!
[0291a01] 婆羅門!譬如有水鉢,加火熱之,未沸騰,未汪溢,有眼之人,於其中觀察自 [P.125] 己之面相,而如實知見。婆羅門!如是未被瞋恚所纏,〔不隨逐於〕瞋恚之心而住……何況讀誦哉!
[0291a04] 一二
[0291a04] 婆羅門!又不為惛眠所纏,不隨逐於惛眠之心而住……何況讀誦哉!
[0291a05] 婆羅門!譬如有水鉢,未被苔草所覆,有眼之人……婆羅門!如是不為惛眠所纏,不隨逐於惛眠之心而住……何況讀誦哉!
[0291a07] 一三
[0291a07] 婆羅門!又不為掉悔所纏,〔不隨逐於掉悔〕之心而住……何況讀誦哉!
[0291a08] 婆羅門!譬如有水鉢,不為風煽動,不漂不波,有眼之人……婆羅門!如是不為掉悔所纏,不隨逐於掉悔之心而住……何況讀誦哉!
[0291a10] 一四
[0291a10] 婆羅門!又不為疑惑所纏,以不隨逐於疑惑之心而住,對已生疑惑之出離,如實知時,則對己利如實知見、對他利如實知見、對俱利如實知見,雖長夜不讀誦真言,亦成辯才,何況讀誦哉!
[0291a13] 婆羅門!譬如有水鉢,澄清無濁,置於明處,有眼之人,於其中觀察自己之面相,如實知見。婆羅門!如是不為疑惑所纏,不隨逐於疑惑之心而住,對已生疑惑之出離如實知時,則對己利如實知見、對他利如實知見、對俱利如實知見,雖長夜不讀誦真言,亦成辯才,何況讀誦哉!
[0292a03] [P.126] 一五
[0292a03] 婆羅門!有此因、此緣,有時雖長夜不讀誦真言,亦成辯才,何況讀誦哉!
[0292a04] 一六
[0292a04] 婆羅門!七覺支為無障、無蓋、無心之隨煩惱。修習、多修此者,則助於明解脫果之現證。以何為七耶?婆羅門!念覺支為無障、無蓋、無心之隨煩惱,對此修習、多修者,則助明解脫果之現證……〔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婆羅門!捨覺支為無障、無蓋、無心之隨煩惱,對此修習、多修者,則助於明解脫果之現證。」
[0292a09] 一七
[0292a09] 如是說已,傷歌邏婆羅門白世尊曰——
[0292a10] 「妙哉!尊瞿曇!妙哉!尊瞿曇!譬如扶起倒者,如揭露覆者,如對迷者教之以道,如暗中舉燈火,使有眼者得見色。如是,尊瞿曇以種種之方便顯示法。我於此當歸依尊瞿曇與法及比丘眾,尊瞿曇容我自今日起至命終,歸依為優婆塞。」
〔五六〕第六 無畏
[0293a03] 一
[0293a03]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0293a04] 二
[0293a04] 時,無畏王子詣世尊住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無畏王子白世尊曰:
[0293a06] 三
[0293a06] 「大德!富蘭迦葉作如是言:『於無智、無見為無因、無緣,無智、無見是無因、無緣。於智、見為無因、無緣,智、見是無因、無緣。』於此,世尊作云何說示耶?」
[0293a08] 四
[0293a08] 「王子!於無智、無見為有因、有緣,無智、無見是有因、有緣。王子!於智、 [P.127] 見為有因、有緣,智、見是有因、有緣。」
一
[0293a11] 五
[0293a11] 「大德!云何於無智、無見為有因、有緣耶?云何無智、無見是有因有緣耶?」
[0293a12] 六
[0293a12] 「王子!為欲貪所纏,以隨逐於欲貪之心而住,對已生欲貪之出離,不能如實知見時,王子!此為無智、無見之因、之緣,如是無智、無見,為有因、有緣。
[0293a14] 七
[0293a14] 王子!又為瞋恚所纏,以隨逐於瞋恚之心而住……乃至……
[0294a01] 八
[0294a01] ……為惛眠所纏……
[0294a02] 九
[0294a02] ……為掉悔所纏……
[0294a03] 一〇
[0294a03] 為疑惑所纏,以隨逐於疑惑之心而住,對已生疑惑之出離,不能如實知見時,王子!此為無智、無見之因、之緣。如是,無智、無見為有因、有緣。」
[0294a05] 一一
[0294a05] 「大德!此法門當云何名之耶?」
[0294a06] 「王子!此名之為蓋。」
[0294a07] 「實則為蓋哉!世尊!實則為蓋哉!善逝!大德!譬如為一一之蓋所遮伏,即不能如實知見,何況於五蓋耶?」
二
[0294a10] 一二
[0294a10] 「大德!又云何於智、見為有因、有緣耶?云何智、見是有因、有緣耶?」
[0294a11] [P.128] 一三
[0294a11] 「王子!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念覺支。彼以修習念覺支之心,如實知、見。王子!此為智、見之因、之緣。如是,智、見為有因、有緣。
[0294a14] 一四~一八
[0294a14] 王子!復次,比丘……〔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
[0295a02] 一九
[0295a02] 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捨覺支。彼以修習捨覺支之心,如實知見。王子!此為智、見之因、之緣。如是,智、見為有因、有緣。」
[0295a04] 二〇
[0295a04] 「大德!此法門當云何名之耶?」
[0295a05] 「王子!此名之為覺支。」
[0295a06] 「實為覺支哉!世尊!實為覺支哉!善逝!大德!譬如成就一一之覺支,即是如實知見,何況於七覺支耶?大德!我登上耆闍崛山,雖身疲勞、心疲勞,然而得輕利,以現觀於法。」
[0295a12] 攝頌曰:
[0296a04] 覺支相應 第六覺支總攝品(終)
[P.129] 第七 入出息品
〔五七〕第一 骨
一 大果大功德
[0296a10] 一
[0296a10] 舍衛城……
[0296a11] 二
[0296a11] 「諸比丘!若修習、多修骨想者,則有大果大功德。
[0296a12] 三
[0296a12] 諸比丘!云何修習骨想、云何多修骨想,而有大果大功德耶?
[0296a13] 四
[0296a13]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骨想俱行之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行骨想俱行之捨覺支。
[0297a02] 五
[0297a02] 諸比丘!如是修習、如是多修骨想者,則有大果大功德。」
二 或者
[0297a04] ※二
[0297a04] 「諸比丘!若修習、多修骨想者,則可期二果之隨一果,於現法開悟,或有餘依者,則得不還果。
[0297a06] 三
[0297a06] 諸比丘!云何修習、云何多修骨想者,則可期二果之隨一果,於現法開悟耶?或有餘依者,則得不還果耶?
[0297a08] 四
[0297a08]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骨想俱行之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修習骨想俱行之捨覺支。
[0297a11] 五
[0297a11] 諸比丘!如是修習、如是多修骨想者,則可期二果之隨一果,於現法開悟,或有餘依者,則得不還果。」
[P.130] 三 大義利
[0297a14] ※二
[0297a14] 「諸比丘!修習、多修習骨想者,則資於大義利。
[0298a01] 三
[0298a01] 諸比丘!云何修習、多修習骨想,則資於大義利耶?
[0298a02] 四
[0298a02]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骨想俱行之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修習骨想俱行之捨覺支。
[0298a05] 五
[0298a05] 諸比丘!如是修習、如是多修習骨想者,則資於大義利。」
四 大安穩
[0298a07] ※二
[0298a07] 「諸比丘!修習、多修習骨想者,則資於大安穩。
[0298a08] 三
[0298a08] 諸比丘!云何修習、多修習骨想者,則資於大安穩耶?
[0298a09] 四
[0298a09]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骨想俱行之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修習骨想俱行之捨覺支。
[0298a12] 五
[0298a12] 諸比丘!如是修習、如是多修習骨想者,則資於大安穩。」
五 大厭背
[0298a14] ※二
[0298a14] 「諸比丘!修習、多修習骨想者,則資於大厭背。
[0299a01] 三
[0299a01] 諸比丘!云何修習、多修習骨想者,則資於大厭背耶?
[0299a02] 四
[0299a02]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骨想俱行之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修習骨想俱行之捨覺支。
[0299a05] 五
[0299a05] 諸比丘!如是修習、如是多修習骨想者,則資於大厭背。」
[P.131] 六 樂住
[0299a07] ※二
[0299a07] 「諸比丘!修習、多修習骨想者,則資於大樂住。
[0299a08] 三
[0299a08] 諸比丘!云何修習、多修習骨想者,則資於大樂住耶?
[0299a09] 四
[0299a09]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骨想俱行之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修習骨想俱行之捨覺支。
[0299a12] 五
[0299a12] 諸比丘!如是修習、如是多修習骨想者,則資於大樂住。」
〔五八〕第二 噉(一~六)
[0300a03] 二
[0300a03] 諸比丘!修習於噉想……乃至……
〔五九〕第三 青瘀(一~六)
[0300a05] 二
[0300a05] 諸比丘!修習於青瘀想……乃至……
〔六〇〕第四 壞(一~六)
[0300a07] 二
[0300a07] 諸比丘!於壞想……
〔六一〕第五 膨脹(一~六)
[0300a09] 二
[0300a09] 諸比丘!對膨脹想……
〔六二〕第六 慈(一~六)
[0300a14] 二
[0300a14] 諸比丘!修習於慈……
〔六三〕第七 悲(一~六)
[0301a05] 二
[0301a05] 諸比丘!修習於悲……
〔六四〕第八 喜(一~六)
[0301a07] 二
[0301a07] 諸比丘!修習於喜……
〔六五〕第九 捨(一~六)
[0301a09] 二
[0301a09] 諸比丘!修習於捨……
[P.132] 〔六六〕第十 入出息(一~六)
[0301a11] 二
[0301a11] 諸比丘!修習於入出息……
[0302a02] 此品之攝頌曰:
[0302a07] 覺支相應之第七入出息品(終)
第八 滅品
〔六七〕第一 不淨(一~六)
[0302a12] 二
[0302a12] 諸比丘!於不淨想……
〔六八〕第二 死(一~六)
[0303a02] 二
[0303a02] 諸比丘!於死想……
〔六九〕第三 違逆(一~六)
[0303a07] 二
[0303a07] 諸比丘!於食違逆想……
〔七〇〕第四 不可樂(一~六)
[0303a12] 二
[0303a12] 諸比丘!於一切世間不可樂想……
〔七一〕第五 無常(一~六)
[0304a03] 二
[0304a03] 諸比丘!於無常想……
〔七二〕第六 苦(一~六)
[0304a08] 二
[0304a08] 諸比丘!於無常苦想……
[P.133] 〔七三〕第七 無我(一~六)
[0304a13] 二
[0304a13] 諸比丘!於苦無我想……
〔七四〕第八 斷(一~六)
[0305a04] 二
[0305a04] 諸比丘!於斷想……
〔七五〕第九 離貪(一~六)
[0305a09] 二
[0305a09] 諸比丘!於離貪想……乃至……
〔七六〕第十 滅
一 大果大功德
[0306a01] ※二
[0306a01] 諸比丘!若修習、多修滅想者,則有大果大功德。
[0306a02] 三
[0306a02] 諸比丘!云何修習滅想者……
[0306a03] 四
[0306a03]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滅想俱行之……
[0306a04] 五
[0306a04] 諸比丘!……如是修習之……
二 或者
[0306a06] ※二
[0306a06] 諸比丘!若修習、多修滅想者,則二果之……
[0306a07] 三
[0306a07] 諸比丘!云何修習滅想……
[0306a08] 四
[0306a08]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滅想俱行之……
[0306a09] 五
[0306a09] 諸比丘!……如是修習……
三~六 大義利、安穩、厭背、樂住
[0306a11] ※二
[0306a11] 諸比丘!若修習、多修滅想者,則助於大義利……助於大安穩……助於大厭背……助於大樂住。
[0306a13] [P.134] 三
[0306a13] 諸比丘!云何修習、多修滅想者,助於大義利耶?助於大安穩耶?……助於大厭背耶?……助於大樂住耶?
[0307a01] 四
[0307a01]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滅想俱行之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修習滅想俱行之捨覺支。諸比丘!如是修習滅想、如是多修者,則助於大義利……助於大安穩……助於大厭背……助於大樂住。
[0307a08] 此品之攝頌曰:
[0307a14] 覺支相應之第八滅品(終)
第九 恒河廣說(遠離)
〔七七〕第一
[0308a05] ※二
[0308a05] 「諸比丘!譬如恒河,趣向於東〔、傾向於東、臨入於東〕。諸比丘!如是比丘,修習七覺支、多修習七覺支者,則趣向於涅槃、傾向於涅槃、臨入於涅槃。
[0308a07] 諸比丘!比丘云何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者,則趣向涅槃、傾向涅槃、臨入涅槃耶?
[0308a09] 三
[0308a09]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修習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修習捨覺支。
[0308a11] 諸比丘!比丘如是〔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者,則趣向涅槃、傾向於涅槃、臨入涅槃〕。」
〔七八~八八〕第二~十二
[0308a14] 乃至到尋覓品應廣說。
[0309a04] [P.135] 攝頌曰:
[0309a09] 第九恒河廣說(終)
第一〇 不放逸品(遠離)
〔八九~九八〕第一~十
[0309a14] 諸比丘!諸有情之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於有色、無色、有想、無想,以如來、應供、正等覺者,稱為最上。諸比丘!如是,諸善法皆以不放逸為根本,等趣於不放逸,以不放逸稱為諸法之最上。〕……乃至廣說……
[0310a06] 攝頌曰:
第一一 力所作品(遠離)
〔九九~一〇〇〕第一~一二
[0311a01] 二
[0311a01] 諸比丘!譬如作諸力所作之事業,皆依於地、立於地,如是作諸力所作之事業……乃至廣說……
[0311a07] [P.136] 攝頌曰:
第一二 尋覓品(遠離)
〔一〇一~一一〇〕第一~一二
[0312a05] 二
[0312a05] 諸比丘!有三種尋覓。以何為三耶?欲尋、有尋、梵行尋是……乃至廣說……
[0312a10] 攝頌曰:
第一三 瀑流品(遠離)
〔一一一~一一九〕第一~九
[0313a04] 一
[0313a04] 舍衛城……
[0313a05] 二
[0313a05] 諸比丘!瀑流有四種。以何為四耶?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是……乃至廣說……
〔一二〇〕第十 上分〔結〕
[0313a11] ※二
[0313a11] 諸比丘!有五上分結。以何為五耶?色貪、無色貪、慢、掉舉、無明是。諸比 [P.137] 丘!此為五上分結。
[0313a13] 三
[0313a13] 諸比丘!為證知……徧知……徧盡……斷此五上分結,應修習七覺支。何為七覺支耶?
[0314a01] 四
[0314a01]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以修習捨覺支。
[0314a04] 五
[0314a04] 諸比丘!為證知……徧知……徧盡……斷此五上分結,應修習此七覺支。
[0314a05] 攝頌曰:
第一四 恒河廣說(調伏欲貪)
〔一二一〕第一
[0314a13] ※二
[0314a13] 「諸比丘!譬如恒河,趣向東〔、傾向東、臨入東〕。諸比丘!如是比丘,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者,則趣向涅槃、傾向涅槃、臨入涅槃。
[0315a01] 諸比丘!比丘云何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則趣向涅槃、傾向涅槃、臨入涅槃耶?
[0315a03] 三
[0315a03]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調伏究盡欲貪、調伏究盡瞋恚、調伏究盡愚癡,以修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
[0315a06] 諸比丘!比丘如是修習七覺支、多修七覺支者,則趣向涅槃、傾向涅槃、臨入涅槃。」
[P.138] 〔一二二~一三二〕第二~一二
[0315a09] 如是究盡欲貪,乃至到尋覓品止廣說。
[0315a13] 攝頌曰:
[0316a04] 以廣說覺支相應之恒河品,用以廣說欲貪。
[0316a05] 第十四品(終)
第一五 不放逸品(調伏欲貪)
〔一三三~一四二〕第一~一〇
[0316a13] 攝頌曰:
[0317a04] 以覺支相應之不放逸品,用以廣說欲貪。
[0317a05] 第十五品(終)
一六 力所作品(調伏欲貪)
〔一四三~一五四〕第一~一二
[0317a13] 攝頌曰:
[0318a04] 以覺支相應之力所作品,用以廣說欲貪。
[0318a05] 第十六品(終)
[P.139] 第一七 尋覓品(調伏欲貪)
〔一五五~一六五〕第一~一一
[0318a13] 攝頌曰:
[0319a03] 以覺支相應之尋覓品,用以廣說欲貪也。
[0319a04] 第十七品(終)
第一八 瀑流品(調伏欲貪)
〔一六六~一七四〕第一~九
[0319a10] 一
[0319a10] 舍衛城因緣。
[0319a11] 二
[0319a11] 諸比丘!瀑流有四種。以何為四耶?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是。……乃至廣說……
〔一七五〕第十 上分結
[0320a04] ※二
[0320a04] 諸比丘!有五上分結。以何為五耶?色貪、無色貪、慢、掉舉、無明是。諸比丘!此為五上分結。
[0320a06] 三
[0320a06] 諸比丘!為證知……徧知……徧盡……斷此五上分結,應修習七覺支。以何為七耶?
[0320a08] 四
[0320a08]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調伏究盡欲貪、調伏究盡瞋恚、調伏究盡愚癡……趣向不死、傾向不死、臨入不死……趣向涅槃、傾向涅槃、臨入涅槃以修習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
[0320a11] 五
[0320a11] 諸比丘!為證知……徧知……徧盡……斷此五上分結,應修習此七覺支。
[0320a12] [P.140] 攝頌曰:
[0321a02] 應知此品用以究盡欲貪、究盡瞋恚、究盡愚癡。
[0321a03] 覺支相應中之第十四暴流品(終)
[0321a04] 應以廣說道相應處,廣說覺支相應。
[0321a05] 覺支相應(終)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17 冊 No. 0006 相應部經典(第42卷-第47卷)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 浏览 405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