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6n0004_013 長部經典(第1卷-第14卷) 第13卷
■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南傳 (N) » 第 6 冊 » No.0004 » 第 13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卷
一三 三明經
[0250a04] [P.235] 一
[0250a04]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遊化拘薩羅國,與五百大比丘眾俱,至拘薩羅國婆羅門村之摩那沙加達,住於村北阿致羅筏底河邊之菴羅林。
[0250a06] 二
[0250a06] 此時,摩那沙加達村,住有眾多有名之富裕諸婆羅門。如商伽婆羅門、多梨車婆羅門、沸伽羅娑羅婆羅門、生漏婆羅門、忉提耶婆羅門,及其他有名富裕之婆羅門等。
[0250a09] 三
[0250a09] 時,有婆悉咤及跋羅陀皤闍,正於步行思惟,而起正道與邪道之論議。
[0250a10] 四
[0250a10] 婆悉咤青年曰:「此是正道、此道是真實,欲解脫者行此道,則得與梵天合一。此乃沸伽羅娑羅婆羅門之所說。」
[0250a12] [P.236] 五
[0250a12] 跋羅陀皤闍青年曰:「此是正道,此道是真實,欲解脫者行此道,則得與梵天合一。此是多梨車婆羅門之所說。」
[0250a14] 六
[0250a14] 婆悉咤青年,不能說服跋羅陀皤闍青年,跋羅陀皤闍青年,亦不能說服婆悉咤青年。
[0251a02] 七
[0251a02] 此時,婆悉咤青年言跋羅陀皤闍青年曰:
[0251a03] 「跋羅陀皤闍!由釋迦族出家之釋子沙門瞿曇,〔今〕住摩那沙加達村北阿致羅筏底河邊之菴羅林。彼世尊瞿曇,徧布美好名稱:『彼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陀、世尊。』跋羅陀皤闍!我等詣沙門瞿曇之處,以此義問沙門瞿曇。沙門瞿曇對我等之所說,我等則如是受持。」
[0251a08] 跋羅陀皤闍青年答婆悉咤青年曰:「唯然。」
[0251a09] 八
[0251a09] 於是,婆悉咤青年與跋羅陀皤闍青年,詣世尊之處。詣已,敬禮世尊,與世尊共相致意,交換可憶念之語後,坐於一面,坐一面已,婆悉咤青年白世尊曰:
[0251a11] 「瞿曇!今我等步行思惟,起正道與邪道之議論。我如是說:『此是正道,此道是真實,欲解脫者行此道,則得與梵天合一。此乃沸伽羅娑羅婆羅門之所說。』又跋羅陀皤闍如是言:『此是正道,此道是真實,欲解脫者行此道,則得與梵天合一。此乃多梨車婆羅門之所說。』瞿曇!於此,如是爭論、異議,各執所說。」
[0252a01] [P.237] 九
[0252a01] 「婆悉咤!汝今如是言:『此是正道,此道是真實,欲解脫者行此道,則得與梵天合一。此乃沸伽羅娑羅婆羅門之所說。』又跋羅陀皤闍青年如是言:『此是正道,此道是真正,欲解脫者行此道,則得與梵天合一。此乃多梨車婆羅門之所說。』然者,婆悉咤!汝等對何而起爭論、異議、異說耶?」
[0252a05] 一〇
[0252a05] 「尊,瞿曇!實是對於正道與邪道之議論。尊,瞿曇!凡所有之婆羅門,〔例如〕:阿達利耶婆羅門、提提利耶婆羅門、旃都伽婆羅門、旃達瓦婆羅門、梵行婆羅門說種種道,但求解脫之婆羅門等,各行此等之道,能得與梵天合一否?
[0252a08] 尊,瞿曇!例如附近村、里或鄉、鎮有多道,但此等皆會集於村、里。如是,尊,瞿曇!實凡婆羅門等,〔例如:〕阿達利耶婆羅門、提提梨耶婆羅門、旃都伽婆羅門、旃達瓦婆羅門、梵行婆羅門說種種道,但欲解脫者,各自行此等之道,能否與梵天合一耶?」
[0252a12] 一一
[0252a12] 「婆悉咤!汝言:『彼等〔種種道〕,能得解脫,而與梵天合一否?』」
[0252a13] 「尊,瞿曇!我說:『彼等〔種種道〕,能得解脫,而與梵天合一。』」
[0252a14] 「婆悉咤!汝言:『彼等〔種種道〕,能得解脫,而與梵天合一否?』」
[0253a01] 「尊,瞿曇!我說:『彼等〔種種道〕,能得解脫,而與梵天合一。』」
[0253a02] 「婆悉咤!汝說:『彼等〔種種道〕,能得解脫,而與梵天合一否?』」
[0253a03] 「尊,瞿曇!我說:『彼等〔種種道〕,能得解脫,而與梵天合一。』」
[0253a04] [P.238] 一二
[0253a04] 「然者,婆悉咤!通達三明之諸婆羅門中,有何婆羅門親見彼梵天否?」
[0253a05] 「尊,瞿曇!不!實無其人。」
[0253a06] 「然者,婆悉咤!通達三明之諸婆羅門之師中,有何一位親見彼梵天否?」
[0253a07] 「尊,瞿曇!不!實無其人。」
[0253a08] 「然者,婆悉咤!通達三明之諸婆羅門,師之師中,有何一位親見彼梵天否?」
[0253a09] 「尊,瞿曇!不!實無其人。」
[0253a10] 「然者,婆悉咤!通達三明之諸婆羅門中,溯至七代先師,有何一位親見梵天否?」
[0253a12] 「尊,瞿曇!不!實無其人。」
[0253a13] 一三
[0253a13] 「然者,婆悉咤!於通達三明之諸婆羅門中,有創造咒文、讚歌之古仙人。今之三明婆羅門,唯依此等古仙人遺下之咒文、讚歌而讀誦、歌詠而已。如是,例如:阿咤摩、婆摩、婆摩提婆、毘婆審咤、耶婆提伽、鴦耆羅、跋羅陀皤闍、婆悉咤、迦葉、婆咎等古仙人,如次說:『我等知此,我等見此:梵天之所在,梵天之來處,梵天之去處耶?』」
[0254a04] 「尊,瞿曇!無如是說。」
[0254a05] 一四
[0254a05] 「婆悉咤!如是三明諸婆羅門,無有一婆羅門親見彼梵天;又,三明諸婆羅門之師中,無有一婆羅門親見彼梵天;又,三明諸婆羅門,師之師中,無有一親見彼 [P.239] 梵天;諸三明婆羅門,溯至七代之先師,無有一親見梵天者。
[0254a08] 實於三明之諸婆羅門中,有創造咒文、讚歌之古仙人。今之三明婆羅門,唯依此古仙人遺下之咒文、讚歌而讀誦、歌詠而已。如是,例如:阿咤摩、婆摩、婆摩提婆、毘婆審咤、耶婆提伽、鴦耆羅、跋羅陀皤闍、婆悉咤、迦葉、婆咎等古仙人,未曾如次言:『我等知此,我等見此:梵天之所在,梵天之來處,梵天之去處。』
[0254a12] 然,彼等三明諸婆羅門,實如次言:『我等所不知,我所不見,我等教示與之共住之道,〔稱〕此是正道,此道是真實,欲解脫者行此道,得與梵天合一。』
[0254a14] 婆悉咤!汝如何思惟耶?實既如是,三明諸婆羅門等之所說,非成為無意義之言耶?」
[0255a02] 「尊,瞿曇!實然。實既如是,三明諸婆羅門等之所說,實為無意義也。」
[0255a03] 一五
[0255a03] 「婆悉咤!彼等三明諸婆羅門等,不自知、不自見證,而教之與梵天合一之道,〔而言:〕『此實正道,此是真實,欲解脫者行此道,能得與梵天合一。』實無理由也。
[0255a06] 婆悉咤!猶如順次排列相連之盲人,最初者不見,中者亦不見,最後者亦不見。婆悉咤!我認為如是三明諸婆羅門之所說,正如盲人成列〔相連〕,最前者不見, [P.240] 中者亦不見,最後者亦不見。彼等三明諸婆羅門之所說,實是可笑、唯名無實、虛妄不真也。
[0255a10] 一六
[0255a10] 婆悉咤!此,汝如何思惟耶?三明諸婆羅門等,能見日、月,其他眾人亦然。然而合掌向日、月上昇、沉下處,祈禱、讚嘆、禮拜耶?」
[0255a12] 「尊,瞿曇!實然,三明諸婆羅門等,能見日、月,其他之眾人亦然。然而合掌向日、月上昇、沉下處,祈禱、讚嘆、禮拜也。」
[0255a14] 一七
[0255a14] 「婆悉咤!此,汝如何思惟耶?三明諸婆羅門等,見彼日、月,其他眾人亦然。然而合掌向日、月上昇、沉下處,祈禱、讚嘆、禮拜。而彼等教示與日、月合一之道,得如是言:『此是正道,此道是真實,欲解脫者行此道,能得與日、月合一耶?』」
[0256a03] 「尊,瞿曇!不!實不得如是言也。」
[0256a04] 一八
[0256a04] 「婆悉咤!三明諸婆羅門等,見彼日、月,其他眾人亦然。然而合掌向日、月上昇、沉下處祈禱、讚嘆、禮拜,而彼等〔三明婆羅門〕不能教示與之日、月合一之道,如次曰:『此是正道,此道是真實,欲解脫者行此道,得與日、月合一。』然,依如是,三明諸婆羅門,無任何一位,親見彼梵天者;又,依如是,三明諸婆羅門之師,無有一親見梵天者;又,依如是,三明諸婆羅門,師中之師,無有一親 [P.241] 見梵天者;又,依如是,溯至三明諸婆羅門之七代先師,無有一親見梵天者;然而三明諸婆羅門中,有創造咒文、讚歌之古仙人。今之三明諸婆羅門,唯依此等古仙人遺下之咒文、讚歌而讀誦、歌詠而已。例如:阿咤摩、婆摩、婆摩提婆、毘婆審咤、耶摩提伽、鴦耆羅、跋羅陀皤闍、婆悉咤、迦葉、婆咎——之古仙人,不曾如是言:『我等知此,我等見此——梵天之所在,梵天之來處,梵天之去處。』然而彼等三明諸婆羅門,實如是言:『我等所不知,我等所不見,然我等教示之與梵天合一之道,〔曰:〕此實正道,此道是真實,欲解脫者行此道,得與梵天合一。』
[0257a02] 婆悉咤!此,汝如何思惟耶?實既如是,三明諸婆羅門之所說,非成為無意義耶?」
[0257a04] 「尊,瞿曇!實然。如是三明諸婆羅門之所說,實無意義也。」
[0257a05] 「婆悉咤!然,如是三明諸婆羅門,所不知、所不見,彼等教示〔與梵天〕合一之道,〔曰:〕『此是正道,此道是真實。欲解脫者行此道,得與梵天合一。』實無如是之理由也。
[0257a08] 一九
[0257a08] 婆悉咤!猶如有人言:『於此國內,我愛彼、我求彼國之第一美女。』其時,有問彼曰:『噫!男士!汝求、汝愛彼國之第一美女,汝知彼國之第一美女是剎帝利、婆羅門、吠舍或首陀羅中之屬何種姓之女子耶?』
[0257a11] 彼被如是問,而答:『我不知也。』諸人又問彼:『噫!男士!汝愛、汝求彼 [P.242] 國之第一美女,汝知其美女之名及種姓耶?其〔身〕是高或矮耶?其色是黑或黑褐或是金黃色耶?又,其住何村、里、鄉、鎮、都市耶?』
[0257a14] 其時,彼被如是問,而答:『我不知也。』諸人更問彼:『噫!男士!汝不知、不見而求、愛彼耶?』彼被如是問,而答:『然也。』
[0258a02] 婆悉咤!此,汝如何思惟耶?如是彼男士之所說,實為無意義耶?」
[0258a03] 「然,尊,瞿曇!如是彼男士之所說,實是無意義也。」
[0258a04] 二〇
[0258a04] 「婆悉咤!如是汝所說,三明諸婆羅門,實無有一親見梵天者;又,汝所說三明諸婆羅門等之師,亦無有一親見梵天者;又,汝所說三明諸婆羅門,師中之師,亦無有一親見梵天者;又,汝所說三明諸婆羅門,溯至七代先師,亦無有一親見梵天者。又,汝所說三明諸婆羅門中,有創造咒文、讚歌之古仙人,今之三明諸婆羅門等,唯依此等古仙人遺下之咒文、讚歌而讀誦、歌詠而已。例如:阿咤摩、婆摩、婆摩提婆、毘婆審咤、耶摩提伽、鴦耆羅、跋羅陀皤闍、婆悉咤、迦葉、婆咎等之古仙人,不如是言:『我等知此,我等見此:梵天之所在,梵天之來處,梵天之去處。』然,彼等三明諸婆羅門,實如是言:『我等不知此,我等不見此,而我等教示與之共住之道,〔言:〕此是正道,此道是真實。欲解脫者行此道,得與梵天合一。』婆悉咤!此,汝如何思惟耶?如是三明諸婆羅門之所說,非成為無意義耶?」
[0258a14] 「尊,瞿曇!實然,如是三明諸婆羅門之所說,實無意義也。」
[0259a01] 「然,婆悉咤!彼等三明諸婆羅門,所不知、所不見,彼等教示與之合一之道。 [P.243] 言:『此是正道,此道是真實。欲解脫者行此道,得與梵天合一。』無如是之理由也。
[0259a04] 二一
[0259a04] 婆悉咤!猶如有人,為於登四衢道之高樓而作楷梯。眾人問彼曰:『噫!男士!汝為登高樓而作楷梯。知其高樓是在東、南、西、北之何方耶?其高樓是高、矮或中耶?』
[0259a07] 如是被問時,彼答:『不,我實不知。』眾人更問曰:『噫!男士!汝不知、不見〔高樓〕,而為登高樓以作楷梯耶?』
[0259a09] 如是被問時,彼答:『實然,不知、不見。』
[0259a10] 婆悉咤!此,汝如何思惟耶?如是男士之所說,實為無意義耶?」
[0259a11] 「尊,瞿曇!然,如是其男士之所說,實是無意義也。」
[0259a12] 二二
[0259a12] 「婆悉咤!如是,如汝所說,三明諸婆羅門,實無有一親見梵天者;又,汝所說三明諸婆羅門等之師,亦無有一親見梵天者;又,汝所說三明諸婆羅門,師中之師無有一親見梵天者;又,汝所說三明諸婆羅門,溯至七代先師,亦無有一親見 [P.244] 梵天者。又,汝所說三明諸婆羅門中,有創造咒文、讚歌之古仙人,今之三明諸婆羅門等,唯依此等古仙人遺下之咒文、讚歌而讀誦、歌詠而已。例如:阿咤摩、婆摩、婆摩提婆、毘婆審咤、耶摩提伽、鴦耆羅、跋羅陀皤闍、婆悉咤、迦葉、婆咎等之古仙人,無如是言:『我等知此,我等見此:梵天之所在,梵天之來處,梵天之去處。』然,彼等三明諸婆羅門,實如是言:『我等不知此,我等不見此,而教示之與共住之道,〔言:〕此是正道,此道是真實。欲解脫者行此道,得與梵天合一。』婆悉咤!此,汝如何思惟耶?如是三明諸婆羅門之所說,非成為無意義耶?」
[0260a08] 「尊,瞿曇!實然,如是三明諸婆羅門之所說,實無意義也。」
[0260a09] 二三
[0260a09] 「然,婆悉咤!彼等三明諸婆羅門,所不知、所不見,彼等教示與之合一之道。言:『此是正道,此道是真實。欲解脫者行此道,得與梵天合一。』實無如是之理由也。」
[0260a12] 二四
[0260a12] 「婆悉咤!猶如此阿致羅筏底河之水量增至河岸,烏來得以飲水。此時,有一男士於彼岸有用務,欲往彼岸而眺望彼方,彼男士立此岸而向彼岸喊言:『彼岸!請來靠此岸,彼岸!來靠此方。』
[0261a01] 婆悉咤!此,汝如何思惟耶?因彼男士之呼喊、懇請、祈求,彼岸能靠來此岸否?」
[0261a03] 「尊,瞿曇!不可能靠來。」
[0261a04] 二五
[0261a04] 「如是,婆悉咤!三明諸婆羅門等,捨得稱為婆羅門之因法行,而執持行非婆羅門之因法。而作如是言:『我等招請因陀羅;我等招請蘇摩;我等招請婆留那;我等招請伊沙那;我等招請生主;我等招請梵天;我等招請摩醯提;我等招請夜摩。』
[0261a08] [P.245] 婆悉咤!實彼等三明諸婆羅門等,捨得稱為婆羅門之因法行,而執持行非婆羅門之因法,由招請、懇求、希望或歡樂故,於身滅死後,成為與梵天合一者,實無如是之理由。
[0261a11] 二六
[0261a11] 婆悉咤!猶如此阿致羅筏底河之水量增至河岸,烏來得以飲水。此時,有一男士於彼岸有用務,欲往彼岸而眺彼方。然彼男士卻在此岸,以強固之鎖、牢固結縛其腕。
[0261a14] 婆悉咤!此,汝如何思惟耶?其男士得由阿致羅筏底河之此岸而到達彼岸耶?」
[0262a01] 「尊,瞿曇!不得到達。」
[0262a02] 二七
[0262a02] 「復次,婆悉咤!如是此等之五欲分,於聖律,被稱為『拘鎖』、被稱為『繫縛』。何者為五?依眼所感覺之諸色,引生可欲、可樂、可意而貪著;依耳所感覺之諸聲……乃至……依鼻所感覺之諸香……乃至……依舌所感覺之諸味……乃至……依身所感覺之諸觸,引生可欲、可樂、可意而貪著。婆悉咤!實此等之五欲,於聖律,被稱為『拘鎖』、被稱為『繫縛』。
[0262a07] 婆悉咤!三明諸婆羅門等,實執著此等之五欲,被此等所繫縛、迷惑,不見其過患,對此自在之智慧,滿足而受用。
[0262a09] 二八
[0262a09] 婆悉咤!彼等三明諸婆羅門等,實捨得稱婆羅門之因法行,而執持行非婆羅 [P.246] 門之因法。執著五欲,被此等所繫縛、迷惑,不見其過患,對此無自在之智慧,滿足而受用。因此,彼等身滅死後,得與梵天合一,實無如是之理由也。
[0262a12] 二九
[0262a12] 婆悉咤!猶如此阿致羅筏底河之水量增至河岸,烏來得以飲水。此時,有一男士於彼岸有用務,欲往彼岸而眺望彼方。彼男士卻在此岸,蓋覆彼頭及全身而橫臥。
[0263a01] 婆悉咤!此,汝如何思惟耶?其男士得由阿致羅筏底河之此岸而到達彼岸耶?」
[0263a02] 「尊,瞿曇!不然。」
[0263a03] 三〇
[0263a03] 「婆悉咤!如是此等之五蓋,於聖律,被稱為『諸障』、被稱為『諸蓋』、被稱為『妨害』、被稱為『障礙』。何者為五?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是也。
[0263a05] 婆悉咤!此等五蓋,於聖律,被稱為『諸障』、被稱為『諸蓋』、被稱為『妨害』、被稱為『障礙』。
[0263a07] 婆悉咤!三明諸婆羅門等,實捨得稱婆羅門之因法行,而執持行非婆羅門之因法,三明婆羅門等,被此五蓋,所障、所遮、所妨、所礙。彼等身滅死後,得與梵天 [P.247] 合一,實無如是之理由。
[0263a10] 三一
[0263a10] 婆悉咤!此,汝如何思惟耶?汝曾聞諸婆羅門之長老、耆宿、於師師相承中、言說時之任何所說耶?梵天是愛著或無愛著耶?」
[0263a12] 「尊,瞿曇!無愛著。」
[0263a13] 「有怨心或無怨心耶?」
[0263a14] 「尊,瞿曇!無怨心。」
[0264a01] 「有瞋心或無瞋心耶?」
[0264a02] 「尊,瞿曇!無瞋心。」
[0264a03] 「有恨心或無恨心耶?」
[0264a04] 「尊,瞿曇!無恨心。」
[0264a05] 「自在或非自在耶?」
[0264a06] 「尊,瞿曇!自在。」
[0264a07] 三二
[0264a07] 「婆悉咤!此,汝如何思惟耶?諸婆羅門有愛著或無愛著耶?」
[0264a08] 「尊,瞿曇!有愛著。」
[0264a09] 「有怨心或無怨心耶?」
[0264a10] 「尊,瞿曇!有怨心。」
[0264a11] 「有瞋心或無瞋心耶?」
[0264a12] 「尊,瞿曇!有瞋心。」
[0264a13] 「有恨心或無恨心耶?」
[0264a14] 「尊,瞿曇!有恨心。」
[0265a01] 「自在或非自在耶?」
[0265a02] 「尊,瞿曇!非自在。」
[0265a03] 三三
[0265a03] 「如是,婆悉咤!三明婆羅門等有愛著,梵天無愛著:三明婆羅門等有愛著,尚可得與無愛著之梵天合一耶?」
[0265a05] 「尊,瞿曇!不然。」
[0265a06] 三四
[0265a06] 「善哉!婆悉咤!彼等有愛著之三明婆羅門等,身滅死後,得與無愛著之梵天 [P.248] 合一,實無如是之理由。
[0265a08] 三五
[0265a08] 如是,婆悉咤!三明婆羅門等,實有怨心,梵天無怨心……乃至……三明婆羅門等有瞋心,梵天無瞋心……乃至……三明婆羅門等不自在,梵天是自在,非自在之三明婆羅門等,尚得與自在之梵天合一耶?」
[0265a11] 「尊,瞿曇!不然。」
[0265a12] 三六
[0265a12] 「善哉!婆悉咤!彼不自在之三明婆羅門等,身滅死後,得與自在之梵天合一,實無如是之理由。
[0265a14] 婆悉咤!於此,三明婆羅門等,以邪道為正道而親近,則身下沉,身下沉時,遂至沮喪。彼等想以渡乾燥之地,如渡河之渡也。是故,三明婆羅門等之〔三明〕,亦等於『三明沙漠』,亦同於『三明叢林』,亦如於『三明災厄』也。」
[0266a03] 三七
[0266a03] 如是說已,婆悉咤白世尊言:
[0266a04] 「尊,瞿曇!我曾聞:『沙門瞿曇知與梵天合一之道。』」
[0266a05] 「婆悉咤!此,汝如何思惟耶?摩那沙加達村,由此是近或遠耶?」
[0266a06] 「尊,瞿曇!摩那沙加達村,由此是近而非遠。」
[0266a07] 「婆悉咤!此,汝如何思惟耶?於此有一人,出生、生長於摩那沙加達村,有人 [P.249] 向此未曾離開摩那沙加達村者,問往摩那沙加達村之道路。婆悉咤!彼出生、生長於摩那沙加達村者,被問往摩那沙加達村之道路,可能躊躇或困惑耶?」
[0266a10] 「尊,瞿曇!不然。何以故,尊,瞿曇!出生、生長於此摩那沙加達村者,皆善知達摩那沙加達村之道路故。」
[0266a12] 三八
[0266a12] 「婆悉咤!彼出生、生長於摩那沙加達村,有人向彼問往摩那沙加達村之道路時,則無有躊躇、困惑;然,問如來有關達梵天界之道,如來當無躊躇、困惑也。婆悉咤!我知梵天、知梵天界及達梵界之道。我知達梵界,如出生於彼處者。」
[0267a01] 三九
[0267a01] 如是言時,婆悉咤青年白世尊曰:
[0267a02] 「尊,瞿曇!我曾聞:『沙門瞿曇知得與梵天合一之道。』善哉!世尊瞿曇,為我等,教示得與梵天合一之道,以拔濟婆羅門族。」
[0267a04] 「婆悉咤!然者,諦聽,善憶念之,我當說。」
[0267a05] 婆悉咤青年應諾世尊:「尊師,如是」。世尊曰:
[0267a06] 四〇
[0267a06] 「婆悉咤!今,如來出現於世,為阿羅漢、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 [P.250] 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陀、世尊是。彼自證知、證悟已,對此含括天界、魔界、梵天界,及此世界之沙門、婆羅門、天、人眾生等開示宣說。如來宣示有義、有文、初善、中善、後善具足之教法,教示無比圓滿清淨之梵行。〔參照沙門果經四〇節〕
[0267a11] 四一
[0267a11] 有長者或長者子,或出生其族姓者,聽聞如來之教法;聞法已,對如來獲得信仰。彼獲得信仰而深慮:『居俗家多障礙、是塵道;出家之生活是自在。此完全清淨、如琢磨螺鈿光耀之梵行,居俗家者,不容易實行此梵行。然,我剃除鬚髮,著袈裟衣,出家成為無家者。』〔參照沙門果經四一節〕
[0268a01] 四二
[0268a01] 如是,出家沙門者,依波羅提木叉防護具足而住、精勤正行、見微罪亦生怖畏,於諸學處受持而學習。具足清淨之身、語業,活命清淨,具足戒行,守護諸根門,具足正念、正知而住。〔參照同經四二節〕
[0268a04] 四三~七五
[0268a04] 婆悉咤!比丘如何為戒具足耶?婆悉咤!於此,有比丘捨殺生、離殺生……乃至……由離生喜樂,心得三昧……乃至……無不普洽其全身。〔同經四三~七五節之廣說〕。
[0268a07] 七六
[0268a07] 彼〔比丘〕以慈心,徧滿一方而住。如是,第二方、第三方、第四方,如是 [P.251] 上、下、橫、一切處,週徧全世界,以慈心廣大無邊,無怨、無瞋,徧滿而住。
[0268a09] 七七
[0268a09] 復次,婆悉咤!如強力之吹法螺者,容易響聞四方,婆悉咤!實依如是修習慈心解脫,凡欲界所作業,則無殘餘。婆悉咤!其時,此實得與梵天合一之道。
[0268a11] 七八
[0268a11] 婆悉咤!比丘以悲心而住……乃至……喜心而住……乃至……捨心徧滿一方而住。如是,第二方、第三方、第四方,如是上、下、橫、一切處,週徧全世界,以捨心廣大無邊,無怨、無瞋,徧滿而住。
[0268a14] 七九
[0268a14] 婆悉咤!如強力之吹法螺者,容易響聞四方,婆悉咤!實依如是修習捨心解脫,凡欲所作業,則無殘餘。婆悉咤!其時,此實得與梵天合一之道。
[0269a02] 八〇
[0269a02] 婆悉咤!此,汝如何思惟耶?如是住之比丘,有愛著或無愛著耶?」
[0269a03] 「尊,瞿曇!無愛著。」
[0269a04] 「有怨心或無怨心耶?」
[0269a05] 「尊,瞿曇,無怨心。」
[0269a06] 「有瞋心或無瞋心耶?」
[0269a07] 「尊,瞿曇!無瞋心。」
[0269a08] 「有恨心或無恨心耶?」
[0269a09] 「尊,瞿曇!無恨心。」
[0269a10] 「自在或非自在耶?」
[0269a11] 「尊,瞿曇!自在也。」
[0269a12] 八一
[0269a12] 「婆悉咤!如是,比丘無愛著,梵天亦無愛著;無愛著之比丘,與無愛著之梵天,得與合一而住耶?」
[0269a14] 「尊,瞿曇!然也。」
[0270a01] 「善哉!婆悉咤!然者,無愛著之比丘,身滅死後,得與無愛著之梵天合一,實有如是之理由。
[0270a03] 如是,婆悉咤!比丘無怨心,梵天亦無怨心……乃至……比丘無瞋心,梵天亦無瞋心……乃至……比丘無恨心,梵天亦無恨心,比丘自在,梵天亦自在;自在之比丘,與自在之梵天,得與合一而住耶?」
[0270a06] 「尊,瞿曇!然也。」
[0270a07] 「善哉!婆悉咤!然者,自在之比丘,身滅死後,得與自在之梵天合一。有如是之理由。」
[0270a09] 八二
[0270a09] 婆悉咤青年及跋羅陀皤闍,聞此已,白世尊曰:
[0270a10] 「偉哉!尊,瞿曇!偉哉!尊,瞿曇!尊瞿曇!以種種方便說法,猶如扶起倒者、顯露被覆者、引導迷路者、如暗中持來油燈,使具眼者見諸物。我今歸依尊瞿曇、歸依法及比丘僧。願世尊攝受我等,從今日以至命終,歸依為優婆塞。」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06 冊 No. 0004 長部經典(第1卷-第14卷)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 浏览 375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