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T13n0397_027 大方等大集經 第27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13 冊 » No.0397 » 第 27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七

無盡意菩薩品第十二之一

[0184a20] 如是我聞:

[0184a20] 一時,佛遊王舍城如來行處寶莊嚴堂,是大功德之所修成,佛一切法本行果報,苞容無量諸菩薩眾。其所講宣悉是無量甚深之義,皆是如來神力護持,入無礙行微妙智門。其心歡喜得念進意,分別智慧無輕毀者。若有稱讚歎其功德,盡未來世不可窮盡。如來、正覺覺平等法,善轉法輪度無量眾,於一切法而得自在,知眾生意盡其根源,善為眾生斷諸習氣,雖為佛事心無所作。與大比丘六百萬人,悉是如來法王之子,善得解脫斷煩惱習,曉了甚深無生法忍,成就威儀其行端嚴,堪受供養為眾福田,善持諸佛所說教戒。

[0184b03] 復有菩薩摩訶薩眾,其數無量、不可稱計、不可思議、不可宣說。是諸菩薩於一念頃,能過無量無邊佛剎,已曾供養過去諸佛,諮受妙法無有厭足,常勤教化無量眾生,善解方便智慧具足。其心安住無礙解脫,善除憶想取相戲論,近一切智悉是補處,其名曰:電天菩薩、勝諍菩薩、日藏菩薩、勇健菩薩、離惡意菩薩、遊行菩薩、觀眼菩薩、離闇菩薩,如是無量菩薩大士,德皆如是。

[0184b13] 爾時,世尊入諸菩薩所行無礙諸法門經,所謂莊嚴諸菩薩道甚深佛法,十力無畏、智慧成就,獲得自在總持印門,分別諸辯大神通門,轉不退轉無生法輪,通達諸法同於一相,於一相法不生分別。知諸眾生根性無礙,善能觀察諸法實相,破壞一切諸魔境界,入於通達善思惟門,能除一切煩惱諸見,無礙智慧善權方便。

[0184b20] 一切佛法平等無二,受持諸佛智慧之門,演說諸法如真實相,憶想取相入平等門,成就功德入深因緣,莊嚴佛身身口意業。念意進持顯示四諦,分別妙慧化聲聞故,身心寂靜化緣覺故,得一切智化大乘故,入一切法得自在智,讚歎如來諸功德故,如是等門宣說開示教導分別。

[0184b27] 時佛說是大集經時,於此東方自然出現大金色光,照此三千大千世界靡不周遍。除佛光明,其中所有日月、釋、梵、護世天王、諸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所有光明悉不復現。諸牆壁等樹木叢林、小山大山、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及國土中間其光徹照。若此世界所有地獄皆蒙其光,其中眾生光觸身時,除一切苦受微妙樂。

[0184c06] 爾時,佛前大眾之中,其地自然出六十億淨妙蓮華,好香流布種種莊嚴,諸華雜色悅可眾心。其華各有億百千葉,以寶羅網彌覆其上,華質柔軟猶如天衣,其有觸者受妙快樂。是一一華所出諸香,遍滿三千大千世界。是世界中,若天、若人所有諸香悉滅不熏。諸龍八部聞其香者,皆得妙喜漸離煩惱。

[0184c13] 爾時,尊者阿難見是金色光明及諸蓮華,白佛言:「世尊!今此瑞應誰之所為,有是光明及諸蓮華?」

[0184c15] 佛告阿難:「有菩薩摩訶薩名無盡意,在此東方,與六十億諸菩薩俱眷屬圍繞,欲來至此,故先現瑞。」未久之間,時無盡意即以神力,感動此地令大震動,放無量光、雨種種華,億那由他諸天人等,作百千伎樂,與六十億諸菩薩眾周匝圍繞來至佛所。至佛所已,尋於佛前住虛空中高七多羅樹,合掌向佛出微妙音,其聲遍聞大千世界,即以偈頌而讚歎佛:

「清淨永離垢,  勇健除諸欲,
 能滅眾塵勞,  而得淨妙眼。
 三垢荒穢等,  善斷吐洗滅,
 一切皆無餘,  稽首大慈覺。
 除去諸怖畏,  善滅無明網,
 十力聖主王,  邪論不能伏。
 外道異見人,  皆悉懷怖畏,
 猶如師子王,  獨步無所懼。
 正覺淨光明,  無垢普照曜,
 天人世間中,  能離一切闇。
 除盡眾闇冥,  無有無明網,
 其光常明淨,  如日出雲霧。
 眾生老死苦,  無有救護者,
 為調是等故,  而受無量苦。
 能生堅慈悲,  唯有等正覺,
 猶如大醫王,  勤行療眾疾。
 一切諸法本,  其性無有我,
 譬如山谷響,  皆從眾緣生。
 眾生本無性,  無作無受者,
 而能為此故,  生於大慈悲。
 諸有之淵海,  無明闇甚深,
 其中多覺觀,  勇溢而波浪。
 不從他聞法,  自然到彼岸,
 如蓮華在水,  行世不染污。
 秋月草木零,  盛熱河池竭,
 比智知世法,  遷動不常住。
 愚人所親近,  聖智所呵棄,
 解法不牢固,  獨拔渡有流。
 其面目開明,  譬如優鉢羅,
 微妙甚清淨,  過百千日月。
 所有過去世,  及現在眾生,
 一切所讚歎,  如來悉堪受。
 調不調伏故,  除熱得清涼,
 是故我今日,  稽首無上尊。
 度世增上福,  功德無有極,
 如人中牛王,  頂禮佛福田。」

[0185b02] 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如實讚讚歎佛已,從空中下,及六十億諸菩薩眾頂禮佛足,禮佛足已右遶三匝,於華臺上結加趺坐。

[0185b05]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無盡意菩薩摩訶薩,從何處來?佛號何等?世界何名?去此遠近?」

[0185b07] 佛告舍利弗:「汝可自問,無盡意當為汝說。」

[0185b08] 時舍利弗敬順佛教,問無盡意:「唯,善男子!從何處來?佛號何等?世界何名?去此遠近?」

[0185b10] 無盡意言:「唯,舍利弗!有來想耶?」

[0185b10] 利弗言:「唯,善男子!我知想已。」

[0185b11] 無盡意言:「若知想者應無二相,何緣問言從何處來?唯,舍利弗!有來去者為和合義。如和合是無合無不合,無合無不合即不去不來,不去不來者是聖行處。唯,舍利弗!有來去者即是業相,如業相無作無非作,無作無非作即不去不來,不去不來者是聖行處。唯,舍利弗!有來去者是國土相,如國土相無國土無非國土,無國土無非國土即不去不來,不去不來者是聖行處。唯,舍利弗!有來去者即是緣想,如緣想無緣無非緣,無緣無非緣即不去不來,不去不來者是聖行處。唯,舍利弗!有來去者即因等生相。如因相無因無非因,無因無非因即不去不來,不去不來者是聖行處。唯,舍利弗!有來去者即是文字語言,如文字相無文字無非文字,無文字無非文字即不去不來,不去不來者是聖行處。」

[0185b28] 舍利弗言:「唯,善男子!汝今所說微妙事相,吾從昔來所未曾聞,向之所疑當還啟請。如主關人,若見空行、若見擔者,即應詰問。汝所齎持悉是何物?若知種稷應收其稅。唯,善男子!我等如是從他聞法,隨音聲解以自照心,是故我今應當諮稟。汝等大士!為護大乘出生無量聲聞緣覺。唯,善男子!願為分別說其來處。」

[0185c06] 無盡意言:「唯,舍利弗!汝今自可諮請如來,如來當說,斷汝疑網。」

[0185c08] 時舍利弗即白佛言:「唯願,世尊!說是菩薩從何處來?佛號何等?世界何名?去是遠近?若聞彼佛及世界名,則令無量無邊菩薩莊嚴菩提。」

[0185c11] 佛告舍利弗:「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今當說彼土功德及佛名號,汝聞是時勿懷疑懼,應當一心信受奉持。」

[0185c13] 時舍利弗聞是語已,讚言:「善哉,善哉!世尊!願時宣說,我當一心頂戴受持。」

[0185c15] 佛告舍利弗:「東方去此度十恒河沙國土微塵等世界,彼有世界名曰不眴。是中有佛,號曰普賢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今現在。

[0185c19] 「舍利弗!其土無有聲聞緣覺,乃至不聞二乘之聲,一切聖眾純是菩薩,已於過去久修德本,善業成備布施調伏。自守防護戒忍多聞,心不放逸安住功德,威儀成就忍力無礙,於無上道堅固精進。所修善根一切成就,諸禪解脫三摩婆提,遊戲神通大智照明,善分別知一切諸法。所懷慈心等如虛空,大悲堅固拯濟眾生,常行喜心令彼同歡。所有捨心善滅憎愛,魔網諍訟悉使無餘。善解眾生諸根所趣,隨其根量授與法財。其心平等如地水火風,能壞一切外道異論,摧伏敵陣建立勝幡,入深佛法十力無畏,於諸大眾心無所懼。常觀甚深十二因緣,離有無見行於中道,我及我所、眾生壽命、養育士夫、作者受者、斷常有無一切諸見,結縛因緣皆滅不起。總持王印而以印之,所有辭辯分別敷演,那由他劫說不可盡。得大神力感動無量無邊佛土,於諸佛土善能往來,斷除瞋怖憍慢放逸,其所演說如師子吼。一切眾生怨親中人,悉皆安止究竟涅槃。法雲垂布以興雷震,三明解脫以為電光,無上法雨以為甘露,能惠法財三寶不斷。內外清淨譬如寶珠,相好殊勝最上無比,以諸善根瓔珞其身。佛法灌頂得補處位,善能分別諸眾生行,隨而調伏令得解脫。能淨道場坐師子座,於諸法中得無所畏,能自變形猶如佛身,一切佛事悉能示現,心得自在轉於法輪。舍利弗!彼土純有如是菩薩摩訶薩等以為眷屬。」

[0186a17] 時,大會聞佛稱讚彼菩薩眾功德智慧,踊躍歡喜,以天優鉢羅華、拘物頭華、波頭摩華、分陀利華、曼陀羅華,散無盡意及諸菩薩,異口同音作如是言:「我等今日快得善利,得見如是諸正士等,禮拜供養恭敬圍遶。若有眾生聞其名者,亦得如是無量善利。若聞讚歎稱其功德,悉皆當發無上道心。」說是語時,大會中有三百六十萬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186a27] 佛告舍利弗:「彼佛世界無三惡道及其名字,亦無邪行越戒之名。又無女人慳貪、嫉妬、破戒、瞋恚、懈怠、亂心、愚癡之名,及以障礙蔭蓋集名。眾生根等無上中下,純是一乘無大小名。佛土無有淨穢之名,亦無三寶差別之稱。不聞飢渴飲食之聲,及我我所遮護之名,無諸魔網妄見集名。彼佛世界平坦廣大,一日月照周匝六十億百千那由他由延,是希有事是彼菩薩本願所致。其土平正猶如手掌,琉璃眾寶雜廁共成,其地柔軟猶如天衣,若有觸者受微妙樂。寶樹莊嚴行伍相當,寶繩連綿以界八道。所有諸華常自開敷,亦無石沙荊棘穢惡,所有諸山純以眾寶而挍飾之,人天無別法喜禪味以為飲食。其土無有王者之名,唯除普賢如來法王。彼佛世尊及諸菩薩,不以文字而有所說。彼諸菩薩唯修觀佛,諦視無厭,目不曾眴,即便能得念佛三昧悟無生忍,是故彼土名曰不眴。

[0186b16] 「云何念佛?謂不觀色相、出生種性、過去淨業,是時心中不生自高。不觀現在陰界諸入、見聞覺知心意識等,無有戲論生住滅相,不取不捨不念不思。不觀思想及非思想,不分別想法想己想無一異想。境界功德內外中間,不起覺觀始終之念。不觀形貌威儀法式,不觀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十力無畏、不共之法。

[0186b23] 「正念佛者,不可思議,不造行不作想,無等等離思惟,無所念無思處,無陰入界、生住滅,無有處所非無處所。非動非住,非色非識非想非受非行,於識不生識知,於地水火風不生識知。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心法亦復如是。如是不緣一切境界,不生諸相我及我所,不起見聞覺知之想,究竟能到一切解脫。

[0186c01] 「心心數法滅不相續,淨諸憶想非憶想等,善除愛恚滅因緣相,此彼中間悉斷無餘。是法清淨無文字故,法無歡喜不動轉故,法無有苦不味著故,法無燋熱本寂滅故,法無解脫性捨離故,法無有身離色相故,法無受相無有我故,法無結縛寂無相故,法相無為無所作故,法無言教無識知故,法無始終無取捨故,法無安止無處所故,法無有作離受者故,法無有滅本無生故。

[0186c10] 「心數思惟所緣住法,不取其相不生分別,不受不著不然不滅不生不出。法性平等猶如虛空,過於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心法,是名菩薩念佛三昧。菩薩得是念佛三昧,一切法中得自在智陀羅尼門,聞佛所說悉能受持終不忘失,亦得曉了一切眾生言辭音聲無礙辯才。

[0186c16] 「舍利弗!彼普賢如來,不如此土以二因緣演說正見,所謂從他聞聲內正憶念。彼諸菩薩當見佛時,尋能分別諸深妙義,具足成就六波羅蜜。何以故?若不取色相即是具足檀波羅蜜,若除色相即是具足尸波羅蜜,若觀色盡即是具足羼提波羅蜜,若見色寂滅即是具足毘梨耶波羅蜜,若不行色相即是具足禪波羅蜜,若不戲論色相即是具足般若波羅蜜,是諸菩薩即觀佛時,尋具如是六波羅蜜得無生忍。

[0186c25] 「舍利弗!諸佛世界嚴淨微妙,少有如彼普賢如來不眴世界。」

[0186c27] 時舍利弗語無盡意:「唯,善男子!快哉仁者!汝等大士得在彼土見普賢佛,獲無量利。」

[0186c28] 無盡意語舍利弗:「大德今者頗欲得見不眴世界普賢世尊及大眾不?」

[0187a01] 舍利弗言:「唯然欲見,令此大眾增長善根。」

[0187a02] 時,無盡意即入菩薩示現一切佛土三昧,入三昧已令此大眾及舍利弗,尋見彼土普賢如來及其大會。見是事已即從座起,合掌遙禮彼佛大眾。此會大眾以佛、世尊及無盡意神通道力,得微妙華世所希有,其華色香未曾見聞,自然滿掬遙散東方,以用供養普賢如來;華尋遍至彼佛世界普賢如來及其大眾。

[0187a09] 彼諸菩薩見是華已,白佛言:「世尊!是華嚴麗世所希有,為從何處而來至此?」

[0187a11] 彼佛答言:「是無盡意在娑婆世界,是中亦有十方世界諸來菩薩,而共聚集能仁佛所,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聽佛世尊說大集經,是其大眾所散之華。」

[0187a14] 彼諸菩薩復白佛言:「其佛世界在何方面,去是遠近?」

[0187a16] 彼佛答言:「諸善男子!在此西方去是佛土十恒河沙世界微塵等國,彼有世界名曰娑婆。」

[0187a18] 諸菩薩言:「願樂欲見釋迦文佛及其大眾。」

[0187a19] 爾時,普賢如來尋放大光,其明徹照此佛世界。彼諸大眾因佛光明,悉得遙見娑婆世界釋迦文佛及諸大眾。見已,歡喜合掌恭敬作如是言:「希有世尊!其土菩薩一切大眾,從何所來而作此集,遍滿其界間無空處?」

[0187a23] 彼佛答言:「諸善男子!其諸大眾悉從十方無量世界而來集會,諮啟聽受甚深妙法。」

[0187a26] 時舍利弗問無盡意:「誰字仁者為無盡意?」

[0187a26] 盡意言:「唯,舍利弗!一切諸法因緣果報名無盡意。所以者何?一切諸法不可盡故。」

[0187a28] 舍利弗言:「唯,善男子!願仁當說無盡法門。」

[0187a29] 無盡意言:「唯,舍利弗!初發無上菩提心時已不可盡。所以者何?發菩提心不離煩惱故,發心相續不悕餘乘故,發心堅固不參外論故,發心不壞魔不沮故,發心恒順善根增長故,發心至常有為法無常故,發心不動一切諸佛安慰護助故,發心勝妙離衰損故,發心安止不戲論故,發心無喻無相似故,發心金剛壞諸法故,發心無盡無量功德悉成就故,發心平等利眾生故,發心普覆無別異故,發心鮮明性常淨故,發心無垢智慧明了故,發心善解不離畢竟故,發心廣快慈如虛空故,發心曠大悉能容受諸眾生故,發心無礙智慧通達故,發心遍至大悲不斷故,發心不斷善解立願故,發心為歸諸佛所讚故,發心殊勝二乘宗仰故,發心深遠一切眾生所不知故,發心不敗不破佛法故,發心安隱善與眾生諸快樂故,發心莊嚴一切功德悉成就故,發心善察智慧成就故。發心增長隨意施與故,發心如願戒清淨故,發菩提心普及怨親具忍辱故,發心難壞具精進故,發心寂滅具禪定故,發心無毀具智慧故,發心無願增長大慈故,發菩提心住根堅牢增長大悲故,發心和悅增長大喜故,發心不動增長大捨故,發心任重諸佛所受故,發心不絕三寶不斷故。唯,舍利弗!菩薩如是為一切智發菩提心,豈可盡耶?」

[0187b26] 舍利弗言:「唯,善男子!譬如虛空不可窮盡,為一切智發菩提心,不可得盡亦復如是。」

[0187b28] 無盡意言:「唯,舍利弗!佛戒無盡,因戒發心故不可盡。佛定無盡,因定發心故不可盡。佛慧無盡,因慧發心故不可盡。佛解脫無盡,因解脫發心故不可盡。佛解脫知見無盡,因解脫知見發心故不可盡。

[0187c03] 「唯,舍利弗!如來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其性無盡,因是五眾發菩提心,豈可盡耶?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無盡,因如是等故發菩提心,是故無盡。

[0187c07] 「唯,舍利弗!舉要言之,一切如來悉皆無盡,因是發心故不可盡,三寶不斷故無有盡,眾生性無盡故無盡,如實智無盡故無盡,隨諸眾生無量心行智無盡故無盡,迴向無上無盡故無盡,教化眾生無盡故無盡,無盡智無生故無盡,離性無生故無盡,知一切法本性無盡故無盡。唯,舍利弗!是名菩薩發菩提心不可盡也。

[0187c15] 「復次,舍利弗!是菩薩心清淨無盡。心清淨者不作諂故,不作諂者無姦詐故,無姦詐者善分別故,善分別者無邪命故,無邪命者心清白故,心清白者常正一故,常正一者性殊勝故,性殊勝者無輕毀故,無輕毀者滅諸曲故,滅諸曲者心質直故,心質直者入平正故,入平正者心堅實故,心堅實者不可壞故,不可壞者性牢固故,性牢固者不可動故,不可動者無所依故,無所依者除我心故,除我心者無伴等故,無伴等者息呰蔑故,息呰蔑者作善業故,作善業者無呵責故,無呵責者消過失故,消過失者不熱惱故,不熱惱者性真實故,性真實者無虛誑故,無虛誑者如說行故,如說行者能善作故,能善作者無瑕疵故,無瑕疵者不錯謬故,不錯謬者無所滯故,無所滯者不退轉故,不退轉者觀眾生故,觀眾生者大悲根深故,大悲根深者善化眾生不疲惓故,善化眾生不疲惓者不求己樂故,不求己樂者不貪利養故,不貪利養者不染愛故,不染愛者緣諸法故,緣諸法者觀羸劣故,觀羸劣者見眾生故,見眾生者常擁護故,常擁護者為歸依故,為歸依者無垢累故,無垢累者善觀察故,善觀察者無譏論故,無譏論者心純善故,心純善者不動搖故,不動搖者善清淨故,善清淨者常精進故,常精進者內清淨故,內清淨者常鮮明故,常鮮明者無垢染故。

[0188a12] 「唯,舍利弗!其淨心者能斷慳惜,亦化他人令斷慳惜。其淨心者能斷破戒,亦化他人令斷破戒。其淨心者能斷瞋恚,亦化他人令斷瞋恚。其淨心者能斷懈怠,亦化他人令斷懈怠。其淨心者能斷亂心,亦化他人令斷亂心。其淨心者能斷愚癡,亦化他人令斷愚癡。舍利弗!淨心如是能斷一切諸不善法,安諸眾生於善法中,是故名曰菩薩淨心不可得盡。

[0188a21]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心行清淨亦不可盡。何以故?菩薩行施時,一切皆見捨諸所有。菩薩行戒亦不可盡,一切皆見持諸禁戒頭陀正行威儀無犯。菩薩行忍亦不可盡,一切皆見於諸眾生心無恚礙。菩薩行進亦不可盡,一切皆見於諸善法精勤修集。菩薩行禪亦不可盡,一切皆見於諸禪定無有錯亂。菩薩行慧亦不可盡,一切皆見修習多聞。是名菩薩行施、行戒、行忍、行進、行禪、行慧。菩薩修行慈悲喜捨亦不可盡,一切皆見利益拔苦、歡喜踊躍、善斷愛恚,是名菩薩慈悲喜捨。

[0188b03] 「菩薩所行三業清淨,離身三惡及口四過,心離三惡,所謂貪欲、瞋恚、邪見。菩薩修學多聞無盡,不悋惜故;菩薩修行無悋惜者,集一切智故;菩薩修集一切智者,勸餘菩薩發道心故;勸餘菩薩發道心者,修行安止於善根故;修行安止於善根者,願向無上菩提道故;願於無上菩提道者,攝取一切諸佛法故;攝取一切諸佛法者,四事攝取故;菩薩修行四事攝者,懺悔諸罪故;菩薩修行悔過法者,發露諸惡故;菩薩修行發露諸惡者,迴向一切諸功德故;菩薩迴向諸功德者,積聚無量諸珍寶故;積聚無量諸珍寶者,勸請諸佛故;勸請諸佛者,攝取諸法故;攝取諸法者,行大士法故;行大士法者,能為眾生作重任故;為諸眾生作重任者,不捨堅牢諸莊嚴故;不捨堅牢諸莊嚴者,成就眾生一切善事故。

[0188b19]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有四行無盡。何等為四?菩薩心行無盡、法施無盡、教化無盡、善根無盡,是為菩薩四行無盡。

[0188b21] 「菩薩復有四行無盡。何等為四?樂在空閑攝持威儀無有厭足、常樂聚集無量功德而無厭足、多求學問廣知諸義而無厭足、常願無上菩提智慧而無厭足,是名菩薩四行無盡。

[0188b25] 「菩薩復有四行無盡。何等為四?覺校計無盡、覺稱量無盡、覺思惟無盡、覺觀法無盡,是為菩薩四行無盡。

[0188b28] 「菩薩復有四行無盡。何等為四?覺垢因無盡、覺白法無盡、呵諸煩惱無盡、讚歎白法無盡,是名菩薩四行無盡。

[0188c01] 「菩薩復有四行無盡。何等為四?觀諸陰盡無盡、觀諸界盡無盡、觀諸入盡無盡、觀因緣盡無盡,是名菩薩四行無盡。

[0188c04] 「菩薩復有四行無盡。何等為四?說無常行無盡、說苦行無盡、說無我行無盡、說寂滅涅槃無盡,是名菩薩四行無盡。

[0188c06] 「舉要言之,菩薩所行一切無盡,向一切智、尊一切智、仰一切智,一切智無盡,以是因緣菩薩所行悉皆無盡,是名菩薩心行無盡。

[0188c10] 「復次,舍利弗!是菩薩心畢竟無盡。何以故?其所思惟乃至一念,常緣菩提心不疲惓,專趣諸地過生死故;畢竟增長,到彼岸故;畢竟本行,轉勝增上故;畢竟離負,攝勝法故;畢竟無等,具足一切諸佛法故;畢竟所緣,增長善法故;畢竟能到,過心行處故;畢竟莊嚴,無疲厭故;畢竟修行,吉祥菩提種種苦行悉成就故;畢竟不望,不求己樂故;畢竟隨順,無諸惡故;畢竟調伏,住聖法故;畢竟不雜,離煩惱故;畢竟難施,不悋頭目故;畢竟難戒,擁護犯禁故;畢竟難忍,忍無力勢諸過惡故;畢竟難進,專修苦行捨二乘故;畢竟難定,心不味著諸禪定故;畢竟難慧,不著一切諸善根故;發行能到,一切善事悉成就故;畢竟遠離憍慢、增上慢、勝慢、我慢、下慢、憍慢、邪慢,善分別故;畢竟能捨,施諸眾生不求報故;畢竟不驚,觀深佛法故;畢竟增進,不停滯故;畢竟無盡,常精進故;畢竟不誑,必為眾生作重擔故。

[0188c27] 「又畢竟者,調柔眾生,慈覆利益諸賢善人。悲心救拔諸行惡者,恭敬尊長,護無護者,歸無歸者,照無照者,依無依者,伴無伴者,直諸曲者,善不善者,無姦姦者,淨邪命者,恩於恩者及無恩者、不知恩者,利不利者,實虛謗者,不憍憍者,不毀作者,軟語教呵。

[0189a04] 「諸作惡者、護邪行者,見行方便不以為過。於諸受者等心恭敬,於餘菩薩常行誘導,以柔軟語而演教誨。樂在空處修行善法,離諸利養不惜身命。無有邪念,心寂滅故;言無邪諂,攝口過故;不以邪業而求利益,其心少欲常知足故;心調柔和,無垢穢故;迴在生死,具善根故;能忍諸苦,為眾生故。是為大士一切畢竟而不可盡。是菩薩心,生死煩惱永不能壞。何以故?是心增長諸功德故,含受一切諸眾生故,成就無盡妙智慧故。大德!是名菩薩摩訶薩畢竟無盡。」

[0189a16] ◎爾時,舍利弗語無盡意菩薩摩訶薩言:「唯,善男子!頗復更有無盡法不?」

[0189a17] 無盡意言:「有。菩薩修行檀波羅蜜不可窮盡。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行施無量,所謂須食與食,具足命辯色力樂故;須飲與飲,離渴愛故;須衣與衣,具清淨色除無慚愧故;須乘與乘,得一切樂具神通故;須燈與燈,具足佛眼清淨故;須音樂者施與音樂,具足天耳清徹故;須香與香,身出具足微妙香故;須鬘與鬘,具陀羅尼七覺華故;須塗香末香悉施與之,具戒定慧熏塗身故;須種種味隨意與之,味相成就故;無依止者施與依止,能為眾生具足救護為歸依故;須敷具者悉施與之,具足究竟斷除陰蓋,成就梵天賢聖諸佛妙床座故;須座與座,具足三千大千世界以為道場,金剛座處悉成就故;隨其所須悉能與之,成就菩提諸所須故;隨病施藥得無老死,甘露法藥悉成就故;須僕使者皆給與之,自在智慧得具足故;若以金銀、琉璃、頗梨、真珠、珂貝、璧玉、珊瑚種種諸珍用惠施者,具足大人三十二相故;能以種種瓔珞施者,具足八十隨形好故。

[0189b07] 「若以象馬車乘施者,具足大乘故;若持園林以布施者,具諸禪支故;若持妻子以布施者,具足無上道法愛故;若以倉庫穀財施者,具足諸善法寶藏故;以閻浮提若四天下隨意施者,具足法王得自在故;以諸樂具持用施者,具足無量法樂樂故;若持脚足以布施者,法足具成進至道場故;若以手施,具足法手安撫眾生令得樂故;若以耳鼻用施與者,具足諸根悉通利故;若以眼目持用施者,為欲具足無礙法眼故;若以頭施,於三界中具足殊勝一切智慧故;若以血肉持用施者,諸不堅牢具堅牢故;若以髓腦持用施者,具金剛身得不壞故。

[0189b20] 「菩薩不以邪命求財而行布施,不逼眾生強求他物轉以施人,無恐怖施,無羞恥施,無慳惜施。如其所許無損減施,無不愛施,畢竟常施,無不畢竟施,無諛諂施,無姦詐施,不疑業報施,無邪命施,無愚癡施,無不信施,無不解施,無疲難施,無依著施,無選擇施,無異相施,不求受者施。

[0189b26] 「無有眾生不堪受者,持戒犯戒無增減施。於受者所不望報施,不求名施,不毀譽施,無慢非慢施,無熱惱施,不悔心施,不自讚施,無雜穢施,不望業報施,無定處施,無有瞋怒垢愛等施。

[0189c01] 「有來乞者不惱害施,無輕易施,不[卑*頁]面施,不撩擲施,無不故施,無手不與施,無不常施,無斷絕施,無嫉慢施,無齊限施,如其所許不貿易施,無有堪任不堪任施,無非福田施,不輕施,不讚多施,無衰耗施,不求後生施,不求自在得財寶施,不求釋梵護世天王轉輪聖王諸果報施,不願聲聞緣覺乘施,不求王子得自在施,不為一世故施,無厭足施,無不迴向一切智施,無不淨施,無不時施,無刀毒施,無惱眾生施。

[0189c11] 「菩薩行施,不為智者之所輕笑。何以故?觀空寂行施,是故無盡。無作所熏施,是故無盡。出三有相施,是故無盡。不取處施,是故無盡。為解脫果,是施無盡。為伏眾魔,是施無盡。為斷結愛,是施無盡。為增上施,是故無盡。善分別施,是故無盡。助菩提施,是故無盡。正迴向施,是故無盡。莊嚴道場解脫果施,是故無盡。是施無邊,是故無盡。是施無壞,是故無盡。是施不斷,是故無盡。是施廣大,是故無盡。是施無住,是故無盡。是施無伏,是故無盡。無等等施,是故無盡。是施進趣一切種智,是故無盡。

[0189c22] 「唯,舍利弗!是名菩薩修行布施而不可盡。」

[0189c24] 爾時,舍利弗語無盡意言:「善哉,善哉!唯,善男子!仁已快說菩薩摩訶薩修行檀波羅蜜而不可盡,唯願仁者當說菩薩尸波羅蜜,如諸菩薩所得無盡尸波羅蜜。」

[0189c27] 無盡意言:「唯,舍利弗!菩薩戒眾六十七事清淨修治亦不可盡。何等六十七?於諸眾生不起惱害,於他財物不生竊盜,於他婦女中不生邪視,於諸眾生無有欺誑。初不兩舌於自眷屬,知止足故;無有惡口,忍麁穬故;無有綺語,常善說故;於他樂事,不貪嫉故;初無瞋恚,忍惡言故;正見不邪,賤餘道故;深信於佛,心不濁故;信順於法,善觀法故;信敬於僧,尊重聖眾故;五體投地,志念佛故;五體投地,思惟法故;五體投地,宗敬僧故;堅持禁戒一切無犯乃至小禁,不放捨故;持不缺戒,不依餘乘故;持不穿戒,離惡處生故;持不荒戒,不雜諸結故;持不污戒,專長白法故;持甚深戒,隨意迴向得自在故;持讚歎戒,智者不呵故;持純善戒,正念知故;持不呵戒,一切戒不散故;持善堅戒,防護諸根故;持名聞戒,諸佛所念故;持知足戒,無不厭故。少欲戒,斷貪惜故;持性淨戒,身心寂滅故;持阿蘭若戒,離憒閙故;持聖種戒,不求他意故;持威儀戒一切善根,得自在故;持如說戒,人天歡喜故。持慈心,戒護眾生故;持悲心戒,能忍諸苦故;持喜心戒,心不懈怠故;持捨心戒,離愛恚故。持自省戒,心善分別故;持不求短缺,戒護他心故;持善攝戒,善守護故。持惠施戒,教化眾生故;持忍辱戒心,無恚礙故;持精進戒,不退還故;持禪定戒,長諸禪支故;持智慧戒,多聞善根無厭足故。持多聞戒,博學堅牢故;持親近善知識戒,助成菩提故;持遠離惡知識戒,遠離惡道故。持不惜身戒,觀無常想故;持不惜命戒,勤行善根故;持不悔戒,心清淨故;持不邪命戒,心行清淨故;持不焦戒,畢竟清淨故;持不燒戒,修善行業故;持無慢戒,心下不憍故;持不掉戒,遠離諸欲故;持不高戒,心平直故;持柔和戒,心無抵突故;持調伏戒,無惱害故;持寂滅戒,心無垢穢故;持順語戒,如說行故;持化眾生戒,不離攝法故;持護正法戒,不違如實故。持如願成就戒,於諸眾生心平等故;持親近佛戒,願求如來無上戒故;持入佛三昧戒,具足一切諸佛法故。舍利弗!是名菩薩六十七事淨治戒,眾而不可盡。

[0190b11] 「又,舍利弗!菩薩無盡清淨戒中無有倚著,所謂破我人、眾生、壽命、養育、士夫、色、受、想、行識、地、水、火、風。是淨戒中無眼色相、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等相,亦無身心。是戒定相,一向不共故;是戒分別相,方便緣一切法故;是戒空相,得無相際不雜三界故,是戒不作,無生忍故。是淨戒中無有已作今作當作,是清淨戒過去不滅、未來不來、現在不住。

[0190b18] 「又,舍利弗!是淨戒中心淨無垢,識不止住、思不親近,是清淨戒,不依欲界、不近色界、不住無色界;是清淨戒,捨離欲塵、除瞋恚礙、滅無明障;是清淨戒,不斷不常、不逆因緣;是清淨戒無有我相,捨我所相不住身見;是清淨戒不取假名,不住色相不雜名色;是清淨戒不繫於因,不起諸見不住疑悔;是清淨戒,不住貪瞋癡、不著善根;是清淨戒不惱不熱,寂滅離相。是清淨戒不斷佛種,求正法故;不斷法種,不分別法性故;不斷僧種,修無為故。

[0190b29] 「舍利弗!持淨戒者相續不斷故不盡。所以者何?凡夫戒者在所受生是故有盡,人中十善盡故有盡,欲界諸天福報功德盡故有盡,色界諸天禪無量心盡故有盡,無色界天所入諸定盡故有盡,外道仙人所有諸戒退失神通盡故有盡,一切聲聞學無學戒入涅槃際盡故有盡,辟支佛戒無大悲心盡故有盡。舍利弗!菩薩淨戒皆無有盡。何以故?於是戒中出一切戒,如種無盡果亦無盡;是菩提種不可盡故,如來戒禁亦無有盡。以是故諸大士等所持諸戒,皆不可盡。舍利弗!是名菩薩修持淨戒而不可盡。」

[0190c12] 爾時,舍利弗語無盡意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仁已快說菩薩尸波羅蜜而不可盡。唯願仁者,當說菩薩羼提波羅蜜,如諸菩薩所得無盡羼提波羅蜜。」

[0190c15] 無盡意言:「唯,舍利弗!菩薩具三十二事,修行忍辱亦不可盡。何等三十二?斷諸結故當知是忍,不生害故當知是忍,無有纏故當知是忍,無有惱故當知是忍,無覆蔽故當知是忍,無有瞋故當知是忍,無忿諍故當知是忍,無鬪訟故當知是忍,於諸塵界心不異故當知是忍,護自他故當知是忍,順菩提心故當知是忍,善思惟故當知是忍,無二想故當知是忍,識業報故當知是忍,莊嚴身故當知是忍,口演淨言故當知是忍,心清淨故當知是忍,心堅牢故當知是忍,言語自在故當知是忍,不憶想故當知是忍,善分別心故當知是忍,護他心故當知是忍,修梵世行故當知是忍,受人天報故當知是忍,身相勝故當知是忍,具妙梵音故當知是忍,除諸過患故當知是忍,斷諸荒穢故當知是忍,斷一切不善根故當知是忍,殺諸結賊故當知是忍,於惱害眾生得超越故當知是忍,具足一切佛法故當知是忍。舍利弗!是名菩薩三十二事修行忍辱而不可盡。

[0191a06] 「舍利弗!云何為忍?若見罵者默受不報,善知音聲如響相故;見有呵責默而受之,善知身相如影像相故;見有瞋者心不懷恨,善知心法如幻相故。忿不報忿,心清淨故;聞有稱名,心不生愛不自高故;聞不稱名,心不生礙功德具足故;若遇榮利不生喜悅,善自調故;若遇衰耗不生罣礙,心寂滅故;見有稱者心不驚動,善知分別故;見有毀者心不縮沒,其心廣大故;見有譏者其心不下,善安住故;見有譽者其心不高,不傾動故;若遇樂事心不歡逸,觀有為法無常相故;若遇苦事心不疲惱,為眾生故;世法不染,不依止故;忍受諸苦,見危逼者以身伐故;忍節節支解,具足覺支故;眾苦加身悉能堪受,具佛身相故;忍他過患,善作業力故;示現燒熱修諸苦行,伏外道故;現入諸道,出過釋梵護世諸天故。是名菩薩之忍辱也。

[0191a23] 「又,畢竟忍者無有諍訟。何以故?若見他罵我能忍者,如是忍者是觀二相非畢竟忍。若言誰罵我者,如是忍辱是法功德非畢竟忍。若罵眼耶,如是忍者是觀入相非畢竟忍。耳鼻舌身若罵意耶,如是忍者是觀諸入非畢竟忍。若無罵者,如是忍辱是觀無我非畢竟忍。若知假名,如是忍者是觀響相非畢竟忍。彼之與我二俱無常,如是忍者是觀無常非畢竟忍。彼是顛倒我無顛倒,如是忍者是觀高下非畢竟忍。彼不勤行我是勤行,如是忍者是觀勤懈非畢竟忍。彼住惡道我住善道,如是忍者是觀善惡非畢竟忍。

[0191b05] 「我忍無常不忍有常,我能忍苦不受諸樂,我忍無我不忍有我,我忍不淨不忍於淨。如是忍者,是觀有對非畢竟忍。我忍於空不忍諸見,我忍無相不忍諸覺,我忍無願不忍於願,我忍無作,不忍於作。我忍結盡不忍結在,我忍於善不忍不善,我忍出世不忍在世,我忍無諍不忍於諍,我忍無漏不忍於漏,我忍白法不忍黑法,我忍寂滅不忍生死。如是忍者,是觀相對非畢竟忍。

[0191b15] 「云何名為畢竟忍耶?若入空寂,不與諸見和合、不倚著空,是諸見等亦復皆空,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若入無相不與諸覺和合,不倚無相,是覺皆空,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若入無願不與願合,不倚無願,是願皆空,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若入無作不與作合,不倚無作,是作皆空,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若入盡結不與結合,不倚盡結,諸結皆空,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0191b24] 「若入於善不與不善和合,不倚於善,不善皆空,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若入出世不與世合,不倚出世,在世皆空,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若入無諍不與諍合,不倚無諍,是諍皆空,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若入無漏不與漏合,不倚無漏,諸漏皆空,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若入白法不與黑合,不倚白法,黑法皆空,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0191c03] 「若入寂滅不與生死和合,不倚寂滅,生死皆空,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若性不自生、不從他生、不和合生,亦無有出不可破壞,不可壞者是不可盡,如是忍者是畢竟忍。無作非作、無所倚著、無分別、無莊嚴、無修治、無發進、終不造生,若無生者是不可盡,如是忍者是無生忍。無生忍者是不出忍,不出忍者是畢竟忍,如是菩薩修行是忍得受記忍。舍利弗!是名菩薩行忍無盡。」

[0191c12] 說是忍時,一切大眾讚無盡意言:「善男子!善哉,善哉!快說此忍。」言已,即雨種種希有諸華、末香、塗香,無數雜衣、幢幡、寶蓋,以用供養於無盡意。百千伎樂於上空中,自然出聲作如是言:「若有眾生欲得如來甚深忍者,聞作是說不應驚怖。」時諸華香雜衣幡蓋普遍充溢,滿此三千大千世界。

[0191c19] 爾時,佛告無盡意言:「善男子!汝所供養華香等物,可自求器除去摒擋。」

[0191c20] 無盡意言:「唯然,世尊!我今當以神通之力即身為器。」

[0191c21] 時無盡意,即入菩薩色身三昧,入三昧已一切所有供養之具悉入中,身界如故不增不減。

[0191c23] 時,眾中有一菩薩名大莊嚴,問無盡意:「善男子!所入三昧名為何等,而仁入已諸供養具悉入身中,身界如故而不增減?」

[0191c26] 無盡意言:「善男子!其三昧者名為一切色身三昧。」

[0191c27] 大莊嚴言:「是三昧定,頗復更有餘力勢不?」

[0191c28] 無盡意言:「是三昧力,能令身界悉受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色相,身界如故亦無增減。」

[0192a01] 爾時,眾中或有人天作是思惟:「寧可得見是定力不?」

[0192a02] 時,佛知一切大眾人天所念,告無盡意:「善男子!汝可示現是定神力。」

[0192a04] 時無盡意菩薩摩訶薩於是三昧久已通達,是故能以一切大眾十方諸來大菩薩等、佛及聖僧悉內身中。爾時,其身猶如大寶莊嚴世界,受諸菩薩摩訶薩等所有種種莊嚴之事,是時大眾悉自見形在無盡意菩薩身內。時無盡意示現如是大神通已,是時大眾各還如本。

[0192a10] 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問無盡意:「善男子!我從昔來未曾見聞如是三昧神通變化。」

[0192a12] 無盡意言:「善男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所有悉入我身,猶無增減,況於此耶?」

[0192a14] 說是無盡忍辱現大神變時,七十六那由他天及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萬二千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

[0192a17] 「舍利弗!是名菩薩修行忍辱而不可盡。」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七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3 冊 No. 0397 大方等大集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Jasmine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