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1n0310_076 大寶積經 第76卷
■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11 冊 » No.0310 » 第 76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卷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六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之十六四轉輪王品第二十六之二
[0428a21] 「大王!過去有王名曰地天,如法為王名為法王。七寶具足,所謂輪寶、象寶、馬寶、明珠寶、玉女寶、長者寶、主兵寶,是名七寶。大王!彼地天王父名曰地生。彼地生王臨命終時,其地天最為長子。其地生命終之後,輔相大臣灌地天頂以為大王,即為剎利灌頂大王。時地天王既為剎利灌頂王已,於十五日月盛圓滿受齋之日,沐浴洗頭,剪除鬚鬢及以爪甲已,著新淨衣,以諸花鬘、種種瓔珞、天冠臂印、環釧耳璩莊嚴其身,在高樓上婇女圍遶。即於東方有金輪寶,千輻不減轂輞具足,光明照耀縱廣七肘純是真金。大王!時地天王見是事已,即作是念:『我昔曾聞先舊人說,若剎利灌頂王於十五日月圓滿時受齋之日,沐浴洗頭,剪除鬚鬢及除爪甲,著不污衣,以諸花鬘、種種瓔珞、天冠臂印環釧鉺璩莊嚴其身,在高樓上婇女圍遶。若於東方有金輪寶,轂輞具足千輻不減而來應者,當知是王定當得作轉輪聖王。』復作是念:『我今豈可作輪王耶?我今當試。』大王!爾時地天王即從坐起,偏袒右肩,整理衣服,右膝著地,對輪合掌,向彼天輪作如是言:『寶輪可下在地而住。』作是語已,彼天寶輪從空下地,住在王前。時地天王即以妙香用塗其手,勝妙好衣以拭輪寶,以其右手接取輪寶置左手中。復以右手摩拭其輪,作如是言:『汝今應當降伏東方。』作是語已,時金輪寶飛昇虛空左右旋轉,即往東方,至彼往昔轉輪王道。其道平正,布散諸花甚可愛樂。輪所經處皆悉平正無有高下。以王福力,河池井泉枯竭之處,八功德水悉皆盈滿。一切所有樹林花果枯悴之者悉皆敷榮,已敷榮者更增欝茂。大王!爾時地天轉輪聖王即與四兵隨輪而去。輪寶若住,王亦隨住。王所至處所有國土,大小諸王與其臣民,各以金盤盛滿銀粟,或以銀盤盛滿金粟,奉迎大王,各作是言:『善哉大王!善來大王!此諸國土安隱豐樂人民熾盛。唯願大王受此國土攝化人民,我等皆當奉給左右,唯願止住。』爾時地天轉輪聖王告彼諸國王及臣民等,作如是言:『我今不須國土寶物,汝自受用。汝今若欲隨順我者,應離殺生,亦莫偷盜、亦莫邪婬、亦莫妄語、亦莫兩舌、亦勿惡口、亦莫綺語、亦莫貪欲、亦莫瞋恚、亦莫邪見。汝等應當自住十善,亦教他人令住十善,我則知汝歸從於我、受我教勅,我觀汝等猶如我子。汝等常應供養父母師長及諸沙門婆羅門等,莫作非法不善惡行,亦勸他人令行善法。若能如是,我知汝等一切國土所有人民悉皆歸從降伏於我。』又復告言:『汝等常應孝養父母、恭敬師長及諸沙門諸婆羅門,莫作非法不善惡行,亦勸他人令行善法。若能如是,我知汝等一切國土所有人民悉皆歸從降屬於我。』爾時聖王及諸四兵,如是漸漸度於大海降弗婆提,過盡人境輪寶乃住。如是乃至南西北方及欝單越,悉降伏已。度彼北海盡人境已,王及輪寶還閻浮提本宮門上,在虛空中停住不動。爾時地天轉輪聖王如是降伏四天下已,還閻浮提即便止住。地天大王及與輪寶還來至此閻浮提,時彼四天下變成七寶,端嚴姝特。何謂七寶?所謂金、銀、琉璃、頗梨、車璩、赤珠、馬瑙。爾時輪寶於四天下周迴旋轉已,一切地獄、畜生、餓鬼八難消滅,於四天下所有一切不善惡聲悉皆除滅,況有造作諸惡業者。何以故?皆是地天聖王本願力故。又復輪寶周旋轉時,四天下中不假種植,處處皆生自然秔米,淨無糠糩。又復輪寶周旋轉時,四天下中自然而生天樹寶衣。又復輪寶周旋轉時,四天下中一切病患悉皆除愈,唯除三患。何等為三?一者求欲,二者段食,三者衰老。又復輪寶旋轉之時,四天下中所有人民壽千萬歲。又復輪寶周旋轉時,四天下中一切人民所有苦惱自然消滅。如是等無量無邊希有不可思議之事出現於世。
[0429a07] 「爾時地天大王復於久時作如是念:『我今於此受諸快樂,五欲眾具頗更有處勝此以不?』復自思念:『我昔曾聞須彌頂上有三十三天,五欲資具其事云何?』爾時地天大王未除愛欲,厭惡人間所有五欲資財之具,欣彼天中上妙之樂。『我今寧可往彼天上。』爾時地天大王作是念已,王及四兵忽然之頃至忉利天。爾時帝釋遙見地天大王,作如是言:『善來大王!善哉大王!』即分半座命王令坐。王即就坐。爾時地天在彼天上經無量百千歲分位而治。爾時地天大王復於久時生大貪心,作如是念:『我今應當退彼天主獨為天王。』作是念已,即從帝釋半座而墮,并及四兵至閻浮提安隱城中。爾時地天大王久在天上受勝妙樂心生耽樂,忽至人間不能堪受人中資具,身心沈沒,猶如醍醐置熱沙中尋即消化,莫知所在。地天大王身心沈沒不能堪忍人中所有飲食精氣,亦復如是。爾時地天大王身心疲頓而說偈言:
「『諸王大自在, 不能除渴愛,
如乾草遇火, 是故應捨欲。
常行於婬欲, 未曾滿足時,
如渴飲鹹水, 終不能除渴。
如眾流歸海, 終無有滿足,
愛欲亦如是, 曾無滿足時。
如火焚草木, 無有厭足時,
愛欲亦如是, 終無有滿足。
猶如深谷響, 隨聲無休息,
聞聲亦如是, 亦無休息時。
亦如盛香篋, 受香無簡擇,
嗅香亦如是, 亦無有厭足。
如杓撓美食, 終無知止足,
舌貪嗜美味, 亦無於止足。
如鏡現面像, 亦無有厭足,
如是行欲人, 於欲無厭足。
如虛空受風, 未曾有厭足,
身常受諸觸, 終無厭足時。
如夢中飲水, 終不能除渴,
意所受諸法, 亦無有厭足。
貪求愛欲人, 復增長愛欲,
觀於諸境界, 愛無厭足時。
見欲增苦惱, 猶如火焚薪,
滅除諸愛欲, 亦如水滅火。』」
[0429b21] 佛言:「大王!汝知爾時地天大王豈異人乎?大王當知,勿作異觀,地天王者即我身是。大王當知,彼地天大王往昔之時豪富自在,貪求無厭遂便命終。何以故?諸根無厭,境無能滿;諸根如鏡,境如光影;諸根如幻,境界如夢。大王!應當安心此法,深自觀察,勿隨他教。大王!此法乃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無上菩提。大王!應當遠離一切豪貴,應當消竭一切渴海、倒憍慢山、遠離一切衰禍。於一切法平等,非一切凡夫地,亦非聲聞之所能行,又非一切緣覺境界,乃是一切菩薩所行,一切諸佛正覺所證。王當安心勿令散亂,應作是念:『我當云何於未來世,一切世間天人之中,得為燈明、為炬、為光、為船、為導、為師、得為商主、為首、為無上,自度度彼、自脫脫彼、自安安彼、自得涅槃令他涅槃。』大王!莫觀先際所更豪富自在,大王當知,諸根如幻,無有厭足、無能滿者;境界如夢,不能令滿。」
[0429c09] 佛言:「大王!過去有王名曰頂生,有大威德、有大神足、有大威勢,從父烏哺沙王頂上而生。久積善根,曾見無量無數諸佛,修諸善根。於諸世尊恭敬供養積集善本,於四天下豪貴自在。大王!時頂生王灌頂受位七日已!得七寶具足為轉輪王。何者為七?一者金輪寶,千輻不減轂輞具足,自然而有,縱廣七肘,而來應之。二者白象寶,六牙具足、七肢拄地、白如雪山,自然而至。三者馬寶,其色紺艷而來應之。此上象馬從旦至食,於四天下周遍八方,盡大海際還住本處。四者珠寶,大如人髀,純青琉璃其光照曜,周匝八方各一由旬。五者長者寶,豐饒財寶巨富無量,隨王所念皆能辦之,自然而應。六者玉女寶,形容端正微妙第一,不長不短、不白不黑,身諸毛孔出栴檀香,口氣淨潔如青蓮花,其舌廣大出能覆面,形色細薄如赤銅鍱,身體柔軟猶如無骨,冬溫夏涼,其心慈悲常出軟語,以手觸王即知王心所念之處。七者主兵寶,自然而出,勇猛策謀武略第一,預知王心七日所念,善知四兵鬪戰之法,未集者令集、已集者令散。千子具足,勇健端正能降怨敵。大王!爾時頂生轉輪聖王七寶具足,王四天下如法化世,令四天下豐樂安隱人民熾盛,城邑聚落次第相近雞飛相及。爾時大地一切無有沙礫荊棘,多饒眾寶,具足無量園林泉池,端嚴姝妙甚可愛樂。何以故?皆是頂生聖王安住法力。當爾之時,若天若人受欲樂中最為第一。大王!爾時頂生大王所住之城名阿踰闍,其城東西十二由旬,南北長七由旬。其城七寶,眾寶羅網彌覆其上,懸眾寶鈴。其城內外種種莊嚴,悉皆如上無量稱王寶莊嚴城等無有異,亦如忉利得勝之堂。大王!頂生大王造三種殿:一名月出殿,於盛夏熱時王居其中;其第二殿名毘琉璃藏,於春月時王居其中;其第三殿名日威德起,於冬寒時王居其中。爾時頂生與玉女寶并諸婇女,前後圍繞入月出殿。時身體清涼,猶如牛頭栴檀塗其身體。王與眷屬前後圍遶,若入彼毘琉璃殿時,身心調適,猶如多摩羅葉香用塗其身。大王!其頂生大王復與眷屬婇女圍遶,入彼日威德殿時,身體和煖,猶如沈水香用塗其身,入彼殿時身體和煖亦復如是。大王!是頂生王隨欲自在,令諸殿等隨其時節而生樂觸,隨意出風、隨意出雨,種種音樂隨意而至,資生所須亦隨意現。大王!爾時頂生於其宮內,七日之中天雨金銀。過七日已作如是念:『甚奇希有不可思議,如此清淨之業所獲果報,隨意而現充滿我意,福德所致無差違也。誰有得見如是果報,於修福德而生知足?』大王!頂生聖王於閻浮提經百千歲已,作如是念:『我今於此,閻浮大洲安隱豐樂,人民熾盛悉皆歸屬;於我宮內七日雨寶。我今當往西瞿陀尼。』作是念已,頂生大王即與四兵上昇虛空,從閻浮提漸次至彼西瞿陀尼。王既至彼,於無量百千歲在彼王領。頂生大王依報過人未得天報。大王!頂生聖王於瞿陀尼,隨意雨寶滿其宮內,如閻浮提等無有異。大王!爾時頂生復於後時作如是念:『我王閻浮提,豐樂安隱人民熾盛,又於宮內隨意雨寶。此瞿陀尼,亦皆安隱豐樂人民熾盛,又於宮內隨意雨寶。我今亦知東有大洲名弗婆提,我今當往。』作是念已,即與四兵俱昇虛空,從瞿陀尼漸次而往東弗婆提。王既至彼,於弗婆提止住王領,無量千歲受五欲樂,依報過人未得天報。大王!頂生聖王於弗婆提隨意雨寶滿其宮內,如閻浮提等無有異。大王!爾時頂生復於後時作如是念:『我閻浮提豐樂安隱人民熾盛,又於宮內隨意雨寶。及瞿陀尼,亦皆安隱豐樂人民熾盛,亦於宮內隨意雨寶。此弗婆提,皆悉安隱豐樂人民熾盛,亦於宮內隨意雨寶。我今亦知北有大洲名欝單越,其中人民無我我所。雖復如此,我當往彼自試眷屬。』頂生大王作是念已,與其四兵俱昇虛空,從弗婆提漸次而往北欝單越。王既至彼,於欝單越無量千歲教誡眷屬。復於久時作如是念:『我閻浮提豐樂安隱已雨七寶,及瞿陀尼人民熾盛安隱雨寶,東弗婆提亦皆如是隨意雨寶,此欝單越悉亦安隱。我曾聞有三十三天住須彌頂,我今當往躬自觀之。』爾時頂生作是念已,即與四兵俱昇虛空住須彌山頂。當爾之時,釋提桓因與三十三天集善法堂論人天事。爾時帝釋遙見頂生從遠而來,即出迎之,作如是言:『善來大王!善來至此。』即分半座命王令坐。王即就座。時頂生王坐半座時,即有十種勝事映蔽諸天。何等為十?一者壽命勝天,二者容色勝天,三者名稱勝天,四者受樂勝天,五者王領自在勝天,六者形貌勝天,七者音聲勝天,八者香氣勝天,九者食味勝天,十者細觸勝天。大王!爾時頂生與彼帝釋,形容相貌行動威儀等無差別,飲食衣服資生之具悉無有異,唯有視瞬為別異耳。而諸天等分別識知,天王、人王二種之別。」
[0430c16] 佛言:「大王!甚奇希有。帝釋、頂生人天既別,形容相貌等無有異。大王當知,福德之力其事如是。誰於福德而生足也?大王!爾時頂生在忉利天,無量千歲為增上自在。大王!爾時頂生於四天下豪富自在,復於忉利天上豪富自在,帝釋分治猶不厭足,復作是念:『我今寧可獨為天主,何用帝釋?宜應退之。』大王!爾時頂生作是念已,從天退下還閻浮提,於阿踰闍城最上園中。王當下時,威光照曜遍閻浮提,一切諸方映蔽日光。亦如日出月無光明,日光在空無復光明。王光映蔽亦復如是。如日輪出映蔽月輪,頂生威光映彼日輪亦復如是。大王!爾時阿踰城人出城遊觀,見彼頂生并及四兵從天而退墮其園中。彼人見已怪未曾有,即入城中遍告城人言:『今有天子并及四兵從空而下,墮彼王最上園中。』大王!爾時城中王及臣民,辦具種種歌舞伎樂、塗香末香、寶幢幡蓋、花鬘瓔珞,身體衣服悉皆清淨,速疾出城詣彼園中。大王,爾時頂生從天墮時,一切大地六種震動。當爾之時,一切人中所有莊嚴,最勝妙香用塗其身,悉至園中頂生王所。爾時頂生耽著天中上妙資產,不能堪忍人中資具所有香氣,沈惛在地。喻如生蘇醍醐投極熱沙中不得停住,爾時頂生沈惛不住亦復如是。爾時城中王及臣民內外人眾,見頂生王在彼園中沈惛在地,即便問言:『天為是誰?』爾時頂生即告彼王及諸人民言:『汝昔曾聞有頂生大王不?』爾時國王及諸人民咸皆答言:『我昔曾從耆舊人所聞有大王名曰頂生,不捨人身,將諸眷屬并及四兵而昇天上。』爾時頂生告諸人言:『昔頂生者我身是也。我及四兵從天而墮。』爾時國王及城內外所有人眾,即以偈頌問頂生曰:
「『我從舊人所, 聞有威德王,
號名曰頂生, 極有大名稱。
已身及四兵, 從此昇天上,
并及諸眷屬, 法王如法治。』
人天勝王言: 『無常力所害,
退天樂受苦, 頂生者我是。』
諸人皆合掌, 頂禮大王足:
『有何希有事, 未來當傳說?』
從天而退者, 受苦王說言:
『汝聽希有事, 欣樂莫放逸。
頂生大王者, 統領四天下,
受樂過天人, 欲無厭致死。
於其後宮內, 七日雨珍寶,
如法治天下, 欲無厭而死。
與彼天帝釋, 分半座而坐,
惡覺所惱亂, 多欲故退墮。
於其生死海, 無智故沈沒,
樂著五欲者, 天欲無厭死。
如渴夢飲水, 不能除其渴,
受五欲亦爾, 終無有厭足。
智慧諸眾生, 斷除愚癡闇,
彼智者知足, 正觀諸有趣。
智觀察有趣, 慧見老病死,
斷除諸渴愛, 捨有趣無著。
觀觸如火燒, 便捨於渴愛,
觀受亦如是, 知受是非善。
如擊眾音樂, 根境界亦然,
聖教中調伏, 能捨根自性。
一切五種入, 從於名色生,
識於中分別, 則生於思覺。
聖者作是觀, 於趣有不著,
智者慧滿足, 證滅如薪盡。』
頂生向彼王, 臣民說是已,
示諸有無常, 即便取終沒。」
[0431b26] 佛告大王:「汝知爾時頂生王者,豈異人乎?勿作異觀,莫生疑惑,我身是也。我昔曾為頂生王時,統領人天豪貴自在,貪欲無厭而取終沒。是故大王!應捨豪富憍慢自在,住不放逸。若能住於不放逸行,是人即能修諸善根。大王!若不放逸者,復能入於法界平等。大王!若人能離放逸者,成就利益。大王!有為無為界,非男非女、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大王!當於此法安住自心,勿隨他教。大王!此法乃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無上菩提。大王!應當遠離一切豪貴,消竭一切渴海,倒憍慢山,遠離一切衰禍。於一切平等,非一切凡夫地,亦非聲聞之所能行,又非一切緣覺境界,乃是一切菩薩所行,一切諸佛正覺所證。王當安心勿令散亂,應作是念:『我當云何於未來世一切世間天人之中,得為燈明、為炬、為光、為船、為導、為師,得為商主、為首、為無上,自度度彼,自脫脫彼,自安安彼,自得涅槃令他涅槃?』大王!觀先際所經豪富自在,大王當知,諸根如幻,無有厭足、無能滿者;境界如夢,不能令滿。
[0431c17] 「大王!過去有王名曰尼彌,了達諸法如法為王,重不放逸,若所作事離諸放逸。大王!是尼彌王常觀三世平等,又觀一切諸法猶如三世平等,觀過去一切諸法遠離自性,觀未來一切諸法遠離自性,觀現在法亦復如是遠離自性。大王!彼尼彌王觀一切三世法平等已,於諸法不生取著。彼尼彌王觀一切世間為四顛倒之所顛倒,於不淨法中而起淨想,於苦法中而生樂想,於無常法中而起常想,於無我法中而生我想。見世如是,便作是念:『世間則壞甚大敗壞。如此眾生,一切諸法自性空寂而不覺知。』大王!爾時尼彌王復作如是念:『我當以四攝法攝諸眾生。若我四法攝眾生者,是諸眾生隨順於我、受我言教。』爾時尼彌大王先作是方便已,即以四攝攝諸眾生。攝諸眾生已,尼彌大王即教人民一切諸法平等,作如是言:『汝諸眾生,一切諸法離於自性。若一切法離自性者,彼法亦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何以故?彼法自性無實故。若法離自性者,彼法亦不可說是過去未來現在。』大王!爾時彼尼彌王於彼眾生所教是三世平等法已,彼諸眾生八十千萬那由他無量百千眾生得無生法忍。大王!爾時三十三天在善法堂聚集而坐,作是議言:『善哉善哉!鞞提呵國人大獲善利。是尼彌王解了諸法如法為王,具足方便,於顛倒眾生所以善方便示不顛倒法也。』爾時釋提桓因在於餘處去善法堂遠,即以天耳聞彼天說,聞已尋來詣善法堂就座而坐。既就座已,問彼天言:『汝諸天等在善法堂何所論說?』作是問已,時諸天等報帝釋言:『唯然天主!聽我所說,我等向來集善法堂所論之事。說彼鞞提呵國人善得利益。是尼彌王解了諸法如法為王,具足方便,於顛倒眾生所以善方便示不顛倒法也,所謂顯示諸法自性。』彼諸天等作是語已,爾時帝釋報諸天子作如是言:『是尼彌王具足成就不可思議善巧方便。汝等在此忉利天上,欲得見彼尼彌王不?』爾時諸天咸皆同聲作如是言:『唯然天主!我等在此欲得見彼尼彌大王。』爾時帝釋天主即告御臣名摩多梨言:『汝當前來,可疾嚴備諸天千馬寶車,往閻浮提鞞提呵國尼彌王所。說如是言:「此是諸天千調馬車,遣來迎王。唯願大王昇此寶車勿生怖畏,三十三天悉皆願樂欲見大王。」若上車已,作如是言:「大王!我今將王從何道去詣彼天上?為從住顛倒地眾生道而去?為從住不顛倒地眾生道而去也?」』爾時摩多梨答帝釋言:『唯然受教。』聞此語已,即便嚴備千調馬車,自昇其上,從彼忉利下閻浮提,至鞞提呵國尼彌王所。語尼彌王作如是言:『忉利諸天今送千調馬車,王可昇車勿生怖畏,忉利諸天願樂見王。』爾時尼彌大王以無畏心便即登之。既昇車已,摩多梨作如是言:『我今將王從何道去?為從住顛倒地眾生道去?為從住不顛倒地眾生道去?』王即報言:『汝可將我從彼二道中間而去。』爾時摩多梨即將尼彌王,從顛倒地眾生所、不顛倒地眾生所二處而去。大王!爾時尼彌王語摩多梨言:『汝可少時停車而住,我當觀彼顛倒眾生所住之處。』時摩多梨即受王教,暫止馬車。爾時尼彌王於少時間,令八十千萬眾生安住見實三昧中。何以故是王於少時間令如是眾住見實三昧中?此王善習不放逸行故。令此眾生住三昧者,於後悉得無生法忍。是時摩多梨都不覺知王所為作。爾時摩多梨又復將王到須彌頂。爾時尼彌王遙見青茂叢林,告摩多梨言:『彼林定是不顛倒眾生所居之處』。摩多梨言:『大王!此是忉利諸天善法之堂,彼忉利天眾集在堂上欲得見王。惟願大王勿生怖畏當昇此堂。』爾時尼彌王心不恐懼便昇堂上。爾時帝釋遙見尼彌王來,即作是言:『善來大王!』便分半座命王令座。時尼彌王即就帝釋半座而坐。爾時帝釋即以美言共相慰問言:『大王!快獲善利,能令佛法熾然增長。』爾時帝釋向忉利天眾作如是言:『此尼彌王成就具足不可思議善巧方便。是王於少時間能令八十千萬眾生住佛法中,然摩多梨都不覺知。』爾時尼彌王即為忉利諸天廣說種種勝妙之法。利益天眾已,白帝釋言:『我今欲得還閻浮提。何以故?於閻浮提為欲護持佛正法故。』帝釋報言:『今正是時。』復勅御臣摩多梨言:『汝可還駕千調馬車,送尼彌王還歸閻浮。』其尼彌王到閻浮提已,成就大悲善巧方便,令無量眾生安住佛法。大王!莫作異疑,勿生異觀。昔尼彌王者,我身是也。大王!當觀不放逸力難可思議。尼彌大王昇帝釋座尚無貪著!是故大王!於佛法中當勤精進修不放逸。大王!何謂佛法?大王!一切諸法皆是佛法。」
[0432c18] 爾時淨飯王聞此語已,即白佛言:「若一切法是佛法者,一切眾生亦應是佛。」
[0432c20] 佛言:「若不顛倒見眾生者,即是其佛。大王!所言佛者,如實見眾生也。如實見眾生者,即是見實際。實際者,即是法界。大王!法界者不可顯示,但名但俗、但是俗數、但有言說、但假施設,應如是觀。大王!一切法無生,此是陀羅尼門。何以故?此名陀羅尼門,於此一切法無動無搖、無取無捨,是名陀羅尼門。大王!一切諸法不滅是陀羅尼門。何以故?不滅是陀羅尼門,於中一切法無動無搖、無取無捨、彼陀羅尼門無有相貌、無有自性、無可施設、無作無造、無來無去、無眾生、無命、無人、無養育、非對治、無形無狀、無纏無離、無穢無淨、無愛無憎、無縛無解、無命者、無出無退、無得無住、無定無亂、無知非無知、非見非不見、非戒非犯、非悔非不悔、非喜非不喜、非猗非不猗、非苦非樂、非定非不定、非實非倒、非涅槃非不涅槃、非愛非離愛、非見非不見、非解脫非不解脫、非智非不智、非視非不視、非業非不業、非道非不道。大王!應當以此六十七法門入一切法。大王!是色自體,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如是受想行識體性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大王!如鏡中像,非有非無,是色體性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大王!譬如響聲,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大王!如是色體性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大王!譬如陽焰,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是色體性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大王!譬如聚沫無有堅實,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是色體性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大王!如是受想行識體性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大王!譬如夢中夢見國中最勝女人,是夢所見,亦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是色體性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如是受想行識體性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大王!譬如石女夢見生子,是夢所見,亦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是色體性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如是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
[0433b01] 「大王!色無所依,乃至識亦無所依。大王!譬如虛空無所依,如是大王!色無所依,乃至識亦無所依。大王!色無有生,乃至識亦無有生。大王!色無有滅,乃至識亦無有滅。大王!如涅槃界無有生亦無有滅。大王!如是色亦無生無滅,乃至識亦無生無滅。大王!譬如法界亦無生無滅。大王!如是色亦無生無滅,乃至識亦無生無滅。如是大王!一切法是如來境界。不可思議亦是如來境界,不共法亦是如來境界,不共一切凡夫境界故。是故一切聲聞緣覺,不毀不讚、不得不失、非覺非不覺、非知非不知、非識非不識、非捨非不捨、非修非不修、非說非不說、非證非不證、非顯示非不顯示、非可聞非不可聞。何以故?大王!彼法無有如是法可得扶舉、可得摧倒。何以故?一切諸法離自性故。大王!今可於此法中而安其心,深觀此法,勿信於他。」
[0433b19] 爾時淨飯王作是念:「於諸法中無法可得,無有如是法,得證是法號為佛者。諸法實不可得,佛為眾生但假言說。」
[0433b21]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淨飯王等七萬釋種得無生法忍。爾時世尊知諸釋種得深信已而現微笑。爾時慧命馬勝比丘以偈問曰:
「大雄尊導師, 為世現微笑,
惟願世明炬, 演說微笑事。
十力一切智, 何因現微笑?
願說彼笑因, 斷世諸疑網。
佛為釋眾故, 而現微笑瑞,
為諸人天眾, 速除諸疑網。
得聞大雄說, 世間離諸疑,
其心皆欣喜, 安住佛法中。
世尊諸子等, 得知微笑事,
堅固住誓願, 智慧必通達。
唯願尊導師, 斷除大眾疑,
眾等除疑已, 必得廣大樂。」
[0433c08] 爾時世尊以偈答馬勝曰:
「我現寂滅笑, 馬勝當諦聽,
我今如實說, 釋種決定智。
諸法不可得, 釋種皆得知,
是故於佛法, 決定心安住。
名稱大釋種, 依於無所得,
當得上菩提, 曉知一切法。
人中命終已, 此釋種決定,
得生安樂國, 面奉無量壽。
住安樂國已, 無畏成菩提,
能趣十方界, 供養無量佛。
安住一佛土, 能供十方佛,
愍諸眾生故, 而求無上道。
遊歷諸佛國, 供養彼佛等,
皆已神力到, 隨佛所出處。
無量僧祇劫, 供養諸導師,
以種種妙供, 後當成佛道。
一一成佛已, 能度無量眾,
令得成佛道, 復化諸眾生。
彼國眾生輩, 皆當成佛道,
彼諸世尊等, 不度聲聞眾。
一一諸佛等, 俱壽一劫歲,
彼佛正法住, 無量阿僧祇。
彼佛滅度後, 大智菩薩眾,
持法化於世, 億歲阿僧祇。
彼諸佛子等, 教化無量眾,
置於無上道, 說法悉空寂。
令住不放逸, 修集空寂法,
能得一切智, 樂不放逸事。」
聞是釋種趣, 世尊所說者,
天人咸欣喜, 志求於佛道。
[0434a10] 爾時世尊告慧命舍利弗:「舍利弗!此是菩薩見真實三昧,汝當為阿毘跋智諸菩薩說之。何以故?舍利弗!此三昧不可得說。而如來於彼三昧中不得一法,若不得者彼不可覺,若不可覺者彼則不可說,若不可說者彼則不可知,彼不可知者即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之法。舍利弗!我今付囑於汝,此是菩薩見實三昧,應當受持讀誦廣為顯說。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住大乘者,經歷十劫修行五波羅蜜、離般若波羅蜜;若復有人得聞是菩薩見實三昧者,所得福德復過於彼。若復有善男子善女人暫得聞菩薩見真實三昧;若復有人得聞是菩薩見真實三昧已,為一人說者,此人得福復勝於彼。若復善男子善女人,經歷十劫聞已為他解說;若復有人,乃至一剎那間修此菩薩見真實三昧者,所得福德復過於彼。是故舍利弗!汝應以此菩薩見真實三昧經,為諸菩薩說教示修行。舍利弗!若修此菩薩見實三昧者,當獲無生法忍。舍利弗!於此會中我所授記無上道中諸菩薩者,悉得安住此菩薩見真實三昧中。」
[0434b01] 是時一切諸菩薩、聲聞、天人,一切大眾,阿修羅、乾闥婆、人非人等,聞佛所說,欣喜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六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CBETA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 参照(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