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1n0310_031 大寶積經 第31卷
■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11 冊 » No.0310 » 第 31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卷
「我昔為是經, 護持清淨戒,
常修於定慧, 及施諸眾生。
我昔為是經, 惡人來毀罵,
我時生憐愍, 於彼不加害。
我昔為是經, 求者皆施與,
各隨其所樂, 悉令得歡喜。
我昔為是經, 奉施諸宮殿,
莊嚴眾寶網, 供養於諸佛。
我昔為是經, 捨種種珍玩,
及以摩尼寶, 供養於諸佛。
我昔為是經, 有恩常憶念,
乃至聞一偈, 於彼恒尊重。
我昔為是經, 尊重持戒者,
乃至經行處, 於彼常恭敬。
我昔為是經, 或處於生死,
乃至有少恩, 於彼常懷報。
我昔為是經, 不求利謗法,
哀愍於親友, 乃至諸眾生。
我昔為是經, 具多聞善說,
於法無所著, 不慳親友家。
我昔為是經, 若心生不善,
速懺令除滅, 終不使增長。
我昔為是經, 身為王太子,
所得諸珍寶, 塗香及末香,
我時生淨心, 迴施於諸佛。
我昔為是經, 愍諸囚徒類,
種種加楚毒, 以身而代受。
我昔為是經, 捨諸五欲樂,
常於月六齋, 受持諸禁戒。
我昔為是經, 常修行忍辱,
乃至於妻室, 亦不生貪悋。
我昔為是經, 令諸貧乏者,
皆悉得安樂, 豐足諸財寶。
我昔為是經, 攝受於一切,
沙門婆羅門, 種種群生類。
我昔為是經, 利益於一切,
常為大施主, 求者心無悋,
或蒔於華果, 不令人剪伐,
普施諸眾生, 隨意皆充足。
我昔布施時, 其心常平等,
持戒具功德, 破戒無慚愧,
或證大神通, 下至凡愚類,
皆生希有心, 恭敬而周給。
我昔布施時, 其心無高下,
不求生善趣, 志樂於此經,
或令國界中, 一切無怨敵,
調伏諸龍眾, 應時霔甘雨。
月光汝當知, 我於無量劫,
為求是經故, 修習諸苦行,
設於百千劫, 宣說不能盡。
汝已住淨信, 當來末世時,
應生正念心, 演說是經典。
我以佛眼觀, 明見未來世,
隨其種種行, 一切皆了知。
若有諸比丘, 為求無上智,
能以淨信心, 演說此經典,
是人及方所, 一切皆了知。
若於末世時, 聞是經愛樂,
志願及方便, 一切皆了知。
若諸下劣人, 不聞是經典,
誹謗宣說者, 一切皆了知。
若有諸比丘, 及諸比丘尼,
得聞於是經, 悲感而涕泣,
我皆與受記, 得見最勝尊。
月光汝當知, 諸佛神通力,
若人意清淨, 或有不清淨,
乃至於信解, 一切皆了知。
若有諸眾生, 志樂常寂靜,
安住諸禪定, 不著生死中,
乃至於習氣, 究竟皆永斷,
如是等功德, 一切皆了知。
或有諸眾生, 耽著虛妄法,
或有諸眾生, 於佛生欣樂,
如是未來事, 一切皆了知。
若有諸眾生, 染著世間樂,
於佛菩提種, 不能善開發,
以是因緣故, 退失諸方便。
若有能了知, 諸佛菩提種,
是人當獲得, 清淨無邊光。
月光汝當觀, 如是光明等,
一一諸因緣, 各各有差別,
汝以智慧力, 一切應了知。
若捨惡知識, 親近於善友,
護持清淨戒, 成就佛光明。
汝當護諸根, 捨離無慚愧,
修行於善法, 隨護諸眾生。
汝當捨違諍, 了達於性空,
不貪著利養, 具多聞善說。
汝當觀利養, 猶如於糞穢,
無以利養垢, 染污清淨心,
常求於明脫, 常得無上利。
汝當修佛道, 觀佛同法性,
常然大法炬, 普照於世間。
汝當如山王, 其心安不動,
毀罵及捶打, 一切皆能忍。
汝當為眾生, 作真實善友,
應捨下劣心, 常修於淨業。
汝以堅固心, 演說無上法,
如是微妙經, 當授慈心者。
欲求無上智, 勿怖於生死,
由此捨諸惡, 當得於勝利。
譬如明智人, 善能用於火,
成熟種種味, 不為火所燒。
若諸愚癡人, 無有善方便,
將火置於掌, 便為火所燒。
亦如人中毒, 迷悶心狂亂,
以火而灸療, 因此得除愈。
月光汝當知, 智者亦如是,
依意了意空, 故處於生死,
依眼了眼空, 於眼無執著,
若能如是知, 住眼亦無惱。
若了眼性空, 成就真實智,
以真實智故, 當得出現光。
若了眼性空, 永滅於貪欲,
以無貪欲故, 當得出現光。
如是瞋與癡, 我執并覆惱,
慳嫉無慚愧, 不忍將貢高,
憍慢及增上, 諂誑兼放逸,
乃至矯詐等, 一一如貪說。
若得真實智, 了知眼寂滅,
以知寂滅故, 當得出現光。
若得真實智, 住佛理趣中,
以住理趣故, 當得出現光。
若得真實智, 住佛方便中,
以住方便故, 當得出現光。
若不修實智, 永離於障惱,
成就出現光, 我昔未聞見。
若勤修實智, 永離於障惱,
能順於是行, 當得出現光。
若求最勝行, 當學於此經,
供養諸如來, 得實智方便。
若修真實智, 當供養諸佛,
成就出現光, 猶如掌中果。
若迷眼無我, 退失沙門法,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
若了眼無我, 成就沙門法,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
若了眼盡際, 亦了耳生邊,
由了耳生邊, 是大沙門法。
若不遍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不能遍知,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
若能遍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能遍了知,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
若不善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不能善知,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
若能善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能善了知,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
若不現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不能現知,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
若能現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能現了知,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
若不善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不能遍知,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
若能善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能現了知,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
若不善了知, 眼性之清淨,
於耳性清淨, 亦不能善知,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
若能善了知, 眼性之清淨,
於耳性清淨, 亦能善了知,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
乃至耳鼻舌, 身意與色聲,
香味并觸法, 地水若火風,
性事世間苦, 蘊界世將生,
及以聲名等, 一切皆如是。」
[0170c29] 爾時世尊告月光童子言:「善男子!若有眾生發趣大乘!為欲圓滿成就如是出現光者!有八十種善根資糧。云何八十?所謂護念眾生,心無損害,於清淨戒奉持無缺,其心平等,無有諂曲,亦無慳嫉貪誑之心,深信大乘微妙經典,亦不耽愛富貴憍逸,忍力具足,志願無退,意樂清淨,住阿蘭若,不依眷屬利養名聞,安住諸禪,現光三昧,於有戒者無諂承事,於同梵行起勝意樂,以敬法故常於和上阿闍梨所深生尊重,了達契經,善巧宣說,所言誠諦,住正思惟,勤種善根,常行慧施,覺知魔業,密護諸根,言詞安審,善解真諦,亦能了知諸地自相,求無盡色,不惜身命,教於四眾,絕世思惟,離諸邪見,無後世法,不於未學矯現其相,常於已學任力開示,曾不讚美歌詠音聲,亦不稱譽莊嚴資具,證入諸諦,具足多聞,捨離睡眠,勤求正法,於佛尊重,發菩提心,捨於世業,修諸學處,為愛法故依於勝友,求諸善根心無厭足,愛樂出家,護持佛法,不起惡業,於教無疑,善說譬喻,開示祕密,於大菩提志求無倦,所受經典未嘗忘失,不捨自學,摧伏他論,求出離道,修無量行,於彼法智其心決定,明見因果相續輪迴,不著三有離增上慢,為於信者建立對治,了達未來果報差別,善知前際不假他緣,於遠離行精勤修習,於佛相好具足莊嚴。是為八十。復次月光!此八十法入於五法。云何為五?所謂知生死、知涅槃、知煩惱盡、知增上、知福果。復次月光!如是五法入於二法。云何為二?所謂心清淨莊嚴、色清淨莊嚴。復次月光!如是二法入於一法。云何為一!所謂能成諸佛如來無礙解脫。
[0171b03] 「復次月光!復有八十種法,善能成就諸佛如來無礙解脫。云何八十?所謂布施資糧,廣大智慧,修清淨戒,離煩惱熱,摧伏憍慢,柔軟言詞,於種種事無不知時,亦知善友,發趣大乘,被精進甲,威儀利物,墮煩惱者令斷疑惑,毀諸不善,修行白法,不與惡人而為伴侶,種諸善根無有厭足,發菩提心勇猛精進,覺知魔事,證於諸諦,真實供養決了無疑,心念眾生常懷濟度,不著諸有,起於大心,不善眾生示其過惡,捨貪瞋癡,不求欲利,成熟眾生,修治佛塔,於諸聖者尊重恭敬,住大乘者親近承事,終不讚歎下劣乘人,遠離聲聞,摧伏怨敵,於世尊所廣大供養,以殊勝心種種奉施,得無礙智,具足辯才,以諸譬喻開示正法,而於性空不相違背,求法無懈,顯發深義,具大總持,說法無染,能廣流布,化導無厭,圓滿諸行有大威德,辯才無滯,成就多聞,不讚惡人,修於善業,解了諸蘊,捨離諸見,通達因性,超過所行,遠離非境,生清淨信,住於正道,愛樂大乘,平等攝受,不著無我,不厭生死,樂求涅槃,以少欲故住阿蘭若,常行乞食無有懈惓,隨有所得心生喜足,離無慚愧,親近於佛,善友同止,捨於非類,愍諸凡夫,同眾生行,於佛淨信,離於非器,有相違者不與言說,不來求者不為開曉,若有來求如應為說,於食平等,常施等施,開門大施。如是童子!此八十法,能得諸佛無礙解脫。」
[0171b29] 爾時月光童子得聞是法生大歡喜,即於佛前以偈讚曰:
「如來了知眼盡邊, 故能出現清淨智,
以能出現清淨智, 具足如來清淨光。
如來了知眼無我, 故能出現清淨音,
以能出現清淨音, 具足如來梵音相。
佛於往昔利眾生, 故能成就語清淨,
以能成就語清淨, 饒益無量諸世間。
如來了知眼性空, 故能成就總持智,
以能成就總持智, 出現如來無量光。
如來了知眼差別, 眼名差別亦無邊,
以知名字無邊故, 出現如來無量光。
佛知文字差別門, 即知眼空離文字,
以知眼空離文字, 出現如來無量光。
若人思惟眼無我, 即了佛語為真實,
以能知佛語真實, 出現如來決定光。
如來成就勝神通, 即了無邊眼滅壞,
以能了知眼滅壞, 利益一切諸世間。
大悲最勝兩足尊, 了達無邊眼生起,
如佛能知眼生起, 願我不久亦當然。
如是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并觸法,
乃至世生聲名等, 當知一切皆應作。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布施波羅蜜,
如佛布施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淨戒波羅蜜,
如佛淨戒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忍辱波羅蜜,
如佛忍辱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精進波羅蜜,
如佛精進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禪定波羅蜜,
如佛禪定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智慧波羅蜜,
如佛智慧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法身波羅蜜,
如佛法身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清淨色,
如佛已具清淨色,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清淨意,
如佛已具清淨意,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勝功德,
如佛已具勝功德,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諸色相,
如佛已具諸色相,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聲清淨,
如佛已具聲清淨,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大神變,
如佛已具大神變,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為化眾生處三有,
如佛化彼眾生類,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邊生死行,
如佛已度生死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邊貪欲行,
如佛度於貪欲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邊瞋恚行,
如佛度於瞋恚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量愚癡行,
如佛度於愚癡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量貪瞋行,
如佛度於貪瞋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量瞋癡行,
如佛度於瞋癡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量貪癡行,
如佛度於貪癡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邊等分行,
如佛度於等分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導師已度於貪欲, 普能饒益諸世間,
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已度於瞋恚, 普能饒益諸世間,
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度於愚癡行, 普能饒益諸世間,
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已度貪瞋行, 普能饒益諸世間,
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已度瞋癡行, 普能饒益諸世間,
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已度貪癡行, 普能饒益諸世間,
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已度等分行, 普能饒益諸世間,
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如來具足殊勝智, 調伏一切諸天眾,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調御天人師。
如來具足殊勝智, 調伏一切諸龍眾,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調御天人師。
如來具足殊勝智, 調伏一切夜叉眾,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調御天人師。
如來具足殊勝智, 調伏一切乾闥婆,
乃至無量鳩槃茶, 所有若干諸眷屬,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調御天人師。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知諸法真實義,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真實得無疑。
如來若了苦盡邊, 利益一切群生類,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苦盡得無疑。
如來善了因盡邊, 利益一切群生類,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因盡得無疑。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世間之所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世間行得無疑。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世間處非處,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世間諸業果,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世間種種性,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一切諸趣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無量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世間諸勝解,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一切諸根性,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靜慮之所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解脫之所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等分之所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等至之所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了於生死, 流轉皆因煩惱生,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一切皆了知, 利益世間無與等,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住於等持, 發起殊勝方便智,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無邊宿住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生死無有邊,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一切煩惱盡,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成就無上正等覺,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離諸煩惱并習氣,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知欲染障菩提,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知出離生死法,
願我亦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了於法義, 覺悟無量諸眾生,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了於法性, 如幻如夢如陽炎,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了於世間, 一切文字并言說,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勝辯才, 開示甚深微妙法,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調身語意, 一切皆隨智慧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了於三世, 無取無著無罣礙,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修戒定慧, 於彼一切無退轉,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三界大悲尊。
如來善修於解脫, 解脫知見無退轉,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三界大悲尊。
如來善修於正觀, 天人世間無等倫,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三界大悲尊。
如來具足殊勝智, 於諸世法無所染,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三界大悲尊。
如來善了於世間, 種種諸趣皆明見,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諸趣得無礙。
如來善了盡生邊, 是故於彼無迷惑,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盡生性得無疑。
如來善了寂靜邊, 是故於彼無迷惑,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寂靜得無疑。
如來善了流轉邊, 是故於彼無迷惑,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流轉得無疑。
如來善了前後際, 是故具足無師智,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前後際得無疑。
如來善了轉生邊, 是故具足無師智,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生轉得無疑。
如來善了前後際, 於眼斷常無所執,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前後際得無疑。
如來善了盡生邊, 於眼斷常無所執,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盡生性得無疑。
若人不了前後際, 彼則於貪生取著,
如來於彼能證知, 是故於貪無所染。
若人不了有無邊, 彼則於貪生取著,
如來於彼能證知, 是故於貪無所染。
若人不了盡無邊, 彼則於貪生取著,
如來於彼能證知, 是故於貪無所染。
若人不了轉無轉, 彼則於貪生取著,
如來於彼能證知, 是故於貪無所染。
瞋癡忿覆并嫉誑, 諂曲貢高與慢憍,
布施持戒將忍辱, 禪定智慧皆如是。」
[0173c09] 爾時世尊知月光童子深心所念,熙怡微笑放金色光,其光普照無量無邊諸佛國土,於彼國界作利益已,繞佛三匝還從如來頂上而入。是時彌勒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頂禮佛足合掌恭敬,以諸偈讚而問佛言:
「雲雷師子吼, 迦陵頻伽聲,
出大法鼓音, 何緣現微笑?
殊勝百千日, 清淨妙音聲,
功德甚希有, 何緣現此光?
施戒忍精進, 定慧等莊嚴,
一切皆圓滿, 何緣現此光?
如來柔軟音, 常遠離麁語,
善療眾生病, 何緣現此光?
大悲兩足尊, 知眼常空寂,
以清淨梵音, 為眾生演說。
耳鼻舌身心, 乃至聲名等,
并諸集滅道, 智忍亦如是。
大悲兩足尊, 知眼盡生際,
寂靜及流轉, 一切皆空寂。
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觸,
乃至聲名等, 一切皆如是。
又說因緣法, 遠離於斷常,
非自非他作, 眾緣之所生。
或以種種門, 開示於苦本,
或以種種義, 稱讚佛光明,
以無量言詞, 演說寂滅法,
無人無壽者, 無我無眾生。
過去無量佛, 亦以不思議,
百千諸偈頌, 演說如是法。
如來所演說, 真實功德法,
無說無說者, 所說法亦無。
佛說最勝法, 覺悟於群生,
諸天及夜叉, 聞者皆能了,
一切阿脩羅, 意樂已清淨,
無量諸人眾, 疑網悉皆除。
了知貪自性, 滅壞瞋與癡,
愛慢及無明, 諂嫉并戲論,
乃至苦蘊等, 一切皆捨離,
如是諸句義, 究竟悉清淨。
如來於一法, 通達種種名,
其數百千萬, 乃至不思議。
於無量佛所, 善學如是法,
而於一法中, 演說無窮盡。
如來善了達, 種種諸法門,
亦能分別知, 名句上中下。
修學於一切, 種種異言詞,
善巧而宣說, 微妙第一義。
如是清淨音, 因緣和合起,
亦不依喉舌, 乃至於身心。
其地六種動, 十方眾咸集,
合掌瞻仰佛, 願為除眾疑。
如來善了知, 眼盡生邊際,
自性常空寂, 無去亦無來。
無住無處所, 深入於實際,
佛眼無障礙, 是故我今問。
如來善了知, 眼性前後際,
盡無盡流轉, 自性常空寂。
開示諸法義, 令世間歡喜,
牟尼美妙音, 何緣現微笑?
佛知前後際, 眼性常空寂,
離分別言詞, 何緣現微笑?
佛知眼無量, 種種言宣說,
本性常空寂, 何緣現微笑?
佛知盡生邊, 眼性常空寂,
捨離諸煩惱, 證佛菩提智,
具足勝名聞, 何緣現微笑?
如來久修學, 演說不思議,
了達眼性空, 離垢常清淨,
無量諸心行, 一念皆了知,
光明照世間, 為是何瑞相?
大仙等正覺, 最勝兩足尊,
煩惱悉已除, 其心常寂靜,
如來殊勝智, 深達眼盡邊,
復以何因緣, 而今現微笑?
耳鼻舌身心, 六塵并四大,
乃至聲名等, 一切皆如是。
佛知眼無我, 亦達耳無常,
及了鼻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舌無我, 亦達身無常,
及了心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色無我, 亦達聲無常,
及了香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味無我, 亦達觸無常,
及了法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地無我, 亦達水無常,
及了火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風無我, 亦達性無常,
及了事性空, 何緣現微笑?
知世間無我, 亦達苦無常,
及了蘊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界無我, 亦達世無常,
及了生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聲無我, 亦達名無常,
及了道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智無我, 了寂靜無常,
及眾生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性無性, 亦知我非我,
及了意樂空, 何緣現微笑?
觀生死無我, 亦達常無常,
及了涅槃空, 何緣現微笑?
如來心解脫, 名聞滿三界,
帝釋與人王, 龍神咸供養。
如來善了知, 眼盡生邊際,
乃至於寂靜, 何緣現微笑?
無量諸佛子, 俱集於眾會,
從佛口所生, 從法變化生,
皆來佛前住, 合掌而尊重,
為於彼眾故, 問此光因緣。
如來善了知, 眼性空無我,
超過於一切, 在家修學者。
佛以平等智, 了法無差別,
如來意樂知, 非是神通見。
佛知眼無我, 性空無去來,
清淨智無邊, 何緣現微笑?
大寶積經卷第三十一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CBETA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 9134 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