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T09n0278_007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7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9 冊 » No.0278 » 第 7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

賢首菩薩品第八之二

「◎又放光明名愛樂,  彼光覺悟一切眾,
 心常愛樂諸如來,  無上法寶清淨僧,
 常會十方諸佛前,  逮成無上深法忍。
 教化無量群生類,  心常念佛深妙法,
 開發眾生菩提心,  因是得成愛樂光。
 又放光明名德聚,  彼光覺悟一切眾,
 普行種種無量施,  以此願求無上道,
 隨其所求皆滿足,  一切施會悉清淨,
 隨其所求惠施故,  因是得成德聚光。
 又放光明名深智,  彼光覺悟一切眾,
 於一法門一念中,  悉解無量諸法門,
 分別諸法化眾生,  及諸法相如實義,
 說法說義具足故,  因是得成深智光。
 又放光明名慧燈,  彼光覺悟一切眾,
 諸法空寂無生滅,  解達非有亦非無,
 譬如野馬水月形,  亦如幻夢鏡中像,
 諸法無主悉空寂,  因是得成慧燈光。
 又放光名法自在,  彼光覺悟一切眾,
 陀羅尼藏不可盡,  能持如來一切法,
 恭敬供養持法者,  防衛守護眾賢聖,
 以無量法施眾生,  因是得成自在光。
 又放光明名無慳,  彼光覺悟除貪惜,
 解知財寶非常有,  悉能捨離無所著,
 難制慳心能調伏,  解財如夢如浮雲,
 常能歡喜樂布施,  因是得成無慳光。
 又放光明名清涼,  彼光覺悟毀禁者,
 安立眾生淨戒中,  啟導令逮無師寶,
 十善業迹悉清淨,  勸化眾生持淨戒,
 開發眾生求佛道,  因是得成清涼光。
 又放光名忍莊嚴,  彼光覺悟瞋恚者,
 捨離瞋恚增上慢,  常樂柔和忍辱法,
 眾生惡性難忍者,  悉能堪忍求佛道,
 常能讚歎忍辱法,  因是得成莊嚴光。
 又放光明名轉勝,  彼光覺悟懈怠者,
 常能勤修三種業,  恭敬供養佛法僧。
 若能勤修三種業,  恭敬供養佛法僧,
 彼能超出四魔境,  速成無上佛菩提。
 勸化眾生令精進,  恭敬供養佛法僧,
 佛法欲滅能護持,  因是得成轉勝光。
 又放光明名寂靜,  彼光覺悟亂意者,
 捨離貪欲瞋恚癡,  正住甚深諸三昧,
 遠惡知識不善行,  又離十種非法語,
 讚歎坐禪空閑處,  因是得成寂靜光。
 又放光名慧莊嚴,  彼光覺悟愚癡者,
 善知緣起得解脫,  智慧照明了諸根。
 若知緣起得解脫,  智慧照明了諸根,
 得聖智慧諸三昧,  逮等正覺照世間。
 捨國財寶所愛身,  精勤求法為佛道,
 專心說法為眾生,  因是得成慧光明。◎
 ◎又放光明名佛慧,  彼光覺悟一切眾,
 見不思議無量佛,  各各坐寶蓮華上,
 讚歎諸佛佛解脫,  說佛自在無有量,
 廣說佛力諸神通,  因是得成佛慧光。
 又放光明名無畏,  彼光安慰恐怖者,
 非人所持諸毒害,  無量恐怖悉除滅,
 普於眾生施無畏,  心常慈忍離惱害,
 拯濟危難無救者,  因是得成無畏光。
 又放光明名安隱,  彼光所觸疾病者,
 滅除一切諸苦痛,  悉得正受三昧樂,
 施諸良藥療眾患,  摩以寶珠香塗身,
 或酥油乳石蜜施,  因是得成安隱光。
 又放光明名見佛,  彼光覺悟命終者,
 念佛三昧必見佛,  命終之後生佛前,
 見彼臨終勸念佛,  又示尊像令瞻敬,
 又復勸令歸依佛,  因是得成見佛光。
 又放光明名樂法,  彼光覺悟一切眾,
 聽法講說及書寫,  於正法中常愛樂,
 佛法欲滅能護持,  令求法者意充滿,
 精勤修習佛正法,  因是得成樂法光。
 又放光明名妙音,  彼光覺悟諸佛子,
 一切世間所有聲,  聞者皆是如來音,
 大音讚揚諸如來,  妓樂鐘磬供養佛,
 又常讚歎佛音聲,  因是得成妙音光。
 又放光名施甘露,  彼光覺悟一切眾,
 遠離一切放逸行,  皆悉具足諸功德,
 分別無量大苦海,  有為危脆非安隱,
 宣揚讚歎寂滅樂,  因是得成甘露光。
 又放光明名殊勝,  彼光覺悟一切眾,
 於如來所聞勝戒,  勝妙三昧勝智慧,
 常歎諸佛勝妙戒,  勝妙三昧勝智慧,
 一心修習求菩提,  因是得成勝光明。
 又放光名寶莊嚴,  彼光覺悟一切眾,
 得勝寶藏不可盡,  以此供養諸世尊,
 以寶獻佛及塔廟,  兼施一切諸貧乏,
 以眾珍奇供最勝,  因是成寶莊嚴光。
 又放光明名妙香,  彼光覺悟一切眾,
 其有眾生聞是香,  具足得佛諸功德,
 以人天香塗其地,  供養一切諸如來,
 以香造像及塔廟,  因是得成妙香光。
 又放光名雜莊嚴,  以幢幡蓋而嚴飾,
 和雅妓樂微妙音,  散眾寶華滿十方,
 本以微妙妓樂音,  和末塗香眾雜華,
 幢蓋幡帳供諸佛,  因是得成莊嚴光。
 又放光明名端嚴,  令十方地平如掌,
 掃除僧坊大仙塔,  因是得成端嚴光,
 又放光明名大雲,  彼光能雨妙香水,
 香水灑塔及僧坊,  因是得成大雲光。
 又放光名衣莊嚴,  令裸形者得上服,
 以莊嚴服施眾生,  因是成衣莊嚴光,
 又放光明名上味,  令飢餓者得美膳,
 本施種種上味食,  因是得成上味光。
 又放光名示現寶,  令諸貧乏得寶藏,
 以無盡藏施三寶,  因是得成示寶光,
 又放光名眼清淨,  能令盲者見眾色,
 以燈供佛及塔廟,  因是得成淨眼光。
 又放光名耳清淨,  能令聾者聞眾音,
 妓樂供佛及塔廟,  因是得成淨耳光。
 又放光名鼻根淨,  聞若不聞悉令聞,
 眾香供佛及塔廟,  因是得成鼻淨光。
 又放光名舌根淨,  以柔軟音讚諸佛,
 永離麁獷不善語,  因是得成淨舌光。
 又放光名身根淨,  諸根毀壞令具足,
 禮拜諸佛及塔寺,  因是得成身淨光。
 又放光名意根淨,  令失心者得正念,
 修習三昧禪定力,  因是得成意淨光。
 又放光名色清淨,  覩見不可思議佛,
 以眾妙色莊嚴塔,  因是得成色淨光。
 又放光名聲清淨,  解聲非聲悉空寂,
 化眾令知聲如響,  因是得成聲淨光。
 又放光名香清淨,  令諸臭穢成妙香,
 香水洗塔菩提樹,  因是得成淨香光。
 又放光名味清淨,  悉除一切味中毒,
 供養佛僧及父母,  因是得成味淨光。
 又放光名觸清淨,  堅強麁歰皆柔軟,
 雨刀輪戟諸鋒刃,  皆悉變成寶華鬘。
 柔軟妙衣布道巷,  最勝行時足蹈上,
 香華上服用布施,  因是得成觸淨光。
 又放光名法清淨,  一一毛孔無量佛,
 各說妙法難思議,  悉令眾生得歡喜。
 因緣所生非生性,  如來法身非是身,
 湛然常住如虛空,  因此化導成法光。
 如是等比光明門,  無量無邊恒沙數,
 悉從大仙毛孔出,  一切業果皆悉現。
 如一毛孔所放光,  無量無邊恒沙數,
 一切毛孔亦如是,  是大仙定自在力。
 隨其本行得光明,  宿世同行有緣者,
 如其所應放光明,  是名大仙智自在。
 所修行業有同者,  及行隨喜功德分,
 聞見菩薩清淨行,  彼人得見此光明。
 若修無量諸功德,  恭敬供養無數佛,
 心常樂求無上道,  彼人覺悟是光明。
 譬如生盲不見日,  非為無日出世間,
 諸有目者悉覩見,  各隨所務修其業。
 大聖光明亦如是,  或有眾生見不見,
 邪見惡害所不覩,  勝智慧者乃能見。
 摩尼寶殿上輦,  眾寶香味莊嚴具,
 有功德者自然備,  非無德者所能獲。
 大聖光明亦如是,  隨其行業見不見,
 聞是分別諸光明,  精勤恭敬信向者。
 滅除一切諸疑惑,  速成無上功德幢,
 出生微妙勝三昧,  諸佛眷屬大莊嚴。
 神力於此得自在,  悉能顯現示眾生,
 三千大千妙莊嚴,  化一蓮華滿世界,
 結跏趺坐悉充滿,  是名自在三昧力。
 十方世界微塵剎,  化作七寶大蓮華,
 佛子眷屬共圍遶,  是名自在勝三昧。
 宿世成就善因緣,  具足功德求佛道,
 彼等眾生遶菩薩,  一切合掌觀無厭。
 彼大仙人法如是,  甚深正受三昧力,
 菩薩處彼清淨眾,  如月在星獨明耀。
 如此一方所示現,  諸佛子等為眷屬,
 一切十方亦如是,  示現三昧自在力。
 十方世界有緣故,  往返出入度眾生,
 或見菩薩入正受,  或見菩薩從定起,
 或東方見入正受,  或西方見三昧起,
 或西方見入正受,  或東方見三昧起,
 如是出入遍十方,  或異方見入正受,
 或異方見三昧起,  是大仙定自在力。
 東方世界無有餘,  佛剎如來難思議,
 菩薩常現彼佛前,  是名寂靜三昧力。
 東方一切諸佛前,  常見安住入正受,
 西方一切諸佛前,  常見菩薩供養佛,
 西方世界無有餘,  佛剎如來難思議,
 於彼一切諸佛前,  常見菩薩入正受。
 西方見彼入正受,  東方佛剎無有餘,
 於彼佛前三昧起,  恭敬供養一切佛。
 如是十方諸佛前,  出入三昧無有餘,
 或見菩薩入正受,  或見恭敬供養佛。
 於眼根中入正受,  於色法中三昧起,
 示現色法不思議,  一切天人莫能知,
 於色法中入正受,  於眼起定念不亂,
 觀眼無生無自性,  說空寂滅無所有。
 於耳根中入正受,  於聲法中三昧起,
 分別一切諸音聲,  諸天世人莫能知,
 於聲法中入正受,  於耳起定念不亂,
 觀耳無生無自性,  說空寂滅無所有,
 於鼻根中入正受,  於香法中三昧起,
 分別一切諸香法,  諸天世人莫能知,
 於香法中入正受,  於鼻起定念不亂,
 觀鼻無生無自性,  說空寂滅無所有,
 於舌根中入正受,  於味法中三昧起,
 分別一切諸味法,  諸天世人莫能知,
 於味法中入正受,  於舌起定念不亂,
 觀舌無生無自性,  說空寂滅無所有,
 於身根中入正受,  於觸法中三昧起,
 分別一切諸觸法,  諸天世人莫能知,
 於觸法中入正受,  於身起定念不亂,
 觀身無生無自性,  說空寂滅無所有。
 於意根中入正受,  於諸法中三昧起,
 分別一切諸法相,  諸天世人莫能知,
 於諸法中入正受,  於意起定念不亂,
 觀意無生無自性,  說空寂滅無所有。
 現童子身入正受,  於壯年身三昧起;
 現壯年身入正受,  於老年身三昧起;
 現老年身入正受,  於善女人三昧起;
 現善女人入正受,  於善男子三昧起;
 現善男子入正受,  比丘尼身三昧起;
 比丘尼身入正受,  於比丘身三昧起;
 現比丘身入正受,  於學無學三昧起;
 現學無學入正受,  於緣覺身三昧起;
 現緣覺身入正受,  於如來身三昧起;
 現如來身入正受,  於諸天身三昧起;
 現諸天身入正受,  於龍神身三昧起;
 現龍神身入正受,  於大鬼神三昧起;
 現大鬼神入正受,  一切鬼神三昧起;
 一切鬼神入正受,  一毛孔中三昧起;
 一毛孔中入正受,  一切毛孔三昧起;
 一切毛孔入正受,  一毛端頭三昧起;
 一毛端頭入正受,  一切毛端三昧起;
 一切毛端入正受,  一微塵中三昧起;
 一微塵中入正受,  一切微塵三昧起;
 一切微塵入正受,  於金剛地三昧起;
 現金剛地入正受,  摩尼寶樹三昧起;
 摩尼寶樹入正受,  諸佛光明三昧起;
 諸佛光明入正受,  於大海水三昧起;
 現大海水入正受,  於大盛火三昧起;
 現大盛火入正受,  於風起定心不亂;
 現於風大入正受,  於地大中三昧起;
 現地大中入正受,  於天宮殿三昧起;
 現天宮殿入正受,  於虛空中三昧起。
 是名無量功德者,  三昧自在難思議,
 十方一切諸如來,  不思議劫說不盡。
 一切諸佛皆共說,  眾生業報難思議,
 諸龍神變佛自在,  禪定三昧亦難思,
 今說聲聞自在力,  無可為之作譬諭,
 智慧明了聰達者,  乃能解是甚深義。
 得八解脫心自在,  一身能作無量身,
 以無量身作一身,  於虛空中入火定,
 身上出水身下火,  身上出火身下水,
 行住坐臥虛空中,  於一念中自在變。
 彼不具足大慈悲,  不為眾生求佛道,
 尚能示現難思議,  況大饒益自在力,
 現作日月遊虛空,  普照十方諸世界,
 或作河池井泉水,  或作大海眾寶器。
 如是等比難思議,  普現十方諸世界,
 深達三昧諸解脫,  唯有諸佛能證知。
 如淨水中四兵像,  各各別異皆明了,
 刀劍輪戟眾兵器,  如是等仗皆悉現,
 隨其器仗本形相,  悉現於彼淨水中,
 水影四兵無憎愛,  是名大仙定自在。
 海中有天名妙音,  其中眾生若干種,
 解彼一切諸音聲,  皆悉令得大歡喜。
 彼有貪欲瞋恚癡,  猶能分別一切音,
 況復總持自在力,  而不能令眾生喜?
 有一女人名辯才,  父母求天由此生,
 離諸惡法樂真實,  能令眾生得辯才。
 彼有貪欲瞋恚癡,  猶能與眾勝辯才,
 亦能令彼得歡喜,  何況菩薩無量智?
 譬如幻師善術法,  能現種種無量色,
 示現晝夜須臾頃,  或現須臾作百年。
 彼有貪欲瞋恚癡,  幻力自在悅世間,
 況禪解脫神通行,  云何不令眾生喜?
 天阿脩羅鬪戰時,  阿脩羅眾即退散,
 心大恐怖而奔走,  四兵悉入藕絲孔。
 彼有貪欲瞋恚癡,  能作自在不思議,
 況住自在無畏法,  云何不能現神變?
 釋提桓因有象王,  彼知帝釋欲行時,
 彼化作頭三十三,  一一口中有六牙,
 一一牙上七浴池,  清淨香水湛然滿,
 一一清淨池水中,  各七蓮華為莊嚴。
 彼諸嚴飾蓮華上,  各各有七天玉女,
 諸女竝奏微妙音,  與彼帝釋相娛樂,
 或時捨彼龍象身,  化作天女極莊嚴,
 威儀巧妙最無比,  是名龍象自在力。
 彼有貪欲瞋恚癡,  能作如是諸神變,
 何況具足方便智,  而於諸定不自在?
 如阿脩羅化作身,  金剛地上安其足,
 海水至深僅半身,  其首廣大如須彌。
 彼有貪欲瞋恚癡,  乃能現是大神力,
 況伏魔怨照世燈,  而不能現大神變?
 天阿脩羅共戰時,  帝釋自在難思議,
 隨阿脩羅軍眾數,  現身等彼而交戰。
 諸阿脩羅發是念:  『釋提桓因來向我,
 必取我身五種縛。』  阿脩羅眾大恐怖,
 帝釋現身有千眼,  手執金剛出火焰,
 被甲持杖自莊嚴,  阿脩羅見即退散。
 彼以微小功德力,  猶能摧破大怨敵,
 何況救度一切者,  無量功德不自在?
 教化忉利諸天故,  得此果報妙音聲,
 以諸天等放逸行,  空中自然出此音,
 一切五欲悉無常,  虛偽無實如水沫,
 如幻野馬水中月,  有為如夢如浮雲。
 一切放逸有憂諍,  非甘露道生死徑,
 若有行諸放逸者,  入於生死摩竭口。
 我所有者眾苦本,  一切賢聖所厭患,
 五欲功德磨滅法,  常樂清淨真實行。
 三十三天聞此音,  一切來集善法堂,
 帝釋為說微妙法,  隨順離欲寂靜行。
 彼音無形不可見,  猶能饒益諸天眾,
 何況應化眾生身,  不能大利一切世?
 天阿脩羅共鬪時,  諸天眾侶大恐怖,
 諸天功德勢力故,  空中出聲言勿懼。
 諸天聞此安慰聲,  即離恐畏生大力,
 時阿脩羅心震懼,  所將兵眾悉退散。
 何況甘露妙音聲,  能滅眾生諸恐怖,
 大慈具足摧眾魔,  寂靜妙音除煩惱。
 帝釋普應諸天女,  九十有二那由他,
 天女各各心自謂,  天王獨與我娛樂。
 現身集在善法堂,  為天說法令歡喜,
 帝釋能於一念中,  悉皆現此大神變。
 釋有貪欲瞋恚癡,  能令眷屬悉歡喜,
 況無量劫修神力,  而不能令一切悅?
 他化自在六天王,  於欲界中得自在,
 以業煩惱為羅網,  繫縛一切諸凡夫。
 彼有貪欲瞋恚癡,  能伏欲界諸群生,
 況具十種自在力,  而不令眾同其行?
 三千世界大梵王,  一切諸梵所住處,
 悉能現身於彼坐,  演暢微妙梵音聲。
 彼於世間四梵道,  禪定五通得如意,
 何況超出一切世,  禪定解脫不自在?
 摩醯首羅智自在,  大海龍王降雨時,
 悉能分別數其渧,  於一念中皆明了。
 無量億劫勤修學,  得是無上菩提智,
 云何當於一念中,  不知一切眾生心?
 眾生業報難思議,  因大風輪起世界,
 巨海諸山天宮殿,  眾寶光明萬物種,
 亦能興雲降大雨,  亦能散滅諸雲氣,
 亦能成熟一切穀,  亦大饒益群生類。
 風不能學波羅蜜,  亦不學佛諸功德,
 猶成不可思議事,  何況具足諸願者?
 男子女人諸異類,  海龍雷震大音聲,
 悉能了知皆如響,  逮無障礙無盡辯,
 為一切眾說妙法,  其有聞者悉歡喜。
 如海奇特未曾有,  印現一切眾像類,
 大身眾生妙寶藏,  眾流悉入無增損。
 如是眾生平等印,  無盡功德禪解脫,
 一切智慧諸功德,  增長眾善無厭足。
 龍王示現自在時,  從金剛際至他化,
 興雲充遍四天下,  其雲種種莊嚴色。
 第六他化自在天,  於彼雲色如黃金,
 化樂天上雲赤色,  兜率陀天白寶色,
 夜摩天上瑠璃色,  三十三天碼碯色,
 四王天上玻瓈色,  於大海上金剛色,
 緊那羅中妙香色,  諸龍住處蓮華色,
 微密天中白鵝色,  阿脩羅中狀如山,
 欝單越中金野馬,  閻浮提境雲青色,
 餘二天下雜種色,  隨眾所樂以應之。
 又復他化自在天,  雲中電耀如日光,
 化樂天上如月光,  兜率天上閻浮金,
 夜摩天上白寶色,  釋處金雲如野馬,
 四王天上最妙色,  於大海上赤寶色,
 緊那羅中青瑠璃,  諸龍住處寶藏色,
 微密天中玻瓈色,  阿脩羅中瑪瑙色,
 欝單越境火珠色,  閻浮提界青寶色,
 餘二天下雜莊嚴,  隨眾所樂以應之。
 他化雷震如梵音,  化樂天上妙音聲,
 兜率天上妓樂音,  夜摩天上天女音,
 於彼忉利諸天上,  緊那羅女妙音聲,
 四王天上乾闥聲,  緊那羅中簫笛聲,
 於彼一切大海中,  猶如兩山相擊聲,
 諸龍住處頻伽聲,  微密天中龍女聲,
 阿脩羅中天鼓聲,  於人道中海潮聲。
 又復他化自在天,  雨妙香華為莊嚴,
 化樂天上薝蔔華,  曼陀羅華及澤香,
 兜率天上摩尼珠,  無上種種莊嚴寶,
 明淨髻珠如月光,  上妙細衣鍊金色,
 夜摩幢蓋幡莊嚴,  華鬘塗香勝莊嚴,
 赤真珠衣金絞絡,  種種微妙眾妓樂,
 三十三天如意珠,  堅固殊妙檀香,
 種種欝金諸天華,  雨雜清淨華香水,
 四王天雨上味膳,  眾味具足生氣力。
 又雨不可思議寶,  龍王降是種種雨,
 又復於彼大海中,  一一雨渧如車軸,
 無量眾寶不可盡,  又雨種種莊嚴寶,
 緊那雨華青寶衣,  摩利妙華細末香,
 種種妓樂悉具足,  如是無量妙莊嚴。
 諸龍住處赤真珠,  微密天中火珠寶,
 阿脩羅中雨兵仗,  摧伏一切諸怨敵。
 欝單無價寶瓔珞,  弗婆俱耶二天下,
 婆師波利薝蔔華,  清淨妙寶解脫華,
 閻浮提雨清淨水,  柔軟悅澤常應時。
 長養眾果香華樹,  隨時成熟益眾生,
 如是無量難思議,  興雲雷震種種雨,
 自於宮殿身不動,  能現自在不思議。
 於彼海中為尊主,  示現神變難思議,
 況入法海盡源底,  云何不能大神變?
 如我所說諸譬諭,  為深智慧菩薩故,
 無畏大士無倫匹,  逮得自在諸解脫,
 微妙無量勝智者,  能說如是解脫門,
 諸未曾有奇特法,  一切不能報其恩,
 聞是甚深勝解脫,  信解受持為他說,
 世間一切諸凡夫,  信是法者甚難得,
 思惟無量諸善法,  本有因力故能信,
 一切世界諸群生,  鮮有欲求聲聞道,
 求緣覺者轉復少,  求大乘者甚希有,
 求大乘者猶為易,  能信是法為甚難,
 況能受持正憶念,  如說修行真實解,
 若以三千大千界,  頂戴一劫身不動,
 彼之所作未為難,  信是法者為甚難,
 大千塵數眾生類,  一劫供養諸樂具,
 彼之功德未為勝,  信是法者為殊勝,
 若以掌持十佛剎,  於虛空中住一劫,
 彼之所作未為難,  信是法者為甚難。
 十佛剎塵眾生類,  一劫供養諸樂具,
 彼之功德未為勝,  信是法者為殊勝。
 十剎塵數諸如來,  一劫恭敬而供養,
 若能受持此品者,  功德於彼為最勝。」
 賢首說此品竟時,  十方世界六返動,
 諸魔宮殿如聚墨,  光照十方惡道滅。
 一切十方諸如來,  悉皆普現賢首前,
 各伸右手摩其頂,  賢首菩薩德無量。
 以其右手摩頂已,  一切如來讚歎言:
「善哉善哉真佛子,  快說是法我隨喜。」◎

◎大方廣佛華嚴經◎佛昇須彌頂品第九

[0441b06] 爾時,如來威神力故,十方一切諸世界諸四天下,一一閻浮提,皆有如來坐菩提樹下,無不顯現。彼諸菩薩各承佛神力,說種種法。皆悉自謂:在於佛所。

[0441b09] 爾時,世尊威神力故,不起此座,昇須彌頂,向帝釋殿。爾時,帝釋遙見佛來,即於妙勝殿上,敷置眾寶師子之座。以萬種雜寶而莊嚴之;萬種寶帳彌覆其上;以萬寶網而絞絡之;次上萬種眾妙寶蓋、天繒雜寶以為垂帶;萬種瓔珞而莊嚴之;萬種寶衣以敷座上。一萬天子在前立侍;一萬梵天而圍遶之;一萬光明以為照耀。

[0441b18] 爾時,帝釋為佛莊嚴師子座已,合掌恭敬白佛言:「善來世尊!唯願哀處我此宮殿。」爾時,世尊即受其請,昇妙勝殿;一切十方亦復如是。爾時,帝釋無量樂音,佛神力故,寂然無聲。即自憶念於過去佛所種諸善根,以偈頌曰:

「迦葉如來具大慈,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處,  是故此地最吉祥。
 拘那牟尼慧無礙,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處,  是故此地最吉祥。
 拘樓佛身如金山,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處,  是故此地最吉祥。
 隨葉如來離三垢,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處,  是故此地最吉祥。
 尸棄如來常寂然,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來入此處,  是故此地最吉祥。
 毘婆尸佛如滿月,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處,  是故此地最吉祥。
 弗沙明達第一義,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處,  是故此地最吉祥。
 提舍如來辯無礙,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處,  是故此地最吉祥。
 波頭摩佛淨無垢,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處,  是故此地最吉祥。
 錠光如來明普照,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處,  是故此地最吉祥。」

[0441c15] 如此間帝釋,佛神力故,以偈讚歎十佛功德;如是十方帝釋,各自憶念過去佛所所種善根,以偈讚歎亦復如是。爾時,世尊昇師子座,結跏趺坐。坐已,宮殿忽然廣博如忉利天處,一切十方,亦復如是。

大方廣佛華嚴經菩薩雲集妙勝殿上說偈品第十

[0441c22] 爾時,十方各過百佛世界微塵數剎,一一方各十世界,其世界名因陀羅;次名蓮華;次名眾寶;次名優鉢羅;次名妙行;次名善行;次名歡喜;次名星宿;次名無厭慈;次名虛空。其佛號不變月;次號無盡月;次號不動月;次號香風月;次號自在天月;次號清淨月;次號無上月;次號星宿月;次號不衰變月;次號無量自在月。其菩薩名法慧;次名一切慧;次名勝慧;次名功德慧;次名精進慧;次名善慧;次名智慧;次名真實慧;次名無上慧;次名堅固慧。此諸菩薩各於其國佛所,淨修梵行。

[0442a04] 爾時,佛神力故,彼一一菩薩,各將一佛世界微塵數菩薩眷屬俱,來詣佛所,恭敬禮拜。又佛神力故,化作寶藏師子之座,結跏趺坐,充滿十方。如此世界須彌山頂,菩薩雲集;十方世界亦復如是。

[0442a09] 爾時,世尊從兩足指,放百千億妙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諸四天下菩提樹下須彌山頂妙勝殿上,如來大眾,皆悉顯現。爾時,法慧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以偈頌曰:

「天人師悉現,  一切嚴淨剎,
 須彌山王頂,  帝釋妙勝殿,
 哀受天王請,  故處其宮殿,
 一一各以十,  吉祥偈讚佛。
 諸佛大眷屬,  清淨菩薩眾,
 斯從十方來,  跏趺正安坐。
 各同其名字,  如我菩薩眾,
 捨離於本剎,  往詣諸佛所。
 本國諸世尊,  名號皆悉同,
 各於其佛所,  淨修菩薩行。
 諸佛子當知,  如來威神力,
 一切世界中,  各謂佛在前。
 今我等見佛,  坐釋妙勝殿,
 十方亦如是,  如來自在力。
 一切世界中,  發心求佛者,
 先立清淨願,  修習菩薩行。
 菩薩淨修行,  無量無數劫,
 於法界無礙,  無能測量者。
 悉普照十方,  滅除愚癡闇,
 一切無與等,  是故莫能知。」

[0442b04] 爾時,一切慧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以偈頌曰:

「無量無數劫,  雖常見如來,
 於此正法中,  猶未覩真實,
 妄想取諸法,  增長癡惑網,
 輪迴生死中,  盲冥不見佛。
 雖復觀諸法,  猶未見實相,
 一切法生滅,  但著假名字,
 一切法無生,  一切法無滅,
 若能如是解,  諸佛常現前。
 無取亦無見,  空寂無真實,
 諸佛本來空,  不可得思量。
 若解一切法,  不可思量者,
 彼於諸煩惱,  其心無所染。
 虛妄取法相,  是則為癡冥,
 是故不見佛,  亦不得真實。
 牟尼離三世,  相好悉具足,
 於住無所住,  法界悉清淨。
 因緣故法生,  因緣故法滅,
 如是觀如來,  究竟離癡惑。
 法慧先已說,  清淨微妙法,
 我從彼勝聞,  菩提難思議。」

[0442b26] 爾時,勝慧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以偈頌曰:

「如來智甚深,  一切莫能測,
 不知真實法,  世間悉迷惑。
 童蒙思惟是,  虛妄取諸法,
 是故不見佛,  具足清淨相。
 愚癡心迷惑,  妄取五陰相,
 不了真實性,  是故不見佛。
 分別一切法,  皆悉無真實,
 如是解諸法,  則見盧舍那。
 因前五陰故,  後陰相續生,
 次第解五陰,  見佛難思議。
 如寶在闇處,  無明故不見,
 真諦無說者,  雖慧莫能覩。
 如目不明淨,  不見微妙色,
 如是不淨心,  不見諸佛法。
 猶如明淨日,  無目者不見,
 若人心諂曲,  終不覩諸佛。
 故當淨慧眼,  觀察諸法相,
 見法相明了,  猶如鏡中像。
 一切慧先說,  清淨微妙法,
 我從彼勝聞,  見佛盧舍那。」

[0442c19] 爾時,功德慧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以偈頌曰:

「諸法虛無實,  妄取堅固相,
 是故童蒙者,  常轉生死輪。
 不善非勝法,  妄作勝法相,
 是故生障礙,  愚癡常輪轉。
 不知八正道,  云何知自心?
 彼因顛倒想,  增長一切惡。
 不見諸法空,  常受無量苦,
 彼人不成就,  清淨法眼故。
 欲知一切心,  先當求法眼,
 如我所說者,  能見真實佛。
 若有見佛者,  其心無所著,
 彼則見真實,  如佛所說法。
 若見大智慧,  如來妙法身,
 能見如來故,  彼有清淨眼。
 無見乃能見,  一切真實法,
 於法有所見,  彼則無所見。
 妙哉真實法,  佛以導眾生,
 一切諸有中,  無生亦無死。
 勝慧先已說,  清淨微妙法,
 我從彼勝聞,  深解諸佛道。」

[0443a12] 爾時,精進慧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以偈頌曰:

「以諸妄想行,  慧眼不清淨,
 愚癡邪見增,  常不見諸佛。
 若能見邪偽,  及以真實法,
 諦了實不實,  則見清淨佛。
 見者則是垢,  彼則無所見,
 諸佛離所見,  是故見清淨。
 世間語言法,  虛妄無真實,
 知世從緣起,  能離生死患。
 世間非世間,  觀察悉平等,
 二俱知真實,  是名真見者。
 若能如是觀,  漏盡得自在,
 非有亦非無,  是名不二見。
 虛妄非虛妄,  非是諸佛法,
 真實無二相,  法性清淨故。
 法性自清淨,  無相如虛空,
 一切無能說,  智者如是觀。
 樂觀一切法,  寂滅無所有,
 亦知不可修,  能見牟尼尊。
 如是見佛者,  功德不可量,
 一切所有行,  寂靜空無相。」◎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09 冊 No. 0278 大方廣佛華嚴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輸入,眾生出版社提供新式標點,其他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