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N27n0012_001 經集 第1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南傳 (N) » 第 27 冊 » No.0012 » 第 1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P.1] 經集

歸命彼世尊     應供等正覺者

  一 蛇品

一 蛇經

[0001a10]

       體中漫蛇毒     藥草能消除
       心中生忿恚     比丘須調伏
       共捨彼此岸     如蛇蛻舊皮

[0001a12] (一)

[0001a13]

       池中生蓮華     子等潛入折
       比丘須棄斷     愛欲盡無餘
       共捨彼此岸     如蛇蛻舊皮

[0002a01] (二)

[0002a02]

       輪迴如急流     務須使涸竭
       比丘須棄斷     貪欲盡無餘
       共捨彼此岸     如蛇蛻舊皮

[0002a04] (三)

[0002a05]

       洪水大暴流     沖毀竹葦橋
       比丘須破壞     我慢盡無餘
       共捨彼此岸     如蛇蛻舊皮

[0002a07] (四)

[0002a08]

       無花果樹林     求花不可得
       三界諸有中     不可得堅實
       共捨彼此岸     如蛇蛻舊皮

[0002a10] (五)

[0002a11]

       內心無怒火     瞋恚盡無餘
       禍福與善惡     比丘須超越
       共捨彼此岸     如蛇蛻舊皮

[0002a13] (六)

[0002a14] [P.2]

       諸尋已燒盡     心內一切善
       比丘應受持     共捨彼此岸
       如蛇蛻舊皮

[0003a02] (七)

[0003a03]

       精進勿逾分     無遲亦無怠
       所有諸障礙     比丘須超越
       共捨彼此岸     如蛇蛻舊皮

[0003a05] (八)

[0003a06]

       精進勿逾分     無遲亦無怠
       比丘知世間     一切皆虛妄
       共捨彼此岸     如蛇蛻舊皮

[0003a08] (九)

[0003a09] 一〇

       精進勿逾分     無遲亦無怠
       比丘離貪欲     一切皆虛妄
       共捨彼此岸     如蛇蛻舊皮

[0003a11] (一〇)

[0003a12] 一一

       精進勿逾分     無遲亦無怠
       比丘離愛欲     一切皆虛妄
       共捨彼此岸     如蛇蛻舊皮

[0003a14] (一一)

[0004a01] 一二

       精進勿逾分     無遲亦無怠
       比丘離瞋恚     一切皆虛妄
       共捨彼此岸     如蛇蛻舊皮

[0004a03] (一二)

[0004a04] 一三

       精進勿逾分     無遲亦無怠
       比丘離愚癡     一切皆虛妄
       共捨彼此岸     如蛇蛻舊皮

[0004a06] (一三)

[0004a07] 一四

       隨眠諸煩惱     一切不可有
       諸種不善根     比丘悉壞破
       共捨彼此岸     如蛇蛻舊皮

[0004a09] (一四)

[0004a10] 一五

       凡來此岸者     一切應有緣
       所生無不安     比丘無煩惱
       共捨彼此岸     如蛇蛻舊皮

[0004a12] (一五)

[0004a13] 一六

       結縛為因本     身心不得脫
       愛林無所生     比丘無煩惱
       共捨彼此岸     如蛇蛻舊皮

[0005a01] (一六)

[0005a02] [P.3] 一七

       捨斷除五蓋     無苦度疑惑
       比丘無憂慮     離開煩惱箭
       共捨彼此岸     如蛇蛻舊皮

[0005a04] (一七)

[0005a05] 以上蛇經畢

二 陀尼耶經

[0007a04] 一八

[0007a04] 牧牛者陀尼耶曰:

      「我既炊飯搾乳已     摩企河岸妻共住
       葺家燈火能安居     故我若望天降雨」

[0007a06] (一)

[0007a07] 一九

[0007a07] 世尊曰:

      「無忿我已離頑固     摩企河岸一夜宿
       剝去我擾煩惱消     故我若望天降雨」

[0007a09] (二)

[0007a10] 二〇

[0007a10] 牧牛者陀尼耶曰:

      「蛇與蚊蟲無所有     牛共沼池食茂草
       天雨來降能堪忍     故我若望天降雨」

[0007a12] (三)

[0007a13] 二一

[0007a13] 世尊曰:

      「既以聖筏善組作     調伏暴流到彼岸
       而今已度勿須筏     故我若望天降雨」

[0008a01] (四)

[0008a02] [P.4] 二二

[0008a02] 牧牛者陀尼耶曰:

      「我妻從順不動貪     貞淑共住有情愛
       不聞彼女有惡行     故我若望天降雨」

[0008a04] (五)

[0008a05] 二三

[0008a05] 世尊曰:

      「我心從順能解脫     久久徧修善調御
       而我從無一惡行     故我若望天降雨」

[0008a07] (六)

[0008a08] 二四

[0008a08] 牧牛者陀尼耶曰:

      「我持租資度朝暮     我子女共息災難
       彼等未聞有惡行     故我若望天降雨」

[0008a10] (七)

[0008a11] 二五

[0008a11] 世尊曰:

      「我非何人之傭者     自律知智遊世間
       為他傭僱無必要     故我若望天降雨」

[0008a13] (八)

[0008a14] 二六

[0008a14] 牧牛者陀尼耶曰:

      「我有犢牛與乳牛     有孕牛與處女牛
       更有主牛大牡牛     故我若望天降雨」

[0009a02] (九)

[0009a03] 二七

[0009a03] 世尊曰:

      「犢牛無韁乳牛眠     亦無孕牛處女牛
        [P.5] 主牛牡牛亦無有     故我若望天降雨」

[0009a05] (一〇)

[0009a06] 二八

[0009a06] 牧牛者陀尼耶曰:

      「掘建堅固不動杙     文邪草製新繩綯
       乳牛等亦不能斷     故我若望天降雨」

[0009a08] (一一)

[0009a09] 二九

[0009a09] 世尊曰:

      「能斷諸結如牛王     如象摧破臭蔓草
       我再不致坐母胎     故我若望天降雨」

[0009a11] (一二)

[0009a12] 三〇

       俄然大雨降來臨     充滿高地與低地
       聞天降雨心歡喜     陀尼耶為述此義

[0009a13] (一三)

[0009a14] 三一

      「我等見奉大世尊     所有利得實不尠
       歸依具眼大尊師     我等尊師大牟尼

[0010a01] (一四)

[0010a02] 三二

       我妻從順隨我去     善逝之許行梵行
       苦之邊際已走盡     渡達生死之彼岸」

[0010a03] (一五)

[0010a04] [P.6] 三三

[0010a04] 惡魔波旬曰:

      「有子者依子等喜     有牛者依牛等喜
       依五欲者人之喜     不依五欲實無喜」

[0010a06] (一六)

[0010a07] 三四

[0010a07] 世尊曰:

      「有子者依子等愁     有牛者依牛等愁
       依五欲者人之愁     不依五欲實無愁」

[0010a09] (一七)

[0010a10] 陀尼耶經畢

三 犀牛經

[0012a03] 三五

       不對諸眾生行惡     此對彼無任何害
       沒有親友之欲望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2a04] (一)

[0012a05] 三六

       為相交者有親愛     親愛從而眾苦生
       觀察所生諸禍患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2a06] (二)

[0012a07] 三七

       憐愍友人與親朋     心被繫縛失所益
        [P.7] 觀察親暱斯怖畏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2a08] (三)

[0012a09] 三八

       對妻子有貪愛者     恰似茂竹互縛著
       如筍突出無附憑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2a10] (四)

[0012a11] 三九

       如鹿無縛馳林野     欲求食處如其行
       智者歡喜尋自由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2a12] (五)

[0012a13] 四〇

       朋友之間來與往     受邀遊行交話語
       不喜來往喜自由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2a14] (六)

[0013a01] 四一

       朋友之間有戲樂     大愛生於妻子中
       嫌忌愛別離之苦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3a02] (七)

[0013a03] 四二

       於四方有情無怒     於現有資俱滿足
       堪忍危險無動轉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3a04] (八)

[0013a05] 四三

       一分出家攝益難     住家在家者亦然
       對他子女無擾心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3a06] (九)

[0013a07] 四四

       又如晝度樹落葉     取除鬘髮世俗相
        [P.8] 斷去結縛稱雄者     應如犀牛任獨

[0013a08] (一〇)

[0013a09] 四五

       若得聰明友共行     善住行者汝等得
       與彼克服諸危機     有愉快念應遊行

[0013a10] (一一)

[0013a11] 四六

       若無聰明友共行     善住賢者汝等得
       如王征服捨國土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3a12] (一二)

[0013a13] 四七

       無學成具我讚賞     勝等善友應親近
       不得受用有罪食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3a14] (一三)

[0014a01] 四八

       金工善製光輝器     黃金二環懸腕中
       接觸見彼有光亮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4a02] (一四)

[0014a03] 四九

       如斯我共第二者     冗談閑言應迴避
       觀察未來斯怖畏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4a04] (一五)

[0014a05] 五〇

       五欲樂為甘美味     方法雜多攪亂心
       見五種欲有過患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4a06] (一六)

[0014a07] 五一

       我有疾禍如疽     如病若箭甚怖畏
       見五種欲有怖畏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4a08] (一七)

[0014a09] [P.9] 五二

       有寒有暑有飢渴     有風有熱有虻蛇
       此等一切堪忍勝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4a10] (一八)

[0014a11] 五三

       發育肢體似蓮華     猶如大象避眾群
       以住林野儘所欲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4a12] (一九)

[0014a13] 五四

       樂群集者時解脫     應至道理實無有
       若遵日種佛言語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4a14] (二〇)

[0015a01] 五五

       戰鬥超越諸邪見     獲得聖道達正定
       我起自導獨覺智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5a02] (二一)

[0015a03] 五六

       無貪無詐無渴欲     無覆除去癡惡濁
       於諸世間無意樂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5a04] (二二)

[0015a05] 五七

       不見正義住邪曲     此等惡友應迴避
       自著放逸不可習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5a06] (二三)

[0015a07] [P.10] 五八

       應交偉大善益友     應辯持法具多聞
       調伏疑惑知彼此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5a08] (二四)

[0015a09] 五九

       不自莊嚴不期待     世間戲樂與欲樂
       緇素實語離嚴飾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5a10] (二五)

[0015a11] 六〇

       捨子拋妻離父母     財寶穀物及親族
       一切諸欲皆摒棄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5a12] (二六)

[0015a13] 六一

       受樂縛著可樂小     歡味殊少苦味多
       知此鉤針覺慧者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5a14] (二七)

[0016a01] 六二

       如魚在水衝破網     破裂十結得解脫
       已息煩惱勿復燃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6a02] (二八)

[0016a03] 六三

       注眼向下莫彷徨     制意守心護諸根
       煩惱已息無流漏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6a04] (二九)

[0016a05] 六四

       如晝度樹斷除葉          取除鬘髮世俗相
        [P.11] 出家披著袈裟衣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6a06] (三〇)

[0016a07] 六五

       勿求美味不動貪     次第乞食非養他
       心無結縛逐家過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6a08] (三一)

[0016a09] 六六

       初禪捨斷心五蓋     除卻一切隨煩惱
       斷愛瞋恚無依止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6a10] (三二)

[0016a11] 六七

       豫先離卻樂與苦     二禪三禪除喜憂
       四禪清淨得捨止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6a12] (三三)

[0016a13] 六八

       精進為達第一義     心無懈怠與沉滯
       堅固致力殊勝智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6a14] (三四)

[0017a01] 六九

       勿遣處身獨坐禪     於諸法常隨法行
       思惟三界諸過患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7a02] (三五)

[0017a03] 七〇

       滅盡愛欲不放逸     有聞有念非聾啞
       正定正勤悟諸法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7a04] (三六)

[0017a05] [P.12] 七一

       獅子不怖駭諸聲     不著羅網如風行
       水滴蓮葉不塗著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7a06] (三七)

[0017a07] 七二

       獅子牙堅百獸王     壓制威服如其行
       棲息坐臥邊境所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7a08] (三八)

[0017a09] 七三

       慈悲喜捨四無量     時時習行得解脫
       一切世法無染著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7a10] (三九)

[0017a11] 七四

       捨斷貪欲與瞋癡     裂破一切諸結網
       生命滅盡不駭怖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7a12] (四〇)

[0017a13] 七五

       人人為利勤親近     不淨之人為私慧
       無所得友今難遇     應如犀牛任獨行

[0017a14] (四一)

[0018a01] 犀牛經畢

四 耕田婆羅墮闍經

[0020a08] [P.13]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摩揭陀國,南山之「一茅」婆羅門村。爾時,耕田婆羅墮闍婆羅門播種時,約有五百軛牛之犁鋤。時世尊晨早著衣(僧伽梨)、持鉢,來至(耕田婆羅墮闍)婆羅門耕作之處。爾時,耕田婆羅墮闍婆羅門以食物分配農夫等。時世尊走近食物分配之處,立於一方。時耕田婆羅墮闍婆羅門見世尊為食而立。見已,白世尊言:「沙門!我耕耘且播種,耕耘且播種而後食。沙門!汝亦當耕耘且播種,耕耘且播種然後食。」「婆羅門!我亦耕耘且播種,耕耘且播種然後食。」「然我等未見卿瞿曇之軛、犁鋤、鋤頭、鞭及牛。世尊當時卻言:『婆羅門!我亦耕耘且播種,耕耘且播種然後食。』」耕田婆羅墮闍婆羅門以偈白佛曰:

[0021a02] 七六

      「卿既自稱耕耘者     我等未見汝耕耘
       我等問汝耕耘法     請為我等說耕耘」

[0021a03] (一)

[0021a04] 七七

      「信為種子苦行雨     慧為我軛與犁鋤
       慚為鋤棒意為勒     正念即是鋤與鞭

[0021a05] (二)

[0021a06] [P.14] 七八

       護身惡行語惡行     對衣食住腹制量
       智諦刈除煩惱草     自制柔和我解脫

[0021a07] (三)

[0021a08] 七九

       精進為我荷馱牛     運載我瑜伽安穩
       向前行進無退轉     欲至彼岸無愁煩

[0021a09] (四)

[0021a10] 八〇

       如是行此之耕耘     獲致涅槃甘露果
       如是行此耕耘後     即得一切苦解脫」

[0021a11] (五)

[0021a12] 時,耕田婆羅墮闍婆羅門,以大青銅鉢,盛乳粥供獻世尊曰:「卿瞿曇請食乳粥;因卿所耕耘,可獲甘露果。」

[0021a14] 八一

      「唱偈得食非正食     婆羅門依偈受食
       非諸正見者之法     唱偈得食諸佛斥
       婆羅門淨法有時     行乞乃佛生活法

[0022a02] (六)

[0022a03] 八二

       具一切德諸漏盡     惡作寂靜是大仙
       依偈以外行供養     為求福者增福田」

[0022a04] (七)

[0022a05] [P.15] 「卿瞿曇!我此乳粥應與何人?」「婆羅門!我未見含括天、魔、梵天之一切世界及沙門、婆羅門、天、人等之中,除如來與如來弟子外,不見能消化、食此乳粥。故汝婆羅門應將此乳粥棄於無草之地或沉於無生物之水中。」時耕田婆羅墮闍婆羅門將此乳粥流入無生物水中。當乳粥投注水中,立起沸煙,發出嘶嘶聲音,一如為日光熾然之鋤頭投入水中所發嘶嘶聲音。時耕田婆羅墮闍婆羅門身毛豎立、大為悚懼,即來至世尊前,以頭伏於世尊足下,白世尊言:「卿瞿曇!希有哉!卿瞿曇!希有哉!卿瞿曇!譬如使倒者起,使蔽者開,教迷者以道,又如於闇夜揭舉燈火使具眼 [P.16] 者得見諸色。卿瞿曇!汝以諸多之教說說法,我願歸依卿瞿曇、教法及比丘眾。我欲在卿瞿曇之處出家,欲得受具足戒。」

[0022a14] 如是,耕田婆羅墮闍婆羅門,即於世尊之處出家、受具足戒。而於受戒後不久,尊者婆羅闍獨處遠離、不放逸、熱心精勤獨住。不久——正如諸善男子正得由家出家、達非家之目的——於現世具足作證了達,住於無上梵行之終局(涅槃),於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了知更復不至輪迴苦界之狀態。如此,尊者婆羅墮闍,即得成為阿羅漢之一人。

[0023a05] 以上耕田婆羅墮闍經竟

五 淳陀經

[0024a12] 八三

       鐵匠之子淳陀曰     「牟尼佛陀慧廣博
       離愛法主最上者     我輩御者中最優
       世間沙門有幾何     謹請佛陀語示我」

[0024a14] (一)

[0025a01] 八四

[0025a01] 世尊宣說:「淳陀!

       沙門有四無第五     汝今現問為汝說
        [P.17] 勝道者及入道者     道中生活與污道」

[0025a03] (二)

[0025a04] 八五

       鐵匠之子淳陀曰     「諸佛誰是勝道者
       云何無比說入道     我問道中生活者
       為我說明污道者」

[0025a06] (三)

[0025a07] 八六

      「離煩惱箭度疑惑     樂趣涅槃無隨貪
       天人世界為導師     佛說斯人勝道者

[0025a08] (四)

[0025a09] 八七

       教中第一知第一     教中說法有分別
       斷疑不動之牟尼     第二比丘說入道

[0025a10] (五)

[0025a11] 八八

       有自制念無罪句     親聞法句諸善說
       此是道中生活者     第三比丘為依道

[0025a12] (六)

[0025a13] 八九

       覆蓋偽裝行善務     眾中傲慢污在家
       虛談諂謾不自制     非勝行者污道者

[0025a14] (七)

[0026a01] 九〇

       有聞有慧聖弟子     洞察此等四沙門
       彼等一切知如斯     如斯見已不退信
        [P.18] 云何染污不染污     淨與不淨可辨比」

[0026a03] (八)

[0026a04] 淳陀經竟

六 敗亡經

[0027a03]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容貌壯麗之天神,於夜稍過時分,遍照祇園各角落。走近世尊前,然後作禮,立於一方。天神以偈白世尊:

[0027a05] 九一

      「我等向瞿曇世尊     欲請問敗亡者人
       如何為敗亡者門     為此我等前來問」

[0027a06] (一)

[0027a07] 九二

      「了知勝存者容易     了知敗亡者容易
       樂法者為勝存者     嫌法者為敗亡者」

[0027a08] (二)

[0027a09] 九三

      「第一類之敗亡者     如斯我等能了知
       敢請世尊說第二     如何為敗亡者門」

[0027a10] (三)

[0027a11] 九四

      「他喜無寂之諸人     喜不善法之諸人
       喜惡離善之教法     此是敗亡者之門」

[0027a12] (四)

[0027a13] 九五

      「第二類之敗亡者     如斯我等能了知
       敢問世尊說第三     如何為敗亡者門」

[0027a14] (五)

[0028a01] [P.19] 九六

      「睡眠集會之為事     又懶惰而不精進
       忿恚為自之標識     此是敗亡者之門」

[0028a02] (六)

[0028a03] 九七

      「第三類之敗亡者     如斯我等能了知
       敢問世尊說第四     如何為敗亡者門」

[0028a04] (七)

[0028a05] 九八

      「父母之年歲已老     不是復居盛壯人
       生活富裕不奉養     此是敗亡者之門」

[0028a06] (八)

[0028a07] 九九

      「第四類之敗亡者     如斯我等能了知
       敢問世尊說第五     如何為敗亡者門」

[0028a08] (九)

[0028a09] 一〇〇

      「婆羅門或是沙門     以及其他行乞者
       妄語欺瞞之此等     此是敗亡者之門」

[0028a10] (一〇)

[0028a11] 一〇一

      「第五類之敗亡者     如斯我等能了知
       敢問世尊說第六     如何為敗亡者門」

[0028a12] (一一)

[0028a13] 一〇二

      「財產甚多有金銀     積聚富裕食物人
       獨自一人享美味     此是敗亡者之門」

[0028a14] (一二)

[0029a01] 一〇三

      「第六類之敗亡者     如斯我等能了知
       敢問世尊說第七     如何為敗亡者門」

[0029a02] (一三)

[0029a03] 一〇四

      「誇慢血統憍財富     矜耀自家之姓氏
       輕蔑己身親戚者     此是敗亡者之門」

[0029a04] (一四)

[0029a05] 一〇五

      「第七類之敗亡者     如斯我等能了知
       敢問世尊說第八     如何為敗亡者門」

[0029a06] (一五)

[0029a07] 一〇六

      「溺著女色耽於酒     終日酷嗜於博奕
       心欲求得反而失     此是敗亡者之門」

[0029a08] (一六)

[0029a09] [P.20] 一〇七

      「第八類之敗亡者     如斯我等能了知
       敢問世尊說第九     如何為敗亡者門」

[0029a10] (一七)

[0029a11] 一〇八

      「己妻嫌厭不滿足     另喜他人之妻女
       樂見遊蕩諸淫女     此是敗亡者之門」

[0029a12] (一八)

[0029a13] 一〇九

      「第九類之敗亡者     如斯我等能了知
       敢問世尊說第十     如何為敗亡者門」

[0029a14] (一九)

[0030a01] 一一〇

      「年齡已過盛壯者     如樹果實之熟透
       連牽妻女散步行     嫉妒彼女夜難眠
       此是敗亡者之門」

[0030a03] (二〇)

[0030a04] 一一一

      「第十類之敗亡者     如斯我等能了知
       世尊請語第十一     如何為敗亡者門」

[0030a05] (二一)

[0030a06] 一一二

      「不論男人或婦女     居立主人之位者
       散財破產耽酒肉     此是敗亡者之門」

[0030a07] (二二)

[0030a08] 一一三

      「第十一之敗亡者     如斯我等能了知
       再請世尊語十二     何為敗亡者之門」

[0030a09] (二三)

[0030a10] 一一四

      「生於剎帝利家者     財產小而渴愛大
       希求此世君王位     此是敗亡者之門」

[0030a11] (二四)

[0030a12] 一一五

      「世間此等敗亡者     正確具足而觀見
       不赴敗亡成聖者     彼等幸福昇天界」

[0030a13] (二五)

[0030a14] 敗亡者經竟

[P.21] 七 賤民經

[0031a11]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給孤獨園。時世尊晨早著衣持鉢及僧伽梨衣,為行乞而入舍衛城。爾時,事火婆羅墮闍婆羅門之居所,然神火之燈、供養供物。時世尊於舍衛城內次第行乞,走近事火婆羅墮闍婆羅門之居處。事火婆羅墮闍婆羅門遙見世尊前來。見已,白世尊言:「汝!止於彼處,低級偽濫沙門!止於彼處。汝賤民者,賤民者!止於彼處,勿近神聖之處。」世尊聞是言已,即向事火婆羅墮闍婆羅門作如次宣示:「汝婆羅門!然汝知賤民者?汝知賤民者之法耶?」「卿瞿曇!我不知禿頭者事,亦不知賤民者之法。卿瞿曇!願汝說示,我欲知賤民者事與禿頭者之法。」「汝婆羅門!然者,諦聽善思念之,我為汝說。」「卿!唯然!」事火婆羅墮闍婆羅門答世尊已,世尊宣說如次:

[0032a06] 一一六

      「有忿者或有恨者     又覆蓋偽善惡人
       有惡邪見有諂者     應知彼人是賤民

[0032a07] (一)

[0032a08] 一一七

       一生或是二生者     加害此世之生類
       對生類無慈愛者     應知彼人是賤民

[0032a09] (二)

[0032a10] [P.22] 一一八

       加害包圍及掠奪     村落都市諸人等
       此輩稱為壓制者     應知彼人是賤民

[0032a11] (三)

[0032a12] 一一九

       於村落或於林野     人不與而起盜心
       掠奪竊取他人物     應知彼人是賤民

[0032a13] (四)

[0032a14] 一二〇

       實是承蒙受負債     對汝竟說未貸借
       迫令還債為遁辭     應知彼人是賤民

[0033a01] (五)

[0033a02] 一二一

       確實由些許欲心     殺害行道之諸人
       奪取他人些許物     應知彼人是賤民

[0033a03] (六)

[0033a04] 一二二

       為己為人為財物     恐失身命及財產
       為人作證說虛語     應知彼人是賤民

[0033a05] (七)

[0033a06] 一二三

       親戚或友人之妻     或用暴力或合意
       與之相交成淫行     應知彼人是賤民

[0033a07] (八)

[0033a08] 一二四

       父母之年歲已老     盛壯年期已過去
       生活富裕不奉養     應知彼人是賤民

[0033a09] (九)

[0033a10] 一二五

       父母兄弟及姊妹     或對父母與親戚
       以加害語惱亂者     應知彼人是賤民

[0033a11] (一〇)

[0033a12] 一二六

       若人詢問第一義     枉教於不饒益義
       隱蔽真義妄語者     應知彼人是賤民

[0033a13] (一一)

[0033a14] 一二七

       多作惡業之行為     所作不欲令人知
       隱蔽真象行為者     應知彼人是賤民

[0034a01] (一二)

[0034a02] 一二八

       時到他家去作客     蒙受佳饌之饗待
       客來不作還饗禮     應知彼人是賤民

[0034a03] (一三)

[0034a04] 一二九

       婆羅門或者沙門     及其他之行乞者
       以用妄語之欺詐     應知彼人是賤民

[0034a05] (一四)

[0034a06] [P.23] 一三〇

       婆羅門或者沙門     飯食之時將來臨
       出語惱亂而不與     應知彼人是賤民

[0034a07] (一五)

[0034a08] 一三一

       此世愚癡之所纏     貪求些許金錢物
       常為不實言語者     應知彼人是賤民

[0034a09] (一六)

[0034a10] 一三二

       自己宣揚自己行     且又輕賤於他人
       自慢實乃卑賤者     應知彼人是賤民

[0034a11] (一七)

[0034a12] 一三三

       惱害乃至吝嗇者     惡作以及自私者
       誑者與無慚愧者     應知彼人是賤民

[0034a13] (一八)

[0034a14] 一三四

       或為誹謗彼佛陀     或為誹謗彼比丘
       乃至在家之佛子     應知彼人是賤民

[0035a01] (一九)

[0035a02] 一三五

       自己實非阿羅漢     聲言而為阿羅漢
       含括梵天世間賊     此實最下之賤民
       我為汝等作說明     此等類人稱賤民

[0035a04] (二〇)

[0035a05] 一三六

       非因生來乃賤民     亦非生是婆羅門
       乃由依行是賤民     亦依行是婆羅門

[0035a06] (二一)

[0035a07] 一三七

       我說如此之真偽     由此次例可得知
       殺犬之摩檀迦事     有名旃陀羅之子

[0035a09] [P.24] 一三八

       然彼摩檀迦得難     所得第一之名聲
       多剎帝利婆羅門     齊來對彼施供養

[0035a10] (二三)

[0035a11] 一三九

       彼離塵垢得大道     乘得天乘八等至
       離卻貪欲至梵天     彼至梵天無遮止

[0035a12] (二四)

[0035a13] 一四〇

       雖生誦習聖典家     因緣甚深婆羅門
       彼等造作諸惡業     屢屢近行於此者

[0035a14] (二五)

[0036a01] 一四一

       乃於現世受呵責     以至來世生惡趣
       彼等趣至於惡趣     又受種種之呵責
       雖生尊位難遮止

[0036a03] (二六)

[0036a04] 一四二

       非因生來乃賤民     亦非生是婆羅門
       乃由依行當賤民     亦依行是婆羅門」

[0036a05] (二七)

[0036a06] 事火婆羅墮闍婆羅門聞此言後,白佛言:「卿瞿曇!希有哉,卿瞿曇!希有哉。卿瞿曇!譬如使倒而復起,蔽者開露,如教迷者以道,如暗夜揭來燈火,使具眼者 [P.25] 得見諸色,如此卿瞿曇以諸多之教說說法。我願歸依卿瞿曇、教法、比丘僧。卿瞿曇!由今日以後,以至壽盡,認受我歸依為優婆塞。」

[0036a10] 賤民經竟

八 慈經

[0037a12] 一四三

       義巧之人現觀行     彼涅槃之寂靜句
       有能耿直且端正     善語柔和無過慢

[0037a13] (一)

[0037a14] 一四四

       心中知足且易養     生活簡素無雜行
       諸根寂靜且聰明     不諂檀越無隨貪

[0038a01] (二)

[0038a02] 一四五

       雖受諸識者非難     不行一切雜穢行
       但修慈悲安樂法     與眾生幸福安穩

[0038a03] (三)

[0038a04] 一四六

       任何生物及生類     怖動者與定立者
       任何長身大身者     中身者與短軀者
       微細者與粗大者

[0038a06] (四)

[0038a07] [P.26] 一四七

       目見者與不見者     住遠者與不遠者
       已生者與住胎者     利樂此等諸有情

[0038a08] (五)

[0038a09] 一四八

       彼此互相勿欺瞞     任何處人勿輕賤
       勿作惱害瞋恚想     不欲使人受苦辛

[0038a10] (六)

[0038a11] 一四九

       恰似母有獨生子     甘為守護捨身命
       修習無量大慈意     一切生類如斯對

[0038a12] (七)

[0038a13] 一五〇

       善待世間諸眾生     無量慈意應習生
       上下縱橫無障礙     既無怨恨亦無敵

[0038a14] (八)

[0039a01] 一五一

       行住坐臥如實知     住立慈祥正念中
       遠離睡眠獅子臥     佛教名謂慈梵住

[0039a02] (九)

[0039a03] 一五二

       具足戒律成正見     不從惡見隨煩惱
       調伏諸欲莫貪求     從此不再入母胎

[0039a04] (一〇)

[0039a05] 大悲經竟

[P.27] 九 雪山〔夜叉〕經

[0040a03] 一五三

[0040a03] 薩達其羅夜叉曰:

      「今當十五布薩日     天輝晚霞夜近時
       我等當謁高名師     不見瞿曇在何處」

[0040a05] (一)

[0040a06] 一五四

[0040a06] 黑摩瓦特夜叉曰:

      「彼對一切有情眾     善能平等確立否
       彼對好惡有思惟     善能自在統制否」

[0040a08] (二)

[0040a09] 一五五

[0040a09] 婆多耆利夜叉曰:

      「彼對一切有情眾     善能平等得確立
       彼對好惡有思惟     善能自在行統制」

[0040a11] (三)

[0040a12] 一五六

[0040a12] 喜瑪遠達夜叉曰:

      「不取非所與者否     對諸生物自制否
       由諸放逸遠離否     禪定有無遣除否」

[0040a14] (四)

[0041a01] 一五七

[0041a01] 婆多耆利夜叉曰:

      「不被與者決不取     對諸生物有自制
       由諸放逸得遠離     佛對禪定無遣除」

[0041a03] (五)

[0041a04] 一五八

[0041a04] 喜瑪遠達夜叉曰:

      「汝不作妄語者否     汝不作惡口者否
        [P.28] 不言毀傷之語否     不語無義綺語否」

[0041a06] (六)

[0041a07] 一五九

[0041a07] 婆多耆利夜叉曰:

      「彼乃不作妄語者     以至不作惡口者
       不言毀傷之言語     彼以慧智語勝義」

[0041a09] (七)

[0041a10] 一六〇

[0041a10] 喜瑪遠達夜叉曰:

      「於諸欲無染著否     心不雜混污濁否
       已能超越愚癡否     佛對諸法具眼否」

[0041a12] (八)

[0041a13] 一六一

[0041a13] 婆多耆利夜叉曰:

      「彼不染著於諸欲     心亦無雜混污濁
       已超越一切愚癡     佛對諸法有具眼」

[0042a01] (九)

[0042a02] 一六二

[0042a02] 喜瑪遠達夜叉曰:

      「有成就具足明否     彼行已為清淨否
       彼諸有漏已盡否     有無再生後有否」

[0042a04] (一〇)

[0042a05] [P.29] 一六三

[0042a05] 婆多耆利夜叉曰:

      「必以明成就具足     彼之行為亦清淨
       一切諸有漏已盡     無有後有之再生

[0042a08] 一六三

       牟尼身意具正業     正語等業已具成
       彼佛成具明行足     汝應如法行讚嘆

[0042a09] (一一之一)

[0042a10] 一六三

       牟尼身意具正業     正語等業已具成
       彼佛成具明行足     汝應如法行隨喜

[0042a11] (一一之二)

[0042a12] 一六四

       牟尼身意具正業     正語等業已具成
       彼佛成具明行足     我等應見彼瞿曇

[0042a13] (一二)

[0042a14] 一六五

       如鹿之脛有瘦身     叡智少食不動貪
       林中禪思有牟尼     讓我等詣見瞿曇

[0043a01] (一三)

[0043a02] 一六六

       斷除諸欲無期待     坐如師子行如象
       離於死魔解脫者     我等近前問世尊

[0043a03] (一四)

[0043a04] 一六七

       宣說者及解脫者     一切諸法悟達者
       怨恨怖畏越度者     我等欲問瞿曇佛」

[0043a05] (一五)

[0043a06] 一六八

[0043a06] 喜瑪遠達夜叉曰:

      「何時之生起世間     對於何者為親愛
       世間有何可執取     因何成為世間害」

[0043a08] (一六)

[0043a09] [P.30] 一六九

[0043a09] 世尊告喜瑪遠達:

      「世間有時生起六     眾生對六生起愛
       世間唯有執取六     生起六欲害世間」

[0043a11] (一七)

[0043a12] 一七〇

      「世間因此而受害     何以世人偏執取
       請問以語出脫道     云何由苦得解脫」

[0043a13] (一八)

[0043a14] 一七一

      「世間原有五種欲     第六心欲意所示
       若離此等六種欲     如此由苦得解脫

[0044a01] (一九)

[0044a02] 一七二

       世間以此出脫道     對汝等如實宣說
       我為汝等宣斯說     如斯由苦得解脫」

[0044a03] (二〇)

[0044a04] 一七三

      「誰度此世之瀑流     誰渡此世浪洋海
       無有支援無依賴     有誰不沉生死海」

[0044a05] (二一)

[0044a06] 一七四

      「一生常時戒成具     有慧善作三等持
       內有思慮正念者     得渡難渡之暴流」

[0044a07] (二二)

[0044a08] 一七五

      「遠離欲愛之妄想     超越一切諸有結
       可得滅盡喜與有     彼乃不沉於深海」

[0044a09] (二三)

[0044a10] 一七六

      「見甚深慧微妙義     不著欲有無所有
       於一切處得解脫     見此經行彼大仙」

[0044a11] (二四)

[0044a12] 一七七

      「見微妙義有高名     與慧不著欲藏識
        [P.31] 徧知一切有善慧     見此經行彼大仙」

[0044a13] (二五)

[0044a14] 一七八

      「我等今日見善義     善義光輝善現起
       我等于此渡暴流     得見無漏之正覺

[0045a02] 一七九

       我等一千諸夜叉     皆向尊師為歸依
       既有神變之名聲     我等尊師無上師

[0045a03] (二七)

[0045a04] 一八〇

       我等由村復至村     由山至山更徘徊
       今再禮拜正覺者     善法性法比丘眾」

[0045a05] (二八)

[0045a06] 雪山〔夜叉〕經竟

一〇 曠野(夜叉)經

[0047a07]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曠野之曠野夜叉棲息處。時曠野夜叉來詣世尊前,近前白世尊言:「沙門!汝去。」世尊:「友!唯諾」即去。「沙門!汝來。」世尊:「友!唯諾。」即來。曠野夜叉再度白世尊言:「沙門!汝去。」世尊:「友!唯諾。」即去。「沙門!汝來。」世尊:「友!唯諾。」即來。曠野夜叉三度白世尊言:「沙門!汝去。」世尊:「友!唯諾。」即去。「沙門!汝來。」世尊:「友!唯諾。」即來。曠野夜叉四度白世尊言:「沙門!汝去。」〔世尊:〕「友!汝欲我去,我不去。汝可作汝想欲之 [P.32] 事。」

[0047a14] 「沙門!我將問汝,若汝不給我解答,我將令汝心錯亂、撕裂汝心臟、或捉汝兩足投向恒河彼岸。」〔世尊曰:〕「友!含括天、魔、梵天世界,於沙門、婆羅門、天、人等大眾之中,未曾見能令我心錯亂、撕裂我心臟、或捉我兩足投至恒河彼岸者。但友!汝若欲問,即當問。」

[0048a04] 時曠野夜叉以偈白世尊:

[0048a05] 一八一

      「此世何者最勝寶     如何善行聚樂人
       何者味中最美味     如何之命最勝命」

[0048a06] (一)

[0048a07] 一八二

      「此世信為最勝寶     施戒善行最可樂
       第一義諦味最美     慧命乃為最勝命」

[0048a08] (二)

[0048a09] 一八三

      「云何能渡此瀑流     云何能渡此海洋
       云何能越度苦惱     云何能得徧清淨」

[0048a10] (三)

[0048a11] [P.33] 一八四

      「依信始能渡瀑流     依不放逸度海洋
       依精進能越苦惱     依慧始能得徧淨」

[0048a12] (四)

[0048a13] 一八五

      「云何而能得智慧     云何而能得財寶
       云何而獲得稱譽     云何而結交友誼
       云何而得此世界     至他世界無愁煩」

[0049a01] (五)

[0049a02] 一八六

      「汝欲獲得涅槃道     應信阿羅漢諸法
       心不放逸聰明者     依聞六欲得智慧

[0049a03] (六)

[0049a04] 一八七

       行所當行耐荷負     勤奮鬥者得財富
       依真實語獲稱譽     與所欲者結友誼」

[0049a05] (七)

[0049a06] 一八八

      「實語善心精進捨     此等四法信為主
       在俗生活若存此     當至他界無愁煩

[0049a07] (八)

[0049a08] 一八九

       實語調御捨忍辱     此四勝者應須知
       但欲廣知其他等     問他沙門婆羅門」

[0049a09] (九)

[0049a10] 一九〇

      「何須再問他彼等     應問之人云何存
       現世後世安隱法     云何當得知原因」

[0049a11] (一〇)

[0049a12] 一九一

      「佛實為我得饒益     今特來此住曠野
       我今已知何所施     能令我得大果報

[0049a13] (一一)

[0049a14] 一九二

       我今由村復至村     由城至城且徘徊
       今且禮拜正覺者     善法性等之諸法」(一二)

[0050a02] 曠野〔夜叉〕經竟

[P.34] 一一 征勝經

[0051a14] 一九三

       或立或步行     或坐又或臥
       身有屈與伸     此是身動作

[0052a01] (一)

[0052a02] 一九四

       骨腱相結聯     深皮肉上塗
       表皮外包蔽     如實不見身

[0052a03] (二)

[0052a04] 一九五

       身充腸與胃     肝臟與膀胱
       心臟與肺臟     腎臟與脾臟

[0052a05] (三)

[0052a06] 一九六

       充洟與唾液     充汗與脂肪
       關節血滑液     膽汁與油膏

[0052a07] (四)

[0052a08] 一九七

       此身有九孔     常時流不淨
       由眼流眼垢     由耳流耳垢

[0052a09] (五)

[0052a10] 一九八

       由鼻流洟液     時口吐膽汁
       時時咳出痰     由身流汗水

[0052a11] (六)

[0052a12] 一九九

       此頭雖空洞     其中腦充滿
       愚者障無明     常思身是淨

[0052a13] (七)

[0052a14] 二〇〇

       一旦身死至     膨脹成青瘀
       墓場橫棄置     親兄弟不顧

[0053a01] (八)

[0053a02] 二〇一

       屍體為狗噉     野干狼蛆蟲
       鴉鷲同來啄     其他生物拖

[0053a03] (九)

[0053a04] [P.35] 二〇二

       聞已佛之語     中有慧比丘
       徧知身不淨     彼則見如實

[0053a05] (一〇)

[0053a06] 二〇三

       生身同如屍     屍同如生身
       內臟與外體     對身應離欲

[0053a07] (一一)

[0053a08] 二〇四

       具慧之比丘     遠離貪與欲
       甘露無有死     證得涅槃句

[0053a09] (一二)

[0053a10] 二〇五

       愛此人間身     不淨實惡臭
       充滿諸污穢     流漏此彼處

[0053a11] (一三)

[0053a12] 二〇六

       如此不淨身     猶自思高揚
       輕視他人者     是無見愚盲

[0053a14] 征勝經竟

一二 牟尼經

[0055a03] 二〇七

       渴愛邪見生怖畏     居家所緣塵垢生
       捨斷親暱不居家     此實牟尼之偉見

[0055a04] (一)

[0055a05] 二〇八

       斷絕煩惱勿生長     現世煩惱勿任生
       彼牟尼中第一者     見此涅槃寂靜仙

[0055a06] (二)

[0055a07] [P.36] 二〇九

       考量煩惱亡種子     勿使愛潤生活動
       牟尼實見生滅盡     不入輪迴捨斷尋

[0055a08] (三)

[0055a09] 二一〇

       了知所住煩惱愛     是等一一不欲求
       牟尼實離諸貪欲     捨欲勤修達彼岸

[0055a10] (四)

[0055a11] 二一一

       一切勝知有善慧     一切諸法無執著
       捨盡渴愛解脫者     彼諸賢者知牟尼

[0055a12] (五)

[0055a13] 二一二

       禁行具備戒慧力     等持一心有定念
       脫著除障無漏者     彼諸賢者知牟尼

[0055a14] (六)

[0056a01] 二一三

       牟尼獨行不放逸     如師子不畏諸聲
       如風行不著諸網     如蓮出水無塗著
       毀譽褒貶無動遷     導他不被他導者
       彼諸賢者知牟尼

[0056a04] (七)

[0056a05] [P.37] 二一四

       他人極端施毀語     柱立無動心泰然
       離貪諸根成等持     彼諸賢者知牟尼

[0056a06] (八)

[0056a07] 二一五

       如梭柱立自端直     於諸惡業嫌忌者
       正與不正細觀察     彼諸賢者知牟尼

[0056a08] (九)

[0056a09] 二一六

       業制自不行惡     幼年中年皆自制
       自無惱害不惱他     彼諸賢者知牟尼

[0056a10] (一〇)

[0056a11] 二一七

       依存他施得上食     或中或殘均無別
       心中無賞亦無貶     彼諸賢者知牟尼

[0056a12] (一一)

[0056a13] 二一八

       青壯之時遠女色     牟尼離淫不縛著
       離憍解脫不放逸     彼諸賢者知牟尼

[0056a14] (一二)

[0057a01] 二一九

       了知世間第一義     越度大海與瀑流
        [P.38] 斷除漏縛無依止     彼諸賢者知牟尼

[0057a02] (一三)

[0057a03] 二二〇

       在家出家兩不同     在家善務養妻子
       出家漏盡斷我執     在家害物不自制
       牟尼自制常護生

[0057a05] (一四)

[0057a06] 二二一

       青頸孔雀翱翔空     不如天鵝快速力
       在家如斯均難比     林中禪思之牟尼

[0057a07] (一五)

[0057a08] 牟尼經竟

[0057a09] 以上蛇品第一竟

[0057a10] 總攝頌:

   蛇與陀尼耶     犀角與耕田
   純陀與敗亡     賤民與慈經
   七岳與曠野     征勝與牟尼
   此等十二經     總名謂蛇品

[P.39] 二 小品

一 寶經

[0059a06] 二二二

       來此雲集諸鬼神     無論地上與空中
       諸鬼神眾皆幸福     恭敬諦聽我所說

[0059a07] (一)

[0059a08] 二二三

       諸鬼神眾請傾聽     須對人類施慈行
       不分晝夜運供物     是故護彼不放逸

[0059a09] (二)

[0059a10] 二二四

       此世他世多財富     勝諸天界有財寶
       無有等勝如來寶     是故我說如來寶
       依此真理有吉祥

[0059a12] (三)

[0059a13] 二二五

       釋迦牟尼證得定     勝滅離貪甘露法
       此即殊勝為法寶     依此真理有吉祥

[0059a14] (四)

[0060a01] 二二六

       最勝佛陀淨讚嘆     此是世人無間定
        [P.40] 無有等同此定等     依此真理有吉祥

[0060a02] (五)

[0060a03] 二二七

       八輩善人皆賞讚     此等僧眾有四雙
       弟子應施善逝者     施與彼等有大果
       此即殊勝為僧寶     依此真理有吉祥

[0060a05] (六)

[0060a06] 二二八

       持意堅固善精進     瞿曇教中無欲者
       彼等應達甘露門     已得無負受寂定
       此即殊勝為僧寶     依此真理有吉祥

[0060a08] (七)

[0060a09] 二二九

       恰似帝柱依大地     四方之風不能動
       如此不動諸聖者     此等諦觀謂善人
       此即殊勝為僧寶     依此真理有吉祥

[0060a11] (八)

[0060a12] 二三〇

       甚深慧者善說示     明暸諸聖諦仁者
       若彼屢屢有放逸     彼等不取第八有
       此即殊勝為僧寶     依此真理有吉祥

[0060a14] (九)

[0061a01] 二三一

       彼等共有見成具     彼等實能捨三法
        [P.41] 捨去存在諸身見     懷疑乃至戒禁取
       更由四惡趣解脫     且能不犯六重罪
       此即殊勝為僧寶     依此真理有吉祥

[0061a04] (一〇)

[0061a05] 二三二

       假令彼等以身語     更以心意行惡業
       不得隱蔽而懺悔     是則可見涅槃句
       此即殊勝為僧寶     依此真理有吉祥

[0061a07] (一一)

[0061a08] 二三三

       恰似夏月中初夏     如林叢中花滿開
       為說第一利益法     如此勝法至涅槃
       此即殊勝為佛寶     依此真理有吉祥

[0061a10] (一二)

[0061a11] 二三四

       伏知伏施知將來     能說勝法無上者
       此即殊勝為佛寶     依此真理有吉祥

[0061a12] (一三)

[0061a13] 二三五

       舊業已盡新未生     對於未來心離貪
        [P.42] 種子已盡欲不長     賢者如燈明寂滅
       此即殊勝為僧寶     依此真理有吉祥

[0062a01] (一四)

[0062a02] 二三六

       諸鬼神聚集來此     無論地上與空中
       如來應為人天敬     禮佛有情有吉祥

[0062a03] (一五)

[0062a04] 二三七

       諸鬼神聚集來此     無論地上與空中
       如來應為人天敬     禮法有情有吉祥

[0062a05] (一六)

[0062a06] 二三八

       諸鬼神聚集來此     無論地上與空中
       供奉如來及人天     禮僧有情有吉祥

[0062a07] (一七)

[0062a08] 寶經竟

二 臭穢經

[0065a04] 二三九

[0065a04] 〔苦行婆羅門帝須向迦葉佛曰〕

      「稷與穀物支那豆     葉果根果蔓果物
       諸善人如法得食     不語虛偽不貪欲

[0065a06] (一)

[0065a07] 二四〇

       善能炊煮善調理     他人淨施喫美味
        [P.43] 有者且食諸米飯     彼謂迦葉食臭穢

[0065a08] (二)

[0065a09] 二四一

       梵天親類婆羅門     善能炊煮善調理
       且食米飯與鳥肉     食臭穢者我不許
       問汝迦葉說斯義     汝之臭穢為何者

[0065a11] (三)

[0065a12] 二四二

       殺生宰割並繩縛     盜取妄語與詐欺
       習誦邪曲人婦     如此之行為臭穢
       臭穢非因食肉而

[0065a14] (四)

[0066a01] 二四三

       此世諸欲不自制     貪求諸味業不淨
       邪空邪見難化導     肉食不是實臭穢

[0066a02] (五)

[0066a03] 二四四

       粗暴冷酷習暗害     害友過慢無悲愍
       吝嗇從不行施捨     肉食不是實臭穢

[0066a04] (六)

[0066a05] [P.44] 二四五

       忿憍剛愎反抗心     諂曲嫉妒自矜揚
       親諸不善有過慢     肉食不是實臭穢

[0066a06] (七)

[0066a07] 二四六

       賴債行惡與讒謗     奸商行詐飾言說
       於世為惡最下人     肉食不是實臭穢

[0066a08] (八)

[0066a09] 二四七

       對諸眾生無禁制     取他物品施加害
       無戒殘忍行不仁     肉食不是實臭穢

[0066a10] (九)

[0066a11] 二四八

       貪求諸欲多侵害     常行惡事死至闇
       彼等有情入地獄     肉食不是實臭穢

[0066a12] (一〇)

[0066a13] 二四九

       不食肉斷食裸體     結髮塗塵服獸皮
       侍火供養於世間     為得不死多苦行
       真言祭祀及犧牲     不分季節激烈行
       不度疑惑非淨人

[0067a03] [P.45] 二五〇

       守護通路勝根行     質真柔軟樂諦法
       斷一切苦去執著     賢者見聞無執著」

[0067a04] (一二)

[0067a05] 二五一

       斯義世尊反復說     通曉吠陀之彼等
       牟尼宣說種種偈     知義無著無臭穢

[0067a06] (一三)

[0067a07] 二五二

       佛示善說為除苦     開涅槃句無臭穢
       帝須謙虛禮如來     當場乞求作沙門

[0067a08] (一四)

[0067a09] 臭穢經竟

三 慚經

[0068a12] 二五三

       超越慚愧嫌忌者     若言我為汝之友
       不引受自所作業     彼非我友應須知

[0068a13] (一)

[0068a14] 二五四

       口說愛語伴不實     對諸友人而語者
       只知言而不實行     此諸賢者皆識知

[0069a01] (二)

[0069a02] [P.46] 二五五

       疑懼不和常行此     只見彼過非友人
       我身依彼如母子     不壞他人真實友

[0069a03] (三)

[0069a04] 二五六

       賞讚將來涅槃果     期待者為通學人
       為人擔負為喜悅     精進修習生原因

[0069a05] (四)

[0069a06] 二五七

       涅槃寂靜味遠離     已飲定味心歡喜
       永斷煩惱及諸惡     名為飲味法喜者

[0069a07] (五)

[0069a08] 慚經竟

四 大吉祥經

[0070a08]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容姿美麗之天神,夜半過後,徧照祇樹園各隅。接近世尊之前,敬禮世尊,立於一方。天神以偈白世尊:

[0070a10] 二五八

      「諸天諸人等     思念諸吉祥
       仰望諸福報     語我最吉祥」

[0070a11] (一)

[0070a12] 二五九

      「勿近諸愚者     親近諸賢者
       供養應供者     是最上吉祥

[0070a13] (二)

[0070a14] 二六〇

       住於適當所     積前世福德
       自有正誓願     是最上吉祥

[0071a01] (三)

[0071a02] [P.47] 二六一

       多聞與工巧     調伏與善學
       多說諸善語     是最上吉祥

[0071a03] (四)

[0071a04] 二六二

       孝養父與母     妻子當攝受
       正業無混濁     是最上吉祥

[0071a05] (五)

[0071a06] 二六三

       如法行布施     攝受諸親戚
       諸行業無罪     是最上吉祥

[0071a07] (六)

[0071a08] 二六四

       不樂諸惡行     且自離飲酒
       諸法不放逸     是最上吉祥

[0071a09] (七)

[0071a10] 二六五

       敬重與謙讓     滿足及感恩
       時時聞妙法     是最上吉祥

[0071a11] (八)

[0071a12] 二六六

       忍辱與柔和     會見諸沙門
       時時有法談     是最上吉祥

[0071a13] (九)

[0071a14] 二六七

       修苦與梵行     善觀四聖諦
       涅槃之作證     是最上吉祥

[0072a01] (一〇)

[0072a02] 二六八

       觸諸世間法     其心不動搖
       安穩離塵憂     是最上吉祥

[0072a03] (一一)

[0072a04] 二六九

       如斯諸行已     一切處不敗
       人人得福利     是最上吉祥」

[0072a06] 大吉祥經竟

五 針毛夜叉經

[0073a04]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伽耶村單奇他滿傑(Taṁkita-mañca)之針毛夜叉棲 [P.48] 息處。爾時粗皮夜叉與針毛夜叉過世尊之近處。時粗皮夜叉告針毛夜叉曰:「此是沙門。」「彼似沙門而非沙門,我所知,彼為沙門、或似沙門非沙門。」時,針毛夜叉趨近世尊前,近前復更挨至世尊身旁。時世尊將身迴避。時針毛夜叉白世尊言:「沙門!汝畏我耶?」「友!我非畏汝,但惡觸汝,故我迴避。」「沙門!我將問汝。汝若不能回答,我將使汝心錯亂、或裂汝心臟、或捉汝兩足投至恒河彼岸。」「友!含括天、魔、梵天之世界乃至沙門、婆羅門、天、人等中未曾見能使我心錯亂、裂我心臟、或捉我兩足投至恒河彼岸者。但友!汝若欲問,可即問之。」時針毛夜叉以偈白世尊:

[0073a12] 二七〇

      「貪欲瞋恚依何因緣起?
       樂不樂依何因緣生?
       諸不善尋與善意,又依何等起?
       如諸童子放烏鴉,是否為放捨?」

[0074a01] (一)

[0074a02] 二七一

       「貪欲瞋恚依身因緣起,
       樂不樂依身因緣生,
       諸不善尋與善意,依此身體起,
       如諸童子放烏鴉,是為真放捨。

[0074a05] (二)

[0074a06] [P.49] 二七二

       貪欲乃至不善尋,由己親愛生,
       恰似尼拘律樹木,生如寄生木,
       貪欲乃至不善尋,廣繫著諸欲,
       恰如林中生蔓草,擴散徧滿處。

[0074a09] (三)

[0074a10] 二七三

       夜叉汝諦聽!若人已了知,
       煩惱依何生,彼能度煩惱,
       難度之瀑流,前未曾度處,
       已度,不再受諸有。」

[0074a13] (四)

[0074a14] 針毛夜叉經竟

六 法行經

[0075a11] 二七四

       法行與梵行     最上之寶力
       從家而非家     出家應修持

[0075a12] (一)

[0075a13] 二七五

       若彼語麤語     如獸樂害人
       彼命實更惡     唯自增塵垢

[0075a14] (二)

[0076a01] 二七六

       比丘樂爭鬥     愚癡法所障
       佛所說之法     告之亦不知

[0076a02] (三)

[0076a03] 二七七

       加害自修者     先行起無明
       雜染至地獄     惛然之昧道

[0076a04] (四)

[0076a05] 二七八

       彼墮入地獄     由胎復至胎
       如斯之比丘     死後受諸苦

[0076a06] (五)

[0076a07] 二七九

       恰如陷糞坑     污穢悉充滿
       長年受污染     實難得清淨

[0076a08] (六)

[0076a09] 二八〇

       諸比丘應知     惡欲喜惡者
       惡思惟惡行     知斯至惡處

[0076a10] (七)

[0076a11] [P.50] 二八一

       汝等應和合     擯斥惡比丘
       吹除穀皮滓     取去惡塵芥

[0076a12] (八)

[0076a13] 二八二

       沙門非沙門     除此惡穀殼
       應吹除惡欲     惡行及惡處

[0076a14] (九)

[0077a01] 二八三

       一心住靜慮     淨人共其住
       聰明和合者     除盡苦邊際

[0077a02] (一〇)

[0077a03] 法行經竟

七 婆羅門法經

[0078a05]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憍薩羅國婆羅門之權威長老、耆宿年邁高齡眾人來至世尊前,近至世尊之座,共同問候,交談述懷喜、慰之語後,彼等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婆羅門諸眾白世尊言:「卿瞿曇!今婆羅門於諸婆羅門法,符合於往昔之諸婆羅門否?」「汝眾婆羅門!今諸婆羅門,於諸婆羅門法與往昔諸婆羅門不相符合。」「卿瞿曇!若無不便之障難,卿瞿曇為我等說往昔諸婆羅門之婆羅門法。」「若然,汝等婆羅門!當自善作意諦聽,我當宣說。」彼等婆羅門回答世尊:「唯然!卿瞿曇。」世尊作斯言曰:

[0078a12] 二八四

      「往昔苦行仙     善能行自制
       彼等捨五欲     各自行真利

[0078a13] (一)

[0078a14] [P.51] 二八五

       往昔婆羅門     無畜無財穀
       讀誦是財穀     守護梵庫藏

[0079a01] (二)

[0079a02] 二八六

       彼等依信者     各家備食物
       思惟此信施     施諸婆羅門

[0079a03] (三)

[0079a04] 二八七

       種種染衣服     臥具住居富
       諸方國土人     禮拜婆羅門

[0079a05] (四)

[0079a06] 二八八

       神聖不可侵     法護不能勝
       彼至各家戶     任進無妨遮

[0079a07] (五)

[0079a08] 二八九

       四十八年間     童子行梵行
       往昔婆羅門     只求明與行

[0079a09] (六)

[0079a10] 二九〇

       不與他姓婚     彼等不買妻
       交際共相愛     相樂同共住

[0079a11] (七)

[0079a12] 二九一

       近妻之外時     月水之不遠
       此間婆羅門     決不行淫法

[0079a13] (八)

[0079a14] 二九二

       梵行戒質直     柔軟與苦行
       柔忍不害命     忍辱受讚說

[0080a01] (九)

[0080a02] [P.52] 二九三

       彼第一梵行     堅固精勤者
       彼實斷淫法     夢中亦不行

[0080a03] (一〇)

[0080a04] 二九四

       此世有識人     隨學彼禁戒
       梵行不淫戒     忍辱受讚說

[0080a05] (一一)

[0080a06] 二九五

       米衣與臥具     乞求酥與蜜
       如法受取者     於中行施與
       在行施與時     決不殺牛等

[0080a08] (一二)

[0080a09] 二九六

       牛實第一友     由彼生五味
       如父母兄弟     或如他親戚

[0080a10] (一三)

[0080a11] 二九七

       彼等與食力     樂與膚光澤
       知牛斯利益     決不殺牛等

[0080a12] (一四)

[0080a13] 二九八

       身優美且大     色麗有名聲
       已持諸行法     熱心為行止
       彼等生世間     世人皆得樂

[0081a01] (一五)

[0081a02] 二九九

       王室之榮華     嚴飾眾美女
       彼等漸歡樂     彼等生顛倒

[0081a03] (一六)

[0081a04] 三〇〇

       善作良馬軛     車駕飾美彩
       門庭分區劃     家室敷豪華

[0081a05] (一七)

[0081a06] 三〇一

       牛群及美女     世俗人擁有
       得廣大財富     婆羅門思忖

[0081a07] (一八)

[0081a08] 三〇二

       彼等編聖典     行往蔗王處
        [P.53] 供汝有多富     亦復有多財
       願汝生來世     多穀亦多財

[0081a10] (一九)

[0081a11] 三〇三

       王為車兵主     婆羅門勸說
       獻馬獻人祭     擲棒與蘇摩
       此等獻供祭     乃至無遮會
       種種諸財富     施彼婆羅門

[0081a14] (二〇)

[0082a01] 三〇四

       牛衣與臥具     善飾眾美女
       善作良馬軛     美彩縫車駕

[0082a02] (二一)

[0082a03] 三〇五

       門庭分區劃     家室敷豪華
       種種穀充滿     施諸婆羅門

[0082a04] (二二)

[0082a05] 三〇六

       彼等得財寶     歡喜共貯藏
       彼等陷欲深     渴愛益增長
       彼等編聖典     更白甘蔗王

[0082a07] (二三)

[0082a08] 三〇七

       猶如水與池     黃金與財穀
       恰如人資具     牛亦人資具
       獻供汝多財     獻供汝多富

[0082a10] (二四)

[0082a11] 三〇八

       王為車兵主     婆羅門勸說
       數十萬隻牛     宰殺為獻供

[0082a12] (二五)

[0082a13] 三〇九

       牛羊有脚角     不作任何害
       牛羊性柔和     出乳多滿甕
       王殺彼諸牛     執刀奪其命

[0083a01] (二六)

[0083a02] [P.54] 三一〇

       祖神與諸天     帝釋阿修羅
       若王刀下牛     諸天叫非法

[0083a03] (二七)

[0083a04] 三一一

       古來有三病     欲食不足老
       殺害諸家畜     病起九十八

[0083a05] (二八)

[0083a06] 三一二

       非法傷眾生     成為昔所傳
       暴害共害牛     獻供法退失

[0083a07] (二九)

[0083a08] 三一三

       此昔之惡法     識者均苛責
       眾等見非法     苛責婆羅門

[0083a09] (三〇)

[0083a10] 三一四

       如斯法毀失     首陀毘舍裂
       剎帝利分爭     妻以輕視夫

[0083a11] (三一)

[0083a12] 三一五

       剎利婆羅門     種姓所護者
       不崇己血統     被欲所左右」

[0083a13] (三二)

[0083a14] 斯言已,彼等長老婆羅門白世尊言:「卿瞿曇!善哉,卿瞿曇!善哉。汝瞿曇如使倒者起,使蔽者露現,如教迷者以道,如暗夜揭來燈火使有眼者見諸色。

[0084a02] [P.55] 如斯卿瞿曇以諸多教說而為宣示。我等歸依瞿曇與法及比丘僧,卿瞿曇!自今日以後,容納我等盡形壽歸依為優婆塞。」

[0084a04] 婆羅門法經竟

八 船經

[0085a03] 三一六

       人由他學能識法     猶如諸天禮帝釋
       禮敬學人多聞者     對彼顯示樂法心

[0085a04] (一)

[0085a05] 三一七

       親近賢者不放逸     聽聞解了此師法
       如法隨法行師教     識者分別聰慧者

[0085a06] (二)

[0085a07] 三一八

       未得其義且羨他     親近小人及愚者
       於茲道法無知辯     至死疑惑不度越

[0085a08] (三)

[0085a09] 三一九

       譬如有人渡大水     彼入河中有急流
       己之運行從水流     彼又豈得度他人

[0085a10] (四)

[0085a11] 三二〇

       如此於法無知辯     不聽諸多聞者義
       未度疑惑自不知     豈能使他得悟解

[0085a12] (五)

[0085a13] [P.56] 三二一

       譬如乘坐堅固船     具備槳舵甚完全
       巧知操縱覺慧者     度他多人乘其船

[0085a14] (六)

[0086a01] 三二二

       通曉吠陀自修習     多聞不為世法侵
       若人傾聽近習彼     以自知解悟彼等

[0086a02] (七)

[0086a03] 三二三

       故實有慧修道者     多聞善人應親近
       了知行道第一義     彼識道法應得樂

[0086a05] 船經竟

九 何謂戒經

[0086a14] 三二四

      「如何有戒有正行     身口意業如何增
       若人立于正定者     應可到達最上義」

[0087a01] (一)

[0087a02] 三二五

      「莫妒他人敬長上     須知此是謁見師
       聽聞說法知剎那     恭敬諦聽善說者

[0087a03] (二)

[0087a04] 三二六

       態度謙遜無意氣     時時向師面前去
        [P.57] 義法梵行與禁制     且應隨念須正行

[0087a05] (三)

[0087a06] 三二七

       樂法之人有法樂     住立於法知決定
       冒瀆法語不可語     善說真理度此生

[0087a07] (四)

[0087a08] 三二八

       喜笑饒舌悲泣瞋     謠曲詭詐貪與慢
       激情暴言污濁惑     離憍自己住立行

[0087a09] (五)

[0087a10] 三二九

       聞彼善說識真髓     聞識定修成真髓
       性急而成放逸人     彼之聞慧不可增

[0087a11] (六)

[0087a12] 三三〇

       喜諸聖者宣說法     人人語意成無上
       寂靜柔和住立定     證達聞慧之真諦」

[0087a13] (七)

[0087a14] 何謂戒經竟

一〇 起立經

[0088a09] 三三一

       應須起立與靜坐     汝等耽眠有何益
       煩惱箭射所惱苦     患病痛人何得眠

[0088a11] [P.58] 三三二

       應須起立與靜坐     為求寂靜精進學
       死神知汝不放逸     不來向汝作翻弄

[0088a13] 三三三

       諸天及人皆依止     欲求居所得安樂
       度越渴愛與染著     修習剎那勿空過
       修習剎那空過者     墮入地獄實可悲

[0089a01] (三)

[0089a02] 三三四

       放逸即為污塵垢     塵垢乃從放逸生
       不放逸者智慧明     即可拔除煩惱箭

[0089a03] (四)

[0089a04] 起立經竟

一一 羅睺羅經

[0090a03] 三三五

      「與汝共依住     非輕蔑智者
       為人執法炬     汝尊彼教否」

[0090a04] (一)

[0090a05] 三三六

      「與我共依住     無輕蔑智者
       為人執法炬     常尊彼教者」

[0090a06] (二)

〔以上〕為序偈

[0090a08] 三三七

      「捨棄五種欲     愉悅之色聲
       依信而出家     滅盡苦邊際

[0090a09] (三)

[0090a10] 三三八

       親近諸善友     遠離無聒噪
       邊地處臥坐     於食知量者

[0090a11] (四)

[0090a12] [P.59] 三三九

       衣服或食物     坐臥或藥品
       對此勿渴愛     勿再入輪迴

[0090a13] (五)

[0090a14] 三四〇

       遵律別解脫     五根自防護
       於汝身至念     一切須厭離

[0091a01] (六)

[0091a02] 三四一

       淨相伴欲貪     此須應迴避
       善依不淨想     修習心一境

[0091a03] (七)

[0091a04] 三四二

       修習無相定     捨去慢隨眠
       止滅斯慢故     汝為寂滅行」

[0091a05] (八)

[0091a06] 世尊實以此等偈對羅睺羅屢屢教誡。

[0091a07] 羅睺羅經竟

一二 鵬耆舍經

[0092a12]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曠野之阿伽羅婆廟。爾時尊者婆耆舍之和尚尼拘盧陀劫波長者,於阿伽羅婆寺般涅槃不久。時閑處禪思之婆耆舍尊者之心中起如斯思念:「我和尚果然已般涅槃或未般涅槃耶?」時尊者婆耆舍於下午由禪思出,至世尊所。 [P.60] 至後禮拜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尊者婆耆舍白世尊言:「世尊!我於此閑處禪思,我心起是思念:『我師和尚已般涅槃或未般涅槃耶?』」時尊者婆耆舍即從座起徧袒衣一肩,向世尊合掌,以偈白世尊曰:

[0093a04] 三四三

      「請問崇高智慧者     尊師現世斷諸疑
       比丘慧寂有名聲     阿伽羅婆寺命終

[0093a05] (一)

[0093a06] 三四四

       世尊付彼婆羅門     名尼拘盧陀劫波
       見固法者禮世尊     勤望解脫行精進

[0093a07] (二)

[0093a08] 三四五

       釋尊普眼觀聲聞     我等欲知彼一切
       我等已預耳聽聞     汝為吾師無上者

[0093a09] (三)

[0093a10] 三四六

       語我使我斷疑惑     知廣慧者般涅槃
       千眼諸天帝釋說     普眼者為我等說

[0093a11] (四)

[0093a12] 三四七

       此世愚癡與無智     疑惑根據諸結縛
        [P.61] 此遇如來而止滅     彼為人中第一眼

[0093a13] (五)

[0093a14] 三四八

       若不除盡煩惱者     猶如無風拂密雲
       一切世間覆黑暗     智光者亦無光輝

[0094a01] (六)

[0094a02] 三四九

       諸智者光照世間     故我思惟知尊師
       親近尊師觀慧者     請為眾中明劫波

[0094a03] (七)

[0094a04] 三五〇

       即發種種美妙音     舉首徐啼如天鵝
       徐出圓音善調適     我等一心聞端直

[0094a05] (八)

[0094a06] 三五一

       捨斷生死遣煩惱     眾等乞奉我說法
       凡夫不能言欲知     如來智慮知且說

[0094a07] (九)

[0094a08] 三五二

       尊師端正有智慧     令此凡夫得知解
       把握完全說明法     最後合掌向尊師
       高慧了知劫波趣     勿令我等做無知

[0094a10] (一〇)

[0094a11] 三五三

       高精進者知聖法     勿令我等做無知
        [P.62] 夏時暑熱渴望水     聞佛言若降甘雨

[0094a12] (一一)

[0094a13] 三五四

       志願涅槃劫波師     彼之梵行成功否
       如解脫者般涅槃     我等請問學有餘」

[0094a14] (一二)

[0095a01] 三五五

[0095a01] 世尊曰:

      「彼對名色等渴愛     斷長久隨黑魔流
       度越生死無殘餘     五者最勝世尊說」

[0095a03] (一三)

[0095a04] 三五六

      「我聞第七仙人語     尊師之語我信樂
       我之所問實非空     婆羅門師不欺我

[0095a05] (一四)

[0095a06] 三五七

       佛陀弟子言行一     如佛之言起身行
       惡魔誑人思擴展     斷彼波旬堅固網

[0095a07] (一五)

[0095a08] 三五八

       世尊乃是劫波師     見取輪轉初根元
       劫波師實是難度     而超死魔之領域」

[0095a09] (一六)

[0095a10] 鵬耆舍經竟

[P.63] 一三 正普行經

[0096a07] 三五九

      「廣博智慧渡瀑流     到達彼岸般涅槃
       我問牟尼自住立     出家離欲之比丘
       云何世間正普行」

[0096a09] (一)

[0096a10] 三六〇

[0096a10] 世尊曰:

      「天變地異之判斷     夢斷吉凶並禍福
       占相問卜應根絕     捨斷占卜之過失
       比丘世間正普行

[0096a13] (二)

[0097a01] 三六一

       天界人界之諸欲     比丘應令調伏貪
       超越諸有證知法     比丘世間正普行

[0097a02] (三)

[0097a03] 三六二

       比丘捨離兩舌語     忿怒吝惜應捨棄
       除斷適順與異逆     比丘世間正普行

[0097a04] (四)

[0097a05] 三六三

       愛與不愛均捨已     無依止物無取著
       離脫一切結縛緣     比丘世間正普行

[0097a06] (五)

[0097a07] 三六四

       不見諸蘊等堅實     面對諸欲當調伏
       彼自無依不導他     比丘世間正普行

[0097a08] (六)

[0097a09] [P.64] 三六五

       持語持意持身業     善知正法不違逆
       專心欲求涅槃道     比丘世間正普行

[0097a10] (七)

[0097a11] 三六六

      『彼之禮我』不自高     種種怒罵無瞋恨
       由他得食無憍慢     比丘世間正普行

[0097a12] (八)

[0097a13] 三六七

       捨斷三界貪欲有     遠離有情離結合
       離煩惱箭度疑惑     比丘世間正普行

[0097a14] (九)

[0098a01] 三六八

       自己知行適當道     不害世間任何物
       蘊處諦法如實知     比丘世間正普行

[0098a02] (一〇)

[0098a03] 三六九

       任何隨眠皆無有     諸不善根悉根絕
       意樂渴愛不希求     比丘世間正普行

[0098a04] (一一)

[0098a05] [P.65] 三七〇

       諸漏已盡捨斷慢     一切貪路皆過越
       調御圓寂自住立     比丘世間正普行

[0098a06] (一二)

[0098a07] 三七一

       見有信聞正決定     智者群中不隨群
       調伏貪欲與瞋怒     比丘世間正普行

[0098a08] (一三)

[0098a09] 三七二

       開覆善淨勝煩惱     四諦之法達彼岸
       諸行之滅善巧智     比丘世間正普行

[0098a10] (一四)

[0098a11] 三七三

       於諸過去未來蘊     越度分別淨慧者
       離脫一切十二處     比丘世間正普行

[0098a12] (一五)

[0098a13] 三七四

       知四諦句證諦法     捨斷諸漏見涅槃
       一切依蘊滅盡故     比丘世間正普行

[0098a14] (一六)

[0099a01] 三七五

       世尊所說誠如斯     自行調御如斯住
        [P.66] 超越一切結縛緣     彼應世間正普行」

[0099a02] (一七)

[0099a03] 正普行經竟

一四 曇彌迦經

[0099a12]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有曇彌迦優婆塞共五百優婆塞,詣世尊之處。詣已,禮拜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曇彌迦優婆塞以偈白世尊言:

[0100a01] 三七六

      「我問尊師廣慧者     由家乃至成非家
       或者在家優婆塞     佛子如何行善妙

[0100a02] (一)

[0100a03] 三七七

       尊師知天含世界     知善惡趣與彼岸
       師見無比微妙義     世言尊師殊勝佛

[0100a04] (二)

[0100a05] 三七八

       憐愍有情師證入     說示一切智與法
       普眼者開三毒覆     無垢之光徧世間

[0100a06] (三)

[0100a07] [P.67] 三七九

       伊羅婆那是象王     聞師勝者來師前
       與師談論而證得     聞佛善哉而喜去

[0100a08] (四)

[0100a09] 三八〇

       毘沙門天鳩鞞羅     來近師尊徧聞法
       賢者彼問師尊語     聞佛所說而喜去

[0100a10] (五)

[0100a11] 三八一

       邪命外學或尼犍     此等外學喜論爭
       眾慧難越我尊師     立者難越走行人

[0100a12] (六)

[0100a13] 三八二

       論爭為事婆羅門     老中幼者皆如是
       其他論客亦思考     皆依尊師望利益

[0100a14] (七)

[0101a01] 三八三

       尊師善說微妙法     此法微妙樂致喜
       人人欲聞尊師法     最勝之佛為我說

[0101a02] (八)

[0101a03] 三八四

       此等比丘優婆塞     為聞佛說來集坐
       如諸天聞天王說     隨覺善說彼等聞」

[0101a04] (九)

[0101a05] 三八五

      「聞我汝等除煩惱     聽聞正法並行持
        [P.68] 隨順出家覺慧者     行住坐臥習威儀

[0101a06] (一〇)

[0101a07] 三八六

       比丘行乞勿非時     清早至村可行乞
       非時行者被縛著     覺者非時不行乞

[0101a08] (一一)

[0101a09] 三八七

       諸法色聲香味觸     易使有情生憍慢
       對此諸法調伏欲     清早為食可入村

[0101a10] (一二)

[0101a11] 三八八

       比丘清早得食已     由村回歸獨密坐
       攝制自己內思念     不可放逸生外意

[0101a12] (一三)

[0101a13] 三八九

       假令彼與諸佛子     或與比丘為共語
       為彼應說殊勝法     勿為誹謗與兩舌

[0101a14] (一四)

[0102a01] 三九〇

       有人反駁起誹謗     我等不讚小慧者
       諸種縛著縛彼等     心由聖道遠離故

[0102a02] (一五)

[0102a03] 三九一

       食住臥具僧伽梨     乃至除垢之用水
       勝慧聲聞聞善說     於此種種應省察

[0102a04] (一六)

[0102a05] 三九二

       食住臥具僧伽梨     水除塵垢此等法
        [P.69] 對此比丘無染著     猶如荷葉寄水滴

[0102a06] (一七)

[0102a07] 三九三

       次為汝說在家務     在家弟子何修行
       純然善妙比丘法     所有在家不能達

[0102a08] (一八)

[0102a09] 三九四

       不自殺害教殺生     他人殺害亦不容
       世間剛強藏笞杖     一切生類哀戰慄

[0102a10] (一九)

[0102a11] 三九五

       何處何物不與者     應知他物須迴避
       人盜令盜不容認     不與取者應迴避

[0102a12] (二〇)

[0102a13] 三九六

       智者迴避非梵行     猶如迴避熾熱火
       不能行此梵行者     至少不可淫人妻

[0102a14] (二一)

[0103a01] 三九七

       集會之時或眾中     彼此不可說妄語
       令妄教妄皆不容     不真之語應迴避

[0103a02] (二二)

[0103a03] 三九八

       自行飲酒不可行     在家樂法不飲酒
       令飲教飲皆不容     應知飲酒人醉狂

[0103a04] (二三)

[0103a05] 三九九

       愚者因醉行諸惡     又使人醉行諸惡
        [P.70] 愚者欲行非福因     狂醉癡根應迴避

[0103a06] (二四)

[0103a07] 四〇〇

       不害生物不盜取     不說妄語不飲酒
       離非梵行不事淫     不應於夜非時食

[0103a08] (二五)

[0103a09] 四〇一

       不著花環不用香     地上敷牀唯可臥
       此即八支布薩者     依佛所說盡苦邊

[0103a10] (二六)

[0103a11] 四〇二

       月半十四十五日     及第八日行布薩
       神變之月具八支     信樂之意行無缺

[0103a12] (二七)

[0103a13] 四〇三

       布薩終了諸智者     心起信樂皆隨喜
       翌朝以進飲食物     隨所供與比丘眾

[0103a14] (二八)

[0104a01] 四〇四

       如法得財養父母     正當商賈彼應行
       在家斯行不放逸     死後生天名自光」

[0104a02] (二九)

[0104a03] 曇彌迦經竟

[0104a04] [P.71] 小品第二終

[0104a05] 小品之攝頌(總偈):

   寶與臭穢慚     最上之吉祥
   針毛與法行     更婆羅門法
   船經與何戒     起立羅睺羅
   劫波與普行     更又曇彌迦
   此等十四經     經集言小品

[P.72] 三 大品

一 出家經

[0106a06] 四〇五

       云何出家具眼者     云何觀察彼世尊
       出家何為大喜慶     佛之出家阿難說

[0106a07] (一)

[0106a08] 四〇六

       在家居住多狹隘     煩惱塵垢發生處
       出家之後多寬廣     視無煩惱始出家

[0106a09] (二)

[0106a10] 四〇七

       出家以後依我身     避離惡行與惡業
       已捨惡語並惡行     生活徧淨度活命

[0106a11] (三)

[0106a12] 四〇八

       成道前在摩揭陀     山圍之國王舍城
       充滿三十二德相     為行乞而赴王城

[0106a13] (四)

[0106a14] 四〇九

       高殿聳立摩揭陀     頻毘沙羅見彼佛
       見已具足微妙相     王對近臣述次義

[0107a01] (五)

[0107a02] 四一〇

      「汝等注意此尊者     容姿長大顏色淨
       彼之行步正完全     眼前約可見一尋

[0107a03] (六)

[0107a04] 四一一

       於中有念眼下垂     彼之出身非賤家
       王遣使者走向問     比丘欲向何處行」

[0107a05] (七)

[0107a06] 四一二

       所遣彼等之王使     由佛之後追隨行
       比丘今欲往何處     彼之住所何處尋

[0107a07] (八)

[0107a08] 四一三

       每家次第續行乞     善自防護根門護
       彼佛正知有正念     適量受食鉢或滿

[0107a09] (九)

[0107a10] 四一四

       彼牟尼佛行乞已     由王舍城出市外
       此處山麓為住所     一直前往槃荼婆

[0107a11] (一〇)

[0107a12] 四一五

       近前得見佛住所     然後諸使近前行
       其中一使還王城     追蹤之事奏王聽

[0107a13] (一一)

[0107a14] 四一六

      「大王若問此比丘     槃荼婆前山窟中
       如虎如牛如師子     置身一直而端坐」

[0108a01] (一二)

[0108a02] [P.73] 四一七

       王聞使者之言已     剎帝利王乘美乘
       一心前往佛住所     槃荼婆山直急行

[0108a03] (一三)

[0108a04] 四一八

       剎帝利王乘車行     來至山麓下坐乘
       步行行近比丘前     詣彼牟尼坐其處

[0108a05] (一四)

[0108a06] 四一九

       國王坐已心歡喜     與彼交問喜候語
       感銘語畢王致意     國王如是述次義

[0108a07] (一五)

[0108a08] 四二〇

      「汝尚年輕且年少     青年人生第一期
       具備容貌與壯行     出身如正剎帝利

[0108a09] (一六)

[0108a10] 四二一

       我欲與汝諸財物     象眾先導有光輝
       精銳軍隊汝受用     語我所問汝之生」

[0108a11] (一七)

[0108a12] 四二二

      「雪山山腹是故居     憍薩羅國往昔住
       具備財寶勇進者     端方正直一民族

[0108a13] (一八)

[0108a14] [P.74] 四二三

       彼之族姓為日種     彼之生族曰釋迦
       由彼家族我出家     非為冀求諸欲者

[0109a01] (一九)

[0109a02] 四二四

       已見諸欲之過患     以見出離為安穩
       我為出離行精勤     意喜精勤非諸欲」

[0109a03] (二〇)

[0109a04] 出家經竟

二 精勤經

[0110a07] 四二五

       尼連禪河畔     瑜伽得安穩
       極勤修禪思     專心我精勤

[0110a08] (一)

[0110a09] 四二六

       惡魔障解脫     悲憫語近我
      「汝瘦顏色惡     汝之近死期

[0110a10] (二)

[0110a11] 四二七

       汝死有千分     汝生只一分
       汝生為殊勝     有命行諸善

[0110a12] (三)

[0110a13] [P.75] 四二八

       汝若行梵行     向火獻供物
       汝應積多福     汝何作精勤

[0110a14] (四)

[0111a01] 四二九

       精勤道難至     難行到達難」
       惡魔述此偈     立於佛之前

[0111a02] (五)

[0111a03] 四三〇

       如此示惡魔     世尊如次說
      「放逸之波旬     來此何目的

[0111a04] (六)

[0111a05] 四三一

       世間福微量     於我無所用
       目的求諸福     惡魔為人說

[0111a06] (七)

[0111a07] 四三二

       先信次精進     又是我有慧
       如此自專心     何須汝求生

[0111a08] (八)

[0111a09] 四三三

       我起精進風     涸竭諸流水
       如此自專心     使我身血涸

[0111a10] (九)

[0111a11] 四三四

       身體血涸時     膽汁痰亦涸
       身體肉滅盡     我心益澄靜
       我具念慧定     愈能善立住

[0111a13] (一〇)

[0111a14] 四三五

       如斯善住立     得最高受用
       心不求諸欲     有情中清淨

[0112a01] (一一)

[0112a02] [P.76] 四三六

       汝欲第一軍     不樂第二軍
       飢渴第三軍     渴愛第四軍

[0112a03] (一二)

[0112a04] 四三七

       惛眠第五軍     怖畏第六軍
       疑為第七軍     覆情汝八軍

[0112a05] (一三)

[0112a06] 四三八

       恭敬利名譽     邪行得名聲
       稱揚讚自己     貶下毀他人

[0112a07] (一四)

[0112a08] 四三九

       汝軍障解脫     黑魔之軍勢
       無勇者不勝     勇者勝已樂

[0112a09] (一五)

[0112a10] 四四〇

       我著文邪草     不樂著生命
       若我敗之生     不如戰死勝

[0112a11] (一六)

[0112a12] 四四一

       沙門婆羅門     沒於戰不見
       尋行諸善者     不知涅槃道

[0112a13] (一七)

[0112a14] 四四二

       駕象意無怠     四方見魔軍
       鬥戰我抗衡     此場不能動

[0113a01] (一八)

[0113a02] 四四三

       含天諸世人     不堪勝魔軍
        [P.77] 我慧破汝軍     如石破土鉢

[0113a03] (一九)

[0113a04] 四四四

       自由善思惟     善念使住立
       諸國我遊行     廣導諸弟子

[0113a05] (二〇)

[0113a06] 四四五

       我教諸弟子     專心不放逸
       無憂至彼處     無欲得涅槃」

[0113a07] (二一)

[0113a08] 四四六

      「我於七年間     纏付從隨彼
       有念正覺者     不得乘機會

[0113a09] (二二)

[0113a10] 四四七

       石有脂肪色     或有此柔軟
       有此美味食     如鴉步徘徊

[0113a11] (二三)

[0113a12] 四四八

       不得其美味     鴉捨此處去
       如近石之鴉     我等厭瞿曇」

[0113a13] (二四)

[0113a14] [P.78] 四四九

       彼魔敗憂悶     由脇落琵琶
       夜叉意銷沉     從此便消失

[0114a01] (二五)

[0114a02] 精勤經竟

三 善說經

[0115a07]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世尊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諸比丘答世尊:「尊師!」

[0115a09] 世尊如是曰:「諸比丘!具備四支語,為善說而非惡說,無罪而不見責難於諸識者。云何四支?諸比丘!有比丘只語善說、不語惡說;只語法、不語非法;只語愛語、不語不愛語;只語真實語、不語虛偽語。具備此等四支語,為善說而非惡說,無罪而不見責難於諸識者。」世尊如斯說,善逝如斯說已,師〔世尊〕更曰:

[0115a13] 四五〇

       善人最上語善說(此為第一)
       語法不應語非法(此為第二)
       愛語不語不愛語(此為第三)
       語實不語虛偽語(此為第四)

[0116a02] (一)

[0116a03] [P.79] 時尊者婆耆舍由座而起,徧袒一肩,向世尊合掌,白世尊言:「善逝!我已明解世尊所說義。」「婆耆舍!汝言明解。」時婆耆舍尊者於世尊前,以適當諸偈讚歎世尊:

[0116a05] 四五一

      「勿使自己苦     又勿害他人
       只語之應語     此實善說語

[0116a06] (二)

[0116a07] 四五二

       能作歡迎言     只應言愛語
       勿用諸惡言     愛語言他人

[0116a08] (三)

[0116a09] 四五三

       真實語甘露     是為永遠語
       善人真實義     法上言住立

[0116a10] (四)

[0116a11] 四五四

       佛為達涅槃     為盡苦邊際
       說示安穩語     諸語實最上」

[0116a12] (五)

[0116a13] 善說經竟

四 孫陀利迦婆羅墮闍經

[0118a03]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憍薩羅國孫陀利迦河邊。爾時,孫陀利迦婆羅墮闍祀火婆羅門,於孫陀利迦河邊,行祀聖火之火供養。時孫陀利迦婆羅墮闍婆羅門行祀火之火供養已,即由座起,迴望四方自謂:「此殘餘供物,應使誰受耶?」孫陀利迦 [P.80] 婆羅墮闍婆羅門由不遠之樹下見世尊以衣披纏至頭而坐。見已,以左手持殘餘供物,行近世尊之處。時世尊聞孫陀利迦婆羅墮闍婆羅門之足音而開啟頭衣。時孫陀利迦婆羅墮闍婆羅門見世尊為光頭圓頂,即謂:「此是沙門。」便欲轉回。時孫陀利迦婆羅墮闍婆羅門作如是思念:「雖為光頭圓頂,此世亦有一部分光頭圓頂之婆羅門;我且近前,問彼之出身。」於是,孫陀利迦婆羅墮闍婆羅門行近世尊之處。詣前白世尊言:「尊者何姓之出生?」時世尊以偈對孫陀利迦婆羅墮闍婆羅門曰:

[0118a12] 四五五

      「我非婆羅門     亦非剎帝利
       既非毘舍族     又非他何者
       徧知凡夫姓     皆稱為五蘊
       我無有一物     以慧遊世間

[0119a01] (一)

[0119a02] 四五六

       著僧伽梨衣     無家我遊行
       剃除鬚與髮     自心使寂滅
       對此世人等     悉是無染著
       汝今問我姓     實為不適宜」

[0119a05] (二)

[0119a06] [P.81] 四五七

      「我等婆羅門     見時相問訊
       尊婆羅門否     習問為常例
       若汝婆羅門     答非婆羅門
       我今重問汝     三句廿四字
       彼之娑毘底     吠陀之讚歌」

[0119a10] (三)

[0119a11] 四五八

      「何為是仙人     剎帝利何為
       乃至婆羅門     人人於此世
       何以多營作     供養諸天神
       極達吠陀者     供時受供物
       我說供有效」

[0120a01] (四)

[0120a02] 四五九

[0120a02] 婆羅門曰:

      「通達吠陀人     我今見如斯
       彼供實有效     未見如尊師
       獻菓施其他     無有資格人」

[0120a05] (五)

[0120a06] 四六〇

      「汝於信樂我     婆羅是故門
       汝為求知義     近前來請問
       認汝是寂靜     無忿恨煙者
       無苦亦無求     發見善慧者」

[0120a09] (六)

[0120a10] 四六一

      「樂供卿瞿曇     欲供予不知
        [P.82] 教予供養法     何處供有效
       敬請教示我     然者婆羅門
       汝傾耳諦聽     為汝說供法

[0120a13] (七)

[0120a14] 四六二

       勿問出生族     唯問彼之行
       火生實由薪     雖是卑賤家
       牟尼是有智     高貴慚慎者

[0121a02] (八)

[0121a03] 四六三

       真諦自調練     調御己諸根
       極達諸吠陀     梵行已成人
       期福婆羅門     應當供養彼

[0121a05] (九)

[0121a06] 四六四

       無家捨諸欲     能善自制伏
       如梭之端直     時物供諸人
       期福婆羅門     應當供養彼

[0121a08] (一〇)

[0121a09] 四六五

       善能離諸貪     等持寂諸根
       如月離羅睺     時物供諸人
       期福婆羅門     應當供養彼

[0121a11] (一一)

[0121a12] 四六六

       常念無執著     我意之捨離
       遊行於世間     時物供諸人
       期福婆羅門     應當供養彼

[0121a14] (一二)

[0122a01] 四六七

       離捨於諸欲     戰勝諸欲行
       生死知邊際     而寂滅明澄
        [P.83] 清涼如湖水     如來受獻菓

[0122a03] (一三)

[0122a04] 四六八

       如來諸等者     遠離諸不等
       有無邊智慧     此世及他世
       亦無有染著     如來受獻菓

[0122a06] (一四)

[0122a07] 四六九

       無諂無傲慢     離貪無我意
       無求除忿恨     而成自寂靜
       離垢婆羅門     如來受獻菓

[0122a09] (一五)

[0122a10] 四七〇

       既斷意住著     無何之執取
       無此彼世著     如來受獻菓

[0122a11] (一六)

[0122a12] 四七一

       等持度暴流     知法最上見
       漏盡最後身     如來受獻菓

[0122a13] (一七)

[0122a14] 四七二

       有漏麤惡語     遣除滅無存
       解脫達吠陀     如來受獻菓

[0123a01] (一八)

[0123a02] 四七三

       超染無染著     有慢有情中
       而至於無慢     徧知於諸苦
        [P.84] 共生田因緣     如來受獻菓

[0123a04] (一九)

[0123a05] 四七四

       不依於意欲     而至見遠離
       說超異端見     所起之煩惱
       無何之所緣     如來受獻菓

[0123a07] (二〇)

[0123a08] 四七五

       證知彼此法     遣除及此等
       滅沒令無餘     達成於寂靜
       取盡而解脫     如來受獻菓

[0123a10] (二一)

[0123a11] 四七六

       見結煩惱生     究竟之滅盡
       貪路除無餘     清淨而無過
       離垢無障礙     如來受獻菓

[0123a13] (二二)

[0123a14] 四七七

       無觀自己我     一心於等持
       身端正自住     不動不心栽
       乃至無疑惑     如來受獻菓

[0124a02] (二三)

[0124a03] 四七八

       無毫愚癡因     於一切諸法
       而具有智見     不再以持有
       最後之生身     以達有吉瑞
       無上之正覺     以上人心淨
       如來受獻菓」

[0124a07] (二四)

[0124a08] [P.85] 四七九

      「如是之尊師     吠陀達人故
       如此我供養     為實之供養
       梵天實證人     受食我獻菓」

[0124a10] (二五)

[0124a11] 四八〇

      「唱偈與得食     非我所應食
       依偈而受食     非諸正見法
       諸佛斥唱偈     而得供養食
       婆羅門有時     法唯諸佛行

[0124a14] (二六)

[0125a01] 四八一

       有一切諸德     漏盡滅疑惑
       如是此大仙     供養他飲食
       佛為期福者     最大之福田」

[0125a03] (二七)

[0125a04] 四八二

      「如何食我施     我願欲知此
       敬受尊師教     我於供養時
       徧求如斯人     欲作斯供養」

[0125a06] (二八)

[0125a07] 四八三

      「遠離強情者     其心不混亂
       解脫諸欲者     除去諸昏沉

[0125a08] (二九)

[0125a09] 四八四

       調伏越諸境     明察生死者
       具備牟尼性     斯者來受供

[0125a10] (三〇)

[0125a11] 四八五

       對彼調顰蹙     合掌禮拜彼
       供彼飲食物     斯施為有效」

[0125a12] (三一)

[0125a13] [P.86] 四八六

      「彼尊師佛陀     值得受獻菓
       無上之福田     受供一切世
       施與於尊師     必有獲大果」

[0126a01] (三二)

[0126a02] 時孫陀利迦婆羅墮闍婆羅門白世尊言:「卿瞿曇!希有,卿瞿曇!希有。卿瞿曇!猶如使倒者起,蔽覆者露現,教迷者以道,又如暗夜揭來燈火,使有眼者得見諸色。如斯,瞿曇以諸多教說之說法,我願歸依卿瞿曇、法與比丘眾。我願在卿瞿曇之前出家,得具足戒。」

[0126a06] 孫陀利迦婆羅墮闍婆羅門得於世尊前出家,得受具足戒。而後不久,尊者孫陀利迦婆羅墮闍婆羅門遠離獨自,虔誠不放逸,住於精勤,不久即了知——諸善男子由家出家而達非家之目的——「我生已盡、梵行已成、所作已辦、更不至如斯(輪迴苦界)之狀態」,現世而自通達、作證、具足、住於無上梵行之終局(涅槃)。此尊者孫陀利迦婆羅墮闍婆羅門成為阿羅漢之一人。

[0126a11] 孫陀利迦婆羅墮闍婆羅門經竟

五 摩伽經

[0129a03]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王舍城之靈鷲山。時摩伽學童詣近世尊之所。近已,與世尊相問候,交談喜慶懷念之語,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摩伽學童白世尊言:「卿 [P.87] 瞿曇!我為施主、施者,寬容仁慈而應他所求,依法徧求諸財。依法徧求諸財已,如法得、如法儲。以諸財施一人、施二人、施三人、施四人、施五人、施六人、施七人、施八人、施九人、施十人、施二十人、施三十人、施四十人、施五十人、施百人、施其以上之人。卿瞿曇!我如斯施、如斯供養,生多福否?」「學童!汝如斯施、如斯供養,生多福。學童!汝為施者、施主,寬容仁慈而應他求,依法徧求諸財。依法徧求諸財已,如法得、如法儲。以諸財施一人乃至施百人,施其以上之人。斯人生多之福。」

[0129a12] 時摩伽學童以偈白世尊:

[0129a13] 四八七

[0129a13] 摩伽學童曰:

      「我身著袈裟     遊行而無家
       敬問尊瞿曇     望求福供養
       為應他之求     在家施主者
       此世於他人     施與飲食物
       獻供者何處     獻供是清淨」

[0130a04] (一)

[0130a05] 四八八

[0130a05] 世尊曰:

      「望求福供養     為應他之求
        [P.88] 在家施主者     此世於他人
       施與飲食物     應施與聖者
       此施彼有幸」

[0130a09] (二)

[0130a10] 四八九

[0130a10] 摩伽學童曰:

      「望求福供養     為應他之求
       在家施主者     此世於他人
       施與飲食物     應施與聖者
       世尊教語我」

[0130a14] (三)

[0131a01] 四九〇

      「諸德無一物     自制實無染
       遊行於世間     受人時供養
       期福婆羅門     應當供養彼

[0131a03] (四)

[0131a04] 四九一

       斷一切結縛     調御諸根門
       解脫而無苦     無求於諸人
       應受時供物     期福婆羅門
       應當供養彼

[0131a07] (五)

[0131a08] 四九二

       解脫一切結     調御諸根門
       解脫而無苦     無求於諸人
       應受時供物     期福婆羅門
       應當供養彼

[0131a11] (六)

[0131a12] 四九三

       捨斷諸貪欲     瞋恚及愚癡
       諸漏已滅盡     梵行已成立
       應受時供物     期福婆羅門
       應當供養彼

[0132a01] (七)

[0132a02] [P.89] 四九四

       無諂慢貪欲     離欲無我意
       受人時供物     期福婆羅門
       應當供養彼

[0132a04] (八)

[0132a05] 四九五

       無陷諸結愛     度越於暴流
       無我意行人     應受時供物
       期福婆羅門     應當供養彼

[0132a07] (九)

[0132a08] 四九六

       此世及彼世     並任何世界
       無種有渴愛     受人時供物
       期福婆羅門     應當供養彼

[0132a10] (一〇)

[0132a11] 四九七

       諸欲捨無家     遊行善自制
       如梭之端直     受人時供物
       期福婆羅門     應當供養彼

[0132a13] (一一)

[0132a14] 四九八

       遠離諸貪欲     等持善諸根
       解脫諸煩惱     如月脫羅睺
       受人時供物     期福婆羅門
       應當供養彼

[0133a03] (一二)

[0133a04] 四九九

       自己行寂止     無怒離貪欲
       捨斷世五蘊     而成無所趣
       受人時供物     期福婆羅門
       應當供養彼

[0133a07] (一三)

[0133a08] 五〇〇

       生死斷無餘     超越諸疑惑
       受人時供物     期福婆羅門
       應當供養彼

[0133a10] (一四)

[0133a11] 五〇一

       所依自己德     遊行於世間
       無有存一物     解脫一切處
       受人時供物     期福婆羅門
       應當供養彼

[0133a14] (一五)

[0134a01] 五〇二

      『此為最後有     無有存再生』
       如實知此世     受人時供物
       期福婆羅門     應當供養彼

[0134a03] (一六)

[0134a04] [P.90] 五〇三

       樂禪達吠陀     有念得正覺
       人天歸依處     受人時供物
       期福婆羅門     應當供養彼」

[0134a06] (一七)

[0134a07] 五〇四

      「我無空質問     世尊之宣說
       為我應施者     尊師知法界
       尊師於此世     如斯知如實」

[0134a09] (一八)

[0134a10] 五〇五

[0134a10] 摩伽學童曰:

      「期福而供養     應於他人求
       在家施主者     此世施他人
       一切飲食物     世尊以語我
       完全法供養」

[0134a14] (一九)

[0135a01] 五〇六

[0135a01] 世尊曰:

      「摩伽行供養     於一切三時
       令心欣寂淨     如斯供養者
       所緣真施物     彼住斷過惡

[0135a04] (二〇)

[0135a05] 五〇七

       彼離諸貪欲     調伏於瞋恚
       修慈無量心     日夜不放逸
       於一切諸方     徧滿無量心」

[0135a07] (二一)

[0135a08] 五〇八

      「離為淨解脫     又誰使纏縛
       依何至梵界     牟尼之問我
       不知而說示     世尊我今日
        [P.91] 面見於梵天     尊師真如同
       我等之梵天     光明輝耀人

[0135a12] (二二)

       應於如何者     當生梵天界」

[0135a14] 五〇九

[0135a14] 世尊曰:

      「摩伽三種物     完具行供養
       加斯受施人     共幸應施者
       供養應正求     我言生梵界」

[0136a04] 如斯言已,摩伽學童白世尊言:「卿瞿曇!希有,卿瞿曇!希有。卿瞿曇!猶如使倒者起,令覆蔽者顯露,如迷者教以道,如暗夜揭來燈火,使有眼者得見諸色。如斯,卿瞿曇以諸多之教說說法。我歸依卿瞿曇與法及比丘眾。卿瞿曇受我自今日以後至盡形壽歸依為優婆塞。」

[0136a08] 摩伽經竟

六 薩毘耶經

[0137a09]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迦蘭陀竹林園。爾時,薩毘耶普行者,因昔日與之具血緣之天神提示問題,並曰:「薩毘耶!汝可至沙門或婆羅門處,若解答此疑問,汝得行梵行。」時薩毘耶普行者於彼天神處受其問已,即至有弟子眾、有群,為群眾之 [P.92] 師,有名而有名聲,為宗祖及眾人之善評者,所謂不蘭迦葉、末伽梨瞿舍羅、阿耆多翅舍欽婆羅、波拘陀迦旃延、散若耶毘羅弗多、尼犍若提子等(六師)沙門婆羅門處,向彼等請問。彼等受薩毘耶普行者之問,而不能滿足答覆,不能滿足答覆更又現瞋怒不愉快,且反問薩毘耶普行者。時薩毘耶普行者即自思念:「尊者沙門婆羅門,有弟子眾、有群、為群之師,有名而有名聲,為宗祖及眾人之善評者,所謂不蘭迦葉乃至尼犍若提子(六師),彼等對我之問,不能滿足答覆而現瞋怒不悅,且反問我有關此者。如是,我轉居於劣位(在家之狀態)退受諸欲耶?」時薩毘耶普行者又更思念:「沙門瞿曇有弟子眾、有群、為群之師,有名而有名聲,為宗祖及眾人之善評者。我何不至沙門瞿曇之處,為此等而問耶?」於時薩毘耶普行者又更思念:「尊者沙門婆羅門長老耆宿,達高老齡者而多經驗,出家甚久,有弟子眾、有群為群 [P.93] 之師,有名而有名聲,為宗祖及眾人之善評者,所謂不蘭迦葉乃至尼犍若提子(六師),彼等尚不能滿足解答我之問而現瞋怒不悅,且反問有關此事,然沙門瞿曇又何能得解答此等之質問耶?蓋以沙門瞿曇年少、新出家。」時薩毘耶普行者又更思念:「不可以沙門年輕而輕視侮蔑。縱令沙門雖年少而彼有大神變、大威力、我何不至沙門瞿曇之處,為此等而問耶?」時薩毘耶普行者向世尊之住處旅行前去。次第近至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世尊之居處。詣近已,與世尊共致問喜慶懷念之語後,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薩毘耶普行者以偈白世尊言。

[0139a01] 五一〇

[0139a01] 薩毘耶曰:

      「我有疑疑惑     我欲來請問
       今我此終熄     對我之所問
       順次而隨法     敬請解答我」

[0139a04] (一)

[0139a05] [P.94] 五一一

[0139a05] 世尊曰:

      「薩毘耶遠來     汝欲行詢問
       為汝此終熄     我對汝之問
       順次而隨法     為汝言解答

[0139a08] (二)

[0139a09] 五一二

       薩毘耶汝意     所欲之何事
       隨意汝詢問     使汝疑終熄」

[0139a10] (三)

[0139a11] 時,薩毘耶普行者思念:「尊者瞿曇實甚稀有,尊者瞿曇實未曾有!我實於其他諸沙門婆羅門處,不獲請益之機會,而沙門瞿曇則予我詢問之餘地。」薩毘耶歡喜踴躍、心生喜悅,向世尊詢問。

[0139a14] 五一三

[0139a14] 薩毘耶曰:

      「得何言比丘     依何為柔和
       何謂調御者     如何稱為佛
       世尊我所問     敬請為答覆」

[0140a03] (四)

[0140a04] [P.95] 五一四

[0140a04] 世尊曰:

      「薩毘耶修道     至於般涅槃
       度脫諸疑惑     捨斷有非有
       行成滅再有     此稱為比丘

[0140a07] (五)

[0140a08] 五一五

       有捨一切處     有念諸世間
       不害任何物     越度暴流者
       無濁稱沙門     無惱是柔和

[0140a10] (六)

[0140a11] 五一六

       內外諸世間     調修諸根門
       洞察此彼世     修習調御者

[0140a12] (七)

[0140a13] 五一七

       一切之妄想     分別及輪迴
       生死此兩者     當應善辨知
       離塵無穢污     而得為清淨
       得生之滅盡     此稱為如來」

[0141a02] (八)

[0141a03] 時,薩毘耶普行者於世尊之所說,生大歡喜,隨喜、意悅、歡喜踴躍、喜悅,更向世尊詢問。

[0141a05] 五一八

[0141a05] 薩毘耶曰:

      「何言婆羅門     依何為沙門
        [P.96] 何謂沐浴者     何稱為龍象
       世尊我所問     敬請為答覆」

[0141a08] (九)

[0141a09] 五一九

[0141a09] 世尊曰:

      「薩毘耶離垢     斥一切諸惡
       善等持其心     而得自住立
       超越於輪迴     而有諸功德
       如是無繫縛     此稱婆羅門

[0141a13] (一〇)

[0141a14] 五二〇

       寂靜捨善惡     遠離塵穢垢
       知此世他世     如超生與死
       如是之行者     故稱為沙門

[0142a02] (一一)

[0142a03] 五二一

       洗落內與外     世間之諸惡
       時間之輪迴     天人之世界
       不入時輪迴     此名沐浴者

[0142a05] (一二)

[0142a06] 五二二

       不行何等罪     捨離諸結縛
       一切處解脫     是為無染著
       如是之行者     故稱為龍象」

[0142a08] (一三)

[0142a09] 時,薩毘耶普行者於世尊之所說,生大歡喜,隨喜、意悅、歡喜踴躍、喜悅,更向世尊詢問。

[0142a11] 五二三

[0142a11] 薩毘耶曰:

      「佛說誰田勝     依何為善巧
        [P.97] 如何成賢者     如何謂牟尼
       世尊我所問     敬請為答覆」

[0142a14] (一四)

[0143a01] 五二四

[0143a01] 世尊曰:

      「薩毘耶天人     梵天等為田
       辨知一切田     解脫一切田
       之根本結縛     如斯之行者
       故稱勝田者

[0143a05] (一五)

[0143a06] 五二五

       天人梵為藏     辨知一切藏
       解脫一切藏     之根本結縛
       如斯之行者     故稱為善巧

[0143a08] (一六)

[0143a09] 五二六

       內外兩者白     辨知有淨慧
       超越黑與白     如斯之行者
       故稱為善賢

[0143a11] (一七)

[0143a12] 五二七

       內外諸世間     知善不善法
       值天人供養     越網是牟尼」

[0143a13] (一八)

[0143a14] 時,薩毘耶普行者於世尊之所說,生大歡喜,隨喜、意悅、歡喜踴躍、喜悅,更向世尊詢問。

[0144a02] [P.98] 五二八

[0144a02] 薩毘耶曰:

      「如何之得者     言達吠陀人
       依何成隨知     如何具精進
       何者稱貴族     世尊我所問
       敬請為答覆」

[0144a06] (一九)

[0144a07] 五二九

[0144a07] 世尊曰:

      「薩毘耶應知     沙門婆羅門
       辦知諸吠陀     對一切諸受
       遠離於貪欲     超越一切受
       此達吠陀人

[0144a11] (二〇)

[0144a12] 五三〇

       內外等病根     隨知障名色
       脫諸病根縛     如斯之行者
       故稱為隨知

[0144a14] (二一)

[0145a01] 五三一

       離此世諸惡     越離地獄苦
       有精進精勤     如斯之賢人
       故稱精進者

[0145a03] (二二)

[0145a04] 五三二

       內外諸結縛     斷除染根本
       解脫諸染著     乃至根本縛
       如斯之行者     故稱高貴族」

[0145a06] (二三)

[0145a07] 時,薩毘耶普行者於世尊之所說生大歡喜,隨喜、意悅、歡喜踴躍、喜悅,更向世尊詢問。

[0145a09] 五三三

[0145a09] 薩毘耶曰:

      「何得謂聞解     依何為聖者
        [P.99] 如何具行者     何為普行者
       世尊我所問     敬請為答覆」

[0145a12] (二四)

[0145a13] 五三四

[0145a13] 世尊曰:

      「薩毘耶聞已     知通世間之
       罪無罪諸法     征勝無疑惑
       解脫一切處     無苦聞解者

[0146a02] (二五)

[0146a03] 五三五

       斷除種種漏     阿賴耶執著
       知無赴母胎     除去三種思
       以及泥濘欲     而無妄分別
       此言為聖者

[0146a06] (二六)

[0146a07] 五三六

       行得此教中     善巧一切時
       知於涅槃法     諸處無執著
       解脫無瞋恚     此為有行者

[0146a09] (二七)

[0146a10] 五三七

       中上下及橫     過去現未來
       所有招苦果     等業當回避
       諂慢與貪忿     徧知而行持
       盡名色邊際     應得而得者
       言為普行者」

[0146a14] (二八)

[0147a01] 時,薩毘耶普行者聞世尊之所說,生大歡喜,隨喜、意悅、歡喜踴躍、喜悅, [P.100] 即從座起,上衣徧袒一肩,合掌向世尊前,以適宜之偈,讚歎世尊:

[0147a03] 五三八

      「沙門之諍論     由依止而起
       含說及文字     依止倒想起
       調伏六十及     三之異端說
       如是廣慧者     度越暗暴流

[0147a06] (二九)

[0147a07] 五三九

       至苦之邊際     到達於彼岸
       尊師阿羅漢     等正覺者是
       我想於尊師     乃是漏盡者
       尊師有光輝     有覺慧博慧
       以盡苦際者     敬請來度我

[0147a11] (三〇)

[0147a12] 五四〇

       請知我疑惑     使我度越疑
       極牟尼道頂     歸命於尊師
       無荒廢日種     尊師是柔和

[0147a14] (三一)

[0148a01] [P.101] 五四一

       於我存疑惑     敬請具眼者
       為我作解答     牟尼是尊師
       確實正覺者     尊師無諸蓋

[0148a03] (三二)

[0148a04] 五四二

       尊師之苦惱     悉推破斷滅
       清涼得調御     成實心堅固

[0148a05] (三三)

[0148a06] 五四三

       龍象中龍象     大雄師說法
       一切之諸天     以及那羅陀
       鉢婆多兩神     皆為共隨喜

[0148a08] (三四)

[0148a09] 五四四

       人中高貴者     歸命彼尊師
       人中最上者     歸命彼尊師
       含天諸世界     無勝彼尊師

[0148a11] (三五)

[0148a12] 五四五

       尊師是佛陀     尊師人天師
       尊師征勝魔     而是為牟尼
       尊師已斷除     一切諸隨眠
       己達於自度     亦度此諸人

[0149a01] (三六)

[0149a02] 五四六

       尊師度所依     破壞一切漏
       尊師無取著     乃是為師子
       怖畏及恐怖     一切捨斷者

[0149a04] (三七)

[0149a05] 五四七

       猶如美蓮華     不塗著泥水
       如是之尊師     不塗著善惡
       雄者出兩足     薩毘耶禮師」

[0149a07] (三八)

[0149a08] 時,薩毘耶普行者於世尊之兩足以頭面頂禮,白世尊言:「希有,尊師!希有,尊師!尊師猶如使倒者起,覆蔽者顯露,如教迷者以道,如暗夜揭來燈火,使具眼者能見諸色。如斯尊師以諸多教說說法。我歸依尊師與法及比丘眾。我欲於尊師世 [P.102] 尊前出家,得具足戒。」

[0149a12] 「薩毘耶!曾為異學徒,欲於此佛教之法與律出家、受具足戒時,彼應四月之間別住。四月後心能決定者,諸比丘可使彼出家受具足戒成為比丘。然此情形,亦將因人而有不同。〔汝未及四月之別住,而得出家〕。」

[0150a01] 「尊師!若曾為異學徒,欲於此佛教之法與律出家、受具足戒時,彼四月間別住,過四月後,心能決定,諸比丘可令彼出家受具足戒成為比丘之規定,我不但四月之間,我將四年之間別住。過四年後,心能決定,諸比丘可令我出家,令我成戒具足之比丘。」然薩毘耶普行者於世尊前即得出家,受具足戒成為比丘。而於具戒後不久,尊者薩毘耶獨一遠離,住不放逸,虔誠精勤,不久即於諸善男子正由家出家趣非家之目的,自行通達作證具足無上梵行之終局(即涅槃),更得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成,所作已辦,更不至〔輪迴苦界〕之狀態。」如斯尊者薩毘耶成為阿羅漢之一人。

[0150a08] 薩毘耶經竟

七 施羅經

[0153a03]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遊行鴦崛多羅波國,入 [P.103] 於鴦崛多羅波國,名為阿波那村。適結髮苦行者迦尼耶得聞:「實乃釋迦族子,沙門瞿曇由釋迦族出家,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遊行鴦崛多羅波國,來至阿波那。而尊瞿曇,彼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者、明行足者、善逝、世間解、無上者、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自通達作證,對含括諸天、惡魔、梵天、之一切世界、及沙門、婆羅門、天人等而教說。彼有初善、中善、後善而說有義、有文之法,說明完全徧淨之梵行。其善名聲四布。如得見如斯阿羅漢,堪稱幸福。」

[0153a10] 時結髮苦行者迦尼耶詣近世尊之處,詣已,與世尊共致問候,交談慶慰懷念之語後,坐於一面。世尊向坐於一面之結髮苦行者迦尼耶說法教示,鼓舞、激勵、使之悅喜。時,結髮苦行者迦尼耶,因世尊之說法教示,鼓舞、激勵、使得悅喜,而白世尊言:「尊瞿曇與比丘眾俱,明日請聽受我之請食。」如斯言已,世尊向結髮苦行者迦尼耶曰:「迦尼耶!比丘眾多至千二百五十人。加之,汝信奉諸婆羅門,〔故施食婆羅門,更又供養我大比丘眾,實汝之大負擔,請止供養我等。〕」結髮苦行者迦尼耶,再白世尊言:「尊瞿曇!縱令比丘眾多至千二百五十人,且我雖信奉諸婆羅門,尊瞿曇與比丘眾俱,明日請聽受我之請食。」世尊再又向結髮苦行者迦尼耶曰: [P.104] 「迦尼耶!比丘眾多至千二百五十人,加之,汝信奉諸婆羅門。」結髮苦行者迦尼耶又三度白世尊言:「尊瞿曇!縱令比丘眾多至千二百五十人,且我雖信奉諸婆羅門,尊瞿曇與比丘眾俱,明日請聽許受我之請食。」世尊聞已,默然而聽許。

[0154a07] 此結髮苦行者迦尼耶得知世尊之聽許,即從座起,歸己住院。歸後,告諸友人、同僚、親戚、緣者:「諸友人、同事、親戚、緣者請聽我言,我將招待沙門瞿曇與比丘眾共明日之食。故請汝等幫助我。」「唯然、卿!」結髮苦行者迦尼耶之友、同事、親戚、緣者等答結髮苦行者迦尼耶。說已,或掘竈、或伐薪、或洗器具、或充水甕、或設座席,而結髮苦行者迦尼耶自行預備(圓堂)假屋(用帳幕圍蓋)。

[0154a12] [P.105] 爾時,有施羅婆羅門通曉三吠陀,並通語彙、儀軌、音韻語源論、(阿闥婆吠陀)之類,及古傳說為第五諸聖典之句與解說(文法),並熟達順世論、大人相論,住於阿波那,向三百人之學童,教吠陀聖典。

[0155a01] 爾時,結髮苦行者迦尼耶信奉施羅婆羅門。時,施羅婆羅門從三百人之學童,〔為除久坐所生之疲勞〕,各處作遊步伸膝之行,近至結髮苦行者迦尼耶之住處。施羅婆羅門見迦尼耶屬諸結髮苦行者,或掘竈、〔或伐薪、或洗器具、或充水甕〕、或設座席、而迦尼耶則自行預備假屋。施羅婆羅門見已,問結髮〔苦行者〕迦尼耶曰:「卿迦尼耶!為子娶婦耶?為女嫁夫耶?現起大供養耶?又對摩揭陀王斯尼耶頻毘娑羅與軍隊共招待明日之食事耶?」「卿施羅!我非為子娶婦、非為女嫁夫、又非對摩竭陀王斯尼耶頻毘娑羅與軍隊共招待明日之食事,但我現起大供養。即由釋迦族出家之釋子沙門瞿曇遊行鴦崛多羅波國,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已達阿波那。 [P.106] 而此尊者瞿曇,彼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者、明行具足者、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名聲善揚。我將請彼與比丘眾俱明日之食。」「卿迦尼耶!卿言佛耶?」「卿施羅!我言稱佛。」「卿迦尼耶!卿言佛耶?」「卿施羅!我言稱佛。」

[0155a13] 時施羅婆羅門思念:「此佛之聲,尚為世間所難得。而我等聖典中述三十二大人相,具備三十二相之大人,唯此二而無其他:即若彼住家則為轉輪聖王,作如法正義之王,征服四邊諸國,使國土安定。具備七寶,彼有此等七寶,所謂: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及第七之主兵寶。又彼奮勇豪邁、擊破敵軍,有千人以上之子。彼之全境不用杖罰、不用刀劍,住於正義以法征服。然若彼由家出家而趣非家者,彼成阿羅漢、等正覺者,開現世間諸煩惱蔽。」

[0156a05] [P.107] 「卿迦尼耶!然此阿羅漢、等正覺者尊瞿曇,今住何處?」於是結髮苦行者迦尼耶伸右腕謂施羅婆羅門言:「卿施羅!此方一帶有青樹林,〔世尊等即住彼處〕。」

[0156a07] 時施羅婆羅門共三百學童,即赴世尊之處。於是施羅婆羅門告彼等學童:「汝等須分作小班靜肅步入。蓋彼等世尊難近如師子,可一人行之。而我與沙門瞿曇共談時,汝等勿容置言其間。汝等應待我至談論終止。」時,施羅婆羅門詣近世尊之住處。近後,與世尊共致問,交談述懷慶慰之語後,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施羅婆羅門探望世尊身中有否三十二大人相。施羅婆羅門除世尊身中之二相,大致見三十二大人相。但所謂馬陰藏相、廣長舌相之二大人相,〔彼世尊是否有?〕則起疑惑,即對佛不能信解信受。時世尊以作神變使施羅婆羅門得見馬陰藏相;世尊更又出舌,以舌 [P.108] 觸抵兩耳孔上下、觸抵兩鼻孔上下、更以舌蔽前額之一面。如此施羅婆羅門思念言:「沙門瞿曇完整具足三十二大人相而無所缺。我雖不知彼是否為佛陀,然我曾聞諸年老耆宿婆羅門師,又更其師婆羅曾言:『阿羅漢等正覺之人,當被讚說及己身時,現自己之面目。』如是我應以偈讚歎。」如此施羅婆羅門於世尊前以偈讚歎曰:

[0157a04] 五四八

      「世尊汝身體健全     善生善輝我欲見
       具黃金色精進者     牙齒亦復極潔白

[0157a05] (一)

[0157a06] 五四九

       然而善生之人者     所有相好皆具現
       大人之相三十二     一切皆在汝身中

[0157a07] (二)

[0157a08] 五五〇

       澄淨之眼善顏面     身大端正有光輝
       沙門眾中無比倫     徧照大地如太陽

[0157a09] (三)

[0157a10] 五五一

       汝現莊嚴成比丘     有如黃金之皮膚
       如斯最上之容色     汝為沙門更何為

[0157a11] (四)

[0157a12] 五五二

       汝若在家作輪王     車兵稱主服四方
       閻浮林中主宰者     汝為斯人當得值

[0157a13] (五)

[0157a14] [P.109] 五五三

       地方諸王剎帝利     亦應為汝隸屬者
       瞿曇本是王中王     人類帝王統治者」

[0158a01] (六)

[0158a02] 五五四

[0158a02] 世尊曰:

      「施羅當知我是王     實乃無上之法王
       依法轉輪輪常轉     不可反轉大法輪」

[0158a04] (七)

[0158a05] 五五五

[0158a05] 施羅婆羅門曰:

      「汝是公稱正覺者     瞿曇汝曾如斯說
       我是無上之法王     依法常轉永無歇

[0158a07] (八)

[0158a08] 五五六

       誰將果能繼師後     卿之將軍是弟子
       誰將繼汝之運轉     法輪隨汝轉不歇」

[0158a09] (九)

[0158a10] 五五七

[0158a10] 世尊曰:

      「施羅我轉是此輪     乃是無上之法輪
       諸佛如來由此生     隨我轉者舍利弗

[0158a12] (一〇)

[0158a13] 五五八

       應明達者已明達     應修習者已修習
       應捨斷者已斷捨     故汝應知我是佛

[0158a14] (一一)

[0159a01] 五五九

       汝當對我無疑惑     汝婆羅門信解我
       屢屢見諸正覺者     但能見佛極難得

[0159a02] (一二)

[0159a03] [P.110] 五六〇

       彼等正覺者於世     出現之時實甚難
       婆羅門我是佛陀     煩惱箭之治癒者

[0159a04] (一三)

[0159a05] 五六一

       我為最勝無比類     善能擊破惡魔軍
       一切之敵使降伏     處處歡喜無怖畏」

[0159a06] (一四)

[0159a07] 五六二

[0159a07] 〔施羅對三百弟子等言曰:〕

      「具眼者箭治癒者     大雄師子處林中
       說法如同師子吼     彼之所說善傾聽

[0159a09] (一五)

[0159a10] 五六三

       最勝尊師無比類     擊破魔軍方成佛
       人見有誰不信樂     賤族者亦信樂彼

[0159a11] (一六)

[0159a12] 五六四

       欲從我者隨我來     不願我者可自去
       我近殊勝慧者前     於此佛教我出家

[0159a13] (一七)

[0159a14] 五六五

       若開此等正覺教     若為尊師所望者
       我等亦於慧者前     立志精進願出家

[0160a01] (一八)

[0160a02] 五六六

       此等三百婆羅門     期求所願同合掌
       世尊之前誓願求     齊求師處行梵行」

[0160a03] (一九)

[0160a04] 五六七

[0160a04] 世尊曰:

       施羅梵行是善說     現見即時有樂果
       學者如能不放逸     就此出家不空過

[0160a06] (二〇)

[0160a07] [P.111] 施羅婆羅門與徒眾於世尊前出家受具足戒。時,結髮苦行者迦尼耶於其夜過後,翌晨於自己住處,準備美味之軟食硬食,以告世尊:「尊者瞿曇!備食已就,現至食時。」於是世尊晨早著衣,持鉢、著僧伽梨衣,近至結髮苦行者迦尼耶之住處。至後與比丘眾共坐設席。時,結髮苦行者迦尼耶親自奉侍,以美味之軟食、硬食使世尊與比丘眾滿足飽食。如此結髮苦行者迦尼耶於世尊食訖由鉢放手時,自就低座,坐於一面。世尊對坐於一方之結髮苦行者迦尼耶以次偈隨喜曰:

[0160a13] 五六八

      「最上供養獻供火     最上聖偈娑毘底
       王為人中最上者     大海諸水中最上

[0160a14] (二一)

[0161a01] 五六九

       月為諸星最上者     太陽光輝最上者
       僧眾最上實望福     最上之人應施者」

[0161a02] (二二)

[0161a03] 如是世尊向結髮苦行者迦尼耶以此等偈隨喜後,起座離去。

[0161a04] 時,尊者施羅與徒眾遠離獨處、虔誠不放逸、自住精勤、不久即住於諸男子確 [P.112] 實達於由家出家而趣非家之目的,得無上梵行之究竟(涅槃)。於現世住於自知、作證具足,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成、所作已辦、更不至輪迴苦界。」如斯施羅與徒眾皆成阿羅漢之人。時,尊者施羅與徒眾復俱詣世尊之住處。詣已,徧袒一肩向世尊合掌,以偈白世尊:

[0161a09] 五七〇

      「我等自今八日前     歸依尊師具眼者
       我等今已過七夜     尊師教中得調御

[0161a10] (二三)

[0161a11] 五七一

       尊師是佛亦是師     征勝魔者是牟尼
       尊師已斷諸隨眠     自已度己且度人

[0161a12] (二四)

[0161a13] 五七二

       尊師善超於有依     尊師諸漏已破壞
       尊師師子無取著     捨斷怖畏與恐怖

[0161a14] (二五)

[0162a01] 五七三

       此等三百諸比丘     齊向世尊合掌立
       敬請雄者伸兩足     示諸龍象禮師尊」

[0162a02] (二六)

[0162a03] 施羅經竟

八 箭經

[0165a03] 五七四

       人命於此世     無相不可知
       時短且慘悲     更與苦相應

[0165a04] (一)

[0165a05] [P.113] 五七五

       生者必有死     此無他方法
       生者至老死     生物之法性

[0165a06] (二)

[0165a07] 五七六

       諸早熟果實     有落地怖畏
       生人亦如是     常有死恐畏

[0165a08] (三)

[0165a09] 五七七

       猶如於陶工     作粘土器具
       最後皆于壞     人命亦如斯

[0165a10] (四)

[0165a11] 五七八

       無論幼與長     所有賢與愚
       皆為死左右     一切必至死

[0165a12] (五)

[0165a13] 五七九

       為死戰敗離     所有父與子
       親類復戚族     他界難相救

[0165a14] (六)

[0166a01] 五八〇

       現見種種親     相語諸親人
       如牛引屠場     死魔強曳去

[0166a02] (七)

[0166a03] 五八一

       如斯世間人     老死交相擊
       賢者知世性     已知無憂慮

[0166a04] (八)

[0166a05] 五八二

       生來而死去     此道汝豈知
       兩端無正見     悲泣亦無益

[0166a06] (九)

[0166a07] 五八三

       蒙昧害自己     悲泣有何益
       若能齎己利     聽慧者應為

[0166a08] (一〇)

[0166a09] 五八四

       悲泣與憂愁     無得心寂靜
       但增生彼苦     彼身唯受害

[0166a10] (一一)

[0166a11] [P.114] 五八五

       自己害自己     身瘦容顏褪
       死者不復蘇     悲泣有何益

[0166a12] (一二)

[0166a13] 五八六

       憂愁不捨斷     愈益受其苦
       慟哭命終者     己成憂愁虜

[0166a14] (一三)

[0167a01] 五八七

       人人隨業行     為死所左右
       行他世界時     生類多戰慄

[0167a02] (一四)

[0167a03] 五八八

       思此為當然     生住異滅現
       異變有如斯     見此世間性

[0167a04] (一五)

[0167a05] 五八九

       假如生百年     或生百以上
       彼遂別親眾     捨此世生命

[0167a06] (一六)

[0167a07] 五九〇

       往聽羅漢法     命終見亡者
       彼我不共生     調伏悲泣心

[0167a08] (一七)

[0167a09] 五九一

       猶如家燃火     以水可消熄
       如斯有慧者     賢者善巧人
       如風吹兜羅     憂愁起速滅

[0167a11] (一八)

[0167a12] 五九二

       為求自樂者     勿悲勿貪求
       自己可除憂     應拔煩惱箭

[0167a13] (一九)

[0167a14] 五九三

       惱箭拔無餘     心中得寂靜
       超越諸憂愁     無憂寂滅者

[0168a01] (二〇)

[0168a02] 箭經竟

[P.115] 九 婆私吒經

[0169a08]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於伊車能伽羅村之伊車能伽羅森林。爾時,有頗負盛名之眾多婆羅門諸長老住於伊車能伽羅村。所謂:商伽婆羅門、多梨車婆羅門、沸伽羅娑帝婆羅門、生聞婆羅門、刀提耶婆羅門及其他之盛名婆羅門諸長老。時,有婆私吒與婆羅墮闍二學童為除久坐所生之疲勞,伸膝遊步、各處漫行。彼等因「云何婆羅門?」而生議論。婆羅墮闍學童曰:「人由父母之正當因緣,宿純潔之母胎,乃至七世祖先系統未曾被指責非難故,故為婆羅門也。」婆私吒學童曰:「能具戒、 [P.116] 能完成其義務,是故方成婆羅門。」婆羅墮闍學童未能說服婆私吒學童;又婆私吒學童亦未能說服婆羅墮闍學童。時,婆私吒學童告婆羅墮闍學童曰:「汝婆羅墮闍!由釋迦族出家之釋〔迦族〕子沙門瞿曇住伊車能伽羅森林。而此尊者瞿曇被稱:『彼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者、明行具足者、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而名揚四佈。婆羅墮闍!我等往沙門瞿曇之處,以此義問沙門瞿曇,依沙門瞿曇為我等之解答而受持。」「唯然!」婆羅墮闍學童答婆私吒學童。如是婆私吒與婆羅墮闍二學童詣至世尊之處,彼等與世尊共相問候,談敘歡愉慶慰之語後,坐於一面。坐一面之婆私吒學童以偈白世尊曰:

[0170a08] 五九四

      「我等三吠陀學者     由他認知亦自稱
       沸伽羅沙帝我師     此多梨車之學童

[0170a09] (一)

[0170a10] 五九五

       三吠陀之論說者     其說奧秘我等極
       我等解通吠陀句     等同吠陀阿闍梨

[0170a11] (二)

[0170a12] [P.117] 五九六

       沙門瞿曇觀我等     系統之說有諍論
       由生而成婆羅門     婆羅墮闍此主張
       然我謂依行為得     如具眼者應知斯

[0170a14] (三)

[0171a01] 五九七

       我等兩人相互論     我不能得說服彼
       等正覺者有名聲     我等前來問尊師

[0171a02] (四)

[0171a03] 五九八

       人人猶如向滿月     近前合掌行恭敬
       世人如斯同禮拜     恭敬禮拜瞿曇師

[0171a04] (五)

[0171a05] 五九九

       為使興起世間眼     世尊瞿曇我等問
       依生而成婆羅門     或依行為而得成
       我等不知請示汝     令我等婆羅門知」

[0171a07] (六)

[0171a08] 六〇〇

[0171a08] 世尊曰:「婆私吒!

       我為汝等諸解說
       生物生來有差別     依序如實為解說
       實則出生即相異

[0171a10] (七)

[0171a11] 六〇一

       應知草木有差別     彼等差別自不認
       生來形相既有殊     實乃生類生相異

[0171a12] (八)

[0171a13] [P.118] 六〇二

       次為蛆蟲與蟋蟀     蟻類差別亦應知
       彼等生來形相殊     實則生類生相異

[0171a14] (九)

[0172a01] 六〇三

       生有矮小與粗大     應知四足獸差別
       彼等生來形相殊     實則生類生相異

[0172a02] (一〇)

[0172a03] 六〇四

       腹行背長是蛇類     蛇類差別亦須知
       彼等生來形相殊     實則生類生相異

[0172a04] (一一)

[0172a05] 六〇五

       次說水族水中棲     魚類差別亦應知
       彼等生來形相殊     實則生類生相異

[0172a06] (一二)

[0172a07] 六〇六

       次說乘翼凌虛空     鳥類差別亦應知
       彼等生來形相殊     實則生類生相異

[0172a08] (一三)

[0172a09] 六〇七

       此等生類依於生     形相差別有種種
       如是情狀在人類     形相由生無種種

[0172a10] (一四)

[0172a11] 六〇八

       雖依於髮或依頭     雖依於耳或依眼
       雖依於口或依鼻     雖依於唇又依眉

[0172a12] (一五)

[0172a13] 六〇九

       雖依於頭或依肩     雖依於腹或依背
       雖依於臀或依胸     雖依陰部或行淫

[0172a14] (一六)

[0173a01] 六一〇

       雖依於手或依足     雖依於指或依爪
       雖依於脛或依腿     雖依於色或依聲
       如於其他諸生類     依生形相無有別

[0173a03] (一七)

[0173a04] 六一一

       人各於己身體中     各自人中無別異
       婆羅門與剎帝利     說稱人中有差別

[0173a05] (一八)

[0173a06] [P.119] 六一二

       人中耕作土地者     為生活者皆如是
       農夫非是婆羅門     婆私吒如斯當知

[0173a07] (一九)

[0173a08] 六一三

       人中種種工巧者     為生活者皆如是
       工人非是婆羅門     婆私吒如斯當知

[0173a09] (二〇)

[0173a10] 六一四

       又在人中作買賣     為生活者皆如是
       商人非是婆羅門     婆私吒如斯當知

[0173a11] (二一)

[0173a12] 六一五

       又於人中服事人     為生活者皆如是
       奴僕非是婆羅門     婆私吒如斯當知

[0173a13] (二二)

[0173a14] 六一六

       又於人中為盜者     為生活者皆如是
       盜賊非是婆羅門     婆私吒如斯當知

[0174a01] (二三)

[0174a02] 六一七

       又於人中武術者     為生活者皆如是
       武士非是婆羅門     婆私吒如斯當知

[0174a03] (二四)

[0174a04] 六一八

       又於人中司祭者     為生活者皆如是
       祭官非是婆羅門     婆私吒如斯當知

[0174a05] (二五)

[0174a06] 六一九

       又於人中村與國     受用領有皆如是
       王者非是婆羅門     婆私吒如斯當知

[0174a07] (二六)

[0174a08] 六二〇

       而我依胎由母生     產婦非稱婆羅門
       彼被尊崇稱為卿     有所得者實為彼
       無物又無取著者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4a10] (二七)

[0174a11] 六二一

       一切眾結均已斷     遠離擾著離繫縛
       無有恐懼無怖畏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4a12] (二八)

[0174a13] [P.120] 六二二

       革紐革緒與綱繩     馬勒隨眠皆已斷
       覺四諦者棄門閂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4a14] (二九)

[0175a01] 六二三

       怒罵毆打被繩縛     對此無瞋忍耐者
       具忍辱力強忍軍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5a03] 六二四

       無忿精勤具頭陀     持戒渴愛不增盛
       調御此身最後身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5a04] (三一)

[0175a05] 六二五

       不著蓮葉如水珠     不承錐尖如芥子
       對彼諸欲無染著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5a06] (三二)

[0175a07] 六二六

       此世自己苦滅盡     了知滅盡諸苦者
       卸除重擔離縛者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5a08] (三三)

[0175a09] 六二七

       甚深智慧具慧者     道與非道通曉者
       通達最上義理者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5a10] (三四)

[0175a11] 六二八

       在家以及非家者     不與兩者交往者
       少欲遠離不住家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5a12] (三五)

[0175a13] 六二九

       不論戰慄與剛強     對諸生類藏鞭笞
       不害彼等亦不殺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5a14] (三六)

[0176a01] 六三〇

       違背人中不違背     執笞人中不執笞
       取著人中不取著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6a02] (三七)

[0176a03] 六三一

       貪瞋癡慢與覆蓋     如芥子粒置錐尖
       如是其人亦落置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6a04] (三八)

[0176a05] [P.121] 六三二

       不為粗惡所含義     真實語言是所說
       彼語誰亦不忿怒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6a06] (三九)

[0176a07] 六三三

       無論長短與大小     一切世間淨不淨
       非所與者絕不取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6a08] (四〇)

[0176a09] 六三四

       無論此世與他世     面對三世無欲求
       不求意樂離縛者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6a10] (四一)

[0176a11] 六三五

       無阿賴耶之執著     己知真相無疑惑
       耽於甘露到達者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6a12] (四二)

[0176a13] 六三六

       世間善惡皆棄捨     超越善惡無執著
       離塵無憂清淨者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6a14] (四三)

[0177a01] 六三七

       清淨猶如無曇月     明澄清淨無混濁
       普皆喜有滅盡者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7a02] (四四)

[0177a03] 六三八

       煩惱難路貪險路     超越輪迴與愚癡
       禪渡瀑流到彼岸     不動無愛無疑惑
       煩惱寂滅無取著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7a05] (四五)

[0177a06] 六三九

       捨斷諸欲於此世     普行無家非家行
       普徧欲有滅盡者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7a07] (四六)

[0177a08] 六四〇

       捨斷貪愛於此世     普行無眾獨寂行
       普徧愛有滅盡者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7a09] (四七)

[0177a10] 六四一

       捨去人軛壽五欲     超越天軛壽五欲
       超捨諸軛離縛者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7a11] (四八)

[0177a12] 六四二

       樂與不樂捨離者     清涼快樂無依縛
       一切世界勝雄者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7a13] (四九)

[0177a14] [P.122] 六四三

       一切有情死與生     此等一切皆覺知
       無著善逝是覺者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8a01] (五〇)

[0178a02] 六四四

       諸天諸人乾闥婆     彼之行蹤無可知
       斷盡諸漏阿羅漢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8a03] (五一)

[0178a04] 六四五

       過去現在與未來     前後或中無何物
       既無一物無取著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8a05] (五二)

[0178a06] 六四六

       牛王精進最勝者     大仙已為征服者
       洗浴煩惱覺四諦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8a07] (五三)

[0178a08] 六四七

       覺知有情了宿住     見來世天與惡趣
       已達生之滅盡者     我稱彼為婆羅門

[0178a09] (五四)

[0178a10] 六四八

       於人所賦名與姓     此唯世間之通名
       世俗相傳皆如此     人於生時已賦名

[0178a11] (五五)

[0178a12] 六四九

       姓名不知人之心     長時隨在先入見
       諸不知者謂汝等     由生即是婆羅門

[0178a13] (五六)

[0178a14] 六五〇

       依生非是婆羅門     依生非非婆羅門
       依行為是婆羅門     依行為非婆羅門

[0179a01] (五七)

[0179a02] 六五一

       依行為而為農夫     依行為而為工匠
       依行為而為商人     依行為而為奴僕

[0179a03] (五八)

[0179a04] 六五二

       依行為而為盜賊     依行為而為武士
       依行為而為祭官     又依行而為王者

[0179a05] (五九)

[0179a06] [P.123] 六五三

       見緣起法諸賢者     通曉業與異熟果
       如斯行為如實見     如實得見信不誤

[0179a07] (六〇)

[0179a08] 六五四

       世間依業而存在     人之存在亦依業
       有情為業所結縛     猶如行車為轄結

[0179a09] (六一)

[0179a10] 六五五

       梵行苦行根律儀     戒律禁制調御慧
       由此得成婆羅門     是即最上婆羅門

[0179a11] (六二)

[0179a12] 六五六

       具備三明而寂靜     盡其再有阿羅漢
       梵天帝釋諸識者     婆私吒如斯當知」

[0179a13] (六三)

[0179a14] 作如斯言已,婆私吒與婆羅墮闍二學童白世尊言:「希有瞿曇!希有瞿曇!〔猶如令倒起者、使蔽者顯露,如教迷者以道,又如暗夜揭來燈火,使具眼者見諸色,如斯,瞿曇以諸多教法說示〕。我等歸依卿瞿曇、歸依法、歸依比丘眾。卿瞿曇容許我等自今而後,盡形壽歸依為優婆塞。」

[0180a04] 婆私吒經竟

一〇 拘迦利耶經

[0182a12]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給孤獨園。時,拘迦利耶比丘詣至世尊之處。 [P.124] 詣已,敬禮世尊,坐於一面。坐一面之比丘拘迦利耶白世尊言:「尊師!舍利弗、目犍連有惡欲,為諸惡欲所縛。」如斯言已,世尊告拘迦利耶比丘曰:「拘迦利耶!汝勿作斯言。拘迦利耶!汝勿作斯言。拘迦利耶!汝對舍利弗、目犍連應心生信樂;舍利弗、目犍連是可敬愛者。」拘迦利耶比丘再白世尊言:「尊師!假令世尊以我為可信賴者,則舍利弗、目犍連實有惡欲,為諸惡欲所縛。」世尊再告拘迦利耶比丘曰:「拘迦利耶!汝勿作斯言,拘迦利耶!汝對舍利弗、目犍連應心生信樂;舍利弗、目犍連是可敬愛者。」拘迦利耶比丘再三白世尊言:「尊師!假令世尊信賴我語,則舍利弗、目犍連實有惡欲,為諸惡欲所縛。」世尊再三告拘迦利耶比丘曰:「拘迦利耶!汝勿作斯言。拘迦利耶!汝對舍利弗、目犍連應心生信樂;舍利弗、目犍連是可敬愛者。」時拘迦利耶比丘即由座而起,禮世尊右繞而去。

[0183a09] 拘迦利耶比丘去後不久,彼全身出芥子大之膿皰。漸成小豆大,由小豆大而漸成如大豆粒。由大豆程度漸成棗核大。由棗核大漸成棗粒大。由棗粒大漸成餘甘子 [P.125] (菴摩羅菓)大。由餘甘子大漸成青木瓜大。由青木瓜大漸成熟木瓜大。由熟木瓜大,而潰裂出膿血。時拘迦利耶比丘終因此病而命盡。拘迦利耶命終後,因心恨舍利弗、目犍連,遂生紅蓮地獄。

[0183a14] 時,梵天娑婆世界主於夜半過後,以麗色容光徧照祇園各隅,而詣近世尊之住處。詣已,敬禮世尊,立於一面。立於一面之梵天娑婆世界主,乃白世尊言:「尊師!拘迦利耶比丘命終。尊師!命終之拘迦利耶比丘,因對舍利弗、目犍連有瞋恨心,而生紅蓮地獄。」梵天娑婆世界主作如言。作如斯言已,頂禮世尊右繞,而由其處消逝。

[0184a05] 時,世尊於是夜過後告諸比丘曰:「汝等比丘!昨夜梵天娑婆世界主,於夜半過後以麗色容光徧照祇園各隅,詣至我處。至已禮我,立於一面。立一面之梵天娑婆世界主白我言:『尊師!拘迦利耶比丘命終,尊師!命終之拘迦利耶比丘,因對舍利弗、目犍連懷有恨心,而生紅蓮地獄。』梵天娑婆世界主,作如上言。如斯言已, [P.126] 敬禮我右繞,即消逝。」世尊作如斯言,時有一比丘,白世尊言:「尊師!紅蓮地獄壽量幾何?」「比丘!紅蓮地獄壽命極長。彼處幾年、幾十年、幾千年、或幾十萬年難以計數。」「尊師!然以譬喻能說明耶?」「比丘!能說明。」世尊曰:「比丘!譬如依憍薩羅國以升斗量二十石胡麻,人由其中每百年取一粒。比丘!依此憍薩羅國容量之二十石胡麻,依上示方法取盡,其年時較短於一阿浮陀地獄之壽量。比丘!二十阿浮陀地獄之壽量,等於一尼羅浮陀地獄之壽量。比丘!二十尼羅浮陀地獄之壽量,等於一阿婆婆地獄之壽量。比丘!二十阿婆婆地獄之壽量,等於一阿訶訶地獄之壽量。比丘!二十阿訶訶地獄之壽量,等於一阿吒吒地獄之壽量。比丘!二十阿吒吒地獄之壽量,等於一白睡蓮地獄之壽量。比丘!二十白睡蓮地獄之壽量,等於一青睡蓮地獄之壽量。比丘!二十青睡蓮地獄之壽量,等於一青蓮地獄之壽量。比丘!二十青蓮地獄之壽量,等於一白蓮地獄之壽量。比丘!二十白蓮地獄之壽量,等於一紅蓮地獄之壽量。比丘!而拘迦利耶比丘因心恨舍利弗、目犍連,而生紅蓮地獄。」世尊如是言。善逝如斯言已,師更告諸比丘曰:

[0185a08] [P.127] 六五七

      「人之生來有其口     口其實是利斧生
       愚者常為惡言語     利斧斷除己善根

[0185a09] (一)

[0185a10] 六五八

       應毀訾者而讚賞     應讚賞者作毀訾
       彼以口業積惡運     為積惡運不得樂

[0185a11] (二)

[0185a12] 六五九

       骰子博戲失財產     復失己身猶微少
       對諸善逝心瞋恚     彼之惡運實甚大

[0185a13] (三)

[0185a14] 六六〇

       責罵聖者惡語意     墮入十萬大地獄
       尼羅布陀三十六     五阿浮陀紅蓮獄

[0186a01] (四)

[0186a02] 六六一

       語不真者行不真     行言不行墮地獄
       彼等共為卑劣業     死後當墮他世界

[0186a03] (五)

[0186a04] 六六二

       無瞋心淨無污點     愚者所作瞋恚怒
       瞋怒愚者惡必返     如向逆風投細塵

[0186a05] (六)

[0186a06] [P.128] 六六三

       種種貪欲耽著者     彼以惡語謗他人
       無信吝嗇不親切     兩舌慳物以為事

[0186a07] (七)

[0186a08] 六六四

       惡口不實非聖者     邪惡殺生為惡行
       極劣惡運卑賤生     一生在世勿多言
       不然汝至地獄行

[0186a10] (八)

[0186a11] 六六五

       汝撒惱塵招不利     責罵善人造罪惡
       此世多造諸惡行     長陷深淵至地獄

[0186a12] (九)

[0186a13] 六六六

       任何諸業無滅者     業主必來承受得
       自造罪惡愚鈍者     此世他世自受苦

[0186a14] (一〇)

[0187a01] 六六七

       鐵針釘入所至處     銳利槍刃為所抵
        [P.129] 赤熱鋼彈似食物     果報隨業令服食

[0187a02] (一一)

[0187a03] 六六八

       獄卒惡語無和顏     罪人無有避難處
       坐於擴敷炭火上     普入盛燃火焰中

[0187a04] (一二)

[0187a05] 六六九

       更以鐵網覆其上     鐵製之鎚擊其中
       由闇入闇真黑暗     其闇擴漫如霧濛

[0187a06] (一三)

[0187a07] 六七〇

       次更普燃熾盛火     金屬製鑊入彼等
       於火盛燃之鑊中     罪人長時浮沉煮

[0187a08] (一四)

[0187a09] 六七一

       膿血混滿在鑊中     作罪過者煮於此
        [P.130] 無論走往何方隅     到處煩惱觸膿血

[0187a10] (一五)

[0187a11] 六七二

       又有蟲類棲水鑊     作罪過者煮其中
       四邊皆是等大釜     無有邊岸出去處

[0187a12] (一六)

[0187a13] 六七三

       更有銳利劍葉林     入其處者斷四肢
       獄卒用鈎捕其舌     曳引拉長予痛擊

[0187a14] (一七)

[0188a01] 六七四

       復有剃刀銳利刃     彼等難越地獄河
       諸多愚鈍作惡者     行諸惡者墮其中

[0188a02] (一八)

[0188a03] [P.131] 六七五

       其處更有黑斑犬     野干大鷲烏鴉群
       人人悲泣被噉食     彼等受盡鷹鳥啄

[0188a04] (一九)

[0188a05] 六七六

       造罪之人所遭遇     地獄生活實悲慘
       此世餘命作善行     不可放逸度日行

[0188a06] (二〇)

[0188a07] 六七七

       紅蓮地獄之壽量     如智計量擔胡麻
       五千萬兆年已多     又加年百二十億

[0188a08] (二一)

[0188a09] 六七八

       地獄之苦長難說     其長彼處不可住
       故為好淨善諸德     語意經常徧守護」

[0188a10] (二二)

[0188a11] 拘迦利耶經竟

一一 那羅迦經

[0191a06] 〔序偈〕

[0191a07] 六七九

       滿足生歡喜     三十三天眾
       恭敬有淨衣     取衣讚帝釋
       阿私陀仙人     晝住之時見

[0191a09] (一)

[0191a10] [P.132] 六八〇

       喜悅踴躍見諸天     仙人恭敬問因由
      「何緣天眾極滿悅     何故取衣作揮舞

[0191a11] (二)

[0191a12] 六八一

       假令諸天戰修羅     修羅戰敗勇士勝
       彼時亦不大歡喜     今見喜悅甚稀有

[0191a13] (三)

[0191a14] 六八二

       且歌且舞吹口笛     拍手踴躍奏天曲
       我住須彌問汝等     汝等速為我解疑」

[0192a01] (四)

[0192a02] 六八三

      「無比最勝寶菩薩     利益安樂生人界
       釋迦族村藍毘尼     我等滿足極欣悅

[0192a03] (五)

[0192a04] 六八四

       一切有情最高者     人中牛王最上者
        [P.133] 仙人林中轉法輪     猛勝百獸師子吼」

[0192a05] (六)

[0192a06] 六八五

       聞諸天聲仙人急     下降淨飯王宮廷
       坐其處告釋迦眾     「我今欲見此童子」

[0192a07] (七)

[0192a08] 六八六

       釋迦族等爐金工     鍛練輝耀如金黃
       高貴容貌童子麗     為阿私陀仙人見

[0192a09] (八)

[0192a10] 六八七

       輝耀行空如火焰     清淨霽雲如滿月
       照曜大地如秋陽     阿私陀仙生歡喜

[0192a11] (九)

[0192a12] 六八八

       諸天有骨千圓輪     空中護持有傘蓋
       金柄拂塵上下扇     不見持拂傘蓋人

[0192a13] (一〇)

[0192a14] [P.134] 六八九

       黑妙結髮斯見已     頭上白傘為翳遮
       如錦毯中之黃金     躍踴喜心抱太子

[0193a01] (一一)

[0193a02] 六九〇

       彼通真言及相好     抱取釋迦驗牛王
       欣樂心發感歎聲     人間無上最上者

[0193a04] 六九一

       隨念自己將終時     仙人怏怏眼流淚
       釋迦族見仙人泣     莫非童子有障礙

[0193a05] (一三)

[0193a06] 六九二

       仙人告慰釋迦族     我非隨念子不利
       童子絕無任何障     彼非凡庸善留意

[0193a07] (一四)

[0193a08] 六九三

       童子得成無上覺     得見最上之清淨
       彼之梵行廣弘通     憐愍眾生轉法輪

[0193a09] (一五)

[0193a10] [P.135] 六九四

       然我餘命不久世     正覺之前我命終
       無等之法我不聞     我心故此苦惱痛

[0193a11] (一六)

[0193a12] 六九五

       釋迦族眾大歡喜     彼之生來始出城
       憐愍自己之子嗣     修學無等精勤法

[0193a13] (一七)

[0193a14] 六九六

      「今後有佛成正覺     汝若聞其行法道
       爾時當往徧求問     彼世尊前行梵行」

[0194a01] (一八)

[0194a02] 六九七

       豫見未來得清淨     仙人所教饒益意
       多積福善那羅迦     待望勝者護諸根

[0194a03] (一九)

[0194a04] 六九八

       聞彼勝者轉法輪     仙人教言實現時
        [P.136] 行見牛王得信樂     請問牟尼最勝行

[0194a05] (二〇)

[0194a06] 序偈竟

[0194a07] 六九九

      「阿私陀仙所述語     此語如實我了知
       瞿曇諸法通達者     故我前來謁世尊

[0194a08] (二一)

[0194a09] 七〇〇

       出家乃至住非家     托鉢之行續尋求
       我問牟尼請示我     最上句之牟尼行」

[0194a10] (二二)

[0194a11] 七〇一

[0194a11] 世尊曰:

      「行難得難清淨道     我令汝知牟尼行
       然而我告汝此事     志須強毅心堅固

[0194a13] (二三)

[0194a14] 七〇二

       無論村人罵或讚     應以平等行儀臨
       慎防瞋意嚴加護     寂靜勿為高傲行

[0195a01] (二四)

[0195a02] [P.137] 七〇三

       如園中有種種焰     黃紅大小皆出現
       誘惑牟尼諸女人     縱令彼女來誘惑

[0195a03] (二五)

[0195a04] 七〇四

       牟尼已經離婬法     彼此諸欲皆已捨
       於諸生物強或弱     不生瞋害無愛著

[0195a05] (二六)

[0195a06] 七〇五

       我與彼等亦相同     彼等與我亦無異
       自己與彼相比較     不可殺害諸眾生

[0195a07] (二七)

[0195a08] 七〇六

       一切凡夫所執著     欲求貪欲須捨去
       棄貪行道具眼者     必定能度貪地獄

[0195a09] (二八)

[0195a10] 七〇七

       控制肚腹須節食     一切少欲勿貪求
       彼實厭離於諸欲     無欲寂滅無煩惱

[0195a11] (二九)

[0195a12] 七〇八

       牟尼每日出行乞     行乞已訖赴林邊
       牟尼止住在樹下     樹下就座已牟尼

[0195a13] (三〇)

[0195a14] 七〇九

       彼賢者勤修禪定     樹下靜慮樂林邊
       自行禪定自滿足     樹下寂靜應禪思

[0196a01] (三一)

[0196a02] 七一〇

       林中樹下且過夜     翌朝赴村行乞食
       信眾招待與供養     持來之食亦不喜

[0196a03] (三二)

[0196a04] 七一一

       牟尼沿村到來時     不以家家過急行
       如同啞者之乞食     教策之語不得說

[0196a05] (三三)

[0196a06] 七一二

       若乞得食斯可矣     若不得食亦善哉
       兩者等同為看待     牟尼坦然靜還來

[0196a07] (三四)

[0196a08] [P.138] 七一三

       彼手持鉢續遊行     人謂啞者亦非啞
       雖少施與亦莫輕     不可輕蔑彼施者

[0196a09] (三五)

[0196a10] 七一四

       我作沙門為行道     說示種種至高道
       達於彼岸無二次     亦無一回到達者

[0196a11] (三六)

[0196a12] 七一五

       輪迴暴流必須斷     比丘不可有愛著
       捨斷所作諸善惡     如斯比丘無熱惱」

[0196a13] (三七)

[0196a14] 七一六

[0196a14] 世尊曰:

      「令汝得知牟尼行     攝食如嚐剃刀刃
       必當以舌抑口蓋     對胃亦應行自制

[0197a02] (三八)

[0197a03] 七一七

       沈滯之心不可有     心中不可多思念
       無有依著無臭穢     最後目的為梵行

[0197a04] (三九)

[0197a05] 七一八

       親近沙門是心離     獨坐身離應學習
       離為獨一牟尼行     若能獨一樂行道

[0197a06] (四〇)

[0197a07] 七一九

       若然名聲耀十方     精進禪思棄諸欲
       我等弟子慕聖法     愈益增長慚與信

[0197a08] (四一)

[0197a09] [P.139] 七二〇

       猶如挖掘深河底     應知河川諸情況
       小河底淺流有音     大川流水無音聲

[0197a10] (四二)

[0197a11] 七二一

       淺水之流有潺聲     滿水之流成寂靜
       愚者如同半水甕     賢者如同滿水湖

[0197a12] (四三)

[0197a13] 七二二

       沙門且具法與義     多語利益眾生事
       彼等自知所示法     彼等自知宜多語

[0197a14] (四四)

[0198a01] 七二三

       彼等自知自制心     彼等自知勿多語
       彼牟尼值牟尼行     彼牟尼證牟尼行」

[0198a02] (四五)

[0198a03] 那羅迦經竟

一二 二種隨觀經

[0200a03]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舍衛城東園鹿母高堂。爾時,世尊於十五日布薩滿月 [P.140] 之夜,受比丘眾圍繞,露地而坐。時世尊默然迴顧眾多比丘,告諸比丘言:「諸比丘!出離世間至成聖之正覺有諸善法。諸比丘!汝等何故出離世間至聖正覺,聞此等善法耶?諸比丘!若有問汝等者,汝等可如是回答彼等:『此無他,是為如實知二法。』然汝等以何言二?『此是苦、此是苦集』,此是一隨觀;『此是苦滅、此是至苦滅道』,此是第二隨觀。諸比丘!如是正隨觀此二者,勇猛精勤不放逸而自住,比丘(一)於現世期望得全智(阿羅漢);又(二)若煩惱之有餘時,期得不還(阿那含)二果中隨一之果。」世尊如是言。善逝如斯言已,師又更言曰:

[0200a11] 七二四

      「於苦無知解     復不知苦生
       苦又普無殘     不知絕滅處
       更至苦寂滅     不知其道之

[0200a13] (一)

[0200a14] 七二五

       人心無解脫     亦無解脫慧
       未能盡苦際     彼實至生老

[0201a01] (二)

[0201a02] 七二六

       然能知離苦     亦知苦發生
       又苦徧無餘     知苦絕滅處
        [P.141] 更至苦寂滅     知解彼道處

[0201a04] (三)

[0201a05] 七二七

       具足心解脫     亦具慧解脫
       彼等盡苦際     不至生與老」

[0201a06] (四)

[0201a07] 「『依他之異門,亦有二種正隨觀耶?』諸比丘!若有人問者,應答彼等:『有。』然云何為二?『任何苦之生,亦皆依緣依而生』,此乃一隨觀;『然依之離滅無餘,故無苦之發生』,此乃第二隨觀。諸比丘!如是正隨觀此二者,勇猛精勤不放逸而自住,比丘(一)於現世期望得全智(阿羅漢);(二)若煩惱有餘時,於不還(阿那含)之二果中得隨一之果。」世尊如右言。善逝如是言已,師更言曰:

[0201a12] 七二八

      「世間種種苦     皆依因緣生
       無知作依處     愚鈍屢受苦
       知苦隨觀者     知而不作依」

[0201a14] (五)

[0202a01] 「『其他異門亦有二種正隨觀耶?』諸比丘!若有人問者,應答彼等:『有。』然云何為二?『任何苦之生,皆緣無明而生』,此乃一隨觀;『然無明離滅之無餘,故無苦之發生』,此乃第二隨觀。諸比丘!如是正隨觀此二者,勇猛精勤不放逸而自住,比丘(一)於現世期望得全智(阿羅漢);又(二)若煩惱之有餘時,於不還(阿那含)之二果中期得隨一之果。」世尊如右言。善逝如斯言已,師更言曰:

[0202a06] [P.142] 七二九

      「由此而有彼     生死與輪迴
       輪轉行不已     其趣是無明

[0202a07] (六)

[0202a08] 七三〇

       無明是大癡     由此久輪迴
       至明諸有情     後有不更來」

[0202a09] (七)

[0202a10] 「『又依他異門亦有二種正隨觀耶?』諸比丘!若有人問者,應答彼等:『有。』然云何為二?『任何苦之生,皆緣行而生』,此是一隨觀;『然諸行離滅之無餘,故無苦可發生』,此是第二隨觀。諸比丘!如是正隨觀此二者,勇猛精勤不放逸而自住,比丘(一)於現世期得全智(阿羅漢);又(二)若煩惱有餘時,期得不還(阿那含)之二果中隨一之果。」世尊如上言。善逝如是言已,師更言曰:

[0203a01] 七三一

      「任何苦發生     皆緣行而生
       諸行之離滅     無苦可發生

[0203a02] (八)

[0203a03] 七三二

       苦生緣於行     了知此過患
       止滅一切行     斷除諸欲想
       此苦之滅盡     如實知此已

[0203a05] (九)

[0203a06] 七三三

       正見達吠陀     正知諸賢者
       戰勝惡魔結     後有不更來」

[0203a07] (一〇)

[0203a08] [P.143] 「『依他異門亦有二種正隨觀耶?』諸比丘!若有人問者,應答彼等:『有。』然云何為二?『任何苦之生,皆緣於識』,此是一隨觀;『然識離滅之無餘,故無苦之發生』,此是第二隨觀。諸比丘!如是正隨觀此二者,勇猛精勤不放逸而自住,比丘(一)於現世期望得全智(阿羅漢);又(二)若煩惱之有餘時,期得不還(阿那含)之二果中隨一之果。」世尊如是言。善逝如是言已,師更言曰:

[0203a13] 七三四

      「一切苦發生     皆是緣於識
       由識之離滅     無苦可發生

[0203a14] (一一)

[0204a01] 七三五

       苦緣識而生     了知此過患
       識若寂靜故     無愛即寂滅」

[0204a02] (一二)

[0204a03] 「『依他之異門亦有二種正隨觀耶?』諸比丘!若有人問者,應答彼等:『有。』然云何為二?『任何苦之生,皆緣於觸』,此是一隨觀;『然因觸離滅之無餘,故無苦之發生』,此是第二隨觀。諸比丘!如是正隨觀此二者,勇猛精勤不放逸而自住,比丘(一)於現世期望得全智(阿羅漢);又(二)若煩惱之有餘時,期得不還(阿那含)之二果中隨一之果。」世尊如上言。善逝如是言已,師更言曰:

[0204a08] 七三六

      「為觸所擊敗     從有流而行
       諸人行邪道     無能盡滅結

[0204a09] (一三)

[0204a10] 七三七

       如是徧知觸     諸人喜寂靜
       彼等實滅觸     無愛故寂滅」

[0204a11] (一四)

[0204a12] 「『依他之異門亦有二種之正隨觀耶?』諸比丘!若有人問者,應答彼等:『有。』然云何為二?『任何苦之生,皆緣於受』,此是一隨觀;『然受離滅之無餘,故無苦之發生』,此是第二隨觀。諸比丘!如是正隨觀此二者,勇猛精勤不放逸而自住,比丘(一)於現世期得全智(阿羅漢);又(二)若煩惱之有餘時,當得不還(阿那含)之二果中隨一之果。」世尊如是言。善逝如是言已,師更言曰:

[0205a03] [P.144] 七三八

      「無論樂或苦     不苦或不樂
       內者與外者     一切所感受

[0205a04] (一五)

[0205a05] 七三九

       此苦須當知     虛偽破滅法
       以智觸衰滅     認斯可離貪
       諸受滅盡故     無愛故寂滅」

[0205a07] (一六)

[0205a08] 「『依他之異門亦有二種正隨觀耶?』諸比丘!若有人問者,應答彼等:『有。』然云何為二?『任何苦之生,皆緣於渴愛』,此是一隨觀;『然渴愛離滅之無餘,故無苦之發生』,此是第二隨觀。諸比丘!如是正隨觀此二者,勇猛精勤不放逸而自住,比丘(一)於現世期望得全智(阿羅漢);又(二)若煩惱之有餘時,期得不還(阿那含)之二果中隨一之果。」世尊如是言。善逝如是言已,師更言曰:

[0205a13] 七四〇

      「渴愛為友者     長時續輪迴
       有此而有彼     輪迴無超脫

[0205a14] (一七)

[0206a01] 七四一

       渴愛緣生苦     知此之過患
       渴愛離無取     念之當普行」

[0206a03] [P.145] 「『依他之異門,亦有二種正隨觀耶?』諸比丘!若有人問者,應答彼等:『有。』然云何為二?『任何苦之生,皆緣於取』,此是一隨觀;『然因取離滅之無餘,故無苦之發生』,此是第二隨觀。諸比丘!如是正隨觀,此二者,勇猛精勤不放逸而自住,比丘(一)於現世期望得全智(阿羅漢);又(二)若煩惱之有餘時,期得不還(阿那含)之二果中隨一之果。」世尊如是言。善逝如是言已,師更言曰:

[0206a08] 七四二

      「有乃緣於取     有者受諸苦
       生者必有死     此苦生之緣

[0206a09] (一九)

[0206a10] 七四三

       取之滅盡故     諸賢正了知
       知達生滅盡     後有不更來」

[0206a11] (二〇)

[0206a12] 「『依他異門亦有二種正隨觀耶?』諸比丘!若有人問者,應答彼等:『有。』然云何為二?『任何苦之生,皆緣於齷齪』,此是一隨觀;『然齷齪離滅之無餘,故無苦之發生』,此是第二隨觀。諸比丘!如是正隨觀此二者,勇猛精勤不放逸而自住,比丘(一)於現世期望得全智(阿羅漢);又(二)若煩惱之有餘時,期得不還(阿那含)之二果中隨一之果。」世尊如是言。善逝如是言已,師更告曰:

[0207a03] 七四四

      「任何苦之生     皆緣於齷齪
       由諸齷齪滅     無有苦之生

[0207a04] (二一)

[0207a05] 七四五

       有苦緣齷齪     了知此過患
       捨遣諸齷齪     無齷齪解脫

[0207a06] (二二)

[0207a07] 七四六

       斷絕諸有愛     比丘心寂靜
       滅度生輪迴     彼更不再有」

[0207a08] (二三)

[0207a09] 「『依他之異門亦有二種正隨觀耶?』諸比丘!若有人問者,應答彼等:『有。』然云何為二?『任何苦之生,皆緣於食』,此是一隨觀;『然食離滅之無餘,故無苦之發生』,此是第二隨觀。諸比丘!如是正隨觀此二者,勇猛精勤不放逸而自住,比丘(一)於現世期望得全智(阿羅漢);又(二)若煩惱之有餘時,期得不還(阿那含)之二果中隨一之果。」世尊如是言。善逝如是言已,師更言曰:

[0207a14] 七四七

      「任何苦之生     皆緣食而生
       依於諸食滅     無有苦之生

[0208a01] (二四)

[0208a02] 七四八

       苦乃緣食有     知此為過患
       徧知一切食     勿依止諸食

[0208a03] (二五)

[0208a04] [P.146] 七四九

       吠陀之達人     涅槃正了知
       諸漏徧盡故     省察受用食
       住法不入趣」

[0208a06] (二六)

[0208a07] 「『依他之異門亦有二種正隨觀耶?』諸比丘!若有人問者,應答彼等:『有。』云何為二?『任何苦之生,皆緣於動轉』,此是一隨觀;『然動轉離滅之無餘,故無苦之發生』,此是第二隨觀。諸比丘!如是正隨觀此二者,勇猛精勤不放逸而自住,比丘(一)於現世期望得全智(阿羅漢);又(二)若煩惱之有餘時,期得不還(阿那含)之二果中隨一之果。」世尊如是言。善逝如是言已,師更言曰:

[0208a12] 七五〇

      「任何苦之生     皆緣於動轉
       諸動轉之滅     無有苦之生

[0208a13] (二七)

[0208a14] 七五一

       苦乃緣動轉     了知此過患
       如是棄愛欲     令除滅諸行
       不動亦無取     念之應普行」

[0209a02] (二八)

[0209a03] 「『依他之異門亦有二種正隨觀耶?』諸比丘!若諸人有問者,應答彼等:『有。』然云何為二?『有依止者有動搖』,此是一隨觀;『依止無者動搖無』,此是第二隨觀。諸比丘!如是正隨觀此二者,勇猛精勤不放逸而自住,比丘(一)於現世期望得全智(阿羅漢);又(二)若煩惱之有餘時,期得不還(阿那含)之二果中隨一之果。」世尊如是言。善逝如斯言已,師更言曰:

[0209a08] 七五二

      「無依無動搖     有依有取著
       此有故彼有     無越度輪迴

[0209a09] (二九)

[0209a10] 七五三

       諸依有怖畏     了知此過患
       無依無取著     念之應普行」

[0209a11] (三〇)

[0209a12] [P.147] 「『依他之異門亦有二種正隨觀耶?』諸比丘!若有人問者,應答彼等:『有。』然云何為二?『無色〔界定〕遠比色〔界定〕更為寂靜』,此是一隨觀;『滅〔盡定〕遠比無色〔界定〕更為寂靜』,此是第二隨觀。如是正隨觀此二者,勇猛精勤不放逸而自住,比丘(一)於現世期望得全智(阿羅漢);又(二)若煩惱之有餘時,期得不還(阿那含)之二果中隨一之果。」世尊如是言。善逝如是言已,師更言曰:

[0210a03] 七五四

      「色界諸有情     及住無色界
       不知滅盡定     是為再來者

[0210a04] (三一)

[0210a05] 七五五

       徧知色界定     善住無色界
       滅定解脫者     彼等捨死魔」

[0210a06] (三二)

[0210a07] 「『依他之異門亦有二種正隨觀耶?』諸比丘!若有人問者,應答彼等:『有。』然云何為二?諸比丘!『含括天、魔、梵天之世界,含括沙門、婆羅門、天、人一切諸人中或思:「此是真理」者,但諸聖者以正慧如實善見「此是虛妄」』,此是一隨觀;諸比丘!『含括天、魔、梵天之世界,含括沙門、婆羅門、天、人一切諸人中或思:「此是虛妄」者,但諸聖者以正慧如實善見:「此是真理」』,此是第二隨觀。諸比丘!如是正隨觀此二者,勇猛精勤不放逸而自住,比丘(一)於現世期望得全智(阿羅漢);又(二)若煩惱之有餘時,期得不還(阿那含)之二果中隨一之果。」世尊如上言。善逝如斯言已,師更言曰:

[0211a01] 七五六

      「非我以謂我     住著於名色
       見天及人世     愚思為真理

[0211a02] (三三)

[0211a03] 七五七

       愚者如所思     由思為所異
       愚思成虛妄     暫法虛妄法

[0211a04] (三四)

[0211a05] [P.148] 七五八

       涅槃非妄法     諸聖知真實
       彼等解真理     無愛故寂滅」

[0211a06] (三五)

[0211a07] 「『依他之異門亦有二種正隨觀耶?』諸比丘!若有人問者,應答彼等:『有。』然云何為二?諸比丘!『含括天、魔、梵天之世界,含括沙門、婆羅門、天、人一切諸人中,或思:「此是樂」者,但諸聖者以正慧如實善見:「此是苦」』,此是一隨觀;諸比丘!『含括天、魔、梵天之世界,含括沙門、婆羅門、天、人一切諸人中,或思:「此是苦」者,但諸聖者以正慧如實善見:「此是樂」』,此是第二隨觀。諸比丘!如是正隨觀此二者,勇猛精勤不放逸而自住,比丘(一)於現世期望得全智(阿羅漢);又(二)若煩惱之有餘時,期得不還(阿那含)二果中隨一之果。」世尊如是言。善逝如斯言已,師更言曰:

[0212a01] 七五九

      「唯言有此者     色聲及香味
       觸法為嗜好     愛著以適意

[0212a02] (三六)

[0212a03] 七六〇

       諸天及世人     實以此為樂
       此等之滅時     彼等思為苦

[0212a04] (三七)

[0212a05] 七六一

       有身之斷滅     諸聖見為樂
       正見人所思     恰與世間反

[0212a06] (三八)

[0212a07] [P.149] 七六二

       他人所言樂     諸聖稱是苦
       他人所謂苦     聖者稱是樂
       了知難解法     無知則癡迷

[0212a09] (三九)

[0212a10] 七六三

       無明所蔽翳     黑暗無所見
       正見諸善人     光明大開顯
       不達熟法愚     近之亦不識

[0212a12] (四〇)

[0212a13] 七六四

       為有貪所敗     從有流行去
       受魔所制者     於法無正覺

[0212a14] (四一)

[0213a01] 七六五

       除去聖賢者     誰能值正覺
       正知涅槃句     無漏般涅槃」

[0213a02] (四二)

[0213a03] 世尊如是言已,彼諸比丘聞世尊之所說,意悅歡喜。世尊說此法時,有六十比丘,心無取著,解脫諸漏。

[0213a05] [P.150] 二種隨觀經竟

[0213a06] 此〔二種隨觀經之〕攝頌:

   諦依與無明
   諸行第五識
   觸諸受渴愛
   取齷齪諸食
   動轉動搖色
   真理苦十六

[0213a13] 大品第三竟

[0213a14] 攝頌:

   出家與精勤
   善說孫陀利
   摩伽薩毘耶
   說施羅與箭
   乃至婆私陀
   與拘迦利耶
   那羅迦以及
   二種正隨觀
   此等十二經
   稱之為大品

[P.151] 四 義品

一 欲經

[0217a06] 七六六

       欲求欲對象     若彼已有成
       人得所欲者     確然彼心喜

[0217a07] (一)

[0217a08] 七六七

       若人有此欲     生起此欲者
       彼諸欲失滅     煩惱如中箭

[0217a09] (二)

[0217a10] 七六八

       迴避諸欲者     如避蛇頭足
       世間之愛著     有念正超越

[0217a11] (三)

[0217a12] 七六九

       黃金田器具     傭僕與牛馬
       若有追求者     婦女親欲多

[0217a13] (四)

[0217a14] 七七〇

       彼無力戰勝     彼被危難破
       如是彼隨苦     如破舟進水

[0218a01] (五)

[0218a02] 七七一

       故人常有念     諸欲應迴避
       如船除積水     到達彼岸者
       彼等捨諸欲     斷欲渡瀑流

[0218a04] (六)

[0218a05] 欲經竟

二 窟八偈經

[0224a05] 七七二

       身體多著於所蔽     人住沈潛於愚中
        [P.152] 如斯之人難遠離     世間捨欲實不易

[0224a06] (一)

[0224a07] 七七三

       欲求因緣有樂結     自難解脫他難脫
       彼等總期望前後     過現未來覓諸欲

[0224a08] (二)

[0224a09] 七七四

       面對諸欲迷貪求     住著不正吝嗇者
       憂慮死後將如何     悲泣煩惱陷諸苦

[0224a10] (三)

[0224a11] 七七五

       故人於教如次學     知此世間多不正
       賢者勸言命短少     因其不正不可行

[0224a12] (四)

[0224a13] 七七六

       我見世間顫動者     諸人對有生至愛
       面臨死神愚人泣     對諸有愛難超越

[0224a14] (五)

[0225a01] 七七七

       請看動盪人我執     彼若涸河少水魚
       見此應行無我執     對有不被其繫著

[0225a02] (六)

[0225a03] 七七八

       調伏諸欲離兩邊     徧知諸觸無隨貪
       不行惡業自呵責     賢者見聞皆無著

[0225a04] (七)

[0225a05] [P.153] 七七九

       徧知想已渡瀑流     牟尼無染著徧取
       拔箭以行不放逸     此世他世無願求

[0225a06] (八)

[0225a07] 窟八偈經竟

三 瞋怒八偈經

[0226a08] 七八〇

       若人瞋怒語誹謗     妄信他人說真實
       牟尼不近誹謗語     牟尼到處無心荒

[0226a09] (一)

[0226a10] 七八一

       為欲所牽住意欲     云何可越自己見
       彼思所作自完成     其知之言所欲言

[0226a11] (二)

[0226a12] 七八二

       未受他人之詢問     放言自修頭陀戒
       自言自己自慢者     善者稱此非聖法

[0226a13] (三)

[0227a01] 七八三

       比丘自修寂滅者     如是諸德我不誇
       世間煩惱無增盛     善者此稱為聖法

[0227a02] (四)

[0227a03] [P.154] 七八四

       徧計不淨之諸法     重視造作諸人等
       以見自己之功德     依止虛幻緣妄見

[0227a04] (五)

[0227a05] 七八五

       確知取著於諸法     越離執著實不易
       故人若有著彼等     放棄正法取諸法

[0227a06] (六)

[0227a07] 七八六

       於何世間除遣者     對諸有無徧計見
       捨斷諂慢除遣者     彼對輪迴無近著

[0227a08] (七)

[0227a09] 七八七

       近著受諸法之語     不近著者不說語
       我與非我皆無有     遣除彼此一切見

[0227a10] (八)

[0227a11] 瞋怒八偈經竟

四 淨八偈經

[0228a12] 七八八

       我見第一無病淨     人依眼見得正淨
       若斯知解為第一     淨觀者由智而解

[0228a13] (一)

[0228a14] [P.155] 七八九

       若依眼見人有淨     人又依智捨斷苦
       彼有依者以為淨     斯說彼實邪見者

[0229a01] (二)

[0229a02] 七九〇

       聖道者外不見聞     於戒勤覺不言淨
       彼於善惡無染著     不行善惡捨自己

[0229a03] (三)

[0229a04] 七九一

       捨去前師依後師     從貪之人著難度
       彼等放棄把執著     如猿握執面前枝

[0229a05] (四)

[0229a06] 七九二

       自行受持之行人     著想與問至種種
       智者證知吠陀法     不至執著彼種種

[0229a07] (五)

[0229a08] 七九三

       所有一切見聞覺     於一切相無執著
       何能於彼起疑惑     內觀世間得證悟

[0229a09] (六)

[0229a10] [P.156] 七九四

       諸漏盡者無分別     彼等不謂世究竟
       捨棄世間諸執取     不於何處作意欲

[0229a11] (七)

[0229a12] 七九五

       漏盡超界婆羅門     知已見已無執取
       向貪無貪貪何離     彼無執取為第一

[0229a13] (八)

[0229a14] 淨八偈經竟

五 第一八偈經

[0231a03] 七九六

       徧住己見為第一     自於世間為最上
       此外一切皆為劣     故為諍論無越離

[0231a04] (一)

[0231a05] 七九七

       一切自己見聞戒     彼修其見有功德
       只於其處彼執取     見他一切為賤劣

[0231a06] (二)

[0231a07] 七九八

       見他為劣執著者     言彼有縛善巧者
       彼之見聞覺戒行     比丘不可作依著

[0231a08] (三)

[0231a09] [P.157] 七九九

       無論依智依戒行     不可營見於世間
       不見自己相等他     不可思為勝與劣

[0231a10] (四)

[0231a11] 八〇〇

       捨斷自己無取著     彼對智亦無堅執
       於異諍中不違和     除諸惡見不復還

[0231a12] (五)

[0231a13] 八〇一

       於諸兩邊對諸有     此界他界無願求
       確知諸法無取著     彼無任何之住著

[0231a14] (六)

[0232a01] 八〇二

       彼對如此見聞覺     毫無徧計諸微想
       彼婆羅門無取見     故何於世妄分別

[0232a02] (七)

[0232a03] 八〇三

       彼對諸法無執取     諸法惡見不認受
        [P.158] 不為勤戒之所導     登斯彼岸不復還

[0232a04] (八)

[0232a05] 第一八偈經竟

六 老經

[0233a04] 八〇四

       人間生命實短少     未至百歲死者多
       雖過百歲活存者     彼為老病亦死去

[0233a05] (一)

[0233a06] 八〇五

       人為我執物憂愁     徧取之常不可存
       存在之物常變滅     如斯見之莫住家

[0233a07] (二)

[0233a08] 八〇六

       人思此物本屬我     人死此物亦消失
       賢者知此非己物     弟子不可向我執

[0233a09] (三)

[0233a10] [P.159] 八〇七

       譬如夢中之相會     人於醒後皆不見
       如斯所愛諸人等     亡滅命終不復見

[0233a11] (四)

[0233a12] 八〇八

       人等或稱某某名     彼等曾見亦曾聞
       此諸人等亡滅後     只餘其名空殘留

[0233a13] (五)

[0233a14] 八〇九

       人人貪求我執物     愁悲慳貪執不捨
       故見安穩諸牟尼     捨諸徧取施諸行

[0234a01] (六)

[0234a02] 八一〇

       比丘所行無滯著     遠離座處可親近
       對彼有此和合意     自己不現存在中

[0234a03] (七)

[0234a04] 八一一

       牟尼不著一切處     不為愛者不愛者
       如水不著於荷葉     彼無悲泣與慳貪

[0234a05] (八)

[0234a06] 八一二

       猶如水滴於荷葉     猶如蓮葉不著水
       如斯牟尼諸見聞     又對覺法無染著

[0234a07] (九)

[0234a08] [P.160] 八一三

       所有見聞除遣者     關聯感知不思惟
       彼非依他求清淨     於彼無貪貪何離

[0234a09] (一〇)

[0234a10] 老經竟

七 帝須彌勒經

[0235a14] 八一四

[0235a14] 尊者帝須及彌勒曰:

      「耽溺淫慾者     我師語其害
       聞我師教已     我等學遠離」

[0236a02] (一)

[0236a03] 八一五

[0236a03] 世尊曰:「彌勒!

       耽溺淫欲者     即已失我教
       又彼行邪道     此為非聖法

[0236a05] (二)

[0236a06] 八一六

       出家嘗獨行     後淫受用者
       放恣於世間     駕獸劣凡夫

[0236a07] (三)

[0236a08] 八一七

       彼所存名聲     稱譽皆盡失
       比丘見此事     應速學捨斷

[0236a09] (四)

[0236a10] 八一八

       諸思惟所襲     貧困者費思
       聞人叱責聲     如斯人悄心

[0236a11] (五)

[0236a12] 八一九

       諸人所叱責     作諸刀劍行
       此實大貪求     沈潛於妄言

[0236a13] (六)

[0236a14] 八二〇

       賢者名聲高     獨行有決意
       若染淫邪行     惱如愚鈍者

[0237a01] (七)

[0237a02] [P.161] 八二一

       牟尼於前後     已知此遇患
       獨行宜堅行     淫行勿受用

[0237a03] (八)

[0237a04] 八二二

       唯應學遠離     諸聖最上法
       不應思己勝     則有近涅槃

[0237a05] (九)

[0237a06] 八二三

       絕無行惡行     牟尼不顧欲
       能渡瀑流者     貪欲者所羨」

[0237a07] (一〇)

[0237a08] 帝須彌勒經竟

八 波須羅經

[0238a06] 八二四

       只此有淨彼等說     諸他之法無清淨
       依此其處彼說淨     各自真理廣住著

[0238a07] (一)

[0238a08] 八二五

       彼等欲論入眾中     見他為愚互敵對
       依止自師彼議論     讚賞自說說為善

[0238a09] (二)

[0238a10] 八二六

       會眾之中行論者     欲使讚賞心掛念
       敗北之時心悄然     彼探缺點怒毀訾

[0238a11] (三)

[0238a12] [P.162] 八二七

       諸審判者評彼論     汝為毀失敗北者
       悲泣憂愁劣論者     彼今凌我心悲嘆

[0238a13] (四)

[0238a14] 八二八

       諸沙門間生諍論     得意失意此諸人
       見此論議應捨離     讚賞利得不生利

[0239a01] (五)

[0239a02] 八二九

       又或會眾中論述     就其論述受讚賞
       如意所期有利得     為此喜笑彼貢高

[0239a03] (六)

[0239a04] 八三〇

       貢高乃是彼害處     而彼為慢過慢言
       見此過患不可諍     諸善巧者謂不淨

[0239a05] (七)

[0239a06] 八三一

       猶如勇士食王祿     如求敵士舉喚聲
       勇士彼至討論處     與彼已無可諍事

[0239a07] (八)

[0239a08] 八三二

       執取惡見為諍論     只稱此為真理者
        [P.163] 汝告彼等雖論生     此處無汝敵對者

[0239a09] (九)

[0239a10] 八三三

       然以惡見行破軍     彼見諸見不相違
       波須羅汝有何得     彼等最極無可取

[0239a11] (一〇)

[0239a12] 八三四

       今日更因汝尋求     以意思議諸惡見
       與除遣者合步驟     如是汝又不能行

[0239a13] (一一)

[0239a14] 波須羅經竟

九 摩健地耶經

[0241a05] 八三五

      「愛貪不樂三魔女     我對淫行已無欲
       糞尿穢身作何為     連觸其足皆不欲」

[0241a06] (一)

[0241a07] [P.164] 八三六

      「諸多帝王所尋求     如斯女寶汝不欲
       任何見戒與勤勞     汝說活命有生起」

[0241a08] (二)

[0241a09] 八三七

[0241a09] 世尊言曰:「摩健地耶

       我從未有如斯說     諸法取著我確知
       諸見過患不取著     省察內寂為我見」(三)

[0241a12] 八三八

[0241a12] 摩健地耶曰:

      「一切徧計見決定     汝對此等不取著
       尊師所宣內寂義     慧者云何作此說」

[0241a14] (四)

[0242a01] 八三九

[0242a01] 世尊曰:「摩健地耶

       依見依聞及依智     依戒依行不言淨
       無見無聞及無智     無戒無行不言淨
       放棄此等無取著     不依寂有斯為淨」

[0242a04] (五)

[0242a05] 八四〇

[0242a05] 摩健地耶曰:

      「依見依聞及依智     依戒依行不言淨
        [P.165] 無見無聞及無智     無戒無行不言淨
       我思此為愚迷法     諸人依見乃解淨」

[0242a08] (六)

[0242a09] 八四一

[0242a09] 世尊曰:「摩健地耶

       汝今依見續重問     汝為取著陷迷昧
       內寂絕不見微想     故我說汝為愚迷

[0242a11] (七)

[0242a12] 八四二

       諸人思念等勝劣     彼等依此起諍論
       對此三者不動搖     於彼可謂無等勝

[0242a13] (八)

[0242a14] 八四三

       我說真理何須論     汝說虛妄又何諍
       等與不等不思念     彼之諍論又何關

[0243a01] (九)

[0243a02] 八四四

       捨棄窟宅無標榜     牟尼於村不親暱
       諸欲空無不重視     異執人等不與論

[0243a03] (一〇)

[0243a04] 八四五

       遠離世間遊行所     取著惡見不與論
        [P.166] 猶如水蓮蕀莖蓮     如出污泥而不染
       牟尼論寂無貪求     世間諸欲無染著

[0243a06] (一一)

[0243a07] 八四六

       吠陀達人依見覺     彼不參與不至慢
       雖依業聞不被導     不為諸著所牽引

[0243a08] (一二)

[0243a09] 八四七

       以想離貪無繫縛     慧解脫者無有癡
       執想與見眾人等     衝突者彷徨世間」

[0243a10] (一三)

[0243a11] 摩健地耶經竟

一〇 死前經

[0245a08] 八四八

      「如何見者與戒者     云何稱是寂靜者
       瞿曇沙門最上人     請受我問示我等」

[0245a09] (一)

[0245a10] 八四九

[0245a10] 世尊言曰:

      「身壞以前離愛著     前際過去不依止
       於中稱計無煩惱     彼對世間不重視

[0245a12] (二)

[0245a13] [P.167] 八五〇

       無有戰慄亦無忿     不作誇大無後悔
       無掉舉者語真言     彼實慎語為牟尼

[0245a14] (三)

[0246a01] 八五一

       心對未來不繫著     回憶過去亦無憂
       諸觸之上見遠離     不為諸見所誘導

[0246a02] (四)

[0246a03] 八五二

       心離執著無詭詐     既無羨望亦無慳
       不作傲慢無嫌惡     更與兩舌亦無關

[0246a04] (五)

[0246a05] 八五三

       於無愛好成無漏     而與過慢亦無關
       以是柔和具應辯     無妄信無貪離貪

[0246a06] (六)

[0246a07] 八五四

       欲得利者非是學     於不利得亦無怒
       心無違和自寂靜     對於愛味無貪求

[0246a08] (七)

[0246a09] 八五五

       常為有捨亦有念     不思他人等於己
       世間無勝亦無劣     彼無增盛諸煩惱

[0246a10] (八)

[0246a11] 八五六

       彼於一切無依止     於彼有乃至非有
       彼知諸法為無依     是故渴愛亦無存
       有與非有俱不實

[0246a13] (九)

[0246a14] 八五七

       彼對諸欲不期待     我言斯人寂靜者
       繫縛於彼不存在     於彼能度諸繫著

[0247a01] (一〇)

[0247a02] 八五八

       彼無妻子無家畜     田地器具亦無有
        [P.168] 彼乃無我無常見     斷見非我亦不得

[0247a03] (一一)

[0247a04] 八五九

       凡夫沙門婆羅門     貪廉之行苛論彼
       彼於貪等皆不顧     對諸苛論彼不動

[0247a05] (一二)

[0247a06] 八六〇

       遠離貪求無慳吝     牟尼雖對於得勝
       或等或劣皆不論     無別不至妄分別

[0247a07] (一三)

[0247a08] 八六一

       彼於世間無所有     更亦無憂無所有
       彼於諸法皆不至     彼實可謂寂靜者」

[0247a09] (一四)

[0247a10] 死前經竟

一一 鬥諍經

[0248a06] 八六二

      「爭鬥諍論悲愁慳     慢與過慢及兩舌
       此由何處令生起     冀願世尊為我說」

[0248a07] (一)

[0248a08] 八六三

      「爭鬥諍訟悲與愁     慢及過慢並慳吝
       兩舌皆由愛所生     爭鬥諍訟伴慳貪
       爭訟生時有兩舌」

[0248a10] (二)

[0248a11] [P.169] 八六四

      「愛於世間何因緣     世間諸人皆為貪
       彷徨貪欲何因緣     此為人人所依趣
       意欲成就何因緣」

[0248a13] (三)

[0248a14] 八六五

      「愛於世間欲因緣     人於世間生貪欲
       彷徨貪欲之因緣     此為人人所依趣
       意欲成就欲因緣」

[0249a02] (四)

[0249a03] 八六六

      「欲於世間何因緣     決定所見何處生
       疑妄語沙門說     此諸煩惱何處生」

[0249a04] (五)

[0249a05] 八六七

      「世間可意不可意     此為近依因欲生
       於諸色見有無有     人以世間為定見

[0249a06] (六)

[0249a07] 八六八

       忿與妄語及疑惑     此等諸法有二者
       可不可意發生時     疑惑者佛之所說
       知法智路為應學」

[0249a09] (七)

[0249a10] 八六九

      「可不可意何因緣     何者無時此等無
       有與無有等之義     以何因緣為我說」

[0249a11] (八)

[0249a12] 八七〇

      「可不可意觸因緣     觸若無時此等無
        [P.170] 與有無有等之義     以觸為緣我語汝」

[0249a13] (九)

[0249a14] 八七一

      「觸於世間何因緣     又或徧取何處生
       何無之時執無我     何無之時觸非觸」

[0250a01] (一〇)

[0250a02] 八七二

      「名色為緣而有觸     欲求為緣有徧取
       欲求無時我執無     色無之時觸非觸」

[0250a03] (一一)

[0250a04] 八七三

      「云何行者為無色     如何樂苦而為無
       云何為無對我說     我意欲知其所以」

[0250a05] (一二)

[0250a06] 八七四

      「既非想想亦非無     無想想非無想想
       想想者無想想者     如是行者色既無
       障礙以想為因緣」

[0250a08] (一三)

[0250a09] 八七五

      「尊師已答我等問     問尊師者冀為說
        [P.171] 非想非非想處定     謂是人之最高淨
       抑或更有其他淨」

[0250a11] (一四)

[0250a12] 八七六

      「或有賢者持此說     謂是人之最高淨
       彼等善說無餘依     說滅始是最高淨

[0250a13] (一五)

[0250a14] 八七七

       知彼依著諸見者     觀慧牟尼知依著
       慧者不復歸諸有     知解脫者無諍論」

[0251a01] (一六)

[0251a02] 鬥諍經竟

一二 小集積經

[0252a03] 八七八

      「惡見者徧住己見     異執自善種種論
       如斯知者能知法     呵責此者非究竟

[0252a04] (一)

[0252a05] 八七九

       彼等爭論持異執     且言他愚與不善
       彼等一切說自善     彼中何論有真理

[0252a06] (二)

[0252a07] [P.172] 八八〇

       不受他人之法見     愚者劣者賤劣慧
       彼等徧住自見故     不外愚賤劣慧者

[0252a08] (三)

[0252a09] 八八一

       若依自見諍論者     善淨慧者具慧者
       彼等所見皆究竟     其中無有劣慧者

[0252a10] (四)

[0252a11] 八八二

       相互敵對言愚見     此見如真我不言
       彼等各執為真理     是故見他為愚者」

[0252a12] (五)

[0252a13] 八八三

      「人謂真理或如真     言他諸人為虛妄
       如斯異執起諍論     何故沙門不一致」

[0252a14] (六)

[0253a01] 八八四

      「真理唯一無有二     知解自知何諍論
       彼諸惡見稱真理     故說沙門不一致

[0253a02] (七)

[0253a03] [P.173] 八八五

       自稱為善議論者     何故種種說真理
       彼多真理聞由他     彼等或由自思擇

[0253a04] (八)

[0253a05] 八八六

       除去依想諸常道     世間無有多真理
       徧計思擇於諸見     而稱真理或虛妄

[0253a06] (九)

[0253a07] 八八七

       見聞戒修與覺知     依止此等蔑視他
       定立己見心喜悅     言他是愚或不善

[0253a08] (一〇)

[0253a09] 八八八

       以他為愚之所見     故而稱己是至善
       彼說自己是為善     輕蔑於他斯起諍

[0253a10] (一一)

[0253a11] 八八九

       過誤之見彼成就     狂慢自思為完整
       第一人者意自認     如斯之見為成就

[0253a12] (一二)

[0253a13] 八九〇

       以他言語為賤劣     彼亦共成賤劣者
       自稱吠陀賢達人     沙門之中無愚者

[0253a14] (一三)

[0254a01] [P.174] 八九一

      『我說之外所宣法     違反淨法非完者』
       如斯外道作住著     彼貪自見染著故

[0254a02] (一四)

[0254a03] 八九二

      『唯此我說乃有淨     言餘諸法難清淨』
       如此住著諸外道     堅持以論自己道

[0254a04] (一五)

[0254a05] 八九三

       堅持以論自道者     於茲何以見他愚
       說他愚見不淨法     彼自固執於將來

[0254a06] (一六)

[0254a07] 八九四

       自當善量立定見     彼於世間起諍論
       若捨一切決定見     人於世間不固執」

[0254a08] (一七)

[0254a09] 小集積經竟

一三 大集積經

[0255a11] 八九五

      「此等之見徧住者     唯此真理起諍論
       彼等由他蒙毀訾     只於自派受讚賞

[0255a12] (一)

[0255a13] [P.175] 八九六

       鄙小賞讚不趨寂     我言諍訟唯毀譽
       如是無諍為安穩     觀察汝等不可諍

[0255a14] (二)

[0256a01] 八九七

       世間此等諸凡俗     知者不與彼等近
       對於見聞不為忍     不近著者何得近

[0256a02] (三)

[0256a03] 八九八

       自制有淨最上戒     受持勤修而著住
       自見修學應有淨     彼等善說有引拉

[0256a04] (四)

[0256a05] 八九九

       若以亡失戒行者     違背戒行彼駭怖
       彼茲熱望冀求淨     如出家者離商隊

[0256a06] (五)

[0256a07] 九〇〇

       捨斷一切戒苦修     又捨有罪無罪業
        [P.176] 淨與不淨不冀求     寂無取著行離貪

[0256a08] (六)

[0256a09] 九〇一

       近依所厭之苦行     或親見聞與覺知
       舉聲稱淨說述者     對於諸有不離愛

[0256a10] (七)

[0256a11] 九〇二

       不斷冀求諸熱望     徧計時有破損懼
       處茲無死無生者     彼無熱望何駭怖

[0256a12] (八)

[0256a13] 九〇三

       或人所言第一法     其他諸人謂是劣
       彼等皆善說自見     彼等何有真理說

[0256a14] (九)

[0257a01] 九〇四

       自己之法為完整     他人之法是低劣
       如斯異執起諍論     各謂假俗是真理

[0257a02] (一〇)

[0257a03] 九〇五

       被人輕賤說為劣     諸法之中無一勝
       如此堅持自法論     說他之法為賤劣

[0257a04] (一一)

[0257a05] [P.177] 九〇六

       如同讚賞自己道     尊敬自己所屬法
       一切議論應如真     彼等各自皆成淨

[0257a06] (一二)

[0257a07] 九〇七

       不為他導婆羅門     諸法決定無執取
       故彼超越諸諍論     不見他法為最勝

[0257a08] (一三)

[0257a09] 九〇八

      『我知我見唯如真』     依見解淨有諸人
       若是依見自何為     不解四諦越正見
       依他彼等說淨法

[0257a11] (一四)

[0257a12] 九〇九

       有見者不見名色     見已不得知常樂
       任其多少見名色     諸善巧者不說淨

[0257a13] (一五)

[0257a14] 九一〇

       執著論者難調伏     徧計之見彼重視
       諸師說淨依自見     自見如真淨說者

[0258a01] (一六)

[0258a02] 九一一

       正察妄想無分別     以智不親諸愛見
        [P.178] 彼知假俗凡俗見     捨置他人取著見

[0258a03] (一七)

[0258a04] 九一二

       牟尼遣世諸繫縛     生諸諍論不加入
       彼寂無關諸不寂     不取他人取著見

[0258a05] (一八)

[0258a06] 九一三

       捨棄舊漏不作新     無欲不為執著論
       智者解脫諸惡見     不染世間自呵責

[0258a07] (一九)

[0258a08] 九一四

       彼於一切之諸法     見聞覺知破惱住
       卸除重擔得解脫     分別愛樂無冀求」

[0258a09] (二〇)

[0258a10] 世尊如斯宣說已

[0258a11] 大集積經竟

一四 迅速經

[0259a10] [P.179] 九一五

      「日種大仙我尊師     請問遠離與寂句
       於世云何見比丘     不取何物而寂滅」

[0259a11] (一)

[0259a12] 九一六

[0259a12] 世尊曰:

      「我慢乃為諸障本     一切真慧亦絕滅
       內心所有一切愛     調伏此等常念學

[0259a14] (二)

[0260a01] 九一七

       知通內外所有法     由彼強慢不可為
       自言我今成寂滅     為諸善人所不說

[0260a02] (三)

[0260a03] 九一八

       依慢而勝不可思     雖劣等同亦不念
       應具種種諸勝德     自己不再妄分別

[0260a04] (四)

[0260a05] 九一九

       內心時時應寂靜     比丘不由他求寂
       於內成就寂靜者     無我更何有非我

[0260a06] (五)

[0260a07] [P.180] 九二〇

       譬如海洋正中央     波浪不生常止靜
       如斯靜止成不動     比丘何處不增盛」

[0260a08] (六)

[0260a09] 九二一

      「汝明眼者自內證     調伏危險述涅槃
       汝賢善者說行道     說定說戒別解脫」

[0260a10] (七)

[0260a11] 九二二

      「以眼不可生動貪     卑俗之論盡於耳
       美味之覺莫貪求     世間何物我無執

[0260a12] (八)

[0260a13] 九二三

       有觸為病被觸時     比丘決不可悲泣
       不可熱望世諸有     對諸恐怖無駭懼

[0260a14] (九)

[0261a01] 九二四

       食物飲物及硬食     衣服等得不貯藏
       彼等雖為無有得     不為因此生恐懼

[0261a02] (一〇)

[0261a03] 九二五

       沉思靜慮莫彷徨     遠離惡作不放逸
       坐處臥處皆無聲     比丘應作如是住

[0261a04] (一一)

[0261a05] [P.181] 九二六

       睡臥不可屢屢眠     熱心警寤應勤行
       諂笑戲淫與瞢憒     及諸嚴飾應捨斷

[0261a06] (一二)

[0261a07] 九二七

       魔法占夢與占相     占星占卜不可行
       占鳥獸聲懷妊術     治療此等不可習

[0261a08] (一三)

[0261a09] 九二八

       人來毀訾不駭怖     受人賞讚勿高傲
       心無貪欲及慳吝     除去忿怒與兩舌

[0261a10] (一四)

[0261a11] 九二九

       不可從事作買賣     比丘決不誹謗人
       於村不可作親著     不以語人欲利得

[0261a12] (一五)

[0261a13] 九三〇

       比丘不可為誇大     策語受施不可為
       比丘不可學傲慢     異執之論不可說

[0261a14] (一六)

[0262a01] [P.182] 九三一

       勿為妄語所誘導     勿為欺誑有正知
       更依活命依慧命     依戒勤行莫輕他

[0262a02] (一七)

[0262a03] 九三二

       爾諸沙門應忍辱     多聞眾言之污辱
       不以麤語作回應     諸上善人無反報

[0262a04] (一八)

[0262a05] 九三三

       比丘了知此諸法     簡擇常念應當學
       煩惱寂滅知是寂     於瞿曇教勿放逸

[0262a06] (一九)

[0262a07] 九三四

       彼之自勝不勝他     見自內證無雜言
       於世尊教不放逸     常行禮拜應隨學」

[0262a08] (二〇)

[0262a09] 世尊如斯宣說已

[0262a10] 迅速經竟

一五 執杖經

[0263a07] 九三五

      「試看固執諸等人     有執杖故生怖畏
       云何使我生悚懼     我將為說此悚懼

[0263a08] (一)

[0263a09] [P.183] 九三六

       人生恰似少水魚     我看諸人時顫慄
       以見諸人相反目     而於我中起怖畏

[0263a10] (二)

[0263a11] 九三七

       普徧世間不堅實     諸方動搖無常故
       只為尋求己住所     卻不見己占據處

[0263a12] (三)

[0263a13] 九三八

       有情始終不如意     每見他有生不快
       此處有情依止心     我見難見煩惱箭

[0263a14] (四)

[0264a01] 九三九

       其中如有中箭者     一切諸趣走輪迴
       中有拔除其箭者     不走不沈瀑流趣

[0264a02] (五)

[0264a03] 九四〇

       世間教說種種學     五欲於人有繫縛
       此等繫縛勿熱中     洞察諸欲學涅槃

[0264a04] (六)

[0264a05] 九四一

       無傲慢者真語者     無兩舌者無諂者
       牟尼於此無有忿     越度惡貪與慳吝

[0264a06] (七)

[0264a07] 九四二

       當克昏沈眠懵憒     不可放逸與共住
       意冀涅槃諸人等     不可身在過慢中

[0264a08] (八)

[0264a09] [P.184] 九四三

       不為妄語所誘導     對色不可生愛潤
       過慢之惡應徧知     遠離暴惡不可行

[0264a10] (九)

[0264a11] 九四四

       不可歡喜舊過去     對新現在無愛著
       勤行減退不可愁     不可依止誘引者

[0264a12] (一〇)

[0264a13] 九四五

       我以貪求曰瀑流     亦稱吸引與熱望
       亦曰所緣與徧計     又曰欲淖難超越

[0264a14] (一一)

[0265a01] 九四六

       牟尼不離真實語     立於陸地婆羅門
       彼於一切皆捨遣     彼實可言為寂者

[0265a02] (一二)

[0265a03] 九四七

       吠陀達人彼知者     彼已知法無須依
       彼於世間正動作     彼亦不羨望何人

[0265a04] (一三)

[0265a05] 九四八

       世間諸欲難克服     彼已超越執著處
       斷除欲流無結縛     無有憂愁無煩惱

[0265a06] (一四)

[0265a07] 九四九

       過去煩惱使涸竭     未來何物亦烏有
       汝於現在無執著     寂靜於汝無不行

[0265a08] (一五)

[0265a09] 九五〇

       普對世間名與色     一切無有我執者
       非有之故無愁者     彼實世間不老者

[0265a10] (一六)

[0265a11] 九五一

       此是我物或他物     何物亦無執著者
       如斯我執不存在     無我之故無愁煩

[0265a12] (一七)

[0265a13] [P.185] 九五二

       彼無嫉視無貪求     不動平等一切處
       不動搖者有功德     我對所問如斯語

[0265a14] (一八)

[0266a01] 九五三

       不動而有識智者     何等作為亦烏有
       彼之遠離諸雜行     於一切處見安穩

[0266a02] (一九)

[0266a03] 九五四

       無論世間等與劣     牟尼勝處均不語
       彼處寂靜遠離慳     亦無取著無放擲」

[0266a04] (二〇)

[0266a05] 世尊如斯宣說已

[0266a06] 執杖經竟

一六 舍利弗經

[0267a10] 九五五

[0267a10] 尊者舍利弗曰:

      「我尚未曾有所見     亦未自誰有所聞
       如斯妙語有尊師     兜率天來為眾主

[0267a12] (一)

[0267a13] 九五六

       含天一切世界人     猶如所見具眼者
       除去一切煩惱闇     證得獨樂趣涅槃

[0268a01] (二)

[0268a02] [P.186] 九五七

       如如無依無詭詐     彼佛來此為眾主
       為此眾多結縛者     我來欲問佛師尊

[0268a03] (三)

[0268a04] 九五八

       厭惡世間無人處     喜坐樹下及塚間
       又及諸山洞窟中     是為比丘親近住

[0268a05] (四)

[0268a06] 九五九

       高低臥處住比丘     其處恐怖猛獸吼
       彼乃無音臥坐所     比丘不應生駭怖

[0268a07] (五)

[0268a08] 九六〇

       未到之域比丘行     世間危險有幾何
       彼有邊境臥坐所     比丘應為作克服

[0268a09] (六)

[0268a10] 九六一

       於彼應有何語路     亦復當具何行處
       比丘應自行精勤     應有如何戒與行

[0268a11] (七)

[0268a12] 九六二

       專一有智亦有念     彼將如何學受持
       如煉鐵匠除銀銹     比丘應拂己身垢」

[0268a13] (八)

[0268a14] 九六三

[0268a14] 世尊宣曰:「舍利

       厭惡亂雜無人處     受用坐臥欲正覺
       比丘如何安樂住     如何隨法諸聖道
       我隨知解今語汝

[0269a03] (九)

[0269a04] 九六四

       有念戒等周邊行     接觸虻蚊爬虫類
       更有人與四足獸     五無怖畏賢比丘

[0269a05] (一〇)

[0269a06] [P.187] 九六五

       他法外道多恐怖     比丘雖見無畏懼
       又見其他諸危險     追求善者可克服

[0269a07] (一一)

[0269a08] 九六六

       罹疾饑餓皆須忍     寒冷酷暑亦應耐
       諸種苦觸使無餘     彼勵精進應堅持

[0269a09] (一二)

[0269a10] 九六七

       不盜不說虛妄語     強弱有情以慈對
       意之混濁應須識     黑魔之分應除去

[0269a11] (一三)

[0269a12] 九六八

       勿為忿慢所左右     彼等之根應掘拔
       勝者無有愛不愛     此等悉應予克服

[0269a14] 九六九

       重視定慧喜善巧     禪定鎮伏五蓋危
       邊境臥處克不樂     四悲泣法亦當尅

[0270a01] (一五)

[0270a02] 九七〇

       我得何食何處食     今實苦臥何處臥
       此等諸尋導悲泣     無家有學應調伏

[0270a03] (一六)

[0270a04] [P.188] 九七一

       食物衣服有時得     少許滿足應知量
       護持衣服村慎行     雖受污辱無麤語

[0270a05] (一七)

[0270a06] 九七二

       眼下光視勿彷徨     勉勵修禪多警寤
       勤行捨離自等持     斷絕意樂尋後悔

[0270a07] (一八)

[0270a08] 九七三

       有念歡喜受叱責     對梵行者破心栽
       善發非時於非語     不思誹謗諸人眾

[0270a09] (一九)

[0270a10] 九七四

       更因世間有五塵     有念者應學調伏
       此即色聲香味觸     對諸貪欲應克服

[0270a11] (二〇)

[0270a12] [P.189] 九七五

       比丘普念心解脫     對此諸法調伏欲
       彼善時時徧觀法     彼為專一破闇黑」

[0270a13] (二一)

[0270a14] 世尊如斯宣說已

[0271a01] 舍利弗經竟

[0271a02] 義品第四畢

[0271a03] 攝頌:

   欲窟瞋怒淨第一
   老與彌勒波須羅
   摩健地耶與死前
   諍論更有二積集
   迅速執杖長者問
   此等諸經為義品

五 彼岸道品

一 序偈

[0273a06] [P.190] 九七六

       通真言一婆羅門     精進冀求無所有
       美麗憍薩羅之都     彼由此都往南行

[0273a07] (一)

[0273a08] 九七七

       阿攝迦與阿邏迦     中間等距離之境
       瞿陀婆利河畔住     拾取落穗食樹菓

[0273a09] (二)

[0273a10] 九七八

       於彼住所之近處     有其廣大村聚落
       此處所生諸收穫     彼為營作大施捨

[0273a11] (三)

[0273a12] 九七九

       彼大施捨行已訖     彼再進入於菴屋
       再次進入菴屋時     其他一婆羅門來

[0273a13] (四)

[0273a14] 九八〇

       傷足日曬且喉渴     頭有塵土齒著泥
       彼來接近婆和利     向彼乞求五百金

[0274a01] (五)

[0274a02] 九八一

       婆和利見婆羅門     招至坐所令且坐
       樂善健康問訊彼     更向彼人述次語

[0274a03] (六)

[0274a04] 九八二

      「我有一切諸施物     我均以此為施捨
       梵者務必信我言     我實無有五百金」

[0274a05] (七)

[0274a06] [P.191] 九八三

      「若我乞汝五百金     汝若不肯付出予
       七日之內而汝頭     裂成七塊不復合」

[0274a07] (八)

[0274a08] 九八四

       咒咀作法有詭詐     彼乃唱作怖畏言
       婆和利既聞咒咀     彼乃懼怕生苦惱

[0274a09] (九)

[0274a10] 九八五

       內心恰如中愁箭     不攝飲食容憔瘁
       且因此心有煩惱     心意亦不樂禪定

[0274a11] (一〇)

[0274a12] 九八六

       見彼駭怖與苦惱     天神有起大欲義
       天神走近婆和利     對彼說述次之語

[0274a13] (一一)

[0274a14] 九八七

      「彼乃不知解頂法     彼為求財詭詐者
       關于頂及頂裂法     彼對此智皆非知」

[0275a01] (一二)

[0275a02] 九八八

      「若汝有知于此事     頂及頂裂所涉智
       今我問汝及此說     我將聞聽汝之語」

[0275a03] (一三)

[0275a04] 九八九

      「我實對此亦不知     關我實無此等智
       如斯頂與裂頂智     此是諸聖之所見」

[0275a05] (一四)

[0275a06] 九九〇

      「然而既於此地上     誰知頂與頂裂法
       天神汝若有所知     敬請有以言告我」

[0275a07] (一五)

[0275a08] [P.192] 九九一

      「出身迦毘羅都城     出家世間之導師
       彼為甘蔗王後裔     釋迦族子光耀世

[0275a09] (一六)

[0275a10] 九九二

       彼實世間正覺者     知一切法達彼岸
       具得神通等十力     一切諸法具眼者
       得達滅盡之諸法     斷盡餘依得解脫

[0275a12] (一七)

[0275a13] 九九三

       彼佛世尊具眼者     請於世間說諸法
       詣彼座前汝當問     彼能為汝作解說」

[0275a14] (一八)

[0276a01] 九九四

       聞成正覺之諸語     踴躍歡喜婆和利
       彼之憂愁隨淡薄     彼得廣大之歡喜

[0276a02] (一九)

[0276a03] 九九五

       踴躍意悅婆和利     感動而又問天神
      「彼住何村何聚落     又在何方住世主
       往詣最上人住處     我等禮拜正覺者」

[0276a05] (二〇)

[0276a06] 九九六

      「憍薩羅都舍衛城     廣博慧者優勝者
       卸除諸荷無漏者     知頂裂者人牛主」

[0276a07] (二一)

[0276a08] 九九七

       彼聞此語通真言     告諸弟子婆羅門
      「諸學童來我語汝     汝等前來聽我言

[0276a09] (二二)

[0276a10] [P.193] 九九八

       今有聖者出世間     此是非常所難得
       素有令名正覺者     利樂眾生興世間
       我等急行舍衛城     最上之人汝等見」

[0276a12] (二三)

[0276a13] 九九九

      「然則我師婆羅門     如何我等知彼佛
       如何我等能知彼     無知我等請教語」

[0276a14] (二四)

[0277a01] 一〇〇〇

      「吠陀之中諸真言     三十二種大人相
       相好莊嚴傳世間     依序為我作解說

[0277a02] (二五)

[0277a03] 一〇〇一

       彼之四肢及五體     正是大人相好處
       彼於世途唯二種     除此以外無第三

[0277a04] (二六)

[0277a05] 一〇〇二

       彼若居住在家者     必將征彼此地上
       不用笞杖及刀劍     依法統治此國家

[0277a06] (二七)

[0277a07] 一〇〇三

       若彼由家得出離     出家而為非家者
       開三毒蔽成無上     成正覺者阿羅漢

[0277a08] (二八)

[0277a09] 一〇〇四

       生年姓氏與特相     真言吠陀及弟子
       頂與頂裂有關智     一切意中向彼問

[0277a10] (二九)

[0277a11] 一〇〇五

       彼若具有無障見     彼為佛陀正覺者
       以意向彼作請益     必將以語作回答」

[0277a12] (三〇)

[0277a13] 一〇〇六

       婆和利語弟子聞     十六人眾婆羅門
       帝須彌勒阿耆多     富那迦與彌多求

[0277a14] (三一)

[0278a01] [P.194] 一〇〇七

       優波私婆度多迦     難陀更與醯摩迦
       劫波刀提耶兩人     闍都乾耳為賢者

[0278a02] (三二)

[0278a03] 一〇〇八

       彼等跋陀羅浮陀     優陀耶與布沙羅
       莫伽羅闍有慧者     以及大仙賓祗耶

[0278a04] (三三)

[0278a05] 一〇〇九

       彼等各各有徒眾     皆於世間有令名
       禪定者而樂禪定     賢者而善植宿者

[0278a06] (三四)

[0278a07] 一〇一〇

       結髮身著羚羊皮     彼等皆禮婆和利
       彼且右繞行敬禮     然後向北而出發

[0278a08] (三五)

[0278a09] 一〇一一

       進入波底那都城     再往東摩醯沙底
       優禪尼又瞿那墮     卑地寫至婆那市

[0278a10] (三六)

[0278a11] 一〇一二

       憍賞彌向沙枳多     入最上都舍衛城
       制多毘耶迦毘羅     又進拘尸那羅城

[0278a12] (三七)

[0278a13] 一〇一三

       波婆城向菩伽市     毘舍離向摩揭陀
       到達美麗適意處     是波沙那迦塔寺

[0278a14] (三八)

[0279a01] [P.195] 一〇一四

       如熱渴者求冷水     又如商人得大利
       如暑熱者求樹蔭     彼等急登世尊處

[0279a02] (三九)

[0279a03] 一〇一五

       爾時世尊適其時     比丘眾前受尊敬
       恰如師子林中吼     為諸比丘說教法

[0279a04] (四〇)

[0279a05] 一〇一六

       阿耆多具金色光     光明圓滿如太陽
       猶如十五夜滿月     於此始見正覺者

[0279a06] (四一)

[0279a07] 一〇一七

       彼見世尊之肢體     得見相好圓滿相
       彼甚欣悅立一面     意向世尊發請益

[0279a08] (四二)

[0279a09] 一〇一八

      「有關我師生年事     姓與特相請示我
       通達真言諸內容     婆羅門師教幾人」

[0279a10] (四三)

[0279a11] 一〇一九

      「年齡一百二十歲     彼姓當是婆和利
       生而肢體有三相     彼己通達三吠陀

[0279a12] (四四)

[0279a13] 一〇二〇

       大人相好及傳說     通達語彙及儀軌
       五百弟子彼教授     通達自法之極致」

[0279a14] (四五)

[0280a01] [P.196] 一〇二一

      「斷愛除欲最上人     彼有三相應簡別
       請說而以教我等     勿使我等生疑惑」

[0280a02] (四六)

[0280a03] 一〇二二

      「彼能以舌覆顏面     兩眉中間有白毫
       彼之陰處隱覆被     三相如斯童應知」

[0280a04] (四七)

[0280a05] 一〇二三

       從來未聞來問者     今竟回答我所問
       一切諸人皆感激     合掌向佛靜思惟

[0280a06] (四八)

[0280a07] 一〇二四

      「諸天乃至眾梵天     須闍之夫帝釋天
       我等意中發質問     向誰應答此是問」

[0280a08] (四九)

[0280a09] 一〇二五

      「我等之師婆和利     徧問頂與頂裂智
       敬請世尊教我等     仙人請除我等疑」

[0280a10] (五〇)

[0280a11] 一〇二六

      「無明為頂應須知     信心正念及禪定
       欲與精進得相應     明是頂裂有關智」

[0280a12] (五一)

[0280a13] 一〇二七

       如是於此諸學童     發起感激大狂喜
       偏袒衣服羚羊皮     頭面頂禮佛兩足

[0280a14] (五二)

[0281a01] 一〇二八

      「彼婆羅門婆和利     乃至諸弟子等俱
       彼等踴躍心歡悅     頭面頂禮世尊足」

[0281a02] (五三)

[0281a03] [P.197] 一〇二九

      「彼婆羅門婆和利     乃至弟子共安樂
       學童汝亦應如是     獲得安樂且長壽

[0281a04] (五四)

[0281a05] 一〇三〇

       婆和利以及汝等     一切疑問悉令解
       汝等之意欲須問     莫論何事盡可問」

[0281a06] (五五)

[0281a07] 一〇三一

       由正覺者令解明     學童合掌而旁坐
       阿耆多面向如來     此乃第一之請問

[0281a08] (五六)

[0281a09] 序偈訖

二 阿耆多學童所問

[0285a03] 一〇三二

[0285a03] 尊者阿耆多曰:

      「因何世間有五蓋     因何世間無光輝
       何以世間有染著     何以言是大怖畏」

[0285a05] (一)

[0285a06] 一〇三三

[0285a06] 世尊宣曰:「阿耆多

       世間緣無明有蓋     慳吝放逸故無輝
       我言熱望起染著     苦是世間大怖畏」

[0285a08] (二)

[0285a09] [P.198] 一〇三四

[0285a09] 尊者阿耆多曰:

      「煩惱流徧一切處
       云何其流成遮障     流之防護請語我
       依何其流得閉塞?」

[0285a11] (三)

[0285a12] 一〇三五

[0285a12] 世尊曰:「阿耆多

       世間所有煩惱流
       其流遮障是為念     流之防護我語汝
       依慧此等使閉塞」

[0285a14] (四)

[0286a01] 一〇三六

[0286a01] 尊者阿耆多曰:

      「慧與念及名與色
       如何情形可湮滅     我今以此問世尊
       〔請佛世尊〕為我說」

[0286a03] (五)

[0286a04] 一〇三七

      「汝阿耆多如斯問     我今語汝其因由
       識滅既已名色滅     此處慧念名色滅」

[0286a05] (六)

[0286a06] 一〇三八

      「一切諸法察悟者     及此凡夫諸有學
       彼等之動作行道     我問智者請語我」

[0286a07] (七)

[0286a08] 一〇三九

      「諸欲不可以貪求     心意混濁不可有
       於一切法之善巧     有念比丘應普行」

[0286a09] (八)

[0286a10] 阿耆多學童所問訖

三 帝須彌勒學童所問

[0288a08] [P.199] 一〇四〇

[0288a08] 尊者帝須彌勒曰:

      「誰於此世為滿足     誰於此世不動貪
       誰能知達於兩端     慧智不著於中端
       世間誰謂是大人     誰能於茲超縫愛」

[0288a11] (一)

[0288a12] 一〇四一

[0288a12] 世尊曰:「彌勒

       於諸欲中具梵行     遠離渴愛常有念
       比丘寂滅察悟法     於彼心中不動貪

[0288a14] (二)

[0289a01] 一〇四二

       彼能知達於兩端     不著中端以智慧
       我即言彼是大人     彼能於茲超縫愛」

[0289a02] (三)

[0289a03] 帝須彌勒學童所問訖

四 富那迦學童所問

[0289a13] 一〇四三

[0289a13] 尊者富那迦曰:

      「世尊不動見根本     我今前來欲請問
        [P.200] 為何仙人剎帝利     婆羅門與諸人等
       廣為諸天行供養     我請尊師為我語」

[0290a02] (一)

[0290a03] 一〇四四

[0290a03] 世尊曰:「富那迦

       此等仙人剎帝利     婆羅門與諸人等
       廣為諸天行供養     富那迦彼望人天
       富那迦彼望人天」

[0290a06] (二)

[0290a07] 一〇四五

[0290a07] 尊者富那迦曰:

      「諸仙人與剎帝利
       婆羅門與諸人等     廣為諸天行供養
       彼等供養不放逸     果能得度生老否
       我請世尊為我語」

[0290a10] (三)

[0290a11] 一〇四六

[0290a11] 世尊曰:「富那迦

       希望讚歎望獻供     熱望諸欲緣利得
       彼等供養有貪染     我言不能度死生」

[0290a13] (四)

[0290a14] [P.201] 一〇四七

[0290a14] 尊者富那迦曰:

      「供養不能度生老     然而天界與人界
       何人供養度生老     我請尊師為我語」

[0291a02] (五)

[0291a03] 一〇四八

[0291a03] 世尊曰:「富那迦

       洞察彼此諸狀態     世間不動何等貪
       無苦無求寂無煙     我言彼度生與老」

[0291a05] (六)

[0291a06] 富那迦學童所問訖

五 彌多求學童所問

[0292a03] 一〇四九

[0292a03] 尊者彌多求曰:

      「我請尊師為我語     憶尊師吠陀達人
       世間所有多種苦     果由何處生起者」

[0292a05] (一)

[0292a06] [P.202] 一〇五〇

[0292a06] 世尊曰:「彌多求

       苦之發生汝問我     我隨知解今語汝
       於此世間種種苦     皆依因緣所發生

[0292a08] (二)

[0292a09] 一〇五一

       愚者自為作依所     屢屢近苦不自知
       隨觀苦之生發起     如實知苦勿作依」

[0292a10] (三)

[0292a11] 一〇五二

      「我請尊師示我等     更有其他問尊師
       生老瀑流愁悲泣     彼諸賢者如何渡
       此法尊師如實知     唯願牟尼為我說」

[0292a13] (四)

[0292a14] 一〇五三

[0292a14] 世尊曰:「彌多求

       此法現世無雜言     此法我今以告汝
       如實知法行有念     可度世間諸愛著」

[0293a02] (五)

[0293a03] 一〇五四

      「大仙說此最上法     得聞此法心歡喜
       如實知法行有念     可度世間諸愛著」

[0293a04] (六)

[0293a05] 一〇五五

[0293a05] 世尊曰:「彌多求

       上下縱橫及於中     汝善知解一切物
        [P.203] 汝對此等喜執著     識除捨棄不住立

[0293a07] (七)

[0293a08] 一〇五六

       如斯比丘無執著     既住有念不放逸
       捨棄生老愁悲泣     如是知者苦捨斷」

[0293a09] (八)

[0293a10] 一〇五七

      「大仙此語我歡喜     瞿曇善告無餘依
       世尊確已捨斷苦     此法尊師如實知

[0293a11] (九)

[0293a12] 一〇五八

       牟尼尊師懇教誡     人人捨斷諸苦否
       我禮尊師如龍象     世尊懇切教誡我」

[0293a13] (一〇)

[0293a14] 一〇五九

      「吠陀達人婆羅門     無所有不著欲有
       確度瀑流無疑惑     度登彼岸無心栽

[0294a01] (一一)

[0294a02] 一〇六〇

       如斯知者達吠陀     對諸種有遣去著
        [P.204] 無苦無求彼離愛     我言彼已度生老」

[0294a03] (一二)

[0294a04] 彌多求學童所問訖

六 度多迦學童所問

[0294a14] 一〇六一

[0294a14] 尊者度多迦曰:

      「我請尊師為我語     尊師之語我期望
       我聞尊師說法聲     自己寂滅學涅槃」

[0295a02] (一)

[0295a03] 一〇六二

[0295a03] 世尊曰:「度多迦

       然茲佛教於有智     如是有念須誠心
       由我得聞〔說法〕聲     自己寂滅學涅槃」

[0295a05] (二)

[0295a06] 一〇六三

      「我於天人諸世界     見無所有婆羅門
       禮拜尊師普眼者     由諸疑惑我度脫」

[0295a07] (三)

[0295a08] 一〇六四

      「我於任何疑惑者     無能使彼得度脫
       但汝了知最勝法     如斯汝可度瀑流」

[0295a09] (四)

[0295a10] 一〇六五

      「梵者悲愍我識知     為我教授遠離法
        [P.205] 恰如虛空無障礙     於茲寂靜行無依」

[0295a11] (五)

[0295a12] 一〇六六

[0295a12] 世尊曰:「度多迦

       於茲現世無雜言     得寂靜法我告汝
       如實知彼行有念     可度世間諸愛著」

[0295a14] (六)

[0296a01] 一〇六七

      「大仙語我最上寂     我聞此法心歡喜
       如實知彼行有念     可度世間諸愛著」

[0296a02] (七)

[0296a03] 一〇六八

[0296a03] 世尊曰:「度多迦

       上下縱橫及於中     汝善知解一切物
       於世得知此為著     悉於諸有勿為愛」

[0296a05] (八)

[0296a06] 度多迦學童所問訖

七 優波私婆學童所問

[0297a06] 一〇六九

[0297a06] 尊者優波私婆曰:

      「世尊我獨無依止     不能渡越大瀑流
       普眼者為所依止     度瀑流緣為我語」

[0297a08] (一)

[0297a09] 一〇七〇

[0297a09] 世尊曰:「優波私婆

       無所有處具念觀     依無所有為非有
        [P.206] 斷欲離惑愛滅盡     晝夜觀察渡瀑流」

[0297a11] (二)

[0297a12] 一〇七一

[0297a12] 尊者優波私婆曰:

      「離貪一切之諸欲     捨他依止無所有
       信解第一想解脫     無所有處不退去
       彼處是否可住立」

[0298a01] (三)

[0298a02] 一〇七二

[0298a02] 世尊曰:「優波私婆

       離貪一切之諸欲     捨他依止無所有
       信解第一想解脫     無所有處不退去
       汝於其處可住立」

[0298a05] (四)

[0298a06] 一〇七三

      「無所有處不退去     其處多年可住立
       彼解脫處得清涼     如斯識者亡滅否」

[0298a07] (五)

[0298a08] 一〇七四

[0298a08] 世尊曰:「優婆私婆

       猶如強風吹飛火     不入火數焰滅沒
        [P.207] 牟尼名身之解脫     不入識數而滅沒」

[0298a10] (六)

[0298a11] 一〇七五

      「彼所滅沒或非有     或是常恒而無病
       唯願牟尼示解說     此法尊師如實知」

[0298a12] (七)

[0298a13] 一〇七六

[0298a13] 世尊曰:「優波私婆

       滅沒無有非有量     依此彼言有非有
       彼無有此煩惱焰     一切諸法破壞時
       一切語路亦破壞」

[0299a02] (八)

[0299a03] 優波私婆學童所問訖

八 難陀學童所問

[0299a14] 一〇七七

[0299a14] 尊者難陀曰:

      「世間曾有諸牟尼     此事如何語眾人
       知生起者為牟尼     或起活命為牟尼」

[0300a02] (一)

[0300a03] 一〇七八

      「諸善巧者所依見     依聞依智均不說
        [P.208] 無苦無求破煩惱     如此行者為牟尼」

[0300a04] (二)

[0300a05] 一〇七九

[0300a05] 尊者難陀曰:

      「此等外受婆羅門     依見依聞說有淨
       依戒勤行亦說淨     或由多種言有淨
       各自之見為禁制     此行果度生老否
       我請尊師為我語」

[0300a09] (三)

[0300a10] 一〇八〇

[0300a10] 世尊曰:「難陀

       此等沙門婆羅門     依見依聞說有淨
       依戒勤行亦說淨     更依多種言有淨
       彼等之見為禁制     此行生老不得度」

[0300a13] (四)

[0300a14] 一〇八一

[0300a14] 尊者難陀曰:

      「此等沙門婆羅門     依見依聞說有淨
        [P.209] 依戒勤行亦說淨     更依多種言有淨
       彼等不能渡瀑流     然而天界及人界
       結果誰度生與老     我今敬請問尊師
       惟求尊師以教我」

[0301a05] (五)

[0301a06] 一〇八二

[0301a06] 世尊曰:「難陀

       一切沙門婆羅門     我非謂受生老蓋
       一切見聞覺戒行     此多種種皆須捨
       徧知渴愛無漏者     我稱彼等渡瀑流」

[0301a09] (六)

[0301a10] 一〇八三

      「大仙此語我歡喜     瞿曇善說無有依
       一切見聞覺戒行     此多種種皆須捨
       徧知渴愛無漏者     以言彼等度瀑流」

[0301a12] (七)

[0301a13] 難陀學童所問訖

九 醯摩迦學童所問

[0302a08] 一〇八四

[0302a08] 尊者醯摩迦曰:

       [P.210] 「以前諸人為我說     有如斯者應如斯
       人云亦云受賣說     如此只有增妄想

[0302a10] (一)

[0302a11] 一〇八五

       彼等之說我不喜     然而牟尼我尊師
       請說破除愛欲法     為欲知此行有念
       可使我等度愛著」

[0302a13] (二)

[0302a14] 一〇八六

      「醯摩迦見聞覺識     對此愛色不貪著
       除法欲貪無欲求     此是不死涅槃句

[0303a01] (三)

[0303a02] 一〇八七

       有念即此得了知     現世善得寂滅所
       人人於常成寂靜     能度世間諸愛著」

[0303a03] (四)

[0303a04] 醯摩迦學童所問訖

一〇 刀提耶學童所問

[0303a12] 一〇八八

[0303a12] 尊者刀提耶曰:

      「諸欲之住不存在     渴愛之欲亦無存
       且度眾人之疑惑     斯人如何有解脫」

[0303a14] (一)

[0304a01] [P.211] 一〇八九

[0304a01] 世尊曰:「刀提耶

       諸欲之住不存在     渴愛之欲亦無存
       且度眾人諸疑惑     斯人別無有解脫」

[0304a03] (二)

[0304a04] 一〇九〇

      「無意樂者或意樂     具慧或依慧計度
       我欲如實知牟尼     普眼者請為我說」

[0304a05] (三)

[0304a06] 一〇九一

      「彼無意樂或意樂     具慧或非慧計度
       無所有不著欲有     牟尼已得如斯識」

[0304a07] (四)

[0304a08] 刀提耶學童所問訖

一一 劫波學童所問

[0305a03] 一〇九二

[0305a03] 尊者劫波曰:

      「怖畏瀑流之生時     實是如在湖沼中
       戰勝老死諸人等     世尊示我之洲渚
       而且此苦不更有     牟尼世尊為我說」

[0305a06] (一)

[0305a07] [P.212] 一〇九三

[0305a07] 世尊曰:「劫波

       怖畏瀑流之生時     實是如在湖沼中
       戰勝老死諸人等     劫波我告汝洲渚

[0305a09] (二)

[0305a10] 一〇九四

       無所有者無取著     此即不外於洲渚
       我以滅盡於老死     是故我說為涅槃

[0305a11] (三)

[0305a12] 一〇九五

       有念了知此大法     人人現世得寂滅
       彼等不隨魔力行     彼等不為從魔者」

[0305a13] (四)

[0305a14] 劫波學童所問終

一二 闍都乾耳學童所問

[0306a07] 一〇九六

[0306a07] 尊者闍都乾耳曰:

      「我聞雄者不欲欲     我問無欲渡瀑流
       具眼者語寂靜句     世尊如真為我說

[0306a09] (一)

[0306a10] 一〇九七

       太陽威光勝大地     世尊住於勝諸欲
       廣慧示我少慧者     為說大法我識知
       捨斷此世生與老」

[0306a12] (二)

[0306a13] [P.213] 一〇九八

[0306a13] 世尊曰:「闍都乾耳

       調伏諸欲無貪求     既得出離見安穩
       所有執取皆捨離     何物於汝亦勿存

[0307a01] (三)

[0307a02] 一〇九九

       過去煩惱使涸竭     未來何物亦非有
       若於中處汝不執     寂滅而修所當行

[0307a03] (四)

[0307a04] 一一〇〇

       普對名色之貪求     遠離彼者婆羅門
       彼已不為死左右     所有諸漏皆滅無」

[0307a05] (五)

[0307a06] 闍都乾耳學童所問訖

一三 跋陀羅浮陀學童所問

[0307a13] 一一〇一

[0307a13] 尊者跋陀羅浮陀:

      「捨棄窟宅斷渴愛     不動喜捨渡瀑流
       捨除計度得解脫     請問龍象善慧者

[0308a01] (一)

[0308a02] 一一〇二

       期望雄者尊師說     由諸各方人來集
       願請尊師為解說     尊師如所知法者」

[0308a03] (二)

[0308a04] 一一〇三

[0308a04] 世尊曰:「跋陀羅浮陀

       上下縱橫及於中     調伏一切諸取愛
        [P.214] 人於世間若有取     所有諸魔隨於人

[0308a06] (三)

[0308a07] 一一〇四

       知解比丘是有念     不取世間任何物
       死之領域愛著者     有取有情如斯觀」

[0308a08] (四)

[0308a09] 跋陀羅浮陀學童所問訖

一四 優陀耶學童所問

[0309a03] 一一〇五

[0309a03] 尊者優陀耶曰:

      「離塵靜慮作已辦     成無漏一切諸法
       已到達彼岸世尊     為此而來我有問
       破壞無明狀如何     了知解脫請告我」

[0309a06] (一)

[0309a07] 一一〇六

[0309a07] 世尊曰:「優陀耶

       愛欲以及憂     兩者皆捨斷
       必除棄昏沈     後悔遮亦除

[0309a09] (二)

[0309a10] 一一〇七

       念捨之清淨     前行法思擇
       破壞無明狀     言了知解脫」

[0309a11] (三)

[0309a12] [P.215] 一一〇八

      「云何有結縛     云何得運行
       捨斷任何物     言有涅槃否」

[0309a14] 一一〇九

      「喜是世間縛     尋以運行此
       渴愛之捨斷     是言有涅槃」

[0310a01] (五)

[0310a02] 一一一〇

      「云何行有念     止滅一切識
       我來問世尊     欲聞尊師語」

[0310a03] (六)

[0310a04] 一一一一

      「受之於內外     不為生歡喜
       如是行有念     止滅一切識」

[0310a05] (七)

[0310a06] 優陀耶學童所問訖

一五 布沙羅學童所問

[0311a04] 一一一二

[0311a04] 尊者布沙羅曰:

      「說示過去事     不動斷疑惑
       達人至彼岸(佛)     是故我來問

[0311a06] (一)

[0311a07] 一一一三

       無有諸色想     捨斷一切身
       無內亦無外     不見有何物
       我來詣謹問     智者釋迦佛
       斯人更何導」

[0311a10] (二)

[0311a11] [P.216] 一一一四

[0311a11] 世尊曰:「布沙羅

       一切之識住     如來立通達
       知有情止住     解脫之至趣

[0311a13] (三)

[0311a14] 一一一五

       知無所有之來處     彼知喜貪是結縛
       如斯知達已之後     無所有處是無常
       住此梵行婆羅門     有此如實之真智」

[0312a02] (四)

[0312a03] 布沙羅學童所問訖

一六 莫伽羅闍學童所問

[0312a12] 一一一六

[0312a12] 尊者莫伽羅闍曰:

      「我曾兩次問世尊     具眼者未作解說
       然今發問第三次     天仙解說令我聞

[0312a14] (一)

[0313a01] 一一一七

       此世界或他世界     諸天以及梵天界
       尊師瞿曇有名聲     竟無了知尊師見

[0313a02] (二)

[0313a03] [P.217] 一一一八

       如斯優越之見者     因欲欲問我前來
       如何觀察世間者     死王如何能不見」

[0313a04] (三)

[0313a05] 一一一九

      「莫伽羅闍常有念     汝須打破自我見
       觀察世間皆是空     如斯始可度死難
       如斯觀察世間者     始能不見於死王」

[0313a07] (四)

[0313a08] 莫伽羅闍學童所問竟

一七 賓祇耶學童所問

[0314a04] 一一二〇

[0314a04] 尊者賓祇耶曰:

      「我老無力顏色衰     視力不明聽不利
       未除蒙昧我不亡     我於此世應識法
       如何捨斷生與老     敬請世尊為我語」

[0314a07] (一)

[0314a08] 一一二一

[0314a08] 世尊曰:「賓祇耶

       見有色故蒙受害     放逸之人有病患
       賓祇耶應不放逸     為不再有應捨色」

[0314a10] (二)

[0314a11] 一一二二

      「四方四維及上下     十方一切於世間
        [P.218] 尊師不見亦不聞     不覺不思無何物
       我於此世應識法     捨斷生老為我語」

[0314a13] (三)

[0314a14] 一一二三

[0314a14] 世尊曰:「賓祇耶

       陷入渴愛生熱苦     汝見諸人為老襲
       賓祇耶應不放逸     為不再有捨渴愛」

[0315a02] (四)

[0315a03] 賓祇耶學童所問竟

一八 〔十六學童所問之結語〕

[0315a10] 世尊住於摩竭陀國波沙那迦塔寺廟時,教說以上諸偈。為應婆和利門弟子十六人婆羅門之請問而為解說。若於其所問一一知義、知法已者,則當應法、隨法行道,應到達老死之彼岸。此等諸法〔依行道〕而可到達彼岸故,此教法即有彼岸道之名稱。

[0315a14] 一一二四

       帝須彌勒阿耆多     富那迦與彌多求
       優波私婆度多迦     難陀更與醯摩迦

[0316a01] (一)

[0316a02] [P.219] 一一二五

       兩人劫波刀提耶     闍都乾耳是賢者
       以及跋陀羅浮陀     優陀耶與布沙羅
       莫伽羅闍具慧者     及賓祇耶為大仙

[0316a04] (二)

[0316a05] 一一二六

       彼等行具足     仙人接近佛
       微妙所請問     接近最勝佛

[0316a06] (三)

[0316a07] 一一二七

       受彼所請問     佛如實解說
       諸問以解說     滿足婆羅門

[0316a08] (四)

[0316a09] 一一二八

       彼日種具眼     由佛得滿足
       優越慧者處     出家修梵行

[0316a10] (五)

[0316a11] 一一二九

       對一一所問     如佛所開示
       如是行道者     由此至彼岸

[0316a12] (六)

[0316a13] 一一三〇

       修習最上道     由此到彼岸
       此達彼岸路     故稱彼岸道

[0316a14] (七)

[0317a01] 一一三一

[0317a01] 尊者賓祇耶〔向婆和利〕曰:

      「隨誦彼岸道     離垢廣智者
       如所見而說     無欲無藪主
       因何語虛妄

[0317a04] (八)

[0317a05] [P.220] 一一三二

       捨斷垢與癡     慢覆亦捨斷
       言辭以讚歎     即我所述說

[0317a06] (九)

[0317a07] 一一三三

       我除闇覺者     普眼知世邊
       越度一切有     無漏正覺者
       一切苦捨斷     近坐實名者

[0317a09] (一〇)

[0317a10] 一一三四

       如鳥捨山林     棲止多果林
       我捨少見者     如鵝入大海

[0317a11] (一一)

[0317a12] 一一三五

       瞿曇以前人     解說『應如是』
       乃人云亦云     唯有增妄想

[0317a13] (一二)

[0317a14] 一一三六

       獨坐除惱闇     彼慧光普照
       瞿曇廣慧者     瞿曇廣智者

[0318a01] (一三)

[0318a02] [P.221] 一一三七

       彼示即時見     渴愛以盡滅
       無患之教說     絕無可譬如」

[0318a03] (一四)

[0318a04] 一一三八

      「賓祇耶現見     渴愛以滅盡
       示汝無惱法     決無可譬喻

[0318a05] (一五)

[0318a06] 一一三九

       瞿曇有廣慧     瞿曇有廣智
       雖於須臾間     應否離於住」

[0318a07] (一六)

[0318a08] 一一四〇

      「我現即時見     渴愛以滅盡
       我說無惱法     決無可譬喻

[0318a09] (一七)

[0318a10] 一一四一

       瞿曇有廣慧     瞿曇有廣智
       雖於須臾間     而不離於住

[0318a11] (一八)

[0318a12] 一一四二

       晝夜不放逸     意眼見世尊
       禮拜以過夜     思惟不離住

[0318a13] (一九)

[0318a14] 一一四三

       信喜意念法     不離瞿曇教
       廣慧之赴處     是我必歸向

[0319a01] (二〇)

[0319a02] [P.222] 一一四四

       我老身力弱     無能至彼處
       常以思惟赴     意與佛相合

[0319a03] (二一)

[0319a04] 一一四五

       戰慄臥泥中     洲渚任漂流
       我渡瀑流時     見無漏覺者」

[0319a05] (二二)

[0319a06] 一一四六

      「跋陀羅浮陀     薄迦利乃至
       阿邏毘瞿曇     皆如有信解
       賓祇耶信解     至死之彼岸」

[0319a08] (二三)

[0319a09] 一一四七

      「我聞牟尼語     益信樂佛教
       蔽聞無心栽     應辯正覺者

[0319a10] (二四)

[0319a11] 一一四八

       知通超天法     超天知一切
       疑者諸請問     終告彼無疑

[0319a12] (二五)

[0319a13] [P.223] 一一四九

       絕無可譬喻     不搖動涅槃
       確信我必至     我此已無疑
       我心正信解     如是請認受」

[0320a01] (二六)

[0320a02] 彼岸道品竟

[0320a03] 八誦分之聖典經集竟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27 冊 No. 0012 經集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