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W05n0046_001 即興自說 第1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藏外 (W) » 第 5 冊 » No.0046 » 第 1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即興自說

[0047a03] 鄧殿臣 譯

  〔題解〕

[0047a05] 《即興自說》是巴利三藏經藏《小部尼伽耶》中的第三經。本經共分為八品,每品含十經,共為八十經。每經由長行和偈頌二部分組成,長行是敘述詩體,偈頌是佛知見此事體後感興而發之偈頌,所以這是一部佛借一事一物向眾生說法的雋永的小經,讀起來通俗易懂。偈頌部分所含義理又發人深省,揭示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道理。

[0047a11] 經名原作Udāna,有人轉譯為「無問自說」,有人祇譯為「自說」,因原詞還有感興語之意,故譯為「即興自說」。

[0047a13] 此經依據斯里蘭卡國家佛教部監製出版之僧伽羅文巴利三藏翻譯。

〔譯文〕

第一品、菩提品

[0047a19] 那牟.薄伽梵.阿羅漢.三藐三菩提

一、菩提經一

[0047a22]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初成正覺,住於優樓頻螺地區尼連禪河畔菩提樹下。爾時世尊七日單跏趺坐,享解脫之樂。

[0047a25] 經七日已,乃從定起;於初夜分,順思緣起之法:「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緣無明有行,緣行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六處,緣六處有觸,緣觸有受,緣受有愛,緣愛有取,緣取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死、憂、悲、苦、惱、辛;如是苦集如是而生。」

[0048a05]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自說此偈:

  修禪婆羅門,精進斷煩惱;
  悟得緣起法,諸疑必盡消。

二、菩提經二

[0048a10]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初成正覺,住於優樓頻螺地區尼連禪河畔菩提樹下。爾時世尊七日單跏趺坐,享解脫之樂。

[0048a13] 經七日已,乃從定起;於中夜分,逆思緣起之法:「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處滅,六處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辛滅;苦集如是而滅。」

[0048a18]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自說此偈:

  修禪婆羅門,精進斷煩惱;
  悟得緣滅法,諸疑必自消。

三、菩提經三

[0048a23]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初成正覺,住於優樓頻螺地區尼連禪河畔菩提樹下。爾時世尊七日單跏趺坐,享解脫之樂。

[0049a01] 經七日已,乃從定起;於後夜分,順思逆思緣起之法:「此有則彼有,此生則彼生。此無則彼無,此滅則彼滅。即緣無明有行,緣行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六處,緣六處有觸,緣觸有受,緣受有愛,緣愛有取,緣取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死、憂、悲、苦、惱、辛;如是苦集如是而生。

[0049a07] 「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處滅,六處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辛滅;如是苦集如是而滅。」

[0049a11]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自說此偈:

  修禪婆羅門,精進斷煩惱;
  悟法破魔軍,如日當空照。

四、尼拘陀經

[0049a16]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初成正覺,住於優樓頻螺地區尼連禪河畔尼拘陀榕樹下。爾時,世尊七日單跏趺坐,享解脫之樂。

[0049a19] 七日已,乃從定起。時有一婆羅門來至佛所,與佛歡聚。友善話語已畢,站立一旁,而問佛言:

[0049a21] 「尊敬的喬答摩,何謂婆羅門?婆羅門當為之法是何?」

[0049a23]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此偈:

  除去罪法無瞋慢,斷滅煩惱可安心;
  精於吠陀持梵行,於世無貪婆羅門。

五、長老經

[0050a02]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爾時,舍利弗尊者,大目連尊者,大迦葉尊者,大迦旃延尊者,大拘致羅尊者,大卡比那尊者,大純陀尊者,阿努律陀尊者,離越尊者,阿難尊者,來至佛所。世尊遙見諸比丘走來,曰:「諸比丘,彼等婆羅門來。」爾時,一婆羅族比丘問世尊:「世尊,何謂婆羅門?何謂婆羅門所行之法?」

[0050a09]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發此感興:

  除滅諸罪惡,常住於正念;
  斷結而徹悟,世上婆羅門。

六、迦葉經

[0050a14]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王捨城竹林迦藍陀園住。爾時,大迦葉尊者住於畢鉢羅窟,病重痛苦。後病癒自思:「我當入王捨城乞食。」

[0050a17] 爾時五百天女踴躍而至,請尊者托鉢受食。大迦葉拒絕五百天女,於朝時著衣持鉢,入王捨城,向窮困之人、織工住區托鉢。

[0050a20] 爾時世尊,見大迦葉尊者在王捨城窮困之人、織工住區托鉢乞食,即興說出此偈:

  不受人供不揚名,能自調御本神聖;
  諸漏已斷無過失,婆羅門者吾尊稱。

七、巴瓦經

[0051a02]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巴瓦城阿闍迦拉波迦鬼庵住。爾時,世尊於黑夜坐於露天,有雨滴降落。阿闍迦拉波迦鬼欲恐嚇世尊,使世尊毛豎膽驚,即來見佛。走近佛時,便發出怪音:「阿古拉巴古拉!」如此三次。又說:「惡鬼來了!」

[0051a07]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說此偈陀:

  若有婆羅門,法中品位高;
  惡鬼怪聲音,小技不足道。

八、戰勝經

[0051a12]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陀林給孤獨園住。爾時,桑迦瑪吉尊者來捨衛城探望世尊。尊者舊時妻得知尊者已到捨衛城,便攜子來至祇園。時尊者正在一棵樹下休息。妻來到尊者面前告尊者言:「沙門,我們已有此兒,汝當養活我們。」尊者默然不語,舊時妻便把兒子放在尊者面前,並說:「此乃汝子,當由汝養。」說完,便自離去。

[0051a19] 尊者不視此兒,亦不與語。舊時妻未走甚遠,回頭察視,見尊者既不視兒,亦不與語,自知沙門並無憐子之意,即抱子而去。

[0051a22] 世尊以清淨天眼,觀見尊者舊時妻之行徑。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說此偈陀:

  女來無歡喜,去亦無所慮;
  我稱婆羅門,解脫得勝利。

九、螺髮經

[0052a03]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伽耶城住。爾時,螺髮外道徒眾於寒冷之冬夜雪天,在伽耶河中或沉或浮,撩水、祭火,以為以此可得聖潔。

[0052a06] 爾時世尊見彼螺髮外道徒眾,於寒冷之冬夜雪天,在伽耶河中或沉或浮,撩水、祭火,以為以此可得聖潔。

[0052a08]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說此偈陀:

  靠水豈能得聖潔,眾人水中洗其身;
  若得真諦與正法,纔是聖潔婆羅門。

十、婆希經

[0052a13]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爾時,人稱「樹皮衣修行者」的婆希住於沿海的蘇帕拉卡渡口。受人供養,受人尊重;衣、食、住、藥俱可得到。時婆希閒坐於僻靜處,心生一念:「世上如有羅漢或進入羅漢道者,我乃其中之一。」爾時有一天神,往世曾為婆希親戚,心懷同情,樂於助人;知婆希所念,來至婆希住所,告曰:「婆希,汝非羅漢,亦未登羅漢果位。汝既無羅漢行,亦無修羅漢道之行。」婆希問道:「現前誰是人天界之阿羅漢?誰是修證羅漢道者?」天神答曰:「北方邦國有舍衛城,那裏有成正等正覺的阿羅漢。婆希,那位佛世尊還講說修成阿羅漢之正法。」

[0052a24] 爾時婆希為天神所動,即刻從蘇帕拉卡出發;僅一夜時間,便經過一切必經之地,到達舍衛城祇樹給孤獨精舍。爾時,諸比丘正在野外經行,婆希即到諸比丘處向諸比丘詢問:「大德,那位薄伽梵.阿羅漢.三藐三菩提現在何處?我甚想拜謁那位薄伽梵.阿羅漢.三藐三菩提。」諸比丘答曰:「婆希,世尊已入城托鉢。」

[0053a04] 婆希即刻離開祇園,入舍衛城,見世尊托鉢乞食,遊行於城內。見世尊可親可敬,諸根寂靜,精神平和,自攝自護,威儀妙好,一大龍象。如是見已,近至佛處,頭面禮足而白佛言:「大德世尊,請為我說法;善逝,請為我說長遠利益安樂之法。」

[0053a09] 婆希如是說已,世尊告言:「婆希,此非宜時,以入城乞食故。」婆希再告佛言:「大德,世尊有命難或我有命難實為難知。大德世尊,請為我說法;善逝,請為我說長遠利益安樂之法。」世尊再次告言:「婆希,此非宜時,以入城乞食故。」婆希三告佛言:「大德,世尊有命難或我有命難實為難知。大德世尊,請為我說法;善逝,請為我說長遠利益安樂之法。」

[0053a16] 爾時,世尊說道:「婆希,汝當學此法:見唯是見,聞唯是聞,知唯是知,想唯是想。婆希,此為汝當學之法。婆希,汝能於見時,唯是見;於聞時,唯是聞;於知時,唯是知;於想時,唯是想。如是,汝可無貪無執;汝既無貪無執,汝於此世便無再生;於下世,於此世及下世皆無再生。此即是苦盡。」

[0053a22] 婆希聽世尊簡短說教,執著頓消,諸漏盡斷,心得解脫。

[0053a24] 爾時世尊向婆希說此簡短教法已,便自離去。

[0053a25] 世尊離去未久,有一帶犢母牛,將婆希觝死於地。

[0054a01] 時世尊在捨衛城托鉢,得食用齋已,與比丘眾離城回返,於途中見婆希已死。既見,即告眾比丘曰:「汝等將婆希屍體安放榻上運去荼毗,建塔供奉。諸比丘,此死者是一位梵行者。」眾比丘答曰:「如是,世尊。」眾比丘遵囑將婆希屍體安放榻上,運去荼毗,並造塔後,回稟世尊,行禮已畢,坐在一旁。坐已,即問世尊:「大德,婆希屍體已經火化,並已建塔;但不知他有何德行,來世又將如何。」佛曰:「諸比丘,婆希是一位賢者,曾依聖法而行,並未以問法而惱難於我。諸比丘,婆希已入涅槃。」

[0054a10] 世尊如是說已,即興出此偈陀:

  涅槃境界中,無地水火風;
  無日月星光,無暗亦無明。
  婆羅門牟尼,以智自覺醒;
  離色離無色,離樂離苦痛。

[0054a16] 第一品、菩提品終

[0054a17] 本品總攝十經:一菩提經一,二菩提經二,三菩提經三,四尼拘陀經,五長老經,六迦葉經,七巴瓦經,八戰勝經,九螺髮經,十婆希經。

第二品、目真鄰陀品

一、目真鄰陀經

[0054a24]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初成正覺,在優樓頻螺地區尼連禪河畔目真鄰陀樹下住。爾時,世尊七日單跏趺坐,享解脫之樂。七日已,非時雲起,大雨突降,寒風來侵,持續七日。時目真鄰陀龍王從其居處來至佛所,以身繞佛,七重卷之;驤首張頸,覆護佛頂。龍王自念言:「寒氣莫侵世尊,暑氣莫侵世尊;蠅、蚊、熱風、爬蟲莫侵世尊。」如是經七日,世尊始從定起。

[0055a06] 爾時目真鄰陀龍王知天晴無雲,乃解卷體;龍身消失,化為青年,立於佛前,合掌禮拜。

[0055a08]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說此偈陀:

  居靜是快樂,知法是快樂,
  無瞋是快樂,憫生是快樂。
  無慾是快樂,於世無貪著;
  調伏我慢者,是為最上樂。

二、王經

[0055a15]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爾時,諸比丘托鉢已回,飯食已畢,於堂室集坐閒敘:「摩揭陀國賽尼亞.頻毗沙羅王與憍薩羅國波斯匿王相比,誰多財物,誰多用品,誰多寶藏,誰多疆土,誰多車乘,誰多軍力,誰多神通,誰多威武?」諸比丘眾如是談論,未有終止。

[0055a21] 爾時已近黃昏,世尊從定起坐,來至堂室,敷座而坐,問比丘眾:「諸比丘堂室集坐,有何言論?汝等談論未終之事是何等事?」比丘眾白佛言:「大德世尊,我等托鉢已回,飯食已畢,堂室集坐,閒話談敘:摩揭陀國王賽尼亞.頻毗沙羅王與憍薩羅國波斯匿王相比,誰多財物,誰多用品,誰多寶藏,誰多疆土,誰多車乘,誰多軍力,誰多神通,誰多威武。未終之時,世尊至此」。世尊曰:「諸比丘,族姓子虔誠出家,加入僧團,如是談論,實不應該。諸比丘,汝等集坐一處,當做之事有二,一是談說法事,二是保持聖潔,沉默不語」。

[0056a06] 世尊如是說已,即興說此偈陀:

  人間和天上,有樂有美妙;
  比起涅槃樂,微小不足道。

三、杖經

[0056a11]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爾時,在舍衛城與祇陀林之間,童眾以杖擊蛇。時在朝時,世尊著衣持鉢,往捨衛城乞食。於舍衛城與祇陀林間見童眾以杖擊蛇。

[0056a15] 爾時世尊,如是見已,即興說此偈陀:

  一切眾生靈,悉皆喜安康;
  有人自尋樂,擊生以棍杖;
  斯人於來世,必無安樂享。
  一切眾生靈,悉皆喜安康;
  有人自尋樂,不欺不他傷;
  斯人於來世,必有安樂享。

四、供養經

[0056a24]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給孤獨園住。爾時世尊受人供養,受人尊重;得衣物飲食、臥具、藥品及種種什物。僧團眾比丘亦受人供養,受人尊重;得衣物飲食、臥具、藥品及種種什物。而諸外道不受人供養,不受人尊重;不得衣物飲食、臥具、藥品及種種什物。彼等不能安忍於世尊及眾比丘得諸供養;於村莊、森林見諸比丘,即責難、辱罵,語言低級粗俗。時諸比丘即往佛所,行禮已畢,坐於一旁,白世尊言:「大德世尊,當今之世,世尊受人供養,受人尊重;得衣物飲食、臥具、藥品及種種什物。僧團眾比丘亦受人供養,受人尊重;得衣物飲食、臥具、藥品及種種什物。而諸外道不受人供養,不受人尊重;不得衣物飲食、臥具、藥品及種種什物。彼等不能安忍於世尊及眾比丘得諸供養;於村莊、森林見諸比丘,即責難、辱罵,語言低級粗俗。」

[0057a13]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說此偈陀:

  居於村林中,無有樂與苦;
  於己於他人,苦樂皆緣「觸」;
  「觸」因有「取」蘊,無「蘊」何有「觸」。

五、居士經

[0057a19]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爾時,伊茶那格拉居士因事入舍衛城。居士在舍衛城事畢,來至佛所,禮佛已畢,站立一旁。世尊問曰:「汝已久欲來此。」居士白佛言:「大德世尊,我思念來此見佛時日已久,祇因事務纏身,未能早來。」

[0057a24]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說此偈陀:

  知法多聞者,安樂無煩惱;
  有苦有難者,當去多關照;
  人與人之間,相愛互友好。

六、孕婦經

[0058a05]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爾時,一外道之年輕妻子懷孕臨產。時妻對夫言:「婆羅門,去取油來,以助我產。」外道聞言答曰:「我從何處可取油來?」妻再對夫言:「去,婆羅門,取些油來,以助我產。」外道再次答曰:「我從何處可取油來?」外道妻三次對外道言:「你去,婆羅門,取些油來,以助我產。」

[0058a11] 爾時,憍薩國波斯匿王之庫房中奶油酥油等各種油類十分充足,可供沙門、婆羅門敞開食用,唯不准帶出。爾時外道心想:「波斯匿王庫中奶油酥油等各種油類十分充足,可供沙門、婆羅門敞開食用,唯不准帶出。我何不到波斯匿王庫中儘量足飲,回家後嘔出,可助妻產。」

[0058a16] 時外道來到波斯匿王庫中,足飲其油;急回家中,但不能嘔出,亦不能瀉下,痛苦難熬,滿地翻滾。爾時世尊於晨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見彼婆羅門痛苦難熬,滿地翻滾。爾時世尊,如是見已,即興說此偈陀:

  無貪無慾者,安樂無煩惱;
  得道漏盡者,自然無貪著。
  人與人之間,相愛互友好。

七、獨子經

[0058a25] 如是我聞: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一居士有一獨生子,可親可愛,卻遭夭亡。時眾多居士身著濕衣,頭有濕髮,正午時分來至佛所。既至,禮拜世尊,站立一旁。佛問諸居士曰:「諸位居士濕衣濕髮,於此中午,來此為何?」

[0059a05] 彼居士即白佛言:「大德世尊,我之獨子可親可愛,卻遭夭亡。以是之故,我等濕衣濕髮,於此午時來此。」

[0059a07] 爾時,世尊聽已,即興說此偈陀:

  眾人眾天神,貪戀可愛相;
  遭難受痛苦,受制於閻王。
  晝夜不放逸,捨棄可愛相;
  可除貪之根,不上閻王當。

八、蘇波婆沙經

[0059a14]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軍迪亞城軍達沓那林住。爾時拘利耶國王女蘇波婆沙懷孕七年,難產七日,痛苦難熬,而以三念,得以安忍:念世尊正遍知說法滅苦;念世尊聲聞弟子行為妙好,拔除此苦;念涅槃沒有這般痛苦,祇有最上安樂。

[0059a19] 蘇波婆沙公主告其夫言:「夫君請往佛所,頂禮佛足,如我所說白佛,祝世尊無病無災,輕安健康。『大德世尊,拘利耶國王女蘇波婆沙懷胎七載,難產七日,痛苦難熬,而以三念得以安忍:念世尊正遍知說法滅苦;念世尊聲聞弟子行為妙好,拔除此苦;念涅槃沒有這般痛苦,祇有最上安樂。』」

[0059a25] 拘利耶王子依蘇波婆沙公主所囑,往見佛陀。既到佛所,行禮已畢,坐於一旁,白世尊道:「大德,拘利耶王女蘇波婆沙公主頂禮佛足,祝世尊無病無災,輕安健康。蘇波婆沙懷胎七載,難產七日,痛苦難熬;而以三念,得以安忍:念世尊正遍知說法滅苦;念世尊聲聞弟子行為妙好,拔除此苦;念涅槃沒有這般痛苦,祇有最上安樂。」

[0060a06] 世尊答言:「祝拘利耶王女蘇波婆沙安樂無恙,無諸痛苦,產出無病嬰兒。」世尊說已,拘利耶王女蘇波婆沙即安樂無恙,產出無病嬰兒。

[0060a09] 拘利耶王子聞聽佛語,歡喜信受,從座而起,向世尊行右繞之禮,禮已,回到王宮。既回,見拘利耶王女蘇波婆沙安樂無恙,已生出一無病嬰兒。既見,即生此念:「拘利耶王女應佛之言,康安無恙,產出嬰兒。如來真有大神通,大威力,真奇妙無比。」王子心滿意足,興高采烈。

[0060a15] 於時蘇波婆沙對夫言道:「王子請來,請去世尊所,代我頂禮佛足,稟報世尊:『拘利耶王女蘇波婆沙懷胎七載,難產七日;現已產出一無病嬰兒。她欲設七日之齋飯,供養世尊及僧眾;敬請世尊及僧眾受此齋供。』」

[0060a19] 拘利耶王子遵拘利耶王女蘇波婆沙之囑,來至佛所,施禮已畢,坐於一旁,白世尊言:「大德世尊,拘利耶王女蘇波婆沙頂禮佛足。拘利耶王女懷胎七載,難產七日;現安好無恙,已產下一無病嬰兒。她欲設七日齋,供世尊及僧眾。恭請世尊接受拘利耶王女蘇波婆沙之請。」時有一居士,已確定次日向佛及僧眾供齋。此居士乃大目犍連尊者之供養人。於是世尊對目犍連曰:「目犍連,汝來!去那居士住所對他說:『壽者,拘利耶王女蘇波婆沙懷胎七載,難產七日,現已安好無恙,產一無病嬰兒。她欲設七日之齋,供佛及僧。現當隨她供齋之願,汝其後可辦。』那居士是汝之供養人。」

[0061a05] 「如是世尊!」大目犍連遵囑到居士所,而告之曰:「壽者,拘利耶王女蘇波婆沙懷胎七載,難產七日,現她安好無恙,產一無病健兒。她欲設七日之齋,供佛及僧。現當隨她供齋之願,汝其後可辦。」居士言:「若大目犍連尊者答應護我財、命、信,拘利耶王女蘇波婆沙可先供七日之齋,我可在後。」大目犍連言:「我是汝財、命兩項之護者;至於『信』,汝當自護。」居士言:「大目犍連尊者是我財、命兩項護者;拘利耶王女蘇波婆沙亦當先設七日齋,我可在後。」

[0061a14] 時大目犍連尊者告居士已,回至佛所而白世尊曰:「大德世尊,我已告予居士,拘利耶王女蘇波婆沙可供七日之齋,彼可後辦。」

[0061a17] 爾時,拘利耶王女蘇波婆沙自做甘美嚼食,請佛及僧眾食用,盡於七日;並令嬰兒禮拜世尊及僧眾。

[0061a19] 時舍利弗尊者問此兒曰:「孩兒,汝安好否?有無病苦?」孩兒答言:「舍利弗尊者,我何能安好?何能無苦?我在血盆中達七年之久!」

[0061a22] 時拘利耶王女蘇波婆沙甚是喜悅,心想:「我兒已能與尊者談話!」

[0061a24] 爾時,世尊見拘利耶王女蘇波婆沙喜悅歡快,問到:「蘇波婆沙,汝還想再得如是兒否?」蘇波婆沙答曰:「世尊,我還想再得七如是兒。」

[0062a02] 爾時世尊,聽得此言,即興而說:

  苦事以為樂,悲事以為喜;
  為何混如是,祇緣人放逸。

九、毗舍佉經

[0062a07]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東園彌伽羅母講堂住。時彌伽羅母毗舍佉有事求憍薩羅國王波斯匿辦理,而憍薩羅國王波斯匿未能依從。於是彌伽羅母毗舍佉於中午時分來至佛所,禮世尊已,坐於一旁。時世尊問曰:「毗舍佉,汝於此中午時分,從何處來此?」毗舍佉答言:「大德世尊,我有事請求憍薩羅國王波斯匿辦理,而波斯匿未能依我之願。」

[0062a14] 爾時世尊,如是聽已,即興而說:

  他人權高已生苦,眾生富貴方為樂;
  有貪有求必有悲,煩惱結縛難擺脫。

十、跋提耶經

[0062a19]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阿努比耶城芒果林住。時有卡利瞿陀王之子跋提耶者,或在林中,或在樹下,或在虛室,常自發感興:「快哉!快哉」!時比丘眾或在林中,或在樹下,或在虛室,常聞聽卡利瞿陀王之子跋提耶發此感興。比丘眾想:「卡利瞿陀王之子跋提耶雖已出家,但定是不喜梵行,常憶昔日在家之樂;故而或在林中,或在樹下,或在虛室常自發此感興。」

[0063a01] 時比丘眾即往佛所,施禮已畢,坐在一旁,白世尊言:「大德,卡利瞿陀王子跋提耶或在林中,或在樹下,或在虛室,常自發感興:快哉!快哉!無疑,卡利瞿陀王子跋提耶肯定是不喜梵行,常憶昔日在家之樂,故常發此感興。」

[0063a06] 時世尊呼一比丘:「比丘汝來,去告跋提耶,如我言說,招他來此。」比丘應一聲「如是世尊」,遵囑而去。至卡利瞿陀王子跋提耶所,告曰:「跋提耶尊者,師招汝往。」卡利瞿陀王子跋提耶應一聲「如是,尊者」,即往佛所。既至,施禮已畢,坐在一旁。世尊問曰:「跋提耶,汝或在林中,或在樹下,或在虛室,常自發感興:快哉!快哉!果有此事?」跋提耶答曰:「如是,世尊。」世尊又問:「跋提耶,汝或在林中,或在樹下,或在虛室,為何經常發此感興?」

[0063a15] 跋提耶答曰:「大德世尊,從前居家治國之時,宮內宮外,皆有守備;城內城外,亦多護衛;國內國外,亦有防所。雖然如此,我亦是終日恐懼戰慄,驚悸不安;而今我獨居林中、樹下、虛室,卻無恐懼戰慄,驚悸不安之感。少欲知足,心同遊鹿。故而我或在林中,或在樹下,或在虛室,常自發感興:快哉!快哉!」

[0063a21]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心中無瞋怒,超越禍與福;
  如此無憂者,天神難目睹。

[0063a25] 第二品、目真鄰陀品終

[0064a01] 本品總攝十經:一目真鄰陀經,二王經,三杖經,四供養經,五居士經,六孕婦經,七獨子經,八蘇波婆沙經,九毗舍佉經,十跋提耶經。

第三品、難陀品

一、業經

[0064a08]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有一比丘在離佛不遠處,身體端直,結跏趺坐;忍夙業報,痛苦萬分;正念正智,無畏而坐。世尊見此比丘於不遠處,身體端直,結跏趺坐;忍夙業報,痛苦萬分;正念正智,無畏而坐。

[0064a13] 世尊如是見已,即興自說:

  比丘消舊業,震彈諸污塵;
  去執向涅槃,無須召喚人。

二、難陀經

[0064a18]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世尊之弟,姨母之子難陀尊者告知諸比丘曰:「諸位尊者,我不喜修持梵行,我將捨戒還俗。」時一比丘到世尊所,禮世尊已,坐在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世尊之弟,世尊姨母之子,難陀尊者對比丘眾言:『諸位尊者,我不喜修持梵行,我將捨戒還俗。』」

[0064a24] 時世尊召一比丘:「比丘汝來,汝去召難陀比丘來此,對他說師召難陀。」比丘應聲而去,至難陀所,告難陀曰:「壽者難陀,師召汝去。」

[0065a02] 難陀即至佛所,禮世尊已,坐在一旁。佛問難陀:「聞汝曾告比丘眾言:『我不喜修持梵行,我將捨戒還俗。』是否果有其事?」難陀答言:「如是,世尊。」「難陀,汝因何不喜梵行,因何要捨戒還俗?」「世尊,我出家之時,美女國色天香,垂髮半梳,曾告我言:『君當速歸。』每念及此,便不願修持梵行,想捨戒還俗。」

[0065a08] 時世尊拉起難陀尊者,如壯士屈伸臂頃,從祇陀林園到忉利天。

[0065a10] 爾時,忉利天有五百天女,其大腿粉紅如鴿足,侍奉帝釋天王。佛問難陀:「汝見此五百天女否?」難陀答言:「如是,世尊。」

[0065a13] 「難陀,汝有何感想?垂髮半梳,國色天香與此五百天女相比,誰更美妙?誰更動人?」

[0065a15] 「世尊,二者相比,垂髮半梳,國色天香便如母猴一樣醜陋不堪,不及天女之十六分之一,乃至十六分之一之十六分之一。二者豈可相提並論?五百天女確實更加美妙,更加動人。」

[0065a19] 「難陀,汝當喜愛教法,我可設法使汝得到五百天女,我可擔保。」

[0065a21] 「大德,世尊若能保證我得到五百天女,我自會隨世尊修持梵行。」

[0065a23] 時世尊又拉起難陀尊者,如壯士伸屈臂頃,從忉利天回到祇陀林園。

[0065a25] 自此之後,諸比丘眾皆聞知:「世尊之弟,姨母之子,難陀尊者為得到天女而修持梵行,世尊並已保證難陀得到五百天女。」比丘眾中,難陀尊者之舊友開始稱難陀為僱傭者、買來人。難陀尊者因被如此稱呼而苦惱,而羞愧,於是避開僧眾,獨居靜處;勇猛精進,斷除煩惱,趨向涅槃。如此勤修梵行道業,不久證得羅漢果位,自知「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如是難陀尊者成為諸多阿羅中之一位阿羅漢。

[0066a08] 時初夜已過,有一天神來到佛所;遍體光明,普照祇園。天神禮世尊已,站在一旁,白世尊言:「世尊之弟,姨母之子,難陀尊者諸漏已盡,已得無漏智果,以自慧力求得解脫。」世尊亦以己之智,得見難陀諸漏已盡,已得無漏智果,以自慧力求得解脫。

[0066a13] 是夜分盡,難陀尊者往見世尊,禮世尊已,坐於一旁,而白世尊言:「大德世尊,世尊曾保我得五百天女。世尊,今我請求解除此約。」世尊曰:「難陀,我已知汝心,知汝已以自慧力,漏盡解脫。有一天神也已來告我。難陀,汝心既然已無取執,諸漏既已斷盡,我們自可解除此約。」

[0066a19] 世尊如是說已,即興而說:

  人若渡欲沼,以及輪迴沼;
  拔除煩惱刺,解脫無執著;
  如此之沙門,苦樂無動搖。

三、耶輸闍經

[0066a25]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捨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有耶輸闍等五百比丘到舍衛城來謁見世尊。諸外來比丘與住園比丘互相談敘,共同敷設臥具,整理衣鉢,聲音甚大。爾時世尊問阿難:「阿難,何人如此高聲喧鬧?有如漁場上之漁夫一般?」阿難答曰:「世尊,此乃耶輸闍等五百比丘來此謁見世尊,諸外來比丘與住園比丘互相談敘,共同敷設臥具,整理衣鉢,聲音甚大。」世尊告曰:「阿難,汝去召諸比丘來,說師欲召見。」「如是,世尊。」阿難應諾而去,到諸比丘處告言:「師召諸位尊者。」

[0067a09] 諸比丘應佛之召,來到佛所,禮世尊已,坐於一旁。世尊問曰:「諸比丘眾,汝等為何大聲喧鬧,如漁場漁夫?」

[0067a12] 耶輸闍白佛言:「世尊,我等五百比丘來此謁見世尊,諸外來比丘與住園比丘互相談敘,敷設臥具,整理衣鉢,聲音甚大。」

[0067a15] 佛告諸比丘曰:「離開這裏,諸比丘!我當驅汝等遠離,不准留住我處。」

[0067a17] 「如是,世尊。」諸比丘應諾,即從座起,禮拜世尊,行右繞之禮;收起坐臥用具及衣鉢,向跋祇遊去。至跋祇國瓦古姆達河,逢雨季。即於河岸造茅棚安居。

[0067a20] 時耶輸闍召諸比丘曰:「諸壽者,世尊為使我等獲益,同情我等,纔把我等驅開。故我等應知世尊寄我等之希望,我等應遵從行事。」

[0067a23] 諸比丘應一聲「如是,尊者」,便分散獨居,精進而不放逸;斷煩惱,趨涅槃。在此雨季安居期間,皆得三明。

[0067a25] 時世尊住捨衛城已,向吠捨離遊去。至吠捨離,住大林精舍。時世尊心中已知住阿古姆達河岸諸比丘情形,即告阿難曰:「阿難,瓦古姆達河岸住有諸比丘,那裏已有光向我。阿難,汝遣一使者去瓦古姆達河岸,告諸比丘,師有召請。」阿難應聲「如是,世尊」。即去一比丘處,對該比丘曰:「壽者,汝去阿古姆達河岸比丘住處,對彼比丘言師欲召見。」比丘應聲而去,彈指之間便到達瓦古姆達河岸諸比丘處,對諸比丘曰:「師召諸位尊者,師欲見諸位尊者。」「如是,尊者。」諸比丘應諾一聲,即收拾坐臥具,整理衣鉢,離開瓦古姆達河岸,彈指之間,來到大林精舍世尊住所。

[0068a11] 爾時世尊入於不動三昧。諸比丘思忖世尊此時修住何處,得知世尊入於不動三昧時,便亦皆入於不動三昧。

[0068a14] 至天黑以後,初夜已過,阿難雙手合十,向世尊禮拜。然後披著袈裟,白世尊曰:「大德世尊,初夜已過,現已夜深;遠來諸僧恭候已久,請世尊與之談說。」

[0068a17] 阿難如是白世尊已,世尊仍是默然不語。阿難再次雙手合十,向世尊禮拜,白世尊曰:「大德世尊,初夜已過,現已夜深,遠來諸僧恭候已久,請世尊與之談說。」阿難白世尊已,世尊仍是默然。待天至黎明,旭日初昇,阿難即從座起,雙手合十,舉過頭頂,向佛行禮,並白佛言:「大德世尊,黑夜已過,天即黎明;遠來比丘恭候已久,請世尊與之談說。」

[0068a24] 爾時世尊,即出定坐起,告阿難曰:「阿難,汝若已知,當不至如此。阿難,我與五百比丘,已同入不動三昧。」

[0069a02] 世尊如是告已,即興而說:

  拔除貪之刺,戰勝辱暴縛;
  如山不動搖,無論樂與苦。

四、舍利弗經

[0069a07]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捨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舍利弗尊者於距佛不遠處結跏趺坐,上身端直,心入於定。時世尊見舍利弗於不遠處結跏趺坐,上身端直,心入於定。

[0069a11] 爾時世尊,如是見已,即興而說:

  石山穩不動,比丘亦應同;
  斷除癡闇後,如山穩不動。

五、拘律陀經

[0069a16]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大目犍連尊者在距佛不遠處結跏趺坐,上身端直,內住正念。爾時世尊見大目犍連在不遠處結跏趺坐,上身端直,內住正念。

[0069a20] 爾時世尊,如是見已,即興而說:

  身住於正念,常入於定中;
  守護諸觸處,涅槃自可證。

六、畢陵迦經

[0069a25]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王捨城竹林迦蘭陀園住。時有畢陵迦婆蹉尊者常呼比丘為「賤人」。時諸比丘往至佛所,禮拜已畢,坐於一旁,白世尊言:「大德,畢陵迦婆蹉尊者常呼諸比丘為『賤人』。」

[0070a04] 時世尊告一比丘曰:「比丘,汝過來,汝如我所說,告畢陵迦婆蹉比丘『師召汝往』。」比丘應諾:「如是,世尊。」即往畢陵迦婆蹉所。既至,告畢陵迦婆蹉言:「師召汝往。」畢陵迦婆蹉應一聲「如是,壽者。」即到佛所,禮世尊已,坐在一旁。世尊告畢陵迦婆蹉曰:「婆蹉,聞汝常呼諸比丘為『賤人』,有此事否?」畢陵迦婆蹉答言:「如是,世尊。」

[0070a11] 爾時,世尊思維畢陵迦婆蹉之往世情形,而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汝等不當怪罪婆蹉比丘,婆蹉並未以瞋怒之心呼汝等為『賤人』。婆蹉比丘過去五百世連續不斷生於婆羅門家庭,呼人為『賤人』已成習氣。以此習氣故,婆蹉纔呼汝等為『賤人』。」

[0070a16] 爾時世尊,如是告已,即興而說:

  人若無欺詐,無慢無貪心,
  無我亦無慾,心寂無怒瞋;
  如是之人者,名為婆羅門,
  名為真比丘,名為真沙門。

七、迦葉經

[0070a23]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王舍城竹林迦蘭陀園住。時大迦葉尊者在畢鉢羅窟單跏趺坐,入一三昧,經七日。七日後從定起。出定後心想:「我當到王捨城乞食。」時有五百天神踊躍上前,供奉食品。大迦葉謝絕所供,於朝時著衣持鉢,入王捨城乞食。

[0071a03] 時帝釋天欲供大迦葉齋食,即化為紡織工紡紗;阿修羅女穿梭織布。

[0071a05] 大迦葉尊者在王舍城挨戶乞食,來至帝釋天化身處。帝釋天化身見大迦葉尊者走來,出門往迎,接鉢入室,以米飯及諸類菜餚,上等汁液,盛滿一鉢,獻給大迦葉。時大迦葉自忖:「此人是誰,有諾大威力?定是帝釋天無疑。」大迦葉如是知已,明告帝釋天曰:「帝釋,此汝所為。此後不可再如此行事!」

[0071a11] 帝釋天言:「大德大迦葉,我等亦需積德,亦當行善。」言已,行右繞之禮,而後昇入天空。帝釋欣喜,於空中自說:「最上齋食,已施予大迦葉!最上齋食,已施予大迦葉!最上齋食,已施予大迦葉!」

[0071a15] 爾時世尊,以超人之清淨天耳,聽到帝釋於空中所說之感興語,即興而說:

  比丘托鉢乞,以此養自己;
  持齋勤修行,正念持不離。
  寂靜遠世法,天神表敬意。

八、托鉢經

[0071a22]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長者園住。時諸比丘乞食已回,齋飯用畢,聚於迦利樹園堂而共同談敘。

[0071a25] 「諸位壽者,托鉢乞食之比丘在遊行托鉢時,常可見悅目之色,聽悅耳之音,聞悅意之香,嘗悅意之味,得悅意之觸。諸位壽者,乞食比丘可得供養,受禮敬尊崇。故人為此而托鉢。我等亦當堅持托鉢,以常見悅目之色,聽悅耳之音,聞悅意之香,嘗悅意之味,得悅意之觸。可得供養,受禮敬尊崇。」諸比丘如是議論,未能終止。

[0072a06] 爾時已夕,世尊從定中坐起,至迦利樹園堂,敷座而坐,問比丘曰:「汝等聚此,作何言說?而未終止?」眾比丘答言:「大德世尊,我等乞食既回,齋飯用畢,聚於此迦利樹園堂,共同談論:托鉢乞食者在遊行托鉢時,常可見悅目之色,聽悅耳之音,聞悅意之香,嘗悅意之味,得悅意之觸。可得供養,受禮敬尊崇。我等議論未終止時,世尊至此。」

[0072a13] 世尊告曰:「諸比丘,汝等是族姓子,正信出家。發此議論,甚不應該。諸比丘聚於一處,當做之事僅二:一是談說法語,二是保持聖者之沉默。」

[0072a16] 爾時世尊,如是說已,即興而說偈曰:

  比丘托鉢乞,不求人讚譽;
  托鉢無他求,祇為養自已。
  不為世法動,天神表敬意。

九、技藝經

[0072a22]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捨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眾比丘托鉢已回,齋食已畢,在室內共坐閒談,談及如下之事:「諸位尊者,誰懂技藝?何藝最高?誰習何藝?」有比丘言:「御象之技最高。」有比丘說:「御馬之技最高。」有比丘說:「駕車之技最高。」有比丘說:「射箭之技最高。」有比丘說:「武術最高。」有比丘說:「印契之技最高。」有比丘說:「數學最高。」有比丘說:「書法最高。」有比丘說:「詩歌最高。」有比丘說:「詭辯最高。」有比丘說:「應辯最高。」如此談論,未有終止。

[0073a06] 時至傍晚,世尊從定中起,至眾比丘處,敷座而坐,問比丘曰:「諸比丘,今汝等聚此,談論何事,而未終止?」

[0073a08] 眾比丘答言:「大德,我等托鉢回,齋食已,共坐攀談,談及誰懂技藝,諸技之中以何為最高,誰習何藝。有說御家之技最高,有說應辯之術最高。談未終止,世尊至此。」

[0073a12] 世尊曰:「諸比丘,汝等是族姓子,虔誠出家,不當談論此等話題。汝等聚於一處,當做者唯二事:一是談說法語;二是保持聖者之沉默。」

[0073a15] 爾時,世尊如是說己,即興而說:

  不以技為生,輕安無負重;
  諸根得調伏,利益天人眾。
  無慾無我執,解脫無俗行;
  無慢善獨處,名為比丘僧。

十、觀世經

[0073a22]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優樓維羅尼連禪河岸菩提樹下初成正覺。時世尊單跏趺坐,享解脫之樂,經於七日。

[0073a24] 七日之後,世尊從定中起,以佛眼觀察世界。世尊以佛眼觀見世界諸有情或因貪慾、或因瞋恚、或因癡愚而受諸熱惱,受諸悲苦。

[0074a03] 爾時,世尊如是觀已,即興而說:

  世間生熱苦,諸苦遍世處。
  人間有通病,以苦為幸福。
  人雖有所願,事實卻異殊。
  人雖有所欲,事常與願違。
  愛則生恐懼,恐懼生苦悲;
  若能持梵行,有助脫輪迴。
  沙門婆羅門,說「有」持「常見」,
  雖稱已離「有」,其實並不然。
  沙門婆羅門,說「無」持「斷見」;
  雖稱已離「有」,其實並不然。
  「貪蘊」必生苦,「取」斷苦不生;
  世人因「無明」,貪愛煩惱生。
  如是之有情,離苦不可能。
  貪愛等諸「有」,遍於一切處;
  諸「有」皆無常,無常而皆苦。
  正智知如是,貪有必可斷;
  正道斷諸貪,貪滅即涅槃。
  沙門得涅槃,無「取」無輪迴;
  戰勝諸魔羅,可得羅漢位。

[0074a24] 第三品、難陀品終

[0074a25] 本品總攝十經:一業經,二難陀經,三耶輸闍經,四舍利弗經,五拘律陀經,六畢陵迦經,七迦葉經,八托鉢經,九技藝經,十觀世經。

第四品、彌凱耶品

一、彌凱耶

[0075a07]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賈利卡城附近的賈利山住。時彌凱耶尊者為佛之侍者。彌凱耶尊者到佛所,禮敬已畢,站立一旁,白世尊言:「大德世尊,我欲去江都村乞食。」世尊曰:「現正是時,彌凱耶。」

[0075a11] 彌凱耶尊者著衣持鉢,入江都村行乞。從江都村托鉢回,齋食已,來到金米卡拉河邊,在河邊漫步休息。爾時,彌凱耶尊者見一片惹人喜愛的芒果林,心想:「此芒果林委實可愛,是族姓子修行的理想處所。世尊如若應允,我欲來此精勤修習。」

[0075a16] 彌凱耶尊者如是想已,來至佛所,行禮已畢,坐在一旁,白世尊言:「大德,我於朝時著衣持鉢,入江都村乞食。托鉢回,齋食已,到金米卡拉河邊漫步休息,時見一片芒果林甚是可愛。心想,如若世尊應允,我願到那裏精勤修習。」

[0075a21] 彌凱耶尊者如是白世尊已,世尊曰:「彌凱耶,汝若去,我則獨居;汝可暫留,至另比丘來此接替。」彌凱耶尊者再白世尊言:「大德世尊,世尊已無當做之事,而我卻有事當做。若世尊應允,我當往彼芒果林勤奮修習。」

[0075a25] 彌凱耶尊者如是白世尊已。世尊曰:「彌凱耶,汝既說勤奮修習,我尚復何言?彌凱耶,現正當其時,汝可行當做之事。」時彌凱耶從座而起,右繞禮佛,即往芒果林去。進入林中,於一棵樹下休息。彌凱耶住於芒果林中,卻生出慾念、瞋念、害念之三惡念。時彌凱耶尊者甚感奇怪:「怪哉!怪哉!昔所未有!我虔誠出家,卻住於三惡念中!」

[0076a07] 於夕時,彌凱耶從定中起,往世尊所。行禮已畢,坐在一旁,白世尊言:「大德世尊,我在芒果林住,卻生出慾念、瞋念、害念之三惡念。這使我驚奇,我虔誠出家,卻住於三惡念中!」

[0076a11] 世尊曰:「彌凱耶,有五法可治汝心。何謂五法?彌凱耶,比丘有善知識,善友,此為第一法。守持戒律,遵守解脫戒規,行持圓滿,縱使小過亦畏懼不犯,精修學處,此為第二法。復次,有少欲之足之語,喜樂語,閑靜語,獨處語,精進語,戒語,定語,慧語,解脫語;有利於斷除煩惱、蓋障,有利於厭惡輪迴之苦,有利於滅除貪慾,有利於得菩提,證涅槃。多聽此類話語為第三法。復次,彌凱耶,比丘應勇猛精進;增強善法,遠離不善法;此為第四法。復次,彌凱耶,比丘應有智慧,應以智慧觀察生滅,正觀苦滅;此為第五法。」

[0076a21] 「彌凱耶,有善知識,有善友,可望得此。守持戒律,修習學處,排除煩惱,可望得此。精進,不捨善業,正觀苦滅,可望得此。」

[0076a24] 「彌凱耶,除此五法之外,還須增修四法:應修不淨觀以除貪愛;應修慈悲觀以除瞋恨;應修數息觀以除疑惑;應修無常觀以除傲慢。彌凱耶,得無常想者,則決無我執;得無我想者,必可滅除我慢;如此當世可證涅槃。」

[0077a03] 爾時世尊,如是說已,即興說偈:

  小念及細念,存留於心間;
  無明不自知,必使輪迴延。
  正念精進者,以慧除諸念;
  知諦佛弟子,諸念連根斷。

二、高慢經

[0077a10]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於拘屍那羅城末羅族之烏帕瓦得那莎羅林。時有眾多比丘住於離佛不遠之林間房舍中。他們高慢、浮躁、多語、迷惑、不自覺、心不專一、慌恐不安。

[0077a14] 爾時世尊,見諸比丘眾高慢、浮躁、多語、迷惑、不自覺、心不專一、慌恐不安,住於不遠處之林間房舍中。

[0077a16] 爾時世尊,如是見已,即興而說:

  不能攝護身,邪見必入侵;
  惛沉唯欲睡,必被魔羅擒。
  若善護其心,思惟正而純;
  惛睡能克服,惡趣可捨盡。

三、牧牛人經

[0077a23]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同比丘眾在憍薩羅國遊化。爾時,世尊離開道路,到一棵樹下,敷座而坐。時有一牧牛人到世尊所,禮世尊已,坐在一旁。佛以法語向其講說,使其信受、奮發、喜悅。牧牛人聽佛法語,受佛教誨,心生信念,奮發喜悅而白佛言:「大德世尊,請於明日同比丘眾受我供養。」世尊默然應允。牧牛人知世尊已應,即從座起,向世尊行右繞之禮,而自離去。

[0078a05] 夜時過去,牧牛人在家中備好稠奶飯、酥油,稟報世尊:「大德,飯已備好,今正是時,請來用齋。」

[0078a07] 於朝時分,世尊著衣持鉢,攜比丘眾到牧牛人家,敷座而坐。牧牛人以稠奶飯、鮮酥油供佛及諸比丘。世尊飯食已,牧牛人於一旁低座坐下。世尊又以法語向其講說,使其信受、奮發、喜悅。然後從座而起,回到佛所。

[0078a11] 世尊離去未久,一男人入牧牛人家,殺牧牛人死。

[0078a12] 時眾比丘至佛所,行禮已,坐在一旁,白世尊言:「大德,今天牧牛人以奶飯、酥油供佛及我等比丘眾。我們離開未久,一男人闖入將牧牛人殺死」。

[0078a15] 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敵人對敵人,仇冤對仇冤;
  一方被傷害,報復必更殘。

四、月明經

[0078a20]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於王捨城竹林迦蘭陀園住。舍利弗尊者和大目犍連尊者在鴿山住。時舍利弗尊者新剃頭髮,在月明之夜於露天打坐入定。時有二夜叉為友,因事自北而南行。二夜叉見舍利弗尊者新剃頭髮,在月明之夜於露天打坐入定。一夜叉告其友曰:「朋友,我欲擊此沙門頭。」友言:「朋友,不可;汝莫如此。此沙門是一位大德,有大神通,大威力。」夜叉再對友言:「朋友,我仍欲擊此沙門頭。」友再阻:「不可,汝莫如此。此沙門是一位大德,有大神通,大威力。」夜叉三對友言:「朋友,我仍欲擊此沙門頭。」友三阻:「不可,汝莫如此。此沙門是一位大德,有大神通,大威力。」

[0079a06] 爾時,夜叉不聽友勸阻,擊舍利弗尊者頭。此一擊,能使七肘乃至八肘高大象倒地;能使山頂崩壞;而夜叉本身因此擊而哀叫「疼痛」,倒地而死,墜入地獄。

[0079a09] 時大目犍連尊者以超人之清淨天眼,觀見夜叉擊舍利弗頭,即到舍利弗尊者處問言:「如何?汝能忍否?疼痛否?」舍利弗答言:「目犍連尊者,我能忍,祇是頭皮有點痛癢。」大目犍連言:「舍利弗尊者,汝真有大神通,大威力;真乃神奇之極也!舍利弗尊者,汝被夜叉一擊,這一擊能使七肘高大象倒地,能使山頂崩壞,而汝卻能忍,僅覺頭皮有點痛癢。」

[0079a16] 舍利弗言:「我連一個俾舍遮鬼亦未能看見,而目犍連尊者卻看見了夜叉。目犍連尊者真有大神通,大威力。目犍連尊者纔真正堪稱神奇。」

[0079a19] 此時,世尊以超人之清淨天耳聽到此二大弟子談話。如是聽已,即興而說:

  人若堅如石,不動穩如山;
  人怒自不怒,人貪己不貪。
  人心能如是,何有痛苦言?

五、象經

[0080a02]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憍賞彌瞿師得精舍住。時世尊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大臣、外道、外道弟子等共住,混雜不堪,煩亂不堪,諸多不便。時世尊思念:「今我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大臣、外道、外道弟子共住,混雜不堪,諸多不便,我當離群獨居。」爾時朝時,世尊著衣持鉢,入憍賞彌乞食。乞食已,回至住所,將坐臥具收拾存放,著衣持鉢,不告侍從,不告比丘僧眾,獨自一人,無有二者,往波利林去。依路序行走,到達波利林,住於附近之護林中一棵名為「善良」的娑羅樹下。

[0080a12] 時有一象王,與諸多牡象、牝象、小象、幼象雜居一處。像王吃諸象食去梢頭之草,諸象吃象王折下之樹枝。像王飲混濁之水。像王出水上岸後,諸牝象以軀體觸摸象王。如此,像王煩躁。像王想:「我今與諸多牝象、牡象、小象、幼象雜居一處;我所食者,為諸象食去梢頭之草;諸象所食者,為我從樹上折下之枝。我所飲為混濁之水,我上岸後,又有諸牝象以身體觸摸,如此與眾混居,煩苦不便,我當離開群體,獨居纔是。」於是象王離開象群,來到波利林村護林世尊所住之「善良」娑羅樹下。像王以鼻拔除住地草莽,以鼻取水供佛飲用,以鼻取物供佛使用。

[0080a23] 世尊獨居,清閒自在。心想:「昔日我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大臣、外道、外道弟子混雜而居,煩亂不堪。今離群獨居,離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大臣、外道、外道弟子,無有煩亂,安樂清靜。」象王亦想:「我昔日與牡象、牝象、小象、幼象雜居一處,吃諸象食去梢頭之草,諸象食我從樹上折下之枝。我飲混濁之水,出水上岸後,諸牝象以身體觸摸,煩苦不便。今我離開牡象、牝象、小象、幼象,可食有梢之草,不必折下樹枝供牠們食用,可飲不濁之水,上岸後亦無牝象以身體觸摸。離群獨居,確實安祥。」

[0081a08] 爾時,世尊已知象王心之所念,並以己身輕安,即興而說:

  象王牙如轅,樂於林獨居;
  象王之感受,如佛之心意。

六、賓頭盧經

[0081a14]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賓頭盧跋羅瓦闍尊者於距佛不遠處,上身端直,結跏趺坐。尊者是位林居者,常乞食者,著糞掃衣者,三衣者,少欲知足者,清淨獨居者,勇猛精進者,持頭陀行者,增上定心而行持者。

[0081a19] 爾時,世尊見賓頭盧跋羅瓦闍尊者於不遠處,上身端直,結跏趺坐。知尊者是位林居者,常乞食者,著糞掃衣者,三衣者,少欲知足者,清淨獨居者,勇猛精進者,持頭陀行者,增上定心而行持者。

[0081a23]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對人不誹謗,對人不侵傷;
  守持解脫戒,飲食知定量。
  坐臥修禪定,止觀遵其道;
  勇猛而精進,是諸佛之教。

七、舍利弗經

[0082a05]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舍利弗尊者於離佛不遠處,上身端直,結跏趺坐。尊者少欲知足,閑靜獨處,勇猛精進,處於羅漢果定中。時世尊見舍利弗於不遠處,上身端直,結跏趺坐。知尊者少欲知足,閑靜獨處,勇猛精進,處於羅漢果定中。

[0082a10]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身懷羅漢心,勇猛求精進;
  慧道持戒律,正念平靜心。
  不為世法動,無憂一聖人。

八、孫陀利經

[0082a16]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爾時世尊受世人供養,受崇敬,得布施,得衣食、坐臥具、醫藥。比丘眾亦受世人供養,受崇敬,得布施,得衣食、坐臥具、醫藥。而諸外道不受世人供養,不受崇敬,不得布施,不得衣食、坐臥具、醫藥。

[0082a21] 時諸外道不能安忍於佛及比丘僧眾之所得,便到外道女孫陀利所而告言:「妹妹,汝願為親族效些力否?」孫陀利言:「為了親族,我願捨命效力,但不知我能有何為。」外道言:「汝當常到祇陀林去。」孫陀利應,即常往祇陀林。當眾人皆知孫陀利常往祇陀林時,諸外道便將她殺死,將其屍體埋於祇陀林圍溝中,然後往見憍薩羅國王告曰:「大王,我等已不見孫陀利女。」王曰:「汝等疑孫陀利應在何處?」外道言:「大王,祇陀林。」王曰:「如是,可往祇陀林尋找。」

[0083a05] 時諸外道即往祇陀林,從圍溝中挖出孫陀利屍體,置於床上,抬往舍衛城中,走街串巷,走過每個路口,便向人展示言:「諸位,請看釋迦弟子沙門所作之業!他們無恥、破戒、行惡、妄語、無梵行。他們聲稱行善法,行沙門法,行梵行,說真話,持戒律,修善行;而其實他們並無沙門法,未去惡行;沙門行滅盡,梵行滅盡。他們行男女淫事,事後把女子害死。」

[0083a12] 爾時,舍衛城人聽信外道言,見比丘眾,以粗惡語,指責辱罵,說釋迦子沙門無羞無恥,乃至行男女淫事,事已,殺害女子。

[0083a15] 時諸比丘著衣持鉢,到舍衛城乞食。乞食回,齋食已,共往佛所。禮世尊已,坐於一旁,而白佛言:「大德,捨衛城人見比丘眾輒以惡語辱罵,說釋迦子無有羞恥,乃至行男女淫事,事已而殺害女子。」

[0083a19] 佛告諸比丘曰:「如是惡語,不會長久;多則可存七日,七日之後必自消失。諸比丘,若有人見比丘眾以粗惡語辱罵,可以此偈回復:

  人若說妄語,必然入地獄;
  做而說未做,亦必入地獄;
  二者同為惡,下世又相遇。」

[0083a25] 諸比丘於佛處學得此偈,每遇人辱罵,即以此偈回復。

[0084a02] 時諸人眾,皆漸醒悟:「諸釋迦子無有罪過。」辱罵果未持久,七日過後,即自消失。時諸比丘往至佛所,行禮已畢,坐於一旁而白佛言:「大德,奇哉,奇哉!辱罵之聲果未持久,七日之後,便自消失。果如世尊所言。」

[0084a06]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愚人以語謗,猶如箭射象;
  比丘聽惡語,無怒忍為上。

九、優波塞那經

[0084a11]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迦蘭陀園住。時旺幹得子優波塞那尊者閑靜輕安,心生是念:「啊,我得大益!我有妙得!我師乃薄伽梵.阿羅漢.三藐三菩提。我依師尊所教之法、律而出家;我之善友亦皆梵行之士,皆持淨戒,行善法。我今戒行圓滿,一心守定。我已是一名漏盡阿羅漢,有大神通,大威力。生,亦好;死,亦好。」

[0084a18] 爾時世尊,以心得知旺幹得子優波塞那尊者所念。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生不受苦痛,死亦無所悲;
  比丘斷有愛,心念寂無為。
  已無再生緣,徹底斷輪迴。

十、舍利弗經

[0084a25]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捨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爾時舍利弗尊者於離佛不遠處,上身端直,跏趺而坐,觀心寂然清淨。爾時世尊見舍利弗尊者於不遠處,上身端直,跏趺而坐,觀心寂然清淨。

[0085a04]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比丘心寂靜,於生無貪圖;
  輪迴已斷盡,解脫魔羅縛。

[0085a08] 第四品、彌凱耶品終

[0085a09] 本品總攝十經:一彌凱耶經,二高慢經,三牧牛人經,四月明經,五象經,六賓頭盧經,七舍利弗經,八孫陀利經,九優波塞那經,十舍利弗經。

第五品、蘇那長老品

一、王經

[0085a16]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捨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憍薩羅國波斯匿王與末利王妃登至宮殿上層,時波斯匿王問末利王妃言:「末利,在汝所愛人中,有無勝於愛汝自己者?」

[0085a20] 「大王,無有。在我所愛人中,無有勝於愛我自己者。大王,在大王所愛人中,有無勝於愛大王自己者?」

[0085a22] 「也無有,末利。在我所愛人中,也無有勝於愛我自己者。」波斯匿答言。

[0085a24] 時波斯匿王從殿上層下至地面,來至佛所,禮世尊已,坐於一旁,白佛言:「大德,我與末利王妃登至宮殿上層,問王妃言:『末利,在汝所愛人中,有無勝於愛汝自己者?』末利王妃答:『大王,在我所愛人中,無有勝於愛我自己者。』末利又問在我所愛人中,有無勝於愛我自己者,我亦回答說『無有』。」

[0086a05]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自說:

  各方用心尋,不見如是人;
  比己更可愛,比己更可親。
  人既愛自己,不當害他人。

二、短命經

[0086a11]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捨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爾時夕時,阿難尊者從定中起,至世尊所,禮世尊已,坐於一旁,白世尊言:「奇哉!奇哉!大德世尊,世尊之母親竟如此短壽,世尊出生七日,世尊母親去世,生兜率天。」世尊曰:「阿難,事確如此,菩薩之母確實命短,菩薩降生七日,菩薩母即去世,而降生兜率天。」

[0086a17]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已生之有情,未生之有情;
  都必捨肉身,肉身必有終。
  賢者知此法,努力勤修行。

三、癩病者經

[0086a23]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王捨城竹林迦蘭陀園住。爾時,王捨城有一個名叫「善覺」的癩病患者,他是王舍城最貧困、最低微之人。

[0087a01] 爾時,世尊正被眾人圍繞,為眾人說法。癩病患者善覺於遠處見眾人聚集,心想:「此處必有某種食物分發;我若往至,亦必可得。」善覺即至眾人聚處。既至,見世尊被眾人圍繞,正為眾人說法。心想:「此處原來並無食物分發,是沙門瞿曇在為眾人說法。我既到此,亦當一聽。」即在邊處坐下。爾時世尊正以心念尋察觀審,看何人最善領悟教法。爾時世尊發現坐於邊處之癩病患者善覺,即作是念:「領悟我之教法,此人最具善根。」即針對癩病患者善覺說布施、持戒、生天之法,及貪慾之罪過,出離之功德。爾時世尊知癩病患者善覺之心具有靈性,污垢障礙容易去除,即說苦、集、滅、道四聖諦。癩病患者聽後,即在坐中得無塵法眼,證知諸法必有生有滅。

[0087a13] 爾時癩病患者善覺已見法、證法、悟法、達法,已去除諸種疑惑,已正信堅固,住於聖教。善覺即從座起,走向世尊,禮世尊已,坐於一旁,而白佛言:「大德教法,美妙之極,大德教法,美妙之極!如揭覆蔽,如開掩閉,如為盲者指路,為暗室照明。大德,我今皈依世尊,皈依於法,皈依比丘僧團。自今日起,直至命終,是一優婆塞;亦望世尊如是看我。」

[0087a20] 爾時,癩病患者善覺受佛陀法語教示,興奮、喜悅,從坐而起,作禮右繞,辭別而去。離去未久,遇一帶犢母牛,角抵善覺,倒地而死。爾時,諸比丘往見世尊,禮世尊已,坐於一旁,白世尊言:「大德,癩病患者善覺受佛法語教誨,皈依信受,興奮喜悅,今已死亡。他現狀如何?來生怎樣?」世尊答曰:「諸比丘,癩病患者善覺已徹悟正法。為學佛法,未使我勞苦。諸比丘,癩病患者善覺已滅除三結,證得預流果位,不會退轉,將來必成正覺。」

[0088a03] 世尊說訖,一比丘問言:「大德世尊,癩病患者善覺為何如此貧苦?如此低微?因緣何在?」世尊答曰:「諸比丘,癩病患者善覺前生曾為王捨城一長者子。在園中遊時,遇見辟支佛多伽羅悉卡入城托鉢。既見,心中暗想:『這個身披袈裟,到處遊蕩的癩病患者是誰?』輕蔑吐唾而去。以此想故,墜入地獄多年,數萬年、數千年、數十萬年之久。因其餘業未盡,纔為一癩病患者生於王舍城;且最貧苦,最低微。彼聽佛法,虔誠皈信,謹持戒律;修學、修捨、修慧。今身壞命終,將生忉利天。彼之色身聲譽,必過諸神。」

[0088a13] 爾時世尊,如是說已,即興而說:

  智者具慧眼,奮勇求精進;
  世間諸罪惡,遠離不沾身。

四、兒童經

[0088a18]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捨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爾時眾多兒童在捨衛城和祇陀林之間捕打遊魚。爾時朝時,世尊著衣持鉢,入城乞食,於捨衛城與祇陀林之間,見眾多兒童捕打遊魚,即上前問曰:「諸童,汝等害怕痛苦否?汝等喜歡痛苦否?」兒童答曰:「世尊,我等害怕痛苦,不喜歡痛苦。」

[0088a24]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怕苦不喜苦,明暗莫作惡;
  若有惡業作,苦報難逃脫。

五、布薩經

[0089a04]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東園彌伽羅堂住。時值布薩日,比丘眾圍繞佛坐。初夜過時,阿難從座而起,整袈裟衣,偏袒一肩,向世尊合掌行禮,而白世尊言:「大德世尊,初夜已過,比丘眾坐等已久,請世尊為比丘說波羅提木叉。」阿難說已,世尊默然。中夜過時,阿難尊者再從座起,整袈裟衣,偏袒一肩,向世尊合掌禮拜而白世尊言:「大德世尊,入夜已久,中夜已過;比丘眾坐等良久,請世尊為比丘說波羅提木叉。」世尊仍然默不作聲。至後夜過去,晨曦昇起,天將亮時,阿難從座而起,整袈裟衣,偏袒一肩,向佛合掌禮拜,而三告佛言:「大德世尊,後夜已過,晨曦昇起,天將黎明;比丘眾坐等已久,請世尊為比丘說波羅提木叉。」爾時佛曰:「阿難,僧團不淨。」時大目犍連自念:「世尊說僧團不淨,不知所指何人。」於是大目犍連以心審察每一比丘,發現比丘眾中有一人犯有罪過,積有惡業,非沙門而自稱沙門,非梵行而自稱梵行;身內污濁,貪髒充滿。阿難見此人坐於比丘眾中,即從座而起,趨近而告言:「世尊已發現汝!汝當起,汝不當與比丘共住。」那人聽後,默然不動。阿難再告:「世尊已發現汝!汝當起,汝不當與比丘共住。」那人仍是默然不動。阿難三說,那人仍是默然不動。大目犍連見此情景,便捉其臂膀,將其推出門去,並關閉門閂。大目犍連回見世尊而白佛言:「大德,我已將那人攆出,現僧團已淨,請為比丘眾說波羅提木叉。」世尊曰:「奇哉,目犍連!奇哉,目犍連!如此愚人竟強坐比丘眾中,直到被攆。」

[0090a04] 爾時,世尊告比丘曰:「諸比丘,自今以後,我不再作布薩,不再說波羅提木叉。諸比丘,今後汝等自作布薩,自說波羅提木叉。諸比丘,僧團不淨,如來不作布薩,不說波羅提木叉。

[0090a08] 「諸比丘,大海具有奇妙稀有之八法,為阿羅漢所喜愛。八法云何?

[0090a10] 「一、諸比丘,大海漸次而深,漸次而下,而無陡壁懸崖。諸阿羅漢見此,心生喜愛。此為大海所具有之第一奇妙稀有之法。

[0090a13] 「二、復次,諸比丘,大海穩健,不越海岸,諸阿羅漢見而喜愛。此為大海所具有之第二奇妙稀有之法。

[0090a15] 「三、復次,諸比丘,大海不與死屍共處;海中若有屍體,必即沖到岸上。此亦使阿羅漢見而生喜。此為大海所具有之第三奇妙稀有之法。

[0090a18] 「四、復次,諸比丘,有大河如恒河、雅牟那河、阿吉拉瓦底河、薩拉菩河、摩黑河;此諸河一旦流入大海,則失原有族姓河名,同稱大海。阿羅漢見此,亦對大海生起喜愛。此為大海所具有之第四奇妙稀有之法。

[0090a22] 「五、復次,諸比丘,世界諸河皆流入海中,雨水亦降落海上;但海水並不因此而增減。此為大海所具有之第五奇妙稀有之法。

[0090a25] 「六、復次,大海唯有一味,即是鹹味。此為大海所具有之第六奇妙稀有之法。

[0091a02] 「七、復次,大海中有多種珍寶,如珍珠、寶石、琉璃、硨渠、珊瑚、海貝、瑪瑙、金、銀等。此為大海所具之第七奇妙稀有之法。

[0091a05] 「八、大海為龐大生物居住之處。如帝彌魚、阿羅修、乾闥婆。有些軀體龐大可在百由旬、二百由旬、三百由旬、四百由旬、五百由旬。此為大海所具有之第八奇妙稀有之法。大海具此八法,而為阿羅漢眾所喜愛、所樂住。

[0091a10] 「諸比丘眾,佛之教法,戒律之中,亦有八種奇妙稀有之法,而為諸比丘所喜愛、所樂住。八法云何?

[0091a12] 「一、諸比丘,大海漸次而深,漸次而下,而無陡壁懸崖。同樣,佛之教法、戒律,亦是漸次而深;故當次第而學,次第而行,次第而證。不可一蹴而就,成阿羅漢。此為佛教所具第一奇妙稀有之法,而為比丘所喜愛、所樂住。

[0091a17] 「二、復次,諸比丘,大海穩健,不越海岸。同樣,我所制之戒律、學處,聲聞弟子從不違犯。此為佛教所具第二奇妙稀有之法,為比丘所喜愛、所樂住。

[0091a20] 「三、復次,諸比丘,大海不與死屍共處,海中若有屍體,即沖至岸上。同樣,如僧團中有人犯戒,惡行不淨,自稱沙門而非沙門,自稱梵行而非梵行,內藏污垢,貪慾充身,僧眾則不與共住。比丘眾必聚而共議,將其驅除。彼雖暫在僧團之中,實則遠離僧團,僧團亦遠離於彼。此為佛教所具第三奇妙稀有之法,為眾比丘所喜愛、所樂住。

[0092a02] 「四、復次,諸比丘,有大河如恒河、雅牟那河、阿吉拉瓦底河、薩拉菩河、摩黑河;此諸河一旦流入大海,則失原有族姓河名,同稱大海。同樣,四種姓之剎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羅,一旦出家,皈依如來之教,則失去原有種姓,而同稱釋迦子沙門。此為佛教所具有之第四奇妙稀有之法,為比丘所喜愛、所樂住。

[0092a08] 「五、復次,諸比丘,世界諸河皆流入海,天上雨水亦降落海上,但海水並不因此而增減。同樣,僧團中眾多比丘入於無餘涅槃,而涅盤並不因此而增減。此為佛教所具第五奇妙稀有之法,為比丘所喜愛、所樂住。

[0092a12] 「六、復次,諸比丘,大海唯有一味,即是鹹味。同樣,佛教亦祇一味,即解脫之味。此為佛教所具第六奇妙稀有之法,為比丘所喜愛、所樂住。

[0092a15] 「七、復次,諸比丘,大海中有多種珍寶,如珍珠、寶石、琉璃、硨渠、珊瑚、海貝、瑪瑙、金、銀等。同樣,佛教中亦有多種珍寶,如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等。此為佛教所具第七奇妙稀有之法,為比丘所喜愛、所樂住。

[0092a20] 「八、復次,諸比丘,大海為龐大生物所居之處,如帝彌魚、阿修羅,乾闥婆等;有些身軀龐大可有百由旬、二百由旬、三百由旬、四百由旬、五百由旬。同樣,佛教亦為大士所居之處。有得預流果者及修預流果之預流向者;有得一來果者及修一來果之一來向者;有得不還果者及修不還果之不還向者;有得羅漢果者及修羅漢果之羅漢向者。此為佛教有具第八奇妙稀有之法,而為比丘所喜愛、所樂住。

[0093a03] 「諸比丘,佛教中有此八種奇妙稀有之法,為比丘所喜愛、所樂住。」

[0093a05] 爾時,世尊如是說已,即興而說偈:

  過錯若隱蔽,必招大煩惱;
  過錯若公開,無憂無煩惱。

六、蘇那經

[0093a10]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捨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大迦旃延尊者在阿般提國拘羅羅吒城帕沃得山住,有居士蘇那.古提幹那供養大迦旃延尊者。時蘇那.古提幹那居士閒靜自思:「聖者大迦旃延說法開示,我如法悟解思維,但因我在家居住,不易潔如瑩貝,淨修梵行。我當剃除鬚髮,穿著袈裟,出家修行。」

[0093a16] 時蘇那.古提幹那居士即往大迦旃延尊者所,禮尊者已,坐於一旁,而白尊者言:「大德,我閒靜自思,聖者大迦旃延尊者說法開示,我如法悟解思維,但因我在家居住,不易潔如瑩貝,淨修梵行。我當剃除鬚髮,穿著袈裟,出家修行,請聖者大迦旃延為我剃度。」

[0093a21] 如是說已,大迦旃延即告蘇那.古提幹那居士曰:「蘇那,盡形壽一食獨臥之梵行甚難實行,汝可在家依諸佛教誡,適時實行一食獨臥之梵行。」蘇那.古提幹那居士即打消出家念頭。

[0093a25] 未久,蘇那.古提幹那居士閑靜自思,又起是念:「聖者大迦旃延說法開示,我如法悟解思維,但因在家居住,不易潔如瑩貝,淨修梵行。我當剃落鬚髮,穿著袈裟,出家修行。」如是思已,又至大迦旃延所,請求為其披剃。大迦旃延尊者再次勸他在家修行,蘇那居士出家之念頭再次打消。又未久,蘇那居士三往大迦旃延所,禮尊者已,坐於一旁而白尊者言:「大德,我閒靜自思,聖者大迦旃延說法開示,我如法悟解思維,但因在家居住,不易潔如瑩貝,淨修梵行。我當剃除鬚髮,穿著袈裟,出家修行。請聖者大迦旃延為我披剃。」

[0094a10] 時大迦旃延尊者即度蘇那.古提幹那居士出家。時阿般提國南部僅有幾位比丘。大迦旃延歷時三年,艱辛徵集,方得比丘十人,為蘇那尊者授具足戒。

[0094a13] 如是度過雨季,蘇那尊者於閑靜中心生一念:「我從未親眼見到世尊,祇聽人說世尊如是如是。若師傅應允,我當面見薄伽梵.阿羅漢.三藐三菩提。」

[0094a16] 時蘇那尊者於夕時從定中起,往大迦旃延所。即至,禮尊者畢,坐於一旁,而白尊者言:「大德,我獨自於閑靜處心生一念:我從未親眼見到世尊,祇聽人說世尊如是如是。若師傅應允,我當面見薄伽梵.阿羅漢.三藐三菩提。」如是言已,大迦旃延尊者曰:「蘇那,善哉!善哉!汝可往見薄伽梵.阿羅漢.三藐三菩提。蘇那,世尊諸根清淨,令人歡喜,心念寂靜,最上寂靜,最上調御,守護諸根,是為龍象。汝去謁見,見時,汝當代我頂禮佛足,問候世尊無病無災,安好無恙。」「如是,尊者!」蘇那歡喜應諾,從座而起,禮拜師傅,行右繞之禮。然後收拾坐臥具,著衣持鉢,遊向捨衛城。次弟遊行,終到舍衛城祇陀林給孤獨園世尊所。既至,禮世尊已,坐於一旁,而白世尊言:「大德世尊,我師大迦旃延頂禮佛足,問候世尊無病無災,安好無恙。」世尊問曰:「比丘,汝能安忍否?能得供養否?遠道而來,一路辛苦否?」蘇那尊者答言:「大德世尊,我能安忍,能得供養,雖遠道而來,並不辛苦。」

[0095a08]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阿難,為這位客座比丘敷設坐臥具。」時阿難自念:「世尊命我為這位新來比丘敷設坐臥具,世尊似欲同此蘇那比丘共住。」於是,阿難即於佛處為蘇那比丘敷設坐臥具。

[0095a12] 時世尊於夜間在室外久坐,然後洗足入室。蘇那尊者也在室外久坐,之後纔洗足入室。天至黎明,世尊起身對蘇那尊者曰:「比丘,汝當講說一法。」「如是,世尊。」蘇那應諾,即誦說《八頌經品》的十六部經。蘇那尊者頌已,世尊曰:「善哉!善哉!比丘,《八頌經品》所有十六部經汝已善學、善憶,並能明其義理。聲音亦好,響亮無誤,語調優美。比丘戒臘多少?」蘇那答曰:「大德世尊,我戒臘一年。」世尊問曰:「汝之出家,為何延誤許久?」蘇那答曰:「大德世尊,貪慾之禍患,我早已明察;因家中諸多俗務,未得機緣。」

[0095a22]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世俗多過失,聖者皆能曉;
  深明涅槃法,不戀諸惡道。

七、離波多經

[0096a02]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多疑離波多尊者於離佛不遠處,結跏趺端身正坐,以智慧觀察斷除疑惑之清淨。爾時,世尊見多疑離波多在不遠處,結跏趺端身正坐,以智慧觀察斷除疑惑之清淨。

[0096a06]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今生或他世,自身或他身;
  疑惑當斷除,去苦以精進;
  修持諸梵行,是為修禪人。

八、阿難經

[0096a12]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王舍城竹林迦蘭陀迦園住。時布薩日朝時,阿難尊者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時提婆達多尊者見阿難在王捨城托鉢乞食,即往見阿難尊者,告言:「阿難尊者,自今日起,我將不與世尊及僧眾共作布薩和羯磨。」阿難從王舍城托鉢回,飯食已,至世尊所,禮世尊已,在一旁坐下,而白佛言:「大德,我於朝時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時提婆達多見我在王舍城乞食,便來見我,對我言道:『阿難尊者,自今日起,我將不與世尊及僧眾共作布薩和羯磨。』大德世尊,提婆達多另作布薩和羯磨,是欲分裂僧團。」

[0096a22]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善人有善舉,惡人難為善;
  惡人作惡易,善人為惡難。

九、喧嘩經

[0097a02]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與大比丘眾在憍薩羅國遊化。時有眾多青年喧嘩吵鬧,從世尊不遠處走過。世尊見諸青年喧嘩吵鬧,從不遠處走過。

[0097a05] 爾時世尊,如是見已,即興而說:

  庸人裝智士,喧鬧胡亂講;
  信口開河者,不知講不當。

十、槃陀經

[0097a10]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周利槃陀尊者於離世尊不遠處,結跏趺坐,上身端直,住面前念。爾時,世尊見周利槃陀於不遠處結跏趺坐,上身端直,住現前念。

[0097a14] 爾時,世尊如是見已,即興而說:

  身亦善安住,心亦善安住;
  或立或坐臥,正念常持護。

[0097a18] 第五品、蘇那長老品終

[0097a19] 本品總攝十經:一王經,二短命經,三癩病者經,四兒童經,五布薩經,六蘇那經,七離波多經,八阿難經,九喧嘩經,十槃陀經。

第六品、生盲品

一、捨壽經

[0098a04]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吠舍離大林鳩吒伽羅講堂住。爾時朝時,世尊著衣持鉢,入吠舍離乞食。托鉢回,飯食已,告阿難曰:「阿難,持我坐具,我等去遮頗羅支提小息。」「如是,世尊。」阿難應諾,持坐具,隨佛後行。

[0098a08] 至遮頗羅支提,阿難敷坐具。世尊坐已,告阿難曰:「吠捨離甚美,優陀那支提甚美,瞿曇支提甚美,薩曇婆支提甚美,多子支提甚美,遮頗羅支提甚美!阿難,修得四神足者,增上修者,能令為乘,為所立,堅固積集,住於正知;如有所望,可住世一劫,乃至更久。阿難,如來已修得四神足,已增上修,能令為樂,為所立,堅固積集,住於正知。阿難,如來若有所望,可住世一劫,乃至更久。」時世尊如此明確兆示,阿難尊者仍無所知,似被魔羅攝制其心,而未向世尊作如是請求:「大德世尊,為利益眾生,安樂眾生,救護世界;為天人利益,天人歡樂,願如來住世一劫,乃至更久。」

[0098a19] 世尊如是再說,乃至三說:「阿難,吠捨離甚美……如來若有所望,可住世一劫,乃至更久。」阿難似被魔羅攝制其心,未能請求世尊住世。

[0098a22]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阿難,現正當其時,汝可自去小息。」「如是,世尊!」阿難應諾,即從座起,作禮右繞,於離佛不遠處一樹下坐下。

[0098a25] 阿難去之未久,一魔即至世尊所,站立一旁而白世尊言:「大德世尊,請世尊入般涅槃,請如來入般涅槃,今正是其時。世尊曾言:待我聲聞比丘弟子成熟、順從、多知、健穩、多聞、持法、依法正修;能為眾宣示演說,顯了分別;能正行神通說法,世尊即入涅槃。大德世尊,今世尊比丘弟子已經成熟、順從、多知、健穩、多聞、持法、依法正修;能為眾宣示演說,顯了分別;能正行神通說法。大德世尊,今請世尊入般涅槃,請如來入般涅槃。大德世尊,今入般涅槃,正當其時。大德世尊,世尊曾言:待世尊比丘尼聲聞弟子成熟、順從……世尊即入般涅槃。大德世尊,今世尊之比丘尼聲聞弟子已經成熟、順從……請世尊入般涅槃。世尊曾言:待世尊之聲聞優婆塞弟子成熟、順從……世尊即入般涅槃。大德世尊,今世尊之聲聞優婆塞已經成熟、順從……請世尊入般涅槃。世尊曾言:待世尊之聲聞優婆夷弟子成熟、順從……世尊即入般涅槃。大德世尊,今世尊之聲聞優婆夷已經成熟、順從……請世尊入般涅槃。世尊曾言:待世尊梵行已滿,佛教廣佈,多人皆知,天人皆已聽得宣講,世尊即入般涅槃。大德世尊,今世尊梵行已滿,教已廣布,多人皆知,天人皆已聽得宣講。大德世尊,今請世尊入般涅槃,請如來入般涅槃。今世尊入般涅槃正當其時。」

[0099a21] 惡魔如是說已,世尊告曰:「惡魔,汝稍安勿躁,如來不久將入般涅槃。三月之後,如來即入般涅槃。」爾時世尊,在賈帕拉支提正念正智,捨棄世壽。世尊捨棄世壽之時,大地震動,天鼓自鳴;令人身毛悚立,極可恐怖。

[0099a25] 爾時世尊,即興而言:

  審時而度勢,牟尼捨其壽;
  漏破達寂靜,漏曾如甲冑。

二、螺髮外道經

[0100a05]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捨衛城東園彌伽羅母講堂住。時在下午,世尊坐於室門之外。時憍薩羅國王波斯匿來到佛所,禮世尊已,坐在一旁。時有螺髮外道七人,尼乾子七人,裸體外道七人,一衣外道七人,普行外道七人,皆長腋毛長指甲,持種種沙門什物用品,從距佛不遠處走過。憍薩羅國波斯匿王看到他們,即從座起,右膝著地,合掌向其禮拜,並說:「諸大德,我乃憍薩羅國波斯匿王。」

[0100a13] 時螺髮外道等走過之後,憍薩羅國王波斯匿又禮拜世尊。禮拜已,坐於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彼等人中有阿羅漢或入羅漢道者否?」

[0100a16] 時世尊答曰:「大王,大王居於王宮,有嬪妃王子圍繞;著迦屍衣,飾香粉花鬘,用金銀什物,安能得知彼等是羅漢或入羅漢道否?大王,人必共住,方可知其成行;又須長久,方能知之,短時不能;又須認真思考,方能知之,否則不能;又須有智之人,方能知之,無智者則不能知。大王,從言談,可知其人是否純淨。但亦須長久,短時不能;亦須認真思考,否則不能;亦須有智之人,無智者則不能知。能力,必於危難中方可知之,然亦須久時,短時不能;亦須認真思考,否則不能;亦須有智之人,否則不能。」

[0101a01] 波斯匿王言:「大德世尊,世尊所言昔所未有,極為奇妙。大德世尊,彼等乃我之屬從,本為暗探,偽裝行者,各地偵察;彼等先行,我則隨後。大德世尊,彼等此刻已洗除灰垢,淋浴塗油,梳理髮鬚,穿著白衣,享受五欲之樂。」

[0101a06]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不做低劣事,不受人驅使;
  不依附權貴,不以法為商。

三、審思經

[0101a11]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世尊宴坐,審思自己已捨之惡過、不善之法,以及禪定修習圓滿之善業善法。

[0101a14] 爾時世尊,如是思已,即興而說:

  昔有今已無,今有昔時無;
  正智前無有,適時纔生出;
  煩惱已斷盡,現在將來無。

四、種種外道經(一)

[0101a20]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有種種沙門、婆羅門外道同住於捨衛城。彼等各有所信,各有所見,各有所好。

[0101a23] 一、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世界恒常。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1a25] 二、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世界無常。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2a02] 三、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世界有盡頭。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2a04] 四、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世界無盡頭。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2a06] 五、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命身為一。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2a08] 六、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命身各異。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2a10] 七、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死後有靈魂。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2a12] 八、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死後無靈魂。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2a14] 九、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靈魂既有亦無。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2a16] 十、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死後亦非有,亦非無。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2a18] 彼等如此吵鬧、鬥爭、辯論,唇槍舌劍,互相攻擊。有說:法如是,非如他;有說:法非如他,應如是。

[0102a20] 時眾多比丘於朝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托鉢回,飯食訖,往見世尊。行禮畢,坐於一旁,白世尊言:「大德世尊,各種沙門、婆羅門外道同住於舍衛城。他們各有所信,各有所見,各有所好。有說世界恒常,有說世界無常……有說法如是,不如他;有說法非如他,應如是。如此爭吵、鬥爭、辯論,唇槍舌劍,互相攻擊。」

[0103a01] 世尊曰:「諸比丘,諸外道眾是盲者,無眼目者;不知利害者;不知如法、非法者。因其不知利害,不知如法、非法,所以有說法如是,不如它;有說法非如它,應如是。如此互相爭吵、鬥爭、辯論,唇槍舌劍,互相攻擊。

[0103a05] 「諸比丘,從前此王捨城曾有一王。王喚一家臣曰:『汝去,將城中所有先天盲人悉皆招來。』『如是大王。』家臣應諾而去,將全部生盲召入宮中,向國王覆命。王曰:『汝將一頭大象展示諸盲。』家臣應諾,將一頭大象置於眾盲面前,令其觸摸,說出象狀。

[0103a10] 「一盲人摸觸象頭,謂象如此。

[0103a11] 「一盲人摸觸象耳,謂象如此。

[0103a12] 「一盲人摸觸象牙,謂象如此。

[0103a13] 「一盲人摸觸象鼻,謂象如此。

[0103a14] 「一盲人摸觸象,謂象如此。

[0103a15] 「一盲人摸觸象腿,謂象如此。

[0103a16] 「一盲人摸觸象背,謂象如此。

[0103a17] 「一盲人摸觸象尾,謂象如此。

[0103a18] 「一盲人摸觸象尾端,謂象如此。

[0103a19] 「家臣令諸生盲如此摸觸已,回稟國王。

[0103a20] 「國王來至諸盲者前問曰:『諸位,汝等已知象否?』諸盲者答言:『如是大王,我等已知。』王問:『諸位,請述說象狀。』於是,摸觸象頭者答言:『象狀如罐。』摸觸象耳者答言:『象狀如箕。』摸觸象牙者答言:『象狀如耜。』摸觸象鼻者答言:『象狀如耒。』摸觸象者答言:『象狀如倉。』摸觸象腿者答言:『象狀如柱。』摸觸象背者答言:『象狀如米臼。』摸觸象尾者答言:『象狀如杵。』摸觸象尾端者答言:『象狀如。』諸盲者各持己見爭論不休,乃至以拳互擊。國王見此,甚是悅意。

[0104a04] 「諸比丘,彼諸外道亦是盲者,無有眼目,不知利害,不知如法非法;因而各持己見,互相爭吵,唇槍舌劍,互相攻擊。」

[0104a07] 爾時,世尊如是說已,即興而說偈:

  有一些沙門,一些婆羅門;
  執一端之見,互攻互爭論。

五、種種外道經(二)

[0104a12]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有種種沙門、婆羅門外道同住於捨衛城。彼等各有所信,各有所見,各有所好。

[0104a15] 一、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我和世界均為恒有。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4a17] 二、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我和世界均非恒常。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4a19] 三、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我和世界既恒常,亦非恒常。

[0104a21] 四、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我和世界既非恒常,亦非非恒常。

[0104a23] 五、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我和世界皆是自作自成。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4a25] 六、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我和世界皆是他作他成。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5a02] 七、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我和世界既是自作自成,亦是他作他成。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5a04] 八、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我和世界既非自作自成,亦非他作他成。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5a06] 九、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苦樂、靈魂、世界皆是恒有。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5a08] 十、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苦樂、靈魂、世界皆非恒有。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5a10] 十一、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苦樂、靈魂、世界既恒有,又非恒有。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5a12] 十二、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苦樂、靈魂、世界既非恒有,亦非非恒有。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5a14] 十三、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苦樂、靈魂、世界自作自成。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5a16] 十四、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苦樂、靈魂、世界皆他作他成。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5a18] 十五、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苦樂、靈魂、世界既自作自成,亦他作他成。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5a21] 十六、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苦樂、靈魂、世界既非自作自成,亦非他作他成。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5a24] 彼等如此吵鬧、爭鬥、辯論,唇槍舌劍,互相攻擊。有說法如是,非如他;有說法非如他,應如是。

[0106a01] 爾時朝時,眾比丘著衣持鉢,入捨衛城乞食。托鉢回,齋食已,往世尊所。禮世尊已,坐在一旁,而白世尊言:「大德世尊,各種沙門、婆羅門外道同住於捨衛城;彼等各有所信,各有所見,各有所好。他們互相爭吵、辯論,唇槍舌劍,互相攻擊。」

[0106a06] 世尊告曰:「諸比丘,諸外道眾皆是盲人,無眼目者。彼等不知利,不知非利;不知法,不知非法。因此唇槍舌劍,互相攻擊。」

[0106a09]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偈:

  沙門婆羅門,偏執於一見;
  輪迴中沉淪,不能達涅槃。

六、種種外道經(三)

[0106a14]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有種種沙門、婆羅門外道同住於捨衛城。彼等各有所信,各有所見,各有所好。

[0106a17] 一、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我和世界均為恒常。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6a19] 二、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我和世界均非恒常。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6a21] 三、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我和世界既恒常,亦非恒常。

[0106a23] 四、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我和世界既非恒常,亦非非恒常。

[0106a25] 五、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我和世界皆是自作自成。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7a02] 六、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我和世界皆是他作他成。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7a04] 七、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我和世界既是自作自成,亦是他作他成。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7a06] 八、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我和世界既非自作自成,亦非他作他成。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7a08] 九、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苦樂、靈魂、世界皆是恒有。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7a10] 十、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苦樂、靈魂、世界皆非恒有。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7a12] 十一、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苦樂、靈魂、世界既恒有,又非恒有。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7a14] 十二、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苦樂、靈魂、世界既非恒有,又非非恒有。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7a16] 十三、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苦樂、靈魂、世界皆自作自成。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7a18] 十四、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苦樂、靈魂、世界皆他作他成。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7a20] 十五、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苦樂、靈魂、世界既自作自成,亦他作他成。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7a23] 十六、有些沙門、婆羅門持如是說、如是見:苦樂、靈魂、世界既非自作自成,亦非他作他成。此為真諦,他為虛妄。

[0108a01] 彼等如此吵鬧、爭鬥、辯論,唇槍舌劍,互相攻擊。有說法如是,非如他;法非如他,應如是。

[0108a03] 爾時朝時,眾比丘著衣持鉢,入捨衛城乞食。托鉢回,齋食已,往世尊所。禮世尊已,坐在一旁,而白世尊言:「大德世尊,各種沙門、婆羅門同住於捨衛城。彼等各有所信,各有所見,各有所好。他們互相爭吵、辯論,唇槍舌劍,互相攻擊。」

[0108a08] 世尊告曰:「諸比丘,諸外道皆是盲人,無眼目者。彼等不知利,不知非利;不知法,不知非法。因此各執一見,互相攻擊。」

[0108a11]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偈:

  或執於我慢,或執於他成;
  或異於二者,受傷生苦痛。
  早知招苦害,如刺傷人痛;
  則當棄我慢,不執於某成。
  眾生有我慢,慢結縛眾生;
  互詆互攻擊,沉於輪迴中。

七、須菩提經

[0108a20]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須菩提尊者在離世尊不遠處,結跏趺端身正坐,入無尋定。爾時世尊見須菩提尊者於不遠處結跏趺端身正坐,入無尋定。

[0108a24]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若能離諸尋,將其除滅淨;
  斷絕諸貪慾,可入無色境。
  超越四瑜伽,自然無再生。

八、妓女經

[0109a05]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迦蘭陀迦園住。爾時王捨城有兩伙人同戀一妓女。彼等互相爭吵、鬥爭,互相以拳相擊,以石相擊,以棍棒、武器相擊。遭死傷,受悲苦。

[0109a09] 爾時朝時,眾比丘著衣持鉢,入王捨城乞食。乞食回,齋食訖,往世尊所。禮世尊已,坐於一旁,而白世尊言:「大德世尊,王捨城有兩伙人同戀一妓女。彼等互相爭吵、鬥爭,互相以拳相擊,以棍相擊,以武器相擊。遭死傷,受悲苦。」

[0109a14]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既得之五欲,欲得之五蘊;
  柒塵圾垢污,含煩惱痛苦。
  苦行亦極端,享樂亦極端;
  持此二邊者,不能輪迴斷。
  空把無明增,不能得正見。
  智者明其理,不落於二邊;
  餘習可滅淨,煩惱輪迴斷。

九、極度經

[0109a24]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爾時黑夜,世尊在燈光下坐。時有許多飛蛾飛向油燈,繞燈飛舞,落於死傷。爾時世尊見飛蛾繞燈飛舞,落於死傷。

[0110a03]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邪見導極度,不達因欲速;
  見聞生貪好,慾望成結縛。
  如同群飛蛾,死於燈焰處。

十、如來現世經

[0110a09]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阿難尊者來到佛所,禮佛已畢,坐於一旁,而白世尊言:「大德世尊,諸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佛未現世之時,諸外道得信奉供養,得尊重、禮敬、佈施,得衣食、坐臥具、醫藥。諸如來、應供、正等覺佛現世之後,諸外道則不得信奉供養,不得尊重、禮敬、布施,不得衣食、坐臥具、醫藥。大德世尊,現在世尊及比丘眾皆得信奉供養,得尊重、禮敬、佈施,得衣食、坐臥具、醫藥。」

[0110a17] 世尊曰:「阿難,汝所言極是。諸如來、應供、正遍知佛現世之前,諸外道得信奉供養,得尊重、禮敬、佈施,得衣食、坐臥具、醫藥。但諸如來、應供、正遍知佛現世之後,諸外道則不得信奉供養,不得尊重、禮敬、佈施,不得衣食、坐臥具、醫藥。現在如來及比丘眾皆得信奉供養,得尊重、禮敬、佈施,得衣食、坐臥具、醫藥。」

[0110a23]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太陽未昇時,螢蟲閃光亮;
  太陽出昇後,螢蟲即無光。
  佛陀現世前,外道多鳴放;
  佛陀現世後,鳴者自無光。
  彼等持邪說,無以離苦傷。

[0111a05] 第六品、生盲品終

[0111a06] 本品總攝十經:一捨壽經,二螺髮外道經,三審思經,四種種外道經(一),五種種外道經(二),六種種外道經(三),七須菩提經,八妓女經,九極度經,十如來現世經。

第七品、小品

一、跋提經(一)

[0111a14]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爾時,舍利弗尊者以種種方便法門向拉貢扎卡跋提尊者講說佛法,使其受持、精進、喜悅。跋提尊者煩惱斷除。爾時世尊見舍利弗以種種方便法門向跋提說法,跋提聽後受持、精進、喜悅,煩惱斷除。

[0111a19]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上下一切處,我執已解脫;
  不返輪迴地,暴流已渡過。

二、跋提經(二)

[0111a24]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爾時舍利弗尊者將拉貢扎卡跋提視為修學之士,竭力以種種方便法門使其受持、精進、喜悅。爾時世尊見舍利弗尊者將跋提尊者視為修學之士,竭力以種種方便法門使其受持、精進、喜悅。

[0112a04]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煩惱輪迴止,涅槃已證得;
  流轉從此斷,貪流已乾涸。
  諸業已終結,苦中得解脫。

三、貪慾經(一)

[0112a10]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爾時,捨衛城人多貪於性愛。纏戀無度,貪得無厭,沉醉昏迷,不能自拔。時諸比丘於朝時著衣持鉢,入捨衛城乞食。乞食回,用齋已,至世尊所。禮世尊畢,坐於一旁,而白世尊言:「大德世尊,捨衛城人大都貪於性愛。纏戀無度,貪得無厭,沉醉昏迷,不能自拔。」

[0112a16]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沉湎於淫慾,必陷貪之縛;
  不知結縛錯,暴流水難渡。

四、貪慾經(二)

[0112a21]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爾時捨衛城人多愚盲無知,貪於情慾,迷戀沉醉。爾時,世尊於朝時著衣持鉢,入捨衛城乞食。世尊見捨衛城人多愚盲無知,貪於情慾,迷戀沉醉。

[0112a25]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盲目陷情愛,必被欲網覆;
  被魔羅擒捉,如魚被筌捕。
  亦似哺乳犢,老死如其母。

五、跋提經(三)

[0113a06]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拉貢扎卡跋提尊者隨諸比丘眾來到佛所。世尊遙見跟在諸比丘後之拉貢扎卡跋提尊者顏色醜陋難看,身材短小,受比丘眾嘲笑譏諷。世尊告比丘眾曰:「諸比丘,汝等見彼比丘否?他顏色醜陋難看,身材短小,受比丘眾嘲笑譏諷。」

[0113a12] 諸比丘答言:「如是,世尊。」

[0113a13] 世尊曰:「諸比丘,此比丘有大神通,大威力;能入難入之定,稀有難得。彼虔誠出家,修最上梵行,現生得羅漢果。」

[0113a16] 爾時,世尊如是說已,即興而說偈:

  戒淨無過失,解脫持正念;
  無結威力大,暴流已竭斷。

六、滅愛經

[0113a21]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阿若憍陳如尊者於離佛不遠處結跏趺端身正坐,思察滅愛解脫。時世尊見阿若憍陳如在不遠處結跏趺端身正坐,思察滅愛解脫。

[0113a25]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既無無明根,又無漏蓋土;
  無漏之枝蔓,逸迷之葉無。
  解脫智慧人,誰能施侮辱?
  天神亦稱頌,梵天亦歎服。

七、滅戲論經

[0114a07]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世尊宴坐,思察自身妄想滅盡。

[0114a09] 爾時世尊,知妄想業已滅盡,即興而說:

  無住無妄想,無慾之鎖鏈;
  無刺之無明,無愛亦無貪。
  牟尼何聖法,天人共稱讚。

八、迦旃延經

[0114a15]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大迦旃延尊者於離佛不遠處結跏趺端身正坐,堅固身念,住而前想。時世尊見大迦旃延於不遠處結跏趺端身正坐,堅固身念,住而前想。

[0114a19]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如有某個人,身念常固堅,
  過去無垢業,今世亦仍然;
  來世無果報,渡貪達彼岸。

九、井水經

[0114a25]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與大比丘眾在末羅國遊化,到達名為荼那的婆羅門村。村中婆羅門聽說釋迦沙門喬答摩與大比丘眾到本村遊化,便以草和糠投入水井,填至井口,以「使那些禿和尚喝不到水」。

[0115a04] 時世尊到路邊一棵樹下,敷座而坐,告阿難曰:「阿難,汝去從那井裏為我弄些水來。」阿難白佛言:「大德世尊,荼那村婆羅門已用草和糠把井填滿,以使我們無水可喝。」世尊再告阿難「取水」,阿難言:「井已填滿,無法取水。」世尊三告阿難取水,阿難纔應諾而去,持鉢去到井處。

[0115a10] 時阿難見草、糠已在井外,井中清水澄澄,滿至井口,似欲溢出。阿難思念:「奇哉!怪哉!如來有大神通,大威力!我來取水,草、糠便出井外,井中清水澄澄,滿至井口,似欲溢出。」即以鉢取水,回至佛所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如來有大神通,大威力!我去取水時,草和糠已在井外。井中清水澄澄,滿至井口,似欲溢出。現已取來,請世尊飲用,請善逝飲用。」

[0115a17]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隨時可得水,何需有水井?
  貪根既斷除,我何需飲用?

十、優填經

[0115a22]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憍賞彌城瞿師羅園住。時優填王幸御苑,內宮失火,薩瑪沃蒂等五百宮女死於火中。

[0115a25] 時在朝時,諸比丘著衣持鉢,入憍賞彌城乞食。乞食回,飯食已。往至佛所,禮世尊已,而問世尊言:「大德世尊,優填王幸御苑時,內宮失火,薩瑪沃蒂等五百宮女死於火中。大德世尊,彼等女居士死後當生何處?」

[0116a04] 世尊答曰:「諸比丘,彼女居士中有得預流果者,有得一來果者,有得不還果者。諸比丘,彼等皆已證得果位。」

[0116a07] 爾時,世尊如是說已,即興而說偈:

  世上諸眾生,盡被癡愚縛;
  雖顯圓滿相,與實不相符。
  一切癡愚者,皆有貪漏苦;
  祇有善察者,可知無常住。

[0116a13] 第七品、小品終

[0116a14] 本品總攝十經:一跋提經(一),二跋提經(二),三貪慾經(一),四貪慾經(二),五跋提經(三),六滅愛經,七滅戲論經,八迦旃延經,九井水經,十優填經。

第八品、波吒離村人品

一、涅槃經(一)

[0116a21]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爾時世尊向比丘眾開示涅槃法義,使比丘眾信受、精進、喜悅。諸比丘眾聚精會神諦聽,思維悟解法義。

[0116a24]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0116a25] 「諸比丘,有如是之處,那裏無地、無水、無火、無風;無空無邊處,無識無邊處,無無所有處,無非想非非想處;無此世,無彼世;無日月。諸比丘,那裏無來,無去;無住,無死,無生;無依,無存;無緣,無求,是苦之終結。」

二、涅槃經(二)

[0117a06]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爾時世尊向比丘眾開示涅槃法義,使比丘眾信受、精進、喜悅。諸比丘眾聚精會神諦聽,思維悟解法義。

[0117a09]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涅槃人難見,無我無愛戀;
  此為真實法,祇是睹見難。
  無有點煩惱,欲見須斷貪。

三、涅槃經(三)

[0117a15]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爾時世尊向諸比丘眾開示涅槃法義,使比丘眾信受、精進、喜悅。諸比丘眾聚精會神諦聽,思維悟解法義。

[0117a18]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0117a19] 「涅槃之法確有,它不生,不現,不作,不造。諸比丘,此不生、不現、不作、不造之涅槃不可睹見。但以不生、不住、不造乃至不作,而仍是有。以是之故,棄不生、不住、不造乃至不作,諸種種法乃出現於世。」

四、涅槃經(四)

[0117a25]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爾時世尊向諸比丘眾開示涅槃法義,使比丘眾信受、精進、喜悅。諸比丘眾聚精會神諦聽,思維悟解法義。

[0118a03]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愛見總流行,心念必震動;
  無愛無見者,心念不震動。
  不動可輕安,輕安禪力增;
  禪增遠輪迴,即可斷生死。
  既已無生死,諸苦自了終。

五、純陀經

[0118a11]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與大比丘眾在末羅國遊化,到達波婆城,住於該城鐵匠之子純陀的芒果園中。時鐵匠之子純陀聞知世尊及大比丘眾遊到本地,住於自己的芒果園中,便去謁見佛陀。至佛所,禮拜已,坐於一旁。世尊以法語開示純陀,使其信受、精進、喜悅。純陀受世尊開示而白佛言:「大德世尊,請世尊與比丘眾明日受我齋供。」世尊默然應諾。純陀知世尊已經應諾,從座而起,右繞作禮,告辭而去。

[0118a19] 純陀次日在家中備足嚼食、食品和豬肉,便去邀請世尊:「大德世尊,今正是時,飯食已經備好。」時在朝時,世尊著衣持鉢,同比丘眾到鐵匠之子純陀家,敷座而坐。坐已,告純陀曰:「純陀,汝把所備之豬肉供我,將嚼食和食品供養僧眾。」鐵匠之子純陀應諾:「如是,世尊。」即取已備好之豬肉供世尊食用,而將嚼食和食品供比丘眾。

[0118a25] 時世尊又告純陀曰:「純陀,豬肉若有剩餘,應將其埋於地中。純陀,在此天、魔、梵天所居之世上,在此婆羅門、神、人所居之人世間,除如來之外,我不知有誰還能消受這種豬肉。」「如是,世尊。」鐵匠之子純陀遵佛囑將食剩之豬肉埋於地下。埋已,回世尊所,禮世尊已,坐於一旁。世尊又以法語開示純陀,使其信受、精進、喜悅。

[0119a07] 爾時,世尊食純陀之飯食已,即患發赤痢,疼痛劇烈,幾至死地。但世尊仍是正念正智,安忍不動。時世尊告阿難尊者曰:「阿難,我們去拘屍那羅城。」「如是,世尊。」阿難應諾。

  鐵匠子純陀,以飯供佛陀;
  世尊食用後,赤痢大發作。
  病劇幾至死,如是我聞說。
  豬肉食用後,世尊瀉肚重;
  於是告示曰:「我往拘屍城。」

[0119a15] 爾時世尊離開大路,至一樹下,告阿難尊者曰:「阿難,將僧伽利衣四折敷座,我甚疲憊,欲坐下休息。」「如是,世尊!」阿難應諾,即以僧伽利四折敷座。世尊坐於座上,又告阿難曰:「阿難,汝為我取水,我渴欲飲。」阿難答言:「大德世尊,此處水少,剛有五百車輛淌過,水甚混濁。大德,古魯沓河距此不遠,那水清淳甘美,可到彼處再飲,亦可在彼處沖涼。」世尊如是再說:「阿難,為我取水來,我渴欲飲。」阿難仍說可到古魯沓河再飲水、沖涼。世尊三說:「阿難,為我取水來,我渴欲飲。」「如是,世尊!」阿難應諾,持鉢往取河水。

[0120a01] 此河車輪涉過,水少而濁,翻騰流淌。但阿難尊者來取水時卻變為清澈明淨。阿難驚喜:「奇哉!奇哉!前所未有!世尊有大神通,大威力!奇妙之極,實為罕見!此水車輪剛剛涉過,水本少而混濁,現卻變為清澈明淨;滿河之水,靜靜蕩漾。」即以鉢取水,返回佛所。阿難白佛言:「大德世尊,奇哉!奇哉!前所未有!如來有大神通,大威力!此河剛有車輪涉過,水本少而混濁,翻騰流淌;我去取水時,卻變為清澈明淨;滿河之水靜靜蕩漾。現水已取來,請世尊飲用。」世尊即飲。

[0120a10] 爾時世尊同大比丘眾遊向古魯沓河,下河飲水、沐浴,然後上岸,返回芒果園去。佛召純陀告曰:「純陀,將僧伽利四折為我敷座。純陀,我疲憊欲臥。」「如是,世尊!」純陀應諾,即為世尊四折僧伽利衣,敷座獻上。世尊右脅朝下,左足累置右足之上,作獅子臥。正念正智,思維起想。純陀坐於世尊近前。

  天下無可比,世尊如來佛;
  疲憊衰弱甚,來至古魯河。
  下至河水中,河水極清澈。
  沐浴飲水後,返回芒果林;
  比丘所擁簇,世尊為率領。
  佛法創立者,為仙為賢聖。
  告訴純陀曰:「僧衣四重折;
  我今欲側臥,疲憊難支撐」。
  純陀應聲「是」,折衣為四重。
  世尊確疲憊,即刻側身臥;
  純陀坐近前,守護世尊側。

[0121a02]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阿難,會有人對鐵匠之子純陀說:『純陀,如來最後是用了你供的齋食而涅槃的。』純陀聽後會悔恨、惱喪。阿難,汝當排除純陀之悔恨惱喪心情,而對他說:『如來最後用了汝之齋飯而入涅槃,於汝有利。此乃我於佛所親耳所聞,我在佛前當面領受。佛曰:有兩種供食果報最佳,德最大。兩種云何?一種供食用已,如來成無上正等正覺;一種供食用已,如來證無餘涅槃。此二種供食果報最善最大。純陀尊者由此已積長壽業,已積顏色美好業,已積生天業,已積權勢增長業。』阿難,汝當如此排除鐵匠之子純陀之悔恨惱喪。」

[0121a12]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佈施與捐贈,可增慈善心;
  持戒調伏者,不存怨與恨。
  有智有慧者,遠離諸種惡;
  涅槃證得時,貪瞋癡斷盡。

六、波吒離村人經

[0121a19]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與大比丘眾在摩揭陀國遊化,到達波吒離村。時波吒離村優婆塞來至佛所,行禮已畢,坐於一旁,而白世尊言:「大德世尊,請接受我等供養堂捨。」世尊默允。波吒離優婆塞即從座起,右繞禮佛,即往堂捨去。既至,即鋪設敷物,安置座位,擺放水罐、油燈。而後又返回佛所,敬禮已畢,站立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堂捨中鋪設已畢,座位、水罐、油燈已備,請世尊往,今正是時。」

[0122a02] 世尊即著衣持鉢,同大比丘眾往至堂捨。既至,即洗足而入;背靠中柱,面東而坐。比丘眾亦洗足入內,背靠後壁,圍繞世尊,面東而坐。波吒離村優婆塞亦洗足入內,背靠東壁,面西而坐。

[0122a06] 爾時,世尊告波吒離村諸優婆塞曰:「諸位施主,破戒者得五種罪患。何云為五?破戒者不守戒規,放逸揮霍;此為破戒者第一罪患。復次,破戒者罪名流布;此為破戒者第二罪患。復次,破戒者入於大眾,所謂剎帝利眾、婆羅門眾、居士眾、沙門眾,自感慚羞;此為破戒者第三罪患。復次,破戒者迷惑致死;此為破戒者第四罪患。復次,破戒者死後墜入惡生、地獄;此為破戒者第五罪患。諸居士,破戒者有此五種罪患。

[0122a14] 「諸居士,持戒者守持淨戒,有五種功德。何云為五?因其持戒、精進,必積大財;此為持戒者第一功德。復次,持戒者持淨戒,必得稱譽,此為持戒者第二功德。復次,持淨戒者入於大眾,如剎帝利眾、婆羅門眾、居士眾、沙門眾,無有慚愧恐懼;此為持戒者第三功德。復次,持戒者死時不迷惑,此為持戒者第四功德。復次,持戒者持淨戒,死後必生善趣,入天界,此為持戒者第五種功德。諸居士,這便是持戒者持淨戒當得之五種功德。」

[0122a22] 爾時,世尊以法語開示波吒離村優婆塞眾,使其信受、精進、喜悅。說法已,告曰:「諸居士,今時已晚,汝等當去。」時波吒離村諸居士歡喜信受,即從座起,敬禮右繞而去。波吒離村居士離去未久,世尊即入空室。

[0123a01] 爾時,摩揭陀國大臣須尼陀和婆沙迦羅欲於波吒離村建立城防,以御離車諸王。時有數千天神守護波吒離村財產物品。國中高級王公大臣欲於有高級天神守護之地建立宅舍;中級王公大臣欲於中級天神守護之地建立宅舍;下級王公大臣欲於下級天神守護之地建立宅舍。時世尊以超人之淨眼觀見此一切。

[0123a07] 世尊如是見已,於黎明時分起身,問阿難曰:「阿難,誰欲在波吒離村建立城防?」阿難答曰:「大德世尊,摩揭陀國大臣須尼陀和婆沙迦羅欲於波吒離村建立城防,以御離車諸王。」

[0123a11] 世尊曰:「阿難,是摩揭陀國大臣須尼陀和婆沙迦羅與忉利天諸天神商議,在波吒離村建造城防,以御離車諸王。阿難,我已以超人天眼觀見,將有數千天神守護此城。國中高級王公大臣欲在高級天神守護之地區建造宅舍;中級王公大臣欲在中級天神守護之地區建造宅舍;下級王公大臣欲在下級天神守護之地區建造宅舍。阿難,新建之波吒離城中,將有聖者住地;有商業區,各地貨品將集於此,將有甚大場地供其開箱理貨。阿難,將建之波吒離城將遭三災:火、水和內亂。」

[0123a20] 未久,摩揭陀國大臣須尼陀和婆沙迦羅來至佛所,問候言歡。問候言歡已,站立一旁,而白世尊言:「大德喬答摩及比丘眾今日請受我齋供。」世尊默然應允。二大臣知佛已受請,即返其家,準備上好嚼食和食品,往請世尊:「大德喬答摩,齋已具備,今正是時,請來應供。」爾時朝時,世尊與大比丘眾著衣持鉢,往摩揭陀國大臣須尼陀和婆沙迦羅家。既至,坐於已備之座位。摩揭陀國大臣須尼陀和婆沙迦羅親以食供奉。食已,世尊移手出鉢。時須尼陀與婆沙迦羅守於近旁,坐於矮位之上。世尊隨喜,即興說偈:

  假若某地區,有某賢達居;
  賢達所供者,必善持戒律;
  修習諸梵行,並能自調御。
  若有守護神,當為作功德;
  神既受尊崇,必然護其所。
  人得神護愛,如子受母慈;
  得神護佑者,總見吉祥事。

[0124a12] 世尊說此偈已,即從座起,踏上歸途。須尼陀和婆沙迦羅跟隨其後,並說:「今日沙門喬答摩行出何門,其門則名為『喬答摩門』,過恒河何渡口,則名該渡口為『喬答摩渡口』。」

[0124a16] 爾時世尊所經之門,果被命名為「喬答摩門」。世尊到恒河邊時,河水漲滿,乃至烏鴉立於河岸便可飲及河水。欲渡河者,或求舟船,或尋木筏。時世尊及比丘眾,於手臂伸屈之頃刻,即從此岸消失而到達彼岸。

[0124a20] 爾時世尊見許多欲渡者,即興而說:

  欲渡輪迴海,或渡愛慾河;
  須過聖道橋,以不沾泥濁。
  若過小河溝,亦需木筏做;
  慧人有聖道,無依自渡過。

七、歧路經

[0125a02]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與隨從僧那伽薩瑪拉尊者遊行於憍薩羅大道之上。時那伽薩瑪拉尊者見一歧路而白佛言:「大德世尊,那是一條路,我等可同行彼路。」世尊告那伽薩瑪拉曰:「那伽薩瑪拉,應走之路,此路也。我等同行此路。」那伽薩瑪拉如是再說:「大德世尊,那是一條路,我等可同行彼路。」如是乃至三說。世尊亦如是再告那伽薩瑪拉尊者:「那伽薩瑪拉,應走之路,此路也。我等同行此路。」乃至三告。時那伽薩瑪拉尊者便將世尊之衣鉢置於地上,道一聲「此是世尊之衣鉢」,便沿彼路行去。

[0125a12] 時那伽薩瑪拉於途中遭遇賊寇,被拳打腳踢,鉢被打破,僧伽利衣被撕毀。那伽薩瑪拉持破衣破鉢往見世尊。禮世尊已,坐於一旁,而白世尊言:「大德世尊,我沿彼路行時,遇賊寇,遭歐打;鉢被打破,衣被撕毀。」

[0125a16]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智者與無智,同行亦共住;
  智者知真諦,總能遠謬誤。
  如鷸飲奶汁,總將水排除。

八、毗捨佉經

[0125a22]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捨衛城東園彌伽羅母講堂住。時彌伽羅母毗捨佉所喜愛之孫女去世,毗捨佉衣服濡濕,頭髮濡濕,於午時至佛所,禮佛已,坐於一旁。世尊問毗捨佉曰:「毗捨佉,汝如此將衣、髮濡濕,於此午時,從何處來此?」毗捨佉答言:「大德世尊,我心愛之孫女亡故。因此之故,我濡濕衣、髮,於午時來此。」

[0126a03] 世尊又問:「毗捨佉,汝願得眾多子孫,如捨衛城人數否?」毗捨佉答言:「大德世尊,我願得眾多子孫,如舍衛城人數。」

[0126a05] 世尊問:「毗捨佉,捨衛城人每日死亡多少?」

[0126a06] 毗捨佉答言:「捨衛城人每日死亡人數或十,或九,或八,或七,或六,或五,或四,或三,或二,或一。舍衛城死人不止,無有定數。」

[0126a09] 世尊問曰:「毗捨佉,如是,汝能得一日不濡濕衣、髮否?」

[0126a11] 毗捨佉答言:「如是,世尊,不能。我無需這般多子孫。」

[0126a13] 世尊曰:「毗捨佉,有百愛者,有百苦者。有九十愛者,有九十苦者。有八十愛者,有八十苦者。有七十愛者,有七十苦者。有六十愛者,有六十苦者。有五十愛者,有五十苦者。有四十愛者,有四十苦者。有三十愛者,有三十苦者。有二十愛者,有二十苦者。有十愛者,有十苦者。有九愛者,有九苦者。有八愛者,有八苦者。有七愛者,有七苦者。有六愛者,有六苦者。有五愛者,有五苦者。有四愛者,有四苦者。有三愛者,有三苦者。有二愛者,有二苦者。有一愛者,有一苦者。無有愛者,則無有苦,無有憂,無有煩惱,無有辛勞痛苦。」

[0126a23] 爾時,世尊如是說已,即興而說偈:

  世間多憂愁,悲傷與痛苦;
  所有這一切,均有「愛」生出。
  一旦無「愛」時,憂愁悲苦無。
  無有所愛者,可為安樂人;
  無憂無煩惱,清淨無垢塵。

九、陀驃經(一)

[0127a07]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王舍城竹林迦蘭陀迦園住。時末羅子陀驃尊者至世尊所。既至,禮佛已,坐於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今正是我般涅槃之時。」世尊曰:「今正是時,汝當知時。」

[0127a11] 爾時陀驃即從座起,行右繞,禮世尊已,即上昇虛空,結跏趺坐,修火遍,入四禪,從定中起而入般涅槃。般涅槃後身被火化,無有餘燼;如燃酥油、麻油而不留灰燼一般。

[0127a15] 爾時,世尊如是知已,即興而說:

  色身已壞已,諸想已滅已;
  諸受已冷卻,諸行皆入寂。
  諸識無所住,同滅無剩餘。

十、陀驃經(二)

[0127a21]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住。時世尊召喚比丘眾,比丘眾應諾已,世尊告比丘眾曰:「諸比丘,末羅子陀驃上昇虛空,結跏趺坐;修火遍,入四禪;從定中起而入般涅槃。身軀火化,無有灰燼;如燃酥油、麻油而不留灰燼一般。」

[0128a01] 爾時,世尊如是說已,即興而說偈:

  鐵棒擊出火,火星漸熄沒;
  沒後無所存,不見亦無著。
  愛結斷除去,暴流亦渡過;
  無趣無所餘,達到涅槃樂。

[0128a07] 第八品、波吒離村人品終

[0128a08] 本品總攝十經:

[0128a09] 一涅槃經(一),二涅槃經(二),三涅槃經(三),四涅槃經(四),五純陀經,六波吒離村人經,七歧路經,八毗捨佉經,九陀驃經(一),十陀驃經(二)。

即興自說終


【經文資訊】藏外佛教文獻第 05 冊 No. 0046 即興自說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藏外佛教文獻所編輯
【原始資料】方廣錩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