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T31n1602_013 顯揚聖教論 第13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31 冊 » No.1602 » 第 13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三

攝淨義品第二之九

[0540a26] 聽者。謂說法師說正法要。安處聽者。令住恭敬無倒聽聞。問何故安處。答謂或由一因或乃至十。

[0540a29] 一因者。所謂恭敬聽聞正法。現證利益及安樂故。此中或利益非安樂。或安樂非利益。乃至四句。如菩薩地法受中說。

[0540b03] 二因者。謂善建立。一切法故。善建立者。當知離過失故。具大義故。又為說者聽者速疾獲得沙門果故。若不爾。諸說法者徒廢己業虛設言論。諸聽法者空自疲勞無所證獲。

[0540b07] 三因者。正法能令捨惡趣故。得善趣故。速能引攝涅槃因故。如是三事。恭敬聽聞方可證得。

[0540b10] 四因者。一恭敬聽時能善了達契經等法。二如是正法能令有情捨諸不善攝受諸善。若善聽者即能精勤若捨若受。三由捨受故捨離惡因所招後苦。四由此受捨善惡因故。速證寂滅。五因者。謂薄伽梵所說正法。有由序有出離有依趣有勇猛有神變。如是五種。若廣分別如攝異門分。

[0540b17] 復有五因聽聞正法。謂我當聞所未聞。我當聞已研究。我當除斷疑心。我當調伏諸見。我當於深義句以慧通達。佛薄伽梵說。此五因顯聞思修三種妙慧究竟方便。初二種因顯聞慧。中二種因顯思慧。後一種因顯修慧。

[0540b22] 六因者。一為欲敬報大師恩德。謂佛世尊為我等故行於無量難行苦行求得此法。云何今者而不聽聞。二觀自義利。謂佛正法有現義利。三究竟遠離一切熱惱。四善順正理。五易可了見。六諸聰慧者內證所知。

[0540b27] 七因者。謂七正法如經言。我當修習七種正法。謂知法知義乃至知補特伽羅尊卑。

[0540b29] 八因者。一佛法易得乃至為旃荼羅等而開示故。二易可修學。行住坐臥皆得習故。三引發義利。謂能引世間出世間果故。四初善。五中善。六後善。七感現樂果。八引後樂果。

[0540c04] 九因者。謂能脫九種逼迫事故。一能出生死大牢獄故。二永斷貪等堅牢縛故三摧破七種大貧本故。及建立七種大財富故。四超度善行聽聞正法。諸飢儉故及建立彼諸豐足故。五滅無明闇起慧明故。六度四暴流登涅槃岸故。七對治煩惱諸內病故。八解脫一切貪愛網故。九能度無始流轉曠野稠林雜染行故。諸牢獄中生死牢獄最為第一。是故初說。

[0540c13] 十因者。一恭敬聽聞如來法已得思擇力。由此能受聞法義利。如法求財不以非法。雖復受用深見過患。二善知出離。謂退失財寶無憂無戚亦不嗟怨。乃至廣說眷屬離喪不深悲歎。若遭重病亦不愁惱。三深見諸欲多有過患。及見出離最勝功德捨家入道。離臥具等所有貪著。乃至證得諸妙靜慮。四恭敬無倒聽聞正法。能順證解廣大甚深相似甚深諸緣起法。又能引發廣大善根出離歡喜。如薄伽梵說。我聖弟子專心屬耳聽聞正法。能斷五法能修七法速疾圓滿。五諸聖弟子恭敬聽法。所有集起皆轉成滅。六解正法已遠離塵垢。於諸法中生正法眼。七能善引攝證預流果最勝資糧。乃至證得阿羅漢果及能引攝阿羅漢果最勝資糧。八能善引攝獨覺資糧。九能善引攝無上正等菩提資糧。十引發一切世出世間靜慮等持等至等定。

[0541a01] 讚佛略廣者。諸說法者說正法時。應先讚佛讚有二種謂略及廣。

[0541a03] 略者有五種。一妙色。二寂靜。三勝智。四正行。五威德妙色者。謂三十二大丈夫相。及八十種隨形好。寂靜者。謂善能守護諸根門等。及能永拔煩惱習氣。勝智者。謂於過去未來現在世法及非世法無有罣礙。正行者。謂自他利樂正行圓滿。威德者。所謂如來神通遊戲。復有六種略讚如來。謂德圓滿故。離垢染故。無濁穢故。無與等故。唯利眾生以為業故。於此業用得自在故。此廣分別。如攝決擇分。廣者。謂廣讚如來無邊功德。如說是薄伽梵無邊名稱。德無量故。能施光明。發智明故。能除黑闇。永滅一切無智闇故。成就明眼。具三眼故。見勝義諦。了達無等諸聖諦故。成就禁戒。具足增上淨尸羅故。

[0541a17] 又說是薄伽梵兩足中尊。調御中勝。沙門眾中最為殊美。是諸世間難得珍寶。

[0541a19] 又說是薄伽梵為愍物者。悲有情者。樂為義者。求利物者。悲現前者。

[0541a21] 又說是薄伽梵為眼為智。了達真理。於甚深義決定顯了。凡有所作皆依義轉。

[0541a23] 又說是薄伽梵能證一切所未證義。以先證聖八支道故。自然證故。立未曾立聖梵行故。又說是薄伽梵知聖道者。顯聖道者。說聖道者。導聖道者。又說是薄伽梵人中師子。離怖畏故。人中牛王。御大眾故。人中御者。眾上首故。人中龍王。無誤失故。人中良馬。心調順故。人中最勝。家姓色等超諸眾故。人中最上。戒行智慧最勝威德越諸人故。人中蓮花。世間八法所不染故。無等無與等故。無等等等去來今無有與等諸善逝故。第一於諸有情為最上故。大仙上尸羅故。長時積集諸梵行故。證古大仙所證法故。最勝者。調伏一切天魔外道煩惱等故。牟尼無有一切掉慢等故。與三寂靜具相應故。不可引奪一切生等及諸異論不能奪故。沐浴離諸惡故。到彼岸越度一切薩迦耶故。

[0541b10] 又說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善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0541b12] 又說白法圓滿一切智者正法之主無忘失法有情堅勝。一切苦樂不纏擾心。

[0541b14] 又說善調者密護根門。善滿足故。寂靜者淨尸羅受。善滿足故。安隱者已入決定地故。般涅槃者已證菩提故。拔毒箭者永拔一切有愛箭故。

[0541b18] 又說調伏一切不調伏者。寂靜一切不寂靜者。如前已說。安隱一切不安隱者善能建立諸凡夫等。令證預流一來果故。

[0541b21] 又說無杻械者。出火坑者。度深塹者。制求欲者。不傾動者。摧慢幢者。大常住者。

[0541b23] 又說大阿羅漢諸漏永盡。如前廣說。乃至盡諸有結。

[0541b25] 又說永斷五分成就六分。如是廣說乃至純善積聚無上丈夫。

[0541b27] 又說善知法者乃至善知補特伽羅尊卑者。又說大沙門大婆羅門離垢無垢良醫商主勝觀察世間依眾生尊。此中離垢者。煩惱障斷故無垢者。所知障斷故。又永拔習氣故名無垢日夜六返觀察世間故名勝觀察。又說是一切種善清淨者。大丈夫相及隨形好。莊嚴身者具足十力。為大力者。具四無畏。無所畏者。成就大悲。於三念住。安住念者。成就三種不護及無忘失法。永害一切煩惱習氣。具足一切種妙智者。此中大悲者。長時積集故。謂經三大劫阿僧企耶方乃證得。又復依緣一切眾生故。緣一切種苦為境界故。得諸眾生一切損惱變異事等所不能轉故。於一切有情起平等行故。

[0541c12] 學勝利者。謂說法師應依如是建立釋經法相。先應尋求若文若義。次應解了如先所說五種。為他說正法時解釋道理。次應如是安立自身於先所說說法者相謂善法義等十種圓滿。如是自安立已。然後依如先所說差別道理應起言說。謂處五大眾以如前所說可憙樂等八種言詞為眾說法。又安處他令於恭敬無倒聽聞。又應先讚大師功德。若有具足如是五分說正法者。當知猶如五分音樂能令自他生大歡喜。又能引發自他利益。又若能如是善修學者。當知具足五種勝利。一於佛言義解了不難。二能善圓滿說諸法相。三能善起發自他相續廣大歡喜。四引善出離天上人中廣大名稱。五生起無量最勝功德。

[0541c26] 復次如佛所說住學勝利經。此經體性。謂文及義。文者。謂此經言。汝等苾芻應當安住修學勝利。此中有十二字四名一句。如是則攝名句字身。此中言說是學處相故則攝於相。如來言說本為苾芻請問即攝機請。如來所說言音即攝於語。是故此經一句具攝六文。如是慧為上首等諸句中。隨相應知。

[0542a04] 復次義者謂地義中但說聲聞地義。或具五地。經言學勝利者。是資糧地。慧為上首者。是方便地。解脫堅固念為增上者。是見修等地。是名地義。

[0542a08] 相義中學勝利者。是戒自相。慧為上首者具二種相。謂慧所依助伴等中。唯慧自體是自相。慧之眷屬及所緣等。名為共相。解脫堅固者。謂永離一切煩惱麁重。是解脫自相。念為增上者。是念自相。如是等是名相義。

[0542a13] 作意義中學勝利者。非作意體唯顯作意建立處所。慧為上首者。顯示了相勝解二種作意應知。解脫堅固者。當知顯示遠離攝樂方便究竟方便究竟果四種作意。念為增上者。當知此顯觀察作意。如是等是作意義。由此道理於智等中亦應隨相分別。

[0542a19] 處所義中依於涅槃攝受學處。依清淨行。如其所應起教導等。所謂教導乃至慶慰。當知此中亦通有善等行。隨其最勝唯說清淨行。唯依出家補特伽羅。又於下根等一切眾生中。應當發起慶慰等事。謂依過去現在時起於慶慰。已證得故。正證得故。依現在時起於示現。依未來時起於教導及讚勵。是名處所義。

[0542a27] 過患義中謂夫出家者。不應行於異行。不應貯餘財物。

[0542a29] 勝利義中謂修三學滿足是可稱讚。所治義中謂犯尸羅無智煩惱及忘失念。當知護尸羅等即是能對治義。又一切雜染行皆是所治義。三學行等是能治義。

[0542b04] 略義中謂住學勝利乃至念為增上。此略序宗名為略義。廣義中謂廣分別此。應知是名廣義更無過上。

[0542b07] 復次於解釋中法者。謂於十二分教中契經所攝及記別攝。了義說故。

[0542b09] 等起者。謂為開示遍行行智力自體故發起此經。又為顯示精勤修習清淨行者及示愛重世財利者。令信解此所化眾生依住學勝利等精勤修習。速得圓滿三學勝利故。又為顯示四種苾芻體故。經言。學勝利者。為令遠離種性形相苾芻體故。及令遠離詐現密護軌則威儀苾芻體故。又言慧為上首者。為令遠離計著虛妄名稱苾芻體故。解脫堅固念增上者。勸彼修習真實行苾芻體故。所以者何。若有愛樂名稱等人。但為名等勵己。聽受正法不為增長智慧。若有遠離前所說過。是名真實行攝於正解脫樂欲證得。又為於下劣法生知足者。勸令修學增上法故。謂為樂求隨順世間文章呪術。於戒慢緩者。說學勝利為唯守尸羅。捨多聞者。說慧為上首。為唯於聞思生知足者。說解脫堅固。為於戒慧解脫起增上慢者。說念為增上。如是等類是名等起。

[0542b27] 義者總義中當知。此經宣說正行及正行果。如是戒等三學名學分量。經言。如是住者此顯正方便行所攝四種瑜伽。又言。如是住三學者此顯正行果。此中信欲為先故攝受尸羅。聽受法時由正勤力修習慧等要假方便。別義中所謂學者。是精進如教行若習若修名差別也。身語及命清淨現行是學自相。由戒忍等顯發正行。故名為學。又為求寂靜清涼之果進習除滅。故名為學。如是等類訓釋名言。如前應說。相故。自體故。業故。法故。因果故。義門差別中先辯自體差別學者。顯示七品尸羅。或過一百五十學處。界差別者。謂欲纏中唯有別解脫律儀靜慮律儀。唯在色無色纏無漏律儀是不繫。時差別者。謂過去世已學。未來世當學。現在世正學。位差別者。謂已入正法補特伽羅。學未成熟是下位。學正成熟是中位。學已成熟是上位。心不憙樂勵力修行諸梵行者。是苦位。其心憙樂不勵力修行諸梵行者。是樂位。任運修行諸梵行者。是不苦不樂位。唯是善位非不善位。若聽受者是聞位。若審察者。是思位。得定修者。是修位。若未證得增上心慧者。是增上戒位。若已證得者。名增上心慧位。如是等類是位差別。補特伽羅差別者。此中意說出家補特伽羅。或鈍根或利根。或貪等行或等分行或薄塵行。唯是聲聞非獨覺非菩薩。由彼獨覺各別覺悟。諸菩薩等解脫堅固。是故如來不為彼說共住修學。又復此中唯說般涅槃。為法者。已入正法者。無有障礙者。具縛者。不具縛者。非無縛者。唯人非天。是名補特伽羅。差別如於學如是分別當知。於勝利性慧上首性。解脫堅固性。念增上性。隨其所應五種差別。應廣分別。此中勝利者。是功德增進圓滿名之差別。如經說。觀十勝利者。是其體性。釋名者是法於身隨攝利益及應稱讚。故名勝利。又如是法隨生有情之所隨逐。故名勝利。又如是法稱讚隨逐。故名勝利。義門差別者。當知十種差別。謂能攝僧伽令僧精懇。乃至廣說。

[0543a08] 經言。苾芻者是沙門捨家趣非家等。名之差別。具足別解脫律儀眾同分是苾芻體。釋名者於色形等精勤守護近惡趣等又能攝引不壞功德。故名苾芻。義門差別者。謂剎帝利等差別。上族下族差別。少中老等差別應知。經言。住者。是俯就於時精勤修習。名之差別。此住自體。離所說學無別有法。釋名者。由種種威儀攝受時分。故名為住。義門差別者。謂威儀差別。朝中後分差別。日夜差別。應知。經言慧者是智見。明現觀等。名之差別。簡擇法相心所有法為體。釋名者。簡擇為體。非智對治故名為慧。又各各差別能了知此故名為慧。又能顯了識所了別故名為慧。義門差別者。隨其所應。如前分別。

[0543a22] 經言。解脫者。是永斷離繫清淨。盡滅離欲如是等。名之差別。麁重永除煩惱斷滅為體。釋名者。能脫種種貪等繫縛故名解脫。又復世尊為種種牟尼說。此以為牟尼體性故名解脫。義門差別者。謂待時解脫。不動解脫。見所斷煩惱解脫。修所斷煩惱解脫。欲纏解脫。色纏解脫。無色纏解脫。如是等類如前差別應知。

[0543b01] 經言。念者是不忘失。心明記憶等。名之差別。心所有法為體。釋名者。追憶諸法故名為念。又如所經事隨所作意令心明記故名為念。義門差別者。謂念佛念法乃至廣說六念應知。又念住差別等。隨其所應當廣說。

[0543b06] 復次釋難中。問學勝利者義何謂耶。答此言欲顯於增上戒學見勝功德勤修習住。問慧為上首者義何謂耶。答此言顯示於諸根中慧根第一。問解脫堅固者義何謂耶。答此言顯示見修所斷煩惱永斷。問念為增上者義何謂耶。答此言顯示於少下劣所得功德不生知足。

[0543b13] 問於餘經中三學次第世尊異說。何故此中增上戒後即說增上慧。又復不說增上心學勝利耶。答此言總攝聞思修等所成諸慧。欲顯由無悔等次第發三摩地。即是顯示增上心學。如薄伽梵說。於是五根最能攝受所攝受者。所謂慧根。以諸苾芻成就如是勝慧根故乃至能修三摩地根。是故由慧根力乃至三摩地根皆得成就。今此經中薄伽梵顯示智慧是三摩地引因及能引斷煩惱。由說增上慧學故。當知兼說慧俱增上心學。

[0543b23] 問若爾餘經中說三學修習進趣圓滿。何故不說增上心學修習滿耶。答如前所說道理此中應知。

[0543b26] 問何故此中但說學勝利住不說慧勝利住解脫勝利住。答但勸攝受下劣勝利。當知亦令所化有情攝受一切增上勝利。又攝僧等十種勝利明顯易入。是故但說學勝利住。問夫解脫者於諸法中最為上首。何故但說慧上首住不說解脫上首住。答於下劣中尚令所化有情取增上性。當知亦令所化於增上法取為增上。又於解脫顯差別故。何者差別。謂望無常上首之慧解脫最為常住堅實。問何等名為學勝利住。答由於隨所建立眾多學處觀十勝利故。常守尸羅堅守尸羅恒作恒轉。如是名為住學勝利。問攝受僧等諸句何義。答攝受僧伽者是總句。餘是別句令僧精懇者。令離受用欲樂邊故。令僧安樂者。令離受用自苦邊故。未信令信者。未入正法令趣入故。已信令增長者。已入正法令成熟故。難調伏令調伏者。犯尸羅者善驅擯故。令慚愧者安樂住者。淨持戒者令無悔惱故防護現法漏者。順伏煩惱纏故。損害後法漏者。止息邪願住梵行故。隨順永斷惑隨眠故。為令多人梵行久住增廣。乃至為諸天人正善開示者。為令聖教相續不斷絕故。

[0543c19] 如是十種勝利。略說則為三種勝利。廣開三種則為十種。三種者。一令僧不染污住。二令僧得安樂住。三令聖教長時隨轉。此中由七種隨護顯示不染污住及安樂住。七種隨護者。一敬養隨護。二自苦行隨護。三眾具乏少隨護。四展轉眾隨護。五心追變隨護。六煩惱纏隨護。七邪願隨護。最後一句顯示聖教長時隨轉。

[0543c27] 云何名為常守尸羅。謂不捨學處故。云何名為堅守尸羅。謂不犯學處故。云何恒作。謂學處不穿穴故。云何恒轉。謂穿穴尸羅復轉還故。云何受學學處。謂具足隨學諸學處故。如是行者。常守尸羅堅守尸羅。聞正法已獨於靜處。繫念思惟籌量觀察。為欲發起增上心慧故。又此行者。依聞思修所生智慧能證解脫。此解脫性不退法故。說名為堅。出世智果故不可退轉。又此行者。由念力故審自觀察。我尸羅蘊為圓滿不。我於諸法為通達不。我於解脫為善證不。如是依止憶念力故。具學勝利發上首慧證堅解脫。又復此念略有三種。謂或因說法。或依教授。或復觀察作與不作。

[0544a12] 問薄伽梵宣說尸羅有無量種。謂鄔波索迦尸羅。苾芻尸羅。鄔波婆娑尸羅。靜慮尸羅。三摩鉢底尸羅。聖愛尸羅。如是等今於此中依何尸羅而說住學勝利。答苾芻尸羅由最勝故。

[0544a17] 問如薄伽梵說。慧亦多種。所謂聞所生慧。思所生慧。修所生慧。今於此中依何等慧而說住慧上首。答具說三慧。問佛說解脫亦有多種。謂世間解脫。出世間解脫。有學解脫無學解脫。可動解脫。不動解脫。如是等今於此中依何解脫而說解脫堅住。答依彼出世不動解脫。

[0544a24] 問如來說念亦有多種。謂於身等境界住念久作久說等隨念。讀誦等隨念。教授等隨念。應作不應作隨念。念佛等隨念。今於此中依何等念說念增上。答從勝為論說應作不作觀察隨念。

[0544a29] 復次次第中。謂先依苾芻尸羅住已。次聽受正法。次應如理作意。如是行者。由淨持戒故無有憂悔。由無悔等次第能發正三摩地。謂由方便所攝慧如理思惟故增上心學成就。是名圓滿次第。前前為因後後得圓滿故。又住學勝利為得慧上首故。住慧上首為證解脫堅固故。云何能得住學勝利乃至解脫堅固。謂由念增上力故。是名能成次第。又經言。若如是住修習三學速得圓滿。是亦名為能成次第。

[0544b10] 解釋次第者。如經言。大師者。謂能善教誡聲聞弟子應作不應作事。故名大師。又能化導無量眾生證苦寂滅。故名大師。又為摧滅邪穢外道出現於世。故名大師。聲聞者。謂從他聽聞正法音聲。故名聲聞。又能令他聞正法聲。故名聲聞。

[0544b16] 問復何因緣唯為聲聞說住學勝利等。答由聲聞眾是薄伽梵隨順修學真實弟子故。法者。所謂宣說名句文身學處者。所謂宣說五犯聚事。成就憐愍者。於處長夜諸眾生等。恒住慈等四種無量。成就悲者。能拔眾生多苦法故。樂義利者。能授眾生無量樂法故。求利益者。欲令眾生攝受種種妙善法故。恒悲愍者。能拔眾生種種諸惡不善法故。又言。為令多人梵行久住者依剎帝利等大種姓說。增廣者。謂即此等諸眾生類。後後眾會漸漸廣大。乃至為諸天人者。謂即於如是增廣種類中有勢力者。此顯世尊大悲普覆非唯一分。正善開示者。謂如諸所有及盡諸所有一切諸法。說正法者。謂十二分教聽受研尋住持讀誦處靜思惟。如是境界是名為法。為利益者。依增上戒說。為安樂者。謂不依止苦難不自在行。為利益安樂者。謂諸離欲者增上心增上慧行此行善故名利益。順攝故名安樂。又若處世尊讚說杜多功德。是名利益。若處世尊聽受百味飲食百千衣服。是名安樂。若處世尊建立三學。是名利益安樂。如來於諸法中以種種慧善觀察者。謂若為利益。若為安樂。若為利益安樂。依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增上慧學說。此中有二因緣名善觀察。謂於長夜遍了知故。不顛倒覺故。彼彼解脫善證得者依增上心增上慧說此中有二因緣名善證得。謂究竟行故。不退轉法故。我尸羅蘊不圓滿者。謂或於尸羅一分修習。或不依止。如是尸羅圓滿修習諸等持戒。我於諸法不善觀察者。由二種觀察如前說。我於解脫不善證得者。由二種證得如前說。我所應說如是已說者。謂總結前略說及廣分別應知。

[0544c19] 復次由六種相應當解釋一切佛經。一由遍知諸法故。二由捨惡行大小惑故。三由受善行故。四由智遍知通達病等行故。五由彼果故。六由自他受彼果故。由如是六相及由如前建立諸相應。善解釋一切佛經。此中法者。謂蘊界處緣起念住正斷等。彼果者。謂厭離欲解脫般涅槃。自他受彼果者。謂我生已盡等。如是總名攝釋分。今此品中顯示此論有四種相。一最勝相。二自體相。三清淨相。四辯教相。此中最勝相由二頌。自體相由五頌。清淨相由二頌。辯教相由一頌。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三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1 冊 No. 1602 顯揚聖教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