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卷

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 第44冊
No.744 四分律名義標釋 (40卷)
【明 弘贊輯】
第 22 卷

下一卷
 

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二十二


二賈客

一名瓜(亦名黃瓜)。二名憂波離。諸經論中多云。一名提謂。二名波利。提謂波利二名。乃雪山西鐵門之內。覩貨羅故地。縛喝國之城名也(非天竺境)。時二長者。承如來命。請髮歸國。於二城中。各建一塔。高踰三丈。斯則釋迦如來法中最初之塔也。普曜經云。佛授二賈客記。當來作佛。號曰。蜜成如來(此之二人。最初得受二歸以未有僧寶故。有云。佛教言。汝當歸依僧。未來有僧故)

樹神

普曜經云。樹神名曰法明。或名法樂。又名法意。又名法持。是賈客昔舊知識。死為樹神。

石鉢

時二賈客。奉上蜜。佛作是念。過去未來諸佛。不手受食。四天王知佛所念。各取一自然香淨石鉢。以奉世尊。佛念四王。各持鉢施。我若取一。餘王怨望。乃至二三。亦復如是。我今應可總納受之。合成一鉢將適眾願。念受鉢。以佛神力。重疊內之。遂成一鉢。時四天王。各不相見。皆謂世尊。獨用我鉢。其鉢清淨輕妙。周徧細密。形色端嚴。紺青映徹。非人所作。大論云。四天王。四山頭。自然鉢故。餘人無此自然鉢也。西域記云。菩提樹東南。是四天王奉佛石鉢處。佛鉢記云。釋迦如來在世之時。所用青石之鉢。其形可容三有餘。佛泥洹後。此鉢隨緣。往福眾生。最後遺化。興於漢境。此記從北天竺來。有兩紙許。甲子歲三月至石寺。僧伽耶舍小禪師。使於漢士。宣示令知。

師閻浮婆提

亦云提閻婆提。是提婆婆提城王。定光如來之父也。因果經云。提播婆底城。王名燈照。

提婆婆提城

亦云提婆提。梵言提婆。此云天。提。此云賢。又婆提。此翻寶意。

四徼

古弔切。音教。四門巷也。即廛中四徼。曰是其事也。

定光

定應作錠。梵云提洹竭。或云提和竭羅。此云然燈。瑞應經翻為錠光。摭華云。錠音定。燈屬也。燈字本從金作鐙。俗作燈。灯。並非。徐鉉云。錠中置燭。故謂之燈。聲類云。有足曰錠。無足曰鐙。今云然燈錠光。語雖有異。而義皆一。故字須從金也。大論云。太子生時。一切身邊光如燈故。故名然燈。

胑節

胑。本作支。謂體之四支。古通借用。後人加旁別之。故作肢。胑枝。原非本字。

機關

韓康伯注曰。樞機制動之主也。按機。即樞機。用資轉動。關謂關鍵。義在密。能轉動。謂以闇密繩楔。而令轉動也。

捔力

捔。本作角。吉岳切。音覺。禮記言。習射御角力。春秋云。角試也。校也。又競也。

首陀會天

或云首陀婆。或云首陀婆娑。此云淨居。即五淨居天也。一無煩天。二無熱天。三善見天。四善現天。五色究竟天。此是色界第四禪所攝。四禪總有九天。三凡。五聖。一外道住。大論問曰。何故名為淨居天。答曰。四禪有八種。五種是阿那含住處。是名淨居。三種凡夫。聖人共住。過是處。有十住菩薩住處。亦名淨居。號太自在天王(即摩醯首羅居色界頂也)

純淑

純。殊倫切。音淳。不雜也。又篤至也。淑。式竹切音叔。善也。又清湛也。

那由他

或云阿庾多。或云那術。此云萬億。

呵棃陀山

藥山也。大婆沙論云。然燈佛於燈光城。喝利多羅山。轉正法輪。過去燈光城。即是今婆羅泥斯(舊云波羅柰)。過去喝利多羅山。即是今仙人鹿苑。

羽葆

博浩切。音保。合聚五采羽為幢。曰羽葆。

欄楯

欄。離閑切。音闌。階除木勾欄也。說文云。欄檻也。縱曰檻。橫曰楯。楯間子曰檽。按欄楯。殿上臨之飾也。楯。乳允切。音盾。

氍氀

氍。求於切。音渠。氀。凌如切。音閭。氍毹毛席也。又氀。罽也。亦曰毛布也。

祠祀

祠。祭也。說文云。春祭曰祠。品物少。文詞多也。仲春之月祠。不用犧牲。但用圭璧。及皮幣。多文詞也。又祠。猶食也。以食而饗他也。祀者。祭無也。謂年常祭祀。潔敬無也。所謂祭天地也。爾雅云。祠。天祭也。祀。地祭也。此言祠祀者。謂天竺婆羅門法。常祭梵天。設大施會。以財以食。而饗他也。

雜廁

廁。初寺切。差去聲。雜也。言以寶。雜廁其上也。

蘇羅婆提女

此云善賢。或云善味。或云賢意。

十二醜

一傴僂(傴。於上聲。僂。音樓。亦音呂。傴僂。謂背曲不伸也)。二凸脊(凸音突。高起也。脊。音積。背脊也)。三癭(音潁。頸瘤也)。四黃色。五黃頭。六眼青。七鋸齒。八齒黑。九手脚曲。十戾身(偏行不正也)。十一不與人等。十二凸髖(音寬。髀上曰髖。臀也)

彌却

或作彌佉。或作彌伽。此言雲。增一阿含經云。名曰雷雲。顏貌端正。世之希有。眼紺青色。聰明博見。技術悉備。無事不通。其師即以立名。超術。佛本行經云。雲童。又云善思。因果經云。善慧。修行本起經云。梵志儒。名無垢光。諸經多云儒童。儒者。仁也。謂仁賢童子也。是釋迦如來修行時。二阿僧祗滿。遇然燈佛。得受記莂也。

耶若達

此言祀施。或云祀授。若於天神邊求得子者。名為天授。若因祠祀。而求得子者。名曰祀授。授謂彼所授。施。謂彼所施。二義皆一也。

摩納

此翻為年少淨行。或言摩納縛迦。縛迦即彌却聲之轉也。

六種震動

一動。二起。三涌。四震。五吼。六擊。詳如後雜犍度。六反十八動震句中。增一阿含經云。地動有八緣。一因水火風動。故地動。二菩薩處母胎。故地動。三菩薩出母胎。故地動。四菩薩成佛。故地動。五佛入涅槃。故地動。六諸佛菩薩羅漢。欲現神通。故地動。七諸天捨本形位。得作天主。故地動。八饑饉刀兵將起。故地動。又他方佛說法。地亦動。

芬馥

芬。敷文切。音分。芬芬華草香氣也。馥。方六切。音福。香氣盛也。

鉢摩國

即蓮華國也。

書讖

楚禁切。參去聲。三蒼云。讖秘密書也。說文云。讖驗也。謂古後有効驗之也。

阿僧祇

大論云。僧祇。秦言數。阿。秦言無。問。幾時名阿僧祇。答。天人中能知算數者。極數不能知。是名一阿僧祇。如一一名二。二二名四。三三名九。十十名百。十百名千。十千名萬。十萬名億。千萬億名那由他。千萬那由他名頻婆。千萬頻婆名迦他。過迦他名阿僧祇。菩薩地持經云。一者。日月晝夜歲數無量。名阿僧祗。二者。大劫無量名阿僧祇。亦翻無央數(央者盡也)

釋迦文

淨名疏云。天竺語釋迦為能。文。為儒。義名能儒。時定光佛般泥洹去。菩薩得受記。還入山中。壽終後。即上生第二忉利天上。諸天皆共護視。天上壽盡。即復來下生鳩夷那竭國。為飛行皇帝。主四天下。壽終即復上生第二忉利天上。作帝釋。如是終而復始。凡三十六為天帝釋。八萬四千世。為飛行皇帝。如是壽終以後。便上生第四兜率天上。即復下生迦維羅衛國。迦維羅衛國者。天地之中央也。佛生者。不可邊生餘國。地為之傾側。西域記云。那揭羅曷國(北印度境)。東西六百餘里。南北二百五十六里。山周四境。縣隔危險。國大都城。二百餘里。城東三里。有窣堵波。高三百餘尺。無憂王之所建也(阿育王也)。編石特起。刻彫奇製。釋迦菩薩。值然燈佛。敷鹿皮衣。布髮掩泥。得受記處。時經劫壞。斯迹無泯。或有齋日天雨眾華。羣黎心競。或修供養。次南有小窣堵波。是昔淹泥之地。無憂王避大路。遂僻建焉。

七多羅

大論云。多羅樹。高逾百肘。增一經云。高七仞為一多羅。七尺曰仞。是則樹高四十九尺。七樹共高三十四丈三尺(或云。一仞八尺。而尺有大小)

執杖釋種

或云執挾釋種。或云執蘆釋。亦名舍夷長者。同釋迦種。普曜經云。有小國王姓瞿曇氏。名波須弗。女名瞿夷(舍夷是國名。亦以此為姓。詳如上釋)

瞿夷

此云明女。五夢經云。是舍夷長者女。長者名水光。其婦名餘光。婦居近城。生女之時。日將欲沒。餘明照其家內皆明。因立字曰瞿夷。即是太子第一妃也。佛本行經云。執杖釋種女。姿貌如天女。心忍辱如地。面暉如月滿。古聖主苗裔。相應玉女寶。德廣覆天下。除憂如天樂。持重有智慧。相好容貌充。名稱量第一。是故號降稱。智論云。釋迦文菩薩。有二夫人。一名瞿毗耶。二名耶輸陀羅。羅睺羅母也。瞿毗耶。是寶女。故不孕子。或云菩薩有三妃第三名鹿野(古聖苗裔。即軍將王。擯斥四子之苗裔。天示城之釋種也。瞿毗耶。即瞿夷)

彌勒

此翻慈氏。什師曰。彌勒姓也。阿逸多字也。或云阿耆多。正言阿氏多。此云無勝。謂無人能勝也。西域記云。梅呾麗邪。唐言慈。即姓也。舊曰。彌勒。譌也。華嚴經。彌勒菩薩答善財言。我為化度與我往昔同修諸行。今時退失菩提心者。亦為教化父母親屬。亦為教化諸婆羅門。令其離於種族憍慢。得生如來種姓之中。而生於此閻浮提界。摩羅提國。拘吒聚落。婆羅門家。上生經云。生於波羅柰國。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羅門家(有說波婆梨。是舅)。賢愚經云。佛在王舍城。鷲頭山中。時波羅柰王名波羅摩達。王有輔相(名迦波利)。生一男兒。相好備滿。身色紫金。姿容挺特。輔相見子。倍增怡悅。其母素性不能良善。懷妊來。悲矜苦厄。慈潤黎庶。等心護養。父召相師。令占相之。相師見喜。因為立字。號曰彌勒。其兒殊稱。合土宣聞。國王聞懼。恐大奪位。懷害兒心。時父憐愛其子。密遣人送往波婆富羅國。兒舅波婆梨處。教學經書(餘經亦云。送向南天竺國。外舅家養)。後時波婆梨。聞佛功德。即遣彌勒等十六人。往看佛相好。十六人到鷲山。見佛光明。深生敬仰。頭面禮訖。佛為說法。其十五人。得法眼淨。求索出家。佛言。善來。鬚髮自墮。法衣在身。重為說法。成阿羅漢(惟彌勒一人不取小果。誓發大願。志趣無上菩提)。佛告諸比丘。於未來世。此閻浮提。土地方正平坦廣博。無有山川。地生輭草。猶如天衣。爾時人民。壽八萬四千歲。身長八丈(彌勒成佛經云。身長一十六丈)端正殊妙。稟性仁和。具修十善。彼時當有轉輪聖王。名曰勝伽(晉言貝也)彼時有婆羅門家。生一男兒。字曰彌(父名善淨。母名淨妙)。身色紫金。三十二相。眾好畢滿。光明殊赫(成佛經云。身長三十二丈。廣十丈。面長五丈。有云身長十六丈。此以時代不同。尺有大小。譯人據時翻譯。或依天竺之尺。或準此方之丈。致數不等也)。出家學道。成最正(成佛經云。早起出家。即於是日成佛)。廣為眾生。轉妙法輪。其第一大會。度九十三億眾生之類。第二大會。度九十一億。第三大會。度九十億。如是三會說法。得蒙度者。悉我遺法。種福眾生。皆得在彼三會之中。阿難白佛。不審從何造起。名為彌勒。佛言。過去久遠。習慈三昧。定意柔輭。更無害心。故字彌勒。華嚴經云。彌勒最初證得慈心三昧。從是來。號為慈氏。思益經云。眾生見者。即得慈心三昧。故名彌勒。心地觀經云。從初發心不食肉。以是因緣。名慈氏。又餘經云。過去有佛。字彌勒。時值彼佛立願。同名彌勒。如釋迦過去。作瓦師名大光明。值釋迦文佛。及彼弟子眾。便發願言。我於當來世。如今佛名。弟子名字。亦復如是。彌勒因緣亦爾。賢愚經云。彌勒世尊。五十六億七千萬歲。來此成佛。上生經云。閻浮提歲數。五十六億萬歲。爾乃下生。今按賢劫一代。大分四時。一成。二住。三壞。四空。於此四中。各有二十小劫。成劫過。壞空未至。茲當住劫。有千佛興世。三佛往。釋尊復過。今是釋尊遺法末時也。此住劫中。二十箇小劫。初八小劫無佛出世。至第九小劫。人壽八萬歲。減至六萬歲時。拘留孫佛興世。至四萬歲時。拘那含佛出現。至二萬歲時。迦葉如來垂迹。減至人壽一百歲間。釋迦世尊。降誕迦毗羅衛國。從斯以後。至第十小劫中。人壽八萬四千。減至八萬歲時。彌勒如來。下生閻浮提。從第十一劫。至第十四劫。此四小劫。無佛出世。至第十五小劫中。有九百九十四佛。相續出現。從第十六劫。至第十九劫。此四小劫。亦無佛出。後至第二十小劫中。人壽增至八萬四千歲。住劫滿時。樓至如來御世。如來般涅槃。則壞劫時至矣(言小劫者。如從初人壽八萬四千歲。過百年減一歲。如是減至十歲。復從十歲。過百年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此一增減。名一小劫。今當第九減劫。人壽七十歲時。維摩詰經注云。將來世。劫盡時。刀兵起。人壽十歲。婆須密。從忉利天。下生王家。作天子。化眾人言。我等祖父。壽命極長。以今瞋恚無慈。故至此短壽。是故汝等。當行慈心。眾人從命。惡心轉薄此後生子。壽二十歲。如是轉續。增至八萬四千歲。復減至八萬歲時。彌勒下生人間)

無餘涅槃界

涅槃。此云圓寂。亦云寂滅。又云滅度。乃三乘聖人之所修證。言有餘無餘。大小凡聖涅槃。義分四別。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謂一切法相。真如理。不簡凡聖。及與色心等。皆具圓寂真如性故。雖被客塵煩惱所染。而本性清淨。具足無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德若虗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離一切相。及諸分別。尋思路絕。名言道斷。唯真見道入聖位者。自內證知。其性本寂。非能使之令寂。故云本來自性涅槃。二有餘依涅槃。即真如出煩惱障。謂二乘人。雖斷三界煩惱障。而最後五蘊。分段生死。苦身未滅。尚餘微苦所依。然障寂。故名有餘依涅槃。三無餘依涅槃。即真如出生死苦。謂二乘人。煩惱既盡。最後苦身亦滅。所謂色身與惑俱滅。而無遺餘。顯真如體。圓滿寂滅。故名無餘依涅槃。四無住處涅槃。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輔翼。故不住生死。及與涅槃。利樂有情。窮未來際。若住涅槃。無度生用。若住生死。無斷障用。以能斷障。及能度生。故名無住。雖窮未來際。具無量利生大用。而體永寂。故名涅槃。不同二乘住涅槃。義。故云無住處涅槃。亦名究竟涅槃。此四種涅槃。一切有情未斷障故。皆有初一。二乘無學躭住涅槃。容有前三。唯諸如來圓滿證故。而能具四。問曰。既云唯佛具四。而律言。以佛眼觀天下。無不入無餘涅槃界。而般涅槃。答曰。正以佛圓滿證故。故能觀天下。皆入無餘。所謂不令一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亦可言自性清淨涅槃。故律云。況復無欲瞋恚癡。施中第一。為福最尊。斯明非為具縛者。而說無餘。經云。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是也。言界者。或言城。或言國。界即界域。界別。謂凡夫居於生死之境。聖人處於無為之域。而涅槃與生死界異故也。言城言國者。皆以防非禦敵為義。謂證涅槃者。惑斷。不為一切煩惱怨賊所侵也。涅槃經云。佛言。譬如虗空。實無有性。以光明故。故名虗空。實無虗空。猶如世諦。實無其性。為眾生故。說有世諦。善男子。涅槃之體。亦復如是。無有住處。直是諸佛斷煩惱處。故名涅槃。涅槃即是常樂我淨(云云)

呵梨勒

此云天主持來。其果為藥。功用至多。無所不入。詳如藥犍度中釋。

羅村

即前大將村也。

離婆那樹

婆那。此云林。離婆那。未詳翻譯。

蘇闍羅

或云須闍陀。亦云蘇社多。此言善生。

文驎龍宮

因果經云。佛止宿阿闍婆羅水側。彼水中龍王。名目真隣陀。異出本起經云。龍名文隣。文隣者。所止水邊有樹。佛便正坐。此龍曾見三佛。一拘婁孫佛。二拘那含牟尼佛。三迦葉佛。皆在此樹下坐。光影入水中。照徹龍所居處(云云)。西域記云。目支隣陀龍王池。其水清潔。其味甘美。池東岸有其室焉。池岸西。是佛初成道。此坐七日入定。龍王繞佛七帀。化多頭蓋佛處。目真隣陀。此翻為石山。

阿踰波羅尼拘律樹

西域記云。菩提樹垣東南隅。尼拘律樹。是昔如來初證佛果。大梵天王。於此勸請轉妙法輪。法顯傳云。佛於尼拘律樹下。方石上東向坐。梵天來請。

緣起法

亦名緣生法。亦名因緣法。總有十二支。洞明三世因果。備載經論。此不繁出。如墮篇中略釋。

  ●律藏卷第三十二

阿蘭迦蘭

即阿藍迦蘭。如上釋。此人往在因中。曾為佛師。及以種種供給世尊。因中第二師者。頭藍弗是也(如來為攝化外道故。初逾城時。於苦行林中。從此二人學定。佛得定。知非涅槃。乃捨之而去。趣菩提樹下。自證道果)

波羅柰國仙人鹿苑

苑者。所以養獸也。新云。婆羅痆斯城。仙人墮處。施鹿林。此翻為江繞城。以波羅柰河。繞此城故。如婆沙論曰。何故名婆羅痆斯。此是河名。去其不遠。造立王城。是故此城。亦名婆羅痆斯。或云仙人論處。謂。佛是最勝仙人。皆於此處初轉法輪。故名仙人論處。有說諸佛。非定於此轉法輪者。應言仙人住處。謂佛出世。時有佛大仙。及聖弟子仙眾所住。佛不出世。時有獨覺仙住。若無獨覺。時有世俗五通仙住。以此處恒有諸仙。住。今住。當住。故名仙人住處。有說應言仙人墮處。昔有五百仙人。飛行空中。至此遇退因緣。一時墮落(昔國王與諸宮女。於此遊戲歌音。微妙。仙人聞聲。即失神足。從空墮落。然時經綿劫。歷事不一。以因緣故。故有多名。非諸說有異也)。西域記云。婆羅痆斯國。舊云波羅柰譌也。周四千餘里國大都城。西臨競伽河。長十八九里。廣五六里。大城東北。婆羅痆斯河。河東北行十餘里。至鹿野伽藍。伽藍垣西不遠大林中。是如來昔與提婆達多。俱為鹿王住處。昔於此大林之中。有兩羣鹿。各五百餘。時此國王(王名梵達)。畋遊原澤。菩薩鹿王。前請王曰。大王校獵中原。縱燎飛矢。凡我徒屬。命在茲晨。不日腐臭。無所充膳。願欲次差。日輸一鹿。王有割鮮之膳。我延旦夕之命。王善其言。回駕而返。兩羣之鹿。更次輸命。提婆羣中。有懷孕鹿。次當就死。白其主曰。身雖應死。子未次也。鹿王怒曰。誰不保命。雌鹿歎曰。吾王不仁。死無日矣。乃告急菩薩鹿王。鹿王曰。悲哉。慈母之心。恩及未形。吾今代汝。遂至王門。道路之人。傳聲唱曰。彼大鹿王。今來入邑。都人士庶。莫不馳觀。王之聞也。以為不誠。門者白至。王乃信然。曰。鹿王何遽來耶。鹿曰。有雌鹿當死。胎子未產。心不能忍。敢以身代。王聞歎曰。我人身鹿也。爾鹿身人也。於是悉放諸鹿。不復輸命。即以其林。為諸鹿藪。因而謂之施鹿林焉。鹿野之號。自此而興。轉法輪論云。世尊以何義故。捨彼寬博。種種勝妙。華樹莊嚴。無量勝人。多眾集處。於波羅柰。少人眾處。在波咤離樹下。鹿苑之中。而轉法輪。答。世尊往昔。於彼處。八十千億那由他會。行布施。又於彼處。曾供養六十千億那由他佛。又彼處有九十一億千佛。轉於法輪。彼處常饒寂靜仙人。有如是等。諸大功德。是故世尊。在於彼處。而轉法輪。又復世尊。轉法輪時。幾許眾。捨惡行善。答。憍陳如。有五比丘。復有諸天。六十億。復有色界天。八十億。復八十四千億人。普廣經偈言。

 阿若居隣等  如是五比丘  六十億諸天
 皆得法眼淨  八十億色天  淨無上法眼
 淨勝法眼人  八萬四千億

優陀耶

根本律。翻為親近。此梵志。聞佛說偈。悵惘不解。揖而去。至於中路。夜半即便命終。

三轉十二行

謂三轉四聖諦。共為十二行相法輪。言三轉者。一曰示轉。二曰勸轉。三曰證轉。言四聖諦者。一苦聖諦。二苦集聖諦。三苦盡聖諦(即滅諦也)。四苦出要聖諦(即道諦也)。十二行者。今依律文出。

此苦聖諦(示)。當知。此苦聖諦(勸)。我知。苦聖諦(證)

此苦集聖諦(示)。當滅(勸)。我(證)

此苦盡聖諦(示)。應作證(勸)。我作證(證)

此苦出要聖諦(示)。當修(勸)。我(證)。餘如經論廣明。

轉法輪

法者。軌持義。軌謂軌則。令物生解。持謂任持。不捨自體也。輪者。婆沙論云。此輪是法所成。法為自性。故名法輪。又輪是動轉。不住義。捨此趣彼義。能伏怨敵義。俱舍釋論云。云何說名轉。由行度他相續。令彼解此義故。故文句云。轉佛心中。化他之法。度入他心。名轉法輪。輔行云。以四諦輪。轉度與他。摧破結惑。如王輪寶。能壞能安。法輪亦爾。壞煩惱怨。安住諦理。婆沙論云。世尊漸漸化誘。令其五人調伏。於日初分。為二人說法。令餘三人。入村乞食。彼所得食。充足六人。於日後分。為三人說法。令二人入村乞食。彼所得食。充足五人。世尊性離非時食故。如是教化。經於三月。有說四月。令彼五人。善根。於迦栗底迦月。白半八日。如來為彼轉正法輪。陳如最初見法(世尊性離非時食者。言佛自誕王宮。以至涅槃。於其中間。曾無非時之飡。謂諸佛性。恒處中道。不著二邊。故遠離非時之過。是以如來臨般涅槃之日。受純陀請。說法未覺。即告純陀。時將欲至。宜速齋供。復於涅槃會上種種訶責毀戒。今人學佛。奚可違佛性。而貪飡無時。猶云我是大乘。無羇無礙。然則佛是大乘耶。小乘耶。噫。自為口腹之貪。而妄生誣謗世尊。豈但無慚無愧。其罪又當如何哉。迦栗底迦月白半八日者。當此八月初八日也)

阿若憍陳如

憍陳如。或云拘隣。新云憍那。是姓也此翻火器。乃婆羅門種。蓋其先祖事火。從此命族也。阿若者名也。此翻無知。無知者。非無所知。乃是知無耳。亦知。如律本云。世尊三轉法輪。彼諸塵垢盡。得法眼生。時佛知其心中所得。便以此言而讚曰。阿若憍陳如知。阿若憍陳如知。從是來。名阿若憍陳如。轉法輪經云。阿若是解了義。正法華經。翻為知本際。或翻為解本際。孤山云。以第一解法者也。此尊者於五人中。率先得道者。蓋有宿因。如因果經云。釋迦因地。為忍辱仙人。在一山中修道。時憍陳如。為國王。名歌利。受性暴惡。一日將諸婇女入山。獵倦假寐。時諸侍女。入林採華。行至仙人菴前。仙為說法。良久王寤。不見諸女。攜劒尋覓。見在菴前。王怒問曰。汝何人。答曰。忍辱仙也。又問得上地定耶。答曰。未。王曰。既未得上定。乃是凡夫。遂拔劒截下仙手足。見仙神色不動。遂問。汝恨我耶。仙曰。不恨。願我成佛。先度於王。今既得道。先度陳如。陳如即歌利王也。增一阿含經云。我聲聞中。第一比丘。寬仁博識。善能勸化。將養聖眾。不失威儀。所謂阿若拘隣比丘是。

得法眼生

律云。諸塵垢盡。得法眼生。亦云得法眼淨。謂得須陀洹道也。以其始見道迹。故得法眼之名。塵垢。謂八十八結使。結使盡故。得法眼淨。

四天王

東方提多羅咤天王(此言治國。亦云持國)。領乾闥婆。及毗舍闍。護東洲人(金光明疏云。上升之元首。下界之初天。居半須彌山東黃金埵。王名提頭賴吒。此云持國。毗舍闍。此云噉精氣鬼)

南方毗流離天王(毗流離。是寶名。應作毗留勒叉此翻免離。又翻增長)。領鳩槃茶。及薜茘多。護南洲人(疏云。南流離埵。王名毗留勒叉。鳩槃茶。此云厭魅鬼。薜茘多。此云餓鬼)

西方流波叉天王(此言離語。亦云毗留博叉。此翻廣目)。領諸龍。及富單那。護西洲人(疏云。西白銀埵。王名毗留博叉。富單那。此云臭餓鬼)

北方沙門天王(此言多聞)。領夜叉。及羅剎。護北洲人(疏云。北水精埵。王名毗沙門。福德之名。聞四方故。亦翻普聞。佛令掌擎古佛舍利塔。四王共有二十八部鬼神)。感通傳云。一王之下。有八將軍。四王三十二將。周四天下。往還護助諸出家人。其韋將軍。於三十二將之中。最存弘護。多有魔子魔女。輕弄比丘。道力微者。並為惑亂。將軍恓惶奔赴。應機除翦。經云。四王各有九十一子。有大威力。皆名曰帝。皆護十方。此是欲界初天。人間五十歲。此天為一晝夜。壽延五百歲。身長半里。衣重半兩。法苑云。若持不殺戒。得生四王處。不殺不盜。生忉利天。不殺盜邪婬。生夜摩天。更加不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生兜率天。奉佛戒。兼身口七善業。生化樂。他化天(諸天身量。衣服。歲數。經論互出不等。今以身量。依俱舍。衣量依阿含。歲數依毗曇)

忉利天

或云怛利夜登陵奢。應法師云。梵音譌略。正言多夜羅登陵舍。此云三十三。梵云提婆。此云天。四面各八城。并中央善見大城合為三十三。共居須彌頂。須彌山頂縱廣八萬四千由旬。其中平可居者。止四萬由旬。善見大城。周萬由旬。重門高一由旬半。城有千門。嚴飾壯麗。中有金城。周千由旬。是釋帝住處。此天以鉢特摩華合。嗢鉢羅華開。多樂睡眠。爾時為夜。若嗢鉢羅華合。鉢特摩華開。少欲睡眠。爾時為晝。此是欲界第二天。人間一百歲。此天為一晝夜。壽一千歲。身長一里。衣重六銖。淨名疏云。昔迦葉佛滅度後。有一人發心修塔。報為天主。三十二人助修。報為輔臣。君臣合之為三十三(四教儀云。單修上品十善。生忉利天)

摩天

或云夜摩。此云時分。時時唱快樂故。或云受五欲境。知時分故。立世毗曇云。日夜時節。分分度時。說如是言。咄哉。不可思議歡樂。故名夜摩天。天王名修夜摩。此云善時分。婆沙論云。從須彌山頂三十三天住處。上升四萬由旬。有處如雲。七寶成所。其猶大地。是摩天住。復上一倍。有地如雲。是兜率天住。復上一倍。有地如雲。化樂天住。復上一倍。有地如雲。是他化天住。次第乃至色究竟天。皆有地如雲(若其廣量。如忉利天縱廣四萬由旬。燄摩八萬。乃至他化。次第倍前。縱廣六十四萬由旬也)。也是欲界第三天。人間二百歲。此天為一晝夜。壽命二千歲。身長二里。衣重三銖(四教儀云。四王忉利。單修上品十善得生。若夜摩上。至他化。兼修未到定得生。此是欲界定。未到色界禪定也。論云。由禪定力故。使四天皆悉居空當依善為正)

兜術天

或云兜術陀。又云兜率陀。此云妙足。新云覩史多。又云覩史陀。此云知足。謂於五欲知止足故。苑師曰。具云珊兜率陀。此言喜樂集。依俱舍中有三義得此名。一喜事。二聚集。三遊樂。佛地論。名憙足。謂後身菩薩。於中教化。多修憙足。立世毗曇云。歡樂飽滿。於其資具。自知滿足。於八聖道。不生知足。故說名為兜率陀天。天王名善足意。涅槃經云。此天欲界最勝。故補處菩薩。皆示生此天。為教化眾生故。婆沙論云。覩史多天。是千世界天趣之中。猶如齋法。是故菩薩。惟生彼天。又彼天中。有九廊院。廊各十二踰繕那量。樂法菩薩。常滿其中。補處菩薩。晝夜六時。恒為說法。此是欲界第四天。人間四百歲。此天為一晝夜。壽命四千歲。身長四里。衣重一銖半(詳如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說)

化樂天

梵云須涅蜜陀。此云化樂。或翻樂變化天。又云尼摩羅。大論云。秦言化自樂。化五塵而自娛樂。故言化自樂。立世毗曇云。是中諸天。如意化作宮殿園林。一切樂具。於中受樂。故名維摩羅昵天。天王名善化此是欲界第五天。人間八百歲。此天為一晝夜。壽命八千歲。身長八里。衣重一銖。

他化天

梵言婆舍提。或言波羅尼蜜。大論云。秦言他化自在。此天奪他所化。而自娛樂。故言他化自在。亦名化應聲天。立世毗曇云。他化作宮殿園林一切樂具。於中作自在計。此是我所。於中受樂。故名波羅維摩婆奢天。天王名令自在。此是欲界頂天也。人間一千六百歲。此天為一晝夜。壽命一萬六千歲身長十六里。衣重半銖(二十四銖為一兩)。從此上。名色界天。通號四禪。亦名梵世。皆以劫數為歲。不著衣服。如著無異。頭雖無髻。如戴天冠。身白銀色。無男女相。形惟一種。

梵天

梵。此云淨。或云離欲。此是色界。總有十八天。初禪有三梵天。一梵眾天(是民)。二梵輔天(是臣)。三大梵天(是君)二禪中有三天。一少光天。二無量光天。三光音天。三禪中亦有三天。一少淨天。二無量淨天。三徧淨天。第四禪中有九天。一福生天。二福慶天。三廣果天四無想天(是外道居)。五無煩天。六無熱天。七善現天。八善見天。九色究竟天(此是色界頂天。後之五天。名淨居天。是阿那含居處)自此上。名無色界天也。文句云。輪王出世。聲至他化天。陳如得道。聲至梵天。佛得道。聲至首陀會(五淨居天)。何以故爾。答。善業。名譽業。稱讚父母師長業。有上中下故爾也。若使有頂有耳識者。佛聲亦至彼。輪王行十善。善生欲天。欲天喜我眷屬增多故。陳如離欲。故徹梵天。佛最勝故。至尼吒天(色究竟天)若依大乘佛得道聲。徧至百億尼吒。又徧十方無量無邊世界尼吒也。

阿溼卑

此云馬勝。亦云馬師。根本律云。馬勝苾芻。於人天中。威儀最勝。增一經云。威儀端正。行步庠序。所謂馬師比丘是。

摩訶摩男

或云摩訶納。亦云摩訶男。此云大名。又名拘利太子。增一經云。有速疾智。所謂摩訶男比丘是。

婆提

或作提。又云提棃迦。此云小賢。增一經云。恒喜飛行。所謂須婆休比丘是。

婆敷

又名十力迦葉。迦葉是姓也。增一經云。空中往來。所謂婆破比丘是。又云。乘教化。意無榮冀。所謂婆破比丘是。

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二十二

  音釋

犧牲

上音希。下音生。

音備。帛也。財也。錢也。

音香。亦與享同。

形字上聲。

[口*荼]字去聲。

與暱同。銀字入聲。

  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二十三目錄

  • 耶輸伽
  • 髼亂
  • 鼾睡
  • 齘齒
  • 寱語
  • 尸佉城門
  • 婆羅河
  • 無垢
  • 善臂
  • 滿願
  • 伽梵婆提
  • 伊羅鉢羅
  • 那羅陀
  • 不蘭迦葉
  • 末佉黎劬奢羅
  • 阿夷頭翅舍欽婆羅
  • 末提侈婆休迦旃延
  • 訕若毗羅吒子
  • 尼揵子
  • 第六王
  • 三語受具
  • 憂留頻螺
  • 劫波園
  • 陀羅
  • 羅迦葉
  • 鴦伽摩竭國
  • 炯然
  • 閻浮樹等
  • 曼陀羅華
  • 大祠祀
  • 阿耨大泉
  • 摩頭鳩羅山
  • 大迦休樹
  • 事火
  • 寒顫
  • 潦水
  • 那提迦葉
  • 伽耶迦葉
  • 象頭山
  • 杖林
  • 迦蘭陀竹園
  • 刪若梵志
  • 優波提舍
  • 拘律陀
  • 和先
  • 蛇蠍
  • 絞去
  • 菜茹
  • 竹筐
  • 牡好
  • 串戶
  • 澇水
  • 辭憚
  • 弟子法

【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44 冊 No. 0744 四分律名義標釋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回上層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