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卷

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32冊
No.1671 福蓋正行所集經 (12卷)
【龍樹菩薩集 宋 日稱等譯】
第 11 卷

下一卷
 

福蓋正行所集經卷第十一

此中復說。破戒之人。於諸如來所有種種功德善法。不能成就。譬如王女出降貧士。至彼家已。謂其夫曰。我是王女。所欲如意。當須上妙燒香花鬘。眾寶瓔珞。嚴身之具。庫藏諸物。皆悉周備。若如是者。我則住此。貧士答曰。如上諸物。家中所無。王女聞已。乃呵責之。如是貧乏。我當去矣。佛言。彼破戒者。亦復如是。不能成就最上清淨解脫之女。亦不能得煖頂忍等所燒之香。亦不能得別解脫戒所成之花。亦不能得禪定解脫所成之鬘。亦不能得菩提分等種種庫藏。亦不能得聞思修等所成智王。亦不能得最上最勝正等菩提。亦不能得緣覺聲聞為其眷屬。是破戒者。由無善業。於現生中。則無福德。一切善人。不樂同住。有所言說。人不信用。於出世間所有如來功德法財。則為永失。

是時會中。尊者阿難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云何世尊。於弟子中毀犯戒者。不為宣說甚深法要。不復攝受。而見擯斥。咸謂如來非大悲者。佛告阿難。我於世間一切眾生。平等憐慜。於所說法。心無悋惜。由彼非器。不能堪任。故不為說。非如世間智者說法。於諸眾生。有違順相。若相違者。不為宣說。如拳握物。祕之不與。如有國王。作大施會。召諸沙門。婆羅門等。所須之物。皆給與之。有婆羅門。從餘方來。住立王前。多乞諸物。王聞語已。悉不與之。時有近臣。勸王隨意施婆羅門。王乃答曰。非有所悋。此人無德。故不與也。佛言。阿難。我亦如是。由彼破戒。非是法器。故不為說。設為彼說。不能領受。如器有竅。不堪貯水。縱使晝夜勤力添汲。尋復漏失。是破戒者。不能容受功德法水。亦復如是。設使少分違犯禁戒。是人亦於菩提分等。種種法寶。不能成辦。當知是人。所持淨戒。不名圓滿。不復增長。如是戒行。不增長故。於解脫法。亦不增長。於解脫法。不增長故。彼所獲得。非寂靜道。但得名為相似解脫。若於戒法。堅持不犯。是人則於菩提分等。種種法財。各各入解。如理思惟。得安隱住。汝等比丘。於此經典。常樂受持。為人演說施戒功德。得成福蓋。

若諸比丘。住正思惟。親近善友。樂聞正法。能除世間憂畏熱惱。遮遣惡法。不令生起。如滅熾火。使無遺餘。若諸比丘。住邪思惟。引生放逸。令心散亂。則唯攝取五欲因緣。是諸有情生煩惱處。決定失壞諸功德法。如非時雹。傷其苗稼。能招世間種種災難。常懷諂曲。無有慚恥。為彼白衣。譏毀輕慢。此非法人。志意下劣。於彼沙門清淨善果。心不希樂。於諸如來甘露法水。則不能飲。樂作諸惡。求趣險道。攝取地獄。餓鬼傍生。極惡苦處。而為依止。若於佛言。心不信受。雖少犯戒。則受劇報。何況廣多造作惡業。所感之果。其苦難量。如伊羅葉龍王因緣經說。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嚩囉拏城。施鹿林中。仙人墮處。為諸大眾。宣說法要。時伊羅葉龍王。知佛世尊在彼說法。發清淨心。欲詣佛所。親近供養。即作是念。我身龍屬。多諸冤讎。儻相會遇。必為損害。乃變己身。作轉輪王。相貌端嚴。威德自在。眾寶瓔珞。莊嚴其身。持妙繖蓋。乘寶輦輿。七寶千子。內外營從。復以九十俱胝軍眾。前後圍繞。復有百千外道梵志。婆羅門等。諸乞丐者。皆悉隨從。威神翊衛。如天帝釋。即時奔趨如來法會。

爾時世尊。有諸四眾。天龍藥叉乾闥婆等。恭敬圍繞。而為說法。時彼眾會。見是事已。咸生驚疑。前白世尊。此為何王。威德乃爾。佛語大眾。此非人王。且待須臾。自當知之。時彼龍王。到佛所已。頭面禮足。退坐一面。佛言。龍王。汝昔愚癡。今受此報。復有何緣。而至于此。宜應速疾起離此處。捨其變現。而作本形。可復來此。顯示眾會。時彼龍王白言。世尊。我輩龍身。然多冤對。忽此相逢。定興災難。由是之故。為變化也。時佛世尊聞是說已。勅金剛手大藥叉神。為彼龍王。隨逐守護。令至餘處。乃復本形。其身長大。麁澁乾裂。種種惡相。積集成軀。由先業故。而有七頭。一一頭上。有伊羅樹。由彼樹故。動搖苦楚。膿血交流。極甚臭穢。無數蛆蟲之所[口*(贊-貝+日)]食。復本形已。還至佛所。彼龍之首。在嚩囉拏城。其尾所至。怚叉尸羅國。時諸大眾。久離貪者。覩是惡狀。猶生驚怖。咸作是念。此何有情。感報如是。而來此耶。佛語大眾。此乃適變作轉輪王。來至我所。遣令起去現本相。爾時諸沙門。聞佛說已。咎嗟懊惱。默然而住。時伊羅葉龍王。既作龍身。悲啼白佛。唯願世尊。大慈憐愍。記我何時。脫此惡趣。佛言。龍王。今為汝說。當生諦信。却後當來。眾生壽命八萬歲時。有佛出世。名曰慈氏。彼佛記汝所經時分。脫此龍身。是時龍王。聞佛說已。舉聲號哭。淚若河流。佛以大慈。善言誨喻。汝當自咎。徒增悲苦。今此會中。難可久處。時彼龍王。深自剋責。我此惡業。無相似者。願承佛力。早離此苦。乃作誓曰。從是已後。盡未來世。心不邪思。不生放逸。乃至螻蟻。不生殺害。作是說已。頂禮佛足。即於會中。忽然不現。

時彼阿難即從座起。一心合掌。乃問如來。而此龍王。先作何罪。墮龍趣中。復由何業。而有七頭。一一頭上。有伊羅樹。動搖痛苦。膿血交流。唯願如來。為我等輩。說其因緣。令知罪犯。

爾時世尊謂阿難曰。乃往過去賢劫之中。眾生壽命二萬歲時。有佛出世。名迦攝波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時彼龍王。於佛法中。出家修道。作三藏比丘。厭怖煩惱。修遠離行。於空閑處。習奢摩他。從定出已。日已過中。入彼聚落。而行乞食。或有所得。或無所得。為人所呵。生諸煩惱。出其聚落。至阿蘭若。伊羅樹下。往返遊行。因以兩手。而取其葉。如是數四。摘已復摘。碎以棄之。時佛知已。呵彼比丘。為說戒相。俾令悔謝。彼不信受。而作是言。此無情物。何咎之有。由二因緣。受斯苦報。過時乞食。生於龍中。由不信故。生伊羅樹。

佛語諸比丘。彼伊羅葉龍王。作少惡因。今受多苦。自作其因。自受其果。非外地界水火風界。而能招集。皆由內心之所造作。

若諸有情。畢竟樂作非法黑業。於惡趣中。定受苦報。若諸有情。畢竟樂作清淨白業。於人天中。定受樂報。若諸有情。所作之業。善惡相參。雜受其報。是故比丘。於彼黑業。畢竟莫造。於彼白業。決定修作。果報卒至。猶如瀑流。善惡之業。影響無差。如有頌云。

 設經無量劫  彼業不能壞
 果報成熟時  眾生決定受

佛言。汝等比丘。當依佛語。如理思惟。於諸禁戒。不應少犯。是故我今委細分別毀戒過患。為令有情。深生怖畏。永斷諸惡。勤行眾善。汝等比丘。於此經典。為人演說。成就福蓋。

是時會中尊者阿難陀白言。世尊。是持戒相。云何了知。佛告阿難。欲入佛法。先持五戒。謂不殺生。離不與取。遠欲邪行。斷虛妄語。飲酒放逸。如是行相。各各了知。阿難。在在處處。城邑聚落。有諸善人清信士女。依止善法。樂持淨戒。發生淨心。於此五戒。盡其形壽。而能奉持。

如造作福業經說。云何持戒得成福事。若人能於一切有情。不行殺戮。是人得名持不殺戒。殺生者。從初起心。決定當殺何等物命。或令他殺。起加行心。正斷彼命。剸割受用。是人名為得殺生罪。

若人於他所有財物。離不與取。是人得名持不盜戒。偷盜者。謂於他物。不與而取。或行劫掠。或他遺忘。隱而不與。乃至從初。起加行心。盜其物已。是人名為得偷盜罪。

若人能離一切染欲。或於他色。不生侵犯。是人得名持不婬戒。欲邪行者。非親族家。衒賣里巷。生染欲處。皆不應往。或他親眷。常所守護。巧設方便。遺其珠瓔。或他遭難而生強逼。如是起心。乃至所作。是人名為得邪欲罪。若人能離虛妄所說。發言誠諦。心口不違。是人名持不妄語戒。妄語者。謂見言不見。不實言實。如律中說。如有比丘。自遠方來。或有問言。見某人不。彼實見已。答言不見。如是等類。得妄語罪。

若人於酒。誡已不飲。或風飄香。亦不欲嗅。是人名持不飲酒戒。酒有三種。一曰蘇囉謂以米糪。和合造作。二曰梅哩。唯用根果。或花葉等。取汁而成。此二種酒。具色香味。因風飄香。聞皆欲飲。飲已迷醉。則生放逸。三曰摩[寧*也](切身下同)。此略不說。是三種酒。若樂飲者。是人名為得飲酒罪。又如難禰迦經說。摩[寧*也]者。不應造作。比丘飲已。引生放逸。損費財物。受用不充。增益瞋恚。或相敺擊。惡言相加。多諸諍訟。已至失衣。裸形無愧。惡名流布。善人遠離。廢忘誦習大乘經典。減損智慧。增長無明。不敬三寶。父母宗親。於族姓中。不為崇重。如是破戒。由飲如上三種酒故。生諸過失。是故應知。於殺生等。不復造作。常當遠離。

福蓋正行所集經卷第十一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2 冊 No. 1671 福蓋正行所集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日本 SAT 組織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回上層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