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20冊
No.1030 觀自在大悲成就瑜伽蓮華部念誦法門 (1卷)
【唐 不空譯】
第 1 卷

 

No. 1030

觀自在大悲成就瑜伽蓮華部念誦法門一卷

凡於此門中欲修習者。須知法式次第。若不備解儀軌。徒而為功推棄時日。由是參驗諸經事法法門及瑜伽門。相會紐成一部。為彼初心求解脫者。得階地位故。我修緝成就彼行。諸習學者。先應入於灌頂大三昧耶壇。受菩薩戒行起大悲意。捨身命財饒益有情。專心希於佛菩薩。身不著貪恚。勤心勇猛攝心不亂。慈悲喜捨未甞暫息。令無量眾生度於彼岸。內外清淨極令嚴潔。於諸長宿和上阿闍梨等處。常應尊重。心不諂曲語必誠言。有乞人來隨分布施。不應空遣於四威儀及營諸務。如是剎那剎那時分澄念。諦觀諸行悉皆無常。略而言之一切諸法猶如鏡像。既知是已。當須被精進甲。持壞煩惱軍。祕明呪劍破蓋纏。出生死妄海。至菩提道場坐金剛座。決作是心不令退轉。如是之人方應修習。此大乘界中發最勝法門。是故我今次第而說。諸欲念誦者。先淨於地。淨地之法其地或四肘或八肘或十二肘或十六肘等。於是量中隨力取之。掘深至膝或深一肘。探去蟲蟻及諸瓦礫髮骨灰炭糠粃棘刺木根之屬諸穢惡等物。已填滿淨土堅塞平治。後當於上起其精舍。淨塗其室先定方面。若求除災者。其室應當南向開門也。面向北坐。時當交兩脚脛坐。若作求增益法者當開西門面向東坐。作結跏趺坐。若作瞋怒法者。當開北門面向南坐。蹲踞坐。唯以二足左押右上。若作友愛相親之法者。當開東門面向西坐。坐時並兩脚竪開二膝而坐。此名造精舍法及求事坐。印法如是。先有淨室或於露地。或在石山等上但作其壇。亦得隨所求事依前坐法而坐。起是室已先以牛糞如法塗飾。時先以呪呪之然後方用。初掃地時當誦是呪呪曰。

(一)訶囉訶囉(二)囉儒揭囉(二合)訶囉拏(去)(三)娑嚩(二合引)

誦是呪三遍而掃於地。掃地已欲除掃地之時。復誦是呪呪曰。

(一)稅諦(二)摩訶(去)稅諦(三)可達尼(四)莎嚩(二合引)(引五)

誦是呪三遍以除其土。除土已用牛糞塗壇。誦是呪呪曰。

(一)羯囉麗(二)摩訶羯羅麗(三)莎嚩(二合)

誦是呪用為塗飾。若洗諸供養器及香水器時。當用是呪呪曰。

娜莫悉底(二合一)曳墜肥(二合)迦南(二)薩婆怛他揭多南(三)唵肥羅耳肥羅耳(四)摩訶皤折哩(五)薩多薩多(六)娑囉諦娑囉諦(七)[口*(隸-木+匕)][口*(隸-木+士)](八)尾馱麼儞(九)三伴闍儞(十)多囉摩底(十一)馱刈囇(二合十二)底哩養(三合十三)莎嚩(二合引)

誦是呪三遍洗諸供具。所以誦是呪者。為欲淨除犯三麼耶法一切觸穢之過咎也。若其供養之物。未供養中間總置一淨處。誦是明呪作是印呪呪曰。

(一)始佉哩(二)皤折哩阿(引)

是呪印相者。當以右手中指已下三指。握於大指為峯。直竪其頭指即成。以此印印於其物上右轉揮之。為防護一切香花燈及飲食等。然後往於浴處。其作是法時。或自作或令一弟子作之俱得。若欲結印之時。先結三三昧印已。然後方得結印。三昧相者。第一佛部三昧耶印 先以二手並側。中指相著如常掬物。以頭指各附中指上文。次以二大指捻頭指下文即是。是印呪曰。

唵怛他揭覩婆皤也莎嚩(二合引)(引)

誦是呪以是印安頂上。當想是印即是如來真身等無有異。見此印者即為見佛。次說蓮花部三昧耶印。以二腕本相著。竪兩手散開十指。以二大指並頭相著。復以二小指亦然。即成結印。是以舉安頭上如近右邊。當作是想此印即是菩薩聖自在呪曰。

(一)鉢頭慕(二)婆皤耶莎嚩(二合引)(引)

次說金剛部三昧耶印。當以二手背。右押左逆相重已。後以右小指叉於左大指。又以右大指叉於左小指。即是印呪呪曰。

唵皤折嚕婆皤耶莎嚩(二合引)

當以是印舉於頭上如近左邊。想是印即是金剛藏菩薩。作是三三昧耶印已。然後方通結於諸印。遵其祕藏明呪者。當依是次第即說其要。凡修行人。初晨朝之時未有所為。將欲出入應先結印念誦明呪已後方起行。是明呪呪曰。

娜莫囉怛娜底哩(二合)夜耶(一)娜莫室戰(二合)皤折囉波拏曳(二)摩訶藥叉細娜跋多曳(三)莫皤折囉骨[口*路]馱也(四)鄧瑟覩(二合)迦吒倍(去)(去)(五)怛地他(六)(七)阿蜜哩多軍茶里(八)佉珂奚珂奚(九)底瑟吒(二合十)畔陀畔陀(十一)訶那那訶(十二)[口*栗]闍刈[口*栗](十三)肥悉怖吒耶肥悉怖吒耶(十四)薩婆尾近那微那夜迦誐拏跛底貳尾單多羯囉耶(十五)吽沛(十六)莎嚩(二合引)

是呪印相者應以兩手。各用大母指捻小母指甲上。舒餘三指已。即交臂右押左。各附膊上印成。心中應作是相。兩脚如八字立。脹其腮咬右邊脣。作其瞋狀誦呪七遍。若欲縛諸作障礙鬼神等者。即作拳其兩手。三指即縛。縛時應言畔陀畔陀。作是法已然後出房。若欲入諸觸穢處。及上廁等亦應護身。是印相者以二手二小指二無名指。右押左向內相叉。二中指竪頭相著。二頭指附二中指上文。背稍去一分許。並竪二大指。捻其中指中文。即成護身印呪呪曰。

唵皤折囉祇儞鉢囉捻多也莎嚩(二合)

用此印印於五處。五處者頭上二肩上心上及喉上。是名五處。此名護身法若往廁時應彈指三度。警覺然後上之彈指呪曰。

唵枳里枳里囉嚩勞捺囉吽沛

一誦一彈指乃至三遍。若洗手時心中存想軍茶利呪及形。然後洗手。洗手已漱口漱口印以右手中指無名指屈於掌中。大指頭指小指直申承水。用三度漱之呪曰。

唵柱柱麗矩嚧矩嚧莎嚩(二合引)(引)

用是印呪洗漱口已後。作淨除身中隱形作障鬼神等法印者。以二手為拳。即各舒二頭指。以右頭指頭。內於左拳中握之。左頭指頭內於右拳亦然呪曰。

唵訶娜訶娜阿蜜哩諦吽沛

誦三遍。用從頭徐徐摩之。向下三度為之。能令身中一切魔障悉皆消滅。想知諸魔等出已。後作縛諸魔印。當以左手向外招之。即以右手翻背於左手背上。以八指各相叉已。即左戾之。翻向心上總為拳已。並竪二大指當心安之。復以右肘內於左肘中。向外出之。以印安頭上已。即開其印徐徐下之即成呪曰。

唵枳里枳里鼻勞達囉鉢囉訖[口*栗]底摩訶骨嚧陀肥闍夜儞訖[口*閵]多吽沛畔陀畔陀莎嚩(二合引)

以是印呪力故。能令一切魔等被縛。復想自身被金剛甲。作是法已。若澡洗時應依呪律及悉地中洗浴法事。當知若但唯用軍茶利小心呪。用自浴及自灌頂亦得呪曰。

唵阿蜜哩諦吽沛

三部用印者。以右手大指捻小指甲上。餘三指直舒即是。以是印呪灑身衣。呪水澡浴及著衣等。並得通用。若浴之時當一心憶佛菩薩等。勿令散亂。想於本尊與自身無異而浴。初想本尊及三寶等如在目前。用所浴水三掬而獻。是印當以二手如常為掬。但以二大指與二頭指頭相捻。先奉於佛呪曰(通三)

唵諦囇諦囇勃陀耶莎嚩(二合引)(引)

次奉於法呪之(通三)

唵諦囇諦囇達摩耶莎嚩(二合引)

次奉於僧呪曰(通三)

唵諦囇諦麗僧伽耶莎嚩(二合引)(引)

次奉本尊呪之通三呪曰。

唵遏[口*栗]鉗婆伽伴鉢囉底車伊漫莎訶

其奉本尊水時。或誦本呪亦得。是法已隨力於所浴河水之中。念於本呪已。徐徐出。取衣著時誦是呪。以水灑衣然後取著呪曰。

唵薩婆怛他揭多地瑟恥多阿摩至皤囉莎嚩(二合引)

灑水已。次欲著衣時誦是呪曰(通三)

唵肥摩羅跛哩皤[口*栗]多皤折哩吽

是呪印者。但以二手各為拳即是。若著一切衣服瓔珞頭冠環釧及諸嚴身具等皆誦是呪。作是法時不應起瞋。及邪思惟穢惡及一切不吉祥等皆不應視。若澡浴了趣精舍時。不應跣足而往。心想有八葉蓮花以承其足。身與本尊形同。左右皆備天龍八部。前後圍遶侍從行者。復觀本尊想在面前儼然分明。所經路中生草木。及諸形像下至畜生形等。不應騎上而度。諸供養物及諸塔影尊像等影師僧等影皆不應踏。至精舍前。更須洗漱如法已而入。初欲入時。臨開其戶作一吽聲而便入之。入室佛前作如是心。三世諸佛菩薩大法王等常住真身。我之肉眼不親知見。願以道眼見我歸依。作是心已當以三業五體投地殷重而禮。亦當口言我今敬禮。禮已如常懺悔隨喜廣發大願。誓修善等。即便燒香。以是香氣遂除諸惡鬼神等燒香呪曰。從是以前法金剛等一切部用之。

唵鉢頭彌儞慕訶耶慕訶耶闍刈慕訶儞莎(二合)(引)

作是法已。復呪水散四方以為護結。是法呪曰。

唵阿[口*路]力莎嚩(二合引)(引)

作是法竟。復作觀法。先觀一紇哩(二合)字。無量壽如來從是字起身相圓滿。從如來身流出妙香乳水。乃成大海。於是海中想一鉢囉字化成一龜。其形縱廣無量由旬。色如黃金。於龜上想一蓮花。其花八葉。葉有三重。其花想從一紇哩字起。於是花中想一蘇字。是字兩邊各想有一吽字。是諸字等共作成一須彌盧山。山有八峯眾寶合成。於此山中復觀五室。是室外似有五而內是一相。是室中而想有於八大金剛柱。妙寶共成廁鈿間錯珍奇瑩飾。上有摩揭魚首玉銜寶瑣。懸以金鈴周垂瓔珞帳。以寶帳覺花莊嚴。[糸*畏]網帶委蕤交連。淨光相映頗黎等寶以為其地。而於其上散布名花拘蘇摩等。淨戒塗香郁馥殊特。解脫燒香氛氳超昇。智摩尼燈光彩昱耀。寶樹行列香風微觸芳含俱發。綺幡繽紛寶盤相雜。間以寶瓶。種種無量夜叉羅剎諸天等類。前後圍遶奏諸音樂。及舞金剛舞讚金剛歌。瑞雲彌漫。而於雲中雨於無量出世香花。滿虛空中歷亂徐墜。種種芳饌香飲交羅。安置而為供養。行法之人應當如是澄渟諦觀。與心相應皎如分明。入是觀時應誦此呪(此通三部用及前想法亦通然有少別)

娜莫三曼多勃陀南(一)薩婆他(二)嗢刈(入)(三)頗囉(二合)呬漫(四)伽伽那緪(五)莎嚩(二合引)(引)

誦是明呪入諸三昧。隨心所觀皆悉成就。是佛誠言不應妄也。所以先作是觀者為欲離於內外所緣令得清淨。猶如虛空不著一切。復當淨於身故。又誦是呪與心印俱呪曰(此明通三部用)

(一)薩婆皤婆輸(上)(二)薩婆達摩(三)莎皤皤(上)馱含

誦是明呪淨身由已。復作是言。無量劫來淪流生死。溺煩惱泥不逢良友。而隨妄心不能出離。於無上道不起祈求。是故令我發菩提心。當口稱列阿字。所以稱此字者。謂阿字者是無生義。趣空寂門。唯獨此門能遠塵垢。順斯法者能除行者無量劫中微塵數罪。譬如淨空明日普照。一切幽暗自然開曉。日者慧日空者呪空。以斯慧日照於呪空。深煩惱暗。以澄淨心觀於空界。遍滿其中有如來形。大如胡麻相好周備。是諸如來皆悉在於行者之前。彈指警覺謂行者言。善男子汝若欲發菩提心者。應自觀心。爾時行者得斯言已。應當踊躍從座而起。一一於諸如來之前五體投地一心敬禮。禮諸佛時應誦是呪呪曰(通三部用)

唵薩婆怛他刈多婆陀伴達那羯嚧弭

誦此呪想禮諸如來已。即自觀心。觀自心時當誦是呪呪曰。

唵質多鉢囉(二合)底吠陀羯嚧弭(通)

誦斯明呪。於自心中觀於一月。形色圓素未全分明。即白佛言我已見心。猶如於月而未分明。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汝已見心。應當誦是明呪重觀其心。極令明淨呪曰。

唵菩提質多嗢怛波陀夜弭

誦是明呪觀於心月。極清淨已。復為堅固菩提心故。於其月上觀一金剛蓮花。觀是花時應誦是明呪呪曰。

唵底瑟吒(二合)跋折囉(二合)鉢陀摩

誦此明呪用觀於花於其花上。有一金剛。以是相故名曰金剛蓮花。當作是心。即我此心與金剛蓮花非異。漸漸開敷光熾盛滿無盡。入是金剛蓮花開敷三昧之時。復誦是呪曰。

唵悉頗羅鉢陀摩

誦是明呪觀於是花。花之光明照於無量恒河沙數諸佛妙剎。於是光中衍韔。蓮花部中隨修行者所持是事天清潤音聲。諮屈如是一切方土如來。入是花中。是諸如來入斯花已。即復徐徐縮斯妙花。如舊無異。隨力能現是身大小而住之。作是劍花三昧之時。應誦是呪曰。

唵僧褐囉皤折囉鉢陀摩

誦此明呪。斂花隨其大小住已。復入金剛蓮花之身。三昧金剛此蓮花以成我身。入是觀時復誦是呪。

唵皤折囉鉢陀摩句含三摩庾含摩訶三摩庾

觀是金剛蓮花身已。即便觀身自同於彼天狀。所以先入觀音者。謂欲堅固速發金剛之身。復願生生必得聖者之身。入觀呪印者。當以二手頭指以下三指。向外相叉。以二頭指以頭相拄如蓮花葉。並伸竪二大指呪曰(以前共三部用)

唵紇哩(二合)薩婆迦哩阿地瑟他(二合)莎漫紇哩(二合)

以是印呪印於四處。心上眉間喉上頂上。呪是為四處。次作自灌頂法。能令行者速得三昧之身。具足成就。是印相者。當以二手如常合掌已。即蹙頭指已下四指。頭拄偃其指背。作寶蓮花形呪曰。

唵地哩摩儞鉢頭摩阿鼻詵者漫紇哩(二合)

誦此呪舉其印拄於額上。便散分手遶頭。至頂後已。尋身徐下。乃至於心住於心上。復以手為金剛拳。各伸頭指令直。於右頭指面想有一唵字。於左頭指上想一惡字。即以二手遶身為擐甲法。作是法已。一切天龍人非人等。皆見行者是金剛身。被金剛甲。諸魔邪等不敢正視。退散馳走不能為害。作是法已。次復於其面前觀本法像。自為其狀如常相好。又如前說。妙高山觀五寶。室中於中室內。一心諦觀無量壽如來。具諸相好光明熾盛。於佛右邊有觀世音自在菩薩。左邊大勢至菩薩。若更持部中餘菩薩等。應安是菩薩。稍近前右畔。如本法所說。一切天神使者。及一切菩薩等。皆隨所樂安置。作是觀已。即用隨所持明呪字。想從頭至足一一安布。亦隨其義理方便而取。想布字竟。即立作寶車印迎聖者。前所觀者名為法身相。今所請者名為慧身。屈彼慧身來就法體。由是義故先觀後請。是印相者先以二手平仰向內相叉。以二頭指頭側相拄。用以大指向內。撥其中指頭。是名寶車印。想是寶車乘五色雲。往於妙剎而迎聖者。是印呪曰。

唵都嚕都嚕吽

誦此明呪以前印想往已。復以本部心及印。請聖者降赴。心印者以二手十指向內相叉為拳。即抽出右大指向內招之呪曰。

唵阿[口*路]力莎嚩(二合)(引)

前用寶車往迎。次以法請至。相與寶車俱來。就行者所供養處。臨至是處捨車就室。復用鉤印呪召之。次屈入室。入已作歡喜印法。令諸聖者歡喜。歡喜已即設座令坐。坐印是蓮花三昧印也。呪曰。

唵彌囉彌囉耶莎嚩(二合引)(引)

設座竟。即上遏伽水而供養。用本尊呪印上之。上了尋便結界。先地界印。次四方結界。復結虛空界。是與諸部同。結界已。即結諸供養法等。復以香花飲食供養。供養食呪曰。

唵薩婆怛他刈多囉娑囉娑愚嚧怛囉(二合)闍三摩曳吽

作是供養已。即對聖者前懺悔發願迴向等。如常可知。即取數子安心念誦。執珠呪曰。

唵皤折囉鉢蜜怛囉三昧耶吽

誦七遍執珠念誦。念誦竟復懺悔。懺悔已發願。發願了即誦諸讚頌。歌詠如來及三寶本尊等無量功德。復結諸供養印等方便。上遏伽供養。供養已即解界。解界了即是呪了發遣呪曰。

唵訖[口*栗]覩皤薩婆薩埵遏[口*栗]他悉地捺多曳他努伽刈車都含勃陀肥灑焰布娜囉伽摩娜耶唵鉢頭摩穆

誦是明呪結合蓮花印。舉安頭上散之。復如前以寶車發遣。印呪發遣時向外撥之。誦斯呪時亦憶解自身所想布字。及用法已。然後禮佛而退念誦門竟。

 願我傳斯妙法門  遵修之者幸速成
 用此微善周法界  三世利樂無窮盡

觀自在大悲成就瑜伽蓮花部念誦法門一卷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0 冊 No. 1030 觀自在大悲成就瑜伽蓮華部念誦法門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回上層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