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卷

漢譯南傳大藏經 第13冊
No.6 相應部經典(第1卷-第11卷) (11卷)
【通妙譯】
第 2 卷

下一卷
 

第二 天子相應

[P.46] 第一 迦葉品

〔一〕第一 迦葉品(其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其時,迦葉天子於黎明,其勝光徧照祇園,往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迦葉天子,向世尊謂曰:「世尊請以比丘之教,開示比丘及我等。」

「迦葉!善哉!然則當為汝說能起之事。」

       以修說微妙     以修沙門行
       獨住於一座     靜心以修法

迦葉天子作如是言,請大師嘉賞。迦葉天子知受大師之嘉賞,禮敬世尊,右繞而形沒於其處。

〔二〕第二 迦葉(其二)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立於一面之迦葉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比丘若禪思     以得心解脫
       知世之興廢     心善不執著
       若望心得達     不能得其果

[P.47] 〔三〕第三 摩佉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時,摩佉天子於黎明往詣世尊處。其勝光徧祇園,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摩佉天子,向世尊唱偈曰:

       殺何樂寢臥     殺何而不悲
       殺害何一法     瞿曇卿稱讚

  〔世尊:〕殺忿樂寢臥     殺忿而不悲
       諸天以毒根     忿為最上蜜
       聖讚此忿殺     殺之不悲傷

〔四〕第四 摩揭陀

立於一面之摩揭陀天子,向世尊唱偈曰:

       世有幾多光     徧照此世間
       我等問世尊     如何得知此

  〔世尊:〕世有四種光     此無第五光
       晝乃太陽輝     夜乃月光照
       時火於日夜     彼此相徧照
       正覺最勝火     此為無上光

〔五〕第五 陀摩利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

時,陀摩利天子於黎明,其勝光徧照祇園,往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陀摩利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精進勿倦怠     以捨離愛欲
       依此不欲有     婆羅門所行

(世尊曰:陀摩利!)

        [P.48] 此婆羅門者     無有之所行
       婆羅門應作     一切終已辦
       人不得足基     四肢雖勤動
       亦為流所衝     得立土足基
       彼到於彼岸     不為流所動
       天子陀摩利     此乃諸漏盡
       賢善於禪思     以喻婆羅門
       彼達生老終     以立於彼岸
       不為所流逝

〔六〕第六 迦摩陀

立於一面之迦摩陀天子,以此白世尊曰:

「世尊,是者難為。世尊,是甚難。」

(世尊曰:迦摩陀!)

       難為彼等為     有學而依戒
       寂靜又確立     於出家之人
       致安樂知足

「世尊!知足甚難得。」

(世尊曰:迦摩陀!)

       難得彼等得     樂心寂靜人
       其心日或夜     悅樂於修習

「世尊!心實難靜。」

(世尊曰:迦摩陀!)

       難靜彼等靜     諸根寂靜樂
       彼破死魔網     迦摩陀天子
       為聖者所行

「世尊!此道嶮難行。」

  〔世尊:〕雖嶮雖難行     迦摩陀天子
       聖者乃樂行     非聖於嶮道
       彼等頭倒下     聖者之道平
       不分嶮與平     聖者乃樂行

〔七〕第七 般闍羅旃陀

立於一面之般闍羅旃陀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有大智慧人     障中知餘地
       無有所著者     無比之聖者
       佛陀知禪定

(世尊曰:般闍羅旃陀!)

       彼等於障中     知到涅槃法
       以得正念人     善正心寂靜

[P.49] 〔八〕第八 多耶那

時,原本是外道師之多耶那天子,於黎明其勝光徧照祇園,往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多耶那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婆羅門斷流     精進滅愛欲
       牟尼未離欲     不入於禪定
       欲作應作者     精進而行此
       出家若疏漫     愈益散塵垢
       不為勝惡行     行惡後受苦
       行善者為勝     行善無有苦
       宛如握惡草     因之手受傷
       沙門生活惡     因之入奈落
       疏漫所作業     污染於禁戒
       懷疑於梵行     無有隨大果

多耶那天子作此言已,禮敬、右繞世尊,體形沒於此處。

時,世尊其夜過後,呼〔集〕比丘等。

「諸比丘!此夜名為多耶那,本是外道師之天子,於黎明時,其勝光徧照祇園。詣佛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立於一面〔之天子〕,於佛前唱此偈曰:

       婆羅門斷流     精進滅愛欲
       牟尼未離欲     不入於禪定
        [P.50] 欲作應作者     精進而行此
       出家若疏漫     愈益散塵垢
       不為勝惡行     行惡後受苦
       行善者為勝     行善無有苦
       宛如握惡草     因之手受傷
       沙門生活惡     因之入奈落
       疏漫所作業     污染於禁戒
       懷疑於梵行     無有隨大果

諸比丘!多耶那天子作此言已,禮敬、圍繞世尊,形體沒於其處。諸比丘!應暗〔誦〕多耶那偈。諸比丘!多耶那偈具足利義,屬最初之梵行。」

〔九〕第九 月天子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其時,月天子被阿修羅王羅睺所捕。月天子乃憶念世尊,而唱此偈曰:

       佛陀大雄者     我歸依於卿
       卿障皆解脫     我今落障礙
       然則從此我     置於歸依處

時,世尊關於月天子,以偈向阿修羅王羅睺曰:

       月天子今乃     歸依於如來
       應供正覺者     羅睺以放月
       諸佛憐世間

時,阿修羅王羅睺以放月天子,有所顧慮,而詣阿修羅王吠波質底。詣已,恐怖,毛髮豎立,立於一面,阿修羅王吠波質底,對於立於一面之阿修羅王羅睺說偈曰:

       羅睺何恐怖     為放月者乎
       汝今懼顫來     懼何而立此

  〔羅睺:〕我懼佛陀偈     若我不放月
       我頭割為七     不得生安樂

[P.51] 〔一〇〕第十 日天子

其時,阿修羅王羅睺又捕日天子,日天子憶念佛陀,其時唱此偈曰:

       佛陀大雄者     我歸依於卿
       卿障皆解脫     我今落障礙
       然則從此我     置於歸依處

時,世尊關於日天子,以偈向阿修羅王羅睺曰:

       日天子今乃     歸依於如來
       應供正覺者     羅睺以放日
       佛陀憐世間     彼耀默闇中
       徧照而周圓     熾燃炎熱火
       羅睺不得吞     彼之飛空行
       羅睺以放我     弟子日天子

時,阿修羅王羅睺以放日天子,即顫慄而詣阿修羅王吠波質底。詣已,恐怖,毛髮豎立,而立於一面。阿修羅王吠波質底對立於一面之阿修羅王羅睺語偈曰:

       羅睺何怖懼     為放日者乎
       汝今顫懼來     何恐而立此

  〔羅睺:〕我畏佛陀偈     若我不放日
       我頭割為七     不得生安樂

此嗢陀南:

       迦葉與摩佉     摩揭陀摩利
       以及迦摩陀     般闍羅旃陀
       乃至多耶那     月日等為十

第二 給孤獨品

〔一一〕第一 月自在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P.52] 時,月自在天子於黎明,其勝光徧照祇園,往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月自在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善巧心集中     正念入禪定
       猶如無蚊患     樹叢中走獸
       可以平安行     不為於放逸
       以離諍煩惱     而入禪定人
       猶如破網魚     可以平安行

〔一二〕第二 毘紐

立於一面之毘紐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奉侍於善逝     順從瞿曇教
       學不放逸人     實是幸福焉

〔世尊呼曰:毘紐!〕

       從我所說教     學句入禪定
       始終不放逸     不入死魔領

〔一三〕第三 提伽羅低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養餌所。

時,提伽羅低天子於黎明往詣世尊處。其勝光徧照竹林,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提伽羅低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比丘若禪思     以得心解脫
       知世之興廢     心善不執著
       若望心得達     不能得其果

〔一四〕第四 難陀那天子

立於一面之難陀那天子,向世尊唱偈曰:

       大智之瞿曇     無有蓋覆事
       奉問於世尊     大雄智見者
        [P.53] 何持等戒者     何等智慧者
       何等超苦人     諸天崇何人

  〔世尊:〕具戒有智慧     勤修於心意
       寂靜而禪樂     正念捨諸愁
       諸漏皆盡已     最後身之人
       如是之行人     稱為持戒者
       如是之行人     稱為智慧者
       如是超苦人     是人諸天敬

〔一五〕第五 栴檀

立於一面之栴檀天子,向世尊唱偈曰:

       日夜不惰怠     無有立足基
       亦無攀著處     以何超瀑流
       何人不深沈

  〔世尊:〕常於戒具足     智慧善靜心
       精進不撓人     渡難超瀑流
       遠離於欲想     越色之繫縛
       已盡喜貪人     是為不深沈

〔一六〕第六 須達多

立於一面之須達多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猶如觸於劍     猶如髮燃時
       比丘捨欲貪     正念於出家

  〔世尊:〕猶如觸於劍     猶如髮燃時
       捨身見比丘     正念於出家

〔一七〕第七 須梵

立於一面之須梵天子,向世尊唱偈曰:

       此心常怖畏     此意常顫慄
        [P.54] 起時甚恐懼     不起亦恐懼
       若有免畏道     願請以指教

  〔世尊:〕菩提分之外     勤修行之外
       制諸根之外     一切放棄外
       我不得窺見     眾生之平安

〔一八〕第八 覺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沙計多安闍那林之鹿野苑。

時,覺陀天子於黎明,其勝光徧照安闍那林,往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覺陀天子,向世尊言此曰:「比丘!汝歡喜否?」〔世尊曰〕:「友!得到何耶?」天子曰:「比丘,然而悲否?」〔世尊曰:〕「友!失落何耶?」〔天子曰:〕「比丘!然而汝亦不喜,亦不悲乎?」〔世尊曰:〕「友!唯然!」

  〔天子:〕比丘汝不悲     汝亦不歡喜
       唯獨寂寞坐     不足思不著

  〔世尊:〕夜叉我不悲     亦無有歡喜
       唯獨寂靜坐     無著思不足

  〔天子:〕比丘何不悲     如何亦不喜
       唯獨寂寞坐     不足思不著

  〔世尊:〕有悲者有喜     有喜者有悲
       比丘無喜悲     如是友當知

  〔天子:〕無喜亦無悲     超愛世比丘
       涅槃婆羅門     實久我所見

〔一九〕第九 優多羅

王舍城因緣。

立於一面之優多羅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P.55]

       生導死壽短     老導無庇護
       觀死此恐懼     齎樂積功德

  〔世尊:〕生導死壽短     老導無庇護
       觀死此恐怖     棄欲希寂靜

〔二〇〕第十 給孤獨

立於一面之給孤獨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此乃彼祇園     聖僧伽住處
       法王請住此     思念我生喜
       善意智法定     以及戒正命
       依此人清淨     又依姓氏富
       非得於清淨     是故賢智者
       以思自己利     並思擇正法
       如是其清淨     依於戒智慧
       乃至於寂靜     猶如舍利弗
       比丘到彼岸     應當是最勝

給孤獨天子言此已、敬禮、右繞世尊、體形沒於其處。

時,世尊於其夜過後,集比丘等:

「諸比丘!此夜有一天子,其勝光徧照祇園,於黎明詣我住處。詣已,禮敬我而立於一面,比丘等!立於一面其天子、於我面前,唱此偈曰:

       此乃彼祇園     聖僧伽住處
       法王請住此     思念我生喜
       善意智法定     以及戒正命
       依此人清淨     又依姓氏富
        [P.56] 非得於清淨     是故賢智者
       以思自己利     並思擇正法
       如是其清淨     依於戒智慧
       乃至於寂靜     猶如舍利弗
       比丘到彼岸     應當是最勝

比丘等!其天子作此語已,敬禮、右繞於我,體形沒於其處。」

如是語已,尊者阿難,以此告世尊曰:「世尊,或許彼〔天子〕,乃給孤獨天子。給孤獨長者,信樂於尊者舍利弗。」

「善哉!善哉阿難!只要依尋求終可得,即依汝可使得。阿難!其實乃給孤獨天子。」

此嗢陀南:

       月自在毘紐     及提伽羅低
       乃至難陀那     栴檀須達多
       須梵與覺陀     第九優多羅
       第十給孤獨

第三 種種外道品

〔二一〕第一 濕婆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濕婆天子於黎明,其勝光徧照祇園,往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濕婆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只與善人坐     只與善人交
       知善人正法     為善不為惡
       只與善人坐     只與善人交
       知善人正法     依他不能得
       而得之智慧     只與善人坐
       只與善人交     知善人正法
       悲中無有悲     只與善人坐
       只與善人交     知善人正法
        [P.57] 輝耀親族中     只與善人坐
       只與善人交     知善人正法
       人人行善趣     只與善人坐
       只與善人交     知善人正法
       人人有幸福

時世尊以偈答濕婆天子曰:

       只與善人坐     只與善人交
       知善人正法     可脫一切苦

〔二二〕第二 差摩

立於一面之差摩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魯鈍無智慧     行為如自敵
       以作諸惡業     以結苦痛果
       不行其善業     終為而苦惱
       咽鳴淚哭泣     以受其苦果
       若行其善業     行訖無苦惱
       歡喜心意樂     以受其樂果
       為於自己知     智者及賢者
       而作行準備     如是不若彼
       車力者之思     勇猛精進之
       宛如車力者     離於平大道
       入於不平路     毀軸如沈思
       如是法不進     從於不法故
       怠者到魔口     如毀軸沈思

〔二三〕第三 世理

立於一面之世理天子,向世尊唱此偈曰:

       不論天及人     皆以食為樂
       時有不喜食     夜叉實何者

  〔世尊:〕信仰清淨心     行施食之人
       此世及後世     皆可得其食
       是故調伏慳     善施即勝垢
       功德乃人人     後世渡津頭

[P.58]

〔天子曰:〕「世尊!希有,得未曾有。」實是世尊之善說:

       信仰清淨心     行施食之人
       此世及後世     皆可得其食
       是故調伏慳     善施克服垢
       功德乃人人     後世渡津頭

「世尊,昔我是施者、施主,布施之讚歎者,名為世理王。世尊!我於四門,施與沙門、婆羅門、可憐之人眾、旅行者、無宿之人等、求乞者。

時,世尊!妃妾等來言我曰:『陛下之行施與,我等不行施與,我等亦依陛下得行施與之功德者,即何善焉?』

世尊!我如是思之:『我是施者、施主、施之讚歎者。我對於言「我等亦應行布施」者,當作如何說耶?』世尊!如是我於第一門以與妃妾等,於此妃妾等行布施,超越我之施與。

時,世尊!侍者之剎帝利等,來言我曰:『陛下之施與,妃妾等之施與,我等不施與,我等亦依陛下得行施與之功德者,即何善焉?』

世尊!我如是思之:我是施者、施主、施之讚歎者。對於言『我等亦行布施』者,當如何說耶?世尊!如是我於第二門,以與侍者之剎帝利等,彼等於此行布施,超越我之施與。

[P.59]

時,世尊!軍隊來說我……〔乃至〕……世尊!如是我於第三門與軍隊,與彼等於此行布施,超越我之施與。

時,世尊!婆羅門家主等來言我……〔乃至〕……世尊!如是我於第四門,與婆羅門家主等,彼等於此行布施、超越我之施與。

世尊!時,人人來說我曰:『今陛下任何皆不施與。』

世尊!如是言云,我即向彼眾人曰:『然則,從城外諸州所收益之中,一半納於宮庭,一半施與沙門、婆羅門、可憐之人眾、旅行者、無宿之人、求乞者等。』

一〇

世尊,於是我如是長久所行之功德,如是長久所行之善,未達其終極。有此諸功德,此諸功德之果,此諸之間當於天界〔其無終極〕。

一一

世尊!希有、是最勝。此依世尊實是善說:

       信仰清淨心     行施食之人
       此世及後世     皆可得其食
       是故調伏慳     善施克服垢
       功德乃人人     後世渡津頭」

[P.60] 〔二四〕第四 陶師

立於一面之陶師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比丘解脫有七人     得上生於無煩天
       欲貪瞋恚滅無餘     並超世間之愛著
       難超死魔之領域     誰是超越泥地者
       此世捨此人身後     亦離天軛者是誰
       優波迦波羅犍陀     弗久左底為第三
       跋提耶犍陀捉婆     婆睺羅祇頻祇耶
       此等諸人捨人身     亦是離卻天軛人

  〔世尊:〕逃惡魔係蹄     言之何微妙
       彼等知誰法     斷除有結縛

  〔陶師:〕無外世尊法     無外世尊教
       彼等知其法     斷除有結縛
       於此名與色     滅盡無有餘
       此世知其法     彼斷有結縛

  〔世尊:〕知難悟又難     汝言深奧語
       汝知何人法     以語如是語

  〔陶師:〕昔世我陶師     於耶發鄰加
       行村作陶壺     以事父與母
       迦葉如來世     乃為優婆塞
       遠離於[泳-永+(瑤-王)]欲     無欲修梵行
       我本同鄉者     前為卿之友
       然而我正是     解脫七比丘
       貪瞋滅無餘     知超世愛著

  〔世尊:〕跋伽婆如汝     之語有如是
       汝前為陶師     於耶發鄰加
       街村作陶壺     遠離於[泳-永+(瑤-王)]
       無欲修梵行     我乃同鄉者
       以前實我友

       積此高修習     最後身二人
       邂逅昔故友     真實如是者

[P.61] 〔二五〕第五 姜睹

如是我聞。爾時,眾多比丘等,住於拘薩羅國雪山側之森林小屋。掉舉而高慢、多辯饒舌、忘念、不正知、心不安靜、散亂、不制伏諸根。

時,姜睹天子,於其布薩十五日,詣其比丘等〔處〕,詣已,向比丘等言偈曰:

       往昔彼瞿曇     弟子比丘等
       而住於安樂     乞食無求心
       無求之心住     知世之無常
       彼等苦惱盡     今之比丘等
       惡向於自己     如村長於村
       心奪他家富     食餐而寢臥
       僧伽無合掌     此有人禮我
       被棄無主人     宛如於死屍
       對放逸之人     我乃以語彼
       住不放逸者     我乃行歸依

〔二六〕第六 赤馬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立於一面之赤馬天子,向世尊言此曰:「世尊!於此不生〔何物〕、不衰、不死、無生起之處,步行之而知、或見、或得到彼世界之邊極耶?」

〔世尊曰:〕「友!我不語於此不生〔何物〕,不衰、不死、不沒、步行之即得知、得見、得到達不生起彼世界之邊極。」

〔天子曰:〕「世尊!希有、得未曾有。世尊!此實是由世尊所語:『友!我不語於此不生〔何物〕,不衰、不死、不沒、步行之即得知、得見、得到達不生起彼世界之邊極。』

[P.62]

世尊!我往昔名為赤馬仙人,普奢之子,而有飛行於空中之神通。世尊!我有如是迅速之力;譬如精巧練習、熟練,取弓於輕矢,其〔速力〕如以超越射透多羅樹之葉蔭。

世尊!斯我一足之幅度,有如由東海至西海之廣。於我起如是願:我於步行,得到世界之邊極。

世尊!我具有如是速力,於如是足幅,於飯食之外,大小便之外,睡以治疲勞外,行我壽命百歲之間,未達世界之邊極,中途而死。

世尊!希有,得未曾有也。世尊!此實是由世尊所語:『我不語於此不生〔何物〕,不衰、不死、不沒,步行而得知、得見、得到達不生起彼世界之邊極。』」

〔世尊曰:〕友!我非說不達世界之邊極而成苦惱之邊極。友!我說示:於此一尋之有想有意之身體上、到達世界與世界之果、世界之滅與世界之滅道。

       步行於世界     不得達邊極
       不達世邊極     不以脫苦惱
       是故實賢者     及世間解者
       達世界邊極     終以成梵行
       惡之澄靜者     知世之邊極
       此世及後世     無有所求者

〔二七〕第七 難陀

立於一面之難陀天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時過日夜移     青春棄我等
       觀死此恐怖     齎樂積功德

  〔世尊:〕時過日夜移     青春棄我等
        [P.63] 觀死此恐怖     棄欲希寂靜

〔二八〕第八 難提毘舍羅

立於一面之難提毘舍羅天子,向世尊語偈曰:

       四輪九門孔     污穢滿貪欲
       乃是不淨性     大雄從如何
       有此之出口

  〔世尊:〕以斷惡欲貪     乃至繩與網
       拔棄渴愛根     如是有出口

〔二九〕第九 須尸摩

舍衛城因緣。

時,尊者阿難往詣世尊處,禮敬世尊坐於一面。世尊對坐於一面之阿難宣說:「阿難!汝亦喜舍利弗否?」

〔阿難曰:〕「世尊!不愚、不污、不迷亂、不亂心者,有誰不喜歡尊者舍利弗者!世尊!尊者舍利弗是賢者。世尊!尊者舍利弗是大慧。世尊!尊者舍利弗是廣慧。世尊!尊者舍利弗是速慧。世尊!尊者舍利弗是迅慧。世尊!尊者舍利弗是銳慧。世尊!尊者舍利弗是貫通慧。世尊!尊者舍利弗是小欲。世尊!尊者舍利弗是知足。世尊!尊者舍利弗是遠離。世尊!尊者舍利弗是不共住。世尊!尊者舍利弗是精進。世尊!尊者舍利弗是辯者。世尊!尊者舍利弗是聽忠言之人。世尊!尊者舍利弗忠告者。世尊!尊者舍利弗是惡之責難者。世尊!不愚、不污、不迷亂、不亂心者,有雖不喜歡尊者舍利弗者!」

[P.64]

〔世尊曰:〕「阿難!確實如是,阿難!確實如是。阿難!不愚、不污、不迷亂、不亂心者,有誰有不喜歡舍利弗者!阿難!舍利弗是賢者、是大慧、廣慧、速慧、迅慧、銳慧、貫通慧、小欲、知足、遠離、不共住、精進、辯者、聽忠言者、忠告者、惡之責難者。」

時,須尸摩天子於讚歎彼尊者舍利弗之德中,為天子大眾所圍繞而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須尸摩天子,以此告世尊曰:「世尊!不愚、不污、不迷亂、不亂心者,有誰不喜歡尊者舍利弗者!尊者舍利弗是賢者……乃至……惡之責難者也、不愚、不污、不迷亂、不亂心者,有誰不喜歡尊者舍利弗者!」

時,須尸摩天之天子眾,於讚歎尊者舍利之德時,以生喜悅、歡喜而顯其勝色光。

[P.65]

譬喻清淨而好性質,八角善磨之吠琉璃珠置於黃毛布上,其光之輝照。如是須尸摩天子之天事眾,讚歎尊者舍利弗之德時,生喜悅、歡喜而顯其勝色光。

譬喻由精巧金工師,以作巧妙之閻浮河金之頸飾,置於黃毛布之上,以輝耀其光。如是須尸摩天子之天子眾……乃至……顯……。

一〇

譬如夜將曉,明星輝照之光……〔乃至〕……

一一

譬如秋季太陽昇於澄雲之空,以拂虛空所有之暗,以輝耀其光。如是須尸摩天子之天子眾,於讚歎尊者舍利弗之德時,以顯其勝色光。

一二

時,須尸摩天子關於尊者舍利弗,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無忿而小欲     柔和而調順
       擔師譽聖者     知舍利弗智

一三

時,世尊關於尊者舍利弗,以偈答須尸摩天子曰:

       無忿而小欲     柔和而調順
       善調之庸人     如待薪資金
       用以待死時     舍利弗智者
       為世所皆知

〔三〇〕種種之外道師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養餌處。

[P.66]

時,眾多之種種外道弟子之天子等,阿舍摩、舍波利、任迦、阿考吒迦、吠坦婆利、摩納婆伽彌耶,於黎明往詣世尊處,其勝光徧照竹林。詣已,禮敬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阿舍摩天子,關於富蘭那迦葉,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世間之割殺     以及害與奪
       迦葉謂非惡     不見自功德
       彼述實自信     相應為師尊

時舍波利天子,關於末伽梨瞿舍羅,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苦行與厭離     以善自制伏
       與人語止爭     離於有罪語
       平等於語實     何以彼如是
       不為其惡耶

時,任迦天子,關於尼乾陀若提子,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厭離巧比丘     制御四種身
       開顯被見聞     彼何無罪過

時,阿考吒迦天子,關於種種之外道師,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據陀迦旃延     乃至尼乾陀
       又此末迦梨     以及富蘭那
       為人人之師     達沙門果人
       如何於彼等     遠離善人焉

時,吠坦婆利天子,以偈答阿考吒迦天子曰:

       號吼卑野干     畢竟是野干
       不管於如何     難等於獅子
       裸形而妄語     以為眾之師
       疑訝之行為     難等於善人

[P.67]

時,惡魔波旬,隨從吠坦婆利天子而入,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苦行與厭離     守遠離生活
       物質入於心     以樂喜天界
       不導人他界     彼等正教誨

時,世尊知此惡魔波旬,以偈答惡魔波旬曰:

       此世及彼世     不管任何色
       光顯輝中空     此等皆是實
       那牟尼所讚     如對魚於餌
       因為是不殺     而可令投棄

一〇

時,摩納婆伽彌耶天子,關於世尊,於世尊前,唱此偈曰:

       王舍城諸山     尾布羅最勝
       雪山之諸山     白山為最勝
       行於空中者     太陽為最勝
       海為水中勝     月為星中勝
       世界及天界     云佛是第一

此嗢陀南:

       濕婆與差摩     世理並陶師
       姜睹及赤馬     難提毘舍羅
       難陀須尸摩     種種外道師
       此等共為十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13 冊 No. 0006 相應部經典(第1卷-第11卷)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回上層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