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卷

金版大藏經 第121冊
No.1565 瑜伽師地論義演(第33卷-第40卷) (5卷)
【唐 清素.澄淨述】
第 34 卷

下一卷
 

瑜伽師地論義演卷第三十四

論卷第八十二 攝釋分之下

論聽者至無倒聽聞。

演曰十二聽文中分二初標舉後徵釋此初也。

論云何安處。

演曰後徵釋文中分二初徵後釋此初也。

論謂或由一因或乃至十。

演曰後釋分二初揔標舉數後依標別釋此初也。

論一因至安樂故。

演曰後依標別釋文中分十一明一因乃至十明十因初中分二初標後釋此初也。

論此中至法受中說。

演曰後釋或有利益非安樂等四句者一現在利益當來非安樂如現在樂順益貪心名為利益當來受惡道苦名非安樂二現在非安樂當來利益如現在苦行求無上道名非安樂當來感果入聖超凡名為利益三現在利益當來安樂如現在修菩薩行所獲功德名為利益當來感果證大菩提名為安樂四現在非利益當來非安樂如現在貧苦不修善道名非利益當來復受三惡道苦名非安樂如菩薩地法受中說或有法受現在受樂於當來世受苦異熟或有法受現在受苦於當來世受樂異熟或有法受現在受樂於當來世受樂異熟或有法受現在受苦於當來世受苦異熟。

論二因至一切法故。

演曰二明二因文中分二初標後釋此初也。

論善建立者至有勝果故。

演曰後釋分二初順釋後反成此初也。

論若不尒者至應無有果。

演曰後反成。

論三因至涅槃因故。

演曰三明三因文中分二初別解三事後揔結釋成此初也。

論如是三事至聽聞方得。

演曰後[打-丁+忽]釋成。

論四因至速證涅槃。

演曰四明四因由此受捨善惡因者謂受善捨惡因故。

論五因至所說正法。

演曰五明五因文中分二初標後釋此初也。

論有因緣至當廣分別。

演曰後釋文中分二初釋五因功能後顯三慧清淨初中分二初番釋後番釋此初也有因緣者謂有緣起制立一切所學處故有出離者謂有犯制立如法還出離故有依趣者謂由四依制立超越一切惡戒諸毀犯故有勇猛者制立遠離受用欲樂自苦行邊隨順士用令成就故有神變者謂由三種所現神變為令獲得速疾神通無閒制立正教授故。

論復有五因至甚深句義。

曰後番釋。

論諸佛世尊至修所成慧。

演曰後顯三慧清淨。

論六因至內證所知。

演曰六明六因。

論七因至尊卑差別。

演曰七明七因謂我當修集七種正法者九十七云一聞所成作意所緣故二思所成及修所成作意所緣故三即此三種作意加行時差別故四於受用財遍受用財善通達故五受用財法於時時閒從他得故六於究竟時內離上慢無失壞故七亦於他所離增上無失壞故如彼廣說。

論八因至後樂果故。

演曰八明八因。

論九因至逼迫事故。

演曰九明九因文中分二初標後釋此初也。

論一能出生至是故先說。

演曰後釋棄捨七財貧等者謂棄捨七聖財即貧建立十聖財即富也。

論十因至等持等至。

演曰十明十因廣大甚深者即真如也相似甚深者即二空也由證真如以空為門故名相似諸緣起法者謂真如理及二空門皆由因緣法顯故論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能斷五法者斷五盖也能修七法者修七覺也所有集法皆成滅法者煩業等名為集法由聽法故斷之成滅遠塵離垢等者法忍永離煩名為遠塵法智永斷障垢故云離垢無漏智起離於邪妄見法真性名生王法眼。

論讚佛略廣至一略二廣。

演曰十三讚佛略廣文中分二初揔標舉數後依標別釋此初也。

論略讚佛者至五者威德。

演曰後依標別釋文中分二初略後廣初中分二初讚佛五相後讚佛六德初中分二初揔標列後別牒釋此初也。

妙色至十隨好。

演曰後別牒釋文中分五一妙色二靜寂三勝智四正行五威德此初也。

論靜寂至習氣。

演曰二靜寂。

論勝智至無礙無著。

演曰三勝智。

論正行至正行圓滿。

演曰四正行。

論威德至神通遊戲。

演曰五威德。

論復有六種略讚如來。

演曰後讚佛六德文中分二初揔標後別釋此初也。

論謂功德至攝決擇分。

演曰後別釋離垢染者離纏垢也無濁穢者離隨眠也。

論廣讚佛者至德無量故。

演曰後廣文中分二初標後釋此初也。

論能施光明至戒耆宿故。

演曰後釋文分十四一讚六德二讚四德三讚五德四讚六德五讚七德六讚八德七讚十一德八讚十号九讚二十二德十讚漏盡德十一讚六德十二讚知法人德十三讚九德十四讚八德此初也具三眼者肉天慧三也。

論如是兩足至難得寶。

演曰二讚四德兩足中尊者佛於二足多足無足一切中尊今云兩足尊於三類中兩足為貴能入道故謂人天類佛亦兩足故言兩足尊。

論如是為哀至常悲愍者。

曰三讚五德。

論如是為眼至皆依於義。

演曰四讚六德。

論如是能證至是引道者。

演曰五讚七德。

論如是人中至所不染故。

演曰六讚八德。

論如是是無至薩迦耶故。

演曰七讚十二德三寂靜者謂身語意三寂靜也。

論如是如來至是薄伽梵。

演曰八讚十号一如來二應三正等覺四明行圓滿五善逝六世閒解七無上丈夫調御士八天人師九佛十薄伽梵如八十三釋。

論如是白法至大常住者。

演曰九讚二十二德愛水難超可同深壍超過名度深壍也。

論如是至盡諸有結。

曰十讚漏盡德。

論如是至最上丈夫。

演曰十一讚六德永斷五支者支者分也謂五下分五上分皆永斷也成就六支者一安住淨戒支二善守律儀支三軌則圓滿支四所行圓滿支五見罪怖畏支六受學學處支如前二十二論廣釋乃至者超越之詞若次六支下應說守護四所依止心善解脫慧善解脫純善積集眾德而能尅證最上丈夫。

論如是至有尊卑者。

演曰十二讚知法人德。

論如是至是眾生尊。

演曰十三讚九德文中分二初標後釋此初也。

論此中離垢至故名勝觀。

演曰後釋。

如是至微妙智者。

演曰十四讚八德文中分二初揔標列後別牒釋此初也。

論此中大悲至平等轉故。

演曰後別牒釋。

論復次此中至大師功德。

演曰十四學勝利文中分二初略釋經體以明勝利後廣釋經體以明勝利初中分二初明五分法後明五勝利初中分三一法二喻三合初中分二初釋後結此初也此中有五一諸說法師應於如是安立釋經法相先當尋求若文若義次復為他轉法等五釋宣說正法二應安立自身說善法等十種圓滿三自安立應起如是品類言說處五大眾說可喜樂等八種言詞為眾說法四安處聽眾令住恭敬無倒聽聞五應先讚大師功德。

論若有具足至說正法者。

演曰後結。

論當知猶如五分音樂。

演曰二喻五分音樂者即宮商角徵羽也。

論能令自他生大喜樂。

演曰三合。

論又能引發至五種勝利。

演曰後明五勝利文中分二初揔標舉數後依標別釋此初也。

論一於佛言至無量功德。

演曰後依標別釋由前五分說正法故獲斯五利一由推尋文義轉五種釋故於佛言義解了不難二由說法者善法義等十種圓滿故能善圓滿說諸法相三由處大眾說可喜樂等八種言詞為眾說法故能善起發自他相續廣大歡喜四由安處聽眾令住恭敬無倒聽聞故能引出離乃至天上人中稱譽遍滿五由讚大師即是讚佛略廣故能生起無量功德。

論復次如經至文義為體。

演曰後廣釋經體以明勝利文中分二[打-丁+忽]標舉後別牒釋此初也。

論文者至修學勝利。

演曰後別牒釋文中分二初釋文後釋義初中分二初釋學勝利後例釋餘三初中分三一標二釋三結此初也。

論此中有十至則攝於語。

演曰二釋此中有十二字者汝等苾蒭至修學勝利是十二字四名者汝等苾蒭是一名應當安住是第二名修學是第三名勝利是第四名一句者即此十二字四名都成一句則攝六文中第一名第二句第三字此中言說是學處相則攝第五行相如來言說本為苾蒭請問則攝第六機請如來所說言音則攝第四語。

是故此經一句具攝六文。

演曰三結。

論如是慧為至隨相應知。

演曰後例釋餘三謂此經言慧為上首此中有四字一名一句如是則攝六文中名句字身乃至如來所說言音則攝於語等言等彼解脫堅固及念為增上亦攝六文隨相應知。

論義者。

演曰後釋義文中分三一標牒其名二依標別釋三結無過增此初也。

論謂地義中至是名地義。

曰二依標別釋文中有十一地義二相義三作意等義四依處義五勝利義六過患義七所治義八能治義九略義十廣義初中有三謂標釋結如文可知。

論於相義中至是名相義。

演曰二相義文中分三謂標釋結學勝利者是戒自相謂戒是色法無有相應共有之法故但自相慧為上首者具二種相一唯慧自體是慧自相二慧所依根及慧助伴同時心所并慧所緣應云慧之所依慧之助伴慧之所緣此之三種相從亦名為慧是慧共相解脫堅固者謂永離一切煩麤重繫縛是解脫自相念為增上者是念心所自相。

論作意義中至是名作意義。

演曰三作意等義文中分二初明作意後例智等此初也學勝利者非諸作意唯是顯建立作意處所謂戒學是作意所依處所以依戒故而修作意慧為上首者應知即是了相作意勝解作意解脫堅固者顯示遠離作意攝樂作意方便究竟作意方便究竟果作意念為增上者此顯觀察作意如前三十三釋。

論由此道理至應隨建立。

演曰後例智等智謂苦等十智等者等取六識九遍知三解脫門十智義中學勝利者解脫及念並非十智慧為上首者十智所攝六識義中學勝利者及解脫堅固並非六識慧及於念意識相應九遍知中勝利慧念非九遍知解脫堅固通九遍知三解脫中學勝利者及慧念二非三解脫解脫堅固三解脫攝。

論依處義中。

演曰四依處義文中分三一標二釋三結此初也。

論依於涅槃至乃至慶喜。

演曰二釋分三一事依處二補特伽羅依處三時依處初中分二初正釋後通妨初中有三一根本事依處二得方便事依處三悲愍他事依處初中有六一者善趣二者惡趣三者退墮四者勝進五者生死六者涅槃此中但說第六涅槃得方便事依處中有十二種謂十二種行一者欲行二者離行三者善行四者不善行五者苦行六者非苦行七者退分行八者順進分行九者雜染行十者清淨行十一者自義行十二者他義行此中但說第十清淨行悲愍他事依處中有五種一者念離欲二者示現三者教導四者讚勵五者慶喜此中但說後三問學勝利等於根本事中何故不說勝進得方便十二行中何故不說離行善行順進分行自義行悲愍他事五中何故不說離欲行等。

論當知此中至說清淨行。

演曰後通妨。

論出家補特至應當慶喜。

曰二補特伽羅依處前明補特伽羅依處有二十七種今言出家等簡在家等於出家中依[而/火]根等一切補特伽羅中辯學勝利等四句經也。

論又於過去至及讚勵。

演曰三時依處。

論是名依處義。

曰三結。

論勝利義中至是勝利義。

演曰五勝利義文中分三謂標釋結如文可知。

論過患義中至儲餘財物。

演曰六過患義文中有二謂標及釋。

論所治義中至皆是能治。

演曰七所治義八能治義二文合也有二番釋標及釋結如文易知。

論於略義中至名略廣義。

演曰九略義十廣義二文合也標及釋結如文可知。

論除此更無若過增。

曰三結無過增。

論復次於解釋中。

演曰後略於前十四門中第二釋中文分為二初依五義釋後依六義釋初中分三一[打-丁+忽]標舉二別牒釋三揔結前此初也。

論法者。

演曰後別牒釋文中分五一法二等起三義四釋難五次第初中分二初牒後釋此初也。

論謂於十二至由了義故。

演曰後釋明學勝利等四句經文於十二分教中是第一契經所攝又是第三記別所収所以知者由了義故如彼經說汝等苾蒭乃至念為增上等則記別戒等得解脫果故云又是記別也。

論等起者。

演曰二等起文中分三一牒二釋三結此初也。

論謂應當說至發起此經。

演曰二釋文中有四一謂應當說依止處所等二為顯示精勤修習等三為顯示重財利者等四為顯示四種苾蒭體故此初也發起此經者發起此勝利等四句經也。

論又為顯示至清淨行者。

演曰二為顯示精勤修習等此意為顯清淨行人說學勝利等四句經也。

論及為顯示至三學勝利。

演曰三為顯示重財利者等此意為化耽著財利苾蒭令依學勝利等精進修習速得圓滿三學勝利故說此經。

論又為顯示四種苾蒭體故。

演曰四為顯示四種苾蒭體故文中分四一標二列三徵四釋此初也。

論此中經言至苾蒭體故。

演曰二列為令遠離種姓等者苾蒭不應憶於種姓身形端正要須持戒學勝利者方名苾蒭及令遠離詐現等者謂有苾蒭外相詐現威儀內恒違犯戒律令遠離彼故說持戒學勝利等名密護威儀苾蒭體故為令遠離計著虛妄聲譽等者令遠虛譽而求真智也勸令修習真實等者既離虛妄勸修真實離邪正行為苾蒭體。

論所以者何。

演曰三徵。

論若有愛樂至念為增上。

演曰四釋如文思之可解。

論如是等類皆名等起。

演曰三結。

論義者。

演曰三義文中分二初牒後釋此初也。

論謂[打-丁+忽]義中。

演曰後釋文中分二初明揔義後明別義初中分三一揔標二別釋三通妨此初也。

論當知此經至及正行果。

演曰二別釋文中分四一者引了義經二者分別事究竟三者行四者果此初也此經但說正行及正行果名了義經。

論如是戒等至學之邊際。

演曰二者分別事究竟三學若滿眾行悉圓眾行雖多不過三學故云學之邊際也。

論又言如是至瑜伽所攝。

曰三若行四種瑜伽者一信二欲三精進四方便此四瑜伽即是行也。

論又言如是至顯正行果。

曰四者果三學是前四瑜伽果問何故先說尸羅次明精進後顯方便耶。

論此中信欲至慧等方便。

演曰三通妨顯揚十三釋云此中信欲為先故攝受尸羅聽受法時由正勤力修習慧等要假方便。

於別義中。

演曰後明別義文中分二初標後釋此初也。

論所言學者。

演曰後釋文中分七一明修學二明勝利三明苾蒭四明安住五明其慧六明解脫七明其念初中分二初正明修學後例釋餘法初中分二初標後釋此初也。

論是勤精進至名之差別。

演曰後釋分四一分別差別名二分別自體相三訓釋言詞四義門差別此初也此中學者亦名為習亦名為修是名之差別。

論清淨身語至是學自性。

演曰二分別自體相以清淨身語正命為體。

論由此正行至及因果故。

演曰三訓釋言詞謂所言學者由此正行尸羅及忍辱等修顯發故名之為學又為離破戒垢故名靜寂得戒故名清涼進習於道除滅障故名為學又應如前說相等者如前說由五種方便一由相故二由自性故三由業故四由法故五由因果故此說由相故得名為學乃至由因果故得名為學。

論義門差別中。

演曰四義門差別文中分二初標後釋此初也。

論自性差別至五十學處。

演曰後釋文中分五一自性差別二界差別三時差別四位差別五補特伽羅差別此初也七品尸羅者品者類也准四分戒說一四波羅夷法二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三二不定法四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五九十波逸提法六四波羅提提舍尼法七七滅諍法上名七品尸羅共成一百五十學處為戒自性言或過一百五十學處者并一百眾學戒法為戒自性故云或過一百五十。

論界差別者至非界所繫。

演曰二界差別問何故無色行中亦有靜慮律儀耶荅准慈恩云靜慮律儀通色無色八地故對法第八云由無色界麤色無故略不建立色戒律儀由此故知無色亦有靜慮律儀此從所防假名為色何必要藉有所依身。

論時差別者至平等無異。

演曰三時差別。

論位差別者。

演曰四位差別文中有三一標二釋三結此初也。

論謂入正法至心慧二位。

演曰二釋。

論如是等類是位差別。

演曰三結。

論補特伽羅差別者。

演曰五補特伽羅差別文中分三一標二釋三結此初也。

論此中意說至唯人非天。

演曰二釋非無縛者謂彼經云應當安住修學勝利故知非無縛人也。

論如是等類至伽羅差別。

演曰三結。

論如於學勝利至五種差別。

演曰後例釋餘法於第四義門差別中於學勝利有自性等五種差別如是慧為上首解脫堅固念為增上此之三種亦如於學勝利有自性等五種差別。

論此中勝利者。

演曰二明勝利文中分二初標後釋此初也。

論是功德至名之差別。

曰後釋分四一分別差別名二分別自體相三訓釋言詞四義門差別此初也此中勝利者亦名功德亦名增進亦名圓滿是名之差別。

論如說當觀至是其自性。

演曰二分別自體相十種勝利如下文說。

論此法能有至故名勝利。

演曰三訓釋言詞又復此法隨生等者謂種隨所生定應隨逐故名勝利又復此法稱讚等者由持戒故稱讚所隨故名勝利。

論門差別者至乃至廣說。

演曰四義門差別十種差別者即令僧精貌等十句如下文說。

論此中苾蒭者。

演曰三明苾蒭文中分二初標後釋此初也。

論是沙門至名之差別。

演曰後釋分四一分別差別名二分別自體相三訓釋言詞四義門差別此初也此中苾蒭者亦名沙門亦名捨家法趣非家等是名之差別。

論具足別解至是其自性。

演曰二分別自體相於別解脫上假立眾同分為苾蒭體。

於形色至名為苾蒭。

演曰三訓釋言詞。

論門差別者至是門差別。

演曰四義門差別謂苾蒭中有四姓等出家不同名門差別。

論此中住者。

演曰四明安住文中分二初標後釋此初也。

論是俯於時至名之差別。

演曰後釋分四一分別差別名二分別自體相三訓釋言詞四義門差別此初也此中住者亦名俯就於時亦名精勤亦名修習是名之差別。

論此住自性至無有別法。

演曰二分別自體相。

論種種威儀至此是訓詞。

演曰三訓釋言詞。

論門差別者至住門差別。

演曰四義門差別。

此中慧者。

演曰五明其慧文中分二初標後釋此初也。

論是智見明至名之差別。

演曰後釋分四一分別差別名二分別自體相三訓釋言詞四義門差別此初也此中慧者亦名智亦名見亦名明亦名現觀是名之差別。

論簡擇法相至為其自性。

曰二分別自體相。

論訓詞者至故名為慧。

演曰三訓釋言詞。

論門差別者至如前分別。

演曰四義門差別如前分別者如前修學中義門差別有其五種一自性差別二界差別三時差別四位差別五補特伽羅差別此解慧中義門同彼亦有五種故云如前分別下解脫及念准慧會釋更不繁敘。

論此中解脫者。

演曰六明解脫文中分二初標後釋此初也。

論是永斷離至名之差別。

演曰後釋分四一分別差別名二分別自體相三訓釋言詞四義門差別此初也此中解脫者亦名永斷亦名離繫亦名清淨亦名滅盡亦名離欲等是名之差別。

論自性者至煩永斷。

演曰二分別自體相。

論訓詞者至故名解脫。

演曰三訓釋言詞梵云牟尼此云寂默有其二義一離言故二離過故名為寂默。

論門差別者至如前應知。

演曰四義門差別如前應知者如慧中會釋訖。

論此中念者。

演曰七明其念文中分二初標後釋此初也。

論是不忘失至名之差別。

演曰後釋分三一正釋其念二例住差別三指如前說初中分四一分別差別名二分別自體相三訓釋言詞四義門差別此初也此中念者亦名不忘失亦名心明記憶是名之差別。

論自性者是心所有法。

演曰二分別自體相。

論訓詞者至故名為念。

演曰三訓釋言詞。

論門差別者至六種隨念。

演曰四義門差別法隨念等者等取僧隨念等三。

論如是如念至廣說差別。

演曰二例住差別。

論又復如前至當知差別。

演曰三指如前說亦如慧中會釋訖。

論復次於釋難中。

演曰四釋難文中分二初標後釋此初也。

論問住學勝利者義何謂耶。

演曰後釋文分一十三叚一釋住學勝利難二釋慧為上首難三釋解脫堅固難四釋念為增上難五釋三學不次難六釋不說心學修滿難七釋不說住慧等勝利難八釋不說住解脫上首難九釋何名住學勝利難十釋依何戒說住學勝利難十一釋依何慧說慧為上首難十二釋依何解脫說住解脫堅固難十三釋依何念說念為增上難初中分二初難後釋此初也。

論荅此增語至勝功德住。

演曰後釋。

論問慧為上者義何謂耶。

演曰二釋慧為上首難文中分二初難後釋此初也。

論荅此增語至慧根第一。

演曰後釋。

論問解脫堅固者何謂耶。

演曰三釋解脫堅固難文中分二初難後釋此初也。

論荅此增語至煩永斷。

演曰後釋。

論問念為增上者義何謂耶。

演曰四釋念為增上難文中分二初難後釋此初也。

論荅此增言至不生喜足。

演曰後釋。

論問於餘經至非增上心。

演曰五釋三學不次難文中分三一正釋二引證三釋成初中分二初難後釋此初也。

論荅此中顯示至增上心學。

演曰後釋。

論如世尊說至慧根之力。

演曰二引證。

論今此經中至俱時而說。

曰三釋成。

論問餘經中至修習滿耶。

演曰六釋不說心學修滿難文中分二初難後釋此初也。

荅如前至道理亦尒。

演曰後釋如前三學不次難中所說此中亦尒。

論問何故此中至勝利等。

曰七釋不說住慧等勝利難文中分二初難後釋此初也。

論荅於下劣至住學勝利。

演曰後釋。

問夫解脫至解脫上首。

演曰八釋不說住解脫上首難文中分二初難後釋此初也。

論荅於下劣至最為堅固。

演曰後釋。

論問何等名為住學勝利。

演曰九釋何名住學勝利難文中分二初難後釋此初也。

論荅至諸學處中。

演曰後釋分二初略釋後廣釋初中分三一標二釋三結此初也。

論觀十勝利至常作常轉。

演曰二釋。

論如是名為住學勝利。

演曰三結。

論問攝受於僧至何義耶。

曰後廣釋分七一釋十種勝利難二釋常守尸羅難三釋堅守尸羅難四釋常作難五釋常轉難六釋受學學處難七重釋常守堅守難初中分二初難後釋此初也。

論荅攝受於僧者是揔句。

演曰後釋分二初明揔句後明別句此初也。

論令僧精貌至無斷絕故。

演曰後明別句文中分二初明別句即十種勝利後略攝為三廣開為十此初也顯揚云餘是別句此論中無下令僧精貌等與此論並同。

論如是十種至廣開為十。

演曰後略攝為三廣開為十文中分三一標二徵三釋此初也。

論何等為三。

演曰二徵。

論一者令僧至長時隨轉。

演曰三釋分二初略攝為三後廣開為十此初也前二攝前九種勝利第三攝前第十一種勝利。

論此中由七至及安樂住。

演曰後廣開為十文中分二初標後釋此初也。

論七種隨護至長時隨轉。

演曰後釋七中第一攝前揔句七中第二攝十中第一七中第三攝十中第二七中第四攝十中第三第四第五七中第五攝十中第六七中第六攝十中第七七中第七攝十中第八第九最後一句攝十中第十。

論云何常守至捨學處故。

演曰二釋常守尸羅難。

論云何堅守至犯學處故。

演曰三釋堅守尸羅難。

云何常作至無穿穴故。

演曰四釋常作難。

論云何常轉至復還淨故。

演曰五釋常轉難。

論云何受學至諸學處故。

演曰六釋受學學難。

論如是行者至不應作故。

演曰七重釋常守堅守難。

問世尊說至住學勝利。

演曰十釋依何戒說住學勝利難文中分二初難後釋此初也事善戒者五戒名近事戒苾蒭戒者出家五眾名苾蒭戒近住戒者八戒名近住戒靜慮戒等持戒者即定共戒聖所愛戒者即道共戒。

論荅依苾蒭戒由最勝故。

演曰後釋謂苾蒭戒能生無漏尸羅故名最勝。

論問世尊說至依慧上首。

演曰十一釋依何慧說慧為上首難文中分二初難後釋此初也。

論荅具依三慧。

演曰後釋。

論問世尊說至解脫堅固。

演曰十二釋依何解脫說住解脫堅固難文中分二初難後釋此初也世間解脫者是假名以世俗道不能斷結不得無為故。

論荅依出世間不動解脫。

演曰後釋。

論問世尊說至念為增上。

演曰十三釋依何念說念為增上難文中分二初難後釋此初也。

論荅就勝為至觀察隨念。

演曰後釋。

論復次於次第中。

演曰五次第文中分二初標後釋此初也。

論先應安住至作意思惟。

演曰後釋分三一圓滿次第二能成次第三解釋次第初中分三一標二釋三結此初也。

論如是行者至速得成滿。

演曰二釋。

如是名為至漸圓滿故。

演曰三結。

論能成次第者。

演曰二能成次第文中分二初番釋後番釋初中分三一標二釋三結此初也。

論謂由住學至念為增上。

演曰二釋。

論如是名為能成次第。

曰三結。

論又如是住至能成次第。

演曰後番釋。

論解釋次第至故名大師。

演曰三解釋次第文中分二初揔標列後別解釋此初也。

論從他聽聞至故曰聲聞。

演曰後別解釋文中分三一教誡聲聞二化導菩薩三摧滅外道初中分四一釋聲聞名二釋外妨難三明所說法四辯其學處此初也。

論問何因緣至真實子故。

演曰二釋外妨難。

論此中法者至說名句文身。

演曰三明所說法。

論學處者至五毀犯聚。

演曰四辯其學處五毀犯聚者亦名五種制亦名五犯聚以須禁防稱之為制違禁起非名之為犯一犯含多名為犯聚一波羅夷二僧伽婆尸沙三波逸堤四波羅提提舍尼五突吉羅如二十八釋。

論具憐愍者至諸無量故。

演曰二化導菩薩文中分四一明大悲普覆二明示宣理教三明利樂差別四明解脫善證初中分二初明所覆後明能覆初中分八一具憐愍者二具大悲者三樂義利者四求利益者五恒悲愍者六為令多人梵行久住者七轉廣者八乃至為諸天人者此初也。

論具大悲者至多苦法故。

演曰二具大悲者。

論樂義利者至多樂法故。

演曰三樂義利者。

論求利益者至妙善法故。

演曰四求利益者。

論恒悲愍者至不善法故。

演曰五恒悲愍者。

論為今多人至等族姓說。

演曰六為令多人梵行久住者。

論轉增廣者至後增廣說。

演曰七轉增廣者。

論乃至為諸至有勢力說。

演曰八乃至為諸天人者。

此中顯示至非唯一分。

演曰後明能覆。

論正善開示至所有性故。

演曰二示宣理教文中分二初示理後宣教此初也。

論宣說正法至如是正法。

演曰後宣教。

論如是能令至增上戒說。

演曰三明利樂差別文中分三一依增戒等明利樂二依讚杜多等明利樂三依慧善觀察明利樂初中分二初正明利樂後釋利樂名初中分三一利益非安樂二安樂非利益三利益亦安樂此初也。

論如是能令至不自在行。

演曰二安樂非利益。

論如是能令至增上慧行。

演曰三利益亦安樂。

論此行善故至名為安樂。

演曰後釋利樂名。

論復次至是名利益。

演曰二讚杜多等明利樂文中分三一利益非安樂二安樂非利益三利益亦安樂此初也。

若於是處至是名安樂。

演曰二安樂非利益。

若處世尊至利益安樂。

演曰三利益亦安樂。

又說如來至上慧學說。

演曰三依慧善觀察明利樂文中分二初正明利樂後釋善觀名初中有三謂如來於諸法中以彼彼慧善觀察者若為利益非安樂依增上戒學若為安樂非利益依增上心學若為利益亦安樂依增上慧學。

論當知此中至正覺悟故。

演曰後釋善觀名。

論於彼彼至增上慧說。

演曰四明解脫善證文中分二初正明解脫後釋善證名此初也。

論由二因緣至無退法故。

演曰後釋善證名。

論我尸羅蘊至如前應知。

演曰三摧滅外道正摧外道兼破小乘故論云我尸羅蘊不圓滿者謂或於尸羅修習一分者即小乘尸羅望於大乘名為一分或不依止如是尸羅圓滿修習諸定地戒者即外道不依大乘尸羅圓滿修習諸定地戒我於諸法不善觀察者由二種相一者不能長夜串習遍了知故二者顛倒非正覺悟故我於解脫不善證得者由二種證一者不到究竟故二者非不還法故退法故。

論我所應說至及廣分別。

演曰三揔結前謂前初廣後略既結略所標舉及結前來廣分別也。

論復次至一切契經。

演曰後依六義釋文中分四一標二列三結四釋此初也。

論一者遍知至受彼果故。

演曰二列。

論由此六相至一切經典。

演曰三結。

論此中事者至我生盡。

演曰四釋。

論如是等類名攝釋分。

演曰三結歸本名。

論卷第八十三 論攝異門分之上

演曰前名決擇即決擇本地分中之義次名攝釋即攝釋本地分中之文今名攝異門即攝本地分中文義二種於此分中論有兩卷此卷在初故言之上。

論如是至攝異門。

演曰明此分中[打-丁+忽]分為三一結前問後二依問為通三結歸本名此初也。

論揔嗢柁南至[打-丁+忽]頌應知。

演曰二依問為通文中分二初[打-丁+忽]別此初也謂白品異門等宣說善法為開悟義覺黑品異門等宣說不善法為開悟義覺故略揔頌白黑二品應知也。

論別嗢柁南至施戒道廣說。

演曰後別文中分二初釋[打-丁+忽]中白品後釋[打-丁+忽]中黑品初中分二初舉頌釋後長行釋此初頌有八門一師二第一三二慧四四種善說等五亦有因緣等六施七戒八道。

此中大師至隨聖教者。

演曰後長行釋文中分四一釋師等八門二釋智等十五門三釋如來等十門四釋欲等九門初中有八一釋師二釋第一三釋二慧四釋四種善說等五釋亦有因緣等六釋施七釋戒八釋道初中分二初明師主能化之儀後明徒眾所修之行初中分二初明三師人法異同後辯三師獎導不等初中分二初明三師立名不同說法有異後明三師立名有異說法皆同初中分二初明三師立名不同後明三師說法有異此初也。

論開許制止至教誡轉故。

演曰後明三師說法有異謂大師立教開許制止一切應作不應作故紹師傳教時時教授襲師隨教教誡轉故。

論當知即是至及隨說者。

演曰後明三師立名有異說法皆同文中分二初明三師立名有異後明三師說法皆同此初也謂能說即大師立聖教者傳說即紹師傳聖教者隨說即襲師隨聖教者。

論驅造作不應作故。

演曰後明三師說法皆同謂驅造作破犯戒者不應作故問何故前明開許等三師說法有異後辯驅三師說法皆同荅前明開許等三師位次儀則有殊所以說法有異後辯驅等三師呵責理既無殊所以說法皆同。

論名能獎者至應作事故。

演曰後辯三師獎導不等文中分二初明獎不等後明導不等初中分三一明能獎二明勝獎三明至獎此初也即大師名能獎者也。

論名勝者至能開示故。

曰二明勝獎即紹師名勝獎者也。

論名至獎者至皆能遣故。

演曰三明至獎即襲師名至獎者也。

論名能導者至皆能遣故。

演曰後明導不等文中分三一明能導二明勝導三明至導此初也即大師名能導者也。

論名勝導者至皆能遣故。

演曰二明勝導即紹師名勝道者也。

論名至導者至名第二伴。

演曰三明至導即襲師名至導者也第二伴者即弟子對師主名伴謂大師名主紹師名第一伴襲師名第二伴前說紹師即是第一弟子影取襲師即是第二弟子此說襲師名第二伴影取紹師名第一伴論顯方隅[牙-(必-心)+?]影說故亦離繁言生學者智故。

論隨轉伴故名為善友。

演曰後明從眾所修之行文中分二初明能修之人後明所修之行初中分四一明善友二明知識三明憐愍四明有恩此初也。

論宿昔同處至名為知識。

演曰二明知識。

論父母宗親至名憐愍者。

演曰三明憐愍。

論若非眷屬至名有恩者。

演曰四明有恩。

論言義利者至俱通二品。

演曰後明所修之行名信述者為信彼印述在心名信述也言梵行者謂八聖道支與梵為行故云梵行又梵行者遠離非梵行習[婬-壬+(工/山)]欲法故云梵行又言安住餘梵行者謂三十七菩提分法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支聖道彼由三處之所攝受謂七覺支在見道由定增勝即定覺支為自性餘六為品類揔名為定故云謂由奢摩他故如其所應彼自性故彼品類故八支聖道在修道以散觀察慧用強故由正見為自性餘七為品類揔名為慧故云由毗鉢舍那故如其所應彼自性故彼品類故三四二五在七方便道由修身念為自性餘為品類[打-丁+忽]名身念故云由修身念故如其所應彼自性故彼品類故信念二種通定慧二品故云此中信念俱通二品。

論復次即此至中下乘故。

演曰二釋第一文中分二初依第一等五名釋後依品類等三種釋初中分三一依自義行等五義釋二依世間善等五義釋三依欲行善等五義釋此初也謂大師具五種異名一名第一自義行故二名尊他義行故三名勝俱義行故四名上映蔽一切諸外道故五名無上映蔽一切聲聞獨覺中下乘故。

論復有差別至得清淨故。

演曰二依世閒善等五義釋一第一共諸世間善圓滿故二尊共諸聲聞善圓滿故三勝共諸獨覺善圓滿故四上於煩障得清淨故五無上於所知障得清淨故。

論復有差別至得圓滿故。

演曰三依欲行善等五義釋一第一於欲行善得圓滿故二尊於色行善得圓滿故三勝於無色行善得圓滿故四上超過一切三界世間善圓滿故五無上出世閒善得圓滿故。

論無足有情至如百足等。

演曰後依品類等三種釋文中分二初正釋後結釋初中分三一顯無足等中第一二顯有色等中第一三顯有想等中第一此初也。

論有色有情至非非想處。

演曰二顯有色等中第一。

論有想有情至所有生天。

演曰三顯有想等中第一。

論如是略說至三種第一。

演曰後結釋文中分二初結後釋此初也顯示如來三種第一者一顯示如來於無足等中第一二顯示如來於有色等中第一三顯示如來於有想等中第一。

論謂由蠢動至由心故。

曰後釋蠢動者即前无足乃至多足名蠢動也由依止故者即前有色無色由具有情依止處義故云由依止故由心故者即前有想無想有情皆由心故然無想者亦由無心非由於色故云由心。

論復次能得至善法攝故。

演曰三釋二慧謂大師為第一慧為第二故頌云二慧非二種慧名為二慧此第二慧有種種名如論自釋俱生慧者即生得慧加行慧者即方便慧慧垣牆者謂界智若遍緣十八界者唯於第六一門轉故如彼垣牆周匝遍故唯一門入下名界智即緣界之智也慧階陛者下名種種界智謂能了知彼界種種品類名種種界智如彼階陛有種種層級也慧堂殿者如到究竟位智[打-丁+忽]攝一切下名非一界智謂若能了知十八界者名非一界智如彼堂殿揔攝垣牆及階陛故非唯攝垣牆也。

論復次言善至等覺義故。

演曰四釋四種善說等文中分二初別釋四種後[打-丁+忽]結四種初中分四一初二句顯文義圓滿二次二句顯果圓滿三次三句顯行圓滿四後一句顯師圓滿此初也。

論言出離者至現等覺故。

演曰二次二句顯果圓滿。

論無差別者至無失壞故。

演曰三次三句顯行圓滿具足四依者維摩經第三卷云依於義不依語依於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於法不依人所詮之理名之為義憑之起行故說為依能詮之教名之為語雖依語得義然語非是義如因指見月得月亡指得理捨詮所以依義不依語也智能入理決斷解了所以須依識但分別起於染著棄捨不從故不依也顯實分明名了義經憑之取解故說為依覆障之言名不了經棄而不從故曰不依託法起行名為依法得法捨人名不依人問依法不依人者未知一切人不可依亦有可依耶荅可依人法相對以為四句一法可依謂大乘法人不可依謂小乘人也二人可依謂大乘人即四依菩薩也法不可依謂小乘法三人法俱可依謂大乘人法四人法俱不可依謂二乘人法也語義相對亦作四句准前可知。

論大師如來至善清淨故。

演曰四後一句顯師圓滿。

論此中諸句至顯師圓滿。

演曰後揔結四種。

論復次佛世至正教授故。

演曰五釋亦有因緣等有依者謂由四依者即前四依也謂由三種所現神變者此論二十七云謂由三種神變教授一神境神變二記說神變三教誡神變由神境神變能現種種神通境界令他於生極尊重由彼於生尊重故於屬耳聽瑜伽作意極生恭敬由記說神變能尋求他心行差別由教誡神變如根如行如所悟入為說正法於所修行能正教誡故三神變能攝諸相圓滿教授。

論復次解脫至無繫著故。

演曰六釋施文中分二初開施為六後合施為三初中分二初正釋六施後結成六施初中分六一無依施二廣大施三歡喜施四數數施五田器施六攝受眷屬施此初也廻向涅槃者理實亦廻向菩提文影略故於施果中無繫著者如慈悲行施不求人天果報即是佛因故無垢稱經云清淨布施是妙菩提不悕世閒異熟果故。

論常舒手者慇重廣施故。

演曰二廣大施。

論樂棄捨者至無追悔故。

演曰三歡喜施。

論祠祀施者至所施物故。

演曰四數數施。

論捨圓滿者至而奉獻故。

演曰五田器施。

論於惠施中至而分布故。

演曰六攝受眷屬施。

論如是一切至受眷屬施。

演曰後結成六施。

論此中依止至布施而說。

演曰後合施為三謂上六施不過三種一施品類謂初二句二施時分謂次二句三施處所謂後二句。

論復次廣說至具戒等廣說。

演曰七釋戒文中分二初舉頌釋後長行釋此初也。

論言尸羅者至憂慼事故。

演曰後長行釋文中分四一釋尸羅二釋其法三釋殺生四釋具戒此初也梵語尸羅此云清涼言律儀者律謂法戒儀謂軌範唯彼善戒可法可軌故名律儀如說調伏亦調亦伏此亦如是亦律亦儀持業釋也謂是遠離惡法以為自體相故無悔等者等彼遠離染污不樂憂慼事故。

論復次善說至稱讚事故。

演曰二釋其法梵語毗柰耶此云調伏意顯律儀調伏六根皆令清淨故云調伏此言隨順一切煩者即是調伏六根令清淨義也故涅槃經第三云是菩薩眾本性清淨能調如上二部之眾悉令安住清淨眾中是名護法無上大師善持律者為欲調伏利眾生故。

論復次殺生至有尋有伺地中說。

曰三釋殺生如有尋有伺地中第八論云謂於他眾生起殺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殺方便及即於彼殺究竟中所有身業乃至第十論云由幾種言說道理說緣起耶謂略說由六種言說道理一由順次第說二由逆次第說三由一分支說四由具分支說五由黑品說六由白品說。

論復次言具戒至如聲聞地。

演曰四釋具戒謂安住具戒等者二十一論云云何戒律儀謂彼如是正出家安住具戒堅牢防護別解律儀軌則所行皆得圓滿於微小罪見大怖畏受學一切所有學處是名戒律儀乃至廣說密護根門等者聲聞地云云何根律儀謂即依此尸羅律儀守護正念修常委念以念防心行平等位眼見而不取相不取隨好恐依是處由不修習眼根律儀防護而住其心漏泄所有貪憂惡不善法故即於彼修律儀行防護眼根依於眼根修律儀行如是行者耳聞聲乃至意了法而不取相乃至修律儀行是名根律儀乃至廣說於食知量等者聲聞地云云何於食知量謂彼如是守諸根以正思擇食於所食不為倡蕩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食於所食然食所食為身安住為蹔支持為除飢渴為攝梵行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不受生為當存養力樂無罪安隱而住如是名為於食知量乃至廣說進止徃來等者聲聞地云云何正知而住謂彼如是常勤修習悎寤瑜伽若徃若來正知而住持僧伽胝反以衣鉢正知而住若食若飲若噉若嘗正知而住若行若住若坐若臥正知而住於悎寤時正知而住若語若默正知而住如解勞睡時正知而住是名正知而住。

論復次廣說至無量為後。

演曰八釋道文中分二初舉頌揔列後長行別釋此初也。

論為欲勤修至不捨善軛故。

演曰後長行別釋文中分二初略後廣初中分七一釋四念住文中分二初明念住後明對治此初也然聲聞地二十八云四念住者一身念住二受念住三心念住四法念住此中但明四念住方便故說為欲勤修四念住故發起上品猛利欲等故彼此文亦不相違。

論住熱光者至正對治故。

演曰後明對治文中分二初別明四治後揔結勸修此初也如日之光能除昬闇修正勤者能治懈怠餘文易知不勞更釋。

論此中顯示至四種對治。

演曰後揔結勸修。

論復次於諸至如聲聞地。

演曰二釋正斷三釋四神足二文合也異者別也正斷別名者聲聞地云四正斷者一於生惡不善法為令斷故生欲勵發勤精進心持心正斷二於未生惡不善法為不生故生欲勵發勤精進心持心正斷三於未生善法為今生故生欲發勤精進心持心正斷四於生善法為欲令住令不忘失令修圓滿令倍修習今其增長今其廣大生欲勵發勤精進心持心正斷四神足者一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二勤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三心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四觀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如二十九釋。

論復次於如來至如菩薩地。

演曰四釋五根五釋五力二文合也安立正信等者即安立信等五根安住有勢力者即安住信等五力如菩薩地者七十五云依信等根修加行道加行道中根是下品力是上品准彼文說念斷神足在資粮位五根五力在加行位覺支見道道支修道及究竟道。

論復次簡擇至如聲聞地。

演曰六釋七覺支文中分二初揔標列後別牒釋此初也。

得無漏至名為擇法。

演曰後別牒釋文中分二初番釋後番釋初中分四一釋擇法二釋簡擇三釋最極簡擇四釋極簡擇法此初也問准聲聞地說七覺支何故此中但明擇法荅擇法是慧正名覺支餘六眷屬亦覺支也故聲聞地云諸證入正性離生補特伽羅如實覺慧用此為支故名覺支。

論言簡擇者至苦聖諦故。

演曰二釋簡擇揔緣於苦也。

論最極簡擇至老苦等。

演曰三釋最極簡擇別緣於苦也。

極簡擇法至經等法故。

演曰四極簡擇法文中分二初牒釋後徵釋此初也。

論所以者何。

演曰後徵釋文中分二初徵後釋此初也。

論依止此故先修所作。

演曰後釋。

論又簡擇者謂審定解了。

演曰後番釋文中分二初釋簡擇等言後釋解了等言初中分二初正釋後料簡初中分三一釋簡擇二釋最極簡擇三釋極簡擇法此初也。

論最極簡擇至等解了。

演曰二釋最極簡擇於一切法平等解了故言等解了。

論極簡擇法至近解了。

演曰三釋極簡擇法。

論前是尋求道今是決定道。

演曰後料簡前二是尋思第三是如實智。

論復有差別。

演曰後釋解了等言文中分二初揔標後別釋此初也。

論言解了者至作意發悟。

演曰後別釋文中分三一釋解了二釋等解了三釋近解了此初也。

論等解了至方便尋求。

演曰二釋等解了。

論近解了者求決定。

演曰三釋近解了。

論復次黠了者知分別體故。

演曰七釋八支聖道文中分七一正見文中有六一釋黠了等文中分二初番釋後番釋初中分二初釋黠了後釋通達此初也此黠了下至毗鉢舍那皆明正見黠了者了知能緣體故。

論通達者至所知事故。

演曰後釋通達即通達知所緣事故。

論復有差別。

演曰後番釋文中分二[打-丁+忽]標後別釋此初也。

論黠了者了知自相故。

演曰後別釋文中分二初釋黠了後釋通達此初也了知自相者即緣事智聲聞地云尋思其事及自相故起事邊際覺。

論通達者了知共相故。

演曰後釋通達了知共相者即如實智聲聞地云尋思共相品時理故起如實覺。

論審察者至倍增廣故。

曰二釋審察。

論聦叡者至無忘失故。

演曰三釋聦叡。

論覺者至俱生之慧。

演曰四釋覺。

論明者謂習所得慧。

演曰五釋明文中分二初釋明體後釋明用此初也。

論慧行者至勤修習慧。

演曰後釋明用。

論毗鉢舍那至審觀察故。

演曰六釋毗鉢舍那謂即於前所了別義審觀察者即正見也。

論涉入者至心涉入故。

演曰二正思惟文中分六一釋涉入二釋納受三釋推尋等四釋聖教量五釋現量六釋比量此初也。

論納受者至能攝受故。

演曰二釋納受。

論推尋者謂取彼諸相故。

演曰三釋推尋等文中分二初番釋後番釋初中分二初釋推尋後釋極推尋此初也。

論極推尋者謂取彼隨好故。

演曰後釋極推尋。

論復有差別。

演曰後番釋文中分二初揔標後別釋此初也。

論推尋者謂尋求心。

演曰後別釋文中分三一釋推尋二釋極推尋三釋最極推尋此初也。

論極推尋者謂伺察心。

演曰二釋極推尋。

論最極推尋至極校計故。

演曰三釋最極推尋。

論聖教為依至說名尋思。

演曰四釋聖教量。

論現量為依說名思惟。

演曰五釋現量。

論比量為依說名分別。

演曰六釋比量。

論猒離者至起決定故。

演曰三正語四正業五正命三段文合分為二初法後喻初法中分五一釋猒離二釋遠離三釋隨轉離四釋還離五釋寂止等此初也此中增上意樂於遠離中起決定者如求受戒有三種思一審慮思二決定思三動發思前二思意相應故作動意故說名意業第三思能動身思說名身業能發語思說名語業此是第二決定思也聲聞地云若遠離攝正語業命彼於證得無漏作意諸覺支時先獲得。

論遠離者至受遠離故。

演曰二釋遠離此即第三思如到師前以身禮拜即動身思發言求戒即發語思。

論隨離者至彼尸羅故。

演曰三釋隨離尸羅者即聖所愛戒問何故此名聖所愛戒荅二十九云以諸聖者賢善正至長時愛樂忻慕恱意我於何時當正獲得諸語惡行諸身惡行諸邪命事不作律儀由彼長夜於此尸羅深心愛樂忻慕恱意故獲得時名聖所愛獲得如是聖愛終不正知而說妄語終不故思害眾生命終不故思不與而取終不故思行欲邪行終不非法求衣服等即由如是聖所愛戒增上力故於修道時乃至所有語業身業養命事轉亦得名為正語業命。

還離者至而悔除故。

演曰四釋還離。

論從此後至隨護尸羅。

演曰五釋寂止等文中分二初揔標列後別牒釋此初也。

論寂止者至柔和事故。

演曰後牒釋文中分三一釋寂止二釋律儀三釋密護此初也。

論律儀者至慈心等故。

演曰二釋律儀。

論密護根門至而現行故。

演曰三釋密護。

論橋梁者至惡法故。

演曰後喻文中分二初喻橋梁後喻舩筏此初也。

論舩筏者至障礙法故。

曰後喻舩筏。

論不喜樂者至極滿足故。

演曰六正精進文中分三一釋不喜樂二釋不違越三釋不異違越此初也謂於惡法不生喜樂遠離增上意樂滿足發勤精進。

論不違越者至不棄捨故。

演曰二釋不違越謂於一切所學戒中無毀犯故不捨戒故發勤精進。

論不異違越至不棄捨故。

演曰三釋不異違越謂於一分無穿穴故不捨戒故發勤精進。

論所言念者至住其心故。

演曰七正念。

如是廣說至當知其相。

演曰後廣九種心住者三十云一內住所緣心二等住微細心三安住內界心四親近念住心五調柔順伏心六捨妄證寂心七最極寂靜心八專注無間心九等持相續心此九住中前八為方便第九為定此即八支聖道中第八正定其正見等七前略中說。

論復次嗢柁至我作等。

演曰二釋智等十五門文中分二初舉頌摽列後長行解釋此初也。

論智者謂聞至說為先慧。

演曰後長行解釋文分十五一釋智二釋宣說三釋善四釋欲五釋熾然六釋獨七釋遠塵八釋如病等九釋解釋十釋我十一釋斷十二釋盡生等十三釋并天世眾生十四釋依等十五釋我作等初中分二初番釋後番釋此初也對法第一云隨所見聞覺知之義起諸言說見聞覺知義者眼所受是見義耳所受是聞義自然思構應如是如是是覺義自內所受是知義諸言說者謂詮辯義。

論智者謂知至非緣他智。

演曰後番釋。

論復次宣說至無所隱覆。

演曰二釋宣說拳者握也言不作師拳謂不握恡法也又師之匠物不拳之執握恡而不說又詩傳云力也而不作師之力勢力勢謂即刑勢者也。

論復次初善至如理思惟。

演曰三釋善純一等者即等彼第二圓滿第三清淨第四鮮白也。

論復次猛利至教授教誡。

演曰四釋欲。

論復次能熾至修習對治。

曰五釋熾然。

論復次獨者至安隱處故。

演曰六釋獨。

論復次遠塵至遠塵離垢。

演曰七釋遠塵文中分二初釋遠塵後釋諸法等初中分二初番釋後番釋此初也塵謂生決擇分智未得究竟無漏智於此位中我能障見道現觀垢謂我及餘見斷二品種子今永無故名遠塵離垢。

論又復塵者至所有麤重。

演曰後番釋又俱生我及見所斷一切煩現行名塵彼二品種名垢即超越人也。

論於諸法中至所住法中。

演曰後釋諸法等文分十三一釋諸法二釋法眼三釋見法四釋得法五釋知法六釋至誠法七釋越渡惑八釋越渡疑九釋非緣於他十釋非餘所引十一釋得無所畏十二釋逆流十三釋趣向此初也。

論言法眼者至唯有法慧。

演曰二釋法眼既遣實我唯有見法之慧名為法眼。

論言見法者至如實見故。

演曰三釋見法於苦等者等集滅道故八十六云得法眼時於四聖諦見故說名見法。

論言得法者至沙門果故。

演曰四釋得法謂隨獲一種沙門果故名隨證得沙門果也。

論言知法者至退墮法故。

演曰五釋知法無退墮者無退墮於三惡趣也故八十六云我今所有那落迦傍生餓鬼我證預流。

論至誠法者至如實至誠故。

演曰六釋至誠法。

論越渡惑者謂於自所證。

演曰七釋越渡惑對法第九云越度一切希望者由諸忍智出世間道證得長夜所希聖果於自所證無希慮故。

論越渡疑者謂於他所證。

演曰八釋越渡疑對法云越渡一切疑惑者於此位中於他所證無有猶豫謂餘亦能證此勝位故。

非緣於他至聽聞等故。

演曰九釋非緣於他對法云不假他緣者於所修道中雖無他導引自然善巧故。

論非餘所引至所引故。

演曰十釋非餘所引對法云於大師教餘不能引者於佛聖教得證淨雖轉餘生不為邪道所化引故。

論於諸法中至無悚懼故。

演曰十一釋得無所畏對法云於諸法中得無所畏者於依所證問記法中如惡欲增上者怯劣心永無有故。

論言逆流者謂登聖道故。

演曰十二釋逆流流者謂生死流此逆生死說名逆流此依古解順今釋者名為預流預者言入流謂流類入聖之類故名預流。

論言趣向者至二種法故。

演曰十三釋趣向謂從生死世俗趣向勝義涅槃故云建立世俗勝義二種法故。

論復次乃至廣說。

演曰八釋如病等文中分二初標後釋此初也。

云何顯示至乃至廣說。

演曰後釋分二初問後荅此初問云云何顯示彼生身如病等非者不也不但說彼生身猶如重病更說無常行等有何意耶乃至廣說者即乃至廣說無常行等也。

論然修行者至觀察彼果。

演曰後荅分二初揔荅後別釋此初也於彼事者指彼生身名為彼事此荅意云然說生身如病等復如無常等者謂修行者先以如實無常等行於彼生身如實訶毀作是思惟此生身如病等甚可猒逆為欲與彼病等無常等不和合故是故說生身猶如病等次更說無常行等令修行者如實顯示觀察彼苦果身也。

論言無常者至非緣他智故。

演曰後別釋文中分四一釋無常二釋苦三釋空四釋無我此初也現見無常名非不現見緣自身智名非緣他智。

論所言苦者至如其所應。

演曰二釋苦文中分二初揔標列後別解釋此初也。

論由見生身至悟入苦性。

演曰後別解釋文中分二初釋生等諸苦後釋諸所有受皆說為苦此初也謂由見身生復死死復生因此知身以生死為性故云悟入苦性。

論云何至皆說為苦。

演曰後釋諸所有受皆說為苦文中分二初徵後釋此初也。

論謂諸樂受變壞故苦。

演曰後釋分三初番釋中番釋後番釋初中分三一釋樂受二釋苦受三非苦樂受此初也。

論一切苦受生住故苦。

演曰二釋苦受。

論非苦樂受至說之為苦。

演曰三釋非苦樂受。

論此中樂受至必有變壞。

演曰中番釋文分為三一釋樂受二釋苦受三釋非苦樂受此初也。

論一切苦受至皆起於苦。

演曰二釋苦受。

論非苦樂受至亦名為苦。

演曰三釋非苦樂受過去名現在名生問捨受既非苦樂何故亦說為苦荅此非苦樂受體是滅壞之法彼苦樂二所隨逐故與二相應故亦名為苦。

論云何當觀樂受為苦。

演曰後番釋文中分三一釋樂受二釋苦受三釋非苦樂受初中分三一徵二釋三結此初也。

論謂此受至能生壞苦。

演曰二釋於現法中能生失樂受緣即生憂故生壞苦。

論如是當觀樂受為苦。

曰三結。

論云何當觀苦受如箭。

演曰二釋苦受文中分二初徵後釋此初也。

論謂如毒箭至常壞故。

演曰後釋。

論非苦樂受至苦樂二種。

曰三釋非苦樂受。

論所言空者至真實法故。

曰三釋空。

論言無我者至不自在故。

演曰四釋無我。

論復次解釋至彼果涅槃。

演曰九釋解釋。

論復次我者至所有法故。

演曰十釋我此有八名一我我所見現前行故舉有能緣以顯所緣我體是有二有情謂諸賢聖如實了知唯有此性更無餘法又復於彼有愛著故情者性也初揔談說彼有情之義無體可顯即五根等皆名有情此即是我唯有此性無餘法故後解以愛為情能生我愛說名有情於彼法性生愛著故若無有情誰情所愛三意生是意種類有能思量勝作用故顯是意類故名意生四摩納縛迦依止於意或高或下故若揔釋義此名儒童儒者美好義童是少年義美好少年名曰儒童若別釋義摩納是高義高他故縛迦是下義卑下他故以依止意或陵他或卑下他名摩納縛迦五養育者謂能增長後有業故能作一切士夫用故初養未來後長現在六補特伽羅謂能數數徃取諸趣無猒足故諸賢聖等亦名此者從未得道舊身說故七命者謂壽和合現存活故壽命是別者是揔也揔者與別命和合現存活故名為命者八生者謂具生等所有法故如第十論釋。

論復次當斷至作苦邊際。

演曰十一釋斷永斷三結者一身見二戒取三疑。

論復次我生至亦永盡故。

演曰十二釋盡生等文中分二初番釋後番釋此初也此中有四一我生盡二梵行立三所作辦四不受後有初二通四果後二唯羅漢謂第八有等者見斷煩離八有生謂感生之惑分限有窮但至七生而無後也謂於七有者一那落迦二傍生三餓鬼四人五天有六業有七中有如第十論說。

論又我生至謂阿羅漢。

演曰後番釋文中分二初正辯四種後揔結釋成此初也。

論當知此中至解了行相。

演曰後揔結釋成記別我生等四種為他演說令解了行相也。

復次至二并梵。

演曰十三釋并天世眾生文中分二初正釋後通妨初中分為十四叚一釋并天世閒二釋并沙門婆羅門眾生三釋并諸天人眾生四釋毗柰耶等五釋離繫六釋解脫七釋離顛倒八釋多字九釋利益十釋安樂十一釋哀愍十二釋利益安樂十三釋人十四釋因佛出世說法利益此初也。

論并沙門至而修行者。

演曰二釋并沙門婆羅門眾生。

論并諸天人至出離欲貪。

演曰三釋并諸天人眾生解脫三縛者即解脫貪瞋癡三縛也故第八云三縛謂貪瞋癡。

論又毗柰耶斷超越者。

曰四釋毗柰耶等文中分二初揔標後別釋此初也。

論毗柰耶至果作意。

演曰後別釋。

論言離繫者離九結故。

演曰五釋離繫九結者第八論云一愛結二恚結三結四無明結五見結六取結七疑結八嫉結九慳結能和合苦故名為結離斯九結立離繫名。

論言解脫者至生老等故。

演曰六釋解脫。

論離顛倒者由見道故。

演曰七釋離顛倒。

論所言多者至說名為多。

演曰八釋多字。

論言利益者謂諸善行。

演曰九釋利益。

論言安樂者無行。

演曰十釋安樂。

論言哀愍者至無有罪故。

演曰十一釋哀愍。

論為利益至無行。

演曰十二釋利益安樂。

論所言人者謂帝利等。

曰十三釋人。

論若有因佛至利益安樂。

演曰十四釋因佛出世說法利益。

論此中唯說至修正行故。

演曰後通妨。

論復次至及妻子等。

演曰十四釋依等文中分二初釋依等後釋身器初中分二初別釋後揔結初中分四一釋依二釋取三釋心依處四釋執著此初也妻子等者等奴婢等故第二論云一自父母事二妻子事三奴婢僕使事四朋友官僚兄弟眷屬事五田宅邸肆事六福業事及方便作業事七庫藏事。

論所言取者至說有四取。

演曰二釋取由不安立及安立者諸在家者不立後三取立第一取諸出家者不立第一取立後三取故對法第七云取有四種謂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執取諍根執取後有是取義所以者何由貪著欲繫縛耽染為因諸在家者更相諍此諍根本是第一取由貪著見繫縛耽染為因諸出家者更相諍此諍根本是後三取六十二見是見取各別禁戒多分苦行是戒禁取彼所依止薩迦耶見是我語取由見取戒禁取諸外道輩更相諍論以於是處見不一故由我語取諸外道輩[牙-(必-心)+?]無諍論於我有性皆同見故然由此取諸外道等與正法者[牙-(必-心)+?]有諍論由彼不信有無我故如是執著諍論根本復能引取後有苦異熟故名為取如八十九廣說。

論心依處者謂四識住。

演曰三釋心依處四識住者一色趣識住二受趣識住三想趣識住四行趣識住如五十論說。

論言執著至說名隨眠。

演曰四釋執著現行煩能趣向依父母妻子等依即名為纏彼品種子說名隨眠。

論如是名依至執著隨眠。

演曰後結以名之一字貫下三處如是名依名取名心依處名執著隨眠。

論於此有識至境界相中。

演曰後釋身器謂此有識身中有本識種子能與我等為因緣及為境界緣前念種子望後念種子為同類因是故識身與隨眠為因緣外一切相器世界等但無我見等為境界緣復由緣彼外器世界等熏成種子故外器等望彼隨眠名為遠境界緣。

論復次我我至隨眠通二。

演曰十五釋我作等我執著多分是外道我子通內外道。

論復次至空無常無餘。

演曰三釋如來等十門文中分二初舉頌標列後長行牒釋此初也。

論如來至如經分別。

演曰後長行牒釋文中分十一釋如來二釋無常想三釋底沙四釋怖五釋無為六釋不有七釋不相續八釋空九釋無常十釋無餘初中分二初別釋後揔釋初中分二初牒指經說後次第解釋此初也後次第解釋文中分十一釋如來二釋應三釋正等覺四釋明行圓滿五釋善逝六釋世閒解七釋無上丈夫調御士八釋天人師九釋佛十釋薄伽梵此初釋如來者於標文即有別釋中無然准下揔釋中云如來是初揔序即是下九号之揔序也涅槃經第十八云如過去諸佛所說經法六波羅蜜三十七品十一空等來至菩提故言如來且今釋迦如過去諸佛依諸教法修六度等行觀十一空等理來至菩提果故言如來即報身佛般若云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即法身佛成實論云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名如來。

論所言應者應供養故。

演曰二釋應下揔釋云應永解脫一切煩障成唯識第三云阿羅漢者通攝三乘無學果位皆永害煩賊故應受世間妙供養故永不復受分叚生故此中但取初二義名阿羅漢是共德三釋正等覺亦是標文即有別釋中無准下揔釋中云永斷所知障名為正等覺是不共德舊云正遍知即正覺等覺正覺如次簡外道小乘菩薩三種。

論明行圓滿至後是住行。

演曰四釋明行圓滿文中分三一標二釋三結此初也三明者一宿住隨念智明二生死智明三漏盡智明四種增上者謂四種禪定增上心現法樂住皆圓滿也前是行行者前說遮行行行皆名行行後是住行者四禪現法樂住皆名住行。

論此中清淨至是遮圓滿。

演曰二釋此中清淨身語等是行行密護根門等是遮行此二行及明皆悉圓滿。

論由此二種至遮自苦行。

演曰三結此中由不造過者三業清淨故即三不護密護根門故無忘失法得世間靜慮現法樂住遮自苦行也。

論言善逝者至二功德故。

演曰五釋善逝逝者徃也謂成菩提於生死長夜具一切種二利功德善事徃矣故名善逝。

論世閒解至皆善知故。

演曰六釋世閒解由善悟入至行差別故者即知三際眾生心行差別也於器世閒乃至成壞皆善了知故自性果也因緣因也此為揔句餘四四諦如次配之。

論無上丈夫至極尊勝故。

演曰七釋無上丈夫調御士舊云無上士調御丈夫智無等故無過上故名無上士於現法中佛身具相好是大丈夫又多分調御無量丈夫最第一故極尊勝故由此後釋舊云無上士調御丈夫。

論天人師至有力能故。

曰八釋天人師以彼天人解甚深義勤修正行有力能故餘趣不能故不稱師。

論言佛陁者至三菩提故。

演曰九釋佛謂畢竟斷一切煩所知并諸習氣現等正覺證得無上正等覺故即具二智覺自他也。

論薄伽梵至大勢力故。

演曰十釋薄伽梵舊云世尊坦然安坐妙菩提座任運摧滅一切魔軍大勢力故即破四魔如佛地論頌云。

 自在熾盛與端嚴 名稱吉祥及尊貴
 具足如是諸六義 應知揔名為薄伽

薄伽者聲也梵謂具德若有為此薄伽聲自能破四魔必具六德一自在義永不繫屬諸煩故二熾盛義炎猛智火所燒鍊故三端嚴義三十二相等所莊嚴故四名稱義佛之勝名無不知故五吉祥義恒起方便利有情故六尊貴義世出世間咸尊重故若言世尊前五義。

論此中如來至是不共德。

演曰後揔釋及所知障下皆名不共德。

論復次至乃至廣說。

演曰二釋無常想文中分二初指經揔標後依標別釋此初也。

論此中若修至餘作意故。

演曰後依標別釋文中分四一明修二明修果三明修差別四明修方便初中分二初正釋其修後兼釋處等初中分二初番釋後番釋此初也。

論又若修者至熟修習故。

演曰後番釋。

論為處者至意思唯故。

演曰後兼釋處等文中分二初單釋處等六句後重釋五六二句此初也。

論又善攝受至無閒作意故。

演曰後重釋五六二句文中分二初番釋後番釋此初也。

論又善攝受至正加行故。

演曰後番釋。

論隨順欲貪至觀無常故。

演曰二明修果害隨眠者害種子也即以煩種子為根本現行為枝條下地善法由彼煩斷滅不增長故以無常想所緣境顯示能緣無常想自心作意觀無常故即所觀無常名為修果。

論臺閣者至謂所餘想。

曰三明修差別喻中以臺閣為果梁棟為臺閣依因法中以解脫為果如臺閣修習之智為解脫依因如梁棟無學無常想大如輪王除無學外所餘無常想小如城王。

論又或居至正修加行。

演曰四修方便。

論復次至二種道等。

演曰三釋底沙文中分二初揔標舉數後依標別釋此初也等者等其修障二字具足應云二種修道障也。

論謂由疑故不能發趣。

演曰後依標別釋文中分二初明四種趣道障後明二種修道障初中分四一疑二邪尋思三邪分尋思見行四忿此初也謂由疑故不能發心趣向聖道故說為障。

論雖復發趣至而徃餘處。

演曰二邪尋思雖復發趣由邪尋思而徃邪道處既背正道故說為障。

論由邪分尋思至教授教誡。

演曰三邪分尋思見行此雖無疑亦不徃邪道處然由邪少分尋思邪少分見行不任師友正教授教誡故說為障。

論所言忿者謂他諫諍時。

演曰四忿謂他諫時而起諍競故亦不能趣於聖道說之為障。

言苦者至麤弊行等。

演曰後明二種修道障文中分二初番釋後番釋初中分二初法後喻初中分二初釋苦後釋不樂此初也。

論言不樂者雜瞋事故。

演曰後釋不樂。

論此之二種猶如坑

演曰後喻。

論又此二種能障行路。

演曰後番釋文中分二初標後釋此初也。

論雖無是事至能為障礙。

演曰後釋分二初明貪著利養恭敬不入山林障後明處深稠林不捨利養恭敬障此初也雖無麤弊行及雜瞋事而由利養恭敬不入山林進修聖道故說為障。

論言猛利者至能捨此故。

演曰後明處深稠林不捨利養恭敬障謂處深稠林雖捨父母妻子等七攝受事而不能捨利養恭敬故說為障。

論復次言有怖至不平正故。

演曰四釋怖文中分三一釋有怖等二釋弊趣等三釋失道等初中分二初釋怖等五後結顯道過此初也。

論如是五種顯道過失。

演曰後結顯道過。

論弊趣惡趣者顯示趣過失。

演曰二釋弊趣等。

論失道惡道至名不善士。

演曰三釋失道等。

論復次無動至皆寂滅故。

演曰五釋無為謂無動等即是無為異名故此名為攝異門分。

論復次我何至受不生故。

演曰六釋不有文中分二初辯二世境異後明二世觀別初中分二初辯未來世我我所不有後明現在世我我所不有此初也有二復次釋如文易知。

論我當不有至現在世說。

演曰後明現在世我我所不有。

論此觀無常至無常性故。

演曰後明二世觀別有二番釋尋之可解。

論復次不相續至皆止息故。

演曰七釋不相續。

論復次所言至無餘依故。

曰八釋空謂餘煩斷者謂有餘依涅槃謂無餘依者謂無餘依涅槃。

論復次言無常至有出離故。

演曰九釋無常謂一分盡者謂三世中過去一分盡故有沒法者謂全分滅者三世俱沒名全分滅又有盡法者謂全分滅者謂三世法盡當盡今盡名全分滅沒法者謂相續變壞者此說相續前言全滅故二沒各異無重言失。

論復次無餘斷者謂是揔句。

演曰十釋無餘文中分三一揔二別三結此初也。

論永棄捨至由修道故。

演曰二別。

論當知此中至顯無餘斷。

演曰三結。

【張氏畢氏二人同施刀布二疋】

瑜伽師地論義演卷第三十四


【經文資訊】金藏第 121 冊 No. 1565 瑜伽師地論義演(第33卷-第40卷)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金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回上層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