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T51n2077_023 續傳燈錄 第23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51 冊 » No.2077 » 第 23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續傳燈錄卷第二十三

大鑑下第十五世

黃龍清禪師法嗣

[0622b11] 東京天寧長靈守卓禪師。泉州莊氏子。上堂曰。三千劍客獨許莊周。為甚麼跳不出。良醫之門多病人。因甚麼不消一劄。透關者更請辨看。上堂。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無平等者便恁麼去。無孔鐵鎚聊且安置。直得入林不動草。入水不動波。也是一期方便。若也籬內竹抽籬外笋。東花發西紅。更待勘過了打。僧問。丹霞燒木佛院主為甚麼眉鬚墮落。師曰猫兒會上樹。曰早知如是終不如是。師曰。惜取眉毛。問如何是衲衣下事。師曰。天旱為民愁。問佛未出世時如何。師曰。絕毫絕釐。曰出世後如何。師曰。填溝塞。曰出與未出相去幾何。師曰。人平不語水平不流。上堂。平高就下勾賊破家。截鐵斬釘狐狸戀窟。總不恁麼合作麼生。所以道。萬仞崖頭親撒手。須是其人。秖如香積國中持鉢一句作麼生道。良久曰。切忌風吹別調中。上堂。釋迦掩室過犯彌天。毘耶杜詞自救不了。如何如何口門太小。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奄然示寂。闍維日皇帝遣中使賜香。持金盤求設利。爇香罷盤中鏗然。視之五色者數顆大如豆。使者持還上見大悅。

[0622c04] 潭州上封佛心才禪師。福州姚氏子。幼得度受具游方。至大中依海印隆禪師。見老宿達道者看經。至一毛頭師子百億毛頭一時現。師指問曰。一毛頭師子作麼生得百億毛頭一時現。達曰。汝乍入叢林豈可便理會許事。師因疑之。遂發心領淨頭職。一夕汛掃次印適夜參。至則遇結座擲拄杖曰。了即毛端吞巨海。始知大地一微塵。師豁然有省。及出閩造豫章黃龍山。與死心機不契。乃參靈源。凡入室出必揮淚自訟曰。此事我見得甚分明。秖是臨機吐不出。若為奈何。靈源知師勤篤。告以須是大徹。方得自在也。未幾竊觀隣案僧讀曹洞廣錄。至藥山採薪歸有僧問。甚麼處來。山曰。討柴來。僧指腰下刀曰。鳴剝剝是箇甚麼。山拔刀作斫勢。師忽欣然摑隣案僧一掌。揭簾趍出衝口說偈曰。徹徹大海乾枯虛空迸裂。四方八面絕遮攔。萬象森羅齊漏泄。後分座於真乘。應上封之命屢遷名剎。住乾元日開堂示眾曰。百千三昧門無量福德藏。放行也如開武庫錯落交輝。把住也似雪覆蘆花通身莫辨。使見之者撩起便行。聞之者單刀直入。箇箇具頂門正眼。人人懸肘後靈符。掃佛祖見知。作叢林殃害。憶得寶壽開堂日。三聖推出一僧。寶壽便打。三聖云。與麼為人瞎却鎮州一城人眼去在。且如乾元今日開堂。或有僧出來山僧亦打。不唯此話大行。且要開却福州一城人眼去。何也劍為不平離寶匣。藥因救病出金瓶。上堂。達磨未來東土已前。人人懷媚水之珠。箇箇抱荊山之璞。可謂壁立千仞。及乎二祖禮却三拜之後。一一南詢諸友北禮文殊。好不丈夫。或有一箇半箇。不求諸聖不重己靈。匹馬單鎗投虛置刃。不妨慶快平生。如今有麼。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上堂。宗乘提唱妙絕名言。一句該通乾坤函蓋。直似首羅正眼竪亞面門。又如圓∴三點橫該法界。乃卓拄杖曰。向這一點下明得。出身猶可易。脫體道應難。又卓拄杖曰。向第二點下明得。縱橫三界外。隱顯十方身。又卓拄杖曰。向第三點下明得。魚龍鎖戶佛祖潛蹤。不然放過一著。隨分有春色。一枝三四花。上堂。一法有形該動植。百川湍激競朝宗。昭琴不鼓雲天淡。想像毘耶老病翁。維摩病則上封病。上封病則拄杖子病。拄杖子病則森羅萬象病。森羅萬象病則凡之與聖病。諸人還覺病本起處麼。若也覺去。情與無情同一體。處處皆同真法界。其或未然。甜瓜徹蒂甜苦瓠連根苦。

[0623a22] 潭州法輪應端禪師。南昌除氏子。少依化度善月圓顱登具。謁真淨文禪師機不諧。至雲居會。靈源分座為眾激昂。師扣其旨。然以妙入諸經自負。源嘗痛劄之。師乃援馬祖百丈機語及華嚴宗旨為表。源笑曰。馬祖百丈固錯矣。而華嚴宗旨與箇事喜沒交涉。師憤然欲他往因請辭。及揭簾忽大悟汗流浹背。源見乃曰。是子識好惡矣。馬祖百丈文殊普賢幾被汝帶累。由此譽望四馳。名士夫爭挽應世皆不就。政和末太史張公司成以百丈堅命開法。師不得已始從。上堂。舉大隋劫火洞然話。遂曰。六合傾翻劈面來。暫披麻縷混塵埃。因風吹火渾閑事。引得游人不肯回。壞不壞隨不隨。徒將聞見強針錐。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向誰。僧問。如何是賓中賓。師曰。芒鞋竹杖走紅塵。曰如何是賓中主。師曰。十字街頭逢上祖。曰如何是主中賓。師曰。御馬金鞭混四民。曰如何是主中主。師曰。金門誰敢擡眸覷。曰賓主已蒙師指示。向上宗乘又若何。師曰。昨夜霜風刮地寒。老嶺上啼殘月。

[0623b14] 隆興府百丈以棲禪師。興化人也。上堂。摩騰入漢達磨來梁。送轍既成。後代兒孫開眼迷路。若是箇惺惺底。終不向空裏採花。波中捉月。謾勞心力。畢竟何為。山僧今日已是平地起骨堆。誰人行時各自著精彩看。

[0623b19] 信州博山無隱子經禪師歲旦上堂。和氣生枯枿。寒雲散遠郊。木人占吉兆。夜半露龜爻。諸禪德。龜爻露處文彩已彰。便見一年十二月月月如然。一日十二時時時相似。到這裏直似黃金之黃白玉之白。自從曠大劫來未嘗異色。還見麼。其或未然。且狥張三通節序。從教李四鬢蒼浪。

[0623b26] 隆興府黃龍德逢通照禪師。郡之靖安胡氏子。生有厖眉。年十七從上藍普禪師落髮。往依靈源即明深旨。上堂。舉夾山境話。師曰。法眼徒有此語。殊不知夾山老漢被這僧輕輕拶著。直得脚前脚後。設使不作境話會。未免猶在半途。

[0623c03] 邵州光孝曇清禪師上堂。殺父殺母佛前懺悔。殺佛殺祖不消懺悔。為甚麼不消懺悔。且得冤家解脫。

[0623c06] 溫州光孝德週禪師。信州璩氏子。於景德尊勝院染削問道有年。後至黃龍聞舉少林面壁。頓悟述二偈以呈。龍許之。自是名流江浙。上堂曰。舉體露堂堂。十方無罣礙。千聖不能傳。萬靈成頂戴。擬欲共商量。開口百雜碎。秖如未開口已前作麼生咄。上堂。回互不回互。覷見沒可覩。透出祖師關。踏斷人天路。呵呵呵悟不悟。落花流水知何處。

[0623c14] 寺丞戴道純居士字孚中。咨叩靈源。一日有省。乃呈偈曰。杳冥源底全機處。一片心花露印紋。知是幾生曾供養。時時微笑動香雲。

黃龍死心悟新禪師法嗣

[0623c18] 吉州禾山方禪師。臨江龔氏子。示眾曰。先用後照要驗作家。先照後用不存影迹。照用同時壁立千仞。照用不同時根塵可鑑。古人以此四轉語驗天下衲僧。若非具真正眼親切悟明者難為湊泊。今日分明為諸人拈出了也。還委悉麼。若委悉去。可謂不動絲毫頓超覺地。其或未然切須子細。又舉拂子曰。看看只這箇。在臨濟則照用齊行。在雲門則事理俱備。在曹洞則偏正叶通。在溈仰則暗機圓合。在法眼則何止唯心。然五家宗派門庭施設則不無。直饒辨得倜儻分明去。猶是光影邊事。若要抵敵死生則霄壤有隔。且道超越死生一句又作麼生道。良久曰。洎合錯下注脚。

[0624a03] 杭州南蕩法空禪師。江西人。為人強項久侍死心得旨。後欲辭去。死心記云。汝福薄宜以道自養。師遂辭行。清草堂亦有頌送之云。十年聚首龍峯寺。一悟真空萬境閑。此去隨緣且高隱。莫將名字落人間。後出世杭州南蕩。不踰月而院被火了無孑遺。師嘆曰。吾違先師之言故見今日之難。有富人欲獨迎齋而捨三門。師曰。公欲施財邀福。非長老受賜。若教我背眾而食。所不願也。師既沒於土木。道遂不行。草堂嘗遣僧齎衣一襲。尋訪之。衲子聞遂往依之而師亦老矣。後示滅於本山。

[0624a15] 嘉定府九頂寂惺惠泉禪師。成都張氏子。僧問。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未審意旨如何。師曰。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上堂。昔日雲門有三句。謂函蓋乾坤句。截斷眾流句。隨波逐浪句。九頂今日亦有三句。所謂飢來喫飯句。寒即向火句。困來打睡句。若以佛法而論。則九頂望雲門直立下風。若以世諦而論。則雲門望九頂直立下風。二語相違。且如何是九頂為人處。

[0624a24] 潭州上封祖秀禪師。常德府何氏子。上堂。枯木巖前夜放華。鐵牛依舊臥煙沙。儂家鞭影重拈出。擊拂子曰。一念回心便到家。遂喝一喝下座。

[0624a28] 嘉興府華亭性空妙普菴主。漢州人。久依死心獲證。乃抵秀水追船子遺風。結茅青龍之野。吹鐵笛以自娛。多賦詠。得之者必珍藏。其山居曰。心法雙忘猶隔妄。色塵不二尚餘塵。百鳥不來春又過。不知誰是住菴人。又警眾曰。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中軍主將能行令。不動干戈治太平。又曰。不畊而食不蠶衣。物外清閑適聖時。未透祖師關棙子。也須存意著便宜。又曰。十二時中莫住工。窮來窮去到無窮。直須洞徹無窮底。踏倒須彌第一峯。建炎初。徐明叛。道經烏鎮。肆殺戮。民多逃亡。師獨荷策而往。賊見其偉異。疑必詭伏者。問其來。師曰。吾禪者欲抵密印寺。賊怒欲斬之。師曰。大丈夫要頭便斫取。奚以怒為。吾死必矣。願得一飯以為送終。賊奉肉食。師如常齋出。生畢。乃曰。孰當為我文之以祭。賊笑而不答。師索筆大書曰。嗚呼惟靈。勞我以生則大塊之過。役我以壽則陰陽之失。乏我以貧則五行不正。困我以命則時日不吉。吁哉至哉。賴有出塵之道。悟我之性。與其妙心。則其妙心孰與為隣。上同諸佛之真化。下合凡夫之無明。纖塵不動本自圓成。妙矣哉妙矣哉。日月未足以為明。乾坤未足以為大。磊磊落落無罣無礙。六十餘年和光混俗。四十二臘逍遙自在。逢人則喜見佛不拜。笑矣乎笑矣乎。可惜少年郎。風流太光彩。坦然歸去付春風。體似虛空終不壞。尚饗。遂舉箸飫飡。賊徒大笑。食罷復曰。劫數既遭離亂。我是快活烈漢。如今正好乘時。便請一刀兩段。乃大呼斬斬。賊方駭累稽首謝過。令衛而出。烏鎮之廬舍免焚。實師之惠也。道俗聞之愈敬。有僧覩師見佛不拜歌逆問曰。既見佛為甚麼不拜。師掌之曰。會麼。云不會。師又掌曰。家無二主。紹興庚申冬造大盆穴而塞之。修書寄雪竇持禪師曰。吾將水葬矣。壬戌歲持至見其尚存。作偈嘲之曰。咄哉老性空。剛要餧魚鼈。去不索性去。秖管向人說。師閱偈笑曰。待兄來證明耳。令遍告四眾。眾集師為說法要。仍說偈曰。坐脫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燒二省開壙。撒手便行不妨快暢。誰是知音船子和尚。高風難繼百千年。一曲漁歌少人唱。遂盤坐盆中順潮而下。眾皆隨至海濱望欲斷目。師取塞戽水而回。眾擁觀水無所入。復乘流而往。唱曰。船子當年返故鄉。沒蹤跡處妙難量。真風遍寄知音者。鐵笛橫吹作散場。其笛聲嗚咽頃於蒼茫間見以笛擲空而沒。眾號慕圖像事之。後三日於沙上趺坐如生。道俗爭往迎歸留五日。闍維設利大如菽者莫計。二鶴徘回空中。火盡始去。奉設利靈骨建塔于青龍。

[0624c20] 嚴州鍾山道隆首座。桐廬董氏子。於鍾山寺得度。自游方所至耆衲皆推重。晚抵黃龍。死心延為座元。心順世遂歸隱鍾山。慕陳尊宿高世之風。掩關不事事。日鬻數籰自適。人無識者。手常穿一襪。凡有禪者至提以示之曰。老僧這襪著三十年了也。有寺僧戲問。如何是無諍三昧。師便掌。

[0624c27] 揚州齊謐首座。本郡人也。死心稱為飽參。諸儒屢以名山致之不可。後示化於潭之谷山異跡頗眾。門人甞繪其像請贊。為書曰。箇漢灰頭土面。尋常不欲露現。而今寫出人前。大似虛空著箭。怨怨可惜人間三尺絹。

[0625a03] 空室道人智通者。龍圖范珣女也。幼聰慧長歸丞相蘇頌之孫悌。未幾厭世相還家求祝髮。父難之。遂清修。因看法界觀頓有省。連作二偈見意。一曰。浩浩塵中體一如。縱橫交互印毘盧。全波是水波非水。全水成波水自殊。次曰。物我元無異。森羅鏡像同。明明超主伴。了了徹真空。一體含多法。交參帝網中。重重無盡處。動靜悉圓通。後父母俱亡。兄涓領分寧尉。通偕行聞死心名重往謁之。心見知其所得便問。常啼菩薩賣却心肝。教誰學般若。通曰。爾若無心我也休。又問。一雨所滋根苗有異。無陰陽地上生箇甚麼。通曰。一花五葉。復問。十二時中向甚麼處安身立命。通曰。和尚惜取眉毛好。心打曰。這婦女亂作次第。通禮拜。心然之。於是道聲籍甚。政和間居金陵。常設浴於保寧。揭牓于門曰。一物也無洗箇甚麼纖塵若有起自何來。道取一句子玄。乃可大家入浴。古靈秖解揩背。開士何曾明心。欲證離垢地時。須是通身汗出。盡道水能洗垢。焉知水亦是塵。直饒水垢頓除。到此亦須洗却。後為尼名惟久。挂錫姑蘇之西竺。緇白日夕師問。得其道者頗眾。俄示寂書偈趺坐而終。有明心錄行於世。

草堂清禪師法嗣

[0625a27] 福州雪峯東山慧空禪師。本郡陳氏子。十四圓頂。即游諸方遍謁諸老。晚契悟於草堂。紹興癸酉開法雪峯。受請日上堂曰。俊快底點著便行。癡鈍底推挽不動。便行則人人歡喜。不動則箇箇生嫌。山僧而今轉此癡鈍為俊快去也。彈指一下曰。從前推挽不出而今出。從前有院不住而今住。從前嫌佛不做而今做。從前嫌法不說而今說。出不出住不住即且置。敢問諸人。做底是甚麼佛。空王佛邪。然燈佛邪。釋迦佛邪。彌勒佛邪。說底又是甚麼法。根本法邪。無生法邪。世間法邪。出世間法邪。眾中莫有道得底麼。若道得山僧出世事畢。如或未然逢人不得錯舉。喝一喝下座。上堂。舉雲門示眾云。秖這箇帶累殺人。師曰。雲門尋常氣宇如王。作恁麼說話大似貧恨一身多。山僧即不然。秖這箇快活殺人。何故大雨方歸屋裏坐。業風吹又遶山行。然雖如是。也是乞兒見小利。且不傷物義一句作麼生道。上堂。一拳拳倒黃鶴樓。一趯趯翻鸚鵡洲。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俊哉俊哉快活快活。一似十七八歲狀元相似。誰管爾天誰管爾地。心王不妄動。六國一時通。罷拈三尺劍。休弄一張弓。自在自在快活快活。恰似七八十老人作宰相相似。風以時雨以時。五穀植萬民安。竪起拄杖曰。大眾這兩謁并山僧拄杖子。共作得一褐衲僧到雪峯門下。但知隨例飡[飢-几+追]子也得三文買草鞋。喝一喝卓拄杖下座。僧問。和尚未見草堂時如何。師曰。江南有。曰見後如何。師曰。江北無。

[0625b27] 慶元府育王野堂普崇禪師。本郡人也。示眾舉。巴陵和尚道。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不是風旛。又向甚麼處著。有人為祖師出氣出來與巴陵相見。雪竇和尚道風動幡動既是風幡。又向甚麼處著。有人為巴陵出氣出來與雪竇相見。師曰。非風非幡無處著。是幡是風無著處。遼天俊鶻悉迷蹤。踞地金毛還失措。呵呵呵悟不悟。令人轉憶謝三郎。一絲獨釣寒江雨。

[0625c07] 台州萬年雪巢法一禪師。太師襄陽郡王李公遵勉之玄孫也。世居開封祥符縣。母夢一老僧至而產。年十七試上庠從祖仕淮南。欲官之不就。將棄家。事長蘆慈覺賾禪師。祖弗許。母曰。此必宿世沙門。願勿奪其志。未幾慈覺沒。大觀改元。禮靈巖通照愿禪師祝髮登具。依愿十年迷悶不能入。謁圓悟於蔣山。悟曰。此法器也。悟奉詔徙京師天寧。師侍行。靖康末謁草堂於疎山。一語之及大法頓明。紹興七年泉守寶文劉公彥修請居延福。後四遷巨剎。上堂拈拄杖曰。拄杖子有時作出水蛟龍。萬里雲煙不斷。有時作踞地師子。百年妖怪潛蹤。有時心法兩忘照體獨立。有時照用同時主賓互用。以拄杖畫曰。延福門下總用不著。且道延福尋常用箇甚麼。卓拄杖喝一喝下座。上堂。仰面不見天。低頭不見地。古劍髑髏前。大海波濤沸。退長蘆歸天台萬年觀音院。忽示微疾。書偈曰。今年七十五。歸作菴中主。珍重觀世音。泥蛇吞石虎。入龕趺坐而逝。

[0625c27] 隆興府黃龍山堂道震禪師。金陵趙氏子。少依覺印英禪師為童子。英移居泗之普照。適淑妃擇度童行。師得圓具久之辭。謁丹霞淳禪師。一日與論洞上宗旨。師呈偈曰。白雲深覆古寒岩。異草靈花彩鳳銜。夜半天明日當午。騎牛背面著靴衫。淳器之。師自以為礙。棄依草堂一見契合。日取藏經讀之。一夕聞晚參鼓。步出經堂。舉頭見月。遂大悟。亟趨方丈。堂望見即為印可。初住曹山。次遷廣壽黃龍。上堂曰。舉箇古人因緣問闍梨。闍梨不得作古會。若作古會失却當面眼。舉箇即今因緣問闍梨。闍梨不得作今會。若作今會障却闍梨本來眼。假饒不失不障非古非今。猶是藥病相治止啼之說。秖如透脫一句闍梨還道得也無。若道不得。直待羅漢峯深談實相即向汝道。上堂。少林冷坐門人各說異端大似眾盲摸象。神光禮三拜依位而立。達磨云。汝得吾髓。這黑面婆羅門。脚跟也未點地在。上堂。石人問枯樁。何時汝發華。枯樁怒石人。何得口吧吧。石人呵呵笑。枯樁吐異葩。紅霞輝玉象。白玉碾金沙。借問通玄士。何人不到家。

青原信禪師法嗣

[0626a21] 成都府正法希明禪師。漢州人也。解制上堂。林葉紛紛落。乾坤報早秋。分明西祖意。何用更馳求。若恁麼會得。始信佛祖之道本自平夷。大解脫門元無關鑰。彌綸宇宙偪塞虛空。量不可窮智不能測。若也未明此旨不達其源。任是百劫熏功千生煉行。徒自疲苦了無交涉。若深明此旨洞達其源。乃知動靜施為經行坐臥。頭頭合道念念朝宗。祖不云乎。迷生寂亂悟無好惡。得失是非一時放却。如是則誰迷誰悟誰是誰非。自是諸人獨生異見。觀大觀小執有執無。己靈獨耀不肯承當。心月孤圓自生違背。何異家中捨父衣內忘珠。致使菩提路上荊棘成林。解脫空中迷雲蔽日。山僧今日幸值眾僧自恣化主還山。諸上善人得得光訪。不可緘默隨分葛藤。曲為今時少開方便。也須是諸人著眼各自諦觀。若更擬議尋思白雲萬里。遂拈拄杖曰。於斯明得靈山一會儼在目前。其或未然更待來晨分付。

[0626b11] 潭州梁山懽禪師。僧問。大眾雲臻請師開示。師曰。天靜不知雲去處。地寒留得雪多時。曰學人未曉玄言。乞師再垂方便。師曰。一重山後一重人。

[0626b15] 祖菴主見青原之後縛屋衡嶽間。三十餘年人無知者。偶遣興作偈曰。小鍋煮菜上蒸飯。菜熟飯香人正饑。一補饑倉了無事。明朝依樣畫猫兒。由是衲子披榛扣之。無盡張公力挽其開法。不從。竟終于此山。

夾山純禪師法嗣

[0626b21] 澧州欽山乾明普初禪師。上堂良久曰。舉揚宗旨上祝皇基。伏願祥雲與景星俱現。醴泉與甘露雙呈。君乃堯舜之君。俗乃成康之俗。使林下野夫不覺成太平曲。且作麼生是太平曲。無為而為神而化之。灑德雨以霶霈。鼓仁風而雍熙。民如野鹿。上如標枝。十八子知不知。哩哩囉囉囉哩。拍一拍下座。

黃州柏子山嵩禪師法嗣

[0626b29] 黃州東禪惟資禪師。上堂曰。信手拈來無非佛事。何故頭頭顯理物物皆宗。念念釋迦出世。步步彌勒下生。若信得及把得住。便請坐斷報化佛頭。高步毘盧頂上。拈拄杖云。且道拄杖子有何長處。良久畫一畫云。能殺能活能縱能奪。更有一般堪嘆處。不風流處也風流。卓一下。

褒親瑞禪師法嗣

[0626c08] 安州應城壽寧道完禪師。僧問。雲從龍風從虎。未審和尚從箇甚麼。師曰。一字空中畫。曰得甚麼奇特。師曰。千手大悲提不起。問十方國土中唯有一乘法。如何是一乘法。師曰。斗量不盡。曰恁麼則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師曰。作麼生是悄然機。僧舉頭看。師舉起拂子。僧喝一喝。師曰。大好悄然。上堂。古人見此月。今人見此月。此月鎮長存。古今人不別。若人心似月。碧潭光皎潔。決定是心源。此說更無說。咄。上堂。諸禪德。三冬告盡臘月將臨三十夜。作麼生秖準。良久曰。衣穿瘦骨露屋破看星眠。

智海清禪師法嗣

[0626c21] 泉州乾峯圓慧禪師上堂。達磨正宗衲僧巴鼻。堪嗟迷者成群開眼瞌睡。頭上是天脚下是地。耳朵聞聲鼻孔出氣。敢問。雲堂之徒時中甚處安置。還見麼。可憐雙林傅大士。却言秖這語聲是。咄。

[0626c26] 蘄州四祖仲宣禪師上堂。諸佛出世為一大事因緣。祖師西來直指人心。是佛凡聖本來不二。迷悟豈有殊途。非涅槃之可欣。非死生之可厭。但能一言了悟。不起坐而即證無生。一念回光。不舉步而遍周沙界。如斯要徑可曰宗門。山僧既到這裏不可徒然。乃舉拂子曰。看看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若凡若聖是人是物。盡在拂子頭上一毛端裏出入遊戲。諸人還見麼。設或便向這裏見得倜儻分明。更須知有向上一路。試問諸人。作麼生是向上一路。良久曰。六月長天降大雪。三冬嶺上火雲飛。

廬山羅漢寺南禪師法嗣

[0627a10] 南嶽雲峯景德慧昌禪師。僧問。高提祖印即不問。覿面相呈事若何。師曰。不勞拈出。僧云。不因漁父引爭得見波濤。師曰。酌然。僧云。言前道破無妨礙。物外全提有像遷。師曰獨許闍梨。僧云。橫身三界外誰是出頭人。師曰。爭不足讓有餘。僧云。學人東西不辨南北不分。師曰。自生退屈。乃曰。禹溪流水如藍染。雲密峯巒畫不成。山色水聲全是體。不知誰解悟無生。悟無生彼此自忘情。更擬求奇妙。笑殺嶺南能。又曰。非不非是不是。達磨西來惑眾顯異。梁王勘破渡江入魏。九年面壁向嵩丘。接得神光轉失利。大眾欲不失利麼。廉纖梅雨蔽千家。蕭灑薰風吹萬類。若作佛法商量。墮在野狐群裏。又曰。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雪峯輥毬趙州庭柏。不落見聞亦非聲色。擬問如何攔顋一摑。又曰。佛祖傳心西天此土。得之者如日如月照耀乾坤。失之者如盲如聾不辨西東。雲峯這裏得失是非一時放却。無禪可參。無道可學。猖猖狂狂蹈乎大方。且道佛祖傳心傳箇什麼。良久曰。窓開雲霧生衣上。簾捲山泉入鏡中。

[0627b03] 舒州浮山德宣禪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天長地久。僧云。學人未曉。師曰。年老病生。僧云。同生同死又作麼生。師曰。喚闍梨作佛得麼。乃曰。雙井峯錦繡谷。南北東西難圖錄。縱爾僧繇巧筆端。爭如一到心中足。拈起拂子曰。還見麼。良久曰。雲居羅漢。擊禪床下座。上堂曰。諸佛不出世四十九年說。祖師不西來少林有妙訣。若人識祖佛。當處便超越。遂拈拂子曰。這箇是浮渡拂子。且道祖佛在什麼處。良久曰。雖是善因而招惡果。

琅邪起禪師法嗣

[0627b14] 俞道婆金陵人也。市油餈為業。常隨眾參問琅邪。邪以臨濟無位真人話示之。一日聞丐者唱蓮花樂云。不因柳毅傳書信。何緣得到洞庭湖。忽大悟以餈盤投地。夫傍睨曰。爾顛邪。婆掌曰。非汝境界。往見琅邪。邪望之知其造詣。問那箇是無位真人。婆應聲曰。有一無位人。六臂三頭努力嗔。一擘華山分兩路。萬年流水不知春。由是聲名藹著。凡有僧至則曰。兒兒。僧擬議即掩門。佛燈珣禪師往勘之。婆見如前所問。珣曰。爺在甚麼處。婆轉身拜露柱。珣即踏倒曰將謂有多少奇特。便出婆蹶起曰。兒兒來惜爾則箇。珣竟不顧。安首座至。婆問甚處來。安曰。德山。婆曰德山太乃老婆兒子。安曰。婆是甚人兒子。婆曰。被上座一問。直得立地放尿。婆嘗頌馬祖不安因緣曰。日面月面虛空閃電。雖然截斷天下衲僧舌頭。分明秖道得一半。

光孝蘭禪師法嗣

[0627c03] 明州蘆山無相法真禪師。江南李主之裔也。上堂。欲明向上事。須具頂門眼。若具頂門眼。始契出家心。既契出家心。常具頂門眼。要會頂門眼麼。四京人著衣喫飯。兩浙人飽暖自如。通玄峯頂香風清花發蟠桃三四株。

象田卿禪師法嗣

[0627c09] 慶元府雪竇持禪師。郡之盧氏子。僧問。中秋不見月時如何。師曰。更待夜深看。曰忽若黑雲未散又且如何。師曰。爭怪得老僧。上堂。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源到處閑。斗轉星移天欲曉。白雲依舊覆青山。

[0627c14] 紹興府石佛益禪師上堂。一葉落天下秋。一塵起大地收。一法透萬法週且道透那一法。遂喝曰。切忌錯認驢鞍橋作阿爺下頷。便下座。

慧日雅禪師法嗣

[0627c19] 隆興府九仙法清祖鑑禪師。嚴陵人也。嘗於池之天寧以伽梨覆頂而坐。侍郎曾公開問曰。上座仙鄉甚處。曰嚴州。曰與此間是同是別。師拽伽梨下地揖曰。官人曾到嚴州否。曾罔措。師曰。待官人到嚴州。却向官人道。住後上堂曰。萬柳千華暖日開。一華端有一如來。妙談不二虛空藏。動著微言遍九垓。笑咍咍。且道笑箇甚麼。笑覺苑脚跟不點地。上堂舉。睦州示眾曰。汝等諸人未得箇入頭處。須得箇入頭處。既得箇入頭處。不得忘却老僧明明向汝道。尚自不會。何況蓋覆將來。師曰。睦州恁麼道意在甚麼處。其或未然。聽覺苑下箇注脚。張僧見王伴。王伴叫張僧。昨夜放牛處。嶺上及前村。溪西水不飲。溪東草不吞。教覺苑如何。即得會麼。不免與麼去。遂以兩手按空下座。僧問。如何是奪人不奪境。師曰惺惺寂寂。曰如何是奪境不奪人。師曰。寂寂惺惺。曰如何是人境兩俱奪。師曰。惺惺惺惺。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奪。師曰。寂寂寂寂。曰學人今日買銕得金去也。師曰。甚麼處得這話頭來。

[0628a11] 平江府覺海法因菴主。郡之嵎山朱氏子。年二十四披緇服進具。遊方至東林謁慧日。日舉靈雲悟道機語問之。師擬對。日曰。不是不是。師忽有所契。占偈曰。巖上桃花開。花從何處來。靈雲纔一見。回首舞三臺。日曰。子所見雖已入微。然更著鞭當明大法。師承教居廬阜三十年不與世接。叢林尊之。建炎中盜起江左。順流東歸。邑人結菴命居。緇白繼踵問道。嘗謂眾曰。汝等飽持定力。無憂晨炊而事干求也。晚年放浪自若。稱五松散人。

龍牙言禪師法嗣

[0628a22] 瑞州洞山擇言禪師。僧問。如何是十身調御。投子下禪床立未審意旨如何。師曰。脚跟下七穿八穴。

道林一禪師法嗣

[0628a26] 潭州大溈大圓智禪師。四明人也。上堂舉。南泉道。三世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師曰。三世諸佛既不知有。狸奴白牯又何曾夢見灼然。須知向上有知有底人始得。且作麼生是知有底人。喫官酒臥官街。當處死當處埋。沙場無限英靈漢。堆山積嶽露屍骸。

續傳燈錄卷第二十三

續傳燈錄卷第二十四目錄



大鑑下第十五世
  • 淨慈明禪師法嗣五人
    • 淨慈象禪師
    • 雪峯隆禪師(已上二人見錄)
    • 靈岩德宗禪師
    • 常樂本然禪師
    • 寶應法照禪師(已上三人無錄)
    長蘆和禪師法嗣十五人
    • 甘露達珠禪師
    • 靈隱慧淳禪師(已上二人見錄)
    • 雪竇明禪師
    • 琅邪誠禪師
    • 圓智和尚
    • 鳳山和尚
    • 精嚴鳳藻禪師
    • 清涼可昇禪師
    • 華嚴尚劉禪師
    • 褒禪道天禪師
    • 顯親祖永禪師
    • 長蘆法永禪師
    • 定水然禪師
    • 興國遠禪師
    • 法音首座禪師(已上十三人無錄)
    雪峯慧禪師法嗣十四人
    • 淨慈道昌禪師
    • 徑山了一禪師
    • 金山了心禪師(已上三人見錄)
    • 大吉法圓禪師
    • 南安達禪師
    • 淨慈昇禪師
    • 石松祖天禪師
    • 慶成悟及禪師
    • 興王寶機禪師
    • 寶勝守寧禪師
    • 建善法藏禪師
    • 淨慈務暉禪師
    • 南明戒通禪師
    • 中峯寧禪師(已上十一人無錄)
    香嚴月禪師法嗣二人
    • 香嚴如璧禪師(見錄)
    • 香嚴如琳禪師(無錄)
    慧林深禪師法嗣七人
    • 靈隱慧光禪師
    • 國清妙印禪師
    • 國清普紹禪師
    • 九座慧邃禪師(已上四人見錄)
    • 圓覺曇禪師
    • 淨慧法如禪師
    • 圓覺勝禪師(已上三人無錄)
    報恩然禪師法嗣一人
    • 資聖元祖禪師(見錄)
    慧林海禪師法嗣二人
    • 萬杉壽堅禪師(見錄)
    • 萬杉壽隆禪師(無錄)
    開先宗禪師法嗣二人
    • 黃檗惟初禪師
    • 岳麓海禪師(二人見錄)
    雪峯演禪師法嗣四人
    • 西禪慧舜禪師(一人見錄)
    • 鳳山道沼禪師
    • 能仁得能禪師
    • 龍臥俞禪師(已上三人無錄)
    長蘆了禪師法嗣十三人
    • 天童宗珏禪師
    • 長蘆妙覺禪師
    • 龜山義初禪師
    • 保寧興譽禪師
    • 北山法通禪師(已上五人見錄)
    • 壽山德初禪師
    • 龍翔道暉禪師
    • 上藍祖卿禪師
    • 能仁崇壽禪師
    • 幽岩子詠禪師
    • 長蘆慧悟禪師
    • 神光道新禪師
    • 雪竇鑑禪師(已上八人無錄)
    天童覺禪師法嗣十四人
    • 雪竇嗣宗禪師
    • 善權法智禪師
    • 淨慈慧暉禪師
    • 瑞岩法恭禪師
    • 石門法真禪師
    • 光孝思徹禪師
    • 大洪法為禪師
    • 長蘆琳禪師(已上八人見錄)
    • 廣慧法聰禪師
    • 鳳凰世釗禪師
    • 烏巨光禪師
    • 寶福悟禪師
    • 能仁理禪師
    • 雪竇[米*遂]禪師(已上六人無錄)
    大洪預禪師法嗣五人
    • 慧力悟禪師
    • 雪峯慧深首座(已上二人見錄)
    • 智門雅禪師
    • 普照充禪師
    • 薦福演禪師(已上三人無錄)
    天封歸禪師法嗣一人
    • 東林通理禪師(一人見錄)
    天衣聰禪師法嗣六人
    • 慧日法安禪師
    • 護國欽禪師
    • 吉祥元實禪師
    • 投子道宣禪師(已上四人見錄)
    • 能仁普禧禪師
    • 石佛宗葦禪師(已上二人無錄)
    吉祥宣禪師法嗣一人
    • 南華明禪師(無錄)
    大洪顯禪師法嗣九人
    • 子陵祖清禪師
    • 勝果道和禪師
    • 龍安世能禪師
    • 北禪宗覺禪師
    • 普寧祖悟禪師
    • 中巾山昭禪師
    • 壽寧守軻禪師
    • 橫山元經禪師
    • 白兆法通禪師(已上九人俱無錄)
    羅漢遇禪師法嗣一人
    • 曹山月禪師(無錄)
    徑山悟禪師法嗣二人
    • 慧照和尚
    • 寶陀了然和尚(二人俱無錄)
    寶林昌禪師法嗣二人
    • 護國妙機禪師
    • 興化德觀禪師(二人俱無錄)
    寶林慧禪師法嗣二人
    • 祥符良度禪師
    • 宣化德濟禪師(二人俱無錄)
    承天月禪師法嗣二人
    • 承天仲顏禪師(一人見錄)
    • 護國介豐禪師(一人無錄)
    光孝印禪師法嗣一人
    • 東林本然禪師(無錄)
    普照欽禪師法嗣一人
    • 永安可文禪師(無錄)
    淨福文禪師法嗣二人
    • 淨光藏禪師
    • 揚州石塔和尚(二人俱無錄)

續傳燈錄卷第二十四目錄(終)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51 冊 No. 2077 續傳燈錄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