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T24n1451_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第13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24 冊 » No.1451 » 第 13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三

[0262a27] 第三門別門總攝頌曰:

 三衣及衣架、  河邊造寺簷、
 拭面拭身巾、  寺座刀應畜。

[0262b01] 第三門第一子攝頌曰:

 三衣條葉量、  床脚拂遊塵、
 行處著毺、  杵石須聽畜。

[0262b04] 緣在室羅伐城。如佛所說苾芻應畜割截支伐羅,時諸苾芻即便割截,長條短條不能相似。以緣白佛,佛言:「長條短條不應參差,割截應須齊割。」彼復不知云何齊割?佛言:「長條短條應隨其量,可取竹片量截長短方定。」

[0262b09]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作支伐羅,葉不相似便不端正,以緣白佛,佛言:「若作衣時葉應相似。」苾芻不知云何相似?佛言:「可取竹片量葉寬狹,然後裁之。」佛言應量葉者,時諸苾芻作葉極大,佛言:「不應大作。然葉相有三:謂大、中、小。大寬四指或如烏張足,小寬二指或如母指面,此內名中。」諸苾芻於不淨地縫刺其衣,遂便垢污,佛言:「應以牛糞淨拭其地,作曼茶羅待乾淨已,於上作衣。」佛言作曼茶羅者,然牛糞難得,佛言:「應以水灑其地淨掃置衣。」

[0262b19]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作尖床脚遂便損地,佛言:「不應尖利,應可平作。」然猶致損,佛言:「應作糠帒置床脚下,或破帛纏裹。」

[0262b22] 緣處同前。有婆羅門因出城外行遊疲極,食時既至入逝多林,見其食處敷妙褥座置好飲食,見生希有發信敬心,即脫上帔敷上座坐處出門而去。後於異時衣便垢膩,其知事人敷之下座。彼婆羅門後因他事來至寺中行詣食處,於上座所不見其衣,巡次遍觀見敷下座。彼作是念:「我衣新物又是貴價,因何今日穢污若斯?」且待片時察其何故?乃見知事安置座已捉衣拂地,彼見如是知其污緣,告知事曰:「此之小事仁不解耶?先當灑水次掃令淨然後敷座,由不解故致損我衣。」起嫌恥心捨之而去。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每於食處應先灑水次掃令淨,然後敷座方成應法。」時知事人於塵土座上敷其座褥,遂多垢污,招過同前,佛言:「先可拂拭床座,次敷氈褥。」苾芻不知以何拂拭,佛言:「應以一衣用拂床座。」時彼知事拂以好衣,佛言:「應用故衣。」其知事者拂以故衣,不久破碎即皆棄擲,佛言:「不應即棄,裂為細片繫在杖頭用拂床座。」經久無堪遂還棄擲,佛言:「雖不堪用不應棄擲,應剉和泥及和牛糞,用填柱孔或塗牆隙,欲令施主福利久增。」

[0262c15] 緣處同前。時有年少苾芻,隨於一處而作經行,彼經行時令地損壞。時有長者入寺遍觀,至經行處便作是念:「地尚如此,聖者之足其狀若何?」作是念已問言:「聖者!誰令此地有損壞耶?」苾芻報曰:「此即是我經行之處。」長者報曰:「地既如此,足如之何?幸當舉足我試觀足。」即便舉示其皮並穿。長者見已起悲念心,報言:「聖者!我有毺,欲為敷設在上經,行於足無損。」答言:「長者!佛未聽許。」彼言:「聖者!仁之大師性懷慈念,此定應許。」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我今聽彼精勤警策經行苾芻應畜毺隨意無犯。」還告長者,彼即為敷,苾芻便受。多時足蹋,遂為兩叚各在一邊。長者後來見其狼籍,問言:「聖者!因何毺零落至此?若見破處何不縫治?」苾芻以緣白佛,佛言:「長者所說,斯實善哉!見有破處,即可縫治,或以物補。若其碎破不堪修理,應可和泥或和牛糞,於經行處而為塗拭,能令施主增長福田。」

[0263a04] 緣處同前。有苾芻病往醫人處報言:「賢首!我有如是病,為處方藥。」彼言:「聖者!服如是藥當得平復。」即為處方。還歸住處,料理藥時須得杵石,便詣餘家暫借充用,彼人便與。磨藥既了以石相還,答言:「聖者!此即相遺,隨意將歸。」答曰:「佛未聽畜。」「若如是者可置地去。」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我今聽畜杵石并軸,他若施時隨意應受。」

[0263a12] 第三門第二子攝頌曰:

 衣架及燈籠、  勿使蟲傷損、
 熱開三面舍、  可記難陀身。

[0263a15] 緣在室羅伐城。苾芻隨處而安衣服,便多垢膩被蟲蟻穿。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不應隨處而置衣服,當作衣架。」苾芻即便穿壁安衣,令壁損壞,佛言:「不得穿壁,初造寺時應出木坎上置衣竿。」時諸苾芻房內置竿、簷前不作,佛言:「簷前亦作,勿令闕事。」

[0263a21] 緣處同前。佛言應作衣架者,蘭若苾芻求竹無處,佛言:「應將葛蔓橫繫置衣。」或葛亦無,佛言:「以繩為笐(戶浪反)。」

[0263a24] 緣處同前。如世尊言夜闇誦經者,彼誦經時有蛇來至,少年見已驚忙大喚,唱言:「長脊!長脊!」凡夫苾芻悉皆驚怖,遂令聽者因斯廢闕。以緣白佛,佛言:「當可然燈以誦經典。」苾芻夏月然燈損蟲,佛言:「應作燈籠。」苾芻不知云何應作?佛言:「應以竹片為籠薄疊遮障,此若難求用雲母片,此更難得應作百目瓶。」苾芻不解如何當作?佛言:「令瓦師作如燈籠形,傍邊多穿小孔。」瓦師難求,佛言:「應用瓶瓨打去其底、傍穿百目,置燈盞已向下而合。若孔有蟲入,應以紙絹及薄物而掩蓋之。」

[0263b06] 緣處同前。時當盛暑苾芻苦熱,身體萎黃病瘦無力。爾時世尊知而故問具壽阿難陀曰:「何故諸苾芻身體萎黃病瘦無力?」時阿難陀具以事白,佛言:「應作招涼舍。」苾芻不知如何當作?佛言:「應近寺外為三面舍,三邊築牆架作偏敞疎徹來風,不同於寺四面有壁。」苾芻即便於內安牆外置行柱,佛言:「中安行柱。」復不開窓還遭熱悶,佛言:「置窓。」彼著窓時或太高下,佛言:「應與床齊。」有諸鳥雀來入房中,佛言:「應置窓欞勿令得入。風雨飄灑,應安窓扇。」苾芻食時閉門室闇,佛言:「食時開門。苾芻熱時於自房內,但著下裙及僧脚崎,隨情讀誦并為說法作衣服等,於四威儀悉皆無犯。」

[0263b19] 緣處同前。爾時世尊既與難陀剃髮出家并受近圓已,將詣香山及三十三天、至捺落迦,周旋觀察還逝多林。諸客苾芻未識難陀,見彼身作金色具三十相周匝莊嚴,有老苾芻見時謂是如來便起迎接,既識知已方生悔心。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於難陀衣應為記驗,若更有此人亦為記識。此是正覺、此是餘人。」

[0263b26] 第三門第三子攝頌曰:

 河邊制齒木、  羅怙遣出門、
 合訶不合訶、  二行應與服。

[0263b29] 緣在室羅伐城。時勝慧河邊諸苾芻輩,以善方便策勵勤修,斷盡諸惑證阿羅漢果。時諸苾芻威儀庠序所為審諦,能使眾人敬信深重。爾時世尊告諸苾芻:「勝慧河邊苾芻住處近彼村坊,所有人眾獲大善利。」時具壽阿難陀聞世尊語即解其義,由近大師久為侍者,或聽其言或時覩相皆即解了。若世尊欲得見者說讚美言,尊者了已,便寄信報河邊苾芻:「諸具壽!世尊讚歎,意欲相見,仁等可來。」彼既聞已更相告語:「佛於我等為讚歎言,事須相見當欲如何?」一人報云:「更何所作?我等當去。」遂不觀察所應作事,若不觀者雖阿羅漢不能預知。復共議云:「去為善事。」即告諸苾芻曰:「仁等當知!世尊大師讚歎我等,意欲相見,今者可去。」諸苾芻曰:「若如是者我等同行。」即共相隨涉路而去,漸漸遊行至室羅伐。舊住諸苾芻出迎慰問,便於寺外有大喧聲。世尊聞已知而故問阿難陀曰:「寺外何故有大喧聲?」阿難陀曰:「勝慧河邊諸苾芻眾,皆共來至停在寺外,寺內諸人咸出迎接,更相問訊致此喧聲。」于時世尊告阿難陀曰:「汝今宜往告勝慧河邊諸苾芻眾,皆可還去勿住於此。」于時尊者承佛教已,詣苾芻所告言:「具壽當知!世尊有教,仁等還去勿住於此。」時彼聞已執持衣鉢遊適人間。佛告諸苾芻曰:「諸有村坊所居之處,若有勝慧河邊苾芻住者,近彼村坊所有人眾獲大善利。」阿難陀聞復還寄信,苾芻重來如是至三,諸苾芻執持衣鉢復往人間。爾時世尊復告諸苾芻曰:「勝慧河邊苾芻住處人皆獲利。」時阿難陀聞佛頻讚復令信報,彼諸苾芻共相謂曰:「具壽!何故世尊讚歎我輩欲得相見,頻往佛所令我還來?應由我等普告多人致令遣去,我今宜可不告諸人默然而去。」時諸苾芻,密持衣鉢,詣世尊所禮佛雙足退坐一面。佛告具壽阿難陀曰:「汝今可覓閑房靜處,為我及彼勝慧河邊諸苾芻輩敷置座褥。」尊者奉教安置既了,還至佛所白言:「大德!我於一處敷設已了。唯佛知時。」是時世尊往勝慧河邊苾芻住處,即於門外洗雙足已,於一房中就座而坐,加趺端身住現前念。時諸苾芻亦各洗足,入房而坐住現前念。爾時世尊便入初定;河邊諸苾芻亦入初定。世尊從初定出,入第二定、第三、第四定,次入空處、識處、無所有處,次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其河邊苾芻亦復如是,隨佛世尊出入諸定。世尊從非想非非想定出,入無所有定;諸苾芻亦從非想非非想定出,入無所有定。乃至入至初定;諸苾芻亦復如是入至初定。世尊念曰:「我入初定、諸苾芻亦入初定,我乃至入非想非非想定、諸苾芻亦入此定。我復從非想非非想定出入乃至初定,諸苾芻亦皆同我。我今應可作餘相狀而入初定,便非獨覺聲聞所行之境。」作是念已即入其定,時諸苾芻共相謂曰:「仁等當知!大師世尊住於自定,我等亦可自定而住。」便入自定。

[0264a25] 爾時世尊至天明已即從定出,大眾皆集,佛於眾中就座而坐。時具壽阿難陀從座而起,整衣服露右肩禮雙足,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德世尊,頻頻讚歎勝慧河邊諸苾芻等意欲相見,彼諸苾芻皆來至此不蒙問及。」佛言:「阿難陀!我已共彼諸人語訖,依聖語聖法律共相安慰。」阿難陀白佛言:「未審云何名為聖語法律共相慰問?」「阿難陀!如我共諸苾芻,皆於門外洗雙足已,隨次入房就座而坐,各並端身住現前念,我入初定;河邊諸苾芻等亦入初定。我從初定出,入第二定、第三、第四定,次入空處識處無所有處,次入非想非非想處定;河邊諸苾芻等亦復如是,隨我出入諸定。我從非想非非想定出,入無所有處定,我復乃至入初定;是諸苾芻亦復如是入至初定。阿難陀!我作是念:『我今應可作餘相狀而入初定,便非獨覺聲聞所行之境。』作是念已即入其定。時河邊苾芻自相謂曰:『大師世尊住於自定,我等亦可自定而住。』阿難陀!此謂聖語聖法律共相安慰,我作如是相安慰已。」阿難陀白佛言:「善哉大德!聖語聖法律共相安慰。極善世尊!聖語聖法律共相安慰。」世尊既與河邊諸苾芻,以聖語聖法律共安慰已,其聲普遍,四遠諸人共相謂曰:「佛共河邊諸苾芻輩,以聖語聖法律而相安慰。」既聞此事,諸長者婆羅門皆來禮拜河邊苾芻,此諸苾芻即為長者婆羅門,宣說法要口出臭氣。時彼諸人左右顧眄,共相謂曰:「此之臭氣從何而來?」諸苾芻曰:「此之臭氣從我口出。」白言:「聖者!豈可日日不嚼齒木耶?」答曰:「不嚼。」彼曰:「何故?」諸苾芻曰:「佛未聽許。」答曰:「聖者!若不嚼齒木得清淨耶?」時諸苾芻默然無對。以緣白佛,佛言:「彼婆羅門長者,所作譏恥正合其儀。我於餘處已教苾芻嚼其齒木,而汝不知,是故我今制諸苾芻應嚼齒木。何以故?嚼齒木者有五勝利。云何為五?一者能除黃熱;二者能去痰癊;三者口無臭氣;四者能喰飲食;五者眼目明淨。」

[0264c05] 佛制苾芻每嚼齒木,時一年少苾芻於顯露處而嚼短條。世尊至彼,苾芻見佛深生羞恥,云何不應對世尊前,吐出齒木,即便吞咽遂鯁喉中。諸佛常法無忘失念,爾時世尊便舒無量百千功德所生左手旋環萬字,能除怖畏善施安隱,捉少年頭,屈右手指內彼口中,鉤其齒木與血俱出。世尊告曰:「汝何所為?」苾芻以事白佛,佛作是念:「在顯露處嚼齒木者有如是過。」告諸苾芻曰:「有一少年於顯露處,嚼短齒木有是過生。故諸苾芻於顯露處不嚼齒木亦非短條,苾芻違者得越法罪。」如佛所言苾芻不應於顯露處坐嚼齒木者,時有少年苾芻,於老者前坐嚼齒木,佛言:「不應爾。有三種事可於屏隱處:謂大小便及嚼齒木。」佛言不將短條充齒木者,時諸六眾便用長條以充齒木,諸苾芻見共生嫌恥,報言:「具壽!汝等豈可執杖戲耶?」答曰:「佛教洗口,云何是戲?汝豈不見嚼短齒木幾將命終,蒙佛救護得存餘壽。豈可汝等於我衣鉢有希願耶?令我早亡共為羯磨。然長齒木有利益處:一、得然釜煮飯;二、得鞭打小師。」彼聞皆默。以緣白佛,佛言:「苾芻不應長條將充齒木,嚼長條者得越法罪。」苾芻不知齒木長短,佛言:「此有三種,謂長中短。長者十二指、短者八指、二內名中。」佛言應在屏處嚼齒木者,時有老病羸弱,不能行就隱屏之處,佛言:「病人應可畜洗口盆。」苾芻便用隨宜瓦盆安在房內,脚觸便傾水流污地,佛言:「洗口之盆形如象跡。」時有苾芻求盆無處,佛言:「應就水竇邊嚼齒木。」苾芻遠嚼不近竇口,佛言:「應可近邊方一肘地。」佛教嚼齒木時,苾芻不知刮,舌其口仍臭,佛言:「嚼齒木已,當須刮舌。」苾芻不知用何刮舌?佛言:「應畜刮舌篦。」佛聽畜篦,六眾苾芻便以金銀瑠璃玻[王*梨]寶作,諸婆羅門長者見已問言:「聖者!此是何物?」答曰:「賢首!世尊令我用刮舌篦。」彼言:「豈汝沙門釋子貪欲樂耶?」六眾默然。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有四種刮舌篦,苾芻應畜。云何為四?謂是銅、鐵、鍮石、赤銅。」時諸苾芻便即利作,刮舌傷損,佛言:「不應利作。」然此四難求,佛言:「應劈齒木屈以刮舌。」苾芻劈破便用,刮舌作瘡,佛言:「劈齒木已兩片相揩,去上籤刺然可用之。」苾芻嚼齒木已不知作聲默爾而棄,遂便墮在護寺天神頭上。彼生嫌恥,佛言:「不得默棄應可作聲,若不作聲者得越法罪。」苾芻唯於齒木一事作聲而棄,大小行時涕唾吐利及吐水等,所有棄擲皆不作聲,佛言:「凡有如是所棄之事皆須作聲。」大師既制恒嚼齒木,苾芻道行卒求難得遂不敢食,佛言:「不應斷食。若無齒木,應用澡豆土屑及乾牛糞,以水三遍淨潄,隨意喰食勿復生疑。」

[0265a28] 緣處同前。時具壽舍利子有二求寂:一、是准陀,二、羅怙羅。後於異時尊者舍利子欲往人間,告二弟子曰:「我欲人間隨意遊適,汝等二人為住?為去?」准陀白言:「鄔波馱耶,我願隨逐。」羅怙羅曰:「鄔波馱耶,我住於此。」舍利子言:「若如是者以汝付誰?」答言:「以我付囑尊者鄔陀夷,我依彼住。」報言:「羅怙羅!彼是惡人,恐行非法。」答曰:「鄔波馱耶!我事如父,彼何為惡?」即便付與行趣人間。纔去之後鄔陀夷告羅怙羅曰:「汝來作如是、如是事。」答言:「不作。」鄔陀夷瞋言:「癡物!此尚不作,餘何肯為?」羅怙羅言:「仁豈是我親教師及軌範師耶?」鄔陀夷轉更瞋盛,遂扼其項推出寺門,便於門外啼泣而住。時大世主苾芻尼與五百門人來禮佛足,見其啼泣問言:「聖者羅怙羅何故啼泣?」報言:「喬答彌!大德鄔陀夷手扼我項推令出寺。」彼作是念:「我今不應棄佛之子而向餘處。」即共門徒圍繞而立。次有憍薩羅主勝光大王擬入園中敬禮佛足,見羅怙羅同前問答,王作是念:「我今不應棄佛之子,及以佛母而向餘處。」即圍繞而立。次有給孤長者,亦入園中敬禮佛足,見羅怙羅同前問答,長者作念:「我今不應棄佛之子,及以佛母、國主大王而向餘處。」即圍繞而住。是時門外大眾雲集致有囂聲。世尊大師知而故問具壽阿難陀曰:「何故門外多人聚集有大喧聲?」尊者阿難陀具以上事敬白世尊。佛告阿難陀:「實有苾芻驅他苾芻令出寺耶?」答言:「大德!實有此事。」佛告阿難陀:「苾芻但於已房可得為主,非於寺內,不應驅他苾芻令出寺外,違者得越法罪。」

[0265b28] 世尊既制不驅苾芻令出寺外,時諸苾芻於弟子門人皆不敢訶責,遂慢法式不肯奉行,佛言:「應須訶責。」苾芻不知云何訶責?佛言:「有五種訶法:一者不共語;二者不教授;三者不同受用;四者遮其善事;五者不與依止。言不共語者,謂不共言語所有問答。言不教授者,於利害事皆不教詔。言不同受用者,所有供承皆不應受,衣食及法亦不交通。言遮善事者,所有修行善品勝事皆不令作。言不與依止者,謂絕師徒相依止事,不共同房。」如佛所言應訶責者,苾芻於事不為簡擇即便訶責,佛言:「不應隨事即為訶責。若有五法方合訶之。云何為五?一者不信;二者懈怠;三者惡口;四者情無羞恥;五者近惡知識。」時諸苾芻具此五法方始訶責,若不具五即不訶責,佛言:「五法之中隨有一時即須訶責。」訶弟子時諸餘苾芻遂相攝受,佛言:「若被親教師、軌範師訶責之時,餘人攝受作離間意,是破僧方便,得窣吐羅罪。」佛言不應攝受,時諸苾芻皆不容許,因此難調更不恭敬,或有出國或有還俗,佛言:「應令苾芻教其改悔生恭敬心。」彼即令其不善巧者,至彼人邊,告言:「具壽!汝親教師喚乞歡喜。」彼更高慢,佛言:「應令善巧苾芻教令改悔深起殷心。」時彼本師見來收謝,便不簡別即相容捨,彼於善品不能增進。復有少年因斯歸俗,佛言:「具五種法應作懺摩:一者有信心;二者發精進;三者生恭敬;四者口出美言;五者近善知識。」佛言:「於此五中隨有多少亦可懺摩,然諸苾芻不合訶責而訶責者得越法罪。應合訶責而不訶責亦越法罪。不合容捨而容捨者得越法罪。應合容捨而不容捨亦越法罪。若有於前黑品五法,隨一現行心無恭敬應可驅出。若知彼懷有慈順者應可恕之。若具五黑法者即可驅出,若不驅者得越法罪。」佛言驅出,即露體驅出,佛言:「不應露體令去。若是求寂應與水羅君持,及上下二衣,然後令去。若是近圓或擬近圓者,應與六物驅其出寺,皆不得露體令去(六物者,三衣、坐具、水羅、君持。君持有二,謂是淨觸)。」

[0266a10] 第三門第四子攝頌曰:

 造寺安簷網、  廣陳掃地處、
 求法說二童、  熱時應造舍。

[0266a13] 緣在室羅伐城。如佛所言樹下臥具者,清淨易得,苾芻依此而為出家并受近圓成苾芻性,若得長利別房樓閣悉皆得受。苾芻造寺不安基階及以前簷,佛言:「先安基階可與膝齊,上置厚版立柱於上,斗枅梁棟准次而安,上布平版版上布甎,於上復以碎甎和泥,極須鞕築上安鹽石灰泥。一重既爾餘皆類知,前安欄楯橫牽釘柱勿令墮落。時諸苾芻或於此食,有鳥雀來共相惱亂,應安羅網。」不知以何為網?佛言:「有五種網:謂麻、紵、芒、茅及楮皮等。」雖作得網不解安置,佛言:「於網四角安小鐵鐶,方便挂舉勿令雨爛。後於此食鳥尚入者,以物遮掩食了還開。」苾芻食時犬來前住希覓殘食,苾芻不與望斷命終。苾芻白佛,佛言:「凡噉食時為施畜生留一抄食。」時蘭若苾芻所出飲食,唯與野干遮餘烏鳥,烏便瞋恨作烏音聲告賊帥曰:「林中苾芻多有金寶。」賊解烏語,至苾芻所從其索金,報言:「我無。」即便打罵,苾芻曰:「咄哉丈夫!何因打我?」答言:「汝多有金,何不相與?」苾芻曰:「我居林野何處得金?願勿枉打。」賊曰:「汝定有金,若不見與定斷汝命。」苾芻曰:「有瞋我者妄作此言,定是我怨,幸當實報。」賊曰:「烏向我道。」苾芻曰:「由彼懷恨。」問曰:「何故?」苾芻具說上事。賊帥言:「聖者若不具言,我定枉殺。」知已便放。苾芻白佛,佛言:「苾芻局心行施有此過生,由此應知留食之時,普施群生勿拘一類。可於飯上以水澆濕,餅須細擘散之於地,隨意當食不應遮止。若遮止者得越法罪。」苾芻造房,天雨之時傍入簷下,水流漫損,佛言:「應作懸障遮。」苾芻不知云何作障?佛言:「用版。」彼便遍遮遂令處暗,佛言:「不應遍遮,可留明處。」版求難得。佛言:「蘧蒢席等權用遮障。」既遭雨濕蟲蟻便生,佛言:「夏雨時安,餘時應去。」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三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4 冊 No. 1451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伽耶山基金會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釋本禪法師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