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T23n1443_010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 第10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23 冊 » No.1443 » 第 10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

[0957c28] 第二攝頌曰:

 捉金銀出納、  賣買鉢乞線、
 織師自奪衣、  迴他病長鉢。

捉寶學處第十一

[0958a03]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六眾苾芻,自手捉金銀、或教他捉,造作房舍、或置床座上。時外道見生嫌賤言:「此沙門釋子,自手執捉金銀錢等、或教他捉。廣說如上。諸餘俗人皆亦如是,斯與我等有何別處?云何令他婆羅門居士等深生敬信,持諸飲食惠此禿人?」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眾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58a11] 「若復苾芻尼,自手捉金銀錢等、若教他捉,泥薩祇波逸底迦。」

[0958a12] 尼者,謂此法中尼。

[0958a12] 自手捉者,謂以手捉。

[0958a13] 金銀者,謂金銀及貝齒。錢者,金等錢。教人亦爾,皆犯捨墮。捨悔之法廣說如上。

[0958a15]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教他取時,其事不同有十八種,咸成其犯。謂告彼云:

 汝取此物,  汝於此取,  汝取此爾許!
 汝將此物,  汝於此將,  汝將此爾許!
 汝置此物,  汝於此置,  汝置此爾許!
 汝取彼物,  汝於彼取,  汝取彼爾許!
 汝將彼物,  汝於彼將,  汝將彼爾許!
 汝置彼物,  汝於彼置,  汝置彼爾許!

[0958a23] 言汝取此物者,謂金銀等於可見處,教他取,得惡作罪,捉舉之時犯捨墮罪。言汝於此取者,謂於諸帒及鐵木等箱器之中,教他取物,得罪同前。已下諸句罪皆同此。言汝取爾許者,謂百千億等,教他取物。言汝將此物者,謂金銀等物,教他將來。言汝於此將者,謂於帒等箱器之中,教他取物。言汝將此爾許者,謂百千億等,教他取時。言汝置此物者,謂金銀等,教他置時。言汝於此置者,謂於箱器等中,教安置時。言汝置此爾許者,謂百千億等,教他置時。此九皆據可見之處,教他作也。言汝取彼物者,謂金銀等於不見處,教他取物,得惡作罪,捉舉之時犯捨墮罪。言汝於彼取者,謂於諸帒及鐵木等箱器之中,教他取物。言汝取彼爾許者,謂百千億等,教他取物。言汝將彼物者,謂金銀等物,教他將來。言汝於彼將者,謂於帒等箱器之中,教他取物。言汝將彼爾許者,謂百千億等,教他取時。言汝置彼物者,謂金銀等,教他置時。言汝於彼置者,謂於箱器等中安置。言汝置彼爾許者,謂百千億等教他置時,得罪同前。此九皆據不可見處,教他作也。若苾芻尼自捉金銀、錢、貝齒者,犯捨墮。若苾芻尼捉成未成金銀者,犯捨墮。苾芻尼捉文相成就金銀錢貝齒者,犯捨墮。苾芻尼觸末尼寶、薜琉璃寶,犯捨墮。苾芻尼捉方國共所用錢,犯捨墮。若捉非方國所用錢,得惡作罪。若捉赤銅、鍮石、銅鐵、鉛錫者無犯。

[0958b21] 如是世尊為諸聲聞制學處已,佛在逝多林。于時占波國有一長者在此城住,深信純善,以上妙物而為惠施。時彼長者為佛及僧造立住處,門戶窓牖欄楯校飾,殊妙莊嚴令人樂見,為生天路。多諸尼眾在此安居,既安居了隨意事訖,白長者曰:「我等今欲向室羅伐城禮大師足,及諸耆宿尊老。苾芻尼現闕衣服,時當見施。」長者報言:「聖者!此處之人無上妙衣疊,今聞商侶將欲到來,待來至時當以奉施。」苾芻尼曰:「長者!若無好物,與麁惡者。」長者答曰:「聖者!我之立性常施好物,云何於今以惡物與?若不待者,衣直之錢可持將去。」答言:「長者!世尊制戒遮我捉錢。」長者報曰:「若如是者,我寧不施,不能以惡物惠人。」時諸尼眾竟無所獲,即便捨去。隨路而進至室羅伐城,諸尼見告:「善來姊妹!豈非仁等於安居處多得衣服,云何著此麁破衣服而至此耶?」彼便答曰:「無衣可得。」苾芻尼曰:「仁在何處而作安居?」答曰:「在占波國。」又問:「依誰而住?」答曰:「某甲長者。」諸尼告曰:「聞彼長者好施上衣,豈不施耶?」答曰:「袛緣此故,我不得衣。」諸尼問曰:「有何所以?」彼具陳事。諸尼聞已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作是念:「諸有敬信婆羅門長者居士等,歡喜欲施苾芻尼衣價,我諸弟子情欲得衣,我應作法令諸苾芻尼得無廢闕。」告諸苾芻尼曰:「若有他施衣價,欲須便受,受已即作彼人物心而為持畜,然諸苾芻尼應可求覓執事人。」苾芻尼不知欲覓何人?佛言:「應求寺家人,或鄔波斯迦。寺家人者,謂是淨人。鄔波斯迦者,謂受三歸五戒。應問彼云:『汝能為我作施主不?』若言:『能。』者,即作委寄此人心而畜其物,可使人持不應自捉。」

[0958c23] 時有苾芻尼,向他方處作如是念:「我今至此亦未有施主。」起追悔心。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縱令遠去,但令彼人命存已來,常是施主。」

[0958c26] 有苾芻尼未求得施主,他施與物,苾芻尼疑不敢為受,佛言:「應受。受已持物,對一苾芻尼作如是語:『具壽存念。我苾芻尼某甲,得此不淨物,我當持此不淨之物換取淨財。』如是三說,隨情受用勿致疑心。」

[0959a02] 時有施主,於邊隅處造寺施僧。時時有賊來相驚怖,彼苾芻尼棄寺而去,便有賊來取寺家物。佛言:「若僧伽物、若窣覩波物,所有金銀錢寶等,應牢藏舉方可移去。」雖言遣藏,尼便不知欲遣誰藏?佛言:「若淨人、或鄔波索迦。」令其藏舉,彼藏舉者便偷其物,佛言:「有深信鄔波索迦令其藏舉,若無深信應使求寂女,求寂女若無,尼自手藏。」尼復不知若為藏舉?佛言:「應可穿坑。」不知使誰?佛言:「應使淨人、若鄔波索迦。彼便偷物,應令信者。此若無者,應令求寂女。求寂女若無,應自穿掘。賊去之後應可如前而取,其物還與僧伽。」佛言:「如我為難緣事開者,難去之後則不應行。若仍行者,得越法罪。」

出納求利學處第十二

[0959a17] 緣在室羅伐城。世尊在逝多林給孤獨園,遠近皆聞中國有佛出現於世,彼諸聲聞弟子有大神通作諸變化廣說妙法。若有人能於彼弟子作供養者,得大果報饒益增廣。是時北方有諸商客,聞此聲譽自相謂曰:「諸君當知!我等宜往中國興易,一則多得利潤,二乃供養三寶。」時諸商人多齎貨物至室羅伐城。於此城中有一露形外道,善識天文占察前事,詣商主所告言:「善來商主!汝父名某甲、母名某甲,將如是貨來詣此方,齊某日來得爾許利。」商主聞已作如是念:「我比曾聞世尊弟子有大神變,騰煙注雨未萌先測,此即其人。」便以北方朱色毛緂及諸奇果,持奉外道。彼既得已即便披緂往同徒處,伴見便問,彼具陳說。同徒告曰:「仁者!我等常被沙門釋子之所輕蔑,每告我曰:『汝等曾不親近貴勝好人,但唯狎習傭力賤品旃茶羅類。』仁今宜可披此貴服詣釋子處刺其心胸。」即披毛緂詣逝多林。

[0959b06] 時鄔波難陀於逝多林門外經行遊步,遙見彼來便作是念:「外道披者是好貴物,我若不能得此物者,不復更名鄔波難陀矣!」既漸相近,問言:「外道!汝今豈可新歸俗耶?」答言:「我不歸俗。」「若如是者,何得披此俗衣?」彼具陳說。鄔波難陀曰:「此非善事!此非善事!豈容年邁衰朽為破戒耶?宜應暫坐聊聽法要。」時彼外道隨言即坐,鄔波難陀以歡喜心為其說法。若鄔波難陀為他宣說捨施法時,聞者皆欲自割身肉持以相施。復告外道:「汝之大師性愛麁弊,教汝門徒露形拔髮,多行少住常臥于地;若汝大師情所愛樂好衣食者,當許汝著價直千萬上妙之衣、百味飲食隨意飡噉,所住房舍價當百千。由彼狹情不見容許。我之大師情懷廣大,許我弟子著萬價衣食百味食,所居房舍數直千金。若汝披此貴價好服行乞食者,信敬之人作如是念:『今此外道身行破戒。』至於飲食難以供身。汝此上衣宜應與我,我有毛緂持以相換,我當披著巡家乞食。若淨信人來問於我,我當答曰:『有露形人名姓某甲,輟已相惠。』彼便知汝是深信人,汝乞食時,彼若見者,當以酒糟盛滿銅器供養於汝。」時彼露形聞是語已,便生信喜作如是言:「大德!若如是者可取此衣。」鄔波難陀便即呪願曰:「無病長壽,然汝徒黨貧苦是常,聞汝施時還令相奪。」彼言:「大德!此之毛緂豈彼物耶?是我自由,幸見無慮。」「若如是者,我當為受。」既受得已,即便與一麁鞕毛緂。

[0959c05] 時彼外道披著而去,至同梵行邊,彼便問曰:「仁者何處更得此衣?」彼即具陳換衣所由。聞皆怒言:「仁者!此之釋子常思殺我,餘雖見欺不同六眾,六人之內無越彼一。仁若施與餘大德者,我亦隨喜。而鄔波難陀欲飲我血,將衣施彼誰堪忍耶?即宜往索。若得者善;若不得者我同擯汝,移汝坐處覆汝食器,不須共語。」彼便怕怖,往鄔波難陀所。彼遙見來即作是念:「看此外道舉動形勢,必當奪我上好毛緂。」便急入房閉戶而住。外道即至扣門相喚,鄔波難陀默然不對,諸苾芻見問言:「外道!汝何所須?」報言:「將我毛緂故來相覓。」苾芻報曰:「汝若欲得,往世尊所求哀歸向。」時彼外道往詣佛所。

[0959c19] 爾時世尊遙見外道來,告諸苾芻:「汝等見彼外道來不?」白佛言:「見。」佛言:「彼為毛緂故來。若索得者善。若不得者,便歐熱血而致命終。」外道來至佛所,作如是白:「大德!鄔波難陀取我毛緂,唯願世尊慈悲哀愍令彼還我。若不還者,我等同梵行者擯斥於我。」如前具說。爾時世尊告具壽阿難陀曰:「汝自往告鄔波難陀言:『汝得無病。』仍告之曰:『汝當還彼外道毛緂,若不還者當歐熱血而死。』」時具壽阿難陀依佛言告,彼聞語已即從坐起:「我今敬禮,無上尊教豈敢有違。若非佛教遣我還者,縱令外道滿贍部洲數如竹葦皆歐熱血一時命終,我鄔波難陀一毛不動。具壽阿難陀可去,我當還彼。」便語外道曰:「汝之大師先行妄語欺誑世間,彼命終已墮在無間大地獄中,在彼舌上有五百犁,晝夜耕墾。汝今妄語更倍於彼,當有千犁常耕汝舌。汝已著我毛緂,汝物我曾不用。」外道答言:「我亦不著。」時鄔波難陀取彼毛緂解其邊結,襵為四疊安左手中,右手摋拍開張其緂搭彼頭上,遂便倒地脚蹴其脅,語言:「外道急去!急去!勿令糞穢污我僧田。」外道報言:「大德!我今命存得出去者,更不敢入逝多園林。」此是緣起,然佛世尊尚未制戒。

[0960a13] 爾時六眾苾芻種種出息,或取、或與、或生、或質,以成取成、以未成取成、以成取未成、以未成取未成。言取者,謂即收取,他方愛樂所有貨物,載運將去,覓防守人立諸券契,是名為取。言與者,謂與他物八日、十日等而立契證,是名為與。言生者,謂是生利,與他少物多取穀麥,或加五、或一倍、二倍等,貯畜升斗立其券契,是名為生。言質者,謂納質取珠寶等,同前立契求好保證與其財物,是名為質。言成取成者,謂以金銀等器取他成器。言未成取成者,謂以金取他金器。言成取未成者,謂以金器取他金鋌。言以未成取未成者,謂以金取他碎金。苾芻如是交易以求其利。時諸外道、婆羅門、居士、長者見是事已皆生嫌賤:「云何沙門釋子出物求利,與俗何殊?誰能與彼衣食而相供給?」諸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眾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60b02] 「若復苾芻尼,種種出納求利者,泥薩祇波逸底迦。」言苾芻尼者,謂此法中尼。言種種者,謂非一事。

[0960b04] 出納求利者,謂作取與出納而覓利潤。

[0960b05] 得捨墮罪者,廣說如上。

[0960b05] 此中犯相者,若苾芻尼為求利故,收聚貨物作諸方便,驅馳車乘往詣他方,立契保人持輸稅物,乃至未得利來得惡作罪,若得利時便招捨墮。若苾芻尼為求利故,以諸財貨金銀等物,出與他人共立契保,乃至得罪如前廣說。若苾芻尼為求生利,將諸財穀舉與他人,升斗校量共立契證,乃至得罪如前。苾芻尼為求利故,納取珍寶真珠貝玉,計時取利,得不得利亦如上說。若苾芻尼為利故,以己衣共他換易,得惡作罪,得利犯捨墮。

[0960b16] 爾時世尊在廣嚴城獼猴池側高閣堂中。於此城中栗姑毘等自所住宅舉高六重,見諸苾芻尼所居卑下,即便為造高六七重嚴好房舍。其舍經久多並隤壞,施主見已咸作是念:「我等現存,寺皆破壞,命過之後其欲如何?我等宜應施無盡物令其營造。」便持施物到苾芻尼所,報言:「聖者!此是無盡施物,為擬修補,當可受之。」諸苾芻尼報曰:「世尊制戒,我不合受。」時諸苾芻尼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告諸苾芻尼:「若為僧伽有所營造,得受無盡物。然苾芻毘訶羅應三重作,若苾芻尼應兩重作。」時諸苾芻尼得無盡物置僧庫中。時施主來問言:「聖者!何意毘訶羅仍不修補?」苾芻尼報言:「賢首!為無飲食。」施主曰:「我豈不施無盡物耶?」報言:「賢首!其無盡物我豈敢食,安僧庫中今皆現在。」施主報曰:「其無盡物不合如是,我之家中豈無安處,何不迴易求生利耶?」尼曰:「佛遮我等不許求利。」諸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若為僧伽應求利潤。」聞佛語已,諸有信心婆羅門居士等,為佛法僧故施無盡物,此三寶物亦應迴轉求利,所得利物還於三寶而作供養。時諸苾芻尼還將此物與彼施主,索利之時多興諍競,便作是語:「聖者!豈我己物合鬪諍耶?」時諸苾芻尼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言:「不應共彼而作出息。」復共富貴者而為出息,索物之時恃官勢故不肯相還,佛言:「不應共此而作交易。」復共貧人而為出息,索時無物,佛言:「若與物時應可分明兩倍納質,書其券契并立保證,記其年月,安上座名及授事人字。假令信心鄔波索迦受五學處,亦應兩倍而納其質。」

販賣學處第十三

[0960c19] 緣處同前。時六眾苾芻種種交易取與買賣,賤糴貴糶貯畜而住,諸婆羅門長者見共譏恥。諸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眾問實訶責,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種種賣買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0960c23] 苾芻尼者,謂此法中尼。

[0960c24] 種種者,謂非一事。

[0960c24] 取與買賣者,取謂餘處物賤、此處物貴,即從彼取。與者,謂此處賤、餘處貴,即從此持去。豐時買取、儉時當賣。泥薩祇者廣如前說。

[0960c27] 此中犯者,苾芻尼為利故而作賣買,買時惡作,賣時犯捨墮。若為利故買、不為利賣,買時惡作,賣時無犯。若不為利買、為利故賣,買時無犯,賣時捨墮。不為利買、不為利賣,二俱無犯。若向餘方買物不為求利,到處賣時雖復得利,而無有犯。

乞鉢學處第十四

[0961a05] 緣起廣說,具如苾芻律,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有鉢減五綴,堪得受用,為好故更求餘鉢,得者,泥薩祇波逸底迦。彼苾芻尼當於眾中捨此鉢,取眾中最下鉢與彼苾芻尼,報言:『此鉢還汝,不應守持、不應分別,亦不施人,應自審詳,徐徐受用,乃至破應護持。此是法。』」

[0961a11] 苾芻尼者,謂此法中尼,餘義如上。

[0961a12] 減五綴者,謂不滿五綴。

[0961a12] 堪受用者,謂得守持。

[0961a13] 為好故更求餘鉢者,為欲貪好更求第二鉢。好謂勝妙。

[0961a14] 得者,謂求得入手。

[0961a14] 泥薩祇者,廣說如上。

[0961a15] 彼苾芻尼,謂是犯人。

[0961a15] 彼苾芻尼應於眾中捨此鉢者,當於眾中應差一苾芻尼令行有犯鉢。若無五德不應差,若差不應令作。云何為五?有愛、恚、怖、癡、不知行與不行。若具五德,未差應差,差已令作。云何為五?反上應知。應如是差,鳴犍稚集眾,先問:能不?「汝某甲能與僧伽行有犯鉢不?」彼答言:「能。」次一苾芻尼作白羯磨,如是應作(廣如百一羯磨)。佛言:「行有犯鉢苾芻尼,所有行法我今說之。其苾芻尼應在和合眾中作如是白:『大德!我苾芻尼某甲,當行有犯鉢。諸大德!明日各各自持己鉢來至僧中。』既至明日,行鉢苾芻尼敷座褥,鳴犍稚,諸苾芻尼各持己鉢往至眾中。時行鉢苾芻尼,應持其鉢向上座前立,讚歎其鉢:『上座!此鉢清淨圓滿堪得受用,若欲得者隨意應取。』若其上座取此鉢者,行鉢之人應取上座舊鉢,轉與第二上座。若不取者轉與第三。第三取時,上座更索,初索不應與,第二索亦不應與,第三索應與,上座得越法罪,如法應悔。如是乃至眾中最小者取此鉢。時行未了,第三方索鉢者,其法與上座相似。乃至行了所得一鉢,行鉢苾芻尼應持此鉢付彼苾芻尼,作如是語:『苾芻尼!此鉢不應分別,亦不與人,詳審徐徐如法而用,乃至破壞。此是其法。』若行鉢苾芻尼不依法行者,得越法罪。」佛言:「得鉢苾芻尼所有行法,我今當制。應畜二鉢帒,好者應安長鉢,不好者應安舊鉢。若乞食時應將二鉢,得乾飯者著長鉢中,若得濕飯著舊鉢中。至住處已作曼茶羅安置二鉢,應於舊鉢中食。食已應先洗長鉢,次洗舊鉢。如是乃至曬曝安置,皆以長鉢為先。若內安龕及火熏時,皆於好處先安長鉢。若道行時,舊鉢遣人持,長鉢當自持。無人為擎者,長鉢安在左肩,舊鉢應安右畔,自持而去。若得鉢苾芻尼,於此行法不依行者,得越法罪。此之治罰乃至盡形,或鉢破來應好守護。」

[0961b22] 得泥薩祇者廣如上說。

[0961b22]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鉢破堪為一綴,雖未安綴尚得受用,更求餘鉢者,求時犯惡作罪,得便招捨墮。若苾芻尼鉢破堪為二綴,雖未安綴尚得受用,更求餘鉢,得罪同前。如是三綴、四綴事亦如前。苾芻尼鉢破堪為一綴,安一綴已現得受用,更求餘鉢,求時惡作,得便捨墮。如是乃至四綴,得罪亦爾。若鉢堪為五綴,隨綴不綴或堪用不堪用,便求餘鉢者無犯。若鉢是買得或施得,此亦無犯。

自乞縷使非親織師織作衣學處第十五

[0961c04] 緣處廣說,具如苾芻律,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自乞縷線,使非親織師織作衣。若得衣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0961c06] 苾芻尼者,謂此法中尼,餘義如上。

[0961c07] 自乞縷者,或一兩半兩等。

[0961c08] 使非親者,廣說如上。

[0961c08] 織師者,謂客織人。

[0961c09] 衣有七種,亦如上說。

[0961c09] 若得衣者犯捨墮,捨墮法如上。

[0961c10]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從非親乞縷、使非親織,皆得惡作;得衣之時,便犯捨墮。苾芻尼從非親乞縷、使親織衣,乞時惡作,得衣無罪。苾芻尼從親乞縷、使非親織,乞時無犯,得衣捨墮。苾芻尼從親乞縷、使親而織,二俱無犯。苾芻尼從非親乞縷、自織其疊,乞時惡作,衣成亦惡作。苾芻尼從親乞縷、自織其疊,乞時無犯,衣成惡作。若酬價者無犯。

勸織師學處第十六

[0961c20] 緣處廣說,如苾芻律,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有非親居士、居士婦,為苾芻尼使非親織師織作衣。此苾芻尼先不受請,便生異念,詣彼織師所作如是言:『汝今知不?此衣為我織。善哉織師!應好織淨梳治善揀擇極堅打,我當以少鉢食、或鉢食類、或復食直而相濟給。』若苾芻尼以如是物與織師求得衣者,泥薩祇波逸底迦。」苾芻尼者,謂此法中尼,餘義如上。

[0961c28] 親非親義乃至七種衣,廣如上說。

[0961c29] 先不受請者,謂未曾告知。

[0961c29] 便生異念者,謂心欲求衣。

[0962a01] 語彼織師等者,謂自述其意。為我織者,明為己身。應好織者,欲令衣長善應量故。淨梳治者,欲令衣廣及鮮白故。善揀擇者,謂除其結令精細故。極堅打者,欲令滑澤及密緻故。我當以鉢食者,謂與五種珂但尼食、五種蒲膳尼食。或以鉢食之類者,謂生穀等。或復食直者,謂與其價。

[0962a07] 苾芻尼者,謂此法中尼。

[0962a08] 以如是物者,謂是上事。

[0962a09] 得衣者,得衣入手。泥薩祇者,並如上說。

[0962a10]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為求衣故,從座而起整理衣服,持二五食等授與織師,勸令好織皆得惡作,得衣犯捨墮。親非親等並如上說。

奪衣學處第十七

[0962a15] 緣處同前。時難提苾芻與弟子衣,告言:「共汝遊行人間。」弟子情不欲去,難提苾芻却奪其衣。時諸苾芻以事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眾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62a19] 「若復苾芻尼,與苾芻尼衣,彼於後時惱瞋罵詈生嫌賤心,若自奪、若教人奪,報言:『還我衣來,不與汝。』若衣離彼身、自受用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0962a22] 苾芻尼者,謂此法中尼。

[0962a22] 與苾芻尼者,謂與餘尼。

[0962a23] 衣有七種,如前廣說。

[0962a23] 與衣者,謂與共住門人或復餘類。

[0962a24] 後時者,謂於別日。

[0962a25] 惱瞋罵詈生嫌賤心者,謂身語心現瞋恚相。

[0962a26] 自作、使人奪,取彼衣離身者,謂總離身。自受用者,謂是屬己。

[0962a27] 釋罪名者,廣如前說。

[0962a27] 中犯相其事云何?有三種相:謂身、語、二俱。身者,若先與衣後懷瞋恨,手自奪取或牽或挽,然口不言,乃至衣角未離身來得惡作罪,離身之時便招捨墮,是名身業。語者,謂出瞋言而奪彼衣不動身手,結罪同前。二俱者,謂以身語而奪其衣,結罪同前。

[0962b04] 言教他者,若教苾芻尼奪彼衣時,衣未離身,二俱惡作;若離身者,俱得墮罪,主有捨過。若教苾芻奪罪亦同此,下之三眾皆得惡作。若諸俗人男女奪者,得無量罪。無犯者有二種:一、為難事,二、為順教。言難事者,若其二師見門徒於恐怖等處,或在非時河岸涉險,恐其失落強奪彼衣,此皆無犯。言順教者,若師見門徒與惡知識而為狎習、或同路行去,奪取其衣勿令造惡,是名順教。

迴眾物入學處第十八

[0962b15] 緣處廣說,具如苾芻律,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知他與眾物,自迴入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0962b17] 苾芻尼者,謂此法中尼。

[0962b17] 者,或自知或因他告知。

[0962b18] 僧伽者,謂佛聲聞弟子。

[0962b19] 眾物者,有二種:謂食利物、衣利物,此處所言,謂是衣利。

[0962b20] 迴者,物定屬他,化將入己。

[0962b20] 薩祇波逸底迦,釋罪如上。

[0962b21]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知屬一苾芻尼物,自迴入己,迴時惡作,得便捨墮。如是乃至知屬二人、三人、或屬僧伽,自迴入己,得罪同前。若苾芻尼知屬一苾芻尼物,迴與他一人,迴時惡作,得時亦惡作。如是乃至知屬一人,迴與二人、三人、或迴與僧伽,得罪同前。若苾芻尼知屬僧伽物,迴與一人,迴時惡作,得時亦惡作。如是乃至知屬僧伽,迴與二人、三人,迴時惡作,得時亦惡作。若苾芻尼知屬一僧伽物,迴與多僧伽,迴時惡作,得時亦惡作。若知與苾芻尼僧伽,迴與苾芻僧伽;知與苾芻僧伽,迴與苾芻尼僧伽;知與二部僧伽,迴與苾芻僧伽;知與二部僧伽,迴與苾芻尼僧伽;若知與苾芻僧伽,迴與二部僧伽;知與苾芻尼僧伽物,迴與二部僧伽;若其僧伽破為二部,知與此部,迴與彼部;或知與此寺,迴與彼寺,知與此房,迴與彼房;知與此廊,迴與彼廊;或於房廊更互迴與,或與此柱間迴與彼柱間,或柱間物迴與門處,或以門物迴與閣上,如是廣說,乃至展轉相迴,皆得惡作。若苾芻尼,知與此佛像物,迴與餘佛像;若知與此窣覩波物,迴與餘窣覩波;若知與踏道初蹬,迴與第二等、或迴與塔身、或與簷級;或此畔物迴與餘畔、或迴與覆鉢、或迴與方臺輪相初級乃至寶瓶法輪立柱、或復從此迴至下基,如上迴互皆得惡作罪。若王力使迴者,無犯。若欲與此貧人物,迴與彼貧人,得惡作罪。若覓不得者,迴與無犯。若苾芻尼,與此傍生食,迴與彼傍生,得惡作罪。若覓不得,迴與無犯。若擬與傍生物迴將與人,擬與人物迴與傍生,得惡作罪。若與出家物迴與俗人,或復翻此,得惡作罪;若覓不得者無犯。如是女男半擇迦、苾芻及下三眾,若多若少與此與彼,更相迴互准前應說。若覓不得,雖違本心與餘無犯。

服過七日藥學處第十九

[0962c29] 緣處同前。時尊者畢陵伽婆蹉門人弟子,所有諸藥自觸令他觸、或與飲食細末相雜、或更互相和、或自類相染,同在一處不知應捨不捨、時與非時,任情取食。諸有少欲苾芻,見是事已起嫌賤心,以緣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眾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如世尊說,聽諸病苾芻尼所有諸藥隨意服食,謂酥、油、糖、蜜,於七日中應自守持觸宿而服。若苾芻尼過七日服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0963a09] 如世尊者,謂如來應正等覺。

[0963a09] 說者,有所曉示。

[0963a10] 病苾芻尼者,謂此法中尼身嬰疾病。

[0963a11] 所有諸藥隨意服食者,謂與病狀相宜清淨堪食。

[0963a12] 酥者,謂諸酥。油謂諸油。糖謂沙糖。蜜謂蜂蜜。

[0963a13] 於七日者,謂七日夜。

[0963a13] 應自守持宿觸而服者,謂得自取而食。

[0963a14] 過七日者,謂越限齊。

[0963a15] 泥薩祇波逸底迦者,此物應捨罪應說悔。

[0963a16]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月一日得藥,此藥即應於七日內自作守持、或可捨、或與餘人;若不持、不捨、不與餘人,至第八日明相出時,得捨墮罪。若苾芻尼,一日得藥、二日不得,三日得乃至七日得,此藥即應於七日內自作守持、或可捨、或與餘人;若不持、不捨、不與餘人,至八日明相出時,得捨墮罪。若苾芻尼,一日得藥、二日亦得,於七日內此初日藥應守持,二日藥或捨、與餘人,或第二日藥自作守持,初日藥或捨、或與餘人;若不持、不捨、不與餘人,至八日明相出時,得捨墮罪。若苾芻尼,如於一日二日相對作法,如是二日、三日乃至六、七日相對作法,餘如上法。若苾芻尼,月一日得眾多藥,此藥即應於七日內自作守持、或捨、或與餘人;若不持、不捨、不與餘人,至第八日明相出時,得捨墮罪。若苾芻尼如於一日,如是乃至七日得眾多藥,此藥應於七日內自作守持、或捨、或與人;若不持、不捨、不與人,至第八日明相出時,得捨墮罪。若苾芻尼,一日得眾多藥,二日亦得眾多藥,此初日藥於七日內應守持,二日藥或捨、或與人;或第二日藥自作守持,初日藥或捨、或與人。若不捨、不與餘人,至第八日明相出時,得捨墮罪。若苾芻尼,一日不得眾多藥,二日亦不得眾多藥,乃至第六第七日方得眾多藥,第六日藥於七日內應守持,第七日藥或捨、與人;若不捨、不與人,至第八日明相出時,得捨墮罪。若苾芻尼,所有諸藥自觸令他觸,或與餘食細末相觸,或更互相和,或同類相雜,同在一處不能分別者,此藥即應與寺家淨人,或施求寂女。若復苾芻尼,於此諸藥不自觸不令他觸,不與餘食細末相觸,亦不更互相和、亦不同類相染、亦不同在一處,捨與不捨、時與非時能善分別,於七日內自為守持自取服食。應如是守持,應在午前,當淨洗手受取其藥,對一同梵行者作如是說:「具壽存念!我苾芻尼某甲有此病緣,清淨醫藥我今守持,於七日內自服,及同梵行者。」第二、第三亦如是說。若已服一日,即告同梵行者:「我此病藥已服一日,餘有六日在,我當服食。」如是乃至七日皆應告知。若滿七日已尚有餘藥,應捨與淨人、或與求寂女。若不捨者至,第八日明相出時,犯捨墮罪。若苾芻尼,有捨墮藥,不捨與人、不為間隔、罪不說悔,若更得餘藥,悉犯捨墮,由前染故。若苾芻尼犯捨墮藥,雖已捨訖、未為間隔、罪未說悔,若更得餘藥,皆犯捨墮,由前染故。若苾芻尼犯捨墮藥,雖已捨訖、已為間隔、罪未說悔,若更得餘藥,皆犯捨墮。若苾芻尼藥犯捨墮,未為三事,若更得餘鉢絡腰絛,但是沙門所畜資具活命之物,若受畜者皆犯捨墮,由前染故。若苾芻尼犯捨墮藥,已捨、已為間隔、罪已說悔,更得餘藥者無犯。

畜長鉢學處第二十

[0963c12] 緣處同前。時十二眾苾芻尼,所得長鉢唯知貯畜,自不受用亦不與他。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眾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畜長鉢得經一宿。若過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0963c16] 芻尼畜長鉢唯得經一宿,過一宿者,謂過一宿。

[0963c18] 長鉢者,除守持鉢餘者名長。

[0963c18] 畜者,作屬己心。若更畜者得捨墮罪,捨法如上。

[0963c19]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月一日得鉢,於一日內應持、應分別、應捨、應與他,如是次第及以起問,如初衣戒中廣說其事,乃至捨之法式皆悉同前。若小若白色,或為擬與欲受戒人者,無犯。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3 冊 No. 1443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伽耶山基金會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釋本禪法師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