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64n0031_025 彌蘭王問經(第14卷-第25卷) 第25卷
■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南傳 (N) » 第 64 冊 » No.0031 » 第 25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卷
[P.527] 第七品
[0261a13]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瓶之一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一支。」
[0261a14] 「大王!譬如瓶滿不發聲音。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通達聖教、得達、教說、沙門位而不發聲音,是故不生起慢心,不表示尊大,捨慢心,捨尊大,正直,不饒舌,不誇大。大王!此是應把持瓶之一支。
[0262a08]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黑鐵之二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二支。」
[0262a09] 「大王!譬如善鍛治黑鐵搬運〔重物〕。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搬運(實行)如理作意所決定事。大王!此應把持黑鐵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黑鐵不吐出一度吸收之水。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若對『彼世尊正等覺者,法是善說,僧伽是善行道』一度生信,不再吐出。又若對『色是無常,受是無常,想是無常,行是無常,識是無常』一度生智,不再吐出。大王!此應把持黑鐵第二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如是說:
[P.528] 見之淨化時
定聖法勝人
彼有多部份
普徧達涅槃」
[0263a06]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傘之三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三支。」
[0263a07] 「大王!譬如傘〔遮〕頭上而行。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行於煩惱之頭上。大王!此應把持傘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傘頂端為支柱。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如理作意為支柱。大王!又次如傘防止風、熱、雲、雨。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有種種見防止多沙門婆羅門之思風、三火熱、煩惱雨。大王!此應把持傘之第三支。大王!又依長老舍利弗法將軍如是說:
譬如又宏大
無穴堅牢傘
防止於風熱
防止大天雨
佛子亦同是
持戒傘清淨
防止煩惱雨
防止三火熱」
[0264a07] [P.529]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田之三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三支。」
[0264a08] 「大王!譬如田具足灌溉路。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具足善巧、種種務之灌溉路。大王!此應把持田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田具足畦道,依其畦道而保護水,令成熟穀物。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具足戒、慚之畦道,依其戒、慚之畦道保護沙門位,把持四沙門果。大王!此應把持田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田為豐作,令農夫微笑,種子雖少收穫多,若種子多收穫愈多。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於施者〕具足成果,與宏大之果者,令施者微笑,少與為多,多與愈更多。大王!此應把持田之第三支。大王!又依持律者長老優波利如是說:
[0265a06]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阿伽陀藥(解毒劑)之二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二支。」
[0265a08] [P.530] 「大王!譬如阿伽陀藥蛆不生存。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不令存續煩惱於意。大王!此應把持阿伽陀藥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阿伽陀藥防止所咬、觸、見、食、嚼、味嚐之一切毒。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防止貪、瞋、癡、慢、見之一切毒。大王!此應把持阿伽陀藥之第二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如是說:
欲見諸行實相義
〔如是此等〕瑜伽者
如阿伽陀藥〔除毒〕
可除煩惱毒」
[0266a03]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食物之三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三支。」
[0266a04] 「大王!譬如食物支住一切有情。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為一切有情之道支住。大王!此應把持食物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食物增進有情之力。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依慧增大而增大。大王!此應把持食物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食物是一切有情所善好。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喜好一切世間。大王!此應把持食物之第三支。大王!又依長老大目犍連如是說:
[0266a14] [P.531]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射手之四支。』何等是應把持其四支。」
[0267a01] 「大王!譬如射手放箭時,令兩足強固確立,伸膝,置箭束於腰之關節部,身直,舉兩手於〔弓與箭之〕接合點,握緊其拳,令指間為無間,伸首,閉目與口,訂定目標微笑言:『我射。』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令確立精進之足於戒地,久示忍辱、柔和,令立心於律儀,專心於調御調伏,壓伏欲與惑溺,令心無間於如理作意,勉勵精進,閉六〔根〕門,確立其念,言:『我依智箭射一切煩惱。』而微笑。大王!此應把持射手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射手用矯正機令曲、歪、彎曲之箭真直。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用〔四〕念處矯正機於此身令曲、歪、邪曲之心真直。大王!此應把持射手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射手練習於標的。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練習於此身。大王!如何瑜伽者、瑜伽行者練習此身耶?應練習無常,應練習苦, [P.532] 應練習是無我……病……癰……箭……痛……疾……敵……毀……惱……禍……怖畏……災……動……壞……不恒……無救護所……空虛……空……過患……不堅實……痛根……殺戮……有漏……有為……生法……老法……病法……死法……愁法……悲法……苦法……憂法……惱法……煩惱法。大王!如是,瑜伽者、瑜伽行者練習此身。大王!此應把持射手之第三支。大王!又次如射手朝夕練習緣。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朝夕練習於所緣。大王!此應把持射手之第四支。大王!又依長老舍利弗法將軍如是說:
譬如射手
朝夕練習
不怠練習
獲得報酬
佛子亦同
練習於身
不怠練習
得羅漢果」
[0268a12] [P.533] 以上於本書所傳六部、二十二品彌蘭王之問二百二十六已完結。然,不被傳頌之〔問〕有四十二,傳不傳全部合有三百零四問。全稱彌蘭王問
[0269a01] 王與長老之問答完畢時,大約八萬四千由旬,此大地至水之邊涯止,六種震動,雷光閃爍,諸天神雨降天華。大梵天呼善哉,於大海底如雷鳴發大音。如是,彼彌蘭王與反對者之眾皆合掌於頭面禮拜。
[0269a04] 彌蘭王心甚歡喜,善拂去慢心,思惟佛教之真實,於三寶無疑,不雜,不傲,於長老之德與出家、善行道、威儀,心甚淨、信仰、無著,捨去慢與尊大,恰如拔去蛇王之毒牙。如是言:「善哉!善哉!尊者那先!有關佛境之問,依卿而疑釋。於此佛教,除法將軍舍利弗長老外,於其他之問答,無等於卿者。尊者那先!寬恕予之過失。尊者那先!容予今後至命終歸依為優婆塞。」
[0269a09] [P.534] 於此,王與軍隊奉侍長老那先,造名為彌蘭王精舍,獻於長老,以四資具供養長老那先與百俱胝之漏盡比丘。再復淨信長老之慧,委任國政於王子,由家出家而無家,增大毘鉢舍那(觀),達阿羅漢果。故如是言:
於世稱讚慧
資正法久住
談論慧斷惑
賢者達寂靜
於軀慧確立
無處欠念者
殊勝恭敬彼
最高上受持
是故賢達人
觀察自己利
恭敬具慧者
如恭敬塔廟
[0270a10] 彌蘭〔王〕與那先長老之問答書畢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64 冊 No. 0031 彌蘭王問經(第14卷-第25卷)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 1517번 읽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