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64n0031_024 彌蘭王問經(第14卷-第25卷) 第24卷
■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南傳 (N) » 第 64 冊 » No.0031 » 第 24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卷
第六 蜘蛛品
[0252a12]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路蜘蛛之一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一支。」
[0252a13] 「大王!譬如路蜘蛛於路擴張蜘蛛之巢,若於巢懸掛蟲、蠅、蛾,捕捉而食。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於六根門,擴展四念處之網,若於其處煩惱之蠅捕捉者即消滅。大王!此應把持路蜘蛛之一支。大王!依長老阿那律如是說:
心六根門於最勝
最上〔四〕念處而制
捕煩惱於其處能
正觀者之消滅此」
[0253a07]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乳兒之一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一支。」
[0253a08] 「大王!世尊乳兒執自己之利,求乳而泣。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應執己利, [P.520] 於一切處有法智,執總說、質問、正加行、遠離、與師共住、善友之父。大王!此應把持乳兒之一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於最勝長部大般涅槃經如是說:『阿難!汝等為己利而努力!為己利而專心!為己利不放逸、熱心、專精而進!』」
[0253a13]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斑龜之一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一支。」
[0253a14] 「大王!譬如斑龜恐水之故,避水匍匐而行,而因避此水而壽不退減。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於放逸見怖畏,於不放逸見殊勝功德,而又依見此怖畏而沙門位不退減而近涅槃。大王!此應把持斑龜之一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於法句經如是說:
[0254a09]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林之五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五支。」
[0254a10] 「大王!譬如林隱蔽不淨人。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隱秘他人之罪過,不舉發。大王!此應把持林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林不居多種人。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以貪瞋癡慢見網及一切煩惱為空無。大王!此應把持林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 [P.521] 林遠離不妨害人人。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遠離惡不善法非聖者。大王!此應把持林之第三支。大王!又次如林是寂靜、清淨。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寂靜清淨。大王!此應把持林之第四支。大王!又次如林是聖之人人所受用。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與聖之人人交往。大王!此應把持林之第五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應最勝相應部如是說:
[0255a09]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樹之三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三支。」
[0255a10] 「大王!譬如樹開花與果實。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開解脫之花與沙門位之果。大王!此應把持樹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樹於近到之人人與日蔭。大王!瑜 [P.522] 伽者、瑜伽行者對於近到之人人以財之歡待或法之歡待而歡待。大王!此應把持樹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樹之日蔭不作差別。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對一切有情不作差別,即對盜賊、殺害者、敵人,對自己亦作等等慈之修習:『願此等之有情無怨、無瞋、無禍、幸福而警護自己。』大王!此應把持樹之第三支。大王!又依長老舍利弗法將軍如是說:
加害者提婆達多
對於凶賊鴦掘摩
對護財〔象〕羅睺羅
牟尼對一切等同」
[0256a08]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雨之五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五支。」
[0256a09] 「大王!譬如雨能鎮息已生之塵埃。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鎮息已生煩惱之塵埃。大王!此應把持雨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雨以消除地上之熱。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依慈修習而消除含天之此世界。大王!此應把持雨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雨令生長一切種子。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令起信於一切種子,以信種子令生 [P.523] 長人成就、天成就乃至第一利之涅槃樂成就三成就。大王!此應把持雨之第三支。大王!又次如雨於時節開始降雨,可保護成長於地上之草、木、蔓草、灌木、藥草、林樹。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起如理作意,依其如理作意而保護沙門法,一切善法以如理作意為本。大王!此應把持雨之第四支。大王!又次如雨下降之時河、湖、蓮池與洞窟、穴、池、窪、水井依流而滿。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依聖教之說而降法雨,滿意欲得達者之意。大王!依長老舍利弗法將軍如是說:
[0257a10]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摩尼寶之三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三支。」
[0257a11] 「大王!譬如摩尼寶是一向清淨。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活命一向清淨。大王! [P.524] 此應把持摩尼寶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摩尼寶於任何物不相混和。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不與惡人、惡友相交。大王!此應把持摩尼寶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摩尼寶於良質寶相結合。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與最上、最勝生之人共住,〔四〕向果、〔四〕果住者、有學果具者、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三明者、六通者沙門之摩尼寶共住。大王!此應把持摩尼寶之第三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於經集如是說:
汝等念慮於清淨
從事清淨人共住
如是和合是聰明
於汝等應當滅苦」
[0258a09]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獵夫之四支。』何等應把持其四支。」
[0258a10] 「大王!譬如獵夫睡眠少。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睡眠少。大王!此應把持獵夫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獵夫繫結心於獸。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繫結心於所緣。大王!此應把持獵夫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獵夫知作事時。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知宴默時:『此是宴默時,此是退出時。』大王!此應把持獵夫之第三支。大王!又次如獵夫見獸耶?微笑言:『捕獲此。』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對於所緣 [P.525] 應喜,微笑言:『我得此以上之勝進。』大王!此應把持獵夫之第四支。大王!又依長老謨賀羅惹如是說:
[0259a08]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漁夫之二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二支。」
[0259a09] 「大王!譬如漁夫以鉤引其魚。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以智更引沙門果。大王!此應把持漁夫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漁夫殺小物(為餌),得捕大物。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捨小世間財。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捨世間財,得大沙門果。大王!此應把持漁夫之第二支。大王!又依長老羅睺羅如是說:
[0260a04]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木匠之二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二支。」
[0260a05] [P.526] 「大王!譬如木匠依黑繩削木。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依勝者之教,住立於戒地,以信手把持慧鋸削除煩惱。大王!又次如木匠除去材皮而取精髓。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遠離常〔見〕、斷〔見〕、命身一〔論〕、命身異〔論〕、是亦最上他亦最上論、無作不可能〔論〕、無人為〔論〕、無梵行住〔論〕、有情壞失新有情現出〔論〕、諸行常住〔論〕、作者即受者〔論〕、作者異受者〔論〕、業果見、所作果見等如是之確執路,取諸行之實相最勝空性,非命、無我、靈不可得、無常之空性。大王!此應把持木匠之第二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於經集如是說:
吹除稻殼滓
除取去塵埃
非僧慢為僧
吹除稻殼滓(惡比丘)
汝等念慮淨
與清淨人住」
[0261a05] 攝頌曰:
蜘蛛與亂兒與龜
林與第五於樹木
雨與摩尼與獵夫
漁夫乃至於木匠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64 冊 No. 0031 彌蘭王問經(第14卷-第25卷)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 1407번 읽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