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N08n0004_028 長部經典(第24卷-第34卷) 第28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南傳 (N) » 第 8 冊 » No.0004 » 第 28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P.99] 二八 自歡喜經

[0092a03] 如是我聞。

[0092a04]

[0092a04] 爾時,世尊住那爛陀之波波利菴婆林。其時,長老舍利弗,詣世尊之處。詣已、禮拜世尊,退坐一面。坐一面已,長老舍利弗,如是白世尊曰:

[0092a06] 「世尊!我今信奉世尊之勝智,無論過去、未來、現在之沙門、婆羅門皆未曾有比世尊更殊勝之〔證得〕。」

[0092a08] 「善哉!善哉!舍利弗!汝今言:『世尊!我今信奉世尊之勝智,無論過去、未來、現在之沙門、婆羅門皆未曾有比世尊更殊勝之〔證得〕。』此言公然宣示,一向受持,如獅子吼。舍利弗!汝〔之宣示〕是否對過去世之應供、等正覺者,由汝之心,了解彼等世尊之心中如是念,謂:『過去彼世尊之戒如是……法如是……般若 [P.100] 如是……住如是……解脫如是。』」

[0092a13] 「不然,世尊!」

[0092a14] 「然,舍利弗!是否對未來世之應供、等正覺者,由汝之心,了解彼等世尊之心中如是念,謂:『未來彼世尊之戒如是……法如是……般若如是……住如是……解脫如是。』」

[0093a03] 「不然,世尊!」

[0093a04] 「然,舍利弗!是否對現在之我,應供、等正覺者,由汝之心,了解世尊之心中如是念,謂:『現在世尊之戒如是……法如是……般若如是……住如是……解脫如是。』」

[0093a07] 「不然,世尊!」

[0093a08] 「然者,舍利弗!汝對過去、未來、現在之應供、等正覺者,無有他心智?舍利弗!汝何故言:『世尊!信奉世尊之勝解智,無論過去、未來,現在之沙門、婆羅門皆未曾比世尊更殊勝之〔證得。〕』而此言公然宣示,一向受持『如獅子吼耶?』」

[0093a11]

[0093a11] 「世尊!我實對過去、未來、現在之應供、等正覺者,雖無有他心智,但我已了 [P.101] 知總相之法;世尊!猶如國王有邊境之域邑,城廓堅固,城寨堅固,唯有一門。於此處有經驗豐富,聰慧、賢明之守門者,禁止不熟識者,唯熟識者始容許〔出入〕;彼次第巡察環繞全城之城道,不見任何城牆之裂縫、城壁之缺口能令如貓之小動物可以出入,彼認為不論任何粗大之有情,凡是出入此城,皆唯通過此門。世尊!我唯了知總相之法亦如是。世尊!彼過去世之應供、等正覺者皆依〔總相之法〕斷盡五蓋,依般若抑制心隨煩惱,如實修四念處、修習七覺支,通達而成就無上究竟之等正覺。世尊!未來世之應供、等正覺者亦依〔總相之法〕斷盡五蓋,依般若抑制心隨煩惱,如實修四念處、修習七覺支,通達而成就無上究竟之等正覺。世尊!現世之應供、等正覺者亦依〔總相之法〕斷盡五蓋,依般若抑制心隨煩惱,如實修四念處、修習七覺支,通達而成就無上究竟之等正覺也。

[0094a08] [P.102] 世尊!我曾為聽法,詣世尊之處。其時,世尊為轉微妙甚深之法,宣示黑、白〔法〕之對立;世尊!世尊如是為我轉微妙甚深之法,宣示黑、白〔法〕之對立。如是,我次第於其法,俱得勝智,於諸法中得安住一法,歸命信奉大師,世尊是等正覺者,法是依世尊之善說,僧是〔世尊〕之善建立也。

[0094a12]

[0094a12] 又世尊!世尊對於諸善法之說法,此是無上之法。於此,諸善法者,即謂: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支聖道。世尊!比丘於此〔諸善法〕,斷盡有漏而得無漏、心解脫、慧解脫已,於現前之諸法,成自勝智,究竟而安住。世尊!於諸善法中,此是無上,彼世尊究竟證知此等,如是彼世尊證此諸善法為最勝,其餘之沙門、婆羅門任何之證知,亦無能比此更上也。

[0095a03]

[0095a03] 復次,世尊!世尊對於施設入處〔十二處〕之說法,此是無上之法也。於此,〔入處者〕即謂:六之內、外〔處〕:眼與色、耳與聲、鼻與香、舌與味、身與觸、意與法也。世尊!施設此入處,為最上也;彼世尊究竟證知此等;彼世尊究竟證知 [P.103] 而施設諸入處為最勝,其餘之沙門、婆羅門任何之證知,亦無能比此更上也。

[0095a07]

[0095a07] 復次,世尊!世尊對於入胎之說法,此是無上之法;世尊!此即四種之入胎:世尊!此中某些人無知而入母胎中,又無知而住母胎內,無知而出母胎外,此為第一之入胎也。世尊!此中復有某些人,正知而入母胎中,無知而住母胎內,無知而出母胎外,此為第二之入胎也。世尊!此中更有某些人,正知而入母胎中,正知而住母胎內,但無知而出母胎外,此為第三之入胎也。世尊!此中更有某些人,正知而入母胎中,正知而住母胎內,正知而出母胎外,此為第四之入胎也。世尊!關於入胎,此是無上之法。

[0095a14]

[0095a14] 復次,世尊!世尊對於記心種類之說法,此是無上之法。世尊!此記心有四種類:有某一類人,依占相觀察〔他人之心〕,謂:『汝之意如是;汝之意有如是;汝之心有此狀態。』彼若多次觀察,確實如是,更無錯誤。此為第一記心之種類;復次,世尊!此中有某一類人,不依點相記心,聞若人、若非人、若天神之音聲,觀察〔他心〕謂:『汝之意如是;汝之意有如是;汝之心有此狀態。』彼若多次觀察,確實如是,更無錯誤。此為第二記心之種類;復次,世尊!此中有某一類人, [P.104] 不依占相記心,亦不聞若人、若非人、若天神之音聲,觀察〔他心〕,而依尋、依伺,又依聞尋擴大活動之音聲,觀察〔他心〕,謂:『汝之意如是;汝之意有如是;汝之意有此狀態。』彼若多次觀察,確實如是,更無錯誤。此為第三記心之種類;復次,世尊!此中有某一類人,實不依占相察〔他心〕;亦不依聞若人、若非人、若天神之音聲觀察;亦不依尋、不依伺,亦不依聞尋之活動觀察,而依心而入無尋無伺三昧,於心中能認知他心,謂:『此尊者決定之意行如是,尊者此心之後所起之心如是。』彼若多次觀察,確實如是,更無錯誤。此為第四記心之種類。世尊!此關於記心之種類、是無上之法。

[0096a14]

[0096a14] 復次,世尊!世尊對於見等至如是之說法,此是無上之法。此有四種見等至:世尊!此中有一類之沙門、婆羅門依熱誠、精勤、修定、不放逸、正作意、如是到達心三昧;如是於定心省察此身〔下〕至足蹠之皮,〔上〕至頭髮之端,以皮膚為限,全身〔包〕滿種種不淨,即此身中有:頭髮、微毛、爪、齒、皮膚、肉、筋肉、骨、髓、腎、心臟、肝、肋膜、脾、隔膜、胃、糞、膽汁、痰、膿、血、汗、脂肪、淚、油、痰唾、鼻涕、骨液、尿等。此為第一之見等至。

[0097a06] [P.105] 復次,世尊!此中有一類之沙門、婆羅門依熱誠、精勤、修定、不放逸、正作意、如是到達心三昧;如是於定心省察此身〔下〕至足蹠之皮,〔上〕至頭髮之端,以皮膚為限,全身〔包〕滿種種不淨,即此身中有:頭髮、微毛、爪、齒、皮膚、肉、筋、骨、髓、腎、心臟、肝、肋、膜、脾、肺、腸、隔膜、胃、糞、膽汁、痰、膿、血、汗、脂肪、淚、油、痰唾、鼻涕、骨液、尿等,更超越之外皮、血、肉而觀察骸骨。此為第二之見等至。

[0097a12] 復次,世尊!此中有一類之沙門、婆羅門……乃至……更超越人之外皮、血、肉、而觀察骸骨。復觀人意識流,相續不斷、住於此世及他世。此為第三之見等至。

[0097a14] 復次,世尊!有一類之沙門、婆羅門……乃至……更超越人之外皮、血、肉而觀察骸骨;復觀人意識之流,相續不斷,不住此世亦不住他世。此為第四之見等至。世尊說此諸見等至,是無上之法。

[0098a03]

[0098a03] 復次,世尊!世尊對人施設而說法,此是無上之法。世尊!此有七種之人〔施設〕,謂:俱解脫、慧解脫、身證、見至、信勝解、隨法行、隨信行。世尊!此人之施設,是無上之法。

[0098a06] [P.106]

[0098a06] 復次,世尊!世尊對於諸精勤而說法,此是無上之法。世尊!此即七覺支,謂: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世尊!世尊說此精勤之法,是無上之法。

[0098a09] 一〇

[0098a09] 復次,世尊!世尊對行道之說法,此是無上之法。世尊!此四種之行道,是:苦行道遲通達、苦行道速通達、樂行道遲通達、樂行道速通達。世尊!此中所謂苦行道遲通達者,世尊!此有困難,亦為愚鈍故,依此二義,被稱為鄙陋者。世尊!此中所謂苦行道速通達者,世尊!此有困難故,被稱為鄙陋者。世尊!此中所謂樂行道遲通達者,世尊!此為愚鈍故,被稱為鄙陋者。世尊!此中所謂樂行道速通達者,世尊!是易樂、亦有利根故,依此二義,被稱為優異殊勝者。世尊!關於行道,此是無上之法。

[0099a02] 一一

[0099a02] 復次、世尊!世尊對言正行之說法,此是無上之法。世尊!此中有一類人,不語含虛誑語之語言,亦不為麤惡語,不為離間語,不尋覓諍論之勝,為如賢人與賢人、意義甚深、且語適時之言語。世尊!說此言正行,是無上之法。

[0099a05] 一二

[0099a05] 復次,世尊!世尊對人之戒正行之說法,此是無上之法,世尊!此中有一類人,正直,而有信用:不作詐欺師,亦不作背信者,不為占相師,亦不作以利貪利 [P.107] 者,為五根門之善監視者,食持節量,行作平靜,常持警醒,精進不捨,不動而住,修定,言答明快,有理性而不溺於感情,善憶念而用心周到。世尊!此人於戒之正行,此是無上之法。

[0099a10] 一三

[0099a10] 復次,世尊!世尊對教誡法之說法,此是無上之法。世尊!此有四種之教誡。世尊依獨自之如理作意、如是知他人:『此人如是,教誡如是之行而實踐,由三結之斷盡,而成為預流,得無退墮之法,決定得趣入等正覺。』世尊!世尊依獨自之如理作意,如是知他人:『此人如是,教誡如是之行而實踐;由三結之斷盡,由貪、瞋、癡之滅盡,成為一來者,彼今正一次還來此世,作苦之邊際(滅盡苦蘊)。』世尊!世尊依獨自之如理作意,如是知他人:『此人如是,教誡如是之行而實踐,由五下分結之斷盡,成為不還者,於其處直入涅槃,決不再生來此世。』世尊!世尊依獨自之如理作意,如是知他人:『此人如是,教誡如是之行而實踐,由斷盡有漏,到達於現法自證知,正得具足無漏心解脫、慧解脫而住。』世尊!說此教誡法,此是無上之法。

[0100a06] [P.108] 一四

[0100a06] 世尊!世尊對他人解脫智之說法,此是無上之法。世尊!世尊依獨自如理作意,如是知他人:『此人如是由三結之斷盡,成為預流,得無退墮之法,決定趣入等正覺。』世尊!世尊依獨自之如理作意,如是知他人:『此人如是由三結之斷盡,亦滅盡貪、瞋、癡,成為一來者,彼正唯今一次還來此世,以盡苦之邊際。』世尊!世尊依獨自之如理作意,如是知他人:『此人如是由斷滅五下分結,成為不還者,於其處直入涅槃,決不再生來此世。』世尊!世尊依獨自之如理作意,如是知他人:『此人如是由有漏之斷盡,到達於現法自證知、作證已,得無漏心解脫、慧解脫而住。』世尊!世尊對他人解脫智之說法,此是無上之法。

[0100a14] 一五

[0100a14] 復次,世尊!世尊對諸常住論之說法,此是無上之法。世尊!此是三種之常住論。世尊!此中有一類之沙門、婆羅門,依熱誠、精勤、修定、不放逸、正作意,其心入三昧時,憶念如是種種之宿住,入如是種類之心三昧,即憶念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乃至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乃至百生、千生、百千生、多百生、多千生、多百千生〔間之宿住。〕而『於其處,我有如是名、 [P.109] 屬如是之種族、如是姓、如是飲食、如是苦樂之經驗,有如是壽量,由彼處歿而生其處,於其處復有如是名、屬如是種族、如是姓、如是飲食、如是經驗苦樂、有如是壽量。又於彼處歿、而生來此處。』如是憶念其事情、境遇及種種之宿住,而彼如是言:『我於過去世,不知世界之成立及破壞;於未來世,亦不知世界之破壞或將成立,但我與世界是常住、無所生,如山頂常住立不動之石柱。而且彼等有情、出生死去,流轉輪迴,但〔我與世界〕是常住存在。』此是第一之常住論。復次、世尊!此中有一類之沙門、婆羅門,依熱誠、精勤、修定、不放逸、正作意、其心入三昧時,憶念種種之宿住,入如是種類之心三昧,即憶念一成壞、二成壞、三成壞、四成壞、五成壞、十成壞、二十成壞〔劫間之宿住〕,而『於其處,我有如是名、屬如是種族、如是姓、如是經驗苦樂、有如是之壽量,於彼處歿而生於其處,於其處復有如是名、屬如是之種族、如是姓、如是飲食、如是經驗苦樂、有如是之壽量。又於彼處歿而於此處受生。』憶念如是之事情、境遇及種種之宿住。彼如是言:『我 [P.110] 於過去世,實知世界之破壞、又世界之成立;我於未來世,正知世界當破壞又當成立;而且我與世界常住、無所生、如山頂常住立不動之石柱。而且彼等有情,出生死去,流轉輪迴,但〔我與世界〕是常住存在。』此是第二之常住論。復次,世尊!此中有一類之沙門、婆羅門,依熱誠……乃至……心入三昧時,憶念種種宿住,入如是種類之心三昧,即憶念十成壞、二十成壞、三十成壞、四十成壞〔間之宿住〕,而『於其處,我有如是名……〔乃至〕……又於彼處歿,於此處受生。』如是憶念其事情、境遇及宿住,彼如是言:『於過去世,我實知世界之破壞,又世界之再成立,又於未來世,我知世界當破壞,又世界之再成立,而且我與世界是常住,無所生,如山頂常住立不動之石柱。而彼等有情,出生死去,流轉輪迴,而我與世界是常住存在。』此是第三之常住論。世尊!對此諸常住論之說法,是無上之法。

[0102a13] 一六

[0102a13] 復次,世尊!世尊對宿住隨念智之說法,此是無上之法。世界中有一類之沙門、婆羅門,依熱誠、精勤、修定、不放逸、正作意、心入三昧時,憶念種種之宿住,入如是種類之心三昧,即憶念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數壞劫、數成劫、數成壞劫〔之宿住〕。而『於其處,我有如是名,屬如是種族、如是姓、如是飲食、如是經驗苦樂,有如是壽量,由彼處歿而生其處,於其處又有如是名……〔乃至〕……又由彼處歿, [P.111] 於此處受生。』如是憶念其事情、境遇及種種宿住。世尊!又有諸天無有能力計算彼等之壽量,又其思不及彼等生前生活之任何特相:或有色、或無色、或有想、或無想,或非想非非想,凡如是其事情,境遇及種種宿住之憶念。世尊!世尊對此宿住隨念智之說法,是無上之法。

[0103a09] 一七

[0103a09] 復次,世尊!世尊對有情死生智之說法,此是無上之法。世尊!此中有一類之沙門、婆羅門,依熱誠、精勤、修定、不放逸、正作意,其心入三昧時,依清淨超人之天眼,觀察諸有情,了知諸有情被業力所牽引,死去、出生,或成為卑賤、富貴、優美、醜惡、幸福與不幸福。心入此類之三昧者,且謂:『尊者!實諸有情由具足身惡行,由具足語惡行,由具足意惡行,誹謗聖者,具足邪見,依邪見而造業,彼等身壞死後,當再生於惡生、惡趣、險難處、地獄。尊者!又諸有情由具足身妙行,由具足語、意之妙行,不誹謗聖者、具足正見,又依此正見作〔善〕業, [P.112] 彼等身壞死後,生於善趣、天界。依如是超人清淨之天眼,觀察諸有情,了知諸有情被業力所牽引,死去、出生,或成為卑賤、富貴、優美、醜惡、幸福與不幸福。』世尊!此有情死生智之說法,是無上之法。

[0104a05] 一八

[0104a05] 復次、世尊!世尊對種種神通之說法,此是無上之法。世尊!於此有二種神通:此中有漏、有依稱為『非聖』之神通;世尊!又無漏、無依稱為『聖』之神通。世尊!緣何,有漏有依稱為『非聖』之神通耶?世尊!此中有一類之沙門、婆羅門,依熱誠、精勤、修定、不放逸、正作意、其心入三昧時,現如次種種之神通,即或一〔身〕變為多〔身〕,或多〔身〕變為一身;〔身〕或顯、或隱,通墻過壁、穿過石山等通行無礙,猶如於空間;出沒大地,猶如於水;行於水上不沈,猶如於地上;結跏趺坐於空中,猶如有翼之飛鳥;如日月之如是大威力大德,以手把捉、捫摸,以身達梵天界。世尊!此有漏有依,稱為『非聖』之神通。世尊!緣何,此無漏無依,稱為『聖』之神通耶?世尊!此中有比丘,如於厭逆時,若願意成不厭逆想者,即頓時於不厭逆想而住;如於不厭逆時,若願成厭逆想者,即頓時於厭逆想而住, [P.113] 或於厭逆之事物不厭逆時,若願意於不厭逆想而住者,即頓時住於不厭逆想;或於厭逆、不厭逆,若願於厭逆想而住者,即頓時住於厭逆想;或除去厭逆、不厭逆想,願意於捨之正念智而住者,即頓時得住於捨之正念智。世尊!此無漏無依,稱為『聖』之神通也。

[0105a05] 世尊!於種種之神通中,此〔無漏、依〕為無上之法。世尊對此,究竟證知無餘,其他之任何沙門、婆羅門皆未有比世尊更殊勝之證知。

[0105a07] 一九

[0105a07] 凡有篤信之善男子,依奮鬥之持續、不拔之毅力,依人之力、人之精進、人之勞力、人之忍耐可得,世尊已逮得此。世尊!世尊非從事於耽著世間愛樂之享受及世俗、卑劣非義相應之事;亦不從事於自苦其身之苦行,於非聖無義相應之事。世尊是為得四禪及明晰之智現法樂住,圓滿所得,自由獲得,得之無苦難。

[0105a11] 世尊!若有對我如是問:『友,舍利弗!於過去世對此等正覺,其他之沙門、婆羅門曾有比世尊之證智更殊勝者耶?』世尊!對如是之質問,我答:『不然也』。復有更問:『友,舍利弗!於未來世,對此等正覺,其他之沙門、婆羅門曾有比世尊之證智更殊勝者耶?』世尊!對如是之質問我答:『不然也』。復有更問:『友,舍 [P.114] 利弗!於現世,對此等正覺,其他之沙門、婆羅門曾有比世尊之證智更殊勝者耶?』世尊!對如是之質問,我答:『不然也』。世尊!復有如是問:『友,舍利弗!於過去世,對此等正覺,其他之沙門、婆羅門曾有與世尊同等者耶?』對如是質問,我答:『如是也』。復問:『友,舍利弗!於未來世,對此等正覺,其他之沙門、婆羅門曾有與世尊同等者耶?』世尊!對如是之質問,我答:『如是也』。復問:『友,舍利弗!於現在世,對此等正覺,其他之沙門、婆羅門曾有與世尊同等者耶?』世尊!對如是之質問,我答:『不然也』。

[0106a08] 世尊!若復有對我作如是問:『長老舍利弗何故,對一者承認而另一者不承 [P.115] 認耶?』世尊!對如是之質問,我如是說示:『我於世尊之面前,親聽聞、親受教,尊師言於過去世,對等正覺,有與我全同之應供、等正覺者。又我於世尊之面前,親聽聞、親受教,尊師言於未來世,對等正覺,有與我全同之應供、等正覺者。又我於世尊之面前,親聽聞、親受教,尊師言於一世界,同時有二人應供、等正覺者之出現,實不可能有此機會、亦不可得期待也。』世尊!對如是之質問,我作如是說示,是否正語世尊之所說?或犯誤謬以誣謗世尊耶?又對於法得順法之說示耶?又於法,適說、順說而非述虛偽耶?」

[0107a02] 「舍利弗!實對如是之質問,汝如是之說示,正語我之所說,又無過誤以誣謗我,對於法,得順法之說示,又於法,適說、順說而非說虛偽。」

[0107a04] 二〇

[0107a04] 如是聞世尊之所說,長老優陀夷,白世尊言:「奇哉,世尊!未曾有哉,世尊!如來依少欲、知足、謹嚴之行事;於如來有如是之威神力、如是大威德,亦如常不宣揚自己。世尊!若於異學之遊行者,只於諸法中,見出自己唯一之法,彼等則高舉法幢而宣揚。奇哉,世尊!未曾有哉,世尊!如來依少欲、知足、謹嚴之行事;於如來有如是之威神力、大威德,亦如常不宣揚自己。」

[0107a09] 「優陀夷!汝心善見:『如來依少欲、知足、謹嚴之行事,於如來有如是之威神力、大威德,亦如常不宣揚自己。』優陀夷!若異學之遊行者,只於諸法中,見出自己唯一之法,彼等則高舉法幢而宣揚。汝心善見:『如來依少欲、知足、謹嚴之行事;於如來有如是威神力、大威德,亦如常不宣揚自己。』」

[0107a13] [P.116] 二一

[0107a13] 於此,世尊告長老舍利弗:「是故,舍利弗!汝對此法之分別,宜向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宣說。然者,雖對如來有疑惑、猶豫之愚癡者,若聞此分別之法,則當消滅對如來懷有之疑惑、猶豫。」

[0108a02] 實如是,長老舍利弗於世尊之面前,宣示〔確信〕歡喜,是故,記說此經,名為自歡喜經。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08 冊 No. 0004 長部經典(第24卷-第34卷)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