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15n0300_005 楞嚴經纂註 第5卷
■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卍續藏 (X) » 第 15 冊 » No.0300 » 第 5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卷
[0173b16] 阿難見性。猶未造修。如獲華屋。未能深入。故請修行要門。以求證入。由是前文先明止觀二決定義。略示修斷要門矣。此下廣明解結。以至二十五聖各陳圓通。敕選耳根為初心方便。則廣示止觀修斷要門。令其一門深入。無出二決定義。是以下云。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於法不取。名三摩提。又云若欲除結。當於結心。至觀音陳圓通云。入流亡所。寂滅現前。文殊開示云。旋倒聞機。反聞自性。性成無上。皆依止觀逆彼業流。循順圓通。而圓成果地也。故知廣明解結。及諸聖所陳。文殊所示。無出二決定義。但廣略開示之殊耳。
[0173c03] 阿難白佛言世尊(至)佇佛如來無上開示。
[0173c04] 此躡前文而請示結解之元也。蓋六根所結之元。即微細流逸之念。此念即俱生無始無明。以六根流逸奔塵。則由念而輪迴生死。不流。則離念而速證妙常。故知結解皆由念也。以念不亡。則病根未盡。故喻如隔日瘧。由是而知前令脫粘內伏。乃伏思惑狂機。此問結解之元。意在窮盡微細無明也。
[0173c10] 爾時世尊憐愍阿難(至)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0173c11] 此示結解之元也。先摩其頂。表無上開示。六種震動。表破六根妄結。諸佛頂光灌釋迦頂者。示同發明無上頂法也。異口同告者。示諸佛脫生死證菩提。皆由斯要也。俱生。即根本無明。生死妙常同因六根者。知見立知。故輪生死。知見無見。即證妙常如下所明。
[0173c17] 阿難雖聞如是法音(至)識性虗妄猶如空華。
[0173c18] 此因重問結解之元。故先告本無生死涅槃之體也。蓋根塵同源。識亦同源。識性虗妄。根塵亦妄文互略也。縛脫無二者。謂迷之縛於根塵。故輪生死。悟之脫於根塵。故證妙常。縛脫雖殊。性無有異。故云無二。然則生死妙常。皆由六根。既云同源無二。則本無根塵縛脫之相。何有生死妙常。故下偈云。真性有為空。無為無起滅也。
[0174a01] 阿難由塵發知因根有相(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0174a02] 此示結解之要。以釋其疑也。謂根塵由相藉而有。如交蘆因相依而立。俱無自性。然於其中不了虗妄。隨逐六根分別六塵。斯即無明本。所謂迷晦即無明也。若達相見無性。不隨六根分別六塵。斯即涅槃真淨。所謂發明便解脫也。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者。由上諸佛告阿難言。輪生死。證妙常。惟汝六根。更非他物。阿難體此有疑。重舉問佛。故佛先明本無生死涅槃之體。至此告以知見立知等者。蓋知見二字。通攝六根。言為無明。為涅槃。無非六根而已。豈更容他物哉。此蓋釋阿難之疑。而證諸佛之言也。又阿難前云。若不知其所結之元。我信是人終不能解。又云。今日身心。云何是結。從何名解。故如來答以知見立知。即是結也。即是所結之元也。知見無見即名解也。
[0174a16]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至)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
[0174a17] 此頌根塵同源縛脫無二也。蓋同源無二。明真性中無根塵縛脫之相。故此頌有為無為皆虗妄也。以有為無為即縛脫相故。言有為者。由迷本性縛於根塵。故曰有為。性中本無是相。故云空也。此則真性是有法。有為空故為宗。因云緣生故。同喻如幻。言無為者。由悟本性脫於根塵。故曰無為。性中亦無是相。故云不實。此則真性是有法。無為不實故為宗。因云無起滅故。同喻如空華。此第二量中先因後宗。譯人語便。亦無所失。既有為無為皆妄。則對妄之真亦妄。故云。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也。此出掌珍論。岳師不以有為無為皆妄而解。非經論竟。故此取長水之解釋之。
[0174b05] 猶非真非真云何見所見中間無實性是故若交蘆。
[0174b06] 此頌相見無性同於交蘆也。猶非真非真一句。承上起下。謂真與非真尚不可得。云何更有妄中根境乎。中間下。謂根境由相藉而有。中無實性。故喻如交蘆也。
[0174b10] 結解同所因(至)迷晦即無明發明便解脫。
[0174b11] 此頌生死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也。所因即六根。結即是凡。解即同聖。故無二路。汝觀下。重牒前喻。令審觀也。言空則相依似有。謂有則不依本空以例根境相依似有。不依本無也。若不了虗妄。隨塵分別。即是無明。故云迷晦即無明。若達無性。不隨分別。即便解脫。故曰發明便解脫。此即頌知見立知及知見無見也。
[0174b18] 解結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
[0174b19] 躡前結解之義。起後圓通之文也。六解則根㧞。一亡則性空。言入流者。謂決之而出。流逸奔境。逆之而入。返流全一。蓋謂選擇圓根。依之發觀。而逆彼業流。則成正覺也。自此已下。皆孤起頌。
[0174b23] 陀那微細識習氣成瀑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0174b24] 頌根結初起之由也。陀那。此翻執持。謂執持種子。發起現行。即第八黎耶。含藏種子為習氣。發生諸法為瀑流。湛由是分。結由是起也。此識依真如合生滅。雜乎真妄之間。故曰真非真也。若以為真。恐迷妄習而自誤。以為非真。恐迷自性而外求。故權小教中皆不開演也。深密經曰。阿陀那識甚微細。一切種子成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外道所執神我。即此識也。
[0174c08] 自心取自心(至)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0174c09] 頌解結入圓之要也。一切諸法。惟心所現。元無自性。因不了故。而於中取著。妄成根結。是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由妄取故。有幻非幻。能以觀慧了法如幻。而不妄取。非幻亦無。非幻尚無。幻法何有。幻法不立。則根塵頓淨。圓通現前矣。
[0174c14] 是名妙蓮華(至)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
[0174c15] 結頌上文也。由上觀法如幻。不妄取著。故得真妄兩忘。染淨不滯。名妙蓮華。根境結惑。當下消亡。名金剛王覺。即照而寂。能所兩忘。名如幻正受。依此進修。一彈指間。可超無學。而入圓通也。阿毗達摩。云無比法。十方如來。迥出生死。速證寂常。莫不由斯。故曰。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薄伽尊號。具六義。謂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
[0174c22] 於是阿難及諸大眾(至)施以法音洗滌沈垢。
[0174c23] 讚謝前法。復請後說也。祇夜。云應頌。又云重頌。頌上長行也。伽陀。云諷誦。亦略云偈。不因長行。但諷美而頌之。二偈並頌而雙美。故云雜糅精瑩。此指能詮也。妙理清徹。此謂所詮也。無遮大悲。言其博濟也。性淨妙常真實法句。即真妄兩忘稱性之談。心猶下。請後說也。由前偈云。解結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故此疑之。沈垢。微細結惑也。
[0175a06] 即時如來於師子座(至)次第酬佛此名為結。
[0175a07] 此綰巾示結也。涅槃僧。裏衣。僧伽黎。大衣。劫波羅。云時分。即夜摩天也。然此由阿難未達六解一亡舒結倫次。故如來示一巾以成六結。令悟六解一亡。示綰結之有次第。令悟舒結之有倫次也。
[0175a11] 佛告阿難我初綰巾(至)畢竟同中生畢竟異。
[0175a12] 此明一巾而成六結。以喻一真心而結六根也。巾體元無六結。喻心性本無六根。綰動妄生六結。喻狂亂妄發六根。故後文云。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即畢竟同中生畢竟異也。
[0175a16] 佛告阿難汝必嫌此(至)六解一亡亦復如是。
[0175a17] 此明六解一亡也。汝必下。徵問解六得一之方。不成。謂不成一體也。此結下。答出六解一亡之義。謂六結若存。是非鋒起。若總解除。則無彼此。何有一六。佛言下。以法合明。謂六根若解。真性亦空。則同異圓泯。如六結若解。一六俱亡。故云六解一亡亦復如是。
[0175a23] 由汝無始心性狂亂(至)皆即狂勞顛倒華相。
[0175a24] 明由狂心以結六根。合綰一巾而成六結。勞見發塵。如勞目之起空華。非惟塵境如華。生死涅槃皆空華也。故曰皆即狂勞顛倒華相。然則六根既由狂心妄發。但解狂心。而六根自然解脫矣。
[0175b04] 阿難言此勞同結云何解除(至)若欲除結當於結心。
[0175b05] 此示解結之要也。此勞下二句。先就法指喻。問解結方。偏掣左右。喻依空有二邊。不知解結。須依圓觀。當於結心解即分散。喻修圓觀即解結根。此則以圓觀而為結心也。夫能以圓觀觀法如幻。自然於根不起分別。對境不生取著。結根於是乎解矣。
[0175b10] 阿難我說佛法從因緣生非取世間和合麤相。
[0175b11] 此中正取修圓觀而解結根。為佛法因緣。故云不取世間四大和合麤相也。
[0175b13] 如來發明世出世法(至)諸妄銷亡不真何待。
[0175b14] 此明不取和合麤相之由也。佛有權實二智。實智冥理。權智鑑物。發明世出世法。乃至知其種種元由者。皆權智所鑑也。既於世出世及情無情法。皆照了不昧。豈今所說解結因緣。而取和合麤相乎。是故隨汝於六根中。選擇何根依之發觀。根結若除。塵相自滅。塵垢銷亡。非真何待。
[0175b20] 阿難吾今問汝此劫波羅巾(至)六根解除亦復如是。
[0175b21] 此明舒結倫次也。吾今下。先就喻明舒結倫次。佛言下。以法合明。蓋謂最初迷時。本於一根。由一根迷故。而六根皆迷。此如巾結之倫次也。結既如是。今欲解時。必從一根發觀。一根返元。六根解脫。此如結舒之倫次也。故云六根解除亦復如是。
[0175c02] 此根初解先得人空(至)從三摩地得無生忍。
[0175c03] 明根解獲忍之漸次也。蓋六根初解。了陰無我。故得人空。般若圓明。悟法空寂。成法解脫。法解脫已。觀照亦空。境智既空。能所俱寂。故即得無生忍也。
[0175c06] 阿難及諸大眾蒙佛開示(至)退藏密機冀佛冥授。
[0175c07] 開示慧覺圓通。即前六解一亡真妄兩忘之說也。由於一六亡義了無疑惑。故得身心皎然無礙。然一六亡義雖復悟知。而圓通本根尚未通達。故冀佛冥授也。密言。即開示慧覺圓通等言。本悟。即心悟實相之悟。以實相無相。則無真妄一切相故。祕嚴。即圓通本根祕要。蓋謂幸預天倫。若復為說圓通本根。則亦因此際會道成。不說本根。所得密言還同本悟。與未聞無異。故即請云。惟垂大悲惠我祕嚴。成就如來最後開示也。佛不顯說。而因眾敷陳。是謂冥授。退藏密機。即息慮凝心也。
[0175c17] 爾時世尊普告眾中(至)從何方便入三摩地。
[0175c18] 因前請示圓通本根。故先令諸聖各陳。次敕文殊揀選以示本根也。蓋前明十八界七大同一如來藏性。此二十五聖於十八界七大各入圓通。所謂千逕九逵。王城不二。下文揀選。為順方宜。然非為顯法門之有優劣也。況佛自證云。彼等修行實無優劣。而岳師以大小偏圓揀別圓通。非經正意。故今註不存。
[0176a01] 憍陳那五比丘即從座起(至)如我所證音聲為上。
[0176a02] 憍陳那。此云火器。即姓也。觀見下。明依聲解悟。妙音密圓者。謂即聲契性也。然此二十五門。初標聲塵者。先此方教體也。雞園即無憂王造以迎佛者。
[0176a05] 優波尼沙陀即從座起(至)如我所證色因為上。
[0176a06] 優波尼沙陀。云塵性。因塵悟性。故得此名。以昔多貪欲。故佛令作不淨觀。悟諸色性。以從下。正明觀相。謂初觀此身。以從不淨白骨。至空色二無。則塵色盡矣。妙色密圓。即悟諸色性也。由依色相得阿羅漢。故陳所證云色因為上。
[0176a11] 香嚴童子即從座起(至)如我所證香嚴為上。
[0176a12] 教觀有為。而因香圓悟。得童真位。故名童子。辭佛宴晦者。宴坐晦迹。於清齋作觀也。非木下。觀性空也。木煙皆非。去來不有。則意無所緣。由是意銷。而發明無漏。塵氣倐滅。妙香密圓。故陳所證云香嚴為上。
[0176a17] 藥王藥上二法王子(至)如我所證味因為上。
[0176a18] 苦酢等。即六味。眾味共成。名和合味。直爾采用。名俱生味。修煉炮炙。名變異味。由事佛故。必聞正法。故能了知味性。以晃晃於塵。故非空。相不可取。故非有。非有故。非即身心。非空故。非離身心。既了味性無依。即悟無生法忍。是則因味覺明。故答所證云味因為上。
[0176a24] 跋陀婆羅并其同伴(至)如我所證觸因為上。
[0176b01] 跋陀婆羅。此云賢守。亦云賢護。自守護賢德。亦守護眾生。我等下。敘昔因以陳圓通。忽悟水因等。謂於水處一悟。萬法皆空。則塵體不有。水相亦空。內外既空。從何有洗。中間安然。得無所有。即觸明心。故云妙觸宣明。而答云觸因為上。
[0176b06] 摩訶迦葉及紫金光比丘尼(至)如我所證法因為上。
[0176b07] 摩訶迦葉。此云大飲光。以其身真金色。光吞日月故。我觀下。謂因觀塵變。悟法空寂。遂修滅盡定。以滅意根。故得身心超百千劫如彈指頃。塵法既盡。妙法開明。則諸漏銷滅。故陳所證云法因為上。頭陀。新云杜多。此翻抖擻。以能抖擻法塵為號故。
[0176b12] 阿那律陀即從座起(至)旋見循元斯為第一。
[0176b13] 那律。此云無貧。增一阿含云。佛在給孤園。為眾說法。那律於中眼睡。佛說偈訶曰。咄咄何為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那律於是達曉不眠。眼根便失。世尊下。敘所示相。樂見照明者。即令注心欲見照明萬法之見性也。以注心於見。餘緣並息。因息緣故。三昧現前。結惑淨盡。故云樂見照明金剛三昧。因得三昧。自性洞然。故觀十方如掌果也。旋見循元者。即反妄循真也。
[0176b21] 周利槃特迦即從座起(至)反息循空斯為第一。
[0176b22] 槃特。此云繼道。即誦帚比丘也。以其心多散亂。故教調息。蓋息之生滅。由心生滅也。心生滅故。心不無礙。因尊者觀息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得大無礙。成阿羅漢也。反息循空者。謂窮盡諸行剎那。即反生滅息。其心豁然無礙。即循無生空也。
[0176c04] 憍梵鉢提即從座起(至)還味旋知斯為第一。
[0176c05] 憍梵鉢提。此云牛呞。我有下。陳牛呞因。如來下。明所示觀法。即教觀嘗味之知。而得超諸漏。以至法眼清淨。是謂入三摩地清淨法門也。觀味下。正明作觀之相。謂觀嘗味之知。不從根生。不因境有。由是根塵識心應時銷落。故應念得超世間諸漏。內脫身心。即正報解脫。外遺世界。即依報解脫。由超世間諸漏。故得離垢銷塵。法眼清淨。成阿羅漢也。以不著塵味。不隨妄知。是謂還味旋知。
[0176c13] 畢陵伽婆蹉即從座起(至)純覺遺身斯為第一。
[0176c14] 畢陵伽婆蹉。此云餘習。我初下。敘入道之緣。聞不可樂事。一切苦事也。思不可樂法。而觸不可樂事。因而正觀。為有知故知此深痛。雖有能覺之覺。覺於所覺之痛。反覺清淨之心。曾無痛覺。然此猶存能所。其覺未純。故又思而進之。至於身觸皆亡。心相亦滅。而諸漏虗盡。純覺遺身也。
[0176c20] 須菩提即從座起(至)旋法歸無斯為第一。
[0176c21] 尊者解空。非惟一世。故云曠劫。由達法空。心不住法。故心得無礙。在胎知空。以至了十方空。猶是但空。復因發明性覺真空。空性圓明。乃能頓入寶明妙性真空之海。離二乘見。同佛知見也。諸相入非。能所皆盡。蓋融於寶明空海也。旋諸有法。歸於至無。蓋歸於寶明空海也。
[0177a03] 舍利弗即從座起(至)光極知見斯為第一。
[0177a04] 心見清淨者。謂不因根生。不從境有。脫出根塵。了無惑習也。由無惑習。故照諸變化。通達無礙。聞說因緣悟心無際。是則見覺明圓。銷滅諸漏。得大無畏。成阿羅漢也。心見發光光極知見者。謂以心光知見萬法無不通利。即所謂內瑩發光。一切浮塵幻相。應念化成無上知覺也。
[0177a10] 普賢菩薩即從座起(至)分別自在斯為第一。
[0177a11] 行彌法界曰普。位鄰極聖曰賢。凡具大根修菩薩行。皆名普賢之行。心聞。耳識也。分別眾生知見者。擇普賢行而成就之也。心聞發明。內證也。分別自在。外用也。
[0177a15] 孫陀羅難陀即從座起(至)明圓滅漏斯為第一。
[0177a16] 孫陀羅。云好愛。妻名也。難陀。云歡喜。己號也。慈恩兩名。共翻豔喜。為簡放牛難陀。故標妻名。我初下。明示觀之由。世尊下。明依教諦觀所發之相。前調息依根。所以攝心。此觀白依識。所以駐心也。息由肺動而起。鼓煩惱濁。故其狀如煙。昧者不覺。惟諦觀能見。淨觀發明。則煩濁漸銷。故內明外虗。而煙銷成白。心淨漏盡。無復煩惱。內瑩發光。故出入息化為光明也。當得菩提者。謂無生空慧既已現前。純是智慧。故當得菩提也。銷息。即煙消成白。息久發明。即出入息化為光明也。明圓。即照十方界。滅漏。即心開漏盡。皆由鼻識發明也。
[0177b03]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至)銷滅諸漏斯為第一。
[0177b04] 說法第一。辨才無礙。因以降魔滅漏。皆舌識力也。宣說苦空深達實相者。謂了苦無苦相。空無空相。名達實相。即於苦空宣說實相。是為祕密法門微妙開示。以徹法源。故無所畏。佛以身口意三輪應物無滯。音聲。即口輪也。由因師吼而登無學。故印其為說法無上。言降魔滅漏者。謂以舌識宣說法音。外則降伏魔冤。內則銷滅諸漏。故舌識而為第一也。
[0177b12] 優波離即從座起(至)一切通利斯為第一。
[0177b13] 優波離。此云上首。以其持律為眾綱紀故。或翻近執。以佛為太子時。彼為親近執事之臣故。我親下。先敘入道之緣。承佛教戒下。正陳所證。行住坐臥律儀。各二百五十。對三聚成三千。復以三千配身口七支。成二萬一千。復配四分煩惱。成八萬四千。性業遮業者。以殺盜婬妄性元是罪。不待制止。犯即成業。餘則因過始制。制前犯即無罪。以二業悉皆清淨。故身心寂滅也。我以執身等者。謂先由執身。身清淨故。身得自在。次由執心。心清淨故。心得通達。由是身心一切悉皆通利。而得妙圓通也。
[0177b23] 大目犍連即從座起(至)久成清瑩斯為第一。
[0177b24] 宣說因緣深義。謂非世間和合麤相。乃發明諸法空義。故得顯發自心。得大通達。圓明清淨。自在無畏也。然人之所以不得圓明清淨自在無畏者。由意識流逸奔境故也。今既聞深義。了法空寂。而識不流逸。復歸妙湛。故得圓明自在無畏。佛問下。結答所證。謂旋意識而復妙湛。心光發明。如澄流久。清水現前。故意識為第一也。
[0177c07] 烏芻瑟摩於如來前(至)登無上覺斯為第一。
[0177c08] 烏芻瑟摩。云火頭。即火頭金剛也。我常下。敘昔因以陳所證。多婬之人。本由煖觸迫發。生為欲火。死為業火。業力增熾。故成猛火聚也。徧觀煖氣者。令觀火大也。神光下。明觀成入證。謂化欲火而成智火。變婬心而作定心也。諦觀煖觸無礙流通者。即觀火大入圓通也。生大寶燄。即火光三昧也。
[0177c14] 持地菩薩即從座起(至)成無上道斯為第一。
[0177c15] 平險防損。代人濟牛。無彼我相。實善平心地。無有高下也。行至於此。故聞所示。即得心開。言當平心地則一切地皆平者。令了萬法唯心。勿起異見分別。即得心平。心地若平。即不見彼我高下等相。則一切皆平也。毗舍浮。此云徧一切自在。亦由平心故一切自在。我即下。正陳所證。謂了身界二塵等本如來藏。故不相摩觸。了微塵性。即悟無生。故云我於法性獲無生忍。妙蓮華佛知見地。即諸佛心地法門也。行實圓契。染淨雙忘。名妙蓮華。迥出三乘。深造一實。名佛知見地。持地所持。在此而已。故得身界塵銷。無上智圓也。
[0178a02] 月光童子即從座起(至)圓滿菩提斯為第一。
[0178a03] 月。太陰水精。昔師水天。修習水觀。水性圓明。故號月光。觀於下。明作觀相。蓋由初觀內身之水。性不相奪。以至觀世界外諸香海水。無二無別。故得水性圓明。我於是時。至身質如初。敘作觀之緣。初成此觀。但見其水。明定果色隨心所變。未得無身。出定心痛。如舍利弗於恒河岸入定。遭違害鬼所擊。而出定頭痛。亦未得無身也。久離病緣者。謂羅漢子縛雖盡。既未得無身。則果縛猶存。是以心痛。出定不知者。由無明未盡也。觀身界之水無別。即性合真空。以水性不相陵奪。云一味流通。由觀水性不相陵奪。得無生忍。圓滿菩提。故水大為第一也。
[0178a14] 瑠璃光法王子即從座起(至)傳一妙心斯為第一。
[0178a15] 因風大圓悟。身心發光。洞徹無礙。號瑠璃光。無量聲佛。依風大開示菩薩。欲其證得不動。故令觀於羣動。若了羣動無依。即證本覺不動。瑠璃光因是觀界觀世觀身觀心。遷流運止。悉惟風力。故曰諸動無二。亦復了知此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由是覺了大千羣動。皆即狂勞。猶百蚊蚋鼓於方寸耳。因了風無所從。故逢佛未幾。即悟無生。是於羣動而覺乎不動。故見自身於不動佛國為法王子也。東為羣動之本。而佛號不動。乃即動而靜者也。能即動而靜。故身心無礙。洞徹發光。合十方佛傳一妙心者。謂觀風力無依。所悟之心。即十方佛所傳妙心故也。
[0178b03] 虗空藏菩薩即從座起(至)妙力圓明斯為第一。
[0178b04] 由觀空故。得證空性。則性中所有。一切皆空。身與剎海涉入無礙。號虗空藏。以證空性故。得無邊身。由得無邊身故。能以四寶珠。照十方剎。化成虗空。於心現鏡。光照諸剎。來入鏡中。身剎互入。不相妨礙。廣大隨順。施作佛事也。此大神力下。明妙力之因。謂由觀四大身心虗空佛國。同一虗妄。唯是圓常。冥此發用。豈拘方所。佛問下。結答所證。妙力圓明。即照剎現鏡之事。由觀空故得此妙力。故空大第一也。
[0178b13] 彌勒菩薩即從座起(至)得無生忍斯為第一。
[0178b14] 彌勒。正云梅怛利曳那。此翻慈氏。謂慈隆即世。悲臻後劫。愍物迷識。故示迹發明也。心重世名好遊族姓者。明迷識逐境。外慕妄求也。從燈明教而名心頓歇者。了境唯識。迷妄自除也。然燈佛現乃成妙圓者。迷妄既除。真心即現。則萬境妙圓矣。得是妙圓識心三昧。則了盡空如來國土皆我心變。淨穢有無亦我心變。無量佛性從此發揮。是謂流出無量如來。至得補處。亦不離此也。識心圓明入圓成實等。蓋由識心妙圓。證圓成實。不復迷識逐境。種種計著。故能遠離依他及徧計執。而得無生忍也。徧計所執。謂橫執眾生壽者我及我所。乃至情非情異。有實體性。故周徧計度也。依他起性。謂計有因緣世間和合。建立名相。執此假相定從種生。雖無我執自然種性。猶執五蘊等法。定從種生也。圓成實性。即真如也。圓成如麻。依他如繩。徧計如蛇。今入圓成。即證真如理也。
[0178c06]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至)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0178c07] 大勢至。亦名無量光。觀經云。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得無上力。名大勢至。夫念佛者。不得一彈指頃念世五欲。是謂繫念。脫能如此一無間雜。則無量性光自然發明。下所謂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者此也。譬如下。示必須繫念。然後相應。不專念佛。則雖逢不逢。或見不見。染香則襲香。念佛則見佛。故以念佛妙熏。名香光莊嚴也。念佛得忍者。蓋以淨念蠲濁想。正念滅邪受。邪濁既除。心境空寂。一切不生。名無生忍。如此。則自性佛土淨矣。故攝行人同歸也。我無下。正陳所證。都攝六根者。以念佛三昧通攝六根。即見大第一也。
【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15 冊 No. 0300 楞嚴經纂註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 参照(2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