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T51n2077_016 續傳燈錄 第16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51 冊 » No.2077 » 第 16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續傳燈錄卷第十六

大鑑下第十三世

黃龍南禪師法嗣

[0571a15] 潭州石霜琳禪師。初行脚時與夾山齡同行。久依佛日才禪師罷參矣。因與齡同遊黃蘗。見慧南禪師小參。不喻其旨。師遂求入室。齡大怒痛敺一頓而去。師獨留未幾大悟黃龍宗旨。機鋒頴脫名振叢林。在南公坐下與文關西英邵武等齊名。遂開法於石霜。上堂示眾曰。霜華一境極目蕭然。枯木堂前風行草偃。淥水滔滔無盡。白雲合而還開。往來禪客飽足。觀光林下相逢。呵呵大笑。且道笑箇什麼。良久曰。煙村三四月別是一家春。下坐。又曰。或談玄或說妙。德山臨濟拍手笑。更言無說是菩提。多年梁上生芝草咦。僧問。拈槌舉拂拈放一邊請師答話。師曰。高著眼。僧云。作家宗師。師曰。脚下蹉過。僧以坐具畫一畫。師曰。自領出去。又問。法王出世請施號令。師曰一二三四五。僧云。法令施行。師曰。瀟湘船子。問慈雲藹藹慧日輝輝。大眾欣然乞師一接。師曰好。僧云。不言含有象。何處謝無私。師曰。石女溪邊笑點頭。問石霜枯木重生時如何。師曰。海底金龜走。天邊玉兔明。僧云。恁麼則覺花開有地。果熟自然香。師曰。須彌頂上面南行。師說法頗類真淨。然於真淨不相識而心敬之。在石霜時真淨在洞山。師以頌送僧。見之有曰。憧憧四海求禪者。不到新豐也是癡。師於元豐七年三月初八日淨髮沐浴。至夜小參曰。平生行脚方始見人。平生參禪始終得力。成佛作祖不離方寸。鑊湯爐炭只在如今。這箇消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聽吾一頌。大幻一段。光明燦爛。芒惱眾生。早晚分散。夜半端然示寂。闍維得舍利葬于本山。

[0571b17] 蘄州開元子琦禪師。泉州許氏子。依開元智訥試經得度。精楞嚴圓覺。棄謁翠岩真禪師問佛法大意。真唾地曰。這一滴落在甚麼處。師捫膺曰。學人今日脾疼。真解顏。辭參積翠。歲餘盡得其道。乘間侍翠商確古今。適大雪翠指曰。斯可以一致苕菷否。師曰。不能然則天霽日出。雲物解駁豈復有哉。知有底人於一言句如破竹。雖百節當迎刃而解。詎容聲於擬議乎。一日翠遣僧逆問。老和尚三關語如何。師厲聲曰。爾理會久遠時事作麼。翠聞益奇之。於是名著叢席。翠歿四祖演禪師命分坐。室中垂示語曰。一人有口道不得姓字為誰。後傳至東林。總禪師歎曰。琦首座如鐵山萬仞卒難逗他語脈。未幾以開元為禪林。請師為第一世。上堂。虛空無內外事理有短長。順則成菩提。逆則成煩惱。燈籠常瞌睡。露柱亦懊惱。大道在目前。更於何處討。以拂子擊禪床。上堂。四面亦無門十方無壁落。頭髼鬆耳卓朔。箇箇男兒大丈夫。何得無繩而自縛。且道透脫一句作麼生道。良久曰。踏破草鞋赤脚走。僧問。須彌納芥子即不問。微塵裏轉大法輪時如何。師曰。一步進一步。曰恁麼則朝到西天暮歸唐土。師曰。作客不如歸家。曰久嚮道風請師相見。師曰。雲月是同谿山各異。

[0571c13] 洪州上藍順禪師西蜀人。有遠識為人勤渠純至。叢林後進皆敬愛之。初出蜀時與圜通訥偕行。已而又與大覺璉游甚久。又善於老蘇公。故黃門後贊其像云。與訥偕行與璉偕處。得法於南為南長子。然緣薄所居皆遠方小剎。又住景福香城雙峯。學者過其門莫肯留。師亦超然自得。視世境如飛埃過目。壽八十餘坐脫于香城山。顏貌如生。平生與潘延之善。將終使邀延之敘別。廷之至而師已化矣。其示眾多為偈皆德言也。有偈曰。夏日人人把扇搖。冬來以炭滿爐燒。若能於此全知曉。塵劫無明當下消。又作趙州勘婆子偈曰。趙州問路婆子。答云直恁麼去。皆言勘破老婆。婆子無爾雪處。又作黃龍三關頌曰。長江雪散水滔滔。忽爾狂風浪便高。不識漁家玄妙意。偏於浪裏覘風濤。又曰。南海波斯入大唐。有人別寶便商量。或時遇賤或時貴。日到西峯影漸長。又曰。黃龍老和尚。有箇生緣語。山僧承嗣伊。今日為君舉。為君舉。猫兒偏解捉老鼠。頗為叢林稱頌云。

[0572a04] 舒州三祖法宗禪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喫鹽添得渴。問如何是道。師曰。十里雙牌五里單堠。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少避長賤避貴。問如何是善知識所為底心。師曰。十字街頭一片甎。曰如何是十字街頭一片甎。師曰。不知。曰既不知却恁麼說。師曰。無人踏著。上堂。五五二十五。時人盡解數。倒拈第二籌。茫茫者無據。為甚麼無據。愛他一縷失却一端。上堂。明晃晃活鱍鱍。十方世界一毫末。拋向面前知不知。莫向意根上拈掇。拍一拍。上堂架梯可以攀高。雖升而不能達河漢。鑄鍬可以掘鑿。雖利而不能到風輪。其器者費功。其謀者益妄。不如歸家坐。免使走塵壤。大眾那箇是塵壤。祖佛禪道。

[0572a18] 蘄州四祖山法演禪師桂州人也。僧問。如何是心相。師曰。山河大地。曰如何是心體。師曰。汝喚甚麼作山河大地。上堂葉辭柯秋已暮。參玄人須警悟。莫謂來年更有春。等閑蹉了岩前路。且道作麼生是岩前路。良久曰。嶮。上堂主山吞却案山。尋常言論拄杖子。普該塵剎未足為奇。光境兩亡復是何物。良久曰。劫火洞然毫末盡。青山依舊白雲中。上堂。佛祖之道壁立千仞。擬議馳求還同點額。識不能識智不能知。古聖到這裏垂一言半句。要爾諸人有箇入處。所以道。低頭不見地。仰面不見天。欲識白牛處。但看髑髏前。如今頭上是屋脚下是地面前是佛殿。且道。白牛在甚麼處。乃召大眾。眾舉頭。師叱之。

[0572b03] 蘄州五祖曉常禪師。僧問。如何是宗乘中事。師曰。動唇吻得麼。問如何是正法眼。師曰。揀擇得麼。問如何是法身。師曰。道汝不會得麼。問蓮華未出水時如何。師曰。看不見。僧云。出水後如何。師曰。清香滿路。上堂曰。一念信心一念佛。念念更非是別物。六門出入豈神通。一道光明無軌則。行亦行坐亦坐。或語或笑非兩箇。目下若也認得渠。青山萬里無寸草。

[0572b11] 南嶽高臺寺宣明佛印禪師。僧問。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便請拈出。師直上覷。僧曰。恁麼則人天有賴。師曰。金屑雖貴。

[0572b14] 齊州靈岩山重確正覺禪師上堂。祖師心印狀似鐵牛之機。針挑不出匙挑不上。過在阿誰。綠雖千種草香只一株蘭。上堂。不方不圓不上不下。驢鳴狗吠十方無價。拍禪床下座。

[0572b19] 潭州大溈頴詮禪師。僧問。古鏡未磨時如何。師曰。黑漫漫地。僧云。磨後如何。師曰。爍破頂門。又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廣州上船。僧云。意旨如何。師曰。少林面壁。僧云。學人不會。師曰。歸去西天。上堂曰。山高水冷遊人罕到。牧牛坡下禪客縱橫。出出入入莫教落草。恁麼說話還有佛法道理也無。良久曰。却憶仰山曾有語。一回入草一回牽。吽。

[0572b27] 安州九山法明禪師。上堂僧問。寶坐既臨於此日。請師一句露尖新。師曰。言中有響。僧云。皐鶴連天叫。金烏遶木飛。師曰。識取話頭。又問。到寶山中空手回時如何。師曰。用力者失。僧云。途中用盡意懡[怡-台+羅]却回歸。師曰。切忌道著。示眾曰。心本絕塵眾生自昧。猶如澄清大海浪起風生。亦如皎潔太虛雲興雨作。諸仁者風未興雲未起。寒山拾得賀太平。九山嶺松高翠。寺前流水古今清。明眼衲僧須仔細。乃笑曰。久立珍重。

[0572c08] 廉泉曇秀禪師。僧問。滿口道不得時如何。師曰。話墮也。問不與萬法為侶時如何。師曰。自家肚皮自家畫。問如何是學人轉身處。師曰。掃地澆花。曰如何是學人親切處。師曰。高枕枕頭。曰總不恁麼時如何。師曰。鶯啼嶺上花發岩前。問如何是衲僧口。師曰。殺人不用刀。

[0572c15] 信州靈鷲慧覺禪師上堂。大眾。百千三昧無量妙義盡在諸人脚跟下。各請自家回互取。會麼。回互不回互。認取歸家路。智慧為橋梁。柔和作依怙。居安則慮危在樂。須知若君不見龐居士。黃金拋却如糞土。父子團圞頭共說無生語。無生語仍記取。九夏雪花飛三冬汗如雨。

[0572c22] 洪州興化法澄禪師上堂曰。雲籠碧嶂雨灑長空。百草鬪青千山競翠。遮那境界花藏門開。處處善財重重彌勒。交參主伴更互敷揚。大悲無窮度生不倦。大眾還見彌勒麼。良久曰。長憶江南三月裏。鷓鴣啼處百花香。

[0572c27] 衡州花藥元恭禪師。僧問。如何是道。師曰。通身無障礙。僧云。如何是道中人。師曰。來往任縱橫。問蓮華未出水時如何。師曰。枝葉甚分明。僧云。出水後如何。師曰。一任眾人觀。僧云。天地若教出池塘焉敢藏。師曰。莫妄想。問兆象未生時如何。師曰。波斯讀梵書。僧云。生後如何。師曰。胡僧笑點頭。僧云。欲生未生時如何。師曰。洗脚上漁船。僧云。全因今日也。師曰。梳頭不洗面。

[0573a07] 安州興國契雅禪師。僧問。請師不於語默裏答話。師以拄杖卓一下。僧云。和尚莫草草怱怱。師曰。西天斬頭截臂。僧禮拜。師曰。墮也墮也。上堂曰。心如朗月連天靜。遂打一圓相云。寒山子[口*爾]性似寒潭徹底清。是何境界。良久曰。無價夜光人不識。識得又堪作什麼。九天虛度幾千春。乃呵呵大笑曰。爭如獨坐明窓下。花落花開自有時。下座。

[0573a15] 潭州寶蓋山子勤禪師。僧問。師今已唱胡家曲。更將何法。示來徒。師曰。一字兩頭垂。僧云。威光分此夜照用出何門。師曰。頭上光明。脚下黑漆[(共-八+冉)*頁]頇。僧云。入水見長人。師曰。傍觀者醜。上堂曰。溪山雖異雲月是同。順應方圓任自西東。大眾。法不離色響不離聲。到這裏明明聲色顯露如何透得。還有透得底麼。良久曰。鐘鳴鼓響相交應。青山不礙白雲飛。

[0573a24] 大庾嶺雲峯寺道圓禪師。南雄州人。性純至少游方。雖飽參而未大透徹。聞南禪師在黃蘗積翠菴往依之。一日燕坐下板。聞兩僧舉百丈野狐因緣。一僧云。只如不昧因果。也未脫得野狐身。一僧應聲云。便是不落因果也。亦何曾墮野狐身耶。師聞其語悚然異之。不自覺其身之起意行。上菴頭過忽大悟。見南公敘其事。未終涕淚交頤。南公令就侍者榻熟寐。忽起作偈曰。因果不落不昧。僧俗本無忌諱。丈夫氣宇如王。爭受囊藏被蓋。一條[木*栗]任縱橫。野狐跳入金毛隊。南公見之大笑久之。又作風幡偈曰。不是風兮不是幡。白雲依舊覆青山。年來老大渾無力。偷得忙中些少閒。真淨文禪師大稱賞之。以為機鋒不減英邵武。嘗手書此二偈云。師晚年住大庾雲峯寺。

[0573b11] 福州延慶洪準禪師桂林人。久從南禪師游。天資純謹未嘗忤物。聞人之善如出諸己。喜氣津津生眉宇間。聞人之惡必合掌扣空若自追悔者。見者莫不笑之。而師真誠始終一如。出世延慶。暮年謝院事寓迹寒溪寺。壽已逾八十矣。日夕無他營為。眠食之餘惟吟梵音贊觀世音而已。臨終時門人弟子皆赴檀越供。惟一僕夫在。師携磬坐土地祠前。誦孔雀經一遍告別即歸。安坐瞑目而逝。三日不傾。鄉民來觀者如堵。師忽開目而笑使坐于地。有頃門弟子還。師呼立其右握手。如炊熟久視之寂然去矣。神色不變頰紅如生。道俗塑其像龕之。

[0573b24] 南嶽勝業惟亨禪師。僧問。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示。師曰。欲行千里一步為初。僧云。十二時中如何履踐。師曰。白雲無心青天有日。示眾曰。有利無利莫離行市。王老師賣身即不問。且道廬陵米有人酬價麼。若無人老僧自賣自買去。良久曰。東行不見西行利。以拄杖卓一下。

[0573c02] 桂州登雲山超乃禪師。僧問。未審雲如何登。師曰。楖[木*栗]橫擔不顧人。僧云。山高巇嶮如何上。師曰。直往千峯萬峯去。僧云。便是為人處也無。師曰。看脚下。僧云。謝師指示。師曰嶮。復曰。登雲山大巇嶮。良久曰。山僧今日平地上喫交。下座。

[0573c08] 黃蘗積翠永菴主示眾曰。山僧住此菴來無禪可說無法可傳。亦無差異珍寶。只收得續火柴頭一箇。留與後人。令他煙焰不絕火光長明。遂以拂子擲下。時有僧就地拈來向口邊吹一吹。師便喝曰。誰知續火柴。頭從這漢邊。煙消火滅去。便拂袖歸菴。僧吐舌。又嘗問僧審奇汝久不見何所為。奇云。見偉藏主有箇安樂處。師曰。試舉似我。寄因敘其所得。師曰。汝是偉未是。奇莫測。歸以語偉。偉大笑云。汝非永不非也。奇走積翠質之于南公。南亦大笑。師聞之作偈曰。明暗相參殺活機。大人境界普賢知。同條生不同條死。笑倒菴中老古錐。

[0573c21] 舒州宿松縣靈隱德滋山主。蜀人。住院二十年。每日獨自上堂曰。朝朝相似日日一般。只這便是更莫別求。元豐六年十月四日陞堂集眾。良久曰。會麼。眾無語。師儼然而逝。

[0573c25] 江州東林興龍寺常總禪師。延平施氏子。久依黃龍密授大法決旨。出住泐潭次遷東林。皆符讖記。僧問。乾坤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祕在形山。如何是寶。師曰。白月現黑月隱。曰非但聞名今日親見。師曰。且道寶在甚麼處。曰古殿戶開光燦爛。白蓮池畔社中人。師曰。別寶還他碧眼胡。又僧出眾提起坐具曰。請師答話。師曰。放下著。僧又作展勢。師曰收。曰昔年尋劍客今朝遇作家。師曰。這裏是甚麼所在。僧便喝。師曰。喝老僧那。僧又喝。師曰。放過又爭得便打。上堂。乾坤大地常演圓音。日月星辰每談實相。翻憶先黃龍道秋雨淋漓連宵徹曙。點點無弘不落別處。復云。滴穿汝眼睛浸爛汝鼻孔。東林則不然。終歸大海作波濤。擊禪床下座。上堂。老盧不識字頓明佛意。佛意離文墨故。白兆不識書圓悟宗乘。宗乘非言詮故。如此老婆心分明入泥水。今時人猶尚把橋柱澡洗把纜放船。良久曰。爭怪得老僧。

[0574a15] 金陵保寧寺圓璣禪師。福州林氏子。僧問。生死到來如何迴避。師曰。堂中瞌睡寮裏抽解。曰便恁麼時如何。師曰。須知有轉身一路。曰如何是轉身一路。師曰。傾出爾腦髓拽脫爾鼻孔。曰便從今日無疑去也。師曰作麼生會。曰但知行好事不用問前程。師曰。須是恁麼。上堂。道源不遠性海非遙。但向己求莫從他覓。古人恁麼說話。大似認奴作郎指鹿為馬。若是翠岩即不然也。不向己求亦不從他覓。何故雙眉本來自橫。鼻孔本來自直。直饒說得天花亂墜頑石點頭。算來多虛不如少實。且道如何是少實底事。良久曰。冬瓜直儱侗。瓠子曲彎彎。上堂。春雨微微百事皆宜。禾苗發秀蔬菜得時。阿難如合掌迦葉亦攢眉。直饒靈山會上拈花微笑。算來猶涉離微。爭似三家村裏老翁深耕淺種各知其時。有事當面便說。誰管瞬目揚眉。更有一般奇特事。末後一著更須知。擊拂子下座。上堂。廣尋文義鏡裏求形。息念觀空水中捉月。單傳心印特地多端。德山臨濟枉用工夫。石鞏子湖翻成特地。若是保寧總不恁麼。但自隨緣飲啄。一切尋常深遁白雲。甘為無學之者。敢問諸人。保寧畢竟尋何報答四恩三有。良久曰。愁人莫向愁人說。說向愁人愁殺人。師示寂闍維有終不壞者。二糝以五色舍利塔于雨花臺之左。

[0574b12] 南康軍雲居元祐禪師。姓王氏信州上饒人。年十三師事博山承天沙門齊晟。二十四得度具戒。時南禪師在黃蘗。即往依之十餘年。南歿去游湘中。廬於衡嶽馬祖故基。衲子追隨聲重荊楚間。謝師直守潭州欲禪道林盡禮致師為第一世。師欣然肯來。道林峯房蟻穴間見峯巒層出。像設之多冠於湘西。師夷廓之為虛堂為禪室。以會四海之學者。役夫不敢壞像設。師自鋤棄諸江曰。昔本不成今安得壞。吾法尚無凡情。況存聖解乎。六年而殿閣崇成。棄之去游廬山。南康太守陸公畤請住玉磵寺。徐王聞其名奏賜紫方袍。師作偈辭之曰。為僧六十鬢先華。無補空門愧出家。願乞封迴禮部牒。免辜盧老衲袈裟。人問其故。師曰。人主之恩而王公之施。非敢辭以近名也。但以法本等耳。昔惠滿不受宿請云。天下無僧乃受汝供。滿何人哉。王安上者荊公之弟問法於師。以雲居延之。師欣然應之曰。當携此骨歸葬峯頂耳。登輿而去。師初開堂。問答罷乃曰。新啟法筵人天會集。稀逢難遇正在此時。還更有乘時適變底衲僧麼。出來與汝證據。良久曰。不出頭者是好手。雖然如是道林今日已向平地上喫交了也。賴遇金粟大士有不二法門放一線道。道林方解開布袋頭。足可以施展家風。向無佛處稱尊。便乃指點三界目視四維。偃仰堯天高歌舜日。舉音王調唱菩薩蠻。奏沒弦琴含太古意。當是時文殊休惆悵。普賢謾沈吟。任是千聖出頭來異口同音。也不消一劄。久立珍重。上堂。月色和雲白。松聲帶露寒。好箇真消息。憑君仔細看。黃龍先師和身放倒。還有人扶得起麼。祖禰不了殃及兒孫。擊禪床下座。又示眾曰。一切聲是佛聲。以拂子擊禪床曰。梵音深遠令人樂聞。又曰。一切色是佛色。乃拈起拂子曰。今佛放光明助發實相義。已到之者頂載奉行。未到之者應如是知如是信。擊禪床下座。師於壬申年七月七日夜子時方丈敷坐。謂大眾曰。三處住持不傳一法。火風聚散物理常情。吾滅後不得隨世俗厚葬縗絰哭泣。當稟我佛西天竺法火化歸塔。遂說偈曰。今年六十六。三處因緣足。夜半火燒山。跳入火中浴。言畢示寂。闍維得五色舍利。塔建于雲居山。師清癯髮白不剪。風度英特。說法好譏呵諸方。雅自稱王祐上坐云。

[0574c27] 報本慧元禪師。潮州倪氏。垂髫凜然如老成人。群兒戲于前袖手趺坐而已。父母商略云。兒材如此豈堪世用。令事佛僧乃可耳。師聞之即矍然起拜。遂依城南精舍誦法華經。年十九剃髮受具。遊方至京師寓止華嚴。有圓明法師者。見而異之云。上人齒少從何至此所求何事。曰慧元從南海來無他求惟求佛法。圓明笑云。王城聲利捷徑酒色樊籠橫目爭奪日有萬端。寧有佛法乎。佛法盡在南方也。師乃自洛京游襄漢遍歷名山。所至親近知識。然俱無解悟。治平二年春至黃龍。時南新自積翠來龍象四集。師每坐下板。輒自引手反覆視之曰。寧有道理而云似佛手。知吾家潮陽。而乃復問。生緣何處乎。一日頓悟盡釋所疑遂發去。熙寧元年入吳。開法於吳江壽聖寺。遣僧造黃龍投法嗣書。南視其名謂專使。吾偶忘此僧。書未欲開。可令親來見老僧。專使反命。師即日腰包而來至豫章。而南已圓寂因留嘆息。適晦堂老人出城相會。與師語大奇之。深恨老師不及見。留逾月乃復還吳中。道俗師尊之。又延住崑山慧嚴院十年。嘗夜舟歸自霅川。寇劫舟白刃交錯。舟人驚怖不知所出。師安坐徐曰。錢帛皆施汝。人命不可害也。盜既去。至旦人來視舟意師死矣。而貌和神凝如常日。其臨生死禍福能脫然無累如此。元祐四年移住承天萬壽寺眾益盛。躬自持鉢至湖州。湖人云。師到處為家。何苦獨愛姑蘇。固留不使還。蘇人聞之爭持杖捶譁以入湖。云何為奪我邦善知識。政當見還。否則有死而已。師怡然不悋情去留曰。吾任緣耳。相守彌月。蘇人食盡乃去。竟為湖人所有。遂住報本禪院。六年十一月十六日陞坐說偈曰。五十五年夢幻身。東西南北孰為親。白雲散盡青山外。萬里秋空片月新。言訖而化。右司諫陳公瑩中在湖親見其事云。師為人孤硬風度甚高。威儀端重危坐終日。南禪師門弟子能蹤跡其行藏者惟師而已遺言葬峴山之陽。門弟子元正問。何獨念峴山乎。師曰。他日可建寺。後三十年太師楚國公王黼追想師道。為請于朝賜諡證悟禪師。塔曰定應。有旨建顯化寺。歲度僧以奉香火云。

[0575b11] 楊州建隆昭慶禪師。泉州晉江林氏子也。示眾曰。始見新歲倏忽早是二月初一天氣和融。擬舉箇時節因緣與諸人商量。却被帝釋梵王在門外柳眼中努出頭來。先說偈言。裊裊颺輕絮。且逐風來去。相次走綿毬。休言道我絮。當時撞著阿脩羅。把住云。任爾絮忽逢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一句作麼生道。於是帝釋縮頭入柳眼中。良久曰。參。

[0575b19] 南康軍清隱潛菴清源禪師。豫章鄧氏子。上堂。寒風激水成氷。杲日照氷成水。氷水本自無情。各各應時而至。世間萬物皆然。不用強生擬議。上堂。先師初事栖賢諟泐潭澄歷二十年。宗門奇奧經論玄要莫不貫穿。及因雲峯指見慈明。則一字無用。遂設三關語以驗學者。而學者如葉公畫龍。龍現即怖。

[0575b26] 吉州禾山德普禪師。生於緜州蒲氏。少尚氣節有卓識。見富樂山靜禪師。合爪作禮曰。此吾師也。靜與語奇之。携歸山中陰察之。其作止類老頭陀。靜云。此子賦性豪縱不受控御。而能折節杵臼炊爨間。以事眾為務是為希有。年十八得度受具秀出講席。解唯識起信論。兩川無敢難詰者。號義虎。罪圭峯疏義多臆說摘其失處。誡學者不可信。老宿皆數之云。圭峯清涼國師所印。可汝敢雌黃。蚍蜉撼樹汝今是矣。師嘆曰。學者以名位惑久矣。清涼圭峯非有四目八臂也。奈何甘自退屈乎。乃出蜀至荊州金鑾。夜與一衲偶忘其名。衲見了山情菴主。師聞其飽參。問之曰經論何負禪宗。而長老多譏呵之耶。衲云。以其是識情義理思想邊量。非能發聖得道。脫有發聖得道者。皆藉之以為緣耳。儻不因自悟。唯經論是仗則能讀能知能見能解者。皆證聖成道去矣。寧尚與僕輩俯仰耶。唯以死語是所知障故。祖師西來也。如經言。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汝信之乎。對曰。世尊之語豈敢不信。衲云。既信矣則尚何區區遠來乎。對曰。聞禪宗有別傳法故來耳。衲笑云。是則未信非能信也。師曰。其病安在。衲云。積翠南禪師出世久。子見之不宜後。見則當使汝疾有瘳矣。師即日遂行。以熙寧元年至黃龍。問阿難問迦葉。世尊付金襴外復傳何法。迦葉呼阿難。阿難應喏。迦葉云。倒却門前剎竿著。意旨如何。南公云。上人出蜀會到玉泉否。曰曾到。又問曾挂塔否。曰。一夕便發。南公云。智者道場關將軍打供與結緣幾時何妨。師默然良久理前問。南公俛首。師趨出豁然有省。大驚曰。兩川義虎不消此老一唾。八年秋游螺川。待制劉公請住慧雲禪院七年。遷住禾山十有二年。元祐五年十二月十五日謂左右曰。諸方尊宿死叢林必祭。吾以為徒虛設。吾若死汝曹當先祭。乃令從今辦祭。眾以其老又好戲語。問云。和尚幾時遷化。曰汝輩祭絕即行。於是幃寢堂坐師其中。致祭讀文跪揖上食。師飫飡自如。自門弟子下及莊力日次為之。至明年元日祭絕。曰明日雪晴乃行。至時晴忽雪。雪止師坐焚香而化。閱世十六有七。坐四十九夏。全身塔于寺之左。

[0576a10] 東京慧林佛陀德遜禪師。姓楊氏福州侯官人也。少習儒業學問該博頗著聲譽。忽厭塵紛發志求道。遂依東京天寧寺慧照上人出家。試經得度遍扣知識。造南禪師法席投機開悟。久為侍者復游講席。初出世汾陽之淨土。次遷太原之白雲。常坐不臥緇素欽服。齒臘既高道行益固。遂奉詔住慧林。開堂日。

[0576a17] 哲宗皇帝遣中使降香。師陞座問答罷。乃曰。傳持此事豈以搖鼓舌馳騁言鋒而可議。然於方便門中事無一向。是故文殊以無住為本。曹溪以無念為宗。無念之宗。為萬法之宗。無住之本為萬法之本。眾生棄本逐末背覺合塵。一失其源迷而不復。故祖師西來不立文字特唱宗乘。只教諸人明見自性與佛同壽。歇則菩提不從人得。佛言。我於然燈佛所無一法可得。然燈佛方與我受記。若有一法可得。然燈佛即不與我受記。如是舉唱猶是化門。且道不落化門一句作麼生道。冬無寒臘下看。復曰。諸仁者。道非隱顯遇緣即宗。法無去來因時而會。若緣時而未會。雖佛祖亦何為。且恢張祖席創立叢林。豈一僧之所能。必假國王大檀越為之護助。佛日乃可光揚。自昔京城未聞是道。先帝始建法幢。延四海之高流。為一時之大事。故今日佛道如此之盛 皇帝陛下少踐丕圖早聞妙法。不忘佛記克紹前芳。遂令山野之人獲預朝廷之命。即將此開堂善利。上祝聖壽無疆。伏願舜日與佛日齊明。堯風與祖風並扇。萬邦無事。時當熙盛之年。四海晏清。人樂昇平之化。久立珍重。洎哲宗升遐。百日入內。賜號佛陀禪師。未幾太后上仙。師又被詔入內升座舉揚般若。賜賚甚厚。黃龍法道至是始盛於京都。於大觀間示寂。

[0576b14] 隆興府祐聖法[宋-木+居]禪師。潮陽鄭氏子。晚見黃龍深蒙印可。上堂。此事如醫家驗病方。且雜毒滿腹未易攻治。必瞑眩之藥而後可瘳。就令狥意投之適足狂惑增其沈痼。求其己病不亦左乎。法堂前草深於心無愧。

[0576b19] 蘄州三角山慧澤禪師。僧問。師登寶座大眾側耹。師卓拄杖一下。僧曰。答即便答又卓箇甚麼。師曰。百雜碎。

[0576b22] 南嶽法輪文昱禪師上堂。以拄杖卓一卓喝一喝。曰雪上加霜眼中添屑。若也不會北欝單越。

[0576b25] 廬山歸宗志芝菴主。臨江人也。壯為苾芻依黃龍。於歸宗遂領深旨。有偈曰。未到應須到。到了令人笑。眉毛本無用。無渠底波俏。未幾龍引退芝陸沈于眾。一日普請罷。書偈曰。茶芽蔍蓛初離焙。筍角狼忙又吐泥。山舍一年春事辦。得閑誰管板頭低。由是衲子親之。師不懌結茅絕頂。作偈曰。千峯頂上一間屋。老僧半間雲半間。昨夜雲隨風雨去。到頭不似老僧閒。

慧林冲禪師法嗣

[0576c06] 東京永興華嚴寺智明佛慧禪師。常州史氏子。上堂。若論此事。在天則列萬像而齊現。在地則運四時而發生。在人則出沒卷舒六根互用。且道在山僧拄杖頭上又作麼生。良久卓一下曰。高也著低也著。

[0576c11] 鎮州永泰智航禪師上堂。散為氣者乃道之漓。適於變者為法之弊。靈機不昧亘古亘今。大用現前何得何失。雖然如是。忽遇無孔鐵鎚作麼生話會。拈拄杖曰。穿過了也。上堂。龍騰碧漢變化無方。鳳翥青霄誰知蹤跡。可行則行。不出百千三昧。可止則止。寧忘萬象森羅。所以道。取不得捨不得。不可得中秖麼得。且道得箇甚麼。良久曰。莫妄想。

[0576c19] 江陰軍壽聖子邦圓覺禪師。僧問。祖意教意且拈放一邊。如何得速成佛去。師曰。有成終不是是佛亦非真。僧擬議。師叱曰。話頭道甚麼。

[0576c23] 常州廣福法照曇章禪師。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春來花自發。僧云。學人未曉。師曰。秋至葉先凋。問如何是露地白牛。師曰。頭角分明。問如何是和尚為人一句。師曰。一二三四五六七。僧云。意旨如何。師曰。萬物皆從這裏出。

[0576c29] 揚州石塔戒禪師。自慧林得旨後。住杭州西湖一剎。再住揚州石塔。忽退席渡江。東坡知揚州重請住持。疏有為東坡而少留之語。晁無咎學士為宣之。師於此名重一時。東坡又為作戒衣銘云。石塔得三昧。初從戒定入。是故常寶護。登壇受戒衣。吾聞得道人。一物不可留。云何此法衣。補緝成百衲。諸法念念逝。此衣非昔衣。此法無生滅。衣亦無壞者。振此無塵衣。洗此無垢人。壞則隨他去。是故終不壞。師為東坡所知。可見其為人也。

瑞巖子鴻禪師法嗣

[0577a11] 台州佛窟昌國可英禪師。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一輪纔出海萬國盡霑恩。云學人不會。師曰。秖為分明極翻令所得遲。問如何是佛窟境。師曰。春歸一徑岩前秀。雪盡數峯雲外寒。云如何是境中人。師曰。錫杖夜敲霜嶠月。銅瓶晨漱碧潭煙。乃曰。春風澹蕩萬物含芳。林間野老謳歌。江上漁人舉棹。山花列秀岸柳垂陰。鶯囀喬林獸鳴幽谷。白雲綻處于峯疊疊崔嵬。萬派朝宗浩渺波瀾涵月。森羅普現萬象齊觀。南北東西交橫互映。重重帝網百億垂形。海印發光大于普赴。如斯語話無不盡知。且道迷身一句作麼生。良久曰。天上忽雷驚宇宙。井底蝦蟇不舉頭。

[0577a24] 明州岳林曇振禪師。上堂垂語曰。今日布袋頭開。還有買賣者麼。僧出云有。師曰。不作貴不作賤作麼生酬價。僧無語。師曰。山僧今日失利。問寶坐既登於此日。箇中消息請宣揚。師曰。颯颯和風飄飄細雨。僧云。言前超有路句後越毘盧。師曰。也不消得。問知師解接無根樹。妙手能挑海底燈。學人上來請師一接。師曰。堤柳乍開金眼細。嶺梅初綻玉苞香。僧云。圓音纔剖大眾霑恩。師曰。伶利人難得。乃曰。若論此事不在僧之與俗男之與女賢之與愚貴之與賤。悉皆具足曾無欠少。良由根有利鈍見有差殊。向聲色裏轉却。何以知之。豈不見道。名言滯於心首。恒為綠慮之場。實際居於目前。翻成名相之境。且作麼生是目前事。還知麼。良久曰。眼裏無筋一世貧。

天鉢文慧重元禪師法嗣

[0577b11] 恩州祖印善丕禪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通上徹下。云如何是法。師曰。徹下通上。乃曰。通上徹下徹下通上。迷有千差悟無兩樣。喝一喝。又上堂曰。千家門萬家戶。貧底貧富者富。其或未瞥地三途未是苦。擊拂子一下。又曰。人人獨耀箇箇極則祖印。如斯說話非常有損有益。乃拊掌一下曰噫。又復引人入荊棘。喝一喝。又曰。潭中浩月嶺上白雲。達磨西來莫如此說。拈拄杖曰。也大奇拄杖解說不思議。擊香臺下坐。又曰。堪作樑者作樑。堪作柱者作柱。靈利衲僧便知落處。驀拈拄杖曰。還知這箇堪作什麼。打香臺一下曰。莫道無用處。復打一下。又曰。看看堂裏木師伯。被聖僧打一摑。走去見維那。被維那打兩摑。露柱呵呵笑。打著這師伯祖印路見不平。遂拈拄杖曰。來來雖是。聖僧也須喫棒。擊香臺下坐。

[0577b28] 衛州元豐院清滿禪師。姓田氏滄州鹽山人。幼以孝聞。母喪出家剃落稟戒。詣青州元禪師叢席入室咨參。一日山行取葉淨手豁然契悟。投機頌曰。大奇大寄。動用還迷。更問如何。驀口便槌。山居苦行絕粒七年。太守錢公請師出世。僧問。禪關創闢祖道重興。千聖靈機願師舉唱。師曰。秋觀黃葉落。僧云。千聖靈機蒙舉唱。我師關棙意如何。師曰。冬見萬木枯。僧云。恁麼則木馬嘶時花遍地。泥牛行處海雲凝。師曰。也須會始得。問如何是祖師印。師曰。地靜天寧。僧云。如何是心印。師拍膝一下。僧云。佛祖心印相去幾何。師曰。言淺理深。問如何是衲僧得力處。師曰。月上青天。僧云。未審有何憑驗。師曰。莫瞌睡。乃橫按拂子曰。要扣玄關須是有節操極慷慨斬釘截鐵剝剝地漢始得。若是隈刀避箭碌碌之徒看即有分。擊禪床下坐。又上堂顧視大眾曰。無異思惟諦聽諦聽。昨日熱今日寒。抖擻精神著力看著力看。看來看去轉顢頇。要得不顢頇。看看。

[0577c19] 西京善勝真悟禪師上堂揚聲止響。不知聲是響根。弄影逃形。不知形為影本。以法問法。不知法本非法。以心傳心。不知心本無心。心本無心。知心如幻了法非法。知法如夢心法不實。莫謾追求。夢幻空花何勞把捉。到這裏三世諸佛一大藏教。祖師言句天下老和尚路布葛藤盡使不著。何故。太平本是將軍致。不許將軍見太平。

[0577c27] 青州定慧院法本禪師。僧問。古人到這裏為甚麼拱手歸降。師曰。理合如是。曰畢竟如何。師曰。夜眠日走。

舒州三祖圓智冲會禪師法嗣

[0578a02] 杭州臨安居潤禪師。僧問。為國開堂於此日。師將何法利人天。師曰。將謂伶利衲子。僧云。一炷名香祝聖恩。師曰。今日事作麼生。僧無語。師曰。氣急殺人。問清淨本然遍周沙界。菴內人為什麼不知菴外事。師曰。合恁麼。僧云。特伸請益。師曰。有甚相虧。乃曰。大眾但看。從上古聖挑囊負鉢。出一叢林入一保社。若不得箇入處。晝夜不捨參問知識。築著磕著忽然瞥地。始知刀是鐵。做一時放下。便乃天台普請南岳遊山。左之右之不居惑地。諸仁者。古人既恁麼會。今日欠少箇什麼。良久曰。多虛不如少實。

續傳燈錄卷第十六(終)

續傳燈錄卷第十七目錄



大鑑下第十四世
  • 丹霞淳禪師法嗣九人
    • 天童正覺禪師
    • 長蘆清了禪師
    • 大洪慶預禪師
    • 治平湡禪師(已上四人見錄)
    • 武當佛岩禪師
    • 大乘昇禪師
    • 隨州修山和尚
    • 大陽滿禪師
    • 歸宗明禪師(已上五人無錄)
    香山淨因成禪師法嗣十一人
    • 天封子歸禪師
    • 吉祥法宣禪師
    • 護國守昌禪師
    • 丹霞普月禪師
    • 妙慧尼慧光禪師(已上五人見錄)
    • 妙峯雲禪師
    • 金山堅禪師
    • 天寧珂禪師
    • 龍池預禪師
    • 雙泉月禪師
    • 南嶽龍王雲禪師(已上六人無錄)
    寶峯照禪師法嗣九人
    • 圓通德止禪師
    • 真如道會禪師
    • 智通景深禪師
    • 花藥智朋禪師(已上四人見錄)
    • 烏巨如懿禪師
    • 仰山季禪師
    • 報恩通禪師
    • 薦福臻禪師
    • 天王聰藏主(已上五人無錄)
    石門易禪師法嗣五人
    • 青原齊禪師
    • 天衣聰禪師
    • 香山尼佛通禪師(已上三人見錄)
    • 九頂慈普禪師
    • 無為義聳禪師(已上二人無錄)
    天寧誧禪師法嗣一人
    • 熊耳慈禪師(見錄)
    大溈喆禪師法嗣三十人
    • 智海道平禪師
    • 泐潭景祥禪師
    • 光孝慧蘭禪師
    • 東明仁仙禪師
    • 普照曉欽禪師
    • 東林自遵禪師
    • 福嚴寘禪師
    • 東明遷禪師
    • 道吾汝能禪師
    • 興教慧淳禪師
    • 羅浮希聲禪師
    • 興陽賢禪師
    • 永安妙喜禪師(已上十三人見錄)
    • 禾山慧曉禪師
    • 中峯智源禪師
    • 靈泉道堅禪師
    • 清居文喆禪師
    • 萬壽子昇禪師
    • 崇因正禪師
    • 嘉佑辯禪師
    • 岳麓海禪師
    • 溈山雲藹首座
    • 齊榮首座
    • 溈山永菴主
    • 淨福慧文禪師
    • 瑞峯道宗禪師
    • 昭覺師範禪師
    • 萬壽道倧禪師
    • 雲峯清悟禪師
    • 象耳子真禪師(已上十七人無錄)
    雪竇雅禪師法嗣四人
    • 光孝普印禪師(一人見錄)
    • 龍游清韻禪師
    • 石門永熙禪師
    • 禪林永覺禪師(已上三人無錄)
    慶善宗震禪師法嗣一人
    • 慶善普能禪師(一人見錄)
    淨土思禪師法嗣二人
    • 萬壽法詮禪師
    • 慶善守隆禪師(二人見錄)
    護國月禪師法嗣一人
    • 護國慧本禪師(見錄)
    護國祐禪師法嗣一人
    • 資聖則圓禪師(無錄)
    南禪慧禪師法嗣
    • 蕭山法詮禪師
    • 寶林道芳禪師(二人無錄)
    萬壽圓禪師法嗣三人
    • 國清照禪師
    • 慧嚴覺禪師
    • 永懷榮禪師(已上三人無錄)
    福昌端禪師法嗣一人
    • 王屋資禪師(無錄)
    天禧永禪師法嗣一人
    • 添上座(無錄)
    鹿門燈禪師法嗣一人
    • 白馬熙禪師(無錄)
    西京尼道深禪師法嗣二人
    • 奉聖紹才禪師
    • 妙慧智安禪師(已上二人無錄)
    大洪守遂禪師法嗣二人
    • 大洪慶顯禪師(見錄)
    • 荊州公安愍(無錄)

續傳燈錄卷第十七目錄(終)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51 冊 No. 2077 續傳燈錄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