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0n2043_002 阿育王經 第2卷
■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50 冊 » No.2043 » 第 2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卷
阿育王經卷第二
見優波笈多因緣品第二
[0135b13] 爾時阿育王。起八萬四千舍利塔已生大歡喜。與諸大臣共往鷄寺。到已於上座前合掌禮拜而作是言。佛一切見者記我以沙施佛今得是報。更復有人佛所記不。彼時上座比丘名耶舍(翻名聞)答阿育王言亦有。世尊未涅槃時有龍王名阿波羅囉(翻無留)。復有陶師及旃陀羅(翻惡)龍王。佛化是等竟至摩偷羅國。於摩偷羅國告長老阿難言。此摩偷羅國如來涅槃百年之後。當有賣香商主名曰笈多。其後生兒名優波笈多。最勝教化為無相佛。我涅槃後當作佛事。復告阿難汝今見彼遠青林不。阿難答言已見。佛言彼有山名優樓漫陀。如來涅槃百年之後。當於彼山起寺。名那哆婆哆最勝坐禪處。於時世尊而說偈言。
教化弟子中 智慧最第一
世尊之所記 名優波笈多
大德於此世 當廣作佛事
[0135c01] 爾時阿育王復問上座耶舍。優波笈多為生以未。大德耶舍答言已生在優樓漫陀山。除一切煩惱。諸阿羅漢悉隨從之攝受世間。故如一切智於天人阿修羅。及諸龍神等而為說法。是時長老優波笈多。為一萬八千阿羅漢之所圍繞。在那哆婆哆寺。時阿育王為諸大臣。而說偈言。
汝當速莊嚴 象馬車步兵
我欲往彼國 優樓漫陀山
為欲見大德 名優波笈多
勤精進盡漏 乃至阿羅漢
[0135c12] 時諸大臣白阿育王言。王應遣使報彼諸人令優波笈多來至王門。王答諸臣。阿羅漢者不可輕屈我等今應自往禮拜。而說偈言。
[0135c17] 乃至阿育王遣使往優波笈多所白優波笈多言。我欲至大德處。優波笈多聞使語已即便思惟。若阿育王來必多人隨從當損此國。思惟已即語使言。我當至彼不須王來王即造船迎優波笈多。處處道路無不修治。至摩偷羅國是時優波笈多將一萬八千阿羅漢。為攝受阿育王。故一切入船乃至往波吒利弗多國時阿育王民白大王言。優波笈多為攝受王。故已至此國。大王當知佛法如地。王今修善由之得正渡三有海至無為岸。優波笈多至明清旦當步至王所。王聞歡喜即解瓔珞價直千萬以賞此人。復令此人擊鼓宣令。使波吒利弗多國一切聞知優波笈多明當入國。復令此人說此偈言。
若人樂富樂 及天解脫因
一切應當見 彼優波笈多
若人不見佛 兩足中最尊
自然大慈悲 無漏大師等
彼見當供養 名優波笈多
[0136a07] 乃至阿育王。令一切人民聞此偈言。又復令其嚴治道路。時王出城至半由旬共諸臣民嚴持香花。種種伎樂迎優波笈多。時阿育王遙見優波笈多已在岸上。與一萬八千阿羅漢。如半月形而自圍繞。即便下象步至優波笈多處。時阿育王一足在船一足在岸。以兩手捧優波笈多以置船中。五體投地敬禮其足猶如大樹摧折墮地。又復以舌舐其兩足長跪合掌瞻仰無厭而說偈言。
大地海為衣 山莊嚴一繖
除怨得此地 令我生歡喜
不如於今日 與大德相見
我今見大德 倍生於心念
是故我生喜 謂已見世尊
佛已入涅槃 大德作佛事
世間為無明 汝如日月光
以智慧莊嚴 猶如大師等
第一教化人 眾生所歸依
應當見教化 我當如說行
[0136a26] 爾時大德優波笈多。以右手摩阿育王頂。而說偈言。
王今得自在 當修不放逸
三寶值遇難 王應常供養
世尊付法藏 於王及我等
當守護佛法 為攝受眾生
[0136b03] 阿育王答言。如世尊記我今已作。而說偈言。
我今已供養 世尊舍利像
處處廣起塔 以珍寶莊嚴
唯不能出家 修行於梵行
[0136b07] 優波笈多言。大王善哉善哉如此之事。是王應作。何以故。
[0136b11] 時阿育王以大供養。將優波笈多入城。手捧大德以置高座。優波笈多其身軟滑如兜羅綿。阿育王既觸其身合掌而言。
[0136b16] 時優波笈多復說偈言。
[0136b19] 時阿育王復以偈言。
[0136b22] 時優波笈多。為令阿育生歡喜故。而說偈言。
[0136b26] 王聞是已心大歡喜。復說偈言。
昔以沙布施 世尊大福田
今得無比樂 四分轉輪王
誰聞如此事 不供養如來
[0136c01] 是時阿育王禮優波笈多足白言。大德我欲於佛行住坐處悉皆供養。又欲作相令未來眾生知佛如來行住坐臥所在之處。為攝受故即說偈言。
我欲於如來 行住坐臥處
悉皆修供養 為離生死苦
又欲作如來 行住坐臥相
使未來眾生 起見佛因緣
[0136c09] 優波笈多答言。大王善哉善哉王今此心最為難及。今欲現王如來世尊四威儀處令王作相。為欲攝受諸眾生故。是時阿育王即嚴四兵。香花伎樂與優波笈多。即往彼處時優波笈多將阿育王至佛生處入嵐毘尼林(翻解脫處)舉右手指言。阿育王。此是佛生處。而說偈言。
世尊第一處 生便行七步
淨眼觀四方 而作師子吼
是我最後生 處胎住亦然
[0136c18] 時阿育王五體投地。頂禮如來初生之處。合掌說偈。
[0136c22] 優波笈多為阿育王生大信心。而問王言。有天見佛初生行七步。及聞師子吼王欲見耶。王答言大德。我今欲見優波笈多言。如來初生摩耶夫人所攀樹枝天在其中。即便以手指示其處。而說偈言。
若有諸天人 住在此林中
得見世尊生 復聞師子吼
當現其自身 為阿育生信
[0137a01] 是時天人便現其身。於優波笈多前立合掌說言。
[0137a03] 大德令我欲何所作。時優波笈多語阿育王。此天見佛生時。阿育王合掌向天。而說偈言。
汝見佛初生 百福莊嚴身
佛面如蓮花 世間所愛樂
復聞師子吼 依此大林中
[0137a08] 是時天人復以偈答。
我已見佛身 光明如金色
七步行虛空 二足中最勝
亦聞師子吼 為天人中尊
[0137a12] 時王問言。如來生時有何瑞相。天人答言。我今不能廣說妙事。略說少分。即說偈言。
[0137a16] 乃至阿育王。以十萬兩金供養如來初生之處。即便起塔復往餘處。時優波笈多將阿育王入迦比羅婆修斗仙人住處(翻蒼色)。舉手示王此處。人以菩薩與白飯王。三十二相可愛之色莊嚴其身。王見已五體投地向彼作禮。釋迦(人姓)跋陀那(翻正當)是天神處。菩薩至彼欲禮天神。是時天神不受其禮。而禮菩薩。時白飯王見是事己即便說言。我今此兒為天之天。即為立名謂之天天。又言此是相師婆羅門相菩薩處。又言此是仙人記菩薩處。云此兒生已當應作佛。又言此是摩訶波闍波提養菩薩處。又言此是菩薩學書之處。又言此是菩薩乘象車馬等種種技術之處。又言此是菩薩究竟諸道滿足之處。又言此是菩薩轉石輪處。又言此是共六萬婇女娛樂之處。又言此是菩薩見老病死生悲心處。又言此是菩薩閻浮樹下修諸禪定離欲惡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處。菩薩坐禪日已過中蔭菩薩樹其影不移。其餘諸樹影隨日轉。時白飯王見如此事五體投地禮菩薩足。又此間有一萬天人。隨侍菩薩從迦毘羅城中夜而出。又此是菩薩脫寶冠并遣馬與車匿還處。而說偈言。
捨寶冠纓絡 并馬與車匿
令其還本國 一身無侍衛
為修精進行 便入山學道
[0137b13] 菩薩於此處。以迦尸衣易獵師袈裟而便出家。此是娑羅伽婆(翻姓)請菩薩處。此處頻毘娑羅(翻摸實)王與菩薩半國。是處問欝頭藍弗復說偈言。
[0137b19] 此處六年苦行。復說偈言。
[0137b22] 此處是菩薩。受難陀難陀波羅二女奉十六轉乳糜受已食之復說偈言。
[0137b26] 此處迦梨龍王讚嘆菩薩。如偈所說。
[0137b29] 是時阿育王。禮優波笈多足合掌說言。我欲見龍王其先見如來行如象王。從於此路往菩提樹。時優波笈多往迦梨住處。以手指而說偈言。
[0137c06] 是時迦梨龍王即現其身。於優波笈多前合掌說言。大德教我欲何所作。優波笈多語阿育王言。此迦梨龍王。菩薩從此路往菩提樹時是其讚歎。時阿育王合掌向迦梨龍王。而說偈言。
汝見佛世尊 光明如金色
於世間無等 面如秋滿月
十力大功德 汝當說一分
云何從此行 佛神力具足
[0137c15] 迦梨龍王答言。我今不能廣說當略說之王當諦聽而說偈言。
[0137c19] 乃至阿育王於龍王處起塔已便去。時優波笈多將阿育王往菩提樹舉手指言。大王此處菩薩以慈悲為伴勝魔王軍。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說偈言。
[0137c25] 時阿育王以十萬金供養菩提樹。及起塔已便去。優波笈多復白王言。此是佛受四天王四鉢合為一鉢處。又此處受二商主提謂波利所奉之食。佛從此處往波羅[木*奈]國。時有外道名優波祇歎如來處。優波笈多復將阿育王往仙面處舉手指言。此是世尊三轉十二行法輪處。即說偈言。
[0138a05] 此是一千外道出家之處。又此是佛為頻婆娑羅王說法得見諦處。及八萬諸天摩伽陀國婆羅門長者無數人等說法得見諦處。此是佛為帝釋天王說法及八萬諸天得見諦處。此是世尊為母說法夏安居竟與無數諸天從彼來處。乃至廣說。優波笈多將阿育王至拘尸那城佛涅槃處。舉手示言。大王此是如來所作已辦入無餘涅槃處。而說偈言。
天人阿修羅 夜叉龍神等
及一切世間 教化彼已竟
大慈悲精進 是故入涅槃
[0138a16] 時阿育王聞是語已悶絕躄地。乃至以冷水灑面尋得醒寤。從地而起以十萬金。供養如來涅槃之處及起塔已。禮優波笈多足而說言。我是世尊所說大弟子。我欲供養舍利。優波笈多答言。善哉善哉王心極善。是時優波笈多將阿育王入祇洹林。舉右手指言。大王此是舍利弗塔自當供養。阿育王問優波笈多言。舍利弗功德智慧其事云何。答言是第二佛為法之將。能隨如來而轉法輪。佛弟子中智慧第一。一切世間所有智慧。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唯除如來。而說偈言。
無等正法輪 佛為世間轉
舍利弗隨轉 以利益世間
誰能說其人 功德智慧海
[0138b01] 時阿育王心大歡喜。以十萬金供養舍利弗塔。合掌說偈言。
[0138b05] 優波笈多復示阿育王目揵連塔說言。大王此是目揵連塔王當供養。王問言其人功德神力云何。長老答言。佛說其神力弟子之中最為第一。能以足指動天帝釋最勝法堂。亦能降伏難陀優波難陀龍王。即說偈言。
目揵連神力 佛說為第一
能以足指動 帝釋最勝殿
降伏二龍王 難陀波難陀
神力功德海 無有能稱量
[0138b14] 時阿育王以十萬金供養目揵連塔。合掌說偈。
[0138b18] 優波笈多復指示言。此是摩訶迦葉塔應當供養。阿育王問言其人功德云何。長老答言。於少欲知足乃至八種及頭陀苦行。佛說其人最為第一。佛以半座與其令坐。又以自身袈裟覆之。攝受苦人受持法藏。復說偈言。
最勝大福田 行少欲知足
受持佛法藏 能攝苦眾生
佛與其半座 及以衣覆身
無有人能說 其大功德海
[0138b27] 時阿育王復以十萬金。供養大迦葉塔。合掌說偈。
常在山石窟 具少欲知足
除諸煩惱怨 獲得解脫果
無比功德力 是故今頂禮
[0138c03] 時優波笈多。復示阿育王薄拘羅塔說言。大王。此是薄拘羅塔應當供養。阿育王問言。其人功德云何。答言。佛弟子中精進無病最為第一。不曾為人說一二句法。時王令人以二十貝子供養其塔。時有大臣問阿育王。等是羅漢。何故餘塔皆以金供養。而薄拘羅塔獨與二十貝子以為供養。阿育王言。汝當聽說。
以智慧為燈 除於無明闇
住意為舍宅 少利益世間
是故以貝子 供養於其塔
[0138c14] 是時二十貝子從塔處來著阿育王足。時大臣見深生驚怪而說言。此阿羅漢少欲之力。乃至已入涅槃而不受施。時優波笈多。復將阿育王至阿難塔說言。大王。此阿難塔應當供養。其是如來給事弟子能持佛語。佛說。其人弟子之中多聞第一。而說偈言。
是長老阿難 諸天人所貴
常護持佛鉢 具足念慧心
多聞為大海 口說微妙語
方便正覺意 明了一切法
為諸功德藏 世尊所讚歎
[0138c25] 時阿育王以十萬金供養阿難塔。大臣問言。何故於此最勝供養。阿育王答言。當聽我說。
佛世尊法身 清淨無與等
其能攝受持 故我上供養
其然佛法燈 除諸煩惱闇
其力故法住 故我上供養
如以牛跡水 不及於大海
阿難智慧水 不及佛智海
於修多羅中 佛與登王位
故我於今日 設最上供養
[0139a07] 時阿育王供養已竟生大歡喜。禮優波笈多足。而說偈言。
我今生人中 不失善業果
以先功德力 得作自在王
以不真實法 獲得於真實
世尊舍利塔 莊嚴於世間
云何修苦行 於我所未作
[0139a14] 時阿育王禮優波笈多足。還其本國。
阿育王經卷第二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50 冊 No. 2043 阿育王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 参照(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