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請您推薦經典列表

  • strict warning: Non-static method view::load() should not be called statically in /home/cbetaorg/tripitaka.cbeta.org/sites/all/modules/views/views.module on line 906.
  • strict warning: Declaration of views_handler_argument::init() should be compatible with views_handler::init(&$view, $options) in /home/cbetaorg/tripitaka.cbeta.org/sites/all/modules/views/handlers/views_handler_argument.inc on line 0.
  • strict warning: Declaration of views_handler_filter::options_validate() should be compatible with views_handler::options_validate($form, &$form_state) in /home/cbetaorg/tripitaka.cbeta.org/sites/all/modules/views/handlers/views_handler_filter.inc on line 0.
  • strict warning: Declaration of views_handler_filter::options_submit() should be compatible with views_handler::options_submit($form, &$form_state) in /home/cbetaorg/tripitaka.cbeta.org/sites/all/modules/views/handlers/views_handler_filter.inc on line 0.
  • strict warning: Declaration of views_handler_filter_boolean_operator::value_validate() should be compatible with views_handler_filter::value_validate($form, &$form_state) in /home/cbetaorg/tripitaka.cbeta.org/sites/all/modules/views/handlers/views_handler_filter_boolean_operator.inc on line 0.

各位法友好:

先前我們提供了「常用經典列表」 ( http://tripitaka.cbeta.org/famous_sutra ) ,現在希望做更多的整理,只要是您覺得可以給大家更多參考的經典列表,都歡迎提出來。
 
格式不居,您自己可以訂【分類】,然後列出經名。只要能讓人簡單分辨即可,例如:
 
必讀:雜阿含經、心經。
常見經典:心經、地薩菩薩本願經。
禪宗:信心銘、六祖壇經。
淨土宗:阿彌陀經。
般若:大般若經、金剛經、小品般若經。
密宗:菩提道次第廣論。
 
藉著這活動,可以匯整大家的智慧與經驗。為了方便大家留言,我們在三個地方同時提供留言:
 
CBETA 漢文大藏經網頁 : http://tripitaka.cbeta.org/node/21245
 
 

Comments

Comment viewing options

Select your preferred way to display the comments and click "Save settings" to activate your changes.

義學經典

十經:


雜阿含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維摩詰所說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大般涅槃經
佛說阿彌陀經
妙法蓮華經

 

十論:


中論
大智度論
瑜伽師地論
攝大乘論
阿毘達磨俱舍論
十地經論
唯識三十論頌
因明正理門論本
成唯識論
大乘起信論

 

中國諸宗著述十種:


妙法蓮華經玄義
妙法蓮華經文句
摩訶止觀
大般涅槃經玄義
華嚴經探玄記
大乘起信論義記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中觀論疏
成唯識論述記
因明入正理論疏

 

私淑天台

菩提道次第廣論不是密宗論典

《菩提道次第廣論》是藏傳祖師宗喀巴大師所作的顯教論典,不是密宗論典。宗大師所作的密宗論典叫作《密宗道次第廣論》。

Tsering Dorje 合什

閱讀《雜阿含經》的十部經

28

 

莊春江先生的《雜阿含經二十選》

 

次序

經號

次序

經號

267

11

347

258

12

53

42

13

265

305

14

803

62

15

797

104

16

275

33

17

311

250

18

107

39

19

236

10

245

20

638

 

莊先生選經的著眼點是「接引初機」,所以這算是一張「必讀的書單」。如果我們審視這張書單,《雜阿含347經》以後的僅有 638, 797, 803三經。也就是說,〈八眾誦〉的經文全部落選,《雜阿含638經》在《道品誦》〈念處相應〉,《雜阿含797經》在《道品誦》〈聖道分相應〉,《雜阿含803經》在《道品誦》〈安那般那念相應〉,除了簡介「道品」的《雜阿含797經》,與兩部和「念處」相關的經文,與《雜阿含347經》在《雜因誦》的〈因緣相應〉,除此四經之外,其餘16經都是選自《五陰誦》與《六入處誦》,簡而言之,這份選單是偏重在印順導師《雜阿含經論會編》的上冊,而完全不介紹下冊。

 

如果以介紹漢、巴對照閱讀的立場來開列書單的話,你會推薦那些書呢?

 

=====================

 

我想替「雜阿含讀書會」的同學開一張書單,利用閱讀十部《雜阿含經》來體會跨文本的對照閱讀能帶來怎樣的法味。「對照閱讀」能糾正抄寫、翻譯的訛誤,在各版藏經之間的不同異讀作出正確的選擇,對難懂的譯詞、譯文提出正確的法義,在表面沒有疑義的地方提出正確的看法,能體會不同部派之間傳承的差異,這些在在都可以進一步滿足「願解如來真實義」的願望。你們對可能是「如來金口親言」的經文一字一句都不放過,要求字字句句都能得到合理的詮釋,與一般「讀書不求甚解」的態度不同,有人認為這是「法執」、「文字障」,我認為這不只是你們對佛陀、佛法、僧團表達景仰之意,也是對自古以來譯經大德的懷念與崇敬。

其實「跨文本的對照閱讀」不是奢侈品,而應該當作現代學佛的必需品,即使自己有語言障礙,無法學習新的語言,也應該從近代台灣學者的相關論文找到一些對照經文的介紹,來體會這樣的讀經方式所能帶來的訊息。無著比丘說得很好:

無著比丘,(2007),〈他山之石可以攻錯〉(II),《正觀》第43期, 23-42頁,正觀雜誌社,南投縣,台灣。(‘Some Pali Discourses in the Light of Their Chinese Parallel ’, Buddhist Studies Review, 22.2 (2005) page 93-105, London, UK.)

(37 頁):

感謝自古以來的經典傳誦者與翻譯者的努力,我們現在才能擁有篇帙浩大的文獻資料,而能對照閱讀不同版本的同一經文。這樣的比對閱讀讓我們除了單一傳統的研究成果之外,增加了另一傳統提供的細節所帶來的清晰度;初期佛教因此所增加的視野,我們可以用獨眼的人恢復第二隻眼睛的視力來比喻,他用雙眼所看到的與他當初用單眼所看到的一樣,不過他現在用雙眼看的視野更廣,也更精確。

我建議的第一部經是《雜阿含64經》:

「法無有吾我, 亦復無我所; 
我既非當有, 我所何由生? 
比丘解脫此, 則斷下分結。」

藉著漢巴對照經文去詮釋這首可能翻譯得不算精確的「優陀那」偈,同時也介紹當代歐美學者對「九分教」的詮釋,我們應該不再純粹倚賴漢譯佛典解釋的「十二分教」,應該由「語源學 etymology」與「語文學 philology」去追尋「九分教」在佛教的早期詞義。

我建議的第二部經是《雜阿含262經》:

「我已知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 
闡陀復言:「然我不喜聞:『一切諸行空寂、不可得、愛盡、離欲、涅槃。』此中云何有我?而言『如是知、如是見,是名見法。』?」(CBETA, T02, no. 99, p. 66, b15-19)

闡陀比丘所不能接受的是什麼觀點?尊者阿難的解說為何能讓闡陀比丘釋疑?

阿難引述的佛說與龍樹的「八不」是異是同?為何同?為何異?

這些問題,巴利對應經典能提供或協助怎樣的解答?

我建議的第三部經是《雜阿含1002經》,也是《雜阿含1312經》,此兩部經都關係著一首南北傳《法句經》共有的偈頌:

「斷除五捨五, 增修於五根, 
超越五和合, 比丘度流淵。」(CBETA, T02, no. 99, p. 262, c21-22)

偈頌中的四個「五」,指的是什麼?類似這樣同一偈頌翻譯兩次的經典有幾經?為何「同一偈頌」要翻譯兩次?為何《法句經》的偈頌會出現在《雜阿含經》,可以用下一敘述詮釋嗎?

〈《法句經》序〉:「是後五部沙門各自鈔眾經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義,條別為品」(CBETA, T04, no. 210, p. 566, b23-25)

我建議的第四部經是《雜阿含551經》:

「如世尊[6]義品答[7]摩揵提所問偈: 
『[8]斷一切諸流, 亦塞其流源, 
聚落相習近, 牟尼不稱歎。 
虛空於五欲, 永以不還滿, 
世間諍言訟, 畢竟不復為。』」(CBETA, T02, no. 99, p. 144, b3-7) 
[6][義品]Aṭṭhakavaggika.。[7][摩揵提所問偈]Māgandiyapañha.。[8]斷…復為Sn. 844.。

從漢譯能否詮釋此偈頌的涵義?如果《雜阿含551經》引用《義品》,是否《義品》的結集比《雜阿含經》的結集還早?如果《雜阿含經》是第一結集時所結集,那麼比第一結集還早的結集是第幾結集?

巴利對應經典對這些問題能提供怎樣的解答?

我建議的第五部經是《雜阿含1174經》:「恒水中大樹」(CBETA, T02, no. 99, p. 314, c15)

從巴利對應經典能得到怎樣的啟示?

我建議的第六部經是《雜阿含267經》,「嗟蘭那鳥心種種故其色種種」(CBETA, T02, no. 99, p. 69, c21),「嗟蘭那鳥真的是因為心種種,所以會有種種色嗎?」巴利經文怎麼說?

我建議的第七部經是《雜阿含1329經》,真的有「雪山夜叉」嗎?「夜叉」是六道輪迴裡的那一道?夜叉是神?還是鬼?

我建議的第八部經是《雜阿含1078經》:

「斷愛及名色, 除慢無所繫, 
寂滅息瞋恚, 離結絕悕望, 
不見於人天, 此世及他世。」(CBETA, T02, no. 99, p. 282, a16-18)

巴利經典的對應偈頌如何解說此頌?

從這些比較研究來看,《雜阿含經》與《別譯雜阿含經》,何者翻譯得比較準確?

我建議的第九部經是《雜阿含98經》:

「如是廣說,如前為火與婆羅門廣說。」(CBETA, T02, no. 99, p. 27, b12)。

「如前所說」是指那一部經?

最後,第十部經我建議閱讀《雜阿含33經》:

「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應於色病、苦生,亦不應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CBETA, T02, no. 99, p. 7, b23-25)

林崇安教授認為此段經文應該作:

「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應於色病、苦生,亦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以色無我故,於色有病、有苦生,亦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CBETA, T02, no. 99, p. 7, b25-27)

林崇安教授認為此段經文應該作:

「以色無我故,於色有病、有苦生,亦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從漢巴對照閱讀的立場來思考,你認為該改?還是不該改?

Yifertw



story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