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X68n1315_001 古尊宿語錄 第1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卍續藏 (X) » 第 68 冊 » No.1315 » 第 1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No. 1315-A 重刻古尊宿語錄序

[0002a22] 過去如是如是。見在如是如是。未來如是如是。幸自可憐生。無端黃面老漢拈花瞬目。金色頭陀忍俊脫。不覺漏泄。一人傳虗。萬人傳實。何時而哉。人根有利鈍。故機語有開。鍼砭藥餌。膏肓頓起。縱橫展拓。太虗不痕。雖古人用過。時無古今。死路活行。死棊活著。觀照激發。如龍得水。故曰言語載道之器。雖佛祖。不得而廢也。七佛偈及西天此土三十三傳。枝出派列。莫知其幾授受證據。洎夫抑揚示誨見於傳燈。而多有載不盡者。往往散落。

[0002b06] 異時有藏主者。旁蒐廣採。僅得南泉而下二十二家示眾機語。厥後又得雲門.真淨.佛眼.佛照等數家。總曰古尊宿語。非止乎此也。據其所搜採而言耳。

[0002b09] 夫古人得親故用親。行到故說到。其所說者。如國家兵器。不得而用之。從上為人。只貴眼正。是豈末流刻楮畵花。雕蚶鏤蛤瞎學者眼所可同日語。

[0002b12] 覺心居士出善女倫。秉烈丈夫志操。不為富貴所障。世相所縻。著淨名衣。坐空生室。安住正受。動靜提撕。是孰使之然哉。謂所編古尊宿語刊于閩中。而板亦漫矣。兩浙叢林得之惟艱。勇捐資。鋟梓流通。命禪衲精校重楷。不鄙索序。噫。亦異矣。昔月上女抗舍利弗。發明大涅槃。菴提遮對曼殊室利。不生生不死死義。達磨來震旦以後。其間善女等倫。橫機諸大老。發明向上者多矣。近世秦國計氏與夫空室道人。皆以鍾鼎家世而為般若眷屬。今覺心則發揮古宿機語。以遺佛種。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0002b22] 覺心魏氏。紹興丞相文節公孫。余文昌之室。先瑩住林菴虗席。命慈林解無言者攝解催請主菴人。覺心著語云。菴主只在菴中。為甚麼不見。道有又無。道無却有。又不近。又不遠。舉頭鷂子過新羅。參得著。喫盌。餘偈語多有。皆不計較而得。則日用中無非禪悅法喜之樂矣。併見于此。

[0002c03]
聖宋咸湻丁卯春清明日江淅等處明州府阿育王山廣利禪寺住持沙門物初大觀序。唐宋諸碩師傳佛心宗。道大德備。室中垂示。勘辨學者。徵拈代別。皆有機語。流布寰中久矣。惟傳燈一書甞賜入藏。諸師之語。傳燈不能備載者。有賾公藏主別集南泉.趙州.黃檗.臨濟.雲門.真淨.佛眼.東山二十餘家。總若干卷。題之曰古尊宿語。實有補於宗門。

No. 1315

古尊宿語錄卷第一

大鑑下一世

[0002c20] 南嶽大慧禪師。諱懷讓。金州人也。俗姓杜。於儀鳳二年四月八日降誕。感白氣應於玄象。在安康之分。太史瞻見。遂奏聞高宗皇帝。帝乃問。何祥瑞。 太史對曰。國之法器。不染世榮。帝傳敕金州太守韓偕親往存慰其家。 家有三子。惟師最小。年始三歲。炳然殊異。性惟恩讓。父乃安名懷讓。至年十歲。惟樂佛書。時有三藏玄靜。過舍見而奇之。告其父母曰。此子若出家。必獲上乘。廣度眾生。 至垂拱三年。方十五歲。辭親往荊州玉泉寺。依弘景律師出家。通天二年受戒。後習毗尼藏。一日。自歎曰。夫出家者。為無為法。天上人間無有勝者。時同學坦然。知師志氣高邁。勸師同謁嵩山安禪師。安啟發之。乃直詣曹谿禮六祖。 六祖問。什麼處來。 師云。嵩山安和尚處來。 祖云。什麼物與麼來。師無語。 遂經八載。忽然有省。乃白祖云。某甲有箇會處。 祖云。作麼生。 師云。說似一物即不中。 祖云。還假修證也無。 師云。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 祖云。只此不污染。是諸佛之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羅讖汝曰。震旦雖闊無別路。要假兒孫脚下行。金鷄解衘一粒粟。供養什邡羅漢僧(又讖傳道一法)。心裏能藏事。說向漢江濵。湖波探水月。將照二三人。 祖云。先師有言。從吾向後。勿傳此衣。但以法傳。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惟示道化。聽吾偈曰。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萌。頓悟華情。菩提果自成。汝向後出一馬駒。踏殺天下人。應在汝心。不須速說。師侍奉一十五載。 唐先天二年。始往南嶽。居般若寺。示徒云。一切萬法皆從心生。心無所生。法無能住。若達心地。所作無礙。非遇上根。宜慎辭哉。 僧問。如鏡鑄像。像成後。光歸何處。 師云。如大德未出家寺相狀向什麼處去。 僧云。成後為什麼不鑑照。 師云。雖然不鑑照。謾他一點不得。 馬祖居南嶽傳法院。獨處一庵。唯習坐禪。凡有來訪者都不顧。師往彼亦不顧。師觀其神宇有異。遂憶六祖讖。乃多方而誘導之。 一日。將甎於庵前磨。馬祖亦不顧。時既久。乃問曰。作什麼。 師云。磨作鏡。 馬祖云。磨甎豈得成鏡。 師云。磨甎既不成鏡。坐禪豈能成佛。 祖乃離座云。如何即是。 師云。譬牛駕車。車若不行。打牛即是。打車即是。又云。汝學坐禪。為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非定相。於無住法。不應取捨。汝若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 馬祖聞斯示誨。豁然開悟。禮拜問云。如何用心。即合無相三昧。 師云。汝學心地法門。如下種子。我說法要。譬彼天澤。汝緣合故。當見其道。 馬祖云。道非色相。云何能見。 師云。心地法眼能見乎道。無相三昧亦復然矣。 祖云。有成壞否。 師云。若以成壞聚散而見道者。非也。聽吾偈曰。心地含諸種。遇澤悉皆萌。三昧華無相。何壞復何成。 馬祖一蒙開悟。心地超然。侍奉十秋。日益深奧。師入室弟子六人。各印可曰。汝等六人同證吾身。各契其一。一人得吾眉。善威儀(常浩)。一人得吾眼。善顧盻(智達)一人得吾耳。善聽理(坦然)。一人得吾鼻。善知氣(神照)。一人得吾舌。善談說(嚴峻)。一人得吾心。善古今(道一)。 後馬祖闡化於江西開元寺。師問眾曰。道一為眾說法否。 眾曰。為眾說法。 師云。未見通箇消息來。遂遣一僧去。囑云。待伊上堂時。但問作麼生。記取答話來。 僧如教。迴。舉似師。馬祖云。自從胡亂後。三十年不曾少鹽醬。師然之。 師天寶三年八月十一日示寂於南嶽。敕諡大慧禪師最勝輪之塔。吏部侍郎歸登撰塔記。

大鑑下二世

[0003c04] 馬祖大寂禪師。師諱道一。漢州什邡人也。俗姓馬氏。江西法嗣布於天下。時號馬祖焉。 問。如何是修道。 師云。道不屬修。若言修得。修成還壞。即同聲聞。若言不修。即同凡夫。 云。作何見解。即得達道。 云。自性本來具足。但於善惡事上不滯。喚作修道人。取善捨惡。觀空入定。即屬造作。更若向外馳求。轉踈轉遠。但盡三界心量。一念妄想。即是三界生死根本。但無一念。即除生死根本。即得法王無上珍寶。 無量劫來。凡夫妄想。謟曲邪偽。我慢貢高。合為一體。故經云。但以眾法合成此身。起時唯法起。滅時唯法滅。此法起時不言我起。滅時不言我滅。前念.後念.中念。念念不相待。念念寂滅。喚作海印三昧。攝一切法。如百千異流同歸大海。都名海水。住於一味。即攝眾味。住於大海。即混諸流。如人在大海中浴。即用一切水。 所以聲聞悟迷。凡夫迷悟。聲聞不知聖心本無地位.因果.階級。心量妄想修因證果。住其空定八萬劫.二萬劫。雖即悟。却迷。諸菩薩觀如地獄苦。沉空滯寂。不見佛性。若是上根眾生。忽遇善知識指示。言下領會。更不歷於階級.地位。頓悟本性。故經云。凡夫有反覆心。而聲聞無也。對迷說悟。本既無迷。悟亦不立。 一切眾生從無量劫來不出法性三昧。長在法性三昧中。著衣喫飯。言談祗對。六根運用。一切施為。盡是法性。不解返源。隨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種種業。若能一念返照。全體聖心。汝等諸人。各達自心。莫記吾語。縱饒說得河沙道理。其心亦不增。總說不得。其心亦不減。說得亦是汝心。說不得亦是汝心。乃至分身放光。現十八變。不如還我死來。淋過死無力。喻聲聞妄修因證果。未淋過死有力。喻菩薩道業純熟。諸惡不染。若說如來權教三藏。河沙劫說不可盡。猶如鉤鏁。亦不斷絕。若悟聖心。總無餘事。久立。珍重。

[0004a10] 上堂。龐居士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 師云。待汝一口噏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又問。不昧本來身。請師高著眼。師直下。 士云。一等沒弦琴。唯師彈得妙。師直上。士禮拜。師歸方丈。 居士隨後云。適來弄巧成拙。 問。如何是佛。 師云。即心是佛。 問。離四句。絕百非。請師直指西來意。 師云。我今日無心情。汝去西堂問取智藏。 僧至西堂問。西堂以手指頭云。我今日頭痛。不能為汝說得。汝去問海兄。 僧去問海兄。海兄云。我到者裏却不會。 僧回。舉似師。師云。藏頭白。海頭黑。 師採藤次。見水潦便作放勢。水潦近前接。師即便踏倒。水潦起來。呵呵大咲。云。無量妙義。百千三昧。盡在一毛頭上。識得根源去。 師令僧馳書與徑山欽和尚。書中畫一圓相。徑山纔開見。索筆於中著一點。後有僧舉似忠國師。國師云。欽師猶被馬師惑。 問。和尚為甚麼說即心即佛。 師曰。為止小兒啼。 曰。啼止時如何。 師曰。非心非佛。 曰。除此二種人來。如何指示。 師曰。向伊道不是物。 曰。忽遇其中人來時如何。 師曰。且教伊體會大道。 問。如何是西來意。 師曰。即今是甚麼意。 師問僧。什麼處來。 云。湖南來。 師云。東湖水滿也未。 云。未。 師云。許多時雨水尚未滿。 (道吾云。滿也。 雲巖云。湛湛地。 洞山云。什麼劫中曾欠少)

[0004b06] 又問。如水無筋骨。能勝萬斛舟。此理如何。 師曰。這裏無水亦無舟。說甚麼筋骨。 一夕。西堂.百丈.南泉隨侍翫月次。師問。正恁麼時如何。 堂曰。正好供養。 丈曰。正好修行。泉拂袖便行。 師曰。經歸藏。禪歸海。唯有普願獨超物外。 師問百丈。汝以何法示人。丈豎起拂子。 師曰。祇這箇。為當別有。丈拋下拂子。 僧問。如何得合道。 師曰。我早不合道。 問。如何是西來意。 師便打曰。我若不打汝。諸方笑我也。 有小師耽源行脚回。於師前畫一圓相。就上拜了立。師曰。汝莫欲作佛否。 曰。某甲不解揑目。 師曰。吾不如汝。小師不對。 有講僧來。問曰。未審禪宗傳持何法。 師却問曰。座主傳持何法。 主曰。忝講得經論二十餘本。 師曰。莫是師子兒否。 主曰。不敢。師作噓噓聲。 主曰。此是法。 師曰。是甚麼法。 主曰。師子出窟法。師乃默然。 主曰。此亦是法。 師曰。是甚麼法。 主曰。師子在窟法。 師曰。不出不入是甚麼法。主無對。 (百丈代云。見麼)。 遂辭出門。師召曰。座主。主回首。 師曰。是甚麼。主亦無對。 師曰。這鈍根阿師。 洪州廉使問曰。喫酒肉即是。不喫即是。 師曰。若喫。是中丞祿。不喫。是中丞福。 師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各為一方宗主。轉化無窮。師於貞元四年正月中登建昌石門山。於林中經行。見洞壑平坦。謂侍者曰。吾之朽質。當於來月歸茲地矣。言訖而回。 既而示疾。院主問。和尚近日尊候如何。 師曰。日面佛.月面佛。 二月一日。沐浴跏趺入滅。元和中。諡大寂禪師。塔名大莊嚴。

大鑑下三世

[0004c07] 百丈懷海禪師。福州長樂人也。師參馬大師為侍者。檀越每送齋飯來。師纔揭開盤蓋。馬大師拈起一片胡餅示眾云。是甚麼。每日如此。師經三年。 一日。隨侍馬祖路行次。聞野鴨聲。馬祖云。什麼聲。 師云。野鴨聲。 良久。馬祖云。適來聲向什麼處去。 師云。飛過去。馬祖迴頭。將師鼻便搊。師作痛聲。 馬祖云。又道飛過去。師於言下有省。 却歸侍者寮。哀哀大哭。同事問曰。汝憶父母耶。 師曰。無。 曰。被人罵耶。 師曰。無。 曰。哭作甚麼。 師曰。我鼻孔被大師搊得痛不徹。 同事曰。有甚因緣不契。 師曰。汝問取和尚去。 同事問大師曰。海侍者有何因緣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為某甲說。 大師曰。是伊會也。汝自問取他。 同事歸寮。曰。和尚道汝會也。教我自問汝。師乃呵呵大笑。 同事曰。適來哭。如今為甚却笑。 師曰。適來哭。如今笑。同事罔然。 明日。馬祖昇堂纔坐。師出來卷却簟。馬祖便下座。師隨至方丈。馬祖云。適來要舉轉因緣。你為什麼卷却簟。 師曰。為某甲鼻頭痛。 馬祖云。你什麼處去來。 師云。昨日偶有出入。不及參隨。馬祖喝一喝。師便出去。 馬祖一日問師。什麼處來。 師云。山後來。 祖云。還逢著一人麼。 師云。不逢著。 祖云。為什麼不逢著。 師云。若逢著。即舉似和尚。 祖云。什麼處得者箇消息來。 師云。某甲罪過。 祖云。却是老僧罪過。 師再參馬祖。祖豎起拂子。師云。即此用。離此用。祖挂拂子於舊處。 良久。祖云。你後開兩片皮。將何為人。師遂取拂子豎起。 祖云。即此用。離此用。師亦挂拂子於舊處。祖便喝。師直得三日耳聾。 後住洪州大雄山。以居處巖巒峻極。故號百丈。既處之。未期月。參玄之賓。四方至。溈山.黃檗當其首。 一日。師謂眾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馬大師一喝。直得三日耳聾。黃檗聞舉。不覺吐舌。 師曰。子後莫承嗣馬祖去麼。 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舉。得見馬祖大機大用。然且不識馬祖。若嗣馬祖。後喪我兒孫。 師曰。如是。如是。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子甚有超師之見。檗便禮拜。 因僧問西堂。有問有答即且置。無問無答時如何。 堂曰。怕爛却那。 師聞舉。乃曰。從來疑這箇老兄。 曰。請和尚道。 師曰。一合相不可得。 師謂眾曰。有一人長不喫飯不道饑。有一人終日喫飯不道飽。眾無對。 雲巖問。和尚每日區區為阿誰。 師曰。有一人要。 巖曰。因甚麼不教伊自作。 師曰。他無家活。 僧問。抱璞投師。請師一決。 師云。昨夜南山虎咬大蟲。 云。不繆真詮。為甚麼不垂方便。 師云。掩耳偷鈴漢。 云。不得中郎鑑。還同野舍薪。師便打。 僧云。蒼天。蒼天。 師云。得與麼多口。 云。罕遇知音。拂袖便出。 師云。百丈今日輸却一半。 (佛鑑云。雖得一場榮。刖却一雙足)。 至晚。侍者問。和尚被這僧不肯了便休。師便打。 者云。蒼天。蒼天。 師云。罕遇知音。者作禮。 師云。一狀領過。 有一僧哭入法堂。師云。作什麼。 僧云。父母俱喪。請師揀日。 師云。明日一時埋却。 問。如何是奇特事。 師云。獨坐大雄峯。僧禮拜。師便打。 西堂問師。你向後作麼生開示於人。師以手卷舒兩邊。 堂云。更作麼生。師以手點頭三下。

[0005b08] 上堂云。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問。依經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如同魔說時如何。 師云。固守動靜。三世佛冤。此外別求。如同魔說。 馬祖令人馳書并醬三甕與師。師令排向法堂前。乃上堂。眾纔集。師以拄杖指醬甕云。道得。即不打破。道不得。即打破。眾無語。師便打破。歸方丈。

[0005b15] 上堂。眾纔集。師以拄杖趂下。却召大眾。大眾回頭。師云。是什麼。 溈山問仰山。百丈再參馬祖豎拂因緣。此二尊宿意旨如何。 仰山云。此是顯大機大用。 溈山云。馬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識。幾人得大機。幾人得大用。 仰山云。百丈得大機。黃檗得大用。餘者盡是唱道之師。 溈山云。如是。如是。 師因普請開田。回問。運闍棃。開田不易。 檗云。眾僧作務。 師云。有煩道用。 檗云。爭敢辭勞。 師云。開得多少田。檗作鋤田勢。師便喝。檗掩耳而出。 師問黃檗。甚處來。 檗云。山下採菌子來。 師云。山下有一虎子。汝還見麼。檗便作虎聲。師於腰下取斧作斫勢。檗約住便掌。 師至晚上堂。云。大眾。山下有一虎子。汝等諸人出入好看。老僧今朝親遭一口。 後溈山問仰山云。黃檗虎話作麼生。 仰山云。和尚如何。 溈山云。百丈當時便合一斧斫殺。因什麼到如此。 仰山云。不然。 溈山云。子又作麼生。 仰山云。不唯騎虎頭。亦解把虎尾。 溈山云。寂子甚有險崖之句。 師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聽法。隨眾散去。一日。不去。師乃問。立者何人。 老人云。某甲於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有學人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對云。不落因果。墮在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 師云。汝問。 老人便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 師云。不昧因果。 老人於言下大悟。告辭師云。某甲免野狐身。住在山後。乞依亡僧燒送。 師令維那白槌告眾。齋後普請送亡僧。大眾不能詳。 至晚參。師舉前因緣次。黃檗便問。古人錯對一轉語。落在野狐身。今人轉轉不錯是如何。 師云。近前來。向汝道。黃檗近前打師一掌。 師云。將謂胡鬚赤。更有赤鬚胡。 時溈山在會下作典座。司馬頭陀舉野狐話問。典座作麼生。典座以手撼門扇三下。 司馬云。太麤生。 典座云。佛法不是者箇道理。 後溈山舉黃檗問野狐話問仰山。仰山云。黃檗常用此機。 溈山云。汝道天生得。從人得。 仰山云。亦是稟受師承。亦是自宗通。 溈山云。如是。如是。 黃檗問。從上古人以何法施人。師良久。 黃檗云。後代兒孫將何傳授。 師云。將謂你者漢是箇人。便歸方丈。 師與溈山作務次。師問。有火也無。 溈山云。有。 師云。在什麼處。溈山把一莖柴。吹過與師。 師接云。如蟲蝕木。 因普請鋤地次。有僧聞皷聲。舉起鋤頭。大咲歸去。師云。俊哉。此是觀音入理之門。 後喚其僧。問。你今日見甚道理。 云。某甲早辰未喫粥。聞皷聲。歸喫飯。師呵呵大笑。 問。如何是佛。 師云。汝是阿誰。 云。某甲。 師云。汝識某甲否。 云。分明箇。 師豎起拂子問。汝見拂子否。 云。見。師更不管。 師令僧。去章敬處。見伊上堂說法。你便展開坐具。禮拜。起將一隻鞋。以袖拂却上塵。倒頭覆下。 其僧到章敬。一依師旨。章敬云。老僧罪過。

[0006a11] 廣錄。 夫語須辯緇素。須識總別語。須識了義.不了義教語。了義教辯清。不了義教辯濁。說穢法邊垢揀凡。說淨法邊垢揀聖。從九部教說。向前眾生無眼。須假人雕琢。若於聾俗人前說。直須教渠出家持戒。修禪學慧。若是過量俗人。亦不得向他與麼說。如維摩詰.傅大士等類。若於沙門前。說他沙門受白四羯磨訖。具足全是戒定慧力。更向他與麼說。名非時語。說不應時。亦名綺語。若是沙門。須說淨法邊垢。須說離有無等法。離一切修證。亦離於離。 若於沙門中。剝除習染。沙門除貪瞋病不去。亦名聾俗。亦須教渠修禪學慧。若是二乘僧。他歇得貪瞋病去盡。依住無貪將為是。是無色界。是障佛光明。是出佛身血。亦須教渠修禪學慧。須辯清濁語。 濁法者。貪.瞋.愛.取等多名也。清法者。菩提.涅槃.解脫等多名也。只如今鑑覺。但於清濁兩流。凡聖等法。色聲香味觸法。世間出世間法。都不得有纖毫愛取。既不愛取。依住不愛取將為是。是初善。是住調伏心。是聲聞人。是戀筏不捨人。是二乘道。是禪那果。既不愛取。亦不依住不愛取。是中善。是半字教。猶是無色界。免墮二乘道。免墮魔民道。猶是禪那病。是菩薩縛。既不依住不愛取。亦不作不依住知解。是後善。是滿字教。免墮無色界。免墮禪那病。免墮菩薩乘。免墮魔王位。為智障.地障.行障故。見自佛性。如夜見色。如云佛地斷二愚。一.微細所知愚。二.極微細所知愚。 故云有大智人破塵出經卷。若透得三句過。不被三段管。教家舉喻。如鹿三跳出網。喚作纏外佛。無物拘繫得渠。是屬然燈後佛。是最上乘。是上上智。是佛道上立。此人是佛。有佛性。是導師。是使得無所礙風。是無礙慧。於後能使得因果福智自由。是作車運載因果。處於生。不被生之所留。處於死。不被死之所礙。處於五陰。如門開不被五陰礙。去住自由。出入無難。若能與麼。不論堦梯勝劣。乃至蟻子之身。能與麼。盡是淨妙國土。不可思議。 此猶是解縛語。彼自無瘡。勿傷之也。佛瘡.菩薩等瘡。但說有無等法。盡是傷也。有無管一切法。十地是濁流河。眾作清流。說豎清相。說濁過患。向前十大弟子。舍利弗.富樓那.正信阿難.邪信善星等。箇箇有牓樣。箇箇有則候。一一被導師說破。不是四禪八定阿羅漢等。住定八萬劫。他是依執所行。被淨法酒醉。故聲聞人聞佛法。不能發無上道心。所以斷善根人無佛性。教云。喚作解脫深坑可畏之處。一念心退。墮地獄猶如箭射。亦不得一向說退。亦不得一向說不退。祇如文殊.觀音.勢至等。却來須陁洹地。同類誘引。不得言他退。當與麼時。祇喚作須陁洹人。 祇如今鑑覺。但不被一切有無諸法管。透三句及一切逆順境得過。聞百千萬億佛出世間。如不聞相似。亦不依住不聞。亦不作不依住知解。說他者箇人退。不得量數。管他不著。是佛常住世間而不染世法。說佛轉法輪退。亦是謗佛法僧。說佛不轉法輪不退。亦是謗佛法僧。 肇云。菩提之道。不可圖度。高而無上。廣不可極。淵而無下。深不可測。語也垛生招箭。言鑑覺猶不是。從濁辯清。許說如今鑑覺是除鑑覽外別有。盡是魔說。若守住如今鑑覺。亦同魔說。亦名自然外道說。如今鑑覺是自佛。是尺寸語。是圖度語。似野干鳴。猶屬黐膠門。 本來不認自知自覺是自佛。向外馳求覓佛。假善知識說出自知自覺作藥。治箇向外馳求病。既不向外馳求。病瘥須除藥。若執住自知自覺。是禪那病。是徹底聲聞。如水成冰。全冰是水。救渴難望。亦云必死之病。世醫拱手。 無始不是佛。莫作佛解。佛是眾生邊藥。無病不要喫。藥病俱消。喻如清水。佛似甘草和水。亦如蜜和水。極是甘美。若同清水邊數則不著。不是。無是本有。亦云此理是諸人本有。諸佛菩薩喚作示珠人。從來不是箇物。不用知渠解渠。不用是渠非渠。但割斷兩頭句。割斷有句不有句。割斷無句不無句。兩頭迹不現。兩頭提汝不著。量數管汝不得。 不是欠少。不是具足。非凡非聖。非明非暗。不是有知。不是無知。不是繫縛。不是解脫。不是一切名目。何以不是實語。若為雕琢虗空。作得佛相貌。若為說道虗空是青.黃.赤.白作得。如云法無有比。無可喻故。法身無為。不墮諸數。故云聖體無名。不可說如實理。空門難湊。喻如太末蟲處處能泊。唯不能泊於火燄之上。眾生亦爾。處處能緣。唯不能緣於般若之上。 參善知識。求覓一知一解。是善知識魔。生語見故。若發四弘誓願。願度一切眾生盡。然後我始成佛。是菩薩法智魔。誓願不相捨故。若持齋戒。修禪學慧。是有漏善根。縱然坐道場。示現成等正覺。度恒沙數人盡證辟支佛果。是善根魔。起貪著故。若於諸法都無貪染。神理獨存。住甚深禪定。更不昇進。是三昧魔。久躭翫故。至上涅槃。離欲寂靜。是魔業。若智慧脫若干魔網不去。縱解百本圍陁經。盡是地獄滓。若覓如佛相似。無有是處。 如今聞說不著一切善惡有無等法。即為墮空。不知棄本逐末。却是墮空也。求佛求菩提。及一切有無等法。是棄本逐末。祇如今麤食助命。補破遮寒。渴則掬水喫。餘外但是一切有無等法都無纖毫繫念。此人漸有輕明分。 善知識不執有。不執無。脫得十句魔語。出語不繫縛人。所有言說。不自稱師。說如谷響。言滿天下無口過。堪依止。若道我能說能解。說我是和尚。汝是弟子。者箇同於魔說。無端說道。目擊道存。是佛不是佛。是菩提.涅槃.解脫等。無端說一知一解。見舉一手。豎一指。云是禪是道。者箇語繫縛人。未有住時。祇是重增比丘繩索。 縱然不說。亦有口過。寧作心師。不師於心。不了義教。有人天師。有導師。了義教中。不為人天師。不師於法。未能依得玄鑑。且依得了義教。猶有相親分。若是不了義教。祇合聾俗人前說。祇如今但不依住一切有無諸法。亦不住無依住。亦不作不依住知解。是名大善知識。亦云唯佛一人是大善知識。為無兩人。餘者盡名外道。亦名魔說。 如今祇是說破兩頭句。一切有無境法。但莫貪染及解縛之事。無別語句教人。若道別有語句教人。別有法與人者。此名外道。亦名魔說。須識了義教.不了義教語。須識遮語.不遮語。須識生死語。須識藥病語。須識逆順喻語。須識總別語。 說道修行得佛。有修有證。是心是佛。即心即佛。是佛說。是不了義教語。是不遮語。是總語。是升合擔語。是揀穢法邊語。是順喻語。是死語。是凡夫前語。不許修行得佛。無修無證。非心非佛。佛亦是佛說。是了義教語。是遮語。是別語。是百石擔語。是三乘教外語。是逆喻語。是揀淨法邊語。是生語。是地位人前語。從須陁洹向上直至十地。但有語句。盡屬法塵垢。但有語句。盡屬煩惱邊收。但有語句。盡屬不了義教。了義教是持。不了義教是犯。佛地無持犯。了義不了義教盡不許也。 從苗辯地。從濁辯清。祇如今鑑覺。若從清邊數。鑑覺亦不是清。不鑑覺亦不是清。亦不是不清。亦不是聖。亦不是不聖。亦不是見。水濁。說水濁過患。水若清。都無可說。說却濁他水。若有無問之問。亦有無說之說。佛不為佛說法。平等真如法界無佛。不度眾生。佛不住佛。名真福田。 須辯主客語。貪染一切有無境法。被一切有無境惑亂。自心是魔王。照用屬魔民。祇如今鑑覺。但不依住一切有無諸法。世間出世間法。亦不作不住知解。亦不依住無知解。自心是佛。照用屬菩薩。心心是主宰。照用屬客塵。如波說水。照萬像以無功。若能寂照。不自玄旨。自然貫串於古今。如云神無照功。至功常存。能一切處為導師。 眾生性識。他為未曾踏佛堦梯。是黐膠性。多時黏著有無諸法。乍喫玄旨藥不得。作聞格外語。他信不及。所以菩提樹下四十九日默然思惟。智慧冥難說。無可比喻。說眾生有佛性。亦謗佛法僧。說眾生無佛性。亦謗佛法僧。若言有佛性。名執著謗。若言無佛性。名虗妄謗。如云說佛性有。則增益謗。說佛性無。則損減謗。說佛性亦有亦無。則相違謗。說佛性非有非無。則戲論謗。 始欲不說。眾生無解脫之期。始欲說之。眾生又隨語生解。益少損多。故云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向後返尋。過去諸佛皆說三乘之法。向後假說假立名字。本不是佛。向渠說是佛。本不是菩提。向渠說是菩提.涅槃.解脫等。知渠擔百石擔不起。且與渠一升一合擔。知渠難信了義教。且與渠說不了義教。且得善法流行。亦勝於惡法。善果限滿。惡果便到。得佛。則有眾生到。得涅槃。則有生死到。得明。則有暗到。但是有漏因果翻覆。無有不想酬獻者。 若欲免見翻覆之事。但割斷兩頭句。量數管不著。不佛不眾生。不親不疎。不高不下。不平不等。不去不來。但不著文字。隔渠兩頭。捉汝不得。免苦樂相形。免明暗相酬。實理真實亦不真實。虗妄亦不虗妄。不是量數物。喻如虗空不可修治。若心有少許作解。即被量數管著。亦如卦兆。被金木水火土管。亦如黐膠。五處俱黏。魔王捉得。自在還家。 夫教語皆三句相連。初.中.後善。初。直須教渠發善心。中。破善心。後。始名好善。菩薩即非菩薩。是名菩薩。法非法非非法。總與麼也。若祇說一句。令眾生入地獄。若三句一時說。渠自入地獄。不干教主事。說到如今鑑覺是自佛。是初善。不守住如今鑑覺。是中善。亦不作不守住知解。是後善。如前屬然燈後佛。祇是不凡亦不聖。莫錯說佛非凡非聖。 此土初祖云。無能無聖為佛聖。若言佛聖者。亦非九品精靈.龍畜等類。及釋梵來。皆能通變。上品精靈。亦知今古百劫時事。豈得是佛。如阿修羅王身極長大。敵兩倍須彌山。與帝釋戰時。知力不如。領百萬兵眾入藕絲孔裏藏。通變辯才不少。他且不是佛教語。節級奢緩。陞降不同。未悟未解時名貪瞋。悟了喚作佛慧。故云不異舊時人。祇異舊時行履處。 問。斬草伐木。掘地墾土。為有罪報相否。 師云。不得定言有罪。亦不得定言無罪。有罪無罪。事在當人。若貪染一切有無等法。有取捨心在。透三句不過。此人定言有罪。若透三句外。心如虗空。亦莫作虗空想。此人定言無罪。 又云。罪若作了。道不見有罪。無有是處。若不作罪。道有罪。亦無有是處。如律中。本迷煞人。及轉相煞。尚不得煞罪。何況禪宗下相承。心如虗空。不停留一物。亦無虗空相。將罪何處安著。亦云禪道不用修。莫污染。亦云但融冶表裏心盡即得。亦云但約照境。祇如今照一切有無等法。都無貪取。亦莫取著。亦云合與麼學。學似浣垢衣。衣是本有。垢是外來。聞說一切有無聲色。如垢膩。都莫將心湊泊。菩提樹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屬色。十二分教屬聲。祇如今截斷一切有無聲色流過。心如虗空相似。合與麼學。如救頭然始得。臨命終時。尋舊熟路行。尚不徹到。與麼時。新調始學。無有得期。 臨終之時。盡是勝境現前。隨心所愛。重處先受。祇如今不作惡事。當此之時。亦無惡境。縱有惡境。亦變成好境。若怕臨終之時。慞狂不得自由。即須如今便自由始得。祇如今於一一境法都無愛染。亦莫依住知解。便是自由人。如今是因。臨終是果。果業現。如何怕得。 怕是古今。古若有今。今亦有古。古若有佛。今亦有佛。如今若得。直至未來際得。祇如今一念一念不被一切有無等法管。自古自今。佛祇是人。人祇是佛。亦是三昧定。不用將定入定。不用將禪想禪。不用將佛覓佛。如云法不求法。法不得法。法不行法。法不見法。自然得法。不以得更得。所以菩薩應如是正念於法。罄然獨存。亦無知獨存之法。 智性自如如。非因所置。亦名體結。亦名體集。不是智知。不是識識。絕思量處。凝寂體盡。忖度永亡。如海大流盡。波浪不復生。亦云如大海水。無風帀帀之波。忽知帀帀之波。此是細中之麤。亡知於知。還如細中之細。是佛境界。從此初知。名三昧之頂。亦名三昧王。亦名爾智。出生一切諸三昧。灌一切諸法王子頂。於一切色聲香味觸法剎土成等正覺。內外通達。悉無有閡。一色一塵。一佛一色。一切佛一切色。一切塵一切佛。一切色聲香味觸法亦復如是。一一徧滿一切剎土。此是細中之麤。是善境界。是一切上流知覺聞見。亦是一切上流出生入死。度一切有無等。是上流所說。亦是上流涅槃。是無上道。是無等等呪。是第一之說。於諸說中最為甚深。無人能到。諸佛護念。猶如清波。能說一切水清濁.深流.廣大之用。諸佛護念。行住坐臥。若能如是。我時為現清淨光明身。 又云。如汝自等.語等。我亦如然。一佛剎聲。一佛剎香。一佛剎味。一佛剎觸。一佛剎事。悉皆如是。從此上至蓮華藏世界。縱廣總皆如是。若守初知為解。名頂結。亦名墮頂結。是一切塵勞之根本。自生知見。無繩自縛。所知故繫世有二十五。又散一切諸煩惱門縛著於他。此初知。二乘見之。名為爾識。亦名微細煩惱。便即斷除。既得除。名為回神住空窟。亦名三昧酒所醉。亦名解脫魔所縛。世界成壞。定力所持。漏向別國土都不覺知。亦名解脫深坑可畏之處。菩薩悉皆遠離。 亦云失脚作轉輪王。令四天下人一日行十善。此福智猶不能算。自鑑覺名王。緣念著有無諸法。名轉輪王。祇如今於藏腑中都不納一切有無等法。離四句外名空。空名不死藥。為喚前王名不死藥。雖云不死藥。與王共服。亦非二物。亦非一物。若作一二解。亦名轉輪王。 祇如今有人以福智四事。供養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隨其所欲。滿八十年。後作是念。然此眾生皆衰老。我當以佛法而訓導之。令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道。如是施主。但施眾生一切樂具。功德尚自無量。何況令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道功德無量無邊。猶不如第五十人聞經隨喜功德。報恩經云。摩耶夫人生五百太子。盡得辟支佛果。而皆滅度。各各起塔供養。一一禮拜。歎言。不如生於一子。得無上菩提。省我心力。祇如今於百千萬眾中。有一人得者。價直三千大千世界。所以常勸眾人。須玄解自理。自理若玄。使得福智。如貴使賤。亦如無住車。若守此作解。名髻中珠。亦名有價寶珠。亦名運糞入。若不守此為解。如王髻中明珠與之。亦名無價大寶。亦名運糞出。佛直是纏外人。却來纏內。與麼作佛。直是生死那邊人。直是玄絕那邊人。却來向者岸。與麼作佛。人及獼猴。俱不能行。人喻十地菩薩。獼猴喻凡夫。 讀經看教。求一切知解。不是一向不許。解得三乘教。善得瓔珞莊嚴具。得三十二相窟宅。覓佛即不得。教云貪著小乘三藏學者。猶不許親近。何況自為。是破戒比丘.名字羅漢。涅槃經中被配入十六惡律儀中。同於畋獵漁捕。為利養故殺害。大乘方等。猶如甘露。亦如毒藥。消得去。如甘露。消不去。如毒藥。 讀經看教。若不解他生死語。決定透他義句不過。莫讀最第一。亦云須看教。亦須參善知識。第一須自有眼。須辯他生死語始得。若辯白不得。決定透不過。祇是重增比丘繩索。所以教學玄旨人。不遣讀文字。如云說體不說相。說義不說文。如是說者。名真說。若說文字。皆是誹謗。是名邪說。菩薩若說。當如法說。亦名真說。當令眾生持心不持事。持行不持法。說人不說字。說義不說文。說道欲界無禪。亦是帶一隻眼人語。既云欲界無禪。憑何得至色界。先因地上習二種定。然後得至初禪.有想定.無想定。有想定。生色界四禪等天。無想定。生無色界四空等天。欲界灼然無禪。禪是色界。 問。如今說此土有禪。如何。 師云。不動不禪是如來禪。離生禪想。 問。如何是有情無佛性。無情有佛性。 師云。從人至佛。是聖情執。從人至地獄。是凡情執。祇如今但於凡聖二境有染愛心。是名有情無佛性。祇如今但於凡聖二境。及一切有無諸法。都無取捨心。亦無無取捨知解。是名無情有佛性。祇是無其情繫。故名無情。不同木石太虗.黃華翠竹之無情。將為有佛性。若言有者。何故經中不見受記而得成佛者。祇如今鑑覺。不被有情改變。喻如翠竹。無不應機。無不知時。喻如黃華。 又云。若踏佛階梯。無情有佛性。若未踏佛階梯。有情無佛性。

古尊宿語錄卷第一


【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68 冊 No. 1315 古尊宿語錄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維習安大德提供之 ZENCD 經文,台灣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