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X20n0355_001 金光明經玄義科 第1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卍續藏 (X) » 第 20 冊 » No.0355 » 第 1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No. 355

金光明經玄義科

  • ○金光明玄義科文分(二)
    • 初釋題(二)
      • 初經義題目(金光)
      • 二能說師號(天台)
    • 二釋文(二)
      • 初釋序文(二)
        • 初總示法體(此金)
        • 二別明教意(二)
          • 初敘說經意(二)
            • 初據理絕言(二)
              • 初約我辨(三)
                • 初明果人不能盡喻(太虗)
                • 二明因位未能窮源(二)
                  • 初約喻以智斷斥(日輪)
                  • 二約法以因果定(諸佛)
                • 三明凡小全迷所以(二)
                  • 初小(況二)
                  • 二凡(凡夫)
              • 二引文證(二)
                • 初大品(故大)
                • 二大經(經言)
            • 二赴緣可說(四)
              • 初明有緣須說(有因)
              • 二明此說可尊(二)
                • 初列經五義(以金)
                • 二結示可尊(故唯)
              • 三明尊故諸聖護持(二)
                • 初極果護持(所以)
                • 二大權宗奉(一切)
              • 四明說故其益該博(諸有)
          • 二敘宣通意(四)
            • 初聖者讚護(是以)
            • 二凡師軌則(上聖)
            • 三托義興言(故托)
            • 四稱法求益(冀涓)
      • 二釋玄義(二)
        • 初列章科判(將釋)
        • 二依科解釋(二)
          • 初總釋(二)
            • 初生起(生起)
            • 二揀別(二)
              • 初料簡(三)
                • 初問起(簡別)
                • 二答通(答非)
                • 三結示(五章)
              • 二分別(二)
                • 初正分別(二)
                  • 初約六種(別者)
                  • 二例餘義(如此)
                • 二約喻顯(二)
                  • 初立喻(今顯)
                  • 二合六種(囊中)
          • 二別釋(五)
            • 初釋名(二)
              • 初釋別名(二)
                • 初定三五詳略無妨(二別)
                • 二約文義先後而釋(二)
                  • 初據文先釋三字(二)
                    • 初約教義釋(二)
                      • 初標列(令釋)
                      • 二正釋(五)
                        • 初通別(二)
                          • 初揀示通別(四)
                            • 初泛明三通別(言通)
                            • 二揀二用教(且置)
                            • 三明教功能(夫理)
                            • 四正明教通別(若從)
                          • 二經題通別(二)
                            • 初徧示諸部(二)
                              • 初正用通別釋題(二)
                                • 初通(云何)
                                • 二別(二)
                                  • 初明別相(云何)
                                  • 二結四悉(悅宜)
                              • 二喻顯通別成教(譬如)
                            • 二的判此經(二)
                              • 初釋(從別)
                              • 二結(今經)
                        • 二翻譯(二翻)
                        • 三譬喻釋(二)
                          • 初古師釋(三)
                            • 初數師(二)
                              • 初敘(三譬)
                              • 二破(若大)
                            • 二地人(二)
                              • 初敘(地人)
                              • 二破(若大)
                            • 三真諦(二)
                              • 初敘(三)
                                • 初標列(真諦)
                                • 二釋(三)
                                  • 初釋三身(譬三)
                                  • 二釋三德(次譬)
                                  • 三釋三位(次三)
                                • 三料揀(彼家)
                              • 二破(二)
                                • 初總破(大師)
                                • 二別破(三)
                                  • 初舉三失(一因)
                                  • 二釋三失(三)
                                    • 初因果不通(云何)
                                    • 二乖圓別(乖圓)
                                    • 三不稱法性(四)
                                      • 初引淨名破道前(不稱)
                                      • 二引華嚴破道中(又華)
                                      • 三指別義破道後(道後)
                                      • 四約圓總斥(當知)
                                  • 三約喻斥(豈非)
                          • 二今師釋(六)
                            • 初舉今異古(天台)
                            • 二據經斥局(何有)
                            • 三稱法釋題(當知)
                            • 四捨廣從要(一切)
                            • 五列章(復為)
                            • 六正釋(三)
                              • 初標十數(二)
                                • 初正標名數(言標)
                                • 二略示功能(二)
                                  • 初約逆順生起顯十法該括始終(二)
                                    • 初徵(諸三)
                                    • 二釋(三)
                                      • 初略顯示(此之)
                                      • 二正生起(二)
                                        • 初約施教逆推理顯由事(初從)
                                        • 二約立行順脩即妄歸真(若從)
                                      • 三總結示(是為)
                                  • 二約無量甚深明十法皆悉高廣(三)
                                    • 初徵起(甚深)
                                    • 二解釋(二)
                                      • 初約徧攝明無量(三)
                                        • 初明各具十法(無量)
                                        • 二明各具一切(又皆)
                                        • 三引經證結(經云)
                                      • 二約竪窮明甚深(三)
                                        • 初約十法共論(甚深)
                                        • 二約一法具九(又一)
                                        • 三約各具六即(又一)
                                    • 三結歸(當知)
                              • 二釋十相(四)
                                • 初標(次釋)
                                • 二結前生後(十名)
                                • 三勸須信解(若分)
                                • 四正釋十相(二)
                                  • 初正解釋(十)
                                    • 初三德(四)
                                      • 初標名略示(初明)
                                      • 二約圓廣釋(二)
                                        • 初釋三(法者)
                                        • 二釋德(三)
                                          • 初明法身四德(云何)
                                          • 二明般若四德(般)
                                          • 三明解脫四德(解脫)
                                      • 三引證體圓(大經)
                                      • 四結前生後(若得)
                                    • 二三寶(二)
                                      • 初約圓釋義(云何)
                                      • 二例餘對喻(當知)
                                    • 三三涅槃(二)
                                      • 初約圓釋義(云何)
                                      • 二例餘對喻(當知)
                                    • 四三身(二)
                                      • 初約圓釋義(云何)
                                      • 二例餘對喻(當知)
                                    • 五三大乘(二)
                                      • 初約圓釋義(云何)
                                      • 二例餘對喻(當知)
                                    • 六三菩提(二)
                                      • 初約圓釋義(云何)
                                      • 二例餘對喻(當知)
                                    • 七三般若(二)
                                      • 初約圓釋義(云何)
                                      • 二例餘對喻(當知)
                                    • 八三佛性(二)
                                      • 初約圓釋義(云何)
                                      • 二例餘對喻(當知)
                                    • 九三識(二)
                                      • 初約圓釋義(云何)
                                      • 二例餘對喻(當知)
                                    • 十三道(三)
                                      • 初束十二支為三道(二)
                                        • 初正束(云何)
                                        • 二釋名(道名)
                                      • 二約圓釋即事而理(苦道)
                                      • 三約體達例德對喻(當知)
                                  • 二示融通(三)
                                    • 初勸解法圓融(若見)
                                    • 二引諸經圓證(華嚴)
                                    • 三設問答顯益(問若)
                              • 三簡十法(十)
                                • 初簡三德(三)
                                  • 初標(三料)
                                  • 二正料簡(二)
                                    • 初斥偏(三)
                                      • 初三藏(若指)
                                      • 二通教(若指)
                                      • 三別教(若如)
                                    • 二顯圓(今所)
                                  • 三勸生圓解(若諸)
                                • 二簡三寶(料簡)
                                • 三簡三涅槃(料簡)
                                • 四簡三身(二)
                                  • 初簡偏(二)
                                    • 初明藏通但二無三(二)
                                      • 初三藏(料簡)
                                      • 二通教(二)
                                        • 初正明但二(若取)
                                        • 二徵釋真身(問若)
                                    • 二明別教雖三且異(若依)
                                  • 二顯圓(三)
                                    • 初明三身皆實(三)
                                      • 初正明體實(若言)
                                      • 二引經類顯(大至)
                                      • 三取意結成(今取)
                                    • 二明四句俱融(若復)
                                    • 三明增減自在(二)
                                      • 初約義立身(二)
                                        • 初問(問三)
                                        • 二答(二)
                                          • 初明義立無咎(答佛)
                                          • 二明經意本通(下經)
                                      • 二以身用譬(二)
                                        • 初問(問若)
                                        • 二答(答若)
                                • 五簡三大乘(料簡)
                                • 六簡三菩提(料簡)
                                • 七簡三般若(料簡)
                                • 八簡三佛性(料簡)
                                • 九簡三識(料簡)
                                • 十簡三道(料簡)
                        • 四附文釋○
                        • 五當體釋○
                    • 二約觀行釋○
                  • 二約義重明二字○
              • 二釋通名○
            • 二辨體○
            • 三明宗○
            • 四論用○
            • 五判教相○

[0019a65] △三譬喻釋竟。

  • 四附文釋(二)
    • 初標(第四)
    • 二釋(三)
      • 初對前顯勝(二)
        • 初總對上義辨(上來)
        • 二別約四事辨(何者)
      • 二正明附文(二)
        • 初委明所附文相(二)
          • 初通論諸品名事(始從)
          • 二的示一部文相(三)
            • 初正示諸文(序品)
            • 二明通三世(若信)
            • 三結遍一經(一部)
        • 二結示無量甚深(二)
          • 初正結示(一處)
          • 二勸審思(而不)
      • 三例同諸經(二)
        • 初例指事立名(又二)
        • 二例以經名事(又諸)
  • ○五當體釋(二)
    • 初標(第五)
    • 二釋(二)
      • 初反常情立今正義(二)
        • 初敘古寄俗名真(有師)
        • 二明今則真名俗(二)
          • 初對他略立(俗本)
          • 二稱理委示(二)
            • 初約義委示(何者)
            • 二引教誠證(五)
              • 初引華嚴則真立俗(華嚴)
              • 二引大經真具名實(大經)
              • 三引大論隨理立名(龍樹)
              • 四引淨名事由理造(淨名)
              • 五舉誠教勸物生信(經論)
      • 二用今義立當體名(三)
        • 初明經從當體立名(今言)
        • 二明人從所證立稱(菩薩)
        • 三問答科簡人法(二)
          • 初覈人(二)
            • 初以能仁立妨(若爾)
            • 二約通別為酬(二)
              • 初明別稱允同諸佛(釋迦)
              • 二辨通名皆具三法(三)
                • 初引一文明同具金之三義(故贊)
                • 二引二文明同證性之三法(三身)
                • 三引文定此經題非從譬立(故樹)
          • 二研法(二)
            • 初設執譬問(問舊)
            • 二約雙存答(二)
              • 初答雙存(答非)
              • 二被二根(若鈍)

[0020a51] △初約教義釋竟。

  • ○二約觀行釋(二)
    • 初標(次觀)
    • 二釋(三)
      • 初設二問答示觀心所以(二)
        • 初明解須行成故於心作觀(二)
          • 初問起(何故)
          • 二釋出(二)
            • 初正釋(上來)
            • 二引證(淨名)
        • 二明心為行要故觀必研心(二)
          • 初約簡數觀王問(問心)
          • 二約心淨法融答(二)
            • 初約離性先觀內心(三)
              • 初約貴論金(答夫)
              • 二約照論光(夫螢)
              • 三約益論明(若心)
            • 二約合脩自融諸法(二)
              • 初徧融諸法迭顯光明(又知)
              • 二約顯一性結成三法(得此)
      • 二附十法明觀心成行(二)
        • 初舉上教義為所附之法(上約)
        • 二明今觀門為能顯之行(十)
          • 初三道(二)
            • 初示觀(二)
              • 初釋(二)
                • 初通約三道明圓正觀(二)
                  • 初兼通數祇於報障義立三道之境(今觀)
                  • 二約圓乘即障顯德以明妙觀之功(心王)
                • 二別約三道以空助道(三)
                  • 初約假實觀苦道(二)
                    • 初約六分觀假人(三)
                      • 初舉經文總標觀法(如淨)
                      • 二於觀境窮逐假人(若頭)
                      • 三明治道助開圓理(如此)
                    • 二就五陰觀實法(二)
                      • 初結上人空(觀身)
                      • 二例觀實法(觀色)
                  • 二約愛見觀煩惱道(二)
                    • 初簡示身因之境(次觀)
                    • 二正明體法之觀(三)
                      • 初舉經文約句簡判(二)
                        • 初直舉經文(淨名)
                        • 二簡非經意(二)
                          • 初明雖有四句(四)
                            • 初標列句法(應作)
                            • 二指示因果(云何)
                            • 三去取業惑(今且)
                            • 四約人對句(四果)
                          • 二明不隨一相(如此)
                      • 二於惑境順經脩觀(二)
                        • 初推本不生(隨一)
                        • 二結隨一相(心尚)
                      • 三明治道助開圓理(二)
                        • 初正明體法功成(隨一)
                        • 二更明餘觀助道(既得)
                  • 三約動作觀業道(三)
                    • 初舉經文總標觀法(次觀)
                    • 二於六作體本無為(二)
                      • 初約行緣明觀(觀舉)
                      • 二例餘作亦爾(觀行)
                    • 三明治道助開圓理(是為)
              • 二結(是為)
            • 二結位(夫有)
          • 二觀三識(三)
            • 初標觀顯理(次觀)
            • 二附法作觀(三)
              • 初略示境觀(諦觀)
              • 二廣陣觀相(二)
                • 初明一心三觀(三)
                  • 初空(何者)
                  • 二假(於此)
                  • 三中(識者)
                • 二明雙亡雙照(二)
                  • 初約義立(識於)
                  • 二引經證(故淨)
              • 三結成附法(以照)
            • 三結法判位(是名)
          • 三觀三佛性(二)
            • 初標觀顯理(次觀)
            • 二附法作觀(二)
              • 初約三觀所顯明佛性(三)
                • 初直約義立(觀一)
                • 二引經證成(三)
                  • 初引淨名病本明心即二諦(更引)
                  • 二引華嚴無差明心即佛性(華嚴)
                  • 三引般舟念佛明佛即三諦(二)
                    • 初引法喻二文(又般)
                    • 二釋皆成三諦(四)
                      • 初釋法文(皆是)
                      • 二釋喻文(又以)
                      • 三明亡照(又釋)
                      • 四顯一心(常見)
                • 三結法判位(觀心)
              • 二約六法境智明佛性(二)
                • 初正釋(二)
                  • 初約境智明佛性(復次)
                  • 二約六法明三因(二)
                    • 初對顯三因(今觀)
                    • 二引證六法(故經)
                • 二示意(觀三)
          • 四觀三般若(三)
            • 初標(次觀)
            • 二釋(三)
              • 初約圓標舉(諦觀)
              • 二寄次別釋(三)
                • 初假(一念)
                • 二空(一切)
                • 三中(雙亡)
              • 三依圓對智(二)
                • 初對智(如是)
                • 二明圓(是三)
            • 三結(是為)
          • 五觀三菩提(三)
            • 初標(次觀)
            • 二釋(三)
              • 初約圓總舉(諦觀)
              • 二寄次別釋(三)
                • 初破假入空(何者)
                • 二破空出假(即假)
                • 三破邊入中(空是)
              • 三依圓對法(二)
                • 初明圓(說時)
                • 二對法(一心)
            • 三結(是為)
          • 六觀三大乘(三)
            • 初標(次觀)
            • 二釋(三)
              • 初總立觀法(諦觀)
              • 二約境明觀(三)
                • 初明四運為境(何者)
                • 二明三運為觀(觀一)
                • 三明對失顯得(若隨)
              • 三以觀對乘(二)
                • 初約法對(即空)
                • 二約人歎(三乘)
            • 三結(是為)
          • 七觀三身(三)
            • 初標(次觀)
            • 二釋(三)
              • 初立觀顯法(三)
                • 初明十相(諦觀)
                • 二辨難易(登難)
                • 三結唯心(故知)
              • 二約心明觀(三)
                • 初空(若觀)
                • 二假(若即)
                • 三中(二)
                  • 初著二斥偏(如此)
                  • 二亡三顯中(善觀)
              • 三以觀對身(言即)
            • 三結(是為)
          • 八觀三涅槃(三)
            • 初標(次觀)
            • 二釋(三)
              • 初約報心觀性淨(諦觀)
              • 二約起心觀圓淨(若妄)
              • 三約諸數觀方便淨(又以)
            • 三結(是為)
          • 九觀三寶(三)
            • 初標(次觀)
            • 二釋(三)
              • 初立觀顯法(諦觀)
              • 二附法明觀(二)
                • 初約諦智及和就名共論三寶(三)
                  • 初依經立名(何者)
                  • 二約義釋相(三諦)
                  • 三結歸寶義(三種)
                • 二約脩性及和剋體各立三寶(三)
                  • 初約性德三俱不覺(復次)
                  • 二約脩德三俱是覺(知即)
                  • 三約相應三俱和合(即中)
              • 三結法歸題(即中)
            • 三結(是為)
          • 十觀三德(三)
            • 初標(次觀)
            • 二釋(三)
              • 初直列三觀(諦觀)
              • 二約觀明德(二)
                • 初正觀德(二)
                  • 初約圓示觀(二)
                    • 初示觀(即空)
                    • 二明圓(雖言)
                  • 二寄佛明德(二)
                    • 初明德從觀立(諸佛)
                    • 二明德受藏名(一一)
                • 二歎心境(二)
                  • 初據經歎要(故淨)
                  • 二例三無差(當知)
              • 三結法歸題(得此)
            • 三結(此為)
      • 三對斥邪空顯觀心功德○
  • ○三對斥邪空顯觀心功德(三)
    • 初敘彼邪空(世間)
    • 二以事對破(若逢)
    • 三明今觀德(我以)
  • ○二約義重明二字(二)
    • 初標(今更)
    • 二釋(二)
      • 初約真諦解(真諦)
      • 二明今師釋(二)
        • 初明應具三義(三)
          • 初標名略示(今明)
          • 二釋出三義(帝則)
          • 三引經證成(此經)
        • 二依三義解釋(二)
          • 初約教義釋(二)
            • 初明十種三法皆具三義(將此)
            • 二明十種經王皆能攝法(二)
              • 初標列(既得)
              • 二釋相(二)
                • 初正明攝三(三)
                  • 初攝法門(初攝)
                  • 二攝眾教(二)
                    • 初攝諸部(第二)
                    • 二攝一切(此舉)
                  • 三攝六位(二)
                    • 初明十法本位(第三)
                    • 二明十法攝位(三道)
                • 二明攝三意(所以)
          • 二約觀行釋(二)
            • 初正釋(二)
              • 初正約帝慧王明觀(次觀)
              • 二會同金光明示位(觀心)
            • 二結意(若不)

[0024a31] △別名竟。

  • ○二釋通名(次釋)
  • ○二辨體(二)
    • 初標列(第二)
    • 二解釋(三)
      • 初釋名(二)
        • 初約字略示(釋名)
        • 二就義廣釋(二)
          • 初約二名總釋(三)
            • 初標(何為)
            • 二釋(三)
              • 初一體二名(若依)
              • 二簡通從別(三)
                • 初約義簡(法性)
                • 二引文示(文云)
                • 三據文結(故知)
              • 三為四章主(二)
                • 初法(但是)
                • 二喻(類眾)
            • 三結(故以)
          • 二就三義別釋(三)
            • 初應金名以禮義釋(二)
              • 初直明字訓(故書)
              • 二會同體義(當知)
            • 二應光名以底義釋(三)
              • 初約字訓立(復次)
              • 二引文證成(釋論)
              • 三以今義結(此與)
            • 三應明名以達義釋(三)
              • 初約字訓立(復次)
              • 二引文證成(釋論)
              • 三以今義結(此與)
      • 二引證(二)
        • 初具引四文(二引)
        • 二結成一體(當達)
      • 三料簡(二)
        • 初問(三料)
        • 二答(二)
          • 初正答(二)
            • 初明理非四句(答法)
            • 二赴機須四說(雖非)
          • 二結示(門乃)
  • ○三明宗(二)
    • 初標(第三)
    • 二釋(二)
      • 初約義略明(三)
        • 初示字義(宗謂)
        • 二定因果(二)
          • 初泛舉他釋(說者)
          • 二尋究二經(今尋)
        • 三正明宗(二)
          • 初的約果德(今此)
          • 二釋出所以(何者)
      • 二附經委釋(二)
        • 初明今師正釋(二)
          • 初正釋(二)
            • 初據經文立義釋(二)
              • 初約佛壽對法性明宗(三)
                • 初明得果真體(更附)
                • 二稱體立能(二)
                  • 初立義(法性)
                  • 二示文(四佛)
                • 三約釋疑明宗(二)
                  • 初約疑明失(此見)
                  • 二約宗顯得(若不)
              • 二約報化對法性明宗(三)
                • 初明果有總別(二)
                  • 初明餘經別舉智斷(又說)
                  • 二明此經總於二三(今經)
                • 二明宗體融妙(二)
                  • 初約三身稱性故互攝(果上)
                  • 二約二身即法故難思(若能)
                • 三託疑者彰失(此不)
            • 二約化事比況釋(二)
              • 初立況(又如)
              • 二結釋(法性)
          • 二顯得(若見)
        • 二簡古師非義(二)
          • 初敘(舊用)
          • 二斥(皆以)
  • ○四論用(三)
    • 初標示通名(第四)
    • 二正釋此典(二)
      • 初示四名(滅惡)
      • 二明經意(二)
        • 初明果智成由功德(夫一)
        • 二示文旨力用銓次(三)
          • 初明懺讚兩品(二)
            • 初明二行成果(三)
              • 初明二品先後(若是)
              • 二明能成宗體(將此)
              • 三明五義俱備(體題)
            • 二明二品互具(但懺)
          • 二明空品一文(空品)
          • 三明下諸文(四王)
    • 三牒文結攝(攝此)
  • ○五判教相(二)
    • 初標(第五)
    • 二釋(二)
      • 初破他異解(三)
        • 初破舊師判屬不定(二)
          • 初敘(舊明)
          • 二破(二)
            • 初破非五時次第(三)
              • 初舉彼義定(是義)
              • 二引鴦掘並(鴦掘)
              • 三覈成次第(若到)
            • 二破非偏方不定(三)
              • 初舉彼義定(若言)
              • 二引方等破(陀羅)
              • 三引眾經破(又華)
        • 二破一師判屬法華(二)
          • 初敘(又一)
          • 二破(是義)
        • 三破真諦判在三月(二)
          • 初敘(真諦)
          • 二破(二)
            • 初奪破(三)
              • 初總奪(是義)
              • 二引經(法華)
              • 三結破(諸經)
            • 二縱破(二)
              • 初蹤而覈之(縱令)
              • 二驗其無據(若屬)
      • 二明今正判(二)
        • 初以文義定(二)
          • 初簡異餘時(今既)
          • 二定屬方等(二)
            • 初以文定(二)
              • 初引方等文(案下)
              • 二引三乘文(方等)
            • 二約義定(二)
              • 初明方等部元不局(而難)
              • 二明列眾文或未來(難者)
        • 二以教味判(如此)

金光明經玄義科(終)


【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20 冊 No. 0355 金光明經玄義科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