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T36n1739_022 新華嚴經論 第22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36 冊 » No.1739 » 第 22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新華嚴經論卷第二十二

[0868a09] 此已上是正釋十箇迴向門竟。長科第十三段中佛神力故已下。復分為五段。一佛威動地分。二諸天興供分。天興供中有二義。一香華幡蓋供。二諸天歌讚禮敬放光等供。三從如於此兜率天已下。至悉亦如是。是都結十方同然分。四十方同號金剛幢菩薩俱來證法分。五明金剛幢菩薩觀眾說頌分。

[0868a16] 第二隨文解釋者。云何為等法界無量迴向。釋曰。如法界無中邊迴向。心亦無中邊。如法界無作者迴向。心無作者。法界無去來遠近迴向。心無去來遠近。法界如虛空迴向。智如虛空。法界不思議迴向智不思議。法界無所依迴向智無所依。法界一切諸佛之所共住。迴向智一切佛之所共住。法界非三世及一切生滅時分所攝。迴向之智。非三世時分所攝。法界圓滿三世事業。在於現前。迴向之智圓滿三世事業在於現前。法界有無自在。迴向之智有無自在。為令自他皆如法界無礙自在如諸佛故。以是名為等法界無量迴向。大意令一切發菩提心者一如法界。諸德用自在圓滿廣大無限。離大小性不屬一二三百千萬等有限量故等。無限量法。世間出世間大智大悲喜捨等法界眾生界故。若不如是迴向設求菩提。但得二乘住寂菩提菩薩樂生淨土。皆住門外三車。露地白牛不當其分。此十迴向諸三乘皆得出世心者。令達世間生死之性。自性法界令起大悲。與一切眾生皆得令見眾生性是法界智故。得平等悲門。入普光明圓智之宅故。不令久住草庵化城。即如維摩居士所說一期法門。是令三乘迴向之小分法華露地白牛之乘。略陳一分之寶所。總興法界門普光明大智佛果普賢行海。是普終畢也。如此當部經中十迴向門。為迴十住十行中大悲大智法身萬行功德莊嚴自他滯障悲敬不真知見不廣悲心不普心不廣大不稱無限法界。將此迴向均治令等。稱法界無礙無限自在住故。若不如是以無限迴向發願。普為無限法界眾生。即自住真門偏生淨土。不依法界無礙垢淨平等無限同體大悲。不成佛果故。如是十迴向均十信十住十行及十地十一地行門。總在其中。此義十地位中更不別配佛果。但取此位十箇佛果上名。總同。同名為妙菩薩名號。十地位中菩薩上名。與此十迴向位菩薩。總名金剛。但幢與藏別。明妙用之佛果及所行之法與此無殊。但蘊積功終大悲功滿。名之為藏。非是異此迴向位外別法也。是故善財十迴向中善友即長者天神地神。所表十地知識九箇夜天。總是女眾。一箇如來為大子時妻。以表純修大悲之位。明十住十行智位。十迴向以願力均融。令智悲等進十地蘊修令大智大悲深廣成備故。以十箇女眾表之。十一地悲智滿成普賢行門。即明以悲興智。即以佛母摩耶為十一地初善知識。能生一切諸佛為表。母是悲位。佛是智故。以悲生智故。云摩耶生佛故。得幻生法門。此明悲智德成普賢行滿故。明其進修次第如是安立。若以修行一時同進。即如善財十住位中第二海門國海雲比丘是。成就初發心住悲智門。以此義故。於中有阿脩羅王等十王。是表入生死之行故。又海雲是此迴向位中能入生死大海故。又生死海即佛海故。故云有佛出現說普眼經。著十王等。表萬行自在也。乃至十住第七住休捨優婆夷等亦是。但以成熟慣習增降處論之。又此五位法門。總不出一剎那際。始終成故。總無前後之義故。如第二十段。以法施善根迴向莊嚴佛剎中。此是願力莊嚴。有義隱者。釋之可知者如文。如延袤言樓閣相連延長無限。寶窓牖者。大曰窓。小曰牖。寶多羅形如半月者。是西域樹名。如此葼櫚樹。以寶為體。以半月寶用嚴其樹。不可言樹形如半月。無非如來善根所起者。以願力如佛善根所起莊嚴而用莊嚴佛國故。阿僧祇寶海法水盈滿者。言水說法。阿僧祇寶芬陀利華常出妙法芬陀利聲者。此是百葉白蓮華也。還能出百種音聲。說百種法故。阿僧祇寶須彌山智慧山王秀出清淨者。明以願智慧業超勝報得。出過餘法名秀出。能清眾業名清淨。須彌云妙高。山名為止。以艮為山為止。王者自在也。明以止其心心即淨故。若心淨即智慧妙用自在故。故報得其山亦如是故。因果相似故。阿僧祇八楞妙寶寶線貫穿嚴淨無比者。明八正道之報得。寶線者教也。以名言竹帛而貫穿之。令法無散失故。以成果報也。菩薩寶者。如菩薩形約行報得。阿僧祇寶旋示現菩薩智眼者。約無礙智報得。為以一智中智無盡法門。以深幽無極名之為旋阿僧祇宮殿者。悲宮智殿報相莊嚴也。鑒者照徹也。寶山為垣牆者。以止為防護報得故。阿僧祇寶化事者。此寶能化作種種事法。此約以一智行萬行報得也。寶藏現示一切正法者。是一切種種之智藏報得故。如來幢相逈然高出者。寶似佛形像而立莊嚴國土。明真如智幢不傾動報得也。阿僧祇寶賢大智賢像具足者。其寶似賢人形。形狀有賢人之相。約自賢而報生也。寶園生諸菩薩三昧快樂者。明以三昧為園林之報得故。寶音者。以音聲為寶。非有形質也。寶形者。以種種寶作種種形故。寶相者。以寶為相好故。寶威儀者。以寶作菩薩威儀庠序故。寶聚者。見者皆生智慧聚。明以智慧聚報得故。寶住者。以智境界現作菩薩十住之位。寶修習者。以寶為修習法門次第。見者知一切寶皆是業。此是識業報也。寶無礙知見者。以寶為無礙知見。見者得清淨法眼。約淨智無礙所生也。寶多羅樹者。此樹似葼櫚堅如鐵。葉長稠密。設多時大雨如屋常乾。如此經所說。約以寶為體。非如西域人間木樹也。其樹無枝處為身。身直上者為幹。幹上傍生者為枝。枝上細者為條。王都及聚落者。總是約大願行化作莊嚴佛剎。跋陀羅樹者。此名賢。以樹下有賢人居。又樹出賢才。其上有帝釋寶網莊嚴也。寶吹者。能出音寶如螺唄之形。其聲清亮者。清亮也。寶鼓妙音克諧窮劫者。克者能也。諧者和也。言音韻和雅曲調無比。阿僧祇寶生者。以寶能生種種法寶。亦云眾生能發心為寶也。寶身者。明以寶為種種之身也。寶口者。以寶為口形能演法音故。寶心者。以寶為心之形具足意業及大智願寶。大意已下如上。以因果相似解之。其中可解之事如文自具。大綱以果知所因。如上莊嚴皆大願興行所成。如華藏世界。皆由普賢願力起。明因願起行故。寶身業語業意業者。以寶為三業。從自三業起行。立詮思惟去就以心寶為之。

[0869b17] 第二十三段中。明願以菩薩身莊嚴佛剎充滿其中。下文都結如上莊嚴復過百倍。以此善根以將迴向。

[0869b20] 第二十四段中。佛子已下舉十種迴向所有如文具悉。如地振動段中動有三義。一說教威感動。二大眾聞法悅樂動。三推佛神德致令動。諸天興供有二義。一說佛教法門門招感供。二諸天聞法歡喜興供。如供養色數如經可知。如一切佛剎現無量阿僧祇諸佛境界。如來化身出過諸天者。此是說法現德法境相稱故。現非由天供也。一切世界兜率天宮悉亦如是。都結十方同此。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舉過百萬佛剎微塵數者。十住百。十行百千。此位百萬。明昇進知見知之增廣之量如是。百萬世界微塵數之外而來者。處迷不及云外。昇進悟解入位云來。百萬佛剎微塵數菩薩同名金剛幢來嘆善哉。稱歎金剛幢菩薩者。明智會道同名亦同故。亦明今時之智會與古今合故。亦是達如是等剎塵之境。總是金剛智無迷惑故。世界名金剛。光亦如是。爾時已下有六行經。明歎金剛幢菩薩說頌之德。如文可知。已下有九十四行頌。兩行一頌如文自具。其中隨位授記作佛漸漸經劫廣者。明隨位昇進智慧大悲廣故。非是有時日歲月劫量延促廣也。皆是約修行之位。安立佛果之名。

十地品第二十六第一歡喜地

[0869c16] 約釋此品以四門分別。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敘其昇進次第。四隨文解釋。

[0869c18] 第一釋品名目者。何故名為十地品。釋曰。以明如來普光明智。以成地體。如經如是菩薩已踐如來普光明地。即大圓鏡智是。所說四智及一切種智。一切智之差別。以此智為體。以諸菩薩雖蹬十住十行十迴向。不離此體道力未充。更以十波羅蜜十重進修。令其道力圓滿。名為十地。又以一波羅蜜中而自具十法。名為十地。十十之中具百。百不移十故。名為十地。乃至十百十千十萬十億乃至十不可說明十數。該含一多無盡。故云十地。此十地之法通因十即通十信所信十箇佛果即以普光明殿所說十箇佛果不動智佛為初信故。乃至無礙智佛解脫智佛乃至通十箇智佛為所信之果。進修之中經十住十行十迴向。還將十信之中十箇智果。以成此十地之體。十箇智佛。以不動智佛為本。不動智佛。以普光明智為本。普光明智。以無依住智為本。又無依住智以一切眾生為本。如善財見彌勒菩薩彌勒菩薩還令善財却見初善知識文殊師利。是其義也。乃至於五位終滿不離初信之佛果也。以此十地之法通初徹末一際法門。是故號名十地品者。均分一多次第昇進同別層級義故。此乃是無昇進中進修。無層級中級。且略言之。十地之體。若無十信能信自心初佛果者。十地亦不成故。十信之初心無十地。十一地之佛果亦無成信心故。始終總全是不動智之果故。能信心者亦佛果故。所信佛果亦佛果故。修行之身亦佛果故。如是信心方得成信。其所修因果終始不異不動智佛故。是故此經十住十行十迴向。皆有隨位進修。因果十佛號故。十地十一地。以取十迴向中佛果通號。更不別立佛名號故。為此後十地十一地。但取十迴向中理智大悲妙用蘊積。使德行功熟。更無異法。以此義故。十迴向中十箇佛果。總同名號之為妙為明。十迴向已和會理事悲智妙用法成故。以此如來亦不云昇天。他化天王亦不云遙見。亦無迎佛及以興供。古人云。十地無迎佛及敷座者。以經來文未足者。此非為得經之意也。但為法則。如十迴向中大願及智悲修令圓滿。如彼故無敷座等事。為明法則。依地前舊法。不更別有加行進修。以十地法門但依十信。十住中法則以不動智為體。以十住中十箇月佛十行中十箇眼佛十迴向中十箇妙佛。以為十信中不動智佛。上加行進修之名十地同此准知。不移初法。

[0870b06] 第二釋品來意者。為明已說地前三十心竟。以十迴向方法和會理智。大悲及廣興大願竟此十地。但依前法則以積行蘊修。令使功成滿前智願。令使大悲深厚功畢。以是此品須來。是故善財以九箇夜神皆是女天。以表慈悲故一箇佛為太子時妻。號曰瞿波。以表十地慈悲法喜以悅一切眾生。以此十地是蘊積慈悲滿前智願故。以此十地之初歡喜地得願求一切佛法心故。如後地中所說故。又以三十七箇菩薩俱名為藏。亦表此十地俱依地前之法。以三十七助菩提分法助成地前志樂。智悲大願令行滿故含容眾德成滿無功諸佛德門。名之為藏故。一箇菩薩獨名解脫月。是三十七箇助菩提行中。得法清涼之果故。一一皆有所表思之可解。是故以此十地品。成就地前志樂智悲大願令功畢故。此品須來。

[0870b23] 第三敘其昇進次第者。約立三門。一明三乘一乘十地同異。二明隨位進修次第。三明重敘說法之處及座體。一明三乘一乘十地同異者有二義。一三乘十地。二一乘十地。一三乘十地者。如仁王經。雖安立內凡外凡菩薩修六波羅蜜作六種人王。若修檀波羅蜜得作小國王。并修戒波羅蜜作粟散王。并修忍波羅蜜得作鐵輪王。王一閻浮提。并修精進波羅蜜作銅輪王。王二天下。并修禪波羅蜜作銀輪王。王三天下。并修般若波羅蜜得作金輪王。王四天下具足千子。自檀戒忍三度是外凡夫菩薩信心位。自進定慧三種度門是內凡位。是十住十行十迴向中位也。十地中名十聖位修十波羅蜜得作十種天王。該管已上天位。自忉利為首。若約斷惑見道之中。三乘中地前修六波羅蜜。以空觀折伏現行及五見及五鈍使。且令伏息所有煩惱。如呪毒蛇不能害物。伏而不起。空觀心成達心境本性無生名為見道。若約修道。小乘以空觀滅情入寂身智總亡。地上菩薩得三種意生身。而不隨空而滅智故。為不了根本無明住地。是如來根本智故。受三界外變易生死故。已捨分段生死。三種意生身初二三地得三摩跋提樂意生身。明從定發正慧念用故。四五六地得覺法自性意生身。明覺法自性任性生故。七八九十地得種類俱生無行無作意生身。明無功用任運生無作意故。五見者。一身見。二邊見。三見取。四戒取。五邪見。此已上五見名利使。能障見道作煩惱。小乘修空滅智。菩薩達法是空。有智慧有慈悲之行。或生淨土。或處世因生隨意而樂自在也。五鈍使者。一貪。二嗔。三癡。四慢。五疑。通前為十使。此能障修道上隨事之行不能稱理。如是十使煩惱。小乘先斷見道上煩惱。後斷修道中煩惱。大乘菩薩於諸煩惱。以諸波羅蜜如理通融無斷無證。如上總明權教。大乘中菩薩約簡斷惑地位得果。如是十地菩薩修法空無生菩提得十種意生身。於三界業外受變易生死。是生死無明住地未能了知。如是菩薩猶於一乘佛果華嚴經未聞。設聞不信不順不證不入。猶有厭苦心。多一向樂求出世淨土。猶欣淨土在於他方。佛果在三祇之後。華嚴經云。設有菩薩經無量劫行六波羅蜜得六神通及修種種菩提分法。為不聞此大方廣佛華嚴經。猶名假名菩薩不真菩薩。設復聞時不信不順不證不入。如法華經不退諸菩薩亦復不能知。總其例也。又云。若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為人演說。令諸聽者得六神通。亦未為難。聽受此經是則為難。或為一分劣解眾生發菩提心者。三祇之劫方成佛故。三乘不退菩薩是十真如觀。或是觀空不退。不是以無明為根本智發心不退。此以前明時劫定實淨土及穢土。全隔在於他方。忻厭之徒安立諸地故。二一乘十地者。從十信之心即信自心。根本無明具分別見。便為不動智佛。即文殊師利覺首目首等菩薩是其位也。以自信自心無始無明為不動智佛。文殊師利即為自心理智妙慧用也。法界大智大悲門普賢行海即是自己所行之行。如是信己以為信心。是故從經之初以列。如來成道之果及十普賢及海月光大明菩薩及神天等五十眾。以為現果成信門。諸菩薩神天等眾。示現入法獲益。所有入法皆同佛所得故。明信從自心無明上見不動智佛故。信亦是佛。悟亦是佛。以不異佛智體用為進修故。作此信時。普見一切眾生所有心量。皆從如來大智而有。凡聖一體同一智慧無有二性。如金光明經天女發願。此語不虛者。願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皆金色具大人相。當時稱願一切眾生悉皆金色具大人相。具如彼經廣明。又如此經如來出現品云。眾生種種樂及諸方便智皆依佛智起。又云。應信自心中常有諸佛出興於世轉正法輪。從如是信已。以方便三昧發出悟入現本智慧。與佛契同。名生如來智慧家。為真佛子。從此初住住佛所住種如來性。名清淨智慧。從此慧已經十住十行十迴向位位之中。配十箇所修行之人。十箇修行之法。十箇修行。行下之佛果如前釋。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位中所配當者。是今此十地位修行之人。即金剛藏等三十八箇菩薩是。三十七箇是三十七助道法。助前十迴向中悲智妙用功終不立自位佛果。為明十迴向中以大願力已圓理智大悲事畢十地但以助道行力成之使熟。乃至十一地佛果總如十迴向位也。解脫月菩薩一人。表是能請法之人。亦表三十七助道之中解脫清涼之法樂也。故有此三十八菩薩。三十七同名為藏。唯一人名解脫月。即是表三十七助道之中無煩惱之果故。此四十心中位位成佛果及普賢行。非論人王梵王之位。但論位位之中以如來智生身等法界眾生界對現一切眾生前。身非論意生身隨意所往也。但以根本無明成一切智海。一切世界一切處現形隨類應現。不論於此三界外別受變易生死。又於此同金色總是信位之福。以信心廣大願行廣大自信與佛果智齊起願修行。此福不難即得。如隨好光明功德品天鼓所說悔除法。以盡法界眾生數等善身口意舌。悔除所有業障諸天問言云何悔除天鼓云觀業不從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來。而共積集身心。乃至十方推求悉不可得。乃至廣說如經。天鼓如是。為諸天眾說法之時。百千萬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兜率天子得無生法忍。得十地位。如上諸天子。總是過去修十信中十勝解業。為中有作惡業墮地獄中。蒙毘盧遮那光照其身。得生兜率天上。得天鼓說法。一時得十地離垢三昧。此為三生得十地果。若信解無作惡業者。一生成佛如善財是也。云一生者。言見道無生性總是入法界無時之生故。如三乘之教刊削屈曲理滯難成。尚能信而為之。此一乘法理智端直不剋不削。達自根本無明便為不動智佛。萬事自止以智利生。即是佛故。又將十迴向廣大無限悲願會融。令行廣大。稱法界智用而無作者。具行而無依者。即普賢行具故。世士大迷易成而功廣者。即不信多劫曲修刊削難成。功劣者反存其情。畢竟多生還須歸此教。如此經中少起信樂。獲得無邊廣大饒益。且如隨好光明功德品中說。約有六門。

[0871c26] 第一說修十信中十種勝解力故。其中有造惡業墮地獄中為有信解之種。毘盧遮那菩薩處兜率天時放光。名幢王光明。照地獄眾生離苦生天。天鼓說法得十地位。入離垢三昧。此是三生得果。三生者。一修十勝解是第一生。二作惡入地獄是第二生。三蒙光照燭生兜率天得十地果是第三生。此是第一功少獲益廣多門。

[0872a04] 第二諸天得果毛孔興華雲供佛所有香氣。若有眾生身蒙香者。一切業障皆悉消滅得成就香幢雲自在光明清淨善根。此是第二功少益多門。

[0872a08] 第三若有眾生見其蓋者。種清淨金網轉輪王位。得一恒河沙善根。此轉輪王位於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教化眾生。此是第三功少益多門。

[0872a12] 第四如是清淨金網轉輪王位放摩尼髻清淨光明。若有眾生遇斯光者。皆得菩薩第十地位。成就無量智慧光明。得十種清淨眼。乃至十種清淨意等。此是第四功少益多門。

[0872a16] 第五經云。佛子。假使有人以億那由他佛剎碎為微塵。一塵為一佛剎。以如是等微塵數佛剎。又碎為微塵。如是微塵悉置右手。持以東行過爾許微塵數世界。乃下一塵。如是東行盡此微塵。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如是十方所有世界。若著微塵乃至可思議不普手答言不也。若有眾生聞此譬喻。能生信解。當知更為希有奇特。佛言寶手如是。如汝所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譬喻而生信者。我授彼記。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獲如來無上智慧。此是第五功少獲益廣多門。

[0872a28] 第六經云。寶手設使有人以千億佛剎微塵數如上所說廣大佛土末為微塵。以此微塵依前譬喻。一一下盡乃至集成一佛國土。復末為塵。如是次第展轉乃至八十返。如是一切廣大佛土所有微塵數菩薩以業報清淨肉眼。於一念中悉能明見。亦見百億廣大佛剎微塵數佛。如頗梨鏡清淨光明。照曜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寶手如是。皆是清淨金網轉輪王甚深三昧福德善根之所成就。此是第六功少獲益廣多門。如是此經法門廣大無限。一念信解心無限。其心清淨無限。供養諸佛饒益一切眾生心無限。一念相應獲無限廣大之益。為明以根本無明便為根本智。所起善根皆廣大無限。為智無依等法界故。所作善根等法界故。如是一念聞法便獲廣大利益者。皆是於此教門生信樂種故。大綱如見。如來處胎現生娑婆穢土。出生滅度之佛。為劣解眾生權施接引之教。即三乘之教是也。如此經云為劣解眾生母胎出現。為上根眾生蓮華化生。如此華嚴經教門是法界普光明大智報佛所說非是出生滅度穢國之身故。是為上上根所說。學三乘教者。雖引此教門和會三乘法相行位。然心想不廣不稱教知將此教門同三乘三祇之教。只可迴權就實是乃契會聖心。何得迴實就權反虧聖說。乖迷昇進成佛何期。設致百萬億三大僧祇。終違聖旨。如三乘教中分分有此教在。只為學者不能了知佛開無上正詮迷者反生遮截。如金剛般若云。此經為大乘者說。為最上乘者說。即三乘權教是大乘故。最上乘者。一乘教是。如法華經是。迴三乘向一乘之教。舉龍女彰法界實理智之無時。即於一剎那之際示三生而成佛。為破三乘情塵劫執反稱是化。就三乘三祇之。劫為真。只為情翳多生反頗梨妙寶鏡而歸如銅鐵之明以閻浮檀明淨真金令同瓦礫之價。非是寶之咎也。只為別寶賄者無功。此以已上一段明一乘三乘十地竟。修行者。但以簡教修行遲速。須去世情大小彼我之言。但稱根即用。

[0872c09] 第二立隨位進修次第者。約立十門。

[0872c09] 一明十種信中信果成因門者。即十箇佛果。以不動智佛為首。以文殊師利覺首等十箇菩薩。為表修行之人。金色世界等十箇色世界。為所修之法。金色表法身。餘九是隨用為十信。是凡夫有為心修行。是色心起信故。是第二會普光明殿光明覺品所集之眾是。如善財見文殊師利。是表信心位。明自妙慧之理遍周因果終始故。

[0872c18] 二從信創昇佛果智慧門者。即第三昇須彌山上說十住位中十箇佛果下名同號。號之為月。是此位之果。法慧等十箇菩薩。是表入位修行之人十箇世界同名為華。是表入位開發慧華心開敷故。此表如善財童子於妙峯山得憶念諸佛智慧光明門。表初會佛智慧住佛所住故。此為十住。妙峯山者。是止中之妙慧也。為艮。為山。為止。為門闕。為童蒙。為初明。昇須彌山者亦同此。

[0872c27] 三明已居佛慧修行門者。即第四會夜摩天宮說十行法門是也。其中有十箇佛果。皆下名同號號之為眼。是此位修行之果。功德林等十箇同名為林菩薩。是表修行之人。十箇世界皆名為慧。是此位中智慧方便之法故。如善財表法中於三眼國見比丘林下經行。表行廣多覆育如林。經行表行無住故。三眼者。表智眼慧眼法眼等三眼。此兩位佛號十住位同名為月。十行同名為眼。十迴向十箇佛號上名悉同號之。為妙為表妙用智圓昇進功德妙在其先。一一是有所表。不浪施名。

[0873a10] 四大願理事悲智參融無盡門者。即第五會兜率天宮說十迴向。以無盡大願會融理智大悲令普賢行滿十箇佛果上名。號之為妙。是此位之果。十箇菩薩下名同號之為幢。是表此位修行之人。十箇世界號之為妙。是此位修行之法。明理智悲願萬行妙用為世界故。如善財表法中見鬻香長者號青蓮華者。是明此位法以將理智慈悲願行一切無盡差別智慧差別願行。以將迴向之蜜。合為一丸戒定慧之香。以無依住智遍周法界。對現色身隨病調伏。而與五分法身之香。而無所著。如青蓮華色香第一而無所著。和合願智悲法身十波羅蜜四攝四無量三十七助道之分世間出世間法。共為一法。猶如合香以將眾香合為一丸。

[0873a25] 五蘊修成德門者。第六會他化自在天宮說十地法。但修前迴向法令使德行功德。滿其十迴向願行更無別路。佛果世界。但取十迴向中妙用同功。不別安立。亦無他化天王遙見佛來敷座及迎佛等事。為明十地中法則如十迴向和會以終。但生熟不等。更無有異途故。但將十地十一地行門觀智。反資前果。猶如菔菜長葉資根。如善財表法中。善財見摩竭提國迦毘羅城主夜神名婆珊婆演底。此云春時主當。明此神春時主當苗稼。亦名依止無畏。謂與一切眾生作依止無畏。身出星宿照曜眾生。於身一一毛孔現行。化度無數惡道眾生。迦毘羅城者。此云黃色也。為明此城在閻浮提之處中。明中宮土為黃色。表十地契中道應真不偏故。此是如來示成道處國。夜神總是女神。以明凡得智成悲故。以女神表之。神者。應真其智則神故。其智不為不思而遍資萬有。此神表初歡喜地自第九迴向已來。直至第九地。總入神位明昇進智通。祐物無限。不為不思而智自遍故。且略言爾。廣在後文。凡是善財問善知識。發心久近在世多少者。皆是明成就長養大悲之行。住劫久遠明大悲深厚。在智久劫是一剎那故。如觀世音菩薩以名號及所說法號慈悲經。又是十迴向中。第七迴向中善知識。與第八迴向位中正趣菩薩。共成七八迴向悲智二門。皆須如是前後和會方了其經意。不可見一法而能了佛心。明此十地但如十迴向法蘊修成悲智滿前願故。是故初歡喜地得願求成滿心。以依前十迴向願心成滿故。

[0873b26] 六德滿行圓利生自在無限門者。在第三禪是第七會經。梵本未至。有百萬億偈。依菩薩瓔珞本業經說。此經是如來化三乘人却領三乘之眾。至菩提樹下說往昔初成正覺時。說華嚴經。一一排次重敘其會。至第三禪。如瓔珞本業經。說十一地等覺位為一生補處菩薩位。為此地普賢行滿十二地為妙覺如來故。以此為一生主也。如善財以行表法中。見佛母摩耶夫人。是其行故。明十地以智從悲成行門。即以夜天女神。及如來為太子時妻號瞿波。此云守護地。此十箇女眾成長大悲。守護大慈悲地也。如十一等覺位中行悲行滿。即從悲生智廣利益眾生。即以見佛母表之。母是慈悲之義。出生大智化利眾生。即等覺位中十箇善知識是也。故云摩耶生佛。佛是智故。

[0873c13] 七德行圓滿成佛果終門者。即如第八會普光明殿說十一品經。以十定品為初。次十通十忍阿僧祇如來壽量。菩薩住處。佛不思議如來十身相海。如來隨好光明功德。普賢行如來出現等品。准初會中問處并有十頂未有說處。亦是來文未具。總是如善財表法中見彌勒菩薩是其行也。明是同其善財一生成佛果故。遂於樓閣之內現三生之行。總在如今。三生者。一過去久遠見道修行生。二現在得果圓滿生。三當來示現成正覺生。總在樓閣之內。如今現前無古今。去來現在不可得故。然亦不廢三生之相。現在其中。但以智知為隨俗利人故。即三生也。若約真論無發菩提心時。無修行見道時。無現生得果時。無當來示成正覺時。以三世及心量無性體故。無安立故。無處無依住故。名之成佛之時也。若見自心有能發菩提心時當來成正覺時。即為情識生滅不名發心時故。以是義故。信心及佛果總不離普光明殿。乃至常行普賢無始終之行。離世間品總不離普光明殿。明因果同本不動普光明大智。以為昇進功終故。時復無體。智復無依故彌勒令善財却見初友文殊師利即明至果不移因善財念見文殊。便聞普賢菩薩名。及自見其身入普賢身者。明表正覺之因不移行果。總明圓會因果行總一時滿故。為智境界上能含一切眾生情量多劫是一時故。明智無情有故。但不離十信中不動智佛。無前中後際故。此如文殊師利十信中說偈云。一念普觀無量劫。無去無來無住處。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

[0874a15] 八普賢行海常行門者。即如第九會中說離世間品是。常在世間無限利生。不與情合作業相應。即如善財所表行中憶念文殊初友便聞普賢名及見自身入普賢身是也。此是自成佛果竟。常行普賢無始終行。此普賢行亦明不移本普光明無依住智。古人釋云。重會普光法堂三會普光法堂。總非重及三故。大體明但以一箇普光明無依住大智。圓會初發心因及佛果并行行滿。此三事總不離此智。時亦不遷。為明依智發心始終無情見之跡故。

[0874a26] 九如來不出不沒佛智恒果門者。即如第十會中說法界一品經。是以法界佛之恒果故。

[0874a28] 十表通信六位人法所進求門者。即如覺城東會大塔廟處善財見文殊菩薩并已下入位中五位善知識是也。此已上十門。從普光明殿說十信以來總重敘。使令學者易解經意故。并以略舉。善財知識表法次第和會令易解故。

[0874b05] 第三重敘佛所說法處及座體者。其義有三。一敘說法之處及意趣。二敘放光之處及意趣。三敘座體及意趣。

[0874b08] 一敘說法處及意趣者。其處有十。其意趣有十二。

[0874b10] 第一菩提場菩提樹下一會在熙連河邊。去優樓頻螺迦葉聚落五里。是一牛吼地。是阿蘭若處得道。依世間法。如此是化眾生法則。佛無此也。乃至昇天總是所表法則。若望如來。以智體遍周十方恒遍而無來去。對現色身故。此明與世成法有可倣學也。此一段是如來舉自果法勸眾生修行門。

新華嚴經論卷第二十二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6 冊 No. 1739 新華嚴經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