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T27n1545_109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第109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27 冊 » No.1545 » 第 109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智蘊第三中七聖納息第五之一

[0562a25] 隨信行乃至俱解脫。於八智幾成就。幾不成就。如是等章及解章義。既領會已次應廣釋。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止他宗顯正理故。謂或有執。無實成就不成就性。為遮彼執顯成就性不成就性體俱實有故作斯論。問何故此中及後定蘊俱依七種補特伽羅而作論。前於結蘊不善納息。唯依五種補特伽羅而作論耶。答是作論者意欲爾故。乃至廣說。復次前結蘊中依有結者而作論故。不說後二補特伽羅。此及定蘊依有智定補特伽羅。而作論故亦說後二。復次前結蘊中以補特伽羅為章。以煩惱為門故不說後二。此及定蘊以補特伽羅為章。以智定為門故亦說後二。以慧解脫及俱解脫雖無煩惱。而有智定故具說七補特伽羅。廣辯七種補特伽羅如前結蘊不善納息答隨信行於八智。或成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義不定故。謂苦法智忍時無他心智一。有他心智二者。若未離欲染入正性離生。不成就他心智故名無他心智。彼成就一世俗智。若已離欲染入正性離生。成就他心智故名有他心智。彼成就世俗他心二智。苦法智苦類智忍時。無他心智三有他心智四者。此二心頃若不成就他心智但成就三。謂法智苦智世俗智。若成就他心智則成就四。謂前三加他心智。後位增智准前應知。隨法行亦爾者。如隨信行或成就一乃至八故。以此二聖地等道等所依身等離染亦等。唯根有異。謂隨信行是鈍根攝。若隨法行是利根攝。信勝解於八智或成就七八。謂無他心智七。有他心智八者。謂未離欲染不成就他心智故唯成就七。若已離欲染亦成就他心智故具成就八。見至亦爾者如信勝解。或成就七。或具八故。以此二聖地。等道等所依身等離染亦等。唯根有異准前應知。身證慧解脫俱解脫。於此八智皆成就者。以此三聖皆已離欲染具成就八智故。

[0562c05] 隨信行乃至俱解脫。於八智成就過去幾未來幾現在幾。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止他宗顯正理故。謂或有執過去未來俱非實有。為遮彼執顯彼實有。復次前雖總說成就八智。未依三世分別多少。今欲說之故作斯論。答隨信行於八智。苦法智忍時無他心智過去未來一。現在無有他心智過去未來二。現在無者無他心智有他心智義如前說。一謂世俗智。二謂世俗他心智。忍非智故現在都無。苦法智時。無他心智過去一者。謂世俗智未來三者。謂法智苦智世俗智。現在二者謂法智苦智。有他心智過去二未來四。現在二者過去未來加他心智現在不加。以他心智見道決定無容現前亦不修故。後位增智准前應知。隨法行亦爾者。此二地等廣說如前。信勝解於八智。無他心智未來七。有他心智未來八。過去若已滅不失。現在若現在前者。過去若已滅非得果練根及退故失則成就。若未已滅設已滅三緣故。失則不成就。此說無漏智。或他心智非世俗智。以世俗智過去未來定成就故現在或一或二或三。若無心時都不成就。見至亦爾者准前應知。身證等三如文具說。已滅不失謂若已滅非練根等及退故失則成就。

[0563a01] 隨信行乃至俱解脫。法智乃至道智現在前時。幾智現在前耶。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止他宗顯正理故。謂或有執。諸智雖可一一現前不得有二。為遮彼執顯智現前或一或二或復三種。有餘復執。入現觀時總觀四諦。四智頓起為遮彼執顯現觀時。各別觀諦無二諦智俱時起義況得起多。或復有執。多識俱生多智並起。為遮彼執顯一有情一剎那中唯起一識。智體亦爾故作斯論。答隨信行法智現在前時。二智現在前。謂法苦智二。廣說乃至道智現在前時二智現在前。謂道法智。二者謂見道位七智現在前時。一一剎那智體雖一而義說二。謂對治故或名法智或名類智。行相故或名苦智乃至或名道智。隨法行亦爾者。此二地等廣說如前。信勝解法智現在前時。或二三智現在前。謂法苦智二廣說乃至道智現在前時。或二三智現在前。謂道法智非他心智二。是他心智三。道類智非他心智二。是他心智三者。謂修道位諸智現在前時。一一剎那智體雖一。而義說二或義說三。謂無漏智現在前時。若苦集滅智及他心智所不攝道智但義說二。謂對治故或名法智。或名類智。行相故或名苦智。乃至或名道智。若他心智所攝道智則義說三。謂對治故或名法智或名類智。行相故名道智。加行故名他心智。有漏智現在前時。若非他心智則唯一智。謂世俗智。若是他心智則義說二。謂自性故名世俗智。加行故名他心智。見至身證亦爾者。謂位等故諸智現前義相似故。慧解脫法智現在前時。或二三智現在前。謂法苦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廣說乃至道智現在前時。或二三智現在前。謂道法智。非盡無生他心智二。是盡或無生或他心智三。道類智非盡無生他心智二。是盡或無生或他心智三者。謂無學位諸智現在前時。一一剎那智體雖一而義說二。或義說三。謂無漏智現在前時若盡無生智所不攝苦集滅智。及盡無生他心智所不攝道智但義說二。謂對治故或名法智。或名類智。行相故或名苦智。乃至或名道智。若盡或無生智所攝苦集滅智。及盡或無生。或他心智所攝道智則義說三。謂對治故或名法智。或名類智。行相故或名苦智。乃至或名道智。事辦故或名盡智。因圓故或名無生智。加行故或名他心智。有漏智現在前時。若非他心智則唯一智。謂世俗智若是他心智則義說二。謂自性故名世俗智。加行故名他心智。問何故盡智無生智他心智體不相雜耶。答盡無生智非見自性。他心智是見自性故不相雜。盡智無生智所起行相互有異故亦不相雜。謂苦我已知等是盡智所起行相。不復當知等是無生智所起行相。俱解脫亦爾者。謂位等故。隨信行乃至俱解脫於三三摩地幾成就幾不成就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止他宗顯正理故。謂或有執。三三摩地體唯是一義說三種。為遮彼執顯此三種自性各異故作斯論。答隨信行於三三摩地。滅法智忍未已生成就二。已生成就三者。謂滅法智忍未現在前但成就空無願二。苦法智忍時二雙修故。滅法智忍已生。乃至道類智忍現在前時皆成就三。復成就無相故。隨法行亦爾者。此二地等廣說如前。信勝解乃至俱解脫於三三摩地皆成就者已具得故。

[0563c07] 隨信行乃至俱解脫。於三三摩地。成就過去幾未來幾現在幾。答隨信行於三三摩地。若依空入正性離生苦法智忍時。過去無。未來二現在一。廣說乃至滅法智。乃至道類智忍時過去二。未來三。現在一者。謂若依空入正性離生。見苦初心頃過去無。見苦四心頃現在一。謂空見苦後三心頃。及見集初心頃過去一。謂空見集後三心頃。見滅初心頃過去二。謂空無願見苦見集各四心頃未來二。謂空無願見滅四心頃現在一。謂無相見集四心頃見道三心頃現在一。謂無願見滅後三心頃。見道三心頃皆過去具三。見滅四心頃見道三心頃皆未來亦具三。若依無願入正性離生應知亦爾。有差別者。謂過去定無。空唯有一或二見苦見集各四心頃見道三心頃皆現在一。謂無願。問何等補特伽羅依空入正性離生。何等補特伽羅依無願入正性離生耶。答若見行者依空入正性離生。若愛行者依無願入正性離生。唯除菩薩。雖是愛行而依空入正性離生。又見行者復有二種。著我見者依非我行相入正性離生。著我所見者依空行相入正性離生。諸愛行者亦有二種。我慢增者依非常行相入正性離生。懈怠增者依苦行相入正性離生。復次若利根者多依空入正性離生。若鈍根者多依無願入正性離生。如利根鈍根乃至開智說智應知亦爾。若依無願入正性離生者。彼或依無願無相離三界染盡眾同分空不現前。隨法行亦爾者。此二地等廣說如前。信勝解乃至俱解脫。於三三摩地皆未來三。過去若已滅不失。現在若現在前者。此皆准前應知其相。隨信行乃至俱解脫空無願無相三摩地現在前時。幾智現在前耶。答隨信行空三摩地現在前時。或二或無。廣說乃至俱解脫亦爾者。謂見道中忍時無智。智時有二智。修道中苦集滅智時有二智。道智時或二或三智。無學道中苦集滅智。無學正見攝者一一有二智。非無學正見攝者。一一有三智。道智若非無學正見攝者有三智。若是無學正見攝他心智者亦有三智。即此若非他心智者唯有二智。問何故盡無生智不與空三摩地相應耶。答行相異故。謂空行相非盡無生智。若盡無生智行相非空。復次空三摩地與見相應。盡無生智非見性故。復次空三摩地自性是勝義。所起行相亦是勝義。盡無生智自性雖是勝義。而所起行相非勝義。謂此智後作是念言。我生已盡等有我行相是世俗攝非勝義故。

[0564a27] 隨信行乃至俱解脫。三無漏根七覺支八道支隨應現在前時。幾智現在前耶。答隨信行未知當知根現在前時。或二或無。廣說乃至俱解脫亦爾者。謂見道中八忍時全無智。七智時各有二智。修道中苦集滅智時各有二智。道智時或有二智或有三智。無學道中苦集滅道智。皆或有二智或有三智准前應知。問此中數說慧解脫者起他心智。此起必依根本靜慮。若慧解脫亦能現起根本靜慮。豈不違害蘇尸摩經。彼經中說。慧解脫者不能現起根本靜慮。答慧解脫有二種。一是少分。二是全分。少分慧解脫於四靜慮能起一二三。全分慧解脫於四靜慮皆不能起。此論中說少分慧解脫。故能起他心智。蘇尸摩經說全分慧解脫。彼於四靜慮皆不能起。如是二說俱為善通。由此少分慧解脫者。乃至能起有頂等至但不得滅定。若得滅定名俱解脫。諸法法智相應。彼法類智相應耶。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止他宗顯正理故。謂或有執。心心所法。一一而生無相應義。為遮彼執顯心心所必俱時生有相應義。或復有執。心心所法前後相應。有餘復執。自性與自性相應。為遮彼執顯相應者必俱時生。別有自體故作斯論。此中諸法由三緣故。互相交涉對顯相應。謂或有法由相攝故。互相交涉如智與智。或復有法由相應故互相交涉如智與三摩地。或復有法由相攝相應故互相交涉如智與根覺支道支。是謂此處略毘婆沙。諸法法智相應。彼法類智相應耶。答不爾。設法類智相應。彼法法智相應耶。答不爾。所以者何。非一心故。所緣異故。對世俗智亦爾。所以者何。非一心故。有漏無漏聚各異故。諸法法智相應。彼法他心智相應耶。答應作四句。義不定故。有法法智相應非他心智。謂他心智所不攝法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苦集滅法智。及他心智所不攝道法智相應法。有法他心智相應非法智。謂法智所不攝他心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類智世俗智所攝他心智相應法。有法法智相應亦他心智。謂法智所攝他心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此相應九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尋伺及心。有法非法智相應。亦非他心智。謂法智他心智。及法智他心智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此中法智他心智者。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法智他心智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者不攝。除彼自性不相應。除彼相應。取諸餘心心所法。此法是何。謂苦集滅類智他心智所不攝。道類智相應聚。無漏忍相應聚。他心智不相應一切有漏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者。謂一切色無為心不相應行。皆非法智相應亦非他心智無所緣故。對苦集滅道智及正見亦爾者。如法智對他心智作四句。此對苦集滅道智及八道支中正見亦爾。

[0564c24] 諸法法智相應彼法空三摩地相應耶。答應作四句。此中法智與三三摩地相應。空三摩地與二智二忍相應。二智者。謂苦法智苦類智。二忍者。謂苦法智忍苦類智忍。是故此中作大四句。有法法智相應非空。謂法智相應空。及空不相應法智相應法。此中法智相應空者。謂法智俱生空三摩地。此與法智相應非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空不相應法智相應法者。謂無願無相俱生法智相應法。有法空相應非法智。謂空相應法智。及法智不相應。空相應法。此中空相應法智者。謂空俱生法智。此與空相應非法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法智不相應空相應法者。謂苦類智及苦忍俱生空三摩地相應法。有法法智相應亦空。謂二相應法。此中二相應法者。謂法智空俱生聚中。除二自性。諸餘心心所法。此法是何。謂二相應八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尋伺及心。有法非法智相應亦非空。謂法智不相應空。空不相應法智。及法智空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此中法智不相應空者。謂苦類智及苦忍俱生空三摩地。此非法智相應是他聚故。亦非空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空不相應法智者。謂無願無相俱生法智。此非空相應是他聚故。亦非法智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及法智空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者不攝。除二自性不相應。除二相應。取諸餘心心所法。此法是何。謂法智不相應無願無相相應聚。及一切有漏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者。謂一切色無為心不相應行。皆非法智相應。亦非空無所緣故。對無願無相喜覺支正思惟亦爾者。如法智對空作大四句。此對無願無相喜覺支正思惟亦爾。

[0565a29] 諸法法智相應。彼法未知當知根相應耶。答應作四句義不定故。有法法智相應非未知當知根。謂未知當知根所不攝法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已知根具知根所攝法智相應法。此與法智相應非未知當知根。是他聚故。有法未知當知根相應非法智。謂未知當知根所攝法智。及法智不攝不相應未知當知根相應法。此中未知當知根所攝法智者。謂未知當知根俱生聚中法智。此與未知當知根相應非法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法智不攝不相應未知當知根相應法者。謂諸類智及無漏忍俱生聚中。未知當知根相應法。此與未知當知根相應非法智。是他聚故。有法法智相應亦未知當知根。謂未知當知根所攝法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餘八根及彼相應。餘非根心所法。有法非法智相應亦非未知當知根。謂未知當知根所不攝法智。及法智未知當知根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此中未知當知根所不攝法智者。謂已知根具知根俱生聚中法智。此非法智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亦非未知當知根相應。是他聚故。及法智未知當知根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者。謂法智不攝不相應。已知根具知根俱生聚中心心所法。及一切有漏心心所法。皆非法智相應。亦非未知當知根。是他聚故。色無為心不相應行者。謂一切色無為心不相應行皆俱不相應。無所緣故。對已知具知根亦爾者。如法智對未知當知根有四句。此對已知根具知根亦爾。

[0565c01] 諸法法智相應彼法念覺支相應耶。答應作四句義不定故。有法法智相應非念謂法智相應念覺支。此與法智相應非念。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有法念覺支相應非法智。謂法智及法智不相應念覺支相應法。此中法智者。謂念覺支俱生法智。此與念覺支相應非法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法智不相應。念覺支相應法者。謂無漏忍及類智俱生聚中念覺支相應法。此與念覺支相應非法智。是他聚故。有法法智相應亦念。謂二相應法即法智俱生聚中除法智及念。諸餘心心所法與二相應。此復是何。謂二相應八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尋伺及心。有法非法智相應亦非念。謂法智不相應念覺支。及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此中法智不相應念覺支者。謂無漏忍類智俱生聚中念覺支。此非法智相應是他聚故。亦非念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餘心心所法者。此非無漏心心所法。但是有漏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者。謂一切色無為心不相應行。皆俱不相應無所緣故。對精進輕安定捨覺支正精進正念正定亦爾者。如法智對念覺支有四句。此對精進覺支乃至正定亦爾。諸法法智相應。彼法擇法覺支相應耶。答諸法法智相應。亦擇法覺支法智。皆是擇法覺支攝故。有法擇法覺支相應非法智。謂法智所不攝擇法覺支相應法。此法是何。謂無漏忍類智俱生聚中擇法覺支相應法。此與擇法覺支相應非法智。是他聚故。如法智對後。類智對後亦爾者。如法智對類智。乃至正定類智對他心智乃至正定亦爾。諸法他心智相應。彼法世俗智相應耶。答應作四句義不定故。有法他心智相應非世俗智。謂世俗智所不攝他心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無漏他心智相應法。有法世俗智相應非他心智。謂他心智所不攝世俗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他心智所不攝。諸善染污無覆無記世俗智相應法。有法他心智相應亦世俗智。謂他心智所攝世俗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此相應。九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尋伺及心。有法非他心智相應。亦非世俗智。謂他心世俗智及他心世俗智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此中他心世俗智者。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他心世俗智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者。謂無漏忍苦集滅智。及他心智所不攝道智俱生聚心心所法。俱不相應是他聚故。色無為心不相應行者。謂一切色無為心不相應行俱不相應無所緣故。對道智擇法覺支正見亦爾者。如他心智對世俗智有四句。此對道智擇法覺支正見亦爾。諸法他心智相應。彼法苦智相應耶。答不爾。設法苦智相應彼法他心智相應耶。答不爾。對集滅智空無相三摩地未知當知根亦爾者。非一心故。或行相異故。或所緣異故。諸法他心智相應。彼法無願三摩地相應耶。答應作四句義不定故。有法他心智相應非無願。謂他心智相應無願及無願不相應他心智相應法。此中他心智相應無願者。謂他心智俱生無願。此與他心智相應非無願。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無願不相應他心智相應法者。謂有漏他心智相應法。此與他心智相應非無願是他聚故。有法無願相應非他心智。謂無願相應他心智。及他心智不相應無願相應法。此中無願相應他心智者。謂無願俱生他心智。此與無願相應非他心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他心智不相應無願相應法者。謂苦集無願。及他心智不相應。道無願相應法。此無願相應非他心智是他聚故。有法他心智相應亦無願。謂二相應法。即無漏他心智俱生聚中。除他心智及無願三摩地。諸餘心心所法。此法是何。謂八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尋伺及心。有法非他心智相應。亦非無願。謂他心智不相應無願。無願不相應他心智。及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此中他心智不相應無願者。謂苦集無願及他心智不相應道無願。此非他心智相應是他聚故。亦非無願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無願不相應他心智者。謂有漏他心智此非無願相應是他聚故。亦非他心智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諸餘心心所法者。謂空無相俱生聚中。心心所法及他心智不攝不相應有漏心心所法。此俱不相應是他聚故。色無為心不相應行者。謂一切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此俱不相應無所緣故。對念精進喜輕安定捨覺支正思惟正精進正念正定亦爾者。如他心智對無願有四句。此對六覺支四道支亦爾。

[0566c02] 諸法他心智相應。彼法已知根相應耶。答應作四句義不定故。有法他心智相應。非已知根。謂已知根所不攝他心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具知根所攝他心智相應。及有漏他心智相應心心所法。此法他心智相應非已知根是他聚故。有法已知根相應。非他心智。謂已知根所攝他心智。及他心智不攝不相應已知根相應法。此中已知根所攝他心智者。謂修道中無漏他心智。此與已知根相應非他心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他心智不攝不相應已知根相應法者。謂修道中苦集滅智俱生聚。及他心智所不攝道智。俱生聚中心心所法。此與已知根相應非他心智是他聚故。有法他心智相應亦已知根。謂已知根所攝他心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修道中無漏他心智相應法。即此相應八無漏根。及彼相應餘非根心所法。有法非他心智相應。亦非已知根。謂已知根所不攝他心智。及他心智已知根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此中已知根所不攝他心智者。謂具知根所攝他心智。及有漏他心智。此非他心智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亦非已知根相應是他聚故。及他心智已知根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者。謂未知當知根俱生聚心心所法。他心智不攝不相應。具知根俱生聚心心所法。他心智不攝不相應。有漏心心所法。此俱不相應是他聚故。色無為心不相應行者。謂一切色無為。心不相應行俱不相應無所緣故。對具知根亦爾者。如他心智對已知根有四句。此對具知根亦爾。諸法世俗智相應彼法苦智乃至正定相應耶。答不爾。設法苦智乃至正定相應。彼法世俗智相應耶。答不爾。所以者何。非一心故。苦智乃至正定皆無漏故。

[0567a08] 諸法苦智相應。彼法集智相應耶。答不爾。設法集智相應。彼法苦智相應耶。答不爾。對滅道智無相三摩地亦爾。所以者何。非一心故。行相異故。或所緣異故。諸法苦智相應。彼法空三摩地相應耶。答應作四句義不定故。有法苦智相應非空。謂苦智相應空。及空不相應苦智相應法。此中苦智相應空者。謂苦智相應空三摩地。此與苦智相應非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空不相應苦智相應法者。謂無願俱生苦智相應法。此與苦智相應非空是他聚故。有法空三摩地相應非苦智。謂空相應苦智。及苦智不相應空相應法。此中空相應苦智者。謂空三摩地俱生苦智。此與空相應非苦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苦智不相應空相應法者。謂苦忍俱生空相應法。此與空相應非苦智是他聚故。有法苦智相應亦空。謂二相應法。此法是何。謂苦智相應空。俱生聚中除苦智及空。諸餘心心所法。即八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尋伺及心。有法非苦智相應。亦非空。謂苦智不相應空。乃至廣說。此中苦智不相應空者。謂苦忍俱生空。此非苦智相應是他聚故。亦非空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空不相應苦智者。謂無願俱生苦智。此非苦智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亦非空相應是他聚故。及諸餘心心所法者。謂苦智不相應無願俱生聚心心所法。無相俱生聚心心所法。一切有漏心心所法。此俱不相應是他聚故。色無為心不相應行者。謂一切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此俱不相應無所緣故。對無願亦爾者。如苦智對空有四句。此對無願亦爾。對三無漏根七覺支八道支如法智說者。如法智對三無漏根等。此苦智對三無漏根等。廣說亦爾。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九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7 冊 No. 1545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楊忠權大德提供,厚觀法師提供,法雲寺出版之光碟,日本瑜伽行思想研究會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