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T12n0374_020 大般涅槃經 第20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12 冊 » No.0374 » 第 20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

梵行品第八之六

[0480b29] 爾時世尊,在雙樹間見阿闍世悶絕躄地,即告大眾:「我今當為是王住世至無量劫,不入涅槃。」

[0480c02]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當為無量眾生不入涅槃,何故獨為阿闍世王?」

[0480c04] 佛言:「善男子!是大眾中,無有一人謂我畢定入於涅槃,阿闍世王定謂我當畢竟永滅,是故悶絕,自投於地。善男子!如我所言,為阿闍世不入涅槃。如是密義,汝未能解。何以故?我言為者,一切凡夫。阿闍世者,普及一切造五逆者。又復為者,即是一切有為眾生。我終不為無為眾生而住於世。何以故?夫無為者,非眾生也。阿闍世者,即是具足煩惱等者。又復為者,即是不見佛性眾生。若見佛性,我終不為久住於世。何以故?見佛性者,非眾生也。阿闍世者,即是一切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又復為者,即是阿難、迦葉二眾。阿闍世者,即是阿闍世王、後宮妃后,及王舍城一切婦女。又復為者,名為佛性。言阿闍者,名為不生,世者名怨,以不生佛性故,則煩惱怨生,煩惱怨生故,不見佛性;以不生煩惱故,則見佛性,以見佛性故,則得安住大般涅槃。是名不生,是故名為為阿闍世。善男子!阿闍者名不生,不生者名涅槃,世名世法,為者名不污,以世八法所不污故,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不入涅槃。是故我言,為阿闍世,無量億劫不入涅槃。善男子!如來密語不可思議,佛法、眾僧亦不可思議,菩薩摩訶薩亦不可思議,大涅槃經亦不可思議。」

[0480c27] 爾時世尊,大悲導師,為阿闍世王,入月愛三昧。入三昧已,放大光明,其光清涼,往照王身,身瘡即愈,欝蒸除滅。王覺瘡愈,身體清涼,語耆婆言:「曾聞人說,劫將欲盡三月竝現,當是之時一切眾生患苦悉除。時既未至,此光何來照觸吾身,瘡苦除愈,身得安樂?」

[0481a04] 耆婆答言:「此非劫盡三月竝照,亦非火日、星宿、藥草、寶珠天光。」

[0481a06] 王又問言:「此光若非三月竝照、寶珠明者,為是誰光?」

[0481a07] 「大王當知,是天中天所放光明,是光無根無有邊際,非熱非冷、非常非滅、非色非無色、非相非無相、非青非黃、非赤非白。欲度眾生,故使可見、有相可說,有根、有邊、有熱有冷、青黃赤白。大王!是光雖爾,實不可說、不可覩見,乃至無有青黃赤白。」

[0481a12] 王言:「耆婆!彼天中天,以何因緣放斯光明?」

[0481a13] 「大王!今是瑞相將為大王。以王先言,世無良醫療治身心,故放此光,先治王身,然後治心。」

[0481a15] 言:「耆婆!如來世尊亦見念耶?」

[0481a16] 耆婆答言:「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於病子心則偏多。大王!如來亦爾,於諸眾生非不平等,然於罪者心則偏重,於放逸者佛則慈念,不放逸者心則放捨。何等名為不放逸者?謂六住菩薩。大王!諸佛世尊於諸眾生,不觀種姓、老少中年、貧富、時節、日月星宿、工巧、下賤、僮僕婢使,惟觀眾生有善心者,若有善心則便慈念。大王當知,如是瑞相,即是如來入月愛三昧所放光明。」

[0481a26] 王即問言:「何等名為月愛三昧?」

[0481a26] 耆婆答言:「譬如月光,能令一切優鉢羅花開敷鮮明;月愛三昧亦復如是,能令眾生善心開敷,是故名為月愛三昧。大王!譬如月光能令一切行路之人心生歡喜;月愛三昧亦復如是,能令修習涅槃道者心生歡喜,是故復名月愛三昧。大王!譬如月光,從初一日至十五日,形色光明,漸漸增長;月愛三昧亦復如是,令初發心諸善根本漸漸增長,乃至具足大般涅槃,是故復名月愛三昧。大王!譬如月光,從十六日至三十日,形色光明漸漸損減;月愛三昧亦復如是,光所照處,所有煩惱能令漸滅,是故復名月愛三昧。大王!譬如盛熱之時,一切眾生常思月光,月光既照,欝熱即除;月愛三昧亦復如是,能令眾生除貪惱熱。大王!譬如滿月,眾星中王、為甘露味,一切眾生之所愛樂;月愛三昧亦復如是,諸善中王為甘露味,一切眾生之所愛樂,是故復名月愛三昧。」

[0481b16] 王言:「我聞如來不與惡人同止坐起、語言談論,猶如大海不宿死屍、如鴛鴦鳥不住圊廁、釋提桓因不與鬼住、鳩翅羅鳥不棲枯樹;如來亦爾,我當云何而得往見?設其見者,我身將不陷入地耶?我觀如來,寧近醉象、師子虎狼、猛火絕焰,終不近於重惡之人。是故我今思忖是已,當有何心往見如來?」

[0481b22] 耆婆答言:「大王!譬如渴人,速赴清泉,飢者求食,怖者求救,病求良醫,熱求蔭涼,寒者求火,王今求佛亦應如是。大王!如來尚為一闡提等演說法要,何況大王非一闡提,而當不蒙慈悲救濟?」

[0481b27] 王言:「耆婆!我昔曾聞,一闡提者不信不聞、不能觀察、不得義理,何故如來而為說法?」

[0481b29] 耆婆答言:「大王!譬如有人,身遇重病,是人夜夢昇一柱殿,服蘇油脂及以塗身,臥灰食灰,攀上枯樹,或與獼猴遊行坐臥、沈水沒泥,墮墜樓殿、高山、樹木,象馬牛羊,身著青黃赤黑色衣,喜笑歌舞,或見烏鷲狐狸之屬,齒髮墮落,裸形枕狗臥糞穢中,復與亡者行住坐起,携手食噉,毒蛇滿路而從中過,或復夢與被髮女人共相抱持,多羅樹葉以為衣服,乘壞驢車正南而遊。是人夢已,心生愁惱,以愁惱故,身病踰增,以病增故,諸家親屬遣使命醫。所可遣使,形體缺短,根不具足,頭蒙塵土,著弊壞衣,載故壞車,語彼醫言:『速疾上車。』爾時良醫即自思惟:『今見是使,相貌不吉,當知病者難可療治。』復作是念:『使雖不吉,當復占日,為可治不?若四日、六日、八日、十二日、十四日,如是日者,病亦難治。』復作是念:『日雖不吉,當復占星,為可治不?若是火星、金星、昴星、閻羅王星、濕星、滿星,如是星時,病亦難治。』復作是念:『星雖不吉,復當觀時,若是秋時、冬時,及日入時、夜半時、月入時,當知是病亦難可治。』復作是言:『如是眾相,雖復不吉或定不定,當觀病人,若有福德皆可療治,若無福德,雖吉何益。』思惟是已,尋與使俱,在路復念:『若彼病者,有長壽相則可療治,短壽相者則不可治。』即於前路見二小兒,相牽鬪諍,捉頭拔髮,瓦石刀杖共相撩打,見人持火自然殄滅,或見有人斫伐樹木,或復見人手曳皮革隨路而行,或見道路有遺落物,或見有人執持空器,或見沙門獨行無侶,復見虎狼烏鷲野狐,見是事已,復作是念:『所遣使人,乃至道路所見諸相,悉皆不祥,當知病者定難療治。』復作是念:『我若不往,則非良師,如其往者,不可救療。』復更念言:『如是眾相,雖復不祥,且當捨置,往至病所。』思惟是已,復於前路,聞如是聲,所謂亡失、死喪、崩破、壞折、剝脫、墮墜、焚燒、不來、不可療治、不能拔濟。復聞南方有飛鳥聲,所謂烏鷲、舍利鳥聲,若狗、若鼠、野狐、兔猪,聞是聲已,復作是念:『當知病者,難可療治。』

[0482a09] 「爾時即入病人舍宅,見彼病人數寒數熱、骨節疼痛、目赤流淚、耳聲聞外、咽喉結痛、舌上裂破、其色正黑、頭不自勝、體枯無汗、大小便利擁隔不通、身卒肥大、紅赤異常、語聲不均或麁或細、舉、異色青黃、其腹脹滿、言語不了。醫見是已,問瞻病言:『病者來意志云何?』答言:『大師!其人本來敬信三寶及以諸天,今者變異,敬信情息。本憙惠施今者慳悋,本性少食今則過多,本性弊惡今則和善,本性慈孝恭敬父母今於父母無恭敬心。』醫聞是已,即前嗅之,優鉢羅香、沈水雜香、畢迦多香、多伽羅香、多摩羅跋香、欝金香、栴檀香,炙肉臭、蒱桃酒臭、燒筋骨臭、魚臭、糞臭,知香臭已,即前觸身,覺身細軟,猶如繒綿、劫貝娑花,或硬如石、或冷如氷、或熱如火、或澁如沙。爾時良醫見如是等種種相已,定知病者必死不疑,然不定言是人當死,語瞻病者:『吾今劇務,明當更來,隨其所須,恣意勿遮。』即便還家。明日使到,復語使言:『我事未訖,兼未合藥。』智者當知,如是病者,必死不疑。

[0482a29] 「大王!世尊亦爾,於一闡提輩,善知根性而為說法。何以故?若不為說,一切凡夫當言如來無大慈悲,有慈悲者名一切智,若無慈悲,云何說言一切智人?是故如來為一闡提而演說法。大王!如來世尊見諸病者,施法藥,病者不服,非如來咎。大王!一闡提輩分別有二:一者得現在善根,二者得後世善根。如來善知一提輩能於現在得善根者,則為說法;後世得者,亦為說法,今雖無益,作後世因。是故如來為一闡提演說法要。一闡提者復有二種:一者利根,二者中根。利根之人於現在世能得善根,中根之人後世則得,諸佛世尊不空說法。大王!譬如淨人,墜墮圊廁,有善知識見而愍之,尋前捉髮而拔出之。諸佛如來亦復如是,見諸眾生墮三惡道,方便救濟令得出離,是故如來為一闡提而演說法。」

[0482b16] 王語耆婆:「若使如來審如是者,明當選擇良日吉星,然後乃往。」

[0482b17] 婆白王:「大王!如來法中,無有選擇良日吉星。大王!如重病人猶不看日、時節、吉凶,惟求良醫。王今病重,求佛良醫,不應選擇良時好日。大王!如栴檀火及蘭火,二俱燒相,無有異也,吉日凶日,亦復如是。若到佛所,俱得滅罪,惟願大王今日速往。」

[0482b23] 爾時大王即命一臣名曰吉祥,而告之言:「大臣當知,吾今欲往佛世尊所,速辦供養所須之具。」

[0482b25] 言:「大王!善哉,善哉!所須供具一切悉有。」

[0482b26] 闍世王與其夫人,嚴駕車乘一萬二千,姝壯大象其數五萬,一一象上各載三人,齎持幡蓋、花香、伎樂、種種供具,無不備足,導從馬騎有十八萬,摩伽陀國所有人民尋從王者,其數足滿五十八萬。

[0482c02] 爾時拘尸那城所有大眾滿十二由旬,悉皆遙見阿闍世王與其眷屬尋路而來。爾時佛告諸大眾言:「一切眾生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近因緣者,莫先善友。何以故?阿闍世王若不隨順耆婆語者,來月七日必定命終墮阿鼻獄,是故近因莫若善友。」

[0482c08] 阿闍世王復於前路聞舍婆提毘流離王乘船入海遇火而死,瞿伽離比丘生身入地至阿鼻獄,須那剎多作種種惡到於佛所眾罪得滅,聞是語已語耆婆言:「吾今雖聞如是二語,猶未審定。汝來耆婆!吾欲與汝同載一象,設我當入阿鼻地獄,冀汝捉持不令我墮。何以故?吾昔曾聞得道之人不入地獄。」

[0482c16] 爾時佛告諸大眾言:「阿闍世王猶有疑心,我今當為作決定心。」

[0482c17]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持一切,白佛言:「世尊!如佛先說,一切諸法皆無定相,所謂色無定相,乃至涅槃亦無定相,如來今者云何而言,為阿闍世作決定心?」

[0482c20] 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我今定為阿闍世王作決定心。何以故?若王疑心可破壞者,當知諸法無有定相,是故我為阿闍世王作決定心,當知是心為無決定。善男子!若彼王心是決定者,王之逆罪云何可壞?以無定相,其罪可壞,是故我為阿闍世王作決定心。」

[0482c26] 爾時大王即到娑羅雙樹間,至於佛所,仰瞻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猶如微妙真金之山。爾時世尊出八種聲告言:「大王。」時阿闍世左右顧視,「此大眾中誰是大王?我既罪戾,又無福德,如來不應稱為大王。」爾時如來即復喚言:「阿闍世大王。」

[0483a03] 時王聞已,心大歡喜,即作是言:「如來今日顧命語言,真知如來於諸眾生,大悲憐愍,等無差別。」白佛言:「世尊!我今疑心永無遺餘,定知如來真是眾生無上大師。」

[0483a06] 時迦葉菩薩語持一切菩薩言:「如來已為阿闍世王作決定心。」

[0483a08] 爾時阿闍世王即白佛言:「世尊!假使我今得與梵王釋提桓因坐起飲食,猶不欣悅;得遇如來一言顧命,深以欣慶。」爾時阿闍世王,即以所持幡蓋、香花、伎樂供養,前禮佛足,右遶三匝,禮敬畢已,却坐一面。

[0483a14] 爾時佛告阿闍世王言:「大王!今當為汝說正法要,汝當一心,諦聽!諦聽!凡夫常當繫心觀身,有二十事:一、所謂我,此身中空,無無漏,二、無諸善根本,三、我此生死未得調順,四、墮墜深坑無處不畏,五、以何方便得見佛性,六、云何修定得見佛性,七、生死常苦無常我淨,八、八難之難難得遠離,九、恒為怨家之所追逐,十、無有一法能遮諸有,十一、於三惡趣未得解脫,十二、具足種種諸惡邪見,十三、亦未造立度五逆津,十四、生死無際未得其邊,十五、不作諸業不得果報,十六、無有我作他人受果,十七、不作樂因終無樂果,十八、若有造業果終不失,十九、因無明生亦因而死,二十、去來現在常行放逸。大王!凡夫之人常於此身,當作如是二十種觀。作是觀已不樂生死,不樂生死則得正觀。爾時次第觀心生相、住相、滅相;次第觀心生住滅相,定、慧、進、戒,亦復如是;觀生住滅已,知心相乃至戒相,終不作惡,無有死畏、三惡道畏。若不繫心觀察如是二十事者,心則放逸,無惡不造。」

[0483b04] 阿闍世言:「如我解佛所說義者,我從昔來,初未曾觀是二十事,故造眾惡,造眾惡故,則有死畏、三惡道畏。世尊!自我招殃,造茲重惡,父王無辜,橫加逆害。是二十事設觀不觀,必定當墮阿鼻地獄。」

[0483b09] 佛告大王:「一切諸法性相無常、無有決定,王云何言,必定當墮阿鼻地獄?」

[0483b10] 阿闍世王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無定相者,我之殺罪亦應不定;若殺定者,一切諸法則非不定。」

[0483b12] 言:「大王!善哉,善哉!諸佛世尊說一切法悉無定相,王復能知殺亦不定,是故當知殺無定相。大王!如汝所言,先父無辜橫加逆害者,何者是父?但於假名眾生五陰,妄生父想。於十二入、十八界中,何者是父?若色是父,四陰應非;若四是父,色亦應非。若色非色合為父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色與非色,性無合故。大王!凡夫眾生於是色陰妄生父想,如是色陰亦不可害。何以故?色有十種,是十種中,唯色一種,可見可持、可稱可量、可牽可縛。雖可見縛,其性不住,以不住故不可得見、不可捉持、不可稱量、不可牽縛。色相如是,云何可殺?若色是父,可殺可害、獲罪報者;餘九應非。若九非者,則應無罪。大王!色有三種:過去、未來、現在。過去、現在則不可害。何以故?過去過去故,現在念念滅故;遮未來故名之為殺。如是一色,或有可殺,或不可殺,有殺不殺,色則不定。若色不定殺亦不定,殺不定故報亦不定。云何說言定入地獄?

[0483c02] 「大王!一切眾生所作罪業凡有二種:一者輕,二者重。若心口作,則名為輕;身口心作,則名為重。大王!心念口說,身不作者,所得報輕。大王!昔日口不勅殺,但言削足。大王!若勅侍臣立斬王首,坐時乃斬猶不得罪,況王不勅云何得罪?王若得罪,諸佛世尊亦應得罪。何以故?汝父先王頻婆娑羅,常於諸佛種諸善根,是故今日得居王位。諸佛若不受其供養則不為王,若不為王,汝則不得為國生害。若汝殺父當有罪者,我等諸佛亦應有罪。若諸佛世尊無有罪者,汝獨云何而得罪耶?大王!頻婆娑羅往有惡心,於毘富羅山遊行獵鹿,周遍壙野悉無所得,唯見一仙五通具足,見已即生瞋恚惡心:『我今遊獵所以不得,正坐此人。』驅逐令去,即勅左右而令殺之。其人臨終,生瞋惡心,退失神通,而作誓言:『我實無辜,汝以心口,橫加戮害,我於來世亦當如是,還以心口而害於汝。』時王聞已,即生悔心,供養死屍。是王如是尚得輕受,不墮地獄;況王不爾,而當地獄受果報耶?先王自作還自受之,云何令王而得殺罪?如王所言,父王無辜者。大王!云何言無?夫有罪者則有罪報,無惡業者則無罪報。汝父先王若無辜罪,云何有報?頻婆娑羅於現世中,亦得善果及以惡果,是故先王亦復不定,以不定故殺亦不定,殺不定故,云何而言定入地獄?

[0483c29] 「大王!眾生狂惑凡有四種:一者貪狂,二者藥狂,三者呪狂,四者本業緣狂。大王!我弟子中有是四狂,雖多作惡,我終不記是人犯戒。是人所作,不至三惡,若還得心,亦不言犯。王本貪國,逆害父王,貪狂心作,云何得罪?大王!如人酒醉,逆害其母,既醒寤已,心生悔恨,當知是業亦不得報。王今貪醉,非本心作,若非本心,云何得罪?大王!譬如幻師,四衢道頭,幻作種種男女、象馬、瓔珞、衣服,愚癡之人謂為真實,有智之人知非真有。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大王!譬如山間響聲,愚癡之人謂之實聲,有智之人知其非真。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大王!如人有怨,詐來親附,愚癡之人謂為實親,智者了達乃知虛詐。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大王!如人執鏡,自見面像,愚癡之人謂為真面,智者了達知其非真。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大王!如熱時炎,愚癡之人謂之是水,智者了達知其非水。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大王!如乾闥城,愚癡之人謂為真實,智者了達知其非真。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大王!如人夢中受五欲樂,愚癡之人謂之為實,智者了達知其非真。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

[0484a25] 「大王!殺法、殺業、殺者、殺果及以解脫,我皆了之,則無有罪。王雖知殺,云何有罪?大王!譬如有人,主知典酒,如其不飲,則亦不醉,雖復知火,亦不燒然。王亦如是,雖復知殺,云何有罪?大王!有諸眾生,於日出時作種種罪,於月出時復行劫盜,日月不出則不作罪;雖因日月令其作罪,然此日月實不得罪。殺亦如是,雖復因王,王實無罪。大王!如王宮中,常勅屠羊,心初無懼。云何於父,獨生懼心?雖復人畜尊卑差別,寶命畏死,二俱無異。何故於羊,心輕無懼?於父先王,生重憂苦?大王!世間之人是愛僮僕,不得自在,為愛所使,而行殺害,設有果報乃是愛罪。王不自在,當有何咎?大王!譬如涅槃,非有非無,而亦是有。殺亦如是,雖非有非無,而亦是有。慚愧之人則為非有,無慚愧者則為非無;受果報者名之為有,空見之人則為非有;有見之人則為非無,有有見者亦名為有。何以故?有有見者得果報故,無有見者則無果報;常見之人則為非有,無常見者則為非無。常常見者不得為無,何以故?常常見者,有惡業果故,是故常常見者,不得為無。以是義故,雖非有無,而亦是有。

[0484b18] 「大王!夫眾生者,名出入息,斷出入息,故名為殺,諸佛隨俗,亦說為殺。大王!色是無常,色之因緣亦是無常,從無常因生,色云何常?乃至識是無常,識之因緣亦是無常,從無常因生,識云何常?以無常故苦,以苦故空,以空故無我,若是無常、苦、空、無我,為何所殺?殺無常者得常涅槃,殺苦得樂,殺空得實,殺於無我而得真我。大王!若殺無常、苦、空、無我者,則與我同。我亦殺於無常、苦、空無我,不入地獄,汝云何入?」

[0484b28] 爾時阿闍世王,如佛所說觀色乃至觀識,作是觀已,即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色是無常乃至識是無常;我本若能如是知者,則不作罪。世尊!我昔曾聞,諸佛世尊常為眾生而作父母。雖聞是語,猶未審定,今則定知。世尊!我亦曾聞,須彌山王四寶所成,所謂金、銀、琉璃、頗梨;若有眾鳥隨所集處,則同其色。雖聞是言,亦不審定。我今來至佛須彌山,則與同色,與同色者,則知諸法無常、苦、空、無我。世尊!我見世間,從蘭子生蘭樹,不見蘭生栴檀樹,我今始見從蘭子生栴檀樹,蘭子者我身是也,栴檀樹者即是我心、無根、信也。無根者,我初不知恭敬如來,不信法、僧,是名無根。世尊!我若不遇如來世尊,當於無量阿僧祇劫在大地獄受無量苦;我今見佛,以是見佛所得功德,破壞眾生所有一切煩惱惡心。」

[0484c16] 佛言:「大王!善哉,善哉!我今知汝必能破壞眾生惡心。」

[0484c17] 「世尊!若我審能破壞眾生諸惡心者,使我常在阿鼻地獄,無量劫中為諸眾生受大苦惱,不以為苦。」

[0484c19] 爾時摩伽陀國無量人民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如是等無量人民發大心故,阿闍世王所有重罪即得微薄。王及夫人、後宮婇女,悉皆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484c23] 爾時阿闍世王語耆婆言:「耆婆!我今未死已得天身,捨於短命而得長命,捨無常身而得常身,令諸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是天身、長命、常身,即是一切諸佛弟子。」說是語已,即以種種寶幢、幡蓋、香花瓔珞、微妙伎樂而供養佛,復以偈頌而讚歎言:

「實語甚微妙,  善巧於句義,
 甚深祕密藏,  為眾故顯示。
 所有廣博言,  為眾故略說,
 具足如是言,  善能療眾生。
 若有諸眾生,  得聞是語者,
 若信及不信,  定知是佛說。
 諸佛常軟語,  為眾故說麁,
 麁語及軟語,  皆歸第一義。
 是故我今者,  歸依於世尊。
 如來語一味,  猶如大海水,
 是名第一諦,  故無無義語。
 如來今所說,  種種無量法,
 男女大小聞,  同獲第一義。
 無因亦無果,  無生及無滅,
 是名大涅槃,  聞者破諸果。
 如來為一切,  常作慈父母,
 當知諸眾生,  皆是如來子,
 世尊大慈悲,  為眾故苦行。
 如人著鬼魅,  狂亂多所作,
 我今得見佛,  所得三業善,
 願以此功德,  迴向無上道。
 我今所供養,  佛法及眾僧,
 願以此功德,  三寶常在世。
 我今所當得,  種種諸功德,
 願以此破壞,  眾生四種魔。
 我遇惡知識,  造作三世罪,
 今於佛前悔,  願後更莫造。
 願諸眾生等,  悉發菩提心,
 繫心常思念,  十方一切佛。
 復願諸眾生,  永破諸煩惱,
 了了見佛性,  猶如妙德等。」

[0485b03] 爾時世尊讚阿闍世王:「善哉,善哉!若有人能發菩提心,當知是人則為莊嚴諸佛大眾。大王!汝昔已於毘婆尸佛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從是已來至我出世,於其中間曾墮於地獄受苦。大王當知,菩提之心乃有如是無量果報。大王!從今已往常當勤修菩提之心。何以故?從是因緣,當得消滅無量惡故。」

[0485b10] 爾時阿闍世王,及摩伽陀舉國人民從座而起,繞佛三匝,辭退還宮。

[0485b11] 天行品者如雜花說。

大般涅槃經嬰兒行品第九

[0485b14] 「善男子!云何名嬰兒行?善男子!不能起住、來去、語言,是名嬰兒。如來亦爾,不能起者,如來終不起諸法相;不能住者,如來不著一切諸法;不能來者,如來身行無有動搖;不能去者,如來已到大般涅槃;不能語者,如來雖為一切眾生演說諸法,實無所說。何以故?有所說者,名有為法。如來世尊非是有為,是故無說。又無語者,猶如嬰兒,語言未了,雖復有語,實亦無語。如來亦爾,未了者,即是諸佛祕密之言,雖有所說,眾生不解,故名無語。又嬰兒者,名物不一、未知正語,雖名物不一、未知正語,非不因此而得識物。如來亦爾,一切眾生方類各異,所言不同,如來方便隨而說之,亦令一切因而得解。又嬰兒者,能說大字。如來亦爾,說於大字,所謂婆啝,啝者有為,婆者無為,是名嬰兒。啝者名為無常,婆者名為有常,如來說常,眾生聞已,為常法故,斷於無常,是名嬰兒行。又嬰兒者,不知苦樂、晝夜、父母。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為眾生故,不知苦樂、無晝夜想,於諸眾生其心平等,故無父母親踈等相。又嬰兒者,不能造作大小諸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菩薩不造生死作業,是名不作。大事者即五逆也,菩薩摩訶薩終不造作五逆重罪;小事者即二乘心,菩薩終不退菩提心,而作聲聞辟支佛乘。又嬰兒行者,如彼嬰兒啼哭之時,父母即以楊樹黃葉,而語之言:『莫啼莫啼,我與汝金。』嬰兒見已生真金想,便止不啼,然此楊葉實非金也。木牛木馬、木男木女,嬰兒見已,亦復生於男女等想,即止不啼,實非男女。以作如是男女想故,名曰嬰兒。如來亦爾,若有眾生欲造眾惡,如來為說三十三天常樂我淨、端正自恣、於妙宮殿受五欲樂、六根所對無非是樂。眾生聞有如是樂故,心生貪樂,止不為惡,勤作三十三天善業。實是生死無常、無樂、無我、無淨,為度眾生,方便說言常樂我淨。又嬰兒者,若有眾生厭生死時,如來則為說於二乘,然實無有二乘之實,以二乘故知生死過,見涅槃樂。以是見故,則能自知,有斷、不斷,有真、不真,有修、不修,有得、不得。

[0485c24] 「善男子!如彼嬰兒於非金中而生金想,如來亦爾,於不淨中而為說淨,如來已得第一義故則無虛妄。如彼嬰兒,於非牛馬作牛馬想,若有眾生於非道中作真道想,如來亦說非道為道,非道之中實無有道,以能生道微因緣故,說非道為道。如彼嬰兒於木男女生男女想,如來亦爾,知非眾生說眾生想,而實無有眾生相也。若佛如來說無眾生,一切眾生則墮邪見,是故如來說有眾生。於眾生中作眾生想者,則不能破眾生相也;若於眾生破眾生相者,是則能得大般涅槃,以得如是大涅槃故,止不啼哭,是名嬰兒行。善男子!若有男女受持讀誦、書寫解說是五行者,當知是人必定當得如是五行。」

[0486a09]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我亦定當得是五行。」

[0486a11] 佛言:「善男子!不獨汝得如是五行,今此會中九十三萬人亦同於汝,得是五行。」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2 冊 No. 0374 大般涅槃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李鑫森提供新式標點,其他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