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64n0031_022 彌蘭王問經(第14卷-第25卷) 第22卷
■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南傳 (N) » 第 64 冊 » No.0031 » 第 22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卷
第四 象品
[0232a03]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白蟻之一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一支。」
[0232a04] 「大王!譬如白蟻造作屋頂,覆蔽自己為求餌而行。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造作戒律儀之屋頂,覆意而行乞。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依戒律儀之屋頂而超越一切怖畏。大王!此應把持白蟻之一支。大王!依長老優波斯那婆檀提子如是說:
[0232a12]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貓之二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之二支。」
[0232a13] 「大王!譬如貓行於洞窟,行於穴,行於平屋中而探鼠。大王!瑜伽者、瑜伽行 [P.503] 者於村里,行於阿練若,行於樹下,行於空閑處,常恆不放逸而探身至念之食。大王!此應把持貓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貓唯近探餌。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於此等之五取蘊,隨觀生滅而住。言:『如是是色,如是是色之集,如是是色之滅。如是是受,如是是受之集,如是是受之滅。如是是想,如是是想之集,如是是想之滅。如是是行,如是是行之集,如是是行之滅。如是是識,如是是識之集,如是是識之滅。』大王!此應把持貓之第二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如是說:
[0233a11]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鼠之一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一支。」
[0233a12] 「大王!譬如鼠之步行彼處此處之時,求食而行。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步行彼處此處之時,勤求如理作意。大王!此應把持鼠之一支。大王!又依長老優波斯 [P.504] 那婆檀提子如是說:
[0234a06]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蠍之一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一支。」
[0234a07] 「大王!譬如蠍以尾為武器,舉尾而行。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以智為武器,以智而住。大王!此應把持蠍之一支。大王!又依長老優波斯那婆檀提子如是說:
[0234a14]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鼬之一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一支。」
[0235a01] 「大王!譬如鼬近蛇之時,以藥徧塗其身而捕。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忿怒、瞋恚多,打勝於諍論、異執、異論、論爭,近於世間之時,應以慈藥塗付其意。大王!此應把持鼬之一支。大王!又依長老舍利弗法將軍如是說:
[0235a09] [P.505]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老野干之二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二支。」
[0235a10] 「大王!譬如老野干得食耶?無嫌唯欲者而食。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得食耶?無嫌唯維持其身而食。大王!此應把持老野干之第一支。大王!又依長老大迦葉如是說:
我自臥所降
行乞而入村
癩病而食事
恭敬近其人
彼以其腐手
捧一塊於我
一塊入〔我鉢〕
指亦落其處
我依於塀下
唯於食一塊
食時食已時
我無嫌厭〔念〕
[0236a11] 大王!又次如老野干得食耶?為其粗耶?無思考於勝。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得食耶?其粗耶?勝耶?充分耶?不充分耶?唯無思考得而滿足。大王!此應把持老野干之第二支。大王!又依長老優波斯那婆檀提子如是說:
粗食而滿足
不求多美味
隨貪諸味者
不樂意禪思
若得而滿足
充足沙門果」
[0237a07] [P.506]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鹿之三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三支。」
[0237a08] 「大王!譬如鹿晝行步於阿練若,夜行於大地。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晝住於阿練若,夜住大地。大王!此應把持鹿之第一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於身毛竪立法門如是說:『舍利弗!我於夜寒冷,由降雪期前分第八日至後分第八日迄,夜住於大地,晝住於林中,於夏最後月,晝住於大地,夜住於林中。』大王!又次如鹿於槍、箭飛來時,除去、逃跑,不近於身。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煩惱來襲時,除去、逃跑,不近其心。大王!此應把持鹿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鹿見人耶?『不欲彼等見我』,由側而逃走。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以習慣諍論、異執、異論者,見破戒者、懈怠者、喜交者耶?由其側逃走。言:『不令彼等見我,我不見彼等。』大王!此是應把持鹿之第三支。大王!又依長老舍利弗法將軍如是說:
[P.507] 惡欲懈怠者
無精進無聞
正行者何處
亦不我相會」
[0238a08]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牡牛之四支。』何等是應把持其四支。」
[0238a09] 「大王!譬如牡牛不捨去自己之舍。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言:『此身是無常、斷、磨、壞、散、滅之物。』不捨去自己身。大王!此應把持牡牛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牡牛積荷,以樂苦運荷。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修梵行,以樂苦至盡形壽、氣息終而行梵行。大王!此應把持牡牛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牡牛口渴苦痛之時,好飲水。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口渴所苦時,好阿闍梨、和尚之教,進而喜受。大王!此應把持牡牛之第三支。大王!又次如牡牛為誰運載而運。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以頭面認受長老、新參、中年之比丘、在家優婆塞之教誡、教授。大王!此應把持牡牛之第四支。大王!依長老舍利弗法將軍如是說:
[P.508] 生而至七歲
即今日出家
彼以欲教我
〔我〕頭面認受
見彼捧甚大
志欲與愛慕
再三恭敬彼
立阿闍梨位」
[0239a12]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豬之二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二支。」
[0239a13] 「大王!譬如於炎熱灼熱之夏季到來,近於水。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心因瞋恚而錯亂、顛倒、混亂、熱,可近清冷、甘露、殊妙之慈修習。大王!此應把持豬之第一支。大王!又譬如豬近於泥水耶!以鼻掘地,造水塘,臥於水塘中。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置身於意中,入所緣中而臥。大王!此應把持豬之第二支。大王!依長老賓頭羅婆羅墮闍如是說:
[0240a09]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象之五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五支。」
[0240a10] 「大王!象步行時,摧毀其地。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思惟其身而摧毀一切煩 [P.509] 惱。大王!此應把持象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象以全身而見;筆直而視,不眄顧四方四維。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以全身而見,不眄顧四方四維,不仰視其上,不俯視其下,唯可視〔目前〕之一尋。大王!此應把持象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象無常之宿所,求食而行,不以同場所住,無固定、確定之住所。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無常宿所,無住而行乞,若存於快適之地域,不見快樂適當之假屋樹下洞山坡,以彼處為住處,不造作固定、確定之住處。大王!此應把持象之第三支。大王!又次如象潛入於水耶!即充滿清淨、無垢、清冷之水,潛入於黃蓮、青蓮、紅蓮、白蓮所覆蔽之大蓮池,作最勝之象戲。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充滿清淨、無垢、澄淨、無濁最勝法之水,潛入解脫俱蘇摩華所覆蔽之四念處大蓮池,以智振動諸行於上下,振足於左右,作瑜伽行者之藏。大王!此應把持象之第四支。大王! [P.510] 又次如象正念而舉足,正念而放足。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正念正知而舉足,正念正知而放足,往、還、屈、伸,於一切處皆是正念正知。大王!此應把持象之第五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於最勝相應部如是說:
於身制者善
於語制者善
於意制者善
諸處制者善
一切處制者
稱有恥所護」
[0242a03] 攝頌曰: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64 冊 No. 0031 彌蘭王問經(第14卷-第25卷)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 1368 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