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B10n0057_001 密宗道次第論 第1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補編 (B) » 第 10 冊 » No.0057 » 第 1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密宗道次第論序

[0145a03] 密宗次第,原名續部總建立廣釋,西藏克主大師造,世苑漢藏院法尊教授譯。

[0145a03] 聞此譯尚為略論,別有廣論,亦如菩提道次之分略廣。雖略去廣辯及細析各端,而事理之綱要固已完具也。譯師出稿本屬為序之,乃察閱一過,就隨感所及筆述於下:

[0145a06] 密宗之判教不詳於梵、漢,由漢傳日後,東密始為十住心論及顯密二教論以竪判橫判。台密初依天台教判,後因東密之影響,遂為法華理密真言理事俱密之高判。今西藏此論尤為晚出,蓋承菩提道次之後,乃黃衣士之密咒道次第觀也。

[0145a09] 東密勇為化身釋迦顯教、法身「大日」密教之建立;而台密則謂「遮那」即釋迦;今此論乃先為成佛之建立。初出聲聞之成佛義,略同台、賢之藏教、小教佛;次出大乘一顯二密,顯同法相大乘。而密又分三:一、作行兩部同法相大乘,二、瑜伽部二說:一以淨飯王子入第四靜慮時,諸佛來集,引意生身往色究竟,五相成身,降須彌頂說瑜伽續,還來人間示現成佛。二以最後身菩薩於色究竟天入徧空定,諸佛來集,五相成佛,往須彌頂說瑜伽續,乃生人間現十二相。其與顯不同處,唯其諸佛灌頂五相成身而已。至一依人間色身引成天上報身,二成天上報身化降人間生身,不過報化先後之次第。初釋即化是報近台密義,次釋從報起化符法相義。三、無上部亦同法相,唯於「最後有」承諸佛第三第四灌頂,成雙運金剛持報身,為此部之特義。由此知成佛及佛身,均可以法相大乘為決定義。聲聞但是於法相見未完備,密續但於「最後有」至「成佛」間加入其特義。推之大乘各種成佛及佛身說,皆不過法相大乘義中加其特義或詳略開合之殊爾。故台、賢分四教五教各別之成佛與佛身說,及東密之法身密教說,皆應廢止。

[0145a19] 東密於說真實攝等根本經之「大日如來」為法身佛,復因本地及加持之爭而分古義新義,閱此所傳印度三論師同判此是須彌頂說經之變化身──可是勝應身或隨類化身──,不唯非法身,且非報身,殊足拔除東密之立義根本。

[0146a02] 密續之分作、行、瑜伽、無上四層,殆為紅衣士以來所共許之說。無上部之特異瑜伽部者,在雙身之特殊修法,亦為紅黃之所共承。其不同者,除黃衣派之依律、依菩提道次之外,此中所破「於無上續分父、母、無二三續」義,及以「歡金剛為無二最勝密」之義,應即紅衣派密──聞別有金剛道次。然紅衣派自居最高無上,而判黃衣派猶有一間之不及,則如台、賢各標自勝,未足服。中立旁觀,黃派勝在律及次第,優長世間建立,近於教下;紅派勝在直截頓超,較能得力修證,近於宗下。而同取雙身和合為最上密,乃承印度末期所傳。

[0146a07] 於佛所轉法輪,既采深密三時說,又以第二時為最上,顯違經教,似有未妥。然曰:第一四諦法輪,第二無相法輪,第三善辨法輪,立名頗當,以楞伽、華嚴等入第二法輪,尚應抉擇。

[0146a08] 密續之作部、行部,可統於瑜伽部,瑜伽部亦有其統,略同東密、台密之兩界。然無上部對瑜伽等三部有如何統屬關係?且五金剛并立,雖可以集密統大威德、歡喜、勝樂,但時輪又如何關攝?故似多頭而缺統一之組織!此論乃謂「曼陀羅諸尊,若廣分別雖無邊際,然彼一切或於五部或於身語意三密金剛,或於三密不離一切部主金剛持第六部,罄無不攝」,則應於五大金剛上以「金剛持」總統之。

[0146a12] 民國二十五年七月十七日在廬山記

[0146a13] 頃閱蓮菩提譯之西藏白衣派──西藏有紅、黃、白、黑四派,傳除黑派為外道,餘皆佛教──,明行道六成就法,自稱乃特出於密宗道次無上部以上之秘傳。核之,亦為無上部中所含之行法,但就其所側重點特殊發揮,自標其勝──紅衣派應更別有自標其勝之處──,其實則大同小異而已。中以「靈熱成就」為特要基本,餘五皆依據之。幻觀、夢觀甚平平,淨光中陰為最上成就,然亦為紅、黃派所共,轉識成就同作密之彌陀法,不過易彌陀為金剛大持耳。觀於意變勝慧女身段,頗能說明藏密無上部皆修欲樂定之秘密。要之、以美妙及醜怪奮起貪懼之熱力,於此心得安定,則煩惱性空即菩提矣。

[0146a19] 民國二十五年八月六日在廬山再記

密宗道次第論卷第一  原名續部總建立廣釋

[0147a03] 敬禮尊長

 敬禮勝師足。 成就廣智眼。 徧見所知處。 具眾善說海。
 其說如恆河。 流注所化洲。 我慧如毫端。 取滴救忘失。

[0147a06] 其大小乘異宗建立(分二)(甲初)且於大師世尊成佛之建立。(乙初)聲聞二部許我等此大師

[0147a07] 昔於古釋迦牟尼如來前發菩提心入資糧道。始趣三無數刧。集積資糧。次至寶髻如來出現世間。圓滿初無數刧。次至然燈如來出現世間。圓滿二無數劫。次至毗婆尸如來出現世間。圓滿第三阿僧祇刧。次至生為淨飯王子一切義成。凡有百刧。集積資糧三十二妙相。八十隨形好因。如云「毗娑尸然燈寶髻三出現。三無數刧後。初謂古釋迦」其三無數劫集積資糧。乃至初夜降魔。許為真資糧道。異生菩薩。其三十五歲春季後月。毗舍佉星十五日初夜降魔中夜入定。證加行道見道修道。後夜明相。始現證無學道成正等覺。次過四十九日。乃於波羅尼斯。轉妙法輪。是為四諦法輪。除此不許轉餘法輪。不許大乘為佛所說。次至八十歲而般涅槃。許心識斷猶如燈滅。於修道中。不許十地之建立。於果位中。不許圓滿受用身。許法身與色身。亦不許勝應身之名。

[0147a15] 婆沙諸師。說一切義成太子之身。是異生身。故是惑業所感苦諦。其成佛時。亦未易彼身相續。仍是苦諦。故說色身非佛。

[0147a17] 經部諸師。以惡心出如來身血。應不成無間罪等而為破除。

[0147a18] (乙二)大乘分二。(丙初)波羅密多。(丙二)密咒。(今初)

[0147a19] 資糧加行時。圓滿初阿僧祇劫。初地至七地。圓滿第二。八九十三地時。圓滿第三阿僧祇劫。最後生時於摩醯首羅厚嚴天中。十方一切諸佛。以大光明灌頂。十地圓滿之智名邊際智。亦名金剛喻三摩地。此於相續。生起之第二剎那。證得法身與圓滿受用身之二身。是為成佛

[0148a02] 其圓滿受用身具五决定。一處决定。唯居色究竟。不往餘處。二法决定唯大乘法。不說小乘法。三相决定。唯相好莊嚴身相。不變現。餘相。四眷屬决定。唯十地菩薩。無異生等眷屬。五時决定。乃至生死未空。不般涅槃。

[0148a04] 此摩醯首羅在何處耶。答。諸天處究竟。謂淨居色究竟天。其上更有佛剎。名曰厚嚴。如經云。「超諸淨居。上可愛究竟天。佛於彼成佛。化身現此間。」謂彼圓滿受用身。安住色究竟上。其變化身。乃於人間現十二相。(普通說八相今依寶性論有十二相。)如此釋迦佛佛土娑婆世界。有百俱胝四大部洲。於百俱胝南[貝*善]部洲。同時現百俱胝釋迦牟尼佛十二種相。謂百俱胝從覩史天下。同時亦現。如是同時示現有百俱胝父淨飯王及百俱胝摩耶夫人。誕百俱胝一切義成太子。如是凡百俱胝童子遊戲。受用妃眷。出家苦行。往菩提樹。降魔成佛。轉正法輪。入般涅槃。皆同時現。又於此土。現百俱胝般涅槃相。於餘剎土。同時示現。或有誕生。或有成佛。或轉法輪等。皆百俱胝乃至生死未空。如是示現。如大乘寶性論云。「大悲世間智。徧觀諸世間。不動於法身。現種種化體。若現生天中。及從覩史下。入胎與出胎。善巧諸工巧。受用諸妃眷。出家修苦行。及往菩提座。降魔成正覺。轉微妙法輪。及現般涅槃。徧現諸穢剎。盡三有而住。」

[0148a12] (丙二)

[0148a12] 密咒宗中。作行兩部。除波羅密多成佛相外。別無異說故。唯瑜伽與無上之二。

[0148a12] (丁初)

[0148a13] 攝真實根本續及金剛頂釋續二經宣說。其解此密意之釋迦親論師。佛密論師。慶喜藏論師。天竺共稱為善巧瑜伽三人。前二論師之宗。謂我等大師世尊。從生為淨飯王子。乃至於尼連河側修諸苦行。許為真實十地菩薩。於彼行六年苦行。次入上上第四靜慮。亦名第四靜慮邊際。亦名不動三摩地。亦名徧空三摩地。爾時十方一切諸佛。皆來集會。以彈指聲警起其定。告曰。汝唯此定不能成佛。白云。若爾當修何行耶。次乃引至摩醯首羅。其異熟身。置尼連河側。一切義成菩薩。以意生身往色究竟。十方一切諸佛。先以衣灌頂。即冠灌頂。其後如次令修五種現證菩提。(即五相成身)五種現證菩提圓滿。即成圓滿報身大毗盧遮那佛也。既成佛已。現四神變。往須彌山頂。說瑜伽諸續。次來人間尼連河側。入前異熟身而起定。示現降魔成佛等相。

[0148a20] 慶喜藏論師之宗義。謂三無數劫集資糧。十地菩薩最後有時。於色究竟天。入徧空三摩地。爾時十方一切諸佛。皆來集會。以彈指聲起三摩地。告曰。汝唯此定不能成佛。白云。若爾當如何修。十方一切諸佛為授寶冠灌頂。後令漸次修習五現菩提。此圓滿已。即成圓滿報身大毗盧遮那佛。既成佛已。現四神變。往須彌頂。說瑜伽續。次現生人間為淨飯王子。示十二相。

[0149a04] 五種現證菩提中。有依大師昔現五種現證菩提。及依後進所化修習五種現證菩提。其中十方一切諸佛。為一切義成菩薩寶冠灌頂後。令修「即達跋羅提碑當迦熱彌」咒義。彼修習已。即於定中現證自心法性。十六空性。本性清淨。從此定起。於後得時。見彼性淨。自心法性。於自心中為月輪相。由此獲得大圓鏡智。不動佛體。此現證菩提之名。曰從觀察而證菩提。

[0149a08] 後進所化修此次第。謂誦「即達跋羅提碑當迦熟彌」咒。次修表示自心法性。十六空性。自性清淨之十六母韻。於自心中變成月輪之相。

[0149a10] 其後十方一切諸佛。令一切義成菩薩。修「嗡博提即達鄔跋打耶彌」咒義。彼由修故。即於定中。現證自心法性空性。離垢清淨。於後得時。現見心性。離垢空性。於自心中。為極圓滿月輪之相。由此獲得平等性智。寶生佛體。此現證菩提之名。曰從發大菩提心現證菩提。後進所化修彼之次第。謂誦「嗡博提即達鄔跋打耶彌。」次修表示自心法性。離垢空性之父音。於自心中。為極圓滿月輪之相。

[0149a14] 其後一切諸佛令修「提叉跋[嗈-邑+夕]羅」咒義。由修習故。現見前修普賢大菩提心。於自心間月輪之。上為白色五股金剛杵。直立之相。由此獲得。妙觀察智。彌陀體性。此現證之名。曰從堅固金剛現證菩提。後進所化修彼之次第。謂誦「提叉跋[嗈-邑+夕]羅。」次於自心。修白色五股金剛杵。此名「最初金剛。」當釋其義。最初是首先義。首先義者。謂先未成佛。今新成佛。漸次修習五種現證菩提之時。於自心中。見彼白色五股金剛。名初金剛。云何彼杵定有五股。謂為表示成佛之時。漸修五種現證菩提。由一一現證。證一一智。故有五股。

[0149a19] 次由十方一切諸佛。為一切義成菩薩。授名灌頂。易彼一切義成之名。立名金剛界菩薩。次令修習「跋[嗈-邑+夕]羅伊摩廊吭」咒義。由修習故。現見十方一切如來。身金剛界。語金剛界。意金剛界。皆入自心白五股杵。即彼金剛為一切如來金剛極微所成。由此獲得。成所作智。不空成就體。此現證菩提之名。曰從金剛體現證菩提。

[0150a02] 後進所化修彼之次第。謂誦「跋[嗈-邑+夕]羅伊摩廊吭。」修從自心白五股杵放光。十方鈎召一切如來。身金剛界。語金剛界。意金剛界。皆入自心白股杵

[0150a04] 其次十方一切諸佛令金剛界菩薩。修「嗡耶塔薩嚩達塔伽達嚩當塔阿吭」咒義。由修習故。變自心杵月。現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之所莊嚴大毗盧遮那圓滿報身。而成正覺。由此獲得法界體性智。毗盧遮那佛體。此現證菩提之名。曰從一切如來定。現證菩提。

[0150a07] 後進所化修彼之次第。謂誦「嗡耶塔薩嚩達塔伽達嚩當塔阿吭。」變自心杵月成大毗盧遮那身。既成佛已。現四神變。其受用身住色究竟。由彼現一化身。化為四面。毘盧遮那往須彌頂。說瑜伽根本續攝真實等。次來人間示現降魔成佛等相。(印度三大論師皆許說攝真實義等之毘盧遮那為化身。尚不說為報身。何況法身。日本說是法身及加持身者。實有可决擇餘地。)

[0150a11] (丁二)

[0150a11] 無上宗中。大師世尊成佛之相。其餘時輪歡喜金剛勝樂等中。皆未宣說。唯集密等說之。此於聖者宗(龍猛)及智足宗。皆有宣說。聖者宗於提婆攝行炬論中說。智足宗於曼殊室利口授廣說中說。二者同一意趣。謂波羅密多乘與四諦密咒。皆許十地菩薩有一生補處及最後有之二種建立。其一生補處十地菩薩者。謂彼十地菩薩於第二生决定成佛。最後有者。謂彼十地菩薩。於現生中决定成佛。此釋伽牟尼大師世尊。先依波羅密多乘三無數劫。集積資糧。至最後有十地菩薩時。於色究竟入徧空定。爾時十方一切諸佛。皆未集會。以彈指聲令從定起。告曰。汝唯此定。不能成佛。白云。若爾當如何行耶。時十方一切諸佛。鈎召最勝空點天女。為灌第三智慧灌頂。其後開示現證菩提之次第。令其修習。至中夜分。三空漸滅。證一切空勝義光明。從此而起清淨幻身。次一切諸佛為灌第四灌頂。入行諸行至。第一明相出時。以金剛喻三摩地。永斷下下品所知障。得無學雙運金剛持位。是謂成佛。唯說此位。不經瓶灌頂。可授以上之灌頂不。修生起次第。而可修圓滿次第。未說餘位。

[0150a20] 次圓滿報身大金剛持。住色究竟。別以化身。示現人間十二種相。謂初生為淨飯王子。至於尼連河側。六年苦行。日除一蔴一麥一果。不受其餘粗強飲食。入徧空定。爾時十方一切諸佛。皆來集會。以彈指聲令從定起。告曰。汝以如此苦行。逼惱之身。不能降魔。汝唯以此定。不能斷除下下品所知障。故受粗食。往菩提樹。一切諸佛。召最勝空點天女。示現為灌第三智慧灌頂之相。次為開示現證菩提之次第。令其修習。至中夜分。三空漸滅。示現證一切空勝義光明之相。從此而起清淨幻身。一切諸佛為灌第四灌頂。令行諸行。至後夜分。明相初現。以金剛喻定。永斷下下品所知障。得無學雙運而成正覺。

[0151a06] 此唯示現成佛之相已足。何為示現第三灌頂及第四灌頂等相耶。答為。令了知僅以波羅蜜多道。雖能至十地。然成正覺。决定須入無上咒道。若不入此定。不能成佛故。

[0151a08] (甲二)轉法輪相(分二)(乙初)轉波羅蜜多乘法輪相。(乙二)轉密咒乘法輪相。(初又分三)(丙初)正轉法輪。(丙二)沒後結集。(丙三)造論解釋。(今初)

[0151a10] 佛薄伽梵。於菩提樹下。現等覺已。經七七日。未轉法輪。次從中印摩揭陀國王舍城。而北渡殑伽河。往波羅尼斯國。仙人墮處。施鹿林中。何故名為仙人墮處。謂昔迦葉佛。將出世時。有五百獨覺住彼山中。由天人傳告。知佛將出世。遂現神變。上飛虛空。入火界定。以自身火。燒化色身。舍利墮地。謂仙人墮。故名人仙墮處。何故名為施鹿林耶。謂昔波羅尼斯。王名梵授。住此山鹿。禁不許殺。遂從餘處。有眾多鹿。集住其中。故名鹿林。有五賢部。安住其中。謂長老憍陳如。長老馬勝。長老起氣。長老大名。長老賢妙。彼見世尊自遠而來。共立制云。具壽憍答摩。退失靜慮。緩懈多食。彼來此處。不應與語。不應相親。不應奉迎。若坐此長座。任其自坐。遂餘一座。次世尊至時。彼不能堪。世尊威德。皆來敬禮。有為洗足。有為敷座。讚吉具壽憍答摩。善來善來。次佛世尊坐所敷座。次五賢眾。由見世尊容顏光明。白言。具壽憍答摩。汝今諸根鮮明。皮色清淨。非證勝智見耶。世尊告曰。善男子。勿於如來。呼云具壽。致令汝等。長時苦惱。我是如來。現正等覺悟自覺智。我是一切智。不依餘師。纔說此語。五眾鬚髮自落。袈裟著身。手執瓦器。如受近圓已經百年。如剃鬚髮已經七日。次梵釋等。無量天子。供養世尊。千輻金輪。大師受請。初夜經行。中夜眠息。後夜起已。觀察過去。諸佛世尊。為於何處轉妙法輪。見於此地轉。次須臾頃。即於此處有四寶所成一千座現。世尊繞前三座。坐第四座。為五賢部及無量諸天。初轉第一四諦法輪。曰。諸苾芻。此是苦聖諦。汝應知。此是集聖諦。汝應斷。此是滅聖諦。汝應證。此是道聖諦。汝應修。徧智憍陳如生起見道。諸天讚歎。雨諸天花。沒至膝許。大地六種震動。此轉四諦法輪經。正是初法輪之經。其毘奈耶。阿笈摩。近念住經。廣大遊戲經。百業經。百喻經等。就所詮義與彼相順。亦是初轉法輪經攝。

[0152a04] 次佛世尊。於靈鷲山為共住弟子五賢部等。五千苾芻聲聞大眾。及正所化機。無量菩薩。轉第二無相法輪。此以十萬頌。廣般若波羅密多。及中之廣二萬五千頌中之中一萬五千頌中之略般若。萬頌略之廣。八千頌略之略聖攝頌等。正為二轉之經。其三摩地王經。金剛能斷經。佛方廣經。入楞伽經。大寶積經。華嚴經等。就所詮義與彼相順。亦是二轉經攝。有於般若經。許為母子十七部。前舉之十萬頌。至攝頌六種。以其皆說八種現觀安立。曰母。善力映蔽請問經。般若七百頌。般若五百頌。般若百五十頌。般若五十頌。金剛能斷經。般若心經。憍尸迦經。賢手請問經。少字般若。一字般若。共十一種。以未具說八種現觀安立。為子。有以二十五門經。代賢手請問經。自宗般若經。非定為母子十七。尚有多種故。

[0152a11] 最後善辨法輪者。謂在廣嚴城等處。正為趣一切乘無數菩薩而說解深密經。正為後法輪經。與此所詮隨順之經。皆為最後法輪所攝。又有於後法輪經名。說為决定勝義法輪者。有說三摩地王經。佛方廣經。楞伽經等。為後法輪者。然不應理。總其凡說一切諸法真實性空之大乘經典。皆中轉法輪所攝。凡說究竟一乘之經亦為彼攝。凡說三自性中。徧計執無實性。依他起及圓成實有實性之經。皆後轉法輪經攝。凡說究竟三乘之大乘經。亦為彼攝。然三摩地王等三經。皆說一切法無實性與究竟一乘故。

[0152a16] 又如來藏經。陀羅尼自在王請問經。大般涅槃經。利益指鬘經。勝鬘獅子吼經。智光莊嚴經。無增減經。大法鼓經。入無分別陀羅尼經。解深密經。覺囊巴說此十經。為如來藏十經。為後轉法輪。為了義經。許彼諸經。所說如來藏與佛自性身。同是諦實有常恆堅固。無為相好而為莊嚴。一切有情。從無始生死。於煩惱網壳。本來具足。以九喻九義而為宣說。又許初二法輪為不了義。

[0152a20] 補敦仁波卿。亦說彼十經為後法輪經。彼經所說。如覺曩所許。然是不了義。許自性身與如來藏同。然說有情身中無彼。唯中法輪乃是了義。

[0153a02] 許彼十經所說義同。不應道理。以解深密經。聖觀自在請問品。全說究竟三乘。勝義生請問品。全說依他起圓實有實性。彌勒菩薩請問品。全說離意識外。別有異體阿賴耶識。所餘九經。皆說一切法無實性及究竟一乘。又依無阿賴耶識而說故。又覺曩巴自宗。說依他起如兔角。許究竟一乘。又以解深密經為了義。證彼自宗。實成相違。

[0153a05] 自宗。若有情身中無如來藏。則有情身中無成佛之因。故諸有情。應不成佛。若如來藏與自性身。同一切有情身中皆有彼者。則一切有情皆已成佛。後無佛可成。有情亦定不能成佛。故前二宗。皆非所許。若爾云何。如大乘寶性論說。「如來藏與如來界同。」其釋說界義為因義。故如來藏即是如來之因也。然亦非於凡成佛因。皆名如來藏。若爾云何。謂心上實性空之空性。即自性清淨心之法性。即此未離客垢位。自性清淨之法性。或名如來藏。或名本性住種。其已離客垢位。自性清淨心之法性。或名自性身。或名究竟涅槃。或名究竟離繫果。或名具二清淨之法性。或名具二清淨之法身。言客垢者。謂煩惱及所知二障。故自性身定非如來藏。以永離客垢。定非未離故。故於自宗。如來藏與自性身之異門等。亦是無為無事。常恆堅固。然無實性。

[0153a12] 又三法輪中。初是小乘法藏。餘二是大乘法藏。又初法輪開示聲聞見。第二開示中觀見。第三開示唯識見。故第二轉為了義。餘二不了義。(此於辨了不了義論廣明)

[0153a14] 又一切佛語可攝為十二分教。何等十二。如寂靜論師於八千頌釋勝心藏論云。「經重頌授記。頌自說因緣。譬喻及本事。本生並方廣。希有論議部。是十二分教。」其中因緣譬喻本事本生。四合為一。是九分教。

[0153a16] 又佛經與佛語同。類可分三。一親口所說經。二佛所加持經。三佛所聽許經。初如般若攝頌。第二有三。一身加持經。如十地經。二語加持經。如除未生怨王憂悔經。三意加持經有三。一意以三摩地加持經。如般若心經。二意以大悲加持經。如藥叉天龍等各獻自咒。佛以悲愍加持成生勝果之咒。三意以真實力加持經。如薄伽梵意宣諦實力。令山林牆壁等。皆出法音。三佛所聽許經。如薄伽梵於集法經云。「諸苾芻。於我之經首。當云如是我聞一時」等。又云「於文中間當加接續詞而結集」故佛示現涅槃後。諸聲聞眾。於經之首置「如是我聞一時」等。及於中間加接續詞等。又一切佛語。三藏所攝。正詮增上戒學者。毘奈耶藏。正詮增上定學者。是素怛覽藏。正詮增上慧學者。是阿毘達摩藏。增上定學與佛所說奢摩他同。增上慧學與毘缽那同。

[0154a03] 又十二分教中。前五分教是聲聞經藏。次四是毘奈耶藏。此通大小二乘毘奈耶藏。後三是大乘經藏。於彼等中。散說諸法自相共相者。是阿毘達摩藏。若如集論則論議部。是對法藏。此通大小二乘對法藏。

[0154a05] 又一切佛語攝為八萬四千法蘊。以所化身中貪增上行有二萬一千。瞋增上行有二萬一千。癡增上行有二萬一千。三等分行有二萬一千。故說八萬四千煩惱。對治其量者。有聲聞人說七部對法中。有法蘊論者。為一法蘊量。彼有千頌。又有聲聞許圓滿宣說蘊處界等一義之經。為一法蘊。有大乘說以堅固象所負之墨寫一法蘊。自宗所許如世親說。八萬四千煩惱中。圓滿宣說。對治一一煩惱之經。為一法蘊。

[0154a09] (丙二)世尊示現般涅槃後。有三次結集。(丁初)

[0154a10] 世尊轉正法輪化事已畢。遂將聖教囑付迦葉。春季末月。毘舍佉星。十五夜間。於拘尸那城。示般涅槃。是年夏季。於王舍城七葉窟中。未生怨王而為施主。大迦葉波與五百羅漢上座僧伽而受安居。爾時五百羅漢共積大衣為座。阿難尊者高昇其上。向舍衛國合掌涕泣。妙音誦云。「如是我聞一時」等。而結集經藏。盡其所說。一切經藏。全無一句增減。自心誦出。所有經義。阿難下座。次鄔波離結集毘奈耶藏。大迦葉波如前結集阿毘達磨藏。次大迦葉作是思惟。我已略作聖教事。今當涅槃。遂將聖教付阿難陀。汝此聖教當付奢搦迦。次往朝禮世尊八塔。天宮龍宮。各有一如來牙塔。亦往朝禮。次回告未生怨王。適值王睡。告眷屬曰。當說我將涅槃。前來報知。次往南方鷄足山。謂三山集合之中。現種種神變。於草座上。結跏趺坐。捧持世尊所許糞掃大衣。加持尸身。乃至彌勒佛出現世間。說正法時。令不壞爛。顏不少衰。而般涅槃。由諸藥叉合彼三山。次奢搦迦自海取寶回。問世尊何在。供養五年。聞說涅槃。即便悶絕。醒後又問舍利子目犍連大迦葉等。聞說涅槃。亦復悶絕。醒後又問現有誰在。曰阿難陀在。次請阿難陀及諸眷屬。供養五年。次阿難陀為彼出家及受近圓。彼亦善學精通三藏。證羅漢果。次阿難陀廣作聖教事已。見一苾芻誦「若人生百歲。定如水老鵠。」告曰。世尊非作此說。當誦。「若人生百歲。定是生滅法。」時彼苾芻。往親教前。謂阿難尊者。教如是誦。其親教師。於彼苾芻。不欲現示自己錯誤。而云。阿難陀年老念衰忘失。次彼苾芻。告阿難陀。阿難陀厭離念云。現今聖教已至如是。故當涅槃。遂將聖教付奢搦迦。告曰。汝當授與摧壞城中賣香童子。鄥波笈多。如來為彼授記號無相好佛廣作佛事。次往告未生怨王。適值王睡。謂眷屬曰。可述我來報知也。偕諸徒眾。赴殑伽河岸。次未生怨王夢傘折柄。醒後言之。眷屬告曰。聖者阿難陀。來報將般涅槃。聞已悶絕。醒後急乘大象追赴殑伽河岸。爾時廣嚴城諸離車子。因天告知。捧多供具。來殑伽河岸。有一仙人俱五百眷屬。亦皆來至此求阿難陀出家近圓。時阿難陀。遂於河中化一小洲。於日中時。為出家近圓。無間而得阿羅漢果。故名日中阿羅漢。或名水中。彼作是念。今於親教未涅槃前。我當涅槃。白阿難陀。教曰。汝莫作是語。如來曾授記云。迦濕彌羅是隨順靜慮之處。有日中阿羅漢。當於彼處建立佛教。故汝當往彼安立佛教。彼遂往迦濕爾羅。廣弘正法。次阿難陀入般涅槃。舍利分為二分。於王舍城及廣嚴城各建一塔。

[0155a09] 次奢搦迦廣作佛教事業。為鄥波笈多出家近圓。付與聖教。次聖者鄔波笈多廣作佛法事業。不可思議。凡度一人證阿羅漢。於五十弓之石室。投五指細籌。其室充滿。次將聖教傳付地底迦。彼付黑色。彼付善見。如云。「善說正法能仁王。迦葉阿難奢搦迦。近護地底迦黑色。善見正法傳七代。」

[0155a12] (丁二)第二結集

[0155a13] 世尊般涅槃後。過百一十年時。廣嚴城諸苾芻等。作十種不清淨事。獲大利養。彼處有一切欲。是阿羅漢。證八解脫。少欲而住。次有婆颯婆聚落。耶舍阿羅漢。見廣嚴城諸苾芻等。獲大利養。觀其何故。獲此利養。知是受行十不淨事。便往一切欲大阿羅漢處。頂禮白言。聖者可行「高聲」事否。彼曰。何為「高聲。」曰作非法羯摩後。一切人共唱「高聲」說羯摩得成。告曰。不可。問犯何罪。曰惡作。問於何處制。曰於舍衛國。問為誰制。曰為六羣。問若爾今廣嚴城。苾芻行如是事。為忍許也。曰不忍。若爾為何。曰應當驅擯。如是俱述十事。議當擯逐廣嚴城苾芻。次聖者一切欲曰。今當擯逐廣嚴城諸苾芻等。汝當更尋善黨。次耶舍阿羅漢。以神通力往波叱離等處。諸阿羅漢。述廣嚴城諸苾芻等所行十事。我擊楗椎。汝皆當來回廣嚴城。閉道場門。而鳴楗椎。有阿難陀弟子。缺一未滿七百苾芻。皆阿羅漢。咸來集會。時波叱離有曲安阿羅漢。入滅盡定。未聞楗椎。耶舍阿羅漢頂禮僧伽。啟白十事。問可行高聲否。曰不可。若有苾芻作如是事。為忍許否。曰不當忍許。若爾何為。曰應當驅擯。如是於一一苾芻。皆問十事。而得同意。爾時曲安阿羅漢。從滅定起。有天告曰。有汝同一親教。缺一不滿七百阿羅漢。咸集廣嚴城。尊者以神通力至廣嚴城。便叩其門。耶舍問是誰。以頌答曰。有住波叱離子城。持律苾芻具多聞。其中有一來至此。佇立門首諸根寂。告曰餘人亦有諸根寂靜。汝竟是誰。曰曲安。遂為開門。次作羯摩。後開門已。即鳴楗椎。住廣嚴城諸苾芻等。皆令入內。廣破十種不清淨事。擯廣嚴城諸苾芻等。爾時七百大阿羅漢。作吉祥長淨。諸天唱言。非法敗退。正法得勝。是名第二結集。施主為無憂王。

[0156a06] (丁三)第三結集與部別分離

[0156a07] 清辯論師之分別燒燃論與律天論師之異部宗輪論。蓮花生所造之沙彌問歲論等。皆有宣說。有一派說。大師涅槃過一百三十七年。波叱離子城有罪惡魔。名眾賢。不順化為阿羅漢形。現種種神通。致令僧伽異見鬥諍。經六十年。未能合順。次有苾芻名曰犢子。集合僧眾。如法息諍。是名第三結集。施主為難陀大王與大蓮花王。又有一派說。大師般涅槃後。過一百六十年。花莊嚴城。有四上座。以四種語誦持戒經。謂善構語。邊方語。庸俗語。鬼趣語。令諸弟子見不合順。分為四根本部。其中細分成十八部。彼皆說云。唯此是佛教。所餘十七。皆非佛教。共相鬥諍。後有一日。得迦哩迦王。夢兆授記經見說。夢一白布十八人裂布不破。問迦葉佛。佛告大王。此夢於汝無益無損。是釋迦牟尼如來教法。雖分十八部。然解脫布。無損壞之前相。故知十八部。皆佛教故。名第三結集。施主為無憂王。

[0156a14] 四根本部。謂根本說一切有部。大眾部。正量部。上座部。此四之差別。初者以善構語誦戒。師承謂剎帝利種。出家授記。是清淨尸羅。最為第一之羅睺羅尊者。僧伽胝衣。從念五條下至九條。衣角之相。共有四種。謂鄔波羅蓮花寶及樹葉。第二以邊方語誦戒。師承謂婆羅門種出家授記。是頭陀功德最為第一之大迦葉尊者。僧伽胝。從念三條乃至七條。衣相為螺。第三以鬼趣語誦戒。師承謂首陀種出家授記。是持律之中最為第一之鄔波離尊者。僧伽胝從二十一條下至五條。衣相為娑積迦花。第四以庸俗語誦戒。師承謂吠舍田出家授記。是教化邊地最為第一之迦旃延那尊者。衣條同上。衣相為輪。

[0156a20] 有說大乘結集。謂佛般涅槃後。於王舍城南。毗摩羅山。集十億菩薩曼殊。室利與彌勒金剛手菩薩。依次結集大乘阿毘達摩毘奈耶素怛覽三藏。此不應理。如集密根本續首。「如是我聞一時」至「入金剛妃婆伽」之四十字。世尊金剛持說。金剛鬘續及授記密意續等於一一字。各以一頌而訓釋故。又與一切說密部大師與眷屬。無異體者。皆相違故。又明炬論釋「如是」二字之名。是金剛持自釋。成相違故。又無其餘清淨根據。以資證故。

密宗道次第論卷第一終


【經文資訊】大藏經補編第 10 冊 No. 0057 密宗道次第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藏經補編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佛緣網站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