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X44n0744_034 四分律名義標釋 第34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卍續藏 (X) » 第 44 冊 » No.0744 » 第 34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三十四


莊校堂屋

[0657c11] 時六羣比丘。為世尊以男女形像文繡莊校堂屋。佛言。不應爾。聽用餘雜色禽獸文者。雜事云。給孤長者施園之後。作如是念。若不彩便不端嚴。佛若許者。我欲莊飾。即往白佛。佛言。隨意當畫。即集諸彩色。并喚工。令寺中。不知當何物。復往問佛。佛言。長者於門兩頰。應作執杖藥叉。次傍一面。作大神通變。又於一面畫作五趣生死之輪。簷本生事。佛殿門傍。畫持鬘藥叉。於講堂。處畫老宿苾芻。宣揚法要。於食堂處。畫持餅藥叉。於庫門傍。畫執寶藥叉。安水堂處。龍持水瓶。著妙瓔珞。浴室火堂。依天使者經法式畫之。并畫少多地獄變。於瞻病堂。如來像。躬自看病。大小行處。死屍。形容可畏。若於房內。應畫白骨髑髏。是時長者。從佛聞。禮足而去。依教畫飾。根本律。因大目乾連。於時時中。常往五趣。慈愍觀察。見諸有情。備受苦惱。於四眾中。具說由事。由此諸人雲集。來聽法要。諠囂。世尊知而故問。阿難具陳上事。爾時世尊。告阿難陀。非一切時處。常有大目乾連。如是之輩。頗亦難得。是故我今敕諸苾芻。於寺門屋下。畫生死輪。時諸苾芻。不知法。世尊告曰。應隨大小圓作輪形。處中安轂。次安五輻。表五趣之相。當轂之下。捺落迦。於其二邊。傍生。餓鬼。次於其上。人天。於人趣中。應作四洲。東毗提訶。南贍部洲。西瞿陀尼。北拘盧洲。於其轂處。作圓白色。中佛像。於佛像前。應三種形。初作鴿形。表多貪染。次作蛇形。表多瞋恚。後作豬形。表多愚癡。於其輞處。應作溉灌輪像。多安水罐。作有情生死之像。生者於罐中出頭。死者於罐中出足。於五趣處。各像其形。周圓復十二緣生。生滅之相。所謂無明緣行。乃至老死。無明支。應作羅剎像。行支。應作瓦輪像。識支。應作獼猴像。名色支。應作乘船人像。六處支。應作六根像。觸支。應作男女相摩觸像。受支。應作男女受苦樂像。愛支。應作女人抱男女像。取支。應作丈夫持瓶取水像。有支。應作大梵天像。生支。應作女人誕孕像。老支。應作男女衰老像。病支。應作男女帶病像。死支。應作輿死人像。憂。應作男女憂慼像。悲。應作男女啼哭像。苦。應作男女受苦之像。惱。應作男子挽難調馲駝像。於其輪上。應作無常大鬼。髼髮。張口。長舒兩臂。抱生死輪。於鬼頭兩畔。書二伽陀曰。

 汝當求出離  於佛教勤修  降伏生死軍
 如象摧草舍
 於此法律中  常修不放逸  能竭煩惱海
 當盡苦邊際

[0658b07] 次於無常鬼上。應作白圓壇。以表涅槃圓淨之像。時諸苾芻奉教而作。有諸敬信人等。觀輪像。問諸苾芻。此輪欲表何事。苾芻不解答示。世尊告曰。應差知解苾芻。於門屋下坐。為來往諸人。指示生死輪轉因緣。隨問應答。此是五趣生死之輪。所謂捺洛迦。傍生。餓鬼。人。天。趣別。此捺洛迦有情。昔於十惡業道。以極重心。數作不息。由彼業力。今受斯斬斫碎身等苦。此傍生趣。昔由造作十惡業道。以輕微心。數作不息。由彼業力。今受斯負重相食等苦。此餓鬼趣。昔由慳惜物。不肯惠施。見他施時。便為遮止。於三寶處。父母親族。無分布心。數習不。由彼業力。今受斯饑渴燒然等苦。此之天趣。昔由以殷重心。修十善業。敬信三寶。受持禁戒。由彼業力。今得生天。受勝妙樂。此之人趣。昔於十善業道。以輕微心。而數修習。由彼業力。今得人身。受處中樂。而有馳求活命等苦。如是隨彼前人樂聞。依經廣為宣說。此不繁述(可於入寺門東邊。作停水堂。室中闇黑。應安窻膈。地上有泥。應以磚砌。并洩水令出。應安門扇并安鈕扂。貯水瓶瓨。安木牀上。若無木牀。應以磚築。瓨以物支。勿令傾側。水瓶不淨。應時時洗)

那棃林

[0658c03] 那棃。是人名也。或云那棃槃聚落。或云那雉。尼陀那云。釋迦住處。那雉商人聚落。根本律云。販葦聚落。或彼商人販葦。因以為名也。母經云。林中寺名幽蘭精舍。

四舊比丘

[0658c08] 一名阿溼(此云馬宿)。二名不那婆娑(此云滿宿)。三名般陀。亦名智慧。或云慈地。四名樓醯那(此云黃赤)

  ●律藏卷第五十一

重閣

[0658c12] 佛言。若作極上大好房重閣堂。聽十二年經營。餘者隨大小量宜。六年內覆成。餘小者。隨事量宜。雜事云。造苾芻寺僧房。應作五層。佛殿應作七層。門樓七層。若造苾芻尼寺房。應三層。佛殿五層。門樓五層。苾芻不知云何昇上。佛言。可於門側角頭。作曲道而上。有三種道。謂石。木。土。下層安石。中層用土。上層以木。尋夫西國造寺。元與此方不同。僧伽藍式。頗極奇製。隅樓四起。層臺重閣。榱梠棟梁。奇妙彫鏤。戶牖垣牆。圖眾彩。覆以磚墼。泥以石壁基堅置。階陛尤固。天雨不滯。水漬難入。自餘所製。諸部律文。亦各互出。欲圖其式。卒難彚釋。今按求法高僧傳圖。中天竺。摩竭陀國。那爛陀寺樣製。彼云。其寺乃是古王室利鑠羯羅昳底(唐言吉祥帝日)。為北天苾芻曷羅社槃社所造。此寺初基纔餘方堵。其後代國王。苗裔相承。造製宏壯。則贍部洲中。當今無以加也。軌模不可具述。但且略敘區寰耳。然其寺形。略方如域。四面直簷。長廊遍帀。皆是塼室。重疊三層。層高丈餘。橫梁板闐。本無椽瓦。用塼平覆。寺皆正直。隨意旋往。其房後壁。即為外面也。疊塼峻高三四丈。上作人頭。高共人等。其僧房也。面有九焉。一一房中。可方丈許。後面通牕戶向簷矣。其門既高。惟安一扇。皆相瞻望。不許安簾。出外平觀。四面皆覩。互相檢察。寧容片私。於一角頭。作閣道還往。寺上四角。各為塼堂。多聞大德而住於此。寺門西向。飛閣凌虗。雕刻奇形。妙盡工飾。其門乃與房相連。元不別作。但前出兩步。齊安四柱。其門雖非過大。實乃裝架彌堅。每至食時。重關返閉。既是聖教。意在防私。寺內之地。方三十步許。皆以塼砌。小者或十步。或五步耳。凡所覆屋。脊上簷前。房內之地。並用塼糏。如桃棗大。和雜粘泥。以杵平築。周壃石。雜以麻筋并油。及麻滓爛皮之屬。浸漬多日。泥於塼地之上。覆以青草。經三數日。看其欲乾。重以滑石。揩拭。拂赤土汁。或丹朱之類。後以油塗。鮮澄若鏡。其堂殿階陛。悉皆如此。一作後。縱人踐蹋。動經一二十載。曾不坼。不同石。水沾便脫。於寺東面。取房或一。或三。用安尊像。或可即於此面前出多少。別起臺觀。為佛殿矣。於寺西面。大院之外。方列大窣覩波。及諸制底。數乃盈百。聖跡相連。不可稱說。金寶瑩飾。實成希有(云云)。雖復言陳寺樣。終恐在事還迷。為此出其圖。冀令目擊無滯。如能奏請。依樣造之。即王舍支那。理成無別。凡觀寺樣者。須面西看之。欲使西出其門。方得真勢。於門南畔。可二十步。有窣覩波。高百餘尺。是世尊昔日。夏三月安居處。梵名慕攞健陀俱胝。唐云根本香殿矣。門北畔五十步許。復有大窣覩波。更高於此。是幼日王所造。皆並塼作。裝飾精妙。金牀寶地。供養希有。中有如來轉法輪像。次此西南。有小制底。高一丈餘。是婆羅門執請問處(唐言雀離浮圖即是也)。根本香殿西。有佛齒木樹(本非楊柳)。其次西畔。有其戒壇。方可大尺一丈餘(壇式。如說戒犍度中出)。壇東殿角。有佛經行之基。疊塼為之。寬可二肘。長十四五肘。高可二肘餘。上乃石素作蓮華開勢。高可二肘。濶一尺許。有十四五。表佛足跡。此寺則南望王城。纔三十里。鷲峰竹苑。皆在城傍。西南向大覺寺(寺在金剛座側)。正南尊足山(即鷄足山)。並可七驛。北向薜舍離。乃二十五驛。西瞻鹿苑。二十餘驛。東向耽摩立底國。有六七十驛。即是海口昇舶歸唐之處(此國是東天竺境)。此寺內僧眾。有三千五百人。屬寺村莊。二百一所。並是積代君王。給其人戶。永充供養。其間僧徒綱軌。出納之儀。此不繁述(梵云室利那爛陀莫訶毗訶羅。此言吉祥施無厭大住處也。施無厭。是龍名。寺南菴沒羅林中有池。其龍名施無厭。傍建立寺。因取為稱。是昔如來修菩薩行。為大國王。建都於此。悲愍眾生。好樂周給。美其德號。名施無厭。由是伽藍。因以為稱。寺地本是菴沒羅林也)

補缺

[0659c04] 缺。丘月切。音闕。破也。虧也。毀也。雜寶藏經云。昔有婆羅門。相一比丘。知後七日。必當命終。時此比丘。因入僧坊。見壁有孔。即便團泥。而補塞之。緣此福故。增其壽命。得過七日。婆羅門見。怪其所以。而問之言。汝修何福。比丘答言。我無所修。唯於昨日入僧坊中。見壁有孔補治。婆羅門歎言。是僧福田。最為深重。能使應死比丘。續命延壽。

營事比丘

[0659c12] 寶梁經云。佛告迦葉。我聽二種比丘。得營眾事。何等為二。一能持淨戒。二畏於後世。喻如金剛。復有二種。一識知業報。二有諸慚愧。及以悔心。復有二種。一阿羅漢。二能修八背捨者。如是二種比丘。我聽營事。自無瘡疣。能護他人意。以此事難。故語迦葉。於佛法中。種種出家。種種性。種種心。種種解脫。種種斷結。或有阿蘭若。或有乞食。或有樂住山林。或有樂近聚落。清淨持戒。或有能離四扼。或有勤修多聞。或有辯說諸法。或有善持戒律。或有善持毗尼儀式。或有遊諸城邑聚落。為人說法。有如是等諸比丘僧。營事比丘。善取如是諸人心相。又營事比丘。若生瞋心。於持戒大德人所。以自在故。驅令役使。故墮地獄。若得為人。作奴僕。為主苦役。人所鞭打。又營事比丘。以自在故。更作重制。過僧常限。謫罰比丘。非時令作。以此不善根故。墮於多釘小地獄中。生此中。以百千釘。釘挓其身。其身熾然。如大火聚。又營事比丘。於持戒有大德所。以重事怖之。以瞋心語故。生地獄中。其所得舌。長五百由旬。以百千釘而釘其舌。一一釘中。出大火焰。又營事比丘。數得僧物。慳惜藏舉。或非時與僧。或復難與。或困苦語。或少與。或不與。或有與者。或不與者。以此不善根故。有穢惡餓鬼。常食糞丸。此人命終。當生其中。於百千歲。常不得食。或時食變為糞。或作膿血。是故迦葉。營事比丘。寧自身肉。終不襍用三寶之物。作衣鉢飲食。故經云。彼營事比丘。應當分別常住僧物。不得與招提僧。招提僧物。不得與常住僧。常住僧物。招提僧物。不應與佛物襍共。若常住僧物多。而招提僧有所須者。營事比丘。應集僧行籌索欲。僧和合者。應以常住僧物。分與招提僧。若如來塔。或有所須。若欲敗壞者。若常住僧。若招提僧物多者。營事比丘應集行籌索欲。作如是言。是佛塔壞。今有所須。此常住僧物。招提僧物多。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若僧不惜所得施物。若常住僧物。招提僧物。我今持用修治佛(此中羯磨當依律作)。若僧不和合。營事比丘應勸化在家人求索財物。修治佛塔。若佛物多者。不得分與常住招提僧。何以故。於此物中。應生世尊想。佛所有物。乃至一線。皆是施主信心施佛。是故諸天世人。於此物中。生佛塔想。而況寶物。若於佛塔中。寧令風吹雨爛破盡。不應以此衣物。貿易寶物。何以故。如來塔物。無人能與作價者。又佛無所須故。如是營事人者。三寶之物。不應令襍。以自襍用。得大苦報。若受一劫。若過一劫。以侵三寶物故。母經云。若比丘為在家人作師。教化作福田者。有五事不得。一不應依此檀越舍止住。二不應繫心貪其利養。三不應為檀越總說法。示教利喜。應別教轉修餘法。餘法者。布施持戒。受八齋法。如是一一說之。四不得與在家人戲樂。共相娛樂。五不得繫心常欲相見。復有五事不得。一若檀越未親舊處。不得強作舊意而往。二復不得求其形勢。料理檀越家業。三不得私共檀越竊語。四不中語檀越良時吉日。祠祀鬼神。五不得於親舊檀越處過度所求。比丘應成就五法。常為檀越尊重恭敬。何者為五。一者非親舊處。不應往返。二不自求形勢。料理檀越家業。三不共檀越竊言。令他家中生疑。四不教檀越良時吉日祠祀鬼神。五不過度所求(招提。此言四方)

五法

[0660b21] 五法如律文出。律云。有五法應差。為僧分粥。分小食。分佉闍尼。差請會。敷臥具。分臥具。分浴衣。分衣。可取可與。差比丘使。差沙彌使。根本部。總差十二種人。一差分房人。二分飯人。三分粥人。四分餅果人。五分諸有雜物人。六藏器物人。七藏衣人。八分衣人。九藏雨衣人。十分雨衣人。十一雜驅使人。十二看檢房舍人。目得迦云。佛告諸苾芻。汝等當知。我今聽許。應合免者。不應差作知僧事人。諸苾芻不知誰是合免之人。世尊告曰。解經解律解論者。此等應免。時六眾苾芻。纔讀誦得三兩品經。遂便自說。我是持經者。我亦合免知僧事人。以緣白佛。佛言。通持經部。方免知事。復有持一兩波羅市迦。遂便自說。我是持律者。亦應免我。世尊告曰。遍持律部。方免知事。復有唯讀一二小論。遂便自說。我是持論者。亦應放我。佛言。總持論部。方免眾使。

  ○雜揵度法

[0660c13] 梵云騫陀迦。此言雜揵度。所謂雜者。事不同條。法非一類。如散錦華。隨紋敷美。自非法王。於法自在。孰能啟斯妙則。隨真順俗。事理互彰。世出世間。而無滯礙焉。在昔僧伽親奉。皆趣無為。人天恭仰。咸蒙善益。唯茲末季澆漓。人欣構謬。忽法王之正軌。言為瑣屑。取情之譌風。云是通途。致使世尊言教。漸成湮滅。沙門儀範。竟符庸俗。嗚呼。其有衛持正法者。覩之能無痛心者哉。願諸同志。共鼓遺風。救正法之將頹。毗尼之淪墜也。

迦羅鉢

[0660c23] 佛言。聽持迦羅鉢。舍羅鉢。即黑鉢。赤鉢也。餘如捨墮篇釋。

作把

[0661a02] 把。必駕切。音覇。謂刀把斧把之類也。正音補雅切巴上聲。說文云。把握也。執持也。單手執之為把。

承髮器

[0661a05] 律聽織竹作。若屈木為棬。以樹皮鞔之。若十種衣中。一一衣聽作承髮器。雜事云。不應於三衣隨披其一。而剃鬚髮。然應別畜剃髮之衣。應披此衣。而除鬚髮。若貧人難得。應用僧脚欹遮身。而剃除髮。剃髮了時。宜應洗浴。若老病氣力衰微。或求水難得。應洗五肢。謂頭。及手足。梵云鷄舍鉢喇底揭喇呵。此言剃髮衣(即縵衣是)

剪爪

[0661a13] 律云。聽諸比丘皮次剪爪。不知長幾許應剪。佛言極長如一麥應剪(皮次者。即離皮也)。尼陀那云。佛言。僧伽淨地。若棄爪甲。得惡作罪。涅槃經云。惡比丘相。頭鬚爪髮。悉皆長利。是破戒之相。增一阿含經云。沙門出家有五毀辱之法。云何為五。一者髮長。二者爪長。三者衣裳垢圿。四者不知時宜。五者多有所論。所以然者。多有論說比丘。復有五事。云何為五。一者人不信言。二者不受其教。三者人所不喜見。四者妄言。五者鬬亂彼此。是謂多論說之人有此五事。比丘當除此五。而無邪想。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撚髭

[0661b01] 撚。乃珍切。音涊。字林云。揑捺也。通俗文云。以手指揑曰撚。髭音咨。口上毛曰髭。在下曰鬚。在頰曰髯。

令翹

[0661b04] 祁堯切。音喬。廣雅云。翹舉也。又翹翹秀起貌。

畫眼瞼

[0661b06] 瞼。居掩切。音檢。謂目外上下皮也。西國俗士。以畫瞼為嚴好。若波羅門。則面上三畫。以為裝飾也。

[耳*垂]

[0661b09] 都果切。音朵。耳[耳*垂]也。

脚玔。

[0661b11] 玔。昌戰切。音釧。玉環也。或以銅鐵等作。若作釧。釧。臂鐶也。

指印

[0661b14] 謂以寶物作其印文。飾於指環之上。以嚴其指也。

六師

[0661b16] 如受戒犍度中釋。

賓頭盧

[0661b18] 此翻不動。是字也。姓婆羅墮。或云婆羅墮誓。或云突羅闍。皆譯人傳梵音。有其輕重也。此翻捷疾。亦翻利根。又云重幢。天竺波羅門。凡有十八大姓。此居其一。尊者本是拘閃彌國人。彼之先祖。世為輔相。聰明智達。常為國師。為優陀延王說法經云。輔相子名賓頭盧突羅闍。姿容豐美。世所希有。聰明智慧。博聞廣識。仁慈汎愛。志存濟苦。勸化國民。盡修十善。信樂三寶。出家學道。得具足果。云云。其後因為樹提長者現神足。取栴檀鉢。佛即以無數方便呵責。賓頭盧。汝所為非。所不應為。云何為弊木鉢。於白衣前現神足。從今盡形擯汝。不得住閻浮提。於是賓頭盧。如佛教敕。往西牛貨洲。教化四眾。廣宣佛法。閻浮提四部弟子。思見賓頭盧。白佛。佛聽還座。以現神足故。不聽涅槃。敕令為末法四部眾作福田。久住應供。護持佛教。乃至慈氏下生。聽入泥洹。其亦自誓。三天下有請悉赴。故請賓頭盧經云。天竺國。凡優婆塞。國王。長者。共設一切會。常請賓頭盧頗羅墮誓阿羅漢。請時於靜處燒香禮拜。向天竺摩棃山。至心稱名言。大德賓頭盧頗羅墮誓。受佛教敕。為末法人作福田。願受我請。於此處食。若新作屋舍。亦應請之言。願受我請。於此舍牀敷上宿。若普請眾僧澡浴時。應請之言。願受我請。於此洗浴。及未明前。具香湯。淨水。澡豆。楊枝。香油。調適冷暖。如人浴法。開戶請入。然後閉戶。如人浴訖頃。眾僧乃入。凡會食。澡浴。要須一切請僧。至心求解脫。不疑。不昧。信心清淨。然後可屈。近世有一長者。聞說賓頭盧阿羅漢。受佛教敕。為末法作福田。即如法施設大會。至心請賓頭盧。氍毹下。徧布華。欲以驗之。大會食訖。發氍毹華。皆萎黃。懊惱自責。不知過所從來。更復精竭。審問法師。重設大會。如前布華。亦復皆萎。復更傾竭。盡家財產。復作大會。猶亦如前。懊惱自責。更請百餘法師。求請所失。懺謝罪過。始向上座一人年老。四布悔其愆咎。上座告之。汝三會請我。我皆受請。汝自使奴門中見遮。以我年老衣服弊壞。謂是被擯[泳-永+(隸-木+士)]渧沙門。不宜見前。我以汝請。欲強入。汝奴以杖打我頭破。額右角瘡是。第二會亦來。復不見前。我又欲強入。復打我頭。額中瘡是。第三會亦來。如前被打。額左角瘡是。皆汝自為之。何所懊惋。言。不現。長者乃知是賓頭盧。自爾來。諸人設福。皆不敢復遮門。若得賓頭盧來。其座華。即不萎。若新立房舍牀榻。欲請之時。皆當香湯灑地。燃香油燈。新牀新褥。褥上奮錦敷之。以白練覆綿上。初夜如法請之閉房。慎勿輕慢闚看。皆各至心。信其必來。精誠感徹。無不至也。來則褥上現有臥處。浴室亦現用湯水處。受大會請時。或在上座。或在中座。或在下座。現作隨處僧形。人求其異。終不可得。去後見座華不萎。乃知之也。如上經說。若欲請者。可預前七日。或三日。一日來。發虔誠心。先須掃灑靜處。安置牀座。洗浴潔身。燒上名香。懸繒旛蓋。散眾襍華。手執香爐。盡誠敬請。如經啟白。降屈聖儀。來臨處座。其座上。不得綵。錦綺。金銀雜飾。布華置上。雖是羅漢。然共凡僧同受二百五十別解脫戒。所以不受雜綵金銀等物。牀座亦不得越過尺六。及高處安置(若供養法身則種種雜飾寶器無拘)。復不得塑作形像在座安置。儻報身來時。妨於坐故。豈可推却塑像而坐也。寺家欲塑。可立別室安座。如法供養。即得。若有人施聖僧錢。還入聖僧用。將置盂鉢。匙箸。銅椀。手巾好盤器皿等。朱書題記。不得雜用。今時齋曾。所供聖僧。多不殷重。必若虔心。無不感赴。西國寺法及俗人舍。以空靜上處。為聖僧造立房堂。隨於四時。冬夏之氣。安物供養。事事具足。如奉尊師。以聖僧賓頭盧尊現在。不般涅槃故也(或云賓頭盧。是優填國人)

師子吼

[0662b10] 佛記賓頭盧。師子吼最為第一。阿育王經云。佛弟子中。有能師子吼。此為第一。具德經云。說法之音。如師子吼。賓度羅囉墮舍苾芻是。分別功德論云。降伏外道。最為第一。增一阿含經云。降伏外道。履行正法。所謂賓頭盧比丘是。

憂禪城

[0662b16] 亦云禪國。此國及王。如上衣揵度中釋。

梵施

[0662b18] 梵。是西音。施乃此方之言。合名淨施。

富羅那

[0662b20] 亦云富蘭那。此富羅那。棃師達多。二長者。是波斯匿王大臣。如三十事中釋。

廣博

[0662b23] 博。伯各切。入聲。大也。舍衛國。有一別處。其地平正廣博。世尊於此現神足變化。降伏外道。雜事律云。時勝光王(波斯匿王)。勸請世尊曰。唯願慈悲。降伏外道。慶悅人天。令信心者。歡喜踊躍。其不信者。滅罪惡源。如是再三勸請世尊。佛告大王。佛有五事。必定須作。云何為五。一者未曾發心有情。令彼發起無上大菩提心。二者久植善根。法王太子灌頂授記。三者於父母所。令見真諦。四者於室羅伐(即舍衛城)現大神通。五者但是因佛受化眾生。悉皆度脫。爾時世尊。復作是念。古昔諸佛。皆於何處現大神通。見在室羅伐城(云云)

師子高座

[0662c11] 此中七寶師子高座。是佛神力自然而有。然諸經中。但佛所坐之處。皆云師子座。智度論問曰。何以名師子座。為佛化作師子。為實師子來。為金銀木石作師子耶。又師子非善獸故。佛所不須。亦無因緣故不應來。答曰。是號名師子。非實師子也。佛為人中師子。佛所坐處。若牀。若地。皆名師子座如今者國王坐處。亦名師子座。人稱國王亦名人師子。又如師子四足獸中。獨步無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於九十六種道中。一切降伏無畏。故名人師子。分別功德論云。經所以喻師子座者。師子獸中之王。常居高地。不處卑下。故喻高座也。又取其無畏故。曰無畏座也。

枎疏

[0662c24] 疏。山徂切。音梳。枎疏枝葉盛也。漢書音義曰。枎疏分布也。說文曰。枎疏四布也。

鳧雁

[0663a03] 鳧。逢夫切。音符。水鳥鴨。背上有文。青色。卑脚。短喙。所謂鳧鴨也。

黿龜

[0663a06] 黿。魚袁切。音元。三蒼解云。似鼈。而大也。有云以鼈為雌。[元/?]鳴鼈應。本草云。係鼈之最大者。形似守宮。而長一二丈。背尾俱有鱗甲。善攻埼岸。夜則鳴吼。舟人甚畏之。老者亦能為魅。卵大如鷄鴨子。一產一二百枚。爾雅翼云。[元/?]鼈之大者。濶或至一二丈。天地之初。介潭生先龍。先龍生玄[元/?]。玄黿生靈龜。靈龜生庶龜。凡介者生于庶龜。然則[元/?]。介蟲之元也。雖有此論。未必然也。

堅靭

[0663a15] 靭。同韌。而震切。音刃。古作肕。堅柔曰肕。謂堅柔難斷者。管子曰。筋肕而骨強。是也。

叢林

[0663a18] 梵語貧陀婆那。此云叢林。叢。徂紅切。族平聲。草木叢生貌。說文云。聚也。別作藂非。

斯尼

[0663a21] 斯尼。是露形外道之總名。非謂一人之稱也。或云仙尼。此言有軍。波棃子者。波棃是其母名也。波斯婆闍伽者。亦云波斯波羅闍。或云輸麗。此其字也。是人謬與如來共角神力。全無所術。慚羞負恥。自以大石繫頸。投於深淵。舍利弗問經云。舍利弗白佛言。云何如來常言不殺眾生。乃至蟻子。而以臘月八日。於舍衛國。長水河邊。與輸麗外道角術。先逼以神力。令墮負處。其生慚羞。投水自盡。眼視沈沒。而不拯救。亦不殺乎。方復告眾言。輸麗持此惡法惑亂眾生。前世善熟。滅此惡身。轉生善見。不亦快乎。我諸弟子。當於此日。設清淨浴。洗浣身垢。念除倒見。身若清淨。心亦清淨。似結使人。無有慈悲。佛言。大智。汝能為諸未通達者。問斯誠要。輸麗外道。於無量世中。積習邪見。誓障正法。往昔燈明佛時。我行菩薩道。過一村落。人多癘病。死者縱橫。我採眾藥。隨宜救濟。皆得除愈。其中一人名日不戴。是梵志學。自負多能。不肯信服。臨欲終時。方復求我。我語之云。汝先可治。與藥不取。今將氣盡。方復有求。如汝即時非藥能治。不戴曰。我今不能復判優劣。願未來世。共決勝負。我若負者。當殺身求生為汝弟子。汝若不如。為我走使。時我報云。善哉善哉。故今生此土與我相值。臨終善熟。共契所會。發言失據。恥其眷屬。投水自害。身雖死亡。心發善故。生我法中。有勝進故。我不救也。餘如涅槃經廣明(癘音例。疾疫。四時氣不和之疾也)

第八日

[0663b23] 是臘月初八日也。譬喻經云。佛以臘月八日。神通降伏六師。六師不如。投水而死。仍廣說法。度諸外道。外道伏化。白佛言。佛以法水洗我心垢。我今請僧洗浴。以除身穢。仍為常緣也。今時臘月八日。設淨香湯。以洗僧者。即此緣也(從初一日。至十五日。名如來現大神變月)

須彌頂

[0663c05] 是三十三天住處。乃欲界第二天。如前釋。

梵天

[0663c07] 梵者。淨也。色界四禪。總名淨天。今佛示現神足。身至梵天。此當初禪之梵天也(詳如前釋)

六反十八動震

[0663c10] 六反者。一動。二起。三涌。四震。五吼。六擊。動起涌三種是形。震吼擊三種是聲。於此形聲中。各舉一種。故言動震。於六反中。復各有三相。遂成十八動震之相也。動者。搖颺不安之謂。動有三相。一方獨動名動。四方俱動名遍動。八方齊動名普遍動。起者。自下漸高之謂。起有三相。一方獨起名起。四方俱起名遍起。八方齊起名普遍起。涌者。忽然騰舉之謂。涌有三相。一方獨涌名涌。四方俱涌名遍涌。八方齊涌名普遍涌。震者。隱隱出聲之謂。震有三相。一方獨震名震。四方俱震名遍震。八方齊震名普遍震。吼者。雄聲猛烈之謂。吼有三相。一方獨吼名吼。四方俱吼名遍吼。八方齊吼名普遍吼。擊者。砰磕發響之謂。擊有三相。一方獨擊名擊。四方俱擊名遍擊。八方齊擊名普遍擊。是為六反十八動震也。

輪轂

[0664a02] 古祿切。音谷。車轂輻所湊也。謂三十輻共一轂。轂者。居輪之正中。而為輻之所湊也。

晃曜

[0664a05] 晃。戶廣切。黃上聲。暉也。光也。寬明也。所謂光明照曜也。

三千大千

[0664a08] 三千大千國土者。總為一娑婆世界也。以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是為一世界(即一國土)。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須彌山王。四千天下。四千大海。四千惡道。千閻羅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至千梵天。是為小千世界(謂一千國土。如一貫錢也)。爾所小千。千世界。是為中千世界(謂千個小千國土。如千貫錢也)。爾所中千。千世界。是為大千世界(謂千個中千國土。如千千貫錢)。以三次言之。故云三千大千。其中須彌。四洲日月。乃至梵天。各有萬億。總名一三千大千世界。通號曰娑婆。皆一如來垂化之境也(詳如三十事中四天下句釋)

利益眾生

[0664a19] 此是古昔王名。今之白淨王是也。賢愚經云。名施陀尼彌。

慧事

[0664a22] 是上古王夫人字。今摩耶夫人是也。經云。名須梨頗羅。

慧燈

[0664b01] 即上古王之太子。後繼王位。廣行檀施。勸修十善。此是世尊往昔行菩薩道。為大國王也。經云那波羅滿。此言慧光。燈即光義(此句應次鬼子母句後。今以易見故。編在前也)

鬼子母

[0664b05] 此是過去世時鬼子母。若今鬼子母者。昔王舍城內山邊。有一藥叉神居止。名曰娑多。擁護王臣民眾。常無饑儉。於自類族。娶妻未久。遂生一女。容貌端嚴。見者愛樂。諸藥叉眾。咸皆歡慶。因即立字名曰歡喜。年漸長大。時有北方健陀羅國。半遮羅藥叉子。名半支迦。娶歡喜為妻。由彼前身。發惡邪願。習氣力故。語其夫曰。我意欲得王舍城中。現在人眾。所生男女。皆取食之。夫遮不許。彼心不允。懷瞋且默。後乃次第而生五百子。最小者。名曰愛兒。恃子豪強。欲行非法。夫頻勸誨。竟不受言。便於王舍城中。所生男女。次第取而食之。人民痛惱。不知何所災橫。王聞驚怪。問卜。乃知藥叉所作。即辦飲食處處祭祀。而災不除。時護城神。於夢中告諸人曰。汝等男女。咸被歡喜藥叉之所食噉。宜往世尊處。所有災苦。佛當調伏。諸人報神曰。此既取我男女充食。則是惡賊藥叉。何名歡喜。因此諸人皆喚為訶梨底藥叉女(經云。訶利帝南。今言鬼子母。即是也)。王舍城人。聞是。皆往佛所。頂禮佛足。白言。世尊。此藥叉女。長夜作不饒益。我等所生男女。咸盜充食。唯願世尊。憐愍我等。為作調伏。爾時世尊。默然受請。以鉢覆其愛兒。彼藥叉女。不見愛兒。搥悲泣。處處尋覓。巡歷城邑諸山河池。四洲地獄。多聞天宮。須彌山頂。皆覓不見。遂哀告多聞天王。天王報曰。宜可速往世尊所。而作歸向。令汝得見。彼聞歡喜。至世尊所。頂禮佛足。白言。世尊。我久離別小子愛兒。唯願慈悲。令我得見。佛言。汝有幾子。答曰。有五百兒。佛言。五百子中。一子若無。有何所苦。答曰。世尊。我若今日不見愛兒。必吐熱血而取命終。佛言。五百子中。不見一兒。受如是苦。况他一子。汝偷取食。此苦如何。答言。此苦倍多於我。佛言。汝既審知愛別離苦。云何食他男女耶。答言。唯願世尊。示誨於我。佛言。可受我戒。王舍城中。現在人眾。皆施無畏。若能如是。得見愛兒。答言。世尊。我從今去。依佛教敕。皆施無畏。時佛令彼得見愛兒。於時訶梨底歸依如來。請受禁戒。城中人眾。皆得安樂。離諸憂惱。既受戒。無所食噉。佛令苾芻眾。每於食時。行末設食一盤。呼其名字。并諸兒子。皆令飽食。復付囑令於贍部洲中。僧尼住處。佛法未滅來。常當晝夜勤心擁護。勿使衰損。得安樂住。時諸苾芻。請世尊曰。訶梨底母。先作何業。生五百兒。吸人精氣。食王舍城人。所生男女。佛言。乃往過去。時世無佛。唯一獨覺出現人間。時王舍城中。為大節會。有五百人。各各嚴身。持諸飲食。音樂共詣芳園。路逢見一懷娠牧牛女人。持酪漿瓶。諸人告言。可來舞蹈。共為歡樂。便共舞蹈。由此疲頓。遂即墮胎。諸人向園。女懷憂住。便以酪漿。買得五百菴沒羅果。時彼獨覺前來。女見頂禮雙足。持果奉施。投身於地。合掌發願。我今於此真實福田。所施功德。願我當來。生王舍城。此城中人。所生男女。我皆取食。時彼牧牛女者。今訶梨底藥叉女是。由昔奉施獨覺五百菴沒羅果。發惡願故。今生王舍城。作藥叉女。生五百子。吸人精氣。食噉城中所有男女(出根本律。詳在彼文。此不備錄)

綜練

[0665a10] 綜。作弄切。宗去聲。習之也。練亦作鍊。精曰練也。謂善習眾藝。儀法精熟。故曰綜練也。

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三十四

  音釋

諠囂

[0665a16] 上音暄。譁也。下音鴞。喧鬧也。

[0665a17] 音谷。輻所湊也。

[0665a18] 音否去聲。輻湊也。輻聚共轂。

[0665a19] 音網。車輪外圍曰輞。

榱梠

[0665a20] 上音催。椽桷也。下音呂。桷端連綿木也。

[0665a21] 音位。類也。

[0665a22] 音絰。

[0665a23] 上音痞。毀壞也。下音。裂也。

[0665a24] 音厄。持握也。捉也。

[0665b01] 同啖。噉。

瑣屑

[0665b02] 上音鎖。下音先入聲。

[0665b03] 音瞞。

[0665b04] 音衣。

[0665b05] 古黠切。音戞。垢圿也。

[0665b06] 音穢。不鮮也。

四布

[0665b07] 謂舒手足。伏于地也。

[泳-永+(隸-木+士)]

[0665b08] 上音隷。下音帝。

[0665b09] 音腕。驚歎也。

[0665b10] 音誨。鳥

[0665b11] 與鴈同。

[0665b12] 。音奇。曲岸頭也。

砰磕

[0665b13] 上音烹。砯砰石聲。又砰磅之聲。下音榼。亦音慨。相築聲也。

  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三十五目錄

  • 五道
  • 尸賒婆
  • 婆伽提國
  • 闍子
  • 梨奢
  • 尼犍那耶子
  • 薩遮尼犍子
  • 韛囊
  • 鏇器
  • 熏鉢
  • 萬字
  • 牛屎
  • 鉢囊
  • [打-丁+沓]
  • 赭土
  • 白墡
  • 雌黃
  • 賒婆羅草
  • 翅奢草
  • 宏墎
  • 若撈
  • 耶波徒比丘
  • 作櫡
  • 燈樹
  • 雜糅
  • [貝*為]
  • 蓋枓
  • 蓋宏
  • 摩樓葉
  • 蓋干
  • 作楬
  • 作錔
  • 錫杖
  • [肖*毛]
  • 作拂
  • 伊梨阿若著衣
  • 鉢肆酖嵐婆
  • 頭頭羅
  • 優波離
  • 瞿波離
  • 起塔
  • 作幢
  • 持死人衣
  • 都子婆羅門村
  • 翅毗伽尸
  • 浴室

【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44 冊 No. 0744 四分律名義標釋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