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X26n0559_001 般若心經事觀解 第1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卍續藏 (X) » 第 26 冊 » No.0559 » 第 1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No. 559-A

[0890c16] 事有殊塗而同指。人有異趨而同行。今儒者稱不朽。必曰立德立功立言。而釋氏亦有禪宗學宗律宗之說。禪近於德。律近於功。學近於言。然欲昭德象功。以信今而垂後。非言不著。[(厂@((既-旡)-日+口))*頁]儒之立言。吾知之矣。當其發憤於始也。必參之經史百家。以盡其變。考之天人性命。以通其要。歲月以濡之。而弗預期其速效夫。而後其有獲矣。而猶未能貫也。則實體諸當躬。而心解神會。以合乎其原。乃無弗化也。始得上下千百年。抉微剔奧。或近言焉。或遠言焉。復為之旁通曲喻。俾天下曉然於作之者之聖。而我不媿於述者之明。斯其言以立。立可以傳。乃不謂浮圖灌頂師竟有合焉者。師學佛者也。其言與吾儒殊。而生平廢寢忘餐。以求至乎立言之地。其用心亦與吾儒同。師九歲入空門。十九受戒律。二十習講經。越七載。受德水師付囑。為雲棲五世法孫。今行年幾八十矣。固嘗應士大夫之延請。歷聚光天竺諸剎。宣玅諦以昭示聾瞽。仍然草衣木食。幽棲斗室中。手不停批者。凡五十年。所著華嚴金剛等解。書二十六種。卷一百五十。皆深入性海。發導師之所欲發。再發其所未發。余窃欲其立意之堅。積功之久。而苟肆力於儒書。將與昌黎廬陵諸君子。後先並峙。而獨惜其以浮圖終也。然精修梵行。闡宗風於五濁惡世。而廣開其覺路。是誠法王之嗣子。所謂無盡燈。明明終不盡者也。京師愍忠寺義學僧景雲。與余交。不憚數千里。參學於師。因悉師生平。裒其鋟木若干。入楞嚴古剎之大藏釋典。而囑寺僧居守。以見師之立言。為可傳也。故序之。

[0891a18] 康熈五十八年己亥清和月嘉禾守三韓吳永芳撰并書

No. 559-B

[0891b08] 唐三藏元奘大師。慨經文訛謬。周游西宇。十有七年。取經六百五十七部。翻譯于玉華宮。太宗勅諸文臣。為之潤色。以心經為首。作聖教序以紀之。譯師皆西域人。唯師以唐人譯西經。為慈恩相宗之祖。心經尤為一大藏之主。非倒瀉一大藏經者不能註隻字。唯伯亭大師。臥心藏教者。五十年。諸經解畢。始及心經。一解理性為體。一解事觀為用。體用融通。性相雙貫。洵慈恩之大功臣也。

[0891b15] 法弟邵泰衢拜題

No. 559-C

[0891b22] 大聖說心經者。為度一切心也。眾生迷心。受五蘊體。溺於愛河。中隨風浪。漂入苦海。不得解脫。徒悲傷也。菩薩悟心。駕般若航。來於此岸。不住中流。度到彼岸。自在逍遙。真常樂也。迷悟既殊。苦樂各別。因果染淨。生佛一異。如來憫之。帶果行因。為九界人。重轉法輪。直指般若靈知之心。點出波羅密行之性。心歸妙覺真空。性還涅槃寂滅。無凡無聖。何佛何生。諸法空相。心經說竟。義固如是。文猶未然。然文字般若。必須觀照。始證實相。成第一空。是以今家解經。盡用觀門而釋。事相難明。聖教正量。性宗相宗。小乘大乘。一一採摘。句句消清。祖誥佛誥。論義呪義。法法遵依。章章典據。然後會事歸理。融相通性。文字性空。佛經心註。名事觀解。不亦宜乎。故曰心經事觀解。

[0891c11]
康熈癸未年十月小春望旦慈雲教觀沙門續法題

般若心經解總目

  • 上卷
    • 事觀解
      • 初序
      • 二懸談(八門)
      • 三經題
      • 四譯人
      • 五文義
      • 六頌
  • 下卷
    • 理性解
      • 初序
      • 二經題
      • 三文呪
      • 四頌

No. 559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事觀解卷上

[0892a09] △將解此經。十門分別。一教起因緣。二藏乘分攝。三時會判定。四教觀分齊。五所被機宜。六能詮體性。七宗趣通局。八翻譯傳流。九總釋經題。十別解文義。

[0892a13] △一教起因緣者。然有總別。

[0892a13] 總者。如來唯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今經直指眾生。以般若真空心。入佛之知見故。

[0892a15] 別者。開十。一為闡不共般若故。(經云。行深般若)二為度一切苦厄故。(經云照五蘊空。度一切苦)三為離四性相即故。(文云。色不異空。空即是色。離四句。絕百非也)四為無六相不立故。(生滅垢淨增減俱無。纖塵不立也)五為明諸法如幻故。(蘊處界。世間法。諦緣智。出世法。盡如幻影。空無實也)六為顯法性真空故。(文云。諸法空相。空中無色等)七為究涅槃三德故。(心無罣礙恐怖夢想。業報惑障悉除。安住涅槃三德)八為證菩提三覺故。(自覺離心。異凡夫。覺他。離色。異二乘。圓覺。識境二俱離。異菩薩也)九為示顯密融通故。(前。顯了經。後。祕密呪。二皆融通無礙)十為圓福慧果德故。(經義解理。發慧。呪語離障。生福。福慧二嚴。定智兩足。果位功德。圓滿究竟)依經敘十因緣。令此教興起也。

[0892b02] △二藏乘分攝者。經律論三。經藏所攝。顯密四藏。經呪二攝。

[0892b03] (非律論故)大小乘內。大乘所攝。三一乘中。一乘所攝。

[0892b04] 十二分教。(長行。重頌。授記。孤起。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方廣。未有。論義)經分教攝。

[0892b06] △三時會判定者。三照(先。轉。還)時中。轉照時說。三轉(初。中。後)照時。後轉照說。

[0892b07] 五會(華嚴。阿含。深密。妙智。法華)之中。妙智會說。

[0892b08] 十儀之中。(差別。起末。歸本。無礙。不定。顯密。頓演。寂寞。該通。無盡)無礙。寂寞。二儀門收。

[0892b10] △四教觀分齊者。教類。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亦名分教。三終教。亦名實教。四一乘頓教。五圓教。今此經者。正屬頓教。總不說法相。唯顯真空性故。經云。空中無色。無所得故。心無罣礙。初云。行深般若。五蘊皆空。兼通始終二教。是諸法空相。無智亦無得。始也。依般若故。究竟涅槃。得三菩提。終也。

[0892b16] 觀道有三。一三諦觀。瓔珞經明真俗中。仁王經明空色心。亦名真世第一義。梵網明實世第一義。亦名空有中道。今經色不異空。空觀。真諦也。空不異色。假觀。俗諦也。即色即空。中道觀。第一義諦也。又不生等。真諦觀。不滅等。俗諦觀。諸法空相。第一義空中諦觀也。

[0892b21] 二三空觀。唯識云。一我空慧。二法空慧。三俱空慧。楞嚴明。人空法空俱空。梵網謂內空外空空空。經云。照見(我)五蘊(法)皆空。(俱)三空觀也。又云。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又云。心無罣礙。無𦊱礙故。智心。內人空觀。無得無礙。外法空觀。無所得故無罣礙故。空空俱觀。

[0892c02] 三三無觀。唯識。燈論謂。徧計無性觀。依他無性觀。圓成無性觀。彼頌云。初即相無性。次無自然性。後由遠離前。所執我法性。是則初名無相觀。次名無生觀。後名無性觀。經云。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虗。除苦厄。徧計觀。除一切。依他觀。真實。圓成觀。又云。是諸法空相。相即無相觀。法即無生觀。空即無性觀。又不生不滅。心無恐怖。實性無性觀。不垢不淨。心無罣礙。起性無性觀。不增不減。心無倒想。執性無性觀。餘例思之。

[0892c11] △五所被機宜者。眾生機類。不出三聚。及五乘性。於三聚(正定。邪定。不定)中。正為不定。以破凡外。遍計空有。迴彼二乘。令向大乘。(告舍利子)令權菩薩。不迷於空。(空即色等)令三乘人。入一乘中道。(色不異空。及不生不滅等)兼為正定。令增妙行。及為邪定。作遠因緣。

[0892c15] 於五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中。唯被菩薩。菩薩行深般若故。

[0892c16] 於五性中。(聲聞。緣覺。如來。不定。無性)正被如來種性。及不定性。文云。菩薩究竟涅槃。諸佛得三菩提。兼為餘性。作遠因緣。

[0892c18] 是知聞與不聞。情及無情。凡具般若性者。莫非所被機也。

[0892c20] △六能詮體性者。一隨相門。文云。說般若呪。聲名文義。皆為體也。二唯識門。經云。心無罣礙。前能所詮。皆自識變。三歸性門。下云。是諸法空相。遠離顛倒夢想。則心識亦空。唯真如性故。四無礙門。如云。空不異色。色即是空。不增不減等。故知般若。是大神呪等。則前心境事理。同一緣起無礙。

[0893a01] 又行深般若。說般若呪。文字也。初一門體。照見蘊空。離顛倒想。觀照也。二三門體。度一切苦。真實不虗。實相也。後一門體。故此一經。四皆攝盡。

[0893a05] △七宗趣通局者。通途有六。一小乘宗。二十部異。二法相宗。唯識論師。護法等。三破相宗。智度論師。清辯等。四藏心宗。起信論師。馬鳴等。五真性宗。楞伽論師。龍樹等。六法界宗。華嚴論師。天親等。今此經者。三五門攝。以般若部。空性雙通。智光論師。合一宗故。

[0893a10] 別局此經。明宗趣者。又有總別。總以三種般若。而為宗趣。謂依文字教。起觀照智為宗。證得真空實相為趣。別開五對。一教義。崇文字教說為宗。不取有無諸法義意為趣。二事理。空去世出世法事相為宗。顯最上乘第一義空理性為趣。三境智。緣諸法空相非相理境為宗。起般若照見無見觀智為趣。四修證。以無心無智。行深般若修因為宗。即無得無取。證入涅槃果德為趣。五體用。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本體為宗。隨緣赴感。度一切苦大用為趣。此五生起。後先相由者也。

[0893a20] △八翻譯傳流者。此經前後七譯。一後秦鳩摩羅什譯。名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呪經。二唐三藏法師玄奘譯。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三唐天竺三藏大廣智不空譯。名梵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四宋天竺三藏達磨戰濕羅譯。(法月)名普徧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五賓沙門般若共利言等譯。般若波羅蜜心經。六宋三藏慈賢譯。名梵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七宋天竺三藏施護譯。名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今世所傳。七中第二譯也。至於古今疏註。唐翻經沙門賢首國師略疏。明天界寺僧宗泐如註解。翰林學士宋濂文句。餘不繁錄。

[0893b08] △九總釋經題。(二)先題目。

[0893b09]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0893b10] 此經單法為題。般若體。蜜多用。不離一總相心。依略疏。亦可法喻為題。六百卷大部。喻如身。十四行小本。喻如心也。

[0893b12] 梵語般若。此云智慧。智。決斷義。妙證真源。但唯決定。朗然獨照故。般也。慧。揀擇義。明了諸法。必須揀擇。修行斷惑故。若也。略開三種。一實相。所觀真空法性也。二觀照。能觀本覺妙慧也。三文字。詮上二者言教也。

[0893b16] 梵語波羅。此云彼岸。即大涅槃。翻大滅度。大即法身。滅即解脫。度即般若。三德祕藏也。梵語蜜多。此云到。影含三義。一離。二度。三到。謂離生死此岸。度過煩惱中流。竟到涅槃彼岸也。上約因。此約果。又大論云。阿羅蜜。秦言遠離。波羅蜜。秦言度過。波羅伽。秦言到至。華嚴云。以波羅蜜船。不依此岸。不著彼岸。不住中流。而度眾生。無有休息。上約智。此約悲。

[0893b23] 心有四種。梵語紇哩耶。此云肉團心。人身中心藏也。色法所攝。梵語質多耶。此云緣慮心。八識各能緣慮自分境故。妄想所攝。梵語阿賴耶。此云集起心。即第八識。集諸種子。起現行故。種習所攝。梵語乾栗陀耶。此云堅實心。即如來藏真如性也。寂照所攝。約法。第四。以般若波羅蜜心。是萬法之體故。約喻。第一。以一十四行之略。能攝二十萬頌之廣。為般若部中之心。如人心藏。是一身之要也。約果。揀非緣慮集起之心。下云。心無罣礙。究竟涅槃。約因。後三俱通。唯識頌云。金剛道後。異熟空故。又般若因。名觀智心。無相無為。下云。無智之智。是也。蜜多果。名真空心。無住無動。下云。無得之得。是也。

[0893c11] 梵語欲底修多羅。此云契經。契謂上契三世之佛。中契三空之理。下契三聚之機。經謂常住所證覺性。貫穿所知法義。攝持所化眾生。開為三對。初教義。般若心是所詮義。經是能詮之教。二就義中。分總別對。心是諸法之總。稱為總相法門。般若因。蜜多果。是別相法也。亦名法喻對。般若等。法也。心。喻也。即般若內。統歸要妙之義。況人心藏。為主為要。統極之本。三就別法中。分因果對。或智悲對。般若是因修觀智。波羅蜜多是果地悲化。亦名體用對。般若是體。此智慧體。神悟玄奧。妙證真源也。波羅是用。此到彼岸功用。翻盡生死之處。超至真空之際。即揀不到彼岸用也。具三對義。故立斯名。

[0893c23] △次譯人。

[0893c24]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0894a01] 唐洛州緱氏人。俗姓陳。隨兄長腱法師。出家淨土寺。年十一。誦維摩法華。二十一。講心論。時號神人。貞觀三年仲秋朔。往西域取經。至賓國。道險虎豹。不可過。遇一老僧。面瘡體血。衣服被污。愍將向寺。施與衣服飲食之具。獨坐床上。口授心經。因常誦習。遂得山川平易。道路開通。虎豹潛形。魔鬼遁跡。經歷百五十國。至舍衛城。取經六百五十七部。以貞觀十九年。春正月還京。於玉華臺。翻譯經論。總一千三百三十卷。共成七十五部。年五十六。臥疾見大蓮花。鮮白光色。及見佛相。右脇而逝。葬於白鹿原。此與什本。大同小異。

[0894a12] △十別解文義。(二)初顯了般若。謂經是顯了明說。令解生慧滅煩惱障故。於中分三。一序自行深般(同諸經序分)

[0894a15]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0894a17] 初句。能觀人。

[0894a17] 梵語縛嚕枳帝。濕伐囉。此云觀自在。或云觀世音。實相觀照。救世自在。此約智悲釋。又觀音救苦。恒在那伽。此約慧定釋。又法華。真淨智慈悲五觀。定也。妙觀梵潮勝五音。慧也。均等自在。又五觀中。前三智也。後二悲也。五音中。三四悲也。餘三智也。正顯智悲並運。真俗融通。上同下合。得大自在。此是帶果行因號也。果地號正法明如來。

[0894a24] 菩謂菩提。翻覺。薩謂薩埵。翻眾生。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眾生也。

[0894b01] 上三字別號。此二字通名。菩薩西輔彌陀化主。來住普陀香山。廣度眾生。同歸樂土。觀音自在。良有以也。

[0894b04] 二句。所行行。

[0894b04] 深對淺言。共般若。淺也。不共般若。深也。人空般若。淺也。法空俱空般若。深也。大品云。欲求聲聞乘者。當學般若波羅蜜。欲求辟支佛者。當學般若波羅蜜。欲求無上菩提者。當學般若波羅蜜。金剛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涅槃明三獸度河。謂象馬兔。華嚴云。諸法實相。三乘皆得。而不名佛。則知斷證理行。有淺深也。至於說法度生。法華云。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等。金剛云。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則知度三乘人。三空觀。度一乘人。俱空觀入矣。今揀淺行。故云深時。

[0894b15] 三句。觀行境。

[0894b15] 照見者。觀照般若也。又因地識強智弱。照屬六識。見屬八識。兼慧心所。果位智強識弱。照屬妙觀察智。見屬大圓鏡智也。五蘊。境也。自他凡聖俱攝。梵語塞徤陀。此云蘊。積聚義。或翻陰。葢覆義。積聚有為。葢覆真性故。嚕伴。翻色。乃堅固想成。質礙為相。謂四大所成根塵等法。色空為際。尾也難喃。翻受。乃虗明想成。領納為相。謂領納苦樂。不苦樂境。觸離為際。三倪也喃。翻想。乃融通想成。取像為相。謂取種種像。與念相應。記忘為際。三塞歌囉。翻行。乃幽隱想成。遷流為相。謂心心所法。川流不息。生滅為際。尾野喃。翻識。乃罔象想成。了別為相。謂於所緣境。熾然了別。合(六和)(一精)為際。皆空者。梵語達。翻空。實相般若也。上之照見。三空無分別慧。此之蘊空。三空法性理境。蘊中無我。即人空。蘊本不生。即法空。蘊空亦空。即俱空。故什本云。色空故無壞相。受空故無納相。想空故無知相。行空故無作相。識空故無覺相。大品云。色如聚沫。受如泡珠。想如陽。行如芭蕉。識如幻化。並非實相。楞嚴云。幻妄稱相。緣有合離。妄成生滅故。真體為性。一切法性。本自不生故。蘊中三空法性。唯深慧所能見也。

[0894c12] 四句。明利益。

[0894c12] 超脫曰度。如刀斬物曰切。一切。統攝自他九法界也。苦。謂五苦。即生老病死。(一)求不得。(二)愛別離。(三)怨憎會。(四)五陰熾盛(五)苦也。廣則二苦三苦。八苦十苦。(楞嚴)百一十苦(菩薩善戒)等。厄。謂七難。即水火風刀鬼枷賊也。廣則三災六災。(大三災小三災)難十難。(楞嚴)百萬障(華嚴)難等。證見第一義空。二死障惱斯盡。二種果得。一真理顯也。又眾生不修。見有蘊苦。如水結冰。受寒困厄。菩薩修觀。蘊空無苦。如冰化水。得陽和樂。則行止功過。可勿思乎。

[0894c21] 宋譯云。爾時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說正法三摩地。時觀自在菩薩。在佛會中。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觀見五蘊自性皆空。唐不空云。菩薩白言。我欲於會中。說諸菩薩普徧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蒙佛聽許。入慧光定。照五蘊空。度苦厄等。故此一節。為諸經序文。

[0895a03] △二正教第一義空。同諸經正宗分。於中二。先。修因。(三)一觀五蘊空。

[0895a05]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0895a05] 想行識。亦復如是。

[0895a07] 施護本云。舍利子。白觀自在菩薩言。若有人欲修學甚深般若門者。當云何修學。時觀自在菩薩。呼名而告之。故此節去。皆屬正宗文也。

[0895a09] 初句。舉行人。

[0895a10] 梵語舍利弗呾囉。連父母稱名。舍利。母名。翻身。身端嚴故。又云珠。云鷺。眼如明珠。鶖鷺故。弗呾囉。父名。翻圓滿。論義圓滿故。論師也。亦翻子。是舍利女之子也。連為號者。不忘親故。佛弟子中。智慧第一。般若轉教。四弟推尊。

[0895a15] 次色四句。明觀法。

[0895a15] 宋譯云。觀自在菩薩。告尊者言。若欲學此甚深般若。當觀五蘊自性皆空。伏疑難云。色是有法。云何皆空。故答釋曰。色不異空。以色幻相。不異空無相故。又色即是空。以色本無生性。即空無生性故。(初句約相。三句約性)又伏難云。空是無法。云何容色。故又答曰。空不異色。以空無相。不異色幻相故。又空即是色。以空無生性。即色無生性故。

[0895a21] (二句通問。四句通性。問隔以釋)亦可(順次解釋)人天疑色實有。故告色不異空。謂色幻相。不異空無相也。二乘疑空實無。故告空不異色。謂空無相。不異色幻相也。(人天小乘。明生滅法。作析空觀。故說不異)相宗菩薩。疑色為法相。故告色即是空。謂色本無生性。即是空無生性也。空宗菩薩。疑空為無相。故告空即是色。謂空無生性。即是色無生性也。(空相大乘。了法無生。作體空觀。故說即是。)賢首疏云。色是幻色。必不礙空。(色不異空)空是真空。必不礙色。(空不異色)順釋明色空不異也。又云。若礙於色。即是斷空。非真空故。(色即是空)若礙於空。即是實色。非幻色故。(空即是色)反顯明色空相即也。

[0895b08] 又初句。即杜順會色歸空觀。天台從假入空觀。二句。即杜順明空入色觀。天台從空入假觀。三四句。即杜順色空無礙(出法界觀)觀。天台空假平(出纓絡經)觀。

[0895b11] 經云。般若非有相。(亦非常相。異相。及計色大我小。我在色中。乃至非我相。自性等。色不異空故)非無相。(亦非斷相。一相。及計我大色小。色在我中。乃至非人相。他性等。空不異色故)非亦有亦無相。(三句非雙存。亦非即蘊是我。乃至非眾生相。共性等。色即是空故)非非有非無相。(四句非並泯。亦非離蘊是我。乃至非壽者相。無因性等。空即是色故)若能離四句。(有無存泯句也。四相四性俱攝在內)百非。方是甚深般若觀門。故以四句曉之也。

[0895b16] 楞嚴云。汝原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色不異空。色即是空)性空真色。(空不異色。空即是色)清淨本然。周徧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菩薩告以四句。不其然乎。若以水喻。應云。冰不異水。水不異冰。冰即是水。水即是冰。冰水皆幻相。濕性是不異。又以金喻。亦云器不異金。金不異器。器即是金。金即是器。器金亦幻相。堅性同無異。設遇沙冰泥水。鍍器鑛金。是異不即矣。凡聖迷悟若此。

[0895c01] 後受二句。例餘蘊。

[0895c01] 色空無相。性本寂滅既爾。餘四蘊法。遠離性相亦然。

[0895c02] 色法四句三觀如此。餘受想等。四句三觀。亦若是也。

[0895c03] 受不異空。乃至識不異空。空觀也。空不異受。乃至空不異識。假觀也。即受即空。乃至即空即識。中觀也。

[0895c05] 以真空性識。即離無礙故。

[0895c06] △二明六相空。

[0895c07]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0895c08] 是諸法者。望上五蘊。望下處界等。空者。謂第一義空。二空。(唯識)三空。(楞嚴)七空。(楞伽)十空。(梵網)十八空。(大品)二十空等。相者。謂生滅等六相。約觀釋之。是即我空。法即法空。空即俱空。又諸法。假觀。空相。空觀。合為中道觀也。

[0895c13] 生滅。約體。以真空體。非前際生。非後際滅。絕常絕斷。故云不生滅也。垢淨。約相。以真空相。非迷時垢。非悟時淨。離有離無。故云不垢淨也。增減。約用。以真空用。非聖位增。非凡位減。超異超一。故云不增減也。

[0895c17] 又生滅。世間蘊處界法。垢淨。出世諦緣智法。增減。上上菩提涅槃法。就世法言。蘊是生滅。處是垢淨。界是增減。出世法言。十二因緣。生滅。四諦。垢淨。智得。增減。真空離此。故云不也。

[0895c20] 又不生。實諦觀。不滅。世諦觀。合名第一義諦觀。(梵網)不垢。空性觀。不淨。色相觀。兼則中心觀。(仁王)不增。無為觀。不減。有為觀。連成性空觀。(梵網)又不生滅。生空觀也。不垢淨。法空觀也。不增減。俱空觀(楞嚴)也。六相既遣。空理自顯。

[0896a01] 如冰未銷。自有凝散。污潔。巨細等相。今既化為一水。便歸不生不滅體矣。真空亦然。

[0896a02] △三示諸法空。

[0896a03] 一世間法。三科。共三十五。二出世法。三門。共十八。總五十三。若加六入。名四科。因緣中。開生起還滅二門。智得前加十度。即成八十一法。就經文明。一五蘊。二五苦。三七厄難。四六相。五十二處。六十八界。七十二因緣。八四諦。九二空行。十三心。十一二果。十二五呪。亦有八十一法。皆是般若真空相也。

[0896a09] 中分為二。先世間法空。

[0896a10]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0896a10]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0896a12] 是故空中。承上接下之詞。以是六相俱盡。始成般若真空。又真空中。不但空彼六相。即此色蘊等法亦空。故云空中無色等也。所謂瀰滿清淨。中不容他。

[0896a16] 世間法相有三。一五蘊門。此為愚心不愚色者。利根而說。故合色為一。開心為四也。

[0896a17] 而云無者。楞嚴明。色如空中眼花。受如空手摩觸。想如空談酢梅。行如空泡瀑布。識如空餉孔瓶。理實皆悉不壞色等。以自性空。不待壞故。楞伽云。謂一切法。自他共相。皆不生故。名為相空。謂一切法。自性不生。名自性空。下並準知。

[0896a23] 二十二處門。內六根。外六塵。名十二處。處者所也。根塵各有內外所在也。乃為愚色不愚心者。中根而說。故合心為一分半。謂意處全。法處半分。開色為十分半。謂五根五塵。法處半分也。

[0896b02] 眼等名六根。能生為義。生識性故。亦名六入。吸取為義。吸塵境故。斫蒭。翻眼。如蒲萄朵。見精暎色。戍嚕怛囉。翻耳。如新卷葉。聽精暎聲。喝囉拏。翻鼻。如雙垂爪。齅精暎香。時吃縛。翻舌。如初偃月。嘗精暎味。歌野。翻身。如腰皷顙。覺精暎觸。摩囉。翻意。如幽室見。知精暎法。亦云無者。楞嚴云。因緣和合。虗妄有生。因緣別離。虗妄名滅。殊不知生滅。本真空性。性真空中。求於生滅。了無所得也。

[0896b10] 色等名六塵。染污為義。染根識故。路伴。翻色。青黃長短也。設沒囉。翻聲。男女絃管也。獻辣。翻香。沉檀龍麝也。佐塞。翻味。甜酸飲食也。仡囉瑟吒耶。翻觸。冷煖衣服也。達哩摩。翻法。過現影像也。據楞嚴。色屬明暗。聲通動靜。香該通塞。味兼恬變。觸連離合。法統生滅。

[0896b15] 俱曰無者。經云。觀相元妄。無可指陳。猶邀空花。結為空果。觀性元真。惟妙覺空。妙覺空心。先非色法。

[0896b18] 三十八界門。內六根。外六塵。中六識。名十八界。界者。界畔。種族義。識與根塵。共相隣界。各有種族也。斯為心色俱愚者。鈍根而說。故心色俱開。謂開心為七分半。即六識意根。法界心所半分。開色為十分半。即五根五塵。法界無表半分也。

[0896b22] 根塵名義。如上。六識者。了別為義。眼色為緣。生於眼識。分別明暗等色。乃至意法為緣。生於意識。分別生滅等法。

[0896c01] 無眼界者。楞嚴云。當知眼色為緣。生眼識界。三處都無。乃至者。超略之詞。影略耳鼻舌身四識界也。無意識界者。楞嚴云。當知意法為緣。生意識界。三處都無。瑜伽云。蘊處及界等。遠離諸性相。能取所(二取)執。(二執)諸法悉無我。平等如虗空。(我空)自性本不生。(法空)空性圓寂故。纖界不立。真第一空。

[0896c06] 此如冰人五蘊六根。外觀六瓶六色之冰。如處界等。今遇火日之時。總成一汪水矣。不空何待。

[0896c08] △次出世法空。

[0896c09]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0896c09] 無苦集滅道。

[0896c10] 無智亦無得。

[0896c10] 以無所得故。

[0896c11] 出世法相亦三。一因緣門。此為中乘緣覺而說。

[0896c11] 無明。迷暗也。煩惱障。惑道。二行。造作也。業障業道。此二支。屬過去因。三識分別也。初托母胎。起一心意妄念。四名色。名是心受想行識四蘊也。色是身。色蘊也。五六入。胎中成六根也。六觸。出胎後。三四歲。六根對六塵也。七受。五六至十三歲。領納前境。違順苦樂也。此五支。報障苦道。屬現在果。八愛。十四至十八九。貪戀男女銀錢五欲等事也。九取。二後。於五塵境。廣徧追求也。此二煩惱障。惑道。十有。既有塵欲。作有漏業。當生三有也。此一業障業道。兼上為三支。成未來因。十一生。四生六道中受生也。十二老死。既生五蘊身後。畢至熟壞時也。此二支。報障。苦道。屬未來果。

[0896c23] 然十二支。作二門觀。一生起門。謂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今云無無明。乃至無老死者。以其緣生性空故也。二還滅門。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滅。今云亦無無明盡。乃至亦無老死盡者。以其無生真空故也。楞嚴云。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花。

[0897a05] 喻一氷凍支佛。獨宿雪峰。朝看十二氷城雪園。至昏暮時。並不可得。

[0897a07] 二四諦門。此為小乘聲聞而說。

[0897a07] 一苦諦。是生死報果也。令彼厭。二集諦。是煩惱業。因也。令彼斷。此二世間因果。三滅諦。是涅槃理。果也。令彼欣。四道諦。是正助行。因也。令彼修。此二出世因果。觀四諦空。成羅漢道。然與前門。開合異耳。謂無明行愛取有五支。合為集諦。餘識。名色入。觸受生老死七支。開為苦諦。觀因緣智。即為道諦。十二支滅。即為滅諦。

[0897a14] 盡云無者。出世對世間說。既無苦集。何有滅道。因緣尚空。四諦安寄。金剛云。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0897a15] 雪目連。降一冰龍。暑天想起。影迹無踪。

[0897a17] 三二法門。此為大乘菩薩而說。

[0897a17] 據楞嚴。智得。通前徹後。今經。義可上下。法專衍門。智謂二空觀智。得即二空理境。豈不小大俱通。智乃六度中一。得是波羅密果。豈不局一大乘。

[0897a20] 並云無者。二空對治二執。智慧為度愚癡。愚執不立。空智何有。楞嚴云。猶非真非真。云何見所見。金剛云。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又云。實無有法。名為菩薩。

[0897a23] 如冰文殊。烘火觀氷盤珠。頃刻洋去。有何跡耶。

[0897b01] 以句。終歸一空也。因由曰以。不但無智無得。即諦緣蘊界。皆空無法。非但空中無法。即此空亦無得。楞伽遣二無我。維摩空病亦空。楞嚴俱空不生。仁王法空故空。正此義也。故者。牒前起後之詞。

[0897b04] 問。前云空即是色。今何空滅色耶。答。前雖存而未嘗不盡。論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今都亡而未嘗不立。論云。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審前後上下文。自知義意。

[0897b08] △次。證果(二)一菩薩究竟真空涅槃。

[0897b09]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0897b09]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0897b10] 究竟涅槃。

[0897b11] 先舉人依法。菩提云覺道。薩埵云有情。一約境。所求所度。有情之中。稱覺悟者。二約心。能證能斷。有覺悟之智。去情慮之識。三約能所。所求。是佛覺果。能求。有情因也。略稱菩薩大乘人名。

[0897b14] 般若。真空智。波羅。解脫境。最上乘法。金剛云。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梵網云。第一義空慧門。空空慧門。空空復空慧門。空空復空空慧門。斯之謂也。

[0897b18] 次斷障得果。罣礙。有為無為業障。染淨善惡等。現在心也。恐怖。有漏無漏苦報。分段變易等。未來心也。倒想有相無相煩惱。見愛無明等。過去心也。

[0897b20] 前法言。結縛礙也。色塵處諦。不垢不淨觀斷。生死怖也。受行蘊根因緣。不生不滅觀斷。癡惑夢也識。想界智。不增不減觀斷。三心既不可得。故無而又離也。

[0897c01] 涅槃。斷果究竟。得入無餘也。梵語摩訶般涅槃那。華言大滅度。大是法身滅。是解脫。度是般若。此之三德。非別外有。迷即三障。悟即三德。三障若空。三德乃顯。所謂生死即法身。煩惱即般若。結業即解脫。自非般若觀照。功德不能開顯。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0897c06] 猶氷彌勒。朝陽放布袋水。流入大寂滅海。澄渟皎潔也。故此涅槃。亦空無相。法華云。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

[0897c08] △二諸佛圓證無相菩提。

[0897c09]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0897c09]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897c11] 先舉人依法。前屬大乘因地。此局一乘果位。過現未曰三世。三劫各有千佛。故云諸也。梵語佛陀。華言覺者。一自覺真諦。離心識超人天。二覺他俗諦。離色塵。超二乘。三圓覺中諦。二俱離。超菩薩。具三覺義。稱佛世尊。能依人也。般若。所依法也。謂於三性。立三無性以觀。一徧計執性。作無相觀。二依他起性。作無生觀。三圓成實性。作無性觀。以此三無性。顯彼真空相。成相三覺德。更無別門也。

[0897c18] 次得果成覺。菩提。智果也。得字貫下。菩提徹上。阿耨多羅。此云無上。三藐。此云正等。三菩提。此云正覺。內含三義。一正覺。即如理智。正觀真諦。揀凡外之不正。二等覺。即如量智。徧觀俗諦。揀權小之不等。三無上覺。即無礙智。統觀中諦。揀因地有上。此菩提果。得實無得。故大品云。無得而得。金剛云。我於阿耨菩提。無有少法可得。又云。實無有法。如來得三菩提。圓覺云。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

[0898a03] 如晒彩色冰佛。洋到妙莊嚴海。森羅自現。非外寶光為美飾也。

[0898a05] 問。前云以無所得。今何得二果耶。答。由前真空。有後實相。故得二果。又由後實相。始成前真空。故二果無得。楞嚴云。圓滿菩提。歸無所得。詳上二段密多故字。意自可知。以上正宗竟。

[0898a09] △三結通祕密真言(同諸經流通分)

[0898a10]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無等等呪。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虗。

[0898a12] 先。別開五呪。連般若呪。成五名也。

[0898a12] 故者。躡前起後。結後成前之意。謂由前觀照般若。方流後文字般若。故生五呪祕密神章。又由後文字般若。方顯前觀照般若。故起五蘊真空妙行。

[0898a15] 佛般若呪。如蜾蠃。苦惱眾生。如螟蛉。教祝七日。化為佛子。故稱為呪。除障不虗。名神。智鑒無昧。名明。更無加過。名無上。獨絕無倫。名無等等。徹果該因。名般若波羅。此就法釋。

[0898a19] 能破煩惱曰神。能破無明曰明。令因行滿曰無上。令果德圓。曰無等等。逆流度生。曰般若波羅蜜。依功能釋。

[0898a21] 又約教明。神者。呪凡成聖。小教。超凡也。明者。呪染成淨。始教。超小也。無上者。呪妄成真。終教。超權也。無等等者。呪相成性。頓教。超漸也。般若波羅蜜者。呪生成佛。圓教。超偏也。

[0898b01] 次總顯多能。一切苦。如前釋。略言之。滅除。分段。變易。二生死苦。證得菩提。涅槃。二種果樂也。實不虗者。般若勝益。為作保任。令諸眾生。信受奉行。如有所疑。觀佛菩薩。非般若外。別得樂果也。

[0898b04] 對五呪顯。破色蘊惱。超劫濁苦。如舠渡過溪澗一百由旬。到彼安養界中。依正二報色相莊嚴。歷劫不壞一種清樂。神呪功益也。破受蘊惱。超見濁苦。如艇渡過河港二百由旬。到彼安養界中。三寶功德受用樂境。真知灼見二種清樂。明呪功益也。

[0898b09] 破想蘊惱。超煩惱苦。如艨艟渡湖。過三百由旬。到安養界。十六觀門想念奧妙。毫無煩惱三種清樂。無上呪功益也。

[0898b12] 破行蘊惱。超眾生苦。如[舟*蠡]艞渡江。過四百由旬。到安養界。七日十念行為淨業。好善眾生四種清樂。無等呪功益也。

[0898b14] 破識蘊惱。超命濁苦。如艆[舟*芻]過大海五百由旬。到安養界中。三輩九品識心快活。上妙壽命五種清樂。般若呪功益也。

[0898b16] 又佛說五呪利民。比如大海水。潛流四天下。沖成江湖河澗。民實生活。豈困苦耶。

[0898b18] 如斯離苦得樂。非般若不能。觀自在能行。故能自度度他一切苦也。

[0898b19] 上顯了竟。

[0898b20] △二祕密般若。謂呪。是祕密真言。令誦生福。滅罪業障故。

[0898b22]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即說呪曰。

[0898b23] 先標名。神明上等。別顯。般若蜜多。總結。

[0898b23] 故者。承上起下也。名多益廣彰。呪詞語句未出。故為陳說梵語怛你也他。此翻即說呪曰。或云所謂。

[0898c02]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0898c03] 呪有二義。一不可說。以諸佛密語。具多意義。非因位所解。但當誦持。除障增福。二亦可說。以佛祖經論。自為解釋。今依教詮量。令人悟入。斷惑證真。

[0898c05] 諦。此云去度。深慧功能復重言者。自度度他也。波羅。此云彼岸。度去所到處也。僧者。云總。普眾。謂自他普度。九界眾生。總到彼岸也。菩提。此云覺道。謂至何等彼岸。乃大菩提涅槃處也。薩婆訶。此云速疾成就。令前所作。速成疾就也。

[0898c10] 初言揭諦。是大神呪。除生老病死苦。即以文字般若。度人天小教也。

[0898c12] 重言揭諦。是大明呪。除求不得苦。即以觀照般若。度始教三乘人也。

[0898c13] 波羅揭諦。是無上呪。除愛別離苦。即境界般若。度終教大乘人也。

[0898c14] 波羅僧揭諦。是無等等呪。除怨憎會苦。即眷屬般若。度頓教一乘人也。

[0898c16] 菩提薩婆訶。是般若波羅蜜多呪。除五陰熾盛苦。即實相般若。度圓教最上乘人也。

[0898c17] 對顯般若。初一揭諦。觀自在序分也。次復揭諦。正宗中。舍利子。色不異空等也。波羅揭諦諸法空相四句也。波羅僧揭諦。是故空中無色下去文也。菩提二字。從菩提薩埵。至三菩提。是也。薩婆訶。故知般若。是大神呪流通文也。

[0898c22] 配釋經題。揭諦二句。般若也。波羅羯諦二句。波羅蜜多也。菩提薩訶。心經也。

[0898c23] 故知經即顯呪。呪即密經。隱顯融通。第一義心徹矣。佛語心妙。為何如哉。

[0899a02] 閣筆頌曰。

 甚深般若  絕相真空  依教讚釋  事義重重
 普願來學  宗通說通

般若心經事觀解卷上


【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26 冊 No. 0559 般若心經事觀解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