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X18n0338_026 維摩經文疏 第26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卍續藏 (X) » 第 18 冊 » No.0338 » 第 26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維摩羅詰經文疏卷第二十六

入不二法門品

[0671c22] 一釋品來意二正釋品三入文第一品來意者一成前觀眾生品入中道也二成前問疾品圓教有疾菩薩慰喻也三成問疾品有疾菩薩中道觀而自調伏也四成室外菩薩品用圓中道彈諸菩薩是則成前四義同令入今不二法門也第二釋品者然門有多義入亦不同今略明十種四句簡其同異然後釋品也第一四句者一偏門入偏理三藏三乘是也二圓門入偏理三乘聞圓而入偏者是也三偏門入圓理二乘根敗高原不論入義三藏菩薩不妨論入也四圓門入圓理即入佛慧菩薩是也後二句是今入不二法門也第二四句者一次第門入次第理別教菩薩入初地者二次第門入圓理別菩薩入初住者是也三圓門入次第理圓菩薩入初地者是也四圓門入圓理圓菩薩入初住者是也雖復四句交互由根性有念不定而同入中道故皆同入今不二法門也第三四句者一教為理門聞教悟故二理為教門由理識教故三教為教門若人聞一句通達無量義故四理為理門從理進入故從初住乃至妙覺華嚴云所有慧身不由他悟豈由昔教耶前三句多是三十一菩薩入不二法門後一句多是文殊淨名入不二法門也雖同應迹化功歸進入何妨也第四四句者一教門非理門教是能通理是所通能所異故二理門非教門吾聞解脫之中無有言說故三教門即理門文字即解脫故四理門即教門解脫即文字故前二句三藏之理教非今入門後二句是今入不二法門也第五四句者一默門不入即身子默然者是也二默門入即淨名杜口者是三默說門皆不入即三藏理教者是也人則二乘者是四教理皆入圓家之教理者是也人則三十二菩薩者是也第六四句者一教門入聞今說入是也二行門入久積淨業稱無量者是也通論者佛子行道來世得作佛者是也三教行共為門入如聞而行入者是也四非教非行入人即文殊淨名也非今聞教行而入久成佛道故也第七四句者得教不得門文字之法師是二得門不得教觀慧禪師是三得門復得教聞慧禪師是四門教俱不得假名阿練若是前後兩句非門亦復不入中之二句真悟者是門亦是入也未悟入者觀行之中論門論人非真入不二法門也第八四句者一出門論入法華云以佛教門出三界苦乘是寶乘直至道場者是即三乘歷五味教入也二出門不得入法華云背父而去五十餘年即凡夫五道者是也三亦出亦入得入涅槃云捨無常色獲得常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者是也即別教菩薩入也四不出不入而入經云生死即涅槃何所論出入即如上文不斷煩惱而入涅槃是真入不二法門即圓教菩薩入也第九四句者一入而不入雖入化城未入寶所故也二入而論入瓔珞云因是二空得入中道是也三出而論入從中道雙照二諦者是也四不入不出而入寂照俱泯也第十四句者一三門不入即藏通二教義推三觀門是三門不入也二三門入即圓教菩薩一心三觀門入也三三門亦入亦不入即別教菩薩別入非圓入也四三門非入非不入修三觀門不定圓教人者是也是則三十二菩薩各說入不二法門此約情悟以釋品也淨名杜口是真入不二法門者此就理釋品也若如向解二不二約迷悟釋也若就照中名為不二者即是照而雙寂也亦名為入也雙照二諦名之為二者即是寂而雙照也亦名為出也是則二不二入之與出皆就悟論也法者所照二不二之法也門者還是照二不二法通達無滯名為門也是則還是一法約用處名異故名入不二法門也又二者俗諦真諦生死涅槃為二若偏存俗諦是生死流動若計有涅槃是無為寂若依此真俗是則為二止住門外宿彼草菴不能得入不二之門見於中道今明不二門者不依生死非依涅槃之二亦不離生死涅槃之不二雙捨二邊及不二邊通至中道稱為不二法門也此中道之理名之為門故經云唯有一門而復狹小此是智慧之門故法華云其智慧門難解難入非但三藏通教菩薩所不能引入別教三十心亦所不入唯除諸菩薩信力堅固者圓觀十信但能信解亦未能入十住初心乃能入耳問十信何不似解似入答通意可爾別義不然如人知彼家有物未必入其門內今明入者即是證初住顯法身得名為入如開示悟入即住中論此品來意者遠從前來所彈菩薩住通教及別教地前來得入此別門無生忍位今欲顯成圓別之教於二門中無所拘滯通而不壅不開通中住也復次進論上入室慰喻調伏之中云今我此病非真非有眾生之病亦非真非有上但明其意而文略今欲廣說中道雙用是法有此兩品來復次觀眾生品乃當三諦同觀無中無假而不空正為入空即是實智佛道一品乃當三諦俱照無空無中而不假正為出假即是權智猶未融通使權實不二類如天地陰陽不合萬物不生若權融通別實慧不生今欲會此權實顯於中道是則辨不二法門品來也復次門名能通非但通入亦復通出若是二而不二名為通入不二而二名為通出若是通教菩薩從思議有作二諦入不見中道計有生死涅槃為得故將別教接通之時明見中道名之為入此則是二而不二名入中道若從別教照於分段思議之俗森羅萬像即是不二而二名之為出義又復非但不二名入二亦名入法門無量種種不同如法華所明長者造立舍宅五欲自娛金銀倉庫無種不有此即是照不思議之俗不二而二名之為出自於中道證其出入不同門外思議之俗辨其出入又如舍利弗善吉被加說般若領知家業之時此亦是從二而入不二但知是被命而非真悟入也若領知眾物出入羅列領知不思議之俗還出草菴二乘之真者是時名為從不思議之二而出思議之不二今言入不二門者即是不思議不二門也。

[0673b05] 爾時維摩詰謂眾菩薩言諸仁者云何菩薩入不二法門各隨所樂說之。

[0673b07] 就此品為三第一淨名問第二諸菩薩各各說第三聞品得益。

[0673b09] 舍中有菩薩名法自在說言諸仁者生滅為二法本不生今則無滅得此無生法忍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3b11] 就第二各說中凡有三十二菩薩若此文所明五千皆說但三十三者必有所表今作三義往釋第一明三十三者表三十三天有不死之藥菩薩即是三十三天共說不二之門即是不死之甘露也即用三十三對四十二地用三十對三十心用三對十地等覺妙覺此則合地開三十心若如仁王明十四度合三十心為三開十地為十妙覺為一亦對大品四十二字門初阿後荼初阿名諸法初不生此中最初法自在菩薩說不生不滅入不二法門即是阿字義亦如中論明八不初辨不生不滅若聞阿字門即解一切義初阿字具四十二字功德後荼亦具四十二字功德中四十皆具四十二功德諸地亦如是初地即具四十二地功德也若是無分別中而論分別不二而二說有四十二地若是分別中無分別二而不二者一地之中皆具諸地一字之中皆具諸字過荼無字可說者如維摩是最後荼字妙覺之地是故默然無言當知三十三菩薩即表此之三義第二自行為語類如五百比丘各說身因如來印定一一比丘無非正說但為其約一法得入見真斷結今還說所觀之門故別不同名為各說身因見理無異故言無非正說此三十三菩薩亦復如是無生之理不殊而入門不同觀法各異故有三十三種如云泥洹真法寶眾生以種種門入也第三就化他為語即是隨四悉檀機悟不同約物有異致有差別實行之者未入無生樂聞無生無滅即是隨世界或復執生滅即用無生無滅斥其生滅即是隨對治或有人聞餘法不生善心若聞無生無滅雙亡二邊善心即進即是為人隨得悟處如五千之觀悟無生忍者即是第一義也據一門之中皆具此四意我無我常無常垢淨苦樂等亦如是第四約別圓往判若是三十一菩薩皆以有言言於無言是名別教文殊以無言言於無言淨名以無言無言是名圓教圓教二種一聖說法二默然一聖說者聖者名正正即中道乃不當言與無言亦得論言無言是故文殊顯不思議聖說法故無言言於無言維摩顯聖默然故無言無言此之聖說即是默然默然即是聖說故大經云若知如來常不說法是名多聞問若言即是無言者前三十一菩薩有言於無言皆是圓教耶答若作一一門判得入無言者是別教意若作不生不滅一門能攝四十二地者即是圓教意也此中雖有三十三人說收束為語不出四門如釋論明第一義悉檀雖云一切實非實等皆是明第一義悉檀今此四門亦爾雖四門不得皆是明不二門之中道法自在者明此菩薩於三諦之法而得自在如上云體無疾故則手足自在則身自在今亦爾於中道理不生愛見則權實二用自在故慧亦無縛故體用自在仍此為名生滅為二者生死涅槃相對為二也若知一切眾生即涅槃相不可復滅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豈得有生既其無生何處論滅無生無滅兩邊俱泯無復有二因此得悟中道見理之時稱之為門若不悟者皆是隨情之說非是門也問若言不生不滅是入不二門者如富蘭那亦說不生不滅六十二見亦計有不生不滅不可說藏亦應是門若其非者有何等異答六十二見邪心虗畫皆是情中說不生不滅非是隨智悟道之門尚不得小乘之理何況得與不思議不生不滅門同也問若爾者三藏中有為生滅有無為不生不滅門與此不生滅若為異答三藏所說非生非滅門此乃悟有作四諦偏真之理計有涅槃染著於法非是悟中道佛性雙亡有無不生不滅之門也復次通教四門者體色如幻如化如鏡像四句求不可得而說為生猶如幻化假說為生如鏡中像滅假說為滅不同外像計性生滅但假說生滅耳是名通教中有門空門者即幻色是空不待幻滅為空亦有亦無門者幻色不可見而見見而不可見即是亦有亦無門非生非滅門者幻生尚不可得何況有幻滅生滅不可得故言非生滅門此復何異答若通教未悟之者作此計者乃是隨情若悟真者乃是悟思議不生不滅偏真之門也非是不二中道門也今此中明不生不滅不得上所說束以凡夫為生故大集云出法攝心凡夫依有漏禪還受生死二乘及通教所證涅槃同皆是滅如下滅法攝心今明不生非凡夫不滅非二乘涅槃之滅正破二乘所證涅槃滅於化城不同通教不破聖人所得凡夫受分段生二乘受變易報今入不二門則離此二邊中道為門自龍樹偈云雖未脫死地則為得脫若約通教釋菩薩斷正使餘有受生是慈悲為物非巳實報故云得脫若約不共教意斷分段侵除無明分分中脫未脫者未免餘生故。

[0674b21] 德守菩薩曰我我所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無有我則無我所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4b23] 德守者三德之法守持無失實相之理愛護堅嚴從此為名我我所為二既無我則不得所如此一往望此語似如空門何得是不二門但別教之中具有四門或隨性欲入道不同或為赴機化物有實應須四門引接不但一非有非無之門此雖似空門終是不二即中之空若如二乘人斷我見諦得道入涅槃此但空其我不空我所得涅槃故言我生盡所作辦當知未空於所也今言空者如上文云我及涅槃是二皆空我空故即是空生死涅槃空故即是空所故言是二皆空空病亦空二邊雙遣則入不二門。

[0674c10] 不眴菩薩曰受不受為二若法不受則不可得以不可得故無取無捨無作無行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4c12] 不眴者事釋眴者人目但上眴天目上下眴如頂生上忉利二王共坐不可別知唯視眴有異耳若上眴云以智就境若上下俱眴云智境扶合菩薩不爾不動不眴或可從此得名理中為釋人天動眴者是二相見但見生死涅槃也菩薩不眴是不二相見見中道理也從此得名受不受為二者不受有五種如大品不受三昧廣大之用不見受不受之二邊俱皆不著是故受不受雙捨若捨於受取無受則有去取有取則作無受之業行於無受之行今既兩亡亦無取亦無捨無作無行是為入不二門受即凡夫受二十五有報不受即二乘得羅漢時不受諸法漏盡意解今入不二不同凡夫受故無取不同二乘不受故無捨無取無捨是為入不二門。

[0675a02] 德頂菩薩曰垢淨為二見垢實性則無淨相順於滅相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5a04] 德頂者聲聞法中為頂禪於禪中最上今明此菩薩若無中道之德則有頂墮有中道故則無頂墮無順道之愛故稱德頂垢淨為二者若欲界苦集為垢非想定離下地為淨如三界見思為垢二乘斷三界之垢為淨淨不可為垢垢不可為淨是故為二今觀此垢實性猶若虗空虗空之相無垢無淨一切法皆如相寂滅者即順寂滅也若既垢淨為二不順寂滅今不見垢淨雙亡前兩邊得入中道。

[0675a13] 善宿菩薩曰是動是念為二不動則無念無念即無分別通達此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5a15] 善宿者是星宿名二十八宿皆屬五星五星具所配乃至五陰若就理為語即得日星宿三昧以此為名是動是念者境界生滅名動心來觀名念是為二邊二邊故有分別今達心性無念既不得念心亦不得動境是為入不二。

[0675a20] 善眼菩薩曰一相無相為二若知一相即是無相亦不取無相入於平等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5a22] 善眼者善是順理之名以慧眼故見少佛性名之為善眼二乘雖有慧眼不順中道不見佛性名為不善此菩薩從見善理得名也一相無相者佗解有三或言一相勝無相何故爾生死是有相涅槃是無相對有相說無相猶成有相中道不對有相故名一相或言無相勝一相生死法生滅為二相涅槃無生滅為一相此一相亦是對二得名猶名二相中道無二相亦無一相或言是齊何故爾真諦中自有一相無相中道中自有一相無相故言是齊又毗曇云一法二相一法者隨約一法或是心法或非心法但將心約此一法即有生滅二相或住或異或大或小等或約四法即有八相八相皆約一法而起故名一法以約法故則有二法乃至八法故名二相若不得此一法亦不得八法八法既無即是無相雖有此解今皆不用今取釋論中破一時中云別相與法一亦不可相與法異亦不可非一非異中而論一異亦如一切數中但有一更無有二如心是一法來約瓶故言一瓶更足一名二三一名三四一名四如是百千無量不出於一故云一相無相為二若不得一相亦不得無相一相無相皆無故名入不二門又阿含增一明義云諸比丘唯有一法所謂心更有二法即開心為色更有三法即開心為四乃至無量皆約一心中生若不得心之一相亦不得一切從心所生之相達此二邊知心相非一相從心生非多相而能為一相為多相此之一多無一無多畢竟清淨俱泯一二故名為平等平等故是入不二門又約三脫門以十八空破一切法猶有空在故云一相次破空空病亦空是名無相不得空相亦無無相故云一相無相不可得名入不二門。

[0675c04] 妙臂菩薩曰菩薩心聲聞心為二觀心相空如幻化者無菩薩心無聲聞心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5c06] 妙臂者或用事中妙故得名或權實兩智為二智此智巧妙從此得名菩薩心聲聞心為二聲聞怖畏生死自取解脫菩薩不畏度人處在生死二乘心不可為菩薩心菩薩心不可為二乘心二乘住調伏心菩薩不住調伏心是故為二若能觀此心性如虗空空中不見有心何況見有自善為佗二種之別耶心性空故不著二邊是入不二法門。

[0675c13] 弗沙菩薩曰善不善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無相際而通達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5c15] 弗沙者星名云二十八宿中鬼星菩薩生時與此相應善不善者取十善十惡為二泯此善惡除分段業只成通教不二門今取三界之心為不善乖理故取二乘出生死入真諦為善以此為二達善不善際即是實際實際即空空中尚不見起善何況起不善其性寂滅善不善雙亡是為入不二。

[0675c21] 師子菩薩曰罪福為二若達罪性則與福無異以金剛慧決了此相無縛無解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5c23] 師子者名無畏獸也如涅槃師子吼釋決定說三諦之理無所畏忌從此得名罪福為二前善惡從因為目論不二今明罪福從果為名罪果摧碎行者身心福名福報若取世間罪福此只成通教不二門今取三界是富樂之果受身皆名為罪二乘名無罪能出三界子縛斷故大品云摩訶那伽名為無罪即是福有罪即是生死無罪即涅槃解脫以此為二今達此罪福之性無縛無脫五逆之相即是菩提無縛無脫豈更離此罪縛別求福解既不得罪亦不得福決了此相即是入不二門。

[0676a09] 師子意菩薩曰有漏無漏為二若得諸法等則不起漏不漏想不著於相亦不住無相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6a11] 師子意者如師子不畏一切得首楞嚴健相故有漏無漏為二漏言漏落起罪墮落三途又漏名漏失退失出世善法此二義亦應是同只由退失出世之法故落三途只落三途良由退失出世法無漏者不失出世永出三界入涅槃名無漏此亦異故為二觀此漏無漏性即是一性等無差別非生死漏非涅槃無漏無漏即是無相漏即是有相達此性時不著二邊之相即入中道不二。

[0676a19] 淨解菩薩曰有為無為為二若離一切數則心如虗空以清淨慧無所礙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6a21] 淨解者有為未必是有漏如得無漏亦是有為有為三相所及無為是三無為虗空無為數緣滅無為非數緣滅無為無為有為數非數是法故名為異但三無為一是涅槃二非涅槃數緣不得是虗空虗空不得是非數三雖各異此還是數法今將離一切數對彼數為二達此二如虗空不見數非數無復二邊無罣無礙即入不二。

[0676b04] 那羅延菩薩曰世間出世間為二世間性空即是出世間於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6b06] 那羅延者大力徤相三昧故從此得名凡夫名世間二乘名出世間故云是乘從三界出到薩婆若出與不出為二今觀此世間出世亦不出不到大品言是乘無動不到不出其性空故不得出不出名為入不二門。

[0676b11] 善惠菩薩曰生死涅槃為二若見生死性則無生死無縛無解不燃不滅如是解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6b13] 善意者生死是縛是然涅槃是解是滅為二邊今觀生死性本來常寂本自不縛何所論脫又亦不然豈應有滅既無然滅不復有二是為門。

[0676b16] 現見菩薩曰盡不盡為二法若究竟盡若不盡皆是無盡相無盡相即是空空則無有盡不盡相如是入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6b19] 現見者盡是二乘見思盡不盡是凡夫生死無際今觀盡不盡即是空空不可盡不可不盡故言癡如虗空不可盡老死如空不可盡非盡非不盡中作盡說名畢竟空作不盡說妙色湛然恒安住不為生死之所遷既非盡不盡則無二邊得入不二門。

[0676c01] 普守菩薩曰我無我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見我實性者不復起二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6c03] 普守者即是善持實相守護菩提一不失漏從此得名我無我為二我即凡夫所執無我即二乘空境今達此二邊即無二相故於我無我而不二名為實性實性之性即是佛性八自在我又於我無我而不二名真無我如大品所說既其不二即入中道。

[0676c09] 電天菩薩曰明無明為二無明實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離一切數於其中平等無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6c12] 電天者觀第一義天發電天三昧見理為名明無明為二無明即是明故言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佛性即明故言眾生佛性明如日煩惱覆故闇如漆涅槃云明與無明其性不二不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即是佛性明有三種菩薩明即般若佛明即佛眼無明明即畢竟空空故豈有明與無明為異不異故空空故即入不二門。

[0676c19] 喜見菩薩曰色色空為二色即是空非色滅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識識空為二識即是空非識滅空識性自空於其中而通達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6c22] 喜見者一切眾生之所喜見從此為名色色空為二此是滅色為空也今即色是空不待滅色是空故言不二門也乃至五陰皆爾若直爾論只是通教今論法性色等不異法性法性即是色乃名入不二門。

[0677a03] 明相菩薩曰四種異空種異為二四種性即是空種性如前際後際空故中際亦空若能如是知諸種性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7a06] 明相者四種者四大種與空種為二四種圍虗空而住內外皆空皆空即無四種與空種異無異故泯於空有之種入不二法門。

[0677a09] 妙意菩薩曰眼色為二若知眼性於色不貪不恚不癡是名寂滅如是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為二若知意性於法不貪不恚不癡是名寂滅安住其中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7a13] 妙意菩薩眼色為二若知一切法趣眼是趣不過若了眼根雖見十法界色而不壞眼根是為不二餘如須菩提章。

[0677a16] 無盡意菩薩曰布施迴向一切智為二布施性即是迴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迴向一切智為二智慧性即是迴向一切智性於其中入一相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7a20] 無盡意者布施迴向一切智為二者若取此二法為二便成通教意未顯不二之門今取六度教菩薩布施而不迴向求常住佛通教則能施迴向一切智為二今明布施性即迴向性無六度通教之別是為入不二門又施等是因一切種智是果是為二又自行六度為善則小迴向果而行六度其福則多多少為二觀此二性無異名為不二門。

[0677b03] 深慧菩薩曰是空是無相是無作為二空即無相無相即無作若空無相無作則無心意識於一解脫門即是三解脫門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7b06] 深慧者空無相等為二通教三空緣真諦別教三空緣實相具出釋論無相緣滅下四行即無為法空無作緣苦集道下十二行是有為故三諦入有為相有為相即是世間有為法無相緣滅諦無為法故以此為二今明不見空性異於無相不見無相異於無作即是實相實相中尚不見一云何有二二既俱泯即得入不二門。

[0677b13] 寂根菩薩曰佛法眾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眾是三寶皆無為相與虗空等一切法亦爾能隨此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7b16] 寂根者此無漏根從寂滅實相生亦是觀六根得清淨即是寂滅根用此為名佛法眾是三寶何得為二既言三寶三寶是別異故不名如非如故為異為二又解云佛與眾俱是人故言眾生無上者佛是法無上者涅槃是涅槃是所行之法故法與人為二此是小乘中所明別體三寶階差不同名之為異異故為二今觀三寶是一體入一實相空中不見有三階差異佛即法僧法即佛僧僧即佛法何故爾佛有三種法身報身應身此三佛是一體論三非是三身別異而言三佛三佛既其不異法即報應更無差別今就三身明三寶者法身即是諸法實相不來不去法性之性即是法寶報身是智照圓契於法性發生明覺顯出法身名為佛寶應身隨緣化物與物和同又此應順於法身和同實相以此二義俱是僧寶此三未曾差別故知是不二也復次就法佛明三寶者法身是法性法性即實相常恒無變是法佛之師可軌之法名為法寶法性之性亦名常寂光寂而常照上文云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晝夜無異不以日月所照為明即是智性稱之為覺即是佛寶此之明覺與法性和同境智相稱名為僧寶即就法身之上辨其三寶復次智照圓明是覺義名佛寶圓照之法是可軌義即法寶此報佛智與理相應順於如即是僧寶報佛論三義也就應身明三寶者應身照機不失其宜亦是自覺覺他名佛報應身為物之所軌是法寶和光度物與物和同是僧義雖復實相上分為三身三身配為三寶一一之中俱有三寶凡十二寶未曾有異以不異故無人法之別入一實相不二之門三寶義既爾諸法亦復如是故上文云一切眾生如彌勒如無二無別也。

[0677c22] 心無礙菩薩曰身身滅為二身即是身滅所以者何見身實相者不起見身及見滅身身與滅身無二無分別於其中不驚不懼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8a01] 心無礙者觀三諦通達無有罣礙身身滅為二者若檢析此身不見身者即身因滅因滅則果滅果滅即涅槃不滅即生死以是為二今觀身實相即是涅槃故言即色是空說涅槃即是色我雖說涅槃是亦非真滅實相中尚不見身何處論滅即身是滅即生死是涅槃即涅槃是生死何故爾性不異故不得因果之殊不見身之與滅故名入不二門。

[0678a09] 上善菩薩曰身口意善為二是三業皆無作相身無作相即口無作相口無作相即意無作相是三業無作相即一切法無作相能如是隨無作慧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8a13] 上善者觀三諦順理此善最上從此為名三業是三何得為二亦同前解以其身非口口非身意非口別異故論其二又身口是色法意是心法色心為二以其二故能動外相若入一實理中尚無三業差別何得三業作相作相性與三業性無二無別名不二門上來善眼明一相無相入平等相此從無相門入四種空種如虗空相此從空三昧入此中明三業無作即一切無作從無作入三門乃殊同緣中道入實相中不二門無異也。

[0678a22] 福田菩薩曰福行罪行不動行為二三行實性即是空空則無福行無罪行無不動行於此三行而不起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8b01] 福田者相如上須菩提中說福行者十善福也罪行者十惡業也無動具取四禪支林功德為福也又云三禪中皆非無動初禪覺動二禪喜動三禪樂動四禪四空方為無動不見此二相則不見動與不動深達動性即不動性尚不起不動行何況罪福動行耶是入不二門。

[0678b07] 華嚴菩薩曰從我起二為二見我實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則無有識無所識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8b09] 華嚴菩薩又云舉二十五三昧破二十五有達二十五有中我性我性即佛性不動名無動行我無我而不二。

[0678b12] 德藏菩薩曰有所得相為二若無所得則無取捨無取捨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8b14] 德藏者三諦之藏含藏萬行用此為名有所得只是一法那得為二今言有所得即對無所得若生死為有得即對涅槃為無得若待有為無者還即為二種雖云涅槃無得於涅槃生染於法是名有法如呵身子云有造之求有作之求竝非求法故知所得雖不得生死便得涅槃今不見生死之有得不見涅槃之無得無生死則無所捨若無涅槃亦無所取無取無捨即入不二之門。

[0678b22] 月上菩薩曰闇與明為二無闇無明則無有二所以者何如入滅受想定無闇無明一切法相亦復如是於其中平等入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8c01] 月上者如一月團圓於天上分形散影下水此菩薩上照三諦之理圓下應十界之心水故名月上明闇為二者前言明無明為二者是論理以顯事今言明闇借事以顯理互舉事理赴機不同入不二門其如一也若言於明之時無闇無明為異今達明性與闇性復何差別譬如虗空之中非明非闇明闇自約虗空若無虗空之中非明非闇明闇無所顯晦顯晦雖約虗空虗空實非顯晦顯晦不得離虗空虗空亦不異於顯晦若達如虗空性則不見明與闇異故即入門也。

[0678c11] 寶印手菩薩曰樂涅槃不樂世間為二若不樂涅槃不厭世間則無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縛則有解若本無縛其誰求解無縛無解則無樂厭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8c15] 寶印手者實相之寶印印權實二智名為印手樂涅槃厭世間此復與前生死涅槃何異故生死涅槃約事而明今辨樂厭就心而說涅槃可樂即無為心生死可厭即有為心世間即寂滅如菩提相何可論厭既言生死即菩提何可厭菩提更樂何物菩提若本有世間可厭可有涅槃可樂既無世間誰論其厭亦無涅槃樂何所樂二種既空入如實相樂厭自息縛解如文。

[0678c23] 珠頂王菩薩曰正道邪道為二住正道者則不分別是邪是正離此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9a01] 珠頂者正道邪道為二者如捨八邪入八正是則斷諸見修三十七品若以邪相入正相即是不捨八邪而入八正於諸見不動而修三十七品五逆相即解脫時不復分別是邪是正無復二邊是為入門。

[0679a06] 樂實菩薩曰實不實為二實見者尚不見實何況非實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見慧眼乃能見而此慧眼無見無不見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9a09] 樂實者是慕中道實相為名實不實為二不實是俗實是真以此為二者此則為別今實相之中不得凡夫之不實名無俗不得二乘之實故無真即是入不二門也非肉眼見慧眼所見故涅槃云二乘之人雖有慧眼名為肉眼學大乘者雖有肉眼名為佛眼二乘雖有慧眼止斷三界見思不見佛性以不見故雖有慧眼名為肉眼若圓教中六根清淨位雖是父母所生肉眼爾時能斷分段見思是故二乘之人雖以慧眼斷惑正齊圓教六根故言二乘之人名為肉眼此六根淨在方便位觀中道雖是肉眼名為佛眼但大乘見佛性不同若約別教為語正觀中道未見佛性為慧眼照二諦為法眼三諦同觀為佛眼就圓教為語銅輪之中即得佛眼三諦同觀是故涅槃云學大乘者雖有肉眼名為佛眼此語以指六根清淨之肉眼名為佛眼何況初住耶得此佛眼之觀豈復分別是實不實名為入不二門是中明諸菩薩各各說備有五千何但三十二譯經家不具載存略耳問若用三十二對四十二地者五千竝說復對何等答一地之中無量法門何況五千多說何妨。

[0679b05] 如是諸菩薩各各說已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0679b07] 第二文殊說不二中為二一諸菩薩問。

[0679b08] 文殊師利曰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0679b10] 二文殊說若有示有說即起心識波浪則動若不示說心識不起離於名字入無言說道寂然無聲說為入不二門故云心起想即癡無想即泥洹也料簡上別圓不二之門如前(云云)若作五門對機不同者菩薩明達罪福性無縛無脫此但明性義即是法性法性常住無有變易非佛作天人龍神脩羅所作法然終無改變即是有門入不二法雖說此有門若但明性義即是有門若明性空即是空門隨其語下所詮細尋取意若如妙臂所說聲聞心菩薩心如空如幻化此是空門如電天說無明性即明明是色法豈非是亦有又云明亦不可取豈非亦無又如涅槃無明明者亦是色法即有義又言即畢竟空空即無義當知是亦空亦有門法自在菩薩說法本不生今則無滅是非空非有門如此雙非門多三門少雖少凡有四門之意但尋其所詮而判門義也諸菩薩以四門隨四悉檀逗機而說應得悟者皆入法忍其於四門未悟者文殊即以無言說藏第五不可說示門逗之故此中具足五門義也問若四門有說可謂是教不可說門那得是教答文殊說不可說豈得非教維摩不說不可說此乃無文字色聲之教尋理即修亦是教義故知四門俱是教若約四悉檀者諸菩薩說三悉檀文殊說第一義悉檀也(云云)亦以無言之旨顯成諸菩薩雙亡不二之說也復次釋論云一切法實不實亦實亦不實非實非不實諸佛於此廣說第一義悉檀中論觀法品亦用此偈故知諸佛說法無不約此四門而說若實者即是法性實理用有為門若非實即是約畢竟空為門若亦實亦不實即是上文無明即明明亦不可取無明明即畢竟空即是亦實亦不實為門若是非實非不實即空有雙非之義如用中道非空非有門如是四門為向道之人聞說即悟如五千之流得無生忍即是見第一義若聞不悟執起諍競即名般若波羅蜜譬如大火炎四邊不可取邪見火燒故若因諸菩薩說得意即悟猶執語言未曉者是故文殊不用四門乃用第五不可說門為向道人聞說即悟也此無言說門亦是非印上不二之門亦是別擬圓教向若得圓意者上來別說非生非滅等門即具一切悉入其中即是圓教意若止一門悟入不二者即成別教不可說亦如是若知不可說門攝一切法即是圓門若但論不可說門入復是別門之意無言不可說自有六種一如外道長爪亦說一切法必可破一切執可轉一切論可壞彈是中無所有不可說沙門以何法誘我姊子其雖有此不可說乃是妄情所計皆云諸法不受非真悟不可說也佛心無三毒良久為言即用苦集二諦破之汝之不受汝見是受不若見受何得言一切法不受若不見受何得見佗之受即欲破佗受既以受破佗受當知汝受於受既有受即是苦諦於此不受而起憍慢陵破於佗即是集諦流轉生死具受諸受云何言一切法不受故知此之不受受無言無語是妄情中說是事實餘妄語而為須陀洹初見諦所破故非真悟也第二犢子道人第五不可說雖在佛法學而在一我但不可說第三三藏中亦有無言無說之門如身子云吾聞解脫之中無有言說故不知所云亦是不可說第四通教亦有不可說大品云三乘之人同共無言說第一義道斷煩惱入涅槃第五別圓兩教之中居然有此說諸教同有此門何以得知其相當自尋經求之何故爾經中決不條然而說來必有前漸若前來所詮三藏意次有無言無說當知屬三藏教若辨通教義相而得無言無說者即屬通教若明歷別明菩薩行位次明無言無說是屬別教若是圓教明一法攝一切法一切行次為無言無說即是圓教無言無說也須先識論教中意可得判此今此三十一菩薩明入不二之門各據一行若當門下各說無言無說是則別教無言之門今歷別說竟文殊總印當知但圓教無言之門以其總印上說成別教義取文中云一切法不可說言不可說示何但非生滅之法無言無說生滅之法亦無言無說如涅槃云生生不可說即是俗諦凡夫不可說生不生不可說即是世諦死時真諦不可說不生生不可說安住世諦初出胎時即是菩薩出假不可說不生不生不可說即是中道圓常不可說故知一切之語包含世間皆不可說法華云及佛諸餘法無能測量者止止不須說言辭相寂滅當知一切諸法皆不可說故知是圓教不可說門也簡異圓別兩種自明矣復次以文殊說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故深會圓理故。

[0680b17] 於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詰我等各自說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師利歎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0680b21] 第三維摩默然無言以此往論得知維摩是圓教之中無言無說即入不二語則動亂波浪則起默則心靜如水澄清珠相即現。

[0680b24] 說是入不二法門品時於此眾中五千菩薩皆入不二法門得無生法忍。

[0680c02] 第三大段五千聞不二門即得利益入無生位此之得悟為定在何菩薩所說(云云)

維摩羅詰經文疏卷第二十六


【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18 冊 No. 0338 維摩經文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