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X14n0295_002 楞嚴經述旨 第2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卍續藏 (X) » 第 14 冊 » No.0295 » 第 2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二

△真性常住第三

[0629b03] 承上遺失真性顛倒行事。遂言遺失顛倒之由。蓋見精明元。乃我真性。湛然常住。本無遺失。由顛倒見。故似遺失也。

[0629b06]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至)與諸大眾踊躍歡喜。

[0629b07] 阿難聞佛示誨。身心泰然。念無始以來失却本心。妄認緣塵。分別影事。今得開悟。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虗實。現前生滅與不生滅。故經復以波斯匿王起義。以明不生滅性在纏皆具。王引外道迦旃延毗羅胝子言。死後斷滅。名為涅槃。佛言。汝未曾滅。云何知滅。王言。我觀前念遷謝。新新不住。如火成。漸漸銷殞。決知此身。當從滅盡。佛言。王觀汝身。年變月化。遷改不停。悟知汝滅。亦於滅時。知汝身中有不滅者耶。我今示汝不生滅性。汝年有童耄。觀此恒河之水。見有童髦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王面雖皺。而此見精。性未曾皺。皺者為變。不皺非變。彼不變者。原無生滅。云何於中受彼生死。王聞佛言。頓悟真常。不執斷見。

[0629b20] 阿難即從座起禮佛(至)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0629b21] 阿難起白佛言。若此見聞。必不生滅。云何世尊名我等輩。遺失真性。顛倒行事。於是佛垂臂。輪手下指。示阿難言。汝見我手。為正為倒。阿難言。若世間眾生。率以此為倒。而我不知誰正誰倒。以垂為正。以竪為倒。真顛倒見也。然此顛倒。但首尾相換耳。臂體本一。由執情而改觀。以例法身本同。因顛倒而成異。此類發明。則知如來之身為正徧知。汝等之身名性顛倒。性無遺失。以性顛倒。故遺失爾。且汝以何處。號為顛倒。得非認悟中之迷耶。我常說言。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惟心所現。色謂六根。心謂意識。心所使謂善惡二果依正二報。法謂萬法。謂此等種種。皆生如來圓覺妙心。如鏡中現像。全體是鏡。汝今幻妄身心。皆是妙明心鏡所現。直不即幻妄。而悟妙明。反乃遺本妙而執幻妄。得非迷耶。悟中之人。於彼性體真空。認為妙明。而不認為晦昧。於彼色相。認為緣影。而不認為實有。蓋以圓妙明心。本非空色。全一真覺。由妄塵瞥起。五陰敝覆。成晦昧相。於是轉覺體為頑空。晦妙明為妄色。空色既立。想相競生。色想襍和。遂有身相。妄有緣氣。於中積聚。內則隨相蕩搖。外則逐境奔逸。昏擾擾相。安得認為心體。圓覺經云。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獨非迷耶。一復迷此。遂謂此心決定。在吾色身之內。而不知此心大周沙界。細入無倫。譬之大海。今汝認一浮漚以為全潮。窮盡溟渤。得非迷中倍人。蓋漚波無體。認為海水。既迷矣。又認一漚。以為大海全潮。非迷中倍人乎。迷中倍人。顛倒行事。如以手垂為正者。然謂之遺失。亦固宜爾。

[0630a01] 阿難承佛悲救深誨(至)惟垂哀愍為我宣說。

[0630a02] 阿難承佛誨旨。因悟妙明心地常住不遺。然我現以緣心聽法。未敢認為本元心地。故請拔除疑根。佛告阿難。汝以緣心聽法。此但能緣之心。因聲而有。聲止則無。亦非法性。且我所說法。如以手指月。離指方能得月。聞教自合觀心。若以分別我說法音。為汝心者。此心自應離分別音。有分別性矣。其如離聲即無。譬如客寄旅亭。暫止便去。終非常住。若是掌亭之人。終無所去。無所去者。稱為亭主。若汝真心。自是常住主人。終無所去。云何離聲便無。不惟離聲無性。離諸色相分別。亦無見相而有。不屬於空。離相而無。不屬於色。非色非空。是在外道拘舍離等。昧為冥諦。不知此處。正好商量。且分別之性。離塵而無。是見色還色。見聲還聲。各有所還。即如客寄旅亭暫止便還。何為汝主。於是發問。正要討箇不還不去之主人。而阿羅不知。故請宣說妙明元心。云何無還。

[0630a18] 佛告阿難且汝見我(至)是故如來名可憐愍。

[0630a19] 佛以妙明元心。乃汝真心無朕。發悟良難。故花見精。方便開示。葢見精明元。即匿王觀河之見也。此箇見精明元。雖非精妙明心。猶如二月非是月影。何以故。見精明元。亦是緣塵之見。雖屬於妄。但無分別。猶近於真。取譬非遠。如人揑目而見二月。揑止則月復為一體。非若水中之月端有二相。而水中之月。即緣塵分別之影事也。去真遠矣。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前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痴人認作本來人。惟此分別之性。緣塵而有。離塵則無。故各有所還。今為歷示有還之義。觀此講堂。見日則明。吾以明還日輪。見月而暗。吾以暗還黑月。通還戶牖。壅還牆宇。緣還分別。頑還虗空。[土*孛]塵。清明還霽。此諸變化。各還本因。無不還者。則汝見精。當還何所。若還於明。則不明之時。不復見暗。彼八因者。種種差別。而此見精無有差別。是見不隨境。還亦既明甚。彼可還者。自然非汝。其不還者。非汝而誰。於此見得。則知汝心本妙清淨。汝自迷悶。喪本受輪。名可憐愍。

[0630b13] 此以見精明元。為能見之性。妙精明心。為離見之體。如第二之月。即於月邊。別有圓影。非月實有此影。乃揑目之妄所成。以喻能見之性。雖非離見之體。非於體上實有。斯見但虗妄所成耳。

[0630b17] 阿難言我雖識此見性無還(至)性汝不真取我求實。

[0630b18] 阿難又言。我雖識此見精不還。云何得知是我真性。意謂。我識見精。是第二月矣。何謂真月。佛令試於物象中決而擇之。六凡四聖。見量雖異。見性不殊。汝今諦觀四天王所住宮殿。中間遍觀水陸空行種種形像。於中分別自他。誰是我體。誰為物像。極汝見源。上極日月。下極輪圍。中極萬物。凡所見者咸物非汝。然物類雖殊。咸汝見精清淨之所矚。是汝非物。此精妙明。是非汝之見性乎。汝若以見為物。則我之見亦物也。物則可見。汝亦可以見吾之見矣。如不能何。若謂吾與汝同見是物。謂之能見吾見可矣。方吾離物之時。汝又何以不能見吾不見之處乎。縱使汝能見吾不見之處。自然非彼不見之相。蓋彼謂吾有不見之處。是亦能見吾不見之處矣。自然非彼不見之相。何以故。不見本自無相。非汝見所能及也。若不能見吾不見之相。則見精自是非物。見既非物。非汝而誰。若謂見是物者。是物亦能見矣。汝既見物。物亦見汝。有情無情體性紛錯。畢竟世間以何作主。故曰不成安立。若汝見時。是汝獨見。非我所見。見性廓然周徧法界。清淨圓明即汝真性。真性在汝而不自知。反取我言以求其實耶。此解頗明。竟宜細玩。

[0630c15] 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此見性(至)遍能含受十方國土。

[0630c16] 阿難又白佛言。若見性在我。六凡四聖本無差別。云何却有舒縮。如我承佛神力。觀初禪天王勝藏宮殿隣日月宮。此見周圓徧娑婆國土。何其高廣。退歸祇林。秪見伽藍。清心戶堂。瞻簷廡。云何此見縮大成小。為當墻宇。夾令斷絕。佛言。此屬前塵大小。不應說言見有舒縮。譬如方圓器中。各有定體。除器觀空。空乃無量。離塵觀性。自契本真。汝謂入室之日。縮見令小。仰觀天日。是誰挽見令高。若築墻宇。能夾見斷。穿為小竇。寧無斷續之迹乎。是義不然。無庸情計。一切眾生。隨塵失性。為物所轉。以故觀大觀小。亦如空隨器變。能轉物者。即如除器觀空。故即心圓明。徧含國土。蓋毛端國土。本非大小。合受之理。不假神變。除情器。即廓爾現前。楞伽云。未達境性心。起種種分別。達境性心。分別即不生。真際云。既滅前塵。形量不立。一切即一。性乃圓成。一毛含國土。義蓋如此。

[0631a08] 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此見精(至)唯垂大慈開發未悟。

[0631a09] 阿難承佛指示。知見精是我真性。則此妙性。現在我前。見必我真矣。不知能見此妙性者。復是何物。蓋我以身心分別妙性。而妙性則無分別。未曾分別我身。則我有分別之身心。與彼無分別之妙性。自是成兩。正如月與月影。終不可合而為一。若現前所見。實是我心。令我能見。則所見者實我。而能見者非我。故曰見性實我。而身非我。非我則我之身心。終成外物。何異如來前所難言物能見我乎。阿難此問。既存能所。復落言筌。終非正問。而亦迷情之所難解者。

[0631a19] 佛告阿難今汝所言(至)一時惶悚失其所守。

[0631a20] 佛告阿難。汝言。見在我前。是義非實。若實在汝前。汝能實見。則此見精。為有力所。的可指示。汝於祗林。徧觀景物。現在汝前。無不可指。若見在汝前。亦當確指。何者為見。阿難答言。見在物中。與物揉雜。雖大聖不能剖析。必須離一切物別有自性。佛言。如是如是。汝又發明此諸物中。何者非見。阿難又言。物在見中。一覧收盡。我實徧見。何者非見。佛言。如是如是。夫即物非見。離物無見。二義無定。佛皆以如是印之者。蓋以色空等相。如虗空華。本無所有。不可指定。何得有是非是處。是以大眾之中。非阿羅漢者。一聞惶悚。茫然自失。喪其所守。

[0631b07] 如來知其魂慮交慴(至)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0631b08] 於是文殊師利。從大眾中。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此諸大眾。不悟如來發明二種精見。色空是非是義。若此前緣色空等象。若是見者。當有所指。若非見者。應無所矚。而今不知二義所歸還是見耶。抑非見耶。特請如來發明。此諸物象與此見精元。是何物無是非是。佛告文殊。十方如來及大菩薩。自住三摩地中。了知萬法惟一圓融清淨寶覺。見與見緣。并所想相。如虗空華。本無所有。(見。根也。見緣。境也。所想識也)了諸緣法。同是菩提妙淨明體。云何於中。有是非是。蓋是天上真月。本無第二及彼水中之影。知其真者。中間自無是月非月之辨。如汝是文殊。豈得復有是文殊者。如是世尊。我是文殊。豈得復有是文殊者。若有是文殊者。文殊則有二相。我必不真。若真文殊。必無二相。是尚不立。安得加非。佛言。此見妙明。與諸空塵。亦復如是。妙明之見。喻如文殊真文殊也。空塵見緣。所謂是文殊者。二文殊也。然此見緣依真而起。如第二月。誰為是月。又誰非月。但見真體。則是非自忘。故曰。但一月真。中間自無。是月非月。是知汝今若觀見塵而發明。終沉妄想。如以指喻指。終有彼我之是非。故不能出彼是非之網。由真精妙覺而發明者。則為真見。如以非指喻指。可出是非。得無分別。出指非指。即出是非是。互換之文。同一意旨。出謂出情計之網。言是非雙泯也。

△分別外道品第四

[0631c09] 阿難白佛言世尊(至)見性斷滅云何見明。

[0631c10] 阿難又白佛言。誠如法王所說。覺緣遍十方界。當住不滅。則與外道梵志所談冥諦。投所說真我。有何差別。世尊前言。見性周遍。非汝而誰。又言。即心圓明。遍含國土。即所謂覺緣徧十方界常住不滅者。然而黃髮之流。亦說真我。徧界所立冥諦。謂真性冥冥。體非生滅。外道非能見性。乃識情妄計。混濫真說耳。又世尊曾於楞伽山。為大慧說。外道常說自然。我說因緣。非彼境界。我今觀此覺性自然非生非滅。遠離一切虗妄顛倒。似非世尊前說之因緣。與彼外道所說之自然矣。夫既非生滅。則似乎自然。既非自然。則似乎因緣。既云遠離。又非因緣。云何開示。佛告阿難。我今如是方便開示。汝猶惑為自然。若謂自然。必須甄別。有個自然之體。汝今觀此妙明中。以何為體。若以明為體者。應不見暗。以空為體者。應不見塞。蓋自然之體。不隨境變。今皆不然。非自然矣。

[0632a02] 阿難言必此妙見性(至)虗空云何隨汝執捉。

[0632a03] 阿難言。今此妙見必非自然。今我發明是因緣生。但心猶未明。云何合因緣性。佛言。此見亦非逐因緣生。汝今見性現前。為復因明因暗。因空因塞而有。若因明有。應不見暗。若因暗有。應不見明。乃至因空因塞。義同明暗。又若緣空有見。應不見塞。緣塞有見。應不見空。乃至緣明緣暗。義同空塞。是知精覺妙明。非因非緣。亦非自然非不自然。無非不非。無是非是。蓋因緣自然是非等相。皆是妄情徧計分別。精覺妙明本無是事。故當離一切相徧計。既離。則圓成實體觸處現前。無非法性。所謂但離妄緣。即如如佛。汝今云何於中措心。以諸世間戲論名相。而得分別。如以手摩虗空。秪自勞耳。虗空云何受汝執捉。

[0632a16] 阿難白佛言世尊必妙覺性(至)悲淚頂禮承受聖旨。

[0632a17] 阿難又問。必此妙覺非因緣者。世尊云何嘗與比丘宣說。見性具四種緣。所謂因空而有。因明而顯。因心而知。因眼而見。是義云何。佛云。我說世間諸因緣相。非第一義諦。阿難我復問汝。世人說我能見。云何名見。云何名不見。阿難答言。世人因於日月燈光。見種種色相。名之為見。無此三種光明。則不能見。故名不見。不知此真見妙明。非和非合。不逐境生。不隨境滅。若無三種光明之時。名為不見者。合應不見黑暗。若必見暗。此但謂之無明耳。何謂無見。若明不見暗。暗不見明。如是二相。俱可名為不見。若復明暗二相。自相凌奪。非汝見性。於中暫無。則是二相俱可名之為見。是故當知。明暗通塞。皆為緣塵。俱非見體。必須離相見見。亦復當知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蓋四義成就。(明暗通塞)知見體之離相矣。而見見之時。見豈為見乎。蓋當人自有箇見見者在。而見物之見。非真見也。天真見之體。猶自離見而非見所能及。又豈諸言說之所能及哉。故自然因緣及與和合。離緣離相。言說不及。妙菩提路。自非聲聞之徒狹劣無識之所與知。

[0632b12] 吳興問。見精屬妄。何以真見復見於妄。答。夫見精者。映色之性也。見雖屬妄。其性原真。當知見見之時。別無所見。只是見於見中之性耳。若未見性。性在見中。同名見精。若能見性。性超於見。方名見見。

△見妄品第五

[0632b17] 爾時世尊憐憫阿難(至)何況分別非燈非見。

[0632b18] 阿難一聞見見非見之旨。轉增迷悶。又復啟請。佛為指陳一切眾生二種顛倒分別見妄。何謂二種。一者眾生別業見妄。二者眾生同分見妄。別業者。一人妄見也。同分者。多人妄見也。由此妄見。循造妄業。當處發生。隨業受報。云何為別業妄見。如世間人目有赤眚。夜見燈光。別有圓影。五色重疊。然此圓影。為是燈色。為是見色。若燈色者。人當同見。而何以目眚之人。對燈獨見。若是見色。見成色。而彼圓影。燈乎見乎。名為何等。是知不由境起。不由根起。乃從眚起。而即燈即見者妄矣。又若此影離燈而有。應非眼矚。云何眚人目見圓影。是即燈而見者既無實體。離燈而見者又無定處。而離燈離見者妄矣。是故當知色實在燈。見病為影。影之與見。成於目眚。故曰。影見俱眚。然而見眚者則非眚也。故曰。見眚非病。何者。目有眚病。則見圓影。而見其有眚病者。則我妙明真精。本來無病。不受眚病者也。故能卓見。我眼今有眚病眼眚。若除真見。自復本體如如。常住不動。終不應言此眚是燈是見。於中復有非燈非見。正如天上止惟一月。見真月者。安得復言有第二月乎。何者。第二之月。揑目所成。全是虗妄。不應窮詰。是有形耶。是無形耶。離見而成者耶。非離見而成者耶。此之燈影。義亦如是。了其無體。何用擬心。

[0632c17] 云何名為同分妄見(至)清淨本心本覺常住。

[0632c18] 云何名為同分妄見。譬彼閻浮提中若干國土。若一國人同感惡緣。則彼眾中覩一切不祥境界。日月星辰。陰陽灾變。種種惡戾之相。無不具見。而彼別國眾生。本所不見。亦復不聞。此謂同分妄見。吾今為汝以同分別業。法喻互顯。進退合明。如彼別業見者。燈中圓影。但由眼眚而起。非燈所造。特根之妄。非見妄也。故曰。眚即見勞。非色所造。然非眚者終無見咎。例汝今日以目觀見山河大地國土眾生本來無實。亦似燈中圓影。見燈影者為有眚病。則此無實境界。亦可名為無始見病之所成。何以故。同無實故。圓覺經云。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如彼虗空華。依空而有相。意蓋如此。夫我眼根之見。與彼見緣之境。雖則現前。然亦不能造眚。此眚原我覺明見所緣者之所造。覺緣於物而起分別。即為覺所緣者。此實造眚。惟我本覺明心。覺諸緣者。則非眚也。本覺如好眼。覺明如眼病。根境如燈影。但覺所覺之眚。則此覺不墮於眚中。所謂見病非眚。此實見見。云何復以覺聞知見眚中之事而名之哉。前云。見見之時。見非是見。正答此問。是故汝今但見人見我。及諸世間十類眾生皆屬見眚。非見眚者。蓋當人自有箇見眚者在。乃本來見體。名見精真性。不得名見。前云。見非是見。意蓋如此。其曰同分妄見者。是以別業為例。以彼一人。例此一國。一人病目。燈影由生。一國瘴惡。灾變互起。見影見灾。同歸妄見。又復以此一國。例彼大千。同是覺明。無漏妙心。依真起妄。見聞覺知。虗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則是除滅諸生死因。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溫陵曰。諸和合緣。乃因境而起妄念粗相。不和合者。離緣獨證。乃法執細相。能虧菩提。起生滅。污淨心。淪本覺。故當遠離是

△覺非和合品第六

[0633b02] 阿難先悟本覺妙明。本非因緣。非自然性。而猶未明如是覺元。非和合生。非不和合。此為覺心餘塵。故世尊再與辨之。復舉前塵而問。

[0633b05] 阿難汝雖先悟本覺妙明性(至)及諸群塞亦復如是。

[0633b06] 阿難汝以一切世間妄想。和合諸因緣性而自疑。以為證菩提心由和合。起作是見者。則汝以為妙淨見精。為與明和。為與暗和。為與通和。為與塞和。設一有所和。即涉妄塵。而非妙淨。若和明者。明現前。何處雜見。見之與相。目擊可辨。明見相雜。作何形像。若謂明非見者。云何見明似相雜矣。明若即見。誰為見見。又似非雜。雜則必和。而此見體圓滿。何處和明。明體圓滿。自不和見。是見必異明。而不與明雜。雜則失彼妙明淨性。而謂見與明和。非其義矣。彼暗與通塞。例自可明。亦復如是。

[0633b16] 復次阿難又汝今者(至)及諸羣塞亦復如是。

[0633b17] 和者雜而不辨。合則附而不離。上明和義。如水和土。此明合義。如蓋合函。

[0633b19] 復次阿難彼妙淨見精。亦復不與明暗通塞等合。若與明合。至於暗時。無明相。此見合明。亦當隨時滅去。如何復與暗合而能見暗。若見暗時不與暗合。則見明者。應當不與明合。不與明合。則不見明。不見明者。云何謂之與明相合。而了知明之非暗耶。彼暗與通及諸羣塞。亦復如是。

[0633c01]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至)及諸羣塞亦復如是。

[0633c02]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今思惟。此妙覺元與諸緣塵及心思慮非和合耶。佛言。亦非非和合義。和謂與明暗通塞等和也。凡物之不和者。兩下皆有邊畔。汝且諦觀。何處是明。何處是見。在見在明。自何為畔。求畔不得。非非和矣。不惟求畔。不得亦且。畔義不成。若明際中必無見者。則此見與明。自不相及。相及乃為有畔。今自不知明相所在。云何成畔。畔義不成。非非和矣。彼暗與通。及諸羣塞。亦復如是。又若謂非與明暗通塞等合者。則見與明。根境乖角。如耳之與明了不相觸。今且不知明相之所在。云何甄別合與非合之理邪。今見境既不乖角。又似非非合者。彼暗與通及諸羣塞。義亦如是。

△顯示藏性第七

[0633c15] 自卷初發明覺性。廣辯真妄。及至重開彗目。再掃餘塵。至此身心洒落。真妄兩亡。斯可顯示如來藏性。使知根塵處界。法法圓明。物物顯現。是謂造悟修證根本也。

[0633c19]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至)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0633c20]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本無有生。亦無和合。幻妄稱相而。原其本性。真為妙覺明體。蓋幻無自性。依真而立。如華起空。全體即空。如泡生水。全體是水。故曰。其性真為妙覺。明體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虗妄有生。因緣離別。虗妄名滅。殊不知本如來藏。常住妙用。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不可得。問。真如之性。人人具有。本無生死去來。奈何今之實有邪。曰。以不真常故有。真常則不有矣。譬之空水。目病則華。風激則泡。豈真常哉。若睛明澄湛。求其華泡。復可得乎。

△五陰

 色如空華  受如觸掌  想如說梅
 行如瀑流  識如餉空

[0634a11] 阿難云何五陰本如來藏(至)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0634a12] 云何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葢以幻無自性依真而立。如彼華依於空。泡依於水。如來藏當人法身妙性也。依果而稱。曰如來。含攝眾德。曰藏。常住不動。遍足周圓妙。萬物而至神性一切而不異。曰妙。真如性能見是性。則迷悟生死。了不可得矣。何謂五陰。色受想行識。五者成體蔭蔽妙明也。以色陰言之。譬如有人以清淨目觀晴明空。唯見晴空。逈無所有。其人無故。不動目。瞪視發勞。則於虗空之中。別見狂華。復有一切狂亂。非相色陰。當知亦復如是。淨目晴空。喻以淨智。觀妙性故。逈無所有。勞目華空。喻以妄因緣妄色。故別見狂相。然是色陰不因境有。不自根出。譬彼狂華不因空生。不自目出。若從空來。則有出入。有出入者。非虗空相。非空則實。自不容其華相起滅。如阿難體中不容阿難。可見華不起於空中。若自目出。目能有見。出既見華。入當見眼。若無見者。出既翳空。入當翳眼。又出眼見華。眼應無翳。無翳之眼。則是好眼。何以必見晴空。無華方稱好眼。不自眼出。三折明矣。是故當知色陰虗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即如來藏妙真如性。以下四陰皆當例此。

[0634b08] 阿難譬如有人手足(至)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0634b09] 以受陰言。譬如有人手足百骸。宴安調適。忽忘我身。本無諸受。其人無故。忽以二掌。於空相摩。便生澀滑冷熱諸相。是諸幻觸。不從空來。不從掌出。若空來者。既能觸掌。何不觸身。豈是虗空。選掌而觸。若從掌出。應不待汝。合摩而生。又若自掌出者。出則有入。出時掌既有知。入時臂應有覺。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來。又何待合掌而後知覺。受陰虗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三折明矣。

[0634b17] 阿難譬如有人談說(至)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0634b18] 以想陰言。譬如有人談說酢梅。口中出水。思蹋縣崖。足心酸澀。是口中水。不自梅生。不從口入。若云梅生。梅尚不能自談。安能令人口水。若從口入。口自合間。何須待耳。若獨耳聞此水。又何不自耳中而出。思蹋懸崖。其義類是。是故想陰虗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三折明矣。

[0634b24] 阿難譬如瀑流波浪(至)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0634c01] 以行陰言。妙湛妄動。逐境轉徙。念念遷謝。新新不停。譬彼瀑流。波浪相續。如是流性。不因空出。不因水有。亦非水性。不離空水。若因空生。則諸十方無盡虗空。成無盡流。世界自然。俱受淪溺。若因水有。則流應離水。別有體相方所今應現在。若即水性。則何以澄清之時。別無流體。又且離空。離水不得。空非有礙。水流其間。水外無流。流終依水。行陰虗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四折明矣。

[0634c09] 阿難譬如有人取頻伽瓶(至)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0634c10] 以識陰言。譬如有人取頻伽瓶。塞其兩孔。滿中擎空。千里遠餉。滿中之空。喻識陰也。性空真覺。周徧法界。一迷為識。局在妄身之中。如空貯瓶中。空無往來。不可擎餉。以隨瓶故。步有千里之行。他國之餉。喻性無生滅無舍受。以依妄身故。逃形於此。受身於彼。迷性成識。妄隨輪轉。義亦如是。然此虗空。非彼方來。非此方入。若彼方來。彼方既擎空去。彼方應少虗空。若此方入。此方開瓶。彼方應見空出。虗空無體。計有出入。皆為虗妄。識陰虗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三折明矣。夫身心萬法即如來藏。妙真如性。大覺將與覺之。故此卷之初。權與明倒正辨。緣影擇見。精示真量。一就其倒迷情計。為之拂心眼之塵翳。洗肝腸之垢濁。使之心境洒落。真妄兩忘。然後融會入如來藏。遂知根塵處界無非妙真如性。此二卷及三卷大旨也。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二


【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14 冊 No. 0295 楞嚴經述旨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