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X11n0270_007 楞嚴經要解 第7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卍續藏 (X) » 第 11 冊 » No.0270 » 第 7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要解卷第七

[0810a08] △三深窮萬法。決通疑滯。入道以見性為本。了法次之。葢雖見性。不了萬法。則觸途成滯。故於發明心見顯如來藏之後。復以富那呈疑。窮辯山河大地諸有為相。使法法決了。一無疑滯。然後修進可以順造也。文三。初富那疑問。十大弟子。阿難多聞。富那說法。各居第一。前欲激發多聞狂慧。使生正見故。以阿難發起。此為群疑塞滯。須藉講通故。以富那發起。皆聖人應機方便也。文二。初敘疑。

[0810a16]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

[0810a19] 先讚前法。次敘疑情也。冠三乘。統萬法。名第一義諦。

[0810a21] 世尊常推說法人中我為第一。今聞如來微妙法音。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本所不見。何況得聞。佛雖宣明令我除惑。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

[0810a24] 前所宣明。旨義幽遠。根機昧劣。故譬聾人百步聞蚋。以第一法才猶昧。則中下之機難無疑惑。所以富那示疑而請也。

[0810b03] 世尊。如阿難輩。雖則開悟。習漏未除。我等會中登無漏者。雖盡諸漏。今聞如來所說法音。尚紆疑悔。

[0810b05] 阿難習漏未除。容有疑惑。富那既盡諸漏。尚縈疑悔。則餘眾可知也。

[0810b06] △二正問二。一問藏性清淨何生諸相。

[0810b08] 世尊。若復世聞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

[0810b11] 清淨則宜無諸相。本然則宜無遷流。

[0810b11] △二問四大各徧云何相容。

[0810b13] 又如來說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徧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地性徧云何容水。水性周徧火則不生。復云何明水火二性俱徧虗空不相陵滅。世尊地性障礙。空性虗通。云何二俱周徧法界。而我不知是義攸往。唯願如來宣流大慈。開我迷雲及諸大眾。作是語五體投地。欽渴如來無上慈誨。

[0810b19] 二問皆躡前四科七大之文起疑也。意以性相相違理事相礙實常情疑滯。故為致問。庶獲決通。

[0810b20] 二如來決答二。一通許。

[0810b22] 爾時世尊告富樓那及諸會中漏盡無學諸阿羅漢。如來今日普為此會。宣勝義中真勝義性。令汝會中定性聲聞及諸一切未得二空迴向上乘阿羅漢等。皆獲一乘寂滅場地真阿練若正修行處。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0810c03] 有世俗諦。有勝義諦。脫俗冥真。超情離妄。世間三有。出世二乘。以所知心不能測度。是謂勝義諦中真勝義性。即下文由覺明以辯真覺。因了發以窮諸妄。至於山河不復出。水火不相陵。身含十方。毛現塵剎。皆勝義諦中真勝義性也。定性聲聞即沉空趣寂者。未得二空即初心有學。迴向上乘則大心羅漢。一乘寂滅場地即冠三乘離諍論之真趣也。阿練若云無諠雜。

[0810c11] 富樓那等。欽佛法音。默然承聽。

[0810c12] △二正答二。一答諸相所起。三初明本。

[0810c13]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富樓那言。唯然世等。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0810c16]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者。萬法體用異稱也。能性一切曰性覺。性覺之妙顯乎明。即自體而出見於萬法者也。性之所本曰本覺。本覺之明藏乎妙。即自用而反冥於一真者也。了斯二義。則體用一覺。物我一妙。無復諸相之異矣。

[0810c21]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0810c23] 促舉前義問之。定其解惑也。夫汝所謂覺。所謂明。意作何解。為此性本自明靈然不昧。故稱之為覺耶。為復性自不明用心覺之。故稱之為明覺耶。靈然不昧者真覺也。用心覺之者妄覺也。

[0811a03]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

[0811a04] 富那意。以性明為覺。不以不明為覺。故曰若此不明。則無所明。然不知纏有所明即墮妄覺無窮妄業由是而生也。故下云。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妄既立。生汝妄能。

[0811a08]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

[0811a09] 明覺之妄。由所明起。

[0811a10]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0811a11] 覺離能所故。有所非覺。照了諸相故。無所非明。若果非明。又不得謂之覺湛明性。當知有所無所是明非明皆為妄度。終非妙明明妙之真也。

[0811a13] △二敘妄二。初三細所起。

[0811a15]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0811a16] 前云性覺妙明。此云性覺必明者。湛然寂照曰妙明。強生了知曰必明。妙明則真。必明則妄。所以妄為明覺。此即三細之首妄識初相也。起信云。由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不覺心動。即此相也。

[0811a20] 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異。

[0811a22] 真覺本無能所。因必明故。妄見有所。能所既立。心境互分。故無同異中熾然成異。即轉相也。

[0811a24] 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

[0811b02] 以彼熾然之異為異。復因異相立同。又因其有同有異故。復立無同無異。一真體中本無是事。皆由能所對待妄立。以擾發情塵。遂使妙明斯渾妙湛斯濁。晦昧空色自此兆矣。即現相也。上三屬根本煩惱。下起六麤。即枝葉也。

[0811b06] △二六麤所起。

[0811b07]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

[0811b08] 由三細而引起也。染污為塵。擾動為勞。憂煎為煩。迷亂為惱。即智及相續執取計名四麤之總相。自下世界相續眾生相續。即業相也。業果相續。即業繫苦相也。

[0811b11] △三感結三。一總明。

[0811b12] 起為世界。靜成虗空。虗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0811b14] 妄覺動則勞擾發塵故。起為世界。妄覺伏則頑然冥漠故。靜成虗空。法界一空曰同。情器萬殊曰異。此乃於無同異中熾然成異。故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0811b17] △二別明三。一世界起始。

[0811b18]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為巨海。乾為洲潬。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融則成水。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0811c03] 萬法自五行變化。五行由妄覺發生。故世界起。始肇於覺明。而依乎風金水火。以生成萬物也。真覺妙空。本非明昧。由妄為明覺。遂有昧空。明昧相傾。則不覺心動。故曰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世界最下依風輪住。故曰執持世界。因空生搖等者。因空昧動念。覺明堅執。而立礙感金也。大地最下依金輪起。故曰保持國土。堅覺寶成等者。因堅覺妄搖。觸起煩惱。而感火也。內外二界。革生為熟。化有為無。皆火大所變。故曰為變化性。寶明生潤等者。由堅覺生識。而蒸以煩惱。積情發愛。而感水也。世界居大海內。故曰含十方界。火騰水降等者。妄覺煩起。妄識橫流。交結立礙。而感土也。地性堅礙。故曰立堅。其高為山。其深為海。皆土也。水阜曰洲。沙汀曰潬。諸皆肇於妄覺。感於五行。故曰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也。土水生木。木土生金。金木生火。火金生水。水火生土。世界初由覺明發識為水。空昧結色為土。相待成搖。為風為木。即土水生木也。又因空昧之土生搖為木。而堅明立礙。即木土生金也。餘文甚明。土由水火所生。若子受父母氣分。故海中火起。潬中水注也。五行以我尅為妻夫劣然後陰陽和而生子。故水劣火為山。土劣水為木。焰融明水火氣分。燒絞明土水氣分也。此世界相續之由也。

[0812a01] △二眾生起始。

[0812a02] 復次富樓那。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同業相纏。合離成化。

[0812a05] 明妄者指堅明明覺搖明之妄無他特覺明妄心為咎耳。真明妙理本無能所。元一圓融清淨寶覺。由所妄既立。遂成隔礙。故明理不踰。以不踰故。聽見六根於是妄局。色香六塵於是妄染。覺知六識於是妄分。根塵識三為業性故發起妄業。於是同業相纏合離成化。此六道四生之始也。同業即胎卵類。因父母三者業同故相纏著而有生。合離即濕化類。不因父母。但由業。或合濕而成形。即蠢蝡也。或離異而托化。如天獄鬼等類也。

[0812a14]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發生吸引同業。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濕化隨其所應。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應。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沉。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0812a19] 妄見所明。而顯發妄色。曰見明色發。此由心生境也。因明起見。而因見生想。曰明見想成。此由境生情也。見異則境違故成憎。想同則心順故成愛。三愛交注曰流。三想相投曰納。愛為輪迴根本。故流愛為種。想為傳命之媒。故納想成胎。藉交遘而發生。由同業而吸引。此受生托質之始也。胎中五位。七日一變。羯羅藍此云凝滑。初七日之相也。遏蒲曇云皰。二七日之相也。以至鉢羅奢佉等也。四生之類。卵應於想。胎應於情。濕應於合。化應於離。故曰隨其所應也。亂思曰想。結愛曰情。氣附曰合。合濕而生也。形遁曰離。離此生彼也。情想合離有生皆具。此以多分言耳。卵生居首者。想念初動。情愛後起。又兼胎濕化故也。此文論想。乃內分染想。非外分淨想。論化。乃轉蛻業化。非意生妙化也。情想合離更相變易者。或情變為想。合變為離。無定業也。卵易為胎。濕易為化。無定質也。故所受業報。或升或沈。無定趣也。此眾生相續之由也。

[0812b11] △三業果始起。

[0812b13] 富樓那。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為本。

[0812b15] 父母子孫。非愛不聚。非欲不生。

[0812b16]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濕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是等則以殺貪為本。

[0812b18] 胎卵濕化。以弱遭食。緣貪起殺。

[0812b19]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是等則以盜貪為本。

[0812b22] 不與而取曰盜。又陰取曰盜。以人食羊。不與取也。羊死為人互來相噉。陰取也。世間相噉。皆盜貪也。淫殺盜三。為業果根本。

[0812c01]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0812c03] 上明業果之本。此明相續之由。負債殺盜由也。愛憐欲貪由也。

[0812c05] 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總。

[0812c06] 結顯也。

[0812c06] △三結答。

[0812c07] 富樓那。如是三種顛倒相續。皆是覺明明了知性。因了發相。從妄見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因此虗妄。終而復始。

[0812c10] 總牒前文。結答世界眾生業果皆覺明為咎也。覺明。即性覺必明者也。明了知性。即妄為明覺者也。了發相。即因明立所者也。妄見。即生汝妄能者也。此虗妄指覺明也。前問云何忽生山河至終而復始。此全牒其辭。而指覺明以答也。

[0812c14] △四躡迹疑難二。一富那反難。

[0812c16] 富樓那言。若此妙覺本妙覺明。與如來心不增不減。無狀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如來今得妙空明覺。山河大地有為習漏何當復生。

[0812c19] 妙覺。指無真妄之體也。本妙覺明。依真起妄者也。眾生覺體與佛無別。無端忽生諸有為相。則如來既證空覺何時復生諸有耶。此固常情所惑。故特反難也。

[0812c22] △二佛與曲盡五。一既覺不迷二。一喻明。

[0812c23] 佛告富樓那。譬如迷人。於一聚落。惑南為北。此迷為復因迷而有。因悟所出。富樓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無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

[0813a03] 聚落村市也。漢書無燔聚落。聚落喻性分。南北喻迷倒。然南北初不易。則性分本無倒。故曰迷本無根。悟非生迷。

[0813a06]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時。倐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樓那。於意云何。此人縱迷。於此聚落更生迷不。不也世尊。

[0813a09] △二合顯。

[0813a10] 富樓那。十方如來亦復如是。此迷無本。性畢竟空。昔本無迷。似有迷覺。覺迷迷滅。覺不生迷。

[0813a12] 顯既覺不迷也。昔本無迷而謂從迷覺。名覺迷迷。

[0813a13] △二妙空無習二。一喻明。

[0813a14] 亦如翳人見空中華。翳病若除。華於空滅。忽有愚人。於彼空華所滅空地。待華更生。汝觀是人。為愚為慧。

[0813a16] 翳喻妄見。華喻山河。空華滅地喻妙空明覺。

[0813a17] 富樓那言。空元無華。妄見生滅。見華滅空。是顛倒。敕令更出。斯實狂癡。云何更名如是狂人為愚為慧。

[0813a19] △二合顯。

[0813a20] 佛言。如汝所解。云何問言諸佛如來妙覺明空。何當更出山河大地。

[0813a22] 既了所喻。何復前疑。

[0813a22] △三果覺無變。

[0813a23] 又如金鑛雜於精金。其金一純更不成雜。

[0813a24] △四果德無生。

[0813b01] 如木成不重為木。

[0813b02] △五結答。

[0813b03] 諸佛如來菩提涅槃。亦復如是。

[0813b04] 菩提果覺也。涅槃果德也。果至無變無生。則習漏不生。可知矣。四喻之意。前二明昔本無迷迷由妄起。後二明習漏妄緣證乃永斷。若但舉前喻。恐謂妄不妨真。惑能自滅。成撥無執。但舉後喻。恐謂覺本非淨。性本有生。成雜染見。所以四喻兼舉。使知迷悟雖妄而不廢修證也。

[0813b09] △二答四大相容二。一牒。

[0813b11] 富樓那。又汝問言。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徧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滅。又徵虗空及諸大地俱徧法界不合相容。

[0813b14] △二答二。一略明能容二。一引喻。

[0813b15] 富樓那。譬如虗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

[0813b16] 虗空非諸相。而諸相依空而發。真體非四大。而四大擥真而成。先非水火。故不相拒。此總標。下別釋。

[0813b18] 所以者何。富樓那。彼太虗空。日照則明。雲屯則暗。風搖則動。霽澄則清。氣凝則濁。土積成霾。水澄成映。

[0813b20] 此示諸相。下明相容。霾風雨土也。

[0813b21] 於意云何。如是殊方諸有為相。為因彼生。為復空有。若彼所生。富樓那。且日照時。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為日色。云何空中更見圓日。若是空明。空應自照。云何中霄雲霧之時不生光曜。當知是明非日非空。不異空日。觀相元妄。無可指陳。猶邀空華結為空果。云何詰其相陵滅義。觀性元真。唯妙覺明。妙覺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復問不相容者。

[0813c04] 觀相既妄。陵滅亦妄。觀性一真。無不容者。隨處而發。故曰殊方。彼指日雲等也。

[0813c05] △二合顯。

[0813c06] 真妙覺明亦復如是。汝以空明則有空現。地水火風各各發明則各各現。若俱發明則有俱現。

[0813c08] 此如空非相。不拒發揮也。汝以空明等者。以事言之。如鑿井出空照燧生火。是也。以業言之。如起為世界。靜成虗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是也。以心言之。妄起空見則有空現。地水火風亦復如是。故曰各各發明則各各現。各各謂前後也。俱謂同時也。

[0813c13] 云何俱現。富樓那。如一水中現於日影。兩人同觀水中之日。東西各行。則各有日隨二人去。一東一西。先無準的。不應難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雙。云何現一。宛轉虗妄無可憑據。

[0813c17] 釋俱現之相也。日影隨人不一。如七大隨緣成異。先無准的。不應詰難。

[0813c18] △二廣明互現三。一隨妄發現。

[0813c20] 富樓那。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徧法界。是故於中。風動空澄日明雲暗。眾生迷悶。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

[0813c23] 迷失真體。分別緣影。名背覺合塵。了相元妄。觀性元真。名滅塵合覺。

[0813c24] △二依真發現。

[0814a01] 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徧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虗空。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

[0814a05] 色空。世間妄相也。妙明。真如妙性也。皆如來藏所現。元一圓融。特由眾生背真合妄故。局促世相之中。諸佛滅妄合真故。妙得真如之用。所以一多互應。小大相容。現寶剎於毛端。轉法輪於塵裏。事事無礙。法法如如。葢由觀相元妄。無可陳指。觀性元真。故無不容者。

[0814a10] △三離即圓會三。一依體圓非。

[0814a11] 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覺明性。而如來藏本妙圓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風。非火。

[0814a13] 雖滅塵發真。於一多小大能一切如。而本妙圓體初無變異。故非心非火乃至非世出世法也。非心非火。謂七大五陰也。心即識大。而攝五陰。

[0814a16]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聲香味觸法。非眼識界。如是乃至非意識界。

[0814a18] 謂非十八界。亦攝十二處。

[0814a19] 非明無明明無明盡。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盡。

[0814a20] 非緣覺法也。緣覺觀十二緣。欲飜無明為明。十二緣。有生起相。有修斷相。此兼舉之。

[0814a22] 非苦。非集。非滅。非道。非智。非得。

[0814a23] 非聲聞法也。聲聞修四諦法。以智為能證。以果為所得。

[0814b01] 非檀那。非尸羅。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禪那。非般若。非波羅蜜多。

[0814b03] 非菩薩法也。菩薩修六度行。檀等即施戒忍進禪智也。波羅蜜即度也。

[0814b05] 如是乃至非怛闥阿竭。非阿羅訶三耶三菩。

[0814b06] 非如來法也。怛闥阿竭此云如來。阿羅訶云應供。三耶三菩云正徧知。即十號之三也。

[0814b08] 非大涅槃。非常。非樂。非我。非淨。

[0814b09] 非佛果法也。常樂我淨為涅槃四德。

[0814b10]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

[0814b11] 結上起下也。自七大至十八界。為世間法。自緣覺至大涅槃。為出世法。

[0814b12] △二依用圓即。

[0814b13] 即如來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風。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聲香味觸法。即眼識界。如是乃至即意識界。即明無明明無明盡。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盡。即苦。即集。即滅。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羅。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禪那。即般若。即波羅蜜多。如是乃至即怛闥阿竭。即阿羅訶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樂。即我。即淨。

[0814b20] 體雖無變。用乃如如。故即心即法即法即心也。

[0814b20] 三雙會圓泯。

[0814b22]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來藏妙明心元。離即離非。是即非即。

[0814b24] 既非而即。即即而非。妙絕心言。不容測度矣。此文似乎矯亂。而各有所主。初曰本妙圓心。自體言也。次曰元明心妙。自用言也。終曰妙明心元。合體用言之也。本妙圓心。是本非末。是圓非偏。是心非物。乃真淨妙體。故非一切法也。元明心妙。是元非本。是明非體。乃如如妙用。故即一切法也。妙明心元。是妙之明。是心之元。徼妙並觀。故離即離非是即非即。妙造乎此。則體用圓泯。情謂斯絕。而藏心妙性。廓無瑕玷矣。

[0814c08] △三結責妄度。

[0814c09] 如何世間三有眾生。及出世間聲聞緣覺。以所知心。測度如來無上菩提。用世語言。入佛知見。

[0814c11] 結妙絕心言責其妄度。葢為擬心動念。即乖法體也。

[0814c13] 譬如琴瑟箜篌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汝與眾生亦復如是。寶覺真心各各圓滿。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由不勤求無上覺道。愛念小乘。得少為足。

[0814c17] 琴音雖具。非指不發。人心雖圓。非師不悟。前之多方顯如來藏。即佛之按指也。身心萬法當處昭然。即海印發光也。而富那等。隨語生解。疑慮紛紜。是塵勞先起也。此由不求無上覺道。愛念小乘之咎也。今夫宗師扣擊直下歷然。學者因之競生狂解。皆由情塵易起。故動涉疑妄。使知無上覺道。則一唱一酬。足以廓清天地。何復塵勞之有。大集經云。閻浮萬像皆現海中。故名海印。

[0814c24] △四躡迹疑難二。一富那疑難二。初問難。

[0815a02] 富樓那言。我與如來寶覺圓明真妙淨心無二圓滿。而我昔遭無始妄想久在輪迴。今得聖乘。猶未究竟。世尊諸妄一切圓滅。獨妙真常。敢問如來。一切眾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淪溺。

[0815a06] 躡上各各圓滿之言發問也。既悟無二。益顯妄淪。而不知妄之所由。故請窮其因。

[0815a07] △二答難三。一原妄所起二。初引喻。

[0815a09] 佛告富樓那。汝雖除疑。餘惑未盡。吾以世間現前諸事今復問汝。汝豈不聞。室羅城中演若達多。忽於晨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瞋責頭不見面目以為魑魅。無狀狂走。於意云何。此人何因無故狂走。富樓那言。是人心狂。更無他故。

[0815a14] 演若達多狂人也。愛鏡中頭。責狂走。喻因執影明。遂迷本真。妄隨流轉。

[0815a15] △二法合。

[0815a16] 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

[0815a19] 妙覺明圓。指我與如來無二圓滿者。本圓明妙。言本無虧欠。本無迷妄也。此人人本來面目也。奈何以妄二之虧之。遂分物我。強起愛憎。諸妄相因。迷輪不返。

[0815a23]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復無因本無所有。

[0815b02] 富那自恨。昔遭妄想。而稱世尊諸妄圓滅。似謂迷有所因。妄有可滅。故告以此。

[0815b04] 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

[0815b07] 牒喻重顯令了妄無因無可滅者。

[0815b07] △二勸息妄緣。

[0815b08] 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

[0815b10] 世間業果眾生。皆妙心影明。如鏡中頭分別則妄。故不隨分別。則狂性自歇也。以世間業果眾生為三緣者。妄心緣之而起也。以殺盜婬為三因者。妄心因之而有也。所謂自諸妄想。展轉相因。故斷而不生。則狂性自歇。

[0815b14] △三妄息真現。

[0815b15] 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0815b17] 所謂但離妄緣即如如佛也。肉間骨曰肯。骨肉之間小結可啟曰綮。莊子技經肯綮之未嘗。今以肯綮。譬斷微細惑結。葢劬勞修證。只為妄惑。妄因既自。惑結自除。故不勞肯綮也。

[0815b21] 譬如有人。於自衣中繫如意珠。不自覺知。窮露他方。乞食馳走。雖實貧窮。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願從心。致大饒富。方悟神珠非從外得。

[0815b24] 譬妄息真現。不勞修證也。

[0815b24] △二阿難疑難二。一問難。

[0815c02] 即時阿難。在大眾中。頂禮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現說殺盜婬業。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心中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從人得。斯則因緣皎然明白。云何如來頓棄因緣。我從因緣。心得開悟。世尊。此義何獨我等年少有學聲聞。今此會中大目犍連及舍利弗須菩提等。從老梵志。聞佛因緣。發心開悟。得成無漏。

[0815c08] 遞躡上文起難。為後學決疑也。上稱緣斷而因不生。斯正因緣之義。何前言頓棄耶。從老梵志者。須菩提等。皆晚年從外道來。

[0815c11] 今說菩提不從因緣。則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說自然。成第一義。唯垂大悲。開發迷悶。

[0815c13] 今棄因緣。則外道自然之執為當矣。富那之後。又以阿難問難者。諸法既明。則進修無滯。將示修證之門。故復以當機之人發起。

[0815c15] △二答難五。一例前推本。

[0815c17] 佛告阿難。即如城中演若達多。狂性因緣。若得滅除。則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緣自然理窮於是。

[0815c19] 狂因既滅。則自然性出。不狂之前。二皆本無。由是觀之。凡所謂因緣自然。本皆不有。悉由狂妄而立。故曰理窮於是。

[0815c21] △二詳明妄立三。一以因緣破自然。

[0815c23] 阿難。演若達多。頭本自然。本自其然。無然非自。何因緣故怖頭狂走。

[0816a01] 自然者。本自天然不假因緣也。若本自然。則或狂不狂無所然而非自矣。夫何又假照鏡因緣而後狂走。此自然之計墮矣。

[0816a03] △二以自然破因緣。

[0816a04] 若自然頭因緣故狂何不自然因緣故失。本頭不失。狂怖妄出。曾無變易。何藉因緣。

[0816a06] 若本自不狂。假因緣故狂。則本自不失。盍假因緣故失。頭既不失。特由狂妄。則因緣之計墮矣。

[0816a07] △三明妄立。

[0816a09] 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際狂何所潛。不狂自然。頭本無妄。何為狂走。

[0816a11] 若狂怖本於自然。則是本有狂怖。然既無所潛非本狂矣。若狂怖不本於自然。則頭本無妄。何為狂走。非本不狂矣。既非本狂。非不本狂。足知自然因緣之說皆妄立也。

[0816a14] △三令悟實相。

[0816a15] 若悟本頭。識知狂走。因緣自然俱為戲論。是故我言三緣斷故即菩提心。

[0816a17] 若悟本真。則知諸妄了不相關。真見性人。一切妄緣豁然蕩絕。得大解脫者。以此。

[0816a18] △四示無戲論。

[0816a19] 菩提心生。生滅心滅。此但生滅。滅生俱盡。無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則明自然心生。生滅心滅。此亦生滅。無生滅者名為自然。猶如世間諸相雜和成一體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稱本然性。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離。離合俱非。此句方名無戲論法。

[0816a24] 菩提心中本無生滅。亦無自然。若謂菩提心生生滅心滅。此但生滅非菩提也。若謂滅生俱盡。無功用道有自然者。因是則明自然心生生滅心滅。此亦生滅非菩提也。而又反指無生滅者名為自然。皆則戲論。譬如因有雜和故說和合。而反指非和合者稱本然性。是皆對待妄立戲論之法。直使然與非然。合與非合。一切遠離。亦無離與不離之心。乃真無功用道無戲論法也。

[0816b08] 菩提涅槃。尚在遙遠。非汝歷劫辛勤修證。雖復憶持十方如來十二部經清淨妙理如恒河沙。秪益戲論。

[0816b10] 此責其妄計戲論。難契菩提。故曰菩提遙遠。非汝能證。雖持多經。只益戲論也。

[0816b11] △五結咎勸修。

[0816b12] 汝雖談說因緣自然。決定明了。人間稱汝多聞第一。以此積劫多聞熏習。不能免離摩登伽難。何須待我佛頂神呪。摩登伽心婬火頓歇得阿那含。於我法中成精進林。愛河乾枯。令汝解脫。是故阿難。汝雖歷劫憶持如來祕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遠離世間憎愛二苦。

[0816b18] 因緣自然。有益於辨。無益於道。多聞第一。有益於名。無益於實。故雖積劫熏持。不如一日修無漏業。無漏業者首楞真定也。得此定者。永滅諸漏。故離憎愛苦。

[0816b22] 如摩登伽。宿為婬女。由神呪力。銷其愛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與羅睺母耶輸陀羅。同悟宿因。知歷世因貪愛為苦。一念熏修無漏善故。或得出纏。或蒙授記。

[0816c01] 明熏無漏業之速効也。摩登伽此云本性。故云性比丘尼。宿因即歷世貪愛苦因也。出纏登伽也。授記耶輸也。

[0816c04] 如何自欺。尚留觀聽。

[0816c05] 結責阿難。令捨苦本。修無漏道。無以貪愛存於心目也。自初決擇真妄發明覺性。乃至深窮萬法決通疑滯。皆為最初方便。使其信解真正為因地心。因心既真。斯可圓成果地修證故。前經止此。別起下文。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要解卷第七

音切

[0816c15] (羊朱切)

[0816c15] (而銳切)

[0816c15] (胡昆切)

[0816c15] (諸仍切)

[0816c15] (徒早切)

[0816c15] (音第)

[0816c15] (音叔)

[0816c16] (烏葛切)

[0816c16] (薄胡切)

[0816c16] (於計切)

[0816c16] (音巨)

[0816c16] (徒渾切)

[0816c16] (於宵切)

[0816c16] (音埋)

[0816c17] (之尹切)


【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11 冊 No. 0270 楞嚴經要解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