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T12n0357_002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 第2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12 冊 » No.0357 » 第 2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卷下

[0244a28] 「文殊師利!如來者,名為法身。文殊師利!如來不生、無生。文殊師利!如來無名、無色、無言說、無心意、意識。文殊師利!如來無分別、離分別。

[0244b02] 「文殊師利!言如來者,名為空不可盡相,盡際、實際、空平等一切法際、不二際、常不可知處際。

[0244b04] 「文殊師利!如來、應、正遍知一切處,無分別、離異分別,非下、非中、非上。如是,文殊師利!一切法無分別、離分別,非下、非中、非上。何以故?一切法不可得故。文殊師利!言一切法不可得者,是一切法平等;言一切法平等者,是平等住;言平等住者,即是不動;言不動者,是一切法無依止;言一切法無依止者,彼無心定住;言無心定住者,即是無生;言無生者,即是不生。若如是見,彼心心數法畢竟不顛倒;若畢竟心不顛倒者,彼行者能得如實;若能如實得者,彼不起戲論;若不起戲論者,彼不行一切法。若不戲、不行者,彼不在生、死;若不在生、死者,彼不能動;若不能動者,彼法不能相違;若法不能相違者,彼隨順一切法;彼隨順一切法者,彼法性中不能動;若法性中不能動者,彼得自性法;若得自性法者,彼無所得。何以故?依因緣生一切法故。若依因緣生一切法者,彼常不生;若常不生者,彼常不可得;若常不可得者,彼得實際法;若得實際法者,彼不共一切法住;若不共一切法住者,彼不共住;若不共住者,彼非有、非無;若非有、非無者,彼得法中住;若得法中住者,彼得修行正念法;若得修行正念法者,彼無一法非是佛法。何以故?以覺一切法空故。

[0244b27] 「文殊師利!覺一切法空者名為菩提。菩提者,名覺一切法空,空者即是菩提。如是,空、無相、無願,無作、無行,無依、無生,無取、無處,覺如是法者名為菩提。

[0244c02] 「菩提者,名為修行正念。文殊師利!言修行正念者,不取、不捨即名正念。不觀、不異,名為行;不著、不縛、不脫,名為行;不去、不來,名為行。

[0244c05] 「文殊師利!正念行者,彼處無行、無利、無果、無證。何以故?文殊師利!心自性清淨故,彼心客塵煩惱染,而自性清淨心不染。而彼自性清淨心即體,無染、不染者。彼處無對治法故,以何法對治能滅此煩惱。何以故?彼清淨非淨,即是本淨。若本淨者,即是不生;若不生者,彼即不染;若不染者,彼不離染法;若離染法者,彼滅一切染。以何等法滅一切染?彼不生。若不生者,是菩提。菩提者,名為平等;平等者,名為真如;真如者,名為不異;不異者,名為如實住一切有為、無為法。

[0244c15] 「文殊師利!真如者,彼處非有為、非無為,無二法。若非有為、非無,為無二法者,是真如。文殊師利!言真如者,彼實際;言實際者,彼不異;不異者,彼未來真如。言未來真如者即是不異;言不異者,彼即真如;言即真如者,彼非常不真如。言非常不真如者,彼不染、不淨;言不染、不淨者,彼不生、不滅;言不生、不滅者,彼涅槃平等。言涅槃平等者,彼不在世間、不在涅槃;言不在世間、不在涅槃者,彼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言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者,彼非下、非中、非上;言非下、非中、非上者即是如來。

[0244c26] 「言如來者,名為實語;言實語者,名為真如;言真如者,名為如實;言如實者,名為我;言我者即是不二;不二義者即是菩提;菩提者,名為覺。覺者,入三解脫門智;智者,入三世平等一切法智。言義者,於一切法無差別義。義者,無名、無言、不可說。言智者,覺了一切法名為智、識知一切法名為智。言義者,知眾生及識智,了義即是法、法者即是義。義智、識智,了義智、法智,法住智、法體智,彼依法轉所轉義,自轉平等不二義,平等不二義即是平等,平等者即是義。所言義、識智平等者,即是入不二法門智,名為了義,非不了義。言平等者,即是平等、即是空;言空者,即是幻我平等;言我平等者,即是法平等;言法平等者,即是離平等;離平等者,即是覺平等;覺平等者,即是菩提。

[0245a12] 「文殊師利!著色者即是著眼;著眼者即是著自性;著見者即是著自我;著自身者即是著自性空智。著不正念觀者即著法光明,觀法不著;著懈怠垢者著證智,堅固精進。如實知法,名為著;著五蓋菩提分,名為著。不著無障解脫智,一切法自性清淨,因緣而有。

[0245a18] 「又,菩薩摩訶薩,如實知染、淨因而不住染、淨因中者,起我、起見是名染因,入一切法無我是名淨因;見我、我所是名染因,內寂靜、外不行是名淨因;欲瞋恨害覺觀是名染因,不淨、慈悲喜捨、入十二因緣、忍名為淨因;四顛倒是染因,四念處是淨因;五蓋是染因,五根是淨因;六入是染因,六念是淨因;七非淨法是染因,七覺分是淨因;八邪法是染因,八正法是淨因;九惱事是染因,九次第定是淨因;十不善業道是染因,十善業道是淨因;略說一切不善念是染因,一切善念是淨因。

[0245a29] 「所言染因、淨因,彼一切法自性空,無我、無人、無命、無壽者,無我所、無使者。如幻無相,內寂靜;內寂靜者即是寂滅;寂滅者即是自性清淨;自性清淨者即是不可得;不可得者即是無處;無處者即是實;實者即是虛空。何以故?文殊師利!無有一法若生、若滅。」

[0245b06]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法如是,云何如來得菩提?」

[0245b07] 佛告文殊師利言:「文殊師利!無根、無住,如來如是得菩提。」

[0245b08] 文殊師利言:「世尊!何者是根?何者是住?」

[0245b09] 佛告文殊師利:「身見,名為根;不實分別,名為住。彼菩提平等,如來知一切法平等,是故,說如來無根、無住得菩提。

[0245b12] 「文殊師利!言菩提者,名為淨、亦名寂靜。何者為淨?何者寂靜?文殊師利!我我所眼空。何以故?自性空故。如是,耳、鼻、舌、身、意我我所空。何以故?自性空故。是故,知眼空,不著色,是故說淨。如是,知耳空,不著聲,是寂靜;知鼻空,不著香,是寂靜;知舌空,不著味,是寂靜;知身空,不著觸,是寂靜;知意空,不著法,是寂靜。文殊師利!菩提自性清淨,以自性清淨故。自性清淨者,所言自性清淨,彼不染如虛空、平等如虛空、自性同虛空——譬如虛空,本來自性清淨。

[0245b22] 「文殊師利!言菩提者,不取、不捨。云何不取?云何不捨?言不取者,不取一切法,是故言不取;言不捨者,不捨一切法,是故言不捨。文殊師利!如來度大漂流,是故不取、不捨,而彼真如不見彼、此岸。如來知一切法離彼、此岸,故言如來。

[0245b27] 「文殊師利!菩提無相、無觀。何者無相、無觀?文殊師利!不見眼識名為無相,不見色名為無觀;不見耳識名為無相,不聞聲名為無觀;不見鼻識名為無相,不聞香名為無觀;不見舌識名為無相,不知味名為無觀;不見身識名為無相,不知觸名為無觀;不見意識名為無相,不知法名為無觀。文殊師利!是諸聖人境界,所謂三界境界。

[0245c05] 「文殊師利!言菩提者,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三世平等、三世清淨。文殊師利!何者是三世智?所謂過去法心不行、未來法識不去、現在法念不住。是故,如來不住心、意、意識;以不住,不分別、無分別;以不分別、無分別故,不見未來法、現在法,不戲論。

[0245c11] 「文殊師利!菩提無身、無為。何者是無身?何者是無為?文殊師利!無身者,所謂非眼識知,非耳、鼻、舌、身、意識知。文殊師利!若非心、意、意識知,彼無為。言無為者,不生、不住、不滅,是故言三世清淨無為。如無為知,有為亦如是。何以故?所言一切法體者即是無體。無體者,彼處無二言。

[0245c17] 「文殊師利!言菩提者,名為無差別足迹。何者無差別?何者足迹?文殊師利!無相名無差別,真如名足迹;無住名無差別,法名足迹;無異名無差別,實際名足迹;不可得名無差別,不動名足迹;空名無差別,無相名足迹;無覺名無差別,無願名足迹;不求名無差別,無眾生名足迹;眾生體名無差別,虛空名足迹;不見名無差別,不生名足迹;不滅名無差別,無為名足迹;無行名無差別,菩提名足迹;寂靜名無差別,涅槃名足迹;不起名無差別,覺名足迹。

[0245c27] 「文殊師利!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何以故?文殊師利!身者頑礙,無覺、無心,譬如草木、牆壁、土塊影像;心者如幻,空無所有,不實、不作。

[0246a01] 「文殊師利!身、心如實覺名為菩提,依世間名字非第一義。何以故?文殊師利!菩提非身、非心、非法,非實、非不實,非諦、非不諦,不可如是說。文殊師利!不可以一切法說菩提。何以故?文殊師利!菩提無住處可說。文殊師利!譬如虛空,無住處可說、無為,無生、無滅;菩提亦如是,無住、無為,無生、無滅可說。文殊師利!譬如一切世間之法,若求其實不可得說。文殊師利!菩提亦如是,以一切法說菩提實亦不可得。何以故?文殊師利!實法中無名字、章句可得。何以故?不生、不滅故。

[0246a12] 「文殊師利!言菩提者,名不可取、不可依。文殊師利!何者不可取?何者不可依?文殊師利!如實知眼不可取,不見色名為不可依;如實知耳不可取,不聞聲名為不可依;如實知鼻不可取,不聞香名為不可依;如實知舌不可取,不知味名為不可依;如實知身不可取,不覺觸名為不可依;如實知意不可取,不見諸法名為不可依。文殊師利!如是,如來不取、不依,名證菩提。如是,證菩提不取眼、不見色,是故不住眼識;不取耳、不聞聲,是故不住耳識;不取鼻、不聞香,是故不住鼻識;不取舌、不知味,是故不住舌識;不取身、不覺觸,是故不住身識;不取意、不知法,是故不住意識。文殊師利!如來不住心、意、意識,是故得名如來、應、正遍知。

[0246a27] 「文殊師利!眾生有四種心住法,依彼四種心住法。何等為四?所謂眾生依色心住,如是,受、想、行等,是為眾生依四種心住。文殊師利!此四種心住法,如來如實知不生、不滅,是故名為佛。

[0246b02] 「文殊師利!言菩提者,名為空。文殊師利!如彼一切法空不異菩提空,菩提空即一切法空。如彼一切法空,如來如實知名為覺者。

[0246b05] 「文殊師利!非空空知。文殊師利!空者即菩提,菩提即是空。文殊師利!空中無空、亦無菩提、亦無二。以何等法為空?何等法為菩提?而說二名。何以故?文殊師利!一切無二、無相、無差別,無名、無相,離心、意、意識,不生、不滅,不行、無行、不集,無字、無聲。文殊師利!言空者,名取戲論。文殊師利!而第一法中無法可得,名為空。文殊師利!如說虛空虛空,而無虛空可名,名為虛空。文殊師利!空亦如是,說名空空,而無法可說,名之為空。如是入一切法,是名入一切法門。

[0246b15] 「文殊師利!一切法無名而依名說。文殊師利!如名非此處、不離此處,如是依名說。何等法?彼法非此處、不離此處。如是,文殊師利!如來如實知一切法本來不生、不起、不滅,無相,離心、意、意識,無字、無聲。

[0246b19] 「文殊師利!言菩提者,如虛空平等。虛空非平、非下、非高,菩提亦非平、非下、非高。何以故?文殊師利!法無實有。文殊師利!若法無實有,云何說平等,非下、非高?文殊師利!如來如是覺一切法平等,非高、非下。如是覺已,無有少法不平等,不高、不下。如彼法住,如是,如如實智知。

[0246b25] 「文殊師利!何者是如實智?文殊師利!如實知一切法者,一切法無,本來不生、不滅。法本不生,生已還滅。彼諸法,無作者、無取者而生,無作者、無取者而滅。文殊師利!諸法依因緣生、無因緣滅,無實道者。是故,如來為斷道者說法。

[0246c02] 「文殊師利!言菩提者,名為如實足迹。文殊師利!何者是如實足迹?文殊師利!言如實足迹者即是菩提。如菩提,色亦如是不離如;如是,不離如受、想、行、識。如菩提,地界如不離如;水、火、風亦不離如。如菩提,如是,眼界、色界、眼識界不離如。文殊師利!如菩提,耳界、聲界、耳識界不離如。文殊師利!鼻界、香界、鼻識界不離如;舌界、味界、舌識界不離如;身界、觸界、身識界不離如;意界、法界、意識界不離如。文殊師利!一切法假名法者,謂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彼法如來如實覺,非顛倒覺。如彼法住本際、中際、後際,如來如實知本際、中際、後際。如彼法本際不生、未來際不去、現在際不住,如實知如。彼法足迹,如一法,一切法亦如是;如一切法,一法亦如是。文殊師利!而一、多不可得。

[0246c17] 「文殊師利!入一切法,阿門、無阿門。文殊師利!何者阿門?何者無阿門?文殊師利!言阿者,初發一切善根法;無阿者,不見一切法。言阿者,心不住能令住;言無阿者,無相三昧解脫門。言阿者,稱數觀諸法相;言無阿者,名為過量。何者是過量?謂無識業。言阿者,觀有為法;言無阿者,觀無為法。

[0246c23] 「文殊師利!言菩提者是無漏、無取法。文殊師利!何者是無漏?是無取?文殊師利!言無漏者,謂離四漏。何者為四?謂:欲漏、有漏、無明漏、見漏。以不取彼四種漏故,是故名為遠離諸漏。文殊師利!何者無取?謂離四取。何等為四?謂:欲取、見取、我取、戒取。以此諸漏,眾生為無明所闇、愛水所潤,迭共相因,虛妄取著。

[0247a01] 「文殊師利!如來如實知我根本,以我清淨如實知一切眾生清淨。所言我清淨、一切眾生清淨,此二無二、無差別義,即是無生、無滅。文殊師利!無生、無滅,何等法處心、意、意識所不能知?文殊師利!何等法上無心、意、意識?彼法中無分別,分別何等法而生不正念。是故,菩薩生於正念。生正念者,不起無明;不起無明者,不起十二有支;不起十二有支者,彼是不生;不生者即是位;位者即是了義;了義者即是第一義;第一義者即是無我義;無我義者即是不可說義;不可說義者即是因緣義;因緣義者即是法義;法義者即是如義。是故,言見因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如來。所言見者,雖見諸法而無所見。文殊師利!言有所見者,謂見心、見觀。如來不見心。若不見心、不見觀,彼是見實。文殊師利!彼諸法如是平等,如來如彼法平等而知。

[0247a18] 「文殊師利!言菩提者,名為淨、無垢、無點。文殊師利!何者為淨?何者無垢?何者無點?文殊師利!空名為淨,無相名無垢,無願名無點。文殊師利!無生名為淨,無行名無垢,無起名無點。文殊師利!自性名為淨,善根淨名無垢,光明圓滿名無點;無戲論名為淨,離戲論名無垢,寂滅一切戲論名無點;如名為淨,法界名無垢,實際名無點;虛空名為淨,無礙名無垢,不見名無點;內清淨名為淨,外不行名無垢,內、外不見名無點;陰聚名為淨,法界自體名無垢,十二入無去名無點;過去盡智名為淨,未來無生智名無垢,現在住法界智名無點。文殊師利!略言淨、無垢、無點,入一平等法足迹中,所謂寂靜足迹;言寂靜足迹者即是寂滅;寂滅者即曰淨;淨者即是聖。

[0247b04] 「文殊師利!如虛空,菩提亦如是;如菩提,法亦如是;如法,法體亦如是;如法體,眾生亦如是;如眾生,國土亦如是;如國土,涅槃亦如是。文殊師利!如來說:『一切法平等如涅槃』,以畢竟究竟無所治法、離諸所治法,以本來清淨、本來無垢、本來無點。文殊師利!如來如是如實覺一切法、觀察一切眾生性,即生清淨、無垢、無點,奮迅大慈悲心。

[0247b11] 「文殊師利!云何菩薩行菩薩行?文殊師利!若菩薩不生心,不為諸法盡、不為諸法生、非不為諸法不生。見諸法本來盡、見諸法不盡而不生慢心,言:『我如是知。』而不壞諸法本來不生。文殊師利!菩薩如是行菩薩行。

[0247b16]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不見過去心盡行菩薩行、不見未來心未到行菩薩行、不見現在心有行菩薩行,而不著過去、未來、現在,心中如是行菩薩行。

[0247b19] 「文殊師利!布施菩薩、如來,無二、無差別,如是行名行菩薩行;持戒菩薩、如來,無二、無差別,如是行名為行菩薩行;忍辱菩薩、如來,無二、無差別,如是行名行菩薩行;精進菩薩、如來,無二、無差別,如是行名行菩薩行;禪定菩薩、如來,無二、無差別,如是行名行菩薩行;般若菩薩、如來,無二、無差別,如是行名行菩薩行。

[0247b26] 「文殊師利!菩薩不見色空、不見色不空,如是行名行菩薩行。何以故?色空色性。如是,文殊師利!菩薩如是不行受、想、行、識,不離受、想、行、識,如是行名為行菩薩行。何以故?以不見心、意、識。

[0247c01] 「文殊師利!無有一法,若知、若離,若修、若證。文殊師利!言盡者,彼法常盡,非不盡,本來盡。若法本盡,彼法不可盡;以不可盡,是故說盡。何以故?以如實盡故。若如實盡,彼法不盡一法;若不盡一法,彼法無為;若法無為,彼無為法不生、不滅,是名如來。若如來出世及不出世,法性、法體、法住、法位、法界如實。法界如實住,法智不生、不滅,依彼智故知無為法。文殊師利!若入如是等諸法位者,知諸漏法不生、不滅。文殊師利!言諸漏盡者,此依世間名字假言而說,而彼真如法身無有法生、亦無法滅。」

[0247c12] 時,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即以妙偈讚歎如來,而說頌曰:

「無色、無形相,  無根、無住處,
 不生、不滅故,  敬禮無所觀。
 不住亦不去,  不取亦不捨,
 遠離六入故,  敬禮無所觀。
 出過於三界,  等同於虛空,
 諸欲不染故,  敬禮無所觀。
 於諸威儀中,  去、來及睡寤,
 常在寂靜故,  敬禮無所觀。
 去、來悉平等,  以住於平等,
 不壞平等故,  敬禮無所觀。
 入諸無相定,  見諸法寂靜,
 常入平等故,  敬禮無所觀。
 諸佛虛空相,  虛空亦無相,
 離諸因果故,  敬禮無所觀。
 虛空無中邊,  諸佛身亦然,
 心同虛空故,  敬禮無所觀。
 佛常在世間,  而不染世法、
 不分別世間,  敬禮無所觀。
 諸法猶如幻,  而幻不可得,
 離諸幻法故,  敬禮無所觀。」

[0248a07]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快說此法。文殊師利!如是如是。諸佛如來不應以色見、不應以法見、不應以相見、不應以好見、不應以法性見。文殊師利!諸佛如來非可獨見、非可眾見。文殊師利!諸佛如來無有人見、無有人聞,無有人現在供養、無有人未來供養。文殊師利!諸佛如來不說諸法一、不說諸法多。文殊師利!諸佛如來不證菩提。諸佛如來不依一法得名、亦非多法得名。文殊師利!諸佛如來不見諸法、不聞諸法、不念諸法、不知諸法、不覺諸法。文殊師利!諸佛如來不說一法、不示諸法。文殊師利!諸佛如來現在不說諸法、不示諸法。文殊師利!諸佛如來不飲、不食。文殊師利!諸佛如來無有法證。文殊師利!諸佛如來不斷染法、不證淨法。文殊師利!諸佛、如來不見諸法、不聞諸法、不嗅諸法、不知諸法。何以故?以一切法本清淨故。

[0248a24] 「文殊師利!若有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等眾生令置辟支佛地,於此法門不生信心,若復有菩薩信此法門,此菩薩功德尚多於前,何況有人於此法門若自書寫、令他書寫?福多於彼,無量無邊。

[0248a29] 「文殊師利!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一足、若二足、若三足、若四足、若多足、若無足——彼諸眾生假使一時皆得人身,發菩提心悉為菩薩,一一菩薩各以飲食、衣服、床榻、臥具、病瘦湯藥、種種資生、一切樂具奉施供養恒河沙阿僧祇佛國土微塵數等諸佛如來及諸菩薩、諸聲聞僧,如是乃至恒河沙阿僧祇劫。彼諸如來、菩薩、聲聞入涅槃後,造七寶塔高一由旬,眾寶欄楯周匝圍遶,摩尼寶鬘以為間錯,竪寶幢、幡蓋,自在摩尼寶王羅網彌覆其上,所得功德不可稱計。若復有菩薩以畢竟清淨心,信此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信此法門、入此法門、不疑此法門、於此法門生清淨心,乃至為他演說一偈,此菩薩所得功德甚多無量阿僧祇。以此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歌羅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萬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不及一、數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以能成就證佛智故。

[0248b21] 「文殊師利!若有在家菩薩,以飲食、衣服、床榻、臥具、病瘦湯藥、種種資生、一切樂具,奉施供養恒河沙等阿僧祇諸佛如來及諸菩薩、諸聲聞僧,如是乃至恒河沙等阿僧祇劫,所得功德不可稱計。若復有出家菩薩,持戒心清淨,乃至施與一畜生眾生乃至一口飲食,所得功德甚多無量阿僧祇。以此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歌羅千分不及一、百千萬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不及一、歌羅少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0248c02] 「文殊師利!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等出家菩薩持戒心清淨,一一菩薩各以飲食、衣服、床榻、臥具、病瘦湯藥、種種資生、一切樂具,奉施供養十方世界恒河沙等阿僧祇諸佛如來及諸菩薩、諸聲聞僧,如是乃至恒河沙等阿僧祇劫,所得功德不可稱計。若復有菩薩持戒心清淨——若在家、若出家——聞此法門生信不疑,若自書寫、教他書寫,所得功德甚多無量阿僧祇。以此功德比,前菩薩檀施功德百分不及一、歌羅千分不及一、百千萬分不及一、數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0248c14] 「文殊師利!若有菩薩摩訶薩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奉施供養諸佛如來,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劫,所得功德不可稱計。若復有菩薩為餘菩薩於此法門中乃至說一四句偈,所得功德甚多無量阿僧祇。以此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歌羅千分不及一、百千萬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不及一、數分不及一、歌羅少分不及一、算數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0248c23] 「文殊師利!置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於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劫以用布施所得功德。文殊師利!若復有恒河沙等諸菩薩,一一菩薩恒河沙等阿僧祇佛國土閻浮檀金以為世界,一切諸樹天衣纏裹,集一切光明王摩尼寶羅網以覆其上,自在王摩尼寶以為樓閣,電光明摩尼寶以為欄楯,如意寶珠滿彼世界,竪立一切諸寶幢、幡蓋,於日日中奉施供養恒河沙等阿僧祇諸佛如來,如是布施乃至恒河沙等阿僧祇劫,所得功德不可稱計。若復有菩薩信此法門,為餘菩薩於此法門中乃至說一四句偈,所得功德甚多無量阿僧祇。以此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歌羅千分不及一、百千萬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不及一、數分不及一、歌羅少分不及一、僧企耶分不及一、數分不及一、憂波尼沙陀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0249a11] 「文殊師利!假使三界中所有眾生,彼諸眾生於地獄、畜生、餓鬼中,若有在家菩薩拔出爾許地獄、畜生、餓鬼眾生置辟支佛地,所得功德不可稱計。若復有出家菩薩乃至施與畜生一口飲食,所得功德勝前功德無量無邊阿僧祇。

[0249a17] 「文殊師利!若復有十千國土不可數億那由他、百千萬億那由他微塵數等出家菩薩,一一菩薩十方世界於一一方見十億不可說、百千萬億那由他微塵數等諸佛如來,一一如來及諸菩薩、諸聲聞僧,以飲食、衣服、臥具、床榻、病瘦湯藥、種種資生、一切樂具滿千億那由他、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微塵世界自在王摩尼珠,於一一日中施一一如來并諸菩薩及聲聞僧,如是乃至千億那由他、百千萬億那由他佛國土微塵數不可說劫,所得功德不可稱計。若復有菩薩信此法門,乃至施與一畜生眾生乃至一口飲食,所得功德甚多無量阿僧祇。以此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歌羅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萬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不及一、僧企耶分不及一、歌羅少分不及一、數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以能信此法門不退轉菩薩印故。

[0249b06] 「文殊師利!若有菩薩教化十方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置信行中,若復有菩薩化一眾生置義行中,所得功德勝前功德無量無邊。若復有菩薩教化十方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置義行中,若復有菩薩化一眾生置法行中,所得功德勝前功德無量無邊。

[0249b12] 「文殊師利!若復有菩薩教化十方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置法行中,若復有餘菩薩化一眾生置八人中,所得功德勝前功德無量阿僧祇。

[0249b16] 「文殊師利!若復有菩薩教化十方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置八人中,若復有菩薩化一眾生令得須陀洹果,所得功德勝前功德無量阿僧祇。

[0249b20] 「文殊師利!若復有菩薩教化十方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令得須陀洹果,若復有菩薩化一眾生令得斯陀含果,所得功德勝前功德無量阿僧祇。

[0249b24] 「文殊師利!若復有菩薩教化十方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令得斯陀含果,若復有菩薩化一眾生令得阿那含果,所得功德勝前功德無量阿僧祇。

[0249b28] 「文殊師利!若復有菩薩教化十方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令得阿那含果,若復有菩薩化一眾生令得阿羅漢果,所得功德勝前功德乃至無量阿僧祇。

[0249c03] 「文殊師利!若復有菩薩教化十方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令得阿羅漢果,若復有菩薩化一眾生令得辟支佛道,所得功德勝前功德乃至無量阿僧祇。

[0249c07] 「文殊師利!若復有菩薩教化十方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令得辟支佛道,若復有菩薩化一眾生令發菩提心,所得功德乃至無量無邊阿僧祇。

[0249c11] 「文殊師利!若復有菩薩教化十方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令發菩提心,若復有菩薩化一眾生令得不退地,所得功德勝前功德乃至無量阿僧祇。

[0249c15] 「文殊師利!若復有菩薩教化十方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令得不退轉地,若復有菩薩信此法門,若自書寫、教他書寫、廣為人說,所得功德勝前功德乃至無量阿僧祇,如是,乃至百千萬億那由他分不及其一。」

[0249c19] 時,世尊而說偈言:

「菩薩能住持,  十億佛妙法,
 若人聞此經,  功德勝於彼。
 為禮諸佛足,  神通遊十方,
 以華香、塗香,  供養十億佛,
 若有聞此經,  為人須臾說,
 功德勝於彼,  其數無有量。
 若聞佛法身,  為第二人說,
 鈍聞生利智,  速證無上道。
 為佛天人中,  造立諸妙塔,
 滿足無量億,  上至於有頂,
 周匝遍十方,  塔中竪幢幡、
 金鈴七寶蓋,  如是供養佛。
 菩薩聞是經,  若能自書寫、
 若教他書寫,  其福勝於彼。
 若人持此經,  遠離於慳妬,
 彼功德無量,  速成大菩提。
 此經顯法身,  如空現眾像,
 無量諸佛說,  是故應護持。」

[0250a10] 佛說此經已,文殊師利法王子,及無量阿僧祇不可說不可說諸菩薩摩訶薩,及諸聲聞眾,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卷下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2 冊 No. 0357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毛佩君、廖予安、廖予慈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