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2n0099_026 雜阿含經 第26卷
■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2 冊 » No.0099 » 第 26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卷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六
(六四二)
[0182a14] 如是我聞:
[0182a15]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根——未知當知根、知根、無知根。」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覺知學地時, 隨順直道進,
精進勤方便, 善自護其心,
如自知生盡, 無礙道已知,
以知解脫已, 最後得無知,
不動意解脫, 一切有能盡,
諸根悉具足, 樂於根寂靜,
持於最後身, 降伏眾魔怨。」
[0182a25]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四三)
[0182a26] 如是我聞:
[0182a27]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謂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六四四)
[0182b02] 如是我聞:
[0182b03]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若比丘於此五根如實善觀察,如實善觀察者,於三結斷知,謂身見、戒取、疑,是名須陀洹,不墮惡趣法,決定正向於正覺,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
(六四五)
[0182b10] 如是我聞:
[0182b11]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此五根如實觀察者,不起諸漏,心得離欲解脫,是名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作,離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心善解脫。」
(六四六)
[0182b16] 如是我聞:
[0182b17]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信根者,當知是四不壞淨;精進根者,當知是四正斷;念根者,當知是四念處;定根者,當知是四禪;慧根者,當知是四聖諦。」
(六四七)
[0182b23] 如是我聞:
[0182b24]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0182b25] 「何等為信根?若比丘於如來所起淨信心,根本堅固,餘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及餘世間,無能沮壞其心者,是名信根。
[0182b29] 「何等為精進根?已生惡不善法令斷,生欲、方便、攝心、增進;未生惡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攝心、增進;未生善法令起,生欲、方便、攝心、增進;已生善法住不忘,修習增廣,生欲、方便、攝心、增進,是名精進根。
[0182c04] 「何等為念根?若比丘內身身觀住,慇懃方便,正念正智,調伏世間貪憂;外身、內外身,受、心、法法觀念住亦如是說,是名念根。
[0182c07] 「何等為定根?若比丘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乃至第四禪具足住,是名定根。
[0182c09] 「何等為慧根?若比丘苦聖諦如實知,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是名慧根。」
(六四八)
[0182c14] 如是我聞:
[0182c15]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若比丘於此五根如實觀察已,於三結斷知。何等為三?謂身見、戒取、疑。是名須陀洹,不墮惡趣,決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
(六四九)
[0182c21] 如是我聞:
[0182c22]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若比丘於此五根如實觀察已,得盡諸漏,離欲解脫,是名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作,離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心得解脫。」
(六五〇)
[0182c28] 如是我聞:
[0182c29]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諸比丘!若我於此信根、信根集、信根滅、信根滅道跡不如實知者,我終不得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中,為出為離,心離顛倒,亦不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亦如是說。
[0183a06] 「諸比丘!我於此信根正智如實觀察故,信根集、信根滅、信根滅道跡正智如實觀察故,我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眾中,為出為離,心離顛倒,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信根,精進、念、定、慧根亦如是說。」
(六五一)
[0183a12] 如是我聞:
[0183a13]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諸比丘!我此信根集、信根沒、信根味、信根患、信根離不如實知者,我不得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眾中,為解脫,為出為離,心離顛倒,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亦如是說。
[0183a18] 「諸比丘!我於信根、信根集、信根沒、信根味、信根患、信根離如實知故,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眾中,為解脫,為出為離,心離顛倒,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六五二)
[0183a24] 如是我聞:
[0183a25]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若比丘於此五根若利、若滿足,得阿羅漢。若軟、若劣,得阿那含。若軟、若劣,得斯陀含。若軟、若劣,得須陀洹。滿足者成滿足事,不滿足者成不滿足事,於此五根不空無果,若於此五根一切無者,我說彼為外道凡夫之數。」
(六五三)
[0183b04] 如是我聞:
[0183b05]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若比丘於彼五根增上明利滿足者,得阿羅漢俱分解脫。若軟、若劣者,得身證。於彼若軟、若劣,得見到。於彼若軟、若劣,得信解脫。於彼若軟、若劣,得一種。於彼若軟、若劣,得斯陀含。於彼若軟、若劣,得家家。於彼若軟、若劣,得七有。於彼若軟、若劣,得法行。於彼若軟、若劣,得信行。是名比丘根波羅蜜因緣知果波羅蜜,果波羅蜜因緣知人波羅蜜。如是滿足者作滿足事,減少者作減少事,彼諸根則不空無果,若無此諸根者,我說彼為作凡夫數。」
(六五四)
[0183b18] 如是我聞:
[0183b19]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此五根,一切皆為慧根所攝受。譬如堂閣眾材,棟為其首,皆依於棟,以攝持故。如是五根,慧為其首,以攝持故。」
(六五五)
[0183b25] 如是我聞:
[0183b26]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信根者,當知是四不壞淨;精進根者,當知是四正斷;念根者,當知是四念處;定根者,當知是四禪;慧根者,當知是四聖諦。此諸功德,一切皆是慧為其首,以攝持故。」乃至……。
(六五六)
[0183c04] 如是我聞:
[0183c05]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若聖弟子成就慧根者,能修信根,依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是名信根成就,信根成就,即是慧根。如信根,如是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亦如是說。是故就此五根,慧根為其首,以攝持故。譬如堂閣,棟為其首,眾材所依,以攝持故。如是五根,慧為其首,以攝持故。」
(六五七)
[0183c15] 如是我聞:
[0183c16]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若聖弟子成就信根者,作如是學。聖弟子無始生死,無明所著,愛所繫,眾生長夜生死,往來流馳,不知本際,有因故有生死,因永盡者,則無生死,無明大闇聚障礙,誰般涅槃?唯苦滅、苦息、清涼、沒。如信根,如是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亦如是說。此五根,慧為首,慧所攝持。譬如堂閣,棟為首,棟所攝持。」
(六五八)
[0183c27] 如是我聞:
[0183c28]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何等為信根?謂聖弟子於如來所起信心,根本堅固,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及諸世間法所不能壞,是名信根。何等為精進根?謂四正斷。何等為念根?謂四念處。何等為定根?謂四禪。何等為慧根?謂四聖諦,此諸功德,皆以慧為首。譬如堂閣,棟為其首。」
(六五九)
[0184a08] 如是我聞:
[0184a09]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何等為信根?若聖弟子於如來發菩提心所得淨信心,是名信根。何等為精進根?於如來發菩提心所起精進方便,是名精進根。何等念根?於如來初發菩提心所起念根。何等為定根?於如來初發菩提心所起三昧,是名定根。何等為慧根?於如來初發菩提心所起智慧,是名慧根。所餘堂閣,譬如上說。」
(六六〇)
[0184a20] 如是我聞:
[0184a21]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於此五根修習多修習,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苦斷。」
[0184a26] 如苦斷,如是究竟苦邊、苦盡、苦息、苦沒,度苦流,於縛得解,害諸色,過去、未來、現在一切漏盡,亦如是說。
(六六一)
[0184a29] 如是我聞:
[0184b01]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二種力。何等為二?謂數力及修力。何等為數力?謂聖弟子空閑林中樹下,作如是思惟:『身惡行,現法、後世受於惡報。我若行身惡行者,我當自悔教,他亦悔我,大師亦當悔我,大德梵行亦當悔我,以法責我惡名流布,身壞命終,當生惡趣泥犁中。』如是現法後報,身惡行斷,修身善行。如身惡行,口、意惡行亦如是說,是名數力。何等為修力?若比丘學於數力,聖弟子數力成就已,隨得修力,得修力已,修力滿足。」
(六六二)
[0184b13] 如是我聞:
[0184b14]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聖弟子學數力成就已,貪、恚、癡若節若盡。如是聖弟子依於數力,盡立數力,隨得修力,得修力已,修力滿足。」
(六六三)
[0184b19] 如是我聞:
[0184b20]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何等為修力?謂修四念處。」
[0184b23] 如四念處,如是修四正斷、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四道、四法句、止觀,亦如是說。
(六六四)
[0184b26] 如是我聞:
[0184b27]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種力。何等為三?謂信力、精進力、慧力。復次三力。何等為三?謂信力、念力、慧力。復次三力。何等為三?謂信力、定力、慧力。」
(六六五)
[0184c03] 如是我聞:
[0184c04]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力,謂信力、精進力、慧力。如是,比丘!當作是學:『我當成就信力、精進力、慧力。』」
[0184c08] 如精進力,念力、定力,亦如是說。
(六六六)
[0184c09] 如是我聞:
[0184c10]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力——信力、念力、慧力。何等為信力?謂聖弟子於如來所入於淨信,根本堅固,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及諸同法所不能壞,是名信力。何等為精進力?謂修四正斷。何等為慧力?謂四聖諦。」
[0184c17] 餘二力如上說。
(六六七)
[0184c18] 如是我聞:
[0184c19]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力。何等為四?謂信力、精進力、念力、慧力。復次四力——信力、念力、定力、慧力。復次四力——覺力、精進力、無罪力、攝力。」
[0184c22] 此諸經如上三力說。差別者:「何等為覺力?於善、不善法如實知,有罪、無罪,習近、不習近,卑法、勝法,黑法、白法,有分別法、無分別法,緣起法、非緣起法如實知,是名覺力。何等為精進力?謂四正斷……」如前廣說。「何等為無罪力?謂無罪身、口、意,是名無罪力。何等為攝力?謂四攝事,惠施、愛語、行利、同利。」
(六六八)
[0185a02] 如是我聞:
[0185a03]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若最勝施者,謂法施。最勝愛語者,謂善男子樂聞,應時說法。行利最勝者,諸不信者能令入信,建立於信;立戒者以淨戒,慳者以施,惡智者以正智令入建立。同利最勝者,謂阿羅漢以阿羅漢、阿那含以阿那含、斯陀含以斯陀含、須陀洹以須陀洹、淨戒者以淨而授於彼。」
(六六九)
[0185a12] 如是我聞:
[0185a13]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若所有法,是眾之所取,一切皆是四攝事。或有一取施者,或一取愛語者,或一取行利者,或一取同利者。過去世時,過去世眾,以有所取者,亦是四攝事。未來世眾,當有所取者,亦是四攝事。或一取施者,或一取愛語,或一取行利者,或一取同利。」
[0185a20]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布施及愛語, 或有行利者,
同利諸行生, 各隨其所應。
以此攝世間, 猶車因釭運。
世無四攝事, 母恩子養忘,
亦無父等尊, 謙下之奉事。
以有四攝事, 隨順之法故,
是故有大士, 德被於世間。」
(六七〇)
[0185b01] 如是我聞:
[0185b02]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力。何等為四?謂覺力、精進力、無罪力、攝力……」如上說。「若比丘成就此四力者,得離五恐怖。何等五?謂不活恐怖、惡名恐怖、眾中恐怖、死恐怖、惡趣恐怖,是名五恐怖。」
(六七一)
[0185b08] 如是我聞:
[0185b09]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聖弟子成就此四力者,當作是學。我不畏不活,我何緣畏不活?若身行不淨行、口不淨行、意不淨行,作諸邪貪,不信、懈怠、不精進、失念、不定、惡慧、慳、不攝者,彼應畏不活。我有四力,謂覺力、精進力、無罪力、攝力,有此四力成就故,不應畏如不活畏。如是惡名畏、眾中畏、死畏、惡趣畏亦如上說。」
(六七二)
[0185b18] 如是我聞:
[0185b19]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力——覺力、精進力、無罪力、攝力。何等為覺力?謂慧、大慧、深慧、難勝慧,是名覺力。何等為精進力?若於不善法不善數、黑黑數、有罪有罪數、不應親近不應親近數,離此諸法已,若諸餘善善數、白白數、無罪無罪數、應親近應親近數,如此等修習,增上精勤、欲、方便、堪能,正念正知而學,是名精進力。無罪力、攝力如上修多羅說。」
(六七三)
[0185b29] 如是我聞:
[0185c01]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力。何等為五?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0185c03]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七四)
[0185c04] 如是我聞:
[0185c05]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諸比丘當作是學:『我當勤加精進,成就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六七五)
[0185c09] 如是我聞:
[0185c10]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彼信力,當知是四不壞淨。精進力者,當知是四正斷。念力者,當知四念處。定力者,當知是四禪。慧力者,當知是四聖諦。」
(六七六)
[0185c15] 如是我聞:
[0185c16]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是故,諸比丘!當作是學:『我成就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六七七)
[0185c20] 如是我聞:
[0185c21]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學力。何等為五?謂信力是學力、精進力是學力、慚力是學力、愧力是學力、慧力是學力。」
(六七八)
[0185c25] 如是我聞:
[0185c26]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諸比丘!當作是學:『我當成就信力是學力、成就精進力是學力、成就慙力是學力、成就愧力是學力、成就慧力是學力。』」
(六七九)
[0186a02] 如是我聞:
[0186a03]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何等信力是學力?於如來所善入於信,根本堅固,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及餘同法所不能壞。何等為精進力是學力?謂四正斷……」如前廣說。「何等為慚力是學力?謂羞恥,恥於起惡不善法諸煩惱數,受諸有熾然苦報,於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是名慚力是學力。何等為愧力是學力?謂諸可愧事而愧,愧起諸惡不善法煩惱數,受諸有熾然苦報,於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是名愧力是學力。何等為慧力是學力?謂聖弟子住於智慧,成就世間生滅智慧,賢聖出厭離,決定正盡苦,是名慧力是學力。」
(六八〇)
[0186a18] 如是我聞:
[0186a19]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所說。差別者:「是故,諸比丘!當作是學:『我當成就信力是學力,精進力、慚力、愧力、慧力是學力。』」
(六八一)
[0186a23] 如是我聞:
[0186a24]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於善法若變、若退、若不久住者,他人當以五種白法來呵責汝。何等為五?言汝不以信入於善法,若依信者,能離不善法,修諸善法。汝無精進、無慚、無愧、無慧入於善法故。若依慧者,能離諸不善法,修諸善法。
[0186a29] 「若比丘於正法不變、不退、久住者,他人當以五種白法來慶慰汝。何等為五?正信入於善法,若依信者,離不善法,修諸善法,精進、慚、愧、慧入於善法,若依慧者,離不善法,修諸善法。」
(六八二)
[0186b07] 如是我聞:
[0186b08]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還戒者、退戒者,他人當以五種白法來呵責汝。何等為五?若比丘不以信入於善法,若依信者,離不善法,修諸善法。不以精進、慙、愧、慧入於善法;若依慧者,離不善法,修諸善法。若比丘盡其壽命,純一滿淨,梵行清白者,他人當以五種白法來慶慰汝……」如上說。
[0186b15]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八三)
[0186b16] 如是我聞:
[0186b17]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若不欲令惡不善法生者,唯有信善法,若信退滅者,不信永住,諸不善法則生。乃至欲令惡不善法不生者,唯有精進、慙、愧、慧,若精進、慙、愧、慧力退滅,惡慧永住者,惡不善法則生。若比丘依於信者,則離不善法,修諸善法,依精進、慚、愧、慧者,則離不善法,修諸善法。」
(六八四)
[0186b26] 如是我聞:
[0186b27]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於色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解脫,是名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受、想、行、識亦如是說。若復比丘於色生厭、離欲、不起、解脫者,是名阿羅漢慧解脫。受、想、行、識亦如是說。諸比丘!如來應等正覺、阿羅漢慧解脫有何種種別異。」
[0186c03] 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願為說,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0186c05]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如來、應、等正覺者,先未聞法,能自覺知,現法自知,得三菩提,於未來世能說正法,覺諸聲聞,所謂四念處、四正斷、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是名如來、應、等正覺。所未得法能得,未制梵行能制,能善知道、善說道,為眾將導,然後聲聞成就隨法隨道,樂奉大師教誡、教授,善於正法,是名如來應等正覺、阿羅漢慧解脫種種別異。
[0186c14] 「復次,五學力、如來十力。何等為學力?謂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何等為如來十力?謂如來處非處如實知,是名如來初力。若成就此力者,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轉於梵輪,於大眾中能師子吼而吼。
[0186c19] 「復次,如來於過去、未來、現在業法,受因事報如實知,是名第二如來力。如來、應、等正覺成就此力,得先佛最勝處,能轉梵輪,於大眾中作師子吼而吼。
[0186c22] 「復次,如來、應、等正覺禪解脫,三昧正受,染惡清淨,處淨如實知,是名如來第三力。若此力成就,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
[0186c26] 「復次,如來知眾生種種諸根差別如實知,是名如來第四力。若成就此力,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
[0186c29] 「復次,如來悉知眾生種種意解如實知,是名第五如來力。若此力成就,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
[0187a04] 「復次,如來悉知世間眾生種種諸界如實知,是名第六如來力。若於此力成就,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
[0187a07] 「復次,如來於一切至處道如實知,是名第七如來力。若此力成就,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
[0187a10] 「復次,如來於過去宿命種種事憶念:『從一生至百千生,從一劫至百千劫。我爾時於彼生如是族、如是姓、如是名、如是食、如是苦樂覺、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分齊。我於彼處死、此處生,彼處生、此處死,如是行、如是因、如是方。』宿命所更悉如實知,是名第八如來力。若此力成就,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
[0187a19] 「復次,如來以天眼淨過於人眼,見眾生死時、生時,妙色、惡色、下色、上色,向於惡趣、向於善趣、隨業法受悉如實知:『此眾生身惡業成就,口、意惡業成就,謗毀賢聖,受邪見業;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墮惡趣,生地獄中。此眾生身善行,口、意善行,不謗賢聖,正見業法受;彼因彼緣,身壞命終,生善趣天上。』悉如實知,是名第九如來力。若此力成就,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
[0187a28] 「復次,如來諸漏已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身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是名第十如來力。若此力成就,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
[0187b04] 「如此十力,唯如來成就,是名如來與聲聞種種差別。」
(六八五)
[0187b07] 如是我聞:
[0187b08]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嬰兒,父母生已,付其乳母,隨時摩拭,隨時沐浴,隨時乳哺,隨時消息。若乳母不謹慎者,兒或以草、以土諸不淨物著其口中,乳母當即教令除去。能時除却者善,兒不能自却者,乳母當以左手持其頭,右手探其哽,嬰兒當時雖苦,乳母要當苦探其哽,為欲令其子長夜安樂故。」
[0187b15] 佛告諸比丘:「若嬰兒長大,有所識別,復持草、土諸不淨物著口中不?」
[0187b17]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嬰兒長大,有所別知,尚不以脚觸諸不淨物,況著口中。」
[0187b18] 佛告比丘:「嬰兒小時,乳母隨時料理消息,及其長大,智慧成就,乳母放捨,不勤消息,以其長大不自放逸故。如是,比丘!若諸聲聞始學,智慧未足,如來以法隨時教授而消息之;若久學智慧深固,如來放捨,不復隨時慇懃教授,以其智慧成就不放逸故。是故,聲聞五種學力,如來成就十種智力……」如上廣說。
[0187b26]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八六)
[0187b27] 如是我聞:
[0187b28]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來有六種力。若六種力成就,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謂處非處如實知,如來初力。復次,過去、未來、現在心樂法受如實知……」如上廣說,「是名第二如來力。復次,如來禪、解脫、三昧、正受如實知……」如上廣說,「是名如來第三力。復次,如來過去種種宿命之事如實知……」如上廣說,「是名如來第四力。復次,如來天眼淨過於人眼,見諸眾生死此生彼……」如上廣說,「是名如來第五力。復次,如來結漏已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如上廣說,乃至「於眾中師子吼而吼,是名如來第六力。」
(六八七)
[0187c13] 如是我聞:
[0187c14]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若有來問我如來處非處力,如如來處非處智力所知見覺,成等正覺,為彼記說。
[0187c17] 「若復來問如來自以樂受智力,如如來自以樂受智力所知見覺,成等正覺,為彼記說,是名第二如來智力。
[0187c19] 「若有來問如來禪定、解脫、三昧、正受智力,如如來禪定、解脫、三昧、正受,為彼記說。
[0187c21] 「若有來問宿命所更智力,如如來宿命所更所知見覺,為彼記說。
[0187c23] 「若有來問如來天眼智力,如如來天眼所見,為彼記說。
[0187c24] 「若有來問如來漏盡智力,如如來漏盡智力所知見覺,為彼記說。」
(六八八)
[0187c27] 如是我聞:
[0187c28]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七力。何等為七?信力、精進力、慚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
[0188a01]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信力精進力, 慚力及愧力,
正念定慧力, 是說名七力,
成就七力者, 得盡諸有漏。」
[0188a05]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八九)
[0188a06] 如是我聞:
[0188a07]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七力……」如上說。差別者:「是故,比丘!當如是學:『我當成就信力。』如是精進力、慚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亦當學。」
(六九〇)
[0188a12] 如是我聞:
[0188a13]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七力……」如上說。差別者,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信力精進力, 及說慚愧力,
念力定慧力, 是名為七力。
七力成就者, 疾斷諸有漏。」
[0188a18]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九一)
[0188a19] 如是我聞:
[0188a20]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七力。何等為七?信力、精進力、慚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何等為信力?於如來所起信心,深入堅固,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及餘同法所不能壞,是名信力。何等為精進力?謂四正斷……」如上廣說。「何等為慚力?謂恥惡不善法……」如上說。「何等為愧力?於可愧事愧,愧起惡不善法……」如上說。「何等為念力?謂四念處……」如上說。「何等為定力?謂四禪……」如上說。「何等為慧力?謂四聖諦……」如上說。
(六九二)
[0188b02] 如是我聞:
[0188b03]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八力。何等為八?謂自在王者力、斷事大臣力、結恨女人力、啼泣嬰兒力、毀呰愚人力、審諦黠慧力、忍辱出家力、計數多聞力。」
(六九三)
[0188b08] 如是我聞:
[0188b09]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謂自在王力者,王者現自在威力。斷事大臣力者,大臣現斷事之力。結恨女人力者,女人之法現結恨力。啼泣嬰兒力者,嬰兒之法現啼泣力。毀呰愚人力者,愚人之法觸事毀呰。審諦黠慧力者,智慧之人常現審諦。忍辱出家力者,出家之人常現忍辱。計數多聞力者,多聞之人常現思惟計數。」
(六九四)
[0188b18] 如是我聞:
[0188b19] 爾時,尊者舍利弗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漏盡比丘有幾力?」
[0188b21] 佛告舍利弗:「漏盡比丘有八力。何等為八?謂漏盡比丘心順趣於離、流注於離、浚輸於離,順趣於出、流注於出、浚輸於出,順趣涅槃、流注涅槃、浚輸涅槃。若見五欲,猶見火坑。如是見已,於欲念、欲受、欲著,心不永住,修四念處、四正斷、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
[0188b27] 佛說此經已,尊者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九五)
(六九六)
[0188c02] 問諸比丘經亦如上說。
(六九七)
[0188c03] 如是我聞:
[0188c04]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九力。何等為九力?謂信力、精進力、慚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數力、修力。」
(六九八)
[0188c08] 如是我聞:
[0188c09]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九力。何等為九?謂信力、精進力、慚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數力、修力。何等為信力?於如來所起正信心,深入堅固……」如上說。「何等為精進力?謂四正斷……」如上說。「何等為慚力?……」如上說。「何等為愧力?……」如上說。「何等為念力?謂內身身觀住……」如上說。「何等為定力?謂四禪。何等為慧力?謂四聖諦。何等為數力?謂聖弟子若於閑房、樹下作如是學:『身、口惡行者於現法後世當受惡報……』」如上廣說。「何等為修力?謂修四念處……」如前說。
(六九九)
[0188c21] 如是我聞:
[0188c22]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十力。何等為十?自在王者力、斷事大臣力、機關工巧力、刀劍賊盜力、怨恨女人力、啼泣嬰兒力、毀呰愚人力、審諦黠慧力、忍辱出家力、計數多聞力。」
(七〇〇)
[0188c28] 如是我聞:
[0188c29]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謂自在王力者,王者現自在威力。斷事大臣力者,大臣現斷事之功力。機關工巧力,造機關者現其工巧力。刀劍盜賊力,盜賊必現刀劍力。計數多聞力者,凡思惟計數現多聞之力。」
(七〇一)
[0189a07] 如是我聞:
[0189a08]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十種如來力。若此力成就,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能轉梵輪,於大眾中師子吼而吼。何等為十?謂如來處非處如實知,是名初力……」乃至漏盡,如上說。
(七〇二)
[0189a14] 如是我聞:
[0189a15]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若有來問如來處非處智力,如如來處非處智力所知所見所覺,成等正覺,為彼記說。如是乃至漏盡智力……」廣說如上。
(七〇三)
[0189a20] 如是我聞:
[0189a21]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所有法,彼彼意解作證,悉皆如來無畏智所生。若比丘來為我聲聞,不諂不偽,質直心生,我則教誡、教授為其說法。晨朝為彼教誡、教授說法,至日中時得勝進處;若日暮時為彼教誡、教授說法,至晨朝時得勝進處。如是教授已,彼生正直心,實則知實、不實知不實,上則知上、無上則知無上,當知、當見、當得、當覺者,皆悉了知,斯有是處。
[0189a29] 「謂五學力、十種如來力。何等為五學力?謂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如來十種力。何等為十?謂是處如實知非處……」如上十力廣說。「若有來問處非處智力者,如如來處非處智等正覺所知所見所覺,為彼記說,乃至漏盡智力,亦如是說。諸比丘!處非處智力者,我說是定非不定,乃至漏盡智者,我說是定非不定,定者正道,非定者邪道。」
(七〇四)
[0189b10] 如是我聞:
[0189b11]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不正思惟者,未起貪欲蓋則起,已起貪欲蓋重生令增廣;未起瞋恚、睡眠、掉悔、疑蓋則起,已起瞋恚、睡眠、掉悔、疑蓋重生令增廣。未起念覺支不起,已起念覺支則退;未起擇法、精進、猗、喜、定、捨覺支不起,已起擇法、精進、猗、喜、定、捨覺支則退。
[0189b17] 「若比丘正思惟者,未起貪欲蓋不起,已起貪欲蓋令滅;未起瞋恚、睡眠、掉悔、疑蓋不起,已起瞋恚、睡眠、掉悔、疑蓋則斷。未起念覺支則起,已起者重生令增廣;未起擇法、精進、猗、喜、定、捨覺支則起,已起者重生令增廣。」
(七〇五)
[0189b24] 如是我聞:
[0189b25]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退法。何等為五?謂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蓋,是則退法。若修習七覺支,多修習令增廣,是則不退法。何等為七?謂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猗覺支、喜覺支、定覺支、捨覺支,是名不退法。」
[0189c01]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〇六)
[0189c02] 如是我聞:
[0189c03]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法,能為黑闇,能為無目,能為無智,能羸智慧,非明、非等覺,不轉趣涅槃。何等為五?謂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如此五法能為黑闇,能為無目,能為無智,非明、非正覺,不轉趣涅槃。
[0189c08] 「若有七覺支,能作大明,能為目,增長智慧,為明、為正覺,轉趣涅槃。何等為七?謂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猗覺支、喜覺支、定覺支、捨覺支。為明、為目,增長智慧,為明、為正覺,轉趣涅槃。」
(七〇七)
[0189c14] 如是我聞:
[0189c15]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障、五蓋,煩惱於心,能羸智慧,障閡之分,非明、非正覺,不轉趣涅槃。何等為五?謂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掉悔蓋、疑蓋。如此五蓋,為覆為蓋,煩惱於心,令智慧羸,為障閡分,非明、非等覺,不轉趣涅槃。
[0189c20] 「若七覺支,非覆非蓋,不惱於心,增長智慧,為明、為正覺,轉趣涅槃。何等為七?謂念覺支等……」如上說,乃至捨覺支。「如此七覺支,非翳非蓋,不惱於心,增長智慧,為明、為正覺,轉趣涅槃。」爾時,世尊即說偈曰:
「貪欲瞋恚蓋, 睡眠掉悔疑,
如此五種蓋, 增長諸煩惱,
此五覆世間, 深著難可度,
障蔽於眾生, 令不見正道。
若得七覺支, 則能為照明,
唯此真諦言, 等正覺所說,
念覺支為首, 擇法正思惟,
精進猗喜覺, 三昧捨覺支,
如此七覺支, 牟尼之正道,
隨順大仙人, 脫生死怖畏。」
[0190a07]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〇八)
[0190a08] 如是我聞:
[0190a09]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族姓子捨諸世務,出家學道,剃除鬚髮,著袈裟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如是出家,而於其中,有愚癡士夫依止聚落城邑,晨朝著衣持鉢,入村乞食,不善護身,不守根門,不攝其念,觀察女人少壯好色而生染著,不正思惟,心馳取相,趣色欲想,為欲心熾盛,燒心燒身,返俗還戒而自退沒。厭離俗務,出家學道而反染著,增諸罪業而自破壞,沈翳沒溺。
[0190a18] 「有五種大樹,其種至微,而樹生長巨大,而能映障眾雜小樹,蔭翳萎悴,不得生長。何等五?謂揵遮耶樹、迦捭多羅樹、阿濕波他樹、優曇鉢羅樹、尼拘留他樹。如是五種心樹,種子至微,而漸漸長大,蔭覆諸節,能令諸節蔭覆墮臥。何等為五?謂貪欲蓋漸漸增長,睡眠、掉悔、疑蓋漸漸增長,以增長故,令善心蔭覆墮臥。
[0190a25] 「若修習七覺支,多修習已,轉成不退。何等為七?謂念覺支、擇法、精進、猗、喜、定、捨覺支。如是七覺支,修習多修習已,轉成不退轉。」
(七〇九)
[0190b01] 如是我聞:
[0190b02] 「若比丘專一其心,側聽正法,能斷五法,修習七法,令其轉進滿足。何等為斷五法?謂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掉悔蓋、疑蓋,是名五法斷。何等修習七法?謂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猗覺支、喜覺支、定覺支、捨覺支,修此七法,轉進滿足。」
(七一〇)
[0190b09] 如是我聞:
[0190b10]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聖弟子清淨信心,專精聽法者,能斷五法,修習七法,令其滿足。何等為五?謂貪欲蓋,瞋恚、睡眠、掉悔、疑,此蓋則斷。何等七法?謂念覺支,擇法、精進、猗、喜、定、捨覺支。此七法修習滿足,淨信者,謂心解脫;智者,謂慧解脫;貪欲染心者,不得不樂;無明染心者,慧不清淨。是故,比丘!離貪欲者心解脫,離無明者慧解脫。若彼比丘離貪欲,心解脫,得身作證;離無明,慧解脫,是名比丘斷愛縛結,慢無間等,究竟苦邊。」
(七一一)
[0190b22] 如是我聞:
[0190b23] 時,有無畏王子,日日步涉,仿佯遊行,來詣佛所,與世尊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有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見,作如是說:『無因、無緣眾生煩惱,無因、無緣眾生清淨。』世尊復云何?」
[0190b27] 佛告無畏:「沙門、婆羅門為其說,不思而說,愚癡、不辨、不善,非知思,不知量,作如是說:『無因、無緣眾生煩惱,無因、無緣眾生清淨。』所以者何?有因、有緣眾生煩惱,有因、有緣眾生清淨故。何因、何緣眾生煩惱?何因、何緣眾生清淨?謂眾生貪欲增上,於他財物、他眾具而起貪言:『此物於我有者,好、不離、愛樂。』於他眾生而起恨心、兇心,計挍、欲打、欲縛、欲伏,加諸不道。為造眾難,不捨瞋恚,身睡眠、心懈怠、心掉動,內不寂靜,心常疑惑,過去疑、未來疑、現在疑。無畏。如是因、如是緣眾生煩惱。如是因、如是緣眾生清淨。」
[0190c10] 無畏白佛:「瞿曇!一分之蓋,足煩惱心,況復一切?」無畏白佛:「瞿曇!何因、何緣眾生清淨?」
[0190c12] 佛告無畏:「若婆羅門有一勝念,決定成就,久時所作,久時所說,能隨憶念,當於爾時習念覺支。修念覺已,念覺滿足,念覺滿足已,則於選擇分別思惟,爾時擇法覺支修習。修擇法覺支已,擇法覺支滿足,彼選擇分別思量法已,則精進方便。精進覺支於此修習,修精進覺支已,精進覺支滿足,彼精進方便已,則歡喜生,離諸食想。修喜覺支,修喜覺支已,則喜覺支滿足,喜覺支滿足已,身心猗息,則修猗覺支。修猗覺支已,猗覺滿足,身猗息已,則愛樂,愛樂已心定,則修定覺支。修定覺支已,定覺滿足,定覺滿足已,貪憂滅,則捨心生,修捨覺支。修捨覺支已,捨覺支滿足。如是,無畏!此因、此緣眾生清淨。」
[0190c26] 無畏白瞿曇:「若一分滿足,令眾生清淨,況復一切?」無畏白佛:「瞿曇!當何名此經?云何奉持?」
[0190c29] 無畏白佛:「瞿曇!此為最勝覺分。瞿曇!我是王子,安樂亦常求安樂,而希出入,今來上山,四體疲極,得聞瞿曇說覺支經,悉忘疲勞。」
[0191a03] 佛說此已,王子無畏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稽首禮佛足而去。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六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02 冊 No. 0099 雜阿含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張文明大德二校,佛教經典系列提供/妙雲蘭若校對,北美某大德提供,法雨道場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 瀏覽次數:1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