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N18n0006_056 相應部經典(第48卷-第56卷) 第56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南傳 (N) » 第 18 冊 » No.0006 » 第 56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P.414] 第十二 諦相應

第一 定品

〔一〕第一 定

[0301a06]

[0301a06] 舍衛城。

[0301a07]

[0301a07] 「諸比丘!定當修習!諸比丘!得定之比丘,了知如實。以何為了知如實耶?

[0301a08]

[0301a08] 此為苦,了知如實;此為苦集,了知如實;此為苦滅,了知如實;此為順苦滅道,了知如實。

[0301a10]

[0301a10] 諸比丘!於定當修習!諸比丘!得定之比丘,了知如實。是故,諸比丘應以此為苦,勉勵!以此為苦集,勉勵!以此為苦滅,勉勵!以此為順苦滅之道,勉勵!」

〔二〕第二 宴默

[0302a02] ※二

[0302a02] 「諸比丘!應精勤於宴默!諸比丘!宴默之比丘,了知如實。以何為了知如實耶?

[0302a04]

[0302a04] 此是苦,了知如實;此是苦集,了知如實;此是苦滅,了知如實;此是順苦滅之道,了知如實。

[0302a06] [P.415]

[0302a06] 諸比丘!應精勤於宴默!諸比丘!宴默之比丘,了知如實。是故,諸比丘!以此是苦,應勉勵!以此是苦集,應勉勵!以此是苦滅,應勉勵!以此是順苦滅之道,應勉勵!」

〔三〕第三 善男子(一)

[0302a13] ※二

[0302a13] 「諸比丘!於過去世,善男子離家出家,皆為對此四聖諦現觀如實。

[0302a14]

[0302a14] 諸比丘!於未來世,善男子離家出家,皆為對此四聖諦現觀如實。

[0303a01]

[0303a01] 諸比丘!於現在世,善男子離家出家,皆為對此四聖諦現觀如實。以何為四聖諦耶?

[0303a03]

[0303a03] 乃: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順苦滅道聖諦是。

[0303a04]

[0303a04] 諸比丘!於過去世,善男子離家出家……於未來世,善男子離家出家……於現在世,善男子離家出家,皆為對此四聖諦之現觀。是故,諸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之道,應勉勵!」

〔四〕第四 善男子(二)

[0303a11] ※二

[0303a11] 「諸比丘!於過去世,善男子離家出家,如實現觀者,皆為對此四聖諦現觀如實。

[0303a12] [P.416]

[0303a12] 諸比丘!於未來世,善男子離家出家,如實現觀者,皆為對此四聖諦現觀如實。

[0303a13]

[0303a13] 諸比丘!於現在世,善男子離家出家,如實現觀者,皆為對此四聖諦現觀如實。以何為四聖諦耶?

[0304a01]

[0304a01] 乃: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順苦滅道聖諦是。

[0304a02]

[0304a02] 諸比丘!於過去世,善男子離家出家,如實現觀者……於未來世,善男子離家出家,如實現觀者……於現在世,善男子離家出家,如實現觀者,皆為對此四聖諦現觀如實。是故,諸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之道,應勉勵!」

〔五〕第五 沙門婆羅門(一)

[0304a10] ※二

[0304a10] 「諸比丘!於過去世,沙門、婆羅門如實現等覺者,皆對此四聖諦如實現等覺。

[0304a11]

[0304a11] 諸比丘!於未來世,沙門、婆羅門如實現等覺者,皆對此四聖諦如實現等覺。

[0304a12]

[0304a12] 諸比丘!於現在世,沙門、婆羅門如實現等覺者,皆對此四聖諦如實現等覺。以何為四聖諦耶?

[0304a14] 乃: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順苦滅道聖諦是。

[0305a01]

[0305a01] 諸比丘!於過去世,沙門、婆羅門如實現等覺者……於未來世,沙門、婆羅門 [P.417] 如實現等覺者……於現在世,沙門、婆羅門如實現等覺者,皆對此四聖諦如實現等覺。是故,諸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之道,應勉勵!」

〔六〕第六 沙門婆羅門(二)

[0305a09] ※二

[0305a09] 「諸比丘!於過去世,沙門、婆羅門如實現等覺之所宣說,皆對此四聖諦如實現等覺所宣說。

[0305a11]

[0305a11] 諸比丘!於未來世,沙門、婆羅門如實現等覺之所宣說,皆對此四聖諦如實現等覺所宣說。

[0305a13]

[0305a13] 諸比丘!於現在世,沙門、婆羅門如實現等覺之所宣說,皆對此四聖諦如實現等覺所宣說。以何為四聖諦耶?

[0306a01] 乃: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順苦滅道聖諦是。

[0306a02]

[0306a02] 諸比丘!於過去世,沙門、婆羅門如實現等覺之所宣說……於未來世,沙門、婆羅門如實現等覺之所宣說……於現在世,沙門、婆羅門如實現等覺之所宣說,皆對此四聖諦如實現等覺宣說。是故,諸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之道,應勉勵!」

〔七〕第七 尋

[0306a10] ※二

[0306a10] 「諸比丘!勿尋思惡不善之尋。謂:欲尋、瞋尋,害尋。何以故耶?

[0306a11]

[0306a11] 諸比丘!此等之尋不引義利,非初梵行,不資於厭患、離貪、滅盡、寂止、證 [P.418] 智、等覺、涅槃。

[0306a13]

[0306a13] 諸比丘!汝等尋思時,『此是苦』應尋思,『此是苦集』應尋思,『此是苦滅』應尋思,『此是順苦滅之道』應尋思。何以故耶?

[0307a01]

[0307a01] 諸比丘!此等之尋引於義利,成初梵行,資於厭患、離貪、滅盡、寂止、證智、等覺、涅槃。是故諸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之道,應勉勵!」

〔八〕第八 思

[0307a08] ※二

[0307a08] 「諸比丘!勿思惟惡不善之思,謂:『世間為常,世間為無常,世間為有邊,世間為無邊,命即身,命與身為異,如來死後為有,如來死後為無,如來死後亦有亦無,如來死後非有亦非無。』何以故耶?

[0307a11]

[0307a11] 諸比丘!此等之思不引義利,不達初梵行,不資於厭患、離貪、滅盡、寂止、證智、等覺、涅槃。

[0307a13]

[0307a13] 諸比丘!汝等思惟時,以『此是苦』應思惟!『此是苦集』應思惟!『此是苦滅』應思惟!『此是順苦滅之道』應思惟!何以故耶?

[0308a01]

[0308a01] 諸比丘!此等之思惟引於義利,成初梵行,資於厭患、離貪、滅盡、寂止、證 [P.419] 智、等覺、涅槃。是故諸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之道,應勉勵!」

〔九〕第九 諍

[0308a08] ※二

[0308a08] 「諸比丘!勿論諍論,謂:『汝不知此法、律,我知此法、律,汝云何知此法、律耶?汝為邪行者,我為正行者;汝將應說為前者,說為後,將應說為後者,說為前;我言為相應,汝言為不相應;汝長時所思為所覆;汝為逃他論而立論;汝將墮負處,若能者,當應答。』何以故耶?

[0308a12]

[0308a12] 諸比丘!此論不引義利,非成初梵行,不能資於厭患、離貪、滅盡、寂止、證智、等覺、涅槃。

[0308a14]

[0308a14] 諸比丘!汝等論時,以『此是苦』應論,『此是苦集』應論,『此是苦滅』應論,『此是順苦滅之道』應論。何以故耶?

[0309a02]

[0309a02] 諸比丘!此論引於義利,成初梵行,資於厭患、離貪、滅盡、寂止、證智、等覺、涅槃。是故諸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之道,應勉勵!」

〔一〇〕第十 論

[0309a09] ※二

[0309a09] 「諸比丘!勿論種種之畜生論、謂:王論、盜賊論、大臣論、軍論、怖畏論、戰爭論、食論、飲論、衣服論、臥具論、華鬘論、香論、親族論、車乘論、村里論、 [P.420] 聚落論、都城論、地方論、女人論、男人論、勇士論、街路論、池邊論、亡靈論、種種論、世間譚、海譚,如是之有無論是。何以故耶?

[0309a13]

[0309a13] 諸比丘!此論不引義利,不達初梵行,不能資於厭患、離貪、滅盡、寂止、證智、等覺、涅槃。

[0310a01]

[0310a01] 諸比丘!汝等論時,以『此是苦也』應論,『此是苦集』應論,『此是苦滅』應論,『此是順苦滅之道』應論。何以故耶?

[0310a03]

[0310a03] 諸比丘!此論為引於義利,成初梵行,資於厭患、離貪、滅盡、寂止、證智、等覺、涅槃。是故諸比丘!以『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之道』應勉勵!」

[0310a12] 第一 定品(終)

[0310a13] 此中攝頌曰:

       定以及宴默
       二之善男子
       沙門婆羅門
       尋與思諍論

第二 轉法輪品

〔一一〕第一 如來所說(一)

[0311a08]

[0311a08]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波羅捺國仙人墮處鹿野園。

[0311a09] [P.421]

[0311a09] 於此處,世尊言五比丘曰:

[0311a10] 「諸比丘!出家者不可親近於二邊。以何為二邊耶?

[0311a11]

[0311a11] (一)於諸欲以愛欲貪著為事者,乃下劣、卑賤、凡夫之所行、非聖賢,乃無義相應。(二)以自之煩苦為事者,為苦,非聖賢,乃無義相應。諸比丘!如來捨此二邊,以中道現等覺。此為資於眼生、智生、寂靜、證智、等覺、涅槃。

[0311a14]

[0311a14] 諸比丘!云何乃能如來於中道現等覺,資於眼生、智生、寂靜、證智、等覺、涅槃耶?乃八支聖道是。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諸比丘!此乃如來所現等覺之中道,此乃資於眼生、智生、寂靜、證智、等覺、涅槃。

[0312a04]

[0312a04] 諸比丘!苦聖諦者,即是此,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悲憂惱苦、遇怨憎者苦、與所愛者別離苦、所求不得苦,略說為五取蘊苦。

[0312a06]

[0312a06] 諸比丘!苦集諦者,即是此,謂:後有起、喜貪俱行、隨處歡喜之渴愛,謂:欲愛、有愛、無有愛是。

[0312a08]

[0312a08] 諸比丘!苦滅聖諦者,即是此,謂:於此渴愛無餘、離滅、棄捨、定棄、解脫而無執著。

[0312a10] [P.422]

[0312a10] 諸比丘!順苦滅道聖諦者,即是此,所謂八支聖道是。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

[0312a12]

[0312a12] 諸比丘!苦聖諦者,即是此,於先前未聞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諸比丘!應對此苦聖諦徧知……乃至……已徧知,於先前未聞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0313a01] 一〇

[0313a01] 諸比丘!苦集聖諦者,即是此,於先前未聞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諸比丘!對此苦集聖諦應斷……乃至……已斷,於先前未聞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0313a04] 一一

[0313a04] 諸比丘!苦滅聖諦者,即是此,於先前未聞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諸比丘!對此苦滅聖諦應現證……乃至……已現證,於先前未聞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0313a07] 一二

[0313a07] 諸比丘!順苦滅道聖諦者,即是此,於先前未聞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諸比丘!對此順苦滅道聖諦應修習……乃至……已修習,於先前未聞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0313a10] 一三

[0313a10] 諸比丘!我於四聖諦以如是三轉十二行相之如實智見尚未達悉皆清淨時,諸 [P.423] 比丘!我於天、魔、梵世、沙門、婆羅門、人、天眾生中,不被稱之為無上正等覺之現等覺。

[0313a13] 一四

[0313a13] 諸比丘!然而我於此四聖諦,如是三轉十二行相之如實智見已達悉皆清淨故,諸比丘!我於天、魔、梵世、沙門、婆羅門、人、天眾生中,稱之為無上正等覺之現等覺。

[0314a02] 又,我智生與見,我心解脫不動,此為我最後之生,再不受後有。」

[0314a03] 一五

[0314a03] 世尊如是說示已,五比丘歡喜、信受於世尊之所說。又說示此教時,具壽憍陳如生遠塵離垢之法眼:「有集法者,悉皆有此滅法。」

[0314a05] 一六

[0314a05] 世尊轉如是法輪時,地居之諸天發聲言曰:

[0314a06] 「世尊如是於波羅捺國仙人墮處鹿野苑,轉無上之法輪,沙門、婆羅門、天、魔、梵或世間之任何者,皆不能覆。」

[0314a08] 一七

[0314a08] 聞得地居諸天之聲之四大天王諸天,發聲言曰:

[0314a09] 「世尊如是於波羅捺國仙人墮處鹿野苑,轉無上之法輪,沙門、婆羅門、天、魔、梵、或世間之任何者,皆不能覆。」

[0314a11] 一八

[0314a11] 聞得四大天王諸天聲之忉利諸天……焰摩諸天……兜率諸天……化樂諸天……他化自在諸天……梵身諸天發聲言曰:

[0314a13] [P.424] 「世尊如是於波羅捺國仙人墮處鹿野苑,轉無上之法輪,沙門、婆羅門、天、魔、梵、或世間任何者,皆不能覆。」

[0315a01] 一九

[0315a01] 如是於其剎那,其頃刻,其須臾之間,乃至止於梵世之聲已達。又,此十千世界涌震動,示現於無量廣大光明之世間,超越諸天之天威力。

[0315a03] 二〇

[0315a03] 時,世尊稱讚而曰:

[0315a04] 「憍陳如悟矣,憍陳如悟矣!」

[0315a05] 自此即名具壽憍陳如,稱為阿若憍陳如。

〔一二〕第二 如來所說(二)

[0315a13] ※二

[0315a13] 「諸比丘!苦聖諦者,即是此,於先前未聞之法,如來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諸比丘!應對此苦聖諦徧知……乃至……已徧知,於先前未聞之法,如來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0316a02]

[0316a02] 諸比丘!苦集聖諦者,即是此,於先前未聞之法,如來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諸比丘!應對此苦集聖諦斷除……乃至……已斷,於先前未聞之法,如來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0316a05]

[0316a05] 諸比丘!苦滅聖諦者,即是此,於先前未聞之法,如來眼生、智生、慧生、明 [P.425] 生、光明生。諸比丘!應對此苦滅聖諦現證……乃至……已現證,於先前未聞之法,如來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0316a08]

[0316a08] 諸比丘!順苦滅道聖諦者,即是此,於先前未聞之法,如來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諸比丘!應對此順苦滅道聖諦修習……乃至……已修習,於先前未聞之法,如來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一三〕第三 蘊

[0317a01] ※二

[0317a01] 「諸比丘!有四聖諦。以何為四聖諦耶?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順苦滅道聖諦是。

[0317a03]

[0317a03] 諸比丘!云何為苦聖諦耶?謂五取蘊是,謂: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是。諸比丘!此名為苦聖諦。

[0317a05]

[0317a05] 諸比丘!云何為苦集聖諦耶?後有起而喜貪俱行、隨處歡喜之渴愛,謂:欲愛、有愛、無有愛是。諸比丘!此名為苦集聖諦。

[0317a07]

[0317a07] 諸比丘!云何為苦滅聖諦耶?將此渴愛無餘離滅、棄捨、定棄、解脫,是無執著。諸比丘!此名為苦滅聖諦。

[0317a09]

[0317a09] 諸比丘!云何為順苦滅道聖諦耶?八支聖道是,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諸比丘!此名為順苦滅道聖諦。

[0317a11] [P.426]

[0317a11] 諸比丘!此為四聖諦。是故諸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之道,應勉勵!」

〔一四〕第四 處

[0318a03] ※二

[0318a03] 「諸比丘!有四聖諦。以何為四聖諦耶?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順苦滅道聖諦是。

[0318a05]

[0318a05] 諸比丘!云何為苦聖諦耶?謂:六入處是。以何為六入處耶?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是。諸比丘!此名為苦聖諦。

[0318a07]

[0318a07] 諸比丘!云何為苦集聖諦耶?後有起而喜貪俱行,是隨處歡喜之渴愛、謂:欲愛、有愛、無有愛是。諸比丘!此名為苦集聖諦。

[0318a09]

[0318a09] 諸比丘!云何為苦滅聖諦耶?將此渴愛無餘離滅、棄捨、定棄、解脫,是無執著。諸比丘!此名為苦滅聖諦。

[0318a11]

[0318a11] 諸比丘!云何為順苦滅道聖諦耶?八支聖道是,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諸比丘!此名為順苦滅道聖諦。

[0318a13]

[0318a13] 諸比丘!此為四聖諦。是故諸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一五〕第五 受持(一)

[0319a05] ※二

[0319a05] 「諸比丘!汝等對我所說之四聖諦,曾受持否?」

[0319a06]

[0319a06] 如是言已,有一比丘,白世尊曰:

[0319a07] [P.427] 「大德!我對世尊所說之四聖諦,予以受持。」

[0319a08] 「比丘!汝對我所說之四聖諦,云何受持耶?」

[0319a09]

[0319a09] 「大德!世尊所說之第一聖諦——苦,我予受持。大德!世尊所說之第二聖諦——苦集,我予受持。大德!世尊所說之第三聖諦——苦滅,我予受持。大德!世尊所說之第四聖諦——順苦滅道,我予受持。大德!我如是對世尊所說之四聖諦,予受持。」

[0319a13]

[0319a13] 「善哉!善哉!比丘!汝對我所說之四聖諦,予受持。比丘!苦為我所說之第一聖諦,如是對此受持。比丘!苦集為我所說之第二聖諦,如是對此受持。比丘!苦滅為我所說之第三聖諦,如是對此受持。比丘!順苦滅道為我所說之第四聖諦,如是對此受持。

[0320a03]

[0320a03] 比丘!如是對我所說之四聖諦,應受持。是故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一六〕第六 受持(二)

[0320a09] ※二

[0320a09] 「諸比丘!汝等對我所說之四聖諦,曾受持否?」

[0320a10]

[0320a10] 如是言已,有一比丘,白世尊曰:

[0320a11] 「大德!我對世尊所說之四聖諦,予以受持。」

[0320a12] 「比丘!汝對我所說之四聖諦,云何受持耶?」

[0320a13] [P.428]

[0320a13] 「大德!苦為世尊所說之第一聖諦,我予受持。大德!若沙門、婆羅門如是言:『沙門瞿曇之所說,乃非第一苦聖諦,我捨此第一苦聖諦,立他之第一苦聖諦。』無有此理。

[0321a02] 五~六

[0321a02] 大德!苦集為世尊所說之第二聖諦,我予受持……苦滅為世尊所說之第三聖諦,我予受持。

[0321a04]

[0321a04] 大德!順苦滅道為世尊所說之第四聖諦,我予受持。大德!若有沙門、婆羅門如是言:『沙門瞿曇之所說,乃非第四順苦滅道聖諦,我捨此第四順苦滅道聖諦,而立他之第四順苦滅道聖諦。』無有此理。

[0321a07]

[0321a07] 大德!我如是對世尊所說之四聖諦,予受持。」

[0321a08]

[0321a08] 「善哉、善哉!比丘!善哉!比丘!汝對我所說之四聖諦,予受持。比丘!苦為我所說之第一聖諦,如是對此受持。比丘!若有沙門、婆羅門如是言:『沙門瞿曇之所說,乃非第一苦聖諦,我捨此第一苦聖諦,而立他之第一苦聖諦。』無有此理。比丘!苦集……乃至……苦滅……乃至……順苦滅道,為我所說之第四聖諦,如是 [P.429] 對此受持。比丘!若有沙門、婆羅門如是言:『沙門瞿曇之所說,乃非第四順苦滅道聖諦,我捨此第四順苦滅道聖諦,而立他之第四順苦滅道聖諦。』無有此理。

[0321a14] 一〇

[0321a14] 比丘!如是對我所說之四聖諦予受持。是故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一七〕第七 無明

[0322a06] ※二

[0322a06] 時,有一比丘來詣世尊住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0322a07]

[0322a07] 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0322a08] 「大德!所謂無明、無明者。大德!云何為無明耶?云何為隨無明耶?」

[0322a09]

[0322a09] 「比丘!苦之無智,苦集之無智,苦滅之無智,順苦滅道之無智,此名為無明;如是者為隨無明。

[0322a11]

[0322a11] 是故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一八〕第八 明

[0322a14] ※二

[0322a14] 時,有一比丘詣世尊住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0323a01]

[0323a01] 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0323a02] 「大德!所謂明、明者。大德!云何為明耶?云何為隨明耶?」

[0323a03] [P.430]

[0323a03] 「比丘!苦之智,苦集之智,苦滅之智,順苦滅道之智,此名之明;如是者為隨明。

[0323a05]

[0323a05] 是故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一九〕第九 辯

[0323a08] ※二

[0323a08] 「諸比丘!『此是苦聖諦』,為我所立。此中之謂『此是苦聖諦』者,含有無量之字、無量之文、無量之辯。

[0323a10]

[0323a10] ……『此是苦集聖諦』……

[0323a11]

[0323a11] ……『此是苦滅聖諦』……

[0323a12]

[0323a12] 諸比丘!『此是順苦滅道聖諦』,為我所立。此中之謂『此是順苦滅道聖諦』者,含有無量之字、無量之文、無量之辯。

[0323a14]

[0323a14] 是故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二〇〕第十 如

[0324a03] ※二

[0324a03] 「諸比丘!有四種之如,為不離如、不異如。以何為四耶?

[0324a04]

[0324a04] 諸比丘!『此是苦』,為如,為不離如、不異如。

[0324a05]

[0324a05] 『此是苦集』,為如,為不離如、不異如。

[0324a06] [P.431]

[0324a06] 『此是苦滅』,為如,為不離如、不異如。

[0324a07]

[0324a07] 『此是順苦滅道』,為如,為不離如、不異如。

[0324a08]

[0324a08] 諸比丘!此四者,為如,為不離如、不異如。是故諸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0324a13] 第二 轉法輪品(終)

[0324a14] 此中攝頌曰:

       二之如來說
       蘊節與處節
       二節之受持
       無明明辯如

第三 拘利村品

〔二一〕第一 跋耆(一)

[0325a09]

[0325a09]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跋耆國拘利村。

[0325a10]

[0325a10] 於此處,世尊告諸比丘曰:

[0325a11] 「諸比丘!因對四聖諦不了悟、不通達,如是,我與汝等將永久流轉輪迴。以何為四聖諦耶?

[0325a13]

[0325a13] 諸比丘!因對苦聖諦不了悟、不通達,如是,我與汝等將永久流轉輪迴。因對 [P.432] 苦集聖諦……乃至……對苦滅聖諦……乃至……因對順苦滅道聖諦,不了悟、不通達,我與汝等將永久流轉輪迴。

[0326a02]

[0326a02] 諸比丘!如今,對苦聖諦了悟、通達,對苦集聖諦了悟、通達,對苦滅聖諦了悟、通達,對順苦滅道聖諦了悟、通達,則斷有愛、盡有索、更不受後有。」

[0326a04]

[0326a04] 世尊如是說。善逝如是說已,師更如是說:

       因對四聖諦
       不能如實觀
       則久受生處
       輪迴所及者
       對此等聖諦
       觀於此等者
       於滅則有索
       乃至苦根斷
       更不受後有

〔二二〕第二 跋耆(二)

[0327a05] ※二

[0327a05] 「諸比丘!若諸沙門、婆羅門,於『此是苦。』不能如實了知,於『此是苦集』不能如實了知,於『此是苦滅』不能如實了知,於『此是順苦滅道』不能如實了知,諸比丘!彼沙門、婆羅門,為沙門中之沙門、婆羅門中之婆羅門,我不予認許。又,彼具壽對沙門之義、婆羅門之義,於現法自證知、現證,具足而住者,為無有。

[0327a09]

[0327a09] 諸比丘!若諸沙門、婆羅門,於『此是苦』如實了知,於『此是苦集』如實了知,於『此是苦滅』如實了知,於『此是順苦滅道』如實了知,諸比丘!彼沙門、婆羅門,為沙門中之沙門、婆羅門中之婆羅門,我予認許。又,彼具壽對沙門之義、 [P.433] 婆羅門之義,於現法自證知、現證,具足而住。」

[0327a13]

[0327a13] 世尊如是說。善逝如是說已,師更如是說:

       苦苦生無殘
       徧苦應須滅
       應達苦滅處
       不知道者人
       則無心解脫
       無慧之解脫
       不得苦際盡
       受是生與老
       苦苦生無殘
       徧苦應須滅
       應達苦滅處
       知道者之人
       則對心解脫
       乃至慧解脫
       具足盡苦際
       不受生與老

〔二三〕第三 正等覺者

[0329a07] 一~二

[0329a07] 舍衛城。

[0329a08] 「諸比丘!有四聖諦。以何為四聖諦耶?

[0329a09]

[0329a09] 乃: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順苦滅聖諦是。

[0329a10] 諸比丘!此為四聖諦。

[0329a11]

[0329a11] 諸比丘!對此四聖諦如實現等覺故,名為如來、應供、正等覺者。

[0329a12]

[0329a12] 是故諸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二四〕第四 阿羅漢

[0330a04]

[0330a04] 舍衛城。

[0330a05]

[0330a05] 「諸比丘!過去世之應供、正等覺者,如實現等覺者,皆對四聖諦如實現等覺。

[0330a06] [P.434]

[0330a06] 諸比丘!未來世之應供、正等覺者,如實現等覺者,皆對四聖諦如實現等覺。

[0330a07]

[0330a07] 諸比丘!現在之應供、正等覺者,如實現等覺者,皆對四聖諦如實現等覺。以何為四聖諦耶?

[0330a09]

[0330a09] 乃: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順苦滅道聖諦是。

[0330a10]

[0330a10] 諸比丘!過去世之應供、正等覺者,如實現等覺者……應現等覺為……現等覺者,皆對此四聖諦如實現等覺。

[0330a12]

[0330a12] 是故諸比丘!於『此是苦』,應勉勵!於『此是苦集』,應勉勵!於『此是苦滅』,應勉勵!於『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二五〕第五 漏盡

[0331a04] ※二

[0331a04] 「諸比丘!我於知見者說漏盡,并非於不知見者。諸比丘!何為知見者之漏盡耶?

[0331a06]

[0331a06] 諸比丘!知見『此是苦』,為漏盡;知見『此是苦集』,為漏盡;知見『此是苦滅』,為漏盡;知見『此是順苦滅道』,為漏盡。

[0331a08]

[0331a08] 諸比丘!如是知見為漏盡。是故諸比丘!於『此是苦』,應勉勵!於『此是苦集』,應勉勵!於『此是苦滅』,應勉勵!於『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二六〕第六 友

[0331a14] ※二

[0331a14] 「諸比丘!汝等若有應所哀愍、應所聽聞、思念之朋友、親戚、血族,諸比丘! [P.435] 汝等對彼等應將四聖諦之如實現觀,勸導使習住。何為四聖諦耶?

[0332a02]

[0332a02] 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順苦滅聖諦也。

[0332a03]

[0332a03] 諸比丘!汝等若有應所哀愍、應所聽聞、思念之朋友、親戚、血族者,諸比丘!汝等對彼等應將此四聖諦之如實現觀,勸導使習住。

[0332a05]

[0332a05] 是故諸比丘!於『此是苦』,應勉勵!於『此是苦集』,應勉勵!於『此是苦滅』,應勉勵!於『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二七〕第七 如

[0332a11] ※二

[0332a11] 「諸比丘!有四聖諦。以何為四聖諦耶?

[0332a12]

[0332a12] 乃: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順苦滅道聖諦是

[0332a13]

[0332a13] 諸比丘!此四聖諦為如,為不離如、不異如,是故名為聖諦。

[0332a14]

[0332a14] 是故諸比丘!於『此是苦』,應勉勵!於『此是苦集』,應勉勵!於『此是苦滅』,應勉勵!於『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二八〕第八 世間

[0333a06] ※二

[0333a06] 「諸比丘!有四聖諦。以何為四聖諦耶?

[0333a07]

[0333a07] 乃: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順苦滅道聖諦是。

[0333a08]

[0333a08] 諸比丘!於天、魔、梵世、沙門、婆羅門、人、天、眾生中,如來為聖。是故名之為聖諦。

[0333a10]

[0333a10] 是故諸比丘!於『此是苦』,應勉勵!於『此是苦集』,應勉勵!於『此是苦滅』,應勉勵!於『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P.436] 〔二九〕第九 應徧知

[0333a13] ※二

[0333a13] 「諸比丘!有四聖諦。以何為四聖諦耶?

[0333a14]

[0333a14] 乃: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順苦滅道聖諦是。

[0334a01]

[0334a01] 諸比丘!此四聖諦中,有應徧知之聖諦、有應斷之聖諦、有應現證之聖諦、有應修習之聖諦。

[0334a03] 諸比丘!何為應徧知之聖諦耶?

[0334a04]

[0334a04] 諸比丘!苦聖諦應徧知,苦集聖諦應斷,苦滅聖諦應現證,順苦滅道聖諦應修習。

[0334a06]

[0334a06] 是故諸比丘!於『此是苦』,應勉勵!於『此是苦集』,應勉勵!於『此是苦滅』,應勉勵!於『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三〇〕第十 伽梵婆提

[0334a12]

[0334a12] 一時,眾多之長者比丘,住於支提國薩罕奢尼卡。

[0334a13]

[0334a13] 其時,眾多之長老比丘,食後由乞食歸,於講堂集會聚坐,作如是之談話:「友等!見苦者,亦見苦集、亦見苦滅、亦見順苦滅道耶?」

[0335a01]

[0335a01] 作如是言,具壽伽梵婆提對長老比丘曰:

[0335a02] 「友等!我自世尊處,曾親聞、親受:

[0335a03] [P.437]

[0335a03] 『諸比丘!見苦者,亦見苦集、亦見苦滅、亦見順苦滅道。見苦集者,亦見苦、亦見苦滅、亦見順苦滅道。見苦滅者,亦見苦、亦見苦集、亦見順苦滅道。見順苦滅道者,亦見苦、亦見苦集、亦見苦滅。』」

[0335a06] 第三 拘利村品(終)

[0335a07] 此中攝頌曰:

       二節之跋耆
       及正等覺者
       阿羅漢漏盡
       友與如世間
       乃至應徧知
       及伽梵婆提

第四 申恕林品

〔三一〕第一 申恕

[0336a04]

[0336a04] 一時,世尊住拘睒彌國申恕林。

[0336a05]

[0336a05] 時,世尊手持少許之申恕葉,告諸比丘曰:

[0336a06] 「諸比丘!汝等於意云何?我手中所持之少許申恕葉,與在申恕林上所有者,何者為多耶?」

[0336a08] [P.438] 「大德!世尊手中所持之申恕葉為少,申恕林上所有為多。」

[0336a09]

[0336a09] 「諸比丘!如是,我證知而對汝等不說之處為多,所說之處為少。

[0336a10]

[0336a10] 諸比丘!以何之故,我不說耶?諸比丘!此不相應於義利,非達初梵行,不能資於厭患、離貪、滅盡、寂止、證智、等覺、涅槃。是故我不說。

[0336a12]

[0336a12] 諸比丘!我以何說之耶?諸比丘!於『此是苦』,說之;於『此是苦集』說之,於『此是苦滅』說之;於『此是順苦滅道』,說之。

[0336a14]

[0336a14] 諸比丘!以何之故,我說之耶?諸比丘!此於義利相應,達初梵行,資於厭患、離貪、滅盡、寂止、證智、等覺、涅槃。是故我為說。

[0337a02]

[0337a02] 是故諸比丘!於『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三二〕第二 佉提羅

[0337a08] ※二

[0337a08] 「諸比丘!若作如是言:『我對苦聖諦,不能如實現觀;對苦集聖諦,不能如實現觀……對苦滅聖諦,不能如實現觀;對順苦滅道聖諦,不能如實現觀,作正苦之邊際。』無有此理。

[0337a11]

[0337a11] 諸比丘!若作如是言:『我以佉提羅葉、婆羅葉、阿摩勒葉,作器,將水以多 [P.439] 羅葉持之行。』無有此理。諸比丘!如是,若作如是言:『我對苦諦,不能如實現觀;對苦集聖諦,不能如實現觀;對苦滅聖諦,不能如實現觀;對順苦滅道聖諦,不能如實現觀,作正苦之邊際。』無有此理。

[0338a01]

[0338a01] 諸比丘!又,若作如是言:『我對苦聖諦,如實現觀;對苦集聖諦,如實現觀;對苦滅聖諦,如實現觀;對順苦滅聖諦,如實現觀,作正苦之邊際。』為有此理。

[0338a03]

[0338a03] 諸比丘!譬如,若作如是言:『我以鉢頭摩葉、婆羅葉、摩樓迦葉,作器,將水以多羅葉持之而行。』為有此理。諸比丘!如是,若作如是言:『我對苦聖諦,如實現觀;對苦集聖諦,如實現觀;對苦滅聖諦,如實現觀;對順苦滅道聖諦,如實現觀,作正苦之邊際。』為有此理。」

〔三三〕第三 杖

[0338a11]

[0338a11] 「諸比丘!譬如將杖擲向空中,則或由頭墮、或由中墮、或由尾墮。諸比丘!如是有無明蓋、有愛結之眾生,流轉輪迴,或由此世往他世、或由他世來此世。何以故耶?諸比丘!乃不見四聖諦故。以何為四聖諦耶?

[0338a14]

[0338a14] 乃: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順苦滅道聖諦是。

[0339a01] [P.440]

[0339a01] 是故諸比丘!於『此是苦』,應勉勵!於『此是苦集』,應勉勵!於『此是苦滅』,應勉勵!於『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三四〕第四 衣

[0339a07] ※二

[0339a07] 「諸比丘!若衣、若頭燃,應作何耶?」

[0339a08] 「大德!若衣、若頭燃,為撲息衣或頭,應起增上之志欲,精進、勉勵、勢猛、不退、正念、正知。」

[0339a10]

[0339a10] 「諸比丘!〔可〕捨置燃衣或頭而不作意,〔然〕對尚未如實現觀之四聖諦,為現觀,應起增上之志欲,精進、勉勵、勢猛、不退、正念、正知。以何為四聖諦耶?

[0339a12]

[0339a12] 乃: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順苦滅道聖諦是。

[0339a13]

[0339a13] 是故諸比丘!於『此是苦』,應勉勵!於『此是苦集』,應勉勵!於『此是苦滅』,應勉勵!於『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三五〕第五 百槍

[0340a05] ※二

[0340a05] 「諸比丘!譬如有男子,有壽百歲、命百歲,有人對彼曰:『男子!汝於晨時分,以槍衝刺百次;日中時分,以槍衝刺百次;日夕時分,以槍衝刺百次。男子! [P.441] 汝每日被槍衝刺三百次,保有壽百歲、命百歲。百歲之後,對尚未現觀之四聖諦,予現證。』諸比丘!知義趣之善男子,應善受之。何以故耶?

[0340a09]

[0340a09] 諸比丘!輪迴自無始有之,為槍所衝、為劍所衝、為斧所衝,不知其前際。諸比丘!雖如是者,諸比丘!我非說有苦有憂四聖諦之現觀。諸比丘!我說有樂有喜四聖諦之現觀。以何為四聖諦耶?

[0340a12]

[0340a12] 乃: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順苦滅道聖諦是。

[0340a13]

[0340a13] 是故諸比丘!於『此是苦』,應勉勵!於『此是苦集』,應勉勵!於『此是苦滅』,應勉勵!於『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三六〕第六 生類

[0341a05] ※二

[0341a05] 「諸比丘!譬如有男子,將此閻浮提中之草木枝葉,截集於一處,集之一處作成串,大海中之大生類貫成大串,大海中之中生類貫成中位之串,大海中之小生類貫成小串。諸比丘!然大海中麤大生類尚未攝者有之,若此閻浮提中之草木枝葉雖盡攝之,諸比丘!大海中仍有更多之小生類,不易貫串。何以故耶?

[0341a09] [P.442]

[0341a09] 諸比丘!其自體微小故。諸比丘!如是眾生界之惡趣為大。諸比丘!由如是大惡趣解脫之人,為見具足,於『此是苦』,如實了知;於『此是苦集』,如實了知;於『此是苦滅』;如實了知;於『此是順苦滅道』,如實了知。

[0341a12]

[0341a12] 是故,諸比丘!於『此是苦』,應勉勵!於『此是苦集』,應勉勵!於『此是苦滅』,應勉勵!於『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三七〕第七 日喻(一)

[0342a04] ※二

[0342a04] 「諸比丘!日輪上升時,前驅之前相,為有明相。諸比丘!如是對四聖諦、如實現觀時,前驅之前相為正見。

[0342a06]

[0342a06] 諸比丘!於有正見之比丘,於『此是苦』,如實了知;於『此是苦集』,如實了知;於『此是苦滅』,如實了知;於『此是順苦滅道』,如實了知,是為可期。

[0342a08] 是故諸比丘!於『此是苦』,應勉勵!於『此是苦集』,應勉勵!於『此是苦滅』,應勉勵!於『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三八〕第八 日喻(二)

[0342a14] ※二

[0342a14] 「諸比丘!若日月尚未出於世間,則大光明、大光耀尚未現,以致闇黑、闇冥而晝夜不分,不分月或半月、不分時節歲數。

[0343a02]

[0343a02] 諸比丘!日月出時,則大光明、大光耀現,無闇黑、無闇冥,分晝夜,分月、 [P.443] 半月、分時節歲數。

[0343a04]

[0343a04] 諸比丘!如是者,若如來、應供、正等覺者尚未出,則大光明、大光耀猶不現,闇黑、闇冥而無四聖諦之教說,亦不說示、施設、建立、開演、分別、顯了。

[0343a06]

[0343a06] 諸比丘!如來、應供、正等覺者出時,則大光明、大光耀現,無闇黑、無闇冥,有四聖諦之教說,則有施設、建立、開演、分別、顯了。以何為四耶?

[0343a08]

[0343a08] 乃: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順苦滅道聖諦是。

[0343a09]

[0343a09] 是故諸比丘!於『此是苦』,應勉勵!於『此是苦集』,應勉勵!於『此是苦滅』,應勉勵!於『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三九〕第九 因陀羅柱

[0344a01] ※二

[0344a01]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於『此是苦』不如實了知,於『此是苦集』不如實了知,於『此是苦滅』不如實了知,於『此是順苦滅道』不如實了知。觀他沙門、婆羅門之面云:『此尊者,是知而知、見而見者耶?』

[0344a04]

[0344a04] 諸比丘!譬如棉、棉花之輕而受風吹時,置於平坦地面上,東風來則吹拂向西、 [P.444] 西風來則吹拂向東、北風來則吹拂向南、南風來則吹拂向北。何以故耶?諸比丘!綿花輕之故。

[0344a07]

[0344a07] 諸比丘!如是諸沙門、婆羅門,於『此是苦』不如實知,於『此是苦集』不如實知,於『此是苦滅』不如實知,於『此是順苦滅道』不如實知。觀他沙門、婆羅門之面云:『此尊者為知而知、見而見者耶?』何以故耶?諸比丘!未觀四聖諦故。

[0344a10]

[0344a10]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於『此是苦』如實了知,於『此是苦集』如實了知,於『此是苦滅』如實了知,於『此是順苦滅道』如實了知。不觀他沙門、婆羅門之面云:『此尊者為知而知、見而見者耶?』〔不觀他面、不隨他語。〕

[0344a13]

[0344a13] 諸比丘!譬如鐵柱、因陀羅柱之根深善埋而不動不搖。若從東方大風雨來,亦不震、不動、不搖,若從西方大風雨來,亦不震、不動、不搖,若從北方大風雨來,亦不震、不動、不搖,若從南方大風雨來,亦不震、不動、不搖。何以故耶?諸比丘!根深之因陀羅柱善埋故。

[0345a03]

[0345a03] 諸比丘!如是諸沙門、婆羅門,於『此是苦』如實了知,於『此是苦集』如實了知,於『此是苦滅』如實了知,於『此是順苦滅道』如實了知。不觀他沙門、婆羅門之面云:『此尊者為知而知、見而見者耶?』何以故?諸比丘!善觀四聖諦故。以何為四聖諦耶?

[0345a07] [P.445]

[0345a07] 乃: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順苦滅道聖諦是。

[0345a08]

[0345a08] 是故諸比丘!於『此是苦』,應勉勵!於『此是苦集』,應勉勵!於『此是苦滅』,應勉勵!於『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四〇〕第十 論師

[0345a14] ※二

[0345a14] 「諸比丘!若比丘於『此是苦』如實了知,於『此是苦集』如實了知,於『此是苦滅』如實了知,於『此是順苦滅道』如實了知者,若從東方有沙門、婆羅門來,欲議論、求議論,為具他法而震動搖撼彼者,無有此理。若從西方……若從北方……若從南方有沙門、婆羅門來,欲議論求議論,為具他法而震動搖撼彼者,無有此理。

[0346a04]

[0346a04] 諸比丘!譬如有長十六肘之石柱,由根往下八肘,由根向上八肘。若從東方大風雨來,亦不震、不動、不搖,若從西方……若從北……若從南方大風雨來,亦不震、不動、不搖。何以故耶?諸比丘!根深而石柱被善埋故。

[0346a07]

[0346a07] 諸比丘!如是,若比丘於『此是苦』如實了知,於『此是苦集』如實了知,於 [P.446] 『此是苦滅』如實了知,於『此是順苦滅道』如實了知者,若從東方有沙門、婆羅門來,欲議論、求議論,為具他法而震動搖撼彼者,無有此理。若從西方……若從北方……若從南方有沙門、婆羅門來,欲議論、求議論,為具他法而震動搖撼彼者,無有此理。何以故耶?諸比丘!善觀四聖諦故。以何為四聖諦耶?

[0346a12]

[0346a12] 乃: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順苦滅道聖諦是。

[0346a13]

[0346a13] 是故諸比丘!於『此是苦』,應勉勵!於『此是苦集』,應勉勵!於『此是苦滅』,應勉勵!於『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0347a04] 第四 申恕林品(終)

[0347a05] 此中攝頌曰:

       申恕佉提羅
       與衣百槍
       生類二日喻
       因羅柱論師

第五 深嶮品

〔四一〕第一 思惟

[0347a14]

[0347a14] 一時,世尊住竹林迦蘭陀園。

[0348a01]

[0348a01] 於此處,世尊告諸比丘曰:

[0348a02] [P.447] 「諸比丘!往昔,有一男子,以『應於世間作思惟』,而往須摩竭陀池。來至須摩竭陀池之岸邊坐,進入世間思惟。

[0348a04]

[0348a04] 諸比丘!彼男子於須摩竭陀池之岸,見四部軍之入藕根。見已,思念:『我發狂矣,我狂亂矣,我見世間之所無者。』

[0348a06]

[0348a06] 諸比丘!時,彼男子走入都城,告大眾曰:『諸大德!我發狂矣,諸大德!我狂亂矣,我見世間之所無者。』

[0348a08] 『男子!汝云何發狂耶?云何狂亂耶?汝見世間所無者耶?』

[0348a09]

[0348a09] 『諸大德!於此,我出王舍城,以「應於世間作思惟」,而往須摩竭陀池。來至須摩竭陀池之岸邊坐下,入於世間作思惟。諸大德!我於須摩竭陀池之岸,見四部軍之入藕根。諸大德!如是,我發狂,如是,我狂亂,我見世間之所無者。』

[0348a12] 『男子!汝實發狂矣,實為狂亂,汝之所見為世間所無者。』

[0348a13]

[0348a13] 諸比丘!然則,彼男子為見真實,非非實。諸比丘!往昔,天與阿修羅酣戰。 [P.448] 諸比丘!於彼戰役,諸天勝,阿修羅敗。阿修羅因敗而懼,怖畏諸天由藕根入阿修羅宮。

[0349a02]

[0349a02] 是故諸比丘!勿於世間思惟,曰:『世間為常、世間為無常、世間為有邊、世間為無邊、命即是身、命與身為異、如來死後為有、如來死後為無、如來死後為亦有亦無、如來死後為亦非有亦非無。』何以故耶?

[0349a05]

[0349a05] 諸比丘!此思惟與義不相應,不達初梵行,不資厭患、離貪、滅盡、寂止、證智、等覺、涅槃。

[0349a07]

[0349a07] 諸比丘!汝等思惟時,於『此是苦』應思惟,於『此是苦集』應思惟,於『此是苦滅』應思惟,於『此是順苦滅道』應思惟。何以故耶?

[0349a09] 一〇

[0349a09] 諸比丘!此思惟與義相應,為初梵行,資於厭患、離貪、滅盡、寂止、證智、等覺、涅槃。

[0349a11] 一一

[0349a11] 是故諸比丘!於『此是苦』,應勉勵!於『此是苦集』,應勉勵!於『此是苦滅』,應勉勵!於『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四二〕第二 深嶮

[0350a04]

[0350a04] 一時,世尊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0350a05]

[0350a05] 時,世尊告諸比丘曰:

[0350a06] 「諸比丘!往辯才峰,行晝日坐。」

[0350a07] 彼諸比丘應諾世尊曰:

[0350a08] 「唯唯,大德!」

[0350a09] [P.449]

[0350a09] 時,世尊與眾多比丘俱往辯才峰。有一比丘,於辯才峰見大深嶮。見已,白世尊曰:

[0350a11] 「大德!大哉!此深嶮。大德!深嶮可怖畏。大德!可有比此深嶮更大、更怖畏之深嶮耶?」

[0350a13] 「比丘!亦有比此深嶮更大、更怖畏之深嶮者。」

[0350a14] 「大德!比此深嶮更大、更怖畏之深嶮為何耶?」

[0351a01]

[0351a01] 「比丘!於諸沙門、婆羅門,於『此是苦』不如實了知,於『此是苦集』不如實了知,於『此是苦滅』不如實了知,於『此是順苦滅道』不如實了知者,則於生本之諸行樂著,老本之諸行樂著,死本之諸行樂著,愁、悲、苦、憂、惱本之諸行樂著。因樂著於生本諸行,樂著於老本諸行,樂著於死本諸行,樂著於愁、悲、苦、憂、惱本之諸行,則生本之諸行增長,老本之諸行增長,死本之諸行增長,愁、悲、苦、憂、惱本之諸行增長。因生本之諸行增長,老本之諸行增長,死本之諸行增長,愁、悲、苦、憂、惱本之諸行增長,則墮於生之深嶮,墮於老之深嶮,墮於死之深 [P.450] 嶮,墮於愁、悲、苦、憂、惱之深嶮,不得解脫生,老,死,愁、悲、苦、憂、惱。吾云不得苦之解脫。

[0351a10]

[0351a10] 比丘!然諸沙門、婆羅門,於『此是苦』如實了知,於『此是苦集』如實了知,於『此是苦滅』如實了知,於『此是順苦滅道』如實了知者,則不樂著於生本之諸行,不樂著於老本之諸行,不樂著於死本之諸行,不樂著於愁、悲、苦、憂、惱本之諸行。因不樂著於生本諸行,不樂著於老本諸行,不樂著於死本諸行,不樂著於愁、悲、苦、憂、惱本諸行,故生本諸行不增長,老本諸行不增長,死本諸行不增長,愁、悲、苦、憂、惱本諸行不增長。是以不墮生之深嶮,不墮老之深嶮,不墮死之深嶮,不墮愁、悲、苦、憂、惱之深嶮,而解脫生,老,死,愁、悲、苦、憂、惱。吾云得苦之解脫。

[0352a04]

[0352a04] 是故,諸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四三〕第三 熱煩

[0352a11] ※二

[0352a11] 「諸比丘!有名大熱之地獄。於彼處,眼所見之色,唯見非可愛相、不見可愛 [P.451] 相,唯見非可樂相、不見可樂相,唯見非可意相、不見可意相。耳所聞之聲……鼻所嗅之香……舌所味之味……身所觸之所觸……意所知之法,唯知非可愛相、不知可愛相,唯知非可樂相、不知可樂相,唯知非可意相、不知可意相。」

[0353a01]

[0353a01] 如是說示已。有一比丘白世尊曰:

[0353a02] 「大德!大哉!此熱煩。大德!甚大哉!此熱煩。大德!可有比此熱煩更大、更怖畏之熱煩耶?」

[0353a04] 「比丘!亦有比此熱煩更大、更怖畏之熱煩。」

[0353a05] 「大德!比此熱煩更大、更怖畏之熱煩為何耶?」

[0353a06]

[0353a06] 「比丘!諸沙門、婆羅門,於『此是苦』不如實了知,於『此是苦集』不如實了知,於『此是苦滅』不如實了知,於『此是順苦滅道』不如實了知者,於生本諸行樂著,於老本諸行樂著,於死本諸行樂著,於愁、悲、苦、憂、惱本諸行樂著。因樂著於生本諸行,樂著於老本諸行,樂著於死本諸行,樂著於愁、悲、苦、憂、惱本諸行,則生本諸行增長,老本諸行增長,死本諸行增長,愁、悲、苦、憂、惱本諸行增長。由生本諸行增長,則老本諸行增長,死本諸行增長,愁、悲、苦、憂、惱本諸行增長,故燃起生之熱煩,燃起老之熱煩,燃起死之熱煩,燃起愁、悲、苦、憂、惱之熱煩,而不得解脫生、老、死、愁、悲、苦、憂、惱。吾云不得苦之解脫。

[0353a14]

[0353a14] 比丘!然而諸沙門、婆羅門,於『此是苦』如實了知,於『此是苦集』如實了知,於『此是苦滅』如實了知,於『此是順苦滅道』如實了知者,則不樂著於生本諸行,不樂著於老本諸行,不樂著於死本諸行,不樂著於愁、悲、苦、憂、惱本諸行。因不樂著於生本諸行,不樂著於老本諸行,不樂著於死本諸行,不樂著於愁、悲、苦、憂、惱本諸行,故生本諸行不增長,老本諸行不增長,死本諸行不增長,愁、悲、苦、憂、惱本諸行不增長。由生本諸行不增長,老本諸行不增長,死本諸行不增長,愁、悲、苦、憂、惱本諸行不增長,是以生之熱煩不燃,老之熱煩不燃,死之熱煩不燃,愁、悲、苦、憂、惱之熱煩不燃,而生、老、死、愁、悲、苦、 [P.452] 憂、惱,得解脫。吾云得苦之解脫。

[0354a09]

[0354a09] 是故諸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四四〕第四 重閣堂

[0355a01] ※二

[0355a01] 「諸比丘!若作如是言:『我對苦聖諦未如實現觀,對苦集聖諦未如實現觀,對苦滅聖諦未如實現觀,對順苦滅道聖諦未如實現觀,而作正苦之邊際。』無有此理。

[0355a03]

[0355a03] 諸比丘!譬如作如是言:『我尚未作重閣堂之下層,即欲建築其上層。』無有此理。諸比丘!如是,若作如是言:『我對苦聖諦未如實現觀,對苦集聖諦未如實現觀,對苦滅聖諦未如實現觀,對順苦滅道聖諦未如實現觀,而作苦之邊際。』無有此理。

[0355a07]

[0355a07] 諸比丘!若作如是言:『我對苦聖諦如實現觀,對苦集聖諦如實現觀,對苦滅聖諦如實現觀,對順苦滅道聖諦如實現觀,而作正苦之邊際。』有此道理。

[0355a09]

[0355a09] 諸比丘!譬如作如是言:『我既作重閣堂之下層已,再建立其上層。』有此道理。諸比丘!如是,若作如是言:『我對苦聖諦如實現觀,對苦集聖諦如實現觀,對苦滅聖諦如實現觀,對順苦滅道聖諦如實現觀,而作正苦之邊際。』有此道理。

[0355a12] [P.453]

[0355a12] 是故諸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四五〕第五 毛

[0356a04]

[0356a04] 一時,世尊住毘舍城大林之重閣講堂。

[0356a05]

[0356a05] 時,具壽阿難於晨朝時分,著下衣、持衣鉢,入毘舍城乞食。

[0356a06]

[0356a06] 具壽阿難見眾多之離車童子,於會堂作弓射,自遠處以矢柄射透小鍵孔,而箭箭相繼不誤。

[0356a08]

[0356a08] 見已,思念而言:「實則,此等離車童子為巧,實則,此等離車童子為極巧,所以能自遠方以矢柄射透小鍵孔,而箭箭相繼不誤。」

[0356a10]

[0356a10] 時,具壽阿難,步至毘舍離乞食,食後由乞食歸,來詣世尊住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具壽阿難白世尊曰:

[0356a12]

[0356a12] 「大德!於此,我晨朝時分,著下衣、持衣鉢,入毘舍離乞食。大德!我見眾多之離車童子,於會堂作弓射,由遠方以矢柄射透小鍵孔,而箭箭相繼不誤。見已,思念言曰:『實則,此等離車童子為巧,實則,此等離車童子為極巧,所以能由遠方以矢柄射透小鍵孔,而箭箭相繼不誤。』」

[0357a02] [P.454]

[0357a02] 「阿難!於汝之意云何?自遠方以矢柄射透小鍵孔,而箭箭相繼不誤。若將一根毫毛,分為百分,由其一端貫穿另一端,當以何者為難作難成耶?」

[0357a04] 「大德!將一根毫毛分成百分,由其一端貫穿另一端,為更難作難成。」

[0357a05]

[0357a05] 「阿難!『此是苦』,如實通達,『此是苦集』,如實通達,『此是苦滅』,如實通達,『此是順苦滅道』,如實通達者,是通達更難之通達。

[0357a07]

[0357a07] 是故阿難!『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四六〕第六 闇黑

[0357a13] ※二

[0357a13] 「諸比丘!有無蓋、無底之闇黑,具如是大神力、大威力之日月光,亦不能及於其中間。」

[0358a01]

[0358a01] 如是說示已,有一比丘白世尊曰:

[0358a02] 「大德!大哉,闇黑。大德!甚大哉,闇黑。大德!可有其他比此闇黑更大、更怖畏之闇黑者耶?」

[0358a04] 「比丘!比此闇黑更大、更怖畏之闇黑者,亦有。」

[0358a05] 「大德!其他比此闇黑更大、更怖畏之闇黑者,為何耶?」

[0358a06]

[0358a06] 「比丘!於諸沙門、婆羅門,『此是苦』不如實了知,『此是苦集』不如實了知, [P.455] 『此是苦滅』不如實了知,『此是順苦滅道』不如實了知者,則樂著於生本諸行,樂著於老本諸行,樂著於死本諸行,樂著於愁、悲、苦、憂、惱本諸行。因樂著於生本諸行,樂著於老本諸行,樂著於死本諸行,樂著於愁、悲、苦、憂、惱本諸行,故生本諸行增長,老本諸行增長,死本諸行增長,愁、悲、苦、憂、惱本諸行增長。由生本諸行增長,老本諸行增長,死本諸行增長,愁、悲、苦、憂、惱本諸行增長,而墮於生之闇黑,墮於老之闇黑,墮於死之闇黑,墮於愁、悲、苦、憂、惱之闇黑,而不得解脫生、老、死、愁、悲、苦、憂、惱。我云不得苦之解脫。

[0358a14]

[0358a14] 比丘!然諸沙門、婆羅門,於『此是苦』如實了知,『此是苦集』如實了知,『此是苦滅』如實了知,『此是順苦滅道』如實了知者,則不樂著於生本諸行,不樂著於老本諸行,不樂著於死本諸行,不樂著於愁、悲、苦、憂、惱本諸行。因不樂著於生本諸行,不樂著於老本諸行,不樂著於死本諸行,不樂著於愁、悲、苦、憂、惱本諸行,故生本諸行不增長,老本諸行不增長,死本諸行不增長,愁、悲、苦、憂、惱本諸行不增長。由生本諸行不增長,老本諸行不增長,死本諸行不增長,愁、悲、苦、憂、惱本諸行不增長,而不墮於生之闇黑,不墮於老之闇黑,不墮於死之闇黑,不墮於愁、悲、苦、憂、惱之闇黑,而生、老、死、愁、悲、苦、憂、惱解脫。吾云得苦之解脫。

[0359a09]

[0359a09] 是故諸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四七〕第七 孔(一)

[0360a01] ※二

[0360a01] 「諸比丘!譬如有人,將一有孔之軛,投於大海中。有一盲龜,游行海中,百年上浮一次。

[0360a03]

[0360a03] 諸比丘!於汝等之意云何?彼百年上浮一次之盲龜,其頭得入彼有一孔之軛否?」

[0360a05] 「大德!或於某時亦可得然,但需經長時。」

[0360a06] [P.456]

[0360a06] 「諸比丘!彼百年上浮一次之盲龜,其首入彼有一孔之軛,諸比丘!可速於愚者一度至墮處,再得人身者。何以故耶?

[0360a08]

[0360a08] 諸比丘!於彼墮處,了無法行、平等行、善業、福業,諸比丘!彼等互噉、噉弱者。何以故耶?

[0360a10]

[0360a10] 諸比丘!不見四聖諦故。何為四聖諦耶?乃: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順苦滅道聖諦是。

[0360a12]

[0360a12] 是故諸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四八〕第八 孔(二)

[0361a05] ※二

[0361a05] 「諸比丘!譬如此大地,悉是水。於此有人,將一有孔之軛投下,東風拂之向西,西風拂之向東,北風拂之向南,南風拂之向北。於此有一盲龜,游行海中,百年上浮一次。

[0361a08]

[0361a08] 諸比丘!於汝等之意云何?彼盲龜百年浮起一次,其首得入彼有一孔之軛否?」

[0361a09] [P.457] 「大德!彼盲龜百年浮起一次,其首入彼有一孔之軛,實為難得。」

[0361a10]

[0361a10] 「諸比丘!如是,得人身為難得。諸比丘!如是,如來、應供、正等覺者之出世為難得。諸比丘!如是,如來所說法、律出現於世為難得。

[0361a12]

[0361a12] 諸比丘!如今,已得人身;如來、應供、正等覺者既出世;如來所說之法、律,既現於世。

[0361a14]

[0361a14] 是故諸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四九〕第九 須彌(一)

[0362a08] ※二

[0362a08] 「諸比丘!譬如有人,於須彌山王之上,放置大如豆粒之石礫七個。

[0362a09]

[0362a09] 諸比丘!於汝等之意云何?放置其上豆粒大之七礫石,與須彌山王,何者為多耶?」

[0362a11] 「大德!須彌山王為多,放置其上豆粒大之七礫石為少。於須彌山王上所置之豆粒大七礫石,乃不成算數、不成譬類、不成一分。」

[0362a13] [P.458]

[0362a13] 「諸比丘!如是聖弟子,於見具足而現觀者,已滅盡之苦為多、殘者為少,於前之已滅盡之苦蘊,不成算數、不成譬類、不成一分。此是極七返。彼對『此是苦』,如實了知;於『此是苦集』,如實了知;於『此是苦滅』,如實了知;於『此是順苦滅道』,如實了知。

[0363a03]

[0363a03] 是故諸比丘!於『此是苦』,應勉勵!於『此是苦集』,應勉勵!於『此是苦滅』,應勉勵!於『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五〇〕第十 須彌(二)

[0363a09] ※二

[0363a09] 「諸比丘!譬如須彌山王滅盡,而唯獨豆粒大之七石礫殘存。

[0363a10]

[0363a10] 諸比丘!於汝等之意云何?須彌山之滅盡,與所殘存之豆粒大之七礫石,何者為多耶?

[0363a12] 大德!須彌山之滅盡者為多,所殘存豆粒大之七礫石為少。此於須彌山之滅盡者,與所殘存之豆粒大七礫石,非成算數、非成譬類、非成一分。

[0363a14]

[0363a14] 諸比丘!如是聖弟子,於見具足而現觀者,則已滅盡之苦為多、所殘存者為少, [P.459] 於前之已滅盡之苦蘊,不成算數、不成譬類、不成一分。此是極七返。彼對『此是苦』,如實知;『此是苦集』,如實知;『此是苦滅』,如實知;『此是順苦滅道』,如實知。

[0364a04]

[0364a04] 是故諸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0364a06] 第五 深嶮品(終)

[0364a07] 此中攝頌曰:

       思惟與深嶮
       熱煩重閣堂
       毛闇黑二孔
       二節之須彌

第六 現觀品

〔五一〕第一 爪尖

[0365a05] ※二

[0365a05] 時,世尊將少許之塵,置於爪端,告諸比丘曰:

[0365a06] 「諸比丘!於汝等之意云何?我爪端所置之少許塵,其與大地土,何者為多耶?」

[0365a07] 「大德!大地土為多,世尊爪端所置之塵為少,於大地相比,世尊爪端所置之少許塵,非成算數、非成譬類、非成一分。」

[0365a09]

[0365a09] 「諸比丘!如是聖弟子,於見具足而現觀者,則已滅盡之苦為多、所殘存者為 [P.460] 少,於前之已滅盡之苦蘊,非成算數、非成譬類、非成一分。此是極七返。彼對『此是苦』,如實知;『此是苦集』,如實知;『此是苦滅』,如實知;『此是順苦滅道』,如實知。

[0365a13]

[0365a13] 是故諸比丘!於『此是苦』,應勉勵!於『此是苦集』,應勉勵!於『此是苦滅』,應勉勵!於『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五二〕第二 湖池

[0366a05] ※二

[0366a05] 「諸比丘!譬如有湖池,長五十由旬、廣五十由旬、深五十由旬,水盈滿及岸。有人用草之尖端將水掬汲。

[0366a07]

[0366a07] 諸比丘!於汝等之意云何?用草尖所掬之水與湖池之水,何者為多耶?」

[0366a08] 「大德!此湖池之水為多,草尖所掬之水為少,於湖池之水相比,用草尖所掬之水,非成算數、非成譬類、非成一分。」

[0366a10] 四~五

[0366a10] 「諸比丘!如是聖弟子……乃至……勉勵!」

〔五三〕第三 合流(一)

[0367a01] ※二

[0367a01] 「諸比丘!譬如於諸大河、恒河、耶符那、伊羅跋提、薩羅遊、摩企之合流會合處,有人掬汲二三滴之水。

[0367a03] [P.461]

[0367a03] 諸比丘!於汝等之意云何?所掬之二三滴水,與彼合流之水,何者為多耶?」

[0367a04] 「大德!合流之水為多,所掬之二三滴水為少,於合流之水相比,二三滴之掬水乃非成算數、非成譬類、非成一分。」

[0367a06] 四~五

[0367a06] 「諸比丘!如是聖弟子……乃至……應勉勵!」

〔五四〕第四 合流(二)

[0367a11] ※二

[0367a11] 「諸比丘!譬如諸大河、恒河、耶符那、伊羅跋提、薩羅遊、摩企之水滅盡,唯殘存二三滴水。

[0367a13]

[0367a13] 諸比丘!於汝等之意云何?滅盡之合流水,與彼二三滴殘水,何者為多耶?」

[0367a14] 「大德!滅盡之合流之水為多,彼二三滴之殘存水為少。於滅盡之合流水相比,二三滴之殘存水乃非成算數、非成譬類、非成一分。」

[0368a02] 四~五

[0368a02] 「諸比丘!如是聖弟子……乃至……應勉勵!」

[P.462] 〔五五〕第五 地(一)

[0368a04] ※二

[0368a04] 「諸比丘!譬如有人,於大地上置七個大如棗核之土團。

[0368a05]

[0368a05] 諸比丘!於汝等之意云何?放置大地七個棗核大之土團,與此大地之土,何者為多耶?」

[0368a07] 「大德!大地土為多,放置之七個棗核大土團為少,於大地土相比,放置之七個棗核大之土團,非成算數、非成譬類、非成一分。」

[0368a09] 四~五

[0368a09] 「諸比丘!如是聖弟子……乃至……應勉勵!」

〔五六〕第六 地(二)

[0368a14] ※二

[0368a14] 「諸比丘!譬如大地滅盡,唯殘七個棗核大之土團。

[0369a01]

[0369a01] 諸比丘!於汝等之意云何?大地之滅盡,與所殘存之七個棗核大之土團,何者為多耶?」

[0369a03] 「大德!大地之滅盡者為多,所殘存之七個棗核大之土團為少,於大地之滅盡相比,所殘存之七棗核大之土團,乃非成算數、非成譬類、非成一分。」

[0369a05] 四~五

[0369a05] 「諸比丘!如是聖弟子……乃至……應勉勵!」

[P.463] 〔五七〕第七 海(一)

[0369a07] ※「諸比丘!譬如有人,於大海中汲掬二三滴水。

[0369a08]

[0369a08] 諸比丘!於汝等之意云何?彼二三滴汲掬之水與大海之水,何者為多耶?」

[0369a09] 「大德!大海之水為多,彼二三滴之掬水為少,於大海之水相比,二三滴之掬水乃非成算數、非成譬類、非成一分。」

[0369a11] 四~五

[0369a11] 「諸比丘!如是,聖弟子……乃至……應勉勵!」

〔五八〕第八 海(二)

[0369a13] ※二

[0369a13] 「諸比丘!譬如大海之水滅盡,唯殘存二三滴之水。

[0369a14]

[0369a14] 諸比丘!於汝等之意云何?滅盡之大海水,與彼二三滴之殘水,何者為多耶?」

[0370a01] 「大德!滅盡之大海水為多,彼二三滴之殘水為少,於滅盡之大海水,彼二三滴之殘水,乃非成算數、非成譬類、非成一分。」

[0370a03] 四~五

[0370a03] 「諸比丘!如是、聖弟子……乃至……應勉勵!」

[P.464] 〔五九〕第九 山喻(一)

[0370a05] ※二

[0370a05] 「諸比丘!譬如有人,於雪山王之上置放七個芥子粒大之石礫。

[0370a06]

[0370a06] 諸比丘!於汝等之意云何?置放之七個芥子粒大之石礫,與雪山王相比,何者為多耶?」

[0370a08] 「大德!雪山王為多,放置其上之七個芥子粒大石礫為少,於雪山王,放置其上之七個芥子粒大石礫,為非成算數、非成譬類、非成一分。」

[0370a10] 四~五

[0370a10] 「諸比丘!如是,聖弟子……乃至……應勉勵!」

〔六〇〕第十 山喻(二)

[0370a12] ※二

[0370a12] 「諸比丘!譬如雪山王滅盡,唯獨殘存七個芥子粒大之石礫。

[0370a13]

[0370a13] 諸比丘!於汝等之意云何?雪山王之滅盡與所殘存七芥子粒大之石礫,何者為多耶?」

[0371a01] 「大德!雪山王之滅盡為多,所殘存之七個芥子粒大之石礫為少,於雪山王之滅盡,所殘存七芥子粒大石礫,非成算數、非成譬類、非成一分。」

[0371a03]

[0371a03] 「諸比丘!如是聖弟子,於見具足,而已現觀,則已滅盡之苦為多,所殘存之 [P.465] 苦為少,於前之已滅盡之苦蘊,為非成算數、非成譬類、非成一分。此是極七返。彼於『此是苦』,如實了知;於『此是苦集』,如實了知;於『此是苦滅』,如實了知;於『此是順苦滅道』,如實了知。

[0371a07]

[0371a07] 是故諸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0371a09] 第六 現觀品(終)

[0371a10] 此中攝頌曰:

       爪頂與湖池
       二節之合流
       二地與二海
       二節山之喻

第七 生穀廣說品(一)

〔六一〕第一 餘處

[0372a05] ※二

[0372a05] 時,世尊將少許之塵,置於爪端,告諸比丘曰:

[0372a06]

[0372a06] 「諸比丘!於汝等之意云何?我爪端所置之少許塵,與大地土相比,何者為多耶?」

[0372a08] [P.466] 「大德!大地土為多,世尊爪端所置之少許塵為少,於大地土,世尊爪端所置之少許塵,非成算數、非成譬類、非成一分。」

[0372a10]

[0372a10] 「諸比丘!如是,再生於人中之眾生為少,由人再生他處之眾生為多。何以故耶?

[0372a11]

[0372a11] 諸比丘!不觀四聖諦故。以何為四聖諦耶?乃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順苦滅道聖諦是。

[0372a13]

[0372a13] 是故諸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六二〕第二 邊地

[0373a06] ※二

[0373a06] 時,世尊將少許之塵,置於爪端,告諸比丘曰:

[0373a07]

[0373a07] 「諸比丘!於汝等之意云何?我爪端所置之少許塵與大地土相比,何者為多耶?」

[0373a09] 「大德!大地土為多,世尊爪端所置之少許塵為少,於大地土,世尊爪端所置少許塵,乃非成算數、非成譬類、非成一分。」

[0373a11]

[0373a11] 「諸比丘!如是,再生於中國之眾生為少,再生於邊地、無知夷狄中之眾生為多……乃至……」

[P.467] 〔六三〕第三 慧

[0373a14] ※四

[0373a14] 「諸比丘!如是,成就聖慧眼之眾生為少,隨無明愚癡之眾生為多……乃至……」

〔六四〕第四 酒

[0374a02] ※四

[0374a02] 「諸比丘!如是,遠離飲酒之眾生為少,不遠離飲酒之眾生為多……乃至……」

〔六五〕第五 水

[0374a04] ※四

[0374a04] 「諸比丘!如是,陸生之眾生為少,水生之眾生為多……乃至……」

〔六六〕第六 母

[0374a06] ※四

[0374a06] 「諸比丘!如是,孝於母之眾生為少,不孝於母之眾生為多……乃至……」

〔六七〕第七 父

[0374a08] ※四

[0374a08] 「諸比丘!如是,孝於父之眾生為少,不孝於父之眾生為多……乃至……」

[P.468] 〔六八〕第八 沙門

[0374a10] ※四

[0374a10] 「諸比丘!如是,尊重沙門之眾生為少,不尊重沙門之眾生為多……乃至……」

〔六九〕第九 婆羅門

[0374a12] ※四

[0374a12] 「諸比丘!如是,尊重婆羅門之眾生為少,不尊重婆羅門之眾生為多……乃至……」

〔七〇〕第十 尊重

[0374a14] ※四

[0374a14] 「諸比丘!如是,尊重族姓中最勝者之眾生為少,不尊重族姓中最勝者之眾生為多……乃至……」

[0375a02] 第七 生穀廣說品(一)(終)

[0375a03] 此中攝頌曰:

       餘處與邊地
       慧與酒與水
       母父與沙門
       婆羅門尊重

第八 生穀廣說品(二)

〔七一〕第一 生

[0375a12] ※四

[0375a12] 「諸比丘!如是,遠離殺生之眾生為少,不遠離殺之眾生為多。何以故耶……乃至……」

[P.469] 〔七二〕第二 不與

[0376a01] ※四

[0376a01] 「諸比丘!如是,遠離不與取之眾生為少,不遠離不與取之眾生為多……乃至……」

〔七三〕第三 欲

[0376a03] ※四

[0376a03] 「諸比丘!如是,遠離欲邪行之眾生為少,不遠離欲邪行之眾生為多……乃至……」

〔七四〕第四 妄語

[0376a05] ※四

[0376a05] 「諸比丘!如是,遠離妄語之眾生為少,不遠離妄語之眾生為多……乃至……」

〔七五〕第五 離間語

[0376a07] ※四

[0376a07] 「諸比丘!如是,遠離離間語之眾生為少,不遠離離間語之眾生為多……乃至……」

〔七六〕第六 麤惡語

[0376a09] ※四

[0376a09] 「諸比丘!如是,遠離麤惡語之眾生為少,不遠離麤惡語之眾生為多……乃至……」

〔七七〕第七 雜穢語

[0376a11] ※四

[0376a11] 「諸比丘!如是,遠離雜穢語之眾生為少,不遠離雜穢語之眾生為多……乃至……」

[P.470] 〔七八〕第八 種子

[0376a13] ※四

[0376a13] 「諸比丘!如是,遠離損壞草木之眾生為少,不遠離損壞草木之眾生為多……乃至……」

〔七九〕第九 非時

[0377a02] ※四

[0377a02] 「諸比丘!如是,遠離非時食之眾生為少,不遠離非時食之眾生為多……乃至……」

〔八〇〕第十 薰香塗香

[0377a04] ※四

[0377a04] 「諸比丘!如是,遠離華鬘、薰香、塗香之所持、莊嚴之眾生為少,不遠離華鬘、薰香、塗香、之所持、莊嚴之眾生為多……乃至……」

[0377a06] 第八 生穀廣說品(二)(終)

[0377a07] 此中攝頌曰:

       生及不與欲
       妄語離間語
       麤惡雜穢語
       種子與非時
       薰香與塗香

第九 生穀廣說品(三)

〔八一〕第一 舞蹈

[0378a04] ※四

[0378a04] 「諸比丘!如是,遠離舞蹈、歌謠、音樂、觀劇之眾生為少,不遠離舞蹈、歌謠、 [P.471] 音樂、觀劇之眾生為多……乃至……」

〔八二〕第二 牀

[0378a07] ※四

[0378a07] 「諸比丘!如是,遠離高牀、大牀之眾生為少,不遠離高牀、大牀之眾生為多……乃至……」

〔八三〕第三 銀

[0378a10] ※四

[0378a10] 「諸比丘!如是,遠離金銀收受之眾生為少,不遠離金銀收受之眾生為多……乃至……」

〔八四〕第四 穀

[0378a13] ※四

[0378a13] 「諸比丘!如是,遠離生穀收受之眾生為少,不遠離生穀收受之眾生為多……乃至……」

〔八五〕第五 肉

[0379a02] ※四

[0379a02] 「諸比丘!如是,遠離生肉收受之眾生為少,不遠離生肉收受之眾生為多……乃至……」

〔八六〕第六 童女

[0379a05] ※四

[0379a05] 「諸比丘!如是,遠離婦女童女收受之眾生為少,不遠離婦女童女收受之眾生為多……乃至……」

[P.472] 〔八七〕第七 婢

[0379a08] ※四

[0379a08] 「諸比丘!如是,遠離奴婢收受之眾生為少,不遠離奴婢收受之眾生為多……乃至……」

〔八八〕第八 山羊、羊

[0379a11] ※四

[0379a11] 「諸比丘!如是,遠離收受山羊、羊之眾生為少,不遠離收受山羊、羊之眾生為多……乃至……」

〔八九〕第九 鷄、豬

[0379a14] ※四

[0379a14] 「諸比丘!如是,遠離收受鷄、豬之眾生為少,不遠離收受鷄、豬之眾生為多……乃至……」

〔九〇〕第十 象

[0380a03] ※四

[0380a03] 「諸比丘!如是,遠離收受象、牛、馬、騾馬之眾生為少,不遠離收受象、牛、馬、騾馬之眾生為多……乃至……」

[0380a05] 第九 生穀廣說品(三)(終)

[0380a06] 此中攝頌曰:

       舞蹈與牀銀
       穀肉與童女
       婢與山羊羊
       鷄豬以及象

[P.473] 第一〇 生穀廣說品(四)

〔九一〕第一 田

[0381a01] ※四

[0381a01] 「諸比丘!如是,遠離收受田地之眾生為少,不遠離收受田地之眾生為多……乃至……」

〔九二〕第二 買賣

[0381a04] ※四

[0381a04] 「諸比丘!如是,遠離買賣之眾生為少,不遠離買賣之眾生為多……乃至……」

〔九三〕第三 使

[0381a06] ※四

[0381a06] 「諸比丘!如是,遠離遣使與行使業之眾生為少,不遠離遣使與行使業之眾生為多……乃至……」

〔九四〕第四 偽秤

[0381a09] ※四

[0381a09] 「諸比丘!如是,遠離偽秤、偽貨、偽斗之眾生為少,不遠離偽秤、偽貨、偽斗之眾生為多……乃至……」

〔九五〕第五 虛偽

[0381a12] ※四

[0381a12] 「諸比丘!如是,遠離賄賂、虛偽、騙詐、欺瞞之眾生為少,不遠離賄賂、虛偽、騙詐、欺瞞之眾生為多……乃至……」

〔九六~一〇一〕第六~十一 掠奪強盜

[0382a01] ※四

[0382a01] 「諸比丘!如是,遠離割截、殺、縛、埋伏、掠奪、強盜之眾生為少,不遠離 [P.474] 割截、殺、縛、埋伏、掠奪、強盜之眾生為多……乃至……

[0382a03] 諸比丘!乃不觀四聖諦故。以何為四聖諦耶?

[0382a04]

[0382a04] 即: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順苦滅道聖諦。

[0382a05]

[0382a05] 是故諸比丘!於『此是苦』,應勉勵!於『此是苦集』,應勉勵!於『此是苦滅』,應勉勵!於『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一〇二〕第十三 五趣(一)

[0382a12] ※二

[0382a12] 時,世尊將少許塵,置於爪端,告諸比丘曰:

[0382a13]

[0382a13] 「諸比丘!於汝等之意云何?我爪端所置之少許塵與大地土相比,何者為多耶?」

[0383a01] 「大德!大地土為多,世尊爪端所置之少許塵為少,於大地土,世尊爪端所置之少許塵,乃非成算數、非成譬類、非成一分。」

[0383a03] ※四

[0383a03] 「諸比丘!如是,由人死歿,再生於人中之眾生為少,由人死歿,再生於地獄之眾生為多……乃至……」

〔一〇三〕第十三 五趣(二)

[0383a08] ※四

[0383a08] 諸比丘!如是,由人死歿,再生於人中之眾生為少,由人死歿,再生於畜生之眾生為多……乃至……

[P.475] 〔一〇四〕第十四 五趣(三)

[0383a11] ※四

[0383a11] 諸比丘!如是,由人死歿,再生於人中之眾生為少,由人死歿,再生於餓鬼趣之眾生為多……乃至……

〔一〇五~一〇七〕第十五~十七 五趣(四~六)

[0383a14] ※四

[0383a14] 諸比丘!如是,由人死歿,再生於人中之眾生為少,由人死歿,再生於地獄……再生於畜生……再生於餓鬼趣之眾生為多……乃至……

〔一〇八~一一〇〕第十八~二十 五趣(七~九)

[0384a03] ※四

[0384a03] 諸比丘!如是,由人死歿,再生於人中之眾生為少,由人死歿,再生於地獄……再生於畜生……再生於餓鬼趣之眾生為多……乃至……

〔一一一~一一三〕第二十~二十三 五趣(一〇~一二)

[0384a06] ※四

[0384a06] 諸比丘!如是,由人死歿,再生於人中之眾生為少,由人死歿,再生於地獄……再生於畜生……再生於餓鬼趣之眾生為多……乃至……

〔一一四~一一六〕第二十四~第二十六 五趣(一三~一五)

[0384a09] ※四

[0384a09] 諸比丘!如是,由地獄死歿,再生於人中之眾生為少,由地獄死歿,再生於地獄……再生於畜生……再生於餓鬼趣之眾生為多……乃至……

[P.476] 〔一一七~一一九〕第二十七~二十九 五趣(一六~一八)

[0384a12] ※四

[0384a12] 諸比丘!如是,由人、地獄死歿,再生於中之眾生為少,由地獄死歿,再生於地獄……再生於畜生……再生於餓鬼趣之眾生為多……乃至……

〔一二〇~一二二〕第三十~三十二 五趣(一九~二一)

[0385a01]

[0385a01] 諸比丘!如是,由畜生死歿,再生於人中之眾生為少,由畜生死歿,再生於地獄……再生於畜生……再生於餓鬼趣之眾生為多……乃至……

〔一二三~一二五〕第三十三~三十五 五趣(二二~二四)

[0385a04] ※四

[0385a04] 諸比丘!如是,由餓鬼趣死歿,再生於天中之眾生少,由畜生死歿,再生於地獄……再生於畜生……再生於餓鬼趣之眾生多……乃至……

〔一二六~一二八〕第三十六~三十八 五趣(二五~二七)

[0385a07] ※四

[0385a07] 諸比丘!如是,由餓鬼趣死歿,再生於人中之眾生為少,由餓鬼趣死歿,再生於地獄……再生於畜生……再生於餓鬼趣之眾生為多……乃至……

〔一二九〕第三十九 五趣(二八)

[0385a10] ※四

[0385a10] 諸比丘!如是,由餓鬼趣死歿,再生於天中之眾生為少,由餓鬼趣死歿,再生於地獄之眾生為多……乃至……

[P.477] 〔一三〇〕第四十 五趣(二九)

[0385a13] ※四

[0385a13] 諸比丘!如是,由餓鬼趣死歿,再生於天中之眾生為少,再生於餓鬼趣之眾生為多……乃至……

〔一三一〕第四十一 五趣(三〇)

[0386a02] ※四

[0386a02] 「諸比丘!如是,由餓鬼趣死歿,再生於天中之眾生為少,由餓鬼趣死歿,再生於於餓鬼趣之眾生為多。何以故耶?

[0386a04] 諸比丘!乃不觀四聖諦故。何為四聖諦耶?

[0386a05]

[0386a05] 即: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順苦滅道聖諦是。

[0386a06]

[0386a06] 是故諸比丘!於『此是苦』,應勉勵!於『此是苦集』,應勉勵!於『此是苦滅』,應勉勵!於『此是順苦滅道』,應勉勵!」

[0386a08]

[0386a08] 世尊如是說示已,彼諸比丘喜悅,對世尊之所說歡喜。

[0386a09] 生穀廣說輪廣說(終)

[0386a10] 攝頌曰:

       田與買賣使
       偽秤與虛偽
       對掠奪強盜
       遠離者為少
       不者有情多
       及依於五趣
       從而說此品

[0387a07] 第一二 諦相應(終)

        [P.478] 道覺支念處
       根與正勤力
       神足阿那律
       靜慮入出息
       預流以及諦
       世尊所說示

[0387a14] 大篇相應(終)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18 冊 No. 0006 相應部經典(第48卷-第56卷)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