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N14n0006_012 相應部經典(第12卷-第21卷) 第12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南傳 (N) » 第 14 冊 » No.0006 » 第 12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P.1] 相應部經典

歸命彼世尊     應供等覺者

  因緣篇

第一 因緣相應

第一 佛陀品

〔一〕第一 法說

[0001a13]

[0001a13]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0001a14]

[0001a14] 爾時,世尊言諸比丘:「諸比丘!」彼等諸比丘應答世尊曰:「大德!」世尊乃如是曰:「諸比丘!〔我〕為汝等說緣起。汝等諦聽,當善思念。我當宣說。」彼等諸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唯然。」

[0002a03]

[0002a03] 世尊如是宣說:「諸比丘!緣起者何耶?諸比丘!緣無明有行,緣行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六處,緣六處有觸,緣觸有受,緣受有愛,緣愛有取,緣取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死、愁、悲、苦、憂、惱。如是,此乃全苦蘊之集。諸比丘!此謂生起。

[0002a07]

[0002a07] 由無明之無餘、離貪滅,有行滅。由行滅,有識滅。由識滅,有名色滅。由名 [P.2] 色滅,有六處滅。由六處滅,有觸滅。由觸滅,有受滅。由受滅,有愛滅。由愛滅,有取滅。由取滅,有有滅。由有滅,有生滅。由生滅,有老死、愁、悲、苦、憂、惱等滅。如是全苦蘊之滅。」

[0002a11]

[0002a11] 世尊說此已,彼諸比丘而歡喜、隨喜,世尊之所說。

〔二〕第二 分別

[0002a13]

[0002a13]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02a14]

[0002a14] 〔爾時,世尊宣說曰:〕「諸比丘!我為汝等分別說緣起,汝等諦聽,當善思念。我則宣說。」彼等諸比丘答曰:「大德!唯然。」

[0003a02]

[0003a02] 世尊以此宣說曰:

[0003a03] 「諸比丘!何為緣起?諸比丘!緣無明有行,緣行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六處,緣六處有觸,緣觸有受,緣受有愛,緣愛有取,緣取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死、愁、悲、苦、憂、惱。如是全苦蘊之集。

[0003a06]

[0003a06] 諸比丘!何為老死?於各種眾生之類,各種眾生之老衰、衰耄、朽敗、白髮、皺皮、壽命之頹敗、諸根之耄熟,以此謂之老。於各種眾生之部類,各種眾生之歿、 [P.3] 滅、破壞、死、破滅、諸蘊之破壞,遺骸之放棄,此謂之死。如是此老與死,諸比丘!以此謂之老死。

[0003a10]

[0003a10] 諸比丘!何為生?於各種眾生之類,各種眾生之出生、出產、降生、誕生、諸蘊之顯現,諸處之獲得,諸比丘!以此謂之生。

[0003a12]

[0003a12] 諸比丘!何為有?諸比丘!此等有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是。諸比丘!以此謂之有。

[0003a14]

[0003a14] 諸比丘!何為取?諸比丘!此等有四取: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諸比丘!以此謂之取。

[0004a02]

[0004a02] 諸比丘!何為愛?諸比丘!此等有六愛身:色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諸比丘!以此謂之愛。

[0004a04]

[0004a04] 諸比丘!何為受?諸比丘!此等有六受身:眼觸所生之受,耳觸所生之受,鼻觸所生之受,舌觸所生之受,身觸所生之受,意觸所生之受是,諸比丘!以此謂之受。

[0004a07] 一〇

[0004a07] 諸比丘!何為觸?諸比丘!有六觸身: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是,諸比丘!以此謂之觸。

[0004a09] 一一

[0004a09] 諸比丘!何為六處?〔諸比丘!此等有六處:〕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諸比丘!以此謂之六處。

[0004a11] 一二

[0004a11] 諸比丘!何為名色?〔諸比丘!〕受、想、思、觸、作意、以此謂之名;四 [P.4] 大種及四大種所造之色,以此謂之色。如是此名與此色,謂之名色。

[0004a13] 一三

[0004a13] 諸比丘!何為識?諸比丘!此等有六識身: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是。諸比丘!以此謂之識。

[0005a01] 一四

[0005a01] 諸比丘!何為行?諸比丘!此等有三行:身行、口行、心行是。諸比丘!以此謂之行。

[0005a03] 一五

[0005a03] 諸比丘!何為無明?諸比丘!無知於苦,無知於苦集,無知於苦滅,無知於趣苦滅之道,諸比丘!以此謂之無明。

[0005a05] 一六

[0005a05] 諸比丘!如是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如是全苦蘊之集。因無明之無餘、離貪滅,故行滅。因行滅,故識滅……。如是全苦蘊之滅。」

〔三〕第三 道跡

[0005a08]

[0005a08]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05a09]

[0005a09] 〔爾時,世尊以此宣說:〕「諸比丘!〔我〕為汝等,說邪道跡與正道跡。〔汝等〕諦聽,當善思念。我則宣說。」彼等諸比丘答世尊曰:「大德!唯然。」世尊以此宣說:

[0005a12]

[0005a12] 「諸比丘!所謂邪道跡者何耶?諸比丘!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如斯是全苦蘊之集。諸比丘!以此謂邪道跡。

[0005a14] [P.5]

[0005a14] 諸比丘!所謂正道跡者何耶?因無明之無餘、離貪滅,故行滅,因行滅故識滅……如斯是全苦蘊之滅。諸比丘!以此謂正道跡。」

〔四〕第四 毘婆尸

[0006a03]

[0006a03]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06a04]

[0006a04] 〔爾時。世尊以此宣說:〕「諸比丘!毘婆尸世尊、應供、正等覺者正覺之前,尚未成正覺,為菩薩時,於正念而思念:『此世間實陷於苦;生、老、衰、歿、再生,然又不知出離此苦,不知老死之〔出離〕。何時能知此苦之〔出離〕,老死之出離耶?』

[0006a08]

[0006a08] 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生是思念:『何故有老死?緣何有老死耶?』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生故有老死,緣生故有老死。』

[0006a10]

[0006a10] 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生是思念:『何故有生?緣何有生耶?』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有故有生,緣有而有生。』

[0006a12]

[0006a12] 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生是思念:『有何故而有有?緣何而有有耶?』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取故而有有,緣取而有有。』

[0006a14]

[0006a14] 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生是思念:『有何故有取?緣何而有取耶?』諸比 [P.6] 丘!爾時,毘婆尸菩薩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愛故而有取,緣愛而有取。』

[0007a02]

[0007a02] 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生是思念:『有何故有愛?緣何而有愛耶?』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受故而有愛,緣受而有愛。』

[0007a04]

[0007a04] 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生是思念:『有何故有受?緣何而有受耶?』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觸故而有受,緣觸而有受。』

[0007a06]

[0007a06] 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生是思念:『有何故有觸?緣何而有觸耶?』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六處故有觸,緣六處而有觸。』

[0007a08] 一〇

[0007a08] 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生是思念:『有何故有六處?緣何而有六處耶?』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名色故有六處,緣名色而有六處。』

[0007a11] 一一

[0007a11] 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生是思念:『有何故有名色?緣何而有名色耶?』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識故有名色,緣識而有名色。』

[0007a13] 一二

[0007a13] 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生是思念:『有何故有識?緣何而有識耶?』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行故有識,緣行而有識。』

[0008a01] [P.7] 一三

[0008a01] 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生是思念:『有何故有行?緣何而有行耶?』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無明故有行、緣無明而有行。』

[0008a03] 一四

[0008a03] 如是,緣無明有行、緣行而有識……如是此是全苦蘊之集。

[0008a04] 一五

[0008a04] 諸比丘!『是集、是集』,於是毘婆尸菩薩聞前所未聞之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生。

[0008a07] 一六

[0008a07] 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生是思念:『無何故無老死?何滅而老死滅耶?』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生故無老死,生滅乃老死滅。』

[0008a09] 一七

[0008a09] 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生是思念:『無何故無生?何滅乃生滅耶?』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有故無生、有滅乃生滅。』

[0008a11] 一八

[0008a11] 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生是思念:『無何故無有?何滅乃有滅耶?』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取故無有,取滅乃有滅。』

[0008a13] 一九

[0008a13] 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生是思念:『無何故無取?何滅乃取滅耶?』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愛故無取,愛滅乃取滅。』

[0009a01] [P.8] 二〇

[0009a01] 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生是思念:『無何故無愛?何滅乃愛滅耶?』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受故無愛,受滅乃愛滅。』

[0009a03] 二一

[0009a03] 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生是思念:『無何故無受?何滅乃受滅耶?』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觸故無受,觸滅乃受滅。』

[0009a05] 二二

[0009a05] 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生是思念:『無何故無觸?何滅乃觸滅耶?』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六處故無觸,六處滅乃觸滅。』

[0009a07] 二三

[0009a07] 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生是思念:『無何故無六處?何滅乃六處滅耶?』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名色故無六處,名色滅乃六處滅。』

[0009a10] 二四

[0009a10] 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生是思念:『無何故無名色?何滅乃名色滅耶?』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識故無名色,識滅乃名色滅。』

[0009a12] 二五

[0009a12] 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生是思念:『無何故無識?何滅乃識滅耶?』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行故無識,行滅乃識滅。』

[0009a14] [P.9] 二六

[0009a14] 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生是思念:『無何故無行?何滅乃行滅耶?』諸比丘!爾時毘婆尸菩薩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無明故無行,無明滅乃行滅。』

[0010a02] 二七

[0010a02] 如是,此無明滅乃行滅,行滅乃識滅……如是此全苦蘊滅。

[0010a03] 二八

[0010a03] 諸比丘!『是滅也、是滅也』,於是毘婆尸菩薩聞前所未聞之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生。」

[0010a05] 七佛之昭說,亦復如是。

〔五〕第五 尸棄

[0010a07] 諸比丘!尸棄世尊、應供、正等覺者〔正覺前,未成正覺,為菩薩時〕,……

〔六〕第六 毘舍浮

[0010a09] 諸比丘!毘舍浮世尊、應供、正等覺者〔正覺前,未成正覺,為菩薩時〕,……

〔七〕第七 拘留孫

[0010a11] 諸比丘!拘留孫世尊、應供、正等覺者〔正覺前,未成正覺,為菩薩時〕,……

〔八〕第八 拘那舍

[0010a13] 諸比丘!拘那舍世尊、應供、正等覺者〔正覺前,未成正覺,為菩薩時〕,……

〔九〕第九 迦葉

[0011a01] 諸比丘!迦葉世尊、應供、正等覺者〔正覺前,未成正覺,為菩薩時〕,……

〔一〇〕第十 大釋迦牟尼瞿曇

[P.10]

[0011a04]

[0011a04] 「諸比丘!我於正覺前,未成正覺,為菩薩時,正念以生是思念:『此世間實陷於苦:生、老、衰、歿、再生,然又不知此苦之出離,不知老死之〔出離〕。何時能知此苦之出離、老死之出離耶?』

[0011a07]

[0011a07]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何有故有老死?緣何而有老死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生故有老死,緣生而有老死。』

[0011a09] 四~一三

[0011a09]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念:『何有故有生?有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行,緣何而有行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無明故有行,緣無明乃有行。』

[0011a12] 一四

[0011a12] 如是,緣此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如是此是全苦蘊之集。

[0011a13] 一五

[0011a13] 諸比丘!『是集、是集』,我聞前所未聞之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生。

[0012a02] 一六

[0012a02]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無何故無老死,何滅乃老死滅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生故無老死,生滅乃老死滅。』

[0012a04] 一七~二六

[0012a04] 諸比丘!爾時,我作如是思念:『無何故無生,無有、取、愛、受、 [P.11] 觸、六處、名色、識、行,何滅乃行滅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無明故無行,無明滅乃行滅。』

[0012a07] 二七

[0012a07] 如是,此無明滅乃行滅,行滅乃識滅……如是此是全苦蘊滅。

[0012a08] 二八

[0012a08] 諸比丘!『是滅也、是滅』,於是毘婆尸菩薩未聞前所未聞之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生。」

[0012a11] 於此頌曰:

       法說及分別     道跡毘婆尸
       尸棄毘舍浮     拘留孫那含
       迦葉大釋迦     牟尼尊瞿曇

第二 食品

〔一一〕第一 食

[0013a05]

[0013a05]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0013a06]

[0013a06]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有此等四食,使有情或眾生存住,攝受為生。

[0013a07] 四食者何?或麤、或細之食,二是觸食,三是意思食,四是識食。諸比丘!此等四食使有情或眾生存住,攝受為生。

[0013a09]

[0013a09] 諸比丘!此等四食,以何為因、以何為集、以何為生、以何為起耶?此等四食 [P.12] 乃以愛為因、以愛為集、以愛為生、以愛為起。

[0013a11]

[0013a11] 諸比丘!此愛以何為因、以何為集、以何為生、以何為起耶?愛乃以受為因、以受為集、以受為生、以受為起。

[0013a13]

[0013a13] 諸比丘!此受以何為因、以何為集、以何為生、以何為起耶?受乃以觸為因、以觸為集、以觸為生、以觸為起。

[0014a01]

[0014a01] 諸比丘!此觸以何為因、以何為集、以何為生、以何為起耶?觸乃以六處為因、以六處為集、以六處為生、以六處為起。

[0014a03]

[0014a03] 諸比丘!此六處以何為因、以何為集、以何為生、以何為起耶?六處乃以名色為因、以名色為集、以名色為生、以名色為起。

[0014a05]

[0014a05] 諸比丘!此名色以何為因、以何為集、以何為生、以何為起耶?名色乃以識為因、以識為集、以識為生、以識為起。

[0014a07]

[0014a07] 諸比丘!此識以何為因、以何為集、以何為生、以何為起耶?識乃以行為因、以行為集、以行為生、以行為起。

[0014a09] 一〇

[0014a09] 諸比丘!此行以何為因、以何為集、以何為生、以何為起耶?行乃以無明為因、以無明為集、以無明為生、以無明為起。

[0014a11] 一一

[0014a11] 諸比丘!如是,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如是,此是全苦蘊之集。

[0014a12] 一二

[0014a12] 無明之無餘,離貪滅、乃行滅,行滅乃識滅……如是,此是全苦蘊滅。」

〔一二〕第二 破群那

[0014a14]

[0014a14]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爾時世尊曰:〕

[0015a01] [P.13]

[0015a01] 「諸比丘!有此等四食,使有情或眾生存住,攝受為生。四食者何耶?若麤若細食,二是觸食,三是意思食,四是識食。諸比丘!此等四食,使有情或眾生存住,攝受為生。」

[0015a04]

[0015a04] 如是說時,尊者牟犁破群那,以此白世尊曰:「大德!誰食識食耶?」

[0015a05] 世尊曰:「〔如是〕之問乃不正。我〔未言眾生或人〕『食』。我若言『食』者,則『大德!誰食耶?』之問為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對不如是言之我唯應問:『大德!何故有識食耶?』此為正問。然者其正答:『識食為未來之再有、再生之緣,因有識故有六處、緣六處而有觸。』」

[0015a09]

[0015a09] 「大德!誰者是觸耶?」

[0015a10] 世尊曰:「如是之問乃非正。我未言『觸』,我若言『觸』者,則『大德!誰觸耶?』之問為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對未如是言之我,唯應問:『大德!緣何有觸耶?』此乃正問。然其正答:『緣六處有觸,緣觸有受。』」

[0015a13]

[0015a13] 「大德!誰者感之耶?」

[0015a14] 世尊曰:「如是之問乃非正。我未言『感』,我若言『感』者,則:『大德!誰者感之耶?』之問為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對不如是言之我,唯應問:『大德!緣何有受耶?』此乃正問。然其正答:『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

[0016a03]

[0016a03] 「大德!誰者渴之耶?」

[0016a04] [P.14] 世尊曰:「如是之問乃非正。我未言『渴』,我若言『渴』者,則:『大德!誰者是渴之耶?』之問乃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對不如是言之我,唯應問:『大德!緣何有愛耶?』此乃正問。然其正答:『緣受有愛,緣愛有取。』」

[0016a07]

[0016a07] 「大德!誰者取著耶?」

[0016a08] 世尊曰:「如是之問乃非正。我未言『取著』,我若言『取著』者,則:『大德!誰者是取著耶?』之問乃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對不如是言之我,唯應問:『大德!緣何有取耶?』此乃正問。然其正答:『緣愛而有取,緣取而有有。』……

[0016a11] 如是此是全苦蘊之集。

[0016a12]

[0016a12] 破群那!六觸處之無餘,離貪滅者乃觸滅,觸滅乃受滅,受滅乃愛滅,愛滅乃取滅,取滅乃有滅,有滅乃生滅,生滅乃老死、愁、悲、苦憂、惱之滅。

[0016a14] 如是,此是全苦蘊之滅。」

〔一三〕第三 沙門婆羅門(之一)

[0017a02]

[0017a02]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17a03]

[0017a03] 〔世尊曰:〕「諸比丘!任何沙門、婆羅門,彼等不知老死、不知老死之集、不 [P.15] 知老死之滅、不知老死滅之道跡、不知生……不知有、不知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行、不知行之集、不知行之滅、不知行滅之道跡。諸比丘!彼等沙門、婆羅門者,即於沙門而非正沙門,於婆羅門而非正婆羅門。又彼尊者等,對沙門之義、或對婆羅門之義,於現在為非自知者,為非住入實證者。

[0017a08]

[0017a08] 諸比丘!任何沙門、婆羅門,彼等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滅、知老死滅之道跡、知生、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行、知行之集、知行之滅、知行滅之道跡。諸比丘!彼等沙門、婆羅門,於沙門為正沙門、於婆羅門為正婆羅門。彼尊者等,對沙門之義,與婆羅門之義,於現在為自知者,為住入實證者。」

〔一四〕第四 沙門婆羅門(之二)

[0017a13]

[0017a13]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17a14]

[0017a14]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任何沙門、婆羅門,彼等不知此等法、不知此等法之集、不知此等法之滅、不知趣此等法之道跡。〔彼等沙門、婆羅門,於沙門非正沙門,於婆羅門非正婆羅門……。〕

[0018a03]

[0018a03] 不知如何法?不知如何法之集?不知如何法之滅?不知如何法滅之道跡?

[0018a04]

[0018a04] 不知老死、不知老死之集、不知老死之滅、不知老死滅之道跡、不知生……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行。不知此等之諸法、不知此等諸法之集、不 [P.16] 知此等諸法之滅、不知此等諸法滅之道跡。

[0018a07]

[0018a07] 諸比丘!彼等沙門、婆羅門,於沙門為非正沙門、於婆羅門為非正婆羅門。彼尊者等,亦對沙門之義,或婆羅門之義,於現法不能自知、不能住入實證。

[0018a09]

[0018a09] 諸比丘!雖是何之沙門、婆羅門,知此等之法、知此等法之集、知此等法之滅、知此等法滅之道跡。彼等沙門、婆羅門,〔於沙門為正沙門、於婆羅門為正婆羅門……。〕

[0018a12]

[0018a12] 知如何法?知如何法之集?知如何法之滅?知如何趣法滅之道跡?

[0018a13]

[0018a13] 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滅、知趣老死滅之道跡……生、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行、知行之集、知行之滅、知趣行滅之道跡、知此等之諸法、知此等諸法之集、知此等諸法之滅、知趣此等諸法滅之道跡。

[0019a02]

[0019a02] 諸比丘!唯彼等沙門、婆羅門,於沙門為正沙門,於婆羅門為正婆羅門;彼尊者等亦對沙門之義、婆羅門之義,於現在自知,住入實證。」

〔一五〕第五 迦旃延

[0019a05]

[0019a05]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19a06] [P.17]

[0019a06] 爾時,尊者迦旃延來詣世尊處。詣已,禮拜世尊,坐於一面。

[0019a07]

[0019a07] 坐於一面之尊者迦旃延,白世尊曰:「大德!所謂正見、正見,大德!正見者何耶?」

[0019a09]

[0019a09] 「迦旃延!此世間多依止於有與無之兩〔極端〕。

[0019a10]

[0019a10] 迦旃延!依正慧以如實觀世間之集者、則此世間為非無者。迦旃延!依正慧以如實觀世間之滅者,則此世間為非有者。

[0019a12]

[0019a12] 迦旃延!此世間多為方便所囚、計、取著。聖弟子計使、取著於此心之依處,不囚於『予是我』,無著、無住,苦生則見生,苦滅則見滅,不惑不疑,無緣他事,是彼智生。迦旃延!如是乃正見。

[0020a01]

[0020a01] 迦旃延!說『一切為有』,此乃一極端。說『一切為無』,此乃第二極端。迦旃延!如來離此等之兩端,而依中道說法。

[0020a03]

[0020a03] 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如是為全苦蘊之集。

[0020a04] 因無明之無餘,離貪滅乃行滅,行滅乃識滅……如是則是全苦蘊之滅。」

[P.18] 〔一六〕第六 說法者

[0020a06]

[0020a06]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20a07]

[0020a07] 爾時,一比丘來詣世尊處。詣已,禮拜世尊,坐於一面。

[0020a08]

[0020a08] 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所謂說法者、說法者。說法者是何耶?」

[0020a09]

[0020a09] 〔世尊曰:〕「若比丘,為厭離老死、為離貪、為滅而說法者,彼得謂是說法比丘。

[0020a11]

[0020a11] 若比丘,為厭離老死、為離貪、為滅而行,彼得謂是行法隨順法之比丘。

[0020a12]

[0020a12] 若比丘,有厭離老死、離貪、滅、無取著解脫者,彼得謂是達現法涅槃之比丘。

[0020a14]

[0020a14] 若比丘,為生〔厭離、離貪、滅〕;若比丘,為有……,若比丘,為取……若比丘為愛……受、觸、六處、名色、識、行、無明之厭離、為離貪、為滅而說法者,彼得謂是說法比丘。

[0021a03]

[0021a03] 若比丘為厭離無明、為離貪、為滅而行,彼得謂是行法隨順法之比丘。

[0021a04]

[0021a04] 若比丘,有厭離無明、離貪、滅、無取著,解脫者,得謂是現法涅槃之比丘。」

〔一七〕第七 阿支羅

[0021a06]

[0021a06]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養餌所。

[P.19]

[0021a08]

[0021a08] 一時,世尊清晨,著衣持鉢,入王舍城行乞。

[0021a09]

[0021a09] 阿支羅迦葉,見世尊從遠處來,見已而走近世尊,近而與世尊俱相致問及交談、可記憶之語,而立於一面。

[0021a11]

[0021a11] 立於一面之阿支羅迦葉,白世尊言:「我等向尊者瞿曇以問瑣事,若蒙尊者瞿曇允諾,請答所問。」

[0021a13] 「迦葉!今乃非問之時,我等即將行入聚落。」

[0021a14]

[0021a14] 阿支羅迦葉,再白世尊言:「我等向尊者瞿曇以問瑣事,若尊者瞿曇允諾、請答所問。」

[0022a02] 「迦葉,今乃非問之時,我等將行入聚落。」

[0022a03]

[0022a03] 阿支羅迦葉三度如是曰……非問之時,我等將行入聚落。

[0022a04] 如是說時,阿支羅迦葉向世尊如是言:「非多,我等唯欲向尊者瞿曇稍問而已。」

[0022a05] 「迦葉!汝欲問者、即問之。」

[0022a07]

[0022a07] 「瞿曇!苦是自作耶?如何?」

[0022a08] 世尊曰:「迦葉!並不然!」

[0022a09]

[0022a09] 「瞿曇!苦是他作耶?如何?」

[0022a10] 世尊曰:「迦葉!並不然!」

[0022a11]

[0022a11] 「瞿曇!苦是自作而他作耶?」

[0022a12] 世尊曰:「迦葉!並不然!」

[0022a13] [P.20] 一〇

[0022a13] 「瞿曇!苦非自作、非他作、是無因生耶?如何?」

[0022a14] 世尊曰:「迦葉!並不然!」

[0023a01] 一一

[0023a01] 「瞿曇!苦是無耶?如何?」

[0023a02] 世尊曰:「迦葉!苦非無,迦葉!苦是有。」

[0023a03] 一二

[0023a03] 「然則,尊者瞿曇,不知苦,不見苦耶?」

[0023a04] 「迦葉!我非不知苦,非不見苦;迦葉!我知苦;迦葉!我見苦。」

[0023a05] 一三

[0023a05] 「『瞿曇!苦是自作耶?如何?』之問,沙門答云:『迦葉,不然。』『瞿曇!苦是他作耶?』如何?之問,沙門答云:『迦葉!並不然。』『瞿曇!苦是自作而他作耶?如何?』之間,沙門答云:『迦葉!並不然。』『瞿曇!苦是非自作、非他作、無因生耶?如何?』之問,沙門答云:『迦葉!並不然。』『瞿曇!苦是無,如何?』之問,沙門答云:『迦葉!苦非無、苦是有。』『然則,尊者瞿曇乃不知苦、不見苦耶?』之問,沙門答云:『迦葉!我非不知苦;迦葉!我非不見苦;迦葉!我知苦;迦葉!我見苦。』大德!世尊請以苦示我。大德!世尊請以苦說示於我。」

[0023a12] 一四

[0023a12] 「迦葉!如作者與受者是同一,汝先以苦是自作者,如是之所說者,是墮於常見者。

[0023a14] 迦葉!如作者與受者是相異,於受重壓者苦是他作者,如是之所說者,是墮於斷見者。

[0024a02] 一五

[0024a02] 迦葉!如來說:離此等兩極端之法。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如是則 [P.21] 為全苦蘊之集。由無明之無餘、離貪滅,乃行滅,由行滅乃識滅……如是則是全苦蘊之滅。」

[0024a06] 一六

[0024a06] 如是說時,阿支羅迦葉白世尊言:「大德!最殊勝;大德!最殊勝;大德!譬如能使倒者復起……如暗中持來燈火,有眼之士可以見物,世尊為說種種法。大德!我歸依世尊!歸依法與僧伽。大德!唯我欲於世尊之處出家,得具足戒。」

[0024a09] 一七

[0024a09] 「迦葉!曾為異學者,願於此法與律出家,欲受具足戒者,得經四月之別住試練後,欲作比丘,方可出家,使受具足戒成為比丘。雖然,我亦知人之有差別。」

[0024a11] 一八

[0024a11] 「大德!若曾為異學者,若願於此法與律出家,而欲受具足戒者,須四月別住,經四月別住之試練後,欲作比丘者,可使出家,使受具足戒成為比丘,則我願別住四年,經四年別住之試練後,出家為比丘,使受具足戒成為比丘。」

[0024a14] 一九

[0024a14] 如是,阿支羅迦葉於世尊之處得出家,受具足戒。

[0025a02] 二〇

[0025a02] 尊者迦葉,受具足戒不久、獨退居、不放逸、精勤、住於專注,不久以正良 [P.22] 家之子,出家而為無家,對無上之究竟梵行,於現法自知,入住實證,知生已盡,梵行已成,應作已作,更不來此再生。

[0025a05] 二一

[0025a05] 如是,尊者迦葉,成為一阿羅漢。

〔一八〕第八 玷牟留

[0025a07]

[0025a07]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25a08]

[0025a08] 爾時,遊方者玷牟留來詣世尊處。詣已,與世尊俱相致問及交談可記憶之語,而坐於一面。

[0025a10]

[0025a10] 坐於一面之遊方者玷牟留,白世尊言:「瞿曇!苦樂是自作耶?如何?」

[0025a11] 世尊曰:「玷牟留!並不然。」

[0025a12]

[0025a12] 「瞿曇!苦樂是他作耶?如何?」

[0025a13] 世尊曰:「玷牟留!並不然。」

[0025a14]

[0025a14] 「瞿曇!苦樂是自作而他作耶?如何?」

[0026a01] 世尊曰:「玷牟留!並不然。」

[0026a02]

[0026a02] 「瞿曇!苦樂乃非自作、非他作、是無因生耶?如何?」

[0026a03] 世尊曰:「玷牟留!並不然。」

[0026a04]

[0026a04] 「瞿曇!苦樂是無耶?如何?」

[0026a05]

[0026a05] 「玷牟留!苦樂是非無;玷牟留!苦樂是有。」

[0026a06] 「然則,尊者瞿曇不知、不見苦樂耶?」

[0026a07]

[0026a07] 「玷牟留!我非不知、不見苦樂;玷牟留!我知苦樂;玷牟留!我見苦樂。」

[0026a08] [P.23] 一〇

[0026a08] 「『瞿曇!苦樂是自作耶?如何?』之問,沙門云:『玷牟留!並不然。』『瞿曇!苦樂是自作、他作耶?如何?』之問,沙門云:『玷牟留!並不然。』『瞿曇!苦樂是非自作、非他作、是無因生耶?如何?』之問,沙門云:『玷牟留!並不然。』『瞿曇!苦樂是無耶?如何?』之問,沙門云:『玷牟留!苦樂是非無;玷牟留!苦樂是有。』『然則大德!瞿曇是不知苦樂、不見苦樂耶?』之問,沙門云:『玷牟留!我非不知苦樂、不見苦樂。玷牟留!我知、見苦樂。』尊者瞿曇!請為我說示苦樂;尊者瞿曇!請為我說示苦樂。」

[0027a01] 一一

[0027a01] 「如『受與感者是同一』,玷牟留!如汝先所云:『苦樂是自作。』我不如是言。

[0027a02] 一二

[0027a02] 如『受與感者是相異』,玷牟留!如受重壓者:『苦樂是他作。』我不如是言。

[0027a03] 一三

[0027a03] 玷牟留!離此等之兩極端,如來依中道說法。

[0027a04] 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如是則為全苦蘊之集。由無明無餘、離貪滅,乃行滅,由行滅乃識滅……如是此是全苦蘊滅。」

[0027a06] 一四

[0027a06] 如是言時,遊方者玷牟留白世尊言:「瞿曇!是最殊勝……我歸依世尊,歸依法與比丘僧。大德!請攝受我,今日以後,終身歸依為優婆塞。」

〔一九〕第九 愚與賢

[0027a09]

[0027a09]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27a10]

[0027a10] 世尊曰:「諸比丘!被無明所覆、渴愛所繫之愚夫,生如是之身,依此身與外 [P.24] 之名色,如是依此二者,有觸、六觸處。愚夫於此等之〔六〕,若依其一,經驗所觸之苦樂。

[0027a13]

[0027a13] 諸比丘!有被無明所覆、渴愛所繫之賢者,生如是之身,依此身與外之名色,依如是此二者,有觸、六觸處。賢者對此等之〔六〕、若依其一,經驗所觸之苦樂。

[0028a01]

[0028a01] 諸比丘!然而,賢者與愚者有如何之差別?其差別、差異如何耶?」

[0028a02]

[0028a02] 「大德!對我等,法乃以世尊為根,以世尊為導者,以世尊為所依。善哉!大德!請述此等語之意義,諸比丘聞世尊之語已,當受持奉行。」

[0028a04]

[0028a04] 「諸比丘!再當諦聽,當善思念,我則為說。」

[0028a05] 彼諸比丘答世尊曰:「大德!唯然。」

[0028a06]

[0028a06] 世尊曰:「諸比丘!唯愚夫被無明所覆、渴愛所繫以生此身。在愚夫不斷無明、不盡渴愛。所以者何?諸比丘!愚夫不行梵行,實乃不行苦之滅。然而,愚夫身壞命終後,還再生身;彼生身故,則不得解脫生、老、死、愁、悲、苦、憂、惱,所以我說由苦不能解脫。

[0028a10]

[0028a10] 諸比丘!唯賢者,被無明所覆、渴愛所繫以生此身。然而,有賢者斷彼無明、盡其渴愛。所以者何?諸比丘!賢者行梵行,實乃行苦之滅。然而,賢者身壞〔命 [P.25] 終後〕,不再生身。彼不生身故,則解脫生、老死、愁、悲、苦、憂,惱。所以我說由苦而解脫也。

[0028a14]

[0028a14] 諸比丘!賢者與愚者有此之別、有此差異、有此差別。此即梵行住者。」

〔二〇〕第十 緣

[0029a02]

[0029a02]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29a03]

[0029a03] 世尊曰:「諸比丘!我為汝等說緣起及緣生之法,汝等諦聽,當善思念,我則為說」。

[0029a05] 彼諸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唯然。」世尊曰:

[0029a06]

[0029a06] 「諸比丘!何為緣起耶?諸比丘!緣生而有老死。如來出世,或如來不出世,此事之決定、法定性、法已確立,即是相依性。如來證於此,知於此。證於此、知於此,而予以教示宣佈,詳說、開顯,分別以明示,然而即謂:『汝等,且看!』

[0029a09]

[0029a09] 諸比丘!緣生而有老死。諸比丘!緣有而有生。諸比丘!緣取而有有。諸比丘!緣愛而有取。諸比丘!緣受而有愛。諸比丘!緣觸而有受。諸比丘!緣六處而有觸。諸比丘!緣名色而有六處。諸比丘!緣識而有名色。諸比丘!緣行而有識。諸比丘!緣無明而有行。如來出世、或不出世,此事之決定、法定性、法已確立,即相依性。 [P.26] 如來證知。此已證知而予以教示宣佈,詳說、開顯、分別以明示,然而即謂:『汝等,且看!』

[0030a01]

[0030a01] 諸比丘!緣無明而有行。諸比丘!於此有如不虛妄性、不異如性、相依性者,諸比丘!此謂之緣起。

[0030a03]

[0030a03] 諸比丘!何為緣生之法耶?諸比丘!老死是無常、有為、緣生、滅盡之法,敗壞之法,離貪之法,滅法。

[0030a05]

[0030a05] 諸比丘!生是無常、有為、緣生、滅盡之法、敗壞之法、離貪之法、滅法。

[0030a06]

[0030a06] 諸比丘!有是無常、有為、緣生、滅盡之法、敗壞之法、離貪之法、滅法。

[0030a07] 九~一六

[0030a07] 諸比丘!取為……諸比丘!愛為……諸比丘!受為……諸比丘!觸是……諸比丘!六處是……諸比丘!名色是……諸比丘!識是……諸比丘!行是……。

[0030a10] 一七

[0030a10] 諸比丘!無明是無常、有為、緣生、滅盡之法、離貪之法、滅法。諸比丘!此等謂之緣生法。

[0030a12] 一八

[0030a12] 諸比丘!聖弟子對此緣起及緣生之法,以正慧如實善見故,彼憶起宿世,即:『我於過去世有耶?我於過去世無耶?何故於過去世有耶?於過去如何有耶?於過去世如何有耶?如何而有耶?』

[0031a01] 一九

[0031a01] 〔彼聖弟子,〕馳思未來:即:『我於未來世有耶?於未來世無耶?何故於 [P.27] 未來世有耶?如何於未來世有耶?我於未來世何有?如何而有之耶?』

[0031a03] 二〇

[0031a03] 〔又聖弟子〕,於今之現世就已有惑。即:『有我耶?無我耶?何故有我耶?如何有我耶?此眾生來自何處耶?彼將赴何處耶?』不知其理。

[0031a05] 二一

[0031a05] 所以者何?諸比丘!聖弟子如實對此緣起及此等緣生之法,以正慧善見故。」

[0031a07] 此頌曰:

       食與破群那     沙門婆羅門
       迦旃延法說     支羅玷牟留
       對愚之賢者     第十則為緣

第三 十力品

〔二一〕第一 十力(之一)

[0032a01]

[0032a01]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32a02]

[0032a02] 世尊宣曰:「諸比丘!如來具足十力,具足四無所畏,示知牛王之事,於眾中作獅子吼,轉梵輪,濟度眾生。

[0032a04] [P.28] 〔所謂〕:色如是如是,色之集如是如是,色之滅如是如是;受如是如是,受之集如是如是,受之滅如是如是;想如是如是,想之集如是如是,想之滅如是如是;行如是如是,行之集如是如是,行之滅如是如是;識如是如是,識之集如是如是,識之滅如是如是。

[0032a08] 此有時即彼有,此生時即彼生。此無時即彼無,此滅時即彼滅。

[0032a09]

[0032a09] 即緣無明有行,緣行有識……如是此是全苦蘊之集。

[0032a10]

[0032a10] 依無明之無餘,依離貪滅乃行滅,依行滅乃識滅……如是此為全苦蘊之滅。」

〔二二〕第二 十力(之二)

[0032a12]

[0032a12]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32a13] 二~四

[0032a13]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如來具足十力……如是此是全苦蘊之滅。

[0032a14]

[0032a14] 諸比丘!如是,由我善說於法,明確開顯說示斷紐。

[0033a01]

[0033a01] 諸比丘!如是,由我善說,明確開顯說示斷紐之法,使良家之子,依信而出家具足修行精進,又於身體皮膚與腱與骨,殘餘,血肉枯竭,依人之勇猛、人之精進、人之精勤,應達未達者,則不捨離精進。

[0033a04] [P.29]

[0033a04] 諸比丘!所以者何?懈怠者住於苦,被惡不善法所覆,使大利衰微。諸比丘!精勤者住於樂,遠離惡不善法,使大利滿足。

[0033a06]

[0033a06] 諸比丘!依劣則無能達於第一者。諸比丘!依第一則能達第一。諸比丘!師現前即以此梵行為第一者。諸比丘!為使未達者能達,未得者能得,未實證者能實證,實當應精勤。

[0033a09]

[0033a09] 如是,此我等之出家不為空,有果,有果報。依此我等受用衣服、飲食、臥具、病藥資具。此等雖為卑下之物,然於我等為大果、大利。

[0033a11] 一〇

[0033a11] 諸比丘!汝等即當如是學。諸比丘!唯依觀於自利、行不放逸具足。諸比丘!唯依觀於他利,行不放逸具足。諸比丘!唯依觀於俱利、行不放逸具足。」

〔二三〕第三 緣

[0033a14]

[0033a14]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34a01]

[0034a01]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我依知、見說漏之滅盡,非不知、不見而說。

[0034a02]

[0034a02] 諸比丘!如何知、如何見為漏之滅盡耶?色如是如是,色之集如是如是,色之滅如是如是;受如是如是……想如是如是;行如是如是;識如是如是,識之集如是如是,識之滅如是如是。諸比丘!如是知、如是見,為漏之滅盡。

[0034a05] [P.30]

[0034a05] 諸比丘!滅盡之時,我說於滅之智為有緣而非無緣。

[0034a06]

[0034a06] 諸比丘!何為滅智之緣耶?當謂『是解脫。』諸比丘!我說解脫是有緣而非無緣。

[0034a08]

[0034a08] 諸比丘!何為解脫之緣耶?當謂『是離貪。』諸比丘!我說離貪是有緣而非無緣。

[0034a10]

[0034a10] 諸比丘!何為離貪之緣耶?當謂『是厭離。』諸比丘!我說厭離是有緣而非無緣。

[0034a12]

[0034a12] 諸比丘!何為厭離之緣耶?當謂『是如實知見。』諸比丘!我說如實知見是有緣而非無緣。

[0034a14]

[0034a14] 諸比丘!何為如實知見之緣耶?當謂『是三摩地。』諸比丘!我說三摩地是有緣而非無緣。

[0035a02] 一〇

[0035a02] 諸比丘!何為三摩地之緣耶?當謂『是樂。』諸比丘!我說樂是有緣而非無後。

[0035a04] 一一

[0035a04] 諸比丘!何為樂之緣耶?當謂『是輕安。』諸比丘!我說輕安是有緣而非無緣。

[0035a06] 一二

[0035a06] 諸比丘!何為輕安之緣耶?當謂『是喜。』諸比丘!我說喜是有緣而非無緣。

[0035a07] 一三

[0035a07] 諸比丘!何為喜之緣耶?當謂『是悅。』諸比丘!我說悅是有緣而非無緣。

[0035a08] 一四

[0035a08] 諸比丘!何為悅之緣耶?當謂『是信。』諸比丘!我說信是有緣而非無緣。

[0035a09] [P.31] 一五

[0035a09] 諸比丘!何為信之緣耶?當謂『是苦。』諸比丘!我說苦是有緣而非無緣。

[0035a10] 一六

[0035a10] 諸比丘!何為苦之緣耶?當謂『是生。』諸比丘!我說生是有緣而非無緣。

[0035a11] 一七

[0035a11] 諸比丘!何為生之緣耶?當謂『是有。』諸比丘!我說有是有緣而非無緣。

[0035a12] 一八

[0035a12] 諸比丘!何為有之緣耶?當謂『是取。』諸比丘!我說取是有緣而非無緣。

[0035a13] 一九

[0035a13] 諸比丘!何為取之緣耶?當謂『是愛。』諸比丘!我說愛是有緣而非無緣。

[0035a14] 二〇~二五

[0035a14] 諸比丘!何為愛之緣耶?當謂『是受。』……當謂『是觸』……當謂『是六處。』……當謂『是名。』……當謂『是識。』……當謂『是行。』諸比丘!我說行是有緣而非無緣。

[0036a03] 二六

[0036a03] 諸比丘!何為行之緣耶?當謂:『是無明。』

[0036a04] 諸比丘!如是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緣識而有名色,緣名色而有六處,緣六處而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緣愛而有取,緣取而有有,緣有而有生,緣生而有苦,緣苦而有信,緣信而有悅,緣悅而有喜,緣喜而有輕安,緣輕安而有樂,緣樂而有三摩地,緣三摩地而有如實知見,緣如實知見而有厭離,緣厭離而有 [P.32] 離貪,緣離貪而有解脫,緣解脫於滅有智。

[0036a09] 二七

[0036a09] 諸比丘!譬如天降雨於山頂,落大粒時,其水轉向低處、充滿山側之洞穴、罅、隙、壑,充滿山側之洞穴、罅、隙、壑,更充滿小池,充滿小池更充滿大池,充滿大池更充滿小河,充滿小河更充滿大河,充滿大河,繼而充之於海,大海。

[0036a12] 二八

[0036a12] 諸比丘!同於此者,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緣識而有名色,緣名色而有六處,緣六處而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緣愛而有取,緣取而有有,緣有而有生,緣生而有苦,緣苦而有信,緣信而有悅,緣悅而有喜,緣喜而有輕安,緣輕安而有樂,緣樂而有三摩地,緣三摩地而有如實知見,緣如實知見而有厭離,緣厭離而有離貪,緣離貪而有解脫,緣解脫而有滅智。」

〔二四〕第四 異學

[0037a04]

[0037a04]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

[0037a06]

[0037a06] 爾時,尊者舍利弗清晨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

[0037a07]

[0037a07] 時,尊者舍利弗生此思念:「至王舍城乞食,為時尚早,我寧往詣異學遊方者之園。」

[0037a09] [P.33]

[0037a09] 爾時,尊者舍利弗則行近異學遊方者之園。近彼等異學遊方者,與之相互致問,交談可記憶之語後,坐於一面。

[0037a11] 向坐於一面之尊者舍利弗,彼等異學遊方者作如是言曰:

[0037a12]

[0037a12] 「友,舍利弗!有業論者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自作。』友,舍利弗!又有業論者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他作。』友,舍利弗!又有業論者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自作、亦他作。』友,舍利弗!又有業論者沙門、婆羅門說示:『苦非自作、亦非他作、乃無因生也。』

[0038a02]

[0038a02] 友,舍利弗!於此沙門瞿曇是如何說?作如何語耶?若我等答沙門瞿曇之所說,應如何說示耶?我等不可依無實而對沙門瞿曇有所毀謗。我等將說示法隨順法,任何說隨順說之同學將不往於難詰處。」

[0038a05]

[0038a05] 「友!世尊云:『苦乃由緣生。依何而成耶?依觸而成。』唯世尊作如是之所說,對世尊,無以無實而予謗毀,我等說示法隨順法,任何人之同學說隨順說者,不往於難詰處。

[0038a08]

[0038a08] 友!然而,業論者說示:『苦是自作。』沙門、婆羅門亦云:『緣觸而有苦。』業論者說示:『苦是他作。』沙門、婆羅門亦云:『緣觸而有苦。』又業論者說示:『苦是自作、他作。』沙門、婆羅門亦云:『緣觸而有苦。』又業論者說示:『苦 [P.34] 非自作非他作、是無因生。』沙門、婆羅門亦云:『緣觸而有苦也。』

[0038a12]

[0038a12] 友!業論者說示:『苦為自作。』沙門、婆羅門,實者『不依觸而得經驗』,彼不知此理。又業論者說示:『苦是他作。』沙門、婆羅門,實者『不依觸而得經驗』,彼不知此。又業論者說示:『苦是自作亦他作。』沙門、婆羅門,實者『不依觸而得經驗』,彼不知此理。又業論者說示:『苦非自作亦非他作,乃無因生。』沙門婆羅門,實者『不依觸而得經驗』,彼不知此理。」

[0039a04] 一〇

[0039a04] 尊者阿難聞尊者舍利弗與彼等異學遊方者之論議。

[0039a05] 一一

[0039a05] 爾時,尊者阿難至王舍城乞食,由乞食還,食後來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0039a07] 坐於一面之尊者阿難,悉將尊者舍利弗與彼等異學遊方者之論議,以告世尊。

[0039a08] 一二

[0039a08] 「善哉!善哉!阿難!如舍利弗之正當說示,予說示。阿難!『苦是緣生』,此乃我之所告。緣何如是耶?是依觸。如是乃我所說者。無以無實謗我,任何人之同學說隨順說者、不往於難詰處。

[0039a11] 一三

[0039a11] 然則阿難!業論者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自作』亦云:『緣觸而有苦』…… [P.35] 業論者沙門、婆羅說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為無因生。』亦云:『緣觸而有苦』。

[0039a13] 一四

[0039a13] 然則阿難!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自作。』實者『不依於觸而無苦之經驗』,彼不知於此處。……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非自作、非他作、乃無因生。』實者『不依於觸而不得經驗』,彼實不知於此處。

[0040a02] 一五

[0040a02] 阿難!爾時,我住王舍城竹林栗鼠養餌所。

[0040a03] 一六

[0040a03] 阿難!爾時,我清晨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

[0040a04] 一七

[0040a04] 阿難!當時我生是思念:『行至王舍城乞食,為時尚早,我何不先詣異學遊方者之園。』

[0040a06] 一八

[0040a06] 阿難!爾時,我來異學遊方者之園。至已,與彼等異學遊方者俱相致問、交談問候,可記憶之語後,坐於一面。

[0040a08] 阿難!彼等異學遊方者,對坐於一面之我作如是言曰:

[0040a09] 一九

[0040a09] 『友,瞿曇!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有說示:「苦為自作。」友,瞿曇!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有說示:「苦為他作。」友,瞿曇!又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有說示:「苦是自作、他作。」友,瞿曇!又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有說示:「苦非自作、亦非他作、乃無因生。」

[0040a13] 二〇

[0040a13] 於此尊者瞿曇作如何說?作如何語耶?若我等答尊者瞿曇之所說,應如何說 [P.36] 示耶?不可或有無實、毀謗尊者瞿曇。我等說示法隨順法。任何人之同學說隨順說者,不往於難詰處。』

[0041a02] 二一

[0041a02] 阿難!如是云耶?我對彼等異學遊方者作如是言:『友!我說:「苦是由緣生。緣何而成耶?是緣觸。如是唯我之所說,無以無實謗我,說示法隨順法,任何人之同學說隨順說者,則不往於難詰處。」

[0041a05] 二二

[0041a05] 然則友!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為自作」亦云:「緣觸而有苦」……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為非自作、非他作、無因生。」亦云:「緣觸而有苦。」

[0041a08] 二三

[0041a08] 友!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為自作」,「不依於觸、不得經驗」,彼實不知於此處。……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無因生」,「不依於觸,即不得經驗」,彼實不知於此處。』

[0041a11] 二四

[0041a11] 『大德!是稀有!大德!是未曾有!實於一句之中不能道盡一切之義。大德!若對此義予詳說,將更見甚深、深遠者。』

[0041a13] 二五

[0041a13] 然者,阿難!於此,汝為顯示之!」

[0042a01] 二六

[0042a01] 「大德!若向我如是問:『友,阿難!老死之因是如何?集是如何?生是如何?起是如何?』我對如是問,則如是說示:『友!老死乃以生為因、以生為集、以生為生、以生為起也。』大德!我對如是為問,則作如是說。

[0042a04] [P.37] 二七

[0042a04] 大德!若對我作如是問:『友!阿難!生之因是如何?集是如何?生是如何?起是如何?』大德!我對如是問,則如是說示:『友!生乃以有為因、以有為集、以有為生、以有為起也。』大德!我對如是問則為如是說。

[0042a07] 二八

[0042a07] 大德!若對我作如是問:『友!阿難!有之因是如何?集是如何?生是如何?起是如何?』大德!我對如是問,則如是說示:『友!有乃以取為因、以取為集、以取為生、以取為起。』大德!我對如是問,則作如是說。

[0042a10] 二九~三一

[0042a10] 大德!若對我作如是問:『友!取之因是如何?……友!愛之因是如何?……友!受之因是如何?……』大德!若對我如是問:『友!阿難!觸之因是如何?集是如何?生是如何?起是如何?』大德!我對如是問,則作如是說示:『友!觸以六處為因、以六處為集、以六處為生、以六處為起。』『友!由六觸處之無餘,依離貪滅,乃觸滅,觸滅乃受滅,受滅乃愛滅,愛滅乃取滅,取滅乃有滅,有滅乃生滅,生滅乃老死、愁、悲、苦、憂、惱滅。如是乃全苦蘊之滅。』大德!我對如是問,則作如是說。」

〔二五〕第五 浮彌

[0043a04]

[0043a04]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43a06]

[0043a06] 爾時,尊者浮彌於日暮自宴坐起,來詣尊者舍利弗之處。詣已,與尊者舍利弗 [P.38] 俱相致問,交談問候及可記憶之語後,坐於一面。

[0043a08] 坐於一面之尊者浮彌,向尊者舍利弗作如是言:

[0043a09]

[0043a09] 「友!舍利弗!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有說示:『苦樂是自作。』友!舍利弗!又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有說示:『苦樂是他作。』友!舍利弗!又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有說示:『苦樂是自作而他作。』友!舍利弗!又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有說示:『苦樂是非自作,非他作,乃無因生。』

[0043a13]

[0043a13] 友!舍利弗!於此世尊作如何說?作如何語耶?若我等應答世尊之所說,則應如何說示耶?不應以無實誹謗世尊。我等說示法隨順法。任何人之同學說隨順說者,不往於難詰處。」

[0044a02]

[0044a02] 「友!世尊說:『苦樂是緣生。』依何而生耶?依觸乃有苦樂,如是世尊之所說,因無以無實,不可謗世尊,說示法隨順法,任何人之同學說隨順說者,則不住於難詰處。

[0044a05]

[0044a05] 然則,友!彼等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樂是自作。』亦云:『緣觸乃有苦樂。』……彼等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樂為非自作、非他作、為無因生。』亦云:『緣觸乃有苦樂。』

[0044a08] [P.39]

[0044a08] 友!彼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樂為自作』,『不依觸無有經驗』,彼實不知此處……彼等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樂為非自作、非他作、無因生』,『不依觸無經驗』,彼實不知此處。」

[0044a12]

[0044a12] 時,尊者阿難,聞尊者舍利弗與尊者浮彌之此論議。

[0044a13]

[0044a13] 爾時,尊者阿難來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0044a14] 坐於一方之阿難,將尊者舍利弗與尊者浮彌之論議,悉奉白世尊。

[0045a01] 一〇

[0045a01] 「善哉,善哉!阿難!說示如舍利弗者是正說示。阿難!是即:『苦樂是緣生。』是我所說。『緣何如是?是緣觸也。』如是乃我所說者,無有無實謗我,任何人之同學說隨順說者,不往於難詰處。

[0045a04] 一一

[0045a04] 然則阿難!彼等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樂是自作。』亦云:『緣觸有苦樂。』……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樂是非自作、非他作、無因生。』亦云:『緣觸而有苦樂。』

[0045a07] 一二

[0045a07] 若然,阿難!彼等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樂是自作』,『不依觸、無苦樂經驗』,彼實不知此處。……彼等業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樂是非自作、亦非他作、是無因生』,『不依觸、無苦樂經驗』,彼實不知此處。

[0045a10] [P.40] 一三

[0045a10] 阿難!於身以身思為因,生內之苦樂。阿難!於語以語思為因,生內之苦樂。阿難!於意以意思為因,生內之苦樂。

[0045a12] 一四

[0045a12] 阿難!緣無明,以自身行,緣此生內之苦樂。阿難!緣無明,以為他身行,緣此生內之苦樂。阿難!正心為身行,緣此生內之苦樂。阿難!非正心為身行,緣此生內之苦樂。

[0046a01] 一五

[0046a01] 阿難!為自語行,緣此而生內之苦樂。阿難!為他語行,緣此而生內之苦樂。

[0046a02] 一六

[0046a02] 阿難!正心……阿難、非正心為語行,緣此而生內之苦樂。

[0046a03] 一七

[0046a03] 阿難!為自意行,緣此而生內苦樂。阿難!為他意行,緣此而生內之苦樂。

[0046a04] 一八

[0046a04] 阿難!正心……阿難!非正心,為意行,緣此而生苦樂。

[0046a05] 一九

[0046a05] 阿難!於此等諸法,不生無明。阿難!由無明之無餘、離貪、滅,無有其身緣此而生內之苦樂。無有其語緣此而生內之苦樂。無有其意緣此而生內之苦樂。緣 [P.41] 此而生內之苦樂,無其田(無生起之餘地)、無其事、無其理、無其論事。」

〔二六〕第六 優波摩那

[0046a09]

[0046a09]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46a10]

[0046a10] 爾時,尊者優波摩那來詣世尊之處。詣已,敬禮世尊,坐於一面。

[0046a11] 坐於一面之尊者優波摩那,向世尊作是言曰:

[0046a12]

[0046a12] 「大德!有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自作。大德!又有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他作。大德!又有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自作亦他作。大德!又有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無因生。

[0047a01]

[0047a01] 大德!於此,世尊是作如何說?如何語耶?若我等答世尊之所說,應如何說示耶?不可無實謗世尊。我等說示法隨順法。任何人之同學說隨順說者,將不往於難詰處。」

[0047a04]

[0047a04] 「優波摩那!我說:『苦是緣生。』『依何而成耶?依觸而有苦。』如是是我所說,無有因無實謗我,說示法隨順法,任何人之同學說隨順說者,則不往於難詰處。

[0047a06]

[0047a06] 然則優波摩那!彼等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自作。』亦云:『緣觸有苦。』……彼等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是無因生。』亦云:『緣觸而有苦。』

[0047a09] [P.42]

[0047a09] 然則優波摩那!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自作』,『不依觸、無得經驗』,彼實不知此處。……沙門婆羅門說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無因生』,『不依觸無得經驗』,彼實不知此處。」

〔二七〕第七 緣

[0047a13]

[0047a13]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47a14]

[0047a14]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如是,此為全苦蘊之集。

[0048a02]

[0048a02] 諸比丘!何為老死耶?於各種眾生之類,各種眾生之老衰、衰耄、朽敗、白髮、皺皮、壽命之頹敗、諸根之耄熟,此謂之老。於各種眾生之部類,各種眾生之歿、滅、破壞、死、破滅、諸蘊之破壞、遺骸之放棄,此謂之死。如是此之老與此之死,諸比丘!此謂之老死。

[0048a06]

[0048a06] 由生之集,而有老死之生起。由生滅,而有老死滅,唯此八支聖道,是趣老死滅之道跡。即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0048a08]

[0048a08] 諸比丘!生者何耶?……

[0048a09]

[0048a09] 諸比丘!有者何耶?……

[0048a10]

[0048a10] 諸比丘!取者何耶?……

[0048a11] [P.43]

[0048a11] 諸比丘!愛者何耶?……

[0048a12]

[0048a12] 諸比丘!受者何耶?……

[0048a13] 一〇

[0048a13] 諸比丘!觸者何耶?……

[0048a14] 一一

[0048a14] 諸比丘!六處者何耶?……

[0049a01] 一二

[0049a01] 諸比丘!名色者何耶?……

[0049a02] 一三

[0049a02] 諸比丘!識者何耶?……

[0049a03] 一四

[0049a03] 諸比丘!行者何耶?諸比丘!有此等三行:〔即〕身行、語行、心行。諸比丘!此等謂之行。

[0049a05] 由無明之集,而有行之生起;由無明之滅,而有行之滅。唯此八支聖道,乃趣行滅之道跡。即正見……正定。

[0049a07] 一五

[0049a07] 諸比丘!聖弟子知如是之緣,知如是之緣起,知如是之緣滅,知趣如是緣滅之道跡。諸比丘!此等聖弟子謂達見,亦云達見,謂達此正法,謂見此正法,謂具足學智,謂具足學明,謂入於法流,謂聖明達慧,亦謂建立不死之扉。」

〔二八〕第八 比丘

[0049a11]

[0049a11]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49a12]

[0049a12] 爾時,世尊曰:

[0049a13]

[0049a13]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滅、知趣老死滅之道跡。……

[0050a01]

[0050a01] 知生,……

[0050a02]

[0050a02] 知有,……

[0050a03]

[0050a03] 知取,……

[0050a04] [P.44]

[0050a04] 知愛,……

[0050a05]

[0050a05] 知受,……

[0050a06]

[0050a06] 知觸,……

[0050a07] 一〇

[0050a07] 知六處,……

[0050a08] 一一

[0050a08] 知名色,……

[0050a09] 一二

[0050a09] 知識,……

[0050a10] 一三

[0050a10] 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滅、知趣行滅之道跡。

[0050a11] 一四

[0050a11] 諸比丘!老死者何耶?於各種眾生之類,各種眾生之老衰、衰耄、朽敗、白髮、皺皮、壽命之頹敗、諸根之耄熟,此謂之老。於各種眾生之部類,各種眾生之歿、滅、破壞、死、破滅、諸蘊之破壞、遺骸之放棄,此謂之死。如是此之老與此之死,諸比丘!此謂之老死。

[0051a01] 一五

[0051a01] 由生之集,而有老死之生起,由生之滅,而有老死之滅。唯此八支聖道,乃趣老死滅之道跡。即:正見……正定。

[0051a03] 一六~二四

[0051a03] 諸比丘!生者何耶?……諸比丘!有者何耶?……諸比丘!取者何耶?……諸比丘!愛者何耶?受、觸、六處、名色、識者何耶?……

[0051a05] 二五

[0051a05] 諸比丘!行者何耶?諸比丘!有此等之三行。即:身行、語行、心行是。諸比丘!此等謂之行。

[0051a07] 由無明之集,而有行之生起,由無明之滅、而有行之滅。唯此八支聖道,乃趣行滅之道跡。即:正見……正定是。

[0051a09] 二六

[0051a09] 諸比丘!有比丘,知如是之老死、知如是老死之集、知如是老死之滅、知如是趣老死滅之道跡。

[0051a11] 二七~三六

[0051a11] 知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行,知行之集、 [P.45] 知行之滅、知如是趣行滅之道跡。

[0051a13] 三七

[0051a13] 諸比丘!對此,比丘謂之達見,亦云達見、達此正法、見此正法、具足學明、入於法流、聖明達慧,建立不死之扉。」

〔二九〕第九 沙門婆羅門(之一)

[0052a02]

[0052a02]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52a04] 二~一二

[0052a04]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如何沙門或婆羅門,不知老死、不知老死之集、不知老死之滅、不知趣老死滅之道跡。……不知是生……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不知行,不知行之集、不知行之滅、不知趣行滅之道跡。

[0052a07] 一三

[0052a07] 諸比丘!不知此等之彼等沙門或婆羅門,於沙門非正沙門、於婆羅門非正婆羅門。又彼尊者等對沙門之義,或婆羅門之義,於現法自知,非入實證而住者。

[0052a10] 一四~二四

[0052a10] 諸比丘!如何沙門、或婆羅門,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滅、知趣老死滅之道跡、知生……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行,知行之 [P.46] 集、知行之滅、知趣行滅之道跡。

[0052a13] 二五

[0052a13] 諸比丘!知此等之彼等沙門或婆羅門,於沙門是正沙門,於婆羅門是正婆羅門。彼尊者等對沙門之義、與婆羅門之義、於現法得自知入實證而住者。」

〔三〇〕第十 沙門婆羅門(之二)

[0053a02]

[0053a02]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53a03] 二~三

[0053a03] 爾時,〔世尊宣曰:〕「諸比丘!如何沙門或婆羅門,不知老死、不知老死之集、不知老死之滅、不知趣老死滅之道跡,彼等實不知住於超脫老死之處。

[0053a05] 四~一二

[0053a05] 不知生……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

[0053a06] 一三

[0053a06] 不知行、不知行之集、不知行之滅、不知趣行滅之道跡,彼等實不知住於超越老死之處。

[0053a08] 一四

[0053a08] 諸比丘!如何沙門或婆羅門,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滅、知趣老死滅之道跡者,則知住於超越老死之處。

[0053a10] 一五~二三

[0053a10] 知生……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

[0053a11] 二四

[0053a11] 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滅、知趣行滅之道跡處。」

[0053a13] [P.47] 此頌曰:

       二之十力緣     異學與浮彌
       及優波摩那     緣與比丘二
       沙門婆羅門

第四 伽拉羅剎利品

〔三一〕第一 生者

[0054a07]

[0054a07]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54a09]

[0054a09] 爾時,世尊告尊者舍利弗曰:此乃波羅延那(經)阿逸多之所問中言:

       對法追究者
       有學及凡夫
       問此等威儀
       請友以說示

[0054a14] 舍利弗!以此略說之事,應依廣說解明其義。

[0055a01] 如是說時,尊者舍利弗默然。

[0055a02]

[0055a02] 世尊再向尊者舍利弗說……尊者舍利弗,再默然。

[0055a03]

[0055a03] 世尊三度向尊者舍利弗曰:「舍利弗、波羅延那(經)阿逸多之所問中言:

       對法追究者
       有學及凡夫
       問此等威儀
       請友以說示

[0055a08] [P.48] 友!舍利弗!以此所略說之事,應依廣說,解明其義。」尊者舍利弗三度默然。

[0055a10]

[0055a10] 「舍利弗!視此為不生者耶?舍利弗!視此為生者耶?」

[0055a11]

[0055a11] 「大德!以正慧如實見之『此乃生者』,以正慧如實見之『此乃生者』,生者以行厭離、離貪、滅。」「以正慧如實見之,彼乃食生耶?以正慧見之。」「彼乃食生。則行食生之厭離、離貪、滅。」「因彼食滅,生者乃滅法,如實依正慧見之耶?因彼之食滅,生者乃滅法,如實依正慧見,則行滅法之厭離、離貪、滅。大德!是如是學。」

[0056a02]

[0056a02] 「大德!究法者為何耶?大德!此生者以如實正慧見。此乃生者依如實正慧見生者有厭離、離貪、滅、無取著、解脫。依如實智慧見,彼食乃生。依如實智慧見之,彼食乃生者,則有食生之厭離、離貪、滅、無取著、解脫。彼依如實正慧見之食之滅,生者是滅法,依如實正慧見彼食之滅,生者乃滅法者。則有滅法之厭離、離貪、 [P.49] 滅、無取著、解脫。大德!如是為法之追究者。

[0056a07]

[0056a07] 大德!如是波羅延那(經)阿逸多之所問中曰:

       對法追究者
       有學及凡夫
       問此等威儀
       請友以說示

[0056a12] 大德!我以此所略說,依如是廣說,以知是義。」

[0056a14]

[0056a14] 「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依如實正慧見之此為生者、依如實正慧見,此為生者,生者則行厭離、離貪、滅。

[0057a02] 依如實正慧見,彼食生。依如實正慧見,彼食生者,則行食生厭離、離貪、滅。

[0057a03] 依如實正慧見,由食之滅,生者是滅法。依如實正慧見,依彼食滅、生者乃滅法者。則行滅法厭離、離貪、滅。舍利弗!是如是學。

[0057a05] 一〇

[0057a05] 舍利弗!究法者何耶?舍利弗!依如實智慧見之,此乃生者。依如實正慧見,此乃生者,生者則有厭離、離貪、滅、無取著、解脫。

[0057a07] 依如實正慧見之,彼為食生。依如實正慧見之,彼為食生者,則有食生之厭離、離貪、滅、無取著、解脫。

[0057a09] 如實依正慧見之,依彼食之滅,生者乃滅法。依如實正慧見之,依彼之食滅, [P.50] 生者乃滅法者,則有滅法之厭離、離貪、滅、無取著、解脫。

[0057a11] 舍利弗!如是乃究法者。

[0057a12] 一一

[0057a12] 舍利弗!如是為波羅延那(經)阿逸多之所問中言:

       法之追究者
       有學及凡夫
       問此等威儀
       請友以說示

[0058a03] 舍利弗!以此略說,依如是廣說,是義即可明。」

〔三二〕第二 伽拉羅

[0058a05]

[0058a05]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58a07]

[0058a07] 爾時,伽拉羅剎利比丘,走近尊者舍利弗。近已,與尊者舍利弗俱相致問、交談問候可記憶之語後,坐於一面。

[0058a09]

[0058a09] 坐於一面之伽拉羅剎利比丘,向尊者舍利弗作如是言:

[0058a10] 「友!舍利弗!牟犁破群那比丘已捨戒還俗矣。」

[0058a11] 「我想,彼尊者乃於此法與律中,是不得安慰。」

[0058a12]

[0058a12] 「然,尊者舍利弗於此法與律中得安慰否?」

[0058a13] 「友!我於此法與律中,是無惑。」

[0058a14]

[0058a14] 「友!於當來之事,又云何耶?」

[0059a01] 「友、我於當來之事,是無疑者。」

[0059a02]

[0059a02] 爾時,伽拉羅剎利比丘則從座起,來詣世尊座之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0059a04] [P.51]

[0059a04] 坐於一面之伽拉羅剎利比丘,向世尊作如是言:「大德!尊者舍利弗自說:『得智,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應作已辦,不再有生。』」

[0059a06]

[0059a06] 爾時,世尊告一比丘曰:「來,比丘!汝以我語告舍利弗:『友!舍利弗!師喚汝。』」

[0059a08]

[0059a08] 「大德!唯然!」彼比丘奉答世尊,詣尊者舍利弗之處。詣已,向舍利弗曰:「友!舍利弗!師喚汝。」

[0059a10] 一〇

[0059a10] 「友!唯然!」尊者舍利弗答彼比丘,來詣世尊之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0059a13] 一一

[0059a13] 世尊對坐於一面之尊者舍利弗曰:「舍利弗!汝自說:『得智,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應作已辦,不再有生。』此事真實耶?」

[0060a01] 「大德!勿以此等之句,以此等之文謂非義。」

[0060a02] 一二

[0060a02] 「舍利弗!良家之子應依如何法門以記智耶?時而可如是記說耶?」

[0060a03] 一三

[0060a03] 「大德!我亦不如是說。大德!此等之句,不依此等之文說義。」

[0060a04] 一四

[0060a04] 「舍利弗!若對汝作如是問:『友!舍利弗!云何知,云何見,而稱說:「我,自得智,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應作已辦,不再有生耶?」』舍利弗!汝如是被問,如何作答耶?」

[0060a07] 一五

[0060a07] 「大德!若如是問我:『友!舍利弗如何知、如何見、自得智、稱說知生已盡、 [P.52] 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再有生。』大德!如是問我,應如是答:

[0060a09] 一六

[0060a09] 『友!生乃有因,依其因滅,於其因盡,則知生已盡。於因之盡,知生已盡,而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應作已辦,更不有生。』

[0060a11] 大德!如是之問,我則如是作答。」

[0060a12] 一七

[0060a12] 「舍利弗!若再以如是問汝:『友!舍利弗!生又由何因、何集,依何而生,以何為本耶?』舍利弗!如是問汝,如何作答耶?」

[0060a14] 一八

[0060a14] 「大德!若如是問我:『友!舍利弗!生又以何為因……以何為本耶?』大德!如是問我,應如是作答:『友!生為有因、為有集、依有而生、以有為本。』大德!對如是問,我如是作答。」

[0061a03] 一九

[0061a03] 「舍利弗!若又如是問汝:『友!舍利弗!有又以何為因、以何為集、依何而生、以何為本耶?』舍利弗!如是問汝,如何作答耶?」

[0061a05] 二〇

[0061a05] 「大德!若如是問我:『友!舍利弗!有又以何為因……以何為本耶?』大德!如是問,我如是作答:『友!有以取為因、以取為集、依取而生、以取為本。』大德!如是問,我如是作答。」

[0061a08] 二一

[0061a08] 「舍利弗!若又如是問汝:『友!取以何為因……?』

[0061a09] 二二~二三

[0061a09] 舍利弗!若如是問汝:『友!愛又以何為因、以何為集、依何而生,以何為本耶?』舍利弗!如是問,汝如何作答耶?」

[0061a11] [P.53] 二四

[0061a11] 「大德!若如是問我:『友!舍利弗!又愛以何為因、以何為集、依何而生,以何為本耶?』大德!如是問,我如作是答:『友!愛以受為因、以受為集、依受而生、以受為本也。』大德!如是問,我如是作答。」

[0061a14] 二五

[0061a14] 「舍利弗!若又如是問汝:『友!舍利弗!如何知、如何見時,汝無樂著於受耶?』舍利弗!如是問,汝如何作答耶?」

[0062a02] 二六

[0062a02] 「大德!若如是問我:『友!如何知,如何見時,汝無樂著於受耶?』大德!如是問,我如是作答。

[0062a04] 二七

[0062a04] 『友!此等有三受。三受者何耶?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是。友!此等之三受是無常。知是無常苦時,而不樂著於受。』

[0062a06] 大德!如是問,我如是作答。」

[0062a07] 二八

[0062a07] 「善哉,善哉!舍利弗!舍利弗!此法門亦略得作答,即:『如何所受皆是苦。』

[0062a08] 二九

[0062a08] 舍利弗!若又如是問汝:『友!舍利弗!如何自稱得解脫智,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應作已作,更不再有生耶?』舍利弗!對如是問,汝如何作答耶?」

[0062a10] 三〇

[0062a10] 「大德!若如是問我:『友!舍利弗!如何自稱得解脫智,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應作已作,更不來此生耶?』大德!對如是問,我如是作答:

[0062a12] [P.54] 三一

[0062a12] 『友!我於內解脫,依一切取滅,住於正念。住正念故,諸漏不隨增,我不認我。』

[0062a14] 大德!對如是問,我如是作答。」

[0063a01] 三二

[0063a01] 「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此為略說此義之法門。依沙門所云之諸漏,於彼等諸漏,我無惑,我已盡無疑。」

[0063a03] 三三

[0063a03] 世尊說已,即從座起,入室。

[0063a05] 三四

[0063a05] 尊者舍利弗,於世尊離去未久、向諸比丘曰:

[0063a06] 三五

[0063a06] 「友!我先前尚未經驗時,世尊起初問我,時我是愚昧。友!世尊初問於我予隨喜耶?友!我作是念:

[0063a08] 三六

[0063a08] 『世尊!若一日,以異文、異方便之義問我,我亦一日,以異文、異方便之義,奉答世尊。

[0063a10] 三七

[0063a10] 世尊!若一夜以異文、異方便之義問我,我亦一夜以異文、異方便之義,奉答世尊。

[0063a12] 三八

[0063a12] 世尊若一日一夜,以異文、異方便之義問我,我亦一日一夜,以異文、異方便之義,奉答世尊。

[0063a14] [P.55] 三九

[0063a14] 世尊若二日二夜,以此義問我,我亦二日二夜,以此義奉答世尊。

[0064a01] 四〇

[0064a01] 世尊若三日三夜,以此義問我,我亦三日三夜,以此義奉答世尊。

[0064a02] 四一

[0064a02] 世尊若四日四夜,以此義問我,我亦四日四夜,以此義奉答世尊。

[0064a03] 四二

[0064a03] 世尊若五日五夜,以此義問我,我亦五日五夜,以此義奉答世尊。

[0064a04] 四三

[0064a04] 世尊若六日六夜,以此義問我,我亦六日六夜,以此義奉答世尊。

[0064a05] 四四

[0064a05] 世尊若七日七夜,以此義問我,我亦七日七夜,以此義奉答世尊。』」

[0064a07] 四五

[0064a07] 爾時,伽拉羅剎利比丘,即從座起,走近世尊。近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0064a08] 四六

[0064a08] 坐於一面之伽拉羅剎利比丘,向世尊作如是言:

[0064a09] 「大德!尊者舍利弗,作如是之獅子吼:『友!我先尚未經驗時,世尊初問於我,時我愚昧。友!世尊初問於我,予隨喜耶?友!我作如是念:世尊若一日,以異文、異方便之義問我,我亦一日,以異文、異方便之義,奉答世尊。世尊若一夜……一 [P.56] 日一夜……世尊若二日二夜……三、四、五、六、七日七夜,以異文、異方便之義問我,我亦七日七夜,以異文、異方便之義,奉答世尊。』」

[0064a14] 四七

[0064a14] 「比丘!是故,舍利弗是善達法界。彼善達法界故,我若一日以異文、異方便之義,以此義問舍利弗,舍利弗亦一日以異文、異方便之義答我。我又一夜,以異文、異方便義問舍利弗,舍利弗亦一夜,亦此義答我。我若一日一夜,將此義問舍利弗,舍利弗亦一日一夜,以此義答我。我若二日二夜,以此義問舍利弗,舍利弗亦二日二夜,以此義答我。若我三日三夜,以此義問舍利弗,舍利弗亦三日三夜,以此義答我。我若四日四夜,以此義問舍利弗,舍利弗亦四日四夜,以此義答我。我若五日五夜,以此義問舍利弗,舍利弗亦五日五夜,以此義答我。我若六日六夜,以此義問舍利弗,舍利弗亦六日六夜,以此義答我。我若七日七夜,以異文、異方便之義問舍利弗,舍利亦七日七夜,以異文、異方便之義答我。」

〔三三〕第三 智事(之一)

[0065a10]

[0065a10]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65a11]

[0065a11]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我說四十四智事,汝等諦聽,善思念,我當宣說。」

[0065a12] 「大德!唯然。」彼等諸比丘奉答世尊。

[0065a13]

[0065a13] 世尊曰:「諸比丘!四十四智事為何耶?

[0065a14] [P.57]

[0065a14] 老死智、老死集智、老死滅智、趣老死滅之道跡智。

[0066a01]

[0066a01] 生智、生集智、生滅智、趣生滅之道跡智。

[0066a02]

[0066a02] 有智、有集智、有滅智、趣有滅之道跡智。

[0066a03]

[0066a03] 取智、取集智、取滅智、趣取滅之道跡智。

[0066a04]

[0066a04] 愛智、愛集智、愛滅智、趣愛滅之道跡智。

[0066a05]

[0066a05] 受智、受集智、受滅智、趣受滅之道跡智。

[0066a06] 一〇

[0066a06] 觸智、〔觸集智〕……

[0066a07] 一一

[0066a07] 六處智……

[0066a08] 一二

[0066a08] 名色智……

[0066a09] 一三

[0066a09] 識智……

[0066a10] 一四

[0066a10] 行智、行集智、行滅智、趣行滅之道跡智。

[0066a11] 諸比丘!此等是謂四十四智事。

[0066a12] 一五

[0066a12] 諸比丘!老死者何耶?於各種眾生之類、各種眾生之老衰、衰耄、朽敗、白髮、皺皮、壽命之頹敗、諸根之耄熟,此謂之老。於各種眾生之類、各種眾生之歿、滅、破壞、死、破滅、諸蘊之破壞、遺骸之放棄,此謂之死。如是,此之老與此之死,諸比丘!此謂之老死。

[0067a02] 一六

[0067a02] 生集之故,有老死集,生滅之故,有老死滅。此八支聖道乃趣老死滅之道跡。即:正見……正定。

[0067a04] 一七

[0067a04] 諸比丘!聖弟子知如是之老死、知如是老死之集、知如是老死之滅、知如是 [P.58] 趣老死滅之道跡。

[0067a06] 一八

[0067a06] 此乃彼之法智。彼由此等見、知,達於不時、依沒入法,導向過去、未來之道。

[0067a08] 一九

[0067a08] 於過去,如何沙門或婆羅門,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滅、知趣老死滅之道跡耶?一切彼等,如我今者之知如是、如是耶?

[0067a10] 二〇

[0067a10] 於未來、雖如何沙門或婆羅門,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滅、知趣老死滅之道跡耶?一切彼等,如我今者之知如是、如是耶?此為彼之類智。

[0067a12] 二一

[0067a12] 諸比丘!聖弟子、有此等清淨、純淨二智,即:法智與類智是。諸比丘!對此,聖弟子亦得謂之:達於見,達於見,亦達於正法,亦見此正法,亦具足學智、亦具足學明、亦入於法流、亦聖明達慧,建立不死之扉。

[0068a01] 二二

[0068a01] 諸比丘!生為何耶?各種眾生之……

[0068a02] 二三

[0068a02] 諸比丘!有者何耶?……

[0068a03] 二四

[0068a03] 諸比丘!取者何耶?……

[0068a04] 二五

[0068a04] 諸比丘!愛者何耶?……

[0068a05] 二六

[0068a05] 諸比丘!受者何耶?……

[0068a06] 二七

[0068a06] 諸比丘!觸者何耶?……

[0068a07] 二八

[0068a07] 諸比丘!六處者何耶?……

[0068a08] 二九

[0068a08] 諸比丘!名色者何耶?……

[0068a09] 三〇

[0068a09] 諸比丘!識者何耶?……

[0068a10] 三一

[0068a10] 諸比丘!行者何耶?諸比丘!此等有三行,即:身行、語行、心行是。諸比丘!此等謂諸行。

[0068a12] 三二

[0068a12] 無明集故有行集,無明集滅故行滅。唯此八支聖道,乃趣行滅之道跡,即: [P.59] 正見……正定是。

[0068a14] 三三

[0068a14] 諸比丘!聖弟子知如是行、知如是行集、知如是行滅、知如是趣行滅之道跡,此乃彼之法智。彼由此等之所見、所知、達於不時、依沒入於法,導於過去、未來之道。

[0069a03] 三四

[0069a03] 於過去雖是如何之沙門或婆羅門,知行、知行集、知行滅、知趣行滅之道跡。一切彼等,如我今者之如是、如是知。

[0069a05] 三五

[0069a05] 於未來雖是如何之沙門或婆羅門,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滅、知趣行滅之道跡。一切彼等,如我今者之如是、如是知耶?此乃彼之類智。

[0069a07] 三六

[0069a07] 諸比丘!聖弟子有此等之清淨、純淨二智,即:法智與類智是。諸比丘!對此,聖弟子謂之:亦達於見、亦達於見、於達正法、亦見正法、亦學智具足、亦學明具足、亦入於法流、亦聖明達慧、建立不死之扉。」

〔三四〕第四 智事(之二)

[0069a11]

[0069a11]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69a12]

[0069a12]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我為汝等說七十七智事,汝等諦聽,當善思念,我當宣說……

[0069a14] [P.60] 諸比丘!七十七智事者何耶?

[0070a01]

[0070a01] 緣生而有老死之智,無生無老死之智;過去緣生而有老死之智,無生無老死之智,未來緣生而有老死之智,無生無老死之智;有法住智處,亦有盡法、敗壞法、離貪法、滅法之智。

[0070a04]

[0070a04] 緣有而有生之智,……

[0070a05]

[0070a05] 緣取而有有之智,……

[0070a06]

[0070a06] 緣愛而有取之智,……

[0070a07]

[0070a07] 緣受而有愛之智,……

[0070a08]

[0070a08] 緣觸而有受之智,……

[0070a09]

[0070a09] 緣六處而有觸之智,……

[0070a10] 一〇

[0070a10] 緣名色而有六處之智,……

[0070a11] 一一

[0070a11] 緣識而有名色之智,……

[0070a12] 一二

[0070a12] 緣行而有識之智,……

[0070a13] 一三

[0070a13] 緣無明而有行之智,無無明則無行之智,於過去緣無明而有行之智,無無明則無行之智,於未來緣無明而有行之智,無無明則無行之智,於法住智亦有盡法、敗壞法、離貪法、滅法之智。

[0071a02] 一四

[0071a02] 諸比丘!此等謂之七十七智事。」

〔三五〕第五 無明緣(之一)

[0071a04]

[0071a04]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71a05]

[0071a05]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如是乃此全苦蘊之集。」

[0071a07]

[0071a07] 「大德!老死者何耶?此老死屬於何人耶?」

[0071a08] 世尊曰:「如是之所問乃不相應。比丘!『老死者何耶?又此老死屬於何人耶?』 [P.61] 此謂『老死與老死之所屬者相異』謂此兩者雖為一義,而文則相異也。比丘!有『命與身為同』之見,此非梵行住。比丘!有『命與身為異』之見,此非梵行住。比丘!離此等之兩邊,如來緣中說法,緣生而有老死。」

[0071a12]

[0071a12] 「大德!生者何耶?此生屬何人耶?」

[0071a13] 世尊曰:「如是之所問乃不相應。比丘!『生者何耶?又此生屬何人耶?』此謂『生與此生之所屬為異。』比丘!謂則此兩者雖為一義,而文則相異。比丘!有『命與身為同』之見,此非梵行住。有『命與身為異』之見,此非梵行住。比丘!離此等之兩邊,如來緣中說法,緣有而有生。」

[0072a03]

[0072a03] 「大德!有者何耶?此有屬何人耶?」

[0072a04] 世尊曰:「如是之所問乃不相應。比丘!『有者何耶?此有屬何人耶?』此謂『有與屬此有之者為異。』比丘!謂此兩者雖為一義,而文則相異。比丘!有『命與身同』之見,此非梵行住。比丘!有『命與身異』之見,此非梵行住。比丘!離此等之兩邊,如來緣中而說法。」

[0072a08]

[0072a08] 緣取而有有,……

[0072a09]

[0072a09] 緣愛而有取,……

[0072a10]

[0072a10] 緣受而有愛,……

[0072a11]

[0072a11] 緣觸而有受,……

[0072a12] 一〇

[0072a12] 緣六處而有觸,……

[0072a13] 一一

[0072a13] 緣名色而有六處,……

[0072a14] [P.62] 一二

[0072a14] 緣識而有名色,……

[0073a01] 一三

[0073a01] 緣行而有識,……

[0073a02] 一四

[0073a02] 「大德!行者何耶?又此等屬何人耶?」

[0073a03] 世尊曰:「如是之所問,乃不相應。比丘!『行者何耶?又此等諸行屬何人耶?』此謂『行與屬此等行者為異』。比丘!如作是言,則此兩者雖為一義而文則相異也。比丘!有『命與身為同』之見,此非梵行住。比丘!有『命與身異』之見,此非梵行住。比丘!離此等之兩邊,如來緣中而說法。緣無明而有行。

[0073a07] 比丘!由無明之無餘,離貪、滅,諸雜亂、異說、歪曲、動轉、悉作以捨離。

[0073a08] 一五

[0073a08] 如老死者何耶?此老死屬何人耶?如命與身為同。如命與身為異。一切無取著,為捨離。此等則悉皆斷根,如被截髓之多羅樹,成為非有,當來即不再生。比丘!因無明之無餘,離貪、滅、諸雜亂、異說、歪曲、動轉、悉皆捨離。

[0073a11] 一六

[0073a11] 生者何耶?此生屬何人耶?如命與身為同。如命與身為異。一切無取著、捨離。此等則悉皆斷根,如截髓之多羅樹,成為非有,當來即不再生。比丘!因無明之無餘,離貪、滅,諸雜亂、異說、歪曲、動轉、悉皆捨離。

[0073a14] 一七

[0073a14] 有者何耶?……

[0074a01] 一八

[0074a01] 取者何耶?……

[0074a02] 一九

[0074a02] 愛者何耶?……

[0074a03] [P.63] 二〇

[0074a03] 受者何耶?……

[0074a04] 二一

[0074a04] 觸者何耶?……

[0074a05] 二二

[0074a05] 六處者何耶?……

[0074a06] 二三

[0074a06] 名色者何耶?……

[0074a07] 二四

[0074a07] 識者何耶?……比丘!因無明之無餘,離貪、滅,諸雜亂、異說、歪曲、動轉、悉皆捨離。

[0074a09] 二五

[0074a09] 行者何耶?此等之行屬何人耶?行與屬此之行者,為異。如命與身為同也。如命與身為異也。一切無取著、捨離。此等乃悉皆斷根,如被截髓之多羅樹,成為非有當來即不再生。」……

〔三六〕第六 無明緣(之二)

[0074a13]

[0074a13]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74a14]

[0074a14]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如是乃全苦蘊之集。

[0075a02]

[0075a02] 諸比丘!『老死者何耶?又此老死屬何人耶?』作是言者諸比丘!『老死與屬此老死之行者相異。』若作如是言,則此兩者雖為一義而文則相異。

[0075a04] 諸比丘!如有:『命與身為同』之見,此非梵行住。諸比丘!如有『命與身為異』之見,此非梵行住。

[0075a06] 諸比丘!離此等之兩邊,如來緣中而說法,緣生而有老死。……

[0075a07]

[0075a07] 生者何耶?……

[0075a08]

[0075a08] 有者何耶?……

[0075a09]

[0075a09] 取者何耶?……

[0075a10]

[0075a10] 愛者何耶?……

[0075a11]

[0075a11] 受者何耶?……

[0075a12]

[0075a12] 觸者何耶?……

[0075a13] [P.64] 一〇

[0075a13] 六處者何耶?……

[0075a14] 一一

[0075a14] 名色者何耶?……

[0076a01] 一二

[0076a01] 識者何耶?……

[0076a02] 一三

[0076a02] 諸比丘!『行者何耶?行又屬何人耶?』作如是言者,諸比丘!若作如是言:『行與屬此行之者為異。』則兩者雖為一義,而文則相異。

[0076a04] 諸比丘!如有『命與身為同』之見,此非梵行住。諸比丘!如有『命與身為異』之見,此非梵行住。

[0076a06] 諸比丘!離此等之兩邊,如來緣中而說法,緣無明而有行。……

[0076a07] 一四

[0076a07] 諸比丘!因無明之無餘,離貪、滅,雜亂、異說、歪曲、動轉、悉皆捨離。

[0076a08] 一五

[0076a08] 生者何耶?……

[0076a09] 一六

[0076a09] 有者何耶?……

[0076a10] 一七

[0076a10] 取者何耶?……

[0076a11] 一八

[0076a11] 愛者何耶?……

[0076a12] 一九

[0076a12] 受者何耶?……

[0076a13] 二〇

[0076a13] 觸者何耶?……

[0076a14] 二一

[0076a14] 六處者何耶?……

[0077a01] 二二

[0077a01] 名色者何耶?……

[0077a02] 二三

[0077a02] 識者何耶?……

[0077a03] 二四

[0077a03] 如『行者何耶?又此等行屬何人耶?』如『行與屬此等之行屬者為異』。如『命與身為同』……一切無取著、捨離。此等乃悉皆斷根,如被截髓之多羅樹,成為非有,即不再生。」

〔三七〕第七 非汝之物

[0077a07]

[0077a07]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77a08]

[0077a08]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此身非汝等之物,亦非屬他人之物。」

[0077a09] [P.65]

[0077a09] 「諸比丘!應知此乃依先業所造者,依先業所思考者,依先業所感受者。

[0077a10]

[0077a10] 諸比丘!然則聖弟子聞緣起,則善思念。

[0077a11]

[0077a11]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即: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如是乃全苦蘊之集。因無明之無餘,離貪、滅而有行滅。因行滅有識滅,如是乃全苦蘊之滅。」

〔三八〕第八 思(之一)

[0078a01]

[0078a01]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78a02]

[0078a02]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雖思量、企畫、考慮之任何事,此為識定之所緣。有所緣故而有識住。其識之住增長時,於未來而有再生,於未來至有再生時,生未來之老死、愁、悲、苦、憂、惱。如是乃此全苦蘊之集。

[0078a05]

[0078a05] 諸比丘!若無思量,無企畫,然有思慮時,此為識定之所緣。有所緣故有識之住,其識之住增長時,於未來有再生,於未來至有再生時,生未來之老死、愁悲、苦、憂、惱。如是乃此全苦蘊之集。

[0078a08]

[0078a08] 諸比丘!若無思量,無企畫,無思慮,則無此識定之所緣,無所緣故無識之住, [P.66] 無識住且不增長時,於未來則無再生;於未來無再生,則滅未來之生、老、死、愁、悲、苦、憂、惱。如是乃此全苦蘊之滅。」

〔三九〕第九 思(之二)

[0078a12]

[0078a12]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78a13]

[0078a13]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雖思量,企畫,考慮之任何事,此乃識定之所緣。有所緣故有識之住,其識之住增長時,則有名色之顯現。

[0079a01]

[0079a01] 緣名色有六處,緣六處有觸,緣觸而有受,……愛,……取,……有,……生,……生老死、愁、悲、苦、憂、惱。如是乃此全苦蘊之集。

[0079a03]

[0079a03] 諸比丘!若無思量,無企畫,而有思慮,此乃識定之所緣。有所緣故有識之住,其識住增長時,有名色之顯現。

[0079a05]

[0079a05] 緣名色有六處……如是乃此全苦蘊之集。

[0079a06]

[0079a06] 諸比丘!若無思量,無企畫,無思慮者,則此識定無所緣,無所緣故無識之住,無識住且不增長時,無名色之顯現,因名色滅,有六處滅……如是乃此全苦蘊之滅。」

〔四〇〕第十 思(之三)

[0079a09]

[0079a09]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79a10] [P.67]

[0079a10]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思量,企畫,思慮之任何事,此乃識定之所緣。有所緣故有識之住。

[0079a12]

[0079a12] 其識之住增長時,有繫著,有繫著故有往來,有往來故有生死,有生死故於未來有生、老、死、愁、悲、苦、憂、惱。如是乃此全苦蘊之集。

[0079a14]

[0079a14] 諸比丘!若無思量,無企畫,而有思慮時,此為識定之所緣。有所緣故有識之住。

[0080a02]

[0080a02] 諸比丘!其識之住增長時有繫著,有繫著時有往來,有往來故有生死,有生死故有未來生、老、死、愁、悲、苦、憂、惱。

[0080a04] 如是,乃此全苦蘊之集。

[0080a05]

[0080a05] 諸比丘!若無思量、無企畫、無思慮,則此識定無所緣,無所緣則無住。

[0080a06]

[0080a06] 無識之住,且不增長時,則無繫著,無繫著故無往來,無往來故無生死,無生死故,未來之生、老、死、愁、悲、苦、憂、惱滅。

[0080a08] 如是,乃此全苦蘊之滅。」

[0080a10] 此頌曰:

       生者迦拉羅     二智無明緣
        [P.68] 非汝所有物     以及三種思

第五 家主品

〔四一〕第一 五畏罪(之一)

[0081a04]

[0081a04]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81a06]

[0081a06] 爾時,給孤獨家主來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世尊言於坐在一面之給孤獨家主曰:

[0081a08]

[0081a08] 「家主!聖弟子於五畏罪令靜止,具足四預流支,依慧善見、善知聖法時,彼若欲者,則依彼自身,明彼自身。即:『我於地獄滅,趣畜生滅,餓鬼滅,苦處、惡趣、無樂處滅,我入於預流,為不墮惡趣者。決定入達菩提之終極。』

[0081a11]

[0081a11] 令靜止於五畏罪者,何耶?

[0081a12]

[0081a12] 家主!殺生者,緣殺生於現法生畏罪。於未來生畏罪,亦經驗於心所苦、憂。依如是之斷絕殺生,使彼畏罪靜止。

[0081a14]

[0081a14] 家主!不與取者,緣不與取,亦於現法生畏罪,於未來生畏罪。亦經驗於心所苦、憂。依如是之斷絕不與取,能使彼畏罪靜止。

[0082a02] [P.69]

[0082a02] 家主!邪欲行者,緣於邪欲行,亦於現法生畏罪,亦於未來生畏罪。亦經驗於心所苦、憂。依如是之斷絕邪欲行,能使彼畏罪靜止。

[0082a04]

[0082a04] 家主!妄語者,緣於妄語,亦於現法生畏罪,亦於未來生畏罪。亦經驗於心所苦、憂。依如是之斷絕妄語,能使彼畏罪靜止。

[0082a06]

[0082a06] 家主!飲酒者,緣於飲酒,亦於現法生畏罪,亦於未來生畏罪。亦經驗於心所苦、憂。依如是因斷絕飲酒,能使彼畏罪靜止。

[0082a08] 此等是五畏罪之靜止。

[0082a10] 一〇

[0082a10] 四預流支具足者,何耶?

[0082a11] 一一

[0082a11] 家主!於是聖弟子,對佛抱不壞之信——『彼世尊為應供、正等覺者,是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0082a13] 一二

[0082a13] 對法抱不壞之信——『法乃由世尊善說者,即:〔其法〕乃有現果報,有不時報,所謂來見者,為導引之所在者,此乃由各各識者所不可不知之〔法〕。』

[0083a01] 一三

[0083a01] 對僧伽抱不壞之信——『世尊之弟子僧伽,乃善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正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以智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正行者,亦即四雙八輩 [P.70] 者是。此之世尊弟子僧伽,應予以供養、尊重、布施、合掌,此乃世間之無上福田。』

[0083a04] 一四

[0083a04] 是聖者所稱讚之戒具足,其戒為不壞、不毀、不截、無穢,導於自由、識者所喜、無污,是轉向定者。

[0083a06] 此等是具足四預流支。

[0083a07] 一五

[0083a07] 依慧善見、善知聖法者,何耶?

[0083a08] 一六

[0083a08] 家主!於是聖弟子,善思惟緣起。即:彼有故此有,彼無時故此無,彼生故此生,彼滅故此滅。

[0083a10] 一七

[0083a10] 即: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如是乃此全苦蘊之集。因無明無餘,離貪、滅,乃行滅,因行滅,乃識滅,……如是乃此全苦蘊之滅。

[0083a12] 以此慧而善見、善知正法。

[0083a13] 一八

[0083a13] 家主!聖弟子靜止於此等之五畏罪,具足此等之四預流支。以慧而善見、善知此等之聖法時,若彼欲,依彼自身,明彼自身。即:『於我地獄滅、畜生趣滅、餓鬼滅、苦處、惡趣、無樂處滅,我入於預流,不墮惡趣,決定達於菩提之終極。』」

〔四二〕第二 五畏罪(之二)

[0084a03]

[0084a03]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84a04]

[0084a04] 爾時,眾多比丘來詣世尊之處。詣已……世尊曰:

[0084a05] [P.71] ※三

[0084a05] 「諸比丘!聖弟子於五畏罪令靜止,具足四預流支,以慧善見、善知聖法時,若彼欲者,則依彼自身,明彼自身。即:『於地獄滅……不墮於惡趣,決定達於菩提之終極。』

[0084a08] ※三

[0084a08] 靜止於五畏罪者,何耶?

[0084a09] 諸比丘!殺生者,……

[0084a10] 諸比丘!不與取者,……

[0084a11] 諸比丘!邪欲行者,……

[0084a12] 諸比丘!妄語者,……

[0084a13] 諸比丘!飲酒者,……

[0084a14] 此等之五畏罪令靜止。

[0085a01]

[0085a01] 四預流支具足者,何耶?

[0085a02] 諸比丘!於是聖弟子,對佛……對法……對僧伽……具足聖者所稱讚之戒。

[0085a03] 具足此等四預流支是。

[0085a04]

[0085a04] 以此慧善見、善知聖法者,何耶?

[0085a05] 諸比丘!於是聖弟子,善思惟緣起。……

[0085a06] 以此慧善見、善知聖法是。

[0085a07]

[0085a07] 諸比丘!聖弟子令靜止於此等之五畏罪,具足此等之四預流支,以慧善見、善知聖法時,若彼欲者,依彼自身,明彼自身,即:『於地獄滅、趣於畜生滅、於餓鬼滅、苦處、惡趣、無樂處滅。我入於預流、不墮惡趣,決定達於菩提之終極。』」

〔四三〕第三 苦

[0085a11]

[0085a11]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85a12] [P.72]

[0085a12] 諸比丘!我為汝等說苦之集與苦之滅。汝等諦聽……

[0085a14]

[0085a14] 「諸比丘!苦之集者,何耶?

[0086a01]

[0086a01] 依眼與色而生眼識,三之和合乃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諸比丘!此乃苦之集。

[0086a03]

[0086a03] 依耳與聲……

[0086a04]

[0086a04] 依鼻與香……

[0086a05]

[0086a05] 依舌與味……

[0086a06]

[0086a06] 依身與觸……

[0086a07]

[0086a07] 依於意與法而生意識,三之和合乃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諸比丘!此乃苦之集。

[0086a10] 一〇

[0086a10] 諸比丘!苦之滅者,何耶?

[0086a11] 一一

[0086a11] 依眼與色生眼識,三之和合乃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依其愛之無餘,離貪、滅而有取滅,依取滅而有有滅,依有滅而有生滅,依生滅則老死、愁、悲、苦憂、惱滅。如是乃此全苦蘊之滅。

[0086a14] 諸比丘!此乃苦之滅。

[0087a01] 一二

[0087a01] 依耳與聲生耳識。

[0087a02] 一三

[0087a02] 依鼻與香生鼻識。

[0087a03] 一四

[0087a03] 依舌與味……

[0087a04] 一五

[0087a04] 依身與觸……

[0087a05] 一六

[0087a05] 依於意與法生意識,三之和合乃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依其愛之無餘,離貪、滅而有取滅。依取滅而有有滅,依有滅而有生滅,依生滅則老死、愁、悲、苦、憂、惱滅。如是乃此全苦蘊之滅。

[0087a08] [P.73] 一七

[0087a08] 諸比丘!此乃苦之滅。」

〔四四〕第四 世間

[0087a10]

[0087a10]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87a11]

[0087a11] 〔其時,世尊曰:〕「諸比丘!我為汝等說世間之集與滅,汝等諦聽……

[0087a13]

[0087a13] 諸比丘!世間之集者,何耶?

[0087a14]

[0087a14] 依於眼與色生眼識,三之和合乃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緣愛而有取,緣取而有有,緣有而有生,緣生而生老死、愁、悲、苦、憂、惱。此乃世間之集。

[0088a02]

[0088a02] 依耳與聲……

[0088a03]

[0088a03] 依鼻與香……

[0088a04]

[0088a04] 依舌與味……

[0088a05]

[0088a05] 依身與觸……

[0088a06]

[0088a06] 依於意與法生意識,三之和合乃有觸,緣觸而有受……緣生而生老死、愁、悲、苦憂、惱。此乃世間之集。

[0088a09] 一〇

[0088a09] 諸比丘!世間之滅者,何耶?

[0088a10] 一一

[0088a10] 依於眼與色生眼識,三之和合乃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依彼愛之無餘,離貪、滅而有取滅,依取滅而有有滅……。如是乃此全苦蘊之滅。

[0088a12] 此為世間之滅。

[0088a13] 一二

[0088a13] 依耳與聲……

[0088a14] [P.74] 一三

[0088a14] 依鼻與香……

[0089a01] 一四

[0089a01] 依舌與味……

[0089a02] 一五

[0089a02] 依身與觸……

[0089a03] 一六

[0089a03] 依意與法而生意識,三之和合乃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依彼愛之無餘,離貪、滅而有取滅,依取滅而有有滅……。如是乃此全苦蘊之滅。

[0089a05] 一七

[0089a05] 諸比丘!此乃世間全苦蘊之滅。」

〔四五〕第五 那提迦

[0089a07]

[0089a07]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那提迦村之磚瓦家。

[0089a09]

[0089a09] 爾時,世尊,獨自宴坐,而宣說此法門曰:

[0089a10]

[0089a10] 「依於眼與色生眼識,三之和合乃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緣愛而有取……。如是乃此全苦蘊之集。

[0089a12]

[0089a12] 依耳與聲……

[0089a13]

[0089a13] 依鼻與香……

[0089a14]

[0089a14] 依舌與味……

[0090a01]

[0090a01] 依身與觸……

[0090a02]

[0090a02] 依於意與法而生意識,三之和合乃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緣愛而有取……。如是乃此全苦蘊之集。

[0090a04]

[0090a04] 依眼與色生意識,三之和合乃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依彼愛之無餘,離貪、滅而有取滅,依取滅而有有滅……。如是,此乃全苦蘊之滅。……

[0090a06] [P.75] 一〇

[0090a06] 依耳與聲……

[0090a07] 一一

[0090a07] 依鼻與香……

[0090a08] 一二

[0090a08] 依舌與味……

[0090a09] 一三

[0090a09] 依身與觸……

[0090a10] 一四

[0090a10] 依於意與法生意識,三之和合乃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依彼愛之無餘,離貪、滅而有取滅,依取滅而有有滅……。如是,此乃全苦蘊之滅。」

[0090a13] 一五

[0090a13] 爾時,一比丘,因漏聞世尊之語而起立。

[0090a14] 一六

[0090a14] 世尊見此比丘,因漏聞而起立。

[0091a01] 一七

[0091a01] 見而謂於此比丘曰:「比丘!汝欲聞此法門耶?」

[0091a02] 「唯然,大德!」

[0091a03] 一八

[0091a03] 「比丘!汝應受持此法門。比丘!汝應善知此法門。比丘!具足此法門之義,是乃梵行之初。」

〔四六〕第六 異

[0091a06]

[0091a06]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91a07]

[0091a07] 爾時,一婆羅門來詣世尊之處。詣已,與世尊俱相問候,交談致意於可記憶之語後,坐於一面。

[0091a09] 坐於一面之彼婆羅門,如是白世尊曰:

[0091a10]

[0091a10] 「瞿曇!如何是彼作而彼經驗耶?」

[0091a11] 「婆羅門!彼作而彼經驗者,此乃一極端。」

[0091a12] [P.76]

[0091a12] 「瞿曇!又如何他作而他經驗耶?」

[0091a13] 「婆羅門!他作而他經驗者,此乃第二之極端。婆羅門!離此等之兩極端,如來依於中而說法。

[0092a01]

[0092a01] 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如是,乃此全苦蘊之集。

[0092a02] 依無明之無餘,離貪、滅而有行之滅,依行之滅……。如是,此乃全苦蘊之滅」。

[0092a03]

[0092a03] 如是說已。彼婆羅門如是白世尊曰:

[0092a04] 「瞿曇!稀有哉!……尊瞿曇!請受我從今日以後,終生歸依為優婆塞。」

〔四七〕第七 聲聞

[0092a06]

[0092a06]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92a07]

[0092a07] 爾時,聲聞婆羅門來詣世尊之處。詣已,與世尊俱相致問候……

[0092a08] 坐於一面之聲聞婆羅門,如是白世尊曰:

[0092a09]

[0092a09] 「瞿曇!『一切為有』是如何耶?」

[0092a10] 「婆羅門!『一切為有』者,此乃一極端。」

[0092a11]

[0092a11] 「瞿曇!『一切為無』是如何耶?」

[0092a12] 「婆羅門!『一切為無』者,此乃第二極端。婆羅門!離此等之兩極端,如來依於中而說法。

[0092a14]

[0092a14] 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如是,此乃全苦蘊之集。

[0093a01] 依無明之無餘,離貪、滅而有行之滅,依行之滅……。如是,此乃全苦蘊之滅。」

[0093a02] [P.77]

[0093a02] 如是說已,彼聲聞婆羅門,如是白世尊曰:「瞿曇!稀有哉!……願終生歸依。」

〔四八〕第八 順世派

[0093a04]

[0093a04]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93a05]

[0093a05] 爾時,順世派之婆羅門來詣世尊之處,……坐於一面之順世派婆羅門,如是白世尊曰:

[0093a07]

[0093a07] 「瞿曇!『一切為有』是如何耶?」

[0093a08] 「婆羅門!『一切為有』者,此乃第一世間之領域。」

[0093a09]

[0093a09] 「瞿曇!又『一切為無』是如何耶?」

[0093a10] 「婆羅門!『一切為無』者,此乃第二世間之領域。」

[0093a11]

[0093a11] 「瞿曇!『一切為一』是如何耶?」

[0093a12] 「婆羅門!『一切為一』者,此乃第三世間之領域。」

[0093a13]

[0093a13] 「瞿曇!又『一切為異』是如何耶?」

[0093a14] 「婆羅門!『一切為異』者,此乃第四世間之領域。」

[0094a01] 「婆羅門!離此等之兩極端,如來依中而說法。

[0094a02]

[0094a02] 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如是,此乃全苦蘊之集。

[0094a03] 依無明之無餘,離貪、滅而有行滅,依行滅而有識滅……如是,此乃全苦蘊之滅。」

[0094a05]

[0094a05] 如是說已。順世派之婆羅門,如是白世尊曰:「尊者瞿曇!稀有哉!……從今願終生歸依……」

〔四九〕第九 聖弟子(之一)

[0094a08]

[0094a08]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94a09] [P.78]

[0094a09]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多聞之聖弟子,不作如是之念:『如何有何故有何耶?生何時何生耶?有何故有名色耶?有何故有六處耶?有何故有觸耶?有何故有受耶?有何故有愛耶?有何故有取耶?有何故有有耶?有何故有生?有何故有老死耶?』

[0094a13]

[0094a13] 諸比丘!時,多聞之聖弟子,無他緣而於此有智。『有無明故有行,有行故有識,有識故有名色……有生故有老死。』彼如是知此世間之生起。

[0095a01]

[0095a01] 諸比丘!多聞之聖弟子,不作如是之念:『如何無何故無何耶?因何滅故何滅耶?〔無何故無行耶?無何故無識耶?〕無何故無名色耶?無何故無六處耶?無何故無觸耶?無何故無受耶?無何故無愛耶?無何故無取耶?無何故無有耶?無何故無生耶?無何故無老死耶?』……

[0095a05]

[0095a05] 諸比丘!時,多聞之聖弟子,無他緣而於此有智。

[0095a06] 彼無故此無,彼滅故此滅,無無明故無行,無行故無識,無識故無名色,無名色故無六處,……無觸……無受……無愛……無取……無有……無生……無生故無老死……彼如是知此世間滅。

[0095a09] [P.79]

[0095a09] 諸比丘!聖弟子如是如實知世間之集與滅。諸比丘!如是可謂聖弟子具足見……皆立於不死之扉。」

〔五〇〕第十 聖弟子(之二)

[0095a12]

[0095a12]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095a13]

[0095a13]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多聞之聖弟子,不作如是之念:『如何有何故有何耶?由何之生起,何生耶?有何故有行耶?有何故有識耶?有何故有名色耶?有何故有六處耶?有何故有觸耶?有何故有受耶?有何故有愛耶?有何故有取耶?有何故有有耶?有何故有生耶?有何故有老死耶?……

[0096a03]

[0096a03] 諸比丘!時,多聞之聖弟子,無他緣而於此有智。彼有故此有,彼生故此生。有無明故有行,有行故有識,有識故有名色,有名色故有六處,有六處故有觸,有觸故有受,有受故有愛,有愛故有取,有取故有有,有有故有生,有生故有老死。』彼如是知此世間生起。

[0096a07]

[0096a07] 諸比丘!多聞之聖弟子,不作如是之念:『如何無何故無何耶?因何滅而何滅耶?無何故無行耶?無何故無識耶?……無何故無老死耶?』

[0096a09]

[0096a09] 諸比丘!時多聞之聖弟子,無他緣而於此有智。『彼無故此無,此滅故彼滅,無 [P.80] 無明故無行,無行故無識,無識故無名色,無名色故無六處……無生故無老死。』彼如是知此世間滅。

[0096a12]

[0096a12] 諸比丘!聖弟子如是如實知此世間之集與滅。諸比丘!對此,聖弟子可謂達見、見此正法、具足學智、具足學明、入於法流、聖明達慧、皆立於不死之扉。」

[0097a01] 此頌曰:

       謂此五畏罪
       苦世那提迦
       以及異聲聞
       所謂聖弟子
       依此為品名

第六 樹品

〔五一〕第一 思量

[0097a12]

[0097a12]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0097a13]

[0097a13] 爾時,世尊言彼等比丘曰:「諸比丘!」彼等諸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唯然!」

[0098a01]

[0098a01] 世尊曰:「諸比丘!比丘凡為真正滅苦,應以如何之思量而思量之耶?」

[0098a02] [P.81] 「大德!於我等,法以世尊為本,以世尊為導者,以世尊為所依。大德!善哉!實欲世尊明所宣說之義,諸比丘願奉聞受持世尊之教。」

[0098a04]

[0098a04] 「諸比丘!汝等諦聽,當善思念,我當宣說。」

[0098a05] 彼諸比丘向世尊奉答曰:「大德!唯然!」

[0098a06] 世尊曰:

[0098a07]

[0098a07] 「諸比丘!如是比丘思量而思量:『此種種多樣之苦、老死,生於世間。此苦以何為因?以何為集?以何為生?以何為起耶?有何故有老死耶?無何故無老死耶?』

[0098a10]

[0098a10] 彼更思惟而如是知:『此種種多樣之苦、老死,生於世間。此苦乃以生為因,以生為集,以生為生,以生為起。有生故有老死,無生故無老死。』

[0098a12]

[0098a12] 彼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滅,知趣於老死滅之道跡,如是契法行者。

[0098a13]

[0098a13] 諸比丘!於此,比丘所作悉是正苦之滅,即是老死之滅。

[0098a14]

[0098a14] 更思量而思量:『又,此有以何為因?此取以何為因?此愛以何為因?受、觸、六處,又以何為因?此名色……此識……此行以何為因?以何為集、以何為生、以何為起耶?有何故有行?無生故無行耶?』

[0099a03] 一〇

[0099a03] 彼更思量而如是知:『行以無明為因,以無明為集,以無明為生,以無明為 [P.82] 起。有無明故有行,無無明故無行也。』

[0099a05] 一一

[0099a05] 彼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滅,知趣行滅之道跡。如是為契法行者。諸比丘!於此,比丘所作:悉是正苦之滅,即是行之滅。

[0099a07] 一二

[0099a07] 諸比丘!陷於無明之人,若自為福行者,則其識趣於福;若自為非福行者,則其識趣於非福;若自為不動行者,則其識趣於不動。

[0099a09] 一三

[0099a09] 諸比丘!比丘捨無明而生明,彼離無明生明故,彼無自為福行,無自為非福行,無自為不動行。

[0099a11] 一四

[0099a11] 依不為、不思惟,無取著世間之任何物。無取著故無畏怖,無畏怖故自證般涅槃,得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應作已作,更無應再生。』

[0099a13] 一五

[0099a13] 若感受樂受,知其為無常,知不可取著,知非可喜樂。若感受苦受,知其為無常,知不可取著,知非可喜樂。若感受不苦、不樂受,知其為無常,知不可取著,知非可喜樂。

[0100a02] 一六

[0100a02] 若彼感受樂受,則離脫而感受其受。若彼感受苦受,則離脫而感受其受。若彼感受不苦、不樂受,則離脫而感受其受。

[0100a04] [P.83] 一七

[0100a04] 彼感受身分齊之受,知『我感受身分齊之受』,彼感受命分齊之受,知『我感受命分齊之受』,身壞時,知『此命已盡,一切感受已,無喜樂,成為冰冷,只遺殘骸』。

[0100a06] 一八

[0100a06] 諸比丘!譬如有人,由陶窯取出新熟之瓦器,置於平地處、降其熱,瓦片殘於其處。諸比丘!同此,比丘感受身分齊之受,知『我感受身分齊之受』、『感受命分齊之受』、『我感受命分齊之受』。身壞時、知『由此處命盡、感受一切已、無喜樂、成為冰冷、僅遺殘骸』。

[0100a10] 一九

[0100a10] 諸比丘!對之作如何思惟耶?漏盡比丘亦為福行耶?或為非福行,或為不動行耶?」

[0100a12] 「大德!無此事。」

[0100a13] 二〇

[0100a13] 「又,凡無行時,由行之滅、亦施設識耶?」

[0100a14] 「大德!無此事。」

[0101a01] 二一

[0101a01] 「又,凡無識時,由識之滅、亦施設名色耶?」

[0101a02] 「大德!無此事。」

[0101a03] 二二

[0101a03] 「又,凡無名色時,由名色之滅、亦施設六處耶?」

[0101a04] 「大德!無此事。」

[0101a05] 二三

[0101a05] 「又,凡無六處時,由六處之滅、亦施設觸耶?」

[0101a06] 「大德!無此事。」

[0101a07] [P.84] 二四

[0101a07] 「又,凡無觸時,由觸之滅、亦施設受耶?」

[0101a08] 「大德!無此事。」

[0101a09] 二五

[0101a09] 「又,凡無受時,亦施設愛耶?」

[0101a10] 「大德!無此事。」

[0101a11] 二六

[0101a11] 「又,凡無愛時,由愛之滅、亦施設取耶?」

[0101a12] 「大德!無此事。」

[0101a13] 二七

[0101a13] 「又,凡無取時,由取之滅、亦施設有耶?」

[0101a14] 「大德!無此事。」

[0102a01] 二八

[0102a01] 「又,凡無有時,由有之滅、亦施設生耶?」

[0102a02] 「大德!無此事。」

[0102a03] 二九

[0102a03] 「又,凡無生時,由生之滅、亦施設老死耶?」

[0102a04] 「大德!無此事。」

[0102a05] 三〇

[0102a05] 「善哉!善哉!諸比丘!如是,諸比丘!此為非異者。諸比丘!信我,信賴我,可離惑、離疑,此為苦之終。」

〔五二〕第二 取

[0102a08]

[0102a08]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102a09]

[0102a09]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於所取之法,住味觀者,增長於愛。緣愛而有取,緣取而有有,緣有而有生,緣生而有老死、愁、悲、苦、憂、惱,如是,此乃全苦蘊之集。

[0102a12] [P.85]

[0102a12] 諸比丘!譬如大火聚,將然燒十載薪、或二十載薪、三十載薪、四十載薪,其時,有人適時投以乾草,投以乾牛糞,投以乾薪。諸比丘!依如是,則彼大火聚將長時久燃。

[0103a01]

[0103a01] 諸比丘!同此,於所取法,住味觀者,增長於愛,緣愛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蘊之集。

[0103a03]

[0103a03] 諸比丘!於所取之法,住患觀者,則愛滅。由愛滅,則有取滅,由取滅,則有有滅。由有滅,則有生滅,由生滅,則有老死、愁、悲、苦、憂、惱之滅。如是,此乃全苦蘊之滅。

[0103a06]

[0103a06] 諸比丘!譬如大火聚,將燃燒十載薪、或二十、三十、或四十載之薪。其時,有人適時不投以乾草,不投以乾牛糞,不投以乾薪。諸比丘!依如是,則彼大火火聚前薪燒盡,因未加他者,而應熄滅。

[0103a09]

[0103a09] 諸比丘!同此,於所取之法,住患觀者,則愛滅。由愛滅,則有取滅……如是,此乃全苦蘊之滅。」

[P.86] 〔五三〕第三 結(之一)

[0103a12]

[0103a12]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103a13]

[0103a13]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於所結之法,住味觀者,增長於愛。緣愛而有取,緣取而有有,緣有而有生,緣生而生老死、愁、悲、苦、憂、惱。如是,此乃全苦蘊之集。

[0104a02]

[0104a02] 諸比丘!譬如油燈,乃依油與炷而得燃。彼時,有人適時注油,注意其炷,諸比丘!因如是、油燈則得長久燃燒。

[0104a04]

[0104a04] 諸比丘!同此,於所結之法,住味觀者,增長於愛。緣愛而有取……

[0104a05] 如是,乃此全苦蘊之集。

[0104a06]

[0104a06] 諸比丘!於所結之法,住患觀者,則愛滅,由愛滅而有取滅……如是,乃此全苦蘊之滅。

[0104a08]

[0104a08] 諸比丘!譬如油燈,乃依油與炷而得燃,其時,有人不適時注油,不注意其炷,諸比丘!因如是,彼油燈之餘燃料燒盡,因未另加他者而消滅。

[0104a10]

[0104a10] 諸比丘!同此,於所結之法,住患觀者,則愛滅,由愛滅則有取滅……如是,乃此全苦蘊之滅。」

[P.87] 〔五四〕第四 結(之二)

[0104a13]

[0104a13]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104a14]

[0104a14]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譬如油與炷,彼油燈依之得燃燒,其時,有人適時注以油,注意其炷,諸比丘!因如是,油燈得燃燒長久。諸比丘!同此,於所結之法,住味觀者,增長於愛,緣愛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蘊之集。

[0105a03]

[0105a03] 諸比丘!譬如油與炷,油燈依之得燃燒。其時,有人未適時注油,未注意其炷,諸比丘!如是,彼油燈之餘燃料燒盡,因未另加他者而熄滅。諸比丘!同此,於所結之法,住患觀者,則愛滅。由愛滅有取滅……如是,此乃全苦蘊之滅也。」

〔五五〕第五 大樹(之一)

[0105a07]

[0105a07]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105a08]

[0105a08]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於所取之法,住味觀者,增長於愛。緣愛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蘊之集。

[0105a10]

[0105a10] 諸比丘!譬如有大樹,其根向下伸展,使一切之地味、水味上昇。諸比丘!如是,彼大樹因此得長時久住。諸比丘!同此,於所取之法,住味觀者,增長於愛。緣愛而有取,緣取而有有……如是,此乃全苦蘊之集。

[0105a13] [P.88]

[0105a13] 諸比丘!於所取之法,住患觀者,愛滅。由愛滅乃有取滅,由取滅,則有有滅……如是,此乃全苦蘊之滅。

[0106a01]

[0106a01] 諸比丘!譬如大樹,彼時有人取來鍬與籠。彼截其樹根,由截根而更於周圍掘挖穴,於周圍挖穴,乃將小根、鬚根、亦予根除。彼截其樹為圓木更截圓木作木片,木片作成粗朵,粗朵置於日與風下乾燥,乾燥後以火燒之,火燒成灰,成灰被大風篩吹,或流入河之奔流。諸比丘!如是,彼大樹被截根者,如多羅樹之截株,不能再生,成為未來不生者。

[0106a06]

[0106a06] 諸比丘!同此,於所取之法,住患觀者,則愛滅。由愛滅乃有取滅……如是,此乃全苦蘊之滅。」

〔五六〕第六 大樹(二)

[0106a09]

[0106a09]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106a10]

[0106a10]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譬如有大樹,其根向下伸展,使一切之地味、水味上昇。諸比丘!如是,彼大樹因此得長時久住。

[0106a12]

[0106a12] 諸比丘!同此,於所取之法,住味觀者,增長於愛。緣愛而有取……如是,此 [P.89] 乃全苦蘊之集。

[0106a14]

[0106a14] 諸比丘!譬如有大樹,彼時有人取來鍬與籠,彼截其樹根。由截根更於周圍挖穴,將小根、鬚根、亦予根除,……流於河之奔流。諸比丘!如是,彼大樹被截根者,如多羅樹之截株,不能再生,成為未來不生者。

[0107a03]

[0107a03] 諸比丘!同此,於所取之法,住患觀者,則愛滅。由愛滅乃有取滅……如是,乃此全苦蘊之滅。」

〔五七〕第七 幼樹

[0107a06]

[0107a06]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107a07]

[0107a07]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於所結之法,住味觀者,增長於愛。緣愛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蘊之集。

[0107a09]

[0107a09] 諸比丘!譬如有幼樹,有人適時鬆緩其根,適時與糞,適時與水。諸比丘!如是彼幼樹因此得增長、茂盛、增展。

[0107a11]

[0107a11] 諸比丘!同此,於所結之法,住味觀者,則愛增上。緣愛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蘊之集。

[0107a13]

[0107a13] 諸比丘!於所結之法,住患觀者,則愛滅。由愛滅則有取滅……如是,此乃全苦蘊之滅。

[0108a01] [P.90]

[0108a01] 諸比丘!譬如有幼樹,彼時有人取來鍬與籠,彼截其樹根,由截根更於周圍挖穴、將小根、鬚根、亦予根除。彼截其樹成圓木,圓木作成木片,木片作成粗朵,粗朵置於日與風下乾燥,以火燃燒,以火燒之成灰,灰被風篩吹,或流於河之奔流。諸比丘!如是,彼幼樹被截根者如多羅樹之截株,不能再生,成為未來不生者。

[0108a05]

[0108a05] 諸比丘!同此,於所結之法,住患觀者,則愛滅。由愛滅乃有取滅……如是,此乃全苦蘊之滅。」

〔五八〕第八 名色

[0108a08]

[0108a08]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108a09]

[0108a09]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於所結之法,住味觀者,有名色之顯現。緣名色有六處……如是,此乃全苦蘊之集。

[0108a11]

[0108a11] 諸比丘!譬如有大樹,其根向下伸展,使一切之地味、水味上昇。諸比丘!如是,彼大樹因此得長時久住。

[0108a13]

[0108a13] 諸比丘!同此,於所結之法,住味觀者,有名色之顯現……

[0108a14]

[0108a14] 諸比丘!於所結之法,住患觀者,無名色之顯現。由名色滅而有六處滅……如 [P.91] 是此乃全苦蘊之滅。

[0109a02]

[0109a02] 諸比丘!譬如有大樹,彼時有人取來鍬與籠……成未來不生者。

[0109a03]

[0109a03] 諸比丘!同此,於所結之法,住患觀者,無名色之顯現。由名色滅,乃有六處滅……如是,乃此全苦蘊之滅。」

〔五九〕第九 識

[0109a06]

[0109a06]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109a07]

[0109a07]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於所結之法,住味觀者,有識之顯現。緣識而有名色,……如是,此乃全苦蘊之集。

[0109a09]

[0109a09] 諸比丘!譬如有大樹,其根向下……

[0109a10]

[0109a10] 諸比丘!同此,於所結之法,住味觀者,有識之顯現。緣識而有名色……如是,此乃全苦蘊之集。

[0109a12]

[0109a12] 諸比丘!於所結之法,住患觀者,無識之顯現。由識滅而有名色滅……如是,此乃全苦蘊之滅。

[0109a14]

[0109a14] 諸比丘!譬如大樹,彼時有人取來鍬與籠……未來不生者。

[0110a01]

[0110a01] 諸比丘!同此,於所結之法,住患觀者,無識之顯現,由識滅而有名色滅……

[0110a02]

[0110a02] 如是,此乃全苦蘊之滅。」

[P.92] 〔六〇〕第十 因

[0110a04]

[0110a04] 〔爾時,世尊〕住拘樓國之都色劍磨瑟曇。

[0110a05]

[0110a05] 爾時,尊者阿難,詣世尊座前,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0110a06]

[0110a06] 坐於一面之阿難,白世尊言:「大德!是稀有,大德!是未曾有。大德!此緣起所見甚深而且深遠,然我觀見,如明明白白者。」

[0110a08]

[0110a08] 「阿難!勿作是言。阿難!勿作是言。阿難!此緣起所見甚深而且深遠。阿難!因未證此法,由於不知,如是,此如縺索之眾生,被腫物所覆之眾生,如文若草、燈心草之有情,不脫苦處、惡趣、無樂處之輪迴。

[0110a11]

[0110a11] 阿難!於所取之法、住於味觀者,增長於愛。緣愛而有取、緣取而有有、緣有而有生、緣生而有老死、愁、悲、苦、憂、惱。如是,此乃全苦蘊之集。

[0110a13]

[0110a13] 阿難!譬如大樹,其根向下伸展,使一切之地味、水味上昇。阿難!如是,彼大樹因此得長時久住。

[0111a01]

[0111a01] 阿難!同此,於所取之法,住味觀者,增長於愛。緣愛而有取,緣取而有有…… [P.93] 如是,此乃全苦蘊之集。

[0111a03]

[0111a03] 阿難!於所取之法,住患觀者,愛滅。由愛滅而有取滅,由取滅而有有滅……如是,此乃全苦蘊之滅。

[0111a05]

[0111a05] 阿難!譬如有大樹,彼時有人取來鍬與籠,彼截其樹根,更於截根之周圍挖穴,挖穴將小根、鬚根、亦予根除。彼將其樹截成圓木,圓木作成木片、木片再作成粗朵,粗朵以風日使乾燥,風日乾燥後,以火燃燒,以火燒成灰,在彼大風篩吹,或流入河之奔流。阿難!如是,彼大樹為被截根者。如多羅樹之被截株者,無再生,成為未來不生者。

[0111a10] 一〇

[0111a10] 阿難!同此,於所取之法,住患觀者,是愛滅。由愛滅而有取滅,由取滅而有有滅,由有滅而有生滅,由生滅而有老死、愁、悲、苦、憂、惱之滅。如是,此乃全苦蘊之滅。」

[0111a14] 此頌曰:

       思量取二結     所謂二大樹
       幼樹於第七     名色以及識
       因及此等十

[P.94] 第七 大品

〔六一〕第一 無聞(之一)

[0112a08]

[0112a08]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0112a09]

[0112a09]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無聞之凡夫,於此四大所造身,生厭意,厭離而欲解脫。

[0112a11]

[0112a11] 所以者何?諸比丘!此四大所造身,可見為增、滅、取、捨者。

[0112a12] 然則無聞之凡夫,生厭意、厭離而欲解脫。

[0112a13]

[0112a13] 諸比丘!稱此是心、是意或是識者,無聞之凡夫,不能生厭意,不能厭離,不能解脫。

[0113a01]

[0113a01] 所以者何?諸比丘!無聞之凡夫,長夜著於有我所,取著於『此是我所,此是我,此乃我之自我。』

[0113a03] 然則無聞之凡夫,不能生厭意,不能厭離,不能解脫。

[0113a04]

[0113a04] 諸比丘!無聞之凡夫,以此四大所造之身為『我』,較以心為我,是尚可。

[0113a05]

[0113a05] 所以者何?諸比丘!此四大所造之身,可現住於一年、住於二年、住於三年、住於四年、住於五年、住於十年、住於二十年、住於三十年、住於四十年、住於五 [P.95] 十年、住於百年、或住於更長年。諸比丘!然稱此為心、意、識者,則日夜轉變異生、異滅。

[0113a09]

[0113a09] 諸比丘!譬如彌猴徘徊森林中縱放一枝,又另捉一枝。諸比丘!同此,稱此是心、意、識者,亦日夜轉變,異生、異滅。

[0113a11]

[0113a11] 諸比丘!是以多聞之聖弟子,對緣起當善思惟:彼有故此有,彼生故此生,彼無故此無,彼滅故此滅。即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如是,此乃全苦蘊之集。

[0113a13] 一〇

[0113a13] 由無明之無餘,離貪、滅而有行滅,由行滅而有識滅……如是,此乃全苦蘊之滅。

[0114a01] 一一

[0114a01] 諸比丘!多聞之聖弟子,於色生厭意,於受亦生厭意,於想亦生厭意,於行亦生厭意,於識亦生厭意。生厭意故厭離,離貪故解脫。於解脫得生解脫之智,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應作已作,更不再生。」

〔六二〕第二 無聞(之二)

[0114a05]

[0114a05]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114a06]

[0114a06]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無聞之凡夫,於此四大所造之身,生厭意,厭離而欲解脫。

[0114a08]

[0114a08] 所以者何?諸比丘!此四大所造之身,可見為增、滅、取、捨。然則無聞之凡 [P.96] 夫生厭意、厭離而欲解脫。

[0114a10]

[0114a10] 諸比丘!稱此是心、意、識者、無聞之凡夫不能生厭意,不能厭離,不能解脫。

[0114a11]

[0114a11] 所以者何?諸比丘!無聞之凡夫,於長夜著於『此是我所』,取著於『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自我。』然則無聞之凡夫,不能生厭意,不能厭離,不能解脫。

[0114a13]

[0114a13] 諸比丘!無聞之凡夫,以此四大所造之身為我,較以心為我尚可。

[0114a14]

[0114a14] 所以者何?諸比丘!此四大所造之身,現住於一年、住於二年、住於三年……四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住於百年、或住於更長年。諸比丘!然稱此是心、意、識者,則日夜轉變異生、異滅。

[0115a03]

[0115a03] 諸比丘!是以多聞之聖弟子,對緣起當善思惟:彼有故此有,彼生故此生,彼無故此無,彼滅故此滅。

[0115a05]

[0115a05] 諸比丘!緣樂所受之觸生樂受,由其樂所受之觸滅,由其所生之感,緣樂所受之觸所生之樂受滅,而止息。

[0115a07] 一〇

[0115a07] 諸比丘!緣苦所受之觸生苦受,由其苦所受之觸滅,由其所生之感,緣苦所 [P.97] 受之觸所生之苦受滅,而止息。

[0115a09] 一一

[0115a09] 諸比丘!緣不苦不樂所受之觸,生不苦不樂受。由其不苦不樂所受之觸滅,由其所生之感,緣不苦不樂所受之觸所生不苦不樂滅,而止息。

[0115a11] 一二

[0115a11] 諸比丘!譬如二木相磨,和合生煙、生火。其二木離散者,則由其所生之煙滅,而止息。

[0115a13] 一三

[0115a13] 諸比丘!同此,緣樂受之觸生樂受,由其樂所受之觸滅,由其所生之感,緣樂所受之觸所生樂受滅,而止息。

[0116a01] 一四

[0116a01] 緣苦所受之觸……

[0116a02] 一五

[0116a02] 緣不苦不樂所受之觸,生不苦不樂受。由其不苦不樂所受之觸滅,由其所生之感,緣不苦不樂所受之觸所生不苦不樂受滅,而止息。

[0116a04] 一六

[0116a04] 諸比丘!如是多聞之聖弟子,於觸生厭意,於受生厭意,於想、於識生厭意。生厭意故厭離,離貪故解脫,於解脫生解脫之智。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應作已作,更不再生。」

〔六三〕第三 子肉

[0116a08]

[0116a08]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116a09] [P.98]

[0116a09]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有情或眾生之住、求再生、為資益、有此等之四食。

[0116a11]

[0116a11] 四食者何耶?麤或細之摶食、二觸食、三意思食,四識食是。

[0116a12] 諸比丘!此等之四食為有情或眾生之住、求再生、為資益。

[0116a13]

[0116a13] 諸比丘!應知如何是摶食耶?

[0116a14]

[0116a14] 諸比丘!譬如有夫婦二人,持少量之糧食,行於曠野之道。彼等夫婦愛念者唯有一子。

[0117a02]

[0117a02] 諸比丘!彼時夫婦二人來曠野時,少量之糧食乏盡、曠野尚餘未竟之旅。

[0117a03]

[0117a03] 諸比丘!爾時,彼夫婦二人作如是思念:『我等少量之糧食盡,而此曠野之旅尚餘未竟,我等寧殺此愛念之子,作成乾肉片與多汁肉片,食子之肉,以完成此曠野之殘旅。勿令三人皆死。』

[0117a06]

[0117a06] 諸比丘!彼時彼夫婦二人,殺其愛念之子,作成乾肉片與多汁肉片,食子之肉完成此曠野之殘旅,彼等食子之肉,搥胸曰:『吾子於何處耶?吾一子於何處耶?』

[0117a08]

[0117a08] 諸比丘!汝等對其如何思惟耶?彼等為嬉戲而食歟?或為愛樂而食歟?或為嗜 [P.99] 美而食歟?或為肥滿而食歟?」

[0117a10] 「大德,皆非然。」

[0117a11] 一〇

[0117a11] 「諸比丘!彼等為行曠野而欲食子肉耶?」

[0117a12] 「大德!唯然。」

[0117a13] 一一

[0117a13] 「諸比丘!同此,我謂摶食不可不知。諸比丘!知摶食時,於五妙欲知貪。於五妙欲知貪時,成其結,為結所縛之聖弟子,再還來此界。

[0118a01] 一二

[0118a01] 諸比丘!如何可知觸食耶?

[0118a02] 一三

[0118a02] 諸比丘!譬如一無皮之牛,欲依住於道路之端,依道路之端之彼等生物,噉其牛。欲依住於樹下,依樹下之彼等生物噉其牛。欲依住於水中,依水中之生物,噉其牛。依住於虛空,依虛空之生物,噉其牛。諸比丘!彼無皮之牛,依住之處,則為依止其處之生物所噉。諸比丘!同此,我謂觸食不可不知。

[0118a06] 一四

[0118a06] 諸比丘!知觸食時,知三受,知三受時,我謂聖弟子更不可為。

[0118a07] 一五

[0118a07] 諸比丘!如何應知意思食耶?

[0118a08] 一六

[0118a08] 諸比丘!譬如一炭火坑,深超人身,炭火充滿,無煙而熾燃。爾時一人,欲生不希死,欲樂厭苦。時有二力士各以手將彼捉住,將投入炭火坑中。諸比丘!爾時,彼人之心遠矣,將思願遠矣,大望應遠。

[0118a11] [P.100] 一七

[0118a11] 所以者何?諸比丘!彼人作是念:『我墮此炭火坑中,因其入死,至死為苦。』諸比丘!同此,我謂意思食不可不知。

[0118a13] 一八

[0118a13] 諸比丘!知意思食時,知三愛;知三愛時,我謂聖弟子更不為。

[0118a14] 一九

[0118a14] 諸比丘!如何應知識食耶?

[0119a01] 二〇

[0119a01] 諸比丘!捕犯罪之盜賊,送至王前示曰:『大王!犯罪之盜賊帶到。』王宜科彼以所欲之刑罰。王如是謂於彼等曰:『且去!汝等將此人以百矛相擊。』清晨則再加其百矛。

[0119a04] 二一

[0119a04] 時至日中,王如是云:『喂!彼人如何耶?』『大王!彼尚生存。』王如是言彼等云曰:『且去!於日中對彼再以百矛相擊。』於是日中以百矛擊彼。

[0119a06] 二二

[0119a06] 屆時,王於暮時如是云:『喂!彼人如何耶?』『大王!彼尚生存。』王如是言彼曰:『且去!汝等將彼人於暮時再以百矛相擊。』於是暮時對彼以百矛相擊。

[0119a08] 二三

[0119a08] 諸比丘!對其作如何思惟耶?彼人,因一日被三百矛擊打,已經驗苦、憂耶?」

[0119a09] 「大德!以一矛相擊,即已經驗苦、憂矣,何云經三百矛擊打耶?」

[0119a10] 二四

[0119a10] 「諸比丘!同此,我謂不可不知識食。

[0119a11] 二五

[0119a11] 諸比丘!知識食時,知名色,知名色時,我謂聖弟子更不可為。」

[P.101] 〔六四〕第四 有貪

[0119a13]

[0119a13]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119a14]

[0119a14]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有情或眾生之住,求再生,為資益有四食。

[0120a01]

[0120a01] 四食者何耶?麤或細之食、二觸食、三意思食、四識食是。諸比丘!此等之四食,為有情或眾生之住,求再生,為資益。

[0120a03]

[0120a03] 諸比丘!若於摶食,有貪、有喜、有愛、則對其有識之住、有增長。由識之住及增長,而有名色之顯現。由有名色之顯現,而有諸行之增上。由有諸行之增上,而有未來後有之再生。由有未來後有之再生,而有未來之生、老死。諸比丘!我謂由未來之生、老死,而有愁、有苦、有惱。

[0120a07]

[0120a07] 諸比丘!若於觸食,……

[0120a08]

[0120a08] 諸比丘!若於意思食,……

[0120a09]

[0120a09] 諸比丘!若於識食,有貪、有喜、有愛,於其有識之住、有增長。有識住增長,有名色之顯現,由有名色之顯現,有諸行之增上。有諸行之增上,有未來之後有再生。有未來之後有再生,有未來之生老死,我謂有未來之生老死,而有愁、有苦、有惱。

[0120a13]

[0120a13] 諸比丘!譬如染工或畫師、以染料或漆、或鬱金、或青、或以茜,善磨於板上, [P.102] 或壁面、或衣服之小片,作婦女之形像男子之形像。

[0121a01]

[0121a01] 諸比丘!同此,若於食、有貪、有喜、有愛者,則有識之住與增長。由有識之住與增長,有名色之顯現,由有名色之顯現,有諸行之增上,由有諸行之增上,有未來後有之再生,由有未來後有之再生,有未來之生老死。由有未來之生老死,諸比丘!我謂有愁、有苦、有惱。

[0121a05] 一〇

[0121a05] 諸比丘!若於觸食,……

[0121a06] 一一

[0121a06] 諸比丘!若於意思食,……

[0121a07] 一二

[0121a07] 諸比丘!若於識食,有貪、有喜、有愛者,則有識之住與增長。由有識之住與增長,而有名色之顯現。由有名色之顯現,而有諸行之增上。由有諸行之增上,而有未來後有之再生。由有未來後有之再生,則而有未來之生、老死。由有未來之生、老死,諸比丘!我謂有愁、有苦、有惱。

[0121a11] 一三

[0121a11] 諸比丘!若於食,無貪、無喜、無愛者,則無其識之住與增長。因無識之住與增長,則無名色之顯現。因無名色之顯現,則無諸行之增上。因無諸行之增上,則無未來後有之再生。因無未來後有之再生,則無未來之生、老死。因無未來之生、老死,諸比丘!我謂無愁、無苦、無惱。

[0122a01] [P.103] 一四

[0122a01] 諸比丘!若於觸食,……

[0122a02] 一五

[0122a02] 諸比丘!若於意思食,……

[0122a03] 一六

[0122a03] 諸比丘!若於識食,無貪、無喜、無愛者,則無其識之住無增長。因無識之住與增長,則無名色之顯現。因無名色之顯現,則無諸行之增上。因無諸行之增上,則無未來後有之再生。因無未來後有之再生,則無未來之生、老死。因無未來之生老死,諸比丘!我謂無愁、無苦、無惱。

[0122a07] 一七

[0122a07] 諸比丘!譬如宮殿或樓閣,北、南、西邊有窗。太陽上昇時,光由高入,照何處耶?」

[0122a09] 「大德!照西壁。」

[0122a10] 一八

[0122a10] 「諸比丘!若無西壁,照何處耶?」

[0122a11] 「大德!照大地。」

[0122a12] 一九

[0122a12] 「諸比丘!若無大地,照何處耶?」

[0122a13] 「大德!照水。」

[0122a14] 二〇

[0122a14] 「諸比丘!若無水,照何處耶?」

[0123a01] 「大德!則不照任何處。」

[0123a02] 二一

[0123a02] 「諸比丘!同此,諸比丘!若於摶食,無貪、無喜、無愛者,則……

[0123a03] 二二

[0123a03] 諸比丘!若於觸食,……

[0123a04] 二三

[0123a04] 諸比丘!若於意思食,……

[0123a05] 二四

[0123a05] 諸比丘!若於識食,無貪、無喜、無愛者,則無識住、無增長。因無識住、無增長,則無名色之顯現。因無名色之顯現,則無諸行之增上。因無諸行之增上, [P.104] 則無未來之生、老死。無未來之生老死,諸比丘!我謂無愁、無苦、無惱。」

〔六五〕第五 城邑

[0123a09]

[0123a09]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0123a10]

[0123a10]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昔我尚未得正覺,為菩薩時,曾作此念:『此世間實陷於苦惱,生而奔向衰、老、死而又將再生。然卻不知此老死苦之出離。實則如何得知此老死苦之出離耶?』

[0123a13]

[0123a13] 諸比丘!然則我作是念:『有何故有老死耶?緣何有老死耶?』

[0123a14]

[0123a14] 諸比丘!爾時,我依正思惟,依慧悟得生:『有生故有老死,緣生而有老死。』

[0124a01]

[0124a01] 諸比丘!時我作是念:『有何故有生?……有有……有取……有愛……有受……有觸……有六處?……有名色耶?緣何而有名色耶?』

[0124a03]

[0124a03] 諸比丘!依正思惟,於我而生慧悟得:『有識故有名色,緣識而有名色。』

[0124a04]

[0124a04] 諸比丘!時我作是念:『有何故有識?緣何有識耶?』

[0124a05]

[0124a05] 諸比丘!我生正思惟,依慧悟得:『有名色故有識,緣名色而有識。』

[0124a06]

[0124a06] 諸比丘!時我作是念:『此識由此以還,無超進名色,於此限度,生而亦老,衰而至死將再生。即緣此名色有識,緣識而有名色。緣名色而有六處,緣六處而有觸……

[0124a09] [P.105] 如是,此乃全苦蘊之集。』

[0124a10] 一〇

[0124a10] 諸比丘!『是集、是集』。我於尚未聞之法、即生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

[0124a12] 一一

[0124a12] 諸比丘!時我作是念:『無何故無老死,因何之滅而有老死之滅耶?』

[0124a13] 一二

[0124a13] 諸比丘!爾時,我生正思惟,依慧悟得:『無生故無老死,因生之滅而有老死之滅。』

[0125a01] 一三

[0125a01] 諸比丘!時我作是念:『無何故無生……無有……無取……無愛……無受……無觸……無六處……無名色,因何之滅而有名色之滅耶?』

[0125a03] 一四

[0125a03] 諸比丘!爾時,於我生正思惟,依慧悟得:『無識故無名色,因識之滅、而有名色之滅。』

[0125a05] 一五

[0125a05] 諸比丘!時我作是念:『無何故無識,因何之滅,而有識之滅耶?』

[0125a06] 一六

[0125a06] 諸比丘!爾時,於我生正思惟,依慧悟得:『無名色故無識,因名色之滅,而有識之滅。』

[0125a08] 一七

[0125a08] 諸比丘!時我作是念:『我依此道乃達菩提。即:由名色之滅,而有識滅。由識之滅,而有名色滅。由名色之滅,而有六處滅。由六處之滅,而有觸滅。……』

[0125a10] 如是,此乃全苦蘊之滅。

[0125a11] 一八

[0125a11] 諸比丘!『是滅、是滅』,我於尚未聞之法,即生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

[0125a13] 一九

[0125a13] 諸比丘!譬如有人、徘徊阿蘭若林,發現古人通行之古道、古徑,彼則追隨 [P.106] 其道,隨其道而行。發見古人止住之古城、古都,其園林亦具足。具足美麗有堤之蓮池。

[0126a02] 二〇

[0126a02] 諸比丘!爾時,彼人向王或王之大臣報曰:『尊者,當知我徘徊阿蘭若林,發見古人通行之古道、古徑,追隨其道,隨其道而行。發見古人止住之古城、古都,園林亦具足,具足美麗有堤之蓮池。尊者!宜於其城予修築。』

[0126a05] 二一

[0126a05] 諸比丘!爾時,王或王之大臣,修築其城邑,其城邑後來繁榮,眾人熾盛,增上發展。

[0126a07] 諸比丘!同此,我發見過去正覺者通行之古道、古徑。

[0126a08] 二二

[0126a08] 諸比丘!過去諸佛所通行之古道,古徑者何耶?即此八支聖道。即:正見……正定。諸比丘!此乃過去正等覺者通行之古道、古徑。追隨其道,隨其道而行,則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滅,知趣滅老死之道跡。

[0126a11] 二三~三一

[0126a11] 追隨其道,隨其道以行,知生……知有……知取……知愛……知受……知觸……知六處……知名色……知識……

[0126a13] 三二

[0126a13] 追隨其道,隨其道以行,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滅、知趣行滅之道跡。

[0126a14] [P.107] 三三

[0126a14] 知此,我以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比丘!如是梵行繁榮、增廣,示知眾多人等,予增大,依人天而善說示。」

〔六六〕第六 觸

[0127a03]

[0127a03]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拘樓園之都邑劍磨瑟曇。

[0127a04]

[0127a04] 爾時,世尊言諸比丘:「諸比丘!」

[0127a05] 彼諸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唯然。」

[0127a06]

[0127a06] 世尊曰:「諸比丘!汝等取內觸耶?」

[0127a07]

[0127a07] 如是說已。一比丘以此白世尊言:「大德!我取內觸。」

[0127a08]

[0127a08] 「汝比丘!如何取內觸耶?」

[0127a09]

[0127a09] 爾時彼比丘自記說之,然彼比丘,不能滿足世尊之心。

[0127a10]

[0127a10] 如是說已,尊者阿難白世尊言:「世尊!今正其時。善逝!今正其時。願世尊!以說內觸。諸比丘聞世尊之所說、應受持奉行。」

[0127a12]

[0127a12] 「若然,阿難!汝等諦聽,當善思念。我說內觸。」

[0127a13] 彼諸比丘奉答世尊曰:「唯然,大德!」

[0127a14]

[0127a14] 世尊曰:「諸比丘!於此有比丘,執取內觸:『世間之種種諸苦生、老死,此苦以何為因,以何為集,以何為生,以何為起耶?有何故有老死,無何故無老死。』 [P.108] 彼對取內觸,如是知:『此世間生老死種種之苦、此苦乃以億波提為因、以億波提為集、以億波提為生、以億波提為起。有億波提故有老死,無億波提時無老死。彼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滅,知趣老死滅之道跡。如是為契法行者。』

[0128a05] 諸比丘!如是比丘,謂是真正行苦之滅,老死之滅者。

[0128a06] 一〇

[0128a06] 更執取取內觸:『又,此億波提乃以何為因、以何為集、以何為生、以何為起耶?有何故有億波提,無何時無億波提耶?』彼知如是執取:『億波提乃以愛為因,以愛為集,以愛為生,以愛為起。有愛故有億波提,無愛故無億波提。』彼知億波提,知億波提之集,知億波提之滅,知趣億波提滅之道跡。如是為契法行者。

[0128a10] 諸比丘!如是比丘謂是真正行苦之滅,億波提之滅者。

[0128a11] 一一

[0128a11] 更執取取內觸:『又,此愛於何處而生?於何處而住之耶?』彼知如是執取:『於此世間,為如何愛,快思之色,於此生愛而生,於此住愛而住。於此世間、可愛,快思之色者何耶?眼為於此世間、可愛、快思之色。於此生愛而生,於此住愛而住。』

[0129a01] 一二

[0129a01] 耳乃於世間可愛、快思之色……

[0129a02] [P.109] 一三

[0129a02] 鼻乃於世間可愛、快思之色……

[0129a03] 一四

[0129a03] 舌乃於世間可愛、快思之色……

[0129a04] 一五

[0129a04] 身乃於世間可愛、快思之色……

[0129a05] 一六

[0129a05] 意乃於世間可愛、快思之色。於此生愛而生,於此住愛而住。

[0129a06] 一七

[0129a06] 諸比丘!任何過去之沙門、婆羅門,對此世間可愛、快思之色,視為常,視為樂,視為我,視為無病,視為安穩者,愛增長矣。

[0129a08] 一八

[0129a08] 愛增長者,則億波提增長。億波提增長者,則苦增長。我謂:『使苦增長者,則生、老死、愁、悲、苦、憂、惱,無由解脫。』

[0129a10] 一九

[0129a10] 諸比丘!任何未來之沙門、婆羅門,對此世間可愛、快思之色,視為常,視為樂,視為我,視為無病,視為安穩。彼等乃增長愛者。

[0129a12] 二〇

[0129a12] 愛增長者,則億波提增長,億波提增長者,則苦增長。我謂:『彼等生、老死、愁、悲、苦、憂、惱,不得解脫,則苦不得解脫。』

[0129a14] 二一

[0129a14] 諸比丘!現在任何之沙門、婆羅門,對此世間可愛、可喜之物,視為常、視為樂、視為我、視為無病、視為安隱者,則增長愛。

[0130a02] 二二

[0130a02] 增長愛者,則增長億波提,增長億波提者,則增長苦。增長其苦,我謂:『增長苦者,則生、老死、愁、悲、苦、憂、惱不得解脫,則苦不解脫。』

[0130a04] [P.110] 二三

[0130a04] 諸比丘!譬如有飲水器皿,色具足,香具足,味具足,而以毒混入。爾時有人為炎熱所燒,為炎熱所苦,疲勞困憊,為渴而來。對其人如是言曰:『可愛者!此飲水器皿,色具足、香具足、味具足、毒亦具足、汝若欲飲自可飲、飲之雖愛好具色、香、味,但為此而至死,或受至死之苦。』彼不顧且不思慮,飲彼飲水器皿之水而不捨,彼為此至死,或受至死之苦。

[0130a09] 二四

[0130a09] 諸比丘!同此,任何過去之沙門、婆羅門,對此世間可愛、快思之色……

[0130a10] 二五

[0130a10] ……於未來……

[0130a11] 二六

[0130a11] ……現在之沙門、婆羅門,對此世間可愛、快思之色,視為常,視為樂,視為我,視為無病,視為安穩者,其愛增長。

[0130a13] 二七

[0130a13] 我謂:『愛增長者則苦增長,由生、老死、愁、悲、苦、憂、惱,不得解脫,則不得解脫於苦。』

[0131a01] 二八

[0131a01] 諸比丘!任何過去之沙門、婆羅門,對此世間可愛、快思之色,視為無常,視為苦,視為無我,視為病,視為怖畏者,乃使愛捨離者。

[0131a03] 愛捨離者,億波提捨離。億波提捨離者,則苦捨離。我謂:『苦捨離者,由生、老死、愁、悲、苦、憂、惱得解脫,則解脫於苦。』

[0131a05] 二九

[0131a05] 諸比丘!任何未來之沙門、婆羅門,於此世間可愛、快思之色,視為無常, [P.111] 視為苦,視為無我,視為病,視為怖畏者、則將捨離於愛。

[0131a07] 三〇

[0131a07] 愛捨離者……我謂:『解脫於苦。』

[0131a08] 三一

[0131a08] 諸比丘!任何現在之沙門、婆羅門,對可愛、快思之色,視為無常,視為苦,視為無我,視為病,視為怖畏者,則捨離於愛。

[0131a10] 三二

[0131a10] 愛捨離者,則億波提捨離。億波提捨離者,則苦捨離。我謂:『苦捨離者,則生、老死、愁、悲、苦、憂、惱得解脫,則解脫於苦。』

[0131a12] 三三

[0131a12] 諸比丘!譬如有飲水器,色具足,香具足,味具足,亦以毒混入。爾時有人,為炎熱所燒,為炎熱所苦,疲勞困憊,為渴而來。對此時有人曰:『可愛者!此飲水器皿,色具足,香具足,味具足,但混有其毒,若汝欲者自可飲,飲之雖愛好其色、香、味,然因此至死或受至死之苦。』

[0132a02] 三四

[0132a02] 諸比丘!爾時,彼人作是念:『我此刻極渴,得依飲料而克服,或依生蘇予克服,或依含鹽分之乳精予克服,或以酸粥予克服。然而我於此長夜不為我之利益,因此而決不飲此苦物。』彼思慮之再,而不飲其飲水器皿物,予捨棄、彼即因 [P.112] 此而不至死,不至近死之苦。

[0132a06] 三五

[0132a06] 諸比丘!同此,任何過去之沙門、婆羅門,於此世間可愛、快思之色,視為無常,視為苦,視為無我,視為病,視為怖畏者,則捨離於愛。

[0132a08] 三六

[0132a08] 捨離於愛者,則億波提捨離。億波提捨離者,則苦捨離。我謂:『苦捨離者,則生、老死、愁、悲、苦、憂、惱得捨離,解脫於苦。』

[0132a10] 三七~三八

[0132a10] 諸比丘!任何未來之沙門、婆羅門……

[0132a11] 三九

[0132a11] 現在之沙門、婆羅門,於此世間可愛、快思之色,視為無常、視為苦、視為無我、視為病、視為怖畏者,捨離於愛。

[0132a13] 四〇

[0132a13] 捨離於愛者,則億波提捨離。億波提捨離者,則捨離於苦。我謂:『捨離於苦者,即由生、老死、愁、悲、苦、憂、惱解脫,解脫於苦。』」

〔六七〕第七 蘆束

[0133a02]

[0133a02] 一時,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住波羅奈之仙人墮處鹿野苑。

[0133a03]

[0133a03] 爾時,尊者摩訶拘絺羅,暮時自宴坐起,詣尊者舍利弗之處。詣已,與尊者舍利弗俱相致問,交談致候可記憶之語後,坐於一面。

[0133a05]

[0133a05] 坐於一面之尊者摩訶拘絺羅,向尊者舍利弗作斯言曰:「友,舍利弗!老死為 [P.113] 自作耶?老死為他作耶?老死為自作、他作耶?或老死為非自作、非他作、無因生耶?如何?」

[0133a08]

[0133a08] 「友,拘絺羅!老死非自作,老死非他作,老死亦非自作、他作,老死非自作、非他作、非無因生,是緣生而有老死。」

[0133a10]

[0133a10] 「友,舍利弗!生為自作耶?生為他作耶?生為自作、他作耶?或生為非自作、非他作、無因生耶?如何?」

[0133a12]

[0133a12] 「友,拘絺羅!生非自作,生非他作,生非自作、他作,生亦非自作、非他作,非無因生,是緣有而有生。」

[0133a14] 七~一八

[0133a14] 「友,舍利弗!有為自作耶?……取為自作耶?……愛為自作耶?……受為自作耶?……觸為自作耶?……六處為自作耶?……如何?」

[0134a02] 一九

[0134a02] 「名色為自作耶?名色為他作耶?名色為自作、他作耶?或名色為非自作、非他作,無因生耶?」

[0134a04] 二〇

[0134a04] 「友,拘絺羅!名色非自作,名色非他作,名色非自作、他作,亦非自作、他作,亦非無因生,是緣識而有名色。」

[0134a06] 二一

[0134a06] 「友,舍利弗!識為自作耶?識為他作耶?識為自作、他作耶?識為非自作、非他作,亦非無因生耶?如何?」

[0134a08] 二二

[0134a08] 「友,拘絺羅!識非自作,識非他作,識非自作、他作,識非自作、非他作,亦非無因生,是緣名色而有識。」

[0134a10] [P.114] 二三

[0134a10] 「如今我等如是知尊者舍利弗之所說:『友,拘絺羅!名色非自作,名色非他作,名色亦非自作、他作,名色非自作、非他作。名色非自作、非他作,亦非無因生,是緣識而有名色。』

[0134a13] 二四

[0134a13] 如今我等又如是知尊者舍利弗之所說:『友,拘絺羅!識非自作,識非他作,識非自作、他作,又,識非自作、非他作、亦非無因生,是緣名色而有識。』

[0135a01] 二五

[0135a01] 友,舍利弗!應如何知此所說之義耶?」

[0135a02] 二六

[0135a02] 「友!譬如兩蘆束,相互依持則能直立。友!同此,緣名色而有識,緣識而有名色。緣名色而有六處,緣六處而有觸、……如是,此乃全苦蘊之集。友!若此等之蘆束中,取其一;而另一則仆倒;取他,而另他則仆倒。友!同此,緣名色之滅,而有識滅。緣識之滅,而有名色滅。緣名色之滅而有六處滅。緣六處之滅,而有觸滅……如是,此乃全苦蘊之滅。」

[0135a07] 二七

[0135a07] 「友,舍利弗!是希有。友,舍利弗!是未曾有。此為尊者舍利弗之善說。我等對尊者舍利弗之所說,應以此等三十六事當予隨喜。」

[0135a09] 二八

[0135a09] 「友,若比丘,依老死之厭離、離貪、滅而說法,則適稱為:『法師比丘。』友!若比丘,行老死、厭離、離貪、滅,則適稱為:『行法、隨順法比丘。』友! [P.115] 若比丘,對老死、厭離、離貪、滅,不取著、予解脫,則適稱為:『達現法涅槃比丘。』

[0135a13] 二九~三八

[0135a13] 友!若比丘,生之厭離……若有之……若取之……若愛之……若受之……若觸之……若六處之……若名色之……若識之……若行之……

[0136a01] 三九

[0136a01] 友!若比丘,依無明之厭離、離貪、滅、說法、適稱之謂:『法師比丘。』友,若比丘,行無明之厭離、離貪、滅,則適稱之謂:『行法、隨順法比丘。』友,若比丘,依無明之厭離、離貪、滅、不取著、予解脫、則適稱之謂:『達現法涅槃比丘。』」

〔六八〕第八 憍賞彌

[0136a06]

[0136a06] 一時,尊者茂師羅、尊者殊勝、尊者那羅陀、尊者阿難,住憍賞彌之瞿師羅園。

[0136a08]

[0136a08] 爾時,尊者殊勝向尊者茂師羅作如是言曰:「友,茂師羅!除信、除欲、除傳說、除行相覺、除見害諦思,尊者茂師羅!別有『緣生而有老死』之智否?」

[0136a10]

[0136a10] 「友,殊勝!除信、除欲、除傳說、除行相覺、除見審諦思,我知於此,我見於此,即:『緣生有老死也。』」

[0136a12] [P.116]

[0136a12] 「友,茂師羅!除信、除欲、除傳說、除行相覺、除見審諦思,尊者茂師羅!別有『緣有而有生』之智耶?」

[0136a14]

[0136a14] ……緣取而有有……

[0137a01]

[0137a01] ……緣愛而有取……

[0137a02]

[0137a02] ……緣受而有愛……

[0137a03]

[0137a03] ……緣觸而有受……

[0137a04]

[0137a04] ……緣六處而有觸……

[0137a05] 一〇

[0137a05] ……緣名色而而有六處……

[0137a06] 一一

[0137a06] ……緣識而有名色……

[0137a07] 一二

[0137a07] ……緣行而有識……

[0137a08] 一三

[0137a08] ……緣無明而有行……

[0137a09] 一四

[0137a09] 「友,殊勝!除信、除欲、除傳說、除行相覺、除見審諦思,我知於此,我見於此,即:『緣無明而有行。』」

[0137a11] 一五

[0137a11] 「友,茂師羅!除信……除見審諦思,尊者茂師羅!別有『緣生之滅,而有老死之滅』之智耶?」

[0137a13] 一六

[0137a13] 「友,殊勝!除信、除欲、除傳說、除行相覺、除見審諦思,我知於此,我見於此,即:『緣生之滅而有老死之滅。』」

[0138a01] 一七

[0138a01] 「友,茂師羅!除信、除欲、除傳說、除行相覺、除見審諦思,尊者茂師羅!別有『緣有之滅,而有生之滅』之智耶?」

[0138a03] 一八~二四

[0138a03] 「『緣取之滅,而有有之滅』……『緣愛之滅,而有取之滅』……『緣受之滅,而有愛之滅』……『緣觸之滅,而有受之滅』……『緣六處之滅,而有觸 [P.117] 之滅』……『緣名色之滅,而有六處之滅』……『緣識之滅,而有名色之滅』……『緣行之滅,而有識之滅』……『緣無明之滅,而有行之滅。』

[0138a07] 二五

[0138a07] 友,殊勝!除信、除欲、除傳說、除行相覺、除見審諦思,我知於此,我見於此,即:『緣無明之滅,而有行之滅。』」

[0138a09] 二六

[0138a09] 「友,茂師羅!除信、除欲、除傳說、除行相覺、除見審諦思,尊者茂師羅!別有『有滅即涅槃』之智耶?」

[0138a11] 二七

[0138a11] 「友,殊勝!除信、除欲、除傳說、除行相覺、除見審諦思,我知於此,我見於此,『有滅即涅槃。』」

[0138a13] 二八

[0138a13] 「然則,尊者茂師羅是阿羅漢,是漏盡者。」

[0138a14] 二九

[0138a14] 如是言時,尊者茂師羅默然。

[0139a02] 三〇

[0139a02] 爾時,尊者那羅陀對尊者殊勝言曰:「友,殊勝!善哉!我欲得此問,可向我問,我則答汝此問。」

[0139a04] 三一

[0139a04] 「尊者那羅陀!汝得此問。我向尊者那羅陀,作此問,尊者那羅陀,請答我問。」

[0139a05] 三二~五七

[0139a05] 「友,那羅陀!除信……我知於此,我見於此,『此有滅即涅槃。』」

[0139a06] 五八

[0139a06] 「然則,尊者那羅陀是阿羅漢,是漏盡者。」

[0139a07] [P.118] 五九

[0139a07] 「友!『有滅即涅槃』,我依正慧,如實善見。然則我尚非阿羅漢、漏盡者。

[0139a08] 六〇

[0139a08] 友!譬如於曠野之路上有井,然無繩、無罐,時有人為炎熱所燒,為炎熱所苦,疲勞困憊,乾渴此來。彼眺望其井,雖知為水,但身不能觸而住。

[0139a10] 六一

[0139a10] 友!同此,『有之滅即涅槃也』,如實以正慧善見,然我尚非阿羅漢、漏盡者。」

[0139a12] 六二

[0139a12] 如是言已,尊者阿難,向尊者殊勝作是言曰:「友!殊勝!汝如是之說,汝向尊者那羅陀作如何言之耶?」

[0139a14] 六三

[0139a14] 「友,阿難!我如是說:我外於尊者那羅陀之德,以外於善,故無所說。」

〔六九〕第九 膨脹

[0140a02]

[0140a02]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0140a03]

[0140a03] 爾時……

[0140a04]

[0140a04] 「諸比丘!大海膨脹時,使諸大河膨脹,諸大河膨脹時,使諸小河膨脹。小河膨脹時,使大湖膨脹。大湖膨脹時,亦使小湖膨脹。

[0140a06]

[0140a06] 諸比丘!同此,無明膨脹,使諸行膨脹。諸行膨脹,使識膨脹。識膨脹時,使名色膨脹。名色膨脹時,使六處膨脹。六處膨脹時,使觸膨脹。觸膨脹時,使受膨脹。受膨脹時,使愛膨脹。愛膨脹時,使取膨脹。取膨脹時,使有膨脹。有膨脹時, [P.119] 使生膨脹。生膨脹時,使老死膨脹。

[0140a10]

[0140a10] 諸比丘!大海退潮時,使大河退水。大河退水時,使小河退水。小河退水時,使大湖退水。大湖退水時,使小湖退水。

[0140a12]

[0140a12] 諸比丘!同此,無明衰時,使諸行衰。諸行衰時,使識衰。識衰時,使名色衰。名色衰時,使六處衰。六處衰時,使觸衰。觸衰時,使受衰。受衰時,使愛衰。愛衰時,使取衰。取衰時,使有衰。有衰時,使生衰。生衰時,使老死衰。」

〔七〇〕第十 須尸摩

[0141a02]

[0141a02]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養餌所。

[0141a04]

[0141a04] 爾時,世尊深受恭敬、尊重、敬仰、供養,得衣服、鉢食、牀座、醫病之必要藥物、資具等。

[0141a06]

[0141a06] 比丘僧伽亦頗受敬重、恭敬,供養、尊重,得衣服、鉢食、牀座、醫病必要之藥物、資具等。

[0141a08]

[0141a08] 異學之遊方者等,未受敬重、恭敬,供養、尊重,未得衣服、鉢食、牀座、醫病之必要藥物、資具等。

[0141a11]

[0141a11] 爾時,遊方者須尸摩,與眾多遊方者之徒,俱住王舍城。

[0141a12] [P.120]

[0141a12] 爾時,遊方者須尸摩之徒,向遊方者須尸摩作如是言曰:「來,友!須尸摩!汝宜往沙門瞿曇之處修梵行。汝完全學法後,再告知我等,我等完全學得其法後,為在家者說示,如是我等亦受敬重、恭敬、供養、尊重,獲得衣服、鉢食、牀座、醫病之必要藥物、資具等。」

[0142a02]

[0142a02] 遊方者須尸摩對己徒答:「如是,友!」則詣尊者阿難之處。詣已,與尊者阿難俱相致問,交談致問可記憶之語後,坐於一面。

[0142a05]

[0142a05] 坐於一面之遊方者須尸摩,向尊者阿難作如是言曰:「友,阿難!我欲於此作法、律之修習梵行。」

[0142a07]

[0142a07] 爾時,尊者阿難,陪伴遊方者須尸摩,來詣世尊之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0142a09] 一〇

[0142a09] 坐於一面之尊者阿難向世尊言曰:「大德!此遊方者須尸摩如是云:『友,阿難!我欲於此作法、律之修習梵行。』」

[0142a11] 一一

[0142a11] 「阿難!然則,汝應使須尸摩出家。」

[0142a12] 一二

[0142a12] 於是,遊方者須尸摩得在世尊之處出家,得具足戒。

[0142a13] 一三

[0142a13] 爾時,又有眾多比丘,來至世尊之處,白世尊言:「我等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應作已作,更不再生』,已達於完全智。」

[0143a02] 一四

[0143a02] 尊者須尸摩,聞眾多比丘於世尊之前告白已達完全智:「生已盡,梵行已立, [P.121] 應作已作,更不再生矣。」

[0143a04] 一五

[0143a04] 爾時尊者須尸摩,走近彼等諸比丘,近已,與彼等諸比丘俱相致問,交談問候記憶之語,坐於一面。

[0143a06] 一六

[0143a06] 坐於一面之須尸摩,向彼等諸比丘作如是言曰:「諸尊者來詣世尊處曾白云:『我等已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應作已作,更不再生。』已達於完全智,此為真實耶?」「友!唯然。」

[0143a09] 一七

[0143a09] 「然則又,汝等尊者如是知、如是見,享受種種之神通耶?——一為多、多為一、顯現變為隱沒,越牆、越壘、穿山、無障礙,恰如行空出入地下,於水中不分水而行如走於地上。趺坐於虛空,恰如有翼之鳥。有大神力,大威力,於日月以手觸捉,以此身行於梵界耶?

[0143a13] 一八

[0143a13] 然則汝等尊者,如是知、如是見,以清淨超勝人間之天耳界,對人天之兩音、遠音、近音、皆聞之耶?」

[0144a01] 「友!並無此事。」

[0144a02] 一九

[0144a02] 「又,汝等尊者,如是知,如是見,以心,對他眾生之心,他人之心,得予把握知之耶?——有貪心知為有貪心,離貪心知為離貪心,有瞋心知為有瞋心,離瞋 [P.122] 心知為離瞋心,有癡心知為有癡心,離癡心知為離癡心,集注心知為集注心,散亂心知為散亂心,大心知為大心,不大心知為不大心、有上心知為有上心,無上心知為無上心,寂靜心知為寂靜心,非寂靜心知為非寂靜心,解脫心知為解脫心,非解脫心知為非解脫心耶?」

[0144a08] 「友!並無此事。」

[0144a09] 二〇

[0144a09] 「又,汝等尊者,如是知、如是見,憶念種種宿住耶?譬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種種成劫、種種壞劫、種種成、壞劫……『於彼處,名如是如是,姓如是如是,如是之容色,如是之食,經驗如是如是之苦樂,得如是之壽。彼歿於其處,而生於此處。於彼處,名如是如是,姓如是如是,如是之容色,如是之食,經驗如是之苦樂,得如是之壽。彼歿於其處,生於此處。』如是詳細種種宿住、悉憶念耶?」

[0145a01] 「友!並無此事。」

[0145a02] 二一

[0145a02] 「又,汝等尊者,如是知、如是見,以清淨超勝人間之天眼,見眾生之歿,見 [P.123] 生時之劣、勝、美、醜、好、惡,知眾生之如業行耶?實汝等尊者,對『此等眾生,身惡行具足,語惡行具足,意惡行具足,罵聖者、邪見、執持邪見業,故彼等身壞命終,生於苦處惡趣、無樂處、地獄。』又實汝等尊者對『此等眾生,身善行具足、語善行具足、意善行具足、不罵聖者、有正見、執持正見業,故彼等身壞命終,生於善趣、天界。』如是,以清淨超人之天眼,得見眾生之歿,生時之劣、勝、美醜、好、惡,得知眾生如業之行耶?」

[0145a09] 「友!並無此事」。

[0145a10] 二二

[0145a10] 「又,汝等尊者為如是知、如是見,對超色、無色之寂靜解脫、得於身觸而住耶?」

[0145a12] 「友!並無此事。」

[0145a13] 二三

[0145a13] 「於今,尊者未到達此記說與此等之法者耶?」

[0145a14] 二四

[0145a14] 「友!並無此事。」

[0146a01] 二五

[0146a01] 「何以故?」

[0146a02] 「友,須尸摩!我等為慧解脫者。」

[0146a03] 二六

[0146a03] 「我對尊者等此略說之義不能詳知。如尊者等之所說,我對尊者等所略說之義,欲詳知為宜。」

[0146a05] [P.124] 二七

[0146a05] 「友,須尸摩!汝無論對其知,或不知,我等為慧解脫者。」

[0146a07] 二八

[0146a07] 爾時尊者須尸摩由座起來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0146a08] 二九

[0146a08] 坐於一面之尊者須尸摩,將與彼等諸比丘之論議悉告世尊。

[0146a09] 三〇

[0146a09] 「須尸摩!法住智為前、涅槃智為後。」

[0146a10] 三一

[0146a10] 「大德!我對世尊略說之義,不得詳知。大德!如世尊之所說,我對世尊略說之義,欲詳知為宜。」

[0146a12] 三二

[0146a12] 「須尸摩!汝無論知或不知,法住智為前,涅槃智為後。須尸摩!汝云何思惟?色為常耶?或為無常耶?」

[0146a14] 「大德!是無常。」

[0147a01] 三三

[0147a01] 「又,無常者是苦耶?或是樂耶?」

[0147a02] 「大德!是苦。」

[0147a03] 「又,無常苦、變易之法得認:『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耶?」

[0147a04] 「大德!並無此事。」

[0147a05] 三四

[0147a05] 「受是常耶?或無常耶?」

[0147a06] 「大德!是無常。」

[0147a07] 三五

[0147a07] 「想是常耶?或無常耶?」

[0147a08] 「大德!是無常。」

[0147a09] 三六

[0147a09] 「行是常耶?或無常耶?」

[0147a10] 「大德!是無常。」

[0147a11] 三七

[0147a11] 「識是常耶?或無常耶?」

[0147a12] [P.125] 「大德!是無常。」

[0147a13] 「又,無常者是苦耶?或是樂耶?」

[0147a14] 「大德,是苦。」

[0148a01] 「又無常苦、變易之法、得認:『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耶?」

[0148a02] 「大德!並無此事。」

[0148a03] 三八

[0148a03] 「須尸摩!然任何過去、未來、現在,內、外、麤、細、劣、勝、遠、近之色,對一切之色,不得以認:『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如是,必須以如實正慧,對此作視。

[0148a06] 三九

[0148a06] 任何過去、未來、現在……對受……

[0148a07] 四〇

[0148a07] 對任何之想…

[0148a08] 四一

[0148a08] 任何過去、未來、現在,內、外、麤細、劣、勝、遠、近之行、一切諸行,不得以認:『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

[0148a10] 四二

[0148a10] 任何過去、未來、現在,內、外、麤、細、劣、勝、遠、近之識、對一切之識、不得以認:『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如是,必須以如實正慧、對此作視。

[0148a13] 四三

[0148a13] 須尸摩!多聞之聖弟子,於色如是見而厭離,於受、於想、於諸行、於識亦厭離,生厭離、離貪、予解脫,於解脫生解脫之智:『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應作已作,更不再生。』須尸摩!汝見:『緣生而有老死』耶?」

[0149a02] 「大德,誠然。」

[0149a03] 四四

[0149a03] 「須尸摩!汝見:『緣有而有生』耶?」

[0149a04] 「大德,誠然。」

[0149a05] 四五

[0149a05] 「須尸摩!汝見:『緣取而有有』耶?」

[0149a06] 「大德,誠然。」

[0149a07] [P.126] 四六

[0149a07] 「須尸摩!汝見:『緣愛而有取』耶?」

[0149a08] 「大德,誠然。」

[0149a09] 四七

[0149a09] 「須尸摩!汝見:『緣受而有愛,緣觸而有受,緣六處而有觸,緣名色而有六處,緣識而有名色,緣行而有識,緣無明而有行』耶?」

[0149a11] 「大德,誠然。」

[0149a12] 四八

[0149a12] 「須尸摩!汝見:『緣生滅而有老死滅』耶?」

[0149a13] 「大德,誠然。」

[0149a14] 四九

[0149a14] 「須尸摩!汝見:『緣有滅而有生滅』耶?」

[0150a01] 「大德,誠然。」

[0150a02] 五〇

[0150a02] 「須尸摩!汝見:『緣取之滅,而有有滅,緣愛之滅,而有取滅,緣受之滅,而有愛滅,緣觸之滅,而有受滅,緣六處之滅,而有觸滅,緣名色之滅,而有六處滅。緣識之滅,而有名色滅,緣行之滅,而有識滅,緣無明之滅,而有行滅』耶?」

[0150a05] 「大德,誠然」。

[0150a06] 五一

[0150a06] 「須尸摩!汝亦如是知、如是見,享受種種之神通耶?——一為多、多為一、顯現變隱沒、超牆、超壘、穿山、無障礙,恰如行虛空。出入地中恰如水中,不分水而行,恰如行於地上,趺坐於虛空,恰如有翼之鳥、有大神力、大威力,以手觸捉日月,以此身行梵界耶?」

[0150a10] 「大德,並無此事。」

[0150a11] 五二

[0150a11] 「須尸摩!汝亦如是知、如是見,以清淨超勝人間之天耳界、聞人天之兩音、 [P.127] 遠音、近音耶?」

[0150a13] 「大德,並無此事。」

[0150a14] 五三

[0150a14] 「須尸摩!汝亦如是知、如是見,知以心把握他之眾生,他人等之心耶?——對非解脫心知是非解脫心,對解脫心知是解脫心耶?」

[0151a02] 「大德!並無此事。」

[0151a03] 五四

[0151a03] 「須尸摩!汝亦如是知、如是見,憶念種種之宿住耶?譬如一生……如是詳細憶念種種之宿住耶?」

[0151a05] 「大德,並無此事。」

[0151a06] 五五

[0151a06] 「須尸摩!汝亦如是知、如是見,以清淨超勝人間之天眼,知眾生之歿……眾生之如業行耶?」

[0151a08] 「大德,並無此事也。」

[0151a09] 五六

[0151a09] 「須尸摩!汝亦如是知、如是見,對超色、無色之寂靜解脫、以身觸而住耶?」

[0151a10] 「大德,並無此事也。」

[0151a11] 五七

[0151a11] 「須尸摩!今此未能到達此記說,與此等之法者,須尸摩!我等實行於此。」

[0151a13] 五八

[0151a13] 爾時,尊者須尸摩,稽首世尊之足,白世尊曰:「大德!罪克服於我。我如是,對善說之法、律,如是法之盜人而出家,愚而無知、為不善者。大德!我世尊,我對其罪知是罪,願予與領受,而於未來無再犯。」

[0152a02] 五九

[0152a02] 「須尸摩!汝為罪所克服,汝於如是善說之法、律,如為法之盜人而出家為愚而無智,是不善者。

[0152a04] [P.128] 六〇

[0152a04] 須尸摩!譬如、捕犯罪之盜賊,送於王之前而示曰:『大王!犯罪之盜賊帶來矣。對彼應課以王所欲之刑罰。』王對彼者如是曰:『汝等將此者,去以強繩堅縛後手,剃為禿頭,鳴擊小鼓,由街至街,由巷至巷,巡迴曳領,由南門出,於城邑之南,而刎其首。』如是臣等,將彼人以強繩堅縛後手,剃為禿頭、鳴擊小鼓,由街至街,由巷至巷,巡迴曳領,由南門出,於城邑之南,而刎其首。

[0152a09] 六一

[0152a09] 須尸摩!汝對其如何思惟耶?彼人為此經驗苦、憂耶?」

[0152a10] 「大德!誠然。」

[0152a11] 六二

[0152a11] 「須尸摩!彼人為此雖受苦、憂,但於如是善說之法、律,為法之盜人出家者,對此將受過苦之報與劇報,乃至墮地獄。」

[0152a13] 六三

[0152a13] 「須尸摩!汝見罪為罪,如法悔過。我等將攝受領納。須尸摩!於聖律,對見罪為罪如法悔過者,增長功德,於未來入於律儀。」

[0153a02] 此頌曰:

       所謂二無聞
       及子肉有貪
       城邑觸蘆束
       憍賞彌膨脹
       第十須尸摩

[P.129] 第八 沙門婆羅門品

〔七一〕第一 沙門婆羅門義

[0153a12]

[0153a12]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0153a13]

[0153a13] 爾時,世尊曰:

[0153a14]

[0153a14] 「諸比丘!雖任何之沙門、婆羅門,不知老死,不知老死集,不知老死滅,不知趣老死滅之道跡者,諸比丘!彼等沙門、婆羅門,於沙門非是沙門,於婆羅門非是婆羅門。又彼尊者等、對沙門之義、婆羅門之義,於現法不能自知、實證入而住。

[0154a03]

[0154a03] 諸比丘!雖任何之沙門、婆羅門,知老死……知道跡者,諸比丘!彼等沙門、婆羅門,於沙門為沙門,於婆羅門為婆羅門。又彼尊者等,對沙門之義,與婆羅門之義,於現法自知、實證入而住。」

〔七二~八〇〕第二~第十 不知(之一)

[0154a07] ……舍衛城……

[0154a08] ……不知生……

[0154a09] ……不知有……

[0154a10] ……不知取……

[0154a11] ……不知愛……

[0154a12] ……不知受……

[0154a13] ……不知觸……

[0154a14] ……不知六處……

[0155a01] ……不知名色……

[0155a02] ……不知識……

[P.130] 〔八一〕第十一 不知(之二)

[0155a04] 不知行,不知行之集、不知行之滅、不知趣行滅之道跡……自知,實證入而住。

[0155a06] 此頌曰:

       所謂由十一     四諦之分別
       沙門婆羅門     第八乃為因

[0155a09] 本篇之頌曰:

       佛陀食十力     乃至迦拉羅
       第五於家主     樹品與大品
       最後之第八     沙門婆羅門

第九 中略品

[0156a03]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八二〕第一 師

[0156a05]

[0156a05] 世尊曰:「諸比丘!不能如實知老死,是不見者,為於老死如實之智,則不能不求師。又不能如實知老死之集,是不見者,為於老死如實之智,則不能不求師。不能如實知老死之滅,是不見者,為於老死滅如實之智,不能不求師。不能如實知趣老死滅之道跡,是不見者,為於趣老死滅道跡如實智,不能不求師。」

[0156a09] 一切凡如是者中略之。

[0156a10] [P.131]

[0156a10] 「諸比丘!不能如實知生,是不見者……

[0156a11]

[0156a11] 諸比丘!不能如實知有,是不見者……

[0156a12]

[0156a12] 諸比丘!不能如實知取,是不見者……

[0156a13]

[0156a13] 諸比丘!不能如實知愛,是不見者……

[0156a14]

[0156a14] 諸比丘!不能如實知受,是不見者……

[0157a01]

[0157a01] 諸比丘!不能如實知觸,是不見者……

[0157a02]

[0157a02] 諸比丘!不能如實知六處,是不見者……

[0157a03]

[0157a03] 諸比丘!不能如實知名色,是不見者……

[0157a04] 一〇

[0157a04] 諸比丘!不能如實知識,是不見者……

[0157a05] 一一

[0157a05] 諸比丘!不能如實知行,是不見者,為於行如實之智,不能不求師。不能如實知行之集,是不見者,為於行集如實之智,不能不求師。不能如實知行之滅,是不見者,為於行之滅如實之智,不能不求師。不能如實知趣行滅之道跡,是不見者,為於趣行滅之道跡如實之智,不能不求師。」

[0157a09] 凡對四諦亦應如是。

〔八三〕第二 學

[0157a11] 一~一一

[0157a11] 「諸比丘!不能如實知老死,是不見者,為於老死如實之智,不能不學。」對四諦亦復如是,而中略之。

〔八四〕第三 瑜伽

[0157a14] 一~一一

[0157a14] ……不能不為瑜伽行。

[P.132] 〔八五〕第四 欲

[0158a02] 一~一一

[0158a02] ……不能不為欲。

〔八六〕第五 努力

[0158a04] 一~一一

[0158a04] ……不能不為努力。

〔八七〕第六 不退轉

[0158a06] 一~一一

[0158a06] ……不能不為不退轉。

〔八八〕第七 熱誠

[0158a08] 一~一一

[0158a08] ……不能不為熱誠。

〔八九〕第八 精進

[0158a10] 一~一一

[0158a10] ……不能不為精進。

〔九〇〕第十 不拔

[0158a12] 一~一一

[0158a12] ……不能不為不拔。

〔九一〕第十一 正念

[0158a14] 一~一一

[0158a14] ……不能不為正念。

〔九二〕第十二 正心

[0159a02] 一~一一

[0159a02] ……不能不為正心。

〔九三〕第十三 不放逸

[0159a04] 一~一一

[0159a04] ……不能不為不放逸。

[0159a06] 此頌曰:

       師學及瑜伽     欲努不退轉
        [P.133] 熱誠與精進     不拔與正念
       正心不放逸     十二中略經
       另有十二經     分百三十二
       稱之為中略     就四諦而言

[0159a12] 於此中略之要目終。

[0159a14] 此頌曰:

       師學及瑜伽     欲第五努力
       不退轉熱誠     謂精進不拔
       正念與正心     不放逸十二
       如中略經終     其他有十二
       百三十二經     所謂中略者
       則對於四諦     中略綱目終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14 冊 No. 0006 相應部經典(第12卷-第21卷)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