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n0003_001 南傳長部經典 第1卷
■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補編 (B) » 第 6 冊 » No.0003 » 第 1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卷
長部經典一
目次
[0003a03] 梵網經第一 宇井伯壽原譯 一
[0003a04] 舊譯 長阿含卷第十四梵動經(大正藏一)及梵網六十二見經(大正藏二一)。本經內容依二部構成.首說凡夫讚嘆如來.類言瑣細卑近之戒.其下分述小中大三戒。小戒所述.為與五戒或十戒相當之戒.中戒大戒.復將此諸戒.詳為敘述。此部說法.見引於長部經典第一之多數經典中.為修道大綱之一部分.與後所分之三學、五分法身、以及五根五力中之戒相當.並為此等綱目所從出之根本。次說如來自證自知並現證而說甚深難見諸法.於此處述及六十二見。據經典言.此六十二種見.屬過去者十八.屬未來者四十四。就見之種類言.分為我及世間之常住論、有常無常論、無因論、世間之有邊無邊論、詭辯論、死後之有想論、無想論、非有想非無想論、斷滅論、現在涅槃論等.其中心間題.不出我及世間二者。而此諸說.或於深進思想.缺乏根底.或僅就餘說折衷補遺.要皆為佛在世時.異學窮研細究之處。蓋此部經典.極屬重要.可視為當時思想界之縮圖.且佛教立場.於焉闡明.而其所居地位.亦得由是察知。故在相應部經典之某經中.述本經處.則揭舉經名.在中部經典之某經中.竟有顯依本經者.或有預想本經者.其在阿含經典中地位之重要.殊堪注意。
[0003a15] 沙門果經第二 羽溪了諦原譯 二六
[0003a16] 舊譯 長阿含卷第十七沙門果經(大正藏一).增一阿含卷第三十九之第七經(大正藏一二五).寂志果經(大正藏二二)。舊譯諸經.或將本經重要教義.約略敘說.或混同為說.本經則記述詳細.且其內容.極為鮮明。經之前半.介紹六師外道之說.後半詳述沙門現世果報.即佛教中心之戒、定、慧三學。六師外道.即在佛陀時代反婆羅門主義所起之思想運動中為最有力之代表.本經包舉一切.並揭其學說與主張.殆世所罕見之重大特點。且復將此諸說與佛教中心思想列舉而出.故於考察佛陀時代之一般思想上.本經特為重典。後半部中.如梵網經分述大中小戒.列舉具足此等戒之比丘內心狀態.如制御諸根.正念正智.少欲知足.離脫五蓋是。次就得歡喜心以入禪定.指而明之.更復由四禪、六通、四諦之證得.以至阿羅漢果.加以詳述。此後半部所述.在長部經典第一所載之大部分中.反覆重見.故諸經中.於此等處.大抵從略.實以經本配列關係.故於餘處加以省略.非因本經此種部分.較為遠古.或較為根本之作.凡讀長部經典者.務希注意。復次.為便利計.在諸經省略處.一一附註參照本經某項云云。
[0003a27] 阿摩晝經第三 長井真琴原譯 四七
[0003a28] 舊譯 長阿含卷第十三阿摩晝經(大正藏一)。舊譯中關於三學部分.本經從略。蓋此部分.已詳前之沙門果經。本經內容.於四姓中.論婆羅門及剎帝利之優劣.佛對青年婆羅門阿摩晝.述說釋迦族為沃伽伽王所出之尊貴武族.婆羅門則為王下婢所出之卑族.示以世間尊重剎帝利之事實.挫折阿摩晝之自負.令其歸佛。婆羅門稱為四姓之首.而對之作強有力之說法者.即本經是。
[0003a32] 種德經第四 久野芳隆原譯 五八
[0003b01] 舊譯 長阿含卷第十五種德經(大正藏一)。本經內容.述婆羅門之歸佛.描寫彼等當時之心理.殊饒興味。蓋種德婆羅門.慕佛名.詣佛所.而餘諸婆羅門.則加阻止.雙方之間.乃起佛與婆羅門之比較論.及種德抵佛所.列舉婆羅門五殊勝法.而一一為佛說倒.遂認戒、定、慧.為最上乘.有此三學之說法.終乃歸佛。種德訪佛之前.及其歸佛之後.猶慮為眾所輕.自墜聲譽.損其收入。於此等處.可以窺知婆羅門間.佛力所及.亦強而有威也。
[0003b06] 究羅檀頭經第五 長井真琴原譯 六五
[0003b07] 舊譯 長阿含卷第十五究羅檀頭經(大正藏一)。本經內容.述婆羅門究羅檀頭.欲設大祀.不諳儀禮.乃詣佛所.蒙示祭祀儀式.進而示說其根本精神.終得歸依佛法。讀本經可知佛陀時代婆羅門之施設祭祀.多囿於形式.抹煞根本精神。佛非僅反對婆羅門儀禮.而其態度.轉足以化儀禮於精神.使之躍然有生氣.此亦本經所顯示之別一法門也。
[0003b11] 摩訶梨經第六 赤沼智善原譯 七六
[0003b12] 舊譯無。本經內容.述修習梵行之目的.在斷諸結.與證無漏之心解脫及慧解脫.其實現法門.為八聖道。次說若命身一異之論.則於修行禪定之比丘.全不適應。
[0003b14] 闍利經第七 木村泰賢原譯 八〇
[0003b15] 舊譯無。本經除首尾數句與摩訶梨經相異外.全文與摩訶梨經一五至一九同。故此部分.概從略。
[0003b16] 迦葉師子吼經第八 金倉圓照原譯 八〇
[0003b17] 舊譯 長阿含卷第十六倮形梵志經(大正藏一)。本經初列舉諸苦行。謂修此之人.雖有稱為沙門婆羅門者.然得戒具足、心具足、慧具足之人.始可稱為真正之沙門婆羅門.而佛於此點.則較任何餘者為優越。復謂異學之人.欲出家受戒.當先令留住四月期間。蓋本經所述.以諸苦行.決非證道之方便.而其詳舉苦行種類之處.當注意也。
[0003b21] 布吒婆樓經第九 木村泰賢原譯 九〇
[0003b22] 舊譯 長阿含卷第十七布吒婆樓經(大正藏一)。本經內容分二部.第一部以想為中心.論其生滅一多.想與智、想與我等問題。第二部示我得即我之正解.更於兩部前後.舉示佛所說法.有決定記、不決定記。按經中說.想為有因有緣.依習修有生滅.由此生滅.論及想滅智定。其次.進論我與想之關係.以此二者.為異學所難了解而諷人當入佛道。復於當時成問題之世間有常無常、有限無限、命身一異、如來死後事等.指為與解脫無關而為不決定記。斥外道所說我之常樂.示我得及滅所成功德.闡明一切悉皆有因有緣。
[0003b28] 須婆經第十 荻原雲來原譯 一〇三
[0003b29] 舊譯無。本經內容述阿難答須婆問.明示戒、定、慧三學.為佛所稱讚所勸導使人入住之法。須婆承其開示.歸依三寶。
[0003b31] 堅固經第十一 坂本幸男原譯 一〇八
[0003b32] 舊譯 長阿含卷第十六堅固經(大正藏一)。本經內容所述.為佛教之神通觀、神觀、及世界觀。佛教以解脫為最高理想.所謂神通.不過教化眾生之一方便.故與其理想.無何直接關係。神觀則以諸神輪迴生死.同時讚護我佛及其教說.而擯斥世界有邊無邊諸問題.申述因識之滅.一切隨滅。此等處.殆可謂為後世唯識說之濫觴也。又本經中言.成為後世阿毘達磨佛教之論題者.數見不鮮。例如四大滅於何處(婆沙論第一二九)。大梵天之避馬勝問.而自矜讚.則為有覆無記之表業存於梵世之徵(俱舍論第十一)。大梵天自稱梵天、大梵天、乃至一切之父.而梵眾天皆信之.則為見取及戒禁取二惡見所由起(婆沙論第九八)等是。
[0004a07] 露遮經第十二 花山信勝原譯 一一二
[0004a08] 舊譯 長阿含卷第十七露遮經(大正藏一)。本經內容所述.為露遮婆羅門生惡見.以沙門婆羅門雖證知善法.而不應為他人說.佛謂如是之見.是為邪見.當墮地獄.或畜生道。世有三師.不自覺而不覺他.不自覺而覺他.自覺而不覺他.如此等師.皆可受責難.唯自覺覺他之師.不可責難.佛正是此師.並示三學四諦之說法。
[0004a12] 三明經第十三 山田龍城原譯 一一八
[0004a13] 舊譯 長阿含卷第十六三明經(大正藏一)。三明者.詳言之.係指利俱、沙摩、耶柔盧三種吠陀.今解作廣義.通指吠陀.故三明經.可謂為記述奉此吠陀之婆羅門者也。佛應二青年婆羅門之請.以極自然言.為之說法.使之滿足.令其領悟佛陀之教如何優勝於婆羅門教。經中舉稱婆羅門諸古仙外.而與優婆尼沙陀有關之某某諸派之名.亦有舉述.於察知佛陀時代婆羅門諸派之一斑.本經殊為重要。提提利耶及瞻陀迦等之名見於佛典者.除本經外.餘經之中.殆鮮言之.而本經之主要人物.如婆悉咤、跋羅陀皤闍.亦為古文獻中所見之利俱吠陀傳承者.由是可知.本經殆為研究古代婆羅門教者所深感興味之一種典籍。
[0004a20] 大本經第十四 平等通昭原譯 一二八
[0004a21] 舊譯 長阿含卷第一大本經(大正藏一)。本經與舊譯二者相較.本經偈文不及其多.而散文所述較詳。內容為過去七佛之傳記.以記毗婆尸佛者.實居大部分。先就七佛.列舉其族、姓、壽量、成道處、主要弟子、僧會、父母、都城等。次為毗婆尸佛傳.自入胎起.至誦出最初婆羅提木叉止。最後記述瞿曇佛至淨居天.諸天於毗婆尸佛、瞿曇佛所.修行生天之事。而毗婆尸傳內所述諸佛常法.則為諸佛必經之類型的過程。此種傳記.不僅為王子出家故事.尤有二點特堪注意.一為申述出家後之進程.二為述說佛成道時之「十因緣.」所謂十二因緣中之無明與行.則未言及是也。
長部經典
凡例
- 本經據日本大藏出版株式會社發行之日譯本重譯。其原本為巴利聖典出版協會(Pāli Text Society)本.兼參照錫蘭本與暹邏本云。
- 日譯本於經文行端.標有數字.示巴利原本之頁數.俾便互相對照。今一一仍之.概用大寫數字標出。
- 文中字之右角上所記之七號小寫數字.為註釋之號碼.註釋隨附每經之後。
- 文中〔〕內之語或句.乃日譯者為助讀者瞭解起見而加襯者.今仍之。
- 文中()內之名詞.乃日譯者就原語所引用之舊有義譯。
- 文中節略語句.方式不一.一依前後之語氣.用「乃至」、「如是乃至」、「云云」、「如是云云」、「亦然」、「亦復如是」、「如是如是」等。於中加〔〕者.為日譯本所節略.無〔〕者.為原底本所節略。
- 日譯本於目次下.每經各附有提要.今仍之。
[0004b12]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九月漢譯校證者沙門芝峯謹識
長部經典一
梵網經第一
第一誦品
一
[0004b20]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行王舍城至那爛陀大道.一遊行者須卑與其弟子梵施童子亦行此道。途次須卑以種種語言.謗佛法僧.而其弟子梵施童子.則以種種方便.讚佛法僧。師徒二人.互持異論.隨世尊及比丘僧之後而行。
二
[0004b22] 爾時世尊與比丘僧.在阿婆羅提迦園內國王休憩堂.止宿一宵。遊行者須卑與其弟子梵施童子.亦在堂一宿。須卑於此復以種種語言.謗佛法僧.梵施童子.則以種種方便.讚佛法僧。師徒二人.互持異論.如是而住。
三
[0004b24] 時夜方曉.眾多比丘.起而集坐於講堂中.作如是議.『諸友.希有也。諸友.未曾有也。阿羅漢、等正覺者、世尊.親知親見.其能洞察眾生志意之所趣耶。何以故.彼須卑.以種種語言.謗佛法僧.而其弟子梵施童子.則以種種方便.讚佛法僧.師徒二人.互持異論.隨世尊及比丘僧之後而行故。』
四
[0004b27] 爾時世尊知比丘間有如是議.至彼講堂.就座而坐.告比丘等曰.『諸比丘.今者諸子.因何語議.集坐此處。所議何事.議半而止。』比丘等白世尊言.『吾師.適夜方曉.我等晨起.集坐講堂.作如是議.「諸友.希有也.乃至隨世尊及比丘僧之後而行故。」弟子等議至半.適世尊來。』
五
[0004b29] 『諸比丘.餘人謗我、謗法、僧者.諸子不得痛心.不得憂恨.不得懷忿怒。諸比丘.餘人謗我、謗法、僧者.諸子忿怒.若不歡喜.此於諸子.當成障礙。諸比丘.餘人謗我、謗法、僧者.諸子忿怒.若不歡喜.如是諸子.其能判定餘人為善說為謬說不。』『不也吾師。』『諸比丘.餘人謗我、謗法、僧者.諸子不可不辨別其以非實為非實.「以如是故.非屬事實.以是如故.不得真相.我等之間.無如是事.亦不存有如是事。」
六
[0005a01] 諸比丘.餘人讚我、讚法、僧者.諸子不得歡喜.不得欣悅.不得懷愉佚。諸比丘.餘人讚我、讚法、僧者.諸子若歡喜、欣悅、愉佚.此於諸子.當成障礙。諸比丘.餘人讚我、讚法、僧者.諸子不可不審定其以事實為事實.「以如是故.斯屬事實.以如是故.斯得真相.我等之間有如是事.亦存有如是事。」
七
[0005a04] 諸比丘.凡夫讚歎.如來之言.惟以瑣細.惟以卑近.惟以戒行。諸比丘.云何凡夫讚歎.如來之言.惟以瑣細.惟以卑近.惟以戒行。』小戒
八
[0005a07] 『謂「沙門瞿曇.捨殺離殺.不用刀杖.懷慚愧心.充滿慈愛.利益一切生類有情.而住哀愍.」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沙門瞿曇.捨不與取.離不與取.取其所與.求其所與.毫無盜心.自住清淨.」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沙門瞿曇.捨非梵行.淨修梵行.行遠離行.捨於婬欲.離於粗鄙.」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
九
[0005a10] 「沙門瞿曇.捨妄語.離妄語.言真實.從真實.正直誠心.不欺世人.」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沙門瞿曇.捨兩舌.離兩舌.不以此言告彼.離間此眾.不以彼言告此.離間彼眾。其為人也.有乖離者.能令和睦.已親密者.增其親密.有所言說.愛樂和合.足致和合.」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沙門瞿曇.其為人也.捨離惡口.凡所言說.無過無損.悅耳怡心.真誠優雅.為眾所樂.」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沙門瞿曇.其為人也.捨離綺語.所言所說.適時、真實、有義、合法.不離律儀.確切分明.而有段落.語合乎義.令人服膺.」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
一〇
[0005a15] 「沙門瞿曇.不採種子.不伐樹木.〔日中〕一食.夜間不食.非時不食.不觀戲劇歌舞.不著華鬘.不塗香料.不事裝飾.不〔坐〕高床、大牀.不受蓄金銀。沙門瞿曇.不受生穀.不受生肉.不受婦人少女.不受僕婢奴隸不受牝牡山羊.不受鷄豚.不受象、牛、及牝、牡馬.不受耕田荒地.不為使者.不為中介.不事商賈.不以秤升及尺欺誑世人.賄賂、譎詐、虛偽邪行.捨離不為.傷害、殺戮、捕縛、劫奪、竊盜、強盜.捨離不為.」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中戒
一一
[0005a21]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施信.而自存活.然於凡諸種子.若根所生.若榦所生.若節所生.若枝所生.其第五類.若種所生.此諸種子.及諸樹木.專心一意.從事採伐.沙門瞿曇.無如此事.」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
一二
[0005a23]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而自存活.然猶儲積食物.儲積飲料.儲積衣服.儲積乘具.儲積臥床.儲積香料.儲積美味等等.專心一意.於斯儲積.以為享樂.沙門瞿曇.一無此事.」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
一三
[0005a25]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而自存活.然於諸種娛樂.若戲劇、歌謠、舞樂、翫覽物、戲曲手鈴、鳴鉢、銅鑼、戲法、伎藝.鬬象、馬、水牛、牡羊、山羊、牡羊諸獸.鬬鷄鶉、棍棒、鬬拳、角力.操兵、列兵、配兵、閱兵等等.專心一意.從事觀覽.沙門瞿曇.一無此事.」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
一四
[0005a28]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而自存活.然於諸種博弈.若八道碁、十道碁、無盤碁、蹴石、拔取、擲骰、擊棒、相手、投球、葉笛、鋤戲、倒立、風車戲、升高戲、車戲、弓戲、猜字、猜意、傷占等等.專心一意.耽斯放逸.沙門瞿曇.一無此事.」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
一五
[0005a30]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而自存活.然於高廣大牀.大過常規.牀脚雕獸.覆長羊毛.具文彩.蒙白氈.繡花實棉.彩繪為覆.邊垂兩側.或垂一方.鑲寶石.覆絹綢.備大毯.敷象覆.覆馬帔.罩車衣.縫羚羊皮.覆良鹿皮.頂具天蓋.上下設赤枕等等.專心一意.使用斯牀.沙門瞿曇.任何大牀.概不使用.」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
一六
[0005b02]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而自存活.然於諸種裝飾.若塗身、按摩、沐浴、揉身、鏡子、染目料、華鬘、塗香、顏料、香油、手甲、髮飾、手杖、藥袋、剪刀、傘蓋、彩履、冠子、寶珠、拂子、白衣、長袖衣等等.專心一意.耽斯放逸.沙門瞿曇.一無此事.」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
一七
[0005b04]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而自存活.然於諸種談有談無.無益徒勞之言.若談國王、談盜賊、談大臣、談軍兵、談恐怖、談戰爭、談食物、談飲料、談衣服、談臥牀、談華鬘、談香料、談親戚、談乘具、談村落、談城鄉、談都會、談國土、談婦女、〔談男子、〕談英雄、談風聞、談閒事、談死者、談漫談、談世界、談海洋等等.專心一意.作斯言談.沙門瞿曇.一無此事.」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
一八
[0005b08]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而自存活.然於諸種互訟相諍之言.「此法與律.汝無所知.唯我知之.汝何人者.豈能知之.」「汝趣邪徑.我趣正道.」「我言相應.汝言則否.」「汝之所言.應著前者.而著於後.應著後者.而著於前.」「汝欠熟慮.立見傾覆.」「汝言雖立.仍墮負處.」「欲脫汝說.其事遊行.設若能之.汝其自解」等等.專心一意.為此諍訟.沙門瞿曇.一無此事.」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
一九
[0005b12]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而自存活.然奉國王、大臣、剎帝利、婆羅門、長者、童子.「趨此詣彼.搬來運去.」諸種命令.專心一意.為使役者.或中介事.沙門瞿曇.一無此事.」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
二〇
[0005b14]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而自存活.然事諂言諛辭.占相禁厭.既已利得.更貪利得.沙門瞿曇.一無此事.」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大戒
二一
[0005b17]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然於諸種無益徒勞之明.若相手、占卜、占兆、詳夢、占體相、占鼠嚙、火護摩、杓護摩、殼護摩、粉護摩、米護摩、熟酥護摩、油護摩、口護摩、血護摩、支節明、宅地明、剎利明、濕婆明、鬼神明、地明、蛇明、毒藥明、蝎明、鼠明、鳥明、鴉明、命數豫言、防弓矢呪、解獸聲法等.以此等明.邪命自活.沙門瞿曇.一無此事.」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
二二
[0005b20]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然於諸種無益徒勞之明.若相珠、相杖、相服、相劍、相矢、相弓、相兵器、相女、相男、相童子、相童女、相男僕、相女婢、相象、相馬、相水牛、相牡牛、相牛、相山羊、相羊、相鷄、相鶉、相蜥蜴、相耳環、相獸等.以此等明.邪命自活.沙門瞿曇.一無此事.」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
二三
[0005b23]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然於諸種無益徒勞之明.若占「王當進兵.當不進兵.」「內國王當臨.外國王當退.」「外國王當臨.內國王當退.」「內國王當勝.外國王當負.」「外國王當勝.內國王當負.」「此當勝.此當負」等等.以此等明.邪命自活.沙門瞿曇.一無此事.」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
二四
[0005b26]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然於諸種無益徒勞之明.若占月當蝕、日當蝕、星當蝕、日月當進正道、日月當進非道、眾星當進正道、眾星當進非道、流星當隕、當天火、當地震、天鼓當鳴、日月星辰當昇沉明暗.具如是果.月當蝕.乃至具如是果.日月星辰當昇沉明暗等等.以此等明.邪命自活.沙門瞿曇.一無此事.」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
二五
[0005b30]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然於諸種無益徒勞之明.若當多雨、當無雨、當豐收、當歉收、當見和平、當有恐怖、當生疫病、當獲健康〔等等占卜.〕以及印契、計算、數法、賦詩、順世論等事.以此等明.邪命自活.沙門瞿曇.一無此事.」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
二六
[0005b32]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然於諸種無益徒勞之明.若娶、嫁、和睦、分裂、收債、放款、致幸運、致否運、墮胎、使人瘂、使人默、令舉手、令重聽、問鏡、問童女、神憑、拜日、供養大〔梵天、〕口中吐火、屈請吉祥天等等.以此等明.邪命自活.沙門瞿曇.一無此事.」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
二七
[0006a03]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然於諸種無益徒勞之明.若許願、還願、居地誦咒、使元氣旺盛、使精神消耗、相宅、淨地、嗽口、沐浴、供牲、吐瀉、下痢、上泄、下泄、治頭痛、油搽耳、治眼鼻、搽眼藥、油搽目、割治目、施手術、醫嬰兒、給樹根施藥料、除藥料等等.以此等明.邪命自活.沙門瞿曇.一無此事.」諸比丘.凡夫以此讚嘆如來。諸比丘.此皆凡夫讚嘆如來之言.惟依瑣細、卑近、戒行者。』
二八
[0006a08] 『諸比丘.〔此外〕復有餘諸法.是如來自知自證而說.甚深難見難知.寂靜美妙.遠超尋思之境.至精至微.惟賢者之所能解。諸人讚如來.惟以此法.如實讚嘆.是得正語讚嘆。諸比丘.何等〔法〕是餘諸法.如來自知自證而說.乃至惟賢者之所能解。
二九
[0006a10] 諸比丘.或有沙門婆羅門.思惟過去.起過去見。彼等就過去觀依十八見.起種種浮說。為世所敬彼等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思惟過去.起過去見.而於過去.依十八見.起種種浮說。
三〇
[0006a12] 諸比丘.或有沙門婆羅門.起常住論。彼等依四種見.說我及世界常住。為世所敬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起常住論.依四種見.說我及世界常住。
三一
[0006a13] 諸比丘.今有沙門或婆羅門.以慇懃、精勤、修定、不放逸、正憶念.心入三昧.憶過去中.種種生存.若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多百生、多千生、多百千生等等.以如是心.逮得三昧。憶念「於彼生中.我有如是名.有如是姓.屬如是姓.食如是食.受如是苦樂.有如是壽量。彼時我由是處死.生於他生。於其生處.有如是名.有如是姓.屬如是姓.食如是食.受如是苦樂.有如是壽量。時我由彼處死.生於此生.」如斯兼情並境.憶過去中.種種生存。彼便作是言.「我及世界常住.無所產生.如山頂常住.如石柱屹立不動。而諸有情.流轉輪迴.死去生出.〔其我及世界〕猶復常住。所以者何.我以慇懃、精勤、修定、不放逸、正憶念.心住三昧.憶過去中.種種生存.若一生乃至多百千生等等.以如是心.逮得三昧.於彼生中.有如是名.乃至來生於此生.如斯兼情並境.憶過去中.種種生存故.以此得知云何我及世界常住.無所產生.如山頂常住.如石柱屹立不動.而諸有情.流轉輪迴.死去生出.〔其我及世界〕猶復常住。」諸比丘.此是第一依處.或有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此.起常住論.說我及世界常住。
三二
[0006a23] 復有第二為世所敬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起常住論.說我及世界常住。諸比丘.今有沙門或婆羅門.以慇懃、精勤、修定、不放逸、正憶念.心入三昧.憶過去中.種種生存.若一成壞、二成壞、三成壞、四成壞、五成壞、十成壞等等.以如是心.逮得三昧。憶念「於彼生中.我有如是名.乃至以此得知云何我及世界常住.如是如是而諸有情.乃至〔其我及世間〕猶復常住。」諸比丘.此是第二依處.或有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此.起常住論.說我及世界常住。
三三
[0006a27] 復有第三為世所敬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起常住論.說我及世界常住。諸比丘.今有沙門或婆羅門.以慇懃、精勤、修定、不放逸、正憶念.心入三昧.憶過去中.種種生存.若十成壞.二十成壞.三十成壞.四十成壞等等.以如是心.逮得三昧。憶念「於彼生中.我有如是名.乃至以此得知云何.如是如是.〔其我及世界〕猶復常住。」諸比丘.此是第三依處.或有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此.起常住論.說我及世界常住。
三四
[0006a31] 復有第四為世所敬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起常住論.說我及世界常住。諸比丘.今有沙門或婆羅門.是推論家.是審察家。彼精於推論.隨順審察.以己辨知.作如是言.「我及世間常住.無所產生.如山頂常住.如石柱屹立不動.而諸有情.流轉輪迴.死去生出.〔其我及世界〕猶復常住。」諸比丘.此是第四依處.或有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此.起常住論.說我及世界常住。
三五
[0006b03] 諸比丘.此是彼等沙門婆羅門.起常住論.依四種見.說我及世界常住。諸比丘.任何沙門或婆羅門.起常住論.說我及世界常住.悉依此四見.或隨其一.此外無有〔餘見。〕
三六
[0006b04] 諸比丘.如來於此.知如是事.謂「如是執.如是取.此等見處.致生於如是趣.致有如是來生。」如來不但知此.所知更復過是.然於知不取.以不取故.是以內心.得知寂滅。諸比丘.是即如來如實了知受集、受滅、受味、受過患、受出離故.無有執取而得解脫。
三七
[0006b07] 諸比丘.如是諸法.是如來自知自證而說.甚深難見難知.寂靜美妙.遠超尋思之境.至精至微.惟賢者之所能解。諸人讚如來.惟以此法.如實讚嘆.是得正語讚嘆。』
第二誦品
一
[0006b10] 『諸比丘.或有沙門婆羅門.起亦常住亦無常論。彼等依四種見.說我及世界一分常住一分無常。為世所敬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起亦常住亦無常論.依四種見.說我及世界一分常住一分無常。
二
[0006b11] 諸比丘.經長時後.而此世界.時於彼時.有壞敗期。世界壞時.而諸有情.已多生入光音天。彼處為彼等意所成故.以喜為食.身光自照.神足飛空.如是純淨而住.其時頗長。
三
[0006b13] 諸比丘.經長時後.而此世界.時於彼時.有生成期。世界成時.顯現空虛梵宮。時一有情.因壽命盡.或善根盡.從光音天身死.生彼空虛梵宮。彼處為彼意所成故.以喜為食.身光自照.神足飛空.如是純淨而住.其時頗長。
四
[0006b15] 彼於彼處.唯一無侶.獨住長夜.故無所樂.起〔如是〕希求。「願餘有情.來生此間。」爾時.或有情等.因壽命盡.或善根盡.從光音天身死.生彼梵宮.與彼共住。彼處亦為彼等意所成故.以喜為食.身光自照.神足飛空.如是純淨而住.其時頗長。
五
[0006b17] 諸比丘.在彼等間.先生有情.作如是念.「我是梵天.是大梵天.無所不能.無所不勝.洞見一切.支配一切.為世界自在主.為一切創造主.為一切化生主.為至尊至上能生者.為一切統制主.為已生未生者父。住此有情.皆我化生。所以者何.我曾作是念.「願餘有情.來生此間。」以我作是念.而此諸有情.來生此故。」復次.彼後生有情.亦作如是念.「此君實是梵天.是大梵天.無所不能.無所不勝.洞見一切.支配一切.為世界自在主.為一切創造主.為一切化生主.為至尊至上能生者.為一切統制主.為已生未生者父。緣此君梵天故.化生我等.所以者何.以見此君先生此處.後生我等故。」
六
[0006b23] 諸比丘.在彼等間.先生有情.壽命更長.光輝更足.力量更強.而後生諸有情.壽命較短.光少力弱。諸比丘.此後者中.有一有情.從彼天身死.來生此〔地上。〕來生此者.離家出家。彼離家出家已.以慇懃、精勤、修定、不放逸、正憶念、心入三昧.憶上所述前生生存.除此而外.無復憶及.以如是心.逮得三昧。彼便作是言.「彼君實是梵天.是大梵天.無所不能.無所不勝.洞見一切.支配一切.為世界自在主.為一切創造主.為一切化生主.為至尊至上能生者.為一切統制主.為已生未生者父。此〔君梵天〕生我等者.實為常恒、堅固、常住、無轉變性.唯當如是常住而住。若我等性.為所化生.無常不堅.短壽應死.故來生此。」諸比丘.此是第一依處.或有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此.起亦常住亦無常論.說我及世界一分常住一分無常。
七
[0006b30] 復有第二為世所敬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起亦常住亦無常論.說我及世界一分常住一分無常。諸比丘.謂有稱戲忘天者.彼等久耽喜樂.住於嬉笑.住於戲娛.以彼等久耽喜樂.嬉笑戲娛故.忘失憶念。彼等諸天.忘失憶念故.便從其天身死。
八
[0006b32] 諸比丘.而彼等間.有一有情.從天身死.來生此〔地上。〕來生此者.離家出家。彼離家出家已.以慇懃、精勤、修定、不放逸、正憶念.心入三昧.憶上所述前生生存.除此而外.無復憶及.以如是心.逮得三昧。
九
[0007a02] 彼便作是言.「彼餘可敬諸天.非戲忘天.實無久耽喜樂.住於嬉笑.住於戲娛事。彼等不久耽喜樂.嬉笑戲娛故.憶念不失.彼等諸天.憶念不失.便無死沒.實為常恒、堅固、常住、無轉變性.唯當如是常住而住.而我等戲忘天性.久耽喜樂.住於嬉笑.住於戲娛.以久耽喜樂.嬉笑戲娛故.我等憶念忘失.忘失憶念故.便從其天身死.無常不堅.短壽應死.故來生此。」諸比丘.此是第二依處.或有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此.起亦常住亦無常論.說我及世界一分常住一分無常。
一〇
[0007a06] 復有第三為世所敬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起亦常住亦無常論.說我及世界一分常住一分無常。諸比丘.謂有稱意憤天者.彼等久相嫉視.彼等以久相嫉視故.其心互相憤恚。如是互相憤恚其心故.身心疲勞.彼等諸天.便從其天身死。
一一
[0007a09] 諸比丘.而彼等間.有一有情.從其天身死.來生此〔地上。〕來生此者.離家出家。彼離家出家已.以慇懃、精勤、修定、不放逸、正憶念.心入三昧.憶上所述前生生存.除此而外.無復憶及.以如是心.逮得三昧。
一二
[0007a11] 彼便作是言.「彼餘可敬諸天.非意憤天.實無久相嫉視事.彼等無久相嫉視故.其心無有互相憤恚。彼等以心不相憤恚.身心不疲勞。是故彼等無從其天身死.實為常恒、堅固、常住、無轉變性.唯當如是常住而住。而我等意憤天.久相嫉視.以久相嫉視故.我等之心.互相憤恚.心相憤恚故.身心疲勞.便從其天身死.無常不堅.短壽應死.故來生此。」諸比丘.此是第三依處.或有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此.起亦常住亦無常論.說我及世界一分常住一分無常。
一三
[0007a15] 復有第四為世所敬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起亦常住亦無常論.說我及世界一分常住一分無常。諸比丘.今有沙門或婆羅門.是推論家.是審察家。彼精於推論.隨順審察.以己辨知.作是說言.「所謂若此眼、此耳、此鼻、此舌、此身之我.皆不常、不堅、無常、有轉變性.然若此心、此意、此識之我.皆常恒、堅固、常住、無轉變性.唯當如是常住而住。」諸比丘.此是第四依處.或有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此.起亦常住亦無常論.說我及世界一分常住一分無常。
一四
[0007a19] 諸比丘.此是彼等沙門婆羅門.起亦常住亦無常論.依四種見.說我及世界一分常住一分無常。諸比丘.任何沙門或婆羅門.起亦常住亦無常論.說我及世界一分常住一分無常.悉依此四見.或隨其一.此外無有〔餘見。〕
一五
[0007a21] 諸比丘.如來於此.知如是事.謂「如是執.如是取.此等見處.致生於如是趣.致有如是來生。」如來不但知此.所知更復過是.然於知不取.以不取故.是以內心知得寂滅。諸比丘.是即如來如實了知受集、受滅、受味、受過患、受出離故.無有執取而得解脫。諸比丘.如是諸法.是如來自知自證而說.甚深難見難知.寂靜美妙.遠超尋思之境.至精至微.惟賢者之所能解.諸人讚如來.惟以此法.如實讚嘆.是得正語讚嘆。』
一六
[0007a26] 『諸比丘.或有沙門婆羅門.起有邊無邊論。彼等依四種見.說世間有邊無邊。為世所敬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起有邊無邊論.依四種見.說世界有邊無邊。
一七
[0007a27] 諸比丘.今有沙門或婆羅門.以慇懃、精勤、修定、不放逸、正憶念.心入三昧.觀此世界.起有邊想.以如是心.逮得三昧。彼便作是言.「此世界周圍有邊。所以者何.我以慇懃、乃至正憶念故.心入三昧.觀此世界.起有邊想.以如是心.逮得三昧.是故我知.云何此世界周圍有邊。」諸比丘.此是第一依處.或有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此.起有邊無邊論.說世界有邊無邊。
[0007a31] 復有第二為世所敬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起有邊無邊論.說世界有邊無邊。諸比丘.今有沙門或婆羅門.以慇懃、精勤、修定、不放逸、正憶念.心入三昧.觀此世界.起無邊想.以如是心.逮得三昧。彼便作是言.「此世界完全無垠無邊.如有沙門婆羅門.說世界周圍有邊.此第彼等妄語.而此世界完全無垠無邊。所以者何.我以慇懃、乃至正憶念.心入三昧.觀此世界起無邊想.以如是心.逮得三昧.是故我知云何此世界完全無垠無邊。」諸比丘.此是第二依處.或有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此.起有邊無邊論.說世界有邊無邊。
一九
[0007b04] 復有第三為世所敬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起有邊無邊論.說世界有邊無邊。諸比丘.今有沙門或婆羅門.以慇懃乃至正憶念.心入三昧.觀此世界.起上下有邊橫側無邊想.以如是心.逮得三昧。彼便作是言.「此世界有邊亦復無邊。如有沙門婆羅門.說世界周圍有邊.此第彼等妄語.而此世界有邊亦復無邊。所以者何.我以慇懃、乃至正憶念.心入三昧.觀此世界.起上下有邊橫側無邊想.以如是心.逮得三昧.是故我知云何此世界有邊亦復無邊。」諸比丘.此是第三依處.或有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此.起有邊無邊論.說世界有邊無邊。
二〇
[0007b09] 復有第四為世所敬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起有邊無邊論.說世界有邊無邊。諸比丘.今有沙門或婆羅門.是推論家.是審察家。彼精於推論.隨順審察.以己辨知.作是說言.「此世界非有邊非無邊。如有沙門婆羅門.說世間周圍有邊.此第彼等妄語。復有沙門婆羅門.說世界完全無垠無邊.此亦第彼等妄語。復有沙門婆羅門.說世界有邊亦復無邊.此亦第彼等妄語。實此世界既非有邊亦非無邊。」諸比丘.此是第四依處.或有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此.起有邊無邊論.說世界有邊無邊。
二一
[0007b13] 諸比丘.此是彼等沙門婆羅門.起有邊無邊論.依四種見.說世界有邊無邊。諸比丘.任何沙門或婆羅門.起有邊無邊論.說世界有邊無邊.悉依此四見.或隨其一.此外無有〔餘見。〕
二二
[0007b15] 諸比丘.如來於此.知如是事.謂「如是執.如是取.此等見處.致生於如是趣.致有如是來生。」如來不但知此.所知更復過是。然於知不取.以不取故.是以內心知得寂滅。諸比丘.是即如來如實了知受集、受滅、受味、受過患、受出離.無有執取而得解脫。諸比丘.如是諸法.是如來自知自證而說.甚深難見難知.寂靜美妙.遠超尋思之境.至精至微.惟賢者之所能解.諸人讚如來.惟以此法.如實讚嘆.是得正語讚嘆。』
二三
[0007b20] 『諸比丘.或有沙門婆羅門.起詭辯論。彼等答人所問.依於四種.支離滅裂.入於詭辯。為世所敬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起詭辯論.每答所問.於四見中.支離滅裂.入於詭辯。
二四
[0007b21] 諸比丘.今有沙門婆羅門.如實不知此是善此是不善。彼念.「我誠如實不知此是善.亦如實不知此是不善。我以如實不知此是善此是不善.我若竟答此是善此是不善.我則於此.將起欲貪、瞋、恚。我起欲貪、瞋、恚.我起妄語。我起妄語.是成我礙。若成我礙.是成我障。」彼作是念故.畏為妄語.惡為妄語.不答此是善.亦不答此是不善.每答所問.支離滅裂.入於詭辯.謂「我亦不以為如是.我亦不以為唯然.我亦不以為是其他.我亦不以為不然.我亦不以為非不然。」諸比丘.此是第一依處.或有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此.起詭辯論.每答所問.支離滅裂.入於詭辯。
二五
[0007b27] 復有第二為世所敬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起詭辯論.每答所問.支離滅裂.入於詭辯。諸比丘.今有沙門或婆羅門.如實不知此是善此是不善。彼念「我誠如實不知此是善.亦如實不知此是不善。我以如實不知此是善此是不善.我若竟答此是善此是不善.我則於此.將起欲貪、瞋、恚。我起欲貪、瞋、恚.我起取著。我起取著.是成我礙。若成我礙.是成我障。」彼作是念故.畏取著.惡取著.不答此是善.亦不答此是不善.每答所問.支離滅裂.入於詭辯.謂「我亦不以為如是.我亦不以為唯然.我亦不以為是其他.我亦不以為不然.我亦不以為非不然。」諸比丘.此是第二依處.或有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此.起詭辯論.每答所問.支離滅裂.入於詭辯。
二六
[0008a01] 復有第三為世所敬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起詭辯論.每答所問.支離滅裂.入於詭辯.諸比丘.今有沙門或婆羅門.如實不知此是善此是不善。彼念.「我誠如實不知此是善.亦如實不知此是不善。我以如實不知此是善此是不善.我若竟答此是善此是不善.設有沙門婆羅門.博學精智.長於機辯.其精銳處.如〔弓矢家.〕貫穿秋毫.以己智慧.折人意見.就此等〔善不善〕事.詰我難我.指責誤謬。彼等如是詰難指責.我不能答。我不能答.是成我礙。若成我礙.是成我障。」彼作是念故.畏詰難.惡詰難.不答此是善.亦不答此是不善.每答所問.支離滅裂.入於詭辯.謂「我亦不以為如是.我亦不以為唯然.我亦不以為不然.我亦不以為非不然。」諸比丘.此是第三依處.或有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此.起詭辯論.每答所問.支離滅裂.入於詭辯。
二七
[0008a08] 復有第四為世所敬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起詭辯論.每答所問.支離滅裂.入於詭辯。諸比丘.今有沙門或婆羅門.闇鈍愚冥。彼因闇鈍愚冥.每答所問.支離滅裂.入於詭辯。彼念.「汝若問我.有他世耶.我若以為有他世.當答汝有他世.然我亦不以為如是.我亦不以為唯然.我亦不以為是其他.我亦不以為不然.我亦不以為非不然。汝若問我.無他世耶.亦復如是如是。乃至他世亦有亦無耶.他世亦非有亦非無耶。有化生有情耶.無化生之有情耶.化生之有情亦有亦無耶.化生有情亦非有亦非無耶。有善惡業之異熟果耶.無善惡業之異熟果耶.善惡業之異熟果亦有亦無耶.善惡業之異熟果亦非有亦非無耶。真人死而存耶.真人死而不存耶.真人死後亦存在亦不存在耶.真人死後亦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耶。於如是等問.乃至我若以為真人死後亦非存在亦非不存在.則當如是答.謂真人死後亦非存在亦非不存在。然我亦不以為如是.我亦不以為唯然.我亦不以為是其他.我亦不以為不然.我亦不以為非不然。」諸比丘.此是第四依處.或有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此.起詭辯論.每答所問.支離滅裂.入於詭辯。
二八
[0008a17] 諸比丘.此是沙門婆羅門.起詭辯論.每答所問.於四見中.支離滅裂.入於詭辯。諸比丘.任何沙門或婆羅門.起詭辯論.每答所問.支離滅裂.入於詭辯.悉依此四見.或隨其一.此外無有〔餘見。〕
二九
[0008a19] 諸比丘.如來於此.知如是事。謂「如是執.如是取.此等見處.致生於如是趣.致有如是來生。」如來不但知此.所知更復過是。然於知不取.以不取故.內心知得寂滅。諸比丘.是即如來如實了知受集、受滅、受味、受過患、受出離.無有執取而得解脫。諸比丘.如是諸法.是如來自知自證而說.甚深難見難知.寂靜美妙.遠超尋思之境.至精至微.惟賢者之所能解.諸人讚如來.惟以此法.如實讚嘆.是得正語讚嘆。』
三〇
[0008a24] 『諸比丘.或有沙門婆羅門.起無因論。彼等依二種見.說我及世界無因而生.為世所敬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起無因論.說我及世界.無因而生。
三一
[0008a25] 諸比丘.謂有稱無想有情天者。彼等諸天.若想生起.便從其天身死。而彼等間.有一有情.從其天身死.來生此〔地上。〕來生此者.離家出家。彼離家出家已.以慇懃精勤、修定、不放逸、正憶念.心入三昧.憶其想之生起.此外無復憶及.以如是心.逮得三昧。彼等便作是言.「我及世界.無因而生。所以者何.以我過去本無.而今轉變為有情故。」諸比丘.此是第一依處.或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此.起無因論.說我及世界無因而生。
三二
[0008a29] 復有第二為世所敬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起無因論.說我及世界無因而生。諸比丘.今有沙門或婆羅門.是推論家.是審察家。彼精於推論.隨順審察.以己辨知.作是說言.「我及世界.無因而生。」諸比丘.此是第二依處.或有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此.起無因論.說我及世界無因而生。
三三
[0008a32] 諸比丘.此是彼等沙門婆羅門.起無因論.於二見中.說我及世界.無因而生。諸比丘.任何沙門婆羅門.起無因論.說我及世界.無因而生.悉依此二見.或隨其一.此外無有〔餘見。〕
三四
[0008b02] 諸比丘.如來於此.知如是事.謂「如是執.如是取.此等見處.致生於如是趣.致有如是來生。」如來不但知此.所知更復過是。然於知不取.以不取故.內心知得寂滅。諸比丘.是即如來如實了知受集、受滅、受味、受過患受出離.無有執取而得解脫。諸比丘.如是諸法.是如來自知自證而說.甚深難見難知.寂靜美妙.遠超尋思之境.至精至微.惟賢者之所能解.諸人讚如來.惟以此法.如實讚嘆.是得正語讚嘆。』
三五
[0008b06] 『諸比丘.如是彼等沙門婆羅門.思惟過去.起過去見.就過去觀.依上十八見起種種浮說。諸比丘.任何沙門婆羅門.思惟過去.起過去見.就過去觀.起種種浮說.悉依此十八見.或隨其一.此外無有〔餘見。〕
三六
[0008b08] 諸比丘.如來於此.知如是事。如是如是.乃至如實讚嘆.是得正語讚嘆。』
三七
[0008b09] 『諸比丘.或有沙門婆羅門.思惟未來.起未來見。彼等就未來觀.依四十四見.起種種浮說。為世所敬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思惟未來起未來見.就未來觀.依四十四見.起種種浮說。
三八
[0008b10] 諸比丘.或有沙門婆羅門.起死後有想論。彼等依十六見.說死後我有想。彼等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起死後有想論.依十六見說死後我有想。彼等觀我.謂「我無病.於死後有想有色.」「我無病.於死後有想無色.」「乃至亦有色亦無色.」「非有色非無色.」「我無病.於死後有想有邊.」「乃至無邊.」「乃至亦有邊亦無邊.」「乃至非有邊非無邊.」「我無病.於死後有想有一想.」「乃至有若干想.」「乃至有少想.」「乃至有無量想.」「我無病.於死後有想一向有樂.」「乃至一向有苦.」「乃至有樂有苦.」「乃至不苦不樂。」
三九
[0008b16] 諸比丘.此是沙門婆羅門.起死後有想論.依十六見.說死後我有想。諸比丘.任何沙門婆羅門.起死後有想論.說死後我之有想.悉依此十六見.或隨其一.此外無有〔餘見。〕
四〇
[0008b17] 諸比丘.如來於此.知如是事.「如是執.如是取.此等見處.致生於如是趣.致有如是來生。」如來不但知此.所知更復過是。然於知不取.以不取故.內心知得寂滅。諸比丘.是即如來如實了知受集、受滅、受味、受過患、受出離.無有執取而得解脫。諸比丘.如是諸法.是如來自知自證而說.甚深難見難知.寂靜美妙.遠超尋思之境.至精至微.惟賢者之所能解.諸人讚如來.惟以此法.如實讚嘆.是得正語讚嘆。』
第三誦品
一
[0008b23] 『諸比丘.或有沙門婆羅門.起死後無想論。彼等依八種見.說死後我無想。為世所敬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起死後無想論.依八種見.說死後我無想。
二
[0008b24] 彼等觀我.謂「我無病.死後無想有色.」「乃至無色.」「乃至亦有色亦無色.」「乃至非有色非無色.」「乃至有邊.」「乃至無邊.」「乃至亦有邊亦無邊.」「乃至非有邊非無邊。」
三
[0008b26] 諸比丘.此是彼等沙門婆羅門.起死後無想論.依八種見.說死後我無想。諸比丘.任何沙門或婆羅門.起死後無想論.說死後我無想.悉依此八見.或隨其一.此外無有〔餘見。〕
四
[0008b27] 諸比丘.如來於此.知如是事.「如是執.如是取.此等見處.致生於如是趣.致有如是來生。」如來不但知此.所知更復過是。然於知不取.以不取故.內心知得寂滅。諸比丘.是即如來如實了知受集、受滅、受味、受過患、受出離.無有執取而得解脫。諸比丘.如是諸法.是如來自知自證而說.甚深難見難知.寂靜美妙.遠超尋思之境.至精至微.惟賢者之所能解.諸人讚如來.惟以此法.如實讚嘆.是得正語讚嘆。』
五
[0008b32] 『諸比丘.或有沙門婆羅門.起死後非有想非無想論。彼等依八種見.說死後我非有想非無想。為世所敬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起死後非有想非無想論.依八種見.說死後我非有想非無想。
六
[0009a01] 彼等觀我.謂「我無病死後非有想非無想有色.」「乃至無色.」「乃至亦有色亦無色.」「乃至非有色非無色.」「乃至有邊.」「乃至無邊.」「乃至亦有邊亦無邊.」「乃至非有邊非無邊。」
七
[0009a03] 諸比丘.此是彼等沙門婆羅門.起死後非有想非無想論.依八種見.說死後我非有想非無想。諸比丘.任何沙門婆羅門.起死後非有想非無想論.說死後我非有想非無想.悉依此八見.或隨其一.此外無有〔餘見。〕
八
[0009a05] 諸比丘.如來於此.知如是事.「如是執.如是取.此等見處.致生於如是趣.致有如是來生。」如來不但知此.所知更復過是。然於知不取.以不取故.內心知得寂滅。諸比丘.是即如來如實了知受集、受滅、受味、受過患、受出離.無有執取而得解脫。諸比丘.如是諸法.是如來自知自證而說.甚深難見難知.寂靜美妙.遠超尋思之境.至精至微.惟賢者之所能解.諸人讚如來.惟以此法.如實讚嘆.是得正語讚嘆。』
九
[0009a10] 『諸比丘.或有沙門婆羅門.起斷滅論.彼等依七種見.於〔現有生存〕有情.而說斷滅消失死滅。為世所敬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起斷滅論.依七種見.於現在生存有情.而說斷滅消失死滅。
一〇
[0009a11] 諸比丘.今有沙門或婆羅門.作如是論.作如是見.「此我為有色.四大所成.父母所生.而身壞時.斷滅消失.死後無存.於是此我.全歸斷滅。」如是而說現有生存有情.斷滅消失死滅。
一一
[0009a13] 復有餘者於此.作是說言.「汝言之我.斯我實存。予決不謂.斯我不存。然而此我.非全斷滅。猶有他我.是天而有色.屬於欲界.養於段食。汝不知見.予知見之。此我身壞.斷滅消失.死後無存.於是此我.全歸斷滅。」如是於現有生存有情.而說斷滅消失死滅。
一二
[0009a16] 復有餘者於此.作是說言.「汝言之我.斯我實存.予決不謂.斯我不存。然而此我.非全斷滅。猶有他我.是天而有色.且意所成.支肢具足.諸根無闕。汝不知見.予知見之。此我身壞.斷滅消失.死後無存.於是此我.全歸斷滅。」如是於現有生存有情.而說斷滅消失死滅。
一三
[0009a18] 復有餘者於此.作是說言.「汝言之我.斯我實存。予決不謂.斯我不存。然而此我.非全斷滅。猶有他我.超出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憶異想.故達空是無邊之空無邊處。汝不知見.予知見之。此我身壞.斷滅消失.死後無存.於是此我.全歸斷滅。」如是而說現有生存有情.斷滅消失死滅。
一四
[0009a21] 復有餘者於此.作是說言.「汝言之我.斯我實存。予決不謂.斯我不存。然而此我.非全斷滅。猶有他我.超出一切空無邊處.達識是無邊之識無邊處。汝不知見.予知見之。此我身壞.斷滅消失.死後無存.於是此我.全歸斷滅。」如是而說現有生存有情.斷滅消失死滅。
一五
[0009a23] 復有餘者於此.作是說言.「汝言之我.斯我實存。予決不謂.斯我不存。然而此我.非全斷滅.猶有他我.超出一切.識無邊處.達所有都無之無所有處。汝不知見.予知見之。此我身壞.斷滅消失.死後無存.於是此我.全歸斷滅。」如是而說現有生存有情.斷滅消失死滅。
一六
[0009a26] 復有餘者於此.作是說言.「汝言之我.斯我實存。予決不謂.斯我不存。然而此我.非全斷滅。猶有他我.超出一切無所有處.逮達此是寂靜此是美妙之非想非非想處。汝不知見.予知見之。此我身壞.斷滅消失.死後無存.於是此我.全歸斷滅。」如是而說現有生存有情.斷滅消失死滅。
一七
[0009a29] 諸比丘.此是彼等沙門婆羅門.起斷滅論.依七種見.於現有生存有情.而說斷滅消失死滅。諸比丘.任何沙門婆羅門.起斷滅論.說現有生存有情斷滅消失死滅.悉依此七見.或隨其一.此外無有〔餘見。〕
一八
[0009a31] 諸比丘.如來於此.知如是事.「如是執.如是取.此等見處.致生於如是趣.致有如是來生。」如來不但知此.所知更復過是。然於知不取.以不取故.內心知得寂滅。諸比丘.是即如來如實知受集、受滅、受味、受過患、受出離.無有執取而得解脫。諸比丘.如是諸法.是如來自知自證而說.甚深難見難知.寂靜美妙.遠超尋思之境.至精至微.唯賢者之所能解.諸人讚如來.唯以此法.如實讚嘆.是得正語讚嘆。』
一九
[0009b03] 『諸比丘.或有沙門婆羅門.起〔最上〕現在涅槃論。彼等依五種見.於現有生存有情而說最上現在涅槃。為世所敬沙門婆羅門.以何緣何.起最上現在涅槃論.依五種見.於現有生存有情而說最上現在涅槃。
二〇
[0009b05] 諸比丘.今有沙門或婆羅門.作如是論作如是見.「我〔於現在〕五欲自恣.是時即是此我達最上現在涅槃。」如是而於現有生存有情而說最上現在涅槃。
二一
[0009b06] 餘者於此.作是說言.「汝言之我.斯我實存。予決不謂.斯我不存。然此我者.猶未達最上現在涅槃。所以者何。若五欲者.無常而苦.是轉變性.因轉變性而起變化.生憂、悲、苦惱、悶故。若此我離諸欲.離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以入初禪.是為此我.達最上現在涅槃。」如是於現有生存有情而說最上現在涅槃。
二二
[0009b09] 復有餘者於此.作是說言.「汝言之我.斯我實存。予決不謂.斯我不存。然此我者.猶未達最上現在涅槃。所以者何。以有尋有伺.此〔初禪〕之謂粗故。若此我滅其尋伺.內心靜安.心得一境相.無尋無伺.定生喜樂.入第二禪.是為此我.達最上現在涅槃。」如是於現有存在有情而說最上現在涅槃。
二三
[0009b12] 復有餘者於此.作是說言.「汝言之我.斯我實存。予決不謂.斯我不存。然此我者.猶未達最上現在涅槃。所以者何。以有喜心躁.此〔第二禪〕之謂粗故.若此我除喜住捨.正念正智.自知身樂.諸聖所說.捨、念、樂住.入第三禪.是為此我.達最上現在涅槃。」如是於現有存在有情而說最上現在涅槃。
二四
[0009b15] 復有餘者於此.作是說言.「汝言之我.斯我實存。予決不謂.斯我不存。然此我者.猶未達最上現在涅槃。所以者何。以有作意心之樂.此〔第三禪〕之謂粗故。若此我捨離苦樂.滅前憂喜.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第四禪.是為此我.達最上現在涅槃。」如是而於現有存在有情而說最上現在涅槃。
二五
[0009b18] 諸比丘.此是彼等沙門婆羅門.起最上現在涅槃論.依五種見說現有存在有情最上現在涅槃。諸比丘.任何沙門或婆羅門.起最上現在涅槃論.於現有存在有情而說最上現在涅槃.悉依此五種見.或隨其一.此外無有〔餘見。〕
二六
[0009b20] 諸比丘.如來於此.知如是事.「如是執.如是取.此等見處.致生於如是趣.致有如是來生。」如來不但知此.所知更復過是。然於知不取.以不取故.內心知得寂滅。諸比丘.是即如來如實知受集、受滅、受味、受過患、受出離.無有執取而得解脫。諸比丘.此是諸法.如來自知自證而說.甚深難見難知.寂靜美妙.遠超尋思之境.至精至微.唯賢者之所能解.諸人讚如來.唯以此法.如實讚嘆.是得正語讚嘆。』
二七
[0009b25] 『諸比丘.此是彼等沙門婆羅門.思惟未來.起未來見.就未來觀.依上四十四見.起種種浮說。諸比丘.任何沙門婆羅門.思惟過去.起未來見.就未來觀.起種種浮說.悉依此四十四見.或隨其一.此外無有〔餘見。〕
二八
[0009b27] 諸比丘.如來於此.知如是事.「如是執.如是取.此等見處.致生於如是趣.致有如是來生。」如來不但知此.所知更復過是。然於知不取.以不取故.內心知得寂滅。諸比丘.是如來如實知受集、受滅、受味、受過患、受出離.無有執取而得解脫。諸比丘.此是諸法.是如來自知自證而說.甚深難見難知.寂靜美妙.遠超尋思之境.至精至微.唯賢者之所能解。諸人讚如來.唯以此法.如實讚嘆.是得正語讚嘆。』
二九
[0009b31] 『諸比丘.此是彼等沙門婆羅門.思惟過去.思惟未來.思惟過去未來.起過去未來見.就過去未來觀.依上六十二見.起種種浮說。諸比丘.任何沙門婆羅門.思惟過去.思惟未來.思惟過去未來.起過去未來見.就過去未來觀。起種種浮說。悉依此六十二見。或隨其一。此外無有〔餘見。〕』
三〇
[0010a01] 『諸比丘。如來於此。知如是事。「如是執。如是取。此等見處。致生於如是趣。致有如是來生。」如來不但知此。所知更復過是。然於知不取.以不取故。內心知得寂滅。諸比丘.是即如來如實知受集、受滅、受味、受過患、受出離。無有執取而得解脫。諸比丘。此是諸法。是如來自知自證而說。甚深難見難知。寂靜美妙。遠超尋思之境。至精至微。唯賢者之所能解。諸人讚如來。唯以此法。如實讚嘆。是得正語讚嘆。』
三二
[0010a06] 『諸比丘。其中任何沙門婆羅門。起常住論。依四種見。說我及世界常住。此是彼等可敬沙門婆羅門。不知不見。而於所受。愛所纏縛。動搖不穩。唯偏見耳。
三三
[0010a07] 諸比丘。其中任何沙門婆羅門。起亦常住亦無常論。依四種見中。說我及世界一分常住一分無常。〔亦復如是。〕唯偏見耳。
三四
[0010a08] 諸比丘。其中任何沙門婆羅門。起有邊無邊論。依四種見。說世界有邊無邊。〔亦復如是。〕唯偏見耳。
三五
[0010a09] 諸比丘。其中任何沙門婆羅門。起詭辯論。依四種見。每答所問。支離滅裂。入於詭辯。〔亦復如是。〕唯偏見耳。
三六
[0010a10] 諸比丘。其中任何沙門婆羅門。起無因論。依二種見。說我及世界無因而生。〔亦復如是。〕唯偏見耳。
三七
[0010a11] 諸比丘。其中任何沙門婆羅門。思惟過去。起過去見。依上十八種見。就過去觀。起種種浮說。〔亦復如是。〕唯偏見耳。
三八
[0010a12] 諸比丘。其中任何沙門婆羅門。起死後有想論。依十六種見。說死後我有想。〔亦復如是。〕唯偏見耳。
三九
[0010a13] 諸比丘。其中任何沙門婆羅門。起死後無想論。依八種見。說死後我無想。〔亦復如是。〕唯偏見耳。
四〇
[0010a14] 諸比丘。其中任何沙門婆羅門。起死後非有想非無想論。依八種見。說死後我非有想非無想。〔亦復如是。〕唯偏見耳。
四一
[0010a16] 諸比丘。其中任何沙門婆羅門。起斷滅論。依七種見。說現有存在有情斷滅消失死滅。〔亦復如是。〕唯偏見耳。
四二
[0010a17] 諸比丘。其中任何沙門婆羅門。起最上現在涅槃論。依五種見。於現有存在有情而說最上現在涅槃。〔亦復如是。〕唯偏見耳。
四三
[0010a18] 諸比丘。其中任何沙門婆羅門。思惟未來。起未來見。依上四十四種見。就未來觀。起種種浮說。〔亦復如是。〕唯偏見耳。
四四
[0010a19] 諸比丘。其中任何沙門婆羅門。思惟過去。思惟未來。思惟過去未來。起過去未來見。依上六十二種見。就過去未來觀。起種種浮說。此是彼等可敬沙門婆羅門。不知不見。而於所受。愛所纏縛。動搖不穩。唯偏見耳。』
四五
[0010a22] 『諸比丘。其中任何沙門婆羅門。起常住論。依四種見。說我及世常住。此亦以觸為緣故。
四六
[0010a22] 其中乃至起亦常住亦無常論。〔如是云云。〕此亦以觸為緣故。
四七
[0010a23] 其中乃至起有邊無邊論。〔如是云云。〕此亦以觸為緣故。
四八
[0010a24] 其中乃至起詭辯論。〔如是云云。〕此亦以觸為緣故。
四九
[0010a24] 其中乃至起無因論。〔如是云云。〕此亦以觸為緣故。
五〇
[0010a25] 其中乃至思惟過去。起過去見。〔如是云云。〕此亦以觸為緣故。
[0010a26] 其中乃至起死後有想論。〔如是云云。〕此亦以觸為緣故。
五二
[0010a26] 其中乃至起死後無想論。〔如是云云。〕此亦以觸為緣故。
五三
[0010a27] 其中乃至起死後非有想非無想論.〔如是云云。〕此亦以觸為緣故。
五四
[0010a27] 其中乃至起斷滅論。〔如是云云。〕此亦以觸為緣故。
五五
[0010a28] 其中乃至起最上現在涅槃論。〔如是云云。〕此亦以觸為緣故。
五六
[0010a29] 其中乃至思惟未來。起未來見。〔如是云云。〕此亦以觸為緣故。
五七
[0010a29] 其中乃至思惟過去。思惟未來。思惟過去未來。起過去未來見。依上六十二種見。就過去未來觀。起種種浮說。此亦以觸為緣故。』
五八
[0010a32] 『諸比丘。其中任何沙門婆羅門。起常住論。依四種見。說我及世界常住。此等離一切觸而起受者。無有是處。
五九
[0010b01] 其中起亦常住亦無常住論。〔如是云云。〕無有是處。
六〇
[0010b01] 其中起有邊無邊論。〔如是云云。〕無有是處。
六一
[0010b02] 其中起詭辯論。〔如是云云。〕無有是處。
六二
六三
[0010b03] 其中思惟過去。起過去見。〔如是云云。〕無有是處。
六四
[0010b03] 其中起死後有想論。〔如是云云。〕無有是處。
六五
[0010b04] 其中起死後無想論。〔如是云云。〕無有是處。
六六
[0010b04] 其中起死後非有想非無想論。〔如是云云。〕無有是處。
六七
[0010b05] 其中起斷滅論。〔如是云云。〕無有是處。
六八
[0010b05] 其中起最上現在涅槃論。〔如是云云。〕無有是處。
六九
[0010b06] 其中思惟未來。起未來見。〔如是云云。〕無有是處。
七〇
[0010b06] 其中思惟過去。思惟未來。思惟過去未來。起過去未來見。依上六十二種見。就過去未來觀。起種種浮說。此等離一切觸而起受者。無有是處。』
七一
[0010b09] 『諸比丘.其中任何沙門婆羅門.起常住論.依四種見.說我及世界常住。復次任何沙門婆羅門.起亦常住亦無常論.有邊無邊論.詭辯論.無因論.思惟過去.死後有想論.死後無想論.死後非有想非無想論.斷滅論。〔最上〕現在涅槃論.思惟過去.思惟未來.〔如是乃至〕思惟過去.思惟未來.思惟過去未來.起過去未來見。依此等六十二種見。就過去未來觀。起種種浮說。此亦數數以六觸處為觸。而起感受。此觸以受為緣起愛。緣愛起取。緣取起有。緣有起生。緣生起老、死、憂、悲、苦、惱、悶。諸比丘。故若比丘。如實了知六觸處集、滅、昧、過患、出離者。則知較彼所有諸見最為殊勝。
七二
[0010b14] 諸比丘。任何沙門婆羅門。思惟過去。或思惟未來。或思惟過去未來。起過去未來見。就過去未來觀。起種種浮說。皆悉依此六十二見。而被網羅。被捕其中而為跳躍。攝於其中。羅於其中而為跳躍。諸比丘.猶如老巧漁夫.或其弟子.以細目網.覆小池上.念知「池中諸大小魚悉被網羅.被捕其中而為跳躍.攝於其中.羅於其中而為跳躍.」諸比丘.任何沙門婆羅門.亦復如是.思惟過去.或思惟未來.或思惟過去未來.起過去未來見.就過去未來觀.起種種浮說.皆悉依此六十二見.而被網羅.被捕其中而為跳躍.攝於其中.羅於其中而為跳躍。
七三
[0010b19] 諸比丘.如來之身.已斷生本而住。此身住時。人天見之。身壞命終。諸天世人。當不見之。諸比丘。猶如一束菴羅樹。伐其莖時。莖上茂生諸菴羅果。悉皆隨之〔由根而斷。〕諸比丘。如來之身。亦復如是。已斷生本而住。此身住時。人天見之。身壞命終。諸天世人。當不見之。』
七四
[0010b23] 如是說時。長老阿難。白世尊言。『希有也吾師。未曾有也吾師。吾師當何名此法門。』世尊告曰。『阿難。今名此法門為義網。汝當奉持。名為法網。汝當奉持。名為梵網。汝當奉持。名為見網。汝當奉持。名無上戰勝。汝當奉持。』世尊如是說。諸比丘聞世尊所說。歡喜信受。說此授記經時。一千世界。悉震動云。
沙門果經第二
一
[0011a12]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王舍城小兒醫師耆婆菴婆園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於第四月迦剌底迦月十五日。月滿之夜。布薩之日。諸大臣圍遶。坐華宮高樓。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於布薩日。感興發言。『明月之夜。何其可愛。明月之夜。何其美麗。明月之夜。何其可樂。明月之夜。何其清和。明月之夜。何其多福。今者我等。當近侍何等沙門婆羅門。能悅豫我心。』
二
[0011a16] 有一大臣。乃白王言。『大王。茲有不蘭迦葉。為僧伽主。教眾元首。教眾導師。多有知識。名稱遠聞。一派開祖。眾所尊崇。出家歲久。經驗宏富。一長老也。王宜近侍彼。心或悅豫。』雖如是言。而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默然〔不應。〕
三
[0011a18] 時復有大臣。亦白王言。『大王。茲有末伽梨瞿舍利。為僧伽主。教眾元首。教眾導師。多有知識。名稱遠聞。一派開祖。眾所.尊崇。出家歲久。經驗宏富。一長老也。王宜近侍彼。心或悅豫。』雖如是言。而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默然〔不應。〕
四
[0011a20] 時復有大臣。亦白王言。『大王。茲有阿耆多翅舍欽婆羅。〔如是云云。〕』阿闍世默然〔不應。〕
五
[0011a21] 時復有大臣。亦白王言。『大王。茲有婆浮陀迦旃那。〔如是云云。乃至〕』默然〔不應。〕
六
[0011a22] 時復有大臣。亦白王言。『大王。茲有散若夷毗羅梨沸。〔如是云云。乃至〕』默然〔不應。〕
七
[0011a23] 時復有大臣。亦白王言。『大王。茲有尼乾子。〔如是云云。乃至〕』默然〔不應。〕
八
[0011a24] 爾時小兒醫師耆婆。在王近處。默然而坐。阿闍世王。告耆婆曰。『忠良耆婆。今何沈默。』『大王。茲有世尊、應供、等正覺者。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住我菴婆園中。世尊瞿曇。有如是美稱。「彼世尊者。實是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也。」王宜近侍彼。心或悅豫。』『忠良耆婆。汝曷為我嚴裝乘象。』
九
[0011a27] 小兒醫師。耆婆答曰。『大王唯然。』即嚴王龍象。及五百牝象訖。白王言。『乘象已備。願。候舉措。』
[0011a28] 爾時。王〔自〕乘龍象。使五百婦人乘五百牝象。侍從執炬。現王威嚴。出王舍城。往詣耆婆菴婆園。
一〇
[0011a29] 如是前進。到菴婆園不遠處。王〔忽〕心生恐怖。徧體戰慄。身毛森豎。王充滿驚怖。身毛豎立。告耆婆曰。『忠良耆婆。汝非謀我耶。忠良耆婆。汝非欺我耶。忠良耆婆。汝非引我置於敵手耶。曷有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寂然無聲。嚏響咳音。絕無一聞。有是理耶。』『大王。請勿畏怖。臣非謀君。非欺君王。非引君王置於敵手。王請前進。王請前進。在彼周廊。燃燈輝耀。』
一一
[0011a32] 王乘龍象。進行象〔可通行之〕道。然後下乘。步近廊口。告耆婆曰。『忠良耆婆。今佛世尊。為在何所。』『大王。世尊在彼中央柱旁。向比丘眾。東面而坐。』
一二
[0011b02] 王近世尊。於一隅坐。坐一隅已。見比丘眾。默然靜坐。如水清澄。以感興語。口自發言。『今比丘眾。具足寂靜。願我太子優陀夷跋陀。亦復如是。』〔爾時世尊告王曰。〕『大王。卿念愛者耶。』『唯然大德。我愛太子優陀夷跋陀。今比丘眾。具足寂靜。願我太子優陀夷跋陀。亦復如是。』
一三
[0011b05] 王向世尊。恭敬頂禮。向比丘眾。合掌禮拜。於一隅坐。坐一隅已。白世尊言。『大德。我欲略有所問。若蒙許可。乃敢請問。』『大王。卿欲問者。便可問也。』
一四
[0011b06] 『大德。〔世〕有種種技術職業〔之人。〕如調象師、調馬師、車術師、弓術師、旗手、元帥、戰士、武將、軍事偵探、如龍勇士、裝甲兵士、奴隷出身者、庖人、剃髮師、浴僕、餅師、織鬘師、漂白匠、織物師、籠匠、陶師、算數家、戒指刻印師。世之所知。餘諸種種技術職業者。彼等皆以技能。目覩現世享受報酬。使其自身。幸福安樂。父母妻子。及其知友。幸福安樂。又於沙門婆羅門。尊勝布施。當生天界。獲天界之安穩福報。大德。沙門〔生活。〕亦得施設如是目覩現報耶。』
一五
[0011b10] 『大王。卿念卿曾詣沙門婆羅門所。問如是義不。』『唯然大德。我念我曾詣沙門婆羅門所。問如是義。』『彼等如何應答。王若無礙者。說之可也。』『大德。在世尊前。或在如世尊者前。言如是事。絕無所礙。』『然則大王。說之可也。』
一六
[0011b13] 『大德。我於一時。訪不蘭迦葉。相問訊已。於一隅坐。坐一隅已。我問彼言。『迦葉。〔世〕有種種技術職業〔之人。〕如調象師、調馬師、車術師、弓術師、旗手、元帥、戰士、武將、軍事偵探、如龍勇士、裝甲兵士、奴隷出身者、庖人、剃髮師、浴僕、餅師、織鬘師、漂白匠、織物師、籠匠、陶師、算數家、戒指刻印師。世之所知。餘諸種種技術職業者。彼等皆以技能。目覩現世。享受報酬。使其自身。幸福安樂。父母妻子。及其知友。幸福安樂。又於沙門婆羅門。尊勝布施。當生天界。獲天界之安穩福報。迦葉。沙門〔生活。〕亦得施設如是目覩現報耶。』
一七
[0011b18] 大德。不蘭迦葉。乃報我言。「大王。不論自作〔何事。〕或教人作。截、使截、苦、使苦、惱、使惱、慄、使慄、殘害生命、取非所與、踰人家牆、劫盜掠奪、與人妻通、口為妄語。行如此事。非為惡也。若有人焉。以鋒利輪寶。臠割地上眾生。以為肉聚。以為肉塊。不因此事。而生罪惡。亦無罪報。有人於此。行恒河南。殺、或使殺、截、或使截、苦、或使苦。不因此事。而生罪惡。亦無罪報。有人於此。行恒河北。從事布施、或教布施、從事祭祀、或教祭祀。不因此事。而生功德。亦無福報。不因布施。不因調御。不因禁戒。不因實語。而生功德。亦無福報。」
一八
[0011b22] 大德。我問沙門〔生活〕現得果報。不蘭迦葉。實乃如是。自說非業。猶如問菴羅樹果。答言麵包樹果。問麵包樹果。答言菴羅樹果。不蘭迦葉。亦復如是。問沙門〔生活〕現得果報。自說非業。我起如是念。「如我者。得非令境內沙門婆羅門。起不快感。致如是耶。」故於彼言。亦不稱讚。亦不輕毀。時我內心。雖懷忿結。不出忿言。惟以平靜。〔聽〕受彼說。〔而且〕不加尊重。起座退出。
一九
[0011b26] 大德。我於一時。訪末伽梨瞿舍利。相問訊已。於一隅坐。坐一隅已。我問彼言。「瞿舍利。〔世〕有種種技術職業〔之人。〕如是如是。乃至瞿舍利。沙門〔生活〕亦得施設如是目覩現報耶。」
二〇
[0011b28] 大德。末伽梨瞿舍利。乃報我言。「大王。有情染著。無因無緣。無因無緣。有情染著。有情清淨。無因無緣。無因無緣。有情清淨。無有自作。亦無他作。亦無人作。亦復無力。亦無精進。無人體力。亦無氣力。一切有情。一切生物。一切有類。一切靈魂。無自在力。無力無精進。由於〔宿〕所決定。由於結合。由於自然性。互為變異。於六階級。受諸苦樂。實以百四十萬種生門為首。有六千及六百種生門。有五百種業、五種業、三種業、一業、半業。有六十二種道跡。有六十二種中劫。有六種階級。有八種人地。有四千九百種生業。有四千九百遊行者、四千九百龍土、二千根、三千地獄、三十六塵界、七想胎、七無想胎、七節胎、七天、七人、七鬼、七池、七林、七百林、七嶮、七百嶮、七夢、七百夢。有八百四十萬大劫.而於其間.為一切賢愚.流轉輪迴.苦當終〔滅。〕於此之間.不自說言.「我以此戒行.以此苦行.以此梵行.成熟未熟業.忍受已熟業.繼續不已.使之滅盡.」夫苦與樂.稱有定量.於輪迴中.無有終〔滅.〕亦無消長.亦無增減。如投線毱.〔所捲之線.〕終至散解.一切賢愚.亦復如是.流轉輪迴.完了之後.始為苦之終〔滅。〕」
二一
[0012a05] 大德.我問沙門〔生活〕現得果報.末伽梨瞿舍利.如是自說輪迴淨化。猶如問菴羅樹果.答言麵包樹果.問麵包樹果.答言菴羅樹果.末伽梨瞿舍利.亦復如是.問沙門〔生活〕現得果報.答言輪迴淨化。我起如是念.「如我者.得非令境內沙門婆羅門起不快感.致如是耶。」故於彼言.亦不稱讚.亦不輕毀。時我內心.雖懷忿結.不出忿言.惟以平靜.〔聽〕受彼說。〔而且〕不加尊重.起座退出。
二二
[0012a09] 大德.我於一時.訪阿耆多翅舍欽婆羅。相問訊已.於一隅坐。坐一隅已.我問彼言.「阿耆多翅舍欽婆羅.〔世〕有種種技術職業〔之人。〕如是如是.乃至阿耆多翅舍欽婆羅.沙門〔生活〕亦得施設如是目覩現報耶。」
二三
[0012a11] 大德.阿耆多翅舍欽婆羅.乃報我言.「大王.無布施.無供犧.無祭祀。無善惡業之異熟果.亦無今世.亦無他世.無母無父.亦無化生之有情。世間無有沙門婆羅門.正住正行.亦無今世他世.悉皆自知自證.為他宣說。人依四大種所成.若命終者.地還歸地身.水還歸水身.火還歸火身.風還歸風身.諸根歸入空虛。〔四〕人以第五牀轝.舉屍〔運〕往塚聞.至塚雖作〔讚嘆〕語.〔經火燒後〕其骨為鴿色.供物成灰土。布施之說.愚者言耳。若謂人〔死後〕仍存.無根妄說耳。不論賢愚.身壞命終.斷滅消失.一無所存。」
二四
[0012a16] 大德.我問沙門〔生活〕現得果報.阿耆多翅舍欽婆羅.如是自說斷滅論。猶如問菴羅樹果.答言麵包樹果.〔如是如是.乃至〕不加尊重.起座退出。
二五
[0012a17] 大德.我於一時.訪婆浮陀迦旃那。相問訊已.於一隅坐。坐一隅已.我問彼言.「婆浮陀迦旃那.〔世〕有種種技術職業〔之人。〕〔如是乃至〕婆浮陀迦旃那.沙門〔生活〕亦得施設如是目覩現報耶。」
二六
[0012a19] 大德.婆浮陀迦旃那.乃報我言.「大王.此七身.不能作.不能使作.不能造.不能使造.亦一無產生.如山頂常住.如石柱屹立不動。彼等不動搖.不轉變.不互侵.不互致苦.不互致樂.不互致苦樂。云何七身。地身、水身、火身、風身、苦、樂、及第七之靈魂是。此七身.不能作.不能使作.不能造.不能使造.亦一無產生.如山頂常住.如石柱屹立不動。彼等不動搖.不轉變.不互侵.不互致苦.不互致樂.不互致苦樂。是故無能殺者.無使殺者.無能聞者.無使聞者.無能識者.無使識者。若以利劍.斷他人頭.皆不因此喪人生命。僅此七身.為劍貫通其間隙耳。」
二七
[0012a24] 大德.我問沙門〔生活〕現得果報.婆浮陀迦旃那.以他見地.自說他事.猶如問菴羅樹果.答言麵包樹果.〔如是乃至〕不加尊重.起座退出。
二八
[0012a26] 大德.我於一時.訪尼乾子。相問訊已.於一隅坐。坐一隅已.我問彼言。「尼乾子.〔世〕有種種技術職業〔之人。〕〔如是乃至〕尼乾子.沙門〔生活〕亦得施設如是目覩現報耶。」
二九
[0012a28] 大德.尼乾子報我言.「大王.尼乾子由四禁戒而為制御。如何由四禁戒而為制御。尼乾子禁用一切水.制一切惡.離一切惡.達一切惡之制御。如是由四禁戒而為制御。是故稱尼乾子.是稱心已達於最高極致.心為抑制.心為安定。」
三〇
[0012a30] 大德.我問沙門〔生活〕現得果報.尼乾子如是自說四禁戒。猶如問菴羅樹果.答言麵包樹果.〔如是乃至〕不加尊重.起座退出。
三一
[0012a31] 大德.我於一時.訪散若夷毗羅梨沸。相問訊已.於一隅坐。坐一隅已.我問彼言.「散若夷毗羅梨沸.〔世〕有種種技術職業〔之人。〕〔如是乃至〕散若夷毗羅梨沸.沙門〔生活〕亦得施設如是目覩現報耶。」
三二
[0012b01] 大德.散若夷毗羅梨沸.乃報我言.「汝若問我.「有他世耶。」我若以為「有他世.」當答汝「有他世.」然我亦不以為如是.亦不以為唯然.亦不以為是其他.亦不以為不然.亦不以為非不然。汝若問我.「無他世耶。」亦復〔如是云云。乃至〕「他世有耶無耶。」「他世亦非有耶亦非無耶。」「有化生之有情耶。」「無化生之有情耶。」「化生之有情有耶無耶。」「化生之有情亦非有耶亦非無耶。」「有善惡業之異熟果耶。」「無善惡業之異熟果耶。」「善惡業之異熟果有耶無耶。」「善惡業之異熟果亦非有耶亦非無耶。」「如來死後存耶。」「如來死後不存耶。如來死後存耶不存耶。」「如來死後亦非存耶亦非不存耶。」我若以為「如來死後亦非存亦非不存.」當答汝「如來死後亦非存亦非不存.」然我亦不以為如是.亦不以為唯然.亦不以為是其他.亦不以為不然.亦不以為非不然。」
三三
[0012b09] 大德.我問沙門〔生活.〕現得果報.散若夷毗羅梨沸如是言說矯亂。猶如問菴羅樹果.答言麵包樹果.〔如是乃至〕不加尊重.起座退出。
三四
[0012b11] 大德.我於世尊.亦如是問.「大德.〔世〕有種種技術職業〔之人。〕如是乃至大德.沙門〔生活〕亦得施設如是目覩現報耶。」』『大王.我能〔施設。〕我今於此還以問卿.卿當隨意答。
三五
[0012b12] 大王.於意云何。今有卿家一奴僕.〔為卿〕從事勤務.夙興夜寐.執服〔卿之〕雜役.和顏悅色.言說愛語.力承〔卿〕歡。彼念「功德果報與其成熟。實希有也.未曾有也。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亦人也.我亦人也。然此王者.五欲自娛.具足其樂.嬉戲如神.我則反是.為彼之奴.〔為彼〕從事勤務.夙興夜寐.執服〔彼之〕雜役.和顏悅色.言說愛語.力承〔彼〕歡。〔我欲如彼.〕我亦行彼〔如是〕功德。我當剃除鬚髮.著袈裟衣.離家出家。」彼於後時.剃除鬚髮.著袈裟衣.離家出家。如是出家.彼身語意.住於制御.粗衣糲食而自滿足.離世閑居自以為樂。時卿之臣.而以彼事奏卿言.「願王知之.彼〔原〕為王奴.〔為王〕從事勤務.夙興夜寐.執服雜役.和顏悅色.言說愛語.力承〔王〕歡。彼後剃除鬚髮.著袈裟衣.離家出家。如是出家.彼身語意.住於制御.粗衣糲食而自滿足.離世閑居自以為樂。」爾時.卿作是言耶.「令彼還歸我處.復為奴僕.〔為我〕從事勤務.夙興夜寐.執服雜役.和顏悅色.言說愛語.力承〔我〕歡。」』
三六
[0012b21] 『不也大德.我等寧先起迎.敬彼請坐。當以上衣、施食、宿舍、醫藥用具.皆悉供彼.如法保護.覆庇優容。』『大王.卿意云何。此豈非沙門〔生活〕目覩現報耶。』『大德.此實沙門〔生活.〕目覩現報也。』『大王.此實沙門〔生活〕現世目覩之第一果報.是我之所施設者也。』
三七
[0012b24] 『大德.如是沙門〔生活〕現世目覩之果報.〔猶於〕餘者亦得施設耶。』『大王.〔我〕能施設。我今於此.還以問卿.卿當隨意答。大王.於意云何。今有卿家一農夫.從事耕種.繳納租稅.為卿增財富。一日彼念「希有也未曾有也。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亦人也.我亦人也。然此王者.五欲自娛.具足其樂.嬉戲如神.我則反是.為彼農夫.從事耕種.繳納租稅.為彼增財富。〔我欲如彼.〕我亦行彼〔如是〕功德。我當剃除鬚髮.著袈裟衣.離家出家。」彼於後時.棄捐財業.捨去親族.剃除鬚髮.著袈裟衣.離家出家。如是出家.彼身語意.住於制御.粗衣糲食而自滿足.離世閑居自以為樂。時卿之臣.而以彼事奏卿言.「願王知之.彼〔原〕為王農夫.從事耕種.繳納租稅.為王增財富。彼於後時.剃除鬚髮.著袈裟衣.離家出家。如是出家.彼身語意.住於制御.粗衣糲食而自滿足.離世閑居自以為樂。」爾時.卿作是言耶.「令彼還歸我處.復為農夫.從事耕種.繳納租稅.為我增財富。」』
三八
[0012b32] 『不也大德.我等寧先起迎.敬彼請坐。當以上衣、施食、宿舍、醫藥、用具.皆悉供彼.如法保護.覆庇優容。』『大王.卿意云何.此豈非沙門〔生活〕目覩現報耶。』『大德.此實沙門〔生活〕目覩現報也。』『大王.此實沙門〔生活〕現世目覩之第二果報.是我之所施設者也。』
三九
[0013a02] 『大德.如是沙門〔生活〕現世目覩之果報.此兩者外.更有微妙殊勝者.亦得施設耶。』『大王.〔我〕能施設.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卿說。』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報世尊言.『唯然大德。』
四〇
[0013a04] 世尊如是說言.『大王.今者如來.出現於世.〔如來〕是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也。如來於此世界.天界、魔界、梵天界.於此大眾.諸天、世人、沙門、婆羅門.自身證悟.而為說示。如來宣說教法.初善、中善、終亦善.文義具足.示教梵行.完全清淨.無與倫比。
四一
[0013a07] 若長者.若長者子.若生於餘〔次〕種姓者.聽受如來教法.彼等聽受已.信仰如來.得信仰故.如是熟思.「障礙哉塵道家居。自在哉出家生活。專修梵行.完全清淨.耀如螺鈿.若處居家.殊非易易。今我寧可剃除鬚髮.著袈裟衣.離家出家。」乃於後時.棄捐財業.捨去親族.剃除鬚髮.著袈裟衣.離家出家。
四二
[0013a10] 如是出家者.以波羅提木叉制禁.而住持戒.精勤正行.雖於小罪亦見怖畏.受持學處而自修學。身業語業.清淨具足.營淨生活.具足戒行.諸根之門.悉為守護.具足正念正智.自知滿足。
四三
[0013a12] 大王.云何比丘具足戒行。今有比丘.捨殺離殺.不用刀杖.懷慚愧心.充滿慈悲.利益一切生類有情.而住哀愍。此為比丘戒行一分。捨不與取.離不與取.取其所與.求其所與.毫無盜心.自住清淨。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捨非梵行.淨修梵行.離於污濁.離於婬欲。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
四四
[0013a15] 沙門瞿曇捨妄語.離妄語.言真實.無不真實.誠實可信.不欺世人。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捨兩舌.離兩舌.不以此言告彼.離間此眾.不以彼言告此.離間彼眾.有乖離者.能令和睦.已親密者.增其親密.愛樂和合.致生和合。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捨惡口.離惡口.凡所言說.無過無損.悅耳怡心.真誠優雅.為眾所樂。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捨綺語.離綺語.所言所說.適時、真實、合法、有義.不離律儀.確切分明.而有段落.語合乎義.令人服膺。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
四五
[0013a19] 不採種子.不伐樹木。〔日中〕一食.夜間不食.非時不食。不觀聽戲劇、歌舞.不著華鬘.不塗香料。不事裝飾。不〔坐〕高床、大牀。不受蓄金銀。不受生穀。不受生肉。不受婦人少女。不受僕婢奴隷。不受牝牡山羊。不受雞豚。不受象、牛、及牝、牡馬。不受耕田荒地。不為使者。不為中介。不事商賈。不以秤升及尺欺誑世人。賄賂、譎詐.虛偽邪行.捨離不為。傷害、殺戮、捕縛、刦奪、竊盜、強盜、捨離不為。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
四六
[0013a23]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而自存活.然於諸種子.若根所生.若榦所生.若節所生.若枝所生.其第五類為種所生.此諸種子.及諸樹木.專心一意.加以採伐.今於是事.皆悉捨離。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
四七
[0013a25]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而自存活.然猶儲積食物.儲積飲料.儲積衣服.儲積乘具.儲積臥床.儲積香料.儲積美味等等.專心一意於斯儲積以為享樂.今於是事.皆悉捨離。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
四八
[0013a27]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而自存活.然於諸種娛樂.若戲劇、歌謠、舞樂、翫覽物、戲曲、手鈴、鳴鉢、銅鑼、戲法、伎藝.鬬象、馬、水牛、牡牛、山羊、牡羊諸獸.鬬雞鶉、棍棒、鬬拳、角力、操兵、列兵、閱兵等等.專心一意.從事觀覽.今於是事.皆悉捨離.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
四九
[0013a30]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而自存活.然於諸種博弈.若八道碁、十道碁、無盤碁、石蹴、拔取、擲骰、擊棒、相手、投球、葉笛、鋤戲、倒立、風車戲、升高戲、車戲、弓戲、測字、猜意、傷占等等.專心一意.耽斯放逸.今於是事.皆悉捨離。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
五〇
[0013a32]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而自存活.然於高廣大床.大過常規.床脚彫獸.覆長羊毛.具文彩.蒙白氈.繡花實棉.彩繪為覆.邊垂兩側.或垂一方.鑲寶石.覆絹綢.備大毯.敷象覆.覆馬帔.罩車衣.縫羚羊皮.覆良鹿皮.頂具天蓋.上下設赤枕等等.專心一意.使用斯牀.今於此等.皆悉捨離。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
五一
[0013b03]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而自存活.然於諸種裝飾.若塗身、按摩、沐浴、揉身、鏡子、染目料、華鬘、塗香、顏料、香油、手甲、髮飾、手杖、藥袋、剪刀、傘蓋、彩履、冠子、寶珠、拂子、白衣、長袖衣等.專心一意.耽斯放逸.今於是事.皆悉捨離。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
五二
[0013b06]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而自存活.然於諸種談有談無.無益徒勞之言.若談國王、談盜賊、談大臣、談軍兵、談恐怖、談戰爭、談食物、談飲料、談衣服、談臥牀、談華鬘、談香料、談親戚、談乘具、談村落、談城鄉、談都會、談國土、談婦女、〔談男子、〕談英雄、談風聞、談閒事、談死者、談雜事、談世界、談海洋等.專心一意.作斯言談.今於是事.皆悉捨離。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
五三
[0013b09]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而自存活.然於諸種互訟相諍之言.「此法與律.汝無所知.唯我知之.汝何人者.豈能知之.」「汝趣邪徑.我趣正道.」「我言相應.汝言則否.」「汝之所言.應著前者而著於後.應著後者而著於前.」「汝欠熟慮.立見傾覆.」「汝言雖立.仍墮負處.」「欲脫汝說.其事遊行.設若能之.汝其自解」等等.專心一意.為此諍訟.今於是事.皆悉捨離。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
五四
[0013b13]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而自存活.然奉國王、大臣、剎帝利、婆羅門、長者、童子.「趨此詣彼、搬來運去.」諸種命令.專心一意.為使役者.或中介事.今於是事.皆悉捨離。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
五五
[0013b15]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而自存活.然事諂言諛辭.占相禁厭.既已利得.更求利得.今於是事.皆悉捨離。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
五六
[0013b17]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然於諸種無益徒勞之明.若相手、占卜、占兆、詳夢、占體相、占鼠嚙、火護摩、杓護摩、殼護摩、粉護摩、米護摩、熟酥護摩、油護摩、口護摩、血護摩、支節明、宅地明、剎利明、濕婆明、鬼神明、地明、蛇明、毒藥明、蝎明、鼠明、鳥明、鴉明、命數預言、防弓矢呪、解獸聲法等.以此等明.邪明自活.今於是事.皆悉捨離。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
五七
[0013b20]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然於諸種無益徒勞之明.若相珠、相杖、相服、相劍、相矢、相弓、相兵器、相女、相男、相童子、相童女、相男僕、相女婢、相象、相馬、相水牛、相牡牛、相牛、相山羊、相羊、相雞、相鶉、相蜥蜴、相耳環、相龜、相獸等.以此等明.邪命自活.今於是事.皆悉捨離。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
五八
[0013b23]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然於諸種無益徒勞之明.若占「王當進兵.當不進兵.」「內國王當臨.外國王當退.」「外國王當臨.內國王當退.」「內國王當勝.外國王當負.」「外國王當勝.內國王當負.」「此當勝.此當負」等等.如此等明.邪命自活.今於是事.皆悉捨離。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
五九
[0013b26]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然於諸種無益徒勞之明.若占「月當蝕、日當蝕、星當蝕、日月當進正道、日月當進非道、眾星當進正道、眾星當進非道、流星當隕、當天火、當地震、天鼓當鳴、日月星辰當昇沈明暗.具如是果月當蝕.〔乃至〕具如是果日月星辰當昇沈明暗」等等.以此等明.邪命自活.今於是事.皆悉捨離。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
六〇
[0013b29]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然於諸種無益徒勞之明.若「當多雨、當無雨、當豐收、當歉收、當見和平、當有恐怖、當生疫病、當獲健康」〔等等占卜.〕以及印契、計算、數法、賦詩、順世論等事.以此等明.邪命自活.今於是事.皆悉捨離。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
六一
[0013b32]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然於諸種無益徒勞之明.若娶、嫁、和睦、分裂、收債、放款、致幸運、致否運、墮胎、使人瘂、使人默、令舉手、令重聽、問鏡、問童女、神憑、拜日、供養大〔梵天、〕口中吐火、屈請吉祥天等.以此等明.邪命自活.今於是事.皆悉捨離。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
六二
[0014a03] 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然於諸種無益徒勞之明.若許願、還願、居地誦咒、使元氣旺盛、使精神消耗.相宅、淨地、漱口、沐浴、供牲、吐瀉、下痢、上泄、下泄、治頭痛、油搽耳、治眼鼻、搽眼藥、油搽目、割治目、施手術、醫嬰兒、給樹根施藥料、除藥料等.以此等明.邪命自活.今於是事.皆悉捨離。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
六三
[0014a06] 大王.比丘如是.戒行具足.因戒制御故.任在處處.皆無怖畏。猶如剎.帝利.灌頂即位.降伏其敵.任在處處.無所畏敵.此比丘者.亦復如是.戒行具足.因戒制御故.任在處處.無怖畏心。彼具足聖戒聚故.內心感受無垢純淨安樂。大王.比丘如是具足戒行。
六四
[0014a08] 復次大王.云何比丘守護諸根之門。今有比丘.以眼〔根〕見色〔境〕時.不取〔總〕相.亦不取別相。彼若無所抑制.則其眼根.隨生貪愛、憂悲、過惡、與不淨法。彼御此眼根.以護眼根.令其眼根.歸於制御.以耳〔根〕聞聲〔境〕時.亦復如是如是。以鼻〔根〕嗅香〔境〕時.亦復如是如是。以舌〔根〕嘗味〔境〕時.亦復如是如是。以身〔根〕觸所觸〔境〕時.亦復如是如是。乃至以意〔根〕知法〔境〕時.不執〔總〕相.亦不執別相。彼若無所抑制.則其意根.隨生貪愛、憂悲、過惡、與不淨法。彼御此意根.以護意根.令其意根歸於制御。此諸聖根.具足制御.內心感受無垢純淨安樂。大王.比丘如是守護諸根之門。
六五
[0014a14] 復次大王.云何比丘具足正念正智。今有比丘.若進若退.悉以正智。直視周視.悉以正智。若屈伸手足.若執持衣鉢.若飲、食、嚙嘗.若大小便利.若行、住、坐、臥.若覺醒語默.於一切時.悉以正智。大王.比丘如是具足正念正智。
六六
[0014a16] 復次大王.云何比丘自知滿足。今有比丘.以保身衣.以養體食.自知滿足.任往何處.持與俱行。如有翼鳥.任飛何處.羽翮隨身。此比丘者.亦復如是.以保身衣.以養體食.自為滿足.任往何處.持與俱行。大王.比丘如是自知滿足。
六七
[0014a18] 具足如此聖戒聚、聖諸根制御、聖正念正智、聖滿足比丘.或在靜處.或在樹下.或在山谷.或在巖窟.或在塚間.或在林藪.或在露〔野〕地.或在藳堆.離世閑居。彼受施食還.食已.結跏趺坐.端身安住於深。正念。
六八
[0014a20] 彼於世間.棄除貪欲.住無貪欲心.〔離〕去貪欲.令心淨化。棄除害心.棄除瞋恚.住不害心.普為利益慈愍一切生類有情.〔離〕去害心.〔離〕其瞋恚.令心淨化。棄除惛沈.棄除睡眠.住離惛睡.繫想分明.正念正智.〔離〕去惛睡.令心淨化。棄除掉舉.及以惡作.住心輕安.內心寂靜.〔離〕去掉舉.及以惡作.令心淨化。棄除疑惑.住離疑惑.而於淨法無有疑惑.〔離〕去疑惑.令心淨化。
六九
[0014a24] 大王.譬如有人.舉債治生.生業繁榮.得還債本.猶有餘財.瞻養妻室。爾時彼念.「我本舉債治生.生業繁榮.償還債本.猶有餘財.得養妻室。」彼乃歡喜.而心悅樂。
七〇
[0014a25] 大王.又如有人.苦於疾病.沈疴重患.食物無味.體力消失。彼於後時.從病得差.食物有味.體力恢復。爾時彼念.「我本苦疾.沈疴重患.食物無味.體力消失。而今得差.食物有味.體力恢復。」彼乃歡喜.而心悅樂。
七一
[0014a27] 大王.又如有人.閉入牢獄.彼於後時.解脫出獄.安樂健全.且其財物.亦無減損。爾時彼念.「我本入牢.今得出獄.安樂健全.且我財物.亦無減損。」彼乃歡喜.而心悅樂。
七二
[0014a29] 大王.又如有人為奴.身屬他人.行不由己.彼於後時.由奴隸境.而得解脫.身屬己有.獨立自由.行如所欲。爾時彼念.「我本為奴.身屬他人.行不由己.今得解脫.身屬己有.獨立自由.行如所欲。」彼乃歡喜.而心悅樂。
七三
[0014a31] 大王.又如有人.錢財富裕.行於曠野.無所得食.亦復〔怖畏〕危險。彼於後時.得出曠野.安穩無恙.抵達村落.無復畏怖。爾時彼念.「我本錢財富裕.行於曠野.無所得食.亦復〔怖畏〕危險.今得出曠野.安穩無恙.抵達村落.無復畏怖。」彼乃歡喜.而心悅樂。
七四
[0014b01] 大王.比丘未捨此等五蓋.其觀己身.猶如負債、患病、身在獄中、處奴隸境、行於曠野。然而比丘.捨此五蓋.其觀己身.則如無債、無病、得出牢獄、自由、安穩。
七五
[0014b03] 捨此五蓋.觀己身者.便生歡喜.歡喜者生喜.懷喜者身安穩.身安穩便覺樂.樂則心入三昧。彼離諸欲.離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住初禪。彼已離生喜樂.潤漬其身.周遍盈溢.且復充滿.全身到處.無不普洽.離生喜樂。
七六
[0014b05] 大王.譬如熟巧浴僕.或其弟子.於盥浴器.而撒洗粉.以水漬調.洗粉受潤.因潤散碎.內外俱潤.以至周遍.無不普洽。比丘如是.離生喜樂.潤漬其身.周遍盈溢.亦復充滿.全身到處.無不普洽.離生喜樂。大王.此是沙門〔生活〕現得果報.較前更為微妙殊勝者。
七七
[0014b08] 大王.復有比丘.滅除尋伺.內心靜安.心成專一.無尋無伺.定生喜樂.入第二禪。彼已定生喜樂.潤漬其身.周遍盈溢.且復充滿.全身到處.無不普洽.定生喜樂。
七八
[0014b09] 大王.譬如有水湧出深泉.其水不從東來.不從西來.不從北來.不從南來.而神時時賜予驟雨。由此深泉.湧出涼水.以此涼水.潤漬深泉.周遍盈溢.且復充滿.全泉之水.無不普洽。比丘如是.定生喜樂.潤漬其身.周遍盈溢.且復充滿.全身到處.無不普洽.定生喜樂。大王.此是沙門〔生活〕現得果報.較前更為微妙殊勝者。
七九
[0014b12] 大王.復有比丘.離喜住捨.正念正智.以身受樂.如諸聖說.「捨喜離喜.正念樂住.」入第三禪。彼身無喜.以樂潤漬.周遍盈溢.且復充滿.全身到處.無不普洽.無喜之樂。
八〇
[0014b14] 大王.譬如青、紅、白蓮.一一蓮池.是蓮皆生水中.皆長水中.皆浸水中.為水所養.由頂至根.以水潤漬.周遍盈溢.且復充滿.凡此諸蓮.惟水普洽。比丘如是.其身無喜.以樂潤漬.周遍盈溢.且復充滿.全身到處.無不普洽.無喜之樂。大王.此是沙門〔生活〕現得果報.較前更為微妙殊勝者。
[0014b17] 大王.復有比丘.捨樂離苦.先滅憂喜.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第四禪。彼以純淨心.充滿其身.全身到處.惟純淨心.周洽普遍。
八二
[0014b18] 大王.譬如有人.由頂至踵.以白淨衣.被覆而坐.全身到處.惟白淨衣.周洽普遍。比丘如是.以純淨心.充滿其身.全身到處.惟純淨心.周洽普遍。大王.此是沙門〔生活〕現得果報.較前更為微妙殊勝者。
八三
[0014b20] 如是心寂靜純淨.無有煩惱.離隨煩惱.柔然將動.而恒安住於不動相中.爾時比丘.以心傾注於智見。彼知是事.「我身由色成.四大種成.父母所生.粥飯長養.為無常、破壞、粉碎、斷絕、壞滅之法。又我之識.依存於此.與此關聯。」
八四
[0014b22] 大王.譬如琉璃寶珠.美麗優秀.八面玲瓏.磨治瑩明.清澄無濁.具一切〔美〕相.以綖貫之.綖深青色.若深黃色.若赤紅色.若純白色.若淡黃色.有目之士.置掌而觀.當知「此琉璃珠.美麗優秀.八面玲瓏.磨治瑩明.清澄無穢.具一切〔美〕相.有綖貫之.綖深青色.若深黃色.若赤紅色.若純白色.若淡黃色。」大王.比丘如是.心寂靜純淨.無有煩惱.離隨煩惱.柔然將動.而恒安住於不動相時.以心傾注於智見。彼知是事.「我身由色成.四大種成.父母所生.粥飯長養.為無常、破壞、粉碎、斷絕、壞滅之法。又我之識.依存於此.與此關聯。」大王.此是沙門〔生活〕現得果報.較前更為微妙殊勝者。
八五
[0014b27] 如是心寂靜純淨.無有煩惱.離隨煩惱.柔然將動.而恒安住於不動相中.爾時比丘.以心傾注於化作意所成身。而彼從彼色身.化作他身.為意所成.具足一切〔大〕肢、小肢、及與異根。
八六
[0014b29] 大王.譬如有人.由們叉草.拔取其葦.彼作是念.「此是們叉草.此是葦也。草與葦異.然葦從草出。」大王.又如有人.由鞘拔刀.彼作是念.「此是刀也.此是鞘也。刀與鞘異.然刀從鞘出。」又如有人.由蛇皮拔蛇.彼作是念.「此是蛇也.此蛇皮也。蛇與蛇皮異.然蛇從蛇皮出。」大王.比丘如是.心寂靜純淨.無有煩惱.離隨煩惱.柔然將動.而恒安住於不動相時.以心傾注於化作意所成身。而彼從彼色身.化作他身.為意所成.具足一切〔大〕肢、小肢、及與異根。大王.此是沙門〔生活〕現得果報.較前更為微妙殊勝者。
八七
[0015a02] 如是心寂靜純淨.無有煩惱.離隨煩惱.柔然將動.而恒安住於不動相中.爾時比丘.以心傾注於種種神通.而彼證得種種神通。〔即〕以一〔身〕為多〔身.〕多〔身〕為一〔身.〕〔或〕顯身.〔或〕隱身.通牆透壁.無所障礙.行於山上.如行空中.出沒地上.如在水中.涉水不沈.如履地上.趺坐空中而復經行.如鳥附翼.夫日與月.有大神力.有大威德.手能捫之.雖梵天界.身能到達。
八八
[0015a06] 大王.譬如熟巧陶師.或其弟子.善調泥土.隨意所欲.任造何器.悉能完成。又如熟巧牙師.或其弟子.善治象牙.隨意所欲.任彫何具.悉能完成。又如熟巧金師.或其弟子.善煉真金.隨意所欲.任作何器.悉能完成。大王.比丘如是.心寂靜純淨.無有煩惱.離隨煩惱.柔然將動.而恒安住於不動相時.以心傾注於種種神通。而彼證得種種神通。〔即〕以一〔身〕為多〔身.〕多〔身〕為一〔身.〕〔或〕顯身.〔或〕隱身.通牆透壁.無所障礙.行於山上.如行空中.出沒地上.如在水中.涉水不沈.如履地上.趺坐空中.而復經行.如鳥附翼.夫日與月.有大神力.有大威德.手能捫之.雖梵天界.身能到達。大王.此是沙門〔生活〕現得果報.較前更為微妙殊勝者。
八九
[0015a12] 如是心寂靜純淨.無有煩惱.離隨煩惱.柔然將動.而恒安住於不動相中.爾時比丘.以心傾注於天耳界。而彼以清淨超人間天耳.聞人天兩界及近遠雙方音聲。
九〇
[0015a13] 大王.譬如有人.行於道路.大小鼓聲.螺、鐶、鑵鼓.聲響悉聞.彼作是念.「是大鼓聲。是小鼓聲。是螺、鐶、鑵鼓聲。」大王.比丘如是.心寂靜純淨.無有煩惱.離隨煩惱.柔然將動.而恒安住於不動相時.以心傾注於天耳界。而彼以清淨超人間天耳.聞人天兩界及近遠雙方音聲。大王.此是沙門〔生活〕現得果報.較前更為微妙殊勝者。
九一
[0015a16] 如是心寂靜純淨.無有煩惱.離隨煩惱.柔然將動.而恒安住於不動相中.爾時比丘.以心傾注於證〔他〕心智。彼以己心.徹於他心.證知是事。
若有貪欲心 證知有貪欲 若無貪欲心 證知無貪欲 若有瞋恚心 證知有瞋恚
若無瞋恚心 證知無瞋恚 若有愚癡心 證知有癡心 若無愚癡心 證知無癡心
凝然湛寂心 證知凝湛心 若為散亂心 證知散亂心 若為廣大心 證知廣大心
若不廣大心 證知不廣大 若為有上心 證知有上心 若為無上心 證知無上心
若是有定心 證知有定心 若是無定心 證知無定心 若是解脫心 證知解脫心
若不解脫心 證知不解脫
九二
[0015a25] 大王.譬如男女.愛好修飾.若美少年.若妙齡女.明鏡清水.自照容顏.戴有耳環.未戴耳環.皆悉察知。比丘實亦如是.心寂靜純淨.無有煩惱.離隨煩惱.柔然將動.而恒安住於不動相中.以心傾注於證〔他〕心智。彼以己心.徹於他心.證知是事。
證知有貪欲 為有貪欲心 證知無貪欲 為無貪欲心 證知有瞋恚 為有瞋恚心
證知無瞋恚 為無瞋恚心 證知有癡心 為有愚癡心 證知無癡心 為無有癡心
證知凝湛心 為是凝湛心 證知散亂心 為是散亂心 證知廣大心 為是廣大心
證知不廣大 為不廣大心 證知有上心 為是有上心 證知無上心 為是無上心
證知有定心 為是有定心 證知無定心 為是無定心 證知解脫心 為是解脫心
證知不解脫 為不解脫心
九三
[0015b02] 如是心寂靜純淨.無有煩惱.離隨煩惱.柔然將動.而恒安住於不動相中.爾時比丘.以心傾注於宿住隨念智。彼於宿世種種住處.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萬生、幾壞劫、幾成劫、幾成壞劫.憶念所有形相方所。憶念是事.「我於彼處.有如是名.生於如是族.屬如是種姓.食如是食.受如是苦樂.有如是壽量。我由是處死.生於他處.我於其處.有如是名.生於如是族.屬如是種姓.食如是食.受如是苦樂.有如是壽量。而我由是處死.來生於此處。」
九四
[0015b06] 大王.譬如有人.從己村落.至他村落.從他村落.詣餘村落.〔復〕從餘村落.還歸己村.爾時彼自憶念.「我從己村.至某村落.在於彼處.如是住坐.如是語默。從某村落.詣餘村落.在於彼處.如是住坐.如是語默。而從餘村落.還歸己村落。」大王.比丘實亦如是.心寂靜純淨.無有煩惱.離隨煩惱.柔然將動.而恒安住於不動相時.以心傾注於宿住隨念智。彼於宿世種種住處.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萬生、幾壞劫、幾成劫、幾成壞劫、憶念所有形相方所.憶念是事.「我於彼處.有如是名.生於如是族.屬如是種姓.食如是食.受如是苦樂.有如是壽量。我由是處死.生於他處.我於其處.有如是名.生於如是族.屬如是種姓.食如是食.受如是苦樂.有如是壽量。而我由是處死.來生於此處。」大王.此是沙門〔生活〕現得果報.較前更為微妙殊勝者。
九五
[0015b14] 如是心寂靜純淨.無有煩惱.離隨煩惱.柔然將動.而恒安住於不動相中.爾時比丘.以心傾注於死生智。彼以超過人間天眼.見諸眾生.死死生生.隨所造業.貴賤好醜.幸與不幸.皆悉證知。即謂「諸賢.此諸眾生.於身語意.悉具惡業.謗賢聖.懷邪見.行邪見業。彼等身壞命終.墮於惡生、惡趣、地獄。諸賢.此諸眾生.於身語意.悉具善業.不謗賢聖.心懷正見.行正見業。彼等身壞命終.生於善趣天界。」如是以彼超過人間天眼.見諸眾生.死死生生.隨所造業.貴賤好醜.幸與不幸.皆悉證知。
九六
[0015b18] 大王.譬如四交道頭.起有高樓.明目之士.在上而觀.見諸人等.出入家屋.人車往來.或坐街頭.彼便思惟.「此諸人等.出入家屋.人車往來.或坐街頭。」大王.比丘如是.心寂靜純淨.無有煩惱.離隨煩惱.柔然將動.而恒安住於不動相時.以心傾注於死生智。彼以超過人間清淨天眼.見諸眾生.死死生生.隨所造業.貴賤好醜.幸與不幸.皆悉證知。大王.此是沙門〔生活〕現得果報.較前更為微妙殊勝者。
九七
[0015b22] 如是心寂靜純淨.無有煩惱.離隨煩惱.柔然將動.而恒安住於不動相中.爾時比丘.以心傾注於漏盡智。彼如實證知「此是苦.」「此是苦集.」「此是苦滅.」「此是趣苦滅道。」如實證知「此是漏.」「此是漏集.」「此是漏滅.」「此是趣漏滅道。」如是知如是見.故心自欲漏解脫.有漏解脫.無明漏解脫.生解脫智.「於解脫而解脫.」證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無復來此生。」
九八
[0015b26] 大王譬如谷中水池.澄明淨潔.無有污濁.其中蠣殼.砂礫魚羣.或動或止.有目之士.立於池邊.皆悉見之.彼便思惟.「水池澄明.淨潔無濁.此中蠣殼.砂礫魚羣.或動或止。」大王.比丘如是.心寂靜純淨.無有煩惱.離隨煩惱.柔然將動.而恒安住於不動相時.以心傾注於漏盡智。彼如實證知「此是苦.」「此是苦集.」「此是苦滅.」「此是趣苦滅道。」如實證知「此是漏.」「此是漏集.」「此是漏滅.」「此是趣漏滅道。」如是知如是見.故心自欲漏解脫.有漏解脫.無明漏解脫.生解脫智.「於解脫而解脫.」證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無復來此生。」大王.此實沙門〔生活〕現得果報.較前更為微妙殊勝者。若有較如是沙門〔生活〕現得果報更殊勝者.絕無有也。』
九九
[0016a01] 世尊如是說示時.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白世尊言.『殊勝哉大德.殊勝哉大德.譬如有人.使倒者得起.隱者得現.迷途者示之以道.冥室燃燈.有目得視.世尊如是.以無數方便.說法示教.亦復如是。大德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唯願世尊.攝受我.自今已後.盡壽歸依〔三寶.〕為優婆塞。我父法王.公正無偏.而我狂愚.癡冥不善.為罪制伏.欲取王權.乃弒父王。唯願世尊.哀垂納受.聽我認罪.必制將來。』
[0016a05] 『王父公正無偏.卿愚冥不善.為罪制伏.乃弒父王。但自認罪.如法懺悔.我當納受.卿之懺悔。設若有人.自認其罪.如法懺悔.以制將來.是蓋聖律繁榮所由。』
一〇一
[0016a06] 世尊如是言時.阿闍世白世尊言『大德.我今欲去。我事甚忙.諸端待理。』『王欲去者.自可隨意。』於是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闍世.如是聞世尊教.歡喜隨喜.即從座起.問訊世尊.圍遶作禮而去。
一〇二
[0016a08] 阿闍世王.退去不久.世尊告諸比丘言.『諸比丘.此王衷心感激.認罪悔過。若王不弒父者.即當於此座上.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世尊如是說已。諸比丘聞世尊說.歡喜隨喜。
阿摩晝經第三
第一誦品
一
[0016a24] 如是我問。一時佛遊拘薩羅國.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往伊車能伽羅娑羅門村.止宿伊車能伽羅林中。時有沸伽羅娑羅婆羅門.住郁伽羅城。此城人畜繁盛.草木池水.五穀俱豐.由拘薩羅國王波斯匿授封此城.以為淨施。
二
[0016a26] 沸伽羅娑羅婆羅門.聞如是言.『彼釋迦種.出家釋子.沙門瞿曇.遊拘薩羅國.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至伊車能伽羅村.止伊車能伽羅林中。可敬瞿曇.具足普聞如是美稱.「此世尊者.是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也。」彼於此世界.及天界、魔界、梵天界.於此大眾.諸天、世人、沙門、婆羅門.自身證悟.而為說示。彼說教法.初善中善.亦復終善.文義具足。闡明梵行.純潔清淨.完全無缺。善哉如是真人應往親覲。』
三
[0016a31] 爾時沸伽羅娑羅婆羅門.有青年弟子.名阿摩晝.誦經持呪.於三吠陀、吠陀名義集、楷畫〔知明〕、語源論、及第五古傳說.皆悉通曉.知語法論.通順世論.解大人相.師所傳授.三明聖語.無不通利.其人於師前.足稱『我所知.者汝知之.汝所知者我知之。』
四
[0016b01] 時沸伽羅娑羅婆羅門.告阿摩晝青年婆羅門曰.『阿摩晝.彼釋迦種.出家釋子.沙門瞿曇.遊拘薩羅國.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至伊車能伽羅村.止伊車能伽羅林中。可敬瞿曇.具足普聞如是美稱.「此世尊者.是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也。乃至善哉如是真人.應往親覲。」阿摩晝.汝今當往沙門瞿曇所。往就瞿曇.驗知其人.是否如是.美稱流聞.復可驗知.若斯人者.是否虛實。我等由是.得知瞿曇。』
五
[0016b05] 『我當以何.驗知瞿曇。』『阿摩晝.吾神典相傳.有三十二大人相。具足此諸大人相者.必趣二途.無有他也。若其在家.當為轉輪聖王.有正義.具信念.服四海.安邦土.具七寶身。七寶如是.一輪寶、二象寶、三馬寶、四摩尼寶、五玉女寶、六居士寶、七將軍寶。彼有王子.數逾千人。碩大勇猛.破一切敵.彼之國境.廣達海濱.不用刀杖.悉以正義.居有天下。若其出家.即於此世.當成應供、等正覺者.脫除煩惱。阿摩晝.我授神典.汝其執持。』
六
[0016b09] 阿摩晝尋報師曰.『如命奉行.』即起禮沸伽羅婆羅.乘牝馬車.與眾青年婆羅門俱.往詣伊車能伽羅林。及車止處.下車徒步.進入園林。
七
[0016b11] 時眾比丘.遊步露地。阿摩晝至比丘許.而問之曰.『尊者瞿曇.今在何所.我等特來覲彼尊者。』
八
[0016b12] 時眾比丘.如是思惟.『此阿摩晝.出身名門.為著名沸伽羅娑羅之名弟子。佛與如是善男子談.當無所苦。』彼等報阿摩晝言.『阿摩晝.彼閉戶處.有香房在.靜聲前進.徐至房前.作咳叩關.佛當啟戶。』
九
[0016b13] 時阿摩晝.靜聲前進.徐至房前.作咳叩關.佛為啟戶.乃入房內。餘諸青年波羅門.亦隨之入.與佛相互問訊.於一面坐。阿摩晝於佛坐時.且步且立.問訊交談。
一〇
[0016b15] 時佛告阿摩晝曰.『阿摩晝.今汝於我坐時.且步且立.問訊交談.汝與汝師.與師之師.耆宿長老.大婆羅門.相交談時.當為是耶。』『瞿曇.决不然也。我婆羅門相互之間.與步與立.與坐與臥.交談共論.分固應爾。今諸禿頭沙門.卑陋下劣.習黑冥法。我與此輩.交談共論.一若與汝.固當如是。』
一一
[0016b18] 『阿摩晝.汝來此處.當有所冀。汝來此意.善自思念。阿摩晝青年婆羅門.缺乏修養.而自恃修養.懷憍慢心。此非因缺乏修養而何耶。』
一二
[0016b19] 時阿摩晝.聞佛說言.缺乏修養.忿而不喜.心謂瞿曇.於我當懷惡意.然我即此.攻佛侮佛.乃告佛言.『瞿曇.釋迦族子.生性險惡。釋迦族子.生性粗暴。釋迦族子.生性輕率。釋迦族子.生性饒舌。彼實卑陋.而貶婆羅門.輕婆羅門.惡婆羅門.侮婆羅門.慢婆羅門。釋迦族子.出身卑陋.於婆羅門.不尊重供養.不之敬禮.義不應爾。』阿摩晝青年婆羅門.為是初次放言.於釋迦族指為卑陋。
一三
[0016b23] 『阿摩晝.諸釋迦族.何攖汝怒。』『瞿曇.昔我一時.為師遣使.赴迦毗羅衛城.至釋種講堂。爾時眾多釋迦族諸王.與其王子.高坐於上.互擽哄笑.以為戲弄。無人為我.導入座席.由是觀之.是必嘲我。實釋迦族出身卑陋.於婆羅門.不尊重供養.不之敬禮.義不應爾。』阿摩晝青年婆羅門.如是再次放言.於釋迦族指為卑陋。
一四
[0016b26] 『阿摩晝.小鳥如鶉.處其巢中.猶鳴自恣。迦毗羅衛城.為釋迦族本土。汝怒及瑣事.義不應爾。』
一五
[0016b27] 『瞿曇.世有四姓.剎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羅。其中三姓.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當敬奉婆羅門。而釋迦族.出身卑陋.於婆羅門.不尊重供養.不之敬禮.義不應爾。』阿摩晝青年婆羅門.如是三次放言.於釋迦族指為卑陋。
一六
[0016b29] 佛自念言.『此阿摩晝.毀釋迦族指為卑陋.殊極強暴。我今當問其為何姓。』佛告阿摩晝曰.『阿摩晝.汝姓何者。』『瞿曇.我姓乾訶耶那。』『阿摩晝.攷汝父母系.昔之姓氏.知是釋迦族主人所出.汝為釋迦族下婢子孫。阿摩晝.釋迦族祖先.為沃伽伽王。昔時王欲讓位.於寵妃子.將年長四王子.沃伽無伽、迦爛陀、訶提若耶、希尼富蘭.放逐國外。彼等被擯.居娑迦林.在雪山麓.湖水之畔。恐亂血統.與己姐妹.匹配為偶。沃伽伽王.語侍臣曰.「我諸王子.今在何所。」「王子住所.在娑迦林.雪山之麓.湖水之畔。恐亂血統.與己姊妹.匹配為偶。」時沃伽伽王.歡喜發言。「釋迦哉王子.最上釋迦哉王子。」從此已來.我釋迦族.遂以為名。此王實釋迦族先祖也。阿摩晝.王有下婢.名曰方面.產一黑兒.生而乾訶〔黑.〕便舉聲曰.「母其洗我.母其浴我。母其為我.除此穢物。會當於汝.有所饒益。」爾時之人.其稱乾訶.義為惡鬼.猶今之人.呼惡鬼也。眾如是說.「此子生便能言.生乾訶者.生惡鬼也。」從此已來.乾訶耶那種.遂以為名。阿摩晝.溯汝母父系姓.知釋迦族為尊貴裔.汝為釋迦族下婢子孫。』
一七
[0017a06] 彼諸青年婆羅門.聞如是說.皆語佛曰.『尊者瞿曇.勿為酷言.毀阿摩晝.為婢子孫。此阿摩晝.出身優良.為良家子.博學多聞.有美名聲.足與瞿曇.問答談論。』
一八
[0017a08] 時佛告彼眾曰.『諸青年婆羅門.設若汝等.謂阿摩晝.出身卑微.非良家子.無識寡聞.有惡名聲.不足與我.共論議者.我當捨彼.共汝等論。設若汝等.謂阿摩晝.出身優良.為良家子.博學多聞.有美名聲.足堪與我.共論議者.我捨汝等.當共彼論。』
一九
[0017a10] 『瞿曇.彼阿摩晝.出身優良.為良家子.博學多聞.有美名聲.足與瞿曇.問答談論.我等盡默.聽共論議。』
二〇
[0017a11] 時佛告阿摩晝曰.『阿摩晝.我今問汝.具足理由.汝雖不願.但宜明答。設不明答.或為異答.或默或去.即汝坐處.頭裂七分。阿摩晝.於汝意云何。汝不曾聞於婆羅門大長老阿闍梨或諸師.乾訶耶那族.從何因緣出.乾訶耶那族.祖先何人耶。』阿摩晝聞言默然.佛再為問.又復默然。時佛告阿摩晝曰.『阿摩晝.汝今當答.汝守沈默.今非其時。如來為問至三.具足理由.設不答者.即汝坐處.頭裂七分。』
二一
[0017a15] 時帝釋天.手執金剛杵.巨鐵赤熱.光明赫灼.當阿摩晝頭上.虛空中立。〔彼自念言.〕『佛問至三.具足理由.設阿摩晝.不時答者.即彼坐處.頭裂七分。』佛見帝釋天.手執金剛杵.彼阿摩晝.亦仰見之.見已恐怖.身毛為豎.即依近佛.為求救護.而白佛言『尊者瞿曇.何所言說.請重說之。』『阿摩晝.於汝意云何。汝不曾聞於婆羅門大長老阿闍梨.乾訶耶那族.從何因緣出.乾訶耶那族.祖先何人耶。』『尊者瞿曇.我聞是事.如尊者說。乾訶耶那族.從是因緣出.彼是乾訶耶那族祖先也。』
二二
[0017a20] 諸青年婆羅門.聞是言時.皆大聲曰.『此阿摩晝.出身卑微.非良家子.為釋迦族下婢子孫.而釋迦族.是其主人。我等皆謂.沙門瞿曇.所言真實.不輕毀人。』
二三
[0017a21] 爾時佛便念言.『此諸青年婆羅門.以下婢子孫為言.攻阿摩晝.毋乃過酷。我當為彼脫免〔此攻毀言。〕』時佛告諸青年婆羅門曰.『汝等諸人.勿以下婢子孫為言.攻阿摩晝。彼乾訶〔黑〕者.是大仙人。往南方民間.學得梵天呪.來沃伽伽王所.索求王女瞿陀盧毘。沃伽伽王.默自念言.「咄咄此徒.我婢之子.何得向我索求王女。」彼於乾訶.起忿怒心.以馬蹄箭.扣於絃上.箭不能放.亦不能下。爾時諸臣。近乾訶仙.為如是言.「尊者.令王安穩。令王安穩。」「王可安穩。但若放箭下射.王之國土.皆當龜裂。」「尊者.令王安穩。令王國土.亦得安穩。」「王可安穩.國土可安穩.但若放箭上射.王之國土.七年無雨。」「尊者.令王安穩.令王國土安穩.且令得雨。」「王可安穩.國土可安穩.雨亦可降。但王當放箭.射王長子。王之長子.當可安穩.身毛無動。」時諸大臣白王言.「王請放箭.射王長子。王之長子.當可安穩.身毛無動。」沃伽伽王.射王長子.長子安穩.身毛無動。時王畏梵罰.即以女與。諸青年婆羅門.汝等過酷.勿以下婢子孫為言.攻阿摩晝.彼乾訶〔黑〕者.是大仙人。』
二四
[0017a32] 爾時佛告阿摩晝曰.『阿摩晝.於汝意云何。若有剎帝利童子.與婆羅門女.為偶生子。緣此剎帝利童子.是婆羅門女.所生之子.於婆羅門眾中.可得坐席或受水不。』『得也瞿曇。』『復次.若婆羅門.於供養會.或於祝宴.或於祭祀.或於宴饗.得令彼食不。』『得也瞿曇。』『復次.婆羅門得口授彼呪不。』『得也瞿曇。』『復次.於婆羅門女眾中.擯斥彼不。』『不也瞿曇。』『復次.剎帝利得為彼行剎帝利即位灌頂不。』『不也瞿曇。』『何以故。』『瞿曇.以母系不純故。』
二五
[0017b04] 『阿摩晝.於汝意云何。若有婆羅門童子.與剎帝利女.為偶生子。緣此婆羅門童子.是剎帝利女.所生之子.於婆羅門眾中.可得坐席或受水不。』『得也瞿曇。』『復次.若婆羅門.於供養會.或於祝宴.或於祭祀.或於宴饗.得令彼食不。』『得也瞿曇。』『復次.婆羅門得口授彼呪不。』『得也瞿曇。』『復次.於婆羅門女眾中.擯斥彼不。』『不也瞿曇。』『復次.剎帝利得為彼行剎帝利即位灌頂不。』『不也瞿曇。』『何以故。』『瞿曇.以父系不純故。』
二六
[0017b08] 『阿摩晝.如是女與女較.男與男比.是剎帝利優.婆羅門劣也。阿摩晝.於汝意云何。若眾婆羅門.因或婆羅門.行為惡事.剃去其髮.灰撒其頭.擯諸國外.或逐出城。彼於婆羅門眾中.猶得坐席或受水不。』『不也瞿曇。』『復次.若婆羅門.於供養會.或於祝宴.或於祭祀.或於宴饗.得令彼食不。』『不也瞿曇。』『復次.婆羅門得口授彼呪不。』『不也瞿曇。』『復次.於婆羅門女眾中.擯斥彼不。』『擯也瞿曇。』
二七
[0017b12] 『阿摩晝.於汝意云何。若剎帝利眾.因或剎帝利.行為惡事.剃除其髮.灰撒其頭.擯諸國外.或逐出城。彼於婆羅門眾中.猶得坐席或受水不。』『得也瞿曇。』『復次.若婆羅門.於供養會.或於祝宴.或於祭祀.或於宴饗.得令彼食不。』『得也瞿曇。』『復次.婆羅門得授口彼呪不。』『得也瞿曇。』『復次.於婆羅門女眾中.擯斥彼不。』『不也瞿曇。』『阿摩晝.今有一剎帝利.犯最上罪惡.剎帝利眾.剃彼之髮.灰撒彼頭.擯諸國外.或逐出城。如是剎帝利.雖犯最上罪惡.猶復剎帝利優.婆羅門劣也.
二八
[0017b17] 阿摩晝.梵天常童子說偈言。
尊種姓眾中 剎帝利最勝 智德成就者 天人中最尊
[0017b19] 阿摩晝.梵天常童子.此偈善說.實非拙說.意義具足.非無意義。為我所然可.我亦說是言。
尊種姓眾中 剎帝利最勝 智德圓滿者 天人中最尊』
第二誦品
一
[0017b22] 『瞿曇.何者心德〔行。〕何者是智〔明。〕』『阿摩晝.凡出身論議.種姓論議.憍慢論議.如「汝資格如我.汝資格不如我」等.於無上智德成就.斯皆不說。阿摩晝.有娶有嫁.有嫁娶談.凡出身論議.種姓論議.憍慢論義.如「汝資格如我.汝資格不如我」等.皆由是起。阿摩晝.為出身議所束縛者.為種姓議所束縛者.為憍慢議所束縛者.為嫁娶談所束縛者.實去無上智德成就.遠甚遠甚。阿摩晝.斷出身議.斷種姓議.斷憍慢議.斷嫁娶談.斷諸束縛.始現無上智德成就。』
二
[0017b26] 『瞿曇.如何成德〔行.〕如何成智〔明。〕』『阿摩晝.今若如來.出現於世.〔如來〕是應供、等正覺、如是如是。乃至阿摩晝.比丘如是具足戒行〔參照沙門果經四〇至六三.〕如是如是.入住初禪。此又為彼德〔行〕一分。如是乃至入第四禪。此又為彼德〔行〕一分。阿摩晝.此是其德〔行〕也〔參照同經七五至八二〕。如是如是.其心傾注於智見。如是乃至此又為彼智〔明〕一分。乃至無復來此生。此又為彼智〔明〕一分。阿摩晝.此是其智〔明〕也〔參照同經八三至九八〕。阿摩晝.如是比丘.足稱智成就、德成就、智德成就。若有較此智德成就更殊勝者.絕無有也。
三
[0017b32] 阿摩晝.於此無上智德成就.有失敗因.敗因有四。云何為四。阿摩晝.今有沙門.或婆羅門.不達無上智德成就之境.而擔負道具.以自落果實為食.行於曠野.入深林中。彼非智德成就者.僅其侍者耳。阿摩晝.此是無上智德成就第一敗因。阿摩晝.復有沙門.或婆羅門.不達無上智德成就.亦不達自落果實為食之境.而持鋤負籠.食莖根果.行於曠野.入深林中.彼非智德成就者.僅其侍者耳。阿摩晝.此是無上智德成就第二敗因。阿摩晝.復有沙門.或婆羅門.不達無上智德成就之境.不達自落果實為食.亦不達莖根果食之境.而於村城.起護摩堂.以奉事火。彼非智德成就者.僅其侍者耳。阿摩晝.此是無上智德成就第三敗因。阿摩晝.復有沙門.或婆羅門.不達無上智德成就之境.不達自落果實為食.不達莖根果食亦不得事火之境.於四通衢道.起四門屋.「諸從東西南北.四方沙門.或婆羅門.來此屋者.隨力供給。」彼非智德成就者.僅其侍者耳。阿摩晝.此是無上智德成就第四敗因。阿摩晝.無上智德成就.有如是四敗因。
四
[0018a09] 阿摩晝.於汝意云何。汝及汝師.得謂有此無上智德成就不。』『瞿曇.不謂也。我及我師.如何人耶。無上智德成就.如何事耶。瞿曇.我及我師.去此無上智德成就.皆為遠也。』『阿摩晝.於汝意云何。汝不得達無上智德成就之境.其擔負道具.與汝師共以自落果實為食.行於曠野.入森林不。』『不也瞿曇。』『阿摩晝.於汝意云何。汝不達無上智德成就.亦不達自落果實為食之境.其持鋤負籠.與汝師共.食莖根果.行於曠野.入森林不。』『不也瞿曇。』『阿摩晝.於汝意云何。汝及汝師.不達無上智德成就.不達自落果實為食.亦不達莖根果食之境.其於村城.起護摩堂.奉事火不。』『不也瞿曇。』『阿摩晝.於汝意云何。汝及汝師.不達無上智德成就.不達自落果實為食.不達莖根果食.亦不達事火之境.其於四通衢道.起四門屋.「諸從東西南北.四方沙門.或婆羅門.來此屋者.隨力供給」不。』『不也瞿曇。』
五
[0018a16] 『阿摩晝.汝及汝師.於無上智德成就.全無資格。復次.於無上智德成就之四敗端.亦無資格。阿摩晝.汝師婆羅門沸伽羅娑羅.如是放言.「禿頭沙門.卑陋下劣.習黑冥法.彼等何得與通三明之婆羅門.交談共論。」而彼自身.雖次劣行.亦不得成就。阿摩晝.汝師之言.何其禍汝。
六
[0018a19] 阿摩晝.婆羅門沸伽羅娑羅.受拘薩羅國波斯匿王供養.而王於彼.不許一面。波斯匿王.與彼共議.隔幕而談。阿摩晝.波斯匿王.於純正受食者.云何不許與之一面。阿摩晝.汝師之言.何其禍汝。
七
[0018a21] 阿摩晝.於汝意云何。設若波斯匿王.或坐象首.或坐馬背.或立車台.與其大臣.若諸王子.有事共議。王離其處.立於一方時.設有首陀羅族者或首陀羅僕來.而彼〔首陀羅族或首陀羅僕.〕立於王處.論議王事.云如「王語.」言王所言.詢王所詢.彼寧得為王.或為副王不。』『不也瞿曇。』
八
[0018a23] 『阿摩晝.汝之為汝.有如是者。「昔婆羅門.諸眾仙人.如呵咜摩、婆摩、婆摩提婆、毗婆審咜、耶婆提伽、鴦耆羅、跋羅陀皤闍、婆摩咜、迦葉、婆咎.作祕典、誦祕典.今之婆羅門.於此等古典聖句.所歌所語.所集載者.倣效而歌.倣效而語.效言所言.效說所說.唯此而已。乃謂如是我〔阿摩晝〕與我師.誦此祕典。」於是汝為仙人.得入仙道.無是理也。
九
[0018a27] 阿摩晝.於汝意云何。汝曾於婆羅門長老師.或師之師.聞是說不。昔婆羅門.諸眾仙人.如阿咜摩.〔乃至〕婆咎.作誦祕典.今之婆羅門.於此等古典聖句.所歌所語.所集載者.倣效而歌.倣效而語.效言所言.效說所說.唯此而已。彼等〔古仙〕如汝師徒.今之所為.頗行沐浴、塗油、整髮髯、著華鬘、飾瓔珞、著白衣、五欲自恣不。』『不也瞿曇。』
一〇
[0018a30] 『彼等如汝師徒.今之所為.食白米飯.諸種湯汁.諸種肴味不。』『不也瞿曇。』『彼等如汝師徒.今之所為.以麗裝美女隨侍不。』『不也瞿曇。』『彼等如汝師徒.今之所為.乘華尾馬車.手執長棒.鞭撻而行不。』『不也瞿曇。』『彼等如汝師徒.今之所為.深溝高壘.固戶堅關.以健者.持長劍.為守護不。』『不也瞿曇。』『阿摩晝.汝及汝師.以是應非仙人.不入仙道。然則阿摩晝.無論何人.有疑我者.問我可也.我當為說。』
一一
[0018b02] 爾時佛出於大房舍經行。阿摩晝隨佛經行.於佛身中.數求三十二大人相。目觀佛身.盡見〔餘他〕諸相.唯不見二相。此二相者.即馬陰藏相.及廣長舌相。以此生疑.而心不定.不起信心。
一二
[0018b04] 佛知其念.即示神力.使阿摩晝.見馬陰藏.佛復出舌.舐兩耳竅.及兩鼻孔.并以其舌.覆全額面。時阿摩晝.如是思惟.『沙門瞿曇.三十二相.皆悉具足。』即白佛言.『瞿曇.我等當去.以事甚忙。』『阿摩晝.汝可隨意。』時阿摩晝.乘馬車去。
一三
[0018b07] 爾時.婆羅門沸伽羅娑羅.與眾婆羅門俱.出郁伽羅.於己學園.坐待阿摩晝。時阿摩晝.往詣學園.及車止處.下車步至沸伽羅娑羅所。至則與師問訊.於一面坐。沸伽羅娑羅問阿摩晝.作如是言.
一四
[0018b08] 『阿摩晝.已見尊者瞿曇不。』『我等已見。』『阿摩晝.尊者瞿曇.有大名聲.如所聞不。尊者瞿曇.如其人不。』『尊者瞿曇.有大名聲.實如所聞。尊者瞿曇.實如其人.無有虛也。彼具足三十二大人相.一無所缺。』『阿摩晝.汝與瞿曇.有共論不。』『我與瞿曇.論議往返。』『共論何事。』阿摩晝.即以與佛共論.具白其師。
一五
[0018b12] 沸伽羅娑羅聞是言時.告阿摩晝言.『咄哉何事.我之學徒.似是而非。如是為使命者.身當分散.死墮地獄。阿摩晝.汝語攻瞿曇.反為瞿曇.洩我祕事。咄哉何事.我之學徒.似是而非。如是為使命者.身當分散.死墮地獄。』彼起忿怒心.蹴退阿摩晝.即欲往詣佛所見佛。
一六
[0018b14] 爾時餘諸婆羅門告沸伽羅娑羅言.『今日已遲.詣見瞿曇.非是時也。待諸明日.當往詣見。』沸伽羅娑羅.在己舍中.備嚼噉食.載之車上.持篝火俱.出郁伽羅.往詣伊車能伽羅林。及車止處.下車徒步.進至佛所.到佛所.問訊已.一面坐。沸伽羅娑羅婆羅門.於一面坐.作如是言.
一七
[0018b17] 『瞿曇.我弟子阿摩晝已來不。』『汝弟子阿摩晝已來。』『瞿曇與阿摩晝.有共論不。』『有也。』『共論何事。』爾時.佛以共論事.具告沸伽羅娑羅。沸伽羅娑羅聞說已.白佛言.『瞿曇.阿摩晝.愚人也.唯願尊者.恕阿摩晝。』『婆羅門.彼阿摩晝.當得安穩。』
一八
[0018b19] 爾時沸伽羅娑羅婆羅門.於佛身中.數求三十二大人相。於三十二相中.盡見餘相.不見二相。〔唯〕於此馬陰藏相.及廣長舌相.生疑惑念.而心不定.不起信心。
一九
[0018b21] 佛知其念.即示神通力.使沸伽羅娑羅.見馬陰藏.佛復出舌.舐兩耳竅.及兩鼻孔.并以其舌.覆全額面。時沸伽羅娑羅.如是思惟.『瞿曇具足三十二相.一無所缺。』即白佛言.『唯願尊者.聽受我請.請從今日.與比丘眾.俱共食饍。』佛默然受請。
二〇
[0018b23] 時沸伽羅娑羅.知佛許可.及時白佛言.『尊者瞿曇.時已到.食已辦。』時佛於晨著下衣.攜上衣持鉢.與比丘眾.往詣其舍.就座而坐。爾時.沸伽羅娑羅.以甘美嚼食噉食.手自斟酌.供佛滿足.勸請盡量.諸青年婆羅門.則敬待比丘眾。見佛食訖.洗鉢洗手畢.沸伽羅娑羅.取一低座.於一面坐。
二一
[0018b26] 沸伽羅娑羅.坐於一面.佛為循序說法示教.即施論、戒論、生天之論.說諸慾災厄、邪惡、穢污、及出離利益。佛知沸伽羅娑羅心已調柔.障已除去.信念鬱勃.為說諸佛證悟法義.即苦及苦因.苦滅及苦滅道。時沸伽羅娑羅.猶如淨潔白疊.易為受染.即於座上.遠塵離垢.得生法眼.知『無論何物.凡集起者.終歸滅盡。』
二二
[0018b29] 爾時沸伽羅娑羅.見法、達法、悟法、入法.度疑去惑.得確信心.唯從師〔佛〕教.不從餘道。即白佛言.『善哉瞿曇.善哉瞿曇.猶如使顛覆者得起.幽閉者得開.迷途者示之以道.冥室燃燈.有目得視.從瞿曇故.以無數方便.明導說法亦復如是。瞿曇.我今率妻子.及弟子眷屬.歸依佛法.及比丘僧。唯願聽我.自今已後.盡壽歸依.為優婆塞。唯願尊者.於郁伽羅.至沸伽羅娑羅舍.亦如至餘優婆塞舍。當使青年婆羅門.諸男女眾.問訊作禮.與座及水.起信心者.當於彼等.永有饒益.永得安樂。
[0019a02] 〔佛言.〕『婆羅門所言甚善。』
種德經第四
一
[0019a10]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鴦伽國.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輾轉遊行.至瞻婆城.止宿伽伽蓮池側。時有婆羅門.名曰種德.住瞻婆城。其城生活饒裕.富水草木.五穀豐盛.由摩揭陀王斯尼喻頻婆娑羅授封此城.以為淨施。
二
[0019a12] 時瞻婆城內婆羅門長者居士.聞如是言.『彼釋迦族出家釋子.沙門瞿曇.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輾轉遊行.至瞻娑城.止宿伽伽蓮池側。世尊瞿曇.具足普聞如是美稱.「此世尊者.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覺者、世尊也。」彼於此世界.天界、魔界、梵天界、於此大眾.諸天、世人、沙門婆羅門.自身證悟.為他說示。彼之說法.初語亦善.中語亦善.終語亦善.文義具足。示教梵行.完全清淨.完善圓滿。如是阿羅漢.宜覲見也。』瞻婆城內.諸婆羅門.長者居士.隊隊相隨.即共出城.欲詣伽伽蓮池側.
三
[0019a18] 爾時種德.為午睡故.居屋台上。見此婆羅門眾.隊隊相隨.出瞻婆城.往詣伽伽蓮池側。問侍者曰.『婆羅門諸長者.以何因緣.隊隊相隨.出瞻婆城.往詣伽伽蓮池側。』『釋子沙門瞿曇.由釋迦族出家.〔彼〕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遊鴦伽國.至瞻婆城.止伽伽蓮池則。世尊瞿曇.具足普聞如是美稱.「此世尊者.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覺者、世尊也。」此諸人等.欲往覲見彼瞿曇耳。』『侍者.曷往婆羅門諸長者所.持我之聲.語諸人曰.「卿等且住.我亦當共俱詣彼瞿曇所。」』侍者稱『諾.』至諸長者所.語諸人曰.『種德有言.「卿等且住.我亦當共俱詣彼瞿曇所。」』
四
[0019a23] 時有婆羅門五百人.以少因緣.從各方來.止宿瞻婆城。彼等聞言『種德當往覲見瞿曇。』彼等至種德所.如是問言.『可敬之種德.欲往覲見沙門瞿曇.有是事不。』『諸卿.我作是念.亦當往見沙門瞿曇。』『可敬之種德.勿往相見。種德往見瞿曇.非至當也。若往相見.減種德聲.揚瞿曇名。減卿之聲.揚彼之名.故種德不應詣彼。瞿曇應詣此.見卿種德。
五
[0019a27] 所以者何.種德父母真正.血統清淨.遠溯七世.譜系不紊.不為他人之所輕毀.故種德不應詣彼.瞿曇應詣此。可敬之種德.多有財寶.為大富裕.如是如是.瞿曇應詣此。可敬之種德.誦經持咒.於三吠陀、吠陀名義集、楷書〔知明、〕語源論、及第五古傳說.皆悉通曉.知語法論.通順世論.解大人相。可敬之種德.顏貌端美.色麗如蓮.丰姿有威.無卑陋容。可敬之種德.有德修德.修德成就。可敬之種德.所談清朗.所言優雅.語無嗄聲.意味明確.辯才具足。可敬之種德.為師中師。三百學子.教暗誦呪.眾多學子.由各方來.欲勤習咒。可敬之種德.齡高齒尊.經驗富足.耆老之人.〔而〕沙門瞿曇.年事幼稚出家人耳。可敬之種德.為摩揭陀王.崇敬尊重。可敬之種德.為婆羅門沸伽羅娑羅.崇敬尊重。可敬之種德.居瞻婆城.受封於王.以為淨施.其城饒裕.富水草木.五穀豐盛。即此一端.種德亦不應詣彼.瞿曇應詣此。』
六
[0019b02] 種德聞言已.告諸婆羅門曰.『諸卿.當聽我說。我等往覲瞿曇.事屬至當.瞿曇來見我等.非至當也。諸卿.沙門瞿曇.父母真正.血統清淨.遠溯七世.譜系不紊.不為他人之所輕毀.故瞿曇不應來此.我等固應詣彼。沙門瞿曇.捨離眾親而出家。沙門瞿曇.地中地上.金塊累累.棄捐不顧而出家。沙門瞿曇.青年貌美.黑髮如漆.捨離友好而出家。沙門瞿曇.父母涕泣.不之贊同.而彼剃除鬚髮.著袈裟衣.離家出家.入於出家生活。沙門瞿曇.顏貌端美.色麗如蓮.丰姿有威.無卑陋容。沙門瞿曇.具足戒行.有高貴德.善德成就。沙門瞿曇.所談清朗.所言優雅.語無嗄聲.意味明確.辯才具足。沙門瞿曇.為師中師。沙門瞿曇.永滅貪欲.〔心〕離動搖。沙門瞿曇.為業論者.行為論者.唯彼始得婆羅門族之所尊信。沙門瞿曇.由尊貴之剎帝利族出家。諸卿.瞿曇有豐盈財產.由大富種姓出家。諸卿.眾多之人.來自遠方.請問瞿曇。諸卿.數千天人.歸依瞿曇。諸卿.瞿曇聲名.普聞一切.「此世尊者.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覺者、世尊也。」諸卿.瞿曇具足三十二相。諸卿.沙門瞿曇.值一切人.先自開口.即稱善來.言語親和.問訊有禮.無不悅容.易於親近。諸卿.沙門瞿曇.恒為四眾崇敬尊重。諸卿.眾多人天.信仰瞿曇。彼之所止.城邑村落.非人鬼神.不敢觸嬈。諸卿.瞿曇率有教眾.教眾師主.眾教祖中.尊為第一人。瞿曇之得名稱.非如沙門婆羅門.以無上明行足.是彼大名稱。諸卿.摩揭陀王.率諸王子、諸妃、侍從、及諸重臣.皆悉歸依沙門瞿曇。諸卿.拘薩羅王.率諸王子、諸妃、侍從、及諸重臣.皆悉歸依沙門瞿曇。諸卿.沸伽羅娑羅婆羅門.率其諸子、諸夫人、諸侍臣.皆悉歸依沙門瞿曇。諸卿.沙門瞿曇.為摩揭陀王.崇敬尊重。諸卿.沙門瞿曇.為拘薩羅王.崇敬尊重.諸卿.沙門瞿曇.為沸伽羅娑羅婆羅門崇敬尊重。諸卿.沙門瞿曇.來至瞻婆城.止宿伽伽蓮池側。若有沙門.或婆羅門.來我地者.皆我客也。地主於客.崇敬尊重.義所應爾。今者瞿曇.來至瞻婆城.止宿伽伽蓮池側.我等之客也。於客尊敬.義所應爾。我等往覲瞿曇.事屬至當。瞿曇來見我等.非至當也。諸卿.我知瞿曇.如是美德。是諸美德.猶未能盡瞿曇一切。何以故.以瞿曇美德.未可量知故。』
七
[0019b22] 諸婆羅門聞是說時.白種德言.『可敬之種德.稱讚沙門瞿曇。設若瞿曇止宿處.距此百由旬.崇奉之人.猶當攜糧往覲。我等宜共相率.往覲瞿曇。』以是種德.與眾婆羅門俱詣伽伽蓮池。
八
[0019b23] 將過林中.種德起如是念.『我設問瞿曇.彼報我言「婆羅門.不應如是問。婆羅門.應如是問。」在座聞者.當輕蔑我.咸謂「種德幼雅無智.問瞿曇語.竟不得當。」如是輕我.是損我名。名稱減損.收入隨減。何以故.我賴名稱始有收入故。復次.設若瞿曇.問我義者.我答或不稱彼意.而彼報我言.「婆羅門.不應如是答。婆羅門.應如是答。」在座聞者.當輕蔑我.咸謂「種德幼稚無智.答瞿曇語.竟不得當。」如是輕我.是損我名。名稱減損.收入隨減。何以故.我賴名稱始有收入故。今已來此.我設不覲瞿曇.於此還者.眾當輕我.咸謂「種德幼稚無智.彼雖傲慢.而畏瞿曇.不能往見.今已來此.不覲瞿曇.竟於此還。」眾如是言.是損我名。名稱減損.收入隨減。何以故.我賴名稱始有收入故。』
九
[0019b30] 種德如是.詣世尊止宿所。彼於世尊.慇懃敬意.禮敬問訊.於一面坐。瞻婆城諸婆羅門長者居士.或有問訊世尊禮敬世尊而坐者.或有合掌而坐者.或有稱名而坐者.或有默然而坐者。
一〇
[0019b32] 種德猶復〔如是〕深念而坐.『我設問瞿曇.彼報我言.『婆羅門.不應如是問。婆羅門.應如是問。』在座聞者.當輕蔑我.咸謂「種德幼稚無智.問瞿曇語.竟不得當.」如是輕我.是損我名。名稱減損.收入隨減.何以故.我賴名稱始有收入故.復次.設若瞿曇.問我義者.我答或不稱彼意.而彼報我言.「婆羅門.不應如是答.婆羅門.應如是答。」在座聞者.當輕蔑我.咸謂「種德幼稚無智.答瞿曇語.竟不得當。」如是輕我.是損我名。名稱減損.收入隨減。何以故.我賴名稱始有收入故。若沙門瞿曇.問我師所授三吠陀者.我答彼問.當合其意耳。』
一一
[0020a05] 爾時世尊.知種德心中所念.而思惟言.『種德起念.自取煩惱。我當問彼.師所傳授之三吠陀。』世尊告種德曰.『汝婆羅門.成就幾法.得名婆羅門.自稱「我為婆羅門.」其言真誠.能不虛妄。』
一二
[0020a07] 爾時種德.如是思維.『噫.我所冀求.正復如是.「若瞿曇問我.師所授三吠陀者.我答彼問.當合其意.」今者瞿曇.問我師授之三吠陀.我答彼問.足合其意也。』
一三
[0020a08] 時種德直立.四顧大眾.白世尊言.『瞿曇.我婆羅門.成就五殊勝法.得名婆羅門。自稱「我為婆羅門.」其言真誠.無有虛妄。云何為五。婆羅門父母真正.血統清淨.遠溯七世.譜系不紊.不為他人之所輕毀.是為一法。誦經持呪.於三吠陀、吠陀名義集、楷書〔知明、〕語源論、及第五古傳說.皆悉通曉.知語法論.通順世論.解大人相.是為二法。顏貌端美.色麗如蓮.丰姿有威.無卑陋容.是為三法。有德修德.修德成就.是為四法。學問高超.於〔捧供物捧酥油之〕護摩捧持者中.為第一或第二賢者.是為五法。瞿曇.婆羅門成就此五殊勝法者.得名婆羅門。自稱「我為婆羅門.」其言真誠.無有虛妄。』
一四
[0020a14] 『婆羅門.若有於此等五法中.捨其一法.而具餘四.亦得名婆羅門.自稱「我為婆羅門.」其言真誠.無虛妄耶。』『有也瞿曇。所以者何.瞿曇.於五法中.可捨顏貌.何用顏貌為。有婆羅門.父母真正.血統清淨.遠溯七世.譜系不紊.不為他人之所輕毀.誦經持呪.於三吠陀、吠陀名義集、楷書〔知明〕語源論、及第五古傳說.皆悉通曉.知語法論.通順世論.解大人相.有德修德.修德成就.學問高超.於護摩捧持者中.為第一或第二賢者之人.瞿曇.彼婆羅門.成此四者.得名婆羅門.自稱「我為婆羅門.」其言真誠.無有虛妄。』
一五
[0020a19] 『婆羅門.若有於此四法中.捨其一法.而具餘三.亦得名婆羅門.自稱「我為婆羅門.」其言真誠.無虛妄耶。』『有也瞿曇。所以者何.瞿曇.於四法中.可捨除呪.何用呪為。有婆羅門.父母真正.血統清淨.遠溯七世.譜系不紊.不為他人之所輕毀.有德修德.修德成就.學問高超.於護摩捧持者中.為第一或第二賢者之人.瞿曇.彼婆羅門.成此三者.得名婆羅門.自稱「我為婆羅門.」其言真誠.無有虛妄。』
一六
[0020a23] 『婆羅門.若有於此三法中.捨其一法.而具餘二.亦得名婆羅門.自稱「我為婆羅門.」其言真誠.無虛妄耶。』『有也瞿曇。所以者何.瞿曇.於三法中.可捨除生系.何用生系為。有婆羅門.有德修德.修德成就.學問高超.於護摩捧持者中.為第一或第二賢者之人.瞿曇.彼婆羅門.成此二者.得名婆羅門.自稱「我為婆羅門.」其言真誠.無有虛妄。』
一七
[0020a26] 諸婆羅門聞是說時.語種德言.『可敬之種德.勿為是言.勿為是言。可敬之種德.不但輕我顏貌.且輕呪輕生系。可敬之種德.惟瞿曇之語是從。』
一八
[0020a28] 爾時世尊告諸婆羅門曰.『婆羅門.設汝等謂種德寡聞.無美名聲.人不賢明.不足與我.共論議者.且止種德我共汝等論。設汝等謂種德多聞.有美名聲.為人賢明.足堪與我.共論議者.汝等且止.我當共彼論。』
一九
[0020a30] 種德聞已.如是說言.『可敬之瞿曇.且垂小待。可敬之瞿曇.且垂小默。我當以法.答此諸人。』爾時種德.告諸婆羅門曰.『可敬諸卿.勿為是言.勿為是言。勿謂「種德輕我顏貌.且輕呪輕生系.惟瞿曇之語是從。」諸卿.我非輕顏貌.亦非輕呪輕生系者。』
二〇
[0020a32] 種德有甥.名曰鴦伽.在婆羅門.為一青年.時侍座中。種德尋告諸婆門言.『可敬諸卿.我甥鴦伽.汝等見不.』『唯然見也。』『諸卿.青年鴦伽.顏貌端美.色麗如蓮.丰姿有威.無卑陋容。今諸大眾.普共集此.眾之顏貌.唯除瞿曇.無及彼者。諸卿.鴦伽誦經持呪.於三吠陀吠陀名義集、楷書〔知明、〕語源論、及第五古傳說.皆悉通曉.知語法論.通順世論.解大人相。彼所習呪.為我傳授。諸卿.鴦伽父母.皆悉真正.血統清淨.遠溯七世.譜系不紊.不為他人之所輕毀。彼之父母.我所知也。諸卿.設若青年鴦伽.殺生、取非所與、邪淫、妄語、且復飲酒.彼有顏貌.竟何用為。何用呪為。何用生系為。諸卿.婆羅門有德修德.修德成就.學問高超.於護摩捧持者中.為第一或第二賢者.諸卿.彼婆羅門.成此二者.得名婆羅門.自稱「我為婆羅門.」其言真誠.無有虛妄也。』
二一
[0020b07] 『婆羅門.若有於此二法中.捨其一法.而具餘一.亦得名婆羅門.自稱「我為婆羅門.」其言真誠.無虛妄耶。』『不也瞿曇。所以者何.戒能淨慧.慧能淨戒。慧與戒同.戒與慧同。有戒者有慧.有慧者有戒。世之最上.稱戒與慧。瞿曇.猶如以手洗手.以足洗足.此亦如是.戒能淨慧.慧能淨戒。慧與戒同.戒與慧同。有戒者有慧.有慧者有戒。世之最上.稱戒與慧。』
二二
[0020b11] 『婆羅門.如汝所說.戒能淨慧.慧能淨戒。慧與戒同.戒與慧同。有戒者有慧.有慧者有戒。世之最上.稱戒與慧。婆羅門.云何為戒.云何為慧。』『瞿曇.我等所知.唯只此耳。善哉瞿曇.其義所在.當為明示。』
二三
[0020b13] 『婆羅門.諦聽諦聽.應善思念.當為汝說。』種德答曰.『唯然。』世尊如是說言.『婆羅門.今者如來.出現於世.〔如來〕是應供、等正覺、如是如是.乃至婆羅門.比丘如是具足戒行〔參照沙門果經四〇至六三〕。如是如是.入住初禪.入第二禪.入第三禪.乃至入第四禪.乃至以心傾注於智見。如是乃至此又為彼慧之一分。乃至無復來此生。此又為彼慧之一分。婆羅門.此其慧也〔參照同經七五至九八。〕』
二四
[0020b17] 種德聞如是說已.白世尊言.『唯我瞿曇.卓越超羣。猶如使倒者得起.隱者得現.迷途者示之以道.冥室燃燈.有目得視.瞿曇.以無數方便.為我等說法.亦復如是。我今歸依世尊.歸依法.歸依僧眾。可敬瞿曇.唯願聽我.自今已後.盡壽為歸依優婆塞。唯願瞿曇.聽受我請.垂於明日.與比丘眾.俱共食饍。』世尊默然許之。爾時種德.知世尊許可.即從座起.問訊世尊.右遶作禮而去。種德即於當夜.在己舍中。供辦甘美軟硬食物.及時白世尊言.『瞿曇.時已到.食已辦。』
二五
[0020b21] 爾時世尊.於晨著下衣.攜外衣持鉢.與比丘眾.詣種德舍.就座而坐。眾比丘間.佛居上座.種德手自斟酌.以甘美軟硬食.供佛及僧.歡喜滿足。世尊食訖.洗鉢澡手.爾時種德.取一低座.於一面坐。坐一面已.種德白世尊言.
二六
[0020b23] 『唯我瞿曇.若我於座中.即席起立.禮敬瞿曇.眾當輕我。如是輕我.是減我名。名稱減損.收入隨減。何以故.我賴名稱.始有收入故。若我於座中.合掌叉手.意同起座.請受我禮。若我於座中.脫除頭巾.意同低首.請受我禮。唯我瞿曇.若我於車中.離車下乘.禮敬世尊瞿曇.眾當輕我。眾之輕我.是減我名。名稱減損.收入隨減。何以故.我賴名稱.始有收入故。唯我瞿曇.若我乘車.舉揚笞杖.意同下乘.請受我禮。若我乘車.以手揚舉.意同低首.請受我禮。』
二七
[0020b28] 爾時世尊.以法教誡勉勵種德.使之歡喜.起座而去。
究羅檀頭經第五
一
[0020b32] 如是我聞.一時佛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遊行摩揭陀國.入佉[少/兔]婆提婆羅門村。止宿佉[少/兔]婆提之阿婆羅提迦園中。時有婆羅門.名究羅檀頭.住居佉[少/兔]婆提村。此城人畜繁盛.草木池水.五穀俱豐.由摩揭陀國王斯尼喻頻婆娑羅授封此村.以為淨施。爾時究羅檀頭婆羅門.欲設大祀.七百牡牛.七百牡犢.七百牝犢.七百牝羊.七百牡羊.運近祭壇柱側.將以供祀。
二
[0021a03] 佉[少/兔]婆提諸婆羅門長者居士.聞如是言.『彼釋迦族.出家釋子.沙門瞿曇.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遊行摩揭陀國.止宿佉[少/兔]婆提之阿婆羅提迦園中。世尊瞿曇.具足如是美稱普聞.「此世尊者.是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也。」彼於此世界.天界、魔界、梵天界.於此大眾.諸天、世人、沙門婆羅門.自身證悟而為說示。彼之說法.初語亦善.中語亦善.終語亦善.文義具足。闡明梵行.純潔清淨.完全圓滿。如是真人.宜覲見也。』佉[少/兔]婆提諸婆羅門.長者居士.即便相率出佉[少/兔]婆提.隊隊相隨.欲詣阿婆羅提迦園。
三
[0021a09] 時究羅檀頭婆羅門.在高樓上.方將午睡.見諸婆羅門長者居士.出佉[少/兔]婆提.隊隊相隨.欲詣阿婆羅提迦園.問侍者曰.『諸婆羅門.長者居士.以何因緣.隊隊相隨.出佉[少/兔]婆提.往詣阿婆羅提迦園。』『釋子沙門瞿曇.由釋迦族出家.〔彼〕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遊行摩揭陀國.止宿佉[少/兔]婆提之阿婆羅提迦園中。世尊瞿曇.有具足如是美稱普聞.「此世尊者.是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也。」此諸人等.欲往覲見彼瞿曇耳。』
四
[0021a13] 時究羅檀頭婆羅門.作是念言.『我聞是事.「沙門瞿曇.知三種祭祀.十六祭法。」而我不知三種祭祀.十六祀法.欲設大祀。我今寧可詣瞿曇所.問三種祭祀十六祀法。』彼告侍者曰.『侍者.曷往諸婆羅門長者居士所.語諸人曰.「究羅檀頭婆羅門有言.諸師小住.我亦當共俱詣見沙門瞿曇。」』侍者稱『諾.』即承教命.往語諸人。
五
[0021a17] 時佉[少/兔]婆提.居住婆羅門數百人.將助究羅檀頭.施設大祀.聞『究羅檀頭.當往覲見沙門瞿曇.』即便至彼〔問言〕.『尊者究羅檀頭.欲往覲見沙門瞿曇.有是事不。』『然也.我亦欲往覲見沙門瞿曇。』
六
[0021a18] 『尊者究羅檀頭.勿往覲見。尊者究羅檀頭.往覲瞿曇.非相應也。若往覲見.減損究羅檀頭名稱.增益沙門瞿曇聲名。減尊者之名.增瞿曇之聲.即此一端.尊者究羅檀頭.往覲瞿曇.亦非相應。沙門瞿曇.應詣此也。尊者究羅檀頭父母真正.血統清淨.遠溯七世.脈系不紊.不為他人之所輕毀.即此一端.究羅檀頭.不應詣彼.沙門瞿曇.固應詣此。尊者究羅檀頭.身為長者.大富闊綽.如是如是.沙門瞿曇固應詣此。尊者究羅檀頭.誦經持呪.於三吠陀、吠陀名義集、楷書〔知明、〕語原論、及第五古傳說.皆悉通曉.知語法論.通順世論.解大人相.無有遺漏。尊者究羅檀頭.顏貌端正.美碩秀麗.最勝最上.得梵色相.梵威具足。尊者究羅檀頭.持戒具足.戒德增上。尊者究羅檀頭.聲美如蜜.溫雅具備.音吐清朗.意味明豁。尊者究羅檀頭.為眾導師.三百學子.口受祕典.四方學者.多來請受。尊者究羅檀頭.長老耆宿.沙門瞿曇.年事幼稚普行者耳。尊者究羅檀頭.為摩揭陀王.尊重供養。尊者究羅檀頭.為婆羅門沸伽羅娑羅.尊重供養。尊者究羅檀頭.居佉[少/兔]婆提.此城人畜繁盛.草木池水.五穀俱豐.受封於王.以為淨施。即此一端.尊者究羅檀頭.不應詣彼.沙門瞿曇.固應詣此。』
七
[0021a29] 究羅檀頭.聞是言已.告諸婆羅門曰.『當聽我說。我等固應往覲瞿曇.尊者瞿曇.來見我等.非相應也。沙門瞿曇.父母真正.血統清淨.遠溯七世.脈系不紊.不為他人之所輕毀。即此一端.瞿曇不應來此.我等固應詣彼。沙門瞿曇.捨離眾親而出家.金銀財寶.蓄於地中.積於地上.棄捐不顧而出家。沙門瞿曇.冲齡黑髮.氣度不凡.少壯之年.離家出家。沙門瞿曇.初出家時.父母涕泣.涕泣聲中.剃除鬚髮.著袈裟衣.離家出家。沙門瞿曇.顏貌端正.美碩秀麗.最勝最上.得梵色相.梵威具足。沙門瞿曇.戒德具足.聖戒善戒.具足其德。沙門瞿曇.聲美如蜜.溫雅具備.音吐清朗.意味明豁。沙門瞿曇.為眾多人天之導師。沙門瞿曇.滅盡貪慾.於衣食住.無有執著。沙門瞿曇.為業論者.實行論者.避惡不善.為婆羅門眾之所尊重。沙門瞿曇.為尊貴之剎帝利族.為大財富之豪族.捨離而出家。眾多之人.來自遠方.請問瞿曇。數千天神.盡其一生歸依瞿曇。沙門瞿曇.美稱普聞.「此世尊者.是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也。」沙門瞿曇.具足三十二大人相。沙門瞿曇.先自開口.「善來、善來.」親愛歡喜.柔和接人.使人易於啟齒進言。沙門瞿曇.恒為四眾尊敬供養。沙門瞿曇.為諸天眾人之所篤信。沙門瞿曇.所止村落.或止城邑.非人鬼神.不敢觸嬈。沙門瞿曇.弟子眾多.為其導師.眾教主中.最為第一。沙門瞿曇.所得名稱.非如沙門婆羅門.以無上明行足.是彼大名稱。摩揭陀王.率王族眷.誓盡壽命.歸依瞿曇。拘薩羅王.率王族眷.誓盡壽命.歸依瞿曇。沸伽羅娑羅婆羅門率其家屬.誓盡壽命.歸依瞿曇。沙門瞿曇為摩揭陀國斯尼喻頻婆娑羅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沸伽羅娑羅婆羅門.尊敬供養。沙門瞿曇.來至佉[少/兔]婆提.止宿阿婆羅提迦園中。若有沙門或婆羅門.來我地者.皆我客也。我等於客.尊敬供養.義所應爾。今者沙門瞿曇.來至佉[少/兔]婆提.止宿阿婆羅提迦園中.我等之客也。我等於客.尊敬供養.義所應爾。即此一端.瞿曇不應來此.我等固應詣彼。我知如是稱讚瞿曇.惟任何稱讚.猶未得當.尊者瞿曇.稱讚難盡。』
八
[0021b15] 諸婆羅門.聞是說已.白究羅檀頭言.『如尊者究羅檀頭稱讚瞿曇者.設使尊者瞿曇止宿處.距此百由旬.善信男子.猶當攜糧往覲。我等宜共相率.往覲瞿曇。』時究羅檀頭.與諸婆羅門至阿婆羅提迦佛止宿所問訊已.一面坐。諸婆羅門長者居士.或有禮佛而坐者.或有問訊而坐者.或有叉手向佛而坐者.或有默然而坐者。
九
[0021b18] 究羅檀頭.坐一面已.白佛言.『瞿曇.我聞「沙門瞿曇.知三種祭祀.十六祀法。」而我不知.三種祭祀.十六祀法.欲設大祀。善哉瞿曇.請為我說.三種祭祀.十六祀法。』『婆羅門.汝今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究羅檀頭.答曰『唯然。』
一〇
[0021b20] 佛言.『婆羅門.昔有摩訶毗耆陀王。富有財寶.庫藏盈溢。王於閑靜處.默自念言.「我於人世.富有財寶.統大國土。今欲設大祀.願我得長夜利益安樂。」時王召婆羅門顧問.而語之曰.「我於閑靜處.默自念言.「我於人世.富有財寶.統大國土。今欲設大祀.願我得長夜利益安樂。」婆羅門.我欲設大祀。願尊者教我.可得長夜利益安樂。」
一一
[0021b23] 婆羅門顧問.聞是語已.即白王言.「王之國土.多見災厄.村有殺傷.城有殺傷.路有掠劫。於此多災國土.王惟徵稅.彼非法者.王未去之。王可作是念.「我以殺捕.抄沒呵逐.除此掠劫.解其苦難。」然如是解除掠劫苦難.非正法也。其免殺者.後當侵惱王之國土。王當如是.真正解除.掠劫苦難。即於國土之內.修農牧者.當給種子.與以食物.勤商賈者.給以資金.勤吏治者.備以俸食。彼等各事其業.當不侵惱王之國土。王當得儲積.多大財寶.國無災厄.民當安居歡喜踴躍.撫育子孫.家不閉戶。」婆羅門.王答顧問曰.「當如所言。」即於國內.修農牧者.給之種子.與以食物.勤商賈者.給以資金.勤吏治者.備以俸食。彼等各事其業.皆不侵惱王之國土。王得儲積多大財寶.國無災厄.民得安居.歡喜踴躍.撫育子孫.家不閉戶。
一二
[0021b30] 時王復召顧問.如是說言.「掠劫苦難.我已解除。如尊者所言.得儲大財寶。國無災厄.民得安居.歡喜踴躍.撫育子孫.家不閉戶。我欲設大祀.願尊者教我.可得長夜利益安樂。」「王欲祀者.當於國內.居都鄙之諸剎帝利族.悉告之曰.「我欲設大祀。願諸尊者.聽許我請.使我得長夜利益安樂。」〔復次我王.〕當於國內.居都鄙之諸臣眷屬.亦悉告以如是如是。居都鄙之婆羅門耆宿.亦悉告以如是如是。居都鄙之居士富豪.悉告之曰.「我欲設大祀。願諸尊者.聽許我請.使我得長夜利益安樂。」」王答顧問曰.「當如所言。」即於國內.居都鄙之諸剎利種.悉告之曰.「我欲設大祀。願諸尊者.聽許我請.使我得長夜利益安樂。」〔眾白王言.〕「王欲祀者.今正是時。」王於國內.居都鄙之諸臣眷屬.乃致居都鄙之婆羅門耆宿.乃致居都鄙之居士富豪.悉告之曰.「我欲設大祀。願諸尊者.聽許我請.使我得長夜利益安樂。」〔眾白王言.〕「王欲祀者.今正是時。」如是得四種臣民許可.是此祭祀所應具者。
一三
[0022a07] 摩訶毗耆陀王.成就八法。父母真正.血統清淨.遠溯七世.脈系不紊.不為他人之所輕毀.是為初法。顏貌端正.美碩秀麗.最勝最上.所謂梵色.梵威具足.是為二法。多有財寶.庫藏盈溢.是為三法。有威武力.具備四軍.敵聞其名.無不靡伏.是為四法。信心具足.富施與心.於諸沙門、婆羅門、窮人、乞者.平等施與.行善如泉.是為五法。巨細諸端.靡不博識.是為六法。諸語意味.無不解知.是為七法。博學賢明.凡已往事.今事將事.盡能分別.是為八法。摩訶毗耆陀王.成就此八法。如是八法.是此祭祀所應具者。
一四
[0022a11] 顧問婆羅門.成就四法。父母真正.血統清淨.遠溯七世.脈系不紊.不為他人之所輕毀.是為初法。誦經持咒.於三吠陀、吠陀名義集、楷書〔知明、〕語源論、及第五古傳說.皆悉通曉.知語法論.通順世論.解大人相.悉無遺漏.是為二法。戒德具足.戒德增上.是為三法。博學賢明.於持祭具勺柄者中.居第一位或第二位.是為四法。顧問婆羅門.成就此四法。如是四法.是此祭祀所應具者。
一五
[0022a16] 時顧問婆羅門.於祭祀之先.以三種法.為摩訶毗耆陀王說示.「若王設大祀.以將設時.多損財寶.起悔恨心。此悔恨心.不宜生起。若王設大祀.以在設時.多損財寶.起悔恨心。此悔恨心.不宜生起。若王設大祀.以已設時.多損財寶.起悔恨心.此悔恨心.不宜生起。」顧問婆羅門.於祭祀之先.以此之法.說示於王。
[0022a19] 時顧問婆羅門.於祭祀之先.以十種法.除王祀時所生悔恨.〔而白王言.〕「施設祭祀.諸殺生者.不殺生者.咸來集會。殺生者來.聽其自來.不殺生者來.尊者為之施祀.當生歡喜.起信念心。施設祭祀.諸偷盜者.不偷盜者.亦復如是如是。諸邪婬者.不邪婬者.諸妄語者.不妄語者.諸兩舌者.不兩舌者.諸粗語者.不粗語者.諸綺語者.不綺語者.諸貪慾者.不貪慾者.諸嫉妬者.不嫉妬者.諸邪見者.或正見者.咸來集會。乃至如是邪見者來.聽其自來.正見者來.尊者為之施祀.當生歡喜.起信念心。」顧問婆羅門.於摩訶毗耆陀王祭祀之先.以此十法.除王祀時所生悔恨。
一七
[0022a24] 時顧問婆羅門.於王設大祀.以〔如是〕十六種法.開導王意.為之勉勵.使之歡喜。謂「設大祀時.或有人言.「王設大祀.而居都鄙諸剎帝利族.不召之來.共相從事.今乃如是施設大祀。」如是評王殊.不可也居。都鄙之諸剎帝利族當.悉召來共.相從事王。可由是知.如是事說.言「尊者施祀.當生歡喜.起信念心。」設大祀時.或有人言.「王設大祀.而居都鄙諸臣眷屬.乃至居都鄙之婆羅門耆宿.乃至居都鄙之居士富豪.不召之來.共相從事.今乃如是施設大祀。」如是評王.殊不可也。居都鄙之居士富豪.當悉召來.共相從事。王可由是.知如是事.說言「尊者施祀.當生歡喜.起信念心。」設大祀時.或有人言.「王設大祀.而父母不正.血統不淨.遠溯七世.脈系亂紊.常為他人之所輕毀.今乃如是施設大祀」如是評王.殊不可也。吾王父母真正.血統清淨.遠溯七世.脈系不紊.不為他人之所輕毀。王乃由是.知如是事.說言「尊者施祀.當生歡喜.起信念心。」設大祀時.或有人言.「王設大祀.而顏貌醜陋.非最上之美碩秀麗.無梵色相.梵威不具。乃至無多財寶.庫藏不豐。乃至無威武力.四軍不備.敵聞其名.無所懾伏。乃至信心不具.乏施與心.不於沙門婆羅門、窮人、乞者.平等施與.其行慈善.亦不如泉。乃至巨細諸端.皆無博識。乃至諸語意味.不能解知。乃至不博學賢明.凡已往事.今事將事.不能分別.今乃如是.施設大祀。」如是評王.殊不可也。乃至吾王博學賢明.凡已往事.今事將事.盡能分別。王可由是.知如是事.說言「尊者施祀.當生歡喜.起信念心。」設大祀時.或有人言.「王設大祀.而顧問婆羅門.父母不正.血統不淨.遠溯七世.脈系亂紊.常為他人之所輕毀.王乃如是.施設大祀。」如是評王.殊不可也。王之顧問婆羅門.父母真正.血統清淨.遠溯七世.脈系不紊.不為他人之所輕毀。王可由是.知如是事.說言「尊者施祀.當生歡喜.起信念心。」設大祀時.或有人言.「王設大祀.而顧問婆羅門.於經於咒.誦持不利.於三吠陀、吠陀名義集、楷書〔知明、〕語源論、及第五古傳說.皆不通曉.不知語法論.不通順世論.不解大人相.皆悉遺漏。乃至戒德不具.無增上戒。乃至不博學賢明.於持祭具勺柄者中.非居第一或第二位.王乃如是施設大祀。」如是評王.殊不可也。王之顧問婆羅門.乃至博學賢明.於持祭具勺柄者中.居第一位或第二位。王可由是.知如是事.說言「尊者施祀.當生歡喜.起信念心。」」顧問婆羅門.於王設大祀.以此十六法.開導王意.為之勉勵.使之歡喜。
一八
[0022b13] 婆羅門.此大祀時.不殺牛羊.不殺雞豚.及種種生類亦不殺傷.不截樹木.以為壇柱.不刈吉祥草.以供祀用.不以鞭撻.威嚇僕役.亦無言語.用為威嚇.亦無涕淚.哭泣以從。唯用酥、油、生酥、乳、蜜及糖.完此祭祀。
一九
[0022b15] 婆羅門.時居若都若鄙.諸剎利種.諸臣眷屬.居士富豪.多持財寶.來詣王所.而白王言.「此多財寶.為王持來.願王受納。」「我有多財寶.儲積正當.無所匱乏。此汝等物.可并取去。」彼等見拒於王.退於一面.共相議言.「我等不宜.將此財寶.持還家中。我等寧可備助後祀。」
二〇
[0022b17] 婆羅門.時於東方祭壇凹處所備施物.為都鄙之諸剎利種者.南方祭壇.凹處所備.為都鄙之諸臣眷屬者.西方祭壇.凹處所備.為都鄙之婆羅門耆宿者.北方祭壇.凹處所備.為都鄙之居士富豪者。婆羅門.此大祀時.不殺牛羊.不殺雞豚.及種種之生類.亦不殺傷.不截樹木.以為壇柱.不刈吉祥草.以供祀用.不以鞭韃.威嚇僕役.亦無言語.用為威嚇.亦無涕淚.哭泣以從。彼等為其所欲.不為所不欲。彼等於任何事.為其所欲.不為所不欲。唯以酥、油、生酥、乳、蜜及糖.完此祭祀。如是四民許可具足.摩訶毗耆陀王.成就八法.顧問婆羅門成就四法。此三者是三種法也。婆羅門.是謂設祭祀時十六祀法。』
二一
[0022b24] 諸婆羅門.聞是說已.舉大聲言.『噫.此之謂祀哉。噫.此之謂設祀哉。』究羅檀頭婆羅門.默然而坐。時諸婆羅門語究羅檀頭婆羅門言.『尊者究羅檀頭.何故不讚瞿曇善說耶。』『我非不讚瞿曇善說.設不讚者.當裂其頭。我乃如是自思惟耳.「瞿曇不言如是我聞.有如是事.」瞿曇唯言.「爾時如是.爾時如是。」我自思惟.「沙門瞿曇.明是爾時.大祀施主摩訶毗耆陀王.或是大祀祭主顧問婆羅門也。」尊者瞿曇.是設此祭祀.或使設此祭祀.身壞命終生於善趣天界中者.然歟否歟。』『然也婆羅門.我是設此祭祀.或使設此祭祀.身壞命終.生於善趣天界中者。我即爾時大祀祭主顧問婆羅門也。』
二二
[0022b30] 『瞿曇.復有餘祀.較此之祭祀.十六祀法.能小煩雜.亦少傷害.得大果報大功德者耶。』婆羅門.復有餘祀.較此三祭祀.十六祀法.乃至得大功德者也。』『何者是此祀耶。』『婆羅門.為常時施與具足戒德出家者.常時施與.祖先供養者是也。』
二三
[0022b32] 『瞿曇.常時施與.祖先供養.如是祭祀.以何因緣.較此三祭祀十六祀法.能少煩雜少傷害.得大果報大功德耶。』『婆羅門.若此等祭祀.彼阿羅漢.或入阿羅漢道者.不之近也。所以者何。於如是處.常見鞭撻.有捕喉事。故如是祭祀.彼阿羅漢.或入阿羅漢道者.不之近也。若為常時施與具足戒德出家者.常時施與.祖先供養.如是供養.彼阿羅漢.或入阿羅漢道者.即之近也。所以者何。於如是處.不見鞭撻.無捕喉事。故如是供養.彼阿羅漢.或入阿羅漢道者.即之近也。婆羅門.常時施與.祖先供養.以是因緣.齊彼三祭祀十六祀法.能少煩雜少傷害.得大果報大功德也。』
二四
[0023a05] 『瞿曇.復有餘祀.較此三祭祀.十六祀法.及常時施與.祖先供養.能少煩雜.亦少傷害.得大果報大功德者耶。』『婆羅門.復有餘祀.較此三祭祀.十六祀法.乃至大功德者也。』『何者是此祀耶。』『婆羅門.為四方僧伽.起建精舍是也。』
二五
[0023a08] 『瞿曇.復有餘祀.較此三祭祀.十六祀法.常時施與.祖先供養.及起精舍.能少煩雜.亦少傷害.得大果報大功德者耶。』『婆羅門.復有餘祀.較此三祭祀.十六祀法.乃至大功德者也。』『何者是此祀耶。』『婆羅門.具深信心.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是也。』
二六
[0023a10] 『瞿曇.復有餘祀.較此三祭祀.十六祀法.常時施與.祖先供養.起建精舍.及歸依〔三寶.〕能少煩雜.亦少傷害.得大果報大功德者耶。』『婆羅門.復有餘祀.較此三祭祀.十六祀法.乃至大功德者也。』『何者是此祀耶。』『婆羅門.具深信心.受持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是也。』
二七
[0023a13] 『瞿曇.復有餘祀.較此三祭祀.十六祀法.常時施與.祖先供養.起建精舍.為三歸依.及持五戒.能少煩雜.亦少傷害.得大果報大功德者耶。』『婆羅門.復有餘祀.較此三祭祀十六祀法.乃至大功德者也。』『何者是此祀耶。』『婆羅門.今者如來.出現於世.如是乃至比丘如是具足戒行〔參照沙門果經四〇至六三〕。婆羅門.較彼祭祀.能少煩雜少傷害.得大果報大功德者.此為最勝也。如是如是.入住初禪〔參照同經七五〕。婆羅門.較彼祭祀.能少煩雜少傷害.得大果報大功德者.此為最勝也。如是乃至入第二禪.入第三禪.乃至入第四禪〔參照同經七七至八一〕。婆羅門.較彼祭祀.能少煩雜少傷害.得大果報大功德者.此為最勝也。如是乃至.以心傾注於智見〔參照同經八三〕。婆羅門.較彼祭祀.能少煩雜少傷害.得大果報大功德者.此為最勝也。如是乃至.無復來此生〔參照同經九七。〕婆羅門.較彼祭祀.能少煩雜少傷害.得大果報大功德者.此為最勝也。』
二八
[0023a22] 究羅檀頭婆羅門.聞是說已.白佛言.『善哉瞿曇.善哉瞿曇.猶如使倒者得起.閉者得開.迷途者示之以道.冥室燃燈.有目得視.從瞿曇以無數方便.明導說法.亦復如是。瞿曇.今我歸依瞿曇.歸依法.歸依僧眾。尊者瞿曇.唯願聽我.自今已後.盡壽歸依為優婆塞。瞿曇.我當放此七百牛、七百牡犢、七百牝犢、七百牝羊、七百牡羊.全其生命。涼水青草.聽其飲食.任彼涼風.為之吹拂。』
二九
[0023a25] 時佛為究羅檀頭.依次說法。即施論、正論、生天之論.諸慾災厄、邪惡、污穢.出離利益。佛知究羅檀頭.心已調柔.障礙已除.信念勃生.為說諸佛證悟法義.苦及苦因.苦滅及苦滅道。究羅檀頭.猶如潔淨白疊.易為受染.即於座上.遠離塵垢.得生法眼.知「無論何物.凡集起者.終歸滅盡。」
三〇
[0023a28] 爾時究羅檀頭.見法、達法、悟法、入法.度疑去惑.得確信心.唯從師〔佛〕教.不從餘道.即白佛言.『唯願尊者瞿曇許我.請於明日.與比丘眾.俱共食饍。』佛默然許之。時究羅檀頭.知佛許可.即從座起.禮敬而去。究羅檀頭.越宿躬自.於祭壇凹處.供設甘美.嚼食噉食。到時白佛言.『時已到.食已辦。』佛於晨時.著下衣.攜上衣持鉢.與比丘眾.往究羅檀頭祭壇凹處.就座而坐。比丘眾間佛居上座.時究羅檀頭.以甘美嚼食噉食.手自斟酌.供佛及僧.勸請盡量.食至滿足。見佛食訖.洗鉢澡手畢.究羅檀頭.取一低座.於一面坐。佛為說法示教利喜已.從座起而去。
摩訶梨經第六
一
[0023b05]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毗舍離〔城外〕大林重閣講堂。時拘薩羅國與摩揭陀國眾多婆羅門.以事遣派.在毗舍離。彼等風聞〔如是言.〕『釋種出家.沙門瞿曇.今〔適〕在毗舍離。尊者瞿曇.有如是美譽.「彼世尊者.是應供、正覺者、明行足、善逝〔幸福者、〕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覺者、世尊也。」世尊於此世界.天界、魔界、梵天界.於此大眾.諸天、世人、沙門、婆羅門.自身證知而為說示。世尊說法.初中後善.文義具足.示教梵行.完全圓滿亦復清淨。善哉覲見如此應供。』
二
[0023b09] 拘薩羅國與摩揭陀國婆羅門眾.往詣大林重閣講堂。爾時尊者那耆多.為世尊侍者.彼等近前白言.『尊者那耆多.世尊瞿曇.今在何所。我等咸欲覲見世尊。』『諸友.覲見非是時也.今者世尊.退居己室。』婆羅門眾.為欲覲世尊而後歸故.却坐一面。
三
[0023b11] 〔爾時〕復有離車人.名曰兔唇.亦與眾離車人俱.來至大林重閣講堂那耆多側.近前禮敬.立而白言.『尊者那耆多.應供、正覺者、世尊.今在何所.我等來此.欲覲世尊。』『摩訶梨.覲見世尊非是時也。世尊今已退居己室。』離車人兔唇.為欲覲世尊而後歸故.亦却坐一面。
四
[0023b14] 爾時沙彌師子.至那耆多前.禮敬已.立而白言.『尊者迦葉.拘薩羅國與摩揭陀國.眾多婆羅門.來此欲覲世尊。離車人兔唇.與眾離車人來.亦欲覲世尊。尊者迦葉.為令諸人等.可得覲見.不亦善乎。』『師子.汝可自往啟白世尊。』沙彌師子.報那耆多曰.『唯然尊者。』即詣世尊所.禮敬已.旁立白言.『世尊.拘薩羅國與摩揭陀國眾多婆羅門.〔今者〕來此欲覲世尊。離車人兔唇.與眾離車人來.亦欲覲世尊.此諸人等.冀許面覲。』『師子.於香室前.隱蔽之處.敷座可也。』沙彌師子.報世尊曰.『唯然世尊。』乃於香室前.隱處敷座。世尊出室.至室前隱處.就座而坐.
五
[0023b20] 爾時拘薩羅國與摩揭陀國.眾婆羅門.近至世尊側.問訊已.一面坐。離車人兔唇.與眾離車人俱.亦至世尊側.問訊已.一面坐。離車人兔唇.白世尊言.『世尊.二三日前.離車人善宿.來至我處.作如是言.「摩訶梨.我在世尊所.僅經三年.而我得見天之形色.令人興奮.快樂歡喜。惟未得聞.令人興奮快樂歡喜天之聲音。」世尊.如是可樂.天之聲音.為彼善宿.不得聞者.有耶無耶。』『摩訶梨.如是天聲.為彼善宿.不得聞者.是有非無。』
六
[0023b24] 『世尊.天之聲音.非無是有.善宿何故不能聞耶。』『摩訶梨.設有比丘.在於東方.為求得見天之形色.興奮歡樂.非為求聞天之聲音.專一修定。〔此比丘者.〕在於東方.一向修定.即於東方.見天形色.而不得聞天之聲音。何以故.以此比丘.在於東方.為求得見天之形色.非為求聞天之聲音.一向修定故。
七
[0023b27] 復次.摩訶梨.設若比丘.在於南方.如是如是。在於西方.如是如是。在於北方.如是如是。乃至上下四維.為求得見天之形色.非為求聞天之聲音.一向修定。〔此比丘者.〕上下四維.一向修定.即於上下四維.見天形色.而不得聞天之聲音。何以故.以此比丘.於上下四維.為求得見天之形色.非為求聞天之聲音.一向修定故。
八
[0023b30] 摩訶梨.設若比丘.在於東方.為求得聞天之聲音.興奮歡樂.非為求見天之形色.一向修定。〔此比丘者.〕在於東方.一向修定.即於東方.聞天聲音.而不得見天之形色。何以故.以此比丘.在於東方.為求得聞天之聲音.非為求見天之形色.一向修定故。
九
[0023b32] 復次摩訶梨.設若比丘.在於南方.如是如是。在於西方.如是如是。在於北方.如是如是。乃至上下四維.為求得聞天之聲音.非為求見天之形色.一向修定。〔此比丘者.〕上下四維.一向修定.即於上下四維.聞天聲音.而不得見天之形色。何以故.以此比丘.於上下四維.為求得聞天之聲音.非為求見天之形色.一向修定故。
一〇
[0024a03] 摩訶梨.設若比丘.在於東方.為求得見天之形色.興奮歡樂.復為求聞天之聲音.兼同修定。〔此比丘者.〕在於東方.兼同修定.即於東方.見天形色.聞天聲音。何以故.以此比丘.在於東方.為求得見天之形色.復為求聞天之聲音.兼同修定故。
一一
[0024a05] 復次摩訶梨.設若比丘.在於南方.如是如是.在於西方.如是如是。在於北方.如是如是。乃至上下四維.為求得見天之形色.復為求聞天之聲音.兼同修定。〔此比丘者.〕上下四維.兼同修定.即於上下四維.見天形色.聞天聲音。何以故.以此比丘.於上下四維.為求得見天之形色.復為求聞天之聲音.兼同修定故。摩訶梨.天之聲音.非無是有.善宿不得聞者.以此故也。』
一二
[0024a09] 『世尊.諸比丘眾.在世尊所.淨修梵行.即為修習并為發得此等定耶。』『摩訶梨.諸比丘眾.在我之處.淨修梵行.非為修習非為發得此等定也。摩訶梨.於此等外.復有勝法.諸比丘眾.為證現是.在我之處.淨修梵行。』
一三
[0024a11] 『世尊.何者是此法耶。』『摩訶梨.謂有比丘.斷滅三結.入預流果.不墮惡趣.必趣證悟。諸比丘眾.為證現是.在我之處.淨修梵行之殊勝法.即此是也。摩訶梨.復有比丘.斷滅三結.薄貪、瞋、癡.入一來果.唯有一度.還來此世.使苦終盡。諸比丘眾.為證現是.在我之處.淨修梵行之殊勝法.即此是也。摩訶梨.復有比丘.斷滅五下分結.成為化生者.即於是處入涅槃.於此世界不復還來。諸比丘眾.為證現是.在我之處.淨修梵行之殊勝法.即此是也。摩訶梨.復有比丘.滅盡諸漏.成無漏心解脫、慧解脫.自身實證.實現入住。諸比丘眾.為證現是.在我之處.淨修梵行之殊勝法.即此是也。摩訶梨.凡此諸法.為殊勝法.諸比丘眾.為證現是.在我之處.淨修梵行。』
一四
[0024a17] 『世尊.證現此等諸法.為有道迹不。』『摩訶梨.有其道迹。』『世尊.何者是道迹耶。』『謂八支聖道.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為證現諸法之道迹也。』
一五
[0024a19] 『摩訶梨.我曾在憍賞彌瞿師羅園.時有遊行者滿提左.與其持鉢弟子闍利.師徒出家二人.近我問訊.立於一面.作如是言.「敬友瞿曇.命身二者.一耶異耶.」〔我答之曰.〕「吾友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彼等答曰.「唯然吾友。」
一六
[0024a21] 我〔如是〕言.「吾友.今者如來.出現於世.〔如來〕是應供、等正覺.乃至我友.比丘如是具足戒行〔參照沙門果經四〇至六三〕。如是如是.入住初禪〔參照同經七五〕。吾友.命身二者.一耶異耶之語.於如是知、如是見比丘.豈相應耶.」「吾友.此語〔不〕相應也。」「吾友.我亦如是知見.故不說言.命身二者一耶異耶。」
一七
[0024a24] 「如是如是.入第二禪。如是如是.入第三禪。如是如是.乃至入第四禪〔參照同經七七至八一〕。吾友.命身二者.一耶異耶之語.於如是知.如是見比丘.豈相應耶。」「吾友.此語〔不〕相應也。」「吾友.我亦如是知、如是見.故不說言.命身二者.一耶異耶。」
一八
[0024a27] 「如是如是.以心傾注於智見〔參照同經八三〕.於如是知、如是見比丘.說言命身二者.一耶異耶之語.豈相應耶。」「吾友.此語〔不〕相應也。」「吾友.我亦如是知、如是見.故不說言命身二者.一耶異耶。」
一九
[0024a29] 「如是如是.乃至無復來此生〔參照同經九七〕.於如是知如是見比丘.說言命身二者.一耶異耶之語.豈相應耶。」「吾友.於如是知、如是見比丘.此語.不相應也。」「吾友.我亦如是知、如是見.故不說言命身二者一耶異耶。」』離車人兔唇.聞世尊說.發歡喜心。
闍利經第七
一
[0024b07]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憍賞彌瞿師羅園〔美音精舍。〕時遊行者滿提左.與其持鉢弟子闍利.師徒出家二人.近佛問訊.立於一面.作如是言.『敬友瞿曇.命身二者.一耶異耶。』『吾友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二人答曰.「唯然吾友。」
二至五
[0024b10] 佛言『吾友.今者如來.出現於世.〔如來〕是應供、等正覺.乃至吾友.我亦如是知.如是見.而不說言.「命身二者一耶異耶。」』〔本經與摩訶梨經一六至一九全文相同.故從畧。〕彼等二人.聞佛說已.發歡喜心。
迦葉師子吼經第八
一
[0024b16]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委若國金槃鹿野林.爾時裸形梵志迦葉.詣世尊所.禮敬問訊.於一面立.裸形迦葉.白世尊言.
二
[0024b17] 『瞿曇.我聞「瞿曇呵責一切苦行。極力毀罵諸苦行人.指一切生活為弊穢。」瞿曇.如是人言.「瞿曇呵責一切苦行。極力毀罵諸苦行人.指一切生活為弊穢.」斯言.果是瞿曇之所說耶。或為誤謗世尊瞿曇耶。或是如法宣法耶。或大小言論.與如是人等.同其主張者.皆悉可以輕毀不耶。我等所以〔為如是問〕者.實以不願尊者瞿曇.〔誤〕受誹謗也。』
三
[0024b20] 『迦葉.若有人言「瞿曇呵責一切苦行。極力毀罵諸苦行人.指一切生活為弊穢.」作此言者.非述我說。彼等或以偽言.誹謗我也。迦葉.我以清淨.超人間天眼.如是乃至見有苦行人.生活弊穢身壞命終.生於惡生、惡趣、惡處、地獄中者。迦葉.我以清淨超人間天眼.如是乃至又見苦行人.生活弊穢.身壞命終.生於善趣、天界中者。迦葉.我以清淨超人間天眼.如是乃至或見苦行人.住於少苦.身壞命終.生於惡生、惡趣、惡處、地獄中者。迦葉.我以清淨超人間天眼.如是乃至或見苦行人.住於少苦.身壞命終.生於善趣、天界中者。迦葉.此諸苦行人.若來、若去、若死、若生.我則如是.如實知之.我寧呵責一切苦行耶.寧極毀罵諸苦行人.指一切生活為弊穢耶。
四
[0024b26] 迦葉.或有沙門婆羅門.精智善辯.其細心處.如〔弓矢家.〕能穿秋毫.以己智慧.謂能摧破空論。彼我之間關於某點.有相同者.有不同者。或有彼等說是處.我亦說是.彼等說非處.我亦說非。或有彼等說是處.我則說非.彼等說非處.我則說是。或有我說是處.他亦說是.我說非處.他亦說非。或有我說是處.他則說非.我說非處.他則說是。
五
[0024b29] 我往彼等處.說如是言.「吾友.所不同者.我等捨置。所相同者.有智之人.當以師問師.以教眾問教眾.〔按此方法.〕推尋談論。其不善者.說是不善.當非難者.說當非難.不當為者.說不當為.不合賢聖者.說不合賢聖.污濁者.說是污濁.如斯諸〔不善〕法.於此〔二〕師中.誰能堪任全捨離者。為是沙門瞿曇耶.抑異眾師耶。」
六
[0025a01] 迦葉.亦得有如是事。有智之人.尋問談論.為如是言.「其不善者.說不善.〔乃至〕污濁者.說是污濁.如斯諸〔不善〕法.於此〔二〕師中.沙門瞿曇.全能捨離.餘異眾師.所不能及。」迦葉.彼有智者.如是尋問.如是論時.而於此中.特稱讚我。
七
[0025a03] 迦葉.復次有智之人.當以師問師.以教眾問教眾.〔按此方法.〕推問談論.「其是善者.則說是善.無可非難者.說無可非難.當為者.則說當為.合賢聖者.說合賢聖.清淨者.說是清淨.如斯諸〔善〕法.於此〔二〕師中.誰能堪任全獲得者。為是沙門瞿曇耶.抑異眾師耶.」
八
[0025a05] 迦葉.亦得有如是事。有智之人.尋問談論.為如是言.「其是善者.則說是善.〔乃至〕清淨者.說是清淨.如斯諸〔善〕法.於此〔二〕師中.沙門瞿曇.全能獲得.餘異眾師.所不能及。」迦葉.彼有智者.如是尋問.如是論時.而於此中.特稱讚我。
九
[0025a08] 迦葉.復次有智之人.當以師問師.以教眾問教眾.〔按此方法.〕推尋談論。「其不善者.則說是不善.〔乃至〕污濁者.則說是污濁.如斯諸〔不善〕法.於此〔二〕師中.誰能堪任全捨離者。為是沙門瞿曇弟子眾耶.抑異眾師之弟子眾耶。」
一〇
[0025a10] 迦葉.亦得有如是事。有智之人.尋問談論.為如是言.「其不善者.則說是不善.〔乃至〕污濁者.說是污濁.如斯諸〔不善〕法.於此〔二〕師中.沙門瞿曇之弟子眾.全能捨離.餘異師眾之弟子眾.所不能及。」迦葉.彼有智者.如是尋問.如是論時.而於此中.特稱讚我。
一一
[0025a13] 迦葉.復次有智之人.當以師問師.以教眾問教眾.〔按此方法.〕推尋談論。「其是善者.則說是善.〔乃至〕清淨者.則說是清淨.如斯諸〔善〕法.於此〔二〕師中.誰能堪任全獲得者。為是沙門瞿曇弟子眾耶.抑異眾師之弟子眾耶。」
一二
[0025a15] 迦葉.亦得有如是事。有智之人.尋問談論.為如是言.「其是善者.則說是善.〔乃至〕清淨者.說是清淨.如斯諸〔善〕法.於此〔二〕師中.沙門瞿曇之弟子眾.全能獲得.餘異眾師之弟子眾.所不能及」迦葉.彼有智者.如是尋問.如是論時.而於此中.特稱讚我。
一三
[0025a17] 迦葉.有道有迹。登道迹者.確能〔如是〕自知自見.「沙門瞿曇.所言所說.適時、真實、有義、合法、合乎律儀。」復次迦葉.登道迹者.自知自見.念言「沙門瞿曇.所言所說.適時、真實、有義、合法、合乎律儀.」然是何道耶.是何迹耶。曰八聖道。即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也。迦葉.是實為道.是實為迹。登道迹者.確能〔如是〕自知自見.「沙門瞿曇.所言所說、適時、真實、有義、合法、合乎律儀。」』
一四
[0025a21] 如是說已.裸形迦葉.白世尊言.『吾友瞿曇.或有沙門婆羅門.以如是諸種苦行.有得沙門名.有得婆羅門名。離服裸形.不重儀禮.食後舐手.〔施主〕請近施食.不受其食.請待施食.亦不受食.不受齎來之食.不受特備之食.不受請食.不直取瓶皿中食.不取閥內食.不取杖間食.不取杵間食.不受二人中間〔一人所給〕食.不受孕婦食.不受乳婦食.不受在男處之女食.不受〔飢饉時食.〕有狗在旁者.不受其食.有蠅羣聚者.不受其食.不食魚.不食肉.不飲穀酒.不飲果酒.不飲麩酒.〔於行乞時.〕或受一家食.唯受一餐食.或受二家食.唯受二餐食.或受七家食.唯受七餐食.唯以一施物為活.以二施物為活.以七施物為活.或一日一食.二日一食.〔乃至〕七日一食.迄至半月一食.如是隔置一定期間.取食修行。吾友瞿曇.或有沙門婆羅門.實以如是諸種苦行.有得沙門名.有得婆羅門名。若或食莠.或復食稷.或復食糲.或復食革.或食水草.或食糠粃.或食飯汁.或食胡麻粉.或食野草.或食牛糞.或食樹根花實.或食自落果.以為生活。吾友瞿曇.或有沙門婆羅門.實以如是諸種苦行.有得沙門名.有得婆羅門名。或披莎衣.或披半莎衣.或著塚間衣.或著糞掃衣.或衣提利多樹皮.或衣黑羚羊皮.或著黑羚羊皮條所編衣.或著吉祥草衣.或衣樹皮.或衣木片.或著人髮所編衣.或著馬毛所編衣.或著梟羽所編衣.或拔鬚髮.或常站立.不坐牀席.或常蹲踞.或臥荊棘.或臥板牀.或臥露地.或常唯側臥.或被塵埃〔任其附著.〕或住露天.隨臥而安.或食污物.或不飲吸〔涼水.〕或一夜三浴.住修苦行。』
一五
[0025b02] 『迦葉.設若有人.離服裸形.不重儀禮.食後舐手.如是乃至半月一食.如是隔置一定期間.取食修行。然戒不具足.心不具足.慧不具足.不能勤修.彼於沙門名.婆羅門名.相去實遠。迦葉.比丘為無恚心.為無害心.修慈悲心.復盡諸漏.成無漏心解脫、慧解脫.即於現在.逮達自知自證住時.彼實得名為沙門.名為婆羅門。迦葉.設復有人.若或食莠.或復食稷.或復食糲.如是乃至或食樹根花實.或食自落果.以為生活。然戒不具足.心不具足.慧不具足.不能勤修.彼於沙門名.婆羅門名.相去實遠。迦葉.比丘為無恚心.為無害心.修慈悲心.復盡諸漏.成無漏心解脫、慧解脫.即於現在.逮達自知自證住時.彼實得名為沙門.名為婆羅門.迦葉.設復有人.或披莎衣.或披半莎衣.如是乃至或一夜三浴.住修苦行。然戒不具足.心不具足.慧不具足.不能勤修.彼於沙門名.婆羅門名.相去實遠。迦葉.比丘為無恚心.為無害心.修慈悲心.復盡諸漏.成無漏心解脫、慧解脫.即於現在自知自證住時.彼實得名為沙門.名為婆羅門。』
一六
[0025b11] 如是說已.裸形迦葉.白世尊言.『瞿曇.得沙門名。難.得婆羅門名難。』『迦葉.謂「得沙門名難.得婆羅門名難.」此是世間所常言也。迦葉.然僅離服裸形.不重儀禮.食後舐手.乃至半月一食.如是隔置一定期間.取食修行.僅因是〔瑣細〕事.或僅因是諸種苦行.以得沙門名.婆羅門名.自是難復甚難.便謂「得沙門名難.得婆羅門名難.」其言殊不當也。若長者、長者子、汲水婢.亦能〔決心〕行如是事.「我今即當離服裸形.不重儀禮.食後舐手.乃至半月一食.如是隔置一定期間.取食修行。」迦葉.因除如是事.復有〔重要〕行事.除是諸苦行.復有修行.以得沙門婆羅門名.難復甚難.故謂「得沙門名難.得婆羅門名難.」其言則當也。迦葉.比丘為無恚心.為無害心.修慈悲心.復盡諸漏.成無漏心解脫、慧解脫.即於現在.逮達自知自證住時.迦葉.彼實得名為沙門.名為婆羅門。迦葉.復次設僅食莠.或復食稷.乃至或食樹根花實.或食自落果.以為生活.僅因是事.或僅因是諸種苦行.以得沙門名婆羅門名.自是難復甚難.便謂「得沙門名難.得婆羅門名難.」其言殊不當也。若長者、長者子、汲水婢.亦能〔決心〕行如是事.「我今即當食莠食稷.乃至食樹根花實.食自落果.以為生活。」迦葉.因除如是事.復有〔重要〕行事.除是諸苦行.復有修行.以得沙門婆羅門名.難復甚難.故謂「得沙門名難.得婆羅門名難.」其言則當也。迦葉.比丘為無恚心.為無害心.修慈悲心.復盡諸漏.成無漏心解脫、慧解脫.即於現在逮達自知自證住時.迦葉.彼實得名為沙門.名為婆羅門。迦葉.復次設僅披莎衣.或披半莎衣.乃至或一夜三浴.住修苦行.僅因是事.或僅因是諸種苦行.以得沙門名.婆羅門名.自是難復甚難.便謂「得沙門名難.得婆羅門名難.」其言殊不當也。若長者、長者子、汲水婢.亦能〔決心〕為如是事.「我今當披莎衣.披半莎衣.乃至一夜三浴.住修苦行。」迦葉.因除如是事.復有〔重要〕行事.除是諸苦行.復有修行.以得沙門婆羅門名.難復甚難.故謂「得沙門名難.得婆羅門名難.」其言則當也。迦葉.比丘為無恚心.為無害心.修慈悲心.復盡諸漏.成無漏心解脫、慧解脫.即於現在.逮達自知自證住時.迦葉.彼實得名為沙門.名為婆羅門。』
[0025b30] 如是說已.裸形迦葉.白世尊言.『瞿曇.沙門難知.婆羅門難知。』『迦葉.謂「沙門難知.婆羅門難知.」此是世間所常言也。迦葉.然僅離服裸形.不重儀禮.食後舐手.乃至半月一食.如是隔置一定期間.取食修行.僅因是事.或僅因是諸種苦行.以沙門婆羅門.難知甚難知.而謂「沙門難知.婆羅門難知.」其言殊不當也。若長者、長者子、汲水婢.亦復能知〔如是事.〕「此人離服裸形.不重儀禮.食後舐手.乃至半月一食.如是隔置一定期間.取食修行。」迦葉.因除如是事.復有〔重要〕行事.除是諸苦行.復有修行.以沙門婆羅門.難知甚難知.故謂「沙門難知.婆羅門難知.」其言則當也。迦葉.比丘為無恚心.為無害心.修慈悲心.復盡諸漏.成無漏心解脫、慧解脫.即於現在.逮達自知自證住時.彼實得名為沙門.名為婆羅門。迦葉。復次設僅食莠.或復食稷.乃至或食樹根花實.或食自落果.以為生活.僅因是事.或僅因是諸種苦行.以沙門婆羅門.難知甚難知.而謂「沙門難知.婆羅門難知.」其言殊不當也。若長者、長者子、汲水婢.亦復能知〔如是事.〕「此人食莠食稷.乃至食樹根花實.食自落果.以為生活。」迦葉.因除如是事.復有〔重要〕行事.除是諸苦行.復有修行.以沙門婆羅門.難知甚難知.故謂「沙門難知.婆羅門難知.」其言則當也。迦葉.比丘為無恚心.為無害心.修慈悲心.復盡諸漏.成無漏心解脫、慧解脫.即於現在.逮達自知自證住時.彼實得名為沙門.名為婆羅門。迦葉.復次設僅披莎衣.或披半莎衣.乃至或一夜三浴.住修苦行.僅因是事.或僅因是諸種苦行.以沙門婆羅門.難知甚難知.而謂「沙門難知.婆羅門難知.」其言殊不當也。若長者、長者子、汲水婢.亦復能知〔如是事.〕「此人披莎衣.披半莎衣.乃至一夜三浴.住修苦行。」迦葉.因除如是事.復有〔重要〕行事.除是諸苦行.復有修行.以沙門婆羅門.難知甚難知.故謂「沙門難知.婆羅門難知.」其言則當也。迦葉.比丘為無恚心.為無害心.修慈悲心.復盡諸漏.成無漏心解脫、慧解脫.即於現在.逮達自知自證住時.彼實得名為沙門.名為婆羅門。』
一八
[0026a16] 如是說已.裸形迦葉.白世尊言.『瞿曇.何者是戒具足.何者是心具足.何者是慧具足。』『迦葉.今者如來.出現於世.如是如是.乃至亦見怖畏.受持學處而自修學。身業語業清淨具足.營淨生活.具足戒行.諸根之門.悉為守護.具足正念正智.自知滿足〔參照沙門果經四〇至四二〕。迦葉.云何比丘具足戒行。今有比丘.捨殺離殺.不用刀杖.懷慚愧心.充滿慈悲.利益一切生類有情.而住哀愍。此為比丘戒行一分。如是如是.乃至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然於諸種無益徒勞之明.若許願還願如是乃至給樹根施藥料.除藥料等.以此等明.邪命自活.今於是事.皆悉捨離。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參照同經四三至六二〕。迦葉.比丘如是.戒行具足.因戒制御.故任在處處.皆無怖畏。猶如剎帝利.灌頂即位.降伏其敵.任在處處.無所畏敵.此比丘者.亦復如是.戒行具足.因戒制御.故任在處處.無怖畏心。彼具足聖戒聚故.內心感受無垢純淨安樂。迦葉.比丘如是具足戒行。迦葉.此即戒具足也〔參照同經六三〕。
一九
[0026a24] 迦葉.復次云何比丘守護諸根之門。今有比丘.以眼〔根〕見色〔境.〕而不取〔總〕相.亦不取別相.如是如是.乃至彼若無所抑制.則其意根.隨生貪愛、憂悲、過惡、與不淨法.御此意根.以護意根.令其意根.歸於制御。此諸聖根.具足制御.內心感受無垢純淨安樂。迦葉.比丘如是守護諸根之門。如是乃至捨此五蓋.觀自身者.便生歡喜.歡喜者生喜.懷喜者身安穩.身安穩便覺樂.樂則心入三昧.彼離諸欲.離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住初禪。彼已離生喜樂.潤漬其身.周遍盈溢.且復充滿.全身到處.無不普洽.離生喜樂。迦葉.譬如熟巧浴僕.或其弟子.器撒洗粉.以水漬調.洗粉受潤.因潤散碎.內外俱潤.以至周遍.無不廣普。比丘如是.離生喜樂.潤漬其身.周遍盈溢.且復充滿.全身到處.無不普洽.離生喜樂。迦葉.此是比丘心具足一分〔參照同經六四至七六〕。迦葉.復有比丘.無尋無伺.定生喜樂.入第二禪。如是如是.入第三禪。如是如是.入第四禪。如是乃至此是比丘心具足一分。迦葉.此即心具足也〔參照同經七七至八二〕。
二〇
[0026b01] 如是心寂靜純淨.無有煩惱.離隨煩惱.柔然將動.而恒安住於不動相中.爾時比丘.以心傾注於智見。彼知是事.「我身由色成.四大種成.父母所生.飯粥長養.為無常、破壞、粉碎、斷絕、壞滅之法。又我之識.依存於此.與此關聯〔參照同經八三〕」。迦葉.譬如琉璃寶珠.美麗優秀.八面玲瓏.磨治瑩明.清澄無濁.具一切〔美〕相.有綖貫之.綖深青色.若深黃色.若赤紅色.若純白色.若淡黃色。迦葉.比丘如是.心寂靜純淨.無有煩惱.離隨煩惱.柔然將動.而恆安住於不動相時.以心傾注於智見.彼知是事.「我身由色成.四大種成.父母所生.粥飯長養.為無常、破壞、粉粹、斷絕、壞滅之法。又我之識.依存於此.與此關聯。」此是比丘慧具足一分。如是乃至證知無復來此生。此是比丘慧具足一分。迦葉.此即慧具足也〔參照同經八四至九八〕。迦葉.較此戒具足、心具足、慧具足.更高妙之戒具足、心具足、慧具足.則無有也。
二一
[0026b09] 迦葉.或沙門婆羅門.有說戒者。彼等以種種方便.稱讚戒行。然於最高聖戒.未見與我全相等者.況出我上耶。故我於此增上戒.最為第一。迦葉.或沙門婆羅門.有說厭行者。彼等以種種方便.稱讚厭行。然於此最高聖厭行.未見與我全相等者.況出我上耶。故我於此增上遁世.最為第一。迦葉.或沙門婆羅門.有說慧者。彼等以種種方便.稱讚於慧。然於最高聖慧.未見與我全相等者.況出我上耶。故我於此增上慧.最為第一。迦葉.或沙門婆羅門.有說解脫者。彼等以種種方便.稱讚解脫。然於最高聖解脫.未見與我全相等者.況出我上耶。故我於此增上解脫.最為第一。
二二
[0026b15] 迦葉.異學行脚僧.或當有如是言.「沙門瞿曇.作師子吼。但吼於空處.不吼於大眾中。」當答之曰.「勿說此言。沙門瞿曇.作師子吼.在大眾中.亦復如是。」迦葉.當如是答彼等。迦葉.復次異學行脚僧.亦當有如是言.「瞿曇作師子吼.在大眾中.亦復如是。但吼而非為無畏。」當如是如是答.「乃至吼而無畏。」復有如是如是言.「乃至但無人問彼。」當如是如是答.「乃至人皆問彼。」復有如是如是言.「乃至但不答人問。」當如是如是答.「乃至彼答人問。」復有如是如是言.「乃至但所答之言不能滿〔問者〕意。」當如是如是答.「乃至所答之言足能滿〔問者〕意。」復有如是如是言.「乃至但眾不以為當一心聽。」當如是如是答.「乃至眾皆以為當一心聽。」復有如是如是言.「乃至但聽而不信受。」當如是如是答.「乃至聽而信受。」復有如是如是言.「乃至信而無表現。」當如是如是答.「乃至信而表現。」復有如是.如是言.「乃至但不如實行。」當如是如是答.「乃至如實而行。」復有如是如是言.「乃至行而無成就。」當如是如是答.「乃至行而成就。」〔總言之〕當如是答彼等言.「沙門瞿曇。作師子吼.在大眾中.亦復如是。吼而無畏.人皆問彼.彼答人問.所答之言.足滿人意.眾皆以為當一心聽.聽而信受.信而表現.如實而行.行而成就。」迦葉.當如是答。
二三
[0026b26] 迦葉.我昔一時.在王舍城靈鷲山。曾於其處.有苦行梵志尼俱陀。以遁世問我。我答問時.彼甚歡喜。』『吾師.聽世尊法.誰不歡喜者。我聽世尊法.亦甚歡喜。最勝吾師.最勝吾師。猶如使倒者得起.閉者得開.迷途者示之以道.冥室燃燈.有目得視.世尊所說.亦復如是.以無數方便.宣說正法。吾師.今我歸依世尊.歸依法僧。唯願吾師.許我於世尊所.出家得受進具。』
二四
[0026b29] 『迦葉.異學欲於此法此律.出家受進具者.先當別住.為期四月。俟經四月.稱可眾意.然後僧眾使其出家.令為比丘。但於此際.我當〔酌〕察其稟性如何。』『吾師.異學欲於此法此律.出家受進具.先當別住.為期四月.稱可眾意.然後僧眾使之出家.令為比丘.而我則願別住四年。經四年後.稱可眾意.僧眾當可使我出家.成為比丘。』裸形迦葉.於世尊所.實行出家.受具足戒.受戒未久.長老迦葉.獨自離住.成不放逸.慇懃專念.精勤止住.為良家子出家所求〔獲得之〕無上梵行.彼於時未久.即於現在.逮達自知自證而住.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無復來此生.』長老迦葉.成阿羅漢。
布吒婆樓經第九
一
[0027a08]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布吒婆樓普行外道.與普行外道眾三百人俱.住末梨園中.提陀迦樹環遶之大講堂教義論究所。
二
[0027a09] 爾時世尊.清旦.整下衣.持上衣及鉢.入舍衛城乞食。然於其時.世尊念言.『於舍衛城.遊行乞食.為時尚早。寧可往訪末梨園中提陀迦樹環遶之大講堂教義論究所。』
三
[0027a11] 時布吒婆樓普行外道.與諸多侍眾.共坐一處.大聲喧嚷.互相詈罵.耽於種種無益議論。即論王、論盜、論大臣、論軍隊、論怖畏、論戰爭、論食、論飲、論衣、論床、論鬘、論香、論親戚、論乘具、論部落、論村里、論都市、論鄉間、論婦女、論勇士、論市街、論瑣事、論亡靈、論餘諸雜事、論水陸起源.及論斯有斯無等。
四
[0027a14] 爾時布吒婆樓普行外道.遙見世尊.自彼方來.即令其眾.靜默毋嘩.曰.『諸士.肅靜勿聲。沙門瞿曇來矣。彼愛沈默.彼長老並讚嘆沈默。蓋知吾等會眾沈默.當覺來訪之不虛也。』彼等普行外道.聞是言已.眾皆沈默。
五
[0027a16] 世尊行近布吒婆樓所.布吒婆樓語世尊曰.『善來世尊.吾等歡迎世尊。世尊久不來此。請坐世尊.此座之設.為世尊也。』世尊就所設座而坐。布吒婆樓.別取低座.坐於一方。世尊告布吒婆樓曰.『布吒婆樓.今汝等集此.以何因緣.為何論議.而汝等論議.因何中止耶。』
六
[0027a18] 布吒婆樓.聞是言已.答世尊曰.『世尊.吾等集此.所欲論者.可〔且〕置之。因此等論.世尊日後.易得聞也。世尊.曩者多有外道沙門婆羅門.集〔此〕論議場所.就增上想滅.發生論議曰.「增上想滅.云何而起耶。」時有一類.作是說言.「人人皆以無因無緣而想生.無因無緣而想滅。生時即有想.滅時則無想。」斯一類者.以如是說增上想滅。餘者對之.作是說言「不然吾友。想.實人我也。夫人我.有來有去。來時即有想.去時即無想。」斯一類者.以如是說增上想滅。復有餘者.對之作是說言.「不然。實有沙門婆羅門.具大神通與大威力.彼等於人.移想而來.掣想而去。移來則有想.掣去則無想。」斯一類者.以如是說增上想滅。復有餘者.對之作是說言.「實則不然。蓋有天神.具大神力與大威力.其於人也.移想而來.掣想而去。移來則有想.掣去則無想。」斯一類者.以如是說增上想滅。世尊.爾時.我心生念.念言世尊.「嗚呼世尊.精通此法.倘於此時.世尊在者.倘於此時.善逝在者。」實因世尊熟知增上想滅者也。世尊.何者是增上想滅。』
七
[0027a27] 『布吒婆樓.彼沙門婆羅門.言「人人皆以無因無緣而想生.無因無緣而想滅.」固有誤也。所以者何.布吒婆樓.有因有緣.人之想生.有因有緣.人之想滅。由於修習而一類之想生.由於修習而一類之想滅。』世尊說言.『云何修習.布吒婆樓.今者如來.出現於世.如來是應供、等正覺、乃至身業語業.清淨具足.營淨生活.具足戒行.諸根之門.悉為守護.具足正念正智.自知滿足〔參照沙門果經四〇至四二〕。布吒婆樓.云何比丘具足戒行。布吒婆樓.今有比丘.捨殺離殺.不用刀杖.懷慚愧心.充滿慈悲.利益一切生類有情.而住哀愍。此為比丘戒行一分。如是如是.乃至復次.或有沙門婆羅門.為世所敬.食他信施.然於諸種無益徒勞之明.若許願、還願、乃至給樹根、施藥料.除藥料等.以此等明.邪命自活.今於是事.皆悉捨離.此又為比丘戒行一分〔參照同經四三至六二〕。
八
[0027b02] 布吒婆樓.比丘如是.戒行具足.因戒制御.故任在處處.皆無怖畏。如是乃至彼具足聖戒聚.內心感受無垢純淨安樂。布吒婆樓.比丘如是具足戒行〔參照同經六三〕。
九
[0027b04] 布吒婆樓.云何比丘守護諸根之門。布吒婆樓.今有比丘.以眼〔根〕見色〔境〕時.如是如是.乃至此諸聖根.具足制御.內心感受無垢純淨安樂。布吒婆樓.比丘如是守護諸根之門。乃至如是如是〔考照同經六四至七四〕。
一〇
[0027b06] 捨此五蓋觀自身者.便生歡喜.歡喜者生喜.懷喜者身安穩.身安穩便覺樂.樂則心入三昧。彼離諸欲.離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住初禪。因此先滅欲想.是時生離生喜樂之微妙真實想。以此之故.彼於是時.具有離生喜樂之微妙真實想。如是由修習故一想生.由修習故他想滅。此即由於修習也。』
一一
[0027b09] 世尊復言.『布吒婆樓.復有比丘.滅除尋伺.內心靜安.得心一境相.無尋無伺.定生喜樂.入第二禪。是時先滅離生喜樂之微妙真實想.同時生定生喜樂之微妙真實想。以此之故.彼於是時.具有定生喜樂之微妙真實想。如是由修習故一想生.由修習故他想滅。此即由於修習也。』
一二
[0027b12] 世尊復言.『布吒婆樓.復有比丘.離喜住捨.正念正智.身受快樂.如諸聖說.「捨、念、樂住.」入第三禪。是時先滅定生喜樂之微妙真實想.同時生捨樂之微妙真實想。以此之故.彼於是時.具有捨樂之微妙真實想。如是由修習故一想生.由修習故他想滅。此即由於修習也。』
一三
[0027b15] 世尊復言.『布吒婆樓.復有比丘.捨樂離苦.先滅憂喜.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第四禪。是時先滅捨樂之微妙真實想.同時生不苦不樂之微妙真實想。以此之故.彼於是時.具有不苦不樂之微妙真實想。如是由修習故一想生.由修習故他想滅。此即由於修習也。』
一四
[0027b17] 世尊復言.『布吒婆樓.復有比丘.超出所有色想.滅障礙想.不憶異想.故達「空是無邊」之空無邊處。因此先滅色想.同時生空無邊處樂之微妙真實想。以此之故.彼於是時.惟有空無邊處之微妙真實想。如是由修習故一想生.由修習故他想滅。此即由於修習也。』
一五
[0027b20] 世尊復言.『布吒婆樓.復有比丘.超出所有空無邊處.達「識是無邊」之識無邊處。因此先滅空無邊處之微妙真實想.同時生識無邊處之微妙真實想。以此之故.彼於是時.具有識無邊處之微妙真實想。如是由修習故一想生.由修習故他想滅。此即由於修習也。』
一六
[0027b22] 世尊復言.『布吒婆樓.復有比丘.超出所有識無邊處.達「所有皆無」之無所有處。因此先滅識無邊處之微妙真實想.同時生無所有處之微妙真實想。以此之故.彼於是時.具有無所有處之微妙真實想。如是由修習故一想生.由修習故他想滅。此即由於修習也。』
一七
[0027b25] 『布吒婆樓.緣比丘以達有獨特之想.彼便由前至後.次第以達想之極致。處此想之極致時.彼作念言.「思慮之事.於我為惡.不思慮事.於我為善。設我仍有思慮意欲.我之此想.雖得消滅.而餘粗想.將復再生。我今寧可不為思慮.不起意欲。」彼便不為思慮.不起意欲。不為思慮不起意欲已.其想即滅.餘想不生.而彼達於〔想〕滅。布吒婆樓.如是次第以達增上想滅智定。
一八
[0027b29] 布吒婆樓.於汝意云何。汝前頗曾聞如斯次第增上想滅智定不。』『不也世尊.今吾唯知從世尊所說.謂「布吒婆樓.緣比丘以達有獨特之想.彼便由前至後.次第以達想之極致。處此想之極致時.彼作念言.「思慮之事.於我為惡.不思慮事.於我為善。設我仍有思慮意欲.我之此想.雖得消滅.而餘粗想.將復再生。我今寧可不為思慮.不起意欲。」彼便不為思慮.不起意欲。不為思慮不起意欲已.其想即滅.餘想不生.而彼達於〔想〕滅。布吒婆樓.如是次第以達增上想滅智定。」』『布吒婆樓.實如是也。』
一九
[0028a02] 『世尊.世尊說示.想之極致.為一為多耶。』『布吒婆樓.吾所說示.想之極致.亦一亦多。』『如是世尊.云何說示.想之極致.亦一亦多耶。』『布吒婆樓.實如是如是達於〔想〕滅.遂如是如是現想之極致.布吒婆樓.故吾說示.想之極致.亦一亦多。』
二〇
[0028a04] 『世尊.先有想生.然後智生耶。先有智生.然後想生耶。抑智與想.非前非後而生耶。』『布吒婆樓.先有想生.然後智生.實由想生.而智生起。是以人人皆悉自知.「實由此緣故.於吾生智慧。」布吒婆樓.可知依此理趣.先生想.後生智.由想生故.有智生起。』
二一
[0028a06] 『世尊想即人我耶。抑想與我為異耶。』『布吒婆樓.汝以何者為我耶。』『世尊.吾自思惟.粗我有形.四大所成段食所養。』『布吒婆樓.汝之粗我有形.四大所成.段食所養.設若真實.布吒婆樓.則汝想與我.實非一物。布吒婆樓.由此差別〔智〕.可得而知.想我非一。布吒婆樓.如是粗我有形.四大所成.段食所養.〔且置不論.〕但於此人.猶有一想生他想滅。布吒婆樓.由此差別.可得而知.想我實非一。』
二二
[0028a10] 『世尊.吾以我為意所成.支節具足.諸根圓滿。』『布吒婆樓.汝之我為意所成.支節具足.諸根圓滿.設若真實.布吒婆樓.則汝之想與我.實非一物。布吒婆樓.由此差別.可得而知.想我非一.布吒婆樓.如是我為意所成.支節具足.諸根圓滿.〔且置不論.〕但於此人.猶有一想生他想滅。布吒婆樓.由此差別.可得而知.想我實非一也。』
二三
[0028a14] 『世尊.吾以我為無形.而想所成。』『布吒婆樓.汝之我為無形.而想所成.設若真實.布吒婆樓.則汝之想與我.實非一物。布吒婆樓.由此差別.可得而知.想我非一。布吒婆樓.如是我為無形.而想所成、〔且置不論.〕但於此人.猶有一想生他想滅。布吒婆樓.由此差別.可得而知.想我實非一。』
二四
[0028a16] 『復次世尊.「人我即為想耶.抑想與我為異耶.」斯義吾可得知不。』『布吒婆樓.人我與想為同一耶.抑想與我為各異耶.汝欲知此.甚難甚難。以汝依他〔宗〕見.有他〔宗〕信忍.持他〔宗〕所期.以他〔宗〕之研究為歸.以他〔宗〕之行持為旨故。』
二五
[0028a19] 『世尊.若吾依他〔宗〕見.有他〔宗〕信忍.持他〔宗〕所期.以他〔宗〕之研究為歸.以他〔宗〕之行持為旨者.故此想即為人我耶。抑我與想為各異耶.知之甚難。如是世尊.復〔欲請問.〕世界常住耶.唯此真實而餘為虛妄耶。』『布吒婆樓.世界常住耶.唯此真實而餘為虛妄耶.此為吾所不記。』『如是世尊.此世界無常耶.唯此真實而餘為虛妄耶。』『布吒婆樓.世界無常耶.唯此真實而餘為虛妄耶.此為吾所不記。』『復次世尊.世間有限耶.唯此真實而餘為虛妄耶。』『布吒婆樓.此為吾所不記。』『如是世尊.世界無限耶.唯此真實而餘為虛妄耶。』『布吒婆樓.此為吾所不記。』
二六
[0028a24] 『復次世尊.此命與身為一耶.唯此真實而餘為虛妄耶。』『布吒婆樓.此為吾所不記。』『復次世尊.此命與身為各異耶.唯此真實而餘為虛妄耶。』『布吒婆樓.此為吾所不記。』
二七
[0028a26] 『如是世尊.如來死後存在耶.唯此真實而餘為虛妄耶。』『布吒婆樓.此為吾所不記。』『如是世尊.如來死後不存在耶.唯此真實而餘為虛妄耶。』『布吒婆樓.此為吾所不記。』『如是世尊.如來死後亦存在亦不存在耶.唯此真實而餘為虛妄耶。』『布吒婆樓.此為吾所不記。』『如是世尊.如來死後亦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耶.唯此真實而餘為虛妄耶。』『布吒婆樓.此為吾所不記。』
二八
[0028a30] 『世尊.凡此等等.世尊何故判為不記耶。』『布吒婆樓.此不與義合.不與法合.而非根本梵行.非趣出離.非趣離欲.非趣止滅.非趣寂靜.非趣證悟.非趣正覺.非趣涅槃。是故依吾判為不記。』
二九
[0028a32] 『如是世尊.世尊所記.為何者耶。』『布吒婆樓.「此是苦.」實吾所記者也。布吒婆樓.「此是苦集.」實吾所記者也。布吒婆樓.「此是苦滅.」實吾所記者也。布吒婆樓.「此是趣苦滅道.」實吾所記者也。』
三〇
[0028b02] 『然而世尊.世尊所記.為何故耶。』『布吒婆樓.此實合義合法.是根本梵行.是趣出離.是趣離欲.是趣止滅.是趣寂靜.是趣證悟.是趣正覺.是趣涅槃。故為吾所記。』『誠然世尊.誠然善逝。世尊請便.今正是時。』於是世尊起座而去。
三一
[0028b05] 世尊去未久.普行外道等.皆向布吒婆樓普行外道.作譏誚言曰.『布吒婆樓.於沙門瞿曇所說.作如是讚嘆.「誠然世尊.誠然善逝。」然於「世間常住耶.」「世界無常耶.」「世界有限耶.」「世界無限耶.」「命與身為一耶.」「命與身各異耶.」「如來死後存在耶.」「如來死後不存在耶.」「如來死後亦存在亦不存在耶.」「如來死後亦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耶.」凡此諸問.吾等不見沙門瞿曇確示一法。』布吒婆樓聞是言已.告彼等普行外道曰.『諸士.「世界常住耶.乃至如來死後亦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耶.」凡此諸問.吾固不見沙門瞿曇確示一法。但沙門瞿曇.所說之道.如實、真正、真如而住法合法。矧沙門瞿曇.如是善說如實、真正、真如.住法合法之道時.理智如吾者.何由不讚嘆此善說法耶。』
三二
[0028b11] 後二三日.象首舍利弗與布吒婆樓.詣世尊所。象首舍利弗.禮敬世尊.坐於一面。布吒婆樓亦親禮世尊.慇懃問訊已.就一面坐。布吒婆樓.白世尊言.『世尊.世尊去未久.普行外道等.皆向吾作譏誚言曰.「布吒婆樓.於沙門瞿曇所說.作如是讚嘆.「誠然世尊.誠然善逝。」然於「世界常住耶.乃至如來死後亦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耶.」凡此諸問.吾等不見沙門瞿曇確示一法。」世尊.吾聞是言已.答彼等普行外道曰.「諸士.「世界常住耶.乃至如來死後亦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耶.」凡此諸問.吾固不見沙門瞿曇確一示法。但沙門瞿曇所說之道.如實、真正、真如.住法合法。矧沙門瞿曇.如是善說如實、真正、真如.住法合法之道時.理智如吾者.何由不讚嘆此善說法耶。」』
三三
[0028b19] 『布吒婆樓.彼等一切普行外道.皆悉盲目.為無眼子.而於其中.唯汝一人.具眼士也。布吒婆樓.我所說法.有決定記.不決定記。布吒婆樓.云何名為我所說法.不決定記。蓋謂「世界常住耶」者是也。布吒婆樓.此為我所說法.不決定記。復次.布吒婆樓.謂「世界無常耶」者是也。此為我所說法.不決定記。布吒婆樓.謂「世界有限耶.乃至如來死後亦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耶」者是也。此亦為我所說法.不決定記。布吒婆樓.何故此等為我所說法.不決定記。布吒婆樓.以此等不與義合.不與義合.不與法合.非根本梵行.非趣出離.乃至非趣涅槃故也。是故此等.為我所說法.不決定記。布吒婆樓.云何名為我所說法之決定記。布吒婆樓.「此是苦.」實為我所說法之決定記。布吒婆樓.「此是苦集.」實為我所說法之決定記。布吒婆樓.「此是苦滅.」實為我所說法之決定記。布吒婆樓.「此是趣苦滅道.」實為我所說法之決定記。布吒婆樓.何故此等為我所說法之決定記。布吒婆樓.以此等與義合.與法合.是根本梵行.是趣出離.〔乃至〕是趣涅槃故也。是故此等.為我所說法之決定記。
三四
[0028b28] 布吒婆樓.或有一類沙門婆羅門.謂「我於死後.一向安樂.亦且無病.」作如是言.有如是見。我訪彼等.如是問曰.「諸友.汝等謂我於死後.一向安樂.亦且無病.作如是言.有如是見.真實不耶。」彼等聞是言.報我曰「然。」我又問曰.「諸友.一向安樂之世界.汝等實知實見耶。」彼等聞是問.答我言「不也。」我又問曰.「諸友.汝等於一夜或一日.於半夜或半日.亦曾審知有一向安樂之我耶。」彼等聞是問.答我言「不也。」我又問曰.「諸友.趨於一向安樂世界.惟此道可實現.惟此路得通達.汝等曾了知耶。」彼等聞是問.答我言「不也。」我又問曰.「諸友.生彼世界一向安樂之天神曰.「尊主.若欲實現一向安樂世間.當行善業.當步正道.所以者何.吾等所行正爾.故得生於一向安樂世界.」汝等曾聞其說示耶。」彼等聞是問.答我言「不也。」布吒婆樓.於汝意云何.彼等沙門婆羅門所說.合正理不。
三五
[0029a03] 譬如有人.作如是言.「吾於此國中.求交且愛第一美女。」餘人若問曰.「吾友.汝於此國中.求交且愛第一美女.則汝當知.國中所謂第一美女.屬剎帝利族耶.婆羅門族耶.吠舍族耶.抑首陀羅耶。」彼聞是言.答曰「不知。」又問彼曰.「吾友.汝於國中.求交且愛第一美女.則汝當知.在此國中.第一美女.名何姓何.彼女身軀.長耶短耶.抑適中耶。彼女皮膚.青黑耶.純黑耶.黃金色耶。彼女所住.村落鄉鎮耶.抑城市耶。」彼聞是問.答曰「不知。」又問彼曰.「吾友.汝所求交且愛者.汝竟不知其人.不見其人耶。」彼聞是問.答曰「唯然。」布吒婆樓.於汝意云何。此人所說.合正理不。』『世尊.此人所說.實不合正理也。』
三六
[0029a09] 『布吒婆樓.沙門婆羅門.亦復如是.謂「我於死後.一向安樂.亦且無病.」作如是言.有如是見。我訪彼等.如是問曰.「諸友.汝等謂我死後.一向安樂.亦且無病.作如是言.有如是見.真實不耶。」彼等聞是言.答我曰「唯然。」我又問曰.「諸友.一向安樂之世界.汝等覺知現見耶.止住其中耶。」彼等聞是問.答我言「不也。」我又問曰.「諸友.汝等於一夜或一日.於半夜或半日.亦曾審知一向安樂之我耶。」彼等聞是問.答我言「不也。」我又問曰.「諸友.趨於一向安樂世界.惟此道可實現.惟此路得通達.汝等曾了知耶。」彼等聞是問.答我言「不也。」我又問曰.「諸友.生彼世界一向安樂之天神曰.「尊主.若欲實現一向安樂世界.當行善業.當步正道.所以者何.吾等所行正爾.故得生於一向安樂世界.」汝等曾聞其說示耶。」彼等聞是問.答我言「不也。」布吒婆樓.於汝意云何.彼等沙門婆羅門所說.合正理不。』『世尊.彼等沙門婆羅門所說.實不合正理也。』
三七
[0029a17] 『布吒婆樓.例如有人.於〔向四方之〕四交道〔四入口〕處.欲登一殿堂.樹立一梯。〔餘人〕問彼曰.「今者吾友.君欲立梯.登一殿堂.而此殿堂.在東方耶.在西方耶.在北方耶.抑南方耶。其堂高耶低耶.抑適中耶。君知之耶。」彼於此問.答曰「不知。」〔餘人〕又問「今者吾友.君欲建梯.以登殿堂.而此殿堂.君竟不知.亦不見耶。」彼於此問.答曰「唯然。」布吒婆樓。於汝意云何。此人所說.合正理不。』『世尊.此人所說.實不合正理也。』
三八
[0029a21] 『布吒婆樓.沙門婆羅門.亦復如是.謂「我於死後.一向安樂.亦且無病.」作如是言.有如是見。乃至布吒婆樓.於汝意云何.彼等沙門婆羅門所說.合正理不。』『世尊。彼等沙門婆羅門所說.實不合正理也。』
三九
[0029a24] 『布吒婆樓.實有三種我得。即粗我得.意所成我得.無形我得是也。布吒婆樓.何者是粗我得耶。有形而四大所成.段食所養者.粗我得也。何者是意所成我得耶。有形而支節具足.諸根圓滿者.意所成我得也。何者是無形我得耶。無形之想所成者.無形我得也。
四〇
[0029a26] 布吒婆樓.我之說法.實為欲使永斷粗我得。依之隨入.斷離染污法.增長清淨法.於現法中.智慧充廣.自身證達.至於安住。布吒婆樓.汝意或謂.「斷離染污法.增長清淨法.於現法中.智慧充廣.欲自證達.至於安住.然而〔有情〕猶住苦中。」布吒婆樓.勿作是念。所以者何.若斷離染污法.增長清淨法.於現法中.智慧充廣.能自證達.而自安住.是則愉快歡喜.成就輕安.又得正念正智.住於安樂。
四一
[0029a30] 布吒婆樓.我之說法.實為欲使永斷意所成我得。依之隨入.斷離染污法.增長清淨法.於現法中.智慧充廣.自身證達.至於安住。布吒婆樓.汝意或謂.「斷離染污法.增長清淨法.於現法中.智慧充廣.欲自證達.至於安住.然而〔有情〕猶住苦中。」布吒婆樓.勿作是念。所以者何.若斷離染污法.增長清淨法.於現法中.智慧充廣.能自證達.而自安住.是則愉快歡喜.成就輕安.又得正念正智.住於安樂。
四二
[0029b02] 布吒婆樓.我之說法.實欲為使永斷無形我得。依之隨入.斷離染污法.增長清淨法.如是乃至住於安樂。
四三
[0029b03] 布吒婆樓.又若有人.向我問曰.「尊者.卿之說法.云何永斷粗我得.依之隨入.斷離染污法.增長清淨法.如是乃至逮達住安樂耶。」於如是問.我當答曰.「吾友.我之說法.如是欲使永斷粗我得。依之隨入.斷離染污法.增長清淨法.〔乃至如是〕逮達住於安樂。」
四四
[0029b05] 布吒婆樓.又若有人.向我問言「尊者.卿之說法.云何永斷意所成我得.依之隨入.斷離污法.增長清淨法.〔如是乃至〕逮達住於安樂耶。」於如是問.我當答曰.「吾友.我之說法.如是欲使永斷意所成我得.依之隨入.斷離染污法.增長清淨法.〔乃至如是〕逮達住於安樂。」
四五
[0029b08] 布吒婆樓.又若有人.向我問言.「尊者.卿之說法.云何永斷無形我得.依之隨入.斷離染污法.增長清淨法.〔如是乃至〕逮達住於安樂耶。」於如是問.我當答曰.「吾友.我之說法.如是欲使永斷無形我得.〔乃至如是〕逮達住於安樂。」布吒婆樓.於汝意云何.我之所說.合正理不。』『世尊.世尊所說.實合正理也。』
四六
[0029b11] 『布吒婆樓.猶如樹立一梯.於殿堂下.欲登一殿堂.〔餘人〕問彼曰.「今者吾友.君欲立梯.以登殿堂.而此殿堂.在東方耶.在西方耶.在南方耶.抑北方耶.高耶低耶.抑適中耶。君知之耶。」彼答問言.「我之立梯.於殿堂下.為欲如是而登殿堂。」布吒婆樓.於汝意云何.此人所說.合正理不。』『世尊.彼之所說.實合正理也。』
四七
[0029b14] 『布吒婆樓.此亦如是.設若有人.向我問言.「尊者.卿之說法.云何永斷粗我得〔云云。〕復次.卿之說法.云何永斷意所成我得云云。復次.卿之說法.云何永斷無形我得.依之隨入.斷離染污法.增長清淨法.於現法中.智慧充廣.自身證達.至安住耶。」於如是問.我當答曰.「吾友.我之說法.如是永斷無形我得。依之隨入.斷離染污法.增長清淨法.如是乃至住於安樂。」布吒婆樓.於汝意云何。我之所說.合正理不。』『世尊.世尊所說.實合正理也。』
四八
[0029b19] 〔時〕象首舍利弗.白世尊言.『世尊.粗我得存在時.意所成我得之存在為虛.而無形我得之存在亦虛.正於爾時.唯粗我得之存在為實耶。世尊.意所成我得存在時.粗我得之存在為虛.而無形我得之存在亦虛.正於爾時.唯意所成我得之存在為實耶。世尊.無形我得存在時.粗我得之存在為虛.而意所成我得之存在亦虛.正於爾時.唯無形我得之存在為實耶。』
四九
[0029b22] 『象首.粗我得存在時.唯名為粗我得.決不名為意所成我得.亦不名為無形我得。象首.意所成我得存在時.唯名為意所成我得.決不名為粗我得.亦不名為無形我得。象首.無形我得存在時.唯名為無形我得.決不名為粗我得.亦不名為意所成我得。象首.設若有人.向汝問言.「汝曾存於過去世.汝非已有不。汝將存於未來世.汝非當有不。汝正存於現在.汝非今有不。」象首.有是問者.汝云何答。』『世尊.設若有人.向我問言.「汝曾存於過去世.汝非已有不。汝將存於未來世.汝非當有不。汝正存於現在.汝非今有不。」世尊.有是問者.我當答言.「我曾存於過去世.我非不已有也。我將存於未來世.我非不當有也。我正存於現在.我非不今有也。」世尊.於如是問者.我當作是答。』
五〇
[0029b29] 『象首.又若問汝.「汝曾存於過去我得時.唯汝之此我得為實.而未來〔我得〕為虛.現在〔我得〕亦虛耶。復次.汝將存於未來我得時.唯汝之此我得為實.而過去〔我得〕為虛.現在〔我得〕亦虛耶。復次.汝正存於現在我得時.唯汝之此我得為實.而過去〔我得〕為虛.未來〔我得〕亦虛耶。」象首.有是問者.汝云何答。』『世尊.若問我言.「汝曾存於過去我得時.如是乃至.汝正存於現在我得時.唯汝之此我得為實.而過去者為虛.未來者亦虛耶。」世尊.有是問者.我當答言.「我曾存於過去我得時.唯我之此我得為實.而未來者為虛.現在者亦虛也。復次.我將存於未來我得時.唯我之此我得為實.而過去者為虛.現在者亦虛也。復次.我正存於現在我得時.唯我之此我得為實.而過去者為虛.未來者亦虛也。」於如是問者.我當作是答。』
五一
[0030a04] 『象首.此亦如是。粗我得存時.決不名為意所成我得.亦不名為無形我得。唯名為粗我得也。象首.意所成我得存時.乃至象首.無形我得存時.決不名為粗我得.亦不名為意所成我得。唯名為無形我得也。
五二
[0030a06] 象首.譬如由牛有乳.乳變為酪.酪為生酥.生酥為熟酥.熟酥為醍醐。當有乳時.唯名為乳.決不名酪.不名生酥.不名熟酥.不名醍醐。當有酪時.乃至有生酥時.乃至有醍醐時.唯名醍醐.決不名乳.亦不名酪.不名生酥.不名熟酥。
五三
[0030a08] 象首.此亦如是。粗我得存時.乃至象首.意所成我得存時.乃至象首.無形我得存時.決不名為粗我得.亦不名為意所成我得.唯名為無形我得也。象首.凡此等等.為世間共相.世間言語.世間名稱.世間記述法.如來用之.正當者也。』
五四
[0030a11] 世尊如是說已.布吒婆樓普行外道曰.『偉哉世尊.大哉世尊。猶如使倒者得起.閉者得開.迷途者示之以道.冥室燃燈.有目得視.世尊以無數方便.說示教法.亦復如是。世尊.我今歸依佛陀.歸依教法.歸依僧眾。唯願世尊.聽攝受我.自今已後.盡壽歸依.為優婆塞。』
五五
[0030a13] 象首舍利弗.白世尊言.『偉哉世尊.大哉世尊。猶如使倒者得起.閉者得開.迷途者示之以道.冥室燃燈.有目得視.世尊以無數方便.說示教法.亦復如是。世尊.我今歸依佛陀.歸依教法.歸依僧眾。唯願世尊許我等於世尊所.得出家受進具。』
五六
[0030a15] 於是象首舍利弗.於世尊所.出家受進具。受進具後.尊者象首舍利弗.即住獨處.成不放逸.慇懃專念.精勤止住.為良家子出家所求最上梵行之究竟道.彼為時未久.即於現在.自身實證達住.自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尊者象首舍利弗.成阿羅漢。
須婆經第十
第一誦品
一
[0030a26] 如是我聞。世尊般涅槃未久.時長老阿難.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有堵提氏子須婆儒童.以事居舍衛城。
二
[0030a27] 時堵提氏子須婆儒童.告一儒童言.『儒童.汝可往詣沙門阿難所。持我之聲.敬問沙門阿難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安住。可如是言.「堵提氏子須婆儒童.敬問尊者阿難.少惱少病.起居輕利.氣力安住。」又如是言.「尊者阿難唯願哀愍屈臨堵提氏子須婆儒童舍.斯為幸甚。」』
三
[0030a29] 彼儒童應堵提子須婆儒童曰「唯然.」即往詣長老阿難所。至已.禮敬問訊長老阿難.道親善詞.於一面坐。彼儒童坐一面已.以如是言.白長老阿難曰.『堵提氏子須婆儒童。敬問尊者阿難.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安住。為如是言.「尊者阿難.唯願哀愍.屈臨堵提氏子須婆儒童舍.斯為幸甚。」』
四
[0030a32] 如是言已.長老阿難.語彼儒童言.『儒童.我今甫服藥.為時不宜。但看明日機會適宜.將可往也。』時彼儒童.即從座起.還至堵提氏子須婆儒童所。至已.以如是言.報堵提氏子須婆儒童曰.『我以卿語.告尊者阿難言.「堵提氏子須婆儒童.敬問尊者阿難.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安住。為如是言.「尊者阿難.唯願哀愍.屈臨堵提氏子須婆儒童舍.為幸甚也。」」如是言已.沙門阿難.即語我曰.「儒童.我今甫服藥.為時不宜.但看明日.機會適宜.將可往也。」彼尊者阿難.已如是準備.或當明日.適時而來。』
五
[0030b06] 時長老阿難.過是夜已.即於午前.整理衣服.攜制多迦比丘.為隨行沙門.往堵提氏子須婆儒童舍.至已.就座而坐。時堵提氏子須婆儒童.至長老阿難前.禮敬問訊長老阿難.道親善詞.於一面坐。堵提氏子須婆儒童.坐於一面.向長老阿難.為如是言.『尊者阿難.於彼尊者瞿曇承侍近住.給事殊久。尊者阿難.當知尊者瞿曇之所稱讚.又為勸導.使人入住如是諸法。阿難.彼尊者瞿曇稱讚諸法.為何者耶。又勸導眾人使之入住於何處耶。』
六
[0030b10] 『儒童.彼世尊稱讚三蘊。又勸導眾人.使人住此處。云何為三。曰聖戒蘊曰聖定蘊.曰聖慧蘊。儒童.此等三蘊.為彼世尊之所稱讚.又勸導眾人.使人住其處。』『復次阿難。彼尊者瞿曇之所稱讚.又為勸導使人入住之聖戒蘊.為何者耶。』
七至二九
[0030b12] 『儒童.今者如來出現於世.如是如是。乃至儒童.比丘如是具足戒行〔參照沙門果經四〇至六三〕。
三〇
[0030b13] 儒童.是謂彼世尊之所稱讚.又為勸導使人入住之聖戒蘊。然於此中.更有須成辦者。』
[0030b14] 『希有也.阿難。未曾有也.阿難。阿難.所謂聖戒蘊者已圓滿.非不圓滿也。阿難.我於佛教之外沙門婆羅門中.未見有如是圓滿之聖戒蘊。阿難.佛教之外沙門婆羅門.設於己中.見如是圓滿之聖戒蘊者.彼等唯此以為滿足.自念「唯此已足.唯此可達沙門所期。此外我等無有更須成辦者。」而尊者阿難言.「然於此中.更有須成辦者。」』
第二誦品
一至一二
[0030b19] 『復次阿難。彼尊者瞿曇所稱讚.又為勸導使人入住之聖定蘊.為何者耶。』『儒童.云何比丘守護諸根之門。如是如是.乃至全身到處.離生喜樂.無不普洽〔參照同經六四至七六〕。
一三
[0030b20] 儒童.比丘已度諸欲.離不善法.由離生喜樂.有尋有伺.具住初禪。此之初禪.以離生喜樂而潤其身.周遍潤漬.亦復充滿.彼之全身.離生喜樂無不普洽。於彼定中.亦有此也。
一四至一五
[0030b22] 儒童.復有比丘.息滅尋伺.乃至〔全身到處〕定生喜樂.無不普洽〔參照同經七七至七八〕。如是乃至於彼定中.亦有此也。
一六至一八
[0030b23] 儒童.復有比丘.離喜住捨.乃至捨念清淨.如是如是.〔全身到處〕無喜之樂.乃至以純淨心.周洽普遍〔參照同經七九至八二〕。如是乃至於彼定中.亦有此也。
一九
[0030b25] 儒童.是謂為彼世尊之所稱讚.又為勸導使人入住之聖定蘊。然於此中.更有須成辦者。』『希有也.阿難。未曾有也.阿難。阿難.所謂聖定蘊者.已圓滿.非不圓滿也。阿難.我於佛教之外沙門婆羅門中.未見有如是圓滿之聖定蘊。阿難.佛教之外沙門婆羅門.設於已中.見如是圓滿之聖定蘊者.彼等唯此為滿足.自念「唯此已足.唯此可達沙門所期.此外我等無有更須成辦者。」而尊者阿難言.「然於此中.更有須成辦者。」
二〇至二一
[0030b29] 復次阿難。彼尊者瞿曇所稱讚.又為勸導.使人入住之聖慧蘊.為何者耶。』『如是心寂靜純淨.如是如是.乃至〔又我之識.依存於此〕與此關聯〔參照同經八三至八四〕。
二二
[0030b31] 儒童.比丘如是.得心寂靜純淨.純潔無穢.無隨煩惱.柔軟堪忍.堅住不動時.因知見故.於一切心.引發引導.彼便知是事.「此身是色.四大所造.母父所生.飯粥積集.以無常、消耗、磨滅、破壞、壞滅為本性.而我之識.依存於此.與此聯關。」於彼慧中.亦有此也。
二三至二四
[0031a01] 彼如是心寂靜純淨.如是乃至〔具足一切大肢、小肢、及與〕異根〔參照同經八五至八六〕。於彼慧中.亦有此也。
二五至三五
[0031a03] 彼如是心寂純靜淨.如是乃至證知「生已盡.乃至無復來此生」〔參照同經八七至九八〕。
三六
[0031a04] 儒童.比丘如是.心寂靜純淨.純潔無穢.無隨煩惱、柔軟堪忍.堅住不動時.因漏盡智.於一切心.引發引導.彼便如實知「此是苦.」「此是苦集.」「此是苦滅.」「此是趣苦滅道.」如實知「此是漏.」「此是漏集.」「此是漏滅.」「此是趣漏滅道。」如是知、如是見時.彼心自欲漏解脫.有漏解脫.無明漏解脫.得解脫時.生解脫智。證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無復來此生。」於彼慧中.亦有此也。
三七
[0031a07] 儒童.是謂為彼世尊之所稱讚.又為勸導使人入住之聖慧蘊。唯於此中.無復須成辦者。』『希有也.阿難。未曾有也.阿難。復次阿難.所謂聖慧蘊者已圓滿.非不圓滿也。復次阿難.我於佛教之外沙門婆羅門中.未見有如是圓滿之聖慧蘊。可謂於此中.無復須成辦者。殊勝也.阿難。殊勝也.阿難。猶如使倒者得起.隱者得現.示道於迷.闇中來燈.有目得視.尊者阿難.正復如是.以種種方便.開示正法。阿難.我今歸依世尊瞿曇.又歸依法.又歸依僧。尊者阿難.唯願知我.自今已後.盡壽歸依為優婆塞』云。
堅固經第十一
一
[0031a17]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那爛陀城婆婆利菴羅園中。爾時居士堅固.詣世尊所.禮敬世尊.於一面坐。時居士堅固.白世尊言.『世尊.此那爛陀城.殷盛豐樂.人民熾盛.城中之人.敬信世尊。善哉世尊.唯願世尊勑一比丘.以上人法.為現神通神變.則那爛陀城人.當益敬信世尊。』為是言時.世尊告居士堅固曰.『堅固.我實不教比丘等以如是法.謂「汝比丘等可為白衣在俗者.以上人法.現神通神變。」』
二
[0031a20] 居士堅固.又復白世尊言.『世尊.我非意欲擾惱世尊.但猶一再白此事。世尊.此那爛陀城.殷盛豐樂.人民熾盛.城中之人.敬信世尊。善哉世尊.唯願世尊.勑一比丘.以上人法.為現神通神變.則那爛陀城人.當益敬信世尊。』世尊復告居士堅固曰.『堅固.我實不教比丘等以如是法.謂「汝比丘等.可為白衣在俗者.以上人法.現神通神變。」』
三
[0031a24] 居士堅固.三復白世尊言.『世尊.我非意欲惱擾世尊.但猶一再白此事。世尊.此那爛陀城殷盛豐樂.人民熾盛.城中之人.敬信世尊。善哉世尊.唯願世尊.勑一比丘.以上人法.為現神通神變.則那爛陀城人.當益敬信世尊。』『堅固.我自識知體現而教說者.為三種神變。云何三種。曰神通神變.觀察他心神變.及教誡神變是也。
四
[0031a27] 堅固.云何.為神通神變。堅固.今有一比丘.現無量神通。能以一身.現作多身.能以一身.還作一身.若顯若隱.牆、壁、山嶽.通過無礙.如處空虛.出沒大地.如在水中.涉水不沈.如履地上.於空虛中趺坐駛行.如鳥附翼.夫謂日月.有大神力.與大威德.手能捫之.能以現身.立至梵天。或為得信歸依者見.彼一比丘能現無量神通.而以一身.現作多身.而以多身.還作一身.若顯若隱.牆、壁、山嶽.通過無礙.如處空虛.出沒大地.如在水中.涉水不沈.如履地上.於空虛中.趺坐駛行.如鳥附翼.夫謂日月.有大神力.與大威德手能捫之.能以現身.立至梵天。
五
[0031a32] 彼得信歸依者.以其所見.語未信未歸依者言.「友.奇特哉.友.希有哉.沙門之大神通大威德也。我見一比丘.能現無量神通.而以一身.現作多身.如是乃至.能以現身.立至梵天。」彼未信未歸依者.將如是答彼得信歸依者言.「友.實有明呪.曰達馱梨。彼比丘者.以此明咒.現無量神通蓋能一身.現作多身.如是乃至能以現身.立至梵天也。」堅固.汝意云何.彼未信未歸依者.於彼得信歸依者.將為如是言不耶。』『世尊.將為如是言。』『堅固.是故我於神通神變.作過患觀.厭惡慚愧而避之也。
六
[0031b05] 復次堅固云何為觀察他心神變。堅固今有一比丘.能觀諸有情.及他人之心.觀察心所.觀察尋伺.言「汝意如此.汝意如斯.汝心如是。」或為得信歸依者見.彼一比丘.能觀諸有情.及他人之心.觀察心所.觀察尋伺.言「汝意如此.汝意如斯.汝心如是」
七
[0031b07] 彼得信歸依者.以其所見.語未信未歸依者言.「友奇特哉.友.希有哉沙門之大神通大威德也。我見一比丘.能觀諸有情.及他人之心.觀察心所.觀察尋伺.言「汝意如是.汝意如是汝心如是。」」彼未信未歸依者.將如是答彼得信歸依者言.「友.有明咒曰摩尼柯。彼比丘者.以此明咒.觀諸有情.及他人心.觀察心所.乃至言「汝意如是.汝意如是.汝心如是。」」堅固.汝意云何。彼未信未歸依者於彼得信歸依者.將為是言不耶。』『世尊.將為如是言.』『堅固.是故我於觀察他心神變.作過患觀.厭惡慚愧.而避之也。
八
[0031b12] 復次.云何為教誡神變。堅固.今有一比丘.為如是教誡.「汝等當如是尋思.勿如是尋思當如是作意.勿如是作意.當捨離此.達彼而住。」堅固.此實名為教誡神變也。
[0031b14] 復次堅固.今者如來.出現於世.〔如來〕是應供、等正覺、如是云云.〔參照沙門果經四〇至七四。〕
[0031b15] 捨此五蓋.觀自身者.便生歡喜.歡喜者生喜.懷喜者身安穩.身安穩便覺樂.樂則心入三昧。彼離諸欲.離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住初禪。彼已離生喜樂.潤漬其身.周遍盈溢.且復充滿.全身到處.無不普洽.離生喜樂〔參照同經七五〕。
四五
[0031b17] 堅固譬如熟巧浴僕.或其弟子.於盥浴器而撒洗粉.以水漬調.洗粉受潤.因潤散碎.內外俱潤.以至周遍.無不廣普。如是堅固.離生喜樂.潤漬其身.周遍盈溢.且復充滿.全身到處.無不洽普.離生喜樂。堅固.此實名為教誡神變也〔參照同經七六〕。
四六至四九
五〇至五一
[0031b20] 如是如是.入第四禪。乃至堅固.此實名為教誡神變也〔參照同經八一至八二〕。
[0031b21] 如是心寂靜純淨.無有煩惱.離隨煩惱.柔然將動.而恆安住於不動相中.爾時比丘.以心傾注於智見。如是如是.乃至堅固.此即名為教誡神變也〔參照同經八三〕。
五三至六六
[0031b22] 如是如是.證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無復來此生。」堅固.此即名為教誡神變也〔參照同經八四至九八〕。
六七
[0031b23] 堅固.此三種神變.我自識知.體現而教說者。堅固.昔於比丘教眾之中.一比丘心起如是念.「此等四大種.地水火風.於何處滅盡耶。」堅固.時彼比丘.統攝一心.而入於定.如趣天道.其路現前。
六八
[0031b25] 堅固.爾時比丘.往彼四大王眾天所.問四大王眾天言.「卿等.此等四大種.地水火風.於何處滅盡。」堅固.如是問時.四大王眾天.答比丘言.「比丘.此等四大地水火風.於何處滅盡.吾等實不知之比丘.遠勝吾等者.有四大王。彼等當知.此等四大種.地水火風.於何處滅盡。」
六九
[0031b28] 堅固.爾時比丘.往彼四大王所.問四大王言.「卿等.此等四大種.地水火風.於何處滅盡。」堅固如是問時四大王答比丘言.「比丘.此等四大.地水火風.於何處滅盡.吾等實不知之。比丘有天遠勝吾等.名曰三十三天。彼等當知此等四大種.地水火風.於何處滅盡。」
七〇
[0031b30] 堅固.爾時比丘.往三十三天所.問三十三天言.「卿等.此等四大種.地水火風.於何處滅盡。」堅固.如是問時.三十三天.答比丘言.「比丘此等四大種.地水火風.於何處滅盡.吾等實不知之。比丘遠勝吾等者.有天主帝釋.名曰沙迦。此等四大種.地水火風.於何處滅盡.彼當知之。」
七一
[0032a01] 堅固.爾時比丘.往帝釋天所.〔如是乃至〕「如是比丘.有天遠勝我.名曰夜摩。〔如是乃至.〕彼當知之。」
七二
[0032a02] 堅固.爾時比丘.往夜摩天所。〔如是乃至.〕「如是比丘.有天子遠勝吾等.名曰須夜摩。〔如是乃至.〕彼當知之。」
七三
[0032a03] 堅固.爾時比丘.往須摩天子所.〔如是乃至.〕「如是比丘.有天遠勝我.名曰覩史多。〔如是乃至.〕彼當知之。」
七四
[0032a04] 堅固.爾時比丘.往覩史多天所.〔如是乃至.〕「如是比丘.有天子遠勝吾等.名曰覩史多天子〔如是乃至.〕彼當知之。」
七五
[0032a06] 堅固.爾時比丘.往覩史多天子所.〔如是乃至.〕「如是比丘.有天遠勝我名曰樂變化天。〔如是乃至.〕彼當知之。」
七六
[0032a07] 堅固.爾時比丘.往樂變化天所.〔如是乃至.〕「如是比丘有天子遠勝吾等.名曰妙化天子。〔如是乃至.〕彼當知之。」
七七
[0032a08] 堅固.爾時比丘.往妙化天子所.〔如是乃至〕「如是比丘有天遠勝我.名曰他化自在天。〔如是乃至.〕彼當知之。」
七八
[0032a09] 堅固.爾時比丘.往他化自在天所.〔如是乃至.〕「如是比丘有天子遠勝吾等。名曰自在天子。〔如是乃至.〕彼當知之。」
七九
[0032a10] 堅固.爾時比丘.往自在天子所。〔如是乃至.〕「如是比丘.有天遠勝我。名曰梵眾天。〔如是乃至.〕彼當知之。」
八〇
[0032a11] 堅固.時彼比丘.統攝一心而入於定.如趣天道.其路現前。堅固.爾時比丘.往梵眾天所.問梵眾天言.「卿等此等四大種.地水火風.於何處滅盡。」堅固.如是問時.梵眾天答比丘言.「比丘.此等四大種.地水火風於何處滅盡.吾等實不知之.比丘.有梵天大梵天。勝者、無能勝者、一切見者、支配者、自在者、作者、化作者、優越者、創造者、主宰者、已生未生者之父.彼遠勝吾等.此等四大種.地水火風.於何處滅盡.彼當知之。」「卿等.彼大梵天.今在何所。」「比丘.梵天何在何由〔住〕於何方.吾等實不知之。比丘.但現兆相.生光明.顯光耀.則梵天出現。生光明顯光耀.即梵天出現之前相也。」
八一
[0032a17] 堅固.時彼大梵天.尋即出現。堅固.時彼比丘.往大梵天所.問梵天言.「卿.此等四大種.地水火風.於何處滅盡。」堅固.如是問時.彼大梵天答比丘言.「比丘.我為梵天、大梵天、勝者、無能勝者、一切見者、支配者、自在者、作者、化作者、優越者、創造者、主宰者、已生未生者之父也。」
八二
[0032a20] 堅固.比丘又復問梵天言.「卿.我非問卿.「卿為梵天、大梵天、勝者、無能勝者、一切見者、支配者、自在者、作者、化作者、優勝者、創造者、主宰者、已生未生者之父。」卿.我為問卿.「此等四大種.地水火風.於何處滅盡。」」堅固.彼大梵天.復答比丘言.「比丘.我為梵天、大梵天、勝者、無能勝者、一切見者、支配者、自在者、作者、化作者、優越者、創造者、主宰者、已生未生者之父。」
八三
[0032a23] 堅固.比丘三復問彼大梵天言.「卿.我非問卿.「卿為梵天、大梵天、勝者、無能勝者、一切見者、支配者、自在者、作者、化作者、優越者、創造者、主宰者、已生未生者之父。」卿.我為問卿.「此等四大種.地水火風.於何處滅盡。」」堅固.時大梵天執比丘臂退於一隅.語比丘言.「比丘.於此世界中.梵眾天皆謂「不論任何物.梵天無不見.不論任何物.梵天無不知.不論任何物.梵天無不驗.」以是之故.於彼等前.我未說也。比丘.此等四大種.地水火風.於何處滅盡.我實不知。比丘.於此世界.捨彼世尊.而向餘者.索解此問.是汝之苦.亦汝之失。比丘.汝可往詣.彼世尊所.質此疑問.如世尊說.善受持之。」
八四
[0032a29] 堅固.時彼比丘.譬如壯士.屈臂乍伸.伸臂乍屈頃.於梵天界.〔倏忽〕隱身.現於我前。堅固.時比丘.禮敬我.一面坐。堅固.彼比丘白我言.「世尊.此等四大種.地水火風.於何處滅盡。」
八五
[0032a31] 堅固.我於如是問.答彼比丘言.「比丘.昔有航海者.攜鳥尋陸地.乘船航海洋.不見陸地時.由船放彼鳥.飛東南西北.既翔於上方.復翱於四維。彼若見陸地.飛去固確實.若不見陸地.彼還歸船來。比丘.汝亦如是.乃至上往梵天質疑索解.竟不成就.還來我前。比丘.汝今不應如是問.「世尊.此等四大種.地水火風.於何處滅盡.」比丘.應如是問.
「於何不堅牢 水與地火風 並長短粗細 淨以及不淨 於何名與色 永滅令無餘」
[0032b04] 今答如是。
「識無形無量 遍通一切處 於此水與地 火風不堅牢 長短與粗細 不淨淨亦然
於此名與色 永滅令無餘 由於識滅故 〔一切〕令永滅」」』
[0032b07] 佛陀如是說。〔爾時〕充滿喜悅居士堅固.聞〔佛〕所說.心生歡喜。
露遮經第十二
一
[0032b12]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遊行拘薩羅國.入娑羅婆提村。時露遮婆羅門.領有娑羅婆提村。〔其村〕人民熾盛.草木〔繁茂〕.水〔有利便.五〕穀豐饒.為王領地。拘薩羅國波斯匿王.即封此村與婆羅門.以為淨施。
二
[0032b14] 爾時露遮婆羅門.起如是惡見.謂『諸有沙門.或婆羅門.苟知善法.則其所證善法.不應為他人說。所以然者.人於他人.能何用為。此事猶如壞故縛已.更造新縛。我說斯是貪慾惡法。所以然者.人於他人.能何用為。』
三
[0032b16] 時露遮婆羅門.聞〔如是言〕.『自釋迦族出家釋子.沙門瞿曇.遊行拘薩羅國.與大比丘五百人俱.來娑羅婆提村。彼世尊瞿曇.名稱如是流聞天下.『此世尊者.是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陀、世尊也。』彼於此世界.天界、魔界、梵天界.於此大眾.諸天、世人、沙門、婆羅門.自覺自證.〔為他人〕說。彼所說法.初善中善.亦復終善.文義具足.說示梵行.完全清淨。如此應供.宜〔往〕覲見。』
四
[0032b20] 爾時露遮婆羅門.語剃頭師毗史迦言.『毗史迦.今持我聲.詣沙門瞿曇所.敬候沙門瞿曇.無病息災.氣力安住.可如是言.「瞿曇.露遮婆羅門.敬候世尊.無病息災.氣力安住。尊者瞿曇.受露遮婆羅門明日之饗.請與比丘眾.俱共受食。」』
五
[0032b22] 剃頭師毗史迦.報露遮婆羅門言.『宜也尊者。』即到世尊所.禮世尊.一面坐。剃頭師毗史迦.坐一面已.白世尊言.『世尊.露遮婆羅門.敬候世尊.無病息災.氣力安住.命如是言.「世尊.受露遮婆羅門明日之饗.請與比丘眾.俱共受食。」』爾時世尊.默然受請。
六
[0032b24] 時剃頭師毗史迦.知世尊許可.起座禮世尊.作右遶禮.至露遮婆羅門所.而告之曰.『尊者.我等以卿言白世尊.「世尊.露遮婆羅門.敬候世尊無病息災.氣力安住.命如是言.「世尊.受露遮婆羅門明日之饗.請與比丘眾.俱共受食。」」』
七
[0032b27] 露遮婆羅門.即於翌日.在己舍中.具辦甘美嚼食噉食.語剃頭師毘史迦言.『毘史迦.可詣沙門瞿曇所.以時白言.「瞿曇.時已到.食已辦。」』剃頭師毘史迦.報露遮婆羅門言.『宜也尊者。』即詣世尊所.禮世尊.一面立。剃頭師毘史迦以時白世尊言.『世尊.時已到.食已辦。』爾時世尊.清旦整下衣.攜上衣持鉢.與比丘眾俱.往娑羅婆提村。
八
[0032b30] 時剃頭師毘史迦隨侍世尊。白世尊言.『露遮婆羅門.起如是惡見.謂「諸有沙門或婆羅門.苟知善法.則其所證善法.不應為他人說。所以然者.人於他人.能何用為。此事猶如壞故縛已.更造新縛。我說斯是貪慾惡法。所以然者.人於他人.能何用為。」唯願世尊.除彼惡見。』『毘史迦.將如汝願.毘史迦.將如汝願。』
九
[0033a02] 爾時世尊.至露遮婆羅門舍.就座而坐。露遮婆羅門.以甘美嚼食噉食.手自斟酌.供養佛陀及比丘眾。世尊食訖.去鉢行澡水畢.時露遮婆羅門.取一小牀.於一面坐。世尊告露遮婆羅門曰.『露遮.汝起惡見言.「諸有沙門或婆羅門.苟知善法.則其所證善法.不應為他人說。所以然者.人於他人.能何用為。此事猶如壞故縛已.更造新縛。我說斯是貪慾惡法。所以然者.人於他人.能何用為。」汝實起如是惡見耶。』『實爾瞿曇。』
一〇
[0033a06] 『露遮.汝意云何。娑羅婆提村.汝所領有耶。』『實爾瞿曇。』『露遮.若有人言.「露遮婆羅門.領有娑羅婆提村.是村所產.唯獨露遮為應享有.勿給餘人.」則於依汝生活眾中.彼豈不為障害者耶。』『瞿曇.是障害者。』『露遮.為障害者.是於彼等齎與利益恩惠或不齎與耶。』『瞿曇.彼不齎以利益恩惠也。』『不齎以利益恩惠者.是於彼等起慈心耶.起害心耶。』『瞿曇.起害心也。』『起害心者.為邪見耶。抑正見耶。』『瞿曇.是邪見也。』『露遮.我說邪見〔之人〕.當墮地獄.或畜生道.唯此二道.必墮其一。
一一
[0033a11] 露遮.汝意云何。迦尸及拘薩羅國.為波斯匿王所領有耶。』『實爾瞿曇。』『露遮.若有人言.「波斯匿王.領有迦尸及拘薩羅國.迦尸及拘薩羅國之所產.唯波斯匿王為應享有.勿給餘人.」則於依波斯匿王、生活之汝身及餘眾人.彼豈不為障害者耶。』『瞿曇.是障害者。』『為障害者.是於彼等.齎與利益恩惠耶.抑不齎與耶。』『瞿曇.彼不齎以利益恩惠也。』『不齎以利益恩惠者.是於彼等起慈心耶.抑起害心耶。』『瞿曇.起害心也。』『起害心者.為邪見耶.抑正見耶。』『瞿曇.是邪見也。』『露遮.我說邪見〔之人.〕當墮地獄.或畜生道.唯此二道.必墮其一。』
一二
[0033a16] 『如是露遮.若有人言.「露遮婆羅門.領有娑羅婆提村.是村之所產.唯露遮為應享有.勿給餘人。」則於依汝生活眾中.彼為障害.為障害者.不齎以利益恩惠.不齎以利益恩惠者.是起害心.起害心者.為邪見也。
一三
[0033a18] 露遮.若有人如是言.「諸有沙門或婆羅門.苟知善法.則其所證善法.不應為他人說.所以然者.人於他人.能何用為.此事猶如壞故縛已.更造新縛.我說斯是貪慾惡法.所以然者.人於他人.能何用為.」是則於從如來所教之法與律.證預流果.證一來果.證不還果.證阿羅漢〔果.〕達最勝地之良家眾.〔又〕於積生天行.而生天界之眾人中.彼為障害.為障害者.不齎以利益恩惠.不齎以利益恩惠者.是起害心.起害心者.為邪見也。露遮.我說邪見〔之人〕.當墮地獄.或畜生道.唯此二道.必墮其一。
一四
[0033a23] 露遮.若有人如是言.「波斯匿王.領有迦尸及拘薩羅國.迦尸及拘薩羅之所產.唯波斯匿王為能享有.勿給餘人.」則於依波斯匿王生活之汝身及餘眾人.彼為障害.為障害者.不齎以利益恩惠.不齎以利益恩惠者.是起害心.起害心者.為邪見也。
一五
[0033a25] 露遮.若有人如是言.「諸有沙門或婆羅門.苟知善法.則其所證善法.不應為他人說.所以然者.人於他人.能何用為.此事猶如壞故縛已.更造新縛.我說斯是貪慾惡法.所以然者.人於他人.能何用為.」則於從如來所教之法與律.證預流果.證一來果.證不還果.證阿羅漢〔果.〕達最勝地之良家眾.〔又〕於積生天行.而生天界之眾人中.彼為障害.為障害者.不齎以利益恩惠.不齎以利益恩惠者.是起害心.起害心者.為邪見也。露遮.我說邪見〔之人〕.當墮地獄.或畜生道.唯此二道.必墮其一。
一六
[0033a31] 露遮.世有三師.應受責難.難如此師者.其所責難.合乎真實.無有罪也。云何為三〔師。〕露遮.茲有一師.出家修道.然所志望之沙門果.未得成就.而為諸弟子說法言.「此於汝等為有利益.此於汝等為有福樂。」諸弟子不聽彼〔言.〕不傾耳聽.不生菩提心.捨離師教而進〔己道。〕彼得如是受責難言.「尊者出家修道。然所志望之沙門果.未得成就.而為諸弟子說法言.「此於汝等為有利益.此於汝等為有福樂。」諸弟子不聽是〔言.〕不傾耳聽.不生菩提心.捨離師教而進〔己道。〕此事猶如.熱衷於欲逃逝之女.又如欲抱背面之女.我說斯是貪慾惡法。所以然者.人於他人.能何用為。」露遮.是為應受世人責難之第一師.而難此師者.其所責難.合乎真實.無有罪也。
一七
[0033b05] 露遮.復有一師.出家修道.然所志望之沙門果.未得成就.而為諸弟子說法言.「此於汝等為有利益.此於汝等為有福樂。」諸弟子聽彼〔之言.〕傾耳而聽.生菩提心.而離師教不進〔己道。〕彼得如是受責難言.「尊者出家修道.然所志望之沙門果.未得成就.而為諸弟子說法言.「此於汝等為有利益.此於汝等為有福樂。」諸弟子聽受是〔言.〕傾耳而聽.生菩提心.而離師教不進〔己道。〕此事猶如捨己之田.鋤他田草.我說斯是貪慾惡法。所以然者.人於他人.能何用為。」露遮.是為應受世人責難之第二師.而難此師者.其所責難.合乎真實.無有罪也。
一八
[0033b10] 露遮.復有一師.出家修道.得所志望之沙門果為諸弟子而說法言.「此於汝等為有利益.此於汝等為有福樂。」諸弟子不聽彼〔言.〕不傾耳聽.不生菩提心.捨離師教而進〔己道。〕彼得如是受責難言.「尊者出家修道.得所志望之沙門果.而為諸弟子說法言.「此於汝等為有利益.此於汝等為有福樂。」然諸弟子不聽是〔言.〕不傾耳聽.不生菩提心.捨離師教而進〔己道。〕此事猶如壞故縛已.更造新縛.我說斯是貪慾惡法。所以然者.人於他人.能何用為。」露遮.是為應受世人責難之第三師.而難此師者.其所責難.合乎真實.無有罪也。露遮.彼等為應受世人責難之三師.而難此三師者.其所責難.合乎真實.無有罪也。』
一九至五三
[0033b16] 露遮婆羅門.聞如是說已.白世尊言.『瞿曇.世有不可責難之師耶。』『露遮.世有不可責難之師也。』『瞿曇.世之不可責難之師.為云何〔師〕耶。』『露遮.今者如來.出現於世.〔如來〕是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陀、世尊也.如是云云〔參照沙門果經四〇至七四〕。
五四
[0033b19] 捨此五蓋.觀自己者.便生歡喜.歡喜者生喜.懷喜者身安穩.身安穩便覺樂.樂則心入三昧。彼離諸欲.離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住初禪。彼已離生喜樂.潤漬其身.周遍盈溢.且復充滿.全身到處.離生喜樂.無不普洽〔參照同經七五〕。
[0033b22] 露遮.譬如熟巧浴僕.或其弟子.〔如是乃至.〕全身到處.離生喜樂.無不普洽〔參照同經七六〕。露遮.凡為師者.弟子承其教.能達如是最勝之地.則此種師.為世之不可責難之師。而難此師者.其所責難.不合真實.為有罪也。
五六至六一
[0033b24] 露遮.復有比丘.滅除尋伺.內心靜安.心成專一.無尋無伺.定生喜樂.入第二禪.乃至入第三禪.乃至入第四禪〔參照同經七七至八二〕。露遮.凡為師者.弟子承其教.能達如是最勝之地.則此種師.為世之不可責難之師。而責難此師者.其所責難.不合真實.為有罪也。
六二
[0033b26] 如是心寂靜純淨.無有煩惱.離隨煩惱.柔然將動.而恒安住於不動相中.爾時比丘.以心傾注於智見。露遮.凡為師者.弟子承其教.能達如是最勝之地.則此種師.為世之不可責難之師。而難此師者.其所責難.不合真實.為有罪也。
[0033b29] 如是云云〔參照同經八四至九六。〕
七六至七七
[0033b29] 如是心寂靜純淨.無有煩惱.離隨煩惱.柔然將動.而恒安住於不動相中.爾時比丘.以心傾注於漏盡智。彼如實證知「此是苦.」乃至證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無復來此生」〔參照同經九七及九八。〕露遮.凡為師者.弟子承其教.能達如是最勝之地.則此種師.為世之不可責難之師。而難此師者.其所責難.不合真實.為有罪也。』
七八
[0034a01] 露遮婆羅門.聞如是說時.白世尊言.『瞿曇.猶如有人.見他人將墮入地獄.攫其頭髮.救而安之於地上.世尊瞿曇.亦復如是.見將墮入地獄中者.救而安之於地上。微妙哉瞿曇.微妙哉瞿曇。譬如使倒者得起.隱者得現.迷途者示之以道.冥室燃燈.有目得視.世尊瞿曇.亦復如是.以無數方便.說法示教。我〔今〕歸依世尊瞿曇.歸依法及比丘僧。世尊瞿曇.唯願攝受我.自今已後.盡壽歸依為優婆塞。』
三明經第十三
一
[0034a10]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欲於拘薩羅國人間遊化.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至拘薩羅之摩那沙迦多婆羅門村.止住是村之北.阿致羅筏底河邊之菴羅林。
二
[0034a11] 爾時摩那沙迦多村.住有名聞甚高而又富裕諸婆羅門。如商伽婆羅門.多梨車婆羅門.沸伽羅娑羅婆羅門.生漏婆羅門.忉提耶婆羅門等.及餘諸婆羅門.皆為名聞甚高而又富裕之人也。
三
[0034a13] 時有婆悉咤及跋羅陀皤闍二人.為休養故.遊步諸方.互共論議正道邪道。
四
[0034a14] 青年婆悉咤曰.『此為正道.此道真正。欲解脫者.行此正道.可入梵天.得與共住。此是沸伽羅娑羅婆羅門所說。』
五
[0034a15] 青年跋羅陀皤闍曰.『此為正道.此道真正。欲解脫者.行此正道.可入梵天.得與共住。此是多梨車婆羅門所說。』
六
[0034a16] 青年婆悉咤不能說服青年跋羅陀皤闍.而青年跋羅陀皤闍亦不能說服青年婆悉咤。
七
[0034a17] 時青年婆悉咤語青年跋羅陀皤闍曰.『跋羅陀皤闍.彼釋迦族.出家釋子.沙門瞿曇現住摩那沙迦多村北.阿致羅底河邊之菴羅林。世尊瞿曇.有美名稱.遍流於世.「彼世尊者.是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陀.世尊也。」跋羅陀皤闍.我等當詣沙門瞿曇所.共向瞿曇.問如是義。沙門瞿曇.有所言說.我等如言.當共奉持。』青年跋羅陀皤闍答青年婆悉咤曰.『唯然。』
八
[0034a21] 於是青年婆悉咤及跋羅陀皤闍.往世尊所。至世尊所.禮敬問訊.於一面坐。坐一面已.青年婆悉咤問世尊曰.『瞿曇.今者我等.遊步諸方.互共論議正道邪道。我言「此為正道.此道真正。欲解脫者.行此正道.可入梵天.得與共住。此是沸伽羅娑羅婆羅門所說。」而跋羅陀皤闍言.「此為正道.此道真正。欲解脫者.行此正道.可入梵天.得與共住。此是多梨車婆羅門所說。」瞿曇.於是互有論爭.互有異議.各持所說.莫衷一是。』
九
[0034a25] 『婆悉咤.汝今如是言.「此為正道.此道真正。欲解脫者.行此正道.可入梵天.得與共住。此是沸伽羅娑羅婆羅門所說。」而青年跋羅陀皤闍.作如是言.「此為正道.此道真正。欲解脫者.行此正道.可入梵天.得與共住。此是多梨車婆羅門所說。」婆悉咤.汝等論爭異議.各異所說.為何者耶。』
一〇
[0034a27] 『瞿曇.所說實為正道邪道也。瞿曇.設若諸婆羅門.〔例如〕阿陀利耶婆羅門.提提利耶婆羅門.瞻陀迦婆羅門.瞻陀筏婆羅門.沸羅服摩遮利耶婆羅門.說種種道.而此等求解脫之諸婆羅門.各行其道.能盡入梵天.得與共住不。瞿曇.猶如村城附近.有多種異道.皆向村城。瞿曇.諸婆羅門.〔例如〕阿陀利耶婆羅門.提提利耶婆羅門.瞻陀迦婆羅門.瞻陀筏婆羅門.沸羅服摩遮利耶婆羅門.實亦如是.說種種道.而此等求解脫者.各行其道.能盡入梵天.得與共住不。』
一一
[0034a32] 『婆悉咤.汝言「彼等能至梵天」耶。』『瞿曇.我言「彼等能至梵天。」』『婆悉咤.汝言「彼等能至梵天」耶。』『瞿曇.我言「彼等能至梵天。」』『婆悉咤.汝言「彼等能至梵天」耶。』『瞿曇.我言「彼等能至梵天。」』
一二
[0034b02] 『婆悉咤.通達三明之諸婆羅門中.亦有一婆羅門.得見梵天者不。』『不也瞿曇.無有見者。』『婆悉咤.通達三明之諸婆羅門中.亦有一師.得見梵天者不。』『不也瞿曇.無有見者。』『婆悉咤.通三明之諸婆羅門中.亦有師之師.得見梵天者不。』『不也瞿曇.無有見者。』『婆悉咤.通三明之諸婆羅門中.亦有七世先師.得見梵天者不。』『不也瞿曇.無有見者。』
一三
[0034b06] 『然則婆悉咤.通達三明之婆羅門中.有創作聖歌.傳持此之諸古仙。今諸三明婆羅門.不過〔隨古仙教.〕諷詠此等古仙所遺讚歌、歌詠、詩書.重誦其歌.重說其語而已。若斯古仙.如阿咤摩、婆摩、婆摩提婆、毘婆審咤、耶婆提伽、鴦耆羅、跋羅陀皤闍、婆悉咤、迦葉、婆咎.曾為如是言耶.「梵天在何處.從循何道.得詣梵天.向於何處.得至梵天.於如是問.我等知之.我等見之。」』『不也瞿曇.無有言者。』
一四
[0034b09] 『婆悉咤.如是三明婆羅門中.無一婆羅門見梵天者。三明婆羅門中.無有一師.見梵天者。三明婆羅門中.無一其師之師.見梵天者。三明婆羅門中.七世先師.無有見梵天者。三明婆羅門中.有創作聖歌.傳持此之諸古仙。今諸三明婆羅門.不過〔隨古仙教.〕諷詠此等古仙所遺讚歌、歌詠、詩書.重誦其歌.重說其語而已。若斯古仙.如阿咤摩、婆摩、婆摩提婆、毘婆審咤、耶摩提伽、鴦耆羅、跋羅陀皤闍、婆悉咤、迦葉、婆咎.不曾為如是言.『梵天在何處.從循何道.得詣梵天.向於何處.得至梵天.於如是問.我等知之.我等見之。』然彼諸三明婆羅門.為如是言『此實正道.此道真正.求解脫者.行此正道.可入梵天.得與共住.言雖如是.我等猶未知見.唯隨此種教言.而說得〔與梵天〕共住道耳。』婆悉咤.於汝意云何。諸三明婆羅門.設如是言.無意義不。』『誠然瞿曇。諸三明婆羅門.設如是言.無意義也。』
一五
[0034b17] 『婆悉咤.彼諸三明婆羅門.以不自知不自見之教.說〔與梵天〕能得共住之道.曰.『此實正道.此道真正.求解脫者.行此正道.可入梵天.得與共住.』無是理也。婆悉咤.猶如盲人.次第踵接.排成一列.其先者不能見.中者亦不能見.後者亦不能見。婆悉咤.諸三明婆羅門之言.有若盲人.如是踵列.其先者不見.中者亦不見.後者亦不見。此諸三明婆羅門之言.誠屬可笑.有名無實.空虛言也.虛妄言也。
一六
[0034b21] 婆悉咤.於意云何。諸三明婆羅門.覩見日月.諸餘之人.亦見日月。於日月出沒時.合掌禮敬.祈禱讚嘆.面向日月出沒處不。』『唯然瞿曇.諸三明婆羅門.覩見日月.諸餘之人.亦見日月。於日月出沒時.合掌禮敬.祈禱讚嘆.面向日月出沒處所。』
一七
[0034b23] 『婆悉咤.於意云何。諸三明婆羅門.覩見日月.諸餘之人.亦見日月。於日月出沒時.合掌禮敬.祈禱讚嘆.面向日月出沒處所。而謂「此為正道.此道真正。求解脫者.行此正道.可至日月.得與共住.」得作如是言不.教示應得與日月共住之道不。』『不也瞿曇.不得作如是說言。』
一八
[0034b26] 『婆悉咤.諸三明婆羅門.見彼日月.諸餘之人.亦見日月。於日月出沒時.合掌禮敬.祈禱讚嘆.面向日月出沒處所。於『此為正道.此道真正。求解脫者.行此正道.可至日月.得與共住。』彼等不能如是言.不能說與日月得共住道。復次諸三明婆羅門.何能得見梵天耶。復次諸三明婆羅門之師.無有得見梵天者。復次.諸三明婆羅門.其師之師.無有得見梵天者。復次諸三明婆羅門.七世先師.亦無得見梵天者。而諸三明婆羅門中.有創作聖歌.傳持此之諸古仙。今諸三明婆羅門.不過〔隨古仙教.〕諷詠此等古仙所遺讚歌、歌詠、詩書.重誦其歌.重說其語而已。若斯古仙.如阿咤摩、婆摩、婆摩提婆、毘婆審咤、耶摩提伽、鴦耆羅、跋羅陀皤闍、婆悉咤、迦葉、婆咎.不為如是言.『梵天在何處.從循何道.得詣梵天.向於何處.得至梵天.於如是問.我等知之我等見之。』然彼諸三明婆羅門.為如是言.『此實正道.此道真正.求解脫者.行此正道.可入梵天.得與共住.言雖如是.我等猶未知見.唯隨此種教言.而說得與梵天共住道耳。』婆悉咤.於汝意云何。諸三明婆羅門.設如是言.實為無意義不。』『誠然瞿曇。諸三明婆羅門.設如是言.無意義也。』『然也婆悉咤。彼諸三明婆羅門.以不自不知自見之教.說〔與梵天〕能得共住之道.曰.「此實正道.此道真正。求解脫者.行此正道.可入梵天.得與共住.」無是理也。
一九
[0035a05] 婆悉咤.設有人言.「我於此處絕麗美女.有所欲望。」餘人問彼.「噫.君.汝於此地絕麗美女.有所欲望。汝知彼女.屬何種姓.剎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羅耶。」彼聞是問.答曰「不知。」人又問彼.「噫.君.汝於此地絕麗美女.有所欲望。汝知美女之名姓耶.彼女身軀.長耶短耶.皮色黑耶.暗黑色耶.青白為顏耶.所居何村何鎮何市耶。」彼聞是問.答曰「不知。」人又問彼.「噫.君.汝所欲望者.汝不知之耶.亦不見之耶。」彼聞是問.答曰「唯然。」婆悉咤.於汝意云何。其人之言.設如是者.實為無意義不。』『唯然瞿曇。其人之言.設如是者.實無意義也。』
二〇
[0035a11] 『婆悉咤.諸三明婆羅門.實亦如是.無有得見梵天者。復次諸三明婆羅門之師.無有得見梵天者。復次諸三明婆羅門.其師之師.無有得見梵天者。復次諸三明婆羅門.七世先師.亦無得見梵天者。而諸三明婆羅門中.有創作聖歌.傳持此之諸古仙。今諸三明婆羅門.不過〔隨古仙教.〕諷詠此等諸仙所遺讚歌、歌詠、詩書.重誦其歌.重說其語而已。若斯古仙.如阿咤摩、婆摩、婆摩提婆、毘婆審咤、耶摩提伽、鴦耆羅、跋羅陀皤闍、婆悉咤、迦葉、婆咎.不曾為如是言.「梵天在何處.從循何道.得詣梵天.向於何處.得至梵天.於如是問.我等知之.我等見之。」然彼諸三明婆羅門.為如是言「此實正道.此道真正.求解脫者.行此正道.可入梵天.得與共住。言雖如是.我等猶未知見.唯隨此種教言.說與梵天共住道耳。」婆悉咤.於汝意云何。諸三明婆羅門.設如是言.實為無意義不。』『誠然瞿曇。諸三明婆羅門.設如是言.無意義也。』『然也婆悉咤.彼諸三明婆羅門.以不自知不自見之教.說〔與梵天〕能得共住之道.曰.『此為正道.此道真正求解脫者.行此正道.可入梵天.得與共住.』無是理也。
二一
[0035a20] 婆悉咤.今有一人.於四交衢道上.欲造一梯而登高樓。餘人問彼.「噫.君.汝造梯欲登高樓。此樓在何所.東南西北耶。知其高耶低耶.抑適中耶。」彼聞是問.答曰「不知。」人又問彼.「噫.君.汝自造梯.欲登高樓.而此〔高樓.〕不見不知耶。」彼聞是問.答曰「唯然.不見不知。」婆悉咤.於汝意云何。此人之言.設如是者.實為無意義不。』『唯然瞿曇。此人之言.設如是者.實無意義也。』
二二
[0035a24] 『婆悉咤.諸三明婆羅門.實亦如是.無有得見梵天者。復次諸三明婆羅門之師.無有得見梵天者。〔如是乃至〕諸三明婆羅門.設如是言.實為無意義不。』『誠然瞿曇。諸三明婆羅門.設如是言.無意義也。』
二三
[0035a26] 『婆悉咤.如是彼諸三明婆羅門.以不自知不自見之教.說〔與梵天〕能得共住之道〔云云.〕無是理也。
二四
[0035a28] 婆悉咤.譬如阿致羅筏底河.水漲平岸.鳥來得飲。時有一人.於河彼岸.將有所事.心有所望.欲渡此河而往彼方。立於此岸.喚彼岸言.「彼處之岸.其來此方。彼處之岸.其來此方。」婆悉咤.於汝意云何。縱令此人.喚望祈求.彼處之岸.寧來此方不。』『不也瞿曇.不來此也。』
二五
[0035a30] 『婆悉咤.諸三明婆羅門.亦復如是.捨其應修婆羅門之法.執修非婆羅門法.而唱是言.「我等喚因陀羅。我等喚蘇摩。我等喚婆留那。我等喚沙那。我等喚生主。我等喚梵天。我等喚摩醯提。我等喚夜摩。」婆悉咤.彼諸三明婆羅門.捨其應修婆羅法.執修非婆羅門法.而〔謂〕因呼喚、願求、希望、歡悅故.身滅死後.共住梵天.實無是理也。
二六
[0035b01] 婆悉咤.譬如阿致羅筏底河.水漲平岸.鳥來得飲。時有一人.於河彼岸.將有所事.心有所望.欲渡此河而往彼方。然而其人.在河此岸.臂為堅鏈.緊固反縛。婆悉咤.於汝意云何。其人猶能從河此岸.達彼岸不。』『不也瞿曇.不能達也。』
二七
[0035b04] 『復次婆悉咤.此等五欲.亦復如是.於聖戒中.稱為鈎鎖.又稱繫縛。云何為五。眾生所期.眼所見色.起欲、愛、著.感於愛著.而生愛樂。於耳所聞聲.如是如是.鼻所嗅香.如是如是.舌所嘗味.如是如是.身觸所觸.起欲、愛、著.感於愛著.而生愛樂。婆悉咤.此等五欲.於聖戒中.實稱鈎鎖.又稱繫縛。婆悉咤.諸三明婆羅門.實執著於此等五欲.為惑為囚.不見危險.其於是等.無自在智而自滿足。
二八
[0035b07] 婆悉咤.彼諸三明婆羅門.實捨其應修婆羅門法.執修非婆羅門法.執著五欲.為惑為囚.不見危險.其於是等.無自在智而自滿足.彼為愛欲之所繫縛。〔謂〕彼等身滅死後.得共住梵天.無是理也。
二九
[0035b09] 婆悉咤.譬如阿致羅筏底河.水漲平岸.鳥得來飲。時有一人.於河彼岸.將有所事.心有所望.欲渡此河而往彼方。其人在河此岸.襆被偃臥.蒙首蓋身。婆悉咤.於汝意云何。其人果能從河此岸.達彼岸不。』『不也瞿曇.不能達也。』
三〇
[0035b11] 『婆悉咤.此等五蓋.亦復如是.於聖戒中.曰障曰蓋.曰妨曰礙。云何為五。貪欲、瞋恚、睡眠、掉悔、及疑是也。婆悉咤.此等五蓋.於聖戒中.實可稱曰.障、蓋、妨、礙。婆悉咤.諸三明婆羅門.實捨應修婆羅門法.執修非婆羅門法.彼為五蓋.所障所蓋.所妨所礙。〔謂〕彼等身滅死後.得共住梵天.無是理也。
三一
[0035b14] 婆悉咤.於汝意云何。汝亦頗聞.可尊可敬年長之師諸婆羅門.其所說所傳者.為何如耶。梵天有愛著耶.無愛著耶。』『無愛著也.瞿曇。』『有怨心耶.無怨心耶。』『無怨心也.瞿曇。』『有瞋心耶.無瞋心耶。』『無瞋心也.瞿曇。』『有恨心耶.無恨心耶。』『無恨心也.瞿曇。』『得自在耶.不得自在耶。』『得自在也.瞿曇。』
三二
[0035b17] 『婆悉咤.於汝意云何。諸婆羅門有愛著耶.無愛著耶。』『有愛著也.瞿曇。』『有怨心耶.無怨心耶。』『有怨心也.瞿曇。』『有瞋心耶.無瞋心耶。』『有瞋心也.瞿曇。』『有恨心耶.無恨心耶。』『有恨心也.瞿曇。』『得自在耶.不得自在耶。』『不得自在也.瞿曇。』
三三
[0035b20] 『婆悉咤.如是諸三明婆羅門有愛著.梵天無愛著。諸三明婆羅門有愛著.而猶得與無愛著之梵天.共行住不。』『不也瞿曇.無是事也。』
三四
[0035b21] 『善哉婆悉咤.〔謂〕有愛著之彼諸三明婆羅門.身滅死後.得與無愛著之梵天共住.無是理也。
三五
[0035b22] 婆悉咤.實亦如是.諸三明婆羅門有怨心.梵天無怨心。乃至諸三明婆羅門有瞋心.梵天無瞋心。乃至諸三明婆羅門不得自在.梵天得自在。諸三明婆羅門.不得自在.而猶得與得自在之梵天.共行住不。』『不也瞿曇.無是事也。』
三六
[0035b25] 『善哉婆悉咤.〔謂〕不得自在之彼諸三明婆羅門.身滅死後.得與得自在之梵天共住.無是理也。婆悉咤.由是言之.諸三明婆羅門.以邪道為正道.步趨邪道則身沈.身沈遂身滅.履乾燥地.如渡河中。是故諸三明婆羅門.所有三明.等於沙漠.形同叢林.〔齎致〕不幸者也。』
三七
[0035b28] 婆悉咤.聞如是說.白世尊言.『瞿曇.我聞「沙門瞿曇.明識與梵天得共住之道。」』『婆悉咤.於汝意云何。摩那沙迦多村.距此近而不遠耶。』『唯然瞿曇.摩那沙迦多村.距此近而不遠。』『婆悉咤.於汝意云何。茲若有人.生於是村.長於是村.暫時離住其村之地.餘人問彼.赴村道徑。婆悉咤.彼生是村.長於是村.今聞人問.赴村道徑.有遲疑耶。』『不也瞿曇.無有遲疑。所以者何.生於是村.長於是村者.赴村道徑.能盡知故。』
三八
[0035b32] 『婆悉咤.正使生於是村.長於是村者.聞人問彼.赴村道徑.或有遲疑.而若如來.聞人問梵天界事.或達梵天界道.則無有遲疑。婆悉咤.我知梵天.知梵天界.又知達此之道.我之知此.一如達梵天界.生梵天界者。』
三九
[0036a02] 青年婆悉咤.聞如是說.白世尊言.『瞿曇.我聞「沙門瞿曇.明識與梵天得共住之道。」善哉.唯願世尊瞿曇.為我等故.開示與梵天得共住之道.於婆羅門而施拔濟。』『婆悉咤.然則諦聽當善憶念.將為汝說。』婆悉咤.報世尊言『唯然。』
四〇
[0036a04] 世尊言曰.『婆悉咤.今者如來.出現於世.〔如來〕是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也。如來於此世界.天界、魔界、梵天界.於此大眾.諸天、世人、沙門婆羅門.獨自證悟.而為說示。如來宣說教法.初善、中善、終亦善.文義具足.示教梵行.完全清淨.無與倫比〔參照沙門果經四〇〕。
四一
[0036a07] 若長者.若長者子.若生於餘地〔次低〕種姓者.聽受如來教法.彼等聽受已.信仰如來.得信仰故.作如是念.「障礙哉.塵道家居。自在哉.出家生活。專修梵行.完全清淨.耀如螺鈿.若處居家.殊非易易。今我寧可剃除鬚髮.著袈裟衣.離家出家」〔參照同經四一〕。
四二
[0036a10] 如是出家者.以波羅提木叉制禁.永住持戒.精勤正行.雖於小罪亦見怖畏.受持學處而自修學。身業語業.清淨具足.營淨生活.具足戒行.諸根之門.悉為守護.具足正念正智.自知滿足〔參照同經四二〕。
四三至七五
[0036a12] 婆悉咤.云何比丘具足戒行。今有比丘.捨殺離殺.如是如是.捨離五蓋.乃至樂則心入三昧。乃至離生喜樂.無不普洽。
七六
[0036a13] 彼以慈心.在於一方.遍滿而住。同向第二、第三、第四〔方處.〕遍滿而住。如是.在上下四側.一切方處.向具有一切世界.悉以廣大無邊.無怨無瞋之慈心.遍滿而住。
七七
[0036a14] 復次婆悉咤.譬如法螺名手.氣力強盛.其聲殊易響澈四方.婆悉咤.以成滿之慈行.以心解脫.實亦如是.於欲界業.無所餘剩。婆悉咤.此實得與梵天共住之道也。
七八
[0036a16] 婆悉咤.比丘住於悲心.如是如是。住於喜心.如是如是。住於捨心.遍滿一方。同向第二、第三、第四〔方處.遍滿而住。〕如是.在上下四側.一切方處.向具有一切世界悉以廣大無邊.無怨無瞋之捨心.遍滿而住。
七九
[0036a18] 婆悉咤.譬如法螺名手.氣力強盛.其聲殊易響澈四方.婆悉咤.以成滿之捨心.以解脫心.實亦如是.欲界所業.無所餘剩。此實得與梵天共住之道也。
八〇
[0036a19] 婆悉咤.於汝意云何。如是而住之比丘.有愛著耶.無愛著耶。』『無愛著也.瞿曇。』『有怨心耶.無怨心耶。』『無怨心也.瞿曇。』『有瞋心耶.無瞋心耶。』『無瞋心也.瞿曇。』『有恨心耶.無恨心耶。』『無恨心也.瞿曇。』『得自在耶.不得自在耶。』『得自在也.瞿曇。』
八一
[0036a22] 『婆悉咤.如是.比丘無愛著.梵天無愛著。無愛著之比丘得與無愛著之梵天.共行住耶。』『唯然世尊.〔得與梵天共行住也。〕』『善哉婆悉咤.當如是言.無愛著之比丘.身滅死後.得與無愛著之梵天共住.理所應爾。婆悉咤.如是比丘無怨心.梵天無怨心.乃至比丘無瞋心.梵天無瞋心.乃至比丘無恨心.梵天無恨心。比丘得自在.梵天亦得自在.得自在之比丘.得與得自在之梵天.共行住耶。』『唯然瞿曇.〔得與梵天共行住也。〕』『善哉婆悉咤.當如是言.得自在之比丘.身滅死後.得與得自在之梵天共住.理所應爾。』
八二
[0036a28] 青年婆悉咤與跋羅陀皤闍.聞是說已.白世尊言.『嗚呼瞿曇.是殊勝教也。嗚呼瞿曇.是殊勝教也。瞿曇.猶如使倒者得起.隱者得現.迷途者示之以道.冥室燃燈.有目得視.可敬瞿曇.亦復如是.以無數方便.說法示教。今者我等歸依尊者瞿曇.歸依法.歸依比丘僧。唯願世尊.攝受我等.自今已後.至盡壽命.歸依世尊.為優婆塞。』
大本經第十四
第一誦品
一
[0036b03]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花林窟。時眾多比丘.托鉢歸來.食後集坐花林圓堂.於前生事.而起論議.間有說言.『以前生如是如是故.是於前生如是如是。』
二
[0036b04] 世尊以清淨超人間天耳.聞諸比丘.作如是議。即從座起.來花林圓堂.就座而坐。坐已.謂諸比丘曰.『諸比丘.今集坐此.何所論議。互共何言.未終畢耶。』諸比丘等.聞如是問.白世尊言.『世尊.今者我等.托鉢歸來.食後集坐花林圓堂.於前生事.而起論議.間有說言.「以前生如是如是故.是於前生如是如是。」世尊.互共言畢.時世尊來。』
三
[0036b07] 『諸比丘.汝等欲聞前生法言耶。』『世尊.世尊講說前生法言.正是〔良〕時。善逝.正是〔良〕時。諸比丘等.聞世尊〔說.〕謹當受持。』『諸比丘.諦聽諦聽.應善憶念.我當說之。』諸比丘等.諾世尊言.『敬聽世尊。』
四
[0036b10] 世尊如是說言.『諸比丘.過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出現於世。諸比丘.過去三十一劫.尸棄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出現於世。諸比丘.彼三十一劫中.毗舍婆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出現於世。諸比丘.此賢劫中.拘樓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出現於世。諸比丘.此賢劫中.拘那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出現於世。諸比丘.此賢劫中.迦葉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出現於世。諸比丘.此賢劫中.今我阿羅漢、等正覺者、出現於世。
五
[0036b14] 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種姓為剎帝利.出現剎帝利族。諸比丘.尸棄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種姓為剎帝利.出現剎帝利族。諸比丘.毗舍婆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種姓為剎帝利.出現剎帝利族。諸比丘.拘樓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種姓為婆羅門.出現婆羅門族。諸比丘.拘那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種姓為婆羅門.出現婆羅門族。諸比丘.迦葉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種姓為婆羅門.出現婆羅門族。諸比丘.今我阿羅漢、等正覺者.種姓為剎帝利.出現剎帝利族。
六
[0036b18] 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姓拘利若。諸比丘.尸棄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姓拘利若。諸比丘.毗舍婆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姓拘利若。諸比丘.拘樓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姓迦葉。諸比丘.拘那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姓迦葉。諸比丘.迦葉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姓迦葉。諸比丘.今我阿羅漢、等正覺者.姓瞿曇。
七
[0036b21] 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壽量八萬歲。諸比丘.尸棄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壽量七萬歲。諸比丘.毗舍婆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壽量六萬歲。諸比丘.拘樓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壽量四萬歲。諸比丘.拘那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壽量三萬歲。諸比丘.迦葉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壽量二萬歲。諸比丘.今我壽量.短少而微.多亦不過百年之數.或稍較長。
八
[0036b25] 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於波波羅樹下.成最正覺。諸比丘.尸棄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於分陀利樹下.成最正覺。諸比丘.毘舍婆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於娑羅樹下.成最正覺。諸比丘.拘樓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於尸利沙樹下.成最正覺。諸比丘.拘那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於烏暫婆羅樹下.成最正覺。諸比丘.迦葉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於尼拘律陀樹下.成最正覺。諸比丘.今我阿羅漢.於鉢多樹下.成最正覺。
九
[0036b29] 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二弟子.一名騫荼.二名提舍.諸弟子中.最為賢者。諸比丘.尸棄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二弟子.一名阿毗浮.二名三婆婆.諸弟子中.最為賢者。諸比丘.毗舍婆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二弟子.一名扶遊.二名鬱多摩.諸弟子中.最為賢者。諸比丘.拘樓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二弟子.一名毗樓.二名薩尼.諸弟子中.最為賢者。諸比丘.拘那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二弟子.一名舒槃那.二名鬱多樓.諸弟子中最為賢者。諸比丘.迦葉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二弟子.一名提舍.二名婆羅婆.諸弟子中.最為賢者。諸比丘.今我二弟子.一名舍利弗.二名目犍連.諸弟子中.最為賢者。
一〇
[0037a03] 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三僧會。一會比丘六百八十萬人.二會比丘十萬人.三會比丘八萬人。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此三僧會.〔比丘〕皆得漏盡。諸比丘.尸棄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三僧會。一會比丘十萬人.二會比丘八萬人.三會比丘七萬人。諸比丘.尸棄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此三僧會.〔比丘〕皆得漏盡。諸比丘.毗舍婆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三僧會。一會八萬人.二會七萬人.三會六萬人。諸比丘.毗舍婆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此三僧會.〔比丘〕皆得漏盡。諸比丘.拘樓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一僧會.比丘四萬人。諸比丘.拘樓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此一僧會.〔比丘〕皆得漏盡。諸比丘.拘那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一僧會.比丘三萬人。諸比丘.拘那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此一僧會.〔比丘〕皆得漏盡。諸比丘.迦葉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一僧會.比丘二萬人。諸比丘.迦葉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此一僧會.〔比丘〕皆得漏盡。諸比丘.今我有一僧會.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諸比丘.我有此一僧會.〔比丘〕皆得漏盡。
一一
[0037a12] 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一比丘常隨弟子.名曰無憂.最為第一。諸比丘.尸棄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一比丘常隨弟子.名曰忍行.最為第一。諸比丘.毗舍婆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一比丘常隨弟子.名曰寂滅.最為第一。諸比丘.拘樓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一比丘常隨弟子.名曰善覺.最為第一。諸比丘.拘那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一比丘常隨弟子.名曰安和.最為第一。諸比丘.迦葉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一比丘常隨弟子.名曰善友.最為第一。諸比丘.今我有一比丘常隨弟子.名曰阿難.最為第一。
一二
[0037a17] 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其父為王.名曰槃頭。母為王妃.名槃頭婆提.生身母也。槃頭王都.名槃頭婆提。諸比丘.尸棄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其父為王.名曰明相。母為王妃.名曰光耀.生身母也。明相王都.名曰明相。諸比丘.毗舍婆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其父為王.名曰善燈。母為王妃.名曰稱戒.生身母也。善燈王都.名曰無喻。諸比丘.拘樓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父名祀得.是婆羅門。母名善枝.婆羅門女.生身母也。諸比丘.時有王在.名曰安和。安和王都.名曰安和。諸比丘.拘那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父名大德.是婆羅門。母名善勝.婆羅門女.生身母也。諸比丘.時有王在.名曰清淨。清淨王都.名曰清淨。諸比丘.迦葉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父名梵施.是婆羅門。母名財主.婆羅門女.生身母也。諸比丘.時有王在.名曰汲毗。汲毗王都.名波羅捺。諸比丘.今我父王.名曰淨飯。母為王妃.名大清淨妙妃.生身母也。我父王城.名迦毗羅。』世尊所說如是。善逝如是說已.即從座起.入於精舍。
一三
[0037a27] 世尊去未久.彼諸比丘.互起議言.『諸友.如來神通大力.不可思議.諸友.其大威力.未曾有也。蓋如來於過去佛.般涅槃、斷障害、斷道、畢輪〔迴.〕已拔一切苦者.憶其如是種姓.憶如是名.憶如是姓.憶如是壽量.憶如是二弟子.憶如是僧會.而為是言.「彼世尊.是如是生.彼世尊.是如是名.如是姓.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慧.如是修行.如是解脫。」諸友.於意云何。其為如來以善能知達法界.因善知達法界故.如來於過去佛.般涅槃、斷障害、斷道、畢輪〔迴.〕已拔一切苦者.憶其如是種姓.憶如是名.憶如是姓.憶如是壽量.憶如是二弟子.憶如是僧會.而為是言「彼世尊.是如是生.彼世尊.是如是名.如是姓.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慧.如是修行.如是解脫」耶。或因諸神.以此等意.語告如來.是故如來於過去佛.般涅槃、斷障害、斷道、畢輪〔迴.〕已拔一切苦者.憶其如是種姓.憶如是名.憶如是姓.憶如是壽量.憶如是二弟子.憶如是僧會.而為是言.「彼世尊.是如是生.彼世尊.是如是名.如是姓.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慧.如是修行.如是解脫」耶。』彼諸比丘.如是互共議言.未至終畢。
一四
[0037b04] 爾時世尊.夜靜處起.步入花林圓堂.就座而坐.坐已.謂諸比丘曰.『諸比丘.今集坐此.何所論議。互共何言.未終畢耶。』彼諸比丘.聞如是問.白世尊言.『世尊.世尊去未久.我等之間.互起議言.諸友.如來神通大力.不可思議.諸友.其大威力.未曾有也。蓋如來於過去佛.般涅槃、斷障害、斷道、畢輪〔迴.〕已拔一切苦者.憶其如是種姓.〔乃至〕而為是言.「彼世尊.如是如是.至如是解脫。」諸友.於意云何。其為如來以善能知達法界.因善知達法界故.如來於過去佛.般涅槃、斷障害、斷道、畢輪〔迴.〕已拔一切苦者.憶其如是種姓.〔乃至〕而為是言.「彼世尊.如是如是.至如是解脫」耶。或因諸神.以此等意.語告如來.故如來於過去佛.般涅槃、斷障害、斷道、畢輪〔迴.〕已拔一切苦者.憶其如是種姓.〔乃至〕而為是言.「彼世尊.如是如是.至如是解脫」耶。世尊.如是互共議言未畢.時世尊來。』
一五
[0037b11] 『諸比丘.如來善能知達法界.因善知達法界故.如來於過去佛.般涅槃、斷障害、斷道、畢輪〔迴.〕已拔一切苦者.憶其如是種姓.憶如是名.憶如是姓.憶如是壽量.憶如是二弟子.憶如是僧會.而為是言.「彼世尊.是如是生.彼世尊.是如是名.如是姓.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慧.如是修行.如是解脫.」又因諸神.以此等意.語告如來.故如來於過去佛.般涅槃、斷障害、斷道、畢輪〔迴.〕已拔一切苦者.憶其如是種姓.憶如是名.憶如是姓.憶如是壽量.憶如是二弟子.憶如是僧會.而為是言.「彼世尊.是如是生.彼世尊.是如是名.如是姓.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慧.如是修行.如是解脫。」諸比丘.汝等復欲聞前生法言耶。』『世尊.今正是時。善逝.今正是時。世尊若復講說前生法言.諸比丘等.聞世尊〔說.〕謹當受持。』『諸比丘.諦聽諦聽.應善思念.我當說之。』諸比丘等.諾世尊言.『敬聽世尊。』
一六
[0037b19] 世尊如是說言.『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過去九十一劫.出現於世。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種姓為剎帝利.出現剎帝利族。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姓拘利若。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壽量八萬歲。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於波波羅樹下.成最正覺。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二弟子.一名騫荼.二名提舍.諸弟子中.最為賢者。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三僧會.一會比丘六百八十萬人.二會比丘十萬人.三會比丘八萬人。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此三僧會.〔比丘〕皆得漏盡。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一比丘常隨弟子.名曰無憂.最為第一。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其父為王.名曰槃頭。母為王妃.名槃頭婆提.生身母也。槃頭王都.名槃頭婆提。
一七
[0037b26] 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正念自覺.降入母胎。此為斯時常法也。諸比丘.此是常法。菩薩從兜率天.降入母胎時.天、魔、梵天界、沙門、婆羅門.天人之間.放大光明.遠勝諸天神威。於世間空處.徹下無礙.雖有大威神力.有大威力.日月光明.照耀不及黑暗幽冥之所.亦放大光明.遠勝諸天神威。生於其處眾生.因是光明.互相覩識.乃念「有餘眾生.實住斯處。」一萬世界.震撼、動搖、而復震動。放大光明.遠勝諸天神威.照現於世。此為斯時常法.
一七
[0037b30] 諸比丘.此是常法。菩薩入母胎.時有四天子.而為彼守護。於四方近衛.令「人與非人.不得傷菩薩.或傷菩薩母。」此為斯時之常法。
一八
[0037b32] 諸比丘.此是常法。菩薩入母胎.時菩薩母.原持五戒.離殺生、離偷盜、離愛慾、離妄言、離飲酒。此為斯時常法。
一九
[0038a01] 諸比丘.此是常法。菩薩入母胎.時菩薩母.心不耽著男子愛慾。復次菩薩母.心不為任何男子.所動所感污。此為斯時常法。
二〇
[0038a02] 諸比丘.此是常法。菩薩入母胎.時菩薩母.享受五欲樂.接受五欲樂.持以自娛。此為斯時常法。
二一
[0038a03] 諸比丘.此是常法。菩薩入母胎.時菩薩之母.不生何疾病.安樂無疲困。復次菩薩母.自觀菩薩胎.大小肢具足.諸根無一缺。譬如毗琉璃寶珠.清淨而優良.八面而工細.透明復輝煌.具足一切相。其中貫以綖.綖色青或黃.或赤、白、淡黃.遇有目之士.置掌而察觀.知「此琉璃珠.清淨而優良.八面而工細.透明復輝煌.具足一切相。其中貫有綖.綖色青或黃.或赤、白、淡黃。」諸比丘.菩薩入母胎.亦復有如是.時菩薩之母.不生何疾病.安樂無疲困。復次菩薩母.自觀菩薩胎.大小肢具足.諸根一無缺。此為斯時常法。
二二
[0038a08] 諸比丘.此是常法。菩薩誕生後.七日而母死.往生兜率天。此為斯時常法。
[0038a09] 諸比丘.此是常法。他女懷胎兒.或九月產子.或十月產子.母之產菩薩.月數有一定。母懷菩薩胎.十月始生產。此為斯時常法。
二四
[0038a10] 諸比丘.此是常法。他女產子.或坐或橫臥.唯母產菩薩.不坐亦不臥。菩薩母分娩.係立而生產。此為斯時常法.
二五
[0038a11] 諸比丘.此是常法。菩薩出母胎.諸神先接受.而後人接受。此為斯時常法。
二六
[0038a12] 諸比丘.此是常法。菩薩出母胎.不墮於地上.四天子受彼.立而前白言.「王妃可歡欣.生子為偉人。」此為斯時常法。
二七
[0038a13] 諸比丘.此是常法。菩薩出母胎.淨潔而誕生.不為水所污.不污於粘液.不污於血液.一切不淨物.皆不能染污.清淨而且潔。諸比丘.譬如摩尼珠.置迦尸繒上.珠不污此繒.繒亦不污珠。其所以然者.兩俱清淨故。諸比丘.菩薩出母胎.亦復有如是.淨潔而誕生.不為水所污.不污於粘液.不污於血液.一切不淨物.皆不能染污.清淨而且潔。此為斯時常法。
二八
[0038a16] 諸比丘.此是常法。菩薩出母胎.空中湧二泉.一溫一清冷.洗菩薩及母。此為斯時常法。
二九
[0038a17] 諸比丘.此是常法。菩薩出生時.立足即安穩.北向邁七步.白蓋覆蔭下.舉目而四矚.大聲發言曰.「世唯我第一.世唯我最老.世唯我最勝。此是最後生.不復有再生。」此為斯時常法。
三〇
[0038a19] 諸比丘.此是常法。菩薩出母胎.天、魔、梵天界、沙門、婆羅門.天人之間.放大光明.遠勝諸天神威。於世間空處.徹下無礙.雖有大威神力.有大威力.日月光明.照耀不及黑暗幽冥之所.亦放大光明.遠勝諸天神威。生於其處眾生.因是光明.互相覩識.乃念「有餘眾生.實住於斯處。」一萬世界.震撼、動搖、而復震動。放大光明.遠勝諸天神威.照現於世。此為斯時常法。
三一
[0038a22] 諸比丘.毗婆尸王子生時.眾白槃頭王言.「王今生子。王請觀之。」諸比丘.王觀王子已.召占相婆羅門.為如是言.「尊者.占相婆羅門.可觀王子相。」諸比丘.占相婆羅門.觀王子已.即白王言.「王.深可欣喜.生子英偉。御族之中、出此英子.幸哉大王.福哉大王。王之此子.具大人相.凡三十二。具此大人.當趣二道.無有他途。若其在家.當為王者.為奉法之轉輪聖王.平定四境.安維邦土.七寶具足。彼有七寶.即輪寶、象寶、馬寶、摩尼寶、女寶、居士寶、及第七將軍寶。勇健之敵.彼能降伏.子息眾多.數逾千人。不施刑鞭.不用刀劍.唯以正法.統領斯土.廣達海濱。若其出家.於此世間.當成去覆之阿羅漢、等正覺者。
三二
[0038a28] 大王.云何王子具三十二大人相。謂大人具此相者.當趣二道.無有他途。若其在家.當為王者.為奉法之轉輪聖王.平定四境.安維邦土.七寶具足。彼有七寶.即輪寶、象寶、馬寶、摩尼寶、女寶、居士寶、及第七將軍寶。勇健之敵.彼能降伏.子息眾多.數逾千人。不施刑鞭.不用刀劍.唯以正法.統領斯土.廣達海濱。若其出家.於此世間.當成去覆之阿羅漢、等正覺者。大王.此王子.足安平。大王.王子足安平.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足掌上.具千輻.有輪有轂.現車輪相.一切具足。王子足掌.具有千輻.有輪有轂.現車輪相.一切具足.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足跟廣長。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手足指長。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手足柔嫩。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手足指間有網縵。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足踝高.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脛如鹿。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直立垂手.雙掌可以捫膝。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具馬陰藏。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膚色如金。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皮膚柔軟.不受塵埃。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一一毛孔.一一毛生。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身毛上向.色如眼藥.其色紺青.右旋而生.形若耳輪。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手足平直.如同梵天。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七處平滿。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胸如師子。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肩窩充滿。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身體(廣長)如尼拘律陀樹.身長一尋.與手長等.手之長度.與身長等。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上身圓滿。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味覺敏銳。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頰如師子。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具四十齒。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齒俱等正。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齒密無間。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犬齒白淨.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具廣長舌。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口吐梵音.其聲猶如迦陵頻伽。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眼色紺青。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眉毛如牛。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眉間白毫柔如木棉。如是如是.是謂大人大人之相。大王.此王子.頂有肉髻。王子頂有肉髻.是謂大人大人之相。
三三
[0038b18] 大王.王子如是具三十二大人相。具此相者.當趣二道.無有他途。若其在家.當為王者.為奉法之轉輪聖王.〔如是乃至〕當成去覆之阿羅漢、等正覺者。」諸比丘.槃陀王即以新衣.衣占相婆羅門.飽饜所欲.
三四
[0038b21] 諸比丘.王給四乳母.為侍毗婆尸太子。一者司乳哺.二者司沐浴.三者司侍役.四者司抱持。諸比丘.日夜為太子.白蓋常張覆.以「障寒與署.勿受惡草毒.勿為塵所侵.勿為露所觸。」諸比丘.太子生於世.為眾所愛喜。諸比丘.猶青紅白蓮.眾人皆愛喜。諸比丘.太子亦如是.為眾所愛喜。眾人愛且喜.展轉抱於膝。
[0038b24] 諸比丘.太子生於世.聲音好而麗.其聲有如蜜.其聲令人喜。諸比丘.如彼雪山鳥.名迦陵頻伽.鳴聲好而麗.其聲有如蜜.其聲令人喜。諸比丘.太子亦如是.聲音好而麗.其聲有如蜜.其聲令人喜。
三六
[0038b25] 諸比丘.太子生於世.從業異熟果.因得現天眼。日夜能澈視.周遍一由旬。
三七
[0038b26] 諸比丘.太子生於世.視物目不瞬.如三十三天。諸比丘.『太子目不瞬.』故稱『毗婆尸。』諸比丘.王斷諸事務.坐於裁判〔廷.〕膝上坐太子.教之以義趣。諸比丘.爾時毗婆尸太子.坐於父之膝.能識別義趣.而入於正理。諸比丘.「太子識義趣.進入於正理.」故太子稱號.亦曰「毗婆尸。」亦曰「毗婆尸。」
三八
[0038b29] 諸比丘.王為太子故.建造三宮殿.一備雨期住.二為冬季居.三供夏間宿.歡樂備五欲。諸比丘.太子於雨期.居宮四閱月.女樂師侍奉.歡娛未出宮。』
第二誦品
一
[0038b32] 『諸比丘.太子於多年.數百年.數千年後.告勑御者.「御者.今可駕馬於吉祥車.詣遊園林.以觀地方。」諸比丘.御者諾曰.「唯然太子。」即便駕馬於吉祥車.白太子言.「吉祥乘具.馬已駕訖.裝束俱備.敬請乘坐.從心所欲。」諸比丘.太子乘吉祥車.即驅此車.詣遊園林。
二
[0039a02] 諸比丘.太子詣遊園林.見一老人.身曲如榱.腰傴不伸.拄杖顫步.苦失青春。問御者曰.「御者.此人為何。彼之毛髮.不似他人。彼之身體.不若他人。」「太子.彼稱老人。」「御者.何以稱老。」「太子.彼稱老者.生壽向盡。」「御者.吾亦當老.能免老不。」「太子.尊體與我.無分貴賤.老之於人.皆不能免。」「御者.今遊已足.可還宮矣。」諸比丘.御者諾曰.「唯然太子。」即便還宮。諸比丘.爾時太子.行入內宮.苦而不樂.敗興灰心。以「生為可恥。生於世者.當知有老。」
三
[0039a07] 諸比丘.槃頭王召御者.如是問言.「御者.太子出遊.亦歡樂耶。御者.太子出遊.心喜悅耶。」「大王.太子出遊.不歡不樂。大王.太子出遊.心不喜悅。」「御者.太子出遊.何所見耶。」「大王.太子詣遊園林.見一老人.身曲如榱.腰傴不伸.拄杖顫步.苦失青春。問於我曰.「御者.此人何為。彼之毛髮.不似他人。彼之身體.不若他人。」「太子.彼稱老人。」「御者.何以稱老。」「太子.彼稱老者.生壽向盡。」「御者.吾亦當老.能免老不。」「太子.尊體與我.無分貴賤.老之於人.皆不能免。」「御者.今遊已足.可還宮矣。」大王.我稱諾曰.「唯然太子。」即便還宮。大王.爾時太子.行入內宮.苦而不樂.敗興灰心。以「生為可恥。生於世者.當知有老.」」
四
[0039a13] 諸比丘.王如是思惟.「勿令太子.捨棄王位.勿令太子.離家出家。不得令彼占相婆羅門言.成為真實。」諸比丘.王為太子.更設方便.增集五欲.不使太子.捨棄王位.不使太子.離家出家.欲使占相婆羅門言.成為虛妄。諸比丘.太子為具備五欲之羣之所圍遶。
五
[0039a15] 諸比丘.太子於多年.數百年.數千年後.告勑御者.如是如是.即驅此車.詣遊園林。
六
[0039a16] 諸比丘.太子詣遊園林.見一病人.病苦甚劇.獨臥糞穢.賴人扶持.賴人導領.問御者曰.「御者.此人為何。其人之目.不似他人。其人之聲.不若他人。」「太子.是謂病人。」「御者.何謂病人.」「太子.謂病人者.難望痊愈。」「御者.吾亦當病.能免病不。」「太子.尊體與我.無分貴賤.病之於人.皆不能免。」「御者.今遊已足.可還宮矣。」諸比丘.御者諾曰.「唯然太子。」即便還宮。諸比丘.爾時太子.行入內宮.苦而不樂.敗興灰心。以「生為可恥。生於世者.當知有老.當知有病。」
七
[0039a20] 諸比丘.槃頭王召御者.如是問言.「御者.太子出遊.亦歡樂耶。御者.太子出遊.心喜悅耶。」「大王.太子出遊.不歡不樂。大王.太子出遊.心不喜悅。」「御者.太子出遊.何所見耶。」「大王.太子詣遊園林.見一病人。病苦甚劇.獨臥糞穢.賴人扶持.賴人導領。問於我曰.「御者.此人為何。其人之目.不似他人。其人之聲.不若他人。」〔如是乃至〕大王.我稱諾曰.「唯然太子。」即便還宮。大王.爾時太子.行入內宮.苦而不樂.敗興灰心。以「生為可恥。生於世者.當知有老.當知有病。」」
八
[0039a25] 諸比丘.王如是思惟.「勿令太子.捨棄王位。勿令太子.離家出家。不得令彼占相婆羅門言.成為真實。」諸比丘.王為太子.更設方便.增集五欲.不使太子.捨棄王位.不使太子.離家出家.欲使占相婆羅門言成為虛妄。諸比丘.太子為具備五欲之羣之所圍遶。
九
[0039a27] 諸比丘.太子於多年.數百年.數千年後.告勑御者.如是如是.即驅此車.詣遊園林。
一〇
[0039a28] 諸比丘.太子詣遊園林.見眾多之人.著雜色衣.集而造轝。問御者曰.「御者.云何多人.著雜色衣.集而造轝耶。」「太子.是謂死人。」「御者.可驅吾車.近彼死人。」諸比丘.御者諾曰.「唯然太子。」即便驅車.近彼死人。諸比丘.太子見死人已.問御者曰.「御者.何謂死人。」「謂死人者.父母親族皆不見彼.彼亦不見父母親族。」「御者.吾亦當死.不免死耶。王與王妃及餘親族.皆不見我.我亦不見王與王妃及餘親族耶。」「太子.尊體與我.無分貴賤.死之於人.皆不能免。王與王妃.及餘親族.不見太子.太子亦當不見王與王妃及餘親族。」「御者.今遊已足.可還宮矣。」諸比丘.御者諾曰.「唯然太子。」即便還宮。諸比丘.太子行入內宮.苦而不樂.敗興灰心。以「生為可恥。生於世者.當知有老.當知有病.當知有死。」
一一
[0039b03] 諸比丘.槃頭王召御者.如是問言.「御者.太子出遊.亦歡樂耶。〔乃至〕太子出遊.何所見耶。」「大王.太子詣遊園林.見眾多之人.著雜色衣.集而造轝。問於我曰.「御者.云何多人.著雜色衣.集而造轝耶。」〔乃至〕大王.我稱諾曰.「唯然太子。」即便還宮。大王.爾時太子.行入內宮.苦而不樂.敗興灰心。以「生為可恥。生於世者.當知有老.當知有病.當知有死。」」
一二
[0039b07] 諸比丘.王如是思維.「勿令太子.捨棄王位。」〔乃至〕諸比丘.太子為具備五欲之羣之所圍遶。
一三
[0039b08] 諸比丘.太子於多年.數百年.數千年後.告勑御者.〔如是如是.〕即驅此車.詣遊園林。
一四
[0039b08] 諸比丘.太子詣遊園林.逢見一人.剃髮出家.著袈裟衣。問御者曰.「御者.此人何為。其人之頭.不似他人。其人之衣.不若他人。」「太子.是謂出家人。」「御者.何謂出家人。」「太子.謂出家者.善能行法.善行正業.善行善業.善行福業.善行不殺生.善於眾生而行慈悲。」「御者.善哉出家。御者.善哉行法.善哉行正業.善哉行善業.善哉行福業.善哉不殺生.善哉善於眾生而行慈悲。御者.可驅吾車.近出家人。」諸比丘.御者諾曰.「唯然太子。」即便驅車近出家人。諸比丘.太子問彼出家人言.「汝何為者。今汝之頭.不似他人。今汝之衣.不若他人。」「太子.我是出家人。」「何謂出家人。」「太子.我之出家.善能行法.善行正業.善行善業.善行福業.善行不殺生.善於眾生而行慈悲。」「善哉汝之出家.善哉行法.善哉行正業.善哉行善業.善哉行福業.善哉不殺生.善哉善於眾生而行慈悲。」
一五
[0039b16] 諸比丘.太子告御者言.「御者.汝將車還宮。我當於此.剃除鬚髮.著袈裟衣.離家出家。」御者諾曰.「唯然太子。」將車還宮。太子於是剃除鬚髮.著袈裟衣.離家出家。
一六
[0039b18] 諸比丘.王都槃頭婆提.八萬四千大眾.聞「毗婆尸太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離家出家。」咸自念言.「毘婆尸太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離家出家.於法於律必不劣.於出家必不劣.太子猶且剃除鬚髮.著袈裟衣.離家出家.今者我等不當如是耶。」諸比丘.於是八萬四千大眾.傚毗婆尸菩薩.剃除鬚髮.著袈裟衣.相率離家出家。諸比丘.毗婆尸菩薩.為眾所圍遶.遊行村、城、都。
一七
[0039b21] 諸比丘.毗婆尸菩薩.於寂靜處時.心起如是念.「我為眾圍遶.於我非相應。今當離羣眾.一人以自住。」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即於後時.離眾獨住。彼等出家人.八萬四千眾.取他途而行.毗婆尸菩薩.別〔行〕於他途。
一八
[0039b24] 諸比丘.毗婆尸菩薩.於寂靜處時.復起如是念.「嗚呼此世界.陷於諸苦惱。有生、老、死沒.死此而生彼。人不知出離.如斯苦、老、死.當如何了知.出離老死苦。」諸比丘.毗婆尸菩薩.便起如是念.「何故有老死。老死從何緣。」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即以方便.從事思惟.因慧而悟.「有生故老死。老死從生緣。」諸比丘.毗婆尸菩薩.便起如是念.「何故而有生。生是從何緣。」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即以方便.從事思惟.因慧而悟.「有有故有生.生是從有緣。」諸比丘.毗婆尸菩薩.便起如是念.「何故而有有。有是從何緣。」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即以方便.從事思惟.因慧而悟.「有取故有有.有是從取緣。」諸比丘.毗婆尸菩薩.便起如是念.「何故而有取。取是從何緣。」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即以方便.從事思惟.因慧而悟.「有愛故有取。取是從愛緣。」諸比丘.毗婆尸菩薩.便起如是念.「何故而有愛。愛是從何緣。」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即以方便.從事思惟.因慧而悟.「有受故有愛。愛是從受緣。」諸比丘.毗婆尸菩薩.便起如是念.「何故而有受。受是從何緣。」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即以方便.從事思惟.因慧而悟.「有觸故有受.受是從觸緣.」諸比丘.毗婆尸菩薩.便起如是念.「何故而有觸.觸是從何緣.」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即以方便.從事思惟.因慧而悟.「有六處故有觸。觸從六處緣。」諸比丘.毗婆尸菩薩.便起如是念.「何故有六處。六處從何緣。」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即以方便.從事思惟.因慧而悟.「有名色故有六處。六處從名色緣。」諸比丘.毗婆尸菩薩.便起如是念.「何故有名色。名色從何緣。」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即以方便.從事思惟.因慧而悟.「有識故有名色。名色是從識緣。」諸比丘.毗婆尸菩薩.便起如是念.「何故而有識。識是從何緣。」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即以方便.從事思惟.因慧而悟.「有名色故有識。識是從名緣。」
一九
[0040a07] 諸比丘.毗婆尸菩薩.便起如是念.「識還於名色。不復有更進。於是處生.或老、或死、或沒.或當生他處。即謂緣名色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六處.緣六處有觸.緣觸有受.緣受有愛.緣愛有取.緣取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死、憂、悲、苦惱。如是生起.有此一切苦蘊集。」諸比丘.毗婆尸菩薩.以「集也集也.」於所未嘗聞之法中.生眼、生智、生慧、生識、生覺。
二〇
[0040a11] 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復起如是念.「何者無時老死無。何者滅即老死滅。」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即以方便.從事思惟.因慧而悟.「生無時老死無。生滅即老死滅。」諸比丘.毗婆尸菩薩.便起如是念.「何者無時而生無.何者滅即生滅。」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即以方便.從事思惟.因慧而悟.「有無時生無。有滅即生滅。」諸比丘.毗婆尸菩薩.便起如是念.「何者無時而有無。何者滅即有滅。」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即以方便.從事思惟.因慧而悟.「取無時有無。取滅即有滅。」諸比丘.毗婆尸菩薩.便起如是念.「何者無時而取無。何者滅即取滅.」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即以方便.從事思惟.因慧而悟.「愛無時取無。愛滅即取滅。」諸比丘.毗婆尸菩薩.便起如是念.「何者無時而愛無。何者滅即愛滅。」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即以方便.從事思惟.因慧而悟.「受無時愛無。受滅即愛滅。」諸比丘.毗婆尸菩薩.便起如是念.「何者無時而受無。何者滅即受滅。」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即以方便.從事思惟.因慧而悟.「觸無時受無。觸滅即受滅。」諸比丘.毗婆尸菩薩.便起如是念.「何者無時而觸無。何者滅即觸滅。」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即以方便.從事思惟.因慧而悟.「六處無時觸無。六處滅即觸滅。」諸比丘.毗婆尸菩薩.便起如是念.「何者無時六處無。何者滅即六處滅。」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即以方便.從事思惟.因慧而悟.「名色無時六處無。名色滅即六處滅。」諸比丘.毗婆尸菩薩.便起如是念.「何者無時名色無。何者滅即名色滅。」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即以方便.從事思惟.因慧而悟.「識無名色無。識滅名色滅。」諸比丘.毗婆尸菩薩.便起如是念.「何者無時而識無。何者滅即識滅。」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即以方便.從事思惟.因慧而悟.「名色無時識無。名色滅即識滅。」
二一
[0040a26] 諸比丘.毗婆尸菩薩.便起如是念.「依我如此觀道.逮達於覺悟。是即名色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處滅.六處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故如是有此一切苦蘊滅。」諸比丘.毗婆尸菩薩.以「滅也滅也.」於所未嘗聞法之中.生眼、生智、生慧、生識、生覺。
二二
[0040a29] 諸比丘.毗婆尸菩薩.即於後時.於五取蘊.住生滅觀.以「色如是如是也.色集如是如是也.色滅如是如是也。受如是如是也.受集如是如是也.受滅如是如是也。想如是如是也.想集如是如是也.想滅如是如是也。行如是如是也.行集如是如是也.行滅如是如是也。識如是如是也.識集如是如是也.識滅如是如是也。」彼於五取蘊.住生滅觀.為時未久.離煩惱執.心得解脫。』
第三誦品
一
[0040b02] 『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便作是念.「我今當說法.」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復作是念.「我之所達.此法甚深.難見難覺.寂靜高遠.非言說境.理實微妙.唯賢者之所知.今此諸眾生.享樂愛慾.染著愛慾.喜悅愛慾。彼等享樂愛慾.染慾喜慾眾生.於以此為緣之緣起法.是事難見。於一切行寂靜.一切生棄捨.盡愛、離欲、滅、涅槃.是事難見。我雖為說法.人必不解我〔所說。〕是於我疲勞.是於我苦惱。」
二
[0040b07] 諸比丘.毘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時心現起所未曾聞.不可思議偈言。
我勤苦所達 不必為人說 大眾滿貪瞋 不易悟此法 違俗而精深 難見微細法
染著於貪愛 無明暗所覆 如是之眾生 不能見此法
[0040b10] 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如是熟思.心即恬淡.無意說法。諸比丘.爾時一大梵天.知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心之所念.即自思惟.「嗚呼.此世云亡。嗚呼.此世云滅。今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心中恬淡.無意說法。」
三
[0040b12] 諸比丘.時大梵天.譬如壯士.屈臂乍伸.伸臂乍屈.如是頃間.從梵天界.隱身來下.現於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面前。諸比丘.時大梵天.隻肩披上衣.以右膝著地.向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叉手合掌.作如是言.「世尊.唯願世尊.為人說法。唯願善逝.為人說法。眾生之中.亦有污垢少者.因不聞法.故爾云亡。〔若得聞法.〕當能解知。」
四
[0040b15] 諸比丘.如是言時.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告大梵天曰.「梵天.我亦曾作如是念.「我今當說法。」梵天.時我作是念.「我之所達此法甚深.難見難覺.寂靜高遠.非言說境.理實微妙.唯賢者之所知。今此諸眾生.享樂愛慾.染著愛慾.喜悅愛慾。彼等享樂愛慾.染慾喜慾眾生.於以此為緣之緣起法.是事難見。於一切行寂靜.一切生棄捨、盡愛、離欲、滅、涅槃.是事難見。我雖為說法.人必不解我〔所說。〕是於我疲勞.是於我苦惱。」梵天.時我心中現起所未曾聞.不可思議偈言。
我勤苦所達 不必為人說 大眾滿貪瞋 不易悟此法 違俗而精深 難見微細法
染著於貪愛 無明暗所覆 如是之眾生 不能見此法
[0040b23] 梵天.我如是熟思.心即恬淡.無意說法。」
五
[0040b23] 諸比丘.大梵天再向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作如是言.「世尊.唯願世尊.乃至當能解知。」
六
[0040b24] 諸比丘.大梵天三向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作如是言.「世尊.唯願世尊.為人說法。唯願善逝.為人說法。眾生之中.亦有污垢少者.因不聞法.故爾云亡。〔若得聞法.〕當能解知。」諸比丘.爾時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聞梵天勸請.因愍眾生.故以佛眼.觀視世界。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以彼佛眼.遍觀世界.見眾生中.污有厚薄.根有利鈍.信有深淺.覺有難易.或亦有人.畏先世罪。譬如於青蓮華池.若紅蓮華池.若白蓮華池.有青蓮華。或紅蓮華.或白蓮華.生於水中.長於水中.從水生出.浸於〔水〕中者。有青蓮華.或紅蓮華.或白蓮華.生於水中.長於水中.與〔水〕齊平者。有青蓮華.或紅蓮華.或白蓮華.生於水中.長於水中.出立水上.不為水污者。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以彼佛眼.遍視世界.見眾生中.亦復如是.污有厚薄.根有利鈍.信有深淺.覺有難易.或亦有人.畏先世罪。
七
[0040b32] 諸比丘.時大梵天.知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心起思念.即於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前。以偈白言。
如人立山頂 於高巖石上 觀視周圍人 賢明者亦然 唯願普眼士 登法所成樓
願已離悲者 觀溺於悲中 願大雄勝士 見生老所惱 挺身商隊長 及無累長者
於此世界上 闊步而遊行 唯願我世尊 為人說正法 彼等〔若得聞〕 當有覺悟者
[0041a05] 諸比丘。時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以偈告彼大梵天曰。
今者為彼等 開演甘露門 如有得聞者 可自棄邪信 梵天汝應知 以有世間人
於茲高勝法 而懷擾害想 我於此等人 則不為之說
[0041a08] 諸比丘。時大梵天言。「我從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已得允許說法。」言已.禮敬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作禮右遶隱身而退。
八
[0041a10] 諸比丘。時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如是思惟。「我今先當為誰說法。誰於此法。能速解知。」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如是思惟。「王子騫荼及王師之子提舍。住王都槃頭婆提。皆有教養。賢而有智。出生以來。久少污垢。我今當為王子騫荼及王師之子提舍說法。彼等當能速解知此法。」諸比丘。時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譬如壯士。屈臂乍伸。伸臂乍屈。如是頃間.菩提樹下。倏然隱沒。現於王都槃頭婆提鹿野苑內。
九
[0041a14] 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告守苑人曰.「守苑人。可入王都。告王子騫荼及王師之子提舍曰。「尊者。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今來至首都。住安樂鹿野苑。彼欲見卿等。」」諸比丘。守苑人諾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曰.「唯然世尊.」即入首都.至王子騫荼及王師之子提舍所。如是說言。「尊者.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今來此首都.住安樂鹿野苑。彼欲見卿等。」
一〇
[0041a18] 諸比丘。時王子騫荼及王師之子提舍。即備吉祥車。驅車出王都。至安樂鹿野苑。車道畢處。降車徒步。至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前。禮敬已.一面坐。
一一
[0041a19] 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即為彼等.循次說法。說布施論、戒論、諸愛慾厄。煩惱卑劣。出離功德。世尊知彼二人.心已調柔.心意和軟.心無偏見.心高意悅。為說諸佛所讚嘆法苦、集、滅、道。王子騫荼。王師子提舍。猶如潔淨白疊。易為受染。即於座上.遠離塵垢。得生法眼。知「無論何物.凡是集法.皆是應滅法。」
一二
[0041a22] 彼等依師教誡.見法、知法、悟法、入法。渡懷疑〔水。〕捨去諸說。不賴他人。得確信心。白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言.「奇哉世尊。奇哉世尊。猶如使倒者得起。隱者得現。迷途者示之以道。冥室燃燈。有目得視。世尊以無數方便。說法示教。亦復如是。世尊。我等歸依世尊。〔歸依〕教法。世尊。唯願聽許我等。於世尊所。令得出家而受進具。」
一三
[0041a25] 諸比丘。王子騫荼。王師子提舍.於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所.出家受進具。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即以法言。教化彼等。加以勉勵。使之歡喜。為說諸行災厄。煩惱卑劣。涅槃功德。彼等親承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所教法言。奮勵歡喜。為時未久。心離煩惱。而得解脫。
一四
[0041a28] 諸比丘。首都槃頭婆提。八萬四千眾。聞「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來首都槃頭婆提。住安樂鹿野苑。王子騫荼。王師子提舍。於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所.剃除鬚髮。著袈裟衣。離家出家。」彼等聞〔之。〕咸自念言。「王子騫荼。王師子提舍。於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所。剃除鬚髮。著袈裟衣。離家出家。蓋是法律必不劣。出家必不劣。王子騫荼。王師子提舍。尚於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所.剃除鬚髮.着袈裟衣.離家出家.今者我等.不當出家耶。」諸比丘。時八萬四千眾。出首都槃頭婆提。至安樂鹿野苑。於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前.禮敬已.一面坐。
一五
[0041b01] 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即為彼等。次第說法。說布施論、戒論、天論、諸愛慾厄。煩惱卑劣。出離功德。世尊知彼等。心已調柔。心意和輭。心無偏見。心高意悅。為說諸佛所讚歎法苦、集、滅、道。彼八萬四千眾.猶如潔淨白疊.易為受染。即於座上。遠離塵垢。得生法眼。知「無論何物.凡是集法.皆是應滅法。」
一六
[0041b04] 彼等依師教誡。見法、知法、悟法、入法。度懷疑〔水.〕捨去諸說。不賴他人。得確信心。白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言。「奇哉世尊。奇哉世尊。猶如使倒者得起。隱者得現。迷途者示之以道。冥室燃燈。有目得視。世尊以無數方便。說法示教。亦復如是。世尊。我等歸依世尊。歸依教法。世尊。唯願聽許我等。於世尊所。令得出家而受進具。」
一七
[0041b08] 諸比丘。彼八萬四千眾。於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所。出家受進具。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即以法言。教化彼等。加以勉勵。使之歡喜。為說諸行災厄。煩惱卑劣。涅槃功德。彼等親承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所教法言。奮勵歡喜。為時未久。心離煩惱。而得解脫。
一八
[0041b10] 諸比丘。以前八萬四千出家之眾。聞「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來首都槃頭婆提.住安樂鹿野苑.說法示教。」諸比丘。彼八萬四千出家之眾。出首都槃頭婆提。至安樂鹿野苑。於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前.禮敬已.一面坐。
一九
[0041b13] 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即為彼等。循次說法。說布施論、戒論、天論、諸愛慾厄。煩惱卑劣。出離功德。〔如是乃至〕即於座上。遠離塵垢。得生法眼。知「無論何物.凡是集法.皆是應滅法。」
二〇
[0041b14] 彼等依師教誡。見法、知法、悟法、入法。度懷疑〔水。〕捨去諸說。不賴他人。得確信心。白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言。「奇哉世尊。奇哉世尊。〔如是乃至〕令得出家而受進具。」
二一
[0041b16] 諸比丘。彼八萬四千出家之眾。於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所。出家受進具。〔如是乃至〕為時未久。心離煩惱。而得解脫。
二二
[0041b17] 諸比丘。爾時首都槃頭婆提。有大比丘眾。六百八十萬。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獨居寂靜處。起如是念。「首都槃頭婆提。有大比丘眾。六百八十萬。我今當宣示。「諸比丘。宜遍歷遊行。為大眾利益。為大眾安樂。為愛憐世人.為天人利益.為天人安樂。在一道上。勿以二人行。諸比丘。當宣示以法。文義具足。初善、中善、終亦善。當教示以梵行。皆悉清淨。完善充滿。於此眾生中。有污垢少者。以不聞法故墮。〔聞法〕當解知。迨至六年後。可還首都。為誦波羅提木叉。」」
二三
[0041b22] 諸比丘。爾時有大梵天。知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心之所念。譬如壯士。屈臂乍伸。伸臂乍屈。如是頃間。從梵天界。隱身來下。現於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面前。諸比丘。時大梵天。隻肩披上衣。向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叉手合掌。作如是言。「實爾世尊。實爾善逝。首都槃頭婆提。有大比丘眾。六百八十萬。世尊。唯願以是言。宣示比丘眾。「諸比丘。宜遍歷遊行。為大眾利益。為大眾安樂。為愛憐世人。為天人利益。為天人安樂。在一道上。勿以二人行。諸比丘。當宣示以法。文義具足。初善、中善、終亦善。當教示以梵行。皆悉清淨。完善充滿。於此眾生中。有污垢少者。以不聞法故墮。〔聞法〕當解知。迨至六年後。可還首都.為誦波羅提木叉。」世尊。我等亦如是。六年後來都。為誦婆羅提木叉。」諸比丘.大梵天如是說已.敬禮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右遶隱沒。
二四
[0041b29] 諸比丘。時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午後獨居。起告諸比丘曰。「諸比丘。時我獨居寂靜處。起如是念。「首都槃頭婆提。有大比丘眾。六百八十萬。今我當宣示。諸比丘。宜遍歷遊行。為大眾利益。為大眾安樂。為愛憐世人。為天人利益。為天人安樂。在一道上。勿以二人行。諸比丘.當宣示以法.文義具足.初善、中善、終亦善。當教示以梵行。皆悉清淨。完善充滿。於眾生中。有污垢少者。以不聞法故墮。〔聞法〕當解知。迨至六年後。可還首都。為誦波羅提木叉。」
二五
[0042a02] 諸比丘。爾時有大梵天。知我心所念。譬如壯士。屈臂乍伸。伸臂乍屈。如是頃間。從梵天界。隱身而現於我面前。諸比丘。時大梵天。隻肩披上衣。向我合掌。作如是言。「實爾世尊。實爾善逝。首都槃頭婆提。有大比丘眾。六百八十萬。世尊。唯願以是言。宣示比丘眾。諸比丘。宜遍歷遊行。為大眾利益.為大眾安樂。為愛憐世人。為天人利益。為天人安樂。〔如是如是乃至〕〔聞法〕當解知。迨至六年後。可還首都。為誦波羅提木叉。世尊。我等亦如是。六年後來都。為誦波羅提木叉。」諸比丘。彼大梵天。如是言己.向我禮敬。作右遶禮。隱身而退。
二六
[0042a07] 諸比丘。我今許可。為大眾利益。為大眾安樂。為愛憐世人。為天人利益。為天人安樂。宜遍歷遊行。在一道上。勿以二人行。諸比丘。當宣示以法。文義具足。初善、中善、終亦善。當教示以梵行.皆悉清淨。完善充滿。眾生之中。有污垢少者。以不聞法故墮。〔聞法〕當解知。迨至六年後。可還首都。為誦波羅提木叉。」諸比丘。時彼比丘眾。一一出行。遍歷人間住所。
二七
[0042a10] 諸比丘。爾時閻浮洲。住有八萬四千眾。經過一年時。諸神舉聲言。「諸友.今已過一年.尚餘有五年。迨至五年後.可來槃頭婆提.為誦婆羅提木叉。」〔嗣〕經過二年時。諸神舉聲言。「諸友。今已過二年。尚餘有四年。迨至四年後。可來槃頭婆提。為誦波羅提木叉。」經過三年時。諸神舉聲言。「諸友。今已過三年。尚餘有三年。迨至三年後。可來槃頭婆提。為誦波羅提木叉。」經過四年時。諸神舉聲言。「諸友。今已過四年。尚餘有二年。迨至二年後。可來槃頭婆提。為誦波羅提木叉。」經過五年時。諸神舉聲言。「諸友。今已過五年。尚餘有一年。迨至一年後。可來槃頭婆提。為誦波羅提木叉。」經過六年時。諸神舉聲言。「諸友.今已過六年.可來槃頭婆提.為誦波羅提木叉。」諸比丘。時比丘眾。或以自己神通力。或以諸神神通力。為誦波羅提木叉故。於一日中。畢集首都槃頭婆提。
[0042a18] 諸比丘。爾時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為比丘僧伽。誦如是波羅提木叉曰。
諸佛之所說 第一為忍辱 苦行及隱忍 得第一涅槃 若有害他人 不得為出家
若有傷他人 不得為沙門 當為淨心者 為受善業者 不種諸罪因 是諸佛教誡
既已無有諍 亦復無有害 而受攝制於 波羅提木叉 食膳知其量 坐臥〔與人〕離
一心唯高潔 是諸佛教誡
二九
[0042a23] 諸比丘。我於或時。在郁伽羅。住須跋伽林沙羅樹王下。獨居寂靜處。心生如是念。「易成形之眾生所居。唯淨居天。我前曾住。今久未住。我今欲往彼淨居天。」諸比丘。時我如壯士。屈臂乍伸。伸臂乍屈。如是頃間。於郁伽羅須跋伽林沙羅樹王下。隱身而沒。現無造天。諸比丘。彼諸天眾中。數千諸天。至我面前。向我禮敬。於一面立。諸比丘。立一面諸天。如是白我言。「吾友。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過去九十一劫。出現剎帝利族。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姓拘利若。吾友。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壽量八萬歲。吾友。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於波波羅樹下。成最正覺。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二弟子。一名騫荼。二名提舍。諸弟子中。最為賢者。吾友。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三僧會。一會比丘六百八十萬人。二會比丘十萬人。三會比丘八萬人。吾友。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此三僧會。〔比丘〕皆得漏盡。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一比丘常隨弟子。名曰無憂。最為第一。吾友。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其父為王。名曰槃頭。母為王妃。名槃頭婆提。生身母也。槃頭王都。名槃頭婆提。吾友。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如是踰城。如是出家。如是精勤。如是成正覺。如是轉法輪。吾友。我等於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所。修持梵行。淨愛慾樂。來生於此。」
三〇
[0042b02] 諸比丘。彼天眾中。數千諸天。至我面前。向我禮敬。於一面立。諸比丘。立一面諸天。如是白我言。「吾友。此賢劫中。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出現於世。吾友。世尊種姓為剎帝利。出現剎帝利族。吾友。世尊姓瞿曇。吾友。世尊壽命短少。速疾而逝。多亦不過百年左右。吾友。世尊於鉢多樹下。成最正覺。吾友。世尊有二弟子。一名舍利弗。二名目犍連。諸弟子中。最為賢者。吾友。世尊有一僧會。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諸友。世尊有此一僧會。〔比丘〕皆得漏盡。吾友。世尊有一常隨弟子。名曰阿難。最為第一。吾友。世尊父王。名曰淨飯。母為王妃。名大清淨妙。生身母也。父王首都。名迦毗羅。吾友。世尊如是踰城。如是出家。如是精勤。如是成正覺。如是轉法輪。吾友。我等於世尊所。修持梵行。淨愛慾樂。來生於此。」
[0042b09] 諸比丘。我便與無造天等。共往無熱天。諸比丘。我便與無造天、無熱天、俱往善見天。諸比丘。我便與無造天、無熱天、善見天。俱往大妙見天。諸比丘.我便與無造天、無熱天、善見天、大妙見天。俱詣阿迦膩陀天。諸比丘.此等天眾中。數千諸天。至我面前。向我禮敬。於一面立。諸比丘。立一面諸天。如是白我言。「吾友。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過去九十一劫。出現於世。〔吾友。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種姓為剎帝利。出現剎帝利族。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姓拘利若。吾友。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壽命八萬歲。吾友。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於波波羅樹下。成最正覺。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二弟子。一名騫荼。二名提舍。諸弟子中。最為賢者。吾友。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三僧會。一會比丘六百八十萬人。二會比丘十萬人。三會比丘八萬人。吾友。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此三僧會。〔比丘〕皆得漏盡。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一比丘常隨弟子。名曰無憂。最為第一。吾友。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其父為王。名曰槃頭。母為王妃。名槃頭婆提。生身母也。槃頭王都。名槃頭婆提。吾友。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如是踰城。如是出家。如是精勤。如是成正覺。如是轉法輪。吾友。我等於毗婆尸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所。修持梵行。淨愛慾樂。來生於此。〕」
三二
[0042b20] 諸比丘。彼天眾中。數千諸天。至我面前。向我禮敬。於一面立。諸比丘。立一面諸天。如是白我言。「吾友.此賢劫中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出現於世。〔吾友。世尊種姓為剎帝利。出現剎帝利族。吾友。世尊姓瞿曇。吾友。世尊壽命短少。速疾而逝。多亦不過百年左右。吾友。世尊於鉢多樹下。成最正覺。吾友。世尊有二弟子。一名舍利弗。二名目犍連。諸弟子中。最為第一。吾友。世尊有一僧會。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吾友。世尊有此一僧會.〔比丘〕皆得漏盡。吾友。世尊父王。名曰淨飯。母為王妃。名大清淨妙。生身母也。父王首都。名迦毗羅。吾友。世尊如是踰城。如是出家。如是精勤。如是成正覺。如是轉法輪。吾友。我等於世尊所。修持梵行。淨愛慾樂。來生於此。〕」
三三
[0042b27] 諸比丘。如來以善能知達法界。因善知達法界故。如來於過去佛入般涅槃、斷諸障害、斷道、畢輪〔迴.〕已拔一切苦者。憶其生。憶其名。憶其姓。憶其壽量。憶其二弟子。憶其僧會。而為是言。「彼諸世尊。是如是種姓彼諸世尊。是如是名。如是姓。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慧。如是住。如是解脫。」』世尊如是說已。彼諸比丘。聞世尊所說。心生歡喜。
【經文資訊】大藏經補編第 06 冊 No. 0003 南傳長部經典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藏經補編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 瀏覽次數:6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