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告:漢文大藏經網站已停止更新,請前往下列大藏經網站查閱經文

一般電腦和需要較多功能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cbetaonline

手機、平板與專注閱讀的使用者,建議瀏覽 deerpark

 

A098n1276_016 大唐開元釋教廣品歷章(第5卷-第20卷) 第16卷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金藏 (A) » 第 98 冊 » No.1276 » 第 16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二(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二(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二
    •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三(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三
      •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 本地分中有心無心二地第八第九(二地即二)
      • 本地分中聞所成地第十之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四(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聞所成地第十之二
    •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五(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聞所成地第十之三
    •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六(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七(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一之二
    •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八(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三
    •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九(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四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修所成地第十二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一(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初瑜伽處種姓地第一
      • 本地分中聲聞第十三初瑜伽處入地第二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二(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初瑜伽處出離地第三之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三(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初瑜伽處出離地第三之二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四(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初瑜伽處出離地第三之三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五(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初瑜伽處出離地第三之四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六(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第二瑜伽處之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七(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第二瑜伽處之二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八(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第二瑜伽處之三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九(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第二瑜伽處之四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第三瑜伽處之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一(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第三瑜伽處之二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二(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第三瑜伽處之三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三(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第四瑜伽處之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四(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第四瑜伽處之二
      • 本地分中獨覺地第十四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五(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種姓品第一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發心品第二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自他利品第三之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六(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自他利品第三之二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真實義品第四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七(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威力品第五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成熟品第六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菩提品第七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力種姓品第八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九(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施品第九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戒品第十之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一(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戒品第十之二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二(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戒品第十之三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忍品第十一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瑜伽處精進品第十二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三(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靜慮品第十三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慧品第十四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攝事品第十五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四(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菩薩第十五初持瑜伽處供養親近無量品第十六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五(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二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六(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三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菩薩功德品第十八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七(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二持隨法瑜伽處菩薩相品第一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二持隨法瑜伽處分品第二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二持隨法瑜伽處增上意樂品第三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二持隨法瑜伽處住品第四之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八(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二持隨法瑜伽處住品第四之二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處生品第一
      • 本地分中菩薩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處攝受品第二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九(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處地品第三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處行品第四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處建立品第五之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處建立品第五之二
      •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四持次第瑜伽處本地分中有餘依地第十六
      • 本地分無餘依地第十七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一(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二(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二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三(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三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四(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四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五(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五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六(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六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七(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七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八(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九(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二
    •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三
    •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一(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四
    •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二(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三摩呬多地之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三(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之摩呬多地之二
      • 攝決擇分中非三摩呬多地(攝決擇分中有心地攝決擇分無心地)
    •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四(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聞所成慧地
    •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五(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思所成慧地之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六(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思所成慧地之二
    •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七(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修所成慧地
      • 攝決擇分中聲聞地之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八(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聲聞地之二
    •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九(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聲聞地之三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聲聞地之四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一(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聲聞地之五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二(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三(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二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四(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三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五(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四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六(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五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七(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六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八(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七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九(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八
    •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九
      • 攝決擇分中有餘依及無餘依二地
    •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一(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釋分之上
    •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二(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釋分之下
    •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三(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異門分之上
    •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四(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異門分之下
    •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五(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事分中契經事行擇攝第一之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六(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事分中契經事行擇攝第一之二
    •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七(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事分中契經事行擇攝第一之三
    •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八(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事分中契經事行擇攝第一之四
    •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九(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事分中契經事處擇攝第二之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事分中契經事處擇攝第二之二
    •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一(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事分中契經事處擇攝第二之三
    •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二(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事分中契經事處擇攝第二之四
    •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三(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事分中契經緣起食諦界擇攝第三之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四(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事分中契經事緣起食諦界擇攝第三之二
    •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五(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事分中契經事緣起食諦界擇攝第三之三
    •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六(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事分中契經事緣起食諦界擇攝第三之四
    •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七(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事分中契經事菩提分法擇攝第四之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八(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事分中契經事菩提分法擇攝第四之二
    •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九(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事分中調伏事揔擇擇之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百(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 詔譯)
      • 攝事分中調伏事揔擇攝之二
      • 攝事分中本母事序辯攝
        • 右大唐貞觀二十年五月十五日三藏法師玄奘於福寺翻經院譯至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功畢見內典錄沙門靈會明濬等筆受中書令許信宗為後序
  • 顯揚聖教論一部二十卷(二百八十二紙無音菩薩造二帙單本凡有十一品)
    • 大唐三藏聖教序 御製
    • 皇太子臣治述 聖記
    • 顯揚聖教論卷第一
      • 攝事品第一
    • 顯揚聖教論卷第二
      • 攝事品第一之二
    • 顯揚聖教論卷第三
      • 攝事品第一之三
    • 顯揚聖教論卷第四
      • 攝事品第一之四
    • 顯揚聖教論卷第五
      • 攝淨義品第二
    • 顯揚聖教論卷第六
      • 攝淨義品第二之二
    • 顯揚聖教論卷第七
      • 攝淨義品第二之三
    • 顯揚聖教論卷第八
      • 攝淨義品第二之四
    • 顯揚聖教論卷第九
      • 攝淨義品第二之五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
      • 攝淨義品第二之六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一
      • 攝淨義品第二之七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二
      • 攝淨義品第二之八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三
      • 攝淨義品第二之九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四
      • 成善巧品第三
      • 成無常品第四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五
      • 成苦品第五
      • 成空品第六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六
      • 無性品第七
      • 成現觀品第八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七
      • 成現觀品第八之餘
      • 成瑜伽品第九
      • 成不思議品第十
      • 攝勝決擇品第十一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八
      • 攝勝決擇品第十一之二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九
      • 攝勝決擇品第十一之三
    • 顯揚聖教論卷第二十
      • 攝勝決擇品第十一之四
        • 右大唐貞觀十九年十月一日三藏法師玄奘於福寺翻經院譯至二十年正月十五功畢見內典錄沙門智證等筆受高陽公許信宗奉敕監譯
  • 瑜伽師地論釋一卷([宋-木+取]勝子等菩薩造單本有序三十一紙)
    • 大唐三藏聖教序 太宗文皇帝製
    • 大唐皇帝述 聖記在春宮日記製
    • 瑜伽師地論釋一卷
      • 本地分中五識相應地之一
        • 右大唐永徽元年二月一日三藏法師玄奘於大慈恩寺翻經院譯見翻經圖沙門大乘暉筆受
  • 顯揚聖教論頌一卷(單本無著菩薩造凡十一品一十六紙)
    • 大唐三藏聖教序 太宗文皇帝製
    • 大唐皇帝述 聖記(在春宮日製)
    • 顯揚聖教論頌一卷
      • 攝事品第一
      • 攝淨義品第二
      • 成善巧品第三
      • 成無常品第四
      • 成苦品第五
      • 成空品第六
      • 成無性品第七
      • 成現觀品第八
      • 成瑜伽品第九
      • 成不思議品第十攝勝決擇品第十一
        • 右大唐貞觀十九年六月十日三藏法師玄奘於福寺翻經院譯見內典錄沙門辯機筆受
  • 王法理論一卷(彌勒菩薩造單本二十四紙)
    • 大唐三藏聖教序 文皇帝御製
    • 述聖記 今上在東宮日製
    • 王法正理論一卷
    • 佛經序 皇后御製
      • 右大唐貞觀二十三年七月十八日三藏法師玄奘於大慈恩寺翻經院譯見內典錄沙門大乘林筆受
  • 阿毗達磨集論一部七卷(無著菩薩造單本凡八品 一百一十七紙)
    • 大唐三藏聖教序 御製
    • 皇太子臣治述 聖記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一
      • 本事分品中三法品第一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二
      •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二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三
      •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三
      • 本事分中攝品第二
      • 本事分中相應品第三
      • 本事分中成就品第四
      • 決擇分中諦品第一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四
      • 決擇分中諦品第一之二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五
      • 決擇分中諦品第一之三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六
      • 決擇分中法品第二
      • 決擇分中得品第三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七
      • 決擇分中得品第三之二
      • 決擇分中論議品第四
        • 右大唐永徽三年正月十六日三藏法師玄奘於大慈恩寺翻經院譯至三月二十八日畢見內典錄沙門大乘光大乘雲等筆受
          • 上四論十卷同帙
  • 阿毗達磨雜集論一部十六卷(二百九十二紙安慧造 單本 看上集論凡二分 有八品)
    • 大唐三藏聖教序 御製
    • 皇太子臣治述 聖記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一
      •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二
      •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二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三
      •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三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四
      •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四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五
      •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
      • 本事分中攝品第二
      • 本事分中相應品第三
      • 本事分中成就品第四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六
      • 決擇分中諦品第一之一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七
      • 決擇分中諦品第一之二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八
      • 決擇分中諦品第一之三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九
      • 決擇分中諦品第一之四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十
      • 決擇分中諦品第一之五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十一
      • 決擇分中法品第二之一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十二
      • 決擇分中法品第二之二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十三
      • 決擇分中得品第三之一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十四
      • 決擇分中得品第三之二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十五
      • 決擇分中論品第四之一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十六
      • 決擇分中論品第四之二
        • 右大唐貞觀二十年正月十七日三藏法師玄奘於福寺翻經院譯至其年閏三月二十九日功畢見內典錄沙門玄[(阜-十+止)*責]等筆受
  • 中論一部四卷(或八卷 一百一十紙 單本龍樹菩薩造 亦云中觀論 梵志青目釋凡二十七品)
    • 中論序 釋僧叡作
    • 中論卷第一(龍樹菩薩造後秦代羅什譯有一十八偈)
      • 中論觀因緣品第一
      • 中論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 中論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 中論觀五陰品第四(九偈)
      • 中論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 中論觀染著者品第六(十偈)
      • 中論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 中論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三偈)
    • 中論卷第二
      • 中論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 中論觀然可然品第十(十六偈)
      • 中論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 中論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 中論觀行品第十三(十九偈)
      • 中論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 中論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 中論卷第三
      • 中論觀縛解品第十六
      • 中論觀業品第十七
      • 中論觀破法品第十八
      • 中論觀時品第十九
      • 中論觀因果品第二十
      • 中論觀成壞品第二十一
    • 中論卷第四
      • 中論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 中論觀顛倒品第二十三
      • 中論觀四諦品第二十四
      • 中論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 中論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
      • 中論觀邪見品第二十七
        • 右後秦始十一年三藏鳩摩羅什於常安大寺譯見僧叡二秦錄僧肇道常等筆受
          • 上二論二十卷二帙(上十下十)
  • 般若燈論一部一十五卷(或十卷二百九十一紙龍樹菩薩本分別明菩薩釋或云般若燈論釋凡二十七品)
    • 般若燈論序
    • 般若燈論釋卷第一
      • 觀緣品第一
    • 般若燈論釋卷第二
      • 觀緣品之二
    • 般若燈論釋卷第三
      • 觀去來品第二
    • 般若燈論釋卷第四
      • 觀六根品第三
      • 觀五陰品第四
      • 觀六界品第五
    • 般若燈論釋卷第五
      • 觀染染者品第六
      • 觀有為相品第七
    • 般若燈論釋卷第六
      • 觀作者業品第八
      • 觀取者品第九
    • 般若燈論釋卷第七
      • 觀薪火品第十
      • 觀生死品第十一
    • 般若燈論釋卷第八
      • 觀苦品第十二
      • 觀行品第十三
      • 觀合品第十四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 有無品第十五
      • 觀縛解品第十六
    • 般若燈論釋卷第十
      • 觀業品第十七
    • 般若燈論釋卷第十一
      • 觀法品第十八
      • 觀時品第十九
    • 般若燈論釋卷第十二
      • 觀因果和合品第二十
      • 觀成壞品第二十一
    • 般若燈論釋卷第十三
      • 觀如來品第二十二
    • 般若燈論釋卷第十四
      • 觀顛倒品第二十三
      • 觀聖諦品第二十四
    • 般若燈論釋卷第十五
      • 觀涅槃品第二十五
      • 觀世諦緣起品第二十六
      • 觀邪見品第二十七
        • 右大唐貞觀四年六月天竺三藏波羅頗蜜多羅於勝光寺譯至六年十月十七日功畢見內典錄沙門法琳惠明惠睦惠淨等筆受
  • 十二門論一卷(二十八紙 單本 龍樹菩薩造 凡十二門)
    • 十二門論序 釋僧叡
    • 十二門論品目(後秦始年羅什共僧叡等共安譯)
      • 十二門論觀日緣門第一(龍樹菩薩造)
      • 觀有果無果門第二
      • 觀緣門第三
      • 觀相門第四
      • 觀有相無相門第五
      • 觀一異門第六
      • 觀有無門第七
      • 觀性門第八
      • 觀因果門第九
      • 觀作者門第十
      • 觀三時門第十一
      • 觀生門第十二
        • 右後秦始十一年三藏鳩摩羅什於大興善寺譯見僧祐等錄
  • 十八空論一卷(二十三紙 單譯)
    • 十八空論一卷(亦十六亦十八亦十四陳代真諦譯)
      • 右陳代三藏真諦譯見費長房錄
  • 百論一部二卷(提婆菩薩造 四十八紙 單本 婆藪閏士釋 凡十品)
    • 百論序 釋僧肇作
    • 百論卷上
      • 捨罪福品第一
      • 破神品第二
      • 破一品第三
      • 破異品第四
    • 百論卷下
      • 破情品第五
      • 破塵品第六
      • 破因中有果品第七
      • 破因無果品第八
      • 破常品第九
      • 破空品第十
        • 右後秦始六年三藏鳩摩羅什於常安譯見僧叡二秦錄
  • 廣百論本一卷(九紙 聖天菩薩造 凡八品 單本 有序三紙)
    • 廣百論本一卷(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 破常品第一
      • 破我品第二
      • 破時品第三
      • 破見品第四
      • 破根境品第五
      • 破邊執品第六
      • 破有為相品第七
      • 教誡弟子品第八
        • 右大唐永徽元年六月十日三藏法師玄奘於大慈恩寺翻經院譯沙門大乘諶筆受見內典錄
          • 上五論二十卷二帙(上十下十)
  • 廣百論一部十卷(二百二十三紙 聖天菩薩本單本 一帙 或無釋論字護法菩薩釋一名大乘廣百論釋 凡八品)
    • 大唐三藏聖教序 御製
    • 皇太子臣治述 聖記
    • 廣百論釋論卷第一(聖天菩薩本護法菩薩釋)
      • 破常品第一(三藏法師玄奘奉 制譯)
    • 廣百論釋論卷第二(聖天菩薩本護法菩薩釋)
      • 破常品第一之餘(三藏法師玄奘奉 制譯)
      • 廣百論釋破我品第二
    • 廣百論釋論卷第三(聖天菩薩本護法菩薩釋)
      • 破我品第二之餘(三藏法師玄奘奉制譯)
    • 廣百論釋論卷第四(聖天菩薩本護法菩薩釋)
      • 破時品第三(三藏法師玄奘奉 制譯)
    • 廣百論釋論卷第五(聖天菩薩本護法菩薩釋)
      • 破時品第三之餘(三藏法師玄奘奉 制譯)
    • 廣百論釋論卷第六(聖天菩薩本護法菩薩釋)
      • 破見品第四(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 廣百論釋論卷第七(聖天菩薩本護法菩薩釋)
      • 破根境品第五(三藏法師玄奘奉 制譯)
    • 廣百論釋論卷第八(聖天菩薩本護法菩薩釋)
      • 破邊執品第六(三藏法師玄奘奉 制譯)
    • 廣百論釋論卷第九(聖天菩薩本護法菩薩釋)
      • 破有為相品第七(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 廣百論釋論卷第十(聖天菩薩本護法菩薩釋)
      • 教誡弟子品第八(三藏法師玄奘奉制譯)
        • 右大唐永徽元年六月二十七日三藏法師玄奘於大慈恩寺翻經院譯至十二月二十三日功畢見內典錄沙門信明筆受
  • 十住毗婆沙論一部十五卷(或十四卷龍樹菩薩造三百二十一紙 或無論字 單本或十二卷 或二十五品)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一(龍樹菩薩造後秦世羅什譯)
      • 序品第一
      • 入初地品第二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二
      • 地相品第三
      • 淨地品第四
      • 釋願品第五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三
      • 釋願品之餘
      • 發菩提心品第六
      • 調伏心品第七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四
      • 阿惟越致相品第八
      • 易行品第九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五
      • 除業品第十
      • 分別功德品第十一
      • 分別布施品第十二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六
      • 分別布施品之餘
      • 分別法施品第十三
      • 歸命相品第十四
      • 五戒品第十五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七
      • 知家過患品第十六
      • 入寺品第十七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八
      • 共行品第十八
      • 四法品第十九
      • 念佛品第二十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九
      • 四十不共法品第二十一
      • 四十不共法中難一切智人品第二十二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
      • 四十不共法中善知不定品第二十三
      • 讚偈品第二十四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一
      • 助念佛三昧品第二十五
      • 譬喻品第二十六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二
      • 十住毗婆沙略行品第二十七
      • 分別二地業道品第二十八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三
      • 分別聲聞辟支佛品第二十九
      • 大乘品第三十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四
      • 護戒品第三十一
      • 解頭陀品第三十二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五
      • 解頭陀品之餘
      • 助尸羅果品第三十三
      • 讚戒品第三十四
      • 戒報品第三十五
        • 右後秦三藏鳩摩羅什於常安逍遙園譯見費長房錄
  • 菩提資粮論一部六卷(聖者龍樹本單十八紙比丘自在譯)
    • 菩提資粮論卷第一
    • 菩提資粮論卷第二
    • 菩提資粮論卷第三
    • 菩提資粮論卷第四
    • 菩提資粮論卷第五
    • 菩提資粮論卷第六
      • 右隋大業年天竺三藏達摩笈多於東都上林園譯見內典錄沙門彥琮行矩等筆受
        • 上二論二十一卷二帙(上十卷 下十一卷)
  • 大乘莊嚴論一部十三卷(或十五卷二百三十八紙無著菩薩造單本 或加經字凡二十四品 一帙)
    • 大乘莊嚴經論序(太子右庶子安平男目李百臻奉 敕篹)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一
      • 大乘莊嚴經論緣起品第一
      • 大乘莊嚴經論成宗品第二
      • 大乘莊嚴經論歸依品第三
      • 大乘莊嚴經論種性品第四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二
      • 大乘莊嚴經論發心品第五
      • 大乘莊嚴經論二利品第六
      • 大乘莊嚴經論真實品第七
      • 大乘莊嚴經論神通品第八
      • 大乘莊嚴經論成熟品第九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三
      • 大乘莊嚴經論菩提品第十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四
      • 大乘莊嚴經論明信品第十一
      • 大乘莊嚴經論述求品第十二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五
      • 大乘莊嚴經論述品之二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六
      • 大乘莊嚴經論法品第十三
      • 大乘莊嚴經論隨修品第十四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七
      • 大乘莊嚴經論教授品第十五
      • 大乘莊嚴經論業伴品第十六
      • 大乘莊嚴經論度攝品第十七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八
      • 大乘莊嚴經論度攝品之二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九
      • 大乘莊嚴經論供養品第十八
      • 大乘莊嚴經論親近品第十九
      • 大乘莊嚴經論梵住品第二十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
      • 大乘莊嚴經論覺分品第二十一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一
      • 大乘莊嚴經論覺分品之二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二
      • 大乘莊嚴經論功德品第二十二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三
      • 大乘莊嚴經論行住品第二十三
      • 大乘莊嚴經論信佛品第二十四
        • 右大唐貞觀四年夏天竺三藏波羅蜜多羅於勝光寺譯至七年春訖見內典錄沙門法琳惠淨等筆受

大唐開元釋教廣品歷章卷第十六


【經文資訊】金藏第 098 冊 No. 1276 大唐開元釋教廣品歷章(第5卷-第20卷)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金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tripitaka | about seo